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企业安全文化汇报材料8篇

时间:2023-03-10 14:52: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安全文化汇报材料,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安全文化汇报材料

篇1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措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ecurity issues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China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ccident problems not only lead the loses of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and bring negative impact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even cause serious threat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society. Therefor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us to establish a rational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to minimize the possibility of an accid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security management of China and the causes of accidents, and proposes the measures.

Key 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ecurity;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大力推进,建筑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并且产业不断扩大,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施工文明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对施工过程的监管也越来越远严格。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建筑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为控制和减少各类事故,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护广大从业者的安全和健康,国家确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同时对建筑安全管理进行了体系建设,主要是建立了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2003年11月国务院颁发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标准,加强了建设安全生产的行业管理,使我国建设行业的安全工作逐步走上了依法管理的阶段。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原因

2、1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不健全

很多施工企业未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主要原因是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这导致企业制度不健全,安全设施不完整,措施落实不到位,安检不执行,违法建筑等不规范行为。

2、2建筑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低,自我保护意识差,他们对安全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在施工前进行安全培训。

2、3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建设单位往往拖欠工程款,要求施工企业垫资施工,在工程造价中拒付安全施工设施费用,施工单位为了揽到工程,委曲求全,一旦中标,无力购置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2、4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不健全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在应急救援措施方面还不够,事故发生时无法及时救助和处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等活动相互脱节,并且安全教育落后。

综上所述,施工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建筑业的大事,一定要妥善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因安全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的安全问题必将给施工人员带来严重的损害,也会给企业带来损失,严重的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要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提高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应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问题的措施

3、1坚持安全事故处理的原则

安全事故处理的原则是:事故的原因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不放过,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

3、2施工人员先培训

一般的建筑施工人员安全素质都比较低,所以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要在上岗之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讲清楚施工安全隐患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事故的发生。

3、3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建立安全管理机构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要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做好检查工作。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进行安全培训,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生产责任制度,以确保生产费用的有效落实。安全管理人员要对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向相关人员汇报情况,对违章操作人员应及时制止,提出严重警告,严重的要对其进行惩罚。

3、4施工前做好组织工作

施工前要按照施工要求组织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技术、使用材料、安全措施等方面做好准备工作。合理组织施工,做好施工平面布置。避免出现相互干扰,合理组织施工人员,合理安排施工流水线,避免危险交叉作业等。做到既安全文明,又合理使用平面和空间。统筹规划建筑施工的全过程是施工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保证各项项目顺利完成的前提。

施工前,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应对施工人员做出详细说明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单位应在出入通道口、楼梯口、隧道口、有害气体等危险位置设置明显标志。同时,施工单位应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及其后的变化,在施工现场进行相应的安全措施,做好现场防护。

4、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该紧密结合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来建设,以良好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为基础,创造提高安全素养的氛围与环境。企业个人还应该在提高自己本身素质的基础上,还应该依靠集体引导,使安全行为规范变成自觉自愿行为。

4、1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合于企业文化中

在企业中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直接领导,制定企业的安全方针和安全目标,做好宣传工作、监督检查等各项工作。把文化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企业中开展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境界,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

4、2建立良好的安全物质条件和施工环境

安全文化建设要保证施工人员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建立良好的安全物质条件和施工场所,在良好的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培养和谐的氛围。

4、3加强安全文化制度建设

开展文化建设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企业的安全文化。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员工的流动性和建筑环境的优化,并且要充分发动全体员工广泛参与。要按照标准及安全技术施工落实安全施工措施,加强检查和评审,及时纠正不合理的规划,保证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

4、4安全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企业安全文化要以人为本,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为目的规范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要积极培养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态度和敬业精神。

4、5加强各类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绩效, 必须重视安全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最根本目的是通过教育使员工树立起主人翁的意识,使员工正确认识企业安全与企业发展。通过企业安全文化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倡导弘扬安全文化,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必将改善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水平,进而提高效益。

建筑也是事故的多发职业,搞好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安全文化建设能弥补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修养,从而使员工自觉的服从安全要求。

5、结语

总之,通过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将安全生产文化运用到安全生产建设中去,通过教育、宣传等形式提高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综合素质, 提升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水准, 是施工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搞好生产安全与创出企业特色以及创造更佳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建筑的正常安全开展提供保障。企业还要建立资金保障制度和考核制度,降低劣质的安全设施的投入使用,加强安全措施,从而树立整个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张彦民.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建筑安全.2003

篇2

关键词:预防 企业安全管理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安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经济效益的不断攀升,安全管理问题在生产经营中矛盾逐渐突出,各级管理者“轻安全,重生产”的思想及在安全管理上“推诿扯皮”的现象不断加重,造成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现在就企业在发展中突出的问题谈一点初浅的看法:

一、目前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1、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者对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认识,认为有一个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安全员,把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做好,就把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起来,而没有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主要表现为一些企业管理层及员工对体系建设意义认识不深刻,对体系文件理解不透彻,对体系运行监管不严格,致使政令不畅、执行不力,体系运行情况不佳,持续改进效果不太理想。常此以往没有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和企业的安全文化。

2、安全生产职责没有真正落实到基层。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指企业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各个岗位职工,在各自生产工作范围内,必须承担相应安全责任的制度。就目前企业而言,虽然自上而下都制定了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但是,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没有很好付诸实施,执行过程中流于一纸空文。具体表现基层单位在安全检查时,口头汇报一套一套,实际工作没有落实责任,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为此,企业各级领导、各部门都应该围绕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工作,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安全管理新格局。通过完善、落实、监督机制来强化安全管理工作。

3、企业还没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

管理离不开文化,也可以说不同的文化背景就有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管理的进步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管理也属于文化的范畴。当今全国正在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活动,要求将企业按照安全文化建设要求将本企业的安全文化变为职工的精神、信念和行为准则,这不仅是新时代企业管理的新要求,也是突出体现企业重视职工、重视激励人的精神的一种文化现象。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背景,是理念和精神支柱,企业安全管理的哲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安全素养、安全管理的伦理道德等这些无形的高尚境界需要用安全文化来培养、影响和造就。因为安全文化建设具有长期性,本身具有与安全管理更广泛的内容。如果没有坚持下去,导致的后果是,企业安全管理没有特点;群众的集体安全意识淡薄;企业的安全活动得不到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不能达到新的水平。

4、安全监督检查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建立和健全安全监督检查体系,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重要手段,它对于推动企业积极改善劳动条件,消除事故隐患,促进安全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就目前企业安全检查实施情况而言,尚存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

(1)各级管理人员对安全检查不认真,在安全检查过程中走马观花,敷衍塞责;

(2)专业部门没有发挥专业部门的作用。例如:设备、技术管理部门。

(3)维检人员不按规范施工,造成现场隐患重复出现。

(4)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对生产工艺、设备和设施不熟悉,很难发现和识别隐患;

(5)检查方法不科学,难以发挥安全检查的推动作用,按规定每次检查必须查领导、查管理、查现场、查纪律等方面的内容,而实际上做起来很难如愿;

(6)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各类隐患和问题,往往不能达到及时有效的整改,形成推诿扯皮,踢皮球,上次检查出的问题到下次检查还是依然如故。检查是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必要手段,通过检查以达到消除隐患,达到安全生产之目的。因此,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必须有计划,积极的加以解决;对检查出来的各类隐患,应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分工进行整改,本着“三定四不推”的原则,分级负责,真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地发挥安全检查为企业生产保驾护航的目的。

二、安全管理的建议

安全管理是极其艰巨的一项工作,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创新。面对新的机遇,需要我们以科学管理为手段,通过推行目标管理,加强员工培训和安全宣传,坚持以人文本的原则,建立独具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

1、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与追究体系。

企业应在原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组织完善各层级的安全生产职责,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办法,建立各层级岗位安全工作规范,规范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达到安全管理的要求。各层人员还应签订安全承诺,使员工清楚知道在安全生产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感到安全职责的压力,也为安全责任追究

打下基础。

2、整合优化,形成具有企业的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石,企业应把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和安全标准化中安全文化的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优化,将安全环境、安全行为、安全诚信等标准进一步细化完善,形成具有企业的特色的安全文化。

3、逐层分解,提升实施安全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

企业要以安全管理目标为基础,逐级向下分解,使各级安全目标明确、具体,各方面关系协调、一致,把全体员工都科学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内,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努力来实现特定组织的安全目标。安全目标要具体,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置若干个,例如百万工时伤害率指标,千人负伤率指标,事故损失指标或安全隐患整改率等。但是,目标不宜太多,以免力量过于分散。同时应在原有安全绩效考核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完善,将安全文化建设和标准化建设纳入考核体系当中。

企业还要根据国家和地方法律规定变化及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对于操作规程等制度以及作业标准的规范管理,实达到工作程序化,作业标准化。 4、加强现场安全设施的改进,向“本质安全”企业迈进。 通俗地讲, “本质安全”就是指设备或装置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到其运行时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设计阶段通过设计手段消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使用过程中即使操作者发生操作或使用错误,由于设备或装置本身存在的安全性能不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 “本质安全”是科学的体现,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力保证,是安全管理工作追求的最高目标。在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尽可能采取本质安全措施,保证系统运行的本质安全。

5、继续完善安全检查监督管理体系。

篇3

关键词: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现状与分析

2011 年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 4311.1 万人,建筑业总产值 117734 亿元,建筑企业总数 70414个。2008 年至 2012 年五年来,建筑业总产值不断提高,从 2008 年的 61144 亿元逐步攀升到 2012 年的 135303 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 21.77%。但是建筑业也是事故高发行业,每年施工死亡人数仅次于采矿业,在所有工业部门中居第二位。

一、土木工程安全文化

安全生产一直都是土木工程建筑业所追求的目标。安全科学技术定义安全为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发生、疾病和死亡,或者造成设备财产破坏、损失以及危害环境的条件。由此来看安全不应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努力的过程。安全生产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筑业也不例外。人力资源是任何一个建筑企业的主要资产。安全文化是指对安全的态度和理解,以及处理安全问题的模式和规则。从社会层面来看,它是指对事故的恐惧、对人价值的评价和人生命的尊重。从企业层面来看,它是指一个组织在健康和安全方面所共有的价值观。从个人层面来看,它是指对他人、对家庭以及对自身生命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对于土木工程建筑业,社会层面的安全文化是指行业的安全文化,企业层面的安全文化是指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行业安全文化和企业安全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在一个行业里,大部分主流企业的文化构成了行业的文化,而企业的文化又离不开行业的特点。

二、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模型的三个层面

1. 人的层面。文化是态度和行为的产物,它显示了员工如何行动,以及如何处理它们。Ivan指出,态度影响行为――一个人对某事物态度的变化也将影响其相关的行为,同时行为也影响态度――人们行为方式的改变将导致他们的态度作出相应的变化。安全事故的发生最直接的原因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Robbins指出人的行为主要包括了态度、性格、感知、学习以及动机等心理因素。结合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工作人员的安全态度差是导致事故的最重要的原因,许多工人、管理人员和监理只是做到了表面上的注重安全。Lingard开发出了一种安全的行为模式,这种模式由四个元素组成:对于工作的信仰、工作态度、行为意图和对安全的实际行为。参考如上行为模式、案例分析及文献,将人的层面划分为三个方面:安全态度、安全行为、专业知识/安全知识。

2.组织层面。Patrick 认为拥有优秀安全文化的组织具有一些共同点:1)组织内要形成一种坚定的信念与价值观“事故与伤亡是可以避免的,并且是不可被接受的”;2)管理者的承诺是建立一个组织安全文化的基础,只有管理者对安全文化重视并且向员工传达了自己的安全价值观,才能在组织内推行安全文化;3)组织内应建立一个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以汇报、审查及回顾安全表现,并且及时的更新通讯与程序;4)组织内建立了清晰的受权制和安全问责制;5)组织对那些呼吁关注安全问题及发现新方法来定位和评估危害的员工给予鼓励和支持;6)组织内建立了系统的机制来收集与安全有关的信息、评估安全性能以及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鉴于以上理论分析及之前的案例分析,本文将组织层面的安全文化划分为安全信念、管理者的承诺、员工的参与、沟通交流、安全政策、规则和指导方针、安全培训几个方面。

3. 环境层面。Robbins在研究中将外部环境分为两个部分,即特定的环境和一般环境。特定的环境是与所研究的组织相关联的环境,如处于其供应链上的其他组织或者是其利益相关者,对于施工项目而言,包括了参与施工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及项目所处环境。一般环境即普遍的环境,是社会环境,对土木工程安全文化而言包括了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环境因素。在本文中对环境考虑包含以下部分:社会文化、经济、法律、技术、项目环境和利益相关者。

三、提高我国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的建议意见

1.政府监管层面。土木工程安全文化建设中,政府坚持什么样的安全管理理念将直接关系到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成败。管理理念决定管理工作的态度和行为,要想把建筑安全文化建设好,政府就必须审时度势,建立和培养合乎时代要求的安全管理理念,让先进的安全理念在所有人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加强建筑安全文化教育、培训和宣传,营造良好建筑安全文化氛围是政府进行建筑安全文化建设所必须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内容。任何好的思想和理念都需要不断教育和宣传才能深入人心。与建筑安全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能知识也只有通过教育、培训和宣传来普及,从而真正实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2.设计方。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防止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设计方案的决策会直接影响建筑安全,设计师设计内容、选择材料、安排设备构件以及对设计变更处理的方式都会直接影响施工人员完成工作的方式。 设计单位应当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当在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

3. 施工单位。施工单位与施工生产活动直接联系,故对能否实现施工安全目标也承担着主要的责任; 而施工单位能否建立一个具有较高的现场管理水平的过硬的项目班子,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产生着直接的影响。施工单位应充分认识缩短工期对工程的危害性,对工期紧张下的施工安排做好详细计划,并尽可能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同业主的交流,与业主达成对安全事故后果的共识,并争取业主对风险大的单项工程局部实行可调价格。改善用工制度。

四、结语

综上,施工单位工人在安全文化方面意识差,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在安全文化方面的表现较工人要好,监理人员在安全文化方面表现较好。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健全项目安全管理组织加强对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价、应对和日常监测并完善个人防护设备,监理单位应提高监理人员的安全管理业务素质并加强与施工单位的沟通。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方法;探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各地不断涌现出新的工程与新的施工技术。这也就意味着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提高了,同时也对建筑工程的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水平是施工企业生命力的保障,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而在建筑工程中如何正确选择并高效运用安全管理方法是其中的关键。并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之上,把施工现场管理提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

二、目前我国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施工现场管理所要完成的主要的内容就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约束条件下,对劳动、各类设备、建筑材料等各种资源进行分配和优化组合,全面完成施工所规定的任务,并保证各项技术指标。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点。

(一)一些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需要加强

第一,有些施工单位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质量和法制意识较为淡薄。我国建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一些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建筑施工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也进一步明确了施工单位在工程技术与质量管理上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或多或少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实际操作中违反一些应该遵守的操作规程,没有按照施工图或者是施工顺序进行正确施工,技术措施也没有保障,甚至是在搭设脚手架之时也为了图省事而敷衍了事。由此会带来一连串的后果。造成工程质量低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失。

(二)建筑结构的组成与施工过程极其复杂

建筑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建筑安全问题的不断变化,有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等。规模是多样的,从几百平方米到数万平方米不等,建筑功能和工艺方法也是多样的,应该说建筑产品没有完全相同的,建造不同的建筑产品,对人员、材料、机械设备、防护用品、施工技术等不同的要求,这些差别决定现场施工中会不断面临的安全问题。

而且,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定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施工环境、施工人员素质、进度情况、地质条件、天气状况以及施工场地周边大环境、治安状况等因素对建筑安全生产也有较大影响。

(三)安全措施的落实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有些建筑公司与项目部处于分离状态,致使公司的安全措施并不能在项目部得到充分的落实,一些施工单位往往同时拥有多个项目竞标,而且通常上级公司与项目部分类,这种分离使得现场管理的责任更多由项目部来承担,一些不良现象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是造成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难度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建筑行业的整体素质需要提升

到目前为止我国有3500余万人从事建筑行业,其中百分之六十左右是农民工。有的施工现场甚至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农民工。相比之下,建筑方面培养的本科生、专科生每年约3.5万人。技校学生每年只有近3万人。由此可见,我国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相当稀缺的。而且一些工地的管理人员们一位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以至于对工人们的安全教育工作不重视,甚至连基本的三级安全教育都没有。导致操作工人在作业时承担了较大的风险,因此,提升建筑行业的整体素质是刻不容缓的。

三、如何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一)加强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是安全生产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需要,对加快企业安全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搞好企业安全理念的建设。安全文化理念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指导和明确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方向和目标的指南,是激发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主动配合企业安全管理的动力,是全体员工接受企业安全管理

的规范和约束。建立安全教育培训体系。贯彻“以人为本”的安全思想,把“人”作为培育安全文化的对象和立足点,抓好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引导职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增强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二)

第三,重视机械设备的保养,到达报废年限的设备要及时更换。在起重吊装前必须检查机械保险、并且做试吊。第四,现场电工要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并每天记录《电工巡视记录》,大型用电设备应当一周一次保养。实行二级漏电保护系统,配电箱和开关箱漏电保护开关选型应与用电负荷相匹配,严禁使用铜丝代替。

(三)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教育与制度建设

第一,要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全面落实工程安全责任制是一种管理制度的革新,可以显著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促进他们按照建筑标准完成施工任务。安全责任制的推行需要弄清责、权、利等关系,如:各级各类人员、各部门层层落实并签署《安全生产责任书》等方式,对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监理人员的具体责任明确划分。第二,要严格落实对施工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包括国家和地方相关安全法律法规,现场安全生产制度、工程施工特点以及相关工种技术操作规程等等。考试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此外,还要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目标的分解应分两步分解。第一步,可采用网络图的方式将公司的管理目标分解至分公司和项目部,确定每一项目部和工程的具体安全管理目标。比如文明施工的分解,公司确定的年创建几个部级、省级或市级安全文明工地,要将这一目标先分到各分公司,分公司再分解到项目部和具体工程,确定某个工程是创建哪一级安全文明工地,然后制订达到这一目标的保证措施。第二步,将工程管理目标分解至具体责任人。

管理目标的考核时,要按照目标分解的人员和保证措施进行考核。有的现场目标分解不明确,导致考核的内容、人员出现混乱,和现场管理人员的责任制考核分不清。目标考核的方式也应和责任制类似,要分级考核,考核时间不宜过长。

(四)加强协调工作

还有,要做好外层关系的协调工作,如果施工大环境和谐,也可以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可分为近外层协调和远外层协调两种。近外层关系包括设计、供应单位等。远外层关系协调包括交通、环卫等部门的协调。其中这一部分是重点。要本着“安全施工,绿色施工”的原则,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严禁在中午和夜间安排产生噪音的作业。与工程项目开始之前,就要与有关部门及时沟通。并签订相关协议。工程进行中发生争执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寻找一个利益平衡点来处理。对于一些重大问题,要向上级部门及时汇报,由专业机构来裁决。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我国的建筑施工工程量也会越来越大,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我国建筑施工工程已经逐步从过去的老旧施工模式转变为全新的施工模式。即:较高的施工质量,安全控制措施严密,并且把风险系数降到最低。另外,还要加强相关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还要制定相关的工程安全责任制度,使得责任落实到人。并对需要改进的管理措施加以有效地改良,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真正实现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浅谈中小型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J].施工技术.2012.07

[2]何日圭.论土建施工现场管理[J].现代装饰.2012.03

[3]李明明.论施工现场管理与成本控制[J].价值工程.2011.05

篇5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安全落实

【分类号】:F426.31

一、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现代企业文明生产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日趋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说,安全生产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如何搞好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大家共同关心的大事。因此,正确理解与认识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薄弱

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水平的社会生产力决定了安全生产的低水平。经过多次改革,新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交替,目前尚未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率的、统一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缺少集中统一管理的安全生产监督执法队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没有真正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改革稳定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他们把发展经济与安全生产对立起来,缺乏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不讲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

(二)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

由于安全生产工作监督管理不到位,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条件、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资格及其安全责任、安全机构设置、安全设施设备管理、现场作业安全保障、交叉作业和承包租凭场所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重要问题没有基本的法律法规,许多经营单位特别是非国有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差,管理各种事故隐患和安全因素不能被及时有效的发现和消除,以致重大、特大事故频繁发生。

(三) 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

生产安全事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使从业人员及其亲属没有安全感,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国是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生命的安全高于一切。各级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如果连人民群众最根本的人生安全都不能得到有效地保证,那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便无从谈起。因此,保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各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 处理好安全和生产的关系

很多地方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把发展经济和提高经济效益列为首要任务,但是不能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不是把两者有机结合而是加以对立。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尤其是私营企业“要钱不要命”,为了赚钱不惜以牺牲从业人员的生命为代价,心存侥幸心理,减少甚至不进行安全生产投入,以降低短期成本,追求长期利润。而一旦发生重大、特大事故,除了人员死亡之外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其代价往往要等于或大于安全生产投入的成本,最终厂毁人亡,得不偿失。只要我们能够准确找出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政治高度出发,就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1.加强安全管理理念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防御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倡导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强化第一责任职责,对每个作业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2.加强安全形势教育

加强对上级文件的学习,看清当前的安全形势,对身边的安全事故进行深刻的分析,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排查治理。

3.加强安全设施投入

加大安全生产设施的投入,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舍得投入,员工的安全也就得到可靠的保障。施工现场作业环境规范了,施工人员的作业行为规范了,材料消耗少了,返工少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4.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对新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经教育培训考试通过,且持证上岗。对在岗的施工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三级教育和各种特种作业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做到防患于未然;

5查找

把安全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对存在危险的施工作业,要有安全技术措施,针对不同的施工工艺,对员工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当我们真正做到这几条,何愁安全生产工作落不到实处。

二 、安全重在管理,管理重在现场,现场重在落实

生产活动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作为生产活动主体的各类人员,由于受各类环境因素和自身条件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有各类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这就要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生产现场的班组长、跟班队长,要多督促、多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认真落实好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类检查人员要深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办公室听汇报。同时,加大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考核力度,一级管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层层落实好岗位职责,使生产现场控制在有序、平稳的状态中。

(一) 发挥好理念先导作用

心态安全是安全生产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安全意识。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心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追求健康是人皆有之的基本需求,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如果上述错误观念不破除,正确的安全理念不树立,那么,安全生产的建设就永远是一座空中楼阁。

(二) 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

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位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根本性转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培养人的安全心态。

(三) 发挥好亲情感染作用。

从理论上讲,促使全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宣传教育。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适应了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内在需求,从主观上讲职工是愿意接受的

(四) 发挥好管理规范作用

职工安全素质的高低与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是有直接联系的。过去,管理者抓“三违”更多依赖的是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不可否认,批评和罚款能使违章职工的思想受到触动,但仅仅通过经济手段控制“三违”现象是不现实的。为了增强管理效果,管理者应该在严格执行刚性制度的同时,注重柔性管理方法的使用。企业管理人员要发挥示范作用,要把保障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此外,要为员工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地去工作。

(五) 落实制度“严”字当头

以人为本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作为基本出发点,看待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对待每项下级汇报的安全隐患,大力排查各项安全环节,狠抓工作落实,严格从各个环节为突破口,以安全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六) 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还要着眼于一个“全”字

篇6

【关键词】煤矿井下运输事故,原因,安全管理

白水煤矿是一个有着百年开采历史的老矿,现今矿井面临资源枯竭、生产布局分散、运输战线长等困难,机电运输设备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据统计有关,我国煤矿的矿井运输事故占矿井事故总数的28%左右,因此,设法减少矿井运输事故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一、事故原因

1、运输事故直接原因。通过对近两年煤矿运输事故案例分析,煤矿运输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一是违反“行车不行人”的规定;二是作业人员违章作业,平巷运输超拉超带、开快车;三是违章超限拉矿车;四是违反作业规程操作提升运输设备;五是不按作业规程规定使用斜井防跑车装置。

2、导致运输事故频发的安全隐患。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使用的的运输设备检查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或规定不符合生产实际。二是劳动力管理混乱。井下生产活动安排不合理,对平行作业队组工作进展情况失控;作业人员的具体任务和分工不明确;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调换频繁,安排未经培训合格的人员从事特种作业或非本工种人员上岗作业。三是不认真执行主要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下井带班人员空岗、漏岗或不到作业地点检查、协调和指挥生产;对违章现象熟视无睹,不加制止,有的带头违章登车作业。四是对职工安全教育不到位。从业人员对作业规程的学习、掌握不认真、不全面,未真正做到应知应会,对操作规程理解程度不一;企业不认真对职工进行权利、义务教育,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差,不能真正在思想和行动上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多数企业对新工人上岗前的安全培训教育针对性不强。五是设备日常检查维护不够。对平巷机车、斜井绞车、防跑车等斜井安全设施装置检查不认真、不细致、不到位。

二、安全管理

1、深刻吸取矿井运输事故教训,提高对加强运输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完善机构,落实责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一是抓好基层队伍建设。二是加强现场管理。

2、加强用工管理,科学安排岗位人员,杜绝违章指挥。一是矿井运输技术性较强,把业务好、责任心强的人充实到岗位中;二是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用企业安全生产效益留住人,减少人员流失,稳定从业人员队伍,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队伍;三是加强作业场所劳动组织管理,做到人员任务具体、分工明确。

3、加强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抓好日常安全教育,树立良好的工作习惯,规范职工行为。一是强化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保证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了解和掌握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规章制度、权利和义务、安全职责和操作规程、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等知识;二是强化对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的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三是强化日常安全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利用班前、班后等时间开展安全常识教育,认真贯彻学习矿井运输各工种操作规程,教育从业人员严格执行作业规程,充分发挥挡车装置、阻车装置应有的作用,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减少和杜绝运输事故的发生;四是强化对特种作业等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上岗作业。

4、加强电机车责任管理制度的汇编。把制度制成牌板悬挂在车厂或电机车的作业点。制度包括:包机责任制、检修责任制、设备完好责任制、注意事项等。制度中最重要的是交接班制度,明确接班司机必须向交班司机详细了解列车运行、信号、线路状况,并对电机车认真检查,内容包括:司机室的顶棚和门是否完好、连接器是否完好、手闸及撒沙装置是否灵活有效、照明灯及红尾灯是否明亮、喇叭和警铃音响是否清晰洪亮、通讯装置是否正常、控制器换向手把是否灵活、闭锁是否可靠、集电弓起落是否灵活。检查中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或向当班区队领导汇报,检查情况应记入交接班记录簿中。

5、加强区队日常电机车运输安全管理。落实以上的管理制度,并监督检查。明确检修时间和检修任务及检修项目;安排专人定期检查线路中的隐患(包括轨道完好、顶板完好、清理落石);区队干部应多下运输线路现场,不要记录中只有上班产量,在没有别的内容。可以想一下,如果只在班前会上安排工作任务,现场不检查考核,结果会怎样?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轨道铺设质量管理和维护。严格辅助运输的各项管理规定,按照质量标准化要求,对矿用机车、矿用钢轨等运输设备进行升级换代。严把运输轨道的敷设质量关,彻底解决轨道质量不合格。二是要加强斜井支护管理和维护。一些矿井要彻底解决主要斜井多数架棚缺少撑木、构件不全等问题。三是要加强人机车、矿车、小绞车和钢丝绳的检查维修,保持完好,降低事故率。四是要加强阻车器、挡车器等防跑车装置的检查和维护,确保灵活可靠。

6、深入现场抓管理,严格执行隐患排查制度,促进安全生产。严格执行矿规定的干部入井制度,能够深入井下生产一线,做好生产协调、现场质量标注化达标、安全监督,对安全隐患、违章行为不讲情面严格处理。每次入井走一路、查一路、记一路,现场能处理的看着处理,不能立即处理的要限期并跟踪落实整改,为矿井运输安全生产尽自己最大努力。

篇7

关键词:安全生产;风险预控;体系建设;PDCA循环;火电厂

一、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相关知识

(一)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理论知识1、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经过多周期的不断循环建设,通过闭环管理,逐渐完善提高的全面、系统、可持续改进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以海因里希法则和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辨识、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进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管理缺陷),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管住“冰山”下面的违章和未遂事件,切断事故因果的链条,防范事故发生,进而实现生产安全的。2、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价标准。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价标准由15个单元组成,包括总要求、安全生产方针、风险预控体系策划、体系文件、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不安全行为控制、建设项目、生产系统运行控制、综合要素控制、应急预案与响应、隐患和事件、安全信息、承包商、安全检查与评价、持续改进。15个单元再细分为66个管理要素,各单元管理要素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表1)3、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级准则。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级由三步骤组成。第一步:统计硬性指标完成情况,即安全指标、生产指标、环境指标完成情况;第二步:按照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价标准,评审专家对被查评单位的15个评价单元、66个管理元素的开展情况逐项进行检查评分;第三步:根据第一步、第二步查评结果,对照表2,两步得分同时满足某一级别时,说明被查单位本次检查结果达到了这一级别。(表2)(二)PDCA循环原理。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不断循环下去的科学程序。每个PDCA循环,都不是在原地周而复始运转,而是像爬楼梯一样,一个循环运转结束,质量水平就会提高一步,然后再制定下一个循环,再运转、再提高,不断前进,不断提高。PDCA循环的关键是处理阶段。因为处理阶段就是解决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阶段。该阶段的重点又在于修订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没有标准化和制度化,就不可能使PDCA循环转动向前。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获得了经济成效。PDCA循环,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本文采用PDCA循环原理为火电厂构建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二、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构建工作流程

按照PDCA循环理论,火电厂的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构建可按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四个阶段逐一进行分析设计。(一)计划阶段。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计划阶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和主体,计划的生成、控制和管理是实现工作目标的基础。它关系到体系建设工作能否成功地实施,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计划阶段工作任务主要有明确目标和定位,成立体系建设管理机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1、确定体系建设目标。第一步:聘请专家,按照体系评价标准,对火电厂安全生产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全面了解其安全生产基础情况;第二步:对照评级标准表,确定火电厂当前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水平处于XX级别;第三步:按照持续改进提升的原则,制定火电厂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目标及相关要求,详见表3。火电厂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总体要求:结合电厂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编制体系文件,做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预控工作,按照体系评价标准要求,全面展开生产、安全、技术、管理等各项工作,促使各项工作不断完善、规范、标准,通过不断循环最终达到体系建设一级单位标准,逐渐趋于本质安全。2、建立体系建设管理机构。火电厂应成立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的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以公司分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为组长的工作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和具体分工,并以公司正式文件形式印发至全厂。3、体系建设项目启动期间的培训学习。体系建设项目启动期间的培训学习主要由两方面内容组成。一是公司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学习体系建设有关理论知识、评价标准,培训方式采取聘请专家讲课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二是到已开展体系建设经验比较丰富的单位进行考察、交流学习,重点学习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各阶段工作如何展开。4、制订活动实施方案。(1)工作目标和组织机构确定后,制定体系建设工作任务计划,明确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和计划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要达到的目标以及重点要求;(2)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公司体系建设工作内部考评标准,成立内部评审小组;(3)制定体系建设工作奖惩细则,加强体系建设过程管控;(4)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流程图,让员工对体系建设过程有更加直观的感觉,有助于体系建设工作的推进;(5)制定体系建设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及计划完成时间。(二)执行阶段。执行阶段是根据已制定体系建设活动实施方案进行的。执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开展体系宣贯和培训,编制体系文件,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规范安全管理、技术管理、运行管理、设备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1、开展体系知识宣贯和培训。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牵头分层级组织开展体系知识的宣贯培训,使风险预控管理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将公司的体系建设工作尽快开展起来。(1)第一个层级的宣贯培训:由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对各部门管理人员、班组长以及专兼职安全员进行培训;(2)第二个层级的宣贯培训:各部门组织对本部门管理人员、各班组班组长以上员工进行培训;(3)第三个层级的宣贯培训:各班组班长组织对本班组员工进行培训。2、制定体系文件。第一步:根据各部门职责,按照体系建设要求,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对体系文件编写任务进行分工,制定体系文件编写进度计划;第二步: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对编写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使受训对象掌握体系文件编写方法、格式等要求;第三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体系文件、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本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规定、标准等文件;第四步:对于制定完成的体系文件,组织会签征求意见,经公司总经理签发后,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体系文件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被全面执行和落实;第五步:针对体系文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各部门要及时向体系文件编制部门反馈,体系文件编制部门根据需要及时修订完善体系文件。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第一步:制定年度安全生产风险预控工作计划;第二步:对全体生产岗位员工进行风险预控相关知识培训;第三步:对生产系统固有风险、人员行为风险从人、机、环三个方面进行危险源辨识;第四步: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对危险源从设备故障风险评估、区域风险评估和工作任务风险评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第五步:风险评估工作结束后,由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汇总、审核并形成风险评估表,编制全厂风险概述;第六步:制定风险控制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第七步: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对风险进行预控,消除或减弱人、机、环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有效控制危险物质能量,从而实现安全生产。4、按照体系评价标准,进行安全管理。从不安全行为控制、建设项目、生产系统运行控制、综合要素控制、应急预案与响应、隐患和事件、安全信息、承包商、安全检查与评价九个方面规范安全管理,每一个要素的管理都是按照PDCA循环原理和“五定”原则进行闭环管理。(三)检查阶段。检查阶段需要完成完善生产现场设备设施、企业自查、内部评审,整改提高后,做好迎接定级评审有关工作。1、企业定期检查。为促进体系建设,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各责任部门应根据年度体系建设工作计划,制定体系建设月工作计划、周工作计划。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对各部门周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部门、各班组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及时协调解决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有效推进公司体系建设。2、企业自查阶段。体系文件实施和风险评估成果运行一段时间后,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应按照体系评价标准,逐条进行检查,对查出问题及时组织整改,形成闭环管理。3、内审阶段。自查整改完成后,应按照体系评价标准要求,梳理各单元、各管理要素检查内容,整理资料,迎接公司组织内部评审。对内部评审查出问题,按照五定原则,落实整改。4、评审验收阶段。在这个阶段,火电厂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成立迎检小组,召开迎检准备会议,准备迎检资料,开展一次自查评活动,撰写迎检汇报材料,做好各评审员工作期间劳动防护用品、食、宿等安排。在评审验收工作过程中,评审员按照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级准则对各项指标及管理要素进行考评,并出具评审报告。(四)改进阶段。持续改进阶段的主要工作,根据年度评审结果,一是继承和发扬好的经验、做法;二是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做好整改提高工作;三是制定下一年度体系建设提升工作计划。

三、推动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

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水平是企业基础工作的综合反映,是生产建设过程中诸多要素的最佳集合。火电厂要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关键是要结合企业实际,不能简单的照搬照抄其他单位。下面结合火电厂实际,为推动体系建设,提供几点建议:(一)强化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总经理要高度重视体系建设工作,为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物质保障和资源保障。安全监察部要科学组织,认真谋划,各部门、各班组要层层落实,确保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发动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体系建设到位。(二)广泛宣传发动,确保全员参与。安全监察部牵头,各级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层层组织全面学习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知识,深刻领会体系建设的意义和内涵,大力宣传贯彻体系的理念和机制,积极组织和动员全体员工投入到体系建设工作中。要加大风险预控管理理念和有效做法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宣传方式、方法和途径,加强舆论引导,广泛开展宣贯培训,努力营造建设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良好氛围。(三)强化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知识培训。开展体系知识培训,让员工了解建设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和体系建设工作流程,熟悉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知识,知道如何开展体系建设工作。(四)强化体系建设过程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要对各部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及时对体系建设情况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保证体系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虽然考核不是万能的,但是安全管理是离不开严厉的考核的,火电厂应合理地使用规则来调动员工参与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以人为本”的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以实现企业安全、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五)创建企业安全文化。“意识决定行为,行为体现素质,素质决定命运”。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多数是因为人的因素造成的,要实现安全生产就要根治人的不安全行为,让员工形成自觉遵守安全规则的意识。安全文化强调“将安全监督管理与员工自主安全管理相结合”,有效调动员工实施安全行为和参与安全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企业安全管理的“软实力”,形成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利用安全文化的教育功能、规范功能、凝聚作用、导向功能宣传普及安全文化,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的基石。(六)注重闭环管理。安全生产是动态的和发展的,而不是孤立的和静止的。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开展的各项工作都要按照PDCA循环原理,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有改进的闭环管理,确保在经历了各个环节以后,各项工作有所提高。

作者:田芳 单位:山西鲁能河曲发电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泽荣.建立科学管理体系筑牢安全生产防线[J].2014年冶金安全与健康年会,2014.11.

篇8

关键词:安全生产 责任制 建筑检查标准 细化 安全走动式巡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安全生产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工作,也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建筑安全生产是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安全生产,是建筑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企业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必须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一、管理模式建立的背景

为改变传统被动的管理状况,首先分析了建设公司安全管理环境的不利因素。因为建设公司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具有以下特点。

(1)建筑产品体量大。单件产品小至空间体量几千立方米的居民楼,大至空间体量达数千万立方米的大厦,现场面积大,占用空间高,作业现场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不便于集中式安全管理,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经常对各个作业地点进行巡查检查。

(2)施工周期长。大型工程通常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竣工,时间跨度大,管理人员容易产生松懈、心理。

(3)作业人员流动性明显。建筑施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业人员流动性强,大部分临时工、农民工进入作业队伍,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人员缺乏自主管理意识,遵章守纪的能动性较低,这就需要管理人员不断的在现场监督、检查、指导。

(4)高处作业和立体交叉作业多。目前的施工现场有90%以上是高处作业。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和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了大量的人力、材料和机械共同施工生产,上下左右多层次的立体交叉作业,造成诸多不安全因素。如果管理人员不亲自到现场,难以对施工现场安全状况清楚掌握,因此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深入现场。

(5)露天作业多。由于施工现场多受天气、气候影响,安全管理环境多变,要求管理人员根据天气、气候等自然情况,及时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6)以往的安全管理,是纠缠于对问题点的管理,缺乏对管理要素的系统性管理。

(7)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中,尽管有各岗位管理人员的责任制,但是没有明确管理边界,细化程度不够,也没有实施标准,还缺失供执行的载体,不能量化考核。

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建筑施工行业面临着“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程序化运作,精细化管理”的发展趋势,并且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以往有了明显提高。

这就需要一种管理模式:既能对各岗位管理人员的责任明确、细化,又统一到一个执行标准的框架之中,对各自承担的管理要素,进行有序、系统的管理。为保证实施效果,要进行量化考核,通过量化考核来评价执行程度,并与个人的经济收入结合。

据此,建设公司决定建立“安全走动式巡查管理”模式。

二、安全走动式巡查管理的内容

安全走动式巡查管理模式,是以责任制的明确、细化为基础,以国家颁发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为标准,以走动式巡查管理为活动特点,对相关管理人员分担的管理要素进行逐项检查、验收,发现问题或隐患按“定整改人员、定整改措施、定整改达到的标准、定整改完成时间”的“四定”要求整改落实,由相关部门对走动巡查人员的执行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个人的经济收入结合。

(1)开展的范围

在公司所属单位的施工现场8类管理岗位人员中全面开展。这8类管理岗位人员分别为施工单位负责人、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副队长)、技术员、安管员、质检员、材料员、施工员(助理)、人事员。如图一。

(2)巡查的内容

巡查的内容分为14个项目,分别为安全管理、文明施工、脚手架、基坑支护、模板工程、“三宝”、洞口防护、临边防护、施工用电、物料提升机、外用电梯、塔吊、起

重吊装、施工机具。每个大项又包含若干小项,涵盖了人员、周转材料、机械设备、施工方法(措施)和施工环境这五个生产要素的准入,同时包括“三级”教育、人员过程控制、安全防护等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全部内容。如图二。

根据各岗位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内容的不同,对其巡查内容也有所侧重。

以巡查劳动防护用品的 “三宝” 项目为例,不同岗位管理人员对“三宝”管理侧重点有所区别。要求单位负责人对“三宝”进行全面管理;材料员侧重“三宝”的质量与数量是否满足要求,并负责提供生产厂家的资质证件;人事员侧重“三宝”发放与档案建立;技术员、质检员侧重“三宝”的使用和性能试验;安管员侧重员工对“三宝”的正确佩戴与使用,以及“三证一报告”的审验;施工员侧重“三宝”的管理和使用;等等。这样,同一个项目,因为各管理人员分工不同,将从全过程、多层次、多角度、对其实行管理。如图三。

(3)巡查方法及周期

为了便于工作开展,由公司统一印制了8类管理岗位人员的《安全走动式巡查管理手册》,每月人手一册。

根据管理人员各自承担的管理要素和管理内容,确定了巡查周期,进行走动闭合巡查。在巡查过程中,对照手册的巡查内容有序的进行检查、验收。内容为空项的,不划任何符号;内容符合检查标准或要求的,划“√”;内容存在问题或隐患的,划“?”;内容需要立即停工整改的,划“×”之后,立即向单位领导汇报。将查出的问题或隐患及停工的原因记录在“记事”项中。

对于存在问题或隐患,能够立即整改的,要监督抓紧整改、并进行验收;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向相应责任人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要求其按“四定” 规定整改,并对整改结果进行验收,做到闭环管理。手册“记事栏”中必须清楚的记录整改措施或处理结果。

按管理人员承担的管理要素不同,确定不同的巡查周期,按周期如实填写,对于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等与安全工作有直接关联的人员,采用短周期、高频率的巡查方式;对于其他人员,要求按正常施工拍节进行巡查。

(4)考评

1施工单位自我考评

对管理人员的个人考评。施工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考评负责人,根据各类管理人员的手册记录与实际情况对照,依据评分标准进行考评,本条款分数扣完为止,不出现负分。每月至少考评一次。多次考评时取其算术平均值,为当月考评分数。在手册上注明考评分数,并且被考评人、考评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必须签字确认。

未开展安全走动式巡查管理考评的管理人员,其当月考评分数取开展安全走动式巡查管理考评的管理人员当月考评分数的平均分。

对施工单位考评。对所有管理人员的当月考评分数累加后,取其算术平均值,即是本单位当月的考评分数。

2公司抽查考核

对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的个人考评。采用“以施工单位自行考评为主,每月对各类管理人员的走动巡查管理情况进行抽查考核为辅”的考核方法。各月份考评时,公司对管理人员的抽查考核是该管理人员本月份的最终考核分数。如有多次抽查,则取其算数平均值,由施工单位采用汇总。

对施工单位的考评。对所有管理人员的当月考评分数累加后,取其算术平均值,即是本单位当月的考评分数。

对公司机关及其附属单位管理人员的考评。公司对各施工单位所有管理人员考核分数合计后,计算算术平均值,作为公司机关及其附属单位管理人员的考评分数。

月末前,公司将各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审核分数、各施工单位审核分数、同类管理人员审核分数公布在公司内部网页上。

施工单位及单位管理人员各个月份考核结果累计后为全年结果,作为年终评先时安全工作的绩效依据。

公司根据各单位考评所暴露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整理,然后对各单位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服务。

(5)考核分数与奖金挂钩办法

按项目内容构成加权分配分值,总分为100分。

1管理人员考核分数在80分以上(含80分),得满奖。

2管理人员考核分数在80~75分(含75分)的,每个分值扣当月安全奖的2%。

3管理人员考核分数在75~70分(含70分)的,每个分值扣当月安全奖的4%。

4管理人员考核分数在70~65分(含65分)的,每个分值扣当月安全奖的6%。

5管理人员考核分数在65~60分(含60分)的,每个分值扣当月安全奖的8%。

6管理人员考核分数在60分以下,除扣罚当月全部安全奖外,另追加罚款200元。

7各单位未进行安全走动式巡查管理的管理人员,取其当月参加考核人员分数的平均值。

8施工单位没有自行考评本单位管理人员与本单位,或不按时报表的,视其为0分。公司扣罚当月该施工单位所有管理人员安全奖金,另外再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追加罚款1000元。

9各施工单位所有管理人员考核分数合计后,计算算术平均值,作为公司机关及附属单位管理人员当月安全奖计发的依据。

10扣罚安全奖按累进基数制进行。分数计算时,采用小数点后二位,四舍五入。

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有关部门在考核、检查、指导、服务过程中工作质量的监督检查。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成员有五人以上对同一个月考核的同一问题提出异议时,可采用听证会等办法仲裁。

三、安全走动式巡查管理的实施

(1)实施过程

首先是进行了培训。安全走动式巡查管理的实施,就是对8类岗位管理人员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一是要管理人员理解走动式巡查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二是增强安全生产的责任感,明确职责、权力和利益,从而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三是培训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适应走动式巡查的需要;四是培训他们良好协作的团队精神。形成团队力量,相互影响、相互约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五是培训他们对走动式巡查的管理,以便自行主动开展工作。

然后进行试运行。头1个月为试运行阶段,主要让管理人员初步了解此管理模式的有关内容、方法、步骤、相关要求,为正式运行做好人员的心理准备、组织保证、技术保证等基础工作,在开展较好的单位中确定试点,进行典型引路,相互观摩,为正式运行做好铺垫。

接下来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公司有关部门加大指导、监督、检查、服务力度,认真按照走动式巡查的管理要求进行管理,各岗位管理人员只要对巡查出的问题有整改意见并将整改意见送达到相关责任人,就免除对其扣分,所以各管理人员都非常积极的按照要求执行,使隐患排查的执行力和整改的落实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公司在内部办公平台上公示对各施工单位及管理人员的考核结果,严格兑现奖罚,真正做到责、权、利统一。

(2)取得成绩

公司开展走动式巡查管理已近五年,取得了显著成效。杜绝了重伤和死亡事故,轻伤事故逐年下降。2009年到目前为止,无任何事故发生,同时隐患出现几率也明显下降。

以2008年和2009年隐患排查与整改的数据对比看,基坑支护与模板工程下降24条,下降60%;物料提升机与外用电梯下降27条,下降30%;施工机具下降186条,下降73%。如果考虑到产值递增因素,效果将更加明显。2009年较2008年获得的各项荣誉也明显增多。

通过积极实施安全走动式巡查管理,管理人员及时掌握了施工现场第一手资料,充分了解到现场人员的安全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真正的做到了精细化管理和闭环管理,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得到管理人员的认可,特别对于新上岗的管理人员,成为他们工作的“法宝”。

(3)积累的经验

1走动式必须有对施工现场走动次数和时段的要求;必须有现场走动时间跨度的标准要求;必须有现场走动区域范围的标准要求;必须有现场走动管理内容的标准要求,主要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定量指标;必须有对现场走动式管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精细化考核的奖罚标准。

2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安全意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安全走动式巡查管理”要想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需要有企业安全文化作支撑,同时“安全走动式巡查管理”对培植和发扬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根据企业持续发展状况,要适时的进行调整和补充,以适应安全管理的需要。

(4)今后工作构想

由于施工地点比较分散,在开展安全走动式巡查时,公司对施工单位的执行不能做到实时管控。为此,今后将构建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制作直观的、可视化、图形化的工作流程,通过视频设备实时监控各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同时对各施工单位所产生的数据能够准确、及时、自动地汇总到公司的数据库中,为公司的安全生产提供新的技术保障。

结语

在建筑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是严峻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本保证。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必须认真落实各岗位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走动式巡查管理是用实践证明了的适合本公司发展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它解决传统管理方式的弊端,它使各岗位管理人员在进行安全管理时有章可循,循序渐进,并且达到“责、权、利”高度统一,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积极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JGJ59-99、JGJ59-20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S].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实施指南》.主编.建设部建筑管理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