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8篇

时间:2023-03-10 14:52: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乌鸦喝水教学设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篇1

1.1动画制作原理Flas就像一部电影一样,是由一系列连续的帧组成,由这些帧顺序的排列组成一个动画效果[1]。帧又分为关键帧和普通帧。任何动画要表现运动或变化,至少前后要设置两个不同的关键帧,中间状态的变化和衔接则由电脑自动完成。Flas制作中补间动画分两类:一类是形状补间,用于形状的动画;另一类是动画补间,用于图形及元件的动画。当然想要做出一个完美的动画还需要用到脚本、引导、遮罩等高级工具。

1.2ActionScript脚本语言ActionScript是Flash内置的编程语言,用它为动画编程,可以实现各种动画特效、对影片的良好控制、强大的人机交互以及与网络服务器的交互功能[2]。一般情况下,Flash影片中包含若干个场景,每个场景都有时间轴,每条时间轴都从第1帧开始。如果不添加ActionScript,Flash影片会自动从场景1的第1帧开始播放,直到场景1的最后一帧,然后接着播放场景2,以此类推。ActionScript能够使影片完全脱离被动的线性播放模式,一段脚本可以使影片在一个特定的帧上停止,循环播放前面的部分,甚至于让用户控制要播放哪一帧。

2Flas设计与教学

2.1Flas设计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用Flash制作的作品已被广泛应用在教学中,对我们的教学有着极其优越的辅助作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用Flas制作的作品,可以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集成于一体,设计出让人赏心悦目的多媒体学习课件,具有艺术性和娱乐性,更易让学生理解接受。2)动画设计过程相对简单,制作简便,不需要添置专用设备,任课教师很容易掌握,非常适合教学一线人员设计出针对性强的教学素材。3)交互功能强,针对特定教学情景,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更能够增强教学效果。Flas设计被普遍应用在教学中,对我们的教学有着极其优越的辅助作用[3]。4)用Flash生成的互动式动画体积很小,采用流技术边下载边播放,便于教学人员携带,也便于网络传输。

2.2用Flash制作的作品运用于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用Flash制作教学辅助动画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使用和制作上应与普通教学区分开来,注意一些问题:1)制作的作品应当具有针对性。教育是有特定的教学对象,与娱乐和科普动画不同,它是为特定的教学对象而制作的。2)在作品中应体现明确的教学目标。教育动画是以动画为载体,利用教学设计理论传播教学信息,它是为实现教学大纲服务的。3)作品应有严格的科学性。动画作品必须强调知识和内容的科学性。4)作品应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教育动画采用视听结合,在呈现教学内容的同时,又拥有动画本身的特点:艺术性和娱乐性[4]。

3《乌鸦喝水》动画设计与制作

3.1素材收集与制作

Flas的素材是动画制作的重要内容,是构成一个个画面的基础。因此素材的收集与制作一定要有准确的定位,进行全方位的设计与制作才能给制作动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寓言故事《乌鸦喝水》中,乌鸦是故事的主角,因此对乌鸦这个角色的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考虑到这个故事的教育对象是少年儿童,所以乌鸦应该设计的尽量卡通、可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借鉴网上素材,利用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或Flash等软件对素材进行加工处理,最终鼠绘乌鸦、瓶子、小石子、太阳等,如图1。在Flash作品的制作中,视觉的效果固然重要,但是听觉的效果也不能忽视。对于“乌鸦喝水”这个Flash作品的音频素材包括了课文朗读声音和背景声音,对于这方面的素材互联网上有许多,可以直接在一些免费的素材网上下载。

3.2动画设计与制作

在制作Flas过程中我们要把握整个动画主脉搏。本人将此动画设计分为三个大部分:片头动画-片中动画-片尾动画。运用了变形动画、传统补间动画、遮罩动画、引导动画以及高级编程等动画形式。

3.2.1片头动画制作

片头动画是整个动画的开始部分,决定着能否引起观看者的兴趣。因此片头动画的部分的制作显得尤为关键。在片头动画中,总共有6个场景,其中主要的场景是通过“逐帧动画”和“循环动画”实现动画效果的[5]。场景1,主要展示了这个动画的整体形式。这个场景是通过乌鸦、瓶子、太阳等元件,以及播放开关和“乌鸦喝水”艺术字构成的。场景2,展示了故事的背景画面,背景由天空、白云、沙漠、仙人掌及枯树组成。背景播放出由远及近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创建补间动画来完成的。场景3,乌鸦正式进入场景中,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创建逐帧动画和补间动画完成效果的,与场景2类似的做法,先在开始位置设置乌鸦飞的位置,再在乌鸦最后停的位置设置位子,其他背景不变。场景4,主要是展现天气的炎热和乌鸦的口渴而眩晕的状态。场景5,乌鸦发现了瓶子,瓶子里装有水。场景6,当乌鸦准备去喝水的时候,发现瓶口太小。

3.2.2片中动画制作

片中动画是故事的部分,也是故事最精彩、最关键的部分。因此在这部分的变现应该更加生动形象,才能让学生投入情境中,引起共鸣。在片中动画中,总共有3个场景,采用补间动画、遮罩动画、引导动画等技术实现。

3.2.3片尾动画制作

片尾动画是故事的结局部分,对给整个故事应当有总结的作用,对学生具有启发作用。采用遮罩动画实现水位上升效果。

3.3音频导入

只有画面的动画是不完整的,声音对整个动画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互联网上很容易就能找到有关《乌鸦喝水》的音频素材,导入音频到动画中,利用“千千静听”软件找出乌鸦说话的具体时间,在Flash中新建一个歌词图层,在每句话的开始和结束帧处添加关键帧,用文本工具添加乌鸦所说的话,以此类推,添加乌鸦其他的语句,保证声音与歌词的同步。同时设置声音“同步”方式为数据流及声音循环次数。

3.4脚本

在Flas中,交互性是其最大的特点,而按钮正是交互性的直接体现。此动画中通过播放、暂停、返回按钮来控制影片的播放。

3.5调试及

动画调试的目的在于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是一个验证软件是否满足要求的过程。通过反复地调试、比对和校正,基本实现了《乌鸦喝水》动画的制作,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利用Flash的功能可将你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为影片(*.swf文件格式)、可执行文件(*.exe文件格式)或网页(HTML格式)。

4总结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疑”;探究性学习

一、背景

结合小学语文课标以及教学大纲指导,强调教师应注重情境导入、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进行教学设“疑”,设“疑”应具备生活化、趣味化以及情景化等特征,进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激发其语文语言以及文学的求知欲、思维创新能力、理解力以及图文想象力等语文综合素养,从而推进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设“疑”,其教学目标构建在小学生识字、规范书写、阅读能力以及语文表述能力等知识与应用层面,一般情况下,以教师设“疑”为主导,以学生解“疑”为过程,让小学生进行自主化以及探究性的合作学习,使其教学层面多层次,不仅仅只停留于单纯的教学文本,意在构建一种多延伸化的小学语文知识结构。笔者以《乌鸦喝水》进行设“疑”教学为例,简略分析。

1.情境设“疑”,明确教学目标

过程:在进行《乌鸦喝水》一课中,笔者利用教学前夕的教学备案,设计了一套系统化的情境导入,以图片、动画、配音等多媒体信息组织学生进行观赏,并设“疑”:请问同学们,如果你是那只乌鸦,你会用什么方式喝到水?

设“疑”完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性质的探究性讨论,从而进入解“疑”阶段,从实践教学表明,大部分的小学生会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并踊跃发言。

结果:以情境的导入,并成功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表现力,不仅教师可穿插其教学文本内容以及理解内容,更能让学生进入生活化的情境思考与讨论之中,不经意间,让学生进入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过程,也提升了教学效率。根据实践表明,如此设“疑”可以让学生巩固旧识与提升新知,训练其语文的语言表述能力以及理解力,从而提升小学生语文个人素养。

2.解“疑”重实践

笔者认为,一节优秀的语文课并不是为了应试化教育而存在的教学过程,而是为了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笔者在设计教学以及规范课堂的前提下,进行了解“疑”重实践的教学活动,即让学生亲身实验之前对于疑的回答,并与《乌鸦喝水》的方式做对较。

教师事先准备若干吸管、瓶子(有少量水),让学生进行三组解“疑”,第一组:利用吸管喝水;第二组:把瓶子倒过来喝水;第三组:用力挤压瓶子。经小组实验所知以及教师的从中指导与解释,进行如下归纳:第一组效果好(喝水多);第二组效果不佳(喝水少);第三组无效果(无水喝)。

参考文献:

[1]严欣.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D].浙江师范大学,2010(5).

[2]张莉.小学语文目标驱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1(11).

篇3

一、设置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避免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在教学中应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在《乌鸦喝水》教学过程中,教师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认识水平有限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趣味导入,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文学习之前,教师为学生展示乌鸦图片,并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形式的乌鸦视频,让学生对乌鸦进行描述,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乌鸦宽宽的嘴壳。在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对乌鸦进行总结,教师说道:“乌鸦的外形不是特别漂亮,但是乌鸦十分聪明。”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问道:“为什么乌鸦是聪明的?”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课件,第一页上只有四个字“乌鸦喝水”,并且教师将“喝”字?O置为不同的颜色并扩大其字号,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带领学生大声朗读“乌鸦喝水”这四个字,着重观察学生“喝”字的发音。在这样的情景导入中,教师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很多学生主动要求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有效地避免了直接讲授书本知识的单一感,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尤其当教师一味讲解书本知识时,学生会由于内容的枯燥而出现跑神等状况,严重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注重情景教学,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情景,并且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情景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养成研究学习的习惯。例如,在《秋天的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充分领会秋天的意境,教师为学生播放秋雨的Flash动画,并辅以课文朗诵的音频,为学生营造秋雨绵绵的意境,学生被声音与动画带入到秋景之中,很多同学参考自己对秋天的理解,展开丰富的联想,仿佛自己置身于秋天的田野、秋天的小雨和瑟瑟秋风之中。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大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在朗读过程中标记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并总结一下这些颜色对应什么事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朗读,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提出:这些颜色可以用什么词概括表达?很多学生纷纷发言:五颜六色、五光十色等等。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第二段,并注重本段中的动词,探讨其特点。在恰当的情景中,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并产生浓烈的求知欲望,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自主探究的习惯。

三、开展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篇4

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得建立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生才能更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样才能有思维的碰撞,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创新的意识。定格动画课程与其他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授课方式上。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流程都是由教师决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甚至教学步骤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而在定格动画的课堂中,确定一个主题后,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来确定剧情的发展,甚至连主题也可以自己选择。这样就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主动参与性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例如,在剧本创作课中,教师选定一个乌鸦喝水的主题后,学生可以写一个乌鸦喝水前传或乌鸦喝水外传,也可以是乌鸦喝水新编……这样一来,师生处于一个开放的、互动的情境中,学生情绪高涨,主动参与,思维随情境的变化而不断发散;联想与想象自由而不受拘束,智慧的火花不断迸发。图1、图2为学生的“兴趣”作品。宽松自主的课堂氛围能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讨论,形成头脑风暴。

2欣赏创意作品,触发学生创新灵感

创意作品的展示,能很快地让学生接收到创新信息,从而进入角色,但需要教师在展示作品时进行恰当引导,如作品播放到情节转折处暂停,让学生猜测剧情的发展,最后再次欣赏、分析作者的巧妙设计。在欣赏完作品后,教师还需要进行拓展和类比演练,防止学生陷入简单模仿中。选择的作品可以是经典作品,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的作品,允许学生对作品直接评论并提出建议,“三人行必有我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够快速共同进步。鼓励组与组之间进行“较量”,看谁的作品最有创意,教师在挑选作品的过程中,尽量选择构思巧妙,且制作简单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完后感觉:这样的作品我也会做,只是没有想到而已。此时,教师再进行引导,鼓励学生的突发奇想、标新立异,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求新”、“求异”的观点,为学生的创新营造环境,当一个好的点子出现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甚至表演都可,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创新活动,激发创新的兴趣。欣赏作品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还能使其审美情趣受到熏陶,创作素材得以丰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以培养,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3重视逆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逆向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特殊形式。随着课堂思想的活跃,采用逆向思维的教学方式,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一旦打开逆向思维的大门,学生的思维也就豁然开朗,就能产生许多新颖而大胆的想法。在定格动画的拍摄中,笔者曾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一张揉皱的白纸平复如新的过程是如何拍成定格动画的?学生都知道正常情况下,一张揉皱了的白纸,是不能平复如新的。但是反过来,拍摄一张白纸揉皱的过程则非常简单。当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后,教师及时利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的逆向思维习惯的形成,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在定格动画拍摄过程中可以产生许多神奇的效果,就在这堂课上,有学生想到一个创意:在自己的房间里固定一个摄像头,请一个助手辅助,拍摄自己起床的过程。最后呈现的效果是:从睁开眼睛开始,衣服自动跑到身上穿好,鞋子自动过来,被子自动叠好。下页图3为此节课后不久,一位学生拍摄的一个教室自动变整齐干净、垃圾自动进入垃圾桶的小片段。大部分学生习惯于正向思维,一旦问题稍有变化,学生的思维定势就成为解决问题的羁绊,难以跳出常规思维习惯。而变换思维角度进行逆向思维,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加强了思维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推理、想象和求异创新的能力。

4加强探索实践,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动手实践是定格动画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体现学生创新成果的重要方式。要强化学生的创新成果和创新能力,应将一些创新想法设计成可操作的探索性实践。为什么魔术不能更夸张一些呢?有学生想到了运用定格动画拍摄变魔术的想法,这是一个很有新意的点子,教师就应鼓励学生拍摄出来,因为如果是单纯的表演魔术会变得难度很大,但用定格动画的方式来表现魔术则非常简单,从空手里可以变出任何想要的东西,图4这个作品就是学生运用定格动画的方式呈现的魔术。在点评了这个作品后,教师继续挖掘:这个作品有新意,但还可以做得更出色更精彩,如从手中变出几颗糖这是一个正常的思维,我们能不能打破常规变出几十颗甚至几百颗呢?过程只需要一位小助手在旁边不断地添加就可以了。最后这只小兔子从手的一侧绕过去,能不能,直接从手中间穿过呢?这样才更夸张……在课堂上,学生就已跃跃欲试。这样一来,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能激发他们动手再创作的欲望。同时,学生们为每一个新出现的创意感到高兴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5注重学科整合,产生创新源泉

篇5

【摘要】培养跨世纪的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呼唤,教师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养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注意开发智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创造思维能力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养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注意开发智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打破思维定势,激励创新意识。众所周知,中外学生对比起来,虽然外国学生平时看上去学习不大用功,但却经常能有一些独特的见解,而我国学生虽然平时学习刻苦,成绩也不错,可遇到问题时却常常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毫无创造力可言。柳斌同志在“五谈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中说:“我们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智慧火花一闪现,就要加以保护。”有一位教师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说变成水,有的说变成冰,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变成了春天,这个孩子的回答不是明显地充满智慧吗?他的回答很有哲学的诗意。但是,他不符合常规,根据标准答案他应得零分,但他的回答具有创新的意识。所以我们老师应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捆住学生。我们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羁绊,在评估学生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时,要把有无创造性摆在首位,只有这样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让学生头脑中不断闪现创造的火花。

2.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训练场,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情操等都可以通过阅读教学获得,所以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相当必要的。那么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中,就应首先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其次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设计中抓住“情景激趣”、“自学质疑”、“协作学习”、“会话表达”四个重要环节,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将会大大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还有,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正逐步在各个学校普及,这一重要资源教师们必须应用起来。有了现代化的设施,运用多媒体网络开拓信息通道,充分利用课内课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没有任何羁绊的情况下自主学习,观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充分利用课件里贮备的课文朗读、生字词库、课文动画、有关资料、实践录像等,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自由徜徉。例如上二年级语文《看月食》一课,我通过创设情景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设计月食这一动画课件时,有意识地把月亮变化过程集中化、明晰化,使情景既富有科学性,也具有启发性,设置“大玉盘”、“像小船”、“像镰刀”、“像眉毛”、“像细钩”、“像面锣”等典型形状。注意扩展课文中未叙述出来的形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学生思维活跃了。又通过创设太阳、地球、月亮在太空运行的宏观景象,不仅让学生理解月食的成因,还从中激发其探索宇宙奥秘的浓厚兴趣。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断这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肯定能得到很大发展。

3.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去多角度思考问题求得多种设想和答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上《乌鸦喝水》一课时,我找准切入点,让学生续编故事,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我用“乌鸦把一个一个石子丢进瓶子里,让水位升高,才喝到水的”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没有小石子,乌鸦又该用什么办法才能喝到水?”让每个学生把想法都写在卡片上,避免了只有少数优生得到训练的现象。这样,学生的办法可多了:有的可以设想把瓶子倾斜,用两块石头架住就可以喝到水;有的可以设想找一根麦管就能吸到水;有的可以设想把棉纱条或布条的一端放入水里,另一端搭在瓶口也能喝到水……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培养 创造力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国民创造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小学教学应培养出怎样的人才呢?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无疑要承担创新教育的重任。因此,更新教育观念,破旧立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尤为重要。语文教学怎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呢?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从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入手,阐述了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策略。

一、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养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注意开发智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打破思维定势,激励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毫无创造力可言。我们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羁绊,在评估学生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时,要把有无创造性摆在首位,只有这样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让学生头脑中不断闪现创造的火花。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中,就应首先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其次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设计中抓住“情景激趣”、“自学质疑”、“协作学习”、“会话表达”四个重要环节,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将会大大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例如上《看月食》一课,我通过创设情景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设计月食这一动画课件时,有意识地把月亮变化过程集中化、明晰化,使情景既富有科学性,也具有启发性,设置“大玉盘”、“像小船”、“像镰刀”、“像眉毛”、“像细钩”、“像面锣”等典型形状。又通过创设太阳、地球、月亮在太空运行的宏观景象,不仅让学生理解月食的成因,还从中激发其探索宇宙奥秘的浓厚兴趣。

(三)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上《乌鸦喝水》一课,我找准切入点,让生续编故事,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我用“乌鸦把一个一个石子丢进瓶子里,让水位升高,才喝到水的”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没有小石子,乌鸦又该用什么办法才能喝到水?”让每个学生把想法都写在卡片上,避免了只有少数优生得到训练的现象。这样,学生的办法可多了:有的可以设想把瓶子倾斜,用两块石头架住就可以喝到水;有的可以设想找一根麦管就能吸到水;有的可以设想把棉纱条或布条的一端放入水里,另一端搭在瓶口也能喝到水……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续编故事,课堂辩论、智力竞赛、即席讲演、口头作文、即兴咏物、编辑班报等活动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如我让学生续编《狐狸和乌鸦》,学生通过想象就编出了不同的故事。有个学生以《乌鸦又上当了》为题改编故事――这次狐狸知道乌鸦不会再听他的花言巧语,就想了一个说乌鸦坏话的办法,激起乌鸦的怒火,乌鸦破口大骂,结果他嘴里的肉掉下来又被狐狸叨走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清楚看到学生创造的火花。作为教师,对于这样的智慧我们必须给予表扬和肯定,并且通过多开展这样的创造性活动,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语文教师要在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中培养创造力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对语言好的文章要熟读成诵,形成规范的语感。2、善摘取书中精彩之笔,为已所用。3、经常看书读报,重要的材料要自己概括中心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4、要勤于观察,善于动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掌握这些方法以后,再要求学生自学《邮票齿孔的故事》,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进而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语文教师耍善于挖掘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不仅跟一个人的知识、智力有关,而且和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勇敢、勤奋、谦虚、韧性等均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值得我们去培养。例如韧性,这是创造能力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任何进取创造的必备素质。语文教学有着韧性培养的最佳素材,为了发明的成功,爱迪生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坚持不懈;为了求真,布鲁诺锲而不舍地求证;为了求学,宋濂迎难而上,苦学终成。我们解析这些范例,在训练学生阅读的同时,应不断引导他们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坚韧精神移植到自己身上,克服脆弱,勇敢地迎战挫折,拼搏进取,只有具有良好的创造个性,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才会有可能。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资源,就能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就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大量具有创造能力的新世纪英才。

参考文献:

篇7

看图讲述是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它以图画的形式直观地向幼儿展示教学内容,然后要求幼儿根据这个画面材料,用独白的语言来表达。讲述的基本要求是语言连贯、条理清楚、具体丰富、鲜明生动。它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提高幼儿在集体面前清楚地讲述图片内容以及续编故事的能力。一般看图讲述活动多是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交互性学习方式进行的。也就是通过教师的层层点拨,引导和鼓励幼儿积极应答、探究和质疑,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下面以《乌鸦喝水》为例,介绍我对看图讲述活动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看图讲述活动材料――图片的选择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具有动力作用,也就是说人的兴趣可以直接转换为动机,成为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图片以它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情节简明的特点容易引起大多数幼儿的联想和想象,而观察、联想的结果,必然产生了表达的愿望。在看图讲述中,图片既是教具,又是具体形象化的教材,更是幼儿讲述的依据。

因此,在进行看图讲述教学时,我们首先要对图片中的内容进行认真分析,思考什么样的图片更适合讲述活动?无论是情节性的图片还是非情节性的图片,内容上应该是图像丰富,主次分明,线索明确,图与图之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有让幼儿充分想象与讲述的空间;形式上应该是体现美感(艺术的享受),体现多样性(漫画、动画、课件等)。当然,我们也必须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兴趣对讲述材料进行选择。为此,我选取了传统而又经典的故事――《乌鸦喝水》,因为这个故事里面只涉及了一个角色,情节比较简单,故事又蕴涵了一个道理: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解决。我觉得比较适合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的年龄特点。

二、看图讲述的指导方法――提问

前面谈到看图讲述活动就是通过教师的层层点拨,引导和鼓励幼儿积极应答、探究和质疑,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和发展。那么,在这样的师幼互动中,提问是教师、幼儿和活动内容三者间互动的关键途径,是决定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启发幼儿的思维,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因而,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提高教师提问行为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我在首次进行“乌鸦喝水”的讲述时,缺少创新的词汇。经过反思,觉得我的指导不够,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提问的方式不够完善。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如: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理解大意。教师的引导性提问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分析画面内容,一些描述性的问题,如:“有什么?”“是怎么样的?”“是什么表情?”等等,可以促进幼儿对画面的感性认识;而一些判断性的问题,如:“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则需要幼儿对画面进行综合判断。教师的推想性问题,如:“是怎么想的?”“会怎么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等等,能使幼儿对画面外的内容进行有根据地猜想,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

另外,教师的提问要简洁,要能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在故事的最后,我问幼儿:你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是怎么做的?有小朋友说自己和同伴发生矛盾的事情。我意识到孩子们对我的问题还没有理解,我又引导他们去回忆平时自己遇到的困难,如衣服穿不上等等。孩子们有了进一步的具体提示,接下来就没有出现答非所问了。

三、看图讲述中图片呈现方式

看图讲述中图片的呈现方式应该是根据图意的主要思路和联想线索正确出示图片,可以逐幅依次出示,逐步引导幼儿观察、思考、理解图意。对于一些画面内容比较朴实,情节无多大曲折,图与图之间不需要形成思维波澜,可以一次性地把几幅图展示出来,让幼儿对画面内容有一个概括的印象,然后再让他们逐幅图地仔细观察。对那些情节较紧张,扣人心弦,能不断引起幼儿悬念的多幅图可分批出示或对比出示。对于单幅图可以一次出示,整体观察后再作局部的仔细观察,也可以先出示一部分(掩盖其余部分),逐步扩大(或背景固定、按讲述顺序插入角色)。另外还可以倒看、插看、自由排图看等。

教师要做孩子的引导者、观察者、鼓励者,特别是对于故事,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幼儿去理解图片,看懂图片内容,而不是清楚连贯地把整个故事讲述给幼儿听。在《乌鸦喝水》的教学活动中,我采用逐一出示图片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图片内容。利用“看图讲述”本身的优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通过孩子们观察图片,激发孩子的联想和求知欲,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感知,理解和讲述。

四、关注每个幼儿的讲述水平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而看图讲述是一种意愿活动,更需要幼儿主动地去观察图片,然后积极地思考,再用语言进行讲述。这时,教师要创设一种平和、民主的氛围,尊重幼儿的看法和说法,尽量让幼儿多说,自己站在听与指导的立场,以亲切、鼓励的态度激发幼儿想与说的欲望。

对讲述能力强的幼儿要关心,对讲述能力弱的幼儿更要关心。在活动中,我们要照顾到每一位幼儿,让每一位幼儿都有开口说的机会。一堂课,一般以集体教学为主,这样有利于指导。而在一堂课中,发言机会有限,能在集体面前发言的幼儿只是少部分,幼儿也很难展开独立的思考。相互讲述为胆小、不够自信的幼儿提高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幼儿间的相互交流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幼儿自主讲述的环节,我安排幼儿两人一组,互相讲述故事。然后,让能力强的幼儿做表率,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讲述,对于能力弱的和胆小的幼儿,我鼓励他们回家后讲给家长听。

篇8

关键词:生本教育;前置性作业;探索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44-02

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生本教育构建的重要内容。在课堂学习中,前置性作业有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丰富,拓展学生的视野,但在生本教育的理念性要进行合理的前置性作业学习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本文主要探究生本教育理念性下前置性作业的方法。

1.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根据学生的好学程度而设计的教学方式。生本教育的本质是学生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教学方法[1]。所以,在小学语文生本教育的教学实际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的研究工作,通过课前学习,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使学生在"先学"的过程中进行探究性的思考,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积极谈论课堂问题,使学生更具创造性与个性性,使生本教育更具生命力,促进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成长。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实施前置性作业的教学方式。

2.生本教育理念性前置性作业的方法探究

2.1前置性作业具备趣味性。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主要是识字学习,当学生面对生字时,极易感到厌烦。但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电脑等方式认识一些字,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会有不认真学习的情况发生,但学生没有掌握句子的意思,所以,前置性作业要具备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得学生在更快乐的情况下主动的学习。趣味性前置作业的完成并不是由一个人完成的,也不是通过课文朗读就能完成,需要学生间交流与讨论,并与自身的兴趣和学习内容结合,从而找出正确的答案[2]。

例如:在讲解《春晓》这一教学内容时,首先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诗句朗读,并进行前置作业设计.提问学生:"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在诗中描写了这个季节的哪些景物?"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所考,激发学生对这首诗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2前置性作业具备自主探究性。在进行前置性作业时要考虑到作业的探究与合作学习性。进行前置性作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培养学生文本阅读后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也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精神。

例如:在讲解《乌鸦喝水》这一李文时,对这篇文章进行前置性作业设计。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4-6名同学,教师提问:乌鸦除了通过文中的方法喝水之外,乌鸦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喝到水。小组可以讨论,每组得出自己小组认为可行的喝水的方法,再由一位组员将可行的方法在课堂上讲述。这样前置性作业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2.3前置性作业具备目的性。前置性作业是一种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所以,在进行前置性作业设计时,要结合教学的进度和课文的重难点,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心理特征。前置性作业的实际必须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清楚地告诉学生你让他做什么?怎么做?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充分地落实前置性作业的题目,给学生反馈,促进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鲸》这篇课文时,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教师只是让学生谈谈自己所喜爱的小动物,学生便会乱七八糟的说一大堆,或者只是草草地说一句,很显然,这样的前置作业设计并不符合其目的性的要求,没有达到学生通过这篇课文而学到相关的写作方法等目的。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前置性作业[3]。比如:教师将前置性作业题目改为: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模仿课文,运用相应的说明方法,想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这样的作业设计既符合单文目标的要求,也结合了说明文的重难点,学生有了明确的回答方向,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前置性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前置性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抓住文本的中心内容,对作业的难度进行控制让学生在作业中获得知识,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对学生实施前置性教学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张秀丹.前置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成长之路,2014,4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