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中化学题型总结8篇

时间:2023-03-10 14:53: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化学题型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化学题型总结

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 高考 复习 策略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在复习教学时应当改变以往的对学生灌输式的教学,应当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找出适合的复习方法。很多化学教师对如何复习才能让学生在高考中化学学科取得好成绩感到茫然,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根据高考化学学科的考题大纲来给学生安排复习课程,所以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了高中化学教师在复习教学时提高复习教学质量的几点措施。

一、深入研究高考提纲,把握高考的脉搏

对于化学高考复习教师在教学时最重点的重心还是应该放在对化学知识的结构上,让学生对化学学科有个大纲性的理解和掌握,知道化学学科主要讲的知识点有哪些,其实目前的教育还是应试教育的模式,所以高考对于学生来说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化学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一定要结合化学课本的课程要求来教学,也应当以课程中的标准来安排复习的课程。高考命题大纲化学教师一定要仔细的研究,然后根据考试命题大纲来针对性的复习,这样可以明确考试的主要的大的方向,知道考试的题型的方向,知道每个题型所占的比分之后让学生有重点的复习并完成适当的习题。

借鉴的比较多的就是历年来的高考的试卷,通过每年的化学高考试卷教师可以发现总结出考试中的难点方向在哪里,涉及的次数较多的就是常考的例题知识方向,所以教师往往会发现在考卷中的选择题的部分一般考点都是一些基础的知识而且都以理论性的知识为主,在选择题部分题型的难度还是很有限的,非选择题部分一般都会涉及到一些小的实验,或者考查的是比较重点的大章内的知识,通常出现的较多的是电解质分解或者原子结构等等方面。

二、复习课中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评价方式

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时一般课堂上教学模式以提问学生的方式和讲题等组成,通过对例题的解答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哪些地方是比较准确且全面的,哪些地方是需要继续巩固或者需要纠正的,为了让课堂不显得枯燥乏味教师在课堂上还会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答题或者小组内思考问题共同探讨,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比赛,答题正确率最高的小组可以获得适当的奖励,通过这些鼓励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对化学知识热爱。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环节,给学生出题让学生自己去想出解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独立的将知识运用到解题思路中去。

面对着升学考试,如果将每个学生都混为一谈是不科学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的吸收掌握情况都是有差异的,教师应当努力去发现每个学生的可取之处,和他们一点一点进步的地方,这样也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激励是最好的精神良剂。其实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除了教学上,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或者学生之间的相互协调上甚至对学生的学习习惯都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便于发现每个人身上的亮点,这样赞扬他们的亮点激励他们投入到自身不足的地方去,这样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不会畏惧化学学科学习,而且还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科学实施复习训练,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高中的化学知识如果在考试之前复习的话会显得比较的繁琐而且杂乱,学生可能会有应付不过来的感觉,所以化学教师应当将复习课程进行适当的安排,对化学题目的训练也应当找出最好的指导方法,首先就是对化学题目的选择上,一定要挑选出含金量高的题目,这类题目必须具有考试的代表性,最好的考试中出现几率较高的,然后这类题目反映的知识点还应当是化学学科的重点知识,并且如果教师能够选择包含了几种知识的试题是最好的,通过一类题目可以让学生复习到多个知识点。在复习时教师还应当给学生讲解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在自己解题的时候也能够熟练的应用。

例如以选择题为例题目说选择四块金属片分别为A、B、C、D,然后将它们用导线相连,浸入液体硫酸中,根据不同的反映让学生判断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的顺序。如果将金属A与B用导线连接的话A很快就溶解,如果是金属C与D用导线连接的话电流会由D传到C,如果将A与C连接的话,C会产生很多气泡,将B与D连接的话,D很快就氧化。教师在解析时告诉学生金属与硫酸会组成原电池,这是每个学生都知道的,活泼的金属是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是正极,生成的氢气是由负极流向正极的,而电流却是有正极到负极的,所以不难看出A、B原电池中A是负极,C、D原电池中C是负极,A、C原电池中A是负极,B、D原电池中D是负极。

四、结语

教师在复习课程中一定要根据考试的大纲来选择试题和复习教学方法,争取将学生的化学学科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国平. 浅析高中化学高考复习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4(17).

[2] 丁革兵.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J]. 现代教育论丛,2008(11).

篇2

一、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项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的课堂讲授的确是化学学习的主要部分,但是化学知识是无穷尽的,学生需要学会自主学习,才能够主动获取无尽的化学知识。所以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时候,我一般对章节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安排学生自己学习教材内容并总结。例如在进行“乙酸乙酯”的制备上,我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然后就乙酸乙酯的性质、结构、制备过程等进行总结和复述,并且在班级中随机抽查,事实表明,这种教学方式的确使得学生快速掌握乙酸乙酯相关知识,在随后的制备实验教学中,我也只是冷眼看学生实际操作,注意他们不要出现较严重的误操作即可,的确是显著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验是化学存在的基础,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务必确保学生时刻保持细心,而且还需要在开展化学实验时候,做到时刻思考,例如,在开展肥皂的制备实验课时候,要关注植物油与NaOH混合后的变化,然后加入乙醇后观察溶液变化,再进行加热,并且思考持续搅拌的原因等等,最后还要对比实验获得的肥皂与购买的肥皂在去污能力上的区别,思考区别的原因,对于实验步骤中的一些特殊要求需要知道,并且知道其存在的意义。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与观察以及自学能力都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动手能力欠缺,则自主学习也不过是学习一些书本上的死知识,观察上也观察不够到位和深入,所以在高中化学中,动手能力是非常必须的一种能力。例如在进行红磷与白磷性质的讲解过程中,我在讲授完这两种物质的基本性质后,安排他们四人一小组思考如何来处置红磷和白磷,并且各组将方案提交上来,我先筛选出其中不会出现危险情况的方案,然后由我在旁边指导,由提出方案的组一个一个按照他们的想法处理红、白磷,然后对其中出现的错误的操作及时纠正,使得学生们感触颇深,然后再进行实验时候,他们就主动思考,并且操作非常规范,动手能力也得到显著的提高。

(四)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高中化学实际上也是与生物一样属于半文半理类的学科,因为化学需要掌握其中的规律,需要去理解,但是其中的大部分内容的确需要死记硬背。而对于人类而言,智力活动的基础之一就是记忆强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的确学得好,但是有些学生对于化学的掌握一般,其根本问题还是学得好的学生能够牢牢记住化学的各种知识。对于化?W的知识,的确需要死记硬背,但是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化学知识进行适当的整理归纳,理顺记忆的顺序和规律,提高记忆的效率。例如配平银镜反应物上,我一直提醒学生水、银和氨的比例是1、2、3,学生也的确对这种有规律的的知识记忆深刻。

二、有效开展高中化学的习题教学

(一)教师需要认真选择和讲解化学例题。

在完成必须的高中化学知识以及实验的讲解之后,开展例题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应用例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对化学相关知识进行巩固,理清相关思路,并且了解相应类型的题目的解题规范,同时也帮助学生提高了多个方面的能力。化学题目是海量的,所以务必要从中筛选出典型例题,注重教授学生解题方法和思路,能够准确抓住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且快速形成自己的思路和解题步骤。

(二)通过选择适当的化学习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开展习题教学,最忌讳题海战术,教师要先筛选习题,做到少而精,侧重点不是学生做了多少多少题目,而是要求学生能够把可能存在的题型都掌握,并且举一反三,在所掌握的题型的基础上,继续开拓思路,做到轻松应对一些“变种”题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分析问题,达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善用总结,培养学生快速形成化学习题的解题思路。

一昧的做题并不能真正加强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解题思路,一定要在解习题后讲解习题,帮助学生理顺之前解题时候可能形成的错误思路,讲解时候把班级上出现的各种错误典型作为讲解的重点,帮学生理顺出现错误思路的原因以及如何重归正确的思路,让学生在正确思路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解题风格。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汇总和归纳的能力,要学生自主学习汇总解题过程中的规律、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定期反思之前出现的各种错误,实现“一日三省”,提高解题的效率。

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 作业布置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B-0108-02

在高中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知识点基本上都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延伸出来,难度不大但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难以正确掌握学习技巧。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注重作业设计这一环节,作业的设计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从考核的知识点、考核难度、习题的数量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巧妙结合生活实际设题,讲究设置的系统性和多样化,使学生在做练习题时能够自发地去探究解题规律和解题思路,掌握化学题目的解答技巧,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解题时的答题速率和正确率,而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一、高中化学作业类型及作业布置的基本注意事项分析

(一)高中化学作业类型

(1)知识巩固型。考核形式较为直接,考验的是学生对于化学课本上基本概念的掌握和基本公式的运用,目的在于让学生再次复习课堂上的基本知识,加深记忆。

(2)理解应用型。这一类作业考验的是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需要学生对于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较为熟悉,能够应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能力发展型。这是化学出题形式中较难的一种,学生必须能够熟练运用化学课本上所学的知识,整理出题干信息,综合分析,明确解题思路,才能得到正确答案。这一类题型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能够督促学生在做题时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

(二)作业布置基本注意事项

(1)符合学生实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布置作业是教学日常工作,但是要想保证学生做题的有效性,在设计作业时,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学习的需求,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习题,让学生通过适量的练习掌握化学知识的学习技巧。

(2)合理设计作业。合理设计的作业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促进知识点的掌握,从而达到学习的高效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给学生设计一些较为经典的的题型,用经典题型代替题海战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于题目信息的敏感性,明确解题的关键,快速找到解题方法。

(3)适当引导学生解题。为了改善学生一味地跟随书本和练习册练习而缺乏做题后的思考和总结的情况,教师在设计习题时,应明确设题的思路,在题目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化学学习的规律,掌握解题技巧,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习题中学会总结,从而高效的学习。

二、高中化学作业布置的策略

(一)丰富出题形式

相对于语文、政治这一类文科科目,化学的学习内容相对精简,核心知识点比较少,但其考核形式千变万化。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把握住考核的核心内容,在学生已经掌握经典的化学出题模式后,创新出题形式,让学生学会以多种形式去思考问题,学会自主探究、自主思考,加深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量的练习,能够带来质的飞跃,但是如果出题形式过于单一,学生会自然而然代入公式和数据,缺乏思考的过程。

例如,在“氯气溶于水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这一知识点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这一知识点的定义,可以丰富出题形式:①请写出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推断出氯水当中存在哪些物质(用化学式表示出来);②氯水中哪些物质能发生电离,请写出电离方程式,并分析氯水中存在的微粒;③若将氯水置于光照条件下,氯水中的化学平衡如何移动?各种微粒的浓度如何变化?上述三个问题①、②侧重基础知识,③侧重化学原理,在丰富出题的条件下,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一知识点。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平时布置课后练习题时,也应丰富习题的形式,比如说在明确题干信息后,加入一些其他内容,融入题目背景中,让学生多加练习,习惯这种出题方式,在考试时,自然能够适应题目形式的变化,迅速找出题干信息,化繁为简,快速答题。总之,有必要丰富出题形式,进而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注重坡度与梯度的有机结合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课本上的知识比较简单,但是有时候学生做起习题来却无从下手,虽然能够知道它的考核内容,但是不知道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对化学习题进行坡度设计,由简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从而提高应用能力,在做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化学学习的技巧,明_解题思路。

例如,在高中化学《水的离子积常数》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从巩固知识点入手,设置一道选择题,考验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比如,离子积常数只受温度和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选项让学生选择,这个题目形式较为简单,随后再出一个题:“向纯水中加入少量 NaHSO4,且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溶液 PH 值的变化情况。”这其实也是对于离子积常数的考核,还涉及到溶液的电解。作业的布置讲究由简入繁,逐渐增加知识点,以便让学生捋清化学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进行有目标的练习。

(三)准确出题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进度,针对所学知识点,精准出题。比如,在刚学习完一些化学的基本概念时,可布置知识巩固型作业,让学生在做题时复习所学知识,加深理解记忆;而在学习完一个章节后,可布置理解应用型作业,考验学生能否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让学生在做题时明确解题思路;而一个阶段的学习过后,就可以联合生活实际,布置一些能力发展型作业,加深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解题思维模式的培养。

例如,在高中化学《FeCl3 溶液配制》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同学配制出的溶液出现了砖红色沉淀。实验总结时,老师说到:“大家发现没有,有些同学配置的溶液中出现沉淀物,这个可不是正常的实验结果哦,大家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学生们深入思考,根据实验步骤,分析了 FeCl3 的化学性质后,得出结论:FeCl3 属于强酸弱碱盐,在水中会与发生分解反应形成 Fe(OH)3 沉淀,就是溶液中出现的杂质。灵活应用教学中出现的化学问题,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分析现象发生的化学原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促进其化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4

关键词:高考;化学;实验;复习对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培养操作、观察、分析等多项功能。下面介绍几种高中化学实验的复习对策。

一、归纳、整理化学实验知识,使零散的实验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能够达到线索清晰、熟而不漏、灵活运用的效果,这是化学实验复习的首要任务。诸如“物质的保存”“实验基本操作若干”“定量实验原理、步骤和误差分析”“重要的有机实验”等实验知识在总结中掌握规律,学透、学细,抓住关键知识点,以点带面,互相联系,点面结网,全面复习。

二、认真回顾平时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情境,翻阅实验报告,了解具体实验的原理、操作、试剂、现象、要求和经验教训,在每个实验的细枝末节上下功夫,必要时到实验室重新实验。

高考试题的设计,要求考生能灵活运用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和实验技能,设计实验方案。题目具有“实验意境”,只有亲自动手做过实验并认真观察分析的考生才能正确解答。如,2012年全国课标卷理综第28题,实验制备溴苯就是课本知识的延伸和迁移,只有深刻理解溴苯的性质才可解题。

三、分析近年来高考化学题型、考查的内容和考查形式,明确高考对实验内容考查的趋势、要求和重点,做到复习目标明确,复习思路对路。特别要对近年来的实验考查“热点”和“空白点”做出系统分析,对下一年考试进行科学的预测。

四、加强各种实验题型的训练。通过审、析题和解题思路、解题策略的研究,掌握不同类型实验题目的特点和解题规律方法,以求熟能生巧、巧能应变的练习效果。

例如,实验方案设计题,是竞赛和高考试题中考查能力的重要题型。题型的特点是:试题提供一定数量和种类的仪器,要求设计一个科学合理、步骤完整的实验方案,来完成其实验任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有:

1.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方案要进行优化选择,确定出最佳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应具备方法简单便于操作,限于提供的原料和设备,现象明显易于观察,反应容易控制,实验效果好。确定实验方案前要设计达到实验目的的多种途径,进行比较、分析和优化。

设计方案时,为达到思路清晰便于比较优化,可在草稿纸上以线索的形式勾画出主要步骤和环节,待方案确定后再在主干上“添枝加叶”,完善整个过程。

2.对仪器、药品进行选择,按照仪器组装的方法进行连接,必要时还需画出规范正确的装置图。

3.表述实验步骤时要语言简洁、层次分明、全面准确。尤其要注意使用规范的化学用语,比如取试剂时是“足量”“适量”“少量”还是“过量”一定要分清;溶液的“浓、稀”要分清;叙述的“前后”要分清等。

篇5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基础知识;价值;终身学习

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责任不仅仅在于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对构建这种知识体系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可以将之运用到其他学科当中,进行知识上的串联,从而带来学业上的进步;更可以运用到生活之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教版)对学生知识目标的评价是:“注重考评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实际理解和把握,注重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并在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知识层次上,又从意义、行为动词上做出了准确的描述和规范。从这之中,便可看出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性。

就目前的学习环境看,检测学生的知识主要是通过试卷。高中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高考,而高考就是在固定时间内做完一张张试卷,学生平常也是大考小考不断。学生需要在头脑中存储大量的学科知识,并进行准确答题,才能得到有效分数。高中化学题型有单选、多选、推理题和计算题等,考试时若不归纳分析,逐个看题,势必会浪费大量时间,影响分数。如果学生构建起化学的知识体系,了解知识点的内在关联,并总结记录,考试时过滤并推敲,就能大大节省时间。另一种检测方法是化学实验,检验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对化学物质和药液的属性、各主要化学公式、化学器皿和化学流程有充分了解。但是这些知识比较琐碎,进行化学知识体系构建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记住这些零碎知识,加深印象。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提升,学习成绩才会上升。

二、知识体系在化学中的运用

以高中化学人教版为例,进行知识体系在化学中的运用。以化学平衡为主线,进行电解质溶液、水解溶液、电离平衡等知识的分析和综合,这样学生就能清晰掌握相关的平衡知识。再者,构建化学实验知识体系,首先需熟知化学药品的名称和特性,仪器的作用,然后了解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只有明确知识点,才能进行准确的知识体系构建。比如,高锰酸钾的作用,它的颜色是紫色,碳酸钙与什么发生反应会出现气体,摩尔质量及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又是什么,对这些基本知识要知道并分得清。

每一册的学习都有它固定的规律。教师在教授课本时,可以选择将规律事先告知,鼓励每一单元的学习后进行总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分享交流,使学生对知识体系构建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尝试。待到熟练了,希望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总结,自己构建,这样,对学生才是最好的。下图是对化学元素知识体系的构建,多采用箭头方框,清晰明了,简单易懂,使学生能得到更好的理解。

再如,人教版有机化学选修中有一单元主题是糖、氨基酸和蛋白质。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糖类的组成和糖类的属性着手,列出氨基酸的组成、氨基酸的结构和氨基酸的性质,再列出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逐步深入,由点到面,构筑有关蛋白质、多肽的知识体系。此外,还可以通过大量书写双水解离子公式,得到书写规律。首先,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然后进行配平,左边先配平电荷,右边再配平其他原子;最后H、O不平则在哪边加H2O。在做计算题时,学生常用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和电荷恒等等,常用方法为质量守恒、十字交叉和差量法等,这些都可以在计算中积累下来,构建知识体系。

三、构建化学知识体系的价值

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获得知识更为轻松,或是说能学到更多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化学实践实验和创新能力。它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体验和不一样的学习感受,从而养成合作、分享的美好品质,进一步使学生形成了自我、学习、生活内在的整体联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推进,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需多关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专业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构建知识体系,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对于学生系统掌握化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具有很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串联,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倪仲.构建知识体系法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苏州大学,2014,13(03):116-117.

[2]冯红梅.新课程体系下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2007,27(10):106-107.

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课堂教学

近年来,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堂改革中,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已放在改革目标的突出位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儿童、青少年构建智慧的重要基础,是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也指出,“高中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拓思路……”。因此,高中化学教学改革过程中,要联系生活、社会以及学生的经历,努力做到课程生活化、实用化和社会化,充实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一、当前高中化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高中化学课程进一步深化改革,化学生活化教学问题也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同,主要表示在公开课上出现大量的化学教学生活化的优秀教案,但从笔者对广东地区多所学校日常课堂调研发现,在化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层面上还是比较薄弱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建立化学知识结构而忽视与生活联系。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学生化学知识结构的基础,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而忽视将知识点与生活有机联系起来,致使不少学生只会背诵,没法把知识灵活去运用到生活中去。

第二,容易忽视解决化学问题的生活情景。受到高考的影响,多数老师会把一些高考知识点进行分析,把各种类型的习题归纳起来,从而组题、练题,搞题海战术,偏离了教学应当让学生从理解化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两大出发点去分析问题,遇到化学问题只会套题型,把化学和生活分离。

第三,只重学生对实验原理及其现象的记忆,缺乏实验体验。注重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受化学,联系生活解决与化学相关的一些相对简单的化学应用问题几乎成为了当前化学学科改革的共识。但实际中,一些老师在实验课上为节省时间,只有老师演示实验,或者直接讲述实验,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很难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与动手能力,更没法谈关于实验能力的迁移了。

二、中学化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基本方法和实施途径

(一)高中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方法

1采取情境生活化教学法

【教学情境】

在氯气这一节课教学时,笔者设计这样的一个生活实践教学场境:选择2008年《甘肃氯气泄露事件纪实》视频给同学们播放,然后让同学们思考并回答几个问题:

问题一:道路的树苗为什么会出现枯黄了?

问题二:从事故车辆上掉进来的槽罐滚进水塘出现泄漏,为什么工作人员把生石灰倒进水塘?

问题三:录像中,消防人员把高压水枪对着空中喷洒,用意何在?

问题四:如果你是事故现象中毒的谭先生,你觉得应该如何自救?

同学们在如此的情境感染下,未知欲进一步增强,他们开始纷纷议论、猜测等等,探究的课堂氛围逐渐形成。知识建构理论思想认为,学习应当是学习者通过新的经验与原生活经验相结合,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丰富和改造自己过去的经验,生成新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实施情境生活化教学,就要经常收入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化学教学材料,有善于创设与学生相关的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中设计问题,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试用内容生活化教学法

【教学案例】

笔者在给学生上《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课程时,先让学生回想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钢铁腐蚀的现象,设问思考,分析原因,引出电化学腐蚀的概念,然后以钢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作详细讲解内容,找出区别,并引出生活例子,如“炒菜后的铁锅有水放置一夜后常会见到锈迹斑斑,为什么?属于哪种腐蚀?”渗透理论内容于生活更能加深印象。学完电化学腐蚀的内容之后,很容易就可以提出设问“如何对金属进行防护?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有哪些?”让同学们思考讨论,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理论应用于实践,更能学有所获。

由以上教学案例可看出,老师上课时应当把生活直接还原到课堂上,把教学活动内容于生活,真正做到让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而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把知识转化成能力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习最终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

3.设计随堂习题生活化教学法

在完成《硫和氮的氧化物》这节内容的教学后,结合其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同时巩固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以及加以灵活运用,笔者设计以下与同学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部分题目,并通过PPT演示,如:

例:我们日常见到的汽车排出来的尾气(主要成分是烃类、CO、NO和SO2等)是空气的主要污染,最常用的方法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从而使得CO和NO生气无毒气体,促使SO2转化和烃类能充分的燃烧,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可将汽车改造成用天然气作为燃料或者是开发出低成本的氢能源

B.多植树造林,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可以有效控制空气污染

C.NO和CO反应生气CO2和N2,化学反应式为:2NO+2CO=2CO2+ N2

D.用此方法唯一的缺点就是生成的CO2较多,致使空气呈酸性

通过适量的生活化习题训练,让学生通过习题回归生活,运用自身所掌握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成就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在设计随堂习题,要避免为了做题而做题,应当与生活世界紧密结合,设计生活化、活动化、个性化的化学题目,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更能增进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动力。

篇7

关键词:思维模式 思维方法 培养

化学学科在初中三年级才进入学生视线,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开课最晚的一科。并且,教材的内容也偏于简单,在教学实践中,致使绝大部分学生是把化学当成一个文字学科来学习的。而高中化学无论是从历年高考试卷还是平时的各类教辅资料来看,都迥异于初中化学留给大家的印象,化学学科的特点才逐渐凸现。

化学具有怎样的学科特点呢?笼统地说,化学学科的特点是由其学科目标决定的,就是通过研究分子而实现创造分子,构筑了它的学科体系。首先是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离子反应规律、阿佛加德罗定律、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原理等。其次是受规律支配或支撑规律德知识多。最后,概念多,但学科知识体系明显,可以根据学科目标把它们整合在一起。但具体在教学实践中,第一,知识点纷杂,相互间并无明显联系,记忆性的知识多,比如:无机化学中物质的颜色、物质溶解度、反应方程式等。第二,知识点细碎,小而繁,看似不起眼却常常起关卡作用。第三,知识点分块明朗,试题与知识点之间对应明显,有固定而有效的解题思路。因此,学生在高中三年中,往往觉得找不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处处是知识点,却无法将其运用自如,无法入得“化学门”。这些症状,病因都是学生没有建立起化学学习的思维模式,不会运用化学的思维方法。

故而,在日常教学中除知识本身的灌输外,着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是学生得以入门的根本所在。

什么是化学思维模式?思维模式是指思维在形式上常常采用的、比较固定的甚或是相对凝固的一种思维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内容;或有人名之为:“思维模式,即指人用某种固定的思维程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化学思维模式自然就是用化学学科特有的科学的比较固定的甚或是相对凝固的一种思维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内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中学化学学习中,有哪些常见的思维模式呢?

首先,门捷列夫的周期表是化学的灵魂,周期表是个形象的图形,而这个“形象”,表现的却是抽象的各种化学元素、物质之间复杂多样的关系又有序的周期律。用什么样的思维模式来掌握周期表以及周期表所涵盖的内容呢?位置――结构――性质。而在具体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也是严格遵守了位置――结构――性质――运用的思路。位置――结构――性质――运用,是化学学习的根本和基本方程序,是学生必须建立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法,否则,学生将在学习中举步维艰,根本谈不上入门。

其次,一定要建立知识板块――知识点――题型的思维模式。中学化学的知识结构是十分明显的,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六大板块,板块下又分若干知识点,并且板块与板块之间、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重合交叉程度相对其他学科较小,因此,题型和知识点之间的对应很明晰,只要抓住这一点,就拥有了解题钥匙。知识板块――知识点――题型的思维模式在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学习中得作用尤为突出。在氧化还原理论中,要建立氧化还原题型――元素价态升降(或得失电子守恒)模式;在电解质溶液理论题型中,要建立溶液酸碱性题型――水的电离平衡模式;离子浓度大小题型――盐类水解和电离模式;在热化学理论中,要建立热化学题型――热化学方程式或盖斯定律模式;在化学平衡理论中,要建立化学平衡计算题型――三行式法模式,化学平衡移动题型――勒夏特列原理模式。

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就像是学语文学会了查字典,学生也就明白了学习尤其是解题的方向,思路有条不紊,拿到了开启化学这扇大门的钥匙。

思维模式是思考的程序,而它的具体落实,即最后实现对题目的突破,还要依托一定的思维方法。不同的学科、学科中不同知识所需要的思维方法是不同的,掌握一些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

一、归纳法。化学学科知识点纷繁而细碎的特点,决定了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思维方法。例如:常见的氧化(还原)剂、常见的结晶水合物、常温下呈红色的物质……归纳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将看起来四处分布的知识点综合链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熟练程度,极大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综合性、全面性。

二、联想法。联想法是建立在归纳法基础上的解题方法,主要是针对无机、有机推断题。即看到一“点”,就要联想成“线”。例如,题目提示出黑色固体,就要迅速联想到MnO2、FeS、CuS、Fe3O4等物质;提示出无色无味气体,就要联想到CO2、O2、N2、H2等气体。不能联想,那么,遇到推断题学生将一筹莫展。

三、假设法。假设是一种较抽象的思维方法,难理解。但在化学题型中,假设法的运用是较为固定的。在题目中出现“等质量”、“等物质的量”、“等体积”这些本身就带有假设性的字眼时,通常将之设为1g、1mol、1L,便于计算和理解;在混合物题型中求组分含量、产物的取值范围时,一般都要假设成纯净物(全部是某种组分)求其极值;在化学平衡理论中,尤其是等容和等压两种条件的转换时,要运用假设法,否则,将很难理解整个过程。

四、实验法。化学是一门源于实验的学科,很多结论直接来自直观的实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对实验的记忆分析,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找答案,就是最切合中学实际的实验法。

五、比较法。比较法就是在几个既类似又区别的结论中,比较其相同和不同、优点和缺点。近年来,比较重视开放性试题,例如,对几个实验方案评价、选择。这时就要用到比较法。比较什么呢?着重比较不同之处,看这些不同会造成怎样不同的结果,而哪些是我们需要的,哪些是我们不需要的。

以上几种是中学化学中使用频率较高、针对性较强的思维方法。有效的思维模式加上有效的思维方法,便是打开化学世界大门的金钥匙。那么,如何在短短三年的教学中,让学生迅速而牢固地建立起学习化学的思维模式,熟练地运用化学地思维方法呢?

1. 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高中的第一节化学课上,教师可以借助语言、实验、图片、试题等向学生强调初中和高中的不同,为他们即将面临全新学习打下思想基础,明确要求学生转换观念。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神奇多姿的化学世界,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这样,学生才能主动、明确地跟随教师的引导,找到学。习的正确方法。

2.用高中的要求梳理、强化初中所学。初中的化学知识在多数学生大脑中较单一、散乱,诸如溶解度、氧化还原等,而这些知识会贯穿始终,教师可以通过考试或简单复习的形式强化学生记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运用以上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将知识归纳、总结,并把有些问题适当深化。如此,便能顺利地完成初、高中的衔接。

3.坚持用思维模式导入新课。新课的传授是学生第一印象的形成过程,学生对它的接受程度接受方式直接决定了对相关知识的接受。统计表明,学生在新课就吸收的内容,遗忘率大大小于复习课。用思维模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接受一节又一节的新课的同时,潜移默化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并不知不觉地用这种思维模式去学习新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的教师在面对较差的生源时,顾虑很多,完全把重点放在知识点上,没有意识到思维模式的主导作用,以致学生一叶障目,学习化学不得要领。

4.坚持用思维方法归纳题型。纵观历年高考试题,化学题型及考点变化不大,每一类题型和考点又都有其相应的思维方法。因此,只要在日常讲、练题时坚持把落脚点放在思维方法上,并阶段性地归纳总结出题型、考点及相应的思维方法,不断加以重复、强化,自然而然,学生一看见题,就会有条件反射,迅速得出解决方法。

篇8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78

化学教师对高中生的课堂教学,主要侧重理论和实验的教学。学生们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引导下,一方面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解能力和课堂活动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应该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本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的结合意义,从而学会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载体,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高中生由于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了基本的化学理论和实践知识,因此在化学课堂的学习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以及学习经验,以不断进步的学习心态投入到难度较大的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中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需要认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熟练的教学手法教授学生们基本的化学理论和实验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工具并安排教学内容,尽力将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增强化学课堂教授的专业性和趣味性。笔者认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的化学课堂教学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现。

一、教师优化重难点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学校教学,侧重培养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综合了解和重点掌握。因此,各个学科教师需要权衡各个学科的教学重难点,进而以新课标为基本教学准则,在新课改背景下为学生们提供全面、有重点、有难点的优化教学。

首先,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由于国家和社会对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化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应该明确在现代教育对学生的专业培养,从而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继而能够针对不同性质的化学题型进行合理的解释和专业的试验。例如,化学教师在进行金属及化合物相关内容的教学时,应当以现代教育的理念帮助学生们分清学习的重点,进而使得课堂教学内容逐步表现出针对性和重点性,帮助学生们认清学习的方向,提高高中生的化学学习的思辨能力。同样,学生在此类教学中还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不同的金属化合物的特点做出总结,丰富和深化对金属化合物的认识。

其次,化学教师在进行重点内容的疏导和教学时,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对学生们的化学难点教学。相比较初中生,高中生的化学知识储备会相对充实一点,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在学习和处理化学问题时,不会出现对相关难点知识延展和深化解答的困难。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的化学解析能力,化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联系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教育资源,丰富和延展学生们的学习视野,培养他们对化学难点的逐层解答,继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一步扩展高中化学的教学密度和深度,紧跟时代的教学步伐,学会化难为易。

二、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化学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除了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重难点的优化学习之外,还要明白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意义。所以,对高中化学教师来说,牢固并熟练掌握好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从很大层面上激发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丰富学生们的化学知识,将化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生活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首先,根据学校教学的设施条件和安排的教学技术的学习,化学教师需要意识到化学教学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依赖,双方的巧妙结合往往可以调动学生们课堂学习的极大兴趣,并能从某种程度上缩短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提高学生们对课堂的专注度。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利用学校提供的学习机会或者交流机会,积极主动地掌握到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进而快速流利地运用到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去。

其次,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程教学时,化学教师要注重分层教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相关化学章节教学在现代教育技术下实施的效果,尽可能地扩大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规避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还需要注意对高中生的教学启发,注重对学生的教学引导,利用现有的教育技术对相关章节内容进行逐层分析,在引导学生跟随教学步伐进行有序地思考时,逐步详解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加深对化学理论知识的印象,提高化学成绩。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新课标的制定和素质教育实施的主要目标,在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因此,化学教师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往往需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思考的引导,继而提高他们独立思考与解答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化学思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前文提到的教师重难点教学以及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针对新授的化学内容进行思考、消化、和解读。学生们只有在充分思考课本上的问题以及教师教学中随时提出的问题,才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真正学习和掌握到全面的化学知识,尤其是对相关重难点化学知识的牢固掌握。例如,化学教师在教授晶体的结构和性质时,学生们一方面需要思考这些结构和形式的特点之处,进而进行着重记忆和比较练习学习;另一方面学生们还需要思考生活中具体的晶体存在,对他们的性质有个全面的了解,并学会针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请教和讨论,提高思考的时效性,增强化学课堂思考和解答的教学氛围,促进高中生对化学的思考解析能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