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8篇

时间:2023-03-08 14:57:2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

篇1

中国几乎成了“奢侈品的天堂”:中国成为保时捷全球第二大市场,一年售出14785辆汽车;化妆品中的高端品牌雅诗兰黛去年在华销售增长30%;中国男性富豪最喜欢伯爵手表,过去4年内在中国的销售额翻了4番;路易威登仍是中国消费者最想拥有的奢侈品牌。

在人均收入仅占美国1/13的中国,奢侈品的购买力为何如此强劲?谁在支撑着奢侈品消费?国人的“奢侈消费”为了炫富还是认同其品牌文化?

“扫名牌”狂潮从国内刮到海外中国奢侈品消费年增30%。

上述调查报告指出,去年美国市场的奢侈品销售量上升12%,欧洲6%,而亚洲则达到22%,中国内地的奢侈品销售增长了30%。

日前,在广州奢侈品聚集地丽柏广场,看到Gucci、Hermès等品牌店、品牌专柜已然进驻。据多个品牌专卖店销售人员宣称,130多万元的镶钻BIRKIN包、147万元的Hermès包、几百万的卡地亚表等贵价商品在广州都很有市场,虽然不会在柜台上摆出来,但“我们很多VIP客户都候着,每有新货到一通知就来拿,对价钱不在乎。”

另一家在华奢侈品经销商也证实,中国有钱人“不在乎钱”。在香港上市的奢侈品经销商耀莱集团,去年旗下北京经销商卖出的劳斯莱斯和宾利轿车的数量超过全球任何一家经销商,分别达到223辆和253辆。耀莱集团分销的奢侈品种类众多,包括帕玛强尼手表、波尔多顶级红酒、兰博基尼跑车等。

随着中国经济能力增强,国人的奢侈品消费狂潮从国内刮到海外。据美国媒体报道,今年春节大年初三晚,800名中国游客组成的访问团在赌城拉斯维加斯大道的梅西百货旗舰店“包场”血拼两小时,豪刷信用卡。该店部门经理表示,中国春节期间的一个星期,出手阔绰的中国顾客已经达到四五千。另据英国媒体报道,中国游客在英国2010年的打折促销季中消费的奢侈品达10亿英镑,他们所消费的Burberry、LV、Gucci等大牌奢侈品预计将占整个英国奢侈品行业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贝恩预计,今年中国仍是销量增长最快的国家,按恒定汇率计算,其奢侈品销售预计将增长25%,至115亿欧元。

强劲经济增长催生大批富豪 中国成保时捷全球第二大市场。

“我国中产阶级和富人阶层人数的增多,导致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广东省连锁经营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在中国目前已形成一批中产阶层、富裕阶层,这部分消费者对品牌、品质、潮流的追求逐步与国际接轨,他们的生活质素、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观念均与国际同步。孙雄进一步指出,奢侈品在中国市场红火,也正是中国消费升级、消费结构转变的表现。在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成都、重庆等发达城市,已出现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三个层面的消费。

多份独立调查机构的调研也显示,几十年强劲的经济增长催生了国内众多新富豪。据2010胡润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内地千万富豪人数达87.5万人,亿万富豪达5.5万。摩根士丹利预测,在未来的5到10年内,中国的中等收入家庭将达1亿个,户均拥有资产62万元人民币。另全球三大战略咨询公司之一的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发表报告指出,扣除税收和通货膨胀因素后,中国家庭年收入在6万~10万元人民币可称为中产阶层。报告预测,当前中国中产阶层家庭所占的比例仅为24%,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51%,折算成具体人口数量将达到4亿。按照2020年中国预计人口规模14.5亿计算,意味着届时中国中产阶层将占到总人口数的27.58%。

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欧阳坤宣称,据协会调查,目前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有2亿人,他们月收入在2万至5万元之间。近年来,中国奢侈品消费增长很快,未来成为世界第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已成定局。

奢侈品消费“年轻化”25岁到30岁成为主力军。

年轻的奢侈品牌粉丝,近年来在中国与日俱增。2010年《胡润百富》报告称,中国富豪的平均年龄比西方富豪小15岁,跑车买家的平均年龄是30出头,豪华轿车买家的平均年龄大约是40岁。据其介绍,中国人积累财富的速度非常快。在欧洲,富裕家庭通常都已经传承到第四代或第五代了。但在亚洲,情况就很不一样了。富人正变得越来越习惯拥有奢侈品,并习惯向同龄人炫耀。

世界奢侈品协会的调查也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平均比欧洲奢侈品消费者年轻15岁,比美国的年轻25岁。据对世界奢侈品协会对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流人群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月收入约10000元的消费者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他们的年龄在25到28岁之间。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年轻化的速度更令人惊讶:在2007至2010年间,中国奢侈品主流消费群的最低年龄由35岁下降到目前的25岁。

在未来3到5年内,25岁到30岁的消费者将成为我国购买奢侈品的主力军。中国奢侈品消费主要以服饰、香水、手表、皮具等小件个人用品为主,欧美消费者则主要以买豪华地产、汽车、贵重珠宝等顶级奢侈品为主。

凸显“畸形消费”隐忧 买名牌只为证明“财富与身份”,奢侈品消费年轻化,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富二代”之间的攀比,他们首先通过奢侈品进行自我身份攀比,进而攀比家庭财富和社会地位。在欧美,父母给孩子买奢侈性消费品的很少。而中国的第一代富豪则不同,他们希望孩子能享受这些。

奢侈品的消费主体目前在中国主要有两类人,一是随着改革开放先富起来的一族,他们30年来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特别是在1980年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富二代。另一类则是追求时尚的白领和金领。

目前中国奢侈品消费正处于畸形消费阶段。很多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对奢侈品牌的文化、历史认知度不高,只是因为大家知道LV是奢侈品而购买它。中国奢侈品销售增长,是中国奢侈品文化认识增长的3~5倍,30%奢侈品消费者对奢侈品牌的原产地、原产国属于哪里都不知道。

篇2

>> 打造中国本土奢侈品牌的设想和建议 中国本土奢侈品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分析 中国奢侈品消费趋势及分析 对话美国本土奢侈品品牌 浅析中国企业如何打造本土奢侈品品牌 文化自信力:唤醒中国本土奢侈品的关键力量 中国奢侈品牌本土化 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及营销策略 浅谈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及探析 中国奢侈品消费群体特征分析 中国服装类奢侈品消费现状分析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分析 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调研分析 中国奢侈品消费的动因分析 中国奢侈品消费行为经济分析 中国奢侈品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当中国遭遇奢侈品消费 奢侈品消费进入中国时代 中国奢侈品消费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12(01).

[2] 夏莹.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分析及对策建议[D].云南财经大学. 2011,(06).

[3] 裴长洪.中国人海外奢侈品消费达500亿 是国内4倍.中国经济网.http:///specials/zxxx/201203/23/t20120323_23183561.shtml .2012-03-23

[4] 周展宏.洞悉中国高端消费者——2011中国奢侈品品牌调查报告. 财富中文网http:///life/c/2011-09/02/content_69155.htm.2011-09-02

[5] 郭立场.国人为何对奢侈品情有独钟[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2(06).

[6] 林思雨.浅析中国奢侈品品牌塑造与国际化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2(14).

篇3

保时捷中国董事总经理柏涵慕表示,首先我们在中国最好的车型肯定是Cayenne,但是Panamera自从在去年在上海以后,Panamera在中国的销售势头增长非常快。中国仍然是保时捷全球市场中增长最迅速的市场。保时捷2010年前10个月,在中国就售出了8000多辆,估计2011年将突破15000辆。

“我们从来没有试过在一个城市,同一天开出2家店,2010年4月,上海同时揭幕淮海和浦东两家店对我们而言意义重大。”两店整体面积分别达1736平方米和1475平方米。为此,路易威登全球主席及行政总裁贾世杰自始都洋溢着微笑。其中,淮海旗舰店是路易威登在中国大陆地区开设的第六家旗舰店,也是路易威登位于中国大陆的第三十一家专卖店。贾世杰表示,进入中国18年以来,路易威登年平均增长率从未低于50%,中国已是路易威登的第二大消费群体,仅次于美国。

全球最大独立公关公司之一――罗德公共关系顾问有限公司与亚洲地区奢侈品市场调研行业最主要公司之一――信天翁联业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联手,2010年度最新调查报告《2010中国奢侈品报告》表明,奢侈品在象征人们身份地位的同时,其所提供的愉悦体验与品位象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看重。

相较于2009年,本次报告的涉及范围有了进一步扩展。除了原先覆盖的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以及全国17个重要二线城市外,今年还把台湾纳入了调查报告。受访者的人数也比去年增加了10%,他们的人均年收入在人民币25万元左右。调查内容包涵消费信心与购买力、消费驱动因素、信息来源和产品购买渠道等多方面内容,分析并预测了下一年中国奢侈品的消费趋势。

《2010中国奢侈品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于奢侈品的需求仍在快速提升。随着对奢侈品认识的逐步加深和积累,人们的消费行为从前期的评估考量到最后的实际购买,开始向理性、成熟的方向发展。

后经济危机时代:奢侈品消费没有影响

尽管多数人对于目前的经济形势持审慎态度,但40%的受访者表示会维持原来的消费水平,甚至有38%的受访者将加大购买力度。其中,上海以及华东区域经济发展迅速的2线城市的受访者表现出了特别活跃的消费意愿。

在众多的奢侈品中,高级腕表最受消费者青睐。台湾有36%的受访者打算在今后12个月内增加腕表购买的投入,其他地区有此计划的受访者都超过了20%此外,二线城市有24%的受访者会花更多的钱在一线品牌服饰上,消费意愿高于其他地区。

传统国际大牌优势明显 企业社会责任受关注

在2010年消费者考虑购买的奢侈品品牌排位中,顶级时尚服饰产品占领了绝对优势,LOUIS VUITTON、CHANEL、GUCCI分列前三甲。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识。调查显示,68%的受访者表示,在选择奢侈品品牌的时候,品牌所参与的慈善、公益活动会让他们对该品牌的好感度有所提升。

奢侈品消费动机呈多样化转变 商务送礼是重要用途

凸显自己的尊贵身份得“面子”“因素”已不再是推动奢侈品购买的唯一主要因素了。在调查过程中,人们对奢侈品享受与体验的关注度出乎意料的高。受访者中65%的人表示,奢侈品所带来的尊崇享受与愉悦体验是驱使他们购买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对产品本身的鉴赏其所体现的品位也被55%的受访者所注重。愉悦体验、身份及品位象征,构成中国奢侈品消费三大驱动力。

送礼、尤其是商务馈赠,也是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所独有的特点。为亲朋好友购买的占了29%,赠送商业合作伙伴的占了28%。这一现象在一线城市的受访者中占了28%;在二线城市更高达36%,是香港和台湾地区3倍以上。其中,这个数据在华南和华西地区的二线城市更是超过38%,居全国之首,广州以36%紧随其后。

在适合作为礼品赠送的奢侈品种类中,一线大牌的服装配饰和小型皮具最受欢迎。37%的受访者认为,赠送高档钱包、围巾、领带、眼镜之类的产品,价格适当又尊贵体面,属上乘之选。

销售态度成为促成奢侈品消费的关键

由于了解、接触奢侈品的途径相对有限,二线城市的消费者比一线城市更为看重销售人员的专业建议。而在奢侈品市场成熟的香港地区,只有三成的受访者会采纳店员的专业建议,销售态度成为首要考量因素,52%的受访者要求店员要有积极的销售态度。

奢侈品网络消费蓄势待发 价格和质量是关键

目前,奢侈品网络购买已经在国外飞速发展和成熟起来。可以预见,这一新型模式必将很快来到中国。报告发现,近半数受访者愿意在线购买奢侈品,而女性消费者的支持人数相对较多,比男性消费者高出10%。

数据表明,产品的可信度以及看不到实物的不确定性是受访者对奢侈品网络消费的最大顾虑。支持网购的受访者表示,无论是新品还是过季款式,产品品质的保证和优厚的折扣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

针对此次报告的研究结果,信天翁咨询公司执行董事Christophe Cas表示:“虽然金融风暴的影响仍在持续,但通过今年最新的数据调研,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中国奢侈品市场依然在蓬勃发展,中国消费者对于奢侈品的认识也在不断成熟,奢侈品购买行为也日趋理性。”

篇4

根据报告,虽然中国无法幸免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但其受到的影响远低于其它国家。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以及对高端品牌持续的热情,中国将在今后5至7年成为奢侈品第一大市场。这个结论是波士顿咨询公司在2009年通过对2550名中国消费者调查后得出的。

另一条消息也同样引人注目。知名购物退税服务机构全球回报集团1月21日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内地游客对法国时尚品牌青睐有加,去年取代俄罗斯人跻身法国第一大旅游消费群体。

报告显示,中国内地游客去年在全球回报集团位于法国的加盟购物商店消费大约1.58亿欧元,占法国当年退税购物贸易额60%。这一消费额不仅较2008年上涨47%,而且抵消了俄罗斯游客在法国退税购物额下滑超过20%带来的影响。

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是一个热闹了许久的话题,麦肯锡、安永会计师事务所都有过预测。在目前形势下,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机会到底在哪里?

全球四分之一奢侈品中国人买单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中国仍然是全球奢侈品公司的一个重要市场。虽然无法幸免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但中国受到的影响远低于其它国家。经济学家甚至上调中国2009年GDP增长预期至6-8%的水平。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使其成为一片希望的绿洲,并为遭受经济衰退困扰的国际市场提供了摆脱困境的可能性。最近,《金融时报》报道称,世界奢侈品消费大国日本已显示疲态――日本奢侈品进口量同比下降10%,LV在日本下降了18%,于是中国更成为焦点。中国被一致认为是未来奢侈品消费的重镇。

波士顿咨询公司甚至预计,到2015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总规模将达到2480亿元,在全球奢侈品市场的份额将达到29%,与日本达到同一水平。据悉,波士顿咨询去年对2550名中国消费者进行了调查,2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2009年奢侈品的消费计划高于2008年。

中国奢侈品行业在过去几年一直以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2004年,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统计,中国奢侈品消费为20亿美元,到2008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86亿美元、全球占有率25%,居世界第二位。即使这样的数据,也无法真正对中国奢侈品消费份额做出判断,因为中国境内的消费数据无法真实地反映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贡献,因为关税等原因,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更多消费其实已经通过旅游或公干,贡献给了国外市场。2009年初,来自日本媒体的报道称,春节前后,中国旅客在日本的一次旅行平均消费为20.45万日元,其中中国旅客个人购物最高达330万日元,居各国之首。而法国媒体称,去年圣诞节前夜,一位中国旅客在戴高乐机场商店一口气购买了近5万欧元的法国红酒。

根据全球回报集团1月21日的调查报告,据法国海关退税统计,2009年中国前去法国的游客购物总额的增长率达47%,共在法国消费了1.58亿欧元,占法国当年退税购物贸易额60%,成为去法国旅游的外国游客中消费最多的大客户,而且这一增长趋势三年来一直呈上升态势:从2007年的39%、2008年的23.3%,一直到去年的47%。在法国购物退税的外国人中,中国人占据了13%,超过日本(10%)、俄罗斯人(9%)和美国人(7%)。

2009年中国游客在法国购物人均1071欧元,涨幅为21.4%。相关数据还显示中国游客93%的购物在大巴黎地区完成,时尚类商品在中国游客所购物品中占到87%。服装是中国游客最热衷购买的消费品。依据报告数据,2009年法国退税购物贸易额达到20亿欧元。除中国和俄罗斯消费者外,来自日本、美国、中国香港和巴西等地的游客也成为退税购物主要消费力量。

对于奢侈品公司而言,中国的吸引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其飞快的财富积累速度。“通过我们与领先中资银行的合作,我们确定,到2009年底,中国拥有约51.7万户高净值家庭,每户家庭拥有超过百万美元的管理资产。”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称,这类家庭的数量正在快速增长,并预计到2011年底将达到60.9万户;而且不仅仅是家庭数量将增长,每户家庭的财富也将随之增长。报告预计中国高净值家庭的管理资产总额将从2008年的1.56万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2.49万亿美元。报告还预计未来5年中国奢侈品服装和配饰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7%,奢侈品手表为25%,珠宝年均增长率为12%。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总规模将从2010年的790亿元迅速增长到2480亿元。

报告称,虽然这一数字相对于中国的总人口来说仍然较小,但是中国的高净值人口超过许多富裕国家,比如法国和英国。

地盘争夺战

随着财富从中国的大型沿海城市向中西部小城市扩展,中国奢侈品门店的扩张也紧随其后。事实上,近几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地盘争夺战”,其中相互竞争的奢侈品牌曾经试图通过尽快获得地盘来建立自己的地位。

此外,中国富裕人群的地域分布也比其它国家广。到近期,中国沿海地区――广东、上海和山东拥有富裕家庭的数量最多,而目前的奢侈品销售点网络大致反映了这一分布特点。但是随着财富开始向所有级别的城市和地区扩展(部分爆发式增长发生在上海和北京以外的地区),奢侈品门店也开始随之迁移。因此,波士顿咨询公司大中华区董事经理吕晃说,对于公司来说,了解如何最佳地进入这一动态市场日益重要。

“要在中国建立奢侈品商店的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吕晃说,超过半数以上(53%)的中国奢侈品销售点都是在近三年内开业的。中国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独立品牌战略的差异巨大:一些品牌增长迅速,而其它品牌则增长缓慢,从中涌现了一些类型。许多超高端品牌(如百达翡丽)主要侧重于三大城市:北京、广州和上海;而高价品牌(如登喜路和巴宝莉)已经在二级城市以及更小城市建立了大量销售点。虽然奢侈品市场以往主要集中在男装和商用礼品上(深入渗透到中国较小城市的行业),但是随着更多女性加入工作队伍,并对奢侈品牌更加熟悉,市场正在向女士品类转变。

如今,上海和北京奢侈品门店的数量已和纽约、芝加哥相当。很多奢侈品品牌已经在中国的二级城市(如哈尔滨和沈阳)建立了大量的销售点。

但不可回避的事实是:虽然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到2015年将增长一倍以上,但仍只相当于许多国际奢侈品中心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到六分之一。这一事实应该使那些相信完全不用害怕中国奢侈品市场

饱和的公司感到一丝踌躇。到最后,门店的经济效益将是一项关键的成功因素。一些奢侈品公司的管理人员已经计划关闭亏损门店,并转移到定位更准确的地点。一位接受采访的管理人员表示,他将关闭或搬迁其公司20%的门店,以便能够集中在利润最高的门店,并将在更具潜力的地区开设其它门店。

中国奢侈品消费主力

“奢侈品消费者主体年龄在25―35岁之间,大大年轻于西方发达国家40岁以上的平均年龄。”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分析认为,这也构成中国奢侈品市场区别于别国的显著特点。根据在中国进行的调查,报告认为中国人“渴望”购买高档奢侈品,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购买这些奢侈品的能力。这种愿望在中国25至35岁年龄层的人群别明显。

国际消费心理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中国人对奢侈品、甚至对一些质量并不那么“高档”的消费品,都有一种盲目的追逐心理。中国人消费方式具有“冒险和冲动”,特别容易成为高档奢侈品的“俘虏”。有分析认为,中国奢侈品消费正在进入黄金时期。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中国已经出现了一批有消费能力的富人阶层,他们追求品位和个性化消费;二是在首先富裕起来的阶层中,奢侈品形成一种示范效应,也让白领、小老板开始追逐,变成“排浪式”的消费浪潮;三是现在许多独生子女踏入社会,他们的消费观念已经改变,而且家庭也有实力支撑他们的这一消费观念。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拥有宾利、保时捷等国际顶级汽车的消费者已经超过10万人,拥有阿玛尼、杰尼亚等世界顶级服饰的消费者已经超过100万,加上法国化妆品、顶级珠宝等,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现在的年销售额已达20多亿美元,这还包括30万潜在私人飞机的消费者和更多潜在顶级汽车、游艇等的消费者。

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挑战

改变中国游客的购买行为

虽然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将持续增长,但是快速扩张的品牌现在比起考虑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更应思考如何提高门店效率以及优化当前的网络。这一业务重点的转变将需要敏锐地了解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态度,以强化与品牌的联系――既包括中国也包括中国消费者的旅游目的地国。对于覆盖区域较小的品牌来说,持续增长可能比较重要,但明智地取得增长是成功的关键。从根本上来说,所有的奢侈品公司都需要改进全球总部与本地办事处的协调工作,仔细评估在中国市场每个城市建立实体业务的必要性,决定如何在缺少零售门店的城市建立品牌,并开发在销售点赢得新客户的必要工具。

近三年在中国开设了众多奢侈品销售点,这一情况对市场动态产生了重大影响。奢侈品很难进入新市场,尤其是小城市,在那里很难找到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和分销商,而且少有接受过奢侈品销售所需的高水平客户服务培训的销售人员。由于许多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牌不太熟悉,因此品牌认知也是挑战之一。当我们邀请奢侈品购买者至少举出三个某一特定奢侈产品品牌时,很少顾客能够举出两个以上,即使他们正在购买这种产品。

如何迈出下一步?

随着中国的奢侈品市场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对于成熟品牌和成功品牌而言,关键问题是如何保持其领先地位。它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利用当前的网络?是否有增开新店之外的方法?它们如何才能在销售点把竞争对手的客户拉过来?哪些门店应该关闭?它们如何能够在不削弱品牌形象的情况下离开一个城市?对于新进入中国市场的品牌而言,最迫切的问题在于进入时间是否太晚?提早进入中国市场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它们应不应该使用特许加盟商?

等待进入的公司还有在消费者洞察方面落后的风险。一些企业主管认为,他们从品牌网络获得的最大好处是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快速发展的中国消费者。这种了解不仅对推动在中国内地的销售非常重要,同时还与为中国游客提供服务有关,中国游客已经构成了世界第四大游客输出市场。一个新奢侈品市场的迫切要求

侧重于抓住中国游客的注意力是在中国未来奢侈品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关键要求。

因此,迫切需要针对到中国大陆以外地区旅游的中国消费者展开营销。日本游客对全球奢侈品市场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游客可能也会起到相同的作用。在北京和上海所调查的奢侈品购物者中有近70%的人更愿意到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购物。此外,内地的消费者已经占到香港等城市销售收入的一半以上。事实上,许多中国游客每次去香港旅游时购买奢侈品的开销比他们在所在城市一年的开支还多。而这不仅仅是价格因素促使他们在大陆以外地区购物。消费者还列举了真实可靠性、更广泛的选择余地以及更好的服务等原由。

篇5

2012年5月,罗兰贝格了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显示,在未来10到15年,全球奢侈品市场将增加500亿欧元,其中中国消费者的贡献将达到40%。同时,这些新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不再满足于简单地拥有奢侈品,更看重于品质与奢侈品带来的尊贵体验。

为了迎合这一趋势,啤酒市场的主要厂商也相继加大在高端产品市场的投入,旨在打造超高端产品,以满足这一类消费群体的需要。

目前,高档及中高档啤酒销量与市场份额持续上升。

据调查,未来五年高档啤酒消费量将逐步增长,中国啤酒市场的价格将增长17%,其中,高档酒占比将达20%。百威英博集团华北事业部总裁徐嘉宏先生在近日举办的百威赞助保时捷卡雷拉杯庆典活动上表示:“目前在啤酒市场中,已经能看到消费升级的趋势,即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长、对生活形态与口味多元化的需求,他们愿意支付更高的费用去享受更地道的啤酒,这种增长趋势比其他品类要来得明显。”

近几年,啤酒厂商纷纷对产品价格进行调整,基本形成了6元以上每瓶的高档啤酒和4-6元每瓶的中高档啤酒的消费格局。中低档和3元以下的啤酒销量在逐年萎缩。据统计,百威品牌占到了整个高端啤酒市场份额的40%。在超高端市场,单品定价则将在50-100元区间,通过以价格相应的品质,满足新族群的消费需求。

新一代的消费群体在消费啤酒时更注重产品的文化内涵,而消费啤酒的动机更多的是为了放松心情,寻求内心的宣泄。消费啤酒时更加追求个性的张扬和对身份的彰显,因此,竞逐超高端市场不仅要保障纯正口感,同时也要以富有时尚感和收藏价值的包装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包装时尚化和个性化也因此成为啤酒商家不断创新的方向。新一代消费者消费啤酒的场所更多在高档餐厅、酒吧、KTV,消费动机和消费场合的改变正在催生啤酒市场的细分。

从情感营销和品牌个性塑造上打动目标消费群体是消费品牌的重要策略之一。相比其他体育运动,赛车具有其独特的吸引力,它代表着很多的元素,例如,速度、高贵、性感。借着这些元素,能建立起与消费者的情感纽带,产生认同感,发挥良好的营销效果。从2012年初百威宣布赞助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到以此为切入点精心策划的线上线下营销活动,百威成功地拉近了百威与喜爱运动消费群体的距离。这种对品牌的情感都在消费百威啤酒时得到实现。

当越来越多的超高端啤酒消费动机与消费场所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一款足够吸引人目光的包装就成为不可或缺的要素,它甚至和服装、配饰一样,体现着主人的身份与品位。

篇6

据贝恩咨询公司统计,去年中国消费者采购的奢侈品已占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量的25%。世界奢侈品协会对主要奢侈品商业的数据收录显示,春节期间,中国消费者分别占欧洲奢侈品市场销售总额的62%,占北美市场的28%,占港澳台市场的69%。

然而与国人竞相到海外抢购奢侈品的热闹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内地的奢侈品市场却备受冷遇。据报道,中国境内的奢侈品市场份额由2011年的30%跌到2012年的7%,奢侈品消费外移现象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国人把“买奢侈品”和“出境游”画上了等号。

境内奢侈品贵在哪里

为什么在境内就能买到的商品,国人却偏偏要不远万里到境外去抢购呢?答案很简单:境内的价格太贵了。为什么价格这么贵呢?某权威媒体的调查报告显示,以某一洋品牌的围巾为例,在境内这款围巾售价是4500元人民币左右,但根据当天汇率,其在英国的售价折合成人民币价格还不到2400元,两者价差将近一倍。报告进一步分析称,造成如此巨大的差价,不是由于境内商场的租金成本更高,相反,为了吸引国际一线奢侈品品牌进驻,不少商场会给出减少租金、免费为品牌店铺装修等优惠手段;也不是由于境内生产奢侈品的原材料和人力成本更高,相反,许多Made in China的国际奢侈品品牌的成本比其他国家工厂生产的成本更低,这也是不少洋品牌选择中国代工厂生产的原因;而在境内的品牌维护和市场推广等公关费用同样不比境外的高。

排除这些成本因素后,剩下可能的原因只有两个:一是境内的税收比国外高,二是这条围巾在中国境内的定价本身就比英国的高。

还是以这条围巾为例,在我国,围巾类产品不征收消费税,按照海关人员给出的税率,用这款围巾在英国的零售价,加上关税和增值税后,价格就飙升到了3408元,剩下的1000多元差价主要就成了商家的超额利润。一位曾经担任某国外高档品牌中国区高管的业内人士表示,其公司在本土和中国采取一低一高的区别定价策略,因为他们把中国定义为高档商品购买力旺盛的新兴市场,正是由于部分迅速富裕起来的国人对海外高端品牌的热衷追捧,境内需求旺盛,导致这些进口奢侈品品牌敢于在中国市场不断提价,赚取超过本土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超高利润。

比国外高得多的税收加上商家歧视性的定价策略,最终导致同样一个手提包,在法国买,不到2万元,在中国买,则要超过3万元;同样一根项链,在美国买,不到6000元,在中国买,则要上万元……

国人消费观念成熟尚需时日

知名时事评论员李光一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国人对进口奢侈品品牌的追捧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这是在实现温饱和小康之后更高层次的物质追求,即需要通过物化的品牌来形成一种自我身份认同。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寻找身份认同非常重要,于是大家总是选有钱人会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经济能力和地位,比如男人的轿车、手表,女人的皮包、香水等。如果交往时发现大家都用同样的品牌,就说明两人处于同一个层面。也有人为此甚至不惜打肿脸充胖子。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约占个人收入的4%,而中国却时常出现用40%甚至更高比例的收入去实现“梦想”的情况。

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我国现阶段还有许多奢侈品消费者没有形成理性、成熟的消费观念。虚荣、攀比、从众、缺乏自信、急功近利等心理作用大大刺激了国人对奢侈品的需求。想要让国人的奢侈品消费心理趋于理性、成熟,既需要政府、媒体的正面引导,也需要境内奢侈品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逐渐改变供求关系,只有到了那时进口奢侈品商家的暴利才会真正缩小。

降低关税效果明显

相比消费观念上的成熟,通过行政手段降低关税能更快、更直接地缩小境内外价格差异,把消费者重新拉回境内,带动境内零售业发展。

篇7

中国消费者服饰购买习惯报告

美国棉花公司近日了一份关于“中国消费者服饰购买习惯”的调查报告。在报告中显示运动服、牛仔裤和奢侈品牌服装在中国最受欢迎。中国的消费者喜欢购买和收藏奢侈品,并已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的10%。正如安・玛哈在国际先驱论坛报上所指出的――“在当今中国,穿着代表着你的品位。”在这样的浪潮下,没有一两件奢侈品傍身,简直让人觉得衣柜里毫无可取之处。就算是买不起PRADA,一条LEVI'S限量版牛仔裤应该有吧?

[服装潮]

夏日好“争宠”

今年夏天的鞋子最重要的细节在哪里?鞋跟!粗的,细的,高的,矮的……林林总总,各领一片。再也不会有某款鞋型独占流行宝座的情况出现了,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鞋款。著名欧陆时尚皮鞋专门店JOY & PEACE就最懂女人心,其08春夏女鞋系列推出“紫”醉“金”迷、浪漫假期、热带风情等多个不同系列,以琳满目的时尚款式为你带来兴奋心情,并且在鞋跟设计上花尽心思,一心要争夺你的宠爱,要令你宠爱自己,更要别人宠爱你!

[美容潮]

“街头俏妞”正当道

Fafi是谁?她就是年轻的旅居巴黎的法国前卫涂鸦艺术家,她妙笔生辉的原创涂鸦人物以她自己的名字命名,叫做“Fafi俏妞”。2008年,M.A.C把这个性感百变、前卫泼辣的涂鸦人物鲜活地带到了全世界,M.A.C的限量版“FAFI街头俏妞”彩妆系列,珍珠粉唇彩、鲜橘红唇膏、晶晶亮蜜粉饼、金棕或铜绿色的流畅眼线凝霜、还有冷暖搭配的四色眼影盘,无不用漂亮的包装以及亮丽的色彩,让人产生爱不释手到想立刻拥有的感觉。

[数码潮]

时尚彩绘照亮科技

台式电脑古板冰冷,毫无生气的外形总是家里最让人郁闷的摆设,不能没有它,却又实在是受不了它一放在那儿,就拉低了整个家中的时尚品味。BenQ此番为La Vie系列产品量身定制的“彩绘剪纸”为全系列 La Vie 产品剪出了盎然的春色。看看,这样一款烂漫的台式电脑摆在家里,你用电脑时的心情,也可以像花朵一样灿烂绽放。工作,不再那么枯燥;游戏,也不会光是死盯着电脑,机身上的花儿,会让你忍不住移过目光微笑。

篇8

主办方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亚力克斯·西奥佛内思(Alex Theophanous)表示:“儿童时装是很好玩又很有创新性的东西,我们都认为它应有专属的一个展示平台。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将儿童时装铺展到全球各地。”

童装也爱“耍大牌”

显然,奢侈品大牌们已将目光投向了儿童。事实上,大牌爱Baby早就不是新鲜事儿了。

号称最先推出童装系列的奢侈品牌迪奥(Dior)早在1967年,就在当时设计总监马克·博昂(Marc Bohan)的主持下,将迪奥童装(Baby Dior)推到了法国蒙田大道的店铺里。迪奥童装像是一个迷你的全时尚帝国,专为初生婴儿到12岁的儿童设计,从童鞋到奶瓶,从玩偶到礼盒,你可以想象到的各种童装配件全部包罗其中。

其他品牌也不甘示弱,几乎在一瞬间,从古驰(Gucci)到巴宝莉,从芬迪(Fendi)到保罗·史密斯(Paul Smith),各大著名服装品牌不仅开设了童装副牌,更是在片刻不停地扩张着自己的童装店铺。这些奢侈品牌原本就拥有足够多的专卖店和稳固的消费市场,因此在推广童装时可谓驾轻就熟,除了将品牌的大量经典设计元素应用在童装上,连推出的节日礼物系列里都少不了童装的身影——一件印有“My First(吾之初爱)”字样的婴儿围兜显然是为下一代奢侈品消费者所准备的。

富妈催生“潮童经济”

一件牛角扣大衣6000元、一条漂亮的小粉裙1500元、一个迷你小包包1000元……《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北京新光天地童装区看到的大牌童装价格惊人。导购告诉记者:“现在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有个性,也都特别舍得把孩子打扮成潮童。”

这股风气首先是从明星开始,2013年2月,国际大牌巴宝莉的一支广告吸引了不少眼球,很多评论表示,这则广告最大的卖点是——主角竟是贝克汉姆家的二公子罗密欧。风衣、雨伞、黑皮鞋,帅气时尚的装扮让10岁的罗密欧尽显英伦潮范儿。其实,这位小帅哥在9岁时就被英国媒体评为英国年度最佳穿着男士!他的妹妹、贝克汉姆夫妇唯一的千金小七也大有步哥哥后尘之势,母亲维多利亚疯狂地为这位掌上明珠购买名牌服饰,看着小七那一身身从不重样的出街行头,我们很容易会以为这位小公主是顶级童装的代言人。

被媒体誉为“儿童时尚教主”的汤姆·克鲁斯的女儿苏瑞·克鲁斯更是各路媒体疯狂街拍的焦点,连美国八卦杂志《美国周刊》都感慨,苏瑞每次出门时都是身穿新衣,这份奢侈甚至连最大牌的国际明星也无法做到。

“对女性而言,孩子就是自己的迷你版,女性想看到自己的时尚品味在孩子身上延伸。女性想让自己的品味在家庭的细节中得到诠释,这里就蕴藏着未开发的庞大市场。”益普索咨询公司发给《中国经济周刊》的关于儿童奢侈品调查报告中这样陈述。

记者采访中发现,给孩子选择奢侈品童装的父母通常都为经济压力较小的高收入人士,他们给孩子购置奢侈品童装有着很多的名目,比如孩子出生、满月、百日、周岁、儿童节等等,甚至连西方的一些节日等都成为了父母向心爱的宝宝们表达爱心的时机。

奢侈童装的负面效应

“12岁的男孩穿三件套去参加舞会,11岁的小女孩穿着高跟鞋。”这是世界知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其著名的学术论著《童年的消逝》中的描述。

信天翁商务咨询公司的《中国奢侈品报告》估算,目前全球儿童奢侈品市场份额已经达到百亿美元,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各大奢侈品牌几乎都盯住了这块蛋糕。该报告显示,在中国900名参与调查的消费者中,超过60%的消费者每月会花费超过3000元人民币为孩子购买儿童奢侈品。

“孩子为了好玩而扮大人与零售商推出早熟风格童装是两码事。零售商和成年人有责任保护儿童在正确的价值观下成长,否则将危及下一代,误使他们去追求难以企及且不正确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英国儿童慈善组织Children's Society(英国儿童协会)主席培尼·尼古拉斯(Penny Nichols)如是表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