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7:1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餐用餐礼仪,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餐饮文化很丰富,中国人热情好客,很讲究餐饮礼仪。那么,你知道中餐用餐礼仪都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餐用餐礼仪,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中餐用餐礼仪1中餐的主餐具包括筷、匙、碗、盘等;中餐的辅餐具(即在用餐时发挥辅助作用的餐具)有:水杯、湿巾、水盂、牙签等。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与汤匙可放在专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纸杯中,公用的筷子和汤匙最好放在专用的座子上。
1—餐碟;2—汤碗;3—汤匙;4—调味碟;5—筷架;6—筷子;7—银匙;8—水杯;9—红酒杯;10—白酒杯;11—餐巾;12—菜单
① 筷子。筷子虽构造简单,但不仅集刀叉功能于一身,而且有健身益智的功效,有助于手指灵巧、头脑发达,它早在公元前1200年就问世了,公元4~6世纪传到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在宴会中使用筷子要符合礼仪要求,注意以下禁忌:
忌插筷——不要用筷子插取食物,只有祭祀祖先时才插放筷子在食物中;
忌舔筷——不要用舌头去舔筷子上的附着物;
忌迷筷——不要举着筷子却不知道夹什么,在菜碟间来回游移,更不能用筷子拨盘子里的菜;
忌泪筷——忌夹菜时流着菜汁,应该拿着小碟,先把菜夹到小碟里再端过来;
忌移筷——不能刚夹了这盘里的菜,又去夹那盘里的菜,应该吃完之后再夹另一盘菜;
忌敲筷——敲筷子是对主人的不尊重;
忌滥用——不要以筷子代劳其他事,比如剔牙,挠痒等。
② 汤匙。用匙取食不宜过满,可在舀取食物后,在碗边停一下,待汤汁不滴后,再移向自己享用。使用汤匙要注意:
a.应用右手使用汤匙。
b.取用食物后应移向自己食用,不要把食物再倒回原处。
c.若取用的食物过烫,不可用嘴来吹。
d.食用匙里盛放的食物时,尽量不要把汤匙塞入口中,或反复吮吸。
③ 餐盘。中餐的餐盘主要用于盛放食物,一般应保持原位,不宜挪动,取放的菜肴种类和数量不宜过多,残渣、骨、刺不要吐在地上、桌上,应轻放在餐盘前端,待侍者更换餐盘。稍小一些的盘子,被称做碟子。
④ 碗。碗用于盛放汤菜,不要端起碗,尤其是不要双手端起碗来进食。碗内的食品要用餐具取,不能用嘴吸。
⑤ 水杯。主要用来盛放清水、汽水、果汁、可乐等软饮料。不要倒扣水杯,喝入口中的东西不能再吐回去(如茶叶)。
⑥ 餐巾。当坐在上座的尊者拿起餐巾后,其他人才可以取出餐巾平铺在腿上,动作要小。餐巾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食物落在衣服上,不要将餐巾别在领上或围在脖子上,只能用餐巾一角擦拭嘴唇,不能擦脸、擦餐具。如果暂时离开座位,要将餐巾叠放在椅背或椅子上。
⑦ 湿巾。用餐前的湿巾只能用来擦手,绝不可用以擦脸、擦嘴、擦汗。正式宴会结束前,再上一块湿巾,它只能用来擦嘴。
⑧ 水盂(洗指盅)。需要手持食物进餐时,会在餐桌上摆一个水盂,即盛放清水的水盆。可将指尖轻轻浸入水中涮洗,洗手时动作不宜过大,不要乱抖乱甩。
中餐用餐礼仪21.宴会,通常指的是以用餐为形式的社交聚会。
可以分为正式宴会和非正式宴会两种类型。
正式宴会,是一种隆重而正规的宴请。它往往是为宴请专人而精心安排的,在比较高档的饭店,或是其他特定的地点举行的,讲究排场、气氛的大型聚餐活动。对于到场人数、穿着打扮、席位排列、菜肴数目、音乐演奏、宾主致词等,往往都有十分严谨的要求和讲究。
非正式宴会,也称为便宴,也适用于正式的人际交往,但多见于日常交往。它的形式从简,偏重于人际交往,而不注重规模、档次。一般来说,它只安排相关人员参加,不邀请配偶,对穿着打扮、席位排列、菜肴数目往往不作过高要求,而且也不安排音乐演奏和宾主致词。
2.家宴,也就是在家里举行的宴会。
相对于正式宴会而言,家宴最重要的是要制造亲切、友好、自然的气氛,使赴宴的宾主双方轻松、自然、随意,彼此增进交流,加深了解,促进信任,通常,家宴在礼仪上往往不作特殊要求。为了使来宾感受到主人的重视和友好,基本上要由女主人亲自下厨烹饪,男主人充当服务员;或男主人下厨,女主人充当服务员,来共同招待客人,使客人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
如果要参加宴会,那么你就需要注意,首先必须把自己打扮得整齐大方,这是对别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还要按主人邀请的时间准时赴宴。除酒会外,一般宴会都请客人提前半小时到达。如因故在宴会开始前几分钟到达,不算失礼。但迟到就显得对主人不够尊敬,非常失礼了。
当走进主人家或宴会厅时,应首先跟主人打招呼。同时。对其他客人,不管认不认识,都要微笑点头示意或握手问好;对长者要主动起立,让座问安;对女宾举止庄重,彬彬有礼。
入席时,自己的座位应听从主人或招待人员的安排,因为有的宴会主人早就安排好了。如果座位没定,应注意正对门口的座位是上座,背对门的座位是下座。应让身份高者、年长者以及女士先入座,自己再找适当的座位坐下。
中餐用餐礼仪3根据人们的饮食习惯,与其说是“请吃饭”,还不如说成“请吃菜”。所以对菜单的安排马虎不得。它主要涉及到点菜和准备菜单两方面的问题。
点菜时,不仅要吃饱、吃好,而且必须量力而行。如果为了讲排场、装门面,而在点菜时大点、特点,甚至乱点一通,不仅对自己没好处,而且还会招人笑话。这时,一定要心中有数,力求做到不超支,不乱花,不铺张浪费。可以点套餐或包桌。这样费用固定,菜肴的档次和数量相对固定,省事。也可以根据“个人预算”,在用餐时现场临时点菜。这样不但自由度较大,而且可以兼顾个人的财力和口味。
被请者在点菜时,一是告诉作东者,自己没有特殊要求,请随便点,这实际上正是对方欢迎的。或是认真点上一个不太贵、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再请别人点。别人点的菜,无论如何都不要挑三拣四。
一顿标准的中餐大菜,不管什么风味,上菜的次序都相同。通常,首先是冷盘,接下来是热炒,随后是主菜,然后上点心和汤,最后上果盘。如果上咸点心的话,讲究上咸汤;如果上甜点心的话,就要上甜汤。不管是不是吃大菜,了解中餐标准的上菜次序,不仅有助于在点菜时巧作搭配,而且还可以避免因为不懂而出洋相、闹笑话。
在宴请前,主人需要事先对菜单进行再三斟酌。在准备菜单的时候,主人要着重考虑哪些菜可以选用、哪些菜不能用。
如果时间允许,你应该等大多数客人到齐之后,将菜单供客人传阅,并请他们来点菜。当然,作为公务宴请,你会担心预算的问题,因此,要控制预算,你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饭前功课,选择合适档次的请客地点是比较重要的,这样客人也能领会你的预算。况且一般来说,如果是你来买单,客人也不太好意思点菜,都会让你来作主。如果你的老板也在酒席上,千万不要因为尊重他,或是认为他应酬经验丰富,酒席吃得多,而让他/她来点菜,除非是他/她主动要求。否则,他会觉得不够体面。
中餐与西餐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就餐所用的餐具有很大不同。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中餐餐具使用的一些注意事项与使用礼仪:
筷子
中餐最主要的餐具就是筷子,筷子必须成双使用。上图就是筷子的标准拿法。
中餐用餐礼仪中,用筷子用餐取菜时,需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要注意筷子是用来夹取食物的。用来挠痒、剔牙或用来夹取食物之外的东西都是失礼的。
2.与人交谈时,要暂时放下筷子,不能一边说话,一边像指挥棒似地舞筷子。
3.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食物,千万不要去舔。因为用舔过的筷子去夹菜,是不是有点倒人胃口?
4.不要把筷子竖插放在食物的上面。因为在中国习俗中只在祭奠死者的时候才用这种插法。
勺子
中餐里勺子的主要作用是舀取菜肴和食物。有时,在用筷子取食的时候,也可以使用勺子来辅助取食,但是尽量不要单独使用勺子去取菜。同时在用勺子取食物时,不要舀取过满,以免溢出弄脏餐桌或衣服。在舀取食物后,可在原处暂停片刻,等汤汁不会再往下流再移过来享用。
用餐间,暂时不用勺子时,应把勺子放在自己身前的碟子上,不要把勺子直接放在餐桌上,或让勺子在食物中“立正”。用勺子取完食物后,要立即食用或是把食物放在自己碟子里,不要再把食物倒回原处。若是取用的食物太烫,则不可用勺子舀来舀去,也不要用嘴对着勺子吹,应把食物先放到自己碗里等凉了再吃。还有注意不要把勺子塞到嘴里,或是反复舔食吮吸。
碗
中餐的碗可以用来盛饭、盛汤,进餐时,可以手捧饭碗就餐。拿碗时,用左手的四个手指支撑碗的底部,拇指放在碗端。吃饭时,饭碗的高度大致和下巴保持一致。
如果汤是单独由带盖的汤盅盛放的,表示汤已经喝完的方法是将汤勺取出放在垫盘上,把盅盖反转平放在汤盅上。
盘子
中餐的盘子有很多种,稍小点的盘子叫碟子,主要用于盛放食物,使用方面和碗大致相同。用餐时,盘子在餐桌上一般要求保持原位,且不要堆在一起。
需要重点介绍的是一种用途比较特殊的盘子--食碟。食碟的在中餐里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暂放从公用的菜盘中取来享用之菜肴。使用食碟时,一般不要取放过多的菜肴在食碟里,那样看起来既繁乱不堪,又好像是饿鬼投胎,十分不雅。不吃的食物残渣、骨头、鱼刺不要吐在饭桌上,而应轻轻取放在食碟的前端,取放时不要直接从嘴吐到食碟上,而要使用筷子夹放放到碟子前端。如食碟放满了,可示意让服务员换食碟。
汤盅
汤盅是用来盛放汤类食物的。用餐时,使用汤盅有一点需注意的是:将汤勺取出放在垫盘上并把盅盖反转平放在汤盅上就是表示汤已经喝完。
水杯
中餐的水杯主要用于盛放清水、果汁、汽水等软饮料。注意不要用水杯来盛酒,也不要倒扣水杯。另外需注意喝进嘴里的东西不能再吐回水杯里,这样是十分不雅的。
牙签
牙签也是中餐餐桌上的必备之物。它有两个作用,一是用于扎取食物;二是用于剔牙。但是用餐时尽量不要当众剔牙,非剔不行时,要用另一只手掩住口部,剔出来的食物,不要当众“观赏”或再次入口,更不要随手乱弹、随口乱吐。剔牙后,不要叼着牙签,更不要用其来扎取食物。
中国的饮宴礼仪号称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进,终于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饮食进餐礼仪,是古代饮食礼制的继承和发展。
饮食礼仪因宴席的性质、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区,也是千差万别。古代的饮食礼仪是按阶层划分:宫廷,官府,行帮,民间等。而现代饮食礼仪则简化为:主人(东道),客人了。
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根据关系亲疏决定是否携带小礼品或好酒。赴宴守时守约。抵达后,先根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进行引见介绍,听从东道安排,然后入座:这个“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饮食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
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2、4、6……右手边依次为3、5、7……直至汇合。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然后首席的左手边坐开去为2、4、6、8,右手边为3、5、7。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礼仪是礼节、仪式的统称,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和方式来表现的自律、敬人的完整行为。
西餐是饮食形式的一个类型,通俗地讲,是以吃喝为主题的一种进餐方式。当今人们对吃喝的理解已不只是维持生命的一种手段,而是一种享受,同时也是一种交流方式。
西餐因选材用料、烹饪方式和进餐方式决定了在各方面都要求有一定的基本规则和礼节。为了使宾客都能愉快顺利地用餐,就必须了解其中的规范和道理。在这里需指出的是,这些规则不是一些死板的教条,它是为目的而服务的,而且我们的目的是:享用西餐,当个内行人。
姿态
规范的姿势非常重要,例如,坐姿应保持稳定,不能前后摇摆。可以这样想象:你的背后藏着一只小老鼠,而一只小猫卧在你的膝盖上——应腰板挺直,膝盖放平。无论男女,用餐时跷起二郎腿都是不美观的,而且失礼。众多难堪而令人不快的情景,大都因这类不合时宜之举而造成。应避免的类似举动还有:把腿张成八字形、伸懒腰、松裤带、摇头晃脑、伸展双臂做体操,等等,这些姿势都很失礼,不雅观。
在美国,当一只手用餐时,另一只手可以放在膝盖上。而在欧洲大陆就不同了,两只手都要保留在桌面上。但要注意:不能用手臂支撑身体,靠在桌子上,也不能双手交叉在胸前,只是把手腕轻轻搭在桌上。手指要自然平稳地放在桌上,不可在桌上乱弹或玩耍餐具。
进餐
用餐时,一般右手拿刀或勺,左手拿叉,杯子也用右手来握。身体不要过于接近餐盘,用餐具把食物送到嘴里,而不要把盘、碗端起:谁也不会来抢你盘子里的食物。需注意:
在进汤类食物时,应避免发出向嘴里抽吸的声音,如果汤温较高,可稍等片刻再享用,不可举盘直接倒入口中。
应闭嘴咀嚼食物,口内含有食物时切忌饮用酒等饮料。
食用面包切记:不可用面包来蘸盘子里的汤(特别是有身份或讲究的女士更要避免此种举动);面包要放在专用的小盘里或者桌布上,不应放在你进餐盘的盘边;用黄油抹面包,在一块小的面包上抹上少许黄油,用手掰食用,切勿用刀去切或者用牙去咬;面包只在进汤或头盘菜时食用。
如不想饮用葡萄酒,可以客气地说:“我不喝酒,谢谢。”不要用手盖住杯口。
谈话时,应将刀叉放在盘子上。手里握着刃叉时切勿指手画脚地谈话,也不要将刀叉竖起,这会让人感到“胆战心惊”,而且的确有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危险。
在桌上切勿放肆大笑或大声喧嚷。
忌讳口中或体内发出声响,用餐时或饭后不可打嗝儿、吧唧嘴。
不可在桌上当众化妆、补妆或整理衣饰。
不可用自己的餐具为他人夹菜、舀汤或选取其他食物。
不可毫无掩盖地当众剔牙。
摆台
摆台主要是指餐桌席位的安排和台面的摆设。摆出一桌造型美观的台面,不仅为客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就餐场地和一套整洁的用具,而且可为其带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这当然是美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无论是散桌的摆台还是宴会的摆台,大多使用方桌、长桌或圆桌。桌上的摆设和使用的工具大同小异。餐具基本上使用金属餐具,以刀、叉和匙三类为主。因菜肴种类不同,食用方式各异,使用的餐具在形状大小上也有区别。但它们又是如何摆放在桌子上呢?这里我们可以分为两大类:基本摆台和豪华摆台。
价位中低档餐厅
基本摆台:(一道主菜)一把刀、一把叉、一块餐巾(也可用纸巾)、一个杯子。
刀要放在右面,刀刃方向朝左。
叉应放在左面,叉杈向上,刀和叉之间应足够放一个主餐盘,叉和刀底部应离桌边1厘米。
杯子放在刀的正上方,距离约1厘米。有头盘菜时:如有汤菜,汤勺应放在刀的外端;如果头盘菜是沙拉,勺应改为叉。有饭后甜品时:根据甜食种类不同,可以摆放一把叉和一把勺,或者一把刀和一把叉。
高档餐厅
基本摆台:(一道主菜)一把刀、一把叉、面包盘和黄油刀。
一个酒杯和一个水杯:水杯放在刀的正上方约1厘米处,酒杯放在水杯的右下侧。
一个垫盘:有时是为了装饰,放在席位的正中,盘的中心对着椅背中间,盘边离桌边1厘米。
有的餐厅只用餐巾花来代替垫盘。
一块餐巾:根据餐厅的要求,有的追求美观,有的追求实用;有种说法认为,布餐巾尽量不用手去多碰,以保持它的清洁。
讲究和高雅的海鲜餐厅
基本摆台:(一道主菜)一把鱼刀、一把鱼叉、面包盘和黄油刀,一个酒杯和一个水杯,一块餐巾。
一块餐巾
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100多件珍贵文物,该馆展览部副研究员胡晓建介绍说,该馆专门为这个专题展览而筹备、组织,展品大都是首次来港展出,其中10多件是国家一级文物,如新石器时代《灰陶釜、灶》、隋《金足金杯》、北魏《青瓷莲花尊》及汉代《铺首衔环铜》等。
现场展出的《灰陶釜、灶》,是已知发现较早、且完整的炊具,胡晓建说,新石器时代的《附加堆纹灰陶鼎》是三足锅,《黑陶甑》是最早期的蒸屉,下半部盛水,称鬲,中间有孔隔,上面放食物。在旧石器时期,人类以烧烤为主,到了新石器时期,则开始用水煮、气蒸的手法,北方吃粟,南方吃稻。现场一件新石器时代《双耳小口尖底瓶》,两边的耳孔吊着绳子,放进河里入了水,陶瓶便会立起来,可见当时的先人打水也很有智慧。
到了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讲究饮食礼仪,闻名遐迩的青铜器工艺达到全盛期,由甑与鬲结合而成的?[,已发展至青铜器制。在春秋后期,已有饺子出现,而当时祖先开始懂得吃面食、云吞及粉食了。由于这段时期注重礼祭,出现了许多酒器,如现场展出的《戍马铜觚》是饮酒器,铜?F用以盛酒,而《窃曲纹龙首三足铜?B》是当时的调酒器,最特别的是《铜冰鉴》,冰酒器具,内置方形罐,用以盛酒。现场也展出了同时期常用的漆器餐具仿制品。
汉代的展品较特别的有《铺首衔环铜》,是当时的铜烤炉,另外汉代陪葬品《陶灶》,反映出当时人们已有完整的炉灶设备,这座船型的陶灶是南方流行的款式,而北方只用简单的长方型炉灶。
下面就我所知道有一些方面与你共享一下:
不少人在吃西餐时,都会担心“失礼”。其实,所谓餐桌礼仪是为了让餐膳可以不受阻碍和破坏,而得以顺利流畅地进行的实用守则。谨记“整齐、清洁和保持安静”三项原则便可无往而不利。
一、宴会礼仪
(1)在当你应邀赴宴时,你对同桌进餐的人和餐桌上的谈话,大概要比对饮食要更感兴趣。因此进餐时,应该尽可能地少一些声响,少一些动作。
(2)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时,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有时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把它取也,放在旁边的小碟上。
(3)餐巾如果很大,就双叠着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开。千万别将餐巾别在领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乱揉。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或脏物。千万别用它来擦刀叉或碗碟。
(4)正餐通常从汤开始。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汤匙,它就在你的右边的盘子旁边。不要错用放在桌子中间的那把匙子,因为那可能是取蔬菜可果酱用的。
(5)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后才开始。她不会像中国习惯那样,请你先吃。当她拿起匙或叉时,那就意味着大家也可以那样做了。
(6)如果有鱼这道菜的话,它多半在汤以后送上,桌上可能有鱼的一把专用叉子,它也可能与吃肉的叉子相似,通常要小一些,总之,鱼叉放在肉叉的外侧离盘较远的一侧。
(7)通常在鱼上桌之前,鱼骨早就剔净了,如果你吃的那块鱼还有刺的话,你可以左手拿着面包卷,或一块面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拨开。
(8)如果嘴里有了一根刺,就应悄悄地,尽可能不引起注意地用手指将它取出,放在盘子边沿上,别放在桌上,或扔在地下。
此外,我对法国餐桌礼仪的忌讳有些了解,如后:
二、法国餐桌礼仪七忌
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15分钟便会给对方不重视约会的坏印象。在点菜时自己应选定想吃的食物,如果看遍菜牌也没有头绪的话,可请侍应为你推荐餐厅的招牌菜,但要给明确的表示,如想吃海鲜、不吃红肉等,切记事事拿不定主意,只懂说“是但(随便也罢)”的人只会为同台客人添加麻烦。用餐要注意的细节甚多,但其实大部分也是日常的礼仪,只要保持冷静,不做大动作,不出声响或阻碍别人用餐的话已算合格。
1、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则是由外至内,完成一道菜后侍奉收去该份餐具,按需要或会补上另一套刀叉。
2、吃肉类时(如牛扒)应从角落开始切,吃完一块再切下一块。遇到不吃的部分或配菜,只需将它移到碟边。
3、如嘴里有东西要吐出来,应将叉子递到嘴边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边沿。整个过程要尽量不要引别人注意,之后自然地用餐便可。
4、遇到豆类或饭一类的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将豆类或饭轻拨到叉子上便可。若需要调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对方递给你,千万不要站起来俯前去取。
5、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仪态用餐巾的一角轻轻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便可。
1三长两短:
这意思就是说在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这种做法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们管它叫“三长两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因为中国人过去认为人死以后是要装进棺材的,在人装进去以后,还没有盖棺材盖的时候,棺材的组成部分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共三块长木板,五块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长两短,所以说这是极为不吉利的事情。
2仙人指路:
这种做法也是极为不能被人接受的,这种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这在北京人眼里叫“骂大街”。因为在吃饭时食指伸出,总在不停的指别人,北京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对方时,大都带有指责的意思。所以说,吃饭用筷子时用手指人,无异于指责别人,这同骂人是一样的,是不能够允许的。还有一种情况也是这种意思,那就是吃饭时同别人交谈并用筷子指人.
3品箸留声:
这种做法也是不行的,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的发出咝咝声响。这种行为被视为是一种下贱的做法。因为在吃饭时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再加上配以声音,更是令人生厌。所以一般出现这种做法都会被认为是缺少家教,同样不能够允许。
4击盏敲盅:
这种行为被看作是乞丐要饭,其做法是在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因为过去只有要饭的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给与施舍。这种做法被视为极其下贱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齿。
5执箸巡城:
这种做法是手里拿着筷子,做旁若无人状,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巡找,知从哪里下筷为好。此种行为是典型的缺乏修养的表现,且目中无人极其令人反感。
6迷箸刨坟:
这是指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住的扒拉,以求寻找猎物,就像盗墓刨坟的一般。这种做法同“迷箸巡城”相近,都属于缺乏教养的做法,令人生厌。
7泪箸遗珠:
实际上这是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手里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这种做法被视为严重失礼,同样是不可取的。
8颠倒乾坤:
这就是说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这种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谓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将筷子使倒,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9定海神针:
在用餐时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这也是不行的,这是被认为对同桌用餐人员的一种羞辱。在吃饭时作出这种举动,无异于在欧洲当众对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也是不行的。
10当众上香:
则往往是出于好心帮别人盛饭时,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被会人视为大不敬,因为北京的传统是为死人上香时才这样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饭中,无异是被视同于给死人上香一样,所以说,把筷子插在碗里是决不被接受的。
11交叉十字:
这一点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在用餐时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上。这是不对的,为北京人认为在饭桌上打叉子,是对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就如同学生写错作业,被老师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质一样,不能被他人接受。除此以外,这种做法也是对自己的不尊敬,因为过去吃官司画供时才打叉子,这也就无疑是在否定自己,这也是不行的。
12落地惊神:
摘 要 通过对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实施的必要性进行理论探讨,提出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意义和实现途径。当前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参与过程,但总体上说尚处于起步阶段,问题较多。公众参与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尽快建立和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增加规划透明度和公开性,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改进和完善参与方法,重视公众的监督修改意见,实现土地利用规划由静态规划向动态规划的转移,保障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公众参与 必要性 实现途径
一、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意义
公众参与是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布局,保障社会经济环境的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的持续高效有序利用目标的重要一环,只有建立在公众参与基础上的土地利用规划,才能正确的反映规划区域的客观实际,才能针对规划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做出合理的用地布局。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实施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和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在要求
土地利用规划不单是消极的管理,还包含了积极的引导。土地利用规划涉及面广,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的各个方面,涉及规划区内的每一个人。编制一个好的土地利用规划,应使社会福利有所增进,经济有所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增强。这些仅靠政府官员的政治抱负、规划专家的精英谋略而缺乏公众的积极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土地利用规划只有充分吸收公众参与,在此基础上编制的规划才是切合实际的,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合理保护各阶层利益
土地利用规划是在对土地资源状况、潜力和各业用地需求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多方面发展所作的统筹安排和综合部署。土地利用规划具有强制性、整体性、战略性和长远性等特点。其规划效应涉及规划区内的每一个人。只有通过公众参与,反映各个利益主体的相关利益,才能实现规划的有效性,达到预期效果。尤其是对规划过程中的弱势利益主体(如农民阶层)的利益保护,更是需要通过公众参与到规划中来才可能实现。
(三)协调社会目标和部门/个人目标的关系
土地利用规划具有超前性,它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合理调配和土地利用社会目标、部门/个人目标之间的综合部署。在规划协调过程中,这就涉及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权利和利益的问题,所以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都需要所有权益相关主体的积极参与,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公众参与。
在规划中存在不同利益主体的现有利益和所期望的规划利益,而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由于存在着所处地位、关注对象、既得利益、社会偏好等多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只有通过公众参与才能得以更为完整的体现;也只有通过公众参与才能了解到这种差异,这样才能使土地利用规划发挥更大的协调和调控作用,以实现符合客观的规划预期,协调社会目标和部门/个人目标之间的关系。
(四)优化规划方案的拟订,完善规划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使得社会各个利益主体均参与到规划中来,这样有利于促使规划过程中调查研究的深入、实现对有关建设项目选址的合理布局和土地利用方式的优化配置,弥补规划专家在规划过程中难以发现的规划问题,如人文景观保护使得规划方案的拟订和规划的内容更为完善,切合区域客观实际。通过公众的积极参与,公务员、多学科专家、不同层次的社会人员,与土地利用规划专家的质疑探讨等双向或多向交流,能促使土地利用规划更加合理和完善,更具有指导意义。
(五)对自然与社会系统复杂性简化处理的补充
系统论认为,自然系统内部是一个和谐联系的统一整体。土地利用规划的对象是区域土地自然综合体,其作为复杂的自然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同样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同时人类的生存方式也反作用于土地利用,这种互动表现出土地利用规划的社会性。而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仍然是一个和谐联系的统一整体。
土地子系统不仅与其他自然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的联系,与社会、经济等人文系统之间的联系也十分紧密。因此,土地利用规划不仅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同时也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土地利用规划的社会性揭示了以纯粹的技术手段来处理作为社会问题的土地利用规划必然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也很难明确哪些因素由于忽视社会因素而损失了,更谈不上将这些损失的因素重新纳入到规划过程中进行考虑,这将为规划的后续问题埋下隐患。正是在这种情景下,公众参与规划才能正确的反映出土地利用规划的社会特性,才能对忽略的社会因素和社会价值加以补充。
(六)监督规划实施的重要前提
公众参与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不应该仅仅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这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只有在广大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下,规划内容的实施过程才可能避免违背、破坏规划的行为;也只有在公众参与的条件下实现监督规划的实施,才能使公众更能维护土地利用规划的权威性,进一步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效性。
(七)时展、社会进步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已经由计划经济时代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前一直存在规划仅是政府部门的事情,管也没有用的思想,到如今有更多的公众希望参与到规划中来,尤其是对规划过程中涉及到与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规划内容,则愿意倾注更大的精力去关注并提出相关建议。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如何适应市场的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吸取更广泛的社会公众也成为一种必然。
综上所述,公众参与是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完善和保障,是客观地反映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体现各个利益群体的用地需求和利益,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为实现规划整体目标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二、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实现途径
(一)提高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认识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事关全社会发展前途的公共事业,必须让全社会认知规划、理解规划,进而支持规划和最大限度地参与规划。长期以来,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基本上局限在由专家、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形成的一个小圈子里,土地利用规划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做得很不够,致使广大人民群众对规划知之甚少,甚至连规划是何物都不知晓,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规划了。加强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宣传,可以解决公众对规划的认知不足,使公众了解到规划与自身的密切关系,了解到规划对自身生活的重要影响。加强规划的宣传,首先规划部门要了解公众参与的优势,进而才能够主动积极地进行宣传。公众参与规划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额外资源优化决策;②增强民主意识;③易筹集到资金;④可以促进全民素质提高;⑤有利于专业人士的再教育;⑥满足公众的需要;⑦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加速规划进度;⑧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其次,规划部门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善于运用多样的方式来进行规划的宣传,提高规划宣传的效力。具体来讲,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①通过电视宣传,这种方式是规划部门加强宣传,实现公众参与良好的方式之一;②通过召开各种形式的公众会议进行宣传,并印制手册提供给公众;③在报纸上开辟土地利用规划专栏,介绍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知识;④设立土地利用规划服务中心;⑤经由展览会和展示会的方法,宣传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和精神。
(二)构建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度体系
制度是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载体,忽视制度建设是我国目前土地规划中公众参与低下的主要原因。为此,要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度体系,努力推进公众的全过程参与。一是要打破规划行政部门对规划制定的垄断权,建立公众参与程度较高的规划审批机构。这样一种机构不仅要保证有关职能部门及各领域专家的参与,而且还要确保受影响的利益集团以及个人的参与,确保规划编制审批成为政府、专家、公众等的研究、磋商与讨论的互动过程,使规划成为上至政府、下至社会公众均能接受和遵守的“契约”。二是要进一步完善规划决策的公开制度。公开和透明是公众参与的前提条件,只有真正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公众才能了解规划的编制、审批、决策、实施和管理等各个阶段的情况,进而积极有效地参与其中。三是要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特别是应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法,建立健全规划的立法管理体系,并逐步将公众参与纳入到立法体系中,明确政府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吸收公众参与的责任和义务,用法律来保障公众参与规划的权利得以实现。
(三)组建合理的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组织形式
国外的经验表明,真正富有成效的公众参与不是个人层次上的参与,而是非赢利机构、企业、社区等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并且这种参与规划的组织实力越大,参与的成效越明显。而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公民社会萎缩不振,规划中公众参与多是一种个体化、非制度化的偶发现象,很少有非赢利机构、企业、社区的参与,因而很难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为此,要积极组建独立于行政组织之外,拥有一定的决策和管理权限并受到法律保护,由具有相当的规划知识基础的成熟的行业代表、有关利益集团、个体公众组成的非政府的、多层次的团体。该团体应当是固定性的,类似于我国的消费者协会,可以代表公众直接参与规划的制定和监督规划的实施,也可以直接受理公众的维权要求,负责代表公众这种特殊的消费者与开发商甚至主管部门交涉,进而可以为公众提供法律援助。此外,也要允许和积极支持利益相关群体组成各种合法的临时性公众团体参与到规划的制定和管理的过程中,反映其利益要求,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宽公众参与的范围提高公众参与的效力。
参考文献:
[1]周文昊.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11.
[2]曹峰.国土规划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初步探讨.法制与社会. 2008.18.
【关键词】家属参与护理模式;急性胰腺炎;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0-0114-02
近年来,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案,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病情。但由于起病较急,病程较长,并发症较多,患者往往在治疗期间会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情绪,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因此,围术期给予合理的护理方案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关键环节。有研究表明,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且患者的满意度高[1]。笔者选取34例患者,就家属参与护理模式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从2012年4月至2014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病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为(49.5±6.7)岁,病程为4.6~32.2h,平均病程为(14.5±4.7)h,疾病严重程度分型:轻型17例,重型17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为(49.2±6.2)岁,病程为5.2~31.5h,平均病程为(14.9±5.1)h,其中轻型19例,重型1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疾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包括护理师给予常规的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及相关体质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具体方案为:①心理护理:在心理护理过程中,要求家属参与,与家属共同决定心理疏导方案。首先护理师及其家属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通过家属参与能够更详细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同时详细的告知患者家属有关各项护理知识及注意事项,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认识到护理的重要性,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成功治疗的事例,细心倾听患者的想法,并给与正确的意见及指导,从而增强了患者对战胜疾病的自信心。②生活基础护理:患者家属及护理师尽可能多地给予生活上的帮助,保持病房整洁舒适,让患者感觉到温馨。③饮食护理:由于患者禁食时间比较长,若得不到及时地营养支持,极易导致营养失调;首先告知患者家属患者饮食的注意事项,并为患者家属讲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通过家属参与可以显著提高饮食护理的配合度,根据病情可以适当给予患者高营养的物质。④出院护理指导:出院后,护理师会详细告知家属出院后患者的各项注意事项,包括饮食、运动等各项注意事项;同时让患者及其家属添加我科室的微信,以便更及时地了解我科室的各项新的护理知识。护理前后均为患者发放关于护理满意度的调查问卷表、情绪自评量表及健康评分表。
1.3评价指标①采用Zung[2]抑郁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两个量表均有20个问题,每个量表的总分≤50分为正常;51~59分为轻度抑郁或焦虑;60~69分为中度抑郁或焦虑;≥70分为重度抑郁或焦虑。②采用SF-36[3]量表对患者的健康进行评分,主要包括躯体疼痛、活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10项,每项10分,共100分,分数越高表明健康状态越好。③根据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护理满意度评分,共有25题,每题4分,非常满意记为3分,满意记为1分,不满意记为0分,累计加和,满分100分。总得分>85分记为非常满意,总得分>70分为满意,总得分≤70分为不满意,其中(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比较,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情绪、健康评分比较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情绪、健康评分比较
(分,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腹外科常见病,临床常表现为恶心、腹痛、呕吐等症状,由于该病的病程较长,常常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使其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因此,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过程中需要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与治疗相结合,从而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就医的积极性。本研究中显示,采用常规护理方案治疗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仅为79.4%。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常规的护理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3]。
有研究表明,家属参与护理模式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显著,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5]。家属参与护理模式是由家属及护理人员共同制定的,由于家属对病人本身的性格、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因素均比其他人更加了解,同时患者对家属的信任度远远超过其他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家属的参与,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6]。本次研究中,采用家属参与护理模式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7.1%,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的79.4%。此外,家属参与式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均可减少了患者的孤单感,增加其就医的配合度,从而较少患者的心理压力。本研究显示,采用家属参与护理模式护理后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说明家属参与式护理模式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的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可以显著地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情绪及生活质量,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刘春霞,孟翠巧,王贺波,等.综合干预措施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疼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4):279-281.
[2]李秀轻,谭淑卓,孔晔宏,等.临床路径对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7):2680-2681.
[3]穆树敏.综合干预对降低急性胰腺炎合并心肌损害等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480-5481,5483.
[4]叶向红,彭南海,童智慧,等.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25(6):631-634.
[5]宋阳,邱贵凤.1例妊娠晚期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心理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3):150-151.
[6]侯玉英.急性胰腺炎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3):479-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