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训练教学论文8篇

时间:2023-03-10 14:51:3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训练教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训练教学论文

篇1

(一)微微暴露的思维训练

课文中的细小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思维内涵;存在着很大的训练价值。在这些地方我善于“小题大做”,促使学生在“显微”中暴露过程,达到训练的目的。对教材细微处开掘并由此而引起的思维碰撞,成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的良好契机。正是暴露中,使儿童的认识能力和言语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二)填补空白的思维训练

艺术家的创作手法都讲究“留白”,即在艺术作品有意不透透彻彻地表现,而留下一些空白,让人们用各不相同的想象来填补这些空白,实质上也就是充分展示了学生对这类问题的思维过程。

(三)在语言过程中求失暴露

就是教师在为学生匡谬救失时,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现,以便从深层次上作诊断和矫治。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思维错失和定式偏差,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又具有普遍性。抓住它作剖析治理,有较大的训练价值。但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谬误有的比较隐蔽,带有深层次的特点,不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就会“治”不到点子上,“挖”不到根子上。

二、在段的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

(一)首先培训学生的分段能力

段的教学实质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在段的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正是达到这个目的有效方法。这是由于客观上它思维训练融为一体,特别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上,在这个教学思想指导下,进行段的训练,掌握句意必须要进行分析,划分段落必要进行比较、判断、归纳段意,必须进行综合。按这个思路进行段的教学思考是分段的依据,揭示的是分段的思维过程,着力寻找的是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

(二)抓重点、抓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1.要抓重点,读懂一句话,进行段的教学,首先要培训学生断句的能力,使学生知道一段话是由几句话组成的,每一句话说的是什么,并能找出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通过他们了解这段话主要说的是什么。

2.要抓联系,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再读懂了句子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在段的训练练习上,还包括一个主要方面,那就是在读懂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划分意义段。

三、利用课文结尾培养思维品质的思维训练

(一)利用结尾的迷惑性,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某些文章的结尾,犹如一个“迷魂阵”,令学生得出相反的结论,具有很大的迷魂性。如《草船借箭》中的结尾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周瑜临死前还在说“既生瑜,何生亮。”这证明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一直到死都没有放弃。《草船借箭》中的结尾句,不能说明周瑜佩服诸葛亮,只能说明周瑜对付诸葛亮的妒忌升级了。学生的认知建立在一个较为广阔的基础上,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了培养。

(二)利用结尾的矛盾性,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某些文章的结尾,表面看来,似乎矛盾,但细细品味,却意蕴无穷。例如课文《金色的鱼钩》结尾句:“在这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鱼钩”长满了“红锈”却能“闪烁光芒”,这貌似是充满了矛盾,怎样准确认识这句话的含义呢?我是这样处理的:师: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会发出光芒吗?那么作者为何偏要说这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呢?生:不会,老班长用这鱼钩救活了三个战士,自己却因饥饿和疲劳而光荣地牺牲,它的品质崇高伟大,光彩照人。说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实际上是说老班长的品质,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通过问答,学生得出了准确答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三)利用结尾的总结性,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某些文章的结尾,虽短短一句,却提纲挈领,既总结了全文内容,又暗示行文条理,给人以明白晓畅的感觉。例如课文《乡下人家》中的“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让学生抓住了这种总结性的结尾,顺藤摸瓜,无疑能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条理,使思维具有条理性。

(四)利用结尾的抒情性,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篇2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个特征,也叫求异思维。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不依常规、寻变求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化,促使人们思维活跃,不呆板、僵化。

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用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改变“单一思考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敏捷、迅速,能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而讨论法最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尽可能找出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如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颗,书中这样描写洞内的景物: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这时我提问:“叶老看罢内洞说’有点像‘,到底像还是不像呢?”学生各抒己见,争论得十分激烈。我揭示说:“像与不像,不是凭你们的主观臆断,而是结合课文内容、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来体会叶老的感受。”学生带着问题再阅读课文,然后继续讨论。认为不像的同学说:“有点像从字面上看,就是有一点像,那么大部分都不像,总起来说还是不像。”这个同学虽然有自己的判断,但说理性不强,不能以理服人。有的同学说:“我不同意他的发言。有点像,我以为还是像。因为两条龙是石钟乳沉积自然形成的,没有经过人工雕琢,形象不能逼真。但作者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两条龙蜿蜒在洞顶。蜿蜒这个词本来是形容蛇爬行的样子,现在用来描写双龙那种张牙舞爪的姿态。又因为借着灯光去看,灯光摇曳、蒙蒙眬眬,大轮廓又很像,因而叶老说有点像。这是肯定而不是否定,也正是叶老语言正确的体现。所以我们应当理解有点像是说像而不是不像。”课堂上这样的讨论,尽管答案不一致,但同学们根据课文字里行间的意思,反复推敲,会得出自己的结论。通过讨论最后意见。认识会趋于一致,不必老师“奉送”正确答案。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这样分析、推理、判断,就会逐渐克服解答问题时的盲目从众心理和不合逻辑的猜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思维的逻辑性。推理的严密性。

二、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十一二岁的孩子,已经逐步产生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希望人们把他们当小孩看待,而要求尊重他们。我们上课时不能要求学生答问只许对不许错。有些学生创造性思维常同一般学生不同,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近于荒唐,有时不易被老师理解,但认真考虑,他们也有某些方面的道理。一次讲完《将相和》,老师提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喜欢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老师进一步启发还喜欢谁?又有几位同学说喜欢廉颇。老师满意地点点头,正准备结束讲课,突然又有一位同学举手了,老师表示意见相同的就不用重复了,但这位同学仍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叫起他,他说:“我喜欢赵王。”老师惊讶地问:“为什么?”学生振振有词地说:“蔺相如本来是一位官职卑微的小官,赵玉看他有才华,就大胆地使用他。秦国本来是虎狼之国,在赵王与秦王面对面斗争时,蔺相如都挺身而出,战胜强大骄横的秦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每次斗争胜利后,赵王就对蔺相如破格提拔,所以蔺相如职位比廉颇还高。我就喜欢赵王敢于大胆使用人这一点。”学生说得多好,有理有据。赵王本身也是统治者,但学生不涉及他的为人、执政的情况,只就他用人这一点来评论,观点鲜明、论述清楚、敢抒己见。老师给以肯定:“同学们都喜欢蔺相如、廉颇,你能从不同角度看到赵王的优点,这是很可贵的。你很善于思考。”这样的肯定,调动了发言学生及全班同学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发言时消除了顾虑,充满信心,增强了自我肯定的欲望。

三、打破“思维惯性”,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思考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敢于提出不同的新观点,从而形成超常的构思。

如在十一册里有一组课文都是写人的记叙文,我抓住这些课文写作特点的同异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这个角度来提高学生分析文章、鉴赏文章的能力。如这样提问:“《我的战友》、《凡卡》、《奴隶英雄》都是写人的文章,你最喜欢哪篇的写法?”“三篇文章在刻画人物上有什么不同?哪篇文章着重刻画人物外貌?哪篇着重刻画语言和动作?哪篇文章又着重刻画了神态?这些侧重点都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学生在比较中,认真思考、人人动脑、动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在分析。比较、鉴别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形成网络,口头表达能力及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纠正“思路狭窄”的缺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想像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活动。因而我们说想像是创造力,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像。

1、续讲、续写故事的结局。当学生读完课文内容,并掌握了文章中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续讲、续写故事内容或结尾,丰富他们合情合理的想像能力。如讲完《会摇尾巴的狼》、《凡卡》、《穷人》等课文引导学生续讲,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像写出多种多样的片段。

2、写想像作文。低年级孩子学了《小猴子下山》一课,老师叫学生摹仿,自己编个童话故事,一句话一幅图,可自绘可剪贴,最后粘贴成一本书。学生自编出许多小童话故事,如《先让猴子妈妈吃》等。高年级学习《黄河象》后,写《柏抱槐》,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写《盖大楼》等想像性作文。

3、写一事一议的文章,训练学生联想的能力。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事物,都叫联想。

篇3

(1)组织课前演讲。学生在平日的生活当中,缺乏一个使用汉语的环境。因此,想要提高学生说汉语的能力,教师就必须尽量给他们创造更多的说的机会。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设一个短时间的演讲环节,让学生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轮流上讲台去进行汉语口头表达的锻炼演讲。在这个演讲当中,学生可以进行自我介绍,谈谈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梦想等内容。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相互之问的了解,为学生的和谐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讲一则成语小故事,或是说一个新闻事件等,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汉语知识了解,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使他们更愿意主动地去学习汉语相关的知识,达到自学的目的。

(2)组织课尾小结。在每堂课的末尾,教师可以预留一些时间让学生对课堂进行一次小结。这里,教师要注意不要与课前进行演讲的学生重复,尽量让更多的学生都得到口头表达能力锻炼的机会。而对于总结困难或是总结不全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他的学生来补充或是进行帮助,以减少学生的表达压力。而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采用团结协作的形式来对课堂进行总结,让他们在回顾课堂内容的同时,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以便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这种小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之中感受到一个轻松的汉语学习环境。而在课末,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下仍旧持续在汉语的思维当中,从而让他们对汉语有一个更深的体会。

(3)组织情境表演。除了课堂上的一些小演讲、小总结之外,教师还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组织一次情景表演的练习,把学生进行分组,并让学生自选内容,在课下准备充足,而后在练习课上进行情景表演。对于表演的内容,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选择一些自己家乡的风俗、传说故事或是电影里的情景甚至是小说里面的情节来进行表演这种表演的形式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同时也可以起到一个文化交流的作用,对于和谐课堂的构建能够起到极好的作用。

二、对于学生写的训练

(1)写读后感。因为初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并不太高,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学生面对作文的题目常常会两眼发呆,全然不知该如何动笔。即便是勉强写来,也是语句混乱、文笔枯乏。常常会有陈述不清,颠三倒四甚至是笑话连连的情况出现。而想要学会写,多读自然是关键,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多阅读杂志报纸,并让他们定期写一些读后感的小文章,在阅读中了解汉语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在动笔的过程当中,对这种思维方式有一个更深、更真切的体会,并可以与前文的课前演讲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读写说听的全方位锻炼模式。正所谓“文为笔说”,只有这样,在不断的阅读、书写以及交流的过程当中,才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他们的思路,真正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汉语写作能力。

(2)记录生活。学生的写作内容不仅仅可以包括阅读的感想,同时也能够记录下他们自己的生活,如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或是身边的风景以及自身的一些思想感情、感想等。通过对自身生活的记录,可以培养学生以写作来记录生活的习惯,让他们把写作训练变成一种生活中自然而然的环节,这种习惯一旦培养起来,将会伴随他们日后的一生。而记录生活还有一大好处,因为在写作能力的评判上,除了语法语义等必要的要求之外,还包括是否具有文采、文章是否鲜活、灵动而具有美感。而能够体现这些东西的,就是学生对于一些修辞手法的应用,比如,比喻、排比等。而其中最能使文章变得活灵活现的重要途径便是对于比喻手法的运用,而生动的比喻又往往来自于生活,故此在学生有了记录生活的习惯之后,自然会对四周的生活更加关注,由此也更加能够写出美妙而具有创意的句子,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无疑是有极大帮助的。

(3)交换批改。当然,在学生的基础能力还不足的时候,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必然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与不足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之间交换批改的方式,让学生对同学所犯的错误与自己所犯的错误进行对比,加深对错误的印象,以避免并及时改正这种错误,不再重犯。而因为学生本身的知识不够,可能有些错误他们自己也没有发现,或是出现误改的情况,这时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文章进行一次精改,然后再发放回学生手里,让他们对自身的不足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篇4

专业舞蹈教学在初级阶段多是从把杆动作开始,扶把动作练习要经过长期的反复进行才会得到练习的效果,扶把动作简单的说就是单手或双手扶住把杆来做一些由简到难的舞蹈动作。如:腿部练习、肩部练习、腰部练习、半脚尖练习等,下面拿把杆练习的第一步:“压腿”来举例讲解。压腿是舞蹈基础训练中最基础的训练,分为压前、旁、后腿。压腿的动作目的是打开腿部韧带,动作中要保持主力腿和动力腿的直立、胯部要摆正,下压时腿部和上半身之间完全贴住,没有缝隙。在循序渐进中,韧带慢慢就会拉长,达到动作要求。压旁腿时,和动力腿同侧的手扶把,另一只手臂打平,手指尖像脚尖靠近,向远延伸。压后腿时外侧的腿向后脚尖勾住把杆,膝盖保持伸直,双手环握住把杆,主力腿做蹲起练习,跨摆正,上身保持直立。压腿的音乐选择上尽量选择节奏感强的音乐。扶把动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因学生实际条件制定训练节奏,加强软开度练习

在课堂上,每个孩子的软度和能力和柔韧性都是不同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比较好掌握的动作上,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完成训练目的。这样不但可以在渐进的柔韧性练习中解决肢体的软开度,解决韧带的拉伸,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动作的稳定性、协调性以及灵活性,使肢体线条在这一部分的基础练习中得到提高,动作更舒展。

(二)“吸气与呼气”一呼一吸的重要性

在授课的过程中,“吸气与呼气”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它决定了动作的流畅,直白的说会呼吸就会调整气息,舞起来就不会大喘气,舞起来就轻盈、灵活,不会让人有笨重的舞动感觉。所以,在我们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们学习“吸气与呼气”的方法,是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重要教学方法。在上课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觉得跳有些动作时感觉气不够用,甚至会上气不接下气的完成一些及简单的动作。甚至到最后变成不会呼吸了。那到底如何在做动作时气息更加放松与自如呢?我们来举例说明:“比如“双飞燕“这个跳跃动作:双脚离开地面的一刻我们就要马上快速吸气,感觉人整个往上提起来,这样会帮助动作中的双脚快速打开更好的发力使双腿往远延伸,这个时候呼吸要尽量控制住,在双脚着地后在慢慢的呼气,保持气息平稳,不能着急。尤其是连续性做动作时更要掌握好“一呼一吸”的频率。做动作就会更稳更准确。呼吸在所有舞蹈动作中都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只有我们的气息稳定了、会用了,我们在做动作的时候才会觉得越来越轻松。

(三)主力腿的“主角”作用

在上课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把注意力放在做动作的腿上,也就是专业术语中的“动力腿”。却总是忘记主力腿的“主角”作用。在扶把做动作时其实每个动作都会有它的支撑点与重心点,就拿“搬旁腿”来举例:动作要求是单手扶把,体侧腰部轻轻靠住把杆,外侧腿做吸腿动作,外侧手心放在外侧脚脚心位置勾住,然后向肩膀后侧搬起,这个时候就要求主力腿的脚下要抓住地面,重心不能前倾或后倒,保持中间直立状态,这样才能保证动力腿能够较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务,搬出一个漂漂亮亮的旁腿。这就说明了主力腿“主角”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直白的说:“如果连站都站不稳,那又如何完成动作呢!”所以,主力腿是做好动作的基础,也是根基。我们要时刻注意主力腿的运用,把每个动作都做稳,更好的提高肢体的优美性。

二、如何提高舞蹈基础教学

(一)以鼓励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意志力

选择舞蹈专业的学生潜意识里都有意识的选择了承受肢体的苦。舞蹈就是肢体与肢体的不断的交织不断的纠缠不断的碰撞得来的一种抽象的肢体文字。它可以火热可以冰冷,可以让人非常快乐也可以让人承受巨大疼痛。这样的一门艺术门类当然是相当规范的也有自己的一套训练节拍。所以能够选择专业从事舞蹈的学生一定要知道如何让自己内心的意志力变得异常强大,才能在这条道路上一直前进。

(二)培养对美的认识

舞蹈天生就是美丽的,无论是悲伤的美还是惊艳的美,一出手的瞬间就能抓住人的眼球。用内心的身体韵律带动身体与肢体去表达,表达出不同角色的喜怒哀乐的情绪。这就是舞蹈的魅力。而舞蹈基础动作的训练就是打基础,就好比小树苗,要在一点一点的孕育下才能长大。第一:好的舞蹈动作要配合好的节奏音乐,优美的舞蹈要找到慢速节奏的音乐才能表达的扣人心弦,欢快的舞蹈就要运用明朗的节奏音乐来提高热情。在上课过程中老师要懂得选择音乐类型来调动学生上课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读懂音乐、诠释舞蹈动作,只有自己心里觉得会美了才能跳出美的舞蹈。第二:舞蹈教学分很多种,静静地看也是一种吸收的方式。找一些好的舞蹈剧目在上课过程中让学生观看,然后进行适当的停顿与提问,及时的回答学生的问题,在整个剧目看完后统一总结起来像讲故事一样给大家讲解剧目的内容并告诉学生作品主要表达的意义,抓住重要的点来说明,并适当的留一些编创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自己进行编创练习,在这种方式下产生的舞蹈才是学生自己内心所创造的美。

(三)提高学生编创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动作和编创能力后,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就要加强编创难度。可以分组让学生在课堂上来比赛,用同样的情节与人物编出不同的感觉。最后在下课前分组进行回课表演,这样既提高了编创的兴趣又在自己编动作的过程中提高了对于肢体的认识,实在是最美不过的事了。

三、结语

篇5

全英语教学时我国飞行训练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实施全英语教学,对于提升飞行学院语言素质和英语运用能力至关重要,那么该如何实施全英语教学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1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明确全英语教学目标,是确保飞行训练中全英语教学工作目的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基础。全英语教学相对于普通的飞行英语教学模式,有效性更高,更有助行学员英语素质的提升,尤其是促进其“听”、“说”、“读”的能力的发展。接受全英语教学的飞行学院,普遍能够较为扎实地掌握民航飞行的相关英语基础知识,对该领域的专业基本词汇及相关英语知识掌握情况较好,对飞机结构、飞机发动机种类、主要机载仪器仪表、空气动力学、飞机性能和操作等方面的英语描述、表达等了解程度较深,并能够进行流畅的英语交流。全英语教学目标的设立,应在达到以上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民航业对飞行员外语能力的要求,国家相关规章制度和院校办学优势资源等进行提升和优化。

1.2打好英语基础,扫清语言障碍

全英语飞行教学与以往飞行教学的显著差异,即授课采用了英语这一外来语言,这对飞行学员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保障全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应在飞行训练之初强化英语基础教育,尤其是对一些专业术语、机舱设备和结构等基本词汇进行介绍,并将经常性的开展听力训练,使学员词汇量和听、说能力不断提高,为全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打破障碍,奠定坚实的基础。

1.3强化英语文化教育,提升交流沟通能力

飞行学院在今后的工作中往往会或多或少地接触国际航线,以及国外飞行技术和服务人员,为了与之更好的沟通交流,飞行学院必须掌握一定的外国文化知识,进而避免侵犯他国传统和文化习惯。对此,在飞行训练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员应有意识地穿插一些国外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的教育,此外,更应以作业或任务的形式引导学员在课外阅读和学习一些外国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传统风俗,在中西文化对照中感受不同文化的用语习惯、行为习惯。

1.4强化实践环节,提升应用能力

飞行训练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教学训练,在飞行训练中实施全英语教学,应将理论与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将实践视为飞行训练全英语教学的出发点以及最终归宿。对此,飞行训练中,教员应结合飞行学员的英语基础、学习层次和理解能力采取针对性、合理化的实践教学策略,例如在实施全英语教学之初,为促进学员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应将演示与教学相结合;在全英语教学实施一段时间后,学员的英语水平相对较高时,应在每次训练结束后,应用英语进行点评讲解,给予每位学员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并密切关注其在今后的实践中是否有所改进。

2总结

篇6

运用教材中的写作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在模仿中提升,在提升中模仿,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材中的课文大多为名家名篇,教师应选择好学生模仿写作的“范本”,以精彩片段为主。在开展模仿类片段训练时,应确定每次的“模写点”。课文的精彩点往往很多,但不能让每个精彩点都作为仿写点,因为如果这样,学生会感到迷惘而无处入手。每次训练,只需确定一至两个仿写点,“咬定青山不放松”,让学生阅读感悟,反复揣摩,悉心仿写。

二、开展想象创新类片段训练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来表情达意的,如果学生不经过想象,不经过自己头脑的再加工、再创造,也就无法理解这些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意境。正如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所说:“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因此,教师应善于抓住文本中适合学生进行想象处,开展片段训练。想象创新类片段训练,让学生借助知识储备、人生阅历储备,对储存的表象进行再加工,基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最终完成对文本资源的深度解读,并在扎实的语言训练中获得思维的提升和飞跃。在开展想象创新类片段训练时,应让学生靠船下篙,基于文本,放飞思绪,超越文本,最终完成对文本资源的深度开发,并在扎实的片段训练中进入自由创作的境界。有些课文的结尾余味无穷,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续写课文,构思新情节,创造新形象。如,孔乙己的结尾可以让学生续写,让学生想象孔乙己的命运,从而深刻地体验到旧中国社会背景下人的悲苦命运。

三、开展角色模拟类片段训练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适合我们设置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开展角色模拟片段训练。教学实践证明,开展角色模拟片段训练,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利于激发学生分析、综合、想象、创造等高级思维活动,利于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四、开展赏析评价类片段训练

赏析、评价类片段训练在教学中随处可用。笔者经常结合课文语段,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写赏析、评价类的批注。如,一位学生对《敬业与乐业》作如下赏析、评价类批注“:全文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言之有序———开篇提出论题,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结尾勉励人敬业乐业。言之有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理论论据,信手拈来,令人信服;生活中当政治家和当木匠的论据,让人倍感亲切。我最欣赏的是本文说理透彻,如关于为什么要乐业的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论述‘凡职业都是有乐趣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时,作者又分四点来论述,逻辑严密,将道理说得明明白白。”这一批注,以写促悟,让学生深入体悟到作者写作严密、说理透彻的写作特色。

五、结语

篇7

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西南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声乐1》(声乐作品集),进行声音的发声训练及作品演唱。学生对象为某学校音乐教育专业12级本科班的学生。授课方式是一对四,学生性别为男生。时长为45分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1.掌握歌唱的呼吸技巧;2.通过母音与音阶的级进训练学生的发声及音域;3.能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作品,并能初步完成二度创作。教学过程如下:1.气息练习。首先,教师口述发声基本要求:口鼻同时吸气,吸气扩展肺部,吸入气息后发声继续保持吸气状态,小腹支撑发声等。发声母音为lv,尽量拖长,力度呈渐强式,音高走向为向上式。然后,教师示范,学生集体发声。教师偶尔先示范,让学生模仿自己,再让学生集体发声。时长约2分钟。2.母音训练。训练1:首先,教师口述发声要求:喉打开稳定,吸气扩张肺部,腰部紧张,口腔打开等。然后教师在钢琴上弹出音阶,五度下行式,教师示范母音为mima后,弹奏音阶,学生集体开始唱。练习曲呈级进式上行后,下行,音域上至a2,下至A.约6分钟。训练2:首先,教师口述发声要求:喉稳定,吸气扩张肺部;吸入气息后发声继续保持吸气状态,小腹支撑发声,腰部紧张,口腔打开等。提示学生找打哈欠的感觉。然后教师在钢琴上弹出音阶,大调音阶级进式练习,教师示范母音mima后,学生齐唱,级进上行后,下行,音域上至B2左右,下至A.。中间,教师偶有停顿,让学生模仿自己,并提示学生注意发声要求,并比喻,如发声像给声带按摩等等。时长约8分钟。训练3:首先,教师口述发声要求:喉稳定,吸气扩张肺部;吸入气息后发声继续保持吸气状态,小腹支撑发声等。此过程中,腰部紧张,口腔打开,提示学生找打哈欠的感觉,并告诉学生这是条跳音练习,要求气息断开。教师弹奏练习曲旋律,为大三和弦式级进式练习曲。教师示范母音mima后,弹奏提示音,学生齐唱,中间偶有提顿,提示学生注意发声要求,音域上至b2,下至A.。时长约5分钟。3.声乐作品演唱。教师讲解作品风格,让学生齐唱声乐作品《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教师伴奏时利用伴奏推进学生情绪和音量。学生齐唱时,遇到个别句子,教师停下示范。时长约15分钟。

二、案例分析

1.优点:首先,教师在发声训练开始前讲解学生基本发声理念,让学生的发声实践有规可循;其次,教师在训练过程有基本示范,让学生的实践有听觉基础;再次,教师在作品演唱时,对作品进行讲解及示范,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感悟,学生演唱时,教师能充分利用钢琴带动学生的情绪。2.缺点:首先,练声区母音的选择过于单一,几乎都采用母音“mima”没有照顾到个别学生的发音问题,丧失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如有些学生边音鼻音不分,有些学生发声闭合状态差;其次,教师只是一味让学生集体发声,没有关照个别学生的发声情况,如,练声区2中,有学生在起音时声带闭合严重漏气,声音发虚,急需单独解决并量身定制练声曲;再次,教师在练习曲的音域选择上未顾及学生的能力,高音区延伸过高,疑似揠苗助长,让学生滋生出挤喉、跑喉及身体僵硬使劲,甚至声带闭合变形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科学发声系统的建立;最后,在作品的选择上,教师并未给每个选择合适自己的曲目,而是统一演唱一首曲目,未顾及每个学生的音色,音域,及声音表达能力等问题。

三、改进建议

篇8

通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简单几何形的观察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展示较为复杂的一组几何形,让学生进行临摹。这个时候,通过刚才的讲解,学生已经基本能较为准确地表现这些几何形。图2这一几何形相对复杂,在学生自己运用观察法之后,教师需要进行引导,将这个较为复杂的形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详细讲解。首先,在观察的时候要学会将复杂的形简单化。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恩海姆的格式塔心理学:“这两种组织过程都遵循一种‘完形趋向律’,即在一定条件下,尽量使之趋向整齐、对称、简单。”

每个人都有将复杂的图形简单化的本能。现在运用此种视觉心理,学生将此图形看成一个竖立的长方形。然后由简入繁,慢慢添加对造型起重要作用的辅助线,通过这些辅助线完整地理解整个造型,就能准确地加以表现。通过第二个练习,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如何观察较为复杂的形状,对复杂形进行简化、概括,并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通过这两个步骤的观察训练,学生已经基本能够领会平面几何形的观察方法。

二、正负形的训练

正负形的训练是通过概括简化的方式让学生从具体物体中跳出来,学会从物体的外形观察物体的基本形,将三维空间中的立体物体当成二维空间里的平面图形进行观察和概括。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观察方法,也是学生在今后的绘画学习中观察的基本功。

教师在以较为复杂的几何形为例讲解何谓正负形时,可以通过讲解结合示范的方式(图3)向学生演示如何通过正负形的方式概括物体的外形。这个阶段的教学目的在于训练学生观察正负形的能力。学生把平面图形的正负形剪影掌握之后,教师摆静物,在具体实践中进一步训练学生通过正负形的方法,将立体的静物表现成平面的正负形剪影。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正负形的练习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观察较为复杂的物体。通过正负形剪影的训练,学生已经能够掌握物体的观察方法,准确地观察物体外形。教师对初学者的观察训练也基本完成。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