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学籍管理论文8篇

时间:2023-03-10 14:52: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学籍管理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籍管理论文

篇1

1.办学规模大、专业数量多

我校自1999年承办电大开放教育至今走过了15个年头,截至2014年1月,在市电大开展招生的专科25个专业、本科15个专业中,目前我校开设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会计、金融、护理、建筑施工、工程造价等14个专业;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会计学、金融学、护理学、土木工程、学前教育等13个专业,注册人数达到2672人,在校生3000余人。到2014年3月为止,专、本科毕业学生累计达到近8000人,近500人获取学士学位;毕业生、学位获取人数分别稳定在全市第7名、第4位左右。

2.大规模下的流失率

统计我校2008年秋季到2014年春季的新生注册数据,从招生录取到注册缴费这一环节,流失的学生平均达到了10%;统计我校2008年秋季到2014年春季的各类转学、退学、因故休学失去联系等数据,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流失率达到了8%左右。无论是开设了多年的成熟专业还是近年新开设的专业,从学生报名入学到注册缴费,再到进行开设课程的学习,这两个过程均存在一定流失率。

3.弹性学制下的遗留生

学生学籍入学注册起8年内有效是电大开放教育的办学特色之一。我们将广义上的遗留生定义为: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在该年级、该专业所适用的专业规则规定的最短学习年限内,未获取所规定课程最低学分,无法达到毕业条件;或者虽已经获得规定课程最低学分,但因某些原因暂时不申请毕业的学生。随着近些年来办学规模的扩大、专业的增多,各个专业都出现了数量不等的遗留生,为学籍管理带来了许多后续问题。

4.各专业发展现状不均衡

为了发展开放教育稳定在校生规模,我校招生办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源测算,根据朝阳区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和周边人才缺口,从2008年秋季起扩充了一定数量的新专、本科专业。通过对2010年秋季到2013年秋季连续7个学期的注册、毕业、学位获取等情况的数据统计,可以得出以下分析结果:(1)专业人数:本科中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3个专业;专科中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3个专业,人数具有很大稳定性,并呈现出逐年小幅上涨的趋势。本科中英语(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3个专业;专科中护理学、物流管理、物业管理、计算机4个专业,人数大致稳定但呈现逐年递减趋势。(2)毕业生人数:近7个学期我校毕业生总人数在每学期277人到325人之间,每年春、秋两季毕业生人数基本保持稳定。但毕业生人数明显低于该季招生人数,也就是说在校生的规模在不断加大,其中有相当数量的遗留生存在。(3)本科学位获取:在本科已经有毕业生的9个专业中,选取近7个学期中毕业生超过三届的专业进行比较。受到毕业论文成绩制约,学位获取率小于10%的专业为会计学、小学教育;受到学位外语考试制约,学位获取率在30%左右的专业为行政管理、英语(商务),在50%左右的专业为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近7个学期本科毕业生无论从学位获取总数量还是从占毕业人数百分比统计,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这几个专业明显优于英语(商务)、会计学、小学教育等专业,呈现出阶梯排列。

5.多重现代化管理手段并用

电大作为远程开放教育一种重要形式,利用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手段使传统教育挣脱出了时间和地域上的束缚有了更开放、更宽广的发展空间。伴随中央电大2010年网络版教务管理软件的全面推广,中央电大、市电大、分校间有了统一的后台数据库,学籍管理的注册、信息清理、学籍异动、毕业审核、学位审核等大部分模块都已经实现了网络化管理,提高了管理的准确性与时效性。我校导学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除了通过“朝阳电大在线平台”中的班主任论坛外,还应用了“蓝卓短信平台”与“北京电大短信平台”,做到信息畅通,即时及时,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与工作成本。

二、对改革学籍管理的思考

1.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管理

电大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工作应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思想,不仅仅要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去看待学籍管理工作,更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尊敬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根据工作背景、学习初衷不同可以将学生分为两大类,针对这两大类学生特点分别管理:第一大类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急于获取学历证书往往在学习中容易表现出浮躁、轻易放弃的特点,对导学教师的管理提出诸多质疑甚至产生抵抗情绪。对待这样的学生需要学籍工作人员与导学教师具备高度责任感并付出较大耐心,将思想教育同时融入到管理之中,不仅要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坚持学业,更要建立多种沟通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为其提供服务,建立学生对学校的信任感。第二大类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较高的自觉性,珍惜学习机会、课业上努力追求上进,经常主动联系学校为全班同学服务。对待这样的学生适时鼓励其争取获得学位、积极申请奖学金、申报“优秀毕业生”等,能够在该专业学生中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

2.保持专业设置连贯性及课程设置的稳定性

近年来随着我校专业设置的调整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断档专业与断档课程。我校本科13个专业中的3个主要专业、专科14个专业中的3个主要专业,一共6个专业的注册人数就占到了总注册人数的二分之一,余下的专、本科共20个专业注册人数为总注册人数的一半。保持专业设置的连贯性以及课程设置的稳定性是稳定学校教学规模、均衡专业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不但有利于宏观掌控学校运营状态、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也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有章可循的便利条件。

3.发挥系统优势提高遗留生的毕业率

在对待遗留生的问题上已经摸索出了切实可行的分类管理方式,面授课缺失问题在电大系统已经初步实现了网络化教学的基础上,有两种途径可以解决:第一,充分发挥电大系统化办学的优势,通过联系相邻的分校负责人以及授课教师,为学生提供宝贵的面授课机会并对其课业进行指导,让学生有归属感,认为学校还是关心他们的。第二,利用中央电大—市电大—分校三级教学网络平台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即使专业调整、取消了,教学资源依旧保留,可以供广大学生在线或下载使用。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籍管理工作需要联系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与身心特征让学生参与到分校管理过程中来,不能无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引导学生能够自我管理,面对的大多数学生已经成年这一现状,学校要将管理定位在指导型管理而非限制型管理上。此外,鼓励学生参与管理也十分重要,学期我校会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听取学生代表对学籍管理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推荐产生班干部,各学习小组推举出小组长,班干部与小组长在学籍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能发挥其重要职能,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三、总结

篇2

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的工作,不管是什么样的开发技术,我们必须首先对系统进行透彻理解,用户需求、功能性能和运行环境方面,以确保开发的系统的应用真正满足的用户需求。这是软件生命周期的延长、降低了软件维护需要的费用。为了明了地了解并找出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本系统运用的分析形式有通过调查、提问、会议、表格操作、体验、手工收集、软件工程方法与学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招生做了功能总结。

1.1可行性分析

目前,学校已建立涉及面广的千兆校园网,并直接开放给学生和教师。此外,通过网关、防火墙和公共互联网连接,以方便在家庭的范围内进行相关的各种操作。因此,发展本系统已经拥有足够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因为该系统使用一个典型的C/S的多层结构的应用程序。所以,应用程序可以使用MicrosoftSQLServer2008的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功能,实现了高校招生管理信息系统综合、高效使用。

1.2系统功能分析

1)安全登录和权限系统设置功能;我有基本的信息视图;看到我的成绩数据;查看他们的专业信息和教育计划的信息;查看所选课程的信息和任课教师在信息化过程中;2)面向全体学生,以执行以下功能允许动态选修选修;修改登录密码;3)通过系统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结果登记本学期和更改密码等功能,让任课教师;4)该研究所由系统管理员根据享受大学生信息化管理水平的特权:学生信息;制定教学计划;课程信息;任课教师信息;展开管理;学生成绩管理;修改登录密码;5)由高校管理权限的系统管理员享有办学层次:管理院级管理员用户;出版与大学有关的文件管理;信息管理学院;专业的信息化管理;6)允许所有用户查看各种证件和院校的信息;7)让学生到学校或学院网上留言;8)提供银行和信贷公司的接口的公共接口;9)系统登录、注销功能。

2技术保障

具体涉及的主要技术包括:使用的用户名和密码安全登录机制,使用用户类型来区分用户权限和使用MDS加密;使用中间件和业务逻辑技术来实现的页面设计和功能实现的分离;网络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术;各种操作的MicrosoftSQLServer2008的数据库;WEB环境,特别是IIS60功能操作和安全设置。

3数据库设计

本文中的高校学籍管理信息系统采用MicrosoftSQL2008作为数据存储和维护的工具,在该系统中所涉及的学籍管理数据库的数据表主要包括教师信息表、教学计划信息表、学生信息表、学生成绩表、开课情况表、学院信息表、专业信息表、课程信息表等表,且各表之间的数据完整约束关系可用图2描述。在本学籍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除了与学籍功能相关的数据表之外,还应建立记录系统运行、维护等信息的数据表:如维护人员登录时间、登录日志表、离开时间、登录IP以及用于记录数据库维护的登录名称、密码信息等信息。数据库是本高校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核心部分,它的安全操作和快速反馈给用户信息是系统性能的重要标准,为了方便和提高查询效率查询一个数据库,除了利用数据库本身的优化技术,在严谨各个数据表间的约束外,还运用MicrosoftSQLServer2008工具中的视图和存储过程等机制对系统的数据库进行性能和安全方面的优化。对于像排课表、成绩查询、班级学生信息等查询频率较高、固定的查询,可以采用视图查询,而不用每次查询请求都用查询语句完成。存储过程是数据库中的一个重要对象,任何一个设计良好的数据库应用程序都应该用到存储过程。它是在数据库服务器端编译好的执行语句,一般是针对需要大量数据操作的数据表而事先编译的,它是通过中间件与数据库之间通信,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库的操作安全性。本系统还运用了RAID磁盘阵列技术(多块磁盘),其主要功能是对服务器端数据库进行数据备份,在物理层面上保障学籍管理系统数据的安全,在主磁盘损坏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对系统服务器端的数据进行恢复。

4程序设计

系统的开发的总任务是实现信息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分析系统的整体功能的结构图基础之上完成的整个系统的开发任务。以下逐个模块给出说明:上述各模块结构的描述:1)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用户名修改;添加用户;修改用户密码;数据库文件备份。2)学籍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注册学生学籍信息;修改学生学籍信息;查询学生学籍信息。3)班级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添加班级及辅导员信息;修改班级及辅导员信息;查询班级及辅导员信息。4)课程信息主要实现以下功能:添加班级课程信息;查询班级课程信息。5)成绩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添加学生成绩;修改学生成绩;查询个人成绩;查询班级成绩;打印班级成绩。6)WEB信息服务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网络信息查询功能;网络信息修改功能。

5结论

篇3

1.1成教招生与学籍管理的业务流程。

我校成教招生与录取程序为:首先,分析省高考生源库人员的分数构成情况,设置最低录取分数线;然后根据各专业考生分数段的分布情况设置各个专业的筛选条件进行正式生的录取;如果满足条件的学生数少于计划招生数,还可以招收部分未达到分数线的学生,这些学生属于跟班先读的进修生。新生编班后,接下来将按照培养计划学习,进入学籍管理阶段。

1.2成教招生与学籍管理的功能模块设计。

为了实现成教上述特定的业务管理流程,软件研发时设计了如下功能模块:(1)学历教育录取辅助分析;(2)新生录取;(3)新生编班;(4)进修生入学籍。(5)校内与校际学籍异动管理;(6)学生奖惩管理;(7)招生库信息查询;(8)学生与班级信息查询;(9)学籍异动与奖惩查询;(10)教学计划制订与管理;(11)授课任务制订与管理。

2系统设计方案

2.1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

应用程序开发环境为2010集成软件开发平台和SQLServer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运行环境为Framework4.0。前后台共享服务器上的同一数据库。

2.2系统数据模型设计。

成教招生与学籍管理数据库设计时,要依照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原则设计数据表结构,要尽量减少数据的冗余。此外,为了将来系统功能扩充的需要,设计了表示学历教育、网络教育、自学考试和非学历教育的大类实体,设计了表示业余、脱产、函授、远程的形式实体等等,并在设计学生实体时,增加大类、形式、层次等实体的参照属性。

3系统特殊业务的实现技术

3.1学历教育录取辅助分析。

本模块用于分析当年高考生源库信息中各个分数段考生的分布情况,以确定录取分数线。系统设计了按科别、专业、性别、站点等选定的条件,查询考生在指定分数段分布情况的可选条件查询。还设计了直接输入指定条件查询指定分数段的考生分布功能。

3.2新生编班。

新生编班要完成编班和编学号两项功能。首先在班级管理中添加班级信息,然后,在新生编班模块中把招生库指定的学生批量或单个加入班级中。如果这个班中有进修生,再用直接添加的方式加入进修生。班级成员添加完成后,接着在同一用户界面进行班级成员的自动或手动编学号。

3.3进修生入学籍。

进修生是指未正式录取而先跟班就读的学生。他们按照所跟班级的培养计划完成所有课程的学分,但是要跟着考取后编进的班级毕业。为了解决成教这种特殊的进修生管理问题,对每个学生实体定义了自然班和学籍班两个班级属性,自然班为完成学分的班级,学籍班是跟随毕业的班级。进修生入学籍模块就是完成进修生录取后转变为正式生,并分配归属的学籍班的功能。

3.4其它模块的实现技术。

学籍异动包含退学、休学、延长学籍、离校、在校、毕业、保留学籍等变动内容;学籍转变包含复学、留级、转专业等校内学籍转变,转学转专业等校际学籍转变;奖惩模块包含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等奖励登记,处分、记过、留校查看等惩罚登记。在设计学籍异动与奖惩模块的应用程序时,主要需要一个友好的界面,作好相关信息的登记,并显示在学生信息查询及学籍卡打印等模块查询结果中。成教学院一般有多个合作办学点,由于办学点师资结构的差异,因此,同样专业在不同教学点的班级会有不同的教学培养计划。因此,在编写教学计划制订与管理模块的应用程序时,采用了按班级制订教学计划的方案。另外,考虑到同样专业班级与班级间,年级与年级间教学培养计划有很大的相似度,因此,设计教学计划订制与管理模块操作界面设计时,提供了复制原有教学计划进行修改订制的功能,为使用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授课任务订制与管理是为每学期按教学培养计划开设的课程分配授课教师。这个模块与班级教学计划、教师信息库、课程信息库、班级信息库等都有关联,设计授课任务订制与管理模块的应用程序时,把这些相关信息呈现在同一个用户界面中,供操作人员点选。这一功能使系统更加友好,提高了系统的适用性。

4结束语

篇4

(一)学籍管理制度的制定缺少法律规范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成人高校学籍过程管理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相比之下,对成人高校的角色定位、学籍管理制度效力、责任等问题却很少有人论及。目前,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模糊,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中的法律性质不明确。由于缺少有效的立法协调机制,学籍管理制度制定过程缺乏法律支撑与指导,导致制定制度不严格、不民主,执行制度缺乏效力。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发展不均衡

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制度一直借鉴《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校学生行为准则》的规定。虽然从管理模块上看,成人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同点较多,但普通高校是培养全日制学生,而成人教育的教学不仅局限在校内进行,还在函授站进行,成人教育的学习形式多样,教学方式、学籍管理、学生管理都与普通高校有很大的差异。此外,成人学籍管理制度基本是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制定的,在入学报到期限、成绩考核、转专业与转学、学制、休学、退学等要求方面,各省之间有很大区别。例如,广东省教育厅会对成人学生部分科目进行统考、抽考,而在许多省,统考和抽考一般由高校统一安排。这些制度的差异,折射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不规范。

(三)政府权限集中,执行制度手续繁琐

转专业、转学是学籍异动的两个主要方面。随着成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多数省(市)对于转专业和转学的要求都逐渐降低,办理手续简化,学籍异动的管理更加人性化,除体育、艺术类等专业外,理工学科范畴、文史学科范畴内部都可以互转。从政策执行的角度上看,因为成人高校学籍管理部门熟知本校学生情况,了解学生动态,许多省份成人高校都有转专业的审批权,再报送省教育厅备案即可。个别省份对于转专业的学生要求较为严格,各高校的管理权限小,学生入校后发现报考专业不适合自己长远发展,因转专业手续繁琐,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甚至退学。虽然学籍管理制度对转学进行了规定,但是如果细化转学手续,转学手续难度高。即使转学不转专业,各高校的专业目标、专业定位不同,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都有很大区别,甚至课程成绩、学分相互得不到认可,给转学者造成困难。

(四)刚性学制束缚学习积极性

经本文调研,成人学生中许多是在职工作人员,参加成人高等教育学习的主要目的,有18%是为了取得文凭,有68%是为了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学生不仅看重学习时间的长短,还很看重教学水平的高低。目前,高中起点专科和专科起点本科的成人教育学制为3年或者2年半,高中起点本科教育学制为4年或5年。在刚性学制的时间限制下,一些学生只能按教学计划要求按部就班完成学业,降低了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许多成人高校学制仍旧以刚性学制为主,教学模式单一,照搬普通高校课程大纲,缺乏对学生个性化指导,公共课较多,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工作脱节。

(五)制度执行程序不够严格,缺少法律规范

学籍管理制度不健全,程序规定不规范,必然导致执行程序不严格,从而引发高校学籍自主管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的冲突,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制度执行问题。例如,个别成人学生因未被授予学位而状告母校,主要是由于高校形成处分决议后,没有将处分决定告知学生,也未告知其应有的相关权利和申诉渠道,制度执行不规范。有些学生或者家长法律意识淡漠,常为解决某一问题拥堵学校大门,甚至采用更激进的措施。没有科学合理的学籍管理制度和正当程序,无论是学校的“执法均等”还是学生合理合法的请求、选择、知情权益就难以得到保障和维护。缺乏法律依据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成人高等教育各方权益,还严重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从长远分析,则可能对成人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改革策略

(一)学籍管理制度纳入法治化轨道

为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成人高校应以国家制度规定为依托,依法治校,从法律视角分析现阶段成人学籍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性,逐步规范、细化各种制度,构建适合成人学籍管理的管理制度,做到学校要有管理自,学生要有受教育权。尤其是对学生转专业、转学、休学、复学、退学、毕业、结业等要求坚持以生为本,既保证学生受教育权、申诉权,又要从学校自主管理角度出发管理和约束学生。因此,完善健全的学籍管理制度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

(二)健全学籍管理制度,简化执行程序

目前,各省制定的成人学籍管理制度差异性大,有的省份由教育厅制定并出台了成人高等学校学籍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制度,也有的省份没有出台具体的成人高等学校学籍管理规定。为保障成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各省应逐步健全成人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制度,使各成人高等院校及其函授站“有法可依”。同时,省级主管部门在细化、落实教育部规定,制定本省学籍管理制度时,不仅要考虑到省内成人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还要从成人函授站分布、制度执行性的角度出发,考虑到省级学籍管理制度的贯通性。这不仅能促进各省成人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还能保证各成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良好衔接。

(三)细化学籍管理制度,完善学籍管理体系

健全学籍管理制度体系,应重点加强以下制度建设。

1.成绩考核要求

成人学生基本上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统一上课,但各高校对于考试和考查课程的比例要求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制定学籍管理制度时,应该以条款的形式对课程分类、考试和考查课程比例做必要说明,对考核形式、成绩评定依据、标准要有明确的规范和阐述。同时,还要保证制度的规范性和可执行性。

2.转专业制度

在转专业要求方面,根据教育部“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的规定,省级主管部门在批准学生是否可以转专业方面,应该给予学校自主管理权限。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考虑,学校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可以结合学生培养效果、学习需求进行转专业,这也是保证正常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从学生管理角度考虑,公平、有效转专业是维护学生权益的重要体现。同时,高校在制定转专业细则方面,既要紧密依据教育部的规章制度行文,又要结合专业特点、专业定位制定条款,细化学生申请转专业的范围、申请条件和流程,明确转专业在学科门类、学历层次、学籍状态界限以及课程补休与免修要求。

(四)强化教学改革,落实、实行弹性学制

弹性学制是指学生有一定选择性的学习,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和学校培养方案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其学习年限也有一定伸缩性。弹性学制的落实应用,需要有一系列完善的制度规章作保障。目前,许多成人高校在试行弹性学制,但教学安排、考试安排、学籍管理制度都没有紧密契合弹性学制的安排,造成了学制只延长不缩短。因此,真正落实应用弹性学制,把“弹”字作为学籍制度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现阶段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制度的发展方向。

(五)严格执行学籍制度,正确行使高校权限

篇5

(一)学校对学籍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各成人高校对学籍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普遍出现了重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轻学生的学籍管理的现象。有部分成人高校对在校生的学籍资料收集、整理不重视,对毕业生的学籍档案归档不及时,从而导致学籍管理不完备、不规范等现象。

(二)学籍管理制度不健全

各成人高校根据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规定制定出本校的成人教育学籍管理规定,但是在内容、形式上与普通高等高校学籍管理规定基本大同小异,并没有结合成人教育办学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籍管理制度以及保证制度实施的办法和措施。有的学校虽然制度完善,但执行不严,漏洞很多,学籍管理工作随意性较大。

(三)学生档案资料不完整

成人教育学生学籍档案资料残缺不齐是成人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原因有:一是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力度不够。不能按照制度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地建立、收集、整理学生档案材料;现已建立的部分学籍档案材料杂、乱、差,缺乏科学分类、统一的管理;档案材料收集过程中出现了遗漏、遗失的情况。二是学生的认识不到位。学生提供给学校的个人信息资料不完整、不准确;常有随意改动,不能及时向学校教学部门提供更改了的信息,缺乏严肃性;大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个人信息在学籍档案中的重要性,造成学生学籍档案不完整,缺乏真实性,严重影响了学籍电子注册的顺利实施。

(四)学籍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成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繁琐的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影响因素多,这都要求学籍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目前,大多数成人教育学籍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现代化知识和管理知识欠缺,工作中存在着得过且过、应付了事的现象。这对加强学籍管理,提高成人高校教学工作管理水平和效率影响较大。

(五)学籍管理手段落后

当前仍然有许多成人高校在学籍管理中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方式,除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工作完全采用计算机管理外,学籍管理的常规工作,如学籍记载、成绩填写、数据统计、毕业生登记等工作绝大多数依旧采用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准确性难以保证。成人教育学籍管理手段落后,不适应社会发展对成人教育的需要,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学籍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二、改进成人高校学籍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籍管理队伍

由于成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责任大、业务繁琐而严肃的工作。大多数管理人员工作三到四年后,都不愿继续从事这项工作。学校要充分认识学籍管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这项工作,配备一支思想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精通业务的专职管理人员队伍,同时要保持管理队伍相对稳定,注重加强其业务素质的培训和提高,特别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籍管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成人教育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促进成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建立健全适合成人高校特点的学籍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适合成人高校特点的学籍管理制度是实现成人教育学籍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依据。在执行国家教育部及市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制度的基础上,以明确培养目标、保证培养质量为前提,制定和完善适合成人高校实际发展的学籍管理制度,做到学籍管理有章可循,既体现管理具有高度的政策性,又体现管理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对成人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对学籍管理制度不断地修订完善,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在制定、修订学籍管理规定中,要考虑到成人高校学生在职、分散、业务忙、工学矛盾大等特点,学籍管理规定要相对灵活些;要结合实际逐步推行弹性学分制,让学习时间充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前修完学分。

(三)建立多层次、多规格、全方位的学籍档案

以学籍管理条例为依据,建立多层次、多规格、全方位的学籍档案是实现成人高校学籍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保证。如建立新生信息档案、学籍卡档案、学籍异动档案、班级档案、毕业生名册档案等。同时以教学班为单位,建立学生的通讯录,详细登记学生的联系方式,从而方便学员管理。要注重学籍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切实保证学籍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和真实性,为学籍电子注册工作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学籍管理质量和效率

篇6

(一)学籍管理队伍建设有待改善

当前的学籍管理工作存在着许多的弊端,管理人员的素质无法满足形式发展的要求。由于历史原因,很多的学籍管理工作人员都是“半路出家”的,并不是本专业的。这就使得他们的知识结构在教育基础理论以及学籍管理专业知识等方面存在着缺陷。想要弥补这些缺陷就必须要进行继续教育。但是繁重、琐碎的学籍管理工作,使得他们无法估计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提高。同时在加上现有管理上的“重使用,轻培训”的观念,使得他们更加没有外出继续教育的机会。最终使得学籍管理工作水平无法提供,只能够停留在传统型、事务型的管理这种水平上。同时因为专业的对口问题和现在对学历要求的不断的提高以及升迁的困难,使得高校现在很难招募到年轻的管理人员,即使是能够招募到,这些年轻人也不愿意长期的从事学籍管理工作。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的存在,使得学籍管理工作岗位往往存在着很高的离职率。同时学籍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强的制度性,其中素设计的管理制度颇多,要想对该工作熟悉就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过程,而这种不稳定的相当的不利于学籍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学籍管理制度建设相对落后,需要进一步完善

现在有很多的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仍然是保持着一种惯性的运作方式,外界的形式在不断的变化,但是制度、方式等却是没有进行过修订或者是从新建立新的制度。例如现在学分制以及被大力的推广,但是学分制要求学籍管理工作人员有更高的工作能力。同时,现在学分制的学籍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其中有许多地方都需要进行改进,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的出现也为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现在很多高校都是采用的学年制与学分制并存的方式来进行学籍管理,两种模式并存虽然能够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但是却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量以及更强的工作强度。到现在为止几乎是还没有出现过比较合适于成熟的学籍管理系统,学籍管理工作基本上还是采用的手工操作过程,手工操做导致工作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完善学籍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

首先是要提高现有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要为现有的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创建一个健全的继续教育机制,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能的机会。同时要根据现有的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层次、他们所处工作岗位的专业特点,来采取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的继续教育方式,如层次较高的正规学历教育、短期的培训教育、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对现有的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和业务理论知识进行提高,同时还必须要确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遵循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观念创新带动学籍管理工作创新。其次是要加强引进相应的年轻的、有活力的专业人才,为学籍管理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但是还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待遇机制,以此来留住这些新进的年轻人员。要让他们感到学籍管理工作也一样有升迁的机会,从而减少他们的离职率,保证学籍管理队伍的稳定。

(二)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学籍管理制度

学籍管理指导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籍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同时也会学籍管理工作人才培养的质量。面对新形势,必须要对现有的高效学籍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如果现有的学籍管理制度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形势,那么就重新制定一套制度。在对学籍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的同时,必须要仔细的学习教育部新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并以此作为法律依据,深入的理解其中的精神和要求。努力的培养出创新性人才,并以此为主线,同时还需要结合学校现有的情况与经验,借鉴成功院校的管理经验,对学校现有的的学籍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努力使学籍管理更加科学、规范、适应时代要求。

(三)大力推进学籍管理的现代化

想要思想高效、公正、准确、科学的学籍管理,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为此,学校必须要给予高度的支持,加大投入,为学校教务处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同时可以到兄弟院校进行考查,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同时必须要尽快的实现教学资源、信息的共享,方便学校广大师生。

篇7

(一)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贯穿于高校教学、运行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对取得学籍的学生,从建立学籍档案信息,在校生学年电子注册、成绩考核与记载、学籍异动、奖励、违纪处分到毕业资格审核认定、学历电子注册等方面要进行服务型管理,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规律,采取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保障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形成良好学风、教风和校风。

(二)以教师为本,注重培训,增强教师服务技能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负责传授本专业、本门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在教学中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专业发展的看法,对个人发展的思想等。注重加强教师的技能培训,不仅包括自身专业知识培训,也要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特点,不断加强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尊重教师自身特点,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强教师服务技能,在现代化的教学管理中不断实施教学改革,培养教师创新能力,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

二、关于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现代化的实践与思考

(一)学籍管理思想现代化

学校学籍管理人员管理思想现代化是实现学校学籍管理现代化的首要和根本的因素,学籍管理人员应该在现代教育形式下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潜心研究新的经济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多种需求和学校发展的必然规律,特别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管理观念和管理行为中的优点和不足,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贯穿为教师、学生服务的思想,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充实头脑,逐步适应教育现代化及其学校管理现代化需求的管理观念,为尽快实现现代化和高效益的管理目标奠定必要的思想基础。

(二)学籍管理制度现代化

“制度是思想的客观化、具体化和有形化”。高校学籍管理者自身对教育目的的理解将影响到学籍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学籍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与高校教育目的的实现状况密切相关。现代化的教育形式下,要求学籍管理者熟悉国家教育方针,还要根据学校及其所处的环境,来确立具有校本个性的学籍管理制度。

(三)学籍管理人员现代化

篇8

1.学籍是指在某一学校所获得的学生资格,是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一种隶属关系。

在我国,高校学生资格的获得主要是通过高考达到国家招生规定的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按照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按期持录取通知书和学校规定的有关证件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经过注册后复查合格,即取得学籍。

2.学籍管理是指学校依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规定和学校制定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

对学生从入学注册到学成毕业的整个过程所进行的阶段和全过程的质量考核及管理。

3.目前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工作

①对具有高等学校正式学籍的学生基础信息进行采集和维护;②对在校学生的学习异动情况进行监控;③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管理和审核;④对学生毕业进行审核并发放毕业证及学位证;⑤对已毕业生进行学历认证等。

二、学籍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1.学籍管理制度不健全,规范性相对较差。

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制度国家并未出台统一的管理制度模式,学籍管理制度一般由各高校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并实施,大多高校在管理操作过程中,随意性较大,许多管理制度不能认真贯彻和执行,从而很容易造成学籍管理混乱。同时,学籍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大多数学生产生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服从学校管理,也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教学和管理秩序。

2.学籍管理工作流程混乱,高校各职能部门责权不清。

学籍管理工作应按工作流程办事,并需要高校各管理部门的配合与协作。但很多高校在学籍管理操作过程中,无工作流程,工作流程次序混乱,工作流程烦琐;许多学籍管理人员不能明确自身责任,管理部门之间分工不合理,甚至各职能部门责权混乱,互相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籍管理工作流程混乱烦琐,不利于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也给学籍管理人员带来沉重的工作压力,降低了工作效率。

3.学籍管理信息更新滞后,学籍信息化管理模式局限性较大。

现工作中,各高校采用不同的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其学籍管理信息功能不完全一致,学籍信息管理模式受多种因素制约,协调性、共融性较差,许多学籍信息不能及时更新,导致学生信息不准确,不完整,不利于教师及学生对各类学籍管理信息的查询。对有特殊事项的学生,其学籍管理信息不能及时更新,严重阻碍了学校甚至其他职能部门对学生的正常管理。4.学籍管理效率低下,学籍管理人员无服务意识。学籍管理工作琐碎,繁杂,量大,影响因素多,要求学籍管理人员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处理具体问题,工作效率较低。同时,各高校普遍存在学籍管理人员人数不足、学历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学籍管理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专业知识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等问题。部分学籍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工作态度相对较差,对日常学籍咨询、学历查询等学籍管理工作,无耐心,缺乏服务意识,影响了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也阻碍了学籍管理工作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三、学籍管理工作改革和完善措施

1.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加快法制化建设,合理规范学籍管理工作。

①学籍管理工作的开展应以高校学籍管理制度为核心。高校在制定和完善自己的学籍管理规定时,应以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校的制度建设中既要充分维护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又应该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合理合法地做好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②高校应增强法制意识,明确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高校学籍管理法制化理念,设计彰显人性的制度。在推进高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法治化建设和进程中,要增强高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正确理解法律的本质,正确认识法律制度的作用,就能提高和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把全部的管理工作纳入法治程序,有效提高学籍工作的规范化管理。③高校合理规范学籍管理工作的主要包括:对学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对学籍管理工作流程的完善,对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对学籍档案管理的改进,以及对学籍管理人员队伍和人员培养等内容。因此高校进行规范化的学籍管理是使学校的管理行为公开、公正、公平的基本保证,是进行管理工作的前提。

2.简化学籍管理程序,加强部门沟通与协作。

①在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建立科学、合理、严格、固定的程序机制是极其重要的。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程序,应尽量做到每个环节细化、量化,使学籍管理的每一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流程清晰,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在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还要注重简化工作流程,特别是对学生的棘手问题和特殊请求,应尽量建立起简捷、顺畅、有效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流程,避免学校与学生之间产生利益冲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②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应采用各种手段和方式进行宣传。高校应开展各种活动,加强对入学新生的学籍管理教育,组织相关教师学习学籍管理文件。通过大力宣传学籍管理工作,可以使高校领导更加重视学籍管理,可以使教师更加深入掌握学籍管理,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学籍管理;大力宣传学籍管理工作,有利于学籍管理工作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有利于各职能部门监督。③高校学籍管理工作靠单一部门操作是不可能独立完成的,需要高校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配合与协作。高校应根据各职能部门的特点,合理规范学籍管理工作,明确高校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和范围。从而使各职能部门责权明晰,避免各部门互相推诿的现象发生。高校各职能部门还应该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保证高校的安定团结。

3.创新学籍管理信息体系,改进学籍档案管理思路。

①学籍管理工作应在工作中注意总结和不断创新,特别要加强创新学籍管理信息模式,不断改进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形成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特有学籍管理信息体系。该创新体系应与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奖惩、成绩、考核等内容相结合,该创新体系还应体现包括学生学籍异动等其他特殊事项。学籍管理信息体系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有利于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更全面地掌握和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学习动态,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促进学籍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学籍档案的质量直接反映了高校的管理水平。高校必须加强学籍档案规范化,将纸质档案与电子化档案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分类管理,改进学籍档案管理思路,把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和有关职能部门的目标管理,提高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③高校在创新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应加强信息化管理,配备专业人员对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学校各部门之间应实现信息共享。学籍信息化管理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特点大力开展学籍管理宣传工作,将学籍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等内容及时通过网络、电子客户端等高科技载体共享给高校师生及职能部门,使学籍信息化管理渗透到高校各个方面。

4.增强学籍管理服务意识,培养高素质学籍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