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综合文化论文8篇

时间:2022-02-19 13:44: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综合文化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综合文化论文

篇1

执法制度体系建设是规范执法的前提和基础,依据《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管理办法》,着力抓好制度建设,做到职权清晰、责任到人,促进执法人员严格执法程序,确保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重点抓好五个方面:一是完善业务工作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二是完善执法状况考评制度。三是完善执法责任追究机制。四是完善执法监督制约机制。五是完善协调协作和信息通报制度。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协作联动和交流互通,是提高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效能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建立完善文化市场管理许可与行政执法部门以及与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在文化执法中的协调协作制度,对日常工作情况、重大案件情况、市场最新动态等情况进行通报,加强交流、沟通和互相告知,从而形成执法一盘棋,增强执法合力。

二、建立文化市场监控和指挥系统

文化综合执法特别是网吧、网络管理科技含量高,要对网吧、网络实行有效监管,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目前的人对人、面对面的传统监管模式,转变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有效的监管模式,升级建设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技术监控平台,或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调,探索推进与公安网络监控平台资源共享,建立起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监控和指挥系统,推动执法工作信息化、数字化,实现技术监管与人工监管的有效结合,弥补执法人员不足的现状,避免执法人员的交差检查和重复检查,解决文化市场管理方式和手段较为落后的局面,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效能,增强应急处置和快速反应能力。

三、大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是规范执法的有效途径。一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根据编制总额配备执法人员,对于缺编人员尽快补充并按规定考试录用,确保建设一支力量充足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在全市统一实行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准入制度,新录用人员必须通过执法资格考试。进一步加大引进网络、法律等专业人才力度,充实一线执法队伍,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能力。二是加强业务能力建设。根据文化综合执法工作发展的需要,按照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要求,坚持以教育培训为基础,以“专业化”建设为方向,采取举办法规培训班、专家讲座、教学执法、案例研讨、知识竞赛、案卷讲评、交流和观摩、学习借鉴兄弟省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好经验好做法等多种形式和方法,下大力气抓好队伍业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能力,力争造就一批专家型、复合型、创新型执法骨干。三是深入开展网上执法办案。深化文化执法办公系统和监察系统的应用管理工作,切实将受理、调查、审核、处罚等工作全部在网上进行操作,杜绝网外循环,进一步规范案件办理。四是要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对执法人员要高标准,严要求。

四、加强文化综合执法保障体系建设,调动执法人员积极性

篇2

1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的困难

1.1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从2010年我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各项数据反映的情况来看,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十分突出。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就表明文化建设的重点是中西部地区,中央政府的补助投资也针对中西部地区。区域间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东中西地区本身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制约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发展,地区地理位置和社会发展的因素使得文化站发展的层次区别大,经济基础好的地方自然发展得好。另一方面,文化因素也不可忽略。文化和民俗的不同造就了差异巨大的地区文化传统,这也就出现了在同样的经济发展情况下,有些地区依旧很重视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兴趣强烈,相反,漠视文化的地区就会停滞不前,差距就越来越大。1.2文化经费投入不足随着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行,乡镇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文化经费首先被缩减。从文化站收入的组成情况看,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大,而财政拨款和上级补助所占的比例很大。所以,文化站的收入主要依赖公共财政。乡镇文化站的公益性决定其主要依靠国家的扶持,自营收入不能维持其支出。1.3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除了保障事业经费的投入,人才资源的引入是农村群众的文化活动质量的保障。2010年,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数量占全部人员的1.7%,中级职称的从业人员也只有10.4%。由此可看出,即使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高水平的从业人员也是少之又少,在经济水平较低的区域根本没有什么高水平专业人员。究其原因,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下,优秀人才往往不满足于乡镇文化站的环境和待遇,这制约了人才的引进。有事业编制的文化站人员不满足待遇水平低,而无编制的人员物质生活得不到保障。一些乡镇因为财力的限制就连基本的工资都无法保证,这直接导致工作人员无法安心工作,责任心欠缺,工作效率低下。

2新时期乡镇综合文化站发展对策

2.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镇地区综合文化站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和基础设施的完善。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将乡镇综合文化站纳入当地的经济发展规划中,将其活动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减轻乡镇地区的财政压力。其次,文化站要依据自身优势,吸引社会投资,形成政府牵线和社会多渠道筹资的建设新格局。2.2充实文化站队伍,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乡镇综合文化站需及时充实队伍并且加强培训,主要有两个策略。首先,充实文化站人力资源,依据当地的地方特色和具体的工作量,配置合适的工作人员数量,大胆聘用富有文化特长和创造力的大学生,充实文化站队伍,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其次,要加强对文化站工作人员的培训,面对基层人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举办业务讲座、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党的方针、政策、农村文化工作动态调整等,提升文化站队伍的整体素质。2.3开展多样化的文体活动,完善文化服务体系。乡镇文化站需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而增强自身的文化建设有两方面的对策。首先,要结合我国的各项传统节目,组织文化站人员在节日的时候开展文艺演出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比如,春节举办猜灯谜、广场舞活动,劳动节举办乡镇级的演唱会或者农家乐等,国庆节举办书画展览、摄影和文艺演出等,丰富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精神生活。其次,要遵循差异化的原则,因地制宜,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服务群众文化建设。例如,光泽县利用本地“书法名镇”的文化优势举办农村书法展,至今已经连续开展8年了,特色鲜明,文化价值高。文化站的文艺活动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当地人民的思想观念,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3结语

目前,我国的乡镇文化站建设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各种文化活动推行不力,整体效果也不好,政府需要加大对乡镇文化的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使用多样的录用考核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依据本地的民族地域特色开展多样的文体活动,更好地服务广大农民群体。

作者:张振堂 单位:武威市凉州区金沙镇综合文化站

参考文献:

[1]曼迪娜•海如拉.浅谈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6(15):25.

篇3

山东地域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20个样本,每个样本有13个评价因素,即属于13维数据。对表2中的样本建立综合评价的PPC模型。RAGA过程中选定父代初始种群规模为n=400,交叉概率pc=0.80,变异概率pm=0.80,优秀个体数目选定为20个,α=0.05,加速次数为10,得出密度窗宽R=3.0756,投影指标函数Q(a)=716.6910,最佳投影方向a*=(0.3206,0.2465,0.3207,0.3041,0.3145,0.3062,0.3258,0.3007,0.2035,0.3268,0.3196,0.0313,0.0244),将a*带入计算公式中即得各个评价样本的投影值z*(i)(见表2)。

2评价因素影响程度

最佳投影方向各分量的大小实际上反映了各三级评价因素对综合评价的影响程度(图1),最佳投影方向a*表明,各三级评价因素对综合评价的影响程度和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景区级别(b41),贡献率9.77%;地区效用(b31),贡献率9.74%;文化价值(b21),贡献率9.59%;知名度(b11),贡献率9.59%;综合竞争力(b42),贡献率9.56%;观赏价值(b23),贡献率9.40%;时间价值(b24),贡献率9.15%;科研教育价值(b22),贡献率9.09%;社会效用(b32),贡献率8.99%;资源保护等级(b12),贡献率7.37%;经济效用(b33),贡献率6.08%;属地旅游经济效应(b43),贡献率0.94%;属地旅游发展水平(b44),贡献率0.73%。

3资源分类

为了对山东地域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作如下分析计算:1)将20个样本的投影特征值z*(i)从小到大排序,z*(1)最小,z*(20)最大;2)计算相邻投影特征值的差值δi=z*(i)-z*(i-1)(i=1,…,20;z*(0)=z*(1));3)计算δi的累加值yi=∑ij=1δj;4)以累加值yi为纵坐标,样本排序后的序号为横坐标绘制散点图(图2)。根据变化图分布趋势,将样本分为5类,如图2和表2所示。

4结果分析

1)地域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值(投影值)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泰山、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三孟(孟庙、孟府、孟林)、刘公岛纪念地、大汶口遗址、临淄齐国故城、灵岩寺、曲阜鲁国故城、齐长城遗址、城子崖遗址、景阳岗遗址、牟氏庄园、四门塔、田齐王陵、嘉祥武氏墓群石刻、聊城山陕会馆、光岳楼、孝堂山郭氏墓石祠、魏氏庄园和丁氏故宅。2)三级评价因素对综合评价的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景区级别贡献率为9.77%、地区效用贡献率为9.74%、文化价值贡献率为9.59%、知名度贡献率为9.59%、综合竞争力贡献率为9.56%、观赏价值贡献率为9.40%、时间价值贡献率为9.15%、科研教育价值贡献率为9.09%、社会效用贡献率为8.99%、资源保护等级贡献率为7.37%、经济效用贡献率为6.08%、属地旅游经济效应贡献率为0.94%和属地旅游发展水平贡献率为0.73%。3)20处地域文化旅游资源分为5类,具体情况为:泰山和三孔为第Ⅰ类;三孟、刘公岛纪念地、大汶口遗址、临淄齐国故城、灵岩寺和曲阜鲁国故城为第Ⅱ类;齐长城遗址、城子崖遗址、景阳岗遗址、牟氏庄园和四门塔为第Ⅲ类;田齐王陵、嘉祥武氏墓群石刻、聊城山陕会馆、光岳楼和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为第Ⅳ类;魏氏庄园和丁氏故宅为第Ⅴ类。

5结论

篇4

1.1在绘画中合理地运用综合材料

在传统绘画中,大量地运用材料是为了增加绘画表现力,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材料已经逐步演变为画家的一种艺术语言。在纸本绘画作品中的材料多种多样,主要有铅笔材料、色粉笔材料、毛笔材料,油彩材料等。绘画作品从单一材料到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从传统的绘画材料到各种生活材料或工业材料,甚至直接在人体上绘画的行为艺术,这些都体现了材料的变化在绘画艺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艺术家可以选择适当的材料来表达作品的内容,因为材料有软件,有硬,有干,有湿,有透明,有不透明等等各种各样的差异。例如,克里姆特巧妙地运用了金箔和金粉等新型材料在自己的作品中,很好的表现了物体的神韵,增加了作品的美感和感召力。艺术家们不仅能巧妙地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而且能够在材料的原始属性上挖掘出它们特有的潜质,表达出原始的绘画材料表达不出来的效果。

1.2材料的表现力

(1)材料在艺术作品的形式感。材料的形式感表现在艺术上的就是我们熟知的形式美,而只有当人们的心理和生理达到共鸣才会感知这种形式美。用于油画的综合材料通常是在油画布或其他材料上进行绘画,艺术家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创作出极其有形式美的艺术作品,所以我们说综合材料通常具有很强的形式感。当代的很多艺术作品主要采用油彩,肌理材料,拓印,拼贴等材料方面的综合技术。在综合绘画的技法中有一种很重要的材料表现法就是材料拼贴,不同的流派或不同的时期,材料拼贴都具有不同的理念和方法。不同的胶类可以在画面中产生浓重的流动感、凸凹感、粗糙感和斑驳感;呈现裂纹状态的漆面可以表达出皲裂的效果;拼贴纸张可以产生自然的条纹。以上所采用的材料方面的综合技法就是有代表性的形式感,在一幅综合绘画的作品中往往会同时采用上面提到的很多技法。艺术家在创作时通常希望达到一种平衡,希望表达出自己的创造性。因此,他们在综合材料绘画中所表现的形式感是强烈的。创作出新颖的、有活力的作品需要艺术家不断地探索新材料的表现力,这无疑需要艺术家具有不断创新的思维。

(2)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这些性格决定了你是怎样一个人,你适合怎样的环境。材料也是如此,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表现,都有自己的性格。艺术家在创作中只会选择几种材料而不会把所有的材料都用在作品中。那么哪种材料更能体现艺术家的创意,哪些材料放在一起更加协调,哪些材料更具有吸引力,这都是艺术家在创作之前就需要考虑的问题。可以通过对材料进行打磨,水洗,烟熏,拼贴,腐蚀等方法表达出不同的情感,而且材料本身也有自己的质感,当人们面对这样的作品时会有不同的反应。例如,金属的质感比较细腻,采用金属材料让人感觉到高贵和优雅;石材的质感比较粗糙,采用石材会让人有厚重感。

(3)在综合绘画中材料是具有生命力的。可以通过对材料进行裁剪,重构,粘贴等方式来表达作品。每一种材料都具有不同的属性和特性,所以,采用不同的材料或采用相同的材料却用不同的手法表现出来都可以体现出艺术家不同的创意。有人说材料是静止的,那为什么要说在综合绘画中的材料是具有生命力的呢?因为艺术家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刻都会展现给人们一种有吸引力的、有生命力的作品。因此,我们说材料本身没有生命力而是艺术家们在使用材料时赋予了材料独特的生命力。当一幅绘画作品采用了不同的材料,它就会有不同的感染力;而一个成功的艺术作品得到广泛的认可,其实也说明人们的审美观悄然地发生了变化。当今的科技飞速发展,人们也更加喜欢贴近自然的东西。因此,用当代的新型材料作为绘画材料,把这些现成的材料修改、拼贴到自己的绘画作品中,会使创作更加贴近现实,拉近了与人们的距离,其感染力绝不亚于传统的绘画作品。

2装饰画的材料美

装饰画的材料美,是指合理运用设计材料本身所具备的色泽,质地,肌理等属性并充分发挥其特点,而体现出来的视觉美。当代的艺术家非常注重装饰画材料的选择,注重材料的搭配,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创意和审美意向。

2.1装饰画材料的色彩美

色彩是绘画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它是表现美的最普通、最常见的方法。不同的色彩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例如,黄色给人一种高贵和富有的感觉;白色让人感觉纯洁和善良;黑色让人感觉沉重和恐怖;绝木质色彩让人感觉清新和环保;金属的色彩给人一种时尚的感觉等等。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感觉,所以,艺术家需要选择能够准确表达自己情感和作品主题的色彩。

2.2装饰画材料的肌理美

这里提到的“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粗糙平滑、高低不平、纵横交错的纹理变化,它体现了人对物体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在绘画中怎样配置肌理的材料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多种材料肌理的相互关系。在装饰画中往往会采用很多类型的材料肌理,有相似的,有相反的。采用相似的肌理可以体现协调、统一的关系;采用相反的肌理可以通过层次分明的对比给人们的视觉带来冲击力。因此,选择合适的肌理关系能够增强装饰画的艺术价值。

(2)材料肌理的比例。一个成功的装饰画作品它采用的材料肌理的比例一定的合理的。“过犹不及”,如果在作品中采用了过多的材料,过分的体现材料的肌理,会使画面杂乱无章,失去它应有的美感。

(3)要选择与创作主题一致的材料肌理。在装饰绘画中除了要选择符合主题的色彩,还要选择符合主题的材料肌理。只有这样才能强化主题,表达出作品的真实含义。

2.3装饰画材料的质地美

人们对不同的材料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涉及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例如,从客观上讲,石料给人一种凉爽、稳重的感觉;而木料给人一种温暖、亲切的感觉。而从主观上来讲,又存在一些个体的差异性。例如,有的人认为金属代表安全,而有的人认为金属代表冰冷。因此,要想正确地表现作品的主题,就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选择合适的材料。

3常见的综合材料的运用

篇5

论文关键词:厂区规划思路管网综合环境工程

1建设背景和现状

1.1建设背景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研究所,始建于1934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生物制品研究所之一。主要从事生物制品的生产、研发和经营,是国家生物制品行业的骨干企业,是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唯一一家大型的生物高新技术企业;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占地43万m,总资产11亿多元,现有职工1400人。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地处黄河以北的盐场地区,南临盐场路。盐场地区隶属兰州市城关区,与市区虽一河之隔,建设却未同步,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综合环境差已成为制约盐场地区发展的瓶径,2004年《兰州市盐场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并报市政府通过,规划中,盐场地区被定位为兰州市重要的文化、科研、生物工程、医药研发基地和城市北部的生活居住片区,明确提出推动兰州市城市规划的主轴由原来的东西长轴向南北短轴转变,实现城市布局的均衡发展。这将给盐场地区的发展带来契机,也将给该区域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1.2项目现状

兰州市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厂区占地约30hm,厂区内除办公、生产建筑和道路外,基本上全被绿化地覆盖,是环境优美的园林单位,但建筑物陈旧、基础设施配套差。

本次整改道路属于兰州市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区内路,共6条,总长2.1km。除3号路需要拓宽建设外,其余道路均在已有道路基础上整改,目前厂区现状存在如下问题:

(1)路面破损:已建道路大部分路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和断裂,局部路段路基明显下沉,两侧道牙破损严重。

(2)线形凌乱:厂区缺乏统一规划和建设,旧路在建设中没有太多考虑线形要求,施工不严格,致使现状道路中线凌乱。

(3)缺乏整体规划:由于厂区初始建设年代久、历时长,缺少整体性和统一性,厂区路网、管网、办公建筑等配套设施陈旧、凌乱,已不能适应单位的快速发展。

2建设必要性分析

兰州市生物制品研究所目前厂区内绿树成荫,草地连片,6号路两侧挺立着许多大树、古树,围墙内侧的梧桐、梨树每年春天花满枝头,是名副其实的园林单位,但基础设施陈旧,其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单位快速发展的需要:兰州市生物制品研究所是国家生物制品行业的骨干企业,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6.3亿元,实现利润2.08亿元。截至2008年9月底,已实现销售收入超过7亿元,实现利润3亿多元。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均列甘肃省生物医药行业第一名。但厂区建设明显滞后,已不能适应单位的快速发展,彰显不出该单位的时代风尚。

(2)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前,生物制品研究所现有职工1400人,是国家医用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机构。单位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良好的软、硬件平台,硬件设施的配套建设可为各生产组团提供便捷的交通,有利于优化厂区布局,改善区域环境,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3工程设计

3.1设计内容

(1)设计范围:生产厂区内6条道路整改设计及配套设计、厂区总体规划设计。

(2)设计内容:对道路工程,给水、排水(雨水和污水)工程,照明工程,管线综合及道路景观,综合规划等内容进行方案设计,同时针对横断面布置、路面结构的选择、排水系统、环境景观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3)功能定位: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该项目功能定位为厂区道路和厂区综合规划。具体功能有:

a.拓展厂区发展空间、提升企业形象;

b.整合现有景观资源,建成花草品种齐全、植物搭配协调的生态园区;

C.提高基础设施档次,推动企业快速、稳定、持续协调发展。

3.2设计原则

(1)处理好建设项目和工程现状的关系。(2)利用已有的生态环境和景观,力求工程设计体现现代化的时代气息。

(3)处理好道路和现状道路的衔接,尽可能提高技术标准,使平、纵线形合理组合,满足安全、舒适的要求。

(4)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道路横断面形式和雨水排除方式,合理布设各类管线,做好管线综合工作。

(5)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道路建成后的后续工程:如办公楼和生产车间等改造建设的衔接。

3.3主要技术标准

道路主要技术标准见表1。

3.4厂区总体规划

3.4.1总体规划思路

(1)根据企业办公、生产需要,结合场地、生产流程、环境、安全和美学的要求,对总体空间和建筑物合理布局。

(2)以道路为依托对各种管线进行合理布局和综合,为管理和维护提供方便

(3)明确厂区建设规模和风格,如:彻底、逐步地改造还是在旧貌基础上局部改造,将单位园区建设成现代化的企业园区还是突出行业特点、企业独特风格和企业品牌等。

3.4.2专项设计思路

专项设计应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进行。

(1)建筑物规划

建筑物的布局规划是以生产流程为依托的,充分考虑利用现有空地、建筑物、运输设施,在此基础上合理配置办公资源、划分明确而便捷的生产组团。

(2)道路网规划

道路网布局以生产组团为依托,只有在生产组团划分明确后,相应的道路网配套设施才能有效跟进,如:该生产区主要通行货物运输车辆,则道路功能主要为交通功能,各生产组团的关联程度也决定道路的布局。

(3)管网规划

管网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排水、上水、电力、电信、热力、燃气等,与区域内的生产和生活都息息相关,合理的管线规划,可大大降低维护成本和管理成本,但管网规划也需要大量详细的资料和数据,如:人口、生产工艺、生产用水量、生产废水量、需要特殊处理废水量等,电力也是如此:生活用电、生产用电等,在市政项目建设中,多采用综合管沟和综合直埋的方式,但在园区规划,更多的是要结合园区的实际情况、生产需要、用地需要,结合园区建设进行。

3.5道路工程

3.5.1平、纵、横设计

(1)平面线形设计

平面线形设计面临两种选择。

方案一:整改的6条道路均在旧路的基础上布设平面线形,可以避免砍伐旧路两侧树木,但旧路线形也存在问题,由于旧路网建设没有统一规划,道路中线不通直,局部扭曲。

方案二:重新布设线形,沿线绿化和部分树木遭到破坏。

考虑到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方案一。

(2)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遵循《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要求,结合场地实际情况。尽量不破坏旧有景观,并考虑与将来建筑物的改造建设衔接。

(3)横断面设计

道路的横断面形式有两种:6m和5m,除2号路采用5m的断面形式外,其余道路断面宽度均采用6m。2号路采用5m的断面可以保证两侧树木不被挖除。3号路旧路宽度只有3.8~5in,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拆除部分楼房散水台阶、改移管线等。

3.5.2路基、路面设计

路基、路面设计充分考虑到所建道路均为厂区内路,车辆少,行人多,对路基和路面承载力要求相对较低,同时结合考虑气候特征,自然区划、施工条件等因素,以就地取材、方便施工、路基稳定、路面耐久的原则进行设计。

结构层总厚度48cm,组合形式如下:

18emC30混凝土路面;

30em水泥石灰稳定砂砾土。

土基:原(填)土夯实,保证规范要求的含水量和压实度。

3.6管网工程

3.6.1排水工程(雨水和污水)

方案一排水设计思路:

(1)道路范围内雨水主要采用路面排水。道路两侧多为绿地和树木,道路宽度5~6m,路面范围内雨水量不大,考虑到兰州总体降水量少、蒸发量大的气候特征,建议采用路面排水,将道路范围内雨水排人两侧绿地,充分利用雨水浇灌绿地。为了防止大量雨水下渗影响路基稳定,在绿地与道路之间设置渗沟进行排水。并建议在今后厂区基础设施建设中,道路两侧一定宽度内均设置绿地,增强道路的空间和景观效果。

(2)低洼区域雨水与污水排除相结合。对局部区域雨水汇集并排除困难时,采用雨、污结合的方式排除积水。

(3)污水的管道设计应结合已有的建筑物(有污水产生的建筑),并为将来新建建筑物污水的接入预留空间。

方案二排水设计思路:

雨、污分流,分别埋设雨、污水管道,在道路范围内,按40m间距在道路两侧布置雨水口收集路面雨水,这是市政道路设计中常用的做法。

本次设计推荐方案一,方案一结合了厂区实际情况,结合绿地灌溉,避免了部分管道施工,减少了管道的管理和后续维护工作。

雨、污水管道设计: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管线采用直埋敷设,采用120。混凝土基础,基础下做20em厚砂砾垫层。

3.6.2给水工程

给水设计思路:

(1)给水管线兼负载区低压消防任务。

(2)给水的管道设计应结合已有的建筑物(有污水产生的建筑),并为将来新建建筑物污水的接人预留空间。

(3)设置的给水管道应符合远期管道通水量的要求。

给水设计:本次设计方案考虑生活、生产用水和消防、绿化用水,给水管布置在道路两侧绿带内,当道路两侧不具备绿带的条件时,埋设在道路范围内。给水管线采用PE200塑料管,管道直埋敷设,管道埋深1.0m,下设砂砾垫层。消火栓:消火栓为地下式,设置平均间距120m,消火栓直接设在给水管道上。

3.6.3中水设计

兰州虽是“两山夹一水”的城市,但也是缺水的城市,气候干燥,每年为树木和绿化浇灌消耗掉大量用水,目前,中水利用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工程也逐步得到实施,比如:彭家坪高新技术开发区道路网建设中就全线敷设了中水管线,在雁滩南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中,利用大面的草地净化、过滤雨水和部分污水,然后重新利用,浇灌树木。作为生产园区,应结合生产用水和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综合考虑。

3.6.4照明工程

道路照明是一项重要的配套工程,灯具的选择能体现不同的风格和意境,不同的灯具在能源节约、维修成本和价格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本次设计中考虑到是园区道路,配套灯具采用庭院灯,突出视觉和景观效果,同时满足平均亮度(照度),均匀度和眩光限制三项指标。

照明灯具近年来更新很快,各种形式、类型的灯具不断出现,如:太阳能灯、二极管灯等,造型也变化多样。

本次设计采用在道路单侧布置,灯纵向间距为30m,供电线路采用地下电缆方式埋设和太阳能相结合的方式,在照度要求高的路段采用电缆敷设形式提供电源,每30m设电缆检查井一座;在照度要求不高、埋设电缆不方便的路段采用太阳能供电形式。

3.6.5管网综合

管线综合是为合理利用土地,统筹安排工程管线在地上和地下空间位置,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与其他各项工程之间的关系,并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在厂区内应当敷设给水、污水、雨水、照明、热力、电力、电信、燃气等管线,本次设计中只涉及了给水、污水、雨水、照明四类管线,但不管是道路建设还管网敷设都有耗资大、牵涉面广的特点,为了避免道路建成后敷设市政管线引起频繁开挖与修补,避免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建议工程项目在实施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发展规划作好管线敷设的综合考虑,并为今后的发展预留充足的空间。

3.7环境工程

环境建设工程涉及范围广,与其他土建工程相比有很大的弹性,它与每个土建项目有关,更与人的观念和重视程度有关。好的环境工程设计往往体现在细节上,它的本质思想是以人为本,多方面、多角度体现人文关怀,比如:在线路适当地段上提供合适的休憩设施,精心布置绿地、水面;铺设色彩、材质较好的地面硬质铺装;设立必要的指示标志:道路标牌、园区交通图、建筑标志牌等,可采用单独或结合绿地坐椅等设施设置;在道路急转处为通行车辆设置凸面镜;引进少量雕塑等来强调环境氛围和生活气息,突出反映独特企业文化和时代特征。

生物制品研究所是兰州市重要的企业单位,也是园林单位的典范,有很好的绿化基础,但现有的绿化也存在很多问题,绿化形式单一、搭配单调等问题突出,在景观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道路建设中,应结合现有绿化,减少树木砍伐,在绿化区多种植长青灌木,配以花卉,再结合停车、小品等设置和组合,以绿化系统丰富厂区空间。

生物制品研究所是甘肃省生物制品研发行业中的龙头单位,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必然会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如何将单位的文化和精神溶入厂区建设中和景观设计中来?如何通过厂区建设来突出和加强文化理念、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这不仅是设计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厂区建设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篇6

开封是七朝古都,宗教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佛教的大相国寺、铁塔、繁塔,以及道教的延庆观等诸多景点,开发利用这些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宗教文化旅游,不仅是推动开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发扬文化传统的迫切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封的宗教旅游事业发展很快,已形成了一批功能完备的宗教旅游景点。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利用这种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是开封旅游业所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试探讨开封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对开封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做些调查研究,以期有利于开封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文化建设的推进。

一、开封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人类文化史上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宗教文化不仅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有特色、有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极具旅游价值。宗教旅游是指者的专门朝圣以及一般旅游者参观宗教景区景点的活动,是一项富有特色的旅游形式。开封历史悠久,宗教文化资源丰富,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都有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比如:大相国寺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塑像,雕刻精美,工艺独特,令人叹为观止;延庆观的玉皇阁是蒙汉文化融合的产物,世所罕见;铁塔独特的建筑风格中外闻名。蕴含在这些景点历史中的人文故事与人文精神更是令人追慕。此外还有若干当代兴修、制作的宗教建筑、工艺品等。利用和开发这些文化资源,有利于形成有特色的旅游产品,能够吸引游客,对开封旅游业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应该肯定,开封市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更应该看到开发空间仍然很大,开发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当前,开封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1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内容单调开封宗教旅游景点文化游览项目开发程度不够,大多数宗教旅游景点仍停留在对宗教观光这一基础层次产品的开发上,仅仅进行一些固定设施的建设,如塑佛像、建庙堂,设置功德箱等,很少进行宗教义理、宗教故事的内涵挖掘,未想办法通过一定方式向游客传播,致使游客在游览时无法得到更深层次的文化熏陶,从而降低了这些宗教景点对部分游客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景点内的导游人员在旅游讲解方面有很论文格式深的功底,但是对宗教知识没有深入的研究,从而不能把一些宗教问题向游客讲深、讲透;宗教景点都有专职的宗教人员,但这些专职从事宗教事务的人员,大多从事开光、诵经、占卜等活动,基本不与游客作交流,因此游客在这几个宗教景点游览时基本上是以观光或从事一些迷信活动为主,无法得到更深层次的满足。旅游活动内容单调,游客普遍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这使开封的旅游业丧失了很多的回头客。21周边环境条件差开封市是中部地区一座欠发达的城市,城市绿化和城市形象建设与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几个著名的宗教旅游景点又处于改造难度大的老城区,有的还处于开封市最繁华的地段,因此这些景点的开发扩建受到了周边环境的严重影响,旅游服务设施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加上有些设备老化,以致综合接待能力差,造成留不住客的现象。这些因素长期制约着开封市旅游业的发展,使开封市宗教文化旅游的发展滞后,丧失了不少发展机遇。31部分宗教文化资源有待于开发开封的宗教文化场所尚有大量宗教文化资源可以利用。如位于开封东郊的天主教河南总修院,创办于1930年,建筑结构基本上是仿照天主教会在北京创办的辅仁大学的建筑设计,是一座融会中西建筑风格的建筑实体,整座建筑庄严雄伟、布局合理。它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如果对之进行保护性开发,既可为开封旅游事业增添亮色,又可更好地保全这一历史文物。

二、开封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构想

在旅游市场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开封旅游界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开拓宗教文化旅游的发展空间。具体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挖掘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关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品位越高,竞争力越强。宗教旅游资源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为旅游开发提供更深层次的挖掘空间。因此,要把展示和挖掘开封宗教文化精华作为此类景区景点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宗教义理、历史典故、人文精神等方面加强研究,挖掘符合旅游产业发展的文化内涵,加快景区开发建设,提高开封旅游业的文化品位。《宋东京考》记载:“东京相国寺乃魏公子无忌之宅,宋时地属信陵坊,寺前旧有公子亭。”说明大相国寺所在地原是信陵君的故宅,但是这一历史事实没有在现在的大相国寺里通过明显的方式表现出来,只在大雄宝殿的一幅对联上可以看到,这不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建议在此复建公子亭,以寄托人们对这位古代英雄的景仰之情。把信陵君礼贤下士的精神以及侯嬴的智慧和气节展现给游客,这无疑极具教育意义。“吴带生风”的典故早已广为流传,但清楚它源于吴道子在大相国寺所画《文殊维摩菩萨像》的人还很少。与吴道子同师学艺的杨惠之曾为大相国寺塑五百罗汉像,两人分别被誉为“画圣”、“塑圣”。[1]大相国寺之所以成就了千古文化名寺的地位,与这两位大师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如果在这里将二位大师的作品部分地加以展示,并由导游员进行讲解,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古代名贤如李邕、范仲淹、欧阳修、坡、王安石、黄庭坚、蔡襄、赵明诚、李清照等都曾到过此地,有的还留下咏作或感人事迹,由此可见,开封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有着相当丰富的内涵可供发掘。[2]宗教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理。宗教景点具有客观的条件,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结合文字说明的方式让游客对宗教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必要时还可由宗教人员讲解。另外,开封宗教建筑中的佛塔美轮美奂,砖雕、木雕等精致典雅,可以适当介绍一些有关建筑、艺术方面的知识、故事等,以丰富旅游的内容。(二)开发旅游项目,丰富旅游内容目前,旅游者的兴趣正从静态参观向动态参与方向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静态的参观游览,而更愿意亲身参与到动态的旅游活动当中,以更新的方式追求和享受文化。旅游经营方式和产品结构应根据这一变化加以改变,从开发式、观赏式上升到表演式和参与式。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是如此,除开发新景观、开展一般游览活动外,还要结合宗教传统活动开

并形成多种动态参与项目。如组织有兴趣的游人开展参禅、浴佛、食斋、放生等佛事活动,尤其是对佛教开光、方丈升座、传戒及佛诞庆日等特定佛事法会的参与。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煎香药糖水相遗,名曰‘浴佛水’。”[3]对此可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宣传并举行相应的活动。根据佛教中关于八宝粥由来的传说,可请寺院开展向游客、香客施粥的活动。在道教旅游方面,可以做一些模具将道教的炼丹术向游客展示,让感兴趣的游客在专人指导下模拟制做,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许多旅游者对博大精深的宗教认知文化有着极强的求知欲。有鉴于此,可开发宗教活动中对社会进步起积极作用的那一部分认知文化资源,如礼请大德高僧、道人对旅游者进行有利于道德、人格修养的讲经开示,结合现代社会所提倡的道德观念,向游客宣讲宗教的基本精神,如佛教的中道思想、自立精神和慈悲为怀精神,道教的“天人合一、万物有灵”观等,这些思想对现代人仍然能起到教育作用。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旅游内容,吸引游客,而且可以发挥旅游的人文教化作用,具有很强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三)改善周边环境,净化旅游场所全国各地旅游业发展迅速,竞争也日趋激烈,目前已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景点的竞争,而是扩展到整个环境的竞争。良好的治安环境、美丽洁净的游览点、方便的交通和通讯、称心如意的购物场所、优质的服务和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可以让游客感到宾至如归;而脏乱、拥塞的环境会让游客反感。所以旅游景点不仅需要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而且要有配套的周边环境,形成旅游区域的整体和谐与美观。目前开封的宗教文化旅游景点在这方面普遍存在着不足。例如,大相国寺和延庆观均处于闹市,门前交通不畅,而且无较大面积的停车场,这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四)更换景点名称,突出整体优势如今,许多开封的年轻人都不知道,禹王台公园、铁塔公园曾是名震一时的佛教圣地———天清寺和开宝寺,它们与大相国寺、太平兴国寺(位于尉氏县)并称为北宋京都四大名寺。繁塔(位于禹王台公园附近)和铁塔属于佛教建筑,突现的是宗教功能。而现在这两个景点对外的名称却都是公园,说这里是公园,里面的建筑却是佛教建筑,说这里有佛塔,名称却是公园。而外地游客到开封很难对公园产生浓厚兴趣。这两个旅游景点在资源开发方面应挖掘其宗教内涵,而两个景点的名称不太符合这一内涵的要求,在进行宣传的时候无法突出重点和核心,所以为之正名便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可改为“天清寺公园”和“开宝寺公园”,正名之后对外可打出“北宋京都四大名寺”的招牌作整体的宣传,进行联合开发,这样既可以提高知名度又可以发挥整体优势。而且四大寺院联合开发,有助于解决开封景点过于集中、留不住人的问题。(五)加强宗教导游队伍建设导游是文化的传播者,导游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和旅游的教化作用的发挥。对于宗教文化旅游来说,要求导游员必须具备较丰富的宗教文化知识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够解答游客关于宗教方面的一般性提问,懂得对宗教问题去粗取精,能够正确区分宗教和迷信,不能信口开河胡编乱造。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比较缺乏的。国内有一些旅游景点就善于抓这方面的工作,他们根据景点特征编写出独具匠心的导游词,而且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导游员。这些导游员熟悉大量的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把导游内容讲解得非常生动,令游客如临其境、留连忘返。我们应该向先进地区学习,不断储备知识,下大力气提高宗教文化品位,为游客提供能动的和全方位的导游服务,想方设法提高开封宗教文化旅游的竞争力。超级秘书网

三、开发宗教文化旅游资源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宗教旅游景点与其他景点相比具有特殊性,它们是开封宝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大相国寺还从事着佛教活动,在国内和国际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一)端正对宗教的认识,合理利用宗教资源有些人认为宗教就是烧香拜佛,就是搞迷信活动。这是不对的。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义旨本是光彩照人的,对哲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宗教的部分教义、教理对人的思想净化也是有利的,如果我们在引导游客参观时,请大德高僧对这样一些佛教教理进行宣讲,以此感染游客,就可以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对于纯洁人的心灵、调节人的心理、稳定社会秩序将产生一定效果。[4](二)要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论文格式设开封没有名山大川,其宗教景点以人文特色取胜,不是以景色和建筑规模取胜。所以应围绕传统文化做文章,开发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选择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同时宗教文化是有神论,与科学的时代精神相违背,开发之后还会带来一些思想观念上的影响,因此对于投资的项目应本着经济意义大于宗教意义的原则,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避免出现为迎合游客的宗教朝圣心理而盲目开发的现象。(三)必须严格遵照国家有关宗教问题的法规与政策进行开发我国法律规定:“宗教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发展宗教。自由受国家宪法保护,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国家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在进行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必须严格依照法律办事,认真落实各项政策,为旅游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明]佚名1如梦录[M]1孔宪易校注1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1

[2]孙富山,等1开封市志:第2册[Z]1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1

篇7

关键词: 中国禅宗;日本茶道文化

禅宗和茶道曾在日本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当今的日本社会生活中,其深刻的内涵和特征依然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表征,并继续对日本社会文化和生活产生影响。研究发现,不论从内容、形式到社会作用来看,中国禅宗和日本茶道之间有着很深远的历史渊源关系,有着某些相似之处。日本茶道文化研究者武野绍鸥所提出的“茶禅一体”,正是二者关系的精辟阐述。探究和分析中国禅宗思想和日本茶道文化精神的融合,对于进一步了解中国禅宗文化和日本茶道文化的精髓,促进中日两国文化的深入交流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1. 中国禅宗的基本精神

传说南北朝梁武帝时期,印度菩提达摩传法于中国。菩提达摩始成为中国禅宗的初祖。之后宗派林立,枝叶茂盛,盛唐时得以定型。这期间主要由唐代六祖慧能所确立的南宗禅盛行,其宗旨为“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并以其“不离世间,明心见性”的修行理念和庄子哲学思想相互融合,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南宗对禅的修行方法和教义进行了简化,主张“顿悟”的空无观,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主张“相对论”,这种近似道家的阴阳转换思想;认为佛在“心内”,提倡修行不必苦修身心,也不必出家坐禅,只要在日常生活起居中保持一种心灵境界的超凡脱俗,做到无心不动念就是成佛。这种中国化的教义和修行理念很快被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熏陶的中国老百姓接纳并盛行起来,慧能的“顿悟成佛”之说也就成为了禅宗正法中的核心思想。到了晚唐几乎垄断了整个中国佛坛。唐末五代时期,南宗一系分流,发展为五个流派。临济宗是其较大流派,临济宗在北宋中期又分成杨岐派、黄龙派。南宋以后最为盛行的流派是南宗五派中的临济宗和曹洞宗。

定型于盛唐的禅宗是佛教中国化进程中两种不同文化间的变异和同化并进而形成的另一种佛教宗派形态。它是中国历史上大规模接纳和认同外来文化的革新运动,是东方文化的一朵奇葩。因为,从印度传教过来的佛教只有禅而没有禅宗,禅宗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精品。它融合了中国的道家、儒家以及印度的佛教精华,成为最适合中国士大夫另一种口味的宗教形式,是中国化的佛教,是中国哲学思想与印度佛教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道以修心达成真人,儒以诚心修成圣人,佛以明心见性成佛,其思辩性和思想性对于中国乃至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艺术、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约公元1192―1333年,日本镰仓时代,贵族佛教和国家佛教逐渐丧失统治地位,这时注重内心信仰的人们,对禅的钟情和强烈兴趣开始重新唤起。与此同时,荣西明庵(公元1141―1215年)传中国临济禅于日本,道元 (公元1200―1253 年)传中国曹洞禅于日本,并由此形成日本禅宗两大流派。荣西明庵和道元两位禅师成为最先将中国禅宗传入日本的佛教大师。他们将中国禅宗发扬光大,在吸收中国南宗的同时,将其运用到日本生活及茶道、武士道等诸多领域,使其成为日本禅宗文化的思想主流。

2. 日本茶道的文化内涵

纵观日本茶道的发展史,我们知道茶道并不是日本传统文化所固有的,而是由中国传入并演绎发展起来的。中国是世界上种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度。据战国时代《神农本草》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期,中国就已发掘和开始利用野生茶树了;从宋代王象之的《舆地纪胜》可知,人工种植茶树的最早记录是在我国西汉。唐代肃宗乾元元年,陆羽的《茶经》深刻论述了当时中国的种茶、制茶和饮茶理论并初具规模和体系。

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年―805年),日本高僧最澄为学习中国的佛法,来到中国浙江的天台山国清寺拜道邃禅师为师,贞元21年,学成回国,将中国的茶树种子携带回了日本,种植在日本的近江(即贺滋县)台麓山上。这是中国茶种最早传向海外的文字记载。日本茶祖荣西禅师(公元1141―1215)两次来中国研究和学习临济佛法,他不仅对中国寺庙的点茶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对禅院里罗汉贡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研究。后来,他将中国不同种类的茶籽和全套的茶具都带回日本,并完成了对日本茶道形成产生巨大影响的巨著《吃茶养生记》。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日本高僧南浦昭明来到浙江余杭径山寺,拜师于虚堂和尚,学成后,把著名的佛教径山的吃茶、斗茶、茶宴等中国文化茶习俗也带回了日本。

传入日本后的中国茶文化,历经几代日本茶人的潜心研究、不懈努力和改革创新,将日常这种简单的饮茶活动升华到了极具内在美和形式美的艺术高度。这种独具特性和审美价值的日本茶道是中国禅宗日本化后孕育出来的一种高度讲究的文化修养,一种新型的文化式样。它在吸取中国禅宗精华的同时,结合了本民族特色,最终形成了体系完整、独具魅力的文化思想,即日本茶道。提出“茶道”一说的村田珠光和尚在参禅中将禅法融入饮茶之中,悟出“佛法存于茶汤”之道,而把茶道技艺提升为艺术的高度,是受中国佛教禅宗思想影响的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体味了吃茶的“本心”,使吃茶摆脱了外界物质因素的束缚,进而提出了“和、敬、清、寂”茶道“四谛”思想。

从形式上来讲,以“茶汤”为主要形式的日本茶道实际上是一种仪式化的、供奉客人的饮茶之事,是有关饮茶和沏茶的礼仪,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社交手段,只不过经过几代茶人的创新和发展,演变成了以品茶为主的特殊文化现象了。其本质是通过程式化的形式,体现修身养性之品行,增进情谊之目的,研习礼法之效果,并以善心去济度人世。体现日本艺术结晶和文化象征的茶道,它在反映日本人生活起居和准则的同时,也反映了日本的国民性。时至今日,这种方式都在影响着日本国民的日常起居和文化生活。

3. 中国禅宗主张与日本茶道精神的内在联系

日本茶道随着与本土文化,特别是本土皇道文化、神道文化和武士文化的渗透和融合,不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殊异于中国茶道,蕴含大量“禅”的元素,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成为宗教性质的禅门茶道文化。这就是日本茶道所体现出的“茶禅一味”思想。这也充分体现了日本的“茶道宗教”理念以及有异于中国茶文化的本质属性。

3.1“和”与禅

茶道“四谛”中的“和”是指在整个茶事进行过程中内心情感的一种和悦、具体形式的一种和谐。这是日本茶道整个过程中重要的支配力量。它包括主与客之间的和睦、客与客相处的和悦以及人与自然环境间的和谐。不管是侧重于形式的和谐,还是侧重于内在情感表露的和悦,“和”的精神氛围始终是茶室里的主旋律。从茶事中茶碗的手感、茶室中茶内的熏香以及茶具的摆设看,既要与茶事的目的和氛围相一致,又要与室内的布置相协调,还要与季节的变化相适应。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差别和不平等十分鲜明,这就对人的交流相处造成了一定的拘谨和阻碍,只有在茶室中,这种封建等级观念的束缚全都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平等的沟通和交流,赏心的愉悦和自然,这就是中国禅的精神追求和体现。中国禅法提倡地位的人人平等,体现出的是“我心即佛”、“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的真谛,追求的是“和”的境界。这也正与以原始“神道”为根基的日本本土文化相吻合,与日本茶道之“和”相吻合。茶道不仅是禅宗自然观外化的艺术形式,还是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减少纷争,实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的剂。

3.2“敬”与禅

“敬”指的是在茶事过程中相互有礼有节、谦卑恭敬、真诚交往。既体现主客之间的相互谦恭和尊敬,又体现客与客之间的恭敬坦诚。

如,为表达恭敬之意,主人将茶碗端出来给客人喝,只能正面对着客人来把茶端出,客人为表谢意,也尽量避免从正面饮茶带来不恭。茶事中原有的“贵人入口”一律取消,不分贵贱,所有的客人都必须从同一出口自由进出,就连武士的佩刀也不准带入茶室,必须放在室外。客人进茶室后得先对茶室内悬挂了体现茶会主题的字画行礼,来表达客人对主人的尊敬和谢意。日本茶道中,“敬”体现的是“心佛平等”的禅意,是平等敬爱之心,实际上与中国禅宗汉传佛教所倡导的“二部四众、平等互重”的主张是一致的,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皇权贵族,在真如面前,人人都得到尊敬和爱护。禅宗认为人的一切欲望和杂念皆源自“我执”与“自我主心”。要想成佛,就得超越自我,达到无意识的内心自悟。日本茶道它吸取了中国南宗的“心佛平等”主张,融入了“心佛归一”的精神,并加以提炼和升华,促成了“敬”的思想情感的形成。由此可见,在追求人的平和敬爱方面,中国禅宗和日本茶道的主张是一致的。查阅日本茶道文化史,我们可以看到“一座建立”,指的就是茶事活动中,人人平等,相互尊重,共创和谐茶室的理念和氛围。

3.3“清”与禅

“清”指的是茶事活动中茶室茶具的整洁和干净。它既是对茶室内部装饰物品的描述,也是对茶室外部自然环境的表达,同时也是对饮茶者心灵纯净的要求。茶室庭院茶人经常要清扫,保持整洁干净。而茶室内部更要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室外环境鸟语花香、清幽逼人。室内环境娴静幽美、朴素典雅。茶人们心灵恬静,无私心杂念,面对滚烫的茶水,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茶事表演。由此洗净身外的污浊,实现心灵的纯净和美丽。这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它既是日本茶道通禅的一种化境,也是禅宗自然观的一种体验,同时也是茶道特有的审美情趣。一代宗师千利休在他的《南方录》中写道:“茶道就是要在茶室中实现清净无垢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社会。”千利休所说的“清”,实际上是指人该“拂去浮世俗尘”之意。既要清除人身上的尘埃,还应洗涤心灵的尘埃。日本茶道的“清”体现的是用独特文化式样所表现出来的“物我合一”的禅宗意境。禅宗的“禅”意为“静虑”,可见“清静”是禅宗空无观最明显的特点之一。禅宗认为只有“本心清静”,才能“物我两忘”,只有清除干扰、清心静虑,才能 “梵我一如”。

3.4“寂”与禅

“寂”是日本茶道最高美学境界,也是日本茶道最根本的精神内涵,它要求茶人们摈弃欲望和凝神沉思,达到一种宁静、幽闲和幽雅。它鼓励茶人们将世间欲望和凡尘俗世统统抛开,保持思维的独立和完整,获得更多拓宽想象的空间和新的启迪。在梵语中,“寂”为“静寂”、“和平”、“静稳”之意。在佛典中,“寂”为“死”、“无”、“涅般木”之意,可以理解茶人或禅者在人死后,自然而然地进入无色无声的“皆无之域”之境界。这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甚至无我。“死”是“无”的世界,同时,也是“有”的根本和源头。人世间那种凤凰涅的希望其实它源于佛教的轮回思想。就像坡先生所云:“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寂”是“四谛”中体现出的最高层面的禅宗法则。它倡导人们无论世间如何纷乱都要秉持一种谦虚做人、坦荡无私的心寂。如果心有杂念人生既不会圆满,也不会闲寂。这和中国禅宗的“物我两忘”同出一辙,所表达的情感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禅境。正是基于这种禅境的空寂体悟,茶人们和禅僧才能将有色的大千世界悟至枯淡闲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达到一种清静无我的境界。禅宗和“四谛”是日本茶道统一的精神所在,“禅”的精神境界与“四谛”的精神内涵一脉相通,浸润着禅宗出世思想的茶道文化已成为人们追求精神超脱和心境恬静不可或缺的心灵寄托与媒介。

4.结束语

日本茶道文化从一开始就与中国的佛教禅宗有着不解之缘。中国茶文化和禅宗文化传入日本后,经过日本民族多元文化的相

互交融、演绎、发展,禅宗成为了日本民族的生命哲学,茶道成为了日本民族的生活艺术,正是有了中日禅僧对中国饮茶之风的发现、引进和发展,才有了日本的茶道文化,才使得中国禅宗与日本国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而历久不衰。正因为日本茶道吸取、融汇了中国禅宗的精髓,才形成了日本茶道文化“和、敬、清、寂”的精神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文化,才有了“茶禅一味”的日本茶文化现象,才使日本茶道有了生命的支撑,有了艺术的高度。日本茶道与中国禅宗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李红.和敬清寂 茶禅一味[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2):132―136.

[2]焦毓芳.论日本“茶禅一心”的必然性[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4(1):89―95.

[3]蔡荷.茶道中的哲学意味[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4):36―39.

[4]陈文华.人心需静,以茶通禅,由禅悟道[J]. 农业考古,2014(2):235―238.

篇8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功能,智能单元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电网运行水平的提高,各级调度中心要求更多的信息,以便及时掌握电网及变电站的运行情况,提高变电站的可控性,进而要求更多地采用远方集中控制,操作,反事故措施等,即采用无人值班的管理模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人为误操作的可能,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当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已改变了传统二次设备的模式,为简化系统,信息共享,减少电缆,减少占地面积,降低造价等方面已改变了变电站运行的面貌。基于上述原因,变电站自动化由“热门话题”已转向了实用化阶段,电力行业各有关部门把变电站自动化做为一项新技术革新手段应用于电力系统运行中来,各大专业厂家亦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做为重点开发项目,不断地完善和改进相应地推出各具特色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以满足电力系统中的要求。

国外从80年代初开始进行研究开发,到目前为止,各大电力设备公司都陆续地推出系列化的产品。如ABB,SIEMENS,HARRIS等公司,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新建变电站大部分采用了全数字化的二次设备;相应地采用了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我国开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研究及开发相比世界发达国家较晚,但随着数字化保护设备的成熟及广泛应用,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成熟应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已被电力系统用户接受使用,但在电力部门使用过程中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则:一是中低压变电站采用自动化系统,以便更好地实施无人值班,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二是对高压变电站(220kV及以上)的建设和设计来说,是要求用先进的控制方式,解决各专业在技术上分散、自成系统,重复投资,甚至影响运行可靠性。并且在实际的工程中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功能重复,表现在计量,远动和当地监测系统所用的变送器各自设置,加大了CT,PT负载,投资增加,并且还造成数据测量的不一致性;远动装置和微机监测系统一个受制于调度所,一个是服务于当地监测,没有做到资源共享,增加了投资且使现场造成复杂性,影响系统的可靠性;

(2)缺乏系统化设计而是以一种”拼凑”功能的方式构成系统,致使整个系统的性能指标不高,部分功能及系统指标无法实现。

(3)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工程设计缺乏规范性的要求,尤其是系统的各部分接口的通信规约,如涉及到不同厂家的产品,则问题更多,从而导致各系统的联调时间长,对将来的维护及运行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进而影响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投入率。

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能实现的功能

2.1微机保护:是对站内所有的电气设备进行保护,包括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电容器保护及备自投,低频减载等安全自动装置。各类保护应具有下列功能:

1).故障记录

2).存储多套定值

3).显示和当地修改定值

4).与监控系统通信。根据监控系统命令发送故障信息,动作序列。当前整定值及自诊断信号。接收监控系统选择或修改定值,校对时钟等命令。通信应采用标准规约。

2.2数据采集

包括状态数据,模拟数据和脉冲数据

1).状态量采集

状态量包括:断路器状态,隔离开关状态,变压器分接头信号及变电站一次设备告警信号等。目前这些信号大部分采用光电隔离方式输入系统,也可通过通信方式获得。

保护动作信号则采用串行口(RS-232或RS485)或计算机局域网通过通信方式获得。

2).模拟量采集

常规变电站采集的典型模拟量包括:各段母线电压,线路电压,电流和功率值。馈线电流,电压和功率值,频率,相位等。此外还有变压器油温,变电站室温等非电量的采集。

模拟量采集精度应能满足SCADA系统的需要。

3).脉冲量

脉冲量主要是脉冲电度表的输出脉冲,也采用光电隔离方式与系统连接,内部用计数器统计脉冲个数,实现电能测量。

2.3事件记录和故障录波测距

事件记录应包含保护动作序列记录,开关跳合记录。其SOE分辨率一般在1~10ms之间,以满足不同电压等级对SOE的要求。

变电站故障录波可根据需要采用两种方式实现,一是集中式配置专用故障录波器,并能与监控系统通信。另一种是分散型,即由微机保护装置兼作记录及测距计算,再将数字化的波型及测距结果送监控系统由监控系统存储和分析。

2.4控制和操作闭锁

操作人员可通过CRT屏幕对断路器,隔离开关,变压器分接头,电容器组投切进行远方操作。为了防止系统故障时无法操作被控设备,在系统设计时应保留人工直接跳合闸手段。操作闭锁应具有以下内容:

1).电脑五防及闭锁系统

2).根据实时状态信息,自动实现断路器,刀闸的操作闭锁功能。

3).操作出口应具有同时操作闭锁功能

4).操作出口应具有跳合闭锁功能

2.5同期检测和同期合闸

该功能可以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实现。可选择独立的同期设备实现,也可以由微机保护软件模块实现。

2.6电压和无功的就地控制

无功和电压控制一般采用调整变压器分接头,投切电容器组,电抗器组,同步调相机等方式实现。操作方式可手动可自动,人工操作可就地控制或远方控制。

无功控制可由专门的无功控制设备实现,也可由监控系统根据保护装置测量的电压,无功和变压器抽头信号通过专用软件实现。

2.7数据处理和记录

历史数据的形成和存储是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上一级调度中心,变电管理和保护专业要求的数据,主要有:

1).断路器动作次数

2).断路器切除故障时截断容量和跳闸操作次数的累计数

3).输电线路的有功、无功,变压器的有功、无功、母线电压定时记录

的最大,最小值及其时间。

4).独立负荷有功、无功,每天的峰谷值及其时间

5).控制操作及修改整定值的记录

根据需要,该功能可在变电站当地全部实现,也可在远动操作中心或调度中心实现。

2.8人机联系

2.9系统的自诊断功能:系统内各插件应具有自诊断功能,自诊断信息也象被采集的数据一样周期性地送往后台机和远方调度中心或操作控制中心。

2.10与远方控制中心的通信

本功能在常规远动‘四遥’的基础上增加了远方修改整定保护定值、故障录波与测距信号的远传等,其信息量远大于传统的远动系统。

根据现场的要求,系统应具有通信通道的备用及切换功能,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同时应具备同多个调度中心不同方式的通信接口,且各通信口及MODEM应相互独立。保护和故障录波信息可采用独立的通信与调度中心连接,通信规约应适应调度中心的要求,符合国标及IEC标准。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具有同调度中心对时,统一时钟的功能,还应具有当地运行维护功能。

2.11防火、保安系统。从设计原则而言,无人值班变电站应具有防火、保安措施。

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结构及模式

3.1目前从国内、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开展情况而言,大致存在以下几种结构:

1).分布式系统结构

按变电站被监控对象或系统功能分布的多台计算机单功能设备,将它们连接到能共享资源的网络上实现分布式处理。这里所谈的‘分布’是按变电站资源物理上的分布(未强调地理分布),强调的是从计算机的角度来研究分布问题的。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结构,要做到完全分布式结构,在可扩展性、通用性及开放性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优势,然而在实际的工程应用及技术实现上就会遇到许多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在分散安装布置时,恶劣运行环境、抗电磁干扰、信息传输途径及可靠性保证上存在的问题等等,就目前技术而言还不够十分成熟,一味地追求完全分布式结构,忽略工程实用性是不必要的。

2).集中式系统结构

系统的硬件装置、数据处理均集中配置,采用由前置机和后台机构成的集控式结构,由前置机完成数据输入输出、保护、控制及监测等功能,后台机完成数据处理、显示、打印及远方通讯等功能。目前国内许多的厂家尚属于这种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有以下不足:前置管理机任务繁重、引线多,是一个信息‘瓶颈’,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即在前置机故障情况下,将失去当地及远方的所有信息及功能,另外仍不能从工程设计角度上节约开支,仍需铺设电缆,并且扩展一些自动化需求的功能较难。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结构形成的原由,变电站二次产品早期开发过程是按保护、测量、控制和通信部分分类、独立开发,没有从整个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下进行,随着技术的进步及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要求,在进行变电站自动化工程的设计时,大多采用的是按功能‘拼凑’的方式开展,从而导致系统的性能指标下降以及出现许多无法解决的工程问题。

3).分层分布式结构

按变电站的控制层次和对象设置全站控制级(站级)和就地单元控制级(段级)的二层式分布控制系统结构。

站级系统大致包括站控系统(SCS)、站监视系统(SMS)、站工程师工作台(EWS)及同调度中心的通信系统(RTU):

站控系统(SCS):应具有快速的信息响应能力及相应的信息处理分析功能,完成站内的运行管理及控制(包括就地及远方控制管理两种方式),例如事件记录、开关控制及SCADA的数据收集功能。

站监视系统(SMS):应对站内所有运行设备进行监测,为站控系统提供运行状态及异常信息,即提供全面的运行信息功能,如扰动记录、站内设备运行状态、二次设备投入/退出状态及设备的额定参数等。

站工程师工作台(EWS):可对站内设备进行状态检查、参数整定、调试检验等功能,也可以用便携机进行就地及远端的维护工作。

上面是按大致功能基本分块,硬件可根据功能及信息特征在一台站控计算机中实现,也可以两台双备用,也可以按功能分别布置,但应能够共享数据信息,具有多任务时实处理功能。

段级在横向按站内一次设备(变压器或线路等)面向对象的分布式配置,在功能分配上,本着尽量下放的原则,即凡是可以在本间隔就地完成的功能决不依赖通讯网,特殊功能例外,如分散式录波及小电流接地选线等功能的实现。

这种结构相比集中式处理的系统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1)可靠性提高,任一部分设备故障只影响局部,即将‘危险’分散,当站级系统或网络故障,只影响到监控部分,而最重要的保护、控制功能在段级仍可继续运行;段级的任一智能单元损坏不应导致全站的通信中断,比如长期霸占全站的通信网络。

(2)可扩展性和开放性较高,利于工程的设计及应用。

(3)站内二次设备所需的电缆大大减少,节约投资也简化了调试维护。

3.2基本的模式

1).基本配置:

(1)集中处理集中布置:将集控式屏、台都集中布置在主控制室。

(2)分布处理集中布置:将分布式单功能设备集中组屏仍集中布置在主控制室。

(3)分布处理分散布置:将分布式单功能设备布置在一次设备的机柜内或采用就地就近组屏分散设置的方式。

2).基本模式:

(1)对于新建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方式:

A.对于容量较大、设备进出线回路数较多、供电地位重要且投资较好的变电站,可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的双机备用系统,辅之相应的保护、测量、控制及监测功能,并完成远方RTU的功能。

B.对于容量较小,主接线简单,供电连续性要求不高的变电站,宜取消常规的配置及前置机,采用单机系统,完成保护、测量、控制等功能的管理,并完成远方RTU的功能。

(2)对于扩建及改造现有的按常规二次系统设计的自动化系统设计方式:

A.改造项目可采用新配置的具有三遥(或四遥)功能的RTU,完成对老站保护动作信息、设备运行状态及部分功能的测量,并对原有的常规二次设备进行必要的改造或RTU增加数据采集板,使之能与增设的自动化设备构成整体。

B.当扩建项目的范围较大,用户对自动化的要求较高,投资又允许时,通常采用自动化系统方案。

4.几个问题的认识及探讨

4.1变电站自动化的基本概念

变电站自动化是指应用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通过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或自动装置代替人工进行各种运行作业,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一种自动化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的范畴包括综合自动化技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指将二次设备(包括控制、保护、测量、信号、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利用微机技术经过功能的重新组合和优化设计,对变电站执行自动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它是自动化和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变电站领域的综合应用。其具有以下特征:

1).功能综合化:是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要求,将二次系统的功能综合考虑,在整个的系统设计方案指导下,进行优化组合设计,以达到协调一致的继电保护及监控系统。‘综合’(INTEGRATED)并非指将变电站所要求的功能以‘拼凑’的方式组合,而是指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达到整个系统性能指标的最优化。表现在:

(1)简化变电站二次设备的硬件配置,尽量避免重复设计。如远动装置和微机监测系统功能的重复设置,没有达到信息共享。

(2)简化变电站各二次设备之间的互联线,节省控制电缆,减少PT、CT的负载。力争克服以前计量、远动和当地监测系统所用的变送器各自设置,不仅增加投资而且还造成数据测量的不一致性。

(3)保护模块相对独立,网络及监测系统的故障不应影响保护功能的正常工作;对于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由于其重要程度,应考虑保护、测量系统分开设置;而对于110kV以下低压变电站,就目前的技术应用水平及工程应用角度而言,可以考虑将保护与测控功能合为一体的智能单元,这样不但利于运行管理及工程组合,而且降低投资成本。

(4)减少安装施工和维护的工作量,减少总占地面积,降低总造价或运行费用。

(5)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保证电能质量。

(6)有利于全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

2).系统构成的数字化及模块化:保护、控制、测量装置的数字化(即采用微机实现,并具有数字化通信能力),利于把各功能模块通过通信网络连接起来,便于接口功能模块的扩充及信息的共享。另外方便模块的组态,适应工程的集中式、分布分散式和分布式结构集中式组屏等方式。

3).操作监视屏幕化:当变电站有人值班时,人机联系在当地监控系统的后台机(或主机)上进行,当变电站无人值班时,人机联系功能在远方的调度中心或操作控制中心的主机或工作站上进行,不管那种方式,操作维护人员面对的都是CRT屏幕,操作的工具都是键盘或鼠标。

4).运行管理智能化:体现在无人值班、人机对话及操作的屏幕化、制表、打印、越限监视和系统信息管理、建立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开关操作及防误操作闭锁等方面,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及人无法做到的工作。

4.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站内通信网络的建立

变电站内传送或交换的基本信息有:测量及状态信息;操作信息;参数信息。根据信息传送的性能要求,大致可分两类考虑,一类要求实时响应较高的信息,如事故的检出、告警、事件顺序记录和用于保护动作的信息,要求传送速度较高;另一类是对时间响应要求不高的信息,如用于录波、记录及故障分析的信息,可允许较长的传送时间。对于不同的数据亦有不同的安全性要求,站内通信网联系站内各个智能单元、后台监控及远方通信装置,是整个系统的关键,根据实际系统结构及工程实际需要,大致按以下原则考虑:

1).电力生产的连续性和重要性,通信网的可靠性应放在第一位.一方面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以满足温度、湿度和电磁干扰等环境要求,另一方面应考虑备用措施。

2).站内通信网应根据通信负荷的特点合理分配,保证不出现‘瓶颈’现象,通讯负荷不过载,对于大型变电站考虑100~256个负载节点,一般中小型变电站考虑不超过60~100个负载节点。通讯距离设计考虑不超过1kM.。

3).站内通信网应满足组合灵活、可扩展性好、具有较好的开放性以及调试维修方便的要求。宜采用总线形网络。

4).通信媒介的选用原则是尽量采用光纤,考虑到工程的经济性,仍可采用电缆作为主要的通信媒介,但电缆接口一般设有隔离变压器,以抑制共模干扰.

5).站内通信网的协议及规约应尽量符合国家及国际标准.

6).站内通信网的站级通信网由于处于较佳的运行环境,其信息流较大(分布式集中布置),故可采用高速网;段级通信网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并且可能处于运行环境比较恶劣(分布式分散布置),因实际的信息量不是很大,可考虑慢速网(如现场总线或485通信方式)的环境。

4.3实际工程设计的考虑

为了使实际工程工作可靠,维护方便,扩展灵活,易于用户操作和管理,在系统不同的层次,需解决不同的问题。

1).前置智能单元

前置智能单元是系统的基层,执行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如保护、测量、控制等。我们希望这些基层模块尽量不受网络状态的影响,特别是继电保护装置,要求在无网络的状态下能完成保护的基本功能,因此在设计基层装置时,尽量采用自成一体的办法。

为了提高基层功能模块的质量,尽量采用通用化的模块,因此硬件平台的模块化设计,在基层尤为重要。本着这种思想设计出有限品种的模块,拼装成不同的功能装置,这对模块设计成本的降低、生产的组织等均具有好处。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少基层模块软件对工程的依赖性(即工程有关部分的软件),一种办法将与工程有关的软件改成系统配置文件存于可擦写的存储器内,另一种办法是将与工程有关的(例如通信规约)软件用一个独立的模块来实现。

2).网络通信层

为了保证网络层的完好,应该注意对网络层的监视,这可以从后台和前置两个层次来实现,在硬件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可以采取两个独立通讯网络工作,或同时工作,或者互为备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