时间:2023-03-10 14:53: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数乘法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材简析:“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及在进行小数乘法的学习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学要重点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要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计算中同样适用;二是要学会怎样在小数乘法中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2.准确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3.体会乘法运算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推广
1.引探准备。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进行比赛,看谁的知识学得棒。
(1)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口算题略)
(2)看谁算得巧:25×73×4 68×125×8 125×(10+8)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运用了什么定律?
2.问题导入。
师:从下面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3.理解题意。题中每组两个算式中间的“”要求填入“”或“=”,算出两边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比较。
4.探究规律。(1)学生独立算一算;(2)指明学生说一说;(3)让学生任意举一些例子进行观察。
归纳总结: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的运用
1.教学怎样运用乘法交换律使计算简便。
问题导入:刚才通过探索,大家知道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但是究竟怎样才能使计算简便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几道题。
师:(板书)0.25×4.78×4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这道题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怎样算简便,请把解题思路在小组里相互交流。
师:谁能说说这道题能不能简算?怎样简算?为什么?
在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后,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算法。
师:观察0.25×4.78×4这个算式,我们发现0.25与4相乘得1,是一个特殊的数,你还能举出两个特殊的数吗?
师:找到了特殊的数,再与4.78相乘就简便了,计算时只需运用乘法交换律,4.78和4调换位置。
师:掌握了这样一个技巧,在计算前先观察题中有没有特殊的数,如果两个数的积是1、10、100、1000等等,运用运算定律先算,这样能使计算简便。
2.教学怎样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问题导入:怎样能使下面算式计算简便。
师:(板书)0.65×201
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教师参与,适时点拨、引导,然后学生计算,学生完成后,教师抽取代表性的作业,用电脑投影展示。
师:谁能把解题思路说给同学们听听吗?
指名2~3个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
师:在0.65×201算式中,201可变换为200+1,把特殊的数先分解,再利用乘法分配进行计算。
三、总结全课。
小数简算并不难,认真审题不怕烦;
认真分析再计算,运算规律莫记乱;
交换、分配和结合,算完还要仔细看;
确保正确不失误,顺利闯关本领强。
"小数乘法"这个版块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的课本内容,它整合了三四年纪所学的"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相关知识,并且在此之上做出了延伸。学生对于这一方面的知识经常出错,导致并不能够准确的计算。
1.小数乘法计算当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
对于学生在小数乘法计算当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有这么几个类型:
1.1 是将小数乘法的竖式和小数加法的竖式相混淆。在此之前,学生就已经学习过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式了。在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当中,要求对齐小数点,然后再一一相加或相减;但是在小数乘法的竖式当中,要求将小数末位对齐。一部分学生总是先入为主的根据加减法竖式习惯对齐小数点,然后再进行计算,出来的结果自然是有问题的。
1.2 是小数点的位置问题。有一些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并没有搞清楚小数点的位数是如何点的,甚至有的情况是忘记小数点。对此应当巩固学生对于小数点的概念:因数中有几位小数,乘积位置就有几位小数。位数不够的用"0"补上。
1.3 是计算过程出现错误。基本上这一类问题出于粗心大意,要么是忘记点小数点,要么是忘记进位、进位出错等。
1.4 就是思想上的计算错误。计算本来就是接触数字,是一件严谨和细心的事情,学生们一向认为计算十分枯燥,带着一种"烦"的心情去计算,自然避免不了出错。
2.对待小数乘法的教学策略
在教授小数乘法方面的知识时,首先还是让孩子锻炼口算的能力,熟能生巧,在熟悉了运算过程之后自然失误就会变少。然后需要教师在教授小数乘法这一方面的知识时,着重突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给学生们加深印象。教师对于这一方面的知识必须要理解透彻,然后才能够针对学生制定出教学预案。当学生在计算当中出现失误时,作为教师不能够出现烦躁等不良情绪,应当心平气和的去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算法,让学生弄清楚易错点,并且对于往后学生的计算中做好反馈工作,随时了解学生的计算水平和计算问题,以便及时纠正并且引导学生拥有一个正确的计算习惯。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时重点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要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计算中同样适用;二是要学会思考在小数乘法中怎样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在探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适不适用之前,让学生先复习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巧妙地揭示新的研究内容,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实现师生互动,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每行中左右两边算式之间的关系,从而顺利地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里来。在探讨怎样运用运算定律时,因为运送的是两种货物,收取运费时可以两种货物分别算,再加个总账;也可由货物的总吨数直接算运费。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前一种算式用乘法分配率就可将其转化为后一种计算起来很简便的算式。这样安排一来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好数学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生活;二来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思考、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这一过程,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以及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在巩固运用知识时,我设计了两类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中的运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类推到小数乘法的这一过程,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2.通过学习使学生比较熟练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2.能选择简便的、合理的方法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教具准备:电脑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已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2.让学生举例说明怎样应用这些定律使计算简便。(注意学生举例时所用的数。)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知识,为学习好本节课的内容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一)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应该填>、<还是=?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生齐说:等号!
师:这么肯定吗?我们一起来验证,看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然后说出验证结果。教师填上“=”,请学生观察每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第一组算式是用了乘法交换率。
生2:我发现了第二组算式是用了乘法结合率。
生3:我发现第三组算式用了乘法分配率。
师:谁能把他们的话概括一下?
生4:在小数乘法中,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
师:这个发现到底对不对,我们不能就这样草率地下结论,得需要经过大量的验证才行。我们再来举出一些这样的乘法算式例子,来验证我们的发现到底对不对。
在小组里举例验证,再在班内交流,让学生说出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教师板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教师引导学生猜测— 发现 —验证,这是学习数学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学习某部分知识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习探索的方法。
这是这节课我们要弄清的第一个问题,究竟怎样用,才能使计算简便呢?我们来讨论下面的题目。
(二)应用
1.电脑出示一张运货单。
你能提出什么关于运费的问题吗?
学生提问:
(1)将63吨大豆从重庆运到涪陵,需要运费多少元?
(2)将137吨玉米从重庆运到涪陵,需要运费多少元?
(3)将63吨大豆和137吨玉米从重庆运到涪陵,需要运费多少元?
学生经过思考会发现:前两题很简单,以前会做了。请学生简单说一下算式,然后转入对第三个问题的分析。
2.问题:将63吨大豆和137吨玉米从重庆运到涪陵,需要运费多少元?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比赛谁找的方法多。
学生有购物付费的生活经验,及整数乘法分配率的知识经验,上课时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大部分学生很快找到了两种解题思路。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通过互学互帮,主要让学习略显吃力的、只找到一种解法的学生理解另一种解法的含义,为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做准备。
(3)学生代表汇报各自列的算式,及这样列式的理由。
生1:我先分别算大豆和玉米的运费,再把它们加起来,我是这样计算的:
4.2×63+4.2×137=264.6+575.4=840(元)
生2:要求供需运费多少元,首先要知道货物的总吨数和每吨的运费。我是这样计算的:
4.2×(63+137)=4.2×200=840(元)
(4)请学生评论:针对刚才这道题,那种解法更简便,为什么?如果我是按方法1的思路列的比较复杂的算式,那该怎样简算呢?
绝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方法2,因为先算63+137会出现整百数,很好算。如果按方法1的思路列的比较复杂的算式,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把它变成像方法2那样的式子,就好算了。
3.你能仿照整数乘法中,类似题目的简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吗?试着做一下。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
0.25×6.38×4
提醒学生仔细观察题目,找准特点,做到每一步要有理论依据。
学生独立试算后展示计算方法,并叙述理由。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13页:
(1)第7题,这是一道应用乘法运算律填空的练习题。练习时,让学生先独立填写,再交流,说明填空依据,加深对乘法运算律的认识。
(2)第8题中的两个小题,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做,集体交流。订正时,说明每道题中什么地方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交流学习所得,对于掌握本部分知识有一定帮助作用。
五、作业
教材第14页第8题的剩余题目。
课下作业对于学生及时复习所学知识,牢固掌握所学有一定帮助作用。
课后反思:
这堂课,同学们都投身于自己探求知识的活动之中,他们认真观察,积极动脑,互相探讨,终于发现并领悟了新知识,学生学的轻松,满足了他们成功的欲望。
【关键词】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
小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时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常常会出现a×(b+c)=a×b+c、a×b+a×c=b×(a+c)、a×b+a=a×(b+0)等各种各样的错误。如何提高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效率,是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燃眉之急。笔者在多年教学中应用这一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定律的理解及其灵活运用。
一、乘法分配律的四种类型
课本中关于乘法分配律只有一个植树的例题,但是练习中有关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却灵活而多变,学生们应用起来有些不知所措。针对这种现状,我把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进行了归类,分别取个名字,让学生能针对不同的题目能灵活应用。乘法分配律大致上有这样四类:一、平均分配法。如:(125+50)×8=125×8+50×8。即125和50要进行平均分配,都要和8相乘。不能只把其中一个数字与8相乘,这样不公平,称不上是平均分配法,学生印象很深刻,开始还有部分学生只选择一个数与8相乘,归纳方法后,学生都能正确应用了。二、提取公因数法。如:25×40+25×60=25×(40+60)。解题关键:找准两个乘法式子中公有的因数,提取出公因数后,剩下的另一个数字该相加还是该相减,看符号就能确定了。三、拆分法。如:102×45=(100+2)×45=100×45+2×45这类题的关键在于观察哪个数字最接近整百数,将它拆分成整百数加一个数或者整百数减去一个数,再应用惩罚的分配率进行简算。有了归类,学生再见到题目就能依据数字或运算符号的特征熟练进行乘法分配律的简算了。四、乘1法。如78+78×99=78×1+78×99=78×(1+99)。这类题型的解题关键是把一个看似无法利用乘法分配律的习题,转化成为可以运用分配律的标准形式。既简单又方便。以这个为切入点,从而比较顺利地引入新课,正好那天是植树节所以我又创让“打比方”成为数学课堂的闪光点。
二、抓住重点,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把算式写成等式的时候让学生观察左右两边算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之后,学生就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在他们的印象中,联系就是根据乘法的意义来进行联系。根本没有从数字上面去进行分析。可以说,局限在原先的思维中,而没有跳出来看。而让学生写出几组算式后,观察分析几组等式左右两边的区别之后,学生也还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这一规律。场面一时之间很冷,后来我只好直接让学生用字母来表示,变化为这样的形式之后,有很多的学生都能够写出来。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意义是对几个相同加数的分与合,其知识起点是乘法的意义。在字母式(a+b)×c=a×c+b×c中,其顺向的意义是:把(a+b)个c分为a个c和b个c;逆向的意义是:把a个c和b个c合为(a+b)个c。在新学环节,要尽量把分配律的教学和乘法意义的分析结合起来。例如,当学生根据例3的情境对等式(4+2)×25=4×25+2×25的意义有了初步掌握之后,可以引导他们从乘法的意义来重新理解:左式表示有(4+2)个25的和,即6个25的和;即等于右式:4个25的和加上2个25的和。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意义,对此学生很容易领会。乘法意义的介入,使学生不仅从形式上把握分配律的特点,更从深层次来把握其内在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扎实掌握;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从基于具体情境的等式过渡到纯粹的等式做准备。学生在简算题当中,可以直接利用乘法意义来理解算式的含义。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分配律的内涵掌握不够深入,从而在解题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比较典型有以下几类:1.刚好是“整百”的类型:没能把例如99×87+87、101×87-87的算式转化为100×87;2.大约为“整百”的类型:把99×87算成了(99+1)×87;把102×87算成了100×87+2;3.分配律和结合律混淆的类型:把(3+25)×4当成3×(25×4)。在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来理解分配律,那么以上这些问题就不难解决。例如99×87+87,用乘法的意义来理解是很简单的,它表示99个87加1个87的和,即100个87的和;102×87表示102个87的和,等于100个87的和加2个87的和,即100×87+2×87。
三、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变式分类
教学时只有清晰地把握这些变式类型,才能在应用乘法分配律特别是应用其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时,左右逢源,化难为易。笔者根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以一般字母表达式(a+b)×c=a×c+b×c为基本式展开分析,试作如下分类:
(1)在乘法分配律中套用乘法交换律的变式。这就是将乘法分配律基本式左边“(a+b)×c”变化为“c×(a+b)”,即需要变化为:c×(a+b)=c×a+c×b。虽然这样的变化是较简单的,但是,对于初学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了一定困难性。这需要教者有意识地做出多次安排,并要组织学生进行分辨对比。
(2)延展乘法分配律项数的变式。这是顺次增加项数的变化。比如,将两数和与一个数相乘,变为三四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即:(a+b+c)×d=a×d+b×d+c×d。
(3)两个数的和变为两个数差的变式。这是在同级运算之间的拓展,比如(a-b)×c=a×c-b×c。更何况,有些算式的呈现,并非合乎乘法分配律展开式的基本样式,需要学生自我主动地作出变式改造性处理,才能合于乘法分配律的题型题境。比如,97×4,进行简便计算需要学生把97改写成“(100-3)”。
(4)乘法分配律的反向变化。即要让学生既能从左向右,也习惯于从右向左。要让学生善于从计算简捷性要求出发,灵活地选择应用乘法分配律展开式的可逆变化方向。这是训练学生提高计算技能的重要途径。
(5)特殊数1参与展开的变化式。即(a+1)×b=a×b+b×1。尤其是反向理解,要求学生把一个确定的数,看作是一个算式,是这个数与1的积。学生对此会很不习惯。比如,56×99+56,要求学生把56看作“56×1”,这样原式变成56×99+56×1。
(6)乘法分配律在小数与分数计算中的变式应用。乘法分配律应用于计算,不仅出现于该知识点安排的当时,更是广泛应用于其后的计算实践中。及至小数和分数计算中,应用乘法分配律又会出现新的变式,更加增加了难度。比如,将小数计算中的小数点变化,使之适合使用乘法分配律,如56.2+5.62×90。在分数乘除法计算中,对乘除法作互逆变换,使之适合使用乘法分配律,如,4÷2/3+96×3/2。
【关键词】乘法分配律;原因分析;教学对策;巧用
相对于小学生所学的其他的简便运算方法,乘法分配律是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因为乘法分配律是加、减法与乘、除法之间的纽带,并不是单一的运算关系,所以乘法分配律更为复杂。同时,乘法分配律既有典型的常规型试题,又有非典型的变形题型;既包括顺向的分配,又包括逆向的合成。即便是对乘法分配律的公式烂熟于心,在应用时也难免出现错误。
一、乘法分配律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一)教材方面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在对乘法分配律这部分内容进行介绍时相对集中,缺乏知识趣味性,缺少足够的练习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应用,所以学生在第一次学习乘法分配律时很可能会不扎实。再加上小数、分数的存在,更加使得乘法分配律的学习成了难点,在以后的简便算法应用中出现很多问题。
(二)教师方面
1.注重外形,缺少内在
多数数学老师在进行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将讲学的重点放在了算式的外部形态的解释上,缺乏对内在的算术方法、算理的讲解,造成学生只能机械的记忆分配律的形式,并不能完全理解规律内在的本质,导致后续问题的出现。
2.侧重知识灌输,缺乏知识构建
许多教师在教授乘法分配律时,受到功利心理的驱动,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不注意知识的连续性,而是武断的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知识链出现断层。强迫学生架起“空中楼阁”,“硬逼”学生根据几个等式发现规律性的内容,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这样在没有理解的基础上的归纳,只要时间稍长,这种暂时性的记忆必然消失。
3.看重练习,轻视体验
教师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乘法分配律,往往运用题海战术,及其达到对知识点的记忆,但这种方法并没有建立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层体验,要达到熟能生巧的母的也很困难。
(三)学生方面
1.心理层面
现在的小学生往往自尊心很强,对于不明白或者是做错的数学题,会进行有目的的掩饰,很可能会不懂装懂,从回避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出现的困难。
2.认知层面
首先,对于乘法分配律缺少感性认识。学生对于以前学过的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在正式的学习之前,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积累,经常运用,但对于乘法分配律则没有直接的经验,就算是有时用到过,也是出于无意识的形态。其次,乘法分配律的变化太大。学生缺乏对其内在算理的理解,就会摸不着头脑,不能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理,就会在实际运用时感到无从下手。最后,缺少自主学习体验。学生只是在课堂上从表面上上了解到乘法分配律,并没有从实质上对其进行领悟。
二、乘法分配律教学对策
(一)加强前期的知识积累
学习乘法分配律不能架设空中楼阁,应该注意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解题经验,找到知识点的联系处,经过一定的过度,顺利的构建学生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也需要注意以后的乘法教学索要教授的内容,在教授乘法分配律的时候,打好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使用教材完成更加系统化的教学任务。
(二)使学生充分理解乘法分配律
学生需要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乘法分配律就是要使得运算更为简便。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要重在“悟”,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对比教学,即让学生动手计算,初步体验乘法分配律的简便性。指导学法,拓展变式题在将乘法分配律扩展到分数、小数的运用中时,要注重对学法的指导,教给学生运用小数乘法与除法之间及小数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达到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目的。
(三)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源泉
小学生的注意力并不稳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增加形象、生动的内容,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过程,这样才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数学教师应不断丰富课堂中的语言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很重要,不仅需要数学老师有生动的表达,同样需要严谨的数学语言,简约的表达出乘法分配律的本质内涵。数学老师如果有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学生学习时的心情欢畅,这样更易于接受知识点。
三、巧用乘法分配律
下面介绍几种巧用乘法分配律的方法:
(一)化整为零法
(1)248×25=(200+40+8)×25
=200×25+40×25+8×25
=5000+1000+200=6200
(2)25■×4=25×4+■×4=100+1=101
(二)“锦上添花”法
89×89+89=89×89+89×1
=89×(89+1)=89×90=8010
(三)巧妙拆除法
24×24/25=(25-1)×24/25
=25×24/25-1×24/25
=24-24/25=23■
(四)“张冠李戴”法
(1)6×4/25+4×19/25
=6×4/25+19×4/25=(6+19)×4/25=4
(2)3/5×4/7+1/5×3/7
=4/5×3/7+1/5×3/7=(4/5+1/5)×3/7=3/7
(五)“移花接木”法
546×2.5+45.4×25=54.6×25+45.4×25
=(54.6+45.4)×25=100×25=2500
(六)“偷梁换柱”法
87÷4+10×0.25+3/4
=87×1/4+10×1/4+3×1/4
=(87+10+3)×1/4=25
四、结论
乘法分配律在教学和学生运用中的确会出现很多问题,但是只要教师找对了方法,学生理解到乘法分配律的本质后,就会很熟练地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燕舞.巧用乘法分配律[J].小学生导刊(中年级).2006年6月.
[2]饶优煌.“乘法分配律”教学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8年10月.
[3]吴新超.“乘法分配律”教后随感[J].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09年9月.
[4]赵存焕.浅谈小学数学中如何巧用乘法分配律[J].学周刊.2012年第4期.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乘法教学
小学数学乘法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可以看到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分数乘法、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等内容,但为了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就必须了解乘法的大致内容,让学生在学完小学内容时能有一个全新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小学数学乘法。
一、师生探讨创设情境,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给广大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要为原始的教学方法注入全新的理念,要提高课堂效益。兴趣就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与深入认识世界的积极倾向,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动力。《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小学生的思维是以直观形象为主的,教师在使用教材教学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有选择地使用教材,把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题材与数学问题有机融合,在探讨交流中创设一些有助于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问题的教学情境,使所学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变枯燥为生动,让学生加深对数学问题及其价值的理解和体会。在谈话交流中让学生感知数学原来离我们生活那么近、计算成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习惯。
二、动手操作,促进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节内容中,教材例1就是让学生用小棒拼摆图形的活动,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摆出各种不同的图形:小树、雨伞、三角形……呈现出:每个朋友摆出了几个相同的图形,每小朋友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1、解决求和问题。摆好图形后,根据图形提供的信息师生谈话交流分别认识学生摆的是什么图形?摆了几个?每个图形由多少根小棒组成……让学生根据图示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并计算出来,然后请学生把相同加数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2、认识“几个几相加”。当学生把自己写的相同加数的等式写上黑板后,师生进行探讨交流,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中写出各相同的算式分别由几个几相加组成。例如某同学摆一个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摆了6个三角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算式:3+3+3+3+3+3=18(根),也就是(6)个3相加等于18。
在观察比较中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存在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事实,初步认识了“几个几相加”。
3、引出乘法,完善认识。在师生探讨交流中,学生就会对相同加数算式太长而产生质疑。有了质疑就有探索解决问题的欲望,从几个几相加迅速找出计算结果。教师引入用乘法运算,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6)个3相加等于18,用乘法表示:3×6=18或6×3=18。同时让学生认识乘号,了解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有了以上的认识,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把黑板上剩余的相同加数的算式填写出几个几相加及计算结果,然后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读出算式。为学生搭设自主探索的舞台,让学生在知识探索过程中找到了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用乘法表示真简便。
三、巩固练习,深入理解
数学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技能、激发学生创新的有效手段。在备课研讨中我认识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求--要认真掌握好乘法运算的意义。教学时我注意知识的延伸,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1、联系生活,引导学生编写应用性练习。师生、同学间通过谈话交流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例编写乘法练习。如一只青蛙4条腿,3只青蛙几条腿……让学生在相互编写应用性练习时体会数学离我们的生活那么近。在彼此之间探讨交流中很自然就会想到:一只青蛙地4条腿,3只青蛙几条腿就是求3个4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运算,3×4或4×3,因为3个4相加等于12,所以3×4=12或4×3=12。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认识同数相加和乘法的联系,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2、联系实际,设计课外实践性练习。课外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感受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法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目标性弱,随意性大
小学数学教学所占用的时间较多,但是教学结果并不是很好,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明确的目标,而且课堂上的随意性也比较大,导致教学变得无秩序、混乱。
2.不能分清教学主体
在教学中,学生是教学主体,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融入学习氛围中。但当前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却将自己作为教学主体,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受,只在意自己传授的知识量,忽视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需要教师引导和带动的,但有些教师太过在意自己的主导作用,导致学生被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3.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有些教师认为,小学数学是很简单的基础知识,没有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但是小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不容易。当教学内容只局限于课本知识时,教学方法就显得传统、死板且单一。
4.在意成绩,对学生产生压力
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能够体现教学质量,因此很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成绩好的学生进行高度表扬,而对成绩差的学生就进行过度指责甚至惩罚,导致有些学生的心理受到影响,失去了学习兴趣,学习效率降低。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方法
1.确立合适、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教学结果的预设,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外,还要提高自身的数学技能,深化学生的数学情感。因此,设立的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太高或是太低,太高的教学目标会让学生想要靠近却没办法靠近,而太低的目标会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除此之外,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以及态度等方面着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创建教学情境
对于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来说,有效的教学情境是一个好方法,并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新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在创建数学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创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及间接生活经验中获取。例如,在学习百分数时,教师可以模拟生活中打折的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百分数,从而有效运用百分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对数学味强的情境以及矛盾性强的知识更感兴趣,具有矛盾性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主动发现矛盾并解决矛盾,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欲望。
3.合理、有效地利用教材
教材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同时也是实现课程理念的载体。教师要尊重教材,教材可以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都要对其进行研读、感悟,只有当教师真正了解并掌握课程教材的基本精神,理清教学线索,才能真正体会教学理念,从而更好地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随意地将教材内容拆分,要紧扣教材内容,对知识点了然于心。例如,在学习分数时,学生要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教师必须顾及学生已有认知水平,让学生明白分子与分母的变化会导致分数的大小变化。
4.教学方法要灵活
教学方法可以决定能否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到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等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恰当地转变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如低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容易涣散,若教师只顾自己讲授,学生很快就失去学习兴趣,若是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或是模拟教学情境,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过程中的提问策略、内容以及技巧等也属于教学方法,提问是教学中的艺术,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应引起W生思想上的共鸣,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提问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让学生能够进行深入思考,同时也要适当地创建问题情境,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教师可以创建装修教室的问题,让学生计算教室面积。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创新、改进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为其创造和谐、安全的教学环境,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从而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我国当代的学校书法教育已在逐渐被重视,国家教委明确提出:“书法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表达能力强,造型美,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书法教育,已成为进行美育教育,提高人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心小学写字教学的通知》,并组织专家共同编写《写字》教材,把写字课列入“九年义务教育”必修课之内。1996年,首都师范大学被批准开始招收书法博士研究生,并授予其学位资格,这足以体现国家对书法的高度重视。
河南省是书法大省,对书法艺术极为重视。河南省是全国最早的把《书法艺术》列为地方课程的省份。作为人口第一大省,这一举措对全国的中小学书法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配合这一举措,河南共开发了7套《书法艺术》中小学教材,《书法艺术》课程已经在河南省全面铺开。
我校于2005年开始开设《书法艺术》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面临着一些困惑和不足。
一、《书法艺术》课程对学校书法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河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书法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精神,以及现行的《书法艺术》教材的教学内容设置,我们很明显地感觉到了《书法艺术》比原《写字》课程的变化。《书法艺术》的课程设计,尊重书法艺术教育的基本规律,吸纳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脑科学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借鉴现代课程论中关于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及技术,以儿童化、生活化、情趣化的专题为基本结构形式,通过教材、教师、学生的互动对话,有效地实施书法艺术教育,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审美修养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这些特点来分析,《书法艺术》课程把美育放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而不仅仅是教学生写好字。而且其教学方式是开放性的,尽量考虑到少年儿童的认知、接受能力,尊重、理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书法艺术》低年级教材侧重于趣味性和学习活动过程的愉悦,高年级教材侧重于知识性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协调书法审美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必备的书法知识与书写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致力于学生书法审美素质和创作能力的整体提高、和谐发展。可以说《书法艺术》课程把书法的学校教育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完全超越了以前《写字》课程。
二、书法教育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中小学时期是学生人生打基础的时期,是培养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书法正好可以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格,陶冶情操,培养他们的艺术素质和审美情操。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书法艺术》课程开设以后,学生的作业认真了,字体干净,卷面美观。透过现象看本质,书法培养了他们认真细致的作风。这种改观迅速而且普遍,在教师中得到了一致的好评。与此同时,书法教学全面促进了学生对中华文化、对历史等的兴趣。比如临写唐楷,老师会给他们讲述唐代书法的简况,当他们知道唐太宗也喜欢书法,当他们知道像李白、贺知章、杜牧这样的大诗人都有书法作品流传下来,当他们知道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都是为官清正时,他们对唐代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会去找相关的书籍去阅读。“兰亭茧纸入昭陵”、“心正则笔正”、“李白与张旭”等故事让他们津津乐道。他们感觉到,中华的传统文化是这样博大精深。这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在学习书法中还强调书德书风,注重人品书品,柳公权“心正则笔正”的说法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形成健康的个性有极大帮助。书法艺术追求“美”,与之相应而表现在人品上便是“善”。艺术的“美”只有与人格的“善”结合在一起,才能经久不衰。而随着书法学习的进步,知识必然越来越多,心胸也会越来越宽广,学生对自己的不足就易于认识,从而进一步全方位提高自己。“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写字就像做人一样,堂堂正正、踏踏实实的,道德情操必定高尚。书法促进了学生培养真、善、美的品格。书法艺术包含着各种文化因素,譬如诗的情感、韵味,画的章法、意境,音乐和舞蹈的旋律、节奏,以及文学、哲学、历史的深奥、哲理、继承等等。如善于启发引导,便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书法艺术》课程强调的“智育功能”。学好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有助于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归纳、总结水平,有助于其他科目的学习。而当书写者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想再有所提高,就必然要深入到历史、音乐、美术、雕塑、舞蹈以及戏剧等姊妹艺术领域中或边缘艺术中吸收精华,从而创造出更加绚烂多彩的艺术品。书法为学生提供了使各种艺术门类高度结合的实践方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动手动脑能力。《书法艺术》课程其实是一门美育的课程。
三、书法教育面临的困惑
《书法艺术》课程广泛开展之后,在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普遍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师资缺乏。虽然师范教育中有写字课,但它并非专业的书法课程。现在学校的教师都有初级的书法知识,但是要教授《书法艺术》,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不能完全胜任。据我了解,这一问题比较普遍。
2.教学观念落后。《书法艺术》的教材设计有独到的特点,书写技能是核心,但不是全部,对书法艺术特点的了解,对书法传统的了解,这些是同等重要的,但是有的老师在教学中还是把《书法艺术》当《写字》课程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