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公共英语教学8篇

时间:2022-10-26 14:42: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公共英语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共英语教学

篇1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实用性”英语教学 教学模式

一、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比较滞后。教材是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媒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工具,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重要载体。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不实用或不合适的教材会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应用更难。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实用”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大部分高职院校仍沿用以前普通高校或自考教材或教师自编的讲义,或是与学生实际水平和所学专业不符的教材,目前国内仍缺乏成熟的专业英语教材。英语教材内容大多单调陈旧,很多文章偏难,脱离实际需要,难以保证教材质量。此外,缺乏教学辅助材料,尤其是学生练习使用的磁带、录像带、光盘等音像资料和自我学习与训练使用的教学软件。因此,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进行改革。

2.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高职英语教学基本还以应付英语等级考试为主要目标,大多数教学仍以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基本要求为中心,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辅。课堂上主要使用词汇教学法、语法教学法、鸭灌式教学法或者课文翻译教学法,教师普遍缺乏综合运用多种英语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能力。大多数高职英语教学仍以“黑板-教材-录音机”为主,外语教学效果严重落后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缺乏良好的英语教学硬件环境。

3.考核手段比较单一。公共英语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翻译+行业英语文章+课文逐字逐句地译成中文;阅读+写作。缺乏对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视,一味强调读写尤其是考试能力。

4.教学目的重考证、轻应用。现有的教学内容仍围绕“考试怎么考”这个中心安排,教学主要针对各种英语等级考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重复词汇学习、语法讲解、试题分析等一系列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流程。没有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只一味强调考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以课本为中心,学生以考试为目的,被动的学习,单一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再加上枯燥的英语教学环境等严重影响了高职高专学校的英语教学质量。目前,高职英语B级,三、四级统考一直是衡量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教师和学生都把这种考试作为英语教学和学习的最终目的,诚然这对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的提高确实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似乎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它毕竟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不能检验学生真正应用英语的能力,更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以高职英语等级考试的成绩论英雄的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职英语教学难以适应社会市场发展需求的重要因素。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教育最近几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的青年才俊,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自中国加入WTO后,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我国表现得愈加明显。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既符合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又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调整改革需要,还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地方性等特点,作为人才资源培养与开发的主要部分,应根据社会或用人单位的需要进行教学,使英语成为学习专业技术的有效工具,使这门课程成为进一步引导学生打好英语基础,切实提高其外语应用能力的手段。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形势很不乐观,下面作者就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对策提出一些认识和设想,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

1.以“实用性”英语教学为出发点,把英语课划分为听、说、读、写、译五个模块,针对模块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特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增强英语的实践性。(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为学生创造英语实践机会,多开展校内英语实践活动:①举办班级、学院或校级英语演讲赛、情景会话和英语口语比赛;②在课堂上引入一些时下的热点话题,用英语展开讨论;③开展课前3~4分钟英语PPT演讲;④举办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晚会等,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原版电影或录像;⑤鼓励学生用英语写日记;⑥在校园开设英语角和播放英语广播。(2)多组织学生参加校外英语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或者周末,结合自己的专业融入社会,参加各种各样的英语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的放矢,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如旅游专业学生可以去旅游公司当导游、翻译,尤其要多接触外国游客,了解旅游行业对英语水平的要求。

篇2

1.高职公共英语通识教育的研究现状。

与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研究的沸腾形成对比的是,我国高职公共英语通识教育的研究似乎有些迟滞。在中国知网,以“主题”和“摘要”(1979-2013)为模糊检索能查询到包含“通识教育与高职英语”的论文分别只有6和5篇。其中2篇有关商务英语。其余几篇中,陈霞对通识教育背景下的高职公共英语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觉得应该从课程设置、教师素质、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着手构建通识教育下的高职公共英语的未来。李国平从高职公共英语对通识教育的贡献的角度探讨了二者的关系,对于教学模式、教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谭艳阳初步探讨了通识教育意义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对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评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未来的高职公共英语通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借鉴。

2.课程目标单一,应试目的过于明显。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英语课程设置上还是一门普通公共英语基础课程,课程目标比较单一,注重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设置了与听说读写等常规相关的课程,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应试目的过于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就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之前,学生是否能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英语能力考试”就作为老师教学效果中重要评价标准之一。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单词讲解、语法讲解或是课后习题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更别提以英语为媒介向学生传播不同社会文化或是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学校和教师的这种错误教学理念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很多学生已经狭隘地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根本没有体会到学习本身带来的快乐。

3.教学模式单一。

部分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仍然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上课时所要做的仅仅只是听老师讲以及认真做笔记,很少有开口说英语的必要,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就更是少之又少,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长期被漠视。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之前,老师几乎是课堂上的主角,呈现的是一幅老师讲得天花烂坠、学生呼呼大睡的场面,势必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会出现投入大、效率低、事倍功半的结果。

4.以通识教育为理念的英语配套教材缺乏。

高职英语教材由于定位的是语言和专业知识都比较薄弱的专科学生,多半是以语言系统为主线,以技能训练为骨架,其语言更是略显简单,内容过于疏浅单调,知识略显陈旧乏味,国内尚无一套能充分融通识教育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之前,我们主要参考使用的教材为《新潮实用英语综合教程》、《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实用临床医护英语口语》、《医院情景英语》、《药学英语》、《国际音标》、《英语实用基础语法》等。这些教材具有一定的优点,尤其是《新潮》和《21世纪》增加了文化知识的比重,不足之处是这些文化知识显得零散无序,缺乏贯穿始终的知识体系,目的指向性不强。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整合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整合通识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要体现通识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决定教学实践。学校和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育人”,即将学生培养成为健全的、有责任感的、和谐发展的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是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通识课程。应该把高职英语课程目标分为教育和语言两项(教育目标指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和智力开发等方面的追求),这样高职英语课程教育目标和通识课程总体在内容上就进行了整合,从而更充分地体现了通识课程的教育理念。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的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描述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大学学习生活等相关的词汇和短语,了解中西方关于这些主题的异同,欣赏和初步了解一些英美两国的历史地理以及传统节日等人文风俗习惯,并能在一定的西方文化背景下,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生活交流的能力,刺激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学能学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难看出,该教育目标不仅强调语言的学习目的,也重视“教育”本身的目的,即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和智力开发等方面的追求。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通识教育理念下,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培养学生学习技能和策略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这就要求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教学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则是课堂活动的管理者,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某些任务,根据完成的结果逐一给分。例如,师生角色互换,各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做一份15分钟的课件,并派代表在班上展示;话剧表演,西方影视欣赏后进行角色模仿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容易消除由于自身英语基础差而产生的焦虑感,使他们敢于开口说英语,提高了他们的英语沟通能力,并增长了见识。

3.教材的内容选取上要符合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应针对高职学生入学英语基础薄弱的特点,选取难度适中且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增加文化知识的比重,既要广泛地涵盖各门类学科,又要有贯穿始终的知识体系,而不是零散无序,目的指向性不强。以传承文化为目标,但也应当多加考虑高职院校涵盖的各科专业知识,综合性和实用性并重,从而为国家培养出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高级复合型技术人才。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教师认识到,即使是最优秀的教材,其内容也只能反映过去的学科进展,不能与时俱进,其形式也相对固定。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教材进行通识教育,该院教师以参与编写的《新潮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教材为主线,利用现在资源丰富的英语学习网站,搜集每个单元主题的相关语音、图片、影视英语剪辑、阅读材料,多媒体等,将课程的内容设计为“四主题”“五融合”,“四主题”即为大学学习生活、家庭及社会生活、实用情景英语和跨文化交际英语。“五融合”即为公共英语与实用职场情景英语的融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项目相融合、教师面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融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融合和英语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培训相融合。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内容上也很好地补充了通识教育课程的知识。

三、结语

篇3

一 教学现状

1.学生英语基础与学习需求差异大

调查发现,学生英语基础差异大,无论是同一所高校内部还是不同高校之间的学生在高考英语分数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英语基础成绩分化现象明显;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差异大,虽然需求多为应试型考试,如学校英语期中期末考试,国家四六级考试,考研考博考试,也存在雅思、托福和GRE考试,还存在为数不少学生想参加同传口译、笔译和口译等英语资格证书考试,极少有学生单纯为英语学习兴趣爱好学习英语。

2.教学目标模糊内容不完善

公共英语教学目标定位模糊,采取大一统的教学与考试,缺乏口语教学与考核内容,只有极少数高校在博士阶段才采取专门口语教学,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难以反映学生英语真实素质与水平,对学生考试能力与英语素质与水平提高帮助不大,难以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高层次多样化需求,使学生课堂上课不积极,课下采取题海战术,自主学习做大量习题,通过各种考试,公共英语教学公共英语学习对专业学习、学术研究与工作关系不大。

3.师资力量薄弱激励方向偏误

公共英语授课教师多为年轻讲师,虽然学历较高,但教学经验不足,而且各高校英语师生比为1:50到1:70之间,各高校对教师考核多侧重于学术论文与研究课题,教学课时费低,一般为50元/每节到150元/每节不等,随教师职称与班级规模递增,还不包括每学期最低要求200课时量,对教师激励作用弱,学生教学考评对教师约束不大,教学评优学校或学院领导或教学专家进行考核,与现实教学关系不大,授课教师只有在申请职称评定时才会阶段性关心教学,而在职称评定后又会不再关心教学,更多是在外兼职或申请课题赚钱,从而使得公共英语教师很少关心公共英语授课质量,而且由于授课课时费低,多采取内源型人才培养,制约优秀教师教学竞争机制,缺乏有效地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与约束机制,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校提供的低质量教学服务,无法实现自主选择与用脚投票。

4.教学模式陈旧方法单一

由于各高校对公共英语重视度不足,多采取大一统的大班教学,多为公共英语老师的独角戏,学生课堂参与度低,课堂学习积极性低,课下与授课教师交流少,多为被动回答授课教师课堂提问或课后习题答案,教师授课多围绕教学大纲与课本进行单词、句子、语法与翻译讲解,很少采用多媒体进行趣味化教学,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教学模式陈旧,方法单一,很多学生对公共英语教学的性质持怀疑态度,认为公共英语既不是应试教学也不是素质教学,浪费学生宝贵的大学时间。

二、教学反思

调查发现,学生对公共英语教学满意度偏低,学生与教师对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愿望迫切。公共英语教学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1.学生主体地位反思

当前公共英语教学逻辑是学校提供教学服务,学生接受教学服务,替学生做主,很少考略学生实际需要,只是一厢情愿为学生采购大批电子设备、搭建创新教学平台或引入新教材,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考虑学生日益差异化的英语学习需要,没有给学生自主选择或表达权益的机会,最终只能是徒劳,劳民伤财。

2.制度桎梏

公共英语教学存在制度桎梏,既存在公共英语教学师资瓶颈,又存在制约师资发展的制度约束,激励不足而且方向错误,很难保障教师将精力投入到教学实践中,更多的是关心论文、课题与兼职赚钱,而且缺乏有效的教学竞争机制,无法将优秀教学教师激励到教学一线参与教学,而且还存在各高校缺乏公共英语教学自主权,很多教学内容被教学大纲规定的太死,高校只能采取单一的低水平教学模式与方法,很多教学任务都被搁浅。

3.积极引导

现在高校学生公共英语学习多围绕考试转,需要不断优化考试内容,细化考试项目,让应试指挥棒服务于素质教育,积极发挥考试引导作用,而且丰富课堂教学方法与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做到学练考高度统一,才能避免学生课堂学习被动接受的局面。[2]

篇4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是提高大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强化大学生语言能力的必要环节。现阶段随着语言应用性的不断增强以及对于大学生综合水平要求的提升,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也急需改善。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进行理性的反思,并对合理构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教学反思;教学有效性

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养要求的变化,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也在逐步转变完善。现阶段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围绕应用目标来展开。通过公共英语的教学,促进大学生基本素养的提升,提高大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读写能力,继而在学生专业素养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完善,实现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目前由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调整的滞后性,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效果无法有效的被体现出来,因此大学英语教师除了要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应当积极的在教学过程中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理性反思,并结合现有的教学经验,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合理构建进行探索。

一、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理性反思

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对现阶段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工作开展进行理性反思。从分析的过程中发现现阶段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点,继而为构建合理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提供相关的参考。

(一)大学公共英语传统教学模式继续延续,课堂互动性不强

虽然随着社会对于大学生综合素养要求的提升,大学专业培养的过程中加强了对公共英语教学工作的重视,以借此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但实际上,大学生公共英语教学的工作仍然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的形式来开展。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教学大纲机械化的传授英语知识,而学生听课效率下降,对于英语应用的技巧无法有效的把握,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课堂缺乏必要的互动性,英语语言的应用,英语听说水平的提升都无法被有效的体现出来。即使在现阶段,教学工具不断优化,教学资源不断丰富,英语教学得到进一步重视的背景下,大学英语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无法使得僵化的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也无法使得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得到凸显。因此大学公共英语传统教学模式的沿用将会导致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下降。

(二)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较差

大学公共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输入知识,还需学生大量输出语言,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交流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良性转化。但目前现状是英语教师教学煞费苦心,即使教学内容不断推陈出新,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仍旧不能被提升。这种情况下,由于学生无法深入的融入课堂,整个英语教学的内容无法进一步拓宽,教学形式也无法得到多样化的体现,大学生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体现,甚至“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等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情况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工作与教学模式要想获得进一步的提升,教师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逐步的引导的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的情景中,才能真正的推动教学完善,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公共英语老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课程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反馈,教学考察模式僵化

课程教学的反馈是课程教学工作持续开展的必要参考,也是课程教学工作进一步完善的必要环节。通过有效的课程教学效果反馈,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能够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调整,随时把握必要的环节进行强化或者删减,这正是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理性反思,为后期英语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现实的基础与前提。而现阶段,由于大学公共英语仍然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课堂互动少,课下不交流,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无法得到真正有效的反馈,教学考察往往只能借助期末考试,以简单的习题来实现。这种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无法得到反馈,教学的模式无法及时调整,课程的优化工作不断滞后,因此整个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课程的效果也很难得到提升。

二、合理构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

结合前期的分析,得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仍然存在着教学模式陈旧、课堂互动性不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无法得到发挥、教学课程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反馈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效果。应对构建合理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一)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构建开放式教学课堂

为了提升大学公共英语课堂的互动性,体现大学英语的应用性,高校英语教师应当及时的构建开放式的英语教学课堂,使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在课内借助英语进行交流互动。但是开放式课堂模式的应用应当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如果学生英语基础较好,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凸显时,教师应当积极的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主题进行互动交流。而在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前提下,教师则应当积极的构建主题教学活动,为学生英语知识的应用把控好相关的方向。通过差异化的教学引导,大学公共英语开放式、个性化的课堂能够有效的搭建起来,不同基础的学生能够在合理的模式下主动融入英语学习课堂,并在课堂之中获得英语听说读写多方面的锻炼,继而逐步的提升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传统的低效率课堂模式。

(二)以生本理念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提升学生主动性

生本理念指导大学英语教学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积极的搭建动态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以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为契机,以学生学习的需求为课程设置导向,在现有的条件下根据学生阶段性需求开展主题教学工作,使得学生掌握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并及时的在课堂上通过主题交流明确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及时的对课堂内容进行调整,真正以学生的学习需求来指导大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在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获得学习上的满足,随时掌握自己欠缺的知识,英语学习中的问题能够随时在课堂上得到解决,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效果也能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建设英语角等小活动,在锻炼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随时掌握课堂教学效果

英语角等小活动不仅为学生英语交流与应用提供了基本的平台,让“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等问题获得有效的解决方式,也使得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效果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改变僵化的教学考核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以学生英语锻炼和教师教学考察两个方面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优化提供基本前提。通过英语角活动,使技能大学英语的应用性得到凸显,学生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得到优化,而教师通过英语小活动,教授学生必要的英语表达技巧,也能随时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变化,掌握课程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进行完善,动态调整英语口语的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真正构建完善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

三、结语

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对构建合理的大学教学模式进行探究。现阶段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仍然存在着教学模式陈旧、课堂互动性不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无法得到发挥、教学课程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反馈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效果。大学教师在开展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一方面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构建开放式教学课堂;另一方面要以生本理念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提升学生主动性;最后主动建设英语角等小活动。在锻炼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随时掌握课堂教学效果,随时优化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模式,随时为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提供基本的教学保障。

参考文献:

[1]姚丽文.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呼唤多元化———现阶段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8):127-128.

[2]郭鑫.“五环渐进”教学模式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6,(1):121.

篇5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存在的问题;教学质量;提高

一、引言

如今社会,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决定着祖国的未来。随着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学生的英语水平显得越来越重要,更多的非英语专业学生需要具备高水平的英语能力,因此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2003年开始,中国开始进行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这一改革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要内容之一,进入实施阶段至今已有九年。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采用先进的教学法,利用高端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培养新一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这不但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也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九年以来,已初见成果,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外语人才,尤其是英语水平颇高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

二、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陈旧

在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模式陈旧落后的现象,教学模式也不适应发展的需要。首先,有的教师仍然沿袭着传统老旧的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作为主角,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课,没有任何实践的机会。其次,传统的教学模式还体现为老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只重视书面知识,如课文和语法的讲解和笔头的练习,而从不或者极少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最后,一些教师不会使用先进信息技术,仍然在课堂上使用粉笔、黑板,而不会制作形式新颖的幻灯片等,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劲升,没有学习的乐趣。在大学本科公共英语的教学中,这些老旧的教学模式是行不通的,其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对英语没有兴趣,不能产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严重的影响到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不合理

一些大学的公共英语课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脱节和重复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材不好。教材对于一门课程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老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首先,大学公共英语所使用的教材内容过于死板,不新颖。有的教材在内容上仍然重复中学英语学习过的知识点,学生面对这样的教材,根本没有学习的兴趣,甚至很多人更是认为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是不必要的,上完英语课没有任何收获。其次,有的教材不重视对学生他能够说能力的培养,在课本内容的设计方面,偏重课文和语法,少有听力训练和口语练习。使用这种课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只能机械地讲解教材中的大段文章,无法为学生提供练习听说的机会。 不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枯燥的教学过程都会导致学生失去英语学习的动力,教学效果就很难保证,教学质量也不高。

(三)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高校扩招,更多的学生进入到大学来接受高等教育,这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 同一届学生中英语水平相对较低的,有的来自农村或者偏远地区,有的是学艺术出身,有的是从没接触过英语的少数民族。这些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好,听说水平较差。这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和其他学生在同一个班级上课,使用同样的教材,会造成他们跟不上进度,有的学生甚至丧失自信心, 厌学、逃学现象日趋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质量当然无法保证。

(四)师资不足

在校大学生效量增加后,公共英语授课教师不足的矛盾日显突出。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规模仍在按每年8%左右的速度继续发展,而教师数量的增加却非常缓慢,学生数和教师数不成比例,师资不足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教师每个礼拜都承担几十学时的授课任务,工作量很大,无法保证英语教学的质量。另外,班级规模过大,教师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也没有足够的课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和指导,这也使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三、提高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

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此次改革的核心,要求新的教学模式应使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融合的原则;在技术上应可实现和易于操作;应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首先,新的课堂模式应从“以教师为中心”转换成“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摆脱教材的束缚,从单纯的语言传授转变为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制作新颖有趣的幻灯片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组织丰富的课堂活动,例如小组讨论、对话练习和表演短剧等,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主动探索知识,提升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达到提高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

Abstract:Studentsareobjectsofschooleducationandmainbodiesinteachingactivities.SotheEnglishteachingreforminhigher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sshouldbestudents-oriented.Concretelyspeaking,EnglishteachersshouldmakeuseofvarietyofresourcestocreategoodconditionsandatmosphereforEnglishstudy;Furthermore,Englishteachersshouldtakestudents’Englishbases,interestsanddemandsintoconsiderationtomeetwhattheyneedandteachwhattheywantinteaching.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Englishteachingreform;students-oriented

一、高职公共英语教改须基于学生实际水平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要求

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制订并颁布了适应高职、高专和成人高专“三教统筹”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成为新时期指导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与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基本要求》提出了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并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1]4。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都面临着无法回避的困难和危机,主要是:(1)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平均80—140人左右的庞大班容量,未按学生水平分级别教学,难以因材施教;(2)所选教材在基础、实用、职业化方面兼顾不暇,内容未能够体现“应用、实用”的原则,教学课件开发少,引不起学生兴趣;(3)教师对英语服务于“职业教育”缺乏深刻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思想,难以突破原有的应试教学。

笔者对十堰职业技术学院2005、2006、2007级机电系机电一体化、模具和数控专业,及管理工程系电子商务和会计专业的当年新生,共212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信心、目标意向及学习中的难处和需求,统计结果见表1。

(此调查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课内进行,问卷回收率为100%。)

从表1可以看出,尽管刚入学的新生在词汇、语法、阅读、听说等学习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困难,但他们对英语有兴趣、有目标、有学好的自信心,这些是学好英语难能可贵的内在的积极因素。外语学习动机理论告诉我们,除语言自身和学习者本人(学习者的目标意向、学习成就感、自信心)外,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还很多包括社会环境、学习条件(教材、教师)、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等等。毋庸置疑,外语教学,无论是为何种教学目的,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最终结果必须体现在外语学习主体身上。在各个教育领域里,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大家意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2]2。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和教改若不实实在在地围绕着学生来进行,不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即便付出了许多努力,教学效果仍然会差强人意:好生没学好,差生没学会,这样不但影响其素质的全面提高,还会影响学生继续升学深造和毕业后就业的竞争能力,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学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高职院校生源的背景大同小异,公共英语教学和教改的开展只有抓住学生这条主线,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等,充分保护和利用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才能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二、贯彻落实《基本要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1.从学生的实际基础出发,分级教学

笔者近3年连续对十堰职业技术学院上述两大系、5个专业新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作了调查了解,统计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基础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悬殊。这给教学带来诸多困难,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难以确定教学的起点,兼顾不及,使好学生没有学好,差生没有学会。这一点是许多高职学校共有的现象,也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第一障碍。要从根本上克服,就必须贯彻《基本要求》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所提出的“统一要求、分级指导的原则”[1]4。“分级指导的原则”是符合各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实际的。近几年有部分办学理念先进的院校已将分级教学作为教改和教研进行了尝试。即在新生入校后,进行英语水平摸底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参考生源情况将其分入A或B级班;分别制订A、B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选定不同的教材;期末试题按A、B级分别命题。A级教学综合性、实用性更强,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语言应用能力,B级英语教学以打好语言基础为重点,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学生一定的语言实用能力[3]72-74。另外,控制班级的规模,合理利用电脑、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2.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需求,创办英语第二课堂

作为全校学生必修的公共课,单靠每周3小时左右的课堂教学,很难形成学英语的气氛,也难以达到《基本要求》的规定,因此建设第二课堂显得尤为重要。Ellis(1992)指出,现在外语教师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外语教学中考虑的重点不应该再是我们该教些什么,我们设计一个大纲、一套教材来教这些内容,而应该是:(1)促进外语学习的条件是什么;(2)我们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2]2。我校大学英语120学时,远远低于《基本要求》中规定的180-220学时的标准。为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我们大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设立英语角、英语朗诵、演讲比赛、英语征文比赛、唱英语歌、演英语剧等等;定期举办外教讲座;每周给学生介绍一部英文电影让他们业余欣赏,使整个校园充满学习英语的气氛,为学生提供英语交际、交流的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兴趣、享受快乐、体验成功。此外,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专题基础语法、实用应用文写作与阅读等。实践证明,这些做法对当前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不仅非常有必要,而且值得进一步探究。

另外,笔者为了对学生经过一年的英语学习后(我院只学一年英语)的实际效果有一个真实的了解,近3年对上述学生,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是在收完期末考试试卷后的考场内进行的,问卷回收率100%,统计结果见表3。

如表3所示,经过一年的英语学习后,05、06两级的学生将近有50%对学习作了没有明确进步的评价,07级对自己正面评价略有提高,当然三个年级中都各有一小部分学生对英语丝毫没兴趣也客观存在。近两年我校大学英语也做了诸多力所能及的教研教改工作,对于这样的结果,每个认真教学的英语老师都难以接受。为什么在入学之初的调查问卷中绝大部分人对学英语都雄心勃勃、兴趣盎然,一年后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我们到底要教什么?这正是我们每个老师要思考、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问题:教学工作应围绕学生的实际基础、需求和兴趣展开,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选编应以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接受能力为出发点,实用为主,够用为度

1.大力开展手头现用教材研究和教材建设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它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任何外语教材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一定的教学思想、方法和手段,体现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之间的关系。一套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符合学生特点和专业需求的教材,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和前提[4]66-67。教育部有关文件也明确提出:为了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进行公共英语改革,可实行一纲多本,打破以往的“一纲一本一统天下”的局面。目前高教版的《新编实用英语》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等系列教材被广为使用,教学内容的选材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实用性、典型性和趣味性,较能体现时代感。但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其中有些在实用性、时代感方面有所欠缺。为使教学更具针对性,需要任课教师在教材的研究中根据情况增删,进一步协调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关系,以加强学生的语言技能训练。就我院而言,由于大班容量,没有分级教学,我们虽尝试“多纲多本”,根据不同的生源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目标要求来选择,艺术设计系和管理工程系选用《新编实用英语》,其他系学《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但使用同一教材的同班学生的水平层次跨度太大,以致于出现基础好的学生觉得简单学起来没劲,基础差的学生觉得太难学起来同样没劲的现象。以上问卷调查的结果也正反映了这一点,这说明前文提到的分级教学势在必行,校本教材的建设必须提到日程上来。

2.从实用性出发,编写校本教材

高职高专院校成立自己的教材编写小组,根据本校学生的基础特点和专业需求,面向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以打好语言基础,提高语言技能为指导方针,编写校本教材,具有现实意义。在基础方面,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材可以《基本要求》中的(交际范围表)所规定的交际主题为依据,选择那些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符合实际交际情境的材料。另外必须考虑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除了基础英语外,在教材阅读内容的编写上,可以增加一些学生毕业后就要接触的诸如产品简介、操作说明、维修指南等方面的素材,但都不宜过于专业化和学术性。我院在这方面已着手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编写的《实用英语写作》、《实用英语语法》等电子版教材很受学生欢迎。

四、从学生实际出发,改革课程设置体系

作为高职高专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英语教学目前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既要通过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又要进行教学改革以突出它本身作为工具的应用性、实用性特点,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考级考试与《基本要求》的“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表面上似乎没有矛盾,但“应试能力”与“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是不能等同起来的,如何协调二者,具体操作起来困难重重,所以课程体系设置须“全面、协调”。

既然是高职英语,教学就必须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服从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要与职业和专业需求紧密结合,建设具有基础性和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笔者认为在有条件的院校(如课时充足、实行了分级教学等),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除了基础英语,还可引入旅游英语、商务英语、饭店英语、文秘英语、计算机英语、装备制造英语等,使英语教学融入职业教学中,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按不同专业的需要,侧重“听、说”或者“读、写”能力的培养。比如对于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未来的就业需要学生更多的口头交流,教学就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对于机械、汽车、电子类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工作更需要他们看懂简单的机械操作英文说明,因而应该侧重“读、写”,提高阅读说明书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其次,帮助学生确立科学而实际的英语学习目标。在高职院校,衡量英语水平能力主要是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BEC}等。笔者认为,适当引入一些“证书考试”,本着学生自主选择的原则,以考促学,使学生在准备考试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英语的学习能力。我院大学英语只有120学时,为此我们在教学计划和内容上作出了相应调整。第一学期侧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加强和听说读写的全面开展,第二学期侧重综合能力的提升并利用选修课补充常用语法和实用写作,适时加入听力练习和真题的强化训练,以确保一部分想参加考试的学生能顺利通过。

五、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实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

公共英语的教学和教学评价体系应体现高职英语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理念,以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突出人性化理念,使教学评价真正发挥其了解进步状况、检查达标程度、激励付出努力、监控教学实施、调整教学活动的功能,对教学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具体而言,评价手段多样化,倾向于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的考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级考核。对程度好的学生可实行听力+笔试+口试(朗诵、情景对话等)的考试方法;对程度较差的学生适当降低难度。开卷、闭卷灵活使用。加大平时考核的比重,并将其细化,课堂及课外活动积极参与的给予加分鼓励,并与期末考试结合起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3]72-74。

六、加强英语师资培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最后提及教师,不是说教师不重要而是非常重要,因为他们是教材、课堂、学生、教法之间的连接点和教改的直接执行者,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施动者。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教师的权威性、责任感、创造性和情感因素直接影响教学的方向、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笔者认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是要给教师提供进一步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使教师从思想观念上真正认识到教学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起点”,认识到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更新了思想观念,积极投身到教学教研中,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的繁荣指日可待。

总之,外语教学改革是综合性的改革,它要求我们既要遵循外语教学规律,又要根据各院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稳步推进。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自身的特殊性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并始终抓住学生这条主线,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整合学校资源,实现“教和学”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用)[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篇7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问题思考

[Abstact] Englis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world communication,especially acts as a link and bridge betwee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trade.Therefore,the knowledge learned in English class will play a essential role in society and further study. But the condition now in Public English Teaching is not optimistic because of so many problems.It’s necessary to have reflections on Public English Teaching in order to change the situation of high input and low output.

[Key Words]Public English Teachingproblemsreflections

引言:近年来,为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全国各高校深化了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提高,但从现实状况不难看出,很多学生经过了8年或者12年的英语学习之后,大多数学生仍然听不懂,讲不出,更不用说与外国人直接交流。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还存在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 1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各类院校中,影响和阻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有几个方面,分别是:

1.1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其特点是: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学生机械记笔记。这种落后陈旧的方式必然带来很多问题:1)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讲得多,学生独立思考和训练的机会少,导致学生处于被动位置,没有时间理解、吸收和消化知识;2)忽视能力培养,限制学习和应用潜能的发挥。学生参与机会少,对所学知识没有应用的时间和空间,很难达到巩固、提高和创新的目的;3)授课方式和讲解单一乏味,既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张嘴。在缺乏先进教学设备和手段的情况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灌输,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更不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了。

1.2 教学态度不认真

在以往的英语课程实施中,教师的关注点较多地放在教学内容和知识传授上。教师认为讲清知识点,做过练习,学生就能掌握所学内容,但效果却不近人意。其实,一些教师没能积极地“背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特点,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英语教学中,有些教师也不能透彻地掌握教材的难易程度,无法对课文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只是机械的讲授知识点,成了“词典搬家”。另外,对自身教学效果要求不严格,缺乏对课文的相关背景知识和相关材的引入,不能让学生在一种自然的状态和环境中有效地学习和研究英语语言国家的风土人情。这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不仅直接打击了对英语学习还有兴趣的学生的积极性,也使本来对英语缺乏兴趣的学生更加感觉英语课上得索然无味,进一步造成了老师厌教,学生厌学状况的恶化。

1.3兴趣引导的缺失

兴趣是一种探究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积极情绪,优先的对一定事物发生注意的倾向。所以,任何学生开始英语学习时,最初会感到异常的新鲜并下功夫努力学习,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新鲜感没了,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认为英语枯燥无味。再加上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没能很好地给予学生引导,忽视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致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没能充分调动起来,也就出现了“教无趣,必不乐学”的现象。所以,要想使学生保有长久旺盛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只是喋喋不休地讲大道理、强调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等等,这些都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主观努力和刻意的引导,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总结,把培养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2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思考

鉴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了提高和加强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深化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势在必行。因此,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建设和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2.1 授课方式改革

摒弃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特点等情况,制定相应的授课方案,提倡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展开教学的主题,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丰富课堂内容,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比如采用师生互动教学形式,使学生完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通过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

2.2 教师角色的改变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三者是教师教授学生所必备的三项能力和任务,缺一不可。但面对当今的学生,仅仅有此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转变角色观念,从传统的“三尺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的中间,发现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原因,比如学生因某些因素而引发的心理问题,这很容易给教学双方带来负面影响,对此,应引起教生们足够的重视。教师在学生面前,是受人尊敬的人,更是知心朋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理解和宽容,这样才会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3培养学生的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学习上的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越大,就越能够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教师培养学生对英语感兴趣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和了解英语在社会实践生活中的实用性。作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工作中要做到课前精心准备,搜集充分的资料和实例,科学合理的运用各种语言材料,延伸到课文教学内容,如在商务,科技,文化生活中的使用等等。还可以通过影音教学手段,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地理历史、城市风光、乡村地貌、民族习惯、民俗风情及价值观念等,进而调动学生眼、耳、脑、口对语言信息综合反应的习得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语言水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否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作为高校教师,必须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存在的实际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从学生的角度去反思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而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教学态度和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扭转高投入、低产出的不良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文娟.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J].长沙大学学报,2001,15(1)

[2]胡学文.教师话语的特征及功能[J].山东外语教学,2009(3):23-24.转.

篇8

关键词:公共英语教学;行业英语入门;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083-03

长期以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一直沿袭“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模式,重知识轻能力,背离了“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无法满足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于2009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指出:高职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英语与行业阶段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与行业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或将行业英语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在此背景下,本课题尝试将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相融合,在夯实基础英语教学模块的同时,以岗位需求为核心来确定第三学期英语教学内容,以职业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升为教学目标,开设行业英语入门,通过三个英语教学模块使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有效衔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连续性的同时使学生的英语得到实际应用。

一、公共英语教学组织模块化

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需求,结合教育部对高职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要求,课题组从2010年9月开始,对2010级、2011级和2012级机电专业的学生进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依据学生的学院英语水平达标测试成绩或高考英语成绩进行分层次教学,并相应设立了三个公共英语教学模块:水平达标模块(第一学期)、分层教学模块(第二学期)及专业入门模块(第三学期)。使学生通过三个模块的英语课程学习,一方面达到学院要求的英语水平,满足不同层次的英语需求;另一方面增强对专业英语的需求意识和驾驭专业英语的职业技能,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第一、二学期的两个模块属于基础英语教学阶段,教学内容具有公共通用性,如:休闲娱乐、交通旅行、兴趣爱好、日常饮食、运动健康、求职面试等话题内容,侧重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在职业领域和日常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交际。第三学期的专业入门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实现公共英语教学与机电专业相融合,为专业服务的目的。本着“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帮助学生更好地衔接专业英语,提高学生的阅读、翻译、写作、沟通等能力”的原则,根据机电专业的需求,开设行业英语入门课程,为学生平稳过渡到专业英语的学习及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岗位需求为核心确定教学内容

就三个英语教学模块来分析,我部门近年所选用的教材《新编实用英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的选材多涉及文化、社会、常识、科普等通用性内容,侧重培养学生的英语通用基本素质,缺少与机电专业相结合的选材内容,仅适用于第一、二学期两个基础阶段的教学模块。而机电工程系所采用的专业英语教材的内容多与该专业理论紧密结合,强调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公共英语和机电专业英语各自独立,相互之间缺少衔接,不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延续性。第三学期的专业入门教学模块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设立的,然而由于缺少适用的教材难以有效开展。因此,编写适合该专业的校本教材便被提上教改日程。为编写出实用而又适用的教材,课题组教师深入该系进行调研,借鉴专业教师的意见,以岗位需求为核心,结合各岗位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市场定位来确定教学内容,最终设计并编写出适合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校本教材《行业英语入门——计算机及机电工程类》。

在围绕岗位需求确定《行业英语入门》的教学内容时,公外教师始终牢记公共英语课程是为全院各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所需的英语教学服务的。因此,专业入门模块的教学计划与实施、教学内容的建设与改革必须建立在广泛调研、与专业教师沟通交流并多次修订的基础之上,并需通过校内外专家组的审核与鉴定方能实施。就机电类《行业英语入门》校本教材建设来说,在公外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课题组成员深入机电工程系,先后与机电一体化、汽车类专业英语教师及相关专业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到机电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对于学生英语技能的要求侧重于阅读,而汽车类则侧重于阅读和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培养。共同点在于《行业英语入门》的教学内容需有别于该系的专业英语课程,侧重讲解与专业相关的基础性的、一般性的知识,专业性无须太强,避免给学生造成枯涩艰深的印象;语言要有代表性,包含该专业的常用词汇、常见的句法结构及表达方式等。既要注重教材内部的知识衔接,又要注重与基础英语知识的衔接,更要注重与专业英语的衔接和过渡,为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和未来工作中的继续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经教材编写组的多次讨论与修订后,本着“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原则,机电类《行业英语入门》选取了工业革命、数控机床保养与维修、汽车如何省油、大众汽车发展史、西门子公司简介等专业通用基础性文章;同时,在该校本教材的附录中,还收录了常用的专业英语词汇。通过实施这一教学模块,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普及与渗透,另一方面通过文章的研读与学习也可使学生掌握专业词汇及表达方式,实现借助工具书基本读懂技术资料、说明书或相关英文信函等各种本专业英语原文材料的教学目的,为后续专业英语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下的公共英语改革

现代职教理论认为:职教的着眼点应从一个职业岗位的就业转变为整个职业生涯的成功;职教已不是终结教育而是终身教育[2]。公共英语课程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强调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为实现这一教育目标,课题组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外出调研,并在机电专业教师的协助下,对往届毕业生进行了职业发展的跟踪调查。从近几年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反馈的信息看,很多用人单位选人重才更重德,把职业素养及科学文化素质放在了首位。强调毕业生要具备较高的事业心、责任感、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团队意识,同时还应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更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合素质教育思想和我国职业教育实践,课题组分析了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借鉴建构主义、自主学习、行动导向、过程性评价等教学理论与实践,将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贯穿于三个教学模块,体现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使学生在课内外的英语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顺利就业及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中模拟真实的职业活动情境,构建获取职业岗位知识的教学情境,并根据学生专业需求,将高职英语教学内容整合为真实并有挑战性的应用型主题教学单元,使其涵盖学生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语言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情感态度结构,并渗透应聘求职、企业文化、职场沟通、个人规划和职业发展等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适用性。教学以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展开,以学生专业+英语的综合技能的形成告终。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突出“教学做”一体化,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途径,实现课堂社会化、交际真实化[3],引导学生在完成各主题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建构并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和交际知识,在专业情境中学会交际,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磋商、交流、协作等社会能力,最终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有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课题组还将形成性评价引入公共英语教学体系中,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英语语言知识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素质以及磋商交流等社会能力)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总之,高职英语教育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重视人文素质与职业技能的结合,学科知识与技术知识的结合,专业知识与职业素质的结合[4],这是学生今后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四、结语

与专业相融合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宗旨是要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职业分析为基础,与专业英语自然衔接,强调语言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实际运用,开发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控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等学习与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与岗位规范零距离,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

参考文献:

[1]张燕如.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体系中行业英语的教改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5).

[2]吕鑫祥.“能力本位教育”课程模式的理论思考[J].高中后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1997,(2).

[3]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5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