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3 21:48:2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教育教学论,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通过中英高校教育教学体制的比较,以小见大地分析当前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有待提高之处。主要有:
第一,对国外的比较教育停留在介绍层面。比较教育学是因为“研究他国教育经验,推动本国教育发展”而出现在教育学科这个庞大的学科“族群”中。“关注国际教育发展,借鉴他国教育经验”为核心的知识领域,建立起它在教育学科体系中的独特地位。然而当前很多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停留在介绍层面,单纯的现象描述居多,缺少文化层面的深刻分析,而且借鉴的国外经验,针对性不强,“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有将比较教育学的学科优势凸现出来。例如谈中英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比较研究,多数学者都会把英国概况、改革和发展的历史介绍一番,再说对我国宏观层面的启示,多是泛泛而谈,使这类文章参考价值甚微。
第二,未能辩证看待国外理论。对外国理论假设,要思考、质疑,保持对其的警惕性,对其适用性和有效边界要给予充分的反省。通过文献梳理,笔者发现很多研究者把建立在西方土壤上的理论框架奉为神明,把用西方理论视角引入论文中的研究视为创新,不免有牵强附会之嫌。试问不研究扎根于中国土壤的文化,怎么可能做出“接中国地气”的好文章来?因此,对中国当前国情的准确把握,是搞好教育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另一方面,外国教育也存在问题,它的“月亮不一定比中国圆”。就英国高等教育而言,它的质量世界闻名,可是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2010年12月,英国政府五次上调学费,加之政府对高校经费投入不足,高校的校外捐赠较少,导致高校建设资金短缺,引起社会动乱。再如,在牛津和剑桥这两所著名高等学府中,来自普通劳动者家庭的学生只有9%,亟待解决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可见辉煌的成就下也有阳光照射不到的阴影。因此我们在面对外国教育理论与经验时,必须辩证分析,使其在中国土壤里完成“意义转换”。
第三,研究方法上普遍重“思辨”轻实证。研究方法既是一种知识的体系(思维方式),又是一种行为规则(行为方式),还是一门学科的关键支点。比较教育研究之“比较”,并非只是把两国的教育现象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性描述,绝不仅限于“形式”上的比较,而是要做因素分析,并在多种错综复杂的因素中,得出教育规律的新研究。然而纵观中英两国比较高等教育的文章,发现国内比较教育学者多从文献、官方数据中获取国外的教育信息,空想型的思辨文章大量涌现,鲜有植根于国外的教育土地进行实证分析的文章出现。众所周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写出来的文章自然缺乏文化内涵。
第四,研究对象较片面。一般认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国的教育发展水平成正相关,因此在比较教育研究中,长期存在着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中心的借鉴垄断局面,使得我国的比较教育学者对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研究较多,而对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研究较少,本研究在考察中英比较教育研究的同时,也关注其他国家。例如,我国对亚洲日本、新加坡、韩国、印度等国家的教育研究较多,而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关注较少;对非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浙江师范大学非洲教育研究所,其他大学几乎没有该项目的涉猎;在拉丁美洲的教育研究上,也多是对巴西进行研究,对拉丁美洲的其他国家研究较少。由此可见,我国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还是较为片面的,未能构建成一个以高校、研究机构为核心的学术共同体来保证该学科的多方面可持续发展。
二、比较教育学去向何方
教育无论站在什么样的立足点,运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文化”都是所有探索与讨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文化的视角出发,批判吸收外国理论,形成比较教育学特有的研究范式,提高其在教育科学诸学科中的成熟度,是未来发展的根基所在。为此,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应着重从以下方面提升:
1.多元文化与教育相融合
多元文化既可以是一种政治态度、一种意识形态,也可以是一种历史观、一种教育思想,其核心是承认文化的多元性,承认文化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影响,打破西方文明作为强势文化在思维方面和话语方面的垄断地位。教育本身就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映的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比较教育学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所面对的是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传统中的教育现象。由于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差异,构成了不同国家与社会的教育差异。从长远的发展来看,需要采用兼容并包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中国与外国的教育理念有效融合。
2.批判思考与有效借鉴相结合
在我国比较教育学科体系尚未成熟之时,多采用翻译、引进等介绍性研究。然而教育研究中过分依赖外来理论而忽视本民族和文化的研究,这是当今教育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根源之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批评那种不顾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一味效仿西方教育模式、制度的做法,将其比成“拉东洋车”,是“害国害民的事,是万万做不得的”,主张要“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由于基本国情、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不能把英美发达国家的教育教学模式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来。本土化才是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必然的价值追求。在今后的比较教育研究中,应把国际化和本土化联系起来,互为条件,互为补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其真正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之中。多融入一些中国“元素”,少一些“拿来主义”,批判思考与有效借鉴相结合,才能真正地实现中国教育的大发展、大繁荣。
3.多样化学科与研究方法相完善
近几十年来,比较教育学主动借鉴、引用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了描述研究法、统计研究法、因素分析法、历史研究法、阶段分析法等较为成熟的研究方法,还积极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统计学、语言学、数学等多样化学科来完善自身的学科建设。可喜的是,有不少研究者已将更多的社会研究方法运用于比较教育研究之中,给学界吹进一股清新之风。然而,我国比较教育研究起步晚于西方发达国家,所取得的成果基本上都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教育学界通用的研究方法和科学范式,整个比较教育学都充斥着西方化的术语。还应看到我国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相对滞后,更多是形而上的、思辨型的,因而远没有形成比较教育学独特的话语体系和基本的学术规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和发展潜力。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比较教育学必须加强自身的理论架构,最重要的是彰显其在教育科学诸学科中的独特地位,提供具有概括力、解释力和生成力的方法论体系。
4.全球化视野下的开放与综合相统一
当前,开放教育教学交往冲突集中表现为:开放教育课程教学理念、目标、标准与现实环境、条件和效果之间的落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很多教师的困惑及苦恼。
(一)来自于教材
教材是教学三要素中的一个基本因素。远程开放教育中,由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具有非实时性,教师无法及时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因而,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加举足轻重。目前,远程开放教育使用的某些教材由于编写周期长,新知识、新技术、新内容、新工艺、新案例、新材料不能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来,与开放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紧密联系实践的要求有比较大的差距。还有的教材难易程度不适中,不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且跨度非常大。教材带来的困难,不仅使学员感到茫然,老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常感到无所适从。
(二)来自于学生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行为的能力,一般是由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和而成的一种学习机制。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形式强调学员要自主学习,要求学员不仅要学习目的明确,且自学能力、自制力较强。但通过对远程开放教育课堂教学的观察发现,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并不明显。一是学员缺乏学习动力。虽然大部分学生表示能适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方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在工作岗位上的学员是针对单位的学历要求选择继续学习的,而非求知。所以,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显得无关紧要,获取文凭在他们心目中比学到知识更为重要。通常他们重考试轻学习,个体内在学习动力不能满负荷运行。不管老师如何降低要求,都很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学员缺乏学习能力。开放教育学员由于专业基础薄弱,很少有学员能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和勤于思考者,大多学员都只是消极被动的听众。课堂常会出现教师激情澎湃,慷慨激昂,而学生死气沉沉,无从应对,启而不发,一脸茫然的尴尬场面。教师自认为趣味正浓的教学内容在学生面前却荡不起“涟漪”,教学的目的不能充分实现。三是学员缺乏学习毅力。其实,在远程开放教育学员中,不论是为学习知识,还是为适应工作需要、提高工作水平,或者为混个文凭,他们都是怕被时代淘汰,都包含着与时俱进的积极精神。学生对适应工作需要、提高工作水平的知识其实是不排斥的。但面对学习中的一些客观困难,如工学矛盾、家庭负担重、计算机能力弱等,他们普遍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到课率总不能尽如人意,老师的教学热情不免大打折扣。
(三)来自于老师
应该说,开放教育从试点开始时至今日,对于辅导教师的定位是:学生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专业知识的咨询者、前进道路的鼓励者、自主学习的引路人,且多数教师对此都是了然于胸的。但不知是不是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太深的缘故,在教学实践中,包括笔者本人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当成知识的代表,一堂课上着上着,自己就成了“唱戏”的,学生则成了“看戏”的。其实,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不仅侧重教师“教”,更应重视学习者的“学”。研究学习者,并引导学习者学会读书,学会分析,学会归纳,学会推理等,方可称“导学”。
二、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课堂教学中智慧的捕捉
孔子在《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里的“困”其实就是教学的反思。理性分析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交往的冲突之后,于反思中,我们捕捉了一些有益于教学效果提升的教学细节和教学智慧。
第一,精彩的新课导入。新课之导入好比舞台戏之序幕、优美乐章之序曲。导入精彩,就会引人入胜,就会燃起学员的求知欲。如创设认知冲突的思维情景,使学生徘徊在思维的矛盾中,从疑问中产生“探个究竟”的想法。再比如创设悬念,紧扣学生心弦,造成求知若渴的状态。还有将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等等。以“情”“疑”“趣”来开讲,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全过程的匠心独具,表现教师创造性教学艺术的设计。
第二,以应用为目标,避开高深的理论。有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26岁时就被誉为“物理天才”的爱因斯坦应邀去伯尔尼大学讲授物理理论。按照伯尔尼大学的规定,如果一门课的听课学生少于5人,就会被取消。开始时,学生们仰慕爱因斯坦的才学,纷纷来选听,他也讲得神采飞扬。可没多久,学生们发现压根儿听不懂那些高深的理论,上课如坐针毡,来的人也越来越少。爱因斯坦决定接受现实,向学校报告真实情况,将课程取消。一年后,他来到另一所大学讲授物理理论,但课堂上始终挤满了学生。他感叹道:“高深的理论和晦涩的语言,并不能显示水平的高低,只有讲出学生听得懂的理论,才是真正的天才。”
第三,依据“吸引教育”的理念,大胆尝试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传递课程信息。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师那里,对学习者的吸引程度是不同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学手法不同。长久采用同一种手法进行教学,会使学习者感到厌倦。原因之二在于教学手法的单调。依据“吸引教育”的理念,教师们可以大胆探索以下教学方式。其一,网络机房上课。如何让教室的学员都跟着老师“动”起来?教师通过网络教室管理软件,科学、安全地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收集、处理相关资料,自主探究式地完成课堂内容,不仅可以优化学习效果,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员科学正确使用网络的习惯和方法。其二,将辩论引入课堂。辩论式教学是将辩论引入教学过程的一种手段,是全体师生围绕同一辩题自主选择或指定论点,形成正反两方,借用辩论的形式在课堂上运用所收集到的论据论证己方论点,并力求驳倒对方论点的一种教学形式。课堂辩论把教师和学生的单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双向交流,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逐步获得探究知识的能力。学生的个性亦由此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三,尝试以“学习菜单”为载体,开展自主选择性学习。时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即“菜单式”教学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它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针对教学大纲,通过调查研究先了解学生关心和关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然后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选择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从而达到解疑、释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目的。在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的氛围中,精心设计“学习菜单”,并以此为载体,来开展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学习,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之在教学中发挥合力。如此,不仅有利于创设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氛围,而且能引导学员转变学习方式,锻炼创新思维,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其四,适当地将讲台交给学员。从古至今,三尺讲台一直被教师占领着,学生只能规规矩矩地站在自己的坐位上回答老师的提问。事实上,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搭建多元化的平台,我们应该让学员走上讲台。学员在走上讲台之前,会通过预习、质疑,了解课程知识点,掌握讲授内容中的疑难问题,并理清知识脉络。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则真正地承担起了课堂教学的组织、指导、帮助、促进者的角色。这全面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打破了旧的教学格局。
第四,畅想教学各环节,刷新教学关系,革新教学检测。电大教学主要包括面授辅导、在线平台学习、形成性考核三个环节。其实,有时不防大胆刷新教学关系,将电大教学“三个环节”的定位总结为三个关键词——“聚会”“平台”“训练”。改革传统的面授辅导方式和内容,让面授辅导课成为师生“爱学”的定期聚会;丰富数字化学习资源,让“电大在线”成为学生“乐学”的智慧平台;改革作业内容,让作业成为学生“享学”的实践园地。按照以上思路,在解决种种困惑和不足之中,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这是毫无异议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有一些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低,教学效果也很差,然而,有的学生由于个人的勤奋努力学习,平时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或者由于家长的得力辅导,他们的学习成绩很高。也有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较高,但少数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愿努力学习,他们的学习成绩很差。一个教学质量很好的教师和教学质量很差的教师,他们遇到不同的班风、学风和学生整体面貌差距很大的班级,同样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取得不同的成绩。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当然有责任教育学生,但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光靠任课教师是完全不能解决部分学生不愿学习的问题的。这个问题需要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风教育、班主任工作、团队的活动、家长等几个方面综合治理,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学质量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质量,就要深入分析研究形成不同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对教师工作的不同质量做出准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公正的评价,也才能增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公平竞争力,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如果学校管理者以自己的主观臆断和个人的私情及利益关系为出发点,光把文化成绩作为唯一的依据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就会使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那些思想品质低劣、师德差、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低的人,搞投机钻空子,而让那些思想品质好、师德高、具有一定教育教学能力和奉献精神的教师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二、近年来
学校在教育教学评价中出现的不公正、不科学、不符合教师本人实际和学生实际的、片面的、错误的评价,导致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不公正、不科学、不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错误性评价。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片面性的错误评价,导致了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发展。这就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恶性循环,加剧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给教育事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要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学校要不断的加强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树立依法治校教学理念。为此,小学学校要针对教师制定相应的制度。比如制定一些“教师进修培训制度”、“论文制度”、“教师教案检查评比制度”、“评优制度”“帮差培优制度”等等,建立健全制度,加大对制度的执行力,制度一旦制定出台,全校师生严格执行,任何个人都要遵守,不得凌驾于制度之上。充分发挥出“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激励人”的作用。
二、高度重视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学质量是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一个体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要经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教学目标,要发挥教学管理有效作用,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管理中去。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一方面,加强学校领导对教学管理的重视,积极调动各种力量,包括学生家长、社会力量等,及时联系,让他们参与到学生的管理和发展中,开门纳言,建言献策,将家长和群众集中反映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实际,将好的建议纳入学校的管理中。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现将教学质量的评鉴标准进行改革,取消学生排名评比,转变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纵身发展的教学目标,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具有可行性的改进意见。
三、大力加强德育教育,打造和谐健康的校园
“做对事情”则需要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把事情做对”与“做对事情”是不同的,每个人都希望把每一件事都做对。换句话说,每一件事都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达成,而我们要选择其中最适当的一种,这也是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但事实上,还有比这个更重要的,即我们要去“做对的事情”。那么,我们首先就要问自己:“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就是要能够分辨是非善恶。而这里面就包含了许多价值上的抉择。以前,老一辈人认为孩子上学就是读书、认字、明理。这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根本。物质世界的学习研究和人类心灵的成长体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把事情做对”与“做对事情”也是不一样的。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又是辩证统一的。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就更为复杂,就是要打通截然不同的领域,使学生主动探究根本的、完整的知识。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打通、整合不同的领域,引领学生自主成长、持续发展、全面进步,既要“把事情做对”,更要明白“做对的事情”。所以说,有灵魂的课堂就是学生在运用一定方法,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中,不断端正态度、丰富体验、形成价值观。
二、关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再认识
中职教育属于中等阶段的教育,既有基础性,又有职业性。因此,中职学校既要重视教育的基础性,又要重视教育的职业性。如果忽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缓慢;但如果忽视了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一味强调职业性,则把职业教育推向了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一边。而教育一旦充斥功利性,其崇高性、理想性必然丧失殆尽。中职学生应该有两种身份,一种身份是学生,另一种身份是准职业人。相应地,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也应该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学生的培养,其培养方向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二是对准职业人的培养,其培养方向是让学生未来成为用人单位满意的员工。通过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我们要完成三项任务: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基础、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打底子、为学生的谋职就业做准备。这三项任务如何协同推进,需要广大职教工作者的创新实践。笔者认为,就基层职业学校而言,应该在以下两方面进行积极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1.将培养准职业人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准职业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职业学校从教育和教学两方面共同作用。而目前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普遍重理论、轻技能或重技能、轻素养。这两种情况都陷入了“见物不见人”的误区,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培养准职业人,既是为学生的就业做准备,也是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对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所要求的素质、能力、知识、态度、价值观等加以分析、归纳、提炼,形成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比如,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吃苦耐劳、坚韧毅力、善于表现等基本的职业素养?如何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精细准确、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如何把这些内容内化为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只有对这些问题予以回答并加以解决,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才是完整的。
1. 如何认识“减负”二字?
是不是学生一点负担才是真正的教育?是不是要让学生彻底自由?这样的无负担与彻底自由式的教育还是教育吗?对这些问题的疑问源自对“减负”二字的不全面认识?“减负”问题是基于我国基础教育大背景提出来的特殊问题,这里的“负”有两层含义:一个是“过重”的意思;一个是“多余”的意思。
“过重”问题是指由于应试教育导致教育以强化训练为主,以“最少的时间完成最多的作业,得到最高的分数”这种工厂式的效益观念为指导。教育成为残酷的考试竞争。同时,加上传统“锥刺股、头悬梁”的封建学习观念作怪,吃苦成为学习的标志性条件。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成为牺牲品,学习过程是痛苦的,过重的学习负担带来很多心理与身体健康问题。这里的减负是个人道主义问题。
“多余”问题是指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前,传统教育存在着很多多余的、低效的教学活动。低效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多余的教学语言与教学行为,学生沉浸在多余的作业当中,做一些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训练,重复的作业、不适合学生实际的学习任务,对学生未来发展无关的知识等等。这些多余的东西最终导致教育效果的无用功与低效化。我们的减负也要减去这些多余的东西,这里的减负就是提高教育效益的问题。
2.“减负”为何困难重重?
多年来,我们一直谈“减负”,采取了很多方法,减少学习科目与考试科目,加大教育教学规范的督查,不允许布置过多的作业,不许学生晚自习上课,要求中小学不要进行频繁的考试等等,但是真正的效果一直不理想,原因在哪里呢?
有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在一个国家每年一度的田径比赛中,大家都认为5000米的长跑太累了,有点不人道。所以,经过协商后把比赛改成了400米、200米与100米比赛,希望能够减轻运动员的负担。但事实事与愿违,运动员的训练负担一点也没有下降,100米的运动员所经历的辛苦一点都不必马拉松运动员的少,因为竞争的存在,人数更多的短跑运动员遇到的竞争更加激烈,训练的强度更加大。”这样的事实也存在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多年来,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让人痛心疾首的问题,在这种师生共同的痛苦当中,社会与上级部门一直再谈给学生“减负”,但是这种呼声一到学校里面就被化为无形,究其原因还是应试教育评价体系在作怪。
二、科学把握“质量”的方向
什么叫做“努力学习”?在大喊“给学生减负”的过程中,学生还需不需要努力学习?很多班主任在管理中感到非常困惑。其实,这也是对减负问题理解不到位的表现。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教育学生努力学习、认真学习是学校的职责,但是努力学习不等于一定要让学生“负担过重”,不是要让学生“苦不堪言”。这里的关键是如何去学习的问题。
1.传统的努力建立在重负之上
“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传统的学习过程是枯燥的、痛苦的、被动消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负担建立在被动承受的基础上,学生不得不学,学生凭着坚强的毅力与不屈不挠的精神,与负担作不懈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学习生活结束以后,少部分胜利者成功走进了大学的殿堂,大多数同学对学习深恶痛绝。在高考结束的那一刻,所有的学生都在庆祝“中学生活终于结束”。这样的学习与以人为本的教育背道而驰,与终身学习的理念相去甚远,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新课程的学习是主动积极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改变了这种传统的学习观念。新课程要求:学生的学习首先是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的。什么叫做“自主学习”?自主的第一个要求是自愿,学生的学习是有兴趣的,有动力的,是主动的而非老师强压的;第二个要求是自觉,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己自觉安排学习;第三个要求是会学,学生有着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措施,能够在自我学习中管理好自己。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也许学生为之付出了很多的汗水,但是这是学生自愿自觉的,学生不觉得是个负担,而是一种爱好。同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的,自我学习效率不断提高的必然带来负担的减轻。
所以,在学习上唯有这样理解学习的过程,才能够把努力学习与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结合起来考虑。如果我们一直纠缠于传统的负担观念与学习观念,我们是无力解决“减负”与“努力”之间的矛盾的。
三、正确对待“减与质”矛盾的本质
减负与认真学习之间的矛盾,实际上真正的关键词并不在这两个词上,矛盾的核心在于这样几个词语——以人为本、提高效益。
1.处理好矛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为什么要“减负”?减负的最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快乐,就是要改变应试教育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人道地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的现象。所以,减负就要把应试教育的地位减下来,在此基础上减少作业量、减少在校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从事课外活动与社会活动等,让学生的生活快乐起来、身心健康起来。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呼吁加强对学校办学行为与应试教育的督查与管理,另一方面在班级管理当中与教学过程当中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把学生的快乐与健康放到工作的首位,对学生充满爱心,真正去关爱学生,我们就不忍心给学生过重的负担,我们的眼里就不会只有那点“分数”。所以,成为一个有良心的教育者,这是我们必须做到的一点。
2.处理好矛盾必须树立好效益观
怎样去“减负”呢?在面前的背景之下,给学生减负一方面要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要按照国家对学生作业、学习时间等的要求办事,让教学行为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但是,更重要的是通过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来减轻学生的多余负担。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要改革班级德育管理工作,加大对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教育,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而不是靠毅力去克服“痛苦”来学习;要通过改善课堂生态环境,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激情与思维火花,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形成探究的热情,从而学会自主学习、爱上自主学习、能够自主学习。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原来的负担成为快乐的体验,原来的课堂得到了“减肥”,多余的东西被去掉,课堂的效益更高了。所以,效益观指导下的教育,一方面把痛苦的体验变成了自觉的追求,另一方面减少了课堂的多余“脂肪”,学生的负担减轻了。
四、处理好“减负”与“质量”关系的几点建议
1.“减负”后对班主任与老师要求更高
“减负”不等于教师要少做事、少管学生,不等于减轻教师的压力。越是减负,越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减负对班主任提出了新要求,死管强压的管理方式无法适应学生要求,要加大对学生思想教育以配合负担的减轻以及新课程教学方法的落实,因为在转变的过程中一旦班级管理不到位,将给整个教育改革带来严重危害。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效益要求,要求教师改革教法、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在较少的时间完成并超过原定目标要求,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思维火花,让学生愿意学习、快乐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加强教育研究,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2.“减负”是有限度的
减轻学生负担,并不是说不要负担,合理的负担是必要的,只是不能够作业负担过重。所以,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把握好这个尺度,对学生形成合理的舆论引导,让学生不要在减负的考号中退步。教师要寻找减负与压力之间的中间点,在教学中要注意练习的设计,做到针对性、代表性、层次性,避免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练习。注意练习中的思维强度,让学生有创新的机会,体验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即使“负担”再“重”,学生也不觉得是“负担”。
3.“减负”不排斥意志和精神
“减负”要适应学生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无论什么时候,教师都得要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意志,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只是不能因为学生能刻苦学习、承受力强,就无限制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去折磨学生。所以,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坚定不移地加大对学生进行不怕吃苦的精神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通过各种评价措施等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4.“减负”需要家长的支持
俗话说:“教无定法”,而在所有的教学方法 中,趣味性较强的方法总是能够脱颖而出的,一方面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指引下快乐地学习。数学学习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下是我在“开展趣味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大家共勉。
一、 趣味性较强的课堂导入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一个十分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见过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也是没棱没角的,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进入深思,教师顺势引导,把学生的思维逼近圆的特征。这样创境入课,像磁铁一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再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的时候,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粘贴一个小动物,然后说在小动物的三点钟方向有一只羊,九点钟方向有一只狗……让学生试着找到羊、狗等动物的位置。相信不认识钟表的小朋友们肯定一头雾水,这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开始认识钟表了,在前面导入的铺垫下,学生对认识钟表充满好奇,急于知道几点钟方向究竟在哪里,这样整个课堂就会充满活力且更加高效了。
二、新授部分的趣味性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兴趣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情景教学法就能提高学生兴趣,达到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进行分数大小比较的教学时,可以准备两块同样大小的蛋糕,一个切成四块,一个切成八块。先引入几分之几的概念,然后做一个游戏,赢了的学生可以上台来选取蛋糕吃,选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自主挑选,但在拿蛋糕的时候说出自己选择的是几分之几蛋糕。相信先选的学生都会选择四分之一蛋糕,问他们原因,学生都会说四分之一的蛋糕比八分之一的蛋糕大很多。在这样的铺垫下,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大分数越小的数学道理就自然而然地引入了。这就是情景教学法,它来源于生活,紧密结合于生活,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既有兴趣又能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应用情景教学法教学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中最有效的方法,一方面响应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另一方面契合了小学生好动好奇的身心特点,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当然这里提供的只是新授教学的一个小小的例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合理有趣的方法,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时就真的拿出钟表让学生实操,在学习七巧板时真正带领学生制作七巧板等等,总之教师要设置合理的生活情境,这样才能够达成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目的。
不断完善发展性评价机制,在英语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因素的积极性。在评价教师这个因素中,把对教师教育教学过程评价放在主要地位,而把效果评价作为有力补充,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监督、督促和激发的作用。让学生参加到英语的教师的评价中,这更加客观、公开、公平、公正,符合教育这一特殊职业的特殊性质。教学过程中,领导随机听课,评课和经常组织教师集体听课、评课,一方面学校便于评价教师的实际工作表现,适时地奖励和表扬,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便于检查上课过程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得以及时纠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农村教师住房问题上,学校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争取得到上级政府的支持,尽快解决教师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使教师能够扎根并安心地在学校开展英语教学工作。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在学生的英语教育教学上要严把从小抓起、从低年级抓起的做法,使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由浅入深、连续性学习,这是保证学生学好英语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这需要英语教师耐心做好日常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习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教师持之以恒,严格要求学生,严肃对待学生每一节启蒙课,良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终身受益,这对于人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具体体现在,首先要培养学生在课前养成预习新课程的学习习惯,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由此可见,复习旧知识,才会对新知识的掌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在课上养成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使处于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做到听一点就懂一点,听一点就会一点,实现全面提高的目的。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地高谈阔论,而不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进行漫无边际的传授知识,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只有通过因材施教,才会起到让学生堂堂有收获、堂堂有积累;第三就是培养学生养成大胆说英语的学习习惯,不爱开口讲话,特别是用英语讲话,是城乡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而这一情况在农村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则表现得尤为突出,为此,教师要及时并且经常地帮助他们排除和克服羞于启齿、担心说错的心理障碍,教师除了合理利用课堂上的有限教学时间,还应积极创设第二课堂等辅助英语学习环境,如英语沙龙、英语竞赛、英语演讲、情景展示、角色扮演、组建英语角、用英语写日记、定期举行英语晚会等帮助学生开口说英语、讲英语、写英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掌握好分寸,把握好尺度,不能提出更高的标准,并且允许学生说错,逐渐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第四是培养学生养成经常阅读英语课内外读物的学习习惯,熟读和背诵经典课文是熟练掌握和运用单词、短语、句子最直接、最有效强化记忆的途径,在缺少有效增强记忆教学手段的农村英语教学中仍不失为一种有效教学方法;第五是培养学生养成正确书写的学习习惯,从正确和规范书写26个字母做起,大写的字母占几线格,小写的字母占几线格,久而久之,才能在单词、短语和句子的书写中出现书写美观、大方、工整的结果,否则一旦养成错误的书写习惯就很难再进行纠正。
英语学习不单单是教会学生几个单词、几个短语、几个句型、几个语法那么简单的事情,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地求知和探索学习英语语言的基本方法,进而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如何进行英语语音拼读,如何记忆单词的能力和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语法的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英语语言门交流工具听、说、读、写、译的完美结合。学校应配合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通过活动优化组合教师队伍,充分施展学校教师人尽其才的积极性。不断解决学生学习英语的条件因素,特别是增加外文图书量,添加英语教学硬件和软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进行英语教学,营造学生健康成才的必要环境,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在全体教师中尤其是英语教师中树立责任心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模范、榜样带头作用。教师要适时关心英语学习落后的学生,适当地在课外给他们辅导,这也是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良好途径。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形成合力,排除学生脑海中留存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及读书过程中经费短缺问题带来的精神负担。要让家长和学生明确国家的义务教育及助学贷款等政策,解决家长和学生学习的后顾之忧。农村英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需要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具备“三心”,即信心、耐心和恒心,才能实现“四果”,即探索、实践、总结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农村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从而使农村英语教学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