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采矿安全论文8篇

时间:2023-03-10 14:50:5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采矿安全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采矿安全论文

篇1

矿山采矿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点话题,想要真正地做到矿山采矿的安全技术管理可谓是一个艰难的历程。要实施矿山安全采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矿场各部门要按照矿场下发的政策各司其职矿山采矿工作是一个大工程,需要有不同的部门分工来完成采矿工作。这就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员必须熟悉自己的工作要求,无论发生什么,或者是在任何情况下,工作人员都要尽职尽责。不要因为一点私利,从中投机取巧谋得小利润,而影响其他部门的工作,甚至威胁到直接进行采矿工作的员工安全。此外,采矿工作也需要有程序性,不要因为一个部门的员工因工作不认真而影响整个矿场的采矿工作。

2.增强采矿工作人员安全采矿意识矿场对于采矿人员的安全一定要重视起来。一定要对采矿人员定期地进行采矿安全教育,让采矿人员自己清楚自己是否处于安全的状态。现在有些矿厂老板根本不懂采矿所需要的安全技术,就乱指导员工在不安全的情况下进行采矿工作。所以为了员工的安全,也为了矿场的经济效益,希望采矿的所有人员,包括领导和员工要有足够的安全意识。

3.做好采矿前安全检查为了给工人提供安全的采矿环境,在采矿前要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首先,矿场的领导在采矿所需要的设施选择上要上心,要很严格地选取合格的机械设备。在采矿之前也要有技术人员对设施进行检查。其次,矿场在采矿矿山选择上,一定要选择有安全保障的,不要选择哪种看着就好像快要坍塌的矿山,不能保障矿工安全。矿场也要在场地里准备可能出现一些小意外时需要的急需物品。比如,一些消炎水、创可贴、绷带等,如果条件许可,矿场可以请一些医生以备应急。

4.严格选择技术人员,并定期进行技术培训矿山采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所以,矿场老板在对技术人员的选择上需要谨慎。要选择态度认真,对工作负责的人,最重要的是人品。在矿场工作利润很大,如果员工心术不正,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做出一些没有安全保障的事,威胁到其他员工的安全就不好了。现在很多员工,对国家在这方面的很多政策不是很了解,容易犯一些低级错误,导致矿场的采矿工作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发生一些不必要的事故,轻则只是一些经济损失,严重就会引起人员伤亡。所以,要对技术人员定期进行技术培养。

篇2

1采矿区井巷设计中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在采矿区中部车场设计中,通常采用单道起坡和双道起坡两种方法,单道起坡工程量小,能够节省弹簧道岔,从而节省施工材料和成本。因此,很多采矿人员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喜欢采用单道起坡,使打点挂钩人员因为材料车和空重车下放而被打伤,造成事故。而双道起坡虽然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运用一个弹簧道岔和弹簧固定道岔,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对于开采量比较大的作业区,更能保证采矿作业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安全隐患。为了保证采矿人员的安全和提高采矿效率,应在中部车场设计中采用双道起坡。在采矿井巷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和曲率半径设计有关,曲率偏大或偏小都会影响工程的安全运作,如曲率偏大就会造成坡度太大,威胁采矿人员的人身安全;曲率偏小,就会严重地磨损钢丝,最后形成安全事故。所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曲率半径设计要符合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进而保证施工安全。而设计人员在进行弯道井巷曲率设计时往往重视上坡曲率半径设计而忽视下坡曲率半径设计,造成机车人员视野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产生安全事故。所以在设计弯道曲率时要同时考虑上坡曲率半径设计和下坡时视野问题。另外,设计人员在弯道井巷曲率设计中还经常没有根据运输设备的载重能力计算出合适的弯道曲率,造成曲率过大或过小,曲率过大时,拐弯就会比较急,很容易碰到天花板,使碎石脱落,曲率过小,就会严重地磨损运输设备的钢丝,使钢丝断裂,为了避免这些安全隐患,就必须充分考虑运输设备的载重能力,设计出合理的弯道井巷曲率,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2井巷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在井巷施工中,巷道的高度合适与否对采矿安全有重要影响,一般要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采用高度大于1.2m的半圆拱面结构,这样安全生产才有保证。但很多施工企业巷道的高度并没有达到1.2m也照样正常采矿,容易导致巷道作业中架设的电线出现问题,影响正常的巷道照明,致使机械没有办法正常工作,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所以,在进行巷道设计时,高度应达到或大于1.2m。另外,施工单位往往采用1.2m左右的双轨距离,而安全的下部车场运输双轨距离应大于1.3m,会因为双轨距离较小而造成机电车运输矿物时两车相撞,甚至导致电路短路,挤伤人员。所以,在设计下部车场距离时一定要大于1.3m,这样采矿人员和采矿设备的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证。

二、采矿和挖掘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1采矿工作面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在具体的采矿过程中,巷道通常是位于矿层的底板,而施工一般采用反眼头双向施工,这种方法在进行爆破时容易使反眼柱受到多重震动,造成较大面积的空顶出现坍塌,增加维护的难度,因此,如果在实际的施工中如果采用反眼头双向施工,采矿人员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地进行操作,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而设计工作面的切眼时,其方向和矿层正倾斜方向不一致,造成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切眼施工中,三角区域垮塌。因此,在设计工作面的切眼时应保持和矿层的正倾斜方向一致,也就是沿着矿层的正倾斜方,这样防止在切眼施工中三角带矿柱出现垮塌事故。另外,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设计急倾斜层坡度往往会达不到23度的安全倾斜标准,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在设计急倾斜层坡度时一定要达到23度的倾斜标准,为回采过程保驾护航,保证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

2挖掘工作面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挖掘工作面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改造眼坡度不合理和选择的运输巷道拔口位置不合适两个方面。我们知道,即使是在采矿区域,采矿层也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所以如果要想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就必须合理地改造矿井中的眼,需要注意的是,在改造矿井中眼的实际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地下岩石结构和矿洞的具体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经过认真研究之后进行综合性的改造,坚决避免因为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而盲目进行改造,进而提高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的损失,具体来说就是,改造矿井中的眼一般控制在25&以下,才能有效保证生产的安全性。针对运输巷道拔口位置不合适的问题要选择最合适的拔口位置。通常情况下,内开石门矿层两边开口是在其中,而石门恰巧通过矿层,这时应该将运输巷道设计为正反拔口两个,这样两个运输巷道距离刚好可以错开,进而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结语

篇3

采矿工程是一项大工程,其涉及到的环节非常多,每一个环节都有需要注意的事项,其中有三个环节最为重要,一是井巷采矿,二是开拓巷道;三是采掘工作面。这三个环节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采矿工程的进度,但是目前我国在采矿期间这三个环节都存在着不安全技术因素,如果没有预先采取解决对策,很有可能会危及到采矿工作人员的生命,而且也会影响到采矿的效率与质量,从而影响我国采矿行业的发展。在此,首先对采矿井巷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其主要涉及到如下要点:首先,弯道井巷施工期间,施工人员所选择使用的曲率半径存在着不安全因素,一般而言,弯道井巷施工人员会选择使用12m,也有可能会选择使用15m来作为巷道的曲率半径,这两种选择都比较适合应用在自粘式电动车运输中,但是如果运输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两个数值都需要相应的发生改变。通常实践分析,选择使用9m最为适合,但是很多施工人员所选取的数值却没有达到这一标准要求,通常情况下,都选择使用的是6m曲率半径,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巷道拐弯的地方明显增大,不仅会出现断绳伤人的事故,而且也不方便运输,因此,如果是弯道作业必须保证其曲率半径合乎要求,最小9m,如果有特殊情况,也可以选择12m。其次,中部车场所选择使用的单道起坡存在着不安全因素,采矿区中部的车场是采矿工程中涉及到一个重点环节,在对其进行式设计时,应该多方面进行考虑,尤其是巷道起坡轨有所差异,该差异的不同也会影响设计方案的选择,通常情况下,主要两种起坡方式,一种是单道,另有一种是双道。通常而言,单道与双道相比,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都相对要简单一些,因为双道起坡方式既需要设计固定道岔,也需要设计弹簧道岔,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必要,一般都会选择使用单道起坡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不过,如果打钩人员稍不注意,助推不当,则非常容易造成生命危险,因此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中部车场设计时,应该选择使用双道起坡方式,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空重车以及材料车能够安全通过,同时也不会威胁到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最后,将车场设计到弯道巷道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一般而言,设计人员设计车场,不仅需要掌握采取上山方位,还需要掌握运输大巷的具置,很多设计人员通过了解调查通常会在弯道巷道的位置上来设计下部车场,这种设计产生的直接的危害就是司机视线受阻,影响司机与其他工作人员的交流,进而引发安全事故,由此设计人员应该将车场设计到直线的位置上,从而防止事故出现。

2开拓巷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分析

首先,下部车场轨道间的安全间隙过小,在巷道施工的过程中,设计下部车场时,通常把1.3m作为车场间的安全间隙,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矿井的安全间隙通常只有1.2m,这就导致当车场的运输任务比较紧张,尤其是运输车变形或材料车过宽时,车场之间极易发生挤碰而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所以,在施工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超宽运输车可能通过的情况,尽量把安全间隙设置在1.4m左右,以此来确保施工工作的正常进行。其次,设计巷道时出现高度过低的情况,进行巷道开拓工作时,半圆拱形断面是首选的掘进方式,一般墙高都被控制在1.2m左右。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为数不少的矿区并没有严格按照这一标准进行巷道的建设,很多大断面积的巷道的墙高仅有1.1m,这就直接导致了在巷道里架线时,达不到架线的安全高度和施工的安全标准,极大的提高了触电事故的发生率。所以,在设计巷道墙高时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最后,设定巷道的腰线时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中线和腰线是井下巷道进行施工时用以完成施工控制的,中线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对巷道的掘进方向进行指导,一般来说,需要在巷道的顶板位置或是棚梁上设置3到4个中线点,以正中或偏中线的形式展示,采用激光光束等方法检查掘进迎头的尺寸是否合理。所谓腰线其实是一种标示线,用以对巷道的标高和坡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可以用水平尺等施工工具延伸到掘进迎头的位置来探测腰线所在的位置是否合理。

3采掘工作面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解决策略

3.1切眼和分斜坡在开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采掘工作面的实际作业过程中,技术人员在设计切眼时,开口的方向并没有沿煤层的正倾斜方向,还有很多开口即使沿正倾斜方向,但是设计长度明显不合理,这就造成三角带煤柱容易发生跨帮问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切眼开口的设计,尽量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3.2急倾斜煤层的主斜坡坡度过小。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设计好急倾斜煤层的主斜坡的坡度,然而即便有明确的倾斜角度作为参考,施工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使得主斜坡的坡度不符合施工标准,即使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煤炭也不能自溜下降,降低了工作效率。

3.3改造眼的反眼坡度。

在设计改造眼时,相当多的矿区会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所以在设计改造眼时并不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条件,有的甚至把改造眼的坡度设置到30度以上,并且有太多拐弯,给施工安全留下隐患。

4结语

篇4

作为矿区开采工作进行中的必不可少的矿区通风工作,对采矿工程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1.1源源不断的氧气供应

在采矿工程施工作业中,施工作业人员一旦在井下出现了缺氧的状况,会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矿井开采的深度越广,井内所含的氧气量就会越稀少,因而缺氧的现象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是极其容易出现的。这就非常需要井下通风所产生的作用,将新鲜充足的氧气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施工作业人员所处的环境之中,保障其生命安全,保证施工的继续进行。

1.2实现空气交换,排除有毒气体

伴随着采矿作业的实施过程,会有大量的有毒气体产生并溢出。若不能及时将这些有毒气体扩散、稀释,很容易致使采矿作业人员出现大面积中毒的情况,甚至导致工人死亡。同时,诸多有毒气体还具有易燃性、易爆性,爆炸情况也是非常容易出现的。这就需要加强矿井的通风管理,纵深优化通风系统,将井下的空气和井外的空气实现交换,在源源不断向井下注入新鲜空气的同时均衡气体的比例,将有毒气体迅速稀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1.3生命与财产并重,安全施工更需要安全生产

在采矿工程行业始终得到热切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在矿区进行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步骤的缺失会累积潜在的安全隐患,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严重的影响采矿工作生产线的正常运作机制,严重的威胁采矿作业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的财产安全。必须要系统化的建设井下安全管理的体系,加强矿井内外的气体交换能力,改善井内外的空气环境,尽快稀释有害有毒的气体,注入更多的氧气含量,规避安全事故。

1.4完善自动化的管理机制

在当前的采矿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矿区的安全管理模式并不是很完备,因此井下通风管理体系是一个极其关键的构成部分,能够反映出采矿业的管理方案执行的效率和程度。随着采矿施工作业经验的不断积累,加之与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各个采矿企业都在有针对性地对井下通风进行了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力度的加强,以信息技术网络为基础实现了部分的自动化管理模式,较之人为的管理更为精确,失误和误差更小,生产更安全。充分借助计算机对数据的高统计能力,极强的分析能力,对大量的有效数据进行整合和筛选,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对井下作业的状况实现实时上传,加强安全管理的力度,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将矿区作业的安全等级进一步提升。

2基于井下通风安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管理策略

2.1建立符合施工现场的通风标准

由于各个采矿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采矿区进行的通风安全管理时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作业的方式和标准进行相应的更加适宜的调整,进一步提升井下活动的安全指数和标准。科学化其安装步骤,精确化其安装位置,装置在设备更加便于开展工作的位置上,避免与其他设备相杂合产生的一系列安全问题。尤其是复杂的地理环境区域和偏远地区的开采矿施工作业,必须在施工之前进行全面的勘探和侦测,建立符合实际的通过标准,避免安全风险。

2.2建立自动预警和报警机制

近年来井下采矿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频频被曝光,井下采矿的安全性受到了更加广泛的重视。而其中最为主要的事故是施工人员的缺氧、中毒和有毒气体的爆炸事故。因此在对矿井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针对这两种主要的事故因素对采矿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控制力度的加强,提高安全度。安装报警感应装置,构成预警体系,及时提醒危险状况的降临以使施工生产人员有足够的时间逃离危险区域、保障其生命安全。更要在每次下井前后对所有的工具和管线进行检测,杜绝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2.3施工和生产过程中必须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对于安全事故的防范与预警,必须要对井下通风设施的质量进行细致的检测。检测的主体必须是专业化的人员或团队组织,及时的发现、反应井下通风系统的质量问题、潜在的或已存在的安全隐患,将结果及时的上报,派遣相关的专业化的操作人员进行调控。检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的标准进行勘察,杜绝应付的现象或违章检查的行为,一经发现必须严惩不贷。视其情节严重可追究相关负责人的刑事责任。将人为的导致安全事故的因素排除在外。

2.4对已经建立的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健全

制度的保障对于通风安全管理的有力贯彻执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健全、完善相关的制度是加强安全管理的关键性因素。必须将制度细化到各个地区,因地制宜,产生高效的、适合的作用,并严格执行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纠正小的违规错误,严惩大的违规行为。

2.5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根基提升通风的安全度

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极速发展,各个生产行业对矿产资源的生产安全标准有了要求,国家战略发展也需要矿产生产的安全保障。因此,为了加强采矿工程施工开采的井下区通风安全,必须要结合先进的、前沿的、相关领域尖端的科学技术,强力的改革当前矿区所使用的通风安全管理的技术,淘汰过于陈旧的设备,取而代之以更为先进精良的设备,走一条降低安全隐患的技术创新之路。

3结束语

篇5

在规划时综合考量,整体分析施工过程中要运用到的技术和设备。例如施工工地土质较松,要事先准备加固设备和材料,如果施工区域土质硬,就要事先规划好要使用的钻孔设施和防断裂设备,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未雨绸缪是解决技术不安全因素的最好办法,所以关注规划阶段,从工程的初始阶段就将不安全因素避免掉是极其必要的。

2具体施工方面操作不规范

在采矿的具体施工环节,技术操作不规范将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性,而施工中的安全事故会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1井巷设计不规范

现阶段,对井巷工程的巷道曲率半径是有一定要求的,若需要进入防爆机车,巷道曲率半径一般要求设置为12~15m,若采取其他方式,则需设置为±9m,一些施工者为节约人力、物力,一般会缩小这一半径,在施工中,也许不会影响人员或设备的进入,但如此的设置必然会对生产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应对这一半径严格规范,只能对不同情况设置为>9m或者>12m,避免造成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另外,施工区域下部间隙的安全距离一般是1.3m,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工地的这一间隙不足1.3m,为安全考虑,应适当拉大这一距离,避免车体相撞造成严重的损失。在井巷工程中,还有许多方面存在着设计不合理,这必须引起管理者的重视,规范这些工程的设计,为其安全提供技术的保障。收稿日期:2014-04-28作者简介:罗远林(1968-),男,贵州六枝人,工程师,现在贵州浙商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作。

2.2采掘工作面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

在采矿施工的过程中,切眼技术和分斜坡技术的实际操作也有很多不成熟。如开口时选址不明,造成切眼的作用不大;另外在分斜坡的过程中,没有准确的坡度要求,致使坡度不合理,对岩体造成一定的伤害。针对这些情况,在实际施工中应注意规划,在施工时准确计算开口位置及深度,规划分斜坡的位置和坡度。

3采矿的监督管环节待于提高

采矿工程中,技术操作难免会有疏漏。因此,必须加强技术管理监督的力度。

3.1策划安全监督

工程是开始于策划阶段的,工程策划是后期施工的指导。某些策划在形式上看起来令人叹服,但在实际施工中就会发现其中的很多细节都不合理,造成施工不可控,对工程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必须组织专业人员在工程的策划阶段就进行监督,避免后期的麻烦。

3.2施工安全监督

施工是采矿工程的具体操作阶段,这一环节的技术一旦出现失误,将直接对施工人员以及财物的安全造成影响,这就需要对施工专业性、器材完好性以及施工材料的合格性等等进行监督,为工程的开展保驾护航。

3.3工程后期安全监督

很多企业在开采过后将开采基地弃置,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在工程完结之后一段时期内,对老工地进行监督,避免其出现塌方等事故,对附近人员造成伤害。

4爆破技术的安全应用

在爆破技术方面,要借鉴深孔爆破、等离子爆破等先进技术。另外爆破中产生的飞石一般从爆破点向外扩散,因此施工者还要设置防护措施,避免飞石造成安全事故。要积极招揽专业技术人才,学习先进的爆破技术,提高采矿爆破的安全性。还要注重自身爆破人员素质的提高,组织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为爆破技术安全性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5结语

篇6

一、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现状

自2007年开始,七届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共计330人已充实到黑龙江鹤岗、鸡西、七台河、双鸭山四大矿业集团。经过调查统计,目前在岗130人,流失200人,流失比例为60.6%。各届毕业生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从流失人员的去向来看,主要有四个:一是到南方相关煤炭企业从事同类工作;二是报考公务员;三是报考研究生;四是改行从事非煤矿山的相关工作。

二、专业人才稳定影响因素分析

(一)人才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

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方面:1.薪资待遇。相比较来看,山西、淮南、内蒙神华等煤炭企业,其同类专业人才的工资约为黑龙江省的2~5倍不等,有的甚至更高。从定向生的生源来看,其出身多属于在经济上比较困难的家庭,在同样岗位条件下,迫于自身维持正常生活开销、回馈家庭等多种压力,大多数毕业生在有一定工作经验积累且尚未建立稳定家庭的条件下,重新选择成为必然,从而导致人员流失。通过调查,因薪资待遇而导致人才流失的占75%以上。2.安全环境。黑龙江省煤矿的地质条件复杂,国有煤矿中的大多数已进入深部开采,水、火、瓦斯、尘、围岩五大灾害普遍存在且日显凸出,矿井生产的安全性相对较低。而这些80后的毕业生又多为独生子女,选择更为安全的工作环境,成为来自父母和自身的一种考量,于是矿井的安全环境成为人才流失的又一影响因素。受该因素的影响,一些人选择了报考公务员或报考研究生,进行重新择业。3.工作氛围。煤炭企业所从事的主要是原煤生产,而在井下生产一线的从业者多为农民出身,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这样一种环境氛围条件下,对于一个经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而言,在与工人沟通上难免存在一种障碍,势必在思想上也有一定失落感。同时,专业人员的待遇多与所从事的岗位和职位相关,高职位才能得到高待遇现象普遍存在,这就造成论资排辈、靠关系来攀高职位,从而获得高待遇的不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对于来自家庭比较困难,在煤矿没有根基的专业人员而言,逃离这种氛围也就可想而知。4.发展前景。一方面,从煤炭资源的现有量来看,黑龙江省煤炭生产逐步进入资源枯竭期,在已有的四个资源枯竭城市中,隶属煤炭城市的就占三个,分别是鸡西市、鹤岗市、七台河市,后续发展潜力有限,城市转型成为必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专业人才的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黑龙江省四大矿业集团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僻,信息、文化等环境氛围相对省会城市和其他发达城市又比较欠缺,对下一代的成长环境势必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发展前景有限,也是导致人员流失的另一因素。

(二)发展态势

从整体形势上来看,受本次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影响,自2012年起煤炭生产形势急转直下,逐步进入低谷期,黑龙江省的煤炭企业逐步面临开资难的问题。在该形势影响下,对于本身已有一定的生产经验优势的毕业生而言,在工资待遇诱惑下,流失将呈现更为严重的态势。

三、人才流失给的危害

人才流失不仅给黑龙江省国有煤炭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直接影响,而且还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损失

如前所述,黑龙江省为改变煤炭企业人才紧缺现状,才采取了定向单招方式,在培养成本上,则采用“1+1+1”的方式。即培养每名专业人才所需的直接成本,由政府、企业、高校三者承担,按年培养成本1.6万计算,四年当中培养每名专业人才所需总成本为6.4万元。照此计算,在流失200人的条件下,直接培养成本损失为1280万元。若考虑到其流失对煤炭企业队伍稳定、工作效率降低等间接损失,将会更大。

(二)专业人才队伍的稳定

对于流失的煤炭企业专业人才而言,造成流失的根本原因往往是涉及切身利益,且是煤炭企业其它专业人才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其由原煤炭企业流出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解决涉及自身利益的焦点问题。这也意味着流出后的焦点问题能够得到较好解决,否则也不会流出。在当前信息交流比较畅通的环境下,当焦点问题在流出人才的身上得到切实解决之后,势必会对原煤炭企业其他人员产生连锁影响,结果会导致“走出去”成为更多专业人才的取向,即使是不走出去,也会影响整个专业人才队伍的稳定以及工作的积极性。

(三)工作效率

在流失人员流出之前,因其不安心工作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尤其是在其所处的岗位比较重要的条件下,还会对其他人员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当其走出之后,由于其岗位继任者尚需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导致煤炭企业工作效率的降低。

四、人才稳定的对策与建议

专业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最基本保障。对于黑龙江省煤炭企业来说,首先要做好的就是人才稳定工作。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待遇

提高待遇主要包括薪资待遇和精神待遇两个方面,无论是哪个方面,建立激励机制最为重要。对于薪资待遇,可从两方面加以调整:一是在工资总额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提高高技术含量工作岗位的薪资,降低一般岗位薪资水平,来拉大收入差距,突出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二是建立绩效考核机制,突出贡献率,这种贡献率既要体现贡献数量,又要体现贡献质量。对于精神待遇,可以考虑实施专家工程、科技创新工程、青年才俊工程等,并配套一定的专项补贴和一些倾斜政策,如职称晋升、福利待遇、住房补贴等,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既能对专业人才起到激励作用,又能体现对专业人才的重视。

(二)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随着国家、黑龙江省各级政府,以及煤炭企业自身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的加大,黑龙江省国有煤矿在安全生产水平上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近五年。但矿井老化、开采深度增加、地质条件复杂、灾害日趋严重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很严峻。在该条件下,要一如既往地抓住安全这条主线,继续加大安全培训和安全装备投入力度,依靠科技来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彻底改善作业的安全环境,使从业人员始终有一种安全感。

(三)建设友好型矿区

黑龙江省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大矿业集团,虽然无力去改变和建设一座城市,但有力去改变矿区的环境和文化氛围,搞好环境卫生、园林绿化、文化娱乐等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和谐的社区氛围,发展矿区教育事业,构建友好型矿区,以此来改善矿区人居环境。同时,挖掘企业百年特色、价值标准、发展理念,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依靠文化与环境建设,来渗透人心,留住人才。

(四)开展暖心工程

如前所述,七届毕业生绝大部分来自比较困难的家庭,作为他们当前所依靠的企业大家庭而言,开展暖心工程势在必行。经常开展座谈、交流、走访,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解决生活所遇到的实际困难,指导其做好职业生涯和发展规划,使其始终有一种被关心和被关注的感觉,对于留住人才是十分必要的。除煤炭企业自身之外,从利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出发,黑龙江省政府也应该在煤炭企业人才稳定上提供一些政策支持。

五、结束语

篇7

1.1跨学科研究生自身的约束力欠缺

跨学科的研究生由于是跨学科报考,备考耗时长和付出努力较多,因此,考上研究生后,由于入校第一年为基本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专业课程的学习相对本科的考核手段和方法较宽松和自由,故对研究生的自觉性要求较高,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和导师进行沟通探讨,这样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对知识融会贯通。但是,由于研究生阶段有部分本专业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属于重复学习,学习可能存在不认真现象,态度的不同对跨专业的学生也有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生的学习对跨学科的学生自身的约束力有较高的要求。

1.2培养方式的不合理性跨

学科报考研究生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但现行的培养方案为统一的培养方法,研究生第一年统一进行基础课学习,第二年和第三年进入科研完成毕业论文和呈现成果阶段,但是,由于跨学科的学生本科大多没有采矿工程专业理论基础,因此,在统一的培养方案实施下,存在不能明确自己研究方向,科研无从下手的现象。

1.3研究生课程的设置时间不尽合理

由于跨学科研究生缺少本专业基础知识,故大多数的跨学科学生需要进行本科知识的补习,即跟随本科生课堂学习,但是,本专业的研究生课程的学习时间大部分和采矿本科生的主干课程学习时间冲突。另外,采矿工程是一门以力学为基础的学科,因为其的研究对象比较复杂,故所需要学习的力学知识比较多,比如:弹性力学、材料力学、弹塑性力学和流体力学等知识,如果研究生学习基础课时间和本科专业课相互冲突,会极大的限制跨学科学生补习本科的基础知识。

1.4没有明确的研究目标问题

由于跨学科学生没有本专业的知识背景,在研究生阶段既要完成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又要对本专业的本科知识进行系统的补习,且还需要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时间相对比较紧张。因此,当跨学科研究生渡过研究生第一年的学习期之后,再无理论上存在的课程学习,在从学习完毕过渡到进行科研的过程,是否已经设定了自己的研究目标,并对其的实现过程有明确的思路,通过笔者和参与本论文完成的在读博士生和相关学生进行交谈,总结出,在这个过渡过程中,跨专业研究生普遍存在焦虑感,一方面,课程学习结束进入无课阶段,另一方面,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且本科毕业设计绝大部分和采矿工程没有联系,普遍感到茫然。

2.针对以上存在的4个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2.1增加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改变学生复试见过导师后进入学习阶段很少能碰到导师的情况,建议导师应该在学生入学后第一周召开见面座谈会,最佳的方式是高年级的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通过言传身教,使刚从本科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学生意识到研究生首要具备的素质和研究生主要的培养目标,缩短学生从刚入学时的新奇茫然转换为有明确目标并为之努力的时间,尤其针对跨学科的研究生,充分了解这部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其一起初步制定学习规划,使得学生懂得研究生的道路任重且道远。

2.2改变培养模式分类教育

针对研究生不分跨学科还是本学科统一上课的问题,笔者认为除过公共课等科目外,专业课授课形式分类教育势在必行,针对不同的学生本科专业的学术背景进行引导,多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例如:跨学科学生具有化工背景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方法在采矿中的应用;具有计算机知识背景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和采矿相关的软件学习等,弥补跨学科学生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之间的不连续性,这样也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势利导。

2.3课程设置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调整

对于跨学科的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来说,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研究生设置专业课的时间应该尽量灵活的和本专业本科生的上课时间进行时间上的互补,这样,跨学科的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补习本专业的专业课,对他们的专业知识的增加大有裨益。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决定着研究生的知识面,针对非采矿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上应充分体现打好基础和建立知识结构体系的特点。

2.4跨学科研究生多和导师、同学进行学术探讨

跨学科的学生在打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多和导师、同学进行交流,带着问题讨论专业问题,不断地对自己的研究目标和在研究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位。例如,学化工的本科生考取了采矿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是典型的跨学科研究生,如果导师和学生本人可以找到学科和学科之间的交叉点,不但有利于建立学生的科研知识构架,更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

3.启发和结论

篇8

【关键词】矿产资源 黄金矿产 极薄矿脉 开采方法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我们知道一般而言极薄矿脉存在的地理条件是十分复杂的,极薄矿脉一般具有倾角,并且矿岩的稳定性比较差,这就这采矿加大了难度。我们知道在国内采矿极薄的黄金矿产资源用的比较多的方法是留矿采矿法以及平面法等等,而其他更加先进的采矿方法我国用的比较少,就这一点来说与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些差距的。在我国采矿业中存在着许多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我国的采矿业机械化水平太低,大多的都是采用人力,这样就导致采矿的生产能力差,效率低,而且通过人力采矿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在对黄金极薄矿脉进行开采时,采矿方法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根据矿山的具体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出最合适最科学的采矿方法。并且在实际的采矿过程中要注意一些技术要领,选择科学的手段,来完成对极薄黄金矿产的开采。

二.极薄矿脉采矿方法的概述

随着经济条件,采矿技术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采矿工艺不断发展,多数矿山先后广泛采用了削壁充填法、水平分层干式充填法、普通留矿法、混采留矿法等, 近几年来,金翅岭金矿急倾斜极薄矿脉开采中积极开展分段掏槽空场法的科研试验。通过一年多的工业性试验证明,这种采矿方法可以大大降低极薄矿脉开采中的损失率和贫化率,值得类似矿山或类似矿脉开采借鉴。但由于试验采场是由留矿法采场改造而成(老工程太多),造成试验中的个别技术数据失误,为此该矿正准备迸行第二次试验。

分段掏槽空场法与一般分段采矿法大致相同,在已划分的阶段采场中,沿倾向划分若干分段,然后在各分段水平沿脉开掘分段平巷,采矿凿岩工作在分段巷道中进行,所不同的是分段掏槽空场法是在分段平巷中向上,下分别掏槽回采极薄矿脉,墓本上不采上,下盘围岩,采下矿石自溜至采场底部漏斗,放至运输水平运出。根据具体情况事后再作空区处理。

目前,国内外对急倾斜极薄矿脉的开采,一般都是广泛推广应用混采留矿法和削壁充填法, 后者的结构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铺设垫板,一种是不铺垫板。招远县黄金矿山对急倾斜极薄含金石英脉类型的矿床开采,普遍采用混采留矿法和不设垫板的削壁充填法。

三.极薄黄金矿脉采矿的具体方法及效果

减少围岩采掘工作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贫化损失, 这是目前发展极薄矿体采矿方法的根本任务。为此, 提出几个探讨性的方案, 以供商榷。

1.极薄矿脉的分段空场采矿法

此法曾在五十年代苏联基洛夫矿顺利使用过。该矿矿脉厚度为8 至10到20至 30厘米,倾角75至80度,围岩坚硬稳固,接触面平整明显。采矿结构下如图所示, 阶段高度为30米, 采场长度为50至60米,沿主要运输平巷每隔7米设置漏斗, 分段巷道的断面为2*0 .8米2由天井向两侧掘进,并超前于回采工作面2 .5至3 米。分段巷道掘进时只开上盘的岩层。分段高度为7 米。在回采时,沿分段巷道凿岩,炮眼间距0.4米,下向和上向的炮眼错开排列。爆破后形成稍大于矿脉厚度的窄槽。采下的矿石沿窄槽落至漏斗中, 每次爆破以后, 清理分段巷道, 并在每个分段巷道采空区上部支撑木板, 以便行人。

该采矿方法与金翅岭金矿试验的小分段掏槽空场法相比,大大缩短了采准工作的时间,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对强化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其缺点是增加了坑木的消耗量。

2.极薄矿脉条带式留矿法

(1)适用条件

矿岩稳固或中稳以上,倾角大于65度,厚度小于最小采幅宽度,一般为0.4米。矿体与围岩的接触面明显,且易于分离。矿体的形状规则, 埋藏要素德定, 矿石无结块、氧化、自燃。

(2)采场结构

如下图所示,采场沿走向长4 0至50米, 阶段高度35至4 5米,底柱高2至3米,条带宽度5至6 米。此法的特点就是在阶段内沿走向划分成矿房, 在采场内沿走向划分成条带,“条带” 是该采矿方法区别于其它留矿法最基本的特征。条带的划分是以条带超前槽为界限划分的,凿岩工作在槽内进行,回采时基本不采上下盘围岩。崩落下来的矿石, 一部分放出, 而大部分留在矿房内, 用作操作台和支撑上下盘围岩。

3 .采切布置

在采场中央掘一先进天井。在拉底水平上,每隔5至6米掘出矿穿脉巷道与电耙道相通,采场的两端设顺路人行井,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不断架设。

4.指岩爆破

凿岩工作在超前槽内进行,采7655型凿岩机和小38毫米的小直径钻头,打上向眼和上向倾斜炮眼,如上图图所示,上向眼一般L = 1.2至1.5米, 上向倾斜眼L=1.5至2 米。采用电阻丝一次点火,火雷管引爆导爆管的爆破方法。

5.采场通风

新鲜风流由中段沿脉巷道通过采场两端的顺路人行井,冲洗采场工作面,回集到中央先进天井至上中段回风巷道

6.采场人行

采场中的人行是通过顺路人行或先进夭井进入采场,通过爆破后形成的窄槽进入凿岩工作面—超前槽。金翅岭金矿小分段空场法的窄槽爆破试验证明, 在不小于0.4米的爆破窄槽中,人可以顺利通过。

7.矿石运搬

在回采过程中,爆落下来的矿石放出适量。当采场回采结束后,再进行大规模放矿。

8.采场地压管理

回采期间,采用留矿和局部支护的办法进行强化开采以控制地压。回采结束并放矿后,可根据具休情况,采用一次充填、崩落或封闭法处理采空区。

四.天井吊罐空场法

采场构成要素如下图所示,凿岩工作在天井吊罐中进行。用活接钢钎打35至40 毫米、眼距0.4至0.5米和眼深3至4米的炮眼。炮眼的排列视矿脉厚度不同采用“ 一”字形或“ 之”字形排列。采用电阻丝一次引爆,每次爆破长度为2至3米。

回采工作沿矿体走向从一翼向另一翼推进,逆矿体的倾向由下而上依次爆破。

崩落下的矿石自重落入采场底部, 通过漏斗放入中段运输平巷。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粉矿的损失, 在最后一次爆破后, 用高压水把采空区冲洗一次

五.结束语

黄金矿产是我国的稀有矿产,其经济价值之高,开采利用价值之大。但是我国的黄金矿产许多都是极薄的矿脉,这样给开采工作带来了不便,增加了难度这就需要更加成熟的开采方法和技术,来保证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就这黄金极薄矿脉的开采工作作了简单的探讨,对实际的开采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福才 宋健 周占魁 田小会 辛向东 任国义 梁春贵 斜长工作面浅孔留矿法在急倾斜极薄矿脉开采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ISTIC -2000年6期

[2] 范水奎 壁式爆力削壁充填采矿方法在峪耳崖金矿的应用 [会议论文],2006 - 第七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

[3] 于军智 耿彦军Yu JunzhiGeng Yanjun峪耳崖金矿缓倾斜顶板破碎极薄矿脉开采新技术研究 [期刊论文] 《价值工程》 ISTIC -2011年16期

[4] 范水奎 壁式爆力削壁充填采矿方法在峪耳崖金矿的应用 [期刊论文] 《采矿技术》 -2006年3期

[5] 况世华 何丽华KUANG Shi-huaHE Li-hua缓倾斜极薄矿脉开采新方法研究 [期刊论文] 《云南冶金》 ISTIC -2009年1期

[6] 袁琦 垂直分条堑沟式采矿法在枪马金矿的尝试[期刊论文] 《黄金》 ISTIC PKU -2002年8期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