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新型计算机论文8篇

时间:2023-03-10 14:52: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新型计算机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型计算机论文

篇1

关键词:隐蔽原则;抽象原则;关系;对象;黑盒

有关计算机软件工程的隐蔽原则一般是这样描述的:包含在模块内的信息对于无需这些信息的其他模块是不可存取的,即将不需要的信息都隐藏起来,只允许其他模块知道其本身所需的信息。

如果说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那么计算机信息隐蔽性最强的就是最简单的。从方法学的总结到推广,从软件设计到软件实现,从手工开发到工具辅助,信息隐蔽原则无时无处不发挥着极有效的指导作用。

l计算机隐蔽原则与其他原则的统一

1.1方法学都基于软件工程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是行为所依据的法则和规范。无论什么方法学从知识工程角度来说,都是运用软件工程方法学基本原则的规则、策略及工具的集合。其中抽象原则是最重要的,它给出软件工程问题求解全过程的最基本原则,其他原则是对抽象原则的补充。

指导如何抽象的基本原则大体上可以分为体系规范原则和模块规范原则两类。前者是规范整体解题思路及解得验证,包括形式化原则、分割原则、层次原则、概念完整性原则、完备性原则;后者则是与子问题有关的原则,包括隐蔽原则、局部化原则、逻辑独立性原则。面向对象的“关系”抽象较多受前者规范,“对象”抽象较多受后者规范。

1.2基本原则间的相互关联

虽然可以做“体系规范”和“模块规范”的大体分类,但基本原则之间并不是无关的,而是整体与局部间的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统一体。

要求将信息最大限度地隐蔽在计算机模块内的隐蔽原则,使模块内部信息封装化、模块的外部形象黑盒化,与外部的关系最少,所以使满足体系抽象原则的抽象过程和验证工作简单化,同时也很容易满足模块规范的其他原则,如局部化原则和逻辑独立性原则。

例如将具有多重关联的多个数据库表的条件组合查询,

由一个驻在服务器端的存储过程来统一完成。客户端用户可以在同一个窗口上对数十项多层交叉的查询条件任意选择组合,将选定条件送给相应存储过程。从外部来看,存储过程的任务极为单纯,即根据指定条件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记录,将结果写到一个有共享结构的工作表中,然后把查询正常与否的消息通报给客户端的调用程序。该程序接到正常查询结束消息后,到指定暂时存放查询结果的工作表中,按一定格式取出结果并报告给用户。

我认为,这是一个全面符合软件工程基本原则的设计典范,而其关键技术是信息隐蔽设计。首先是遵循隐蔽原则将具有复杂关系结构的多个数据库表的操作和库表结构封装在一起,实现了完全的信息隐蔽。由于高度信息隐蔽的实现使这一组相关库表的所有多层交叉组合结构有可能在一个对象中完成,高度满足了局部化原则。由于它的功能单纯、明确,数据库表间接口通过对相应存储过程传递参数来完成,属于内聚性最强的功能内聚和耦合性最弱的数据耦合,因而具有很好的逻辑独立性。

不难想象,几十项查询条件的组合,查询结果显示方式达三四十种是很正常的。由于在局部化、功能独立化原则下应用对象只是抽象成一个超类窗口对象,在信息隐蔽设计支持下,这三四十种结果显示功能可以全部相互独立地挂在查询父窗口下,自然地满足了分割原则、层次原则、概念完整性原则等体系规范原则。

2信息隐蔽性设计的目的和优越性

2.1目的

探讨信息隐蔽性设计的目的是:分析将信息隐蔽起来有什么好处,以便使问题求解简单化。

2.1.1好理解

一般的复杂问题有两个特征,一是解题要参照的接口太多、太复杂,二是解题的方法太复杂。那么要想使之简化,无非是从问题接口和问题解法上人手。将复杂的接口信息与复杂算法隐蔽起来,剩下的自然是简单的。换句话说就是实现对象的外部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封装。

需要知道的东西越少越好理解。在软件工程中,理解是最繁重的工作之一。开发过程中从分析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到设计人员对需求规格的理解,直至编程人员对软件设计的理解,是一个理解传递的过程。每一级开发人员的目的都应是将经过自己加工后的、更简单的抽象结果更抽象、更好理解。因此好的设计人员就是经其加工后传给下级开发人员的设计最容易理解,即给出的问题定义越简单、接口越少越好。

2.1.2好实现

有时好理解却不好实现,即实现算法复杂。但是,如果把复杂算法做成一个封装的模块对象,使实现者只需知道模块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就可以得到所期待的输出结果,而无须知道模块内部的具体实现,因此实现的问题就可以得到简化。

2.1.3好验证

复杂问题也不好验证。有些设计看起来好理解,也不难实现,但验证起来却很难。例如如果设计了相当多的功能热键用户接口。对于输入数据窗口和数据项较多的应用程序,测试起来十分困难。多个功能热键、多种激活方式、多个输入数据窗口和数据项之间前后控制跳转,这些都是黑盒测试的出发点,而每个控制节点都以2以上的指数方式递增着测试用例数目。即使一般复杂的应用,其测试用例也超过200类。

由于采用了这种多控制、多转移的复杂输入方式设计,算法复杂是不可避免的。简化的办法还是信息隐蔽性设计,将每个热键的多种激活方式触发的内部处理都写成公共对象且封装起来,供各应用程序继承调用。显然这种隐蔽技术直接简化了理解和实现。由于公共父类对象已经做过全面集中测试,下层程序继承后的有关测试绝大部分可以“免检”,所以间接简化了验证,达到“好验证”的目的。

2.1.4好重用

好验证的设计方法是把算法复杂的对象泛化为超类对象,进行集中实现和集中测试,使多个下层子类共享父类的实现和测试,所以它也是一种重用方案。好重用往往是好理解、好实现、好验证的必然结果。不过它是从更高层次上审视信息隐蔽性的目的。

2.2优越性

由于信息隐蔽性设计重用性高,因此可以大大降低开发和维护成本。具体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其优越性。

1)由于将复杂内容都隐蔽到公共超类之中,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对公共超类对象统一进行设计攻关、设计优化和代码优化及测试和修改,所以不仅利于保证设计和实现的正确性,而且利于提高可维护性、保证数据安全性。总之,有利于从整体上保证软件的基本质量,降低维护成本。

2)由于简化了编程难度,避免了重复劳动,降低了对程序员技术经验水平的要求,减少了设计说明和理解交流及编辑的工作量,因而利于减少开发成本。

倘若前述的软件设计不是采用信息隐蔽性设计,倘若我们只有对复杂的库表结构了如指掌之后才能进行多层交叉组合查询程序的实现,这不仅将需要许多时间理解库表结构,还需要构筑同样的数据库,录入能体现复杂数据关系的各种测试数据。由于数据关系映射着应用对象的关系,为此我们还必须了解满足各种组合查询的数据与应用业务处理间的对应关系,因为稍有理解偏差,取出的用于统计的数据就会全面失去意义。所以信息隐蔽性设计对于大型软件开发,特别是分式的异地开发,是不可或缺的。

实际上,前述软件设计提供给我们的是与复杂数据库结构封装在一起的组合查询存储过程,只是一个桩程序。在我们开发客户端组合查询程序时,它完全是个黑盒子,甚至没有放到服务器端。但是,它使得组合查询程序只剩下输入数据检验这一单纯功能了。

3信息隐蔽性设计的基本思路与实践

信息隐蔽是个原则而不是方法,按此原则设计的系统具有信息隐蔽性,这是设计优化的一种表现。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都追求信息隐蔽性,并且各自具有一套抽象与实现的思路与方法。在此,我们尝试归纳一下不拘泥于方法学的有关设计思路与方法。

3.1哪些场合应考虑隐蔽性设计

总的来说,凡是可以用信息隐蔽性设计、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场合,都应该采用此设计。

首先,可以对共同事件、共同处理采用隐蔽性设计。因为重复是问题复杂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输入数据检验”、“退出事件”、“打开事件”、“打印处理”、“热键的转移控制”、“系统信息输出处理”等,甚至对打印报表的“制表时间与页号编辑”功能的共同处理。

其次,可以对接口和环境采用隐蔽性设计。因为接口也是问题复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可将静态数据库表及其查询操作隐蔽起来,将复杂关系表及其存取操作隐蔽起来,甚至可以将所有数据库都隐蔽起来,使低级开发人员根本不必意识数据库的存在,以及将特殊输入输出装置接口处理隐蔽起来,将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处理隐蔽起来等。

此外,还可以把复杂的算法、概念隐蔽起来,也可以把用户没有权限的功能隐蔽起来,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3.2信息隐蔽的实现方法.

我们可以把实现信息隐蔽的物理范围称为隐蔽黑盒。信息隐蔽实现方法实际上就是隐蔽黑盒的实现方法与调用方法。隐蔽黑盒一般可以用函数、存储过程、超类对象、语句系列来实现。使用隐蔽黑盒时,可以用函数、存储过程调用、祖先继承及程序段复制等相应办法来引用。

3.2.1服务器端的隐蔽黑盒设计技术

我们使用触发器来实现对一些数据库超类表(如流水号表)或共同表操作(如表头信息写操作)的盒化。触发器是通过将实现方法与调用方法封装在一起,把调用方法也隐蔽起来,是最彻底的隐蔽黑盒。这除了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以外,还有利于数据库的安全。因为再严密的客户端操作也无法完全排除网络带来的不安全因素的影响。而随着网络支持性价比的提高,把数据库相关操作集中在服务器端,客户端只负责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检查和结果数据的处理,这显然是一种既讲效率又能保证数据库数据安全体系结构的方法,是“胖服务器瘦客户机”发展方向的必然取舍。

3.2.2静态表的隐蔽黑盒设计

从信息隐蔽的角度看程序中分离出去的静态表,对程序来说也是一个隐蔽黑盒,它实现了程序中存在变因的控制数据或开关数据对程序的隐蔽(隔离)。静态表放在服务器端,便于共享和维护。同时,我们用逻辑控制静态表解决了面向不同应用对象动态组合应用功能这个难题,把没有权限的那一部分功能对用户隐蔽了起来。

总之,隐藏黑盒就是重用单元,重用单元越多软件开发越简单,与数据库有关的隐蔽黑盒放在服务器端要比放在客户端好处更多,因此隐藏黑盒有着广阔的重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沈美明,温冬婵.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9.

篇2

(一)人员结构老化降低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

人行樟树支行现有工作人员29人,平均年龄为46岁,其中40岁以上的工作人员25人。自1998年起,人行樟树支行工作人员一直未得到补充,现有工作人员结构逐步老化的情况日趋严重。由于现有大多数工作人员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均是在参加工作后通过短期计算机培训获得,计算机操作能力相对较弱。在日常工作中,现有工作人员基本上是按照信息系统短期推广培训的操作流程和方式进行系统操作,不能把握信息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操作,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意外事件往往束手无策,依赖上级行或技术人员解决,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二)硬件配备不足影响信息系统的部署和运行

人行樟树支行现配备计算机28台,其中业务网段配备16台,资金网段配备9台,视频网段配备3台。受业务网和资金网访问控制权限的制约,业务网计算机配备数量明显不足,造成日常办公用机紧张,部分系统(如OA办公系统)难以推广部署。目前,基层央行普遍存在办公资金紧张的情况,现有的电子化资金仅能优先保障资金网设备的更换和满足电子化设备的运转需求,造成现有计算机设备的更新周期长,设备老化情况严重,影响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

(三)软件设计复杂增加信息系统管理维护难度

人行樟树支行部署的49个信息系统没有采取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各类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运行模式繁杂,系统间的数据共享程度较低,增加了系统管理维护的难度。由于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系统的退出速度较慢,部分系统的操作系统版本要求较低,造成无机可用的局面。另外,网络版的系统没有建设统一的门户,各系统均采用各自地址登录的方式,造成应用上的极大不便。(四)权限设置欠科学性影响权限控制的实施在信息系统的推广和应用过程中,受限于基层央行的人员数量和应用能力,很多信息系统都不能按照权限控制要求定岗定人,对于非资金类系统普遍存在一人包办管理、录入、复核的情况,对于权限控制要求非常严格的资金类系统,也仅能按照内控要求规避需要换人控制的岗位,普遍存在一人多岗的情况。

二、建议

(一)优化人员结构,开展多层次的业务培训

建议上级行考虑基层央行的人员结构情况,适当向基层央行引入高素质人员,逐步优化基层央行的人员结构。基层央行要根据自身实际,组织开展全员计算机应用培训和考核,全面提高现有员工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适应基层央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同时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维护水平和业务技能,强化技术人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使信息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二)合理配置设备资源,挖掘设备潜力

建议上级行适当增加基层央行的电子化运转资金,同时规范电子化设备报废制度,每年适量更换设备,逐步降低电子化设备的老化程度。基层央行要根据本单位的设备情况,有效调动和利用现有的设备资源,统筹兼顾,合理调配,在优先解决资金网设备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办公网设备的数量,定期检查设备,对资金网淘汰和闲置的设备,维护后可转入办公网使用,以充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三)统一开发平台,优化程序设计

篇3

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是比较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的,为了保证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设计优化的方向,必须要认识到影响其可靠性因素,笔者认为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传输交换设备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在计算机通信网建设运行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网络可靠性,那么这就必须要考虑有一定的容错能力和冗余,因此在布线时最好布双线,以便网络线路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地进行更换。其次是网络拓扑结构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网络拓扑结构是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它决定着计算机通信网的可靠性,但是网络拓扑在不同行业领域是不同的,在网络系统建设初期,需要保证网络拓扑的直径和连通度。最后是用户设备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用户设备是直接面向用户的,它的可靠性相对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的关键,所在,在计算机通信网运行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证用户设备的良好运行。

2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设计方案

(1)多级容错系统设计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在网络出现故障的时候,继续有效地保证计算机通信网正常的运行,由于计算机通信网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如果网络出现故障那么就会给人们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会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建立保证网络在出现故障之后还能够正常运行的系统,也就是容错系统。目前建立容错系统是最为有效的对付网络故障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大中型的网络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不然频繁的网络故障将会严重影响到网络的正常运行,这也就给网络维护费用增加了负担。多级容错系统能够让网络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愈能力,即使在计算机通信网出现故障之后,容错技术还能够有效地保证网络正常工作,并不需要对故障单元进行立即修复。

(2)分层处理方法。采用分层处理方法主要是由于计算机通信网本就属于多层次系统,并且计算机通信网对于整体的可靠性要求与层次性要求有着一定的区别,将分层处理方法应用于解决计算机通信网所面临的相关问题中,能够有效地解决计算机通信网出现的相关问题。通过对计算机通信网进行分层方式,将计算机通信网分为系统层、服务层以及逻辑层等其他不同的层次,然后再在每一层次上的差异化、可靠性进行度量,以此来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方案,提高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最终保证计算机通信网技术设计最优化目标的实现。

(3)最优选择方法。最优选择方法是通过研究各种满足网络可靠性要求的方案进行比较的,简单来说也就是针对于网络可靠性优化方案,从中选择出最优方案并且对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此来保证计算机通信网的可靠性。如果在费用较为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设计一定冗余的方式来增加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以保证计算机通信网系统的升级能够顺利进行,从而促进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设计最优化的实现。

3结语

篇4

【摘要】

    本文以某通信公司的业务报表系统开发为例,讨论了软件需求分析工具与方法的选用。我们认为,软件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中重要的一步,直接关系到后继工程的进行以及最终的产品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在整个工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采用适当的工具,有可能显著减少需求阶段的错误,也可大幅度提高需求分析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当然工具的选用应当与实际的项目相结合,充分地发挥工具的作用。本文结合我们工作的实际经历,简要讨论了开发系统时所选用的工具及其应用,选用时所考虑的原则以及所碰到的问题。在文中也结合多种开发方法(即传统的瀑布法、信息工程法、面向对象的方法)的比较,指出各种方法的不足之处,说明我们所采用的工具对软件需求分析所起的作用,以及相应产生的效果。

【正文】

    我在某市一家通信公司工作,作为一名技术骨于,受领导委托,参与了开发本公司的业务报表系统,我担任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和部分代码的编写工作。

    我所在的企业作为一家通信运营公司,分为总部、省级公司和地市级分公司三级,各级公司之间都有数据报表的要求。但是,每一个地市分公司因所处的地方不同,经营环境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数据报表(除地市分公司向省公司汇报的之外)。公司又分设了许多部门,这些部门也都会需要数据,作为分析决策的依据。因此,了解各个部门的需求就成了业务报表系统的关键。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选用了一种工具叫Play CASE,可以从网上免费下载,有很强的功能。下面就介绍一下,在需求分析阶段,我是如何使用这一工具的。

    第一步,了解业务组织结构。公司内部的数据实际上是在部门之间流动的。业务部门需要知道在本地覆盖区内各基站的话务量、当天的话务量(即话务量的时空分布)。财务部门需要知道本月各类用户的话费收入、预交款收入、与其他电信运营商的网间结算等。计划部门需要各部门的分析数据。计费部门需要提供本月的账革统计数据、话单统计数据分布(比如分别按照基站分布、时段分布以及按用户类别分布)、预交款统计数据、当前的欠费总额分布、催缴情况等等。这些部门时常为了数据而产生了大量无谓的争议。在使用Play CASE工具时,先要将这些部门录入到Play CASE的“业务部门”中.构成了一个信息源的接收点(或发送点);而Play CASE通过图示表示了这些部门的关系,并转换成了相应的软件结构。实际上,这是一种系统建模的方法,即把业务系统中的各个组织转变为软件功能中的各个结构。这样,在需求分析阶段,明确哪些部门需要数据,从而保证了需求分析对整个公司的全面性,而不会忽略掉某一个部门,导致需求分析的不完整。

    第二步,了解各个业务部门中的业务流程,使之通过Play CASE转换成软件的运行过程,这是一种动态建模的方法。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追踪各个部门的行为,录入到Play CASE中,并以形式化的语言描述各过程。对于复杂的过程,该工具还提供了进一步细化的方法,并且形成了业务流程图和业务状态图。根据这些流程图、状态图与实际业务部门的业务相结合比较,还是较为吻合的。在此步的实施过程中,运用了动态建模技术,使各部门业务流程的情况在软件的运行过程反映出来,从而保证了需求分析阶段中运行过程的描述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防止在后继的程序编写过程中,可能会经常发生的一类情况:程序员因为没有理解业务流程而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从软件的功能角度上保证了软件的正确性。

    第三步,将业务数据转变为软件数据,这一步工作实际上就是收集各部门所需要的数据。分析各部门需要的数据都有哪些;以及数据是如何转换的,这可以归入“功能建模”的范畴。将这些相应数据录入到Play CASE中,选定所属的部门。这时就自动地建立了DFD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省去了人工建立时的很大麻烦。

    第四步,将业务上的数据关系转变成软件中的数据关系。这里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方法,把业务部门所需要的数据看作一个实体,部门间的数据关系就是实体之间的关系。比如:经营部门所需要的用户资料、用户话费,实际上就是用户这一实体与账单这一实体间的关系。Play CASE提供了构件(不过我觉得是部件更为合适一些),来表示对应的数据,并提供了三种构件的表示关系即组装关系、分类关系与相连关系。这三类关系基本上反映出了现实世界中的业务数据之间的关系。例如现实世界中的用户资料与用户话费,在Play CASE中,可将用户构件与账单构件用相连关系表示。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借鉴了OOA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中的类、聚集、继承、封装等概念,能较好地反映出现实中的业务;同时,这一步的工作也为总体设计中数据库的概念模式设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经历了上述四个步骤以后,利用Play CASE工具自动生成了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初步的DFD图和业务流程图,为下一步的总体设计打好了基础。

    使用Play CASE工具,使需求分析既能继承传统的结构化分析方法,又能吸收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的优点。比如能把业务流程转变成为运行过程,业务组织转变成了软件的结构等都体现了这一点。而在运行过程中,对复杂过程的细分以及追踪则反映了传统方法中的自上到下分解的分析思想,这对于解决复杂系统的分析是很有帮助的。

    通过使用,我觉得这个工具还是很不错的。因为它实际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结合起来了:软件、业务、开发人员和用户。对于用户而言,Play CASE用图形化的方式显示出业务流程,使用户了解业务在软件中的运行过程,提供了将来验收软件时的依据。对于开发人员来说,使开发人员能更清楚地了解业务流程,不会再发生“因为不理解用户的需求而出现的闭门造车情况,从而导致开发出来的产品不符合用户需要”的现象。因此,Play CASE所自动提供的需求说明书能够很好地沟通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的理解,使他们都能对需求有共同的理解。

    使用Play CASE工具后,使我们的需求分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但能自动地提供许多结果,如需求说明书等;还使需求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受到领导的赞扬(领导不是学计算机的,但对公司的业务十分熟悉);在后继的设计与维护工作中,我们感到工作似乎轻松了很多。

篇5

新形势下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地发展,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计算机网络技术也不例外,在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如何在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过程中更好的趋利避害,使得计算机网络可以给我们社会生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帮助,我们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进行相关探讨,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使得人们在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时可以更加放心。主要是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分析了漏洞扫描技术,并针对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这一问题提出相关的措施。

关键词:

新形势;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扫描技术

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发展尤为迅速,并且在我国社会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变化,使得我们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然而,在运用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过程中,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给计算机用户带来很大的安全问题,用户的个人信息可能会泄漏,甚至会给人们的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一定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有所重视,而且要采取相关措施来提高网络运用的安全性。我国相关部门一定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采取一定的行动,让网民可以安心上网。本文就是分析了在我国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如何保障人民计算机网络运用的安全,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意见,希望可以减少网络带来的风险,更好的促进人们幸福生活。并对漏洞扫描技术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充分发挥其对网络病毒的抵制作用而且还能够修复相关的漏洞,从而保障网络安全。

1 新形势下计算机网络安全发展现状

这几年,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是越来越强,更好地促进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我国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喜欢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完成相关的工作,搜集相关信息。计算机网络有较强的开放性和便利性,人们可以在网上进行购物、联系沟通、工作,足不出户可通晓天下事,人们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威胁。比如人们在网上购物或信息搜集时,会填写一些个人信息,这些个人信息一旦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密,泄漏出去就会对人们的隐私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影响。甚至,有时会有新闻爆出相关人员因为个人信息泄漏,导致存款被盗。

因此,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频出,这需要我国相关部门引起重视,采取一定措施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使得人们可以安心、放心上网。除此之外,还有计算机网络病毒给人们上网带来极大地安全困扰,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入侵会使得电脑程序混乱,造成系统内部瘫痪,有时还会造成人们本身已经准备好的相关数据的丢失,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麻烦。而且,现在还有一些恶意软件会给计算机网络带来一定的危害,破坏电脑系统内部正常运行,使得计算机内部混乱,无法正常工作,造成计算机系统死机等。总之,我国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非常多,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还给人们带来了非常多的负面影响。

2 计算机网络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第一,计算机内部的每一种安全机制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而且这种机制在运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所以计算机内部机制的不完善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在计算机内部程序当中,防火墙是其中一种比较有效的安全工具,可以给电脑用户提供一些安全保障。防火墙在计算机网络系统运作的过程中,它能够隐蔽计算机内部网络结构,使电脑网络结构不会轻易被识别。防火墙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联系过程中制造了一些障碍,使得外部网络不能够轻易地访问内部网络。但是,防火墙这一工具的功能还是有限的,它不能够阻止内部网络之间的联系,这样电脑系统内部网络之间就可以随便往来。防火墙对于内部网络与内部网络之间的入侵行为是很难发觉的,这样也会给电脑系统造成破坏。还有就是系统的后门不是电脑内部传统的工具所能够考虑到的地方,这也是防火墙所不能够顾及的一个方面。系统后门容易被入侵,防火墙也很难发觉,并采取相关的措施。

第二,电脑内部安全工具的使用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电脑用户的使用过程中,电脑内部的安全工具能不能实现功能最大化,能不能使得安全工具使用效果的最优化,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人为因素的制约。在这个使用的过程中受到了系统管理者和普通用户的影响,在使用安全工具的过程中要是没有使用正当设置,会产生不安全因素。

第三,网络坏客泛滥,坏客攻击电脑手段不断更新,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电脑问题出现。我国网络的不断发展,电脑安全工具也文秘站-中国最强免费!在不停地创新,但是,电脑安全工具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坏客攻击手段的更新速度。通常坏客对用户的电脑进行了攻击,然而,电脑的安全工具却不能够发现,更不用说采取相关的地质措施。总之,目前我国电脑的安全工具反应太慢,根本不能够及时处理入侵的病毒。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426-02

引言

事业单位经济行为虽然有财政资金供给,不同于企业有追求盈利的动机,但是事业单位仍然涉及到大量的资金交换活动,在我国经济活动中占有着不小的比例。近几年,事业单位的腐败问题有愈演愈烈的倾向,一些领导干部通过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为掩盖自身的腐败行为提供平台,而且这几年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也存在着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所以健全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有着保全国有资产、杜绝腐败、提高国有经济运营效率的重要意义。

一、新形势下健全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2007年,我国财政部决定试行公务卡制度,公务卡既具有一般银行卡所具有的授信消费属性,又具有财政财务管理的属性,它作为一种支付管理工具,能够查核行政事业单位的每笔交易,使财政支出行为有据可查、有迹可循。推行公务卡制度有利于提高财政财务管理的透明度,有利于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能够有效封住小金库。但是公务卡制度的推行,势必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我国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之处

1.对内部控制建设不够重视,存在部门领导随意干涉会计核算的现象

我国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认为单位业务简单,资金管理无足轻重,忽视内部控制建设,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事情,甚至认为内部控制是对自己权力的束缚。或者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而疏于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对领导的监督制约力度不够,原始凭证的报销有时凭领导的一句话、一句签字就予以通过,随意干涉会计核算,领导的个人主观意志就决定了财务资金运行的现象比较普遍。

2.内部控制贯彻落实不力,内部牵制制度和复核审批制度执行缺位

有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主要表现在内部牵制制度和复核审批制度执行缺位,没有做到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经济业务审批人员、经办人员、出纳、会计、和档案管理人员岗位没有做到职务分离,导致责任不明确,内部牵制制度形同虚设,使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漏洞,导致资金容易被非法挪用。而且有的事业单位存在着复核审批制度缺位的现象,经费开支标准、资金授权标准等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使资金的支取混乱,现金管理失控,造成了资金使用的浪费和预算执行失控。

3.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规范,制度执行不力

有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非常不规范,表现在固定资产只有总账,而没有具体的明细账,没有固定资产卡片登记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更别说固定资产管理的电算化。这样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资产晴况混乱,极易导致固定资产流失。而且针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也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新增固定资产没有马上入账,形成了帐外资产。而且有些单位还存在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定期的资产盘点和固定资产调拨手续没有得到执行,容易导致固定资产流失。

4.缺乏内部审计制度

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即使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也对内部审计重视程度不够,审计主要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相关资料进行,而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审计无从谈起。外部审计监督方面,财政、审计、税务等政府部门间的监督信息缺乏横向沟通,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对行政事业单位做不到全方位的审计监督。

三、提高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的策略

1.提升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加强会计核算人员的独立性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重视提升领导干部的内部控制意识,使其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认识到内部控制既是对单位财务活动正常运行的保驾护航,是国家资产资金的保全措施,也是对领导干部自身的保护。应当定期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分管财务的领导进行培训,讲解内部控制、财务审批、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及财会方面的知识。

同时要加强会计核算人员的独立地位,要求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严格按照预算法、会计法和内部控制原则行事,杜绝领导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不正当干预。对事业单位经济票据的审核,不仅要审核领导干部的签字手续,更要重视审核票据自身的是否真实、合理、合法。在审计方面,增加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审计,不仅要进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也要进行任中审计。在领导干部的目标考核上,要增加对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及执行情况的考核。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岗位设置科学化

内部控制制度是对单位整个经济运行活动全程实施的动态监督和控制,通过对人员增减情况、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能够总结工作中的错误和教训,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

在内部控制的制定和执行中,应当重视三个原则:一是要重点强调事前的预防控制,事后控制应当放在辅助位置,事前控制是最有效率,并且能够有效杜绝不法行为;二是要重视程序上的制约,主要业务流程,一定要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控制程序,特别是在采购、招投标、投资、追加预算等方面;三是要建立以检查为重点的治理制度,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完善加强以结算中心为主的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内部控制的执行,还要促进岗位设置的科学化,实行不相容岗位的职位分离制度,业务经办与会计核算、财产保管与会计核算、出纳与会计、出纳与票据管理、预算申请与预算审批、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的分离等;

内部授权审批制度也要完善和健全,明确审批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等,相关人员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处理业务。对于超越授权范围的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提出异议,并拒绝办理,及时向责任领导汇报。

3.强化会计核算的沟通

信息和沟通是内部控制系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完备的信息处理系统必不可少,不仅包括来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信息,也要处理来自外部的各种行政信息。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信息处理系统,包括管理层制定的自上而下政令的有效传达和基层向高层的信息反馈,其中会计核算部门和会计主体单位的沟通非常重要,尤其在财政支出公务卡制度的推行环境下,会计核算中心应当与会计主体单位就本单位的经济业务做好充分信息沟通,才能有效解决财政资金会计核算和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解决资产账物不符、账物分离的问题。

4.开展内部审计制度并加强执行

我国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内审部门,建立定期的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和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和缺陷,并加以解决和改进。财政部门应当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业务运行加以指导和检查,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进行监督。内审部分发现单位不符合会计法、预算法及内部控制条例的经济行为,应及时提出警告,加以告诫,责令改正。

5.加强预算的控制作用和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7

内容摘要:连锁超市已成为我国商贸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我国主要的零售市场。本文在对我国连锁超市价值链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设计问卷并展开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连锁超市价值链与商贸流通新业态的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专注于核心价值环节进行的商贸流通新业态创新能够增加连锁超市企业利润、培育核心竞争力。由此提出了连锁超市向商贸流通新业态模式创新发展的优化路径,促进零售行业的健康、创新发展。 

關键词:连锁超市 价值链 新业态 优化路径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消费理念的不断提升,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6亿元,同比增长10.3%。2000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兑现入世承诺,逐步取消外国零售业进入我国市场的各种限制,在经济全球化、自由化、信息化背景下,零售业国际巨头纷纷转战中国市场,连锁超市企业竞争日趋激烈。2012年起,我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向中高速换档、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向创新驱动,任何行业都必须转型升级才能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同时,2015年10月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连锁超市作为零售业的主流业态,价值链向新业态模式创新也将成为竞争的最高形态。对于连锁超市而言,以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价值活动作为切入点与商贸流通新业态模式相融合,是创新的核心所在。 

我国连锁超市价值链发展现状分析 

(一)连锁超市行业大多采取集中采购,生鲜食品向“农超对接”模式转变 

在价值链各环节中,采购是最为核心的环节,在整个企业的运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我国连锁超市行业大多采取集中采购(中央采购),即企业中专设采购机构与采购人员,统一负责企业的商品采购工作,实现低成本、采购集中管控。集中采购有助于连锁超市企业发挥连锁经营优势、提高议价能力,实现规模化经营,保证超市在价格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从而满足顾客求廉的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生鲜食品的要求日益提高,连锁超市纷纷改革传统生鲜食品采购模式,通过“农超对接”模式,即由农户与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向超市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目的在于缩短流通时间、降低采购成本、保证食品安全。如2016年新丝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在三峡区域展开农超对接项目,参照PGS成立有机种植基地,帮助农产品进入欧尚、沃尔玛等连锁超市,解决销售渠道的“最后一公里”,实现“零”中间商。 

(二)连锁超市物流价值链管理落后,成为限制发展的“瓶颈” 

物流价值链贯穿于连锁超市运营始终,对于调整和优化各价值链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连锁超市物流价值链运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于两个方面:第一,一味追求门店的扩张,忽略了后台物流体系的构筑与管理。有的连锁超市企业在追求规模扩张时,只重视门店布局以赢得更多的消费群体,但物流网络未及时扩大、管理观念陈旧,导致商品的调配费时费力,企业总利润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第二,盲目构建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导致资源浪费、经营成本上升。有的连锁超市企业意识到物流价值链管理的重要性,并着手构建属于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在仓储、设备、运输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但由于自营物流配送规模小、作业体系不完善,导致运作成本高、效率低下。 

(三)生鲜产品销售作为超市经营重点,成为拉动其它商品销售的重要手段 

当前,生鲜已成为集客能力最强的板块,成为拉动其它商品销售的重要手段。据我国连锁超市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城市的连锁超市生鲜区销售额约占销售总额的20%。而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比重约为1/3,尤其以经营食品为主的生鲜超市这一比重更是高达70%。可见,我国连锁超市生鲜板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大润发超市通过对收银条的大数据研究,重点推出荤素搭配好的净菜生鲜品,进行负、中、高毛利商品的混搭,加速生鲜品的周转率,解决生鲜经营的核心问题—新鲜度。由此,还带动了其它商品的销售,如调料、粮食、食用油等。另外,我国连锁超市生鲜产品销售仍旧面临着障碍,如缺乏标准化的农产品、冷链供应体系不完善、深加工冷链食品匮乏等。 

(四)连锁超市价值链体系对接不完全,导致运营效率不高 

目前,我国大型连锁超市已基本实现了设备自动化、价值链流程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实现了价值链体系的无缝对接,减少无效价值链,以信息技术为驱动促进运营效率的提升。但本土的中小型连锁超市价值链管理不容乐观,据我国连锁超市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型连锁超市比例为70%左右,多集中于中小城市或城乡结合部,信息技术应用率仅为18.3%。中小型连锁超市企业构建信息系统往往面临着投入大、缺少技术人员等困境,甚至在运营中根本没有能够统筹全局、进行价值链管理的人员,由此要实现商贸流通新业态创新几乎无从谈起。 

连锁超市价值链与商贸流通新业态的关系分析 

(一)研究模型设计与问卷设计 

为了研究我国连锁超市价值链与商贸流通新业态的关系,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着有效性、可操作性原则,从多角度设计模型与问卷、选取相关的变量与指标。 

篇8

环境科学论文3500字(一):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先阐述了GIS的概念和功能,然后重点论述了GIS技术在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旨在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给予环境科学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为环境科学领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应用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强大推动下,地理信息系统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其应用价值极其显著,尤其对环境科学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对于环境科学发展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现阶段,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环境科学不断发展过程中,投入了较多新型技术,其中,地理信息系统不容忽视,已经得到了社会上的高度认可和关注。

1GIS的相关概述分析

1.1概念

对于地理信息系统来说,作为计算机系统之一,可以促进空间数据的采集、储存以及查询检索等顺利进行,有助于对海量地理数据予以分析和处理,已经成为一大通用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就在于地理空间数据库,基于计算机软硬件环境,采集和储存整个空间相关数据,所以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系统。

1.2功能

对其功能进行分析,主要是指在地理数据处理工程中,GIS的作用显著

数据的采集和输入,也就是在数据处理系统中,实现系统外部原始数据向系统内部的顺利传输,并将这些数据从外部格式实现向内部格式的顺利转换,为系统处理提供便利性。第二,数据编辑,首先,对于图形编辑来说,主要涵盖、图形编辑、图形修饰等功能,其次,对于属性编辑来说,主要是指与数据库管理相整合,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修改和删除等。第三,数据存储和管理,对于数据存储来说,要求在计算机内部或外部存储介质上,记录好数据,其存储方式与数据文件的结构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关键要加强记录的逻辑顺序的构建,属性数据,在关系数据库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第四,空间查询和分析,其中,对于数据查询和检索来说,主要是指從数据文件和数据库中,对所需数据予以查找或选取。借助GIS技术,可以对所定区域的各种现象予以有效分析。

2GI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环境监测,与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环境信息与空间位置的关联性极其明显,所以在环境监测中,地理信息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借助该项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各种环境信息的获取和存储等提供很大的便利性,并确保环境信息具有高度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为环境监测的开展助益。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功能显著,要加强GIS的功能模块的应用[1],与选定的环境监测模型结合在一起,有效处理多源环境信息,将环境演变的动态规律挖掘出来,动态化监测环境,并直观展示出环境的变化情况和规律等,将其制作程图片。

2.1在大气环境动态监测方面

在城市工业化不断发展过程中,城市工业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在城市空气中,充斥着较多的有毒有害物质,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予以了高度重视。对大气环境的特点进行分析,主要是指其空间尺度较大,人类生存的大气圈中,其厚度是不可想象的。空气在自然环境中的流动性较高,所以GIS技术,在大气环境动态监测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以此来将监测和分析功能发挥出来。加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收集和整理大气污染隐患的企业和位置信息等,并加强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构建。通过对GIS空间分析和数据显示功能的发挥,可以为污染物在大气中浓度分布图的获取提供便利性,从而对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超标情况予以充分了解。

2.2在水资源环境监测方面

在工农业发展中,水资源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但是水源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化,而且复合型污染特点比较明显,对于饮用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针对水资源环境,必须要注重监测和管理的实施。对水资源环境的特点进行分析,具有庞大的空间信息量,GIS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有效管理和分析空间信息这一方面。在水资源环境监测中,加强GIS的应用,可以将水质监测数据和空间数据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升上来,为管理人员有效查询和修改各种空间信息创造有利条件[2]。GIS的空间分析和图标分析功能显著,可以更好地制作空间和检测数据的专题图,确保污染治理方案的制订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比如某一研究人员借助GIS技术,合理设计地下水监测网络,有效监测和分析所选研究区域的场地,不断提高管理地表和地下废物的有效性,及时将潜在污染源挖掘出来,更好地保护水源井,并且作用于填埋场选址这一方面。

3GIS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对于环境影响评价来说,主要是指系统化分析和预测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环境影响评价,旨在对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予以积极引导,确保人类活动具有较高的环境相容性。现阶段,环境影响评价的诸多环境问题,可以借助成熟模型来进行描述,但是这些环境模型空间数据的难度性较高,尤其在操作和显示方面,而且空间特性较为显著。借助GIS技术,可以集中整合数据和地图,加强拓扑关系的构建,为空间分析和查询各类专题图创造有利条件,并将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直观展示出来。

3.1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面

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环境信息数据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对相关环境信息予以充分掌握,如区域自然与社会经济、区域环境质量等。环境信息数据量比较庞大,而且与空间位置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环境评价的各种模型中,要对GIS集成与场地相关的各种数据予以应用,给予综合化分析和模拟强有力的保障,更好地分析环境质量现状。GIS的数据管理和跟踪能力较为强化,可以对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和工程建设单位予以协助检查,引导单位自身将自身的职责履行到位,并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事后验证工作落实下去。

3.2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方面

对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来说,主要是指加强科学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的应用,将该区域环境中与发展过程相关的人类活动、自然作用的规律予以反映。借助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旨在协调发展区域内的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等,确保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的要求相互统一。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GIS的应用,可以对地理区域复杂化的污染源信息等予以管理,并对区域环境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3]。此外,叠置地理对象的功能不容忽视,将同一区域不同时段的多个环境影响因素与特征叠加整合在一起,对区域环境质量演变和其他因素的相关关系予以合理化分析,从而更好地预测区域的环境质量。区域的污染源数据关联于各种环境预测模型,加强模型预测法的应用,可以为预测区域的环境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3.3累积环境影响评价

对于累积环境影响评价来说,主要是指针对累积环境变化的过程,应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也就是分析和调查,对影响源和过程的累积,并解释各个影响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累积,对以往、现在的人类活动的累积影响进行预测,当然也包括对社会发展的反馈效应。结合可持续发展目标,如果具有统一的潜在发展行为的方向和内容等,应予以合理化选择。累积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将环境影响评价的时空分析范围予以拓展化,并将环境变化的时空放大作用发挥出来,所以对评价方法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GIS技术,在编辑和加工长时段区域数据的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对环境影响在时空的累积特征进行有效识别,所以可以广泛应用于累积环境影响评价。

4GIS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对于环境规划来说,主要是指调查和监测一个区域的环境现状,由于经济发展可能造成的环境变化进行预测,并基于生态学原理,要对工业部门结构和生产布局等予以调整,作为战略性部署之一,实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建设目标。在环境规划中,GIS的应用,有助于集中整合GIS空间分析技术、空间图形库,促进环境数据收集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为预测和污染控制规划方面的处理提供帮助,确保环境规划决策的过程,具有高度的直观性和有效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GIS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的属性数据管理优势显著,而且具有较高的空间分析能力,GIS可以有效编辑多种空间数据,并借助对各种专题图和统计图的分层输出,可以满足资源节约化需求,避免浪费更多的人力和财力等,同时所获取的精准度较高。在GIS技术发展中,将会大大完善环境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促进我国环境科学领域的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赵一蕊(2003-),女,上海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在读,研究方向: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先阐述了GIS的概念和功能,然后重点论述了GIS技术在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旨在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给予环境科学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为环境科学领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应用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强大推动下,地理信息系统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其应用价值极其显著,尤其对环境科学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对于环境科学发展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现阶段,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环境科学不断发展过程中,投入了较多新型技术,其中,地理信息系统不容忽视,已经得到了社会上的高度认可和关注。

1GIS的相关概述分析

1.1概念

对于地理信息系统来说,作为计算机系统之一,可以促进空间数据的采集、储存以及查询检索等顺利进行,有助于对海量地理数据予以分析和处理,已经成为一大通用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就在于地理空间数据库,基于计算机软硬件环境,采集和储存整个空间相关数据,所以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系统。

1.2功能

对其功能进行分析,主要是指在地理数据处理工程中,GIS的作用显著

数据的采集和输入,也就是在数据处理系统中,实现系统外部原始数据向系统内部的顺利传输,并将这些数据从外部格式实现向内部格式的顺利转换,为系统处理提供便利性。第二,数据编辑,首先,对于图形编辑来说,主要涵盖、图形编辑、图形修饰等功能,其次,对于属性编辑来说,主要是指与数据库管理相整合,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修改和删除等。第三,数据存储和管理,对于数据存储来说,要求在计算机内部或外部存储介质上,记录好数据,其存储方式与数据文件的结构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关键要加强记录的逻辑顺序的构建,属性数据,在关系数据库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第四,空间查询和分析,其中,对于数据查询和检索来说,主要是指從数据文件和数据库中,对所需数据予以查找或选取。借助GIS技术,可以对所定区域的各种现象予以有效分析。

2GI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环境监测,与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环境信息与空间位置的关联性极其明显,所以在环境监测中,地理信息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借助该项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各种环境信息的获取和存储等提供很大的便利性,并确保环境信息具有高度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为环境监测的开展助益。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功能显著,要加强GIS的功能模块的应用[1],与选定的环境监测模型结合在一起,有效处理多源环境信息,将环境演变的动态规律挖掘出来,动态化监测环境,并直观展示出环境的变化情况和规律等,将其制作程图片。

2.1在大气环境动态监测方面

在城市工业化不断发展过程中,城市工业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在城市空气中,充斥着较多的有毒有害物质,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予以了高度重视。对大气环境的特点进行分析,主要是指其空间尺度较大,人类生存的大气圈中,其厚度是不可想象的。空气在自然环境中的流动性较高,所以GIS技术,在大气环境动态监测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以此来将监测和分析功能发挥出来。加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收集和整理大气污染隐患的企业和位置信息等,并加强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构建。通过对GIS空间分析和数据显示功能的发挥,可以为污染物在大气中浓度分布图的获取提供便利性,从而对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超标情况予以充分了解。

2.2在水资源环境监测方面

在工农业发展中,水资源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但是水源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化,而且复合型污染特点比较明显,对于饮用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针对水资源环境,必须要注重监测和管理的实施。对水资源环境的特点进行分析,具有庞大的空间信息量,GIS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有效管理和分析空间信息这一方面。在水资源环境监测中,加强GIS的应用,可以将水质监测数据和空间数据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升上来,为管理人员有效查询和修改各种空间信息创造有利条件[2]。GIS的空间分析和图标分析功能显著,可以更好地制作空间和检测数据的专题图,确保污染治理方案的制订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比如某一研究人员借助GIS技术,合理设计地下水监测网络,有效监测和分析所选研究区域的场地,不断提高管理地表和地下废物的有效性,及时将潜在污染源挖掘出来,更好地保护水源井,并且作用于填埋场选址这一方面。

3GIS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对于环境影响评价来说,主要是指系统化分析和预测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环境影响评价,旨在对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予以积极引导,确保人类活动具有较高的环境相容性。现阶段,环境影响评价的诸多环境问题,可以借助成熟模型来进行描述,但是这些环境模型空间数据的难度性较高,尤其在操作和显示方面,而且空间特性较为显著。借助GIS技术,可以集中整合数据和地图,加强拓扑关系的构建,为空间分析和查询各类专题图创造有利条件,并将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直观展示出来。

3.1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面

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环境信息数据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对相关环境信息予以充分掌握,如区域自然与社会经济、区域环境质量等。环境信息数据量比较庞大,而且与空间位置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环境评价的各种模型中,要对GIS集成与场地相关的各种数据予以应用,给予综合化分析和模拟强有力的保障,更好地分析环境质量现状。GIS的数据管理和跟踪能力较为强化,可以对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和工程建设单位予以协助检查,引导单位自身将自身的职责履行到位,并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事后验证工作落实下去。

3.2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方面

对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来说,主要是指加强科学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的应用,将该区域环境中与发展过程相关的人类活动、自然作用的规律予以反映。借助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旨在协调发展区域内的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等,确保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的要求相互统一。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GIS的应用,可以对地理区域复杂化的污染源信息等予以管理,并对区域环境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3]。此外,叠置地理对象的功能不容忽视,将同一区域不同时段的多个环境影响因素与特征叠加整合在一起,对区域环境质量演变和其他因素的相关关系予以合理化分析,从而更好地预测区域的环境质量。区域的污染源数据关联于各种环境预测模型,加强模型预测法的应用,可以为预测区域的环境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3.3累积环境影响评价

对于累积环境影响评价来说,主要是指针对累积环境变化的过程,应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也就是分析和调查,对影响源和过程的累积,并解释各个影响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累积,对以往、现在的人类活动的累积影响进行预测,当然也包括对社会发展的反馈效应。结合可持续发展目标,如果具有统一的潜在发展行为的方向和内容等,应予以合理化选择。累积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将环境影响评价的时空分析范围予以拓展化,并将环境变化的时空放大作用发挥出来,所以对评价方法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GIS技术,在编辑和加工长时段区域数据的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对环境影响在时空的累积特征进行有效识别,所以可以广泛应用于累积环境影响评价。

4GIS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对于环境规划来说,主要是指调查和监测一个区域的环境现状,由于经济发展可能造成的环境变化进行预测,并基于生态学原理,要对工业部门结构和生产布局等予以调整,作为战略性部署之一,实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建设目标。在环境规划中,GIS的应用,有助于集中整合GIS空间分析技术、空间图形库,促进环境数据收集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为预测和污染控制规划方面的处理提供帮助,确保环境规划决策的过程,具有高度的直观性和有效性。

5结束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