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2: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会计监督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务部门的工作内容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人员负责处理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信息,主要是面向企业外部的会计核算,而管理会计涵盖了部分非财务指标,从价值的视角管理单位整个经济活动,主要是面向单位内部的分析管理。现阶段,我国会计监督体系虽然已经建立,但一些部门和单位受局部利益或个人私利驱动,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账务违规违纪、弄虚作假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乃至影响了国家整体的经济秩序。为了规范会计信息,监督管理会计行为,我国已建立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我国的会计制度是由政府相关部门对各单位的会计执行情况的监管。我国的会计监管和会计监督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会计监管是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有效的会计监管与会计监督制度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会计监管的执法主体是财政部门《,会计法》赋予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和保险监管等部门的只是会计资料的检查权,而没有赋予其对违法会计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权力,所以他们不是会计监管的执法主体。会计监管的方式和方法是以间接管理为主,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并用,通过制定会计政策,提供会计信息,进行交流经验、监督检查等措施,积极为基层单位和会计人员服务。
2现阶段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现阶段会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会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会计监督的局限性及会计人员缺少保护
会计人员一方面代表国家的利益,对单位履行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作为单位的一员,又是单位利益的直接受益者,衣食住行用都依赖单位。当单位的某些做法与国家利益互相冲突时,会计就处在“两难”的位置。明知同流合污不对,但坚持原则就很可能会遭到打击排挤,也就是说,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因此会计监督讲起来重要,做起来难。一些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甚至遭到打击报复而下岗。
2.2法制观念淡薄及对违法违规问题处理不力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监督对单位领导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一些领导法制观念淡薄,习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和处理会计事务。有的是非自己人不用,有的是宁要驯服的会计,不要明白的会计、会监督的会计。这就造成会计监督名存实亡,也就为、挪用公款、违法违规提供了可乘之机,造成每年查出的违法、违纪金额都相当巨大,屡查屡犯。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直接责任人追究法律责任的很少,或处理太轻,许多总是不了了之,没有触动他们的切身利益。
2.3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会计监管人员数量过少,监督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急剧增加,致使一部分会计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业务水平偏低,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甚至有的无证上岗。诸多单位强调政企分开,对单位经营者缺乏必要监督,单位责权利不明确,致使财务监督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往往存在以及在职消费等现象,不利于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诸多监事会成员专业技能与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在监督与检查过程中往往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监督不到位,导致单位诸多财务信息缺乏真实性,无法对单位的发展决策作出合理性评价与监督,不明确单位实际发展状况,致使其发展受阻。多年来,会计监督工作已经成为我国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会计造假行为、保护国家和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措施,在服务宏观调控、促进财政管理改革、确保财税政策有效实施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地方会计监管部门,尤其是市、县级的人员编制数量很少,尽管基层不像中央机关那样负责制定相关法规,但是基层会计监管部门面对的是众多会计主体单位和会计人员,担负着繁重的基层会计监管任务,由于会计监管人员数量过少,难以达到良好的监管效果。
3关于强化会计监管工作的几点设想
3.1完善财务监督检查工作
在财务监督检查过程中,监事会必须要做到四点:一是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遵循企业标准。监事会要积极利用国务院相关法律以及公司法赋予的监督职能来强化监督。此外,要依据企业会计制度、财政税收政策以及会计核算方法,做好检查工作。二是规范监督作业行为。明确监督目标、内容、方法、程序、评价与报告方式,遵循相关程序与规定进行,完善监督检查方案。三是积极获取监事会监督资料。事先拟定文件,由监督企业填写,企业报送资料时要加盖公章,确保资料真实。四是分析与评价检查结果,并积极总结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完善监督检查报告。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强化财务监督制度建设。健全财务总监制,逐渐由稽察特派员制过渡为监事会制。第二,强化市场监督制度设计。整顿并重组中小事务所,加强事务所的权威性与独立性。设立中介机构监督委员会,开展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健全证券市场,规范企业并购,避免经理人员损害股东利益,积极发挥外部监控作用。此外,健全经理人才市场,构建经理人才中心。第三,完善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制度设计。明确董事会成员的决策权,积极维护中小投资者权益。与此同时,强化监事会的独立性,其成员可由职工代表、专家学者以及地方人大代表或当地人大代表组成,国有企业要抽取一部分营业收入作为监事会成员活动经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要强化考核,确保监事会的独立性,增强内部审计效率,优化国有企业内控制度。
3.2加强普法学习,加大对违法会计行为的处罚力度
单位领导要带头学习财经法规并组织干部职工培训学习财经法规,提高“全民”财经法制观念。把实行会计监督纳入领导的责任体系,与评价其业绩结合起来,让单位领导真正关心支持会计工作。把会计法规学习与会计人员技术职称考评结合起来,形成会计人员自我监督的约束机制。建立一支能打硬仗的会计监管队伍,通过对会计监管人员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会计监管人员的监管素质和能力,保证会计监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让“看不见的手”不断变成一双强有力的手。会计监管人员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这是做好会计监督工作的基础。首先,要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不,不弄虚作假,严格执行国家的财经法规纪律,更好地代表国家实行会计监督。其次,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财会人员,必须有过硬的业务能力,除会计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经济相关知识,如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经济、税务、法律等,才能在监管复杂多变的会计业务时做到胸有成竹。强化会计监管工作,还需要加大对违法会计行为的处罚力度,使发生违法会计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受到严厉惩处,使其违法的成本大于收益,同时发挥其“反面典型”作用,使其他违法者在严格监管和严厉处罚的威慑下不敢作假。
3.3实行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增强会计监管机构的责任感
制定严密的业务分管、执行和审批制度,使会计监管人员各司其责,发现问题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从制度上杜绝、现象的发生。同时,通过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来促使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内部检查,真正将内部监督落到实处。
3.4强化财务决算审核、审计与巡视工作协同首先,要强化财务决算审核协同。于决策批复前进行监督检查,将发现的有关会计管理、核算等方面的问题报送国资委,积极发挥监事会在国有企业财务决算审核以及批复工作中的作用。其次,要加强审计协同。协助国家相关机关进行财务抽查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充分掌握单位的发展情况,最大限度地提高监事会的监督效率。最后,要做好巡视工作协同。将巡视监督与监事会监督进行有机结合,完善人员组成方式以及合力监督机制,强化社会审计协同,借助社会审计成果,对单位运行状况进行监督。
3.5大力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
会计审计对于质量有几点要求,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以及及时性。这是会计审计质量的基本要求,要想提升质量必须从这几方面着手,同时也要注意到会计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这些都是提升会计审计质量的关键之处。对于会计监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监督工作人员,要保障其有着优秀的品质,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对于不合格的现象要及时上报,并责令其改正。同时要健全监督体制,有一个完善的体制做保障,使得工作人员更加有底气。
二、提升会计审计质量和会计监督的措施
(一)提高会计审计质量的措施
会计审计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满足上面提到的几点要求,首要一点就是要提升会计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把好招聘关,一方面从人才源头着手,提升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还要从员工培训方面着手,改变员工观念,使其保持最新的工作理念,从而确保会计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在招聘过程中,要根据员工的能力和技能做好相应的分配工作,要对其会计审计能力进行考核,应该强调的是,能力是可以培养的,素质更加重要,在员工招聘的过程中,要注意员工素质的筛选,保证员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修养,保证其对企业的忠心,以及吃苦耐劳等优秀的品质,因为技能是培训的,道德更加重要。在培训的过程中要理念和技术结合,同时结合规章制度对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渗透,这样无形之中让员工有一个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法律法规的观念,从而在审计过程中能够很好的遵守,进而提升审计质量。另一方面要将企业的各种制度进行完善,例如奖惩制度,让员工体会到企业的公正,使得企业上下一心,这样才能更好的工作。内部员工关系也是重要的一环,领导要注重管理的协调,让员工体会到‘家’的感觉,这样就会全心全意为企业谋利益,不会做出有损企业的事情。还要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吸收其他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从而丰富会计工作者的工作经验和知识,还可以通过交流活动吸收人才,为企业服务。
(二)提高会计监督的措施
会计监督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会计审计工作以及会计其他工作的正常进行,防止出现通过恶略手段制造假的账目等现象,要想将会计监督工作做到位可以从企业的目标管理入手,做好企业的目标管理工作。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都有着其不同的目标,因此企业监督工作要根据企业的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符合企业的发展轨迹。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要将企业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企业目标一旦确立下来,就必须将目标数字化,实现目标过程中用到的各种资金的支配等都是需要财务部门进行整合分析的,这个过程会计监督工作得重要性就体现了出来,数字化的过程其实就是监督的过程,同时的数字化完成后还要对其进行任务分配,对于个人身上的指标,要有一个考核阶段,会计工作人员通过个人的数字对工作人员的日常的工作行为进行监督,这个过程同样也是会计监督的一个重要阶段,会计监督的职能是在目标的确定,目标数字化以及目标的分配整个过程中发挥出来的,可见提升会计监督的首要在于做好企业目标的管理工作,使得监督工作和目标相协调,从而促进监督职能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提高会计审计和会计监督共同的措施
1.完善企业的内控体系
提升员工的素质,能够为企业提供人才保障,加强目标管理能够令监督工作和企业的目标相协调,从而更好的发挥职能。内部控制体系是对会计工作过程中进行约束的一种管理体系,他的完善能够保障会计行为的规范性,从而使得最终的结果更加真实。内控系统对于控制内部的所有的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规范,确保会计审计和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围绕目标努力,做到最好。领导者要有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令整个体系都能够稳定的运行。领导者要有一定的全局意识,有长远的目标,要以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为基础,使得会计审计运功和会计监督员工都能够有所依靠,从而提升审计质量和监督的效率。部门的凝聚力也是内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审计和会计监督虽然说是两种工作,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其工作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企业盈利,所以财务部门要团结一心,在工作上相互帮助。各个部门之间要注重协调和沟通,从而保障会计审计和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2.引入外部审计单位
提升企业会计审计和会计监督可以在内部的基础上引入外部审计单位,从而提升审计质量和监督水平。同时还可以同其他企业进行审计、监督人员你的交换,学习对方的优点,发现自身的缺点从而有效的改正。外部审计单位主要是对内部审计的结果进行再次审计,监督人员监督其工作,通过内外的相互作用,从而确保最终的审计质量。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对于会计审计和会计监督的在监督工作,防止企业因为一己私利破坏市场的平衡,破坏实诚公平公正的秩序,要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对于工作人员要提升其专业能力和自身的素质。同时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对其进行约束,从而保障会计审计和会计监督水平得到提升。
三、总结
(一)认识和管理制度的问题
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对会计监督存在认识不够的问题,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没够高度重视会计监督的管理,使得工作人员在实践过程中不注重会计监督职能的执行,会计监督没有发挥充分的实效性作用。医疗机构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使内部管理和控制存在问题,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得不到有效的实施。
(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问题
我国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内部管理问题,导致会计监督不能真正发挥其实效性。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人员观念和管理水平的问题,使医疗机构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严重缺乏内部管理控制的理念,从而导致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失去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另外,医疗机构把内部没有完善的审计制度,导致会计人员工作经常受到其他部门的影响,无法实现会计监督作用,让会计监督工作得不到实效性发挥。
(三)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问题
医疗机构管理人员不注重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只注重医疗机构经济效益的提升,从而忽略对财务部门的管理,使会计监督失去实效性。会计人员工作水平的提升和高科技信息技术人员的录用,关系着医疗机构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但是,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的问题,使医疗机构全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受到严重影响,从而阻碍医疗机构的长远发展。
二、加强医疗机构会计监督实效性的必要性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加强医疗机构会计监督实效性对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医疗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医疗机构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
我国医疗机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会计信息不真实可靠的现象,给予了机构的内部管理带来极大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对于医疗机构的资金流动有明确的备注,促进医疗机构财务部门工作效率的提升。会计监督的实效性提升了会计工作人员的会计工作职能,维持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促进医疗机构不断向前发展。
(二)加强医疗机构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
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营中,财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会计监督实效性的加强,对医疗机构财务部门的会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医疗机构的各项经济活动中,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对资金的流动真正起到监督作用。会计监督实效性的不断完善,加强了医疗机构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以更有效的促进医疗机构经济效益的增长。
(三)保证医疗机构资源的优化配置
医疗机构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降低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医疗机构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使得财务部门会计工作人员注重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对医疗机构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协调各部门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促进会计监督的实效性。
(四)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经济效益
会计监督实效性的不断加强,使医疗机构注重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服务意识的提高,从而增强医疗机构的市场竞争力,赢得人们的信赖和支持,以促进医疗机构整体形象的提升,为医疗机构带来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完善管理制度,不断改革和创新运营模式,运营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经济效益,确保了医疗机构未来的长远发展。
三、加强医疗机构会计监督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医疗机构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机构想要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就必须采取有效策略加强医疗机构会计监督的实效性。因此,医疗机构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升整体意识,完善会计监督制度
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医疗机构想要更长远的发展,必须不断更新观念,注重经营理念,从根本上认识到会计监督实效性的重要作用,提升医疗机构全体工作人员的整体意识,在实践过程中,认真贯彻和落实。与此同时,医疗机构不断完善会计监督制度,监理完善的财务工作人员管理制度,使医疗机构的日常工作变得规范化、高效化和现代化。提高医疗机构对会计监督作用的认识,是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的需求,是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会计工作人员必须按照会计核算的规范标准执行,提高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例如,在各部门进行经济活动时,会计信息的填写、审核、归纳和总结等必须真实有效,便于医疗机构财务部门日后进行复查和核实工作的正常开展。与此同时,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下,不断加强医疗机构全体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以更好的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促进医疗机构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和未来的额长远发展。
(二)注重技能提升,加强财会人员建设
加强医疗机构会计监督实效性,医疗机构必须注重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以促进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在实践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自身的综合素质,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培训,提升财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因此,医疗机构在加强财会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上要做到:第一,录取财会基础知识扎实的工作人员,严格审核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重人员文化水平和素质修养的考核,以从根本上提升财会整个人员的工作水平。然后,对财会工作人员进行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促进新会计工作人员快速适应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加强业务技能的提升,以更好的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加强财会人员的交流和沟通,互相学习和进步,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制度,以提高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提供充足的动力,促进医疗机构改革和创新的有效性。
(三)加强管理控制,加大审计监督力度
新时代对医疗机构的发展提出的高要求,促使医疗机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会计监督的实效性,从而对医疗机构其他部门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因此,医疗机构的会计工作需要做到如下三点,以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促进会计监督的实效性:首先,加大原始凭证的审核,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医疗机构各部门在进行经济活动时,都会产生相应的票据,作为资金流动的原始凭证。因此,医疗机构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和控制的同时财会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审核票据的真实性,保证内容的完整性,为医疗机构的资金流动提供有效的保障。然后,审核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医疗机构各部门在开展经济活动前,都要由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进行实现的会计核算,以保证医疗机构资金流动的有效性,从而对医疗机构整个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因此,原始凭据的及时填写,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会计人员要注重财务报表内容、格式和项目的准确填写,及时的整理、归纳和建档,确保医疗机构财务信息的时效性,降低会计信息遗漏的可能性。最后,注重账簿的复查,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医疗机构财会人员在工作的时候,保证了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同时还要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做到实际项目和会计信息记录的一致性。医疗机构各部门进行经济活动时,可能会出现意外情况,所以必须及时和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联系,以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医疗机构财务部门注重账簿的多次复查,保证了会计监督的实效性,为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营提供有效保障,以促进医疗机构的长远发展。
四、结束语
参考文献说的简单点就是指对某一学术研究做的解释等作用,只能做为参考,它的写作要求也是很高的,以下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会计监督论文参考文献,希望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带来帮助。
会计监督论文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料编写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编.中国会计史料选编(中华民国时期)ⅠⅡⅢⅣ.[G].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
[2]郭道扬编.会计百科全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
[3]赵友良编.中国近代会计审计史[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
[4]宋丽智编.民国会计思想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
[5]魏文享编.民国时期之专业会计师论会计师事业(资料汇编).[G].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
[6]朱伯康、施正康编.中国经济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7]王海民、杨进、刘韬编.会计发展概论[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
[8]曾劲.中华民国时期会计教育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11).
[9]郑汉中.民国时期的会计师制度[J].财会月刊,1994(02).
[10]楚财.民国时期会计机构的设置[J].财会通讯,1990(04).
[11]吕增根.浅析民国初年的政府会计改革[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09).
[12]林美、冯俊豪.我国两次引进西方会计理论的比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12).
会计监督论文参考文献:
[1]陈国辉,李长群.论会计市场失灵与政府监管[J].会计研究,2000:24-28.
[2]王海民.对政府会计监管问题的几点看法[J].会计研究,2001:29-31.
[3]刘永泽,陈艳.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导向的现实选择[J].会计研究,2002:28-31.
[4]雷光勇,陈若华.管理层激励与会计行为异化[J].财经论丛,2005:42-47
[5]曾庆生.国家控股,超额雇员与公司价值[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6]吴水澎,毕秀玲.论政府对会计监管的必要性、缺陷和效果[N].厦门大学学报2002:10-17.
[7]郭庆旺,贾俊雪.地方政府行为、投资冲动与宏观经济稳定[J].管理世界,2006:19-25.
[7]胡宇辰,戴淑燕.企业家需要激励与约束[J].江西社会科学,2001.
[8]陈冬华.地方政府、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D].上海: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论文,2002:5-8.
[10]王克敏,王志超.高管控制权、报酬与盈余管理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111-119.
[11]刘凤委,孙铮,李增泉.政府干预、行业竞争与薪酬契约--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工商管理理论论坛,2007:76-84.
会计监督论文参考文献:
[1]证监会.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02.
[2]赵春光.中国会计改革与谨慎性的提高[J].世界经济,2004(4):53-62.
[3]陈旭东,黄登仕.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时序演进与行业特征研究[N].证券市场导报,2006(4):59-65.
[4]李增泉,卢文彬.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发现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3,2:19-27.
[5]曹宇,李琳,孙铮.公司控制权对会计盈余稳健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5(4):34-42.
[6]丁琼.董事会特征与会计盈余稳健性--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0.
[7]曲晓辉,邱月华.强制性制度变迁与盈余稳健性--来自深沪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7):20-28.
[8]薛晶晶.董事会特征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D].北京交通大学,2010,6.
[9]王艳艳,陈汉文.审计质量与会计信息透明度一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6(4):9-15.
[10]毛新述,戴德明.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会计研究,2009(5):24-25.
[11]刘凤委,汪扬.公司治理机制对会计稳健性影响之实证研究.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3):16-22.
[12]陈胜蓝,魏明海.董事会独立性、盈余稳健性与投资者保护.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6-128.
摘要: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职业规范。新的《会计法》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会计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这对于规范会计行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会计法》突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立法宗旨,现就会计行为规范谈谈我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会计会计行为会计行为规范
新的《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并对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作了具体规定;同时对假账作出特别规定。要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必须依照《会计法》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使会计核算规范化。
所谓会计行为,就是会计行为主体在会计目标的驱动下,对外部环境刺激和内部条件制约所作出有目的的会计反应活动。就一个企业来说,生成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会计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会计行为。会计行为的制约因素有很多。它与会计行为主体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
制约会计行为的内在因素,是指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各种条件在质量上的综合。概括起来,主要有政治素质、知识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等。新《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这就是要求我们应重视和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培训,督促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准则处理会计事项,不做假账、不畏权势,以适应和胜任本职工作。
制约会计行为的外在环境,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从宏观上讲,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以及信贷政策等,将制约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济活动行为,从而影响会计行为。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限定了会计人员的行为范围,会计主体的行为不可能超出会计法律之外。市场环境,也限制着企业经济战略行为,从而影响着长期和短期会计行为。从微观上讲,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战略方案,以及对内部机构的管理行为等,对会计主体的行为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企业内,会计行为的方向和规范化程度受制于企业行为的方向和规范化程度。从实际情况看,很多违法行为是在企业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下进行的,如指使会计人员造假,虚增利润骗取贷款,隐瞒利润逃避交税,转移国有资产,账外设账,虚列数据来掩盖其贪污受贿的罪行等,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因此,新《会计法》明确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这就抓住了矛盾的关键,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对规范会计行为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主体,有利于会计行为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很显然,要保证会计行为的良性运行,就得有一系列行为规范为基础。从会计系统的目标和会计行为的主体出发,会计行为规范着重以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为主,以此在强大的外部监督体系下发挥行为主体的能动作用,达到优化会计行为的目的。
会计行为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我们国家的会计法律制度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它通过对会计人员的权利、方法、责任、义务的规定,以确认、维护和发展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社会关系和经济秩序。会计行为法律规范概括性强,是会计行为主体必须普遍遵循的行为模式,可据以判断衡量会计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是符合规范还是不符合规范,只有通过会计立法,才能使会计职能得以有效发挥,使会计工作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会计行为道德规范是一定社会为调整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所要求的会计人员和会计组织遵循的行为规范。它具有强烈的职业性和社会性,在法律和道德规范下的会计行为,必须达到合情、合理、合法的效果。行为的合理化体现为会计行为在追求本单位的经济效益目标的同时,力求保持与社会效益目标的一致,会计行为规范必须在会计法制的前提下,而各单位在追求本单位经济利益目标的同时,也应力求保持与社会利益目标的一致,遵纪守法。
总之,只有自觉维护会计法规的尊严,正视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单位负责人才能严格自律,遵守会计法,维护会计法;加强会计人员法制教育,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只有如此,才能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帐、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经济法规汇编[Z]北京:中国财政济济出版社,2005.
(一)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的利益动机冲突根据詹森和麦克林的REMM人性假设理论我们知道审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也是有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的人,也毫无例外地遵循自利原则。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利性体现为对审计收费和客户数量的追求。在对某一客户进行审计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总是尽量争取更高的收费;另一方面,面对有限的客户,注册会计师总是希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能争取到最多的客户,甚至以竞价的方式拉抢业务,以最大化其收入。同时又由于当上市公司对注册会计师所的审计报告不满时,最直接的制约方法就是变更会计师事务所,从而试图改变公司的审计报告类型,所以,在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规范不完善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出现注册会计师为盲目追求自身利益而提供虚假审计报告的情况。注册会计师利益驱动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利益导向的不一致性决定了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利益博弈。(二)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的利益博弈分析1.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利益博弈模型的建立(1)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利益博弈模型的假设首先给出该利益博弈模型的假设条件:假设1: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且风险中立;假设2: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利益与公司利益是一致的;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之间的信息是完全的;假设3:上市公司的可选策略为真实披露或虚假披露其会计信息;审计机构的可选策略为公正审计(出具真实的审计报告)或不公正审计(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假设4:上市公司选择真实披露其会计信息时的收益为R;审计机构选择公正审计时的收益为S;假设5:上市公司选择披露虚假会计信息从而产生的“操纵剩余”为R,但是若审计机构选择公正审计,那么上市公司将无法得到“操纵剩余”R;假设6:审计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与上市公司共谋,默认上市公司的会计操纵行为,选择不公正审计时,审计机构可与上市公司共同分割“操纵剩余”R,即审计机构除得到自己的正当收益S外,还能得到上市公司“操纵剩余”R的一部分Rs;假设7:当上市公司有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而审计机构选择公正审计时,上市公司无法得到R,从追求利益出发,上市公司有可能威胁更换审计机构,上市公司的这种可能的选择给审计机构带来的负效用为T。(2)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利益博弈模型的构建根据以上的假设条件,我们可以构建出上市公司和审计机构之间的利益博弈模型如表1所示:从表1中得知,只要R>Rs,即上市公司操纵会计信息带来的净剩余大于零时,上市公司披露虚假的会计信息,审计机构进行不公正审计就成为该博弈的纳什均衡,这时双方均没有动力去改变自己的行为。(3)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利益博弈模型的扩展在以上模型的假设基础之上,我们再加上考虑到在证券市场上有证券管理部门会对上市公司以及审计机构的种种不良行为进行查处并且进行处罚,同时各种类型的投资者、债权人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对上市公司和审计机构的不公正行为进行一定的处罚,所以,我们为了研究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和审计机构的行为需要进一步给出如下假设:假设8:上市公司进行虚假会计信息披露,审计机构与其共谋进行不公正审计的行为有可能被发现。假设9:被有关管理部门和投资者发现和处罚的概率为X;假设10:被发现后对上市公司的处罚额度为C1;被发现后对审计机构的处罚额度为C2;假设11:上市公司选择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概率为a,选择真实披露的概率为1-a;假设12:审计机构选择与公司合谋进行不公正审计的概率为b,选择公正审计的概率1-b。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会计信息和审计机构进行不公正的审计都有可能被发现并且被处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考虑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就有一个概率的问题,此时,在利益博弈模型的基础上,再结合扩展假设,构建出扩展的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之间利益博弈模型如表2所示:表2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的博弈扩展模型注:表中上一个数据为上市公司的收益,下一个数据为审计机构的收益。(4)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利益博弈扩展模型的分析由表2我们可以得到:上市公司选择虚假披露的预期效用为:ZcK2=R(1-b)+b(R+ΔR-ΔRs-C1•X)①选择真实披露的预期效用为:ZcK1=R②那么,上市公司选择虚假披露和真实披露行为无差别时的概率a为:a•ZcK2=(1-a)•ZcK1将①式和②式带入上式,整理可得:a=R2R+b•(ΔR-ΔRs)-C1•X•b③同样,我们可以推算出:审计机构选择不公正审计的预期效用为:ZcK2=(1-a)•S+a•(S+ΔRs-C2•X)④选择公正审计的预期效用为:ZcK1=(1-a)•S+a•(S-T)⑤那么,审计机构选择不公正审计和公正审计行为无差别时的概率b为:bZcK2=(1-b)•ZcK1将④式和⑤式带入上式,整理可得:b=S-a•T2S+a•(ΔRs-T)-a•C2•X⑥从整理得出的③式和⑥式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加大对上市公司虚假披露和审计机构不公正行为的监督力度,即提高虚假披露和不公正行为被发现并处罚的概率X,那么上市公司的虚假披露和审计机构的不公正审计行为的概率将减小。另一方面,提高对上市公司的处罚额C1和审计机构的处罚额C2,加大对做假行为的处罚强度,也将使上市公司和审计机构选择做假行为的概率减小。通过以上对审计机构等市场中介与上市公司之间利益博弈的分析表明,证券市场管理部门和投资者可以通过加强对上市公司及审计机构的监督和处罚来规范上市公司和审计机构的会计信息披露行为,从而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2.审计机构等中介机构监督失灵的原因分析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等市场中介机构之间的这一种失衡关系是上市公司选择虚假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原因。例如,在对上市公司进行的审计中存在着委托人、被审计人员与审计机构三者之间特殊的委托关系。原始委托人是指包括所有者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而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及所有者的分散、流动导致了原始委托人很难行使对上市公司的实际监督。同时,在我国又由于国有股占绝对控股地位的股权结构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尚不健全,从而导致对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上市公司)审计的实际上的委托人为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层,这就形成了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聘请审计机构审计、监督管理者自己的行为,并且审计费用等事项由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来决定。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必然会牵制审计机构等市场中介机构的行为,从根本上就破坏了审计关系中的平衡关系。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之间在审计的主契约下存在着包含审计机构的聘用、续聘及审计费用标准等内容的子契约,审计机构在审计“交易”的子契约中明显处于被动地位,所以,审计机构在同行业务竞争中让步、“迁就”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共谋也就成为了一种理性的选择。在证券市场中,为上市公司提供市场中介服务的其他各相关利益主体,在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处于同样尴尬的角色。这类市场中介机构既是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外在约束的主体,又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的利益相关主体,他们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均会出现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由此,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导致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成了上市公司与各市场中介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妥协的过程。
上市公司与证券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分析
(一)首先给出假设条件如下:假设1:上市公司有可能进行虚假的会计信息披露,并会从自利原则出发选择真实披露或是虚假披露;假设2:上市公司选择虚假披露的收益为R(R>0),选择真实披露的收益为-R;假设3:上市公司选择虚假披露如被监管部门查出,所受处罚为M(M>0);假设4:监管部门实施监督职能,其可以选择监督或是不监督;假设5:监管部门进行监督的成本为D(D>0),如果选择不监督则监管部门可以节约的成本为D;假设6:上市公司选择虚假披露被人举报,而监管部门没有对其进行监督,则监管部门将会受到处罚为N(N>0);假设7:上市公司选择虚假披露如没有人举报,监管部门也没有对其进行监督,则上市公司获得做假收益为R,监管部门的收益为0;假设8:上市公司选择虚假披露,监管部门选择监督,但由于监督水平较差,没有发现问题,此时,上市公司获得做假收益为R,监管部门的收益则为-D。(二)监管博弈模型与分析在以上假设的基础之上,构建出监管博弈模型如下:1.构建监管博弈模型由上述假设条件,构建出不完全信息监管博弈模型如表3所示:表3不完全信息监督博弈模型注:表中第一个数字为上市公司的收益,第二个数字为证券监管部门的收益。通过以上博弈模型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和证券监管部门之间没有占优策略均衡,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进一步假设,以得出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进一步假设如下:假设1: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监督的概率为h,那么不监督的概率为1-h;假设2:上市公司进行虚假披露的概率为g,那么真实披露的概率为1-g;假设3:如证券监管部门选择监管,发现上市公司做假的概率为k,那么未发现上市公司做假的概率为1-k;假设4:如证券监管部门选择不监督,上市公司做假被人举报的概率为s,那么未被人举报的概率为1-s。在进一步添加以上四个假设的情况之下,结合上述博弈模型,可以计算出上市公司的预期收益为:Y=g{h[k(-M)+(1-k)R]+(1-h)[s(-M)+(1-s)R]}+(1-g){h[k(-R)+(1-k)(-R)]+(1-h)[s(-R)+(1-s)(-R)}进一步计算出证券监管部门的预期收益为:Z=h{k[g(M-D)+(1-g)(-D)]+(1-k)[g(-D)+(1-g)(-D)]}+(1-h){s[g(-N)+(1-g)D]+(1-s)[g•0+(1-g)D]}可以求出上市公司的预期收益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坠Y坠g=0证券监管部门的预期收益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坠Z坠h=0由此,可以进一步计算得出上市公司与证券监管部门监督博弈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为:g''''=2Dk•M+s•N+Dh''''=2Dk•(M+R)上市公司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时选择虚假披露的概率是g'''',而证券监管部门选择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监督的概率是h'''',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最大化的收益。2.监管博弈模型的分析和结论通过以上对上市公司和证券监管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分析,得到以下几个结论:①上市公司进行虚假会计信息披露被查出的概率提高,则上市公司选择虚假会计信息披露的概率将降低。②加大对上市公司选择虚假会计信息披露的惩罚,则上市公司选择虚假会计信息披露的成本将会增加,从而导致上市公司不敢轻易选择虚假会计信息披露,以此来降低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披露的概率。③上市公司进行虚假会计信息披露被人举报的概率增大,则上市公司选择虚假会计信息披露的概率也将降低。④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督成本增大,则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督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这必然会导致上市公司选择虚假会计信息披露概率的上升。⑤上市公司进行虚假会计信息披露所获得的收益越大,证券监管部门进行监督的概率也将会越大,因为较高的做假收益促使上市公司有较大的动机去选择虚假会计信息披露,而且做假的水平也将会有所提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也将更加重大。⑥证券监管部门提高对上市公司进行虚假会计信息披露监督查处的质量和水平时,一方面,导致上市公司虚假披露被查处的概率增大,则上市公司虚假披露的概率将减少;另一方面,证券监管部门不监督的概率也会增大,这是因为证券监管部门监督水平的提高所产生的威慑作用使得上市公司选择虚假会计信息披露的概率降低,从而导致监管部门不需要经常去监督检查,而上市公司也能进行真实的会计信息披露。
(一)高速公路会计监督建设的水平因素
高速公路会计监督人员如何通过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利用相应的计算机设备进行对信息化数据的收集整理,提升高速公路会计监督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已经成为了制约高速公路会计监督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速公路单位对于高速公路会计监督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这样的情况,如何改变传统的思维观念,有效的开发出新型的高速公路会计监督技术,已经成为了高速公路会计监督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高速公路会计监督建设的认知因素
在进行高速公路会计监督建设的过程之中,还存在着高速公路会计监督领导对高速公路会计监督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其集中体现在高速公路会计监督部门并没有针对高速公路会计监督建设提供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对高速公路会计监督建设的认识和重要性评估也不到位。在实际的高速公路会计监督工作过程之中,高速公路会计监督工作人员被传统的思维观念所笼罩,只注重对高速公路会计监督的收集,并不注重对高速公路会计监督的合理利用和分析,难以充分发挥出高速公路会计监督工作的宝贵价值,严重浪费了高速公路会计监督资源。
(三)高速公路会计监督建设的观念因素
在传统的高速公路会计监督收集过程中,高速公路会计监督工作人员只需要将高速公路会计信息收集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就没有别的任务了。但是,随着单位对高速公路会计监督需求的逐步提升,对于存储的监督信息的合理利用已经逐步超过了信息本身的价值。因此,高速公路会计监督人员应当合理的改变自身的观念,学会如何有效的利用高速公路会计监督信息资源,重视对高速公路会计监督的信息化管理。
二、推动高速公路会计监督建设的策略
(一)强化高速公路会计监督人员的管理意识
为了提升高速公路会计监督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高速公路会计监督管理管理人员应当保持对建设的重视和关注,并在建设的过程之中勇于进取,选择最合适的建设理念和建设方法,并对最新出现的建设问题投入密切的关注。与此同时,高速公路会计监督管理人员还要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并逐步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管理技术。除此之外,高速公路会计监督管理人员还要改变原有的传统意识,注重对高速公路会计监督信息的合理开发利用,开阔自身的视野,将最新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引进到高速公路会计监督管理过程之中来。
(二)提升高速公路会计监督建设的配置水平
为了保证高速公路会计监督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水平,高速公路会计监督管理部门好要加大对高速公路会计监督建设的资金投入,为高速公路会计监督信息化管理部门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为高速公路会计监督管理部门配备足够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和硬件设备,保证高速公路会计监督信息化管理的正常运行。具体的来说,不仅仅要为高速公路会计监督信息化管理部门配备计算机设备,还要配备扫描仪、光盘刻录机等设备,充分满足高速公路会计监督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对于软件方面,要选择完善的软件进行使用,保证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三)引进高速公路会计监督信息化管理人才
为了充分保证高速公路会计监督信息化的建设水平的提升,还需要高速公路会计监督管理部门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提升高速公路会计监督管理部门的素质水平。与此同时,高速公路会计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时开展对员工的专业素质培训工作,完善高速公路会计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升高速公路会计监督管理工作者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高速公路会计监督建设的水平。
三、结束语
1.政府的监督功能减弱
通过立法这一方面可知,实施会计监督这一职能的相关政府部门,不能够获得足够的法律支持,导致有法律漏洞、有罪不罚、执法不严、没有法律依据的现象的出现。对会计监督的立法侧重非法会计,行政处罚。针对违法行为施加的刑事处罚以及责任追究,在现有的法律制度无法找到合适的条款,从而产生由于基础不足进而难以实施会计监督以及缺乏配套实施细则的情况。通过实施会计监督这个角度可以得知,作为被监督的一方,有些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的具体细节不能够被相关的行政部门掌控。同时,包括财政、税务、审计在内的一系列部门,不能够明确而详细的进行会计监督职能的分工,只有一个支离破碎的监督系统。同时,还存在同一个问题被反复进行监督的情况,而以上这些问题,使得企业会计监督受到了严重了削弱。
2.社会的会计监督职能弱化
社会会计监督,从它自身来说,顾名思义是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所进行的一系列监管。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起步晚、基础差、有着不尽如人意的这样或那样的各方面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削弱了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在最近的这些年里,在注册会计师这个专业领域内,各种竞争越演越烈,为了吸引企业,在各个会计师事务所之间,普遍存在降低自身标准的情况,这种不正当的竞争,使得审计质量越发的不被重视,而这种现状造成了审计风险不断增大的局面。对其原因进行深入的探索,我们可以发现:公司审计一方与受审核的一方为同一主体,恰恰就是这种情况,造成了注册会计师审计活动不能够保持一定的自身独立性的后果。
3.企业的内部监督职责弱化
(1)内部会计控制没有实现应有的作用就目前而言,在我国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已经走上了日益健全、完善的道路,然而,人们预期看到的企业内部会计理应实现的监督功能,却并没有出现在日常的实际工作当中,领导不重视,不支持,由企业部门和人员开展的内部控制等功能,从而使得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规章制度不能够被落实到位,一系列的不正当行为依旧是不断地重复发生。
(2)内部审计的作用起不到预期的效果人们一直就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样才可以做到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功效。在这里,首先要确保其独立性,这里指的是内部审计对一个组织机构而言的;第二个是成员的人员独立性。然而其内部审计建设以及安全审计独立性两个条件不能够得到保证,内部控制人员缺乏相应的权力,不能够发挥自身其的监督职责,领导与同事不协调的抵制,这些都导致各项内部审计的各种举措失去了它们的用武之处。
二、对于我国企业会计监督提出的对策以及建议
1.保证外部监督机制的合理有效性
(1)对政府的监督机制进行协调管理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在进行监督管理的工作中,会出现反复交叉监督的现象,而这个现象一直都存在于政府监管工作当中。成立社会民主评议机制和监管部门,研究建立社会行为评价、问责和约束机制的政府监管,政府监管部门承担自己监管体系的后果,以防止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实现科学的政府监管。对于政府方面而言,对监管目标和责任进行明确、加强不同部门的协调和监督,这两点是监管部门以及各个相关单位应该必须明确的。在保证了相关的依法监督的同时,也使得重复检查的现象日渐减少,这样一来,就可以做到对需要突出的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监督,使各职能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保证其专业监督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对社会监督机制进行规范管理从注册会计师的原则这一个单一的角度来讲,想要实现客观判断,是十分困难的。所以,为了达到规范注册会计师这个目标,就一定要改善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为了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对注册会计师的规范、指导和监督,对违反该法的有关规定,应按照相关处罚原则从重处罚。
2.对内部监督机制进行健全与完善
(1)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与健全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使用,来达到对监督机制进行制建立和完善的目的,同时对于内部控制活动,以及对这个活动的全面参与进行突出与强调。最后,使得核算和会计的核心监督职能的实施得到充分有效的保证。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要抓住内部控制以及关键控制这两者的重点内容:货币资金的强化控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授权和批准程序,不相容岗位分离;强化金融风险控制;做好物料计划和控制等,确保良好的成本控制和有效的管理分析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