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7:4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电商毕业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电商创业工作室;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一、电商创业工作室创建的背景
根据清华大学出的《中国往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表》中显示,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毕业半年后仍未就业人数在各专业中高居不下。而艾瑞网调查数据得出我国2012年电商市场交易额已达7.85万亿,同比增长30.83%,2012年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2万亿元,同比增长64.7%,2012年中国电商市场b2b交易额为6.25万亿元,同比增长27%。随着这几年我国电商的快速发展为各高校电商专业的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报告称,截至2012年12月,电商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超过1500万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一方面是电商市场的快速增长,人才的缺口;一方面是电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高职电商专业学生与市场所需人才严重脱节,学院的教学完全达不到企业对电商人才的要求。传统教学多是在教室和机房完成,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依赖于课本及教学软件,学习专业技能的机会少之又少,同时还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国家所要求的教育教学方向相背离,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2010年教育部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教学目标中,而电商专业的独特性恰恰最适合进行创业教学实施。教育部强调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全程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全过程中。各高校要将创业教育作为教学改革重点内容,深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团队建设,同时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及实践平台的构建。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我院建设了电子商务创业工作室。
二、电商创业工作室建设意义
通过各高校电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可以看出,各高校辛辛苦苦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电商人才需求并不对口,电商专业的教学需要大胆创新。我院今年电商教学实施开放式教学,把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做为最终目标,通过创造出一个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我院建立了电商创业工作室。电商行业人才需求特点要求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想要通过教学达到此目标,必须使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学习,使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授课交替进行。我院新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通过自己探索,去主动获取、巩固、深化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三、电子商务创业工作室建设思路
我院电商创业工作室以企业、行业、学院为依托,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通过学院与淘宝,学院与本地特色电商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了一个集教学、创业、实践为一体的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工作室建设主要从本地经济发展情况出发,与本地电商企业合作,共同构建电子商务创业工作室建设思路,明确建设内容。通过本省电商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工作室通过与天猫、印象西安等企业的合作,开展以淘宝创业、天猫小邮局、云客服等形式的创业项目,形成了一支较强理论与实践能力的专任教师和企业资深经历与业务操作的员工组成的教学团队,通过电子商务创业工作室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电子商务创业平台。
四、电商创业工作室运营模式
1、在组建电商创业工作室的同时,工作室各组都开设了淘宝店铺。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淘宝店铺的建设来锻炼创业团队;同时还可以利用店铺岗位将各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分工,明确每位成员的岗位任务;后期将本地区周边特色产品进行汇总,有选择性的放到店铺中去,不仅可以对学院进行宣传,同时还能宣传本地特色,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2、学院与本地特色电商企业合作,共同构电商创业平台。企业提供建设方案,学院提供资金和地方,共同构建了电商创业工作室。在工作室运营中,企业为工作室中的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包括:客服、美工、营销专员等,将创业工作室变成了企业在校内的一个办公室,为学生在校内就提供了在外实习的机会。
3、学院同天猫、淘宝大学合作,共同构建了电商专业培训及实践中心。天猫、淘宝大学会通过电商创业工作室来对电商专业优秀学生进行培训,包括云客服培训,营销专员培训,淘宝运营员培训等,同时还会安排优秀学生进行定岗实习,比如在双十一当天,各创业小组会充当了淘宝商城三只松鼠旗舰店的客服,学生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累并快乐着,我们共同见证了这家店铺成长的历史。同时我们还与天猫合作在校内建设了天猫小邮局,方便了同学们的收件与取件。
4、同时电子商务创业工作室还承接了本地网络市场调查的有关业务,为本地企业及店铺做出决策提供了正确的依据。
关键词:工商管理 大学毕业生 就业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135-02
近年来,普通高等院校大规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加之受经济发展减缓及新劳动法颁布实施的影响,用人单位招聘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意愿明显下降,这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尖锐,毕业学生、高等院校及学生家庭多方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上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不到适合的企业或者找到企业通过试用后不被留用再度退回人才市场, 另一方面企业抱怨大学毕业生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及技能,对大学毕业生报以失望的态度,归结其原因之一是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内传递给大学生,同时学校按照传统讲授理论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缺少了企业希望他们具备的技能,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
通过调查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普遍不强,主要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工商管理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其二,工商管理类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受到有技术背景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其他专业毕业生的有力冲击。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加强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技能培训是众多提高就业率方案中一个可操作性极强且效果良好的办法。该职业技能培训可以缓解工商管理类毕业学生与社会企业供求双方脱轨的矛盾,通过对学生就业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同时可以推动工商管理学科教育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工商管理学生就业技能培训实施的现实意义
1.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基本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通过专业的培养和训练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掌握和提高的。从长期看可以通过校企沟通令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企业的需要结合得更加紧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从短期看,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相关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的专业训练,以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提前做好学生择业就职的心理准备,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较快地找到较适应的工作,同时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较快达到岗位相关要求,降低就业后再次失业的失业率。
2.充分利用高校人力资源。高校有大量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教师,有多年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就业辅导等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完善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就业技能实训可以在教学改革中做出新的尝试,改变学校只做理论研究和专业知识传播的单一教学模式,培养综合素质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4.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使教师的注意力不仅仅停留在教学、科研方面,更应该关注教研科研内容与社会的衔接,相关实用职业技能的培养等方面,从而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5.增加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创造广泛与企业接触的机会,了解企业需求,达到校企联合的目的,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适应社会,满足企业要求,上岗就业,实现学校提高就业率、学生找到适合工作、企业找到合适员工的多重目的,进而增加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6.推行职业规划思想。在校期间进行职业规划的学习及自我设计,令学生及早的通过自我认知,明确个人发展的方向,及早着手进入职场的准备。
二、就业技能培训的任务
1.通过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
2.通过外联调查明确社会上企业对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及素质要求。
3.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演练,办公设备实际操作,办公公文实际撰写等实践活动,增强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求职技能。
4.通过外联搭建校企联合的桥梁,为毕业生创建更多的实习基地及实习岗位,进而建立毕业生输送渠道。
5.培养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就业技能培训的实施
就业技能培训共分为六个阶段加以实施,如下表:
1.第一阶段:调查阶段。此阶段是培训实施的基础阶段,此阶段的正确实施是保证以下阶段顺利有效实施的关键。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方面的需求,就业困惑。
2.第二阶段:职业规划阶段。(1)认识自我。运用相关测评技术及测评软件,用科学的方法测试学生的性格和职业兴趣。通过一系列的自我性格测试、自我职业兴趣测试让学生认清自我,明确自身大致的择业方向和发展方向。学生测评后要完成《自我测试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个人性格、职业兴趣、今后的择业方向、拟求职的岗位,大体规划个人的近期目标。。(2)认识职场。采用头脑风暴法列举出适合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的名称、相关岗位、工作内容、任职要求等。明确企业看中、关注员工的哪些素质、这些素质所占的权重。
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岗位,通过调查、讨论,形成《目标职业调查报告》。比较自己目前所具备的素质、技能与目标素质、技能的差距,找出弥补差距的具体方法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3.第三阶段:就业指导阶段。(1)就业信息的获取。主要介绍国家及地方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介绍就业信息的搜集、(下转第137页)(上接第135页)查询办法;教授解读就业信息中的内涵;主要大城市的就业渠道;就业当年人力资源需求多的行业、城市等。(2)简历制作。主要介绍简历的格式、内容以及送达方式。(3)面试。主要介绍面试前的准备、面试礼仪、面试应答等;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进行情景演练,提高学生应聘心理素质及语言应答技能。
4.第四阶段:职场基本技能实训阶段。(1)现代化办公设备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要求学生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会运用电脑办公软件进行Word文档的排版、Excel文档的使用、PPT的制作。(2)基本公文写作。学习通知、请示、报告、会议纪要、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基本公文的写作。以学生亲自写作练习为主。(3)商务专项文件起草能力培训。主要包括标书的撰写(主要是商务标部分的写作)、商业策划书写作、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写作、商业合同的起草与签订。此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商务专项文件的格式、内容,并根据案例要求进行相关文件的起草练习。
5.第五阶段:培训考核阶段。(1)校外社会实践考核。要求学生参加校外招聘会,以报告的形式描述招聘会的参与过程,说明相关信息,总结自身应聘过程中的优缺点。(2)培训总结。要求学生撰写培训总结报告,分析自己在培训各个环节的所感所获,分析自己的优劣势,诊断出自身的问题,明确解决方案。提出对培训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通过不断改进完善培训。
6.第六阶段:个人咨询阶段。这个环节是始终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择业、就业等方面所持的困惑或遇到的问题向指导教师提出个体咨询,咨询过程中老师将单独为学社生进行解答或问题疏导。
四、培训效果总结
1.通过对受训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培训的效果。其中认为培训使自己增加了对自己的了解的学生占80%,认为通过培训更多地了解了行业和职业的占90%,增加面试信心的学生占91%,能够掌握现代办公设备运用的达到95%,学会基本公文写作的占65%,学会商务专项文件起草的占30%,希望增加模拟面试次数和时间的学生占80%,希望增加个人咨询的学生占70%,认为培训对自己帮助不大的仅占3%。当然,培训的实际效果还有待学生走向职场时,社会的真正考验。
2.在就业技能培训过程中,通过外联工作,加强了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对创建实习基地奠定了基础。
3.通过就业技能培养工作的展开,大大提高了教学工作与社会实践的接合,对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实践机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4.通过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的设计、实施、总结,对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工商管理类本科学生的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条件下,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的补充,有利于教学创新改革的实践,培训不仅使学生在走出校园前对社会行业,相应工作岗位有了较充分的了解,掌握了应聘择业技能技巧,提高就业自信及就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学校的影响力及美誉度都有所增加,同时也培养了双师型教师人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王海棠.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蒋天颖,程聪.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建议[EB/OL].省略,2009.1.23
关键词:毕业实习;通信工程;NC实验室
毕业实习是通信工程专业必修的实践环节之一,通过毕业实习,可以更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与系统开发能力,为今后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毕业实习作为本科生临近毕业前的实践环节,越来越受到重视。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根据学生在毕业实习中面临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条件,开展了利用中兴通讯NC实验室进行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的探索。
一、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现状
为了切实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主管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如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与此同时,学校、学院也不断地加强本科生各个环节教学质量的跟踪、监控、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毕业实习一方面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解决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毕业实习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行业的实际情况,增强专业意识、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的工程管理经验,促进学生工程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1]。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哈尔滨工程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实习面临的环境也出现了变化,对毕业实习这一教学环节的进行提出了新的问题[2]。(一)联系实习单位困难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的就业去向是通信运营商、设备商,由于企业治理机制的完善,国内的主流运营商、设备商担心接收学生毕业实习会耽误工作、妨碍生产,影响产经济效益和声誉,因此一般不太愿意接待学生进行实习。而中小企业面临行业的竞争压力,往往没有能力也无暇去承担毕业实习这样的社会责任。(二)缺少高质量的实习单位社会上也有一些面向高校毕业实习的企业,但费用相对较高,学校对实习经费投入的增长相对缓慢,不足以承担专业学生全部选择这样的实习单位。(三)企业实习项目不能满足毕业实习要求通信工程专业与电视台、通信运营商等一些行业内的单位也建立了一些实习基地,到这些单位进行毕业实习。这些单位由于行业的特点,其核心生产部门业务集中,影响巨大,管理严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很少。因此实习在绝大多数实习时间内主要采取听讲座和参观的形式进行[3]。虽然保证了实习的有效天数,但也是走马观花。由于毕业实习实践操作环节相对较少,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得到充分锻炼,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不足。而且,由于主要是参观走访形式的实习,难以对学生的实际实习效果进行评价,导致一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够认真,实习过程容易流于形式[4]。
二、中兴通讯NC实验室状况
哈尔滨工程大学NC实验室面积300平方米,是哈尔滨工程大学与中兴通讯公司联合建设项目,于2009年底建成。实验室从中国电信行业运营商网络的应用现状出发,设计了一个完整的现网运营模拟方案。实验室采用中国电信行业主流的通信设备,满足专业在电信领域科研、实训、培训的要求。哈尔滨工程大学NC实验室分为机房和学生实验室两部分。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包括数字程控交换平台、SDH光传输平台、数据通信网络平台、TD-SCDMA3G无线移动平台,2.5G/3G综合移动核心网,能够模拟网络运行。学生实验室有30台电脑终端,能够完成对每种设备平台的实训与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与中兴通讯公司开展了全方位深度的合作。从实验室设备的选取,到平台结构的设计;从实验课程的建设,到通信工程专业相应师资培训,都由中兴通讯公司参与完成。通信工程专业共有10余名教师参与了中兴通讯学院的相关培训,获得了中兴通讯学院培训讲师的资格。
三、基于NC实验室的专业毕业实习探索
学院、专业针对本科毕业实习环节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条件,开展了利用中兴通讯NC实验室进行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的探索。
(一)实习项目
根据毕业实纲的要求,结合中兴NC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实习为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开局维护项目实训。之所以选定这个项目,一方面是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涉及无线、传输、交换、信令等各方面的技术,内容比较全面;另外这方面的技术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技术,学生也比较熟悉,容易接受。
(二)实习内容
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实习内容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于毕业实习这一教学环节的要求,由通信工程专业负责人、实习指导教师,深圳中兴通讯学院的专家共同确定的。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实纲一方面要求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在通信工程方面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训练;还要求学生在专业职业素养、综合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为此,内容设置须能够满足上面两方面的要求。实习的内容包括授课和实训两部分。授课内容包括移动通信发展概述;TD-SCDMA基本原理、关键技术;接口协议与软硬件系统平台;核心网的相关技术及设备;无线接入网技术介绍、TD-SCDMA无线网络勘察技术、移动天线原理及选型。授课内容使学生对相关的技术原理有所了解,进行实训时就能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同时,实习内容还包括技术发展、网络勘察、天线选型等通信行业发展状况、通信工程现场实用技术,目的在于学使学生了解行业的实际情况,增强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实训内容包括核心网网元MSCS业务开通以及配置实训;核心网网元MGW业务开通以及配置实训;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业务开通以及配置实训;B326基站的开通及配置。实习学生完成网元的开局及配置,并将配置数据上传到实际网元,最后测试手机上的实际的话音、数据业务来验证配置、开局是否正确。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信令跟踪查看通信业务过程中信令在各网元中传递、响应状况,进行故障调试,加深对通信业务流程及各接口协议的认识。
(三)实习管理
为了保证毕业实习的质量,在毕业实习进行过程中,有着严格的教学管理。首先,毕业实习教师都是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或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获得了中兴通讯学院培训讲师资格。由参与毕业实习的教师组成实习小组,熟悉实习内容、调试实习设备、制订实习计划。实习小组根据毕业实纲中对各个能力培养的要求,将各部分分解到实训、授课等各个具体环节中去,并确定实训环节、实习专题报告、实结报告等各部分的考核比重、评分标准,明确实习重点。在实习考核过程中,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实训的考核分为过程成绩、结果验收;实习专题报告、总结报告不仅给出分数,而且根据评分标准给出相应的文字评价,考核过程做到评分有据;保留各部分考核的相应资料,做到有据可查。
四、实习效果分析
经过3年的实习,专业和实习教师对中兴NC实验室的毕业实习效果也进行了分析总结。1.由于整个实习过程各个阶段的目标明确,因此学生没有参观式实习的松散、懈怠,对待毕业实习与一门实验课程一样,实习的效果比较好,事后实习报告的内容也比较充实。2.从实习教师来看,实习教师都经过了中兴通讯学院的培训,同时参与了实纲、实习计划的撰写,对实习内容熟悉;另外由于实习教师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对实习重点、实习过程把握要比一般企业工程师更好,因而毕业实习目标更容易实现。3.NC实验室的设备从规模到细节和运营商生产机房相比,还有差距;同时虽然教师都有企业工作经验,但对于工程师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理解还是不如在企业工作多年的老工程师。因而,如果能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安排一些参观运营商、电台等企业生产过程,或者请企业资深工程师来对生产过程进行一定的讲解,将实训实习和参观实习相结合,学生的工程师综合素质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觉民,姚建刚,龙笑平.毕业实习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0,(3).
[2]商丹,高永清,于家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6).
[3]杨德森,李琪,李秀坤等.水声工程学院本科毕业实习模式改革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1).
通过调查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普遍不强,主要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工商管理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其二,工商管理类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受到有技术背景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其他专业毕业生的有力冲击。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加强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技能培训是众多提高就业率方案中一个可操作性极强且效果良好的办法。该职业技能培训可以缓解工商管理类毕业学生与社会企业供求双方脱轨的矛盾,通过对学生就业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同时可以推动工商管理学科教育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工商管理学生就业技能培训实施的现实意义
1.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基本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通过专业的培养和训练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掌握和提高的。从长期看可以通过校企沟通令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企业的需要结合得更加紧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从短期看,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相关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的专业训练,以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提前做好学生择业就职的心理准备,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较快地找到较适应的工作,同时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较快达到岗位相关要求,降低就业后再次失业的失业率。
2.充分利用高校人力资源。高校有大量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教师,有多年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就业辅导等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完善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就业技能实训可以在教学改革中做出新的尝试,改变学校只做理论研究和专业知识传播的单一教学模式,培养综合素质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4.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使教师的注意力不仅仅停留在教学、科研方面,更应该关注教研科研内容与社会的衔接,相关实用职业技能的培养等方面,从而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5.增加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创造广泛与企业接触的机会,了解企业需求,达到校企联合的目的,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适应社会,满足企业要求,上岗就业,实现学校提高就业率、学生找到适合工作、企业找到合适员工的多重目的,进而增加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6.推行职业规划思想。在校期间进行职业规划的学习及自我设计,令学生及早的通过自我认知,明确个人发展的方向,及早着手进入职场的准备。
二、就业技能培训的任务
1.通过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
2.通过外联调查明确社会上企业对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及素质要求。
3.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演练,办公设备实际操作,办公公文实际撰写等实践活动,增强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求职技能。
4.通过外联搭建校企联合的桥梁,为毕业生创建更多的实习基地及实习岗位,进而建立毕业生输送渠道。
5.培养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就业技能培训的实施
1.第一阶段:调查阶段。此阶段是培训实施的基础阶段,此阶段的正确实施是保证以下阶段顺利有效实施的关键。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方面的需求,就业困惑。
2.第二阶段:职业规划阶段。(1)认识自我。运用相关测评技术及测评软件,用科学的方法测试学生的性格和职业兴趣。通过一系列的自我性格测试、自我职业兴趣测试让学生认清自我,明确自身大致的择业方向和发展方向。学生测评后要完成《自我测试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个人性格、职业兴趣、今后的择业方向、拟求职的岗位,大体规划个人的近期目标。。(2)认识职场。采用头脑风暴法列举出适合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的名称、相关岗位、工作内容、任职要求等。明确企业看中、关注员工的哪些素质、这些素质所占的权重。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岗位,通过调查、讨论,形成《目标职业调查报告》。比较自己目前所具备的素质、技能与目标素质、技能的差距,找出弥补差距的具体方法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3.第三阶段:就业指导阶段。(1)就业信息的获取。主要介绍国家及地方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介绍就业信息的搜集、查询办法;教授解读就业信息中的内涵;主要大城市的就业渠道;就业当年人力资源需求多的行业、城市等。(2)简历制作。主要介绍简历的格式、内容以及送达方式。(3)面试。主要介绍面试前的准备、面试礼仪、面试应答等;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进行情景演练,提高学生应聘心理素质及语言应答技能。
4.第四阶段:职场基本技能实训阶段。(1)现代化办公设备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要求学生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会运用电脑办公软件进行Word文档的排版、Excel文档的使用、PPT的制作。(2)基本公文写作。学习通知、请示、报告、会议纪要、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基本公文的写作。以学生亲自写作练习为主。(3)商务专项文件起草能力培训。主要包括标书的撰写(主要是商务标部分的写作)、商业策划书写作、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写作、商业合同的起草与签订。此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商务专项文件的格式、内容,并根据案例要求进行相关文件的起草练习。
5.第五阶段:培训考核阶段。(1)校外社会实践考核。要求学生参加校外招聘会,以报告的形式描述招聘会的参与过程,说明相关信息,总结自身应聘过程中的优缺点。(2)培训总结。要求学生撰写培训总结报告,分析自己在培训各个环节的所感所获,分析自己的优劣势,诊断出自身的问题,明确解决方案。提出对培训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通过不断改进完善培训。
6.第六阶段:个人咨询阶段。这个环节是始终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择业、就业等方面所持的困惑或遇到的问题向指导教师提出个体咨询,咨询过程中老师将单独为学社生进行解答或问题疏导。
四、培训效果总结
1.通过对受训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培训的效果。其中认为培训使自己增加了对自己的了解的学生占80%,认为通过培训更多地了解了行业和职业的占90%,增加面试信心的学生占91%,能够掌握现代办公设备运用的达到95%,学会基本公文写作的占65%,学会商务专项文件起草的占30%,希望增加模拟面试次数和时间的学生占80%,希望增加个人咨询的学生占70%,认为培训对自己帮助不大的仅占3%。当然,培训的实际效果还有待学生走向职场时,社会的真正考验。
2.在就业技能培训过程中,通过外联工作,加强了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对创建实习基地奠定了基础。
3.通过就业技能培养工作的展开,大大提高了教学工作与社会实践的接合,对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实践机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学不能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4-0121-02
作为一名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笔者自然比较关心这个专业毕业生的状况,所以经常通过电话、短信、互联网或者面对面的方式与他们进行交谈,目的是从毕业生中获取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帮助自己不断地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做出探索与改进。很多次交谈中,笔者对那些基本还从事与工商管理专业有关工作的毕业生(完全改行的学生不在讨论之列)都曾问到同样一个问题:“你感觉在大学期间所学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现在用得上吗?”回答无一例外的是“几乎用不上”。这样的回答近乎有些“残酷”,让笔者这位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汗颜不已”之余,也开始陷入了对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为何“学不能用”这个问题的不停反思中。虽然不能排除回答样本的片面性,但这么多毕业生同样的回答已经绝非偶然,它在某种程度上昭示“学不能用”已经成了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个比较严重的系统性现象。有鉴于此,为了避免一概而论,下文将基于与毕业生的交谈,试图从四个方面寻找个中原因,以期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1来自学校人才培养方面的原因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与笔者的交谈中,直言不讳地谈到了学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有些问题的确是导致“学不能用”最直接的原因。
第一,课程体系中通识课程超过了合理的比例。大部分通识课程知识虽然能够拓宽知识面,甚至是作为某种“谈资”来装点“个人素质”,但它们并不能在工作中直接用到。有毕业生说道:“如果在保证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课时充足的基础上强化一下通识教育未尝不可,但实际上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我们本来就觉得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不力,还开设那么多通识课程,岂不是变本加厉地消除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吗?”有毕业生甚至还调侃道:“我们已经是‘万金油’了,难道还要变成‘十万金油’吗?”笔者觉得毕业生的分析不无道理。
第二,选修课程尤其是专业选修课程的比例不够,学生缺少选择余地。与笔者交谈的毕业生几乎都指出了这个问题。他们都认为学校本应该提供一个丰富的课程菜单供学生选择,但事实上却是必修课程太多,没有多少机会去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所以感觉在学习上比较被动,效果不佳,掌握不牢,便自然谈不上什么“学以致用”了。
第三,学校固守专业教育的“学术格调”,所教授的知识多半并不实用,与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的要求相差实在太远。毕业生们告诉笔者,一些教师为教而教,爱讲理论的背景、来源、发展、趋势、缺陷等诸如此类的知识,甚至整堂课就掰扯一个概念,基本不考虑这些东西对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有没有直接地帮助。他们不明白“学不为用”,那究竟为何,难道是要等着浪费吗?有个毕业生回忆他曾经当堂向教师提出知识不实用的问题,教师的解释让他无言以对:这里是大学,是一个做学术的地方,而不是某行业的培训公司,也不是培养职业技能的职业技术学院,所以不能用实用主义的思想来衡量。粗看起来,教师的说法挺有道理。但仔细想来,这种将听课的本科生都视作将来要去“研究管理”,而不是“从事管理”的做法完全摒弃了对学生“就业”的考量,其本质上是一种迂腐的学究作风,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其最终的结果是学生在毕业后面对实际操作和解决具体问题时变得手足无措。
第四,多年来,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与其他专业相比没有任何显明之处,多半就是教师在课堂“满堂灌”,大唱“独角戏”。与此同时又欠缺系统的、完善的配套辅导措施,如课前预习任务的布置与检查,课中的知识导入、梳理与总结,课后的作业批改、纵深研讨、答疑解惑,课程测试后的讲解、反馈等。因此造成课堂上知识传授的质量难于保证,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多毕业生都说,这样的课堂在大学里大行其道,他们从大二开始就已经产生厌恶感了。因为这种从头讲到尾都听教师讲的课堂毫无吸引力,自己虽然记着笔记,其实根本没有进入学习状态。期末考试也是围绕笔记和复习资料,为了不挂科挑灯夜战几天,只要及格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基本上就算终结了。难怪有毕业生说:“即使我在课堂上学到了知识,但这些知识除了用来应付考试,真就不知道还有其他什么用途了。”
第五,用怎样的方法“教”是学生能够对所教知识“学以致用”的关键,但在这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并没有太多实质性地改观。据毕业生们的回忆,他们亲历的教学方法并不多,大体上就是问几个简单的问题,插几个案例分析,像情景模拟、管理游戏、角色扮演、即兴辩论等教学方法对他们来说似乎还是一些新鲜的名词。要知道,这些现代教学方法都是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它们的缺位势必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其效果和效率便可想而知了。笔者特意询问他们为什么会对案例教学颇有微词,他们说因为所谓的案例分析不过就是举个例子而已,生搬硬套,没有单独的案例讨论时间和场所,谈何深入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上去。
第六,不少专业教师是“不会游泳的游泳教练”,一般都没有相关的管理实战经验和技能,所以擅长于教授陈述性知识,但很少清楚如何教授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性知识和有关方式方法的知识,即使教了,也告诉不了学生如何应用,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和什么样的情境中应用或者应用知识的心智技能。管理的本质就是通过别人达到组织目标,所以那些于如何识人、知人、束人、驭人和用人,以及如何与人打交道,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一系列知识是工商管理专业至关重要的知识模块。但遗憾的是,目前对这些知识的教学在高校还相当薄弱。一个毕业生毫不客气地说:“好多专业老师为了职称而把自己关在书斋了爬格子,这些老师又怎能有能力和心力来教会我们为人处世的知识。其实我们也学过《管理沟通》、《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领导科学》等课程,但到了工作单位才竟发现自己不知道如何用这些课程的知识去与人沟通,看懂别人的心理,理解组织的行为和领导下属。”
第七,实验、实训和实习环节得不到校方实质性地重视,使工商管理专业变成了一个只“教”不“练”的专业。实验基础设施和软件的投资不足,缺乏既懂电脑又管通理的实验指导教师;实训走过场,讲求完成任务,不注重实效;实习一般是看看录像,听听报告,最好的就是带学生到某个企业或者单位走马观花的看一圈。这些都是目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公认的“顽症”。没有了训练,对知识就没有回忆、筛选、重组和巩固的过程,学生所学管理知识就难以真正内化成管理技能,最终这些知识变成了一些头脑中杂乱无章,等待遗忘的信息片段。所以“学不能用”也是因为缺乏对知识应用的训练,很多毕业生也都认同这一点。
2来自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特点方面的原因
显然,不同特点的专业知识在应用过程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应用难度。在与毕业生的交谈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与他们讨论了自己对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一些基本看法。按照他们的说法和理解,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一般具有如下特点,也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学不能用”的原因之一:一是由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许多学科知识相互交织而成,因此知识体系庞杂,跨幅宽,复合性强,信息容量巨大。要在应用中自由驾驭这个知识体系有相当的难度。二是工商管理专业原本是与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这五个专业平行的二级学科,但它的知识又大量涉及后面几个学科(一般不涉及旅游管理),所以造成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指向不明显,火力点不集中。毕业生们都说,没有侧重的工商管理专业在很多具体的方向上似乎浅尝辄止,“各打五十大板”,进而又造成知识不深入,所以要应用这些泛泛而谈的知识往往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三是这个专业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信息,追求一对多或多对多而不是一对一的效果,所以往往比较抽象,没有多少生活经验的支撑,也造成应用困难。四是没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也没有良好的结构,很多问题的答案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五是工商管理专业知识“见效慢”,学习的效果难以马上体现,往往要在较长的工作中逐渐尝试和摸索才能体会到专业知识的用处。
关键词 2015年度 国际商务 跨境电商方向 调研分析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5.090
20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ross-border Business Direction)
Profession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Report
WU Yiqun
(Hu'n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201)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were special investigation analysis, offered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ross-border) the feasibility and course offering advice, to prepare for the opening of the profess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Year 20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ross-border business direction; research and analysis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加之受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外贸行业遭受打击,进出口增速下跌,2015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出现了自2009年以后的又一个“双降”年份,仅为24.58万亿人民币,同比下降7%;而与此同时,跨境电子商务却发展迅猛,其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不断攀升,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总交易额约为6.8万亿人民币,同比增加30%以上。良好的发展态势使得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相应增加,尤其是服务于中小型外贸或电商企业的熟悉外贸业务流程和跨境电商平台操作,且有良好的商务英语综合能力的一线跨境电商技术技能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为深入了解行业形势和市场动态,获取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状况,进一步明确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根据调研方案,国际商务学院国际贸易教研室组织5名专业教师分成2个调研小组对长沙地区及深圳地区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项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总结如下。
1 调研目的
(1)了解跨境电子商务在中小型外贸货电商企业中的业务比重及相关岗位设置;(2)掌握企业中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岗位结构和能力要求;(3)分析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子商务方向)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4)洽谈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事宜;(5)探讨跨境电商类专业课程设置。
2 调研内容(表1)
3 调研途径和方法
(1)对跨境电商企业及相关培训机构进行实地走访,切实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人员结构及岗位需求等信息;(2)发放跨境电商专项调研问卷,了解相关企业对该类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要求计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3)召开毕业生座谈会,了解毕业生对传统外贸业务和跨境电商业务在操作上的区别和看法,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4)征求企业和培训机构对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方向)开设的意见和建议,以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
4 调研结果分析
4.1 调研企业跨境电商相关岗位分析(表2)
4.2 跨境电商及相关从业人员在企业员工中的占比分析(图1)
4.3 跨境电商核心专业技能所占比重分析(图2)
4.4 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方向)专业课程设置建议
结合跨境电商人才培训中心及调研企业建议,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方向)的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应分为四大模块:(1)专业基础课程:电子商务实务、国贸实务、网络营销、外贸业务英语等,该阶段课程一般应在第一、二学期开设完毕。(2)专业核心课程:跨境电商平台操作、图形图像处理综合应用、网络信息编辑、跨境电商数据分析、外贸单证、外贸函电、国际物流等。该阶段课程一般应在第三、第四学期开设完毕。(3)专业方向课程:国际市场调查与预测、跨境电商客户关系管理、跨境电商平台维护与优化、国际商务谈判、进出口业务综合操作等课程。该阶段课程一般应于第五学期及其他学期穿插开设。(4)专业课程实训与毕业顶岗实习:其中专业课程实训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由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指导完成;毕业顶岗实习则集中安排赴校企合作企业由企业导师指导完成。
5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此次专项调研,总体来说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方向)的前景较为乐观,这是一个有活力的、创新的且符合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专业,专业课程设置也客观可行。但要长远发展还存在一些局限和问题丞待解决。
5.1 主要问题
(1)跨境电商并不适用所有的外贸企业和产品。调研显示,很多大型外贸企业主要通过展会发展市场和新客户,跨境电商的发展较为缓慢;一些技术含量较低且产品更新速度较慢的产品发展跨境电商的速度也较慢,这就使得跨境电商人才在这些企业和领域的需求有一定局限性。(2)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与现行的专业设置极不匹配。目前与之相关的专业主要以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两个专业为主,并没有专门针对跨境电商的专业设置,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课借鉴的经验极少。(3)跨境电商师资力量较为缺乏。除了少数在企业有电商平台操作经验的兼职教师和部分参加了跨境电商业务培训的专业教师以外,能承担专业课教学的老师明显不足,具有“双师”素质的老师更是缺乏。(4)跨境电商作为单独的专业方向开设在广大的家长和考生眼里认可度还不高,存在一定的招生压力。相对于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大部分的家长和考生对跨境电商还较为陌生甚至存在一定的误区,这也将影响该专业的进一步宣传和招生工作的开展。
商忆莎原名“商忆沙”,这是外公给她起的名字,希望她不要忘本。她祖籍是浙江绍兴的一个名为“沙地”的小村子,外公说的“不要忘本”还有另一层含义,“人往往发展的好的时候更容易忘本,潜意识里他是希望我将来会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后来她爸爸妈妈为了使她的名字看起来女性化一些,保留了谐音,改“沙”为“莎”。
放弃音乐学表演
很难想象一个学过五年歌剧表演,经过专业美声音乐学习的人也会哑嗓子。其实商忆莎的表演之路就是从“哑嗓子”开始的。在到中戏学表演之前,她一直在专业音乐学校学习音乐,并获得过浙江艺术节声乐大赛专业金奖,在音乐上也算有一些小小的成绩。这些成绩对她造成了过多的心理负担,她担心要是某天忽然嗓子哑了,不能到台上唱歌怎么办?在旁人看来她可能太敏感了,但就是这些莫名的压力让她过得很不舒服。某天她跟一个师哥闲聊,师哥说你去学音乐剧啊,既能唱又能演。“那到哪里学呢?”她问师哥。师哥跟她说:“中戏!”
本来只是普通的一次聊天,没想到商忆莎真的找来了中戏的招生简章,第二天就带着800块钱踏上了北上的路。从没出过远门的南方女孩,在北京下车之后,用脚尖触了触北京火车站的地面,“哎呀,我真的来北京了!我来首都了!”商忆莎搭车直奔“中戏”,结果司机把她载到了中国戏曲学院。重新绕路去中央戏剧学院,结果赶在最后半小时报上了名。
经过一试、二试和心惊肉跳的三试,商忆莎最后考取了专业第三。她激动得给家里打电话:“妈妈,给我打点钱吧,我只有五十块钱了。”妈妈着急地问:“在哪呢?”她用北京话说:“我在北京。”原来,她是一个人偷偷跑到北京去考试的,够年轻够莽撞。
上大学的时候,商忆莎的优势是喜剧表演,毕业之后因为个人外貌气质的原因,再加上其他各种机缘巧合,她一直没有拍喜剧。直到今年,在情景喜剧《新编辑部故事》里,观众才看到商忆莎的第一个喜剧角色,一位特立独行的音乐人戴太太。戴太太很“奇葩”:只唱歌不说话,所有要说的话都是用唱的形式表达。试镜的时候,导演郑晓龙开玩笑:“不错啊,你这个唱歌的是专业的啊。”商忆莎笑着说:“我的戏更专业。”
为了专业地塑造出戴太太的形象,商忆莎拿着剧本结合自己的音乐经历反复对人物进行揣摩。虽然这是部情景喜剧,但她不喜欢演成洒狗血的角色,也不愿意用过于夸张的表演去博得观众的苦笑。“我喜欢去挠观众的痒痒。社会上确实有戴太太这种人,她的奇葩不是因为她搞怪,而是因为她的个性独特,而恰恰这种个性是不合时宜的。”
拍摄期间,商忆莎富有激情,她会扮演各种不同版本的戴太太给导演郑晓龙看,让他挑选最满意的。她的表演得到了导演的肯定,她却谦虚又自信:“我就是一颗味精。在角色上我不是主食,但是没有味精就没有了那个鲜味。”
读书写作狠“充电”
商忆莎成功塑造了众多影视人物,很多人以为她的表演之路很顺畅,其实大学毕业后,她有一年多时间无戏可拍。商忆莎在大学完完整整读了四年。“别的同学可能在大二大三时就出去见剧组见导演了,我没有这种意识。父母给我的教育是很传统的——在学校就要好好学习,他们会以成绩和老师的评语来衡量我。从大一大二的表演汇报作业到大三大四的毕业大戏,我都参加了,一个都没落下。”
毕业后的那段时间商忆莎特别迷茫,特别抑郁,不愿出去跟别人接触,也不愿跟同学、朋友在一起,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离自己的梦想太远了。那时我特别后悔:唱歌的时候我是那么光鲜靓丽地站在台上,现在呢?我学了那么多年的声乐,都有一定的成绩了,我为什么要选表演?”后来多亏妈妈开导她:不要急于表现自己,也不要消沉,可以趁这段时间先去充充电,增加一些阅历。商忆莎办了一张国家图书馆的图书卡,去看各类女人故事,看各种人生故事。一年半的时间里,她看了150多本书。不只是看,她还做读书笔记,整整齐齐的厚厚的一本读书笔记。
某天一个编剧老师到商忆莎家里做客,聊到她最近看的书。编剧老师问她看这么多书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不抑郁了。我突然觉得其实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有这么多东西需要你去了解,这是一件多么幸福和神奇的事情!”商忆莎一激动,干脆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拿给编剧老师看。编剧老师一口气看了好多页,“你这都可以出书了。”
商忆莎的第一本书《魅力女人优势生存全集》就这样出版了,算是对自己的一个阶段的总结。谁也没想到,商忆莎第一次出书居然很受欢迎,翻印了好几次。年底,她还受邀参加智慧女性的高峰论坛,并做了演讲。在台上,商忆莎被问到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你这么年轻,你觉得你自己是魅力女人吗?你怎么就能去教别人如何做一个魅力女人呢?什么叫‘魅力女人优势生存’?你‘生存’了吗?”
商忆莎很诚实地回答:“首先‘女人’这两个字我只写到‘一半’,因为我刚刚大学毕业,哪里谈得上‘魅力女人’?更不要谈去教别人做‘魅力女人’了。这只是我的一个向往,是我在别人身上看到的。我写这本书的真正目的不是去教大家如何去做,而是用来鞭笞自己往这个方向发展,同时希望能鼓励大家,其实谁都是‘魅力女人’。”
现实魔幻都拿手
商忆莎会唱歌、爱演戏、能写书,还喜欢美食,是实实在在的一位多面手。她塑造的影视形象也是多种多样,并不拘泥于某一类型。《天天有喜》中的狐大姐做事沉稳冷静,对待妹妹们温柔体贴,当自己的家族受到威胁时,她会挺身而出,身披铠甲,征战沙场,英勇风姿不让须眉。《仙侠剑》中的“狼人”红魔女,自幼被狼抚养,从小受到凶猛异兽红巨狼的庇护,自身精血中的狼性使然,只要盛怒之下就会双目变红,长出獠牙和狼爪,变身“狼人”,是中原武林中最为神秘的一位高手。《新三国演义》里的糜夫人大义凛然,危急时刻纵身一跃,为国捐躯。《而立之年》里的小曼则屈服于现实,放弃爱情。
关键词:跨境电商;就业能力;外语人才;中小外向型企业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7.039
1 跨境电商大发展背景下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
1.1 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新的增长点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海外80%以上的采购采取在线采购的模式,80%的传统外贸企业处于转型中。2014年,中国进出易规模高达30多万亿元人民币,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4.06万亿元。外贸年增长率达14.4%,但增长过程趋缓,而跨境电商以31%的年增长率快速增长。跨境电商已成为浙江经济外贸与国际物流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鄂立彬,黄永稳,2014)。
1.2 “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战略发展之需
2015年3月7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首个、唯一的“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步入“万众创业、全民创新时代”。杭州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及企业成绩斐然。浙江省跨境电商交易年均增长率达30%以上,跨境电商出口销售达63.5亿美元,居全国第二,占比20%。浙江地区目前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主体达到3万多个,其中30多万家开设了网店,销售地区覆盖欧美,南美,中东,俄罗斯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额6多亿美元,形成对外贸易万众创业的局面。
1.3 跨境电商背景下。外贸企业急需应用型跨境电商人才
外贸向电子商务方向转变。据报道,在2013年我国传统的外贸年均增长不超过10%,然而跨境电子商务却以30%以上的速度在增加。我国20多万家企业在各类网络平台上做买卖,年交易额超过2500亿美元,市场出现了对外贸电子商务人才的巨大需求(朱杨琼,2014)。
外向型企业中电子商务人才缺乏。现代外贸已经普遍依赖于电子商务的应用。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小外向型民营企业最急需的是电子商务型的国际贸易人才。主要原因:一是浙江省涉外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无法满足企业电子商务快速增长的需求;二是高校涉外电子商务尚无此专业,人才培养单一化,远远不能支撑外向型中小企业的现实需要。
2 中小型外贸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现状
2.1 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状况
根据《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分析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5),目前很多财经类,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乃至各类其他大专院校都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一些英语专业也有商务英语,实用英语等方向,主干课程中也开设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方向,全国国际贸易专业点超过七百。而教育部高教司自批准试点电子商务专业以来,到2010年,共有八百多所专科学校设立了电子商务专业。但跨境电子商务属于综合性、多元化、交叉性学科,在大类上,兼具备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特点。在对企业选择跨境电商人才所倾向的专业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国际贸易(70.10%),电子商务(59.90%),外语(44.10%)。企业理想的人才需求是复合型人才(65%),专业性人才(35%),跨境电商企业对业务岗位人才需求最旺,达到61%。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专业知识不扎实、视野不够宽排在前三位,分别为81.9%,3.0%,51.3%。其中,小型企业跟中大型企业相比,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存在显著差异,他们更倾向于招聘专科类人才,在具体要求上希望毕业生具备综合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2.2 浙江省内中小型企业跨境电商业务开展状况
与此同时,通过对浙江省内58家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调研,问题主要集中在这些企业跨境电商的运用状况,问卷名称为《浙江中小企业跨境电商应用情况调查问卷》,企业的基本情况是,1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占到82%,主营产品类型多样。调查还发现,企业跨境电商中使用的电商平台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阿里巴巴、环球资源和敦煌网;大部分企业觉得目前跨境电商网站的应用水平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潜在客户以及网上沟通执行订单;企业开展跨境电商的主要支付方式是电汇、网上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企业认为目前跨境电商支付环节最大的问题是网上企业信誉制度不完善、相应的法律不健全和安全和保密技术水平低;目前公司的物流费用占费用支出的比例5%-10%(18%)、10%-15%(26%)、5%及以下(18%);企业开展跨境电商的最大障碍是:缺乏专业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物流问题、跨国语言文化障碍;希望政府提供哪些公共服务和扶持:公共物流服务、跨境电商平台建设、信用体系建设、交易规范。
从调研中可以发现,浙江的中小外贸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蓬勃,对高职院校涉外专业人才需求增加。而中国中小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于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他们更倾向于拿来主义,出于节约成本的需要,在人才业务管理上注重一专多长。
有外贸公司表示,其原有外贸团队人员基本只会英语,为了扩张销售区域,他们公司急需要葡萄牙语、德语等诸多小语种人才。“做跨境电商,售后跟淘宝一样很重要,一个差评对刚起步的卖家来说太致命了,为了消灭差评,就需要大量的沟通。”(刘俊斌,2012,10)
3 浙江省高职类院校外语类人才培养与就业现状
基于现有外贸行业的发展趋势,本文对跨境电商环境下商务英语人才需求模式进行了详细调研,通过研究浙江省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趋势,得出在传统外贸企业逐步走向跨境电子商务B2C,B2B的新外贸范式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取向和就业能力的提升的关键问题。
3.1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
为了获得一手的就业数据,对本院2015届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梳理,共回收有效答卷159份,调研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毕业生所从事的行业类型,能力要求,专业优势和就业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等方面。其中,有62.26%的同学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从事外贸行业的同学占比达到54.42%,其他关键问题如表1。
目前,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还存在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在校生主要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实践技能和实战经验不足,高校毕业生还不能完全满足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的岗位要求。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或复合型人才,是浙江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陈国雄,2015)。
江浙一带高职院校现有的外语类(经贸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能在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贸易、商务谈判、商务翻译、服务、文秘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就中小型外贸企业所急需的跨境电商人才而言,在跨境电商环境下的产品方案选择,网络营销设计,国内外产品选品、行业背景分析、国际网络营销等方面与企业要求不匹配。
3.2 高职外语类专业与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存在较大差距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第一,就语言知识本身而言,商务英语与翻译能力还是比较重要的,同时,可能需要更多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语种选择上,小语种需求增加。第二,毕业生普遍认为国际商务谈判人才,出口营销管理人才缺乏,自己缺乏这方面的培训与相关知识。第三,针对专业知识不扎实,视野不够宽的问题,应该着力强化其他专业课程,或是综合素质的培养。第四,企业的业务实现形式普遍以第三方平台为主,所以跨境电商知识应该以线上的实际操作为核心,理论知识为辅助,这也与毕业生反映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差相呼应。
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块上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做出调整,同时新的模块也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更新。跨境电商人才技能模块应包括外语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具体来讲应该包括外语应用能力、国际商务素质、跨境电商业务能力。
为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不拘泥于理论知识,而是在电商平台上进行操作实践,增加大量的实习课程与操作练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开发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4 跨境电商大发展背景下外语类人才培养路径
本文从浙江省传统中小外贸企业人才的需求和供给出发,并结合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对我省跨境电商环境下的高职外语人才需求状况进行梳理,从而为构建和完善人才需求模块和模型,为人才培养结构提供进一步参考依据。
4.1 外语类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块
根据上述的研究状况和数据结果,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外语类(经贸方向)学生应该具备“语言相关知识+外贸能力+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往往偏向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训和演练,并且以“语言课程+外贸方向”模式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这样的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掌握语言和外贸知识,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另一方面,跨境电子商务知识的真空,使他们无法适应外贸新形势,跟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原来的语言与商务综合能力的培养也要进行一定的调整。
首先,语言知识的传授应该跟商务或外贸知识的学习结合更紧密一些。教学的重点应该更侧重翻译实践,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口语能力的培养。其次,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更趋显著。从调查的结果和访谈显示,小语种在跨境电子商务中十分重要,可以适当开设、审慎选择第二外语的课程,如西班牙语,德语,俄语等。然后,现代经济的高度融合以及运行体制对于纯外语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小,能拥有较强的外语交际能力,同时掌握信息技术、外贸知识以及法律或营销知识的人才才会受到企业的欢迎。这些人才不仅具备牢固的外语知识和文化功底,同时还应通晓贸易常识、跨境物流、国际营销、跨境电商平台的处理和操作及一定的法律常识。在日益变化的形势下,只是外语知识的积累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知识、沟通协调的能力及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等。此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综合拓展能力,唯有如此才能适应跨境电商环境下对综合性专业型人才的需要。相应的能力模块如下图1。
高职院校在外语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在毕业反馈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都要做出一定的调整。从各方调研的结果可以看出,涉外类专业就业的重点,中小型外贸企业都在跨入跨境电商的行业。因此,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学科的综合化以及知识技能的小众化都给课程体系设计带来了困难。这一专业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所涉及的外语、信息技术知识、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交叉学科特点,使人才培养的高校在源头上就遇到了问题和困难,如何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材,如何制定课程标准和岗位流程,都需要与相关企业紧密合作,才能开发出准确反映企业要求,岗位特点和综合素质的课程体系。但是现实情况是,能够实现深入长效合作机制、校企合作的企业始终很少,或合作的深度广度有限。而对于跨境电子商务这样一个实用性操作性强的专业,实践与实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在实训课程的环节上,是否能实现与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标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从而使实训环节真正做到服务于企业需求,培养能快速上岗的跨境电商人才(楼淑娟,2013)。
4.2 外语类跨境电商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般高职类外语人才的培养偏重商务或外贸方向,在语言技能及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方面是具备一定优势的。但通过跨境电商课程,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的操作,如AliExpress或Wish的全部操作流程。通过校内的模拟跨境商业店铺操作,学生可以掌握以下八个基本操作技能,包括:跨境电商店铺注册,跨境物流和海外仓,海外市场调研,跨境电商产品选品,产品信息化操作,跨境产品定价、刊登和,跨境电商店铺的优化、促销和订单处理,海关报检和清关,跨境支付,客户服务和维护。这一教学实践可以使学生掌握跨境电商所涵盖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且培养他们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为他们从事相关工作或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需要较高程度的外语能力和较深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但通过以上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流程,学生能够完全胜任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的业务操作,以及其他途径的产品推广和营销,如搜索引擎管理、产品选品与优化、询盘管理和转化、客户开发和关系维护、实际外贸操作技能等。经过系统的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仍然需要对国际物流,海外营销,国际通行法律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提高,真正成为符合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全能型、复合化、综合型外贸类人才(张艳、傅超波、陈予荷,2014)。
5 结语
在跨境电子商务大发展的背景下,以及高职外语类人才就业的必然趋势推动下,高职商务类外语人才的培养转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向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这一转变不仅能提高人才培养与当前经济发展的匹配度,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且能服务于地方产业,为浙江省内中小型外贸企业提供助力和新鲜血液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