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7: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礼仪教程,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社交礼仪 创新 教学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现代人们的素质也越来越高,而高素质的现代人对社交礼仪也越来越重视。社交礼仪从广泛角度而言也就是教养,和一个人的素质密切相关。在高职院校开设社交礼仪课程,不但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更有利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那么如何创新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途径呢?
一、社交礼仪教学和大学生心理特点、道德教育相结合
社交礼仪作为现代社会一种交际艺术,行为规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紧跟时展潮流,深刻挖掘其中内涵。同时还要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明白学习社交礼仪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提高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其次,礼仪是在人们日常社交活动中形成的,礼仪美是一个人外在美、心灵美的体现,而心灵美则是礼仪美的基石,并能够为礼仪美提供有力的支持。心灵美主要包括道德美、智慧美量方面,在社交礼仪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阐释道德修养的作用、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真善美的价值观念融入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以更好地展示出礼仪美[1]。
二、社交礼仪教学应注重实践
其一,教师可以采用引导教学法,即先提出典范,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模仿学习。比如:在有关养成优雅风度、高尚气质的礼仪教学过程中,选用白岩松、苏菲・玛索、杨澜、于丹等社会名人的风度气质为典范进行教学,让学生对自己心目中崇拜的名人进行观察、学习,然后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自己优雅的风度与高尚的气质。
其二,可以采用行为动作训练法,社交礼仪课程中的仪表仪态教学内容,大多采用的都是行为动作训练法,比如:站姿、走姿、卧姿、坐姿、握手礼等。采用这种方法教学教师先要作示范,讲要领,然后让学生分解训练、连贯训练,最后教师对每名学生进行逐个点评。为了让仪态变得更富有美感,节奏感,在进行行为动作训练时最好为学生配上节奏鲜明的音乐[2]。
其三,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方法。通过不同事物之间的对比或者是同一种事物不同时间段的比较,能够加深学生对社交礼仪这门课程的认识,并激发其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为学生讲授并且训练谈吐举止、个人礼仪这节课前后分别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两分钟左右的即兴演讲,让学生自己对两次演讲中的行为表现进行比较分析、评价,这样更容易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完社交礼仪这门课后取得的进步,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他们不断进步,提高礼仪素养。
其四,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法教学,一般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礼节、仪式的教学。学生通过对礼节、仪式的学习不但可以掌握日常生活中人们之间交往的基本礼节、仪式,还可以在情景模拟法的帮助下将学到的基本礼仪知识融入相应的生活情节中去[3]。比如:邀请和应约的相关礼节、谈判签约仪式及办公室礼仪等等。采用这种方法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讲解基本流程、要求,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分派角色、道具,布置相关场地等。其次进行有计划的排练,模拟表演,当表演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之间要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找出不足,不断进步。
三、社交礼仪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
虽然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完成学习社交礼仪理论知识的任务,但是如果将课堂活动适当延伸到课外实践活动,那么就既可以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每一所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院校的实际情况,鼓励大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争取能够学以致用[4]。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自发组织学生承担起学校内外举办大型活动时的礼仪服务工作,这样学生平时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就能付诸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又能不断积累社交经验,展现个性。随后当学生将自己的感染体验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时,就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应用社交礼仪理论知识的能力。
四、改革评定学生社交礼仪课程学习成绩的方法
高职院校的社交礼仪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如果按照传统的考核方式,难免会造成学生重视理论知识成绩、轻视实践应用的结果,根本无法完成课程教学的目标,所以非常有必要改革评定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待学生学习完社交礼仪课程之后,为了更全面、真实地考查学生对和礼仪相关的理论知识、社交技能的掌握程度,可以创新采用笔试、面试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其中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社交礼仪这门课程理论知识的了解多寡,面试主要考查的学生对社交礼仪实践技能的程度。比如:通过考查学生的服饰礼仪可以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住了西装领带的正确系法。通过面试中学生的仪态礼仪可以了解其对坐、立、行礼仪要求的掌握程度。这种的考核方式不但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社交礼仪这门课的积极性,还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社交礼仪素质。
【参考文献】
[1]李莉. 实用礼仪教程[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2]杜南岚,胡友根.对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有效途径的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2(08):15-16.
【关键词】高职 社交礼仪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8-0034-01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与人交往的日益频繁,礼仪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行为规范。尤其是21世纪的大学生,更应学习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现代社交礼仪知识,提高礼仪修养,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这也是当代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塑造美好形象的内在要求。
为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的文秘、旅游管理等专业都开设了社交礼仪课程,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应认真贯彻高职教育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现根据笔者教学实践,对社交礼仪课程的改革进行如下论述。
一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整合
社交礼仪涉及内容很多,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编排体例和内容。按照实用性、科学性、针对性的原则,笔者与教研室其他教师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交流,同时征求了部分学生意见,确定了以下授课内容:礼仪概述、个人礼仪(仪态、仪容、服饰)、日常交往礼仪(介绍及名片、握手、交谈、电话)、交际礼仪(馈赠、拜访与待客、饮宴)、公共场所礼仪、中国民俗礼仪、涉外及商务礼仪等。在教学中又根据学生毕业前的需求,增加了办公室礼仪、面试礼仪的内容。
二 互动式教学法的运用
1.案例式教学法
社交礼仪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果单一使用传统的讲授法,一来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来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为此教学中应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的、精选的案例,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分析,相互讨论,得出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如在讲解礼仪原则中的“女士优先”这一部分内容时,为学生提供了如下案例: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小贺第一次独立地走上了迎宾员的岗位。一辆白色高级轿车向饭店驶来,司机熟练而准确地将车停靠在饭店豪华大转门的雨棚下。小贺看到后排坐着两位男士、前排副驾驶座上坐着一位身材较高的外国女宾。他一步上前,以优雅姿态和职业性动作,先为后排客人打开车门,做好护顶关好车门后,又迅速走向前门,准备以同样的礼仪迎接那位女宾下车,但那位女宾满脸不悦,使小贺茫然不知所措。这位女宾为什么不悦?小贺错在哪里?
学生通过对本案例的讨论,了解到在社交场合或公共场所,男子常为女士着想,照顾、帮助女士。迎宾员小贺未能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先打开女宾的车门,致使那位外国女宾不悦。采用案例教学这种方法,使学生从有限的案例中,主动去获得一般性、概括性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模拟式教学法
社交礼仪课的内容有许多适合于模拟演示,如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名片礼仪等。笔者在讲授日常见面礼的正确运用时,将班内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演示,其他同学进行观察,待模拟结束后,由学生进行点评,之后再由教师进行适当点拨,纠正错误的姿势和动作。此外,还可以将几个方面的内容结合,设定情境开展礼仪的表演,在实训室中进行演示,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根据模拟演示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和同学们的讨论,经归纳总结,使之上升为理论化、系统化的内容,有针对性地、系统地讲解有关的礼仪,这样便于学生在整体上全面掌握。
3.操作演示法
凡是涉及实际操作的内容,一般都采取了先介绍要领,然后播放光盘,强调规范性,再由教师和学生进行操作演示的教学流程。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又聘请了专业人士进行现场演示、讲解。如面部化妆,请了专门的美容师给学生进行现场化妆演示教学,并结合实际经验进行提示,学生在下面进行观摩,并当堂利用礼仪实训室内的化妆用具进行化妆练习。
三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
在教学中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组合。多媒体声像兼备,图文并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其效果靠单纯语言讲授是无法达到的。电教媒体所呈现的信息符号形式主要是语言、图像和音响三方面,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均有不同功能与特性,可满足不同的教学需要。这些都有助于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提高学生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和记忆力,同时对学生的创造力也大有裨益。
四 考试内容与方式改革
根据课程特点,笔者经过教研认为,社交礼仪课程的考核方式应与一般学科的考核方式有所不同。应摒弃传统的理论、闭卷考试形式,将考核测评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之中,继而达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具体考核方法应将理论考试与技能考试按一定权重比例体现在分数上,并将平时考核与期终考核相结合。期终考核制订了考试改革方案,采取技能测试的形式进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小组自编、自导、自演礼仪知识情景剧,以考核学生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礼仪活动在日常交往中应用较为广泛,所以考核内容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对于强化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元授.交际礼仪学[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2]林友华.社交礼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中职;礼仪专业;课程改革
随着当前教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职礼仪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问题也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如何更好的推进中职礼仪专业课程的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时期,换个角度看礼仪,礼仪教学魅力无穷。只要立足就业,以职业素质和能力建设为重点,坚持适用性原则,科学设计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礼仪教学和训练就一定会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实现华丽的转身,结合当前对中职礼仪专业课程教学的经验和过程,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了当前中职礼仪专业课程改革的相关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有以下方面的建议:
(一)以就业为目标,突出适用性原则
中职学校始终把市场需求放在第一位,努力把合适的人才提供给社会最合适的需求者。礼仪课程安排也应如此,应突出适用性原则,树立服务宗旨,明确就业导向,坚持能力本位,把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作为教育的核心,把培养学生适应职业的能力作为教学努力的主要方向,从抓基础技能做起,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因材施教,切实改进职业教学工作。比如,在编写礼仪课教案、课程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根据社会需要和学校的专业方向,决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在确定教学的难易程度时,不能一味强调与礼仪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礼仪规范的实际操作、演练,适当增加训练课、讨论课的课时,即使是讲授课,也应开拓思路,增加案例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的比例。
(二)重视学生社会沟通能力的培养
礼仪遵循的是社会公德的规范,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表现形式。中职生在就业立业之前,首先需要端正社会态度,以稳定成熟的心态融入主流社会。社会需要礼仪,人类需要沟通,可以说,沟通是礼仪的首要功能,也是礼仪的首要目的。有才无德,其行不远。
专业的技术是硬本领,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交际则是软本领。”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与社会沟通的需求更加迫切,也更加强烈。原因有4方面:(1)从年龄上分析,中职生入学年龄一般是岁,多属于“不懂礼数”概念的准成年人,走向成熟首先要经过一个“社会化”的过程;(2)从学生生源地分析,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职生来自农村,农村学生走进城市读书,随着学习环境的改变,都面临着一个城市化的过程;(3)从学生心理分析,多数中职生是中考落榜生或“学困生”,受挫心理较重,对主流社会价值观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而要获得一份稳定的职业,前提是被社会接纳;(4)从学生所受教育类型分析,中职生以往长期接受的是被动的书本教育,社会教育推崇自主教育、平等教育和实践教育,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学校一定要通过改进礼仪教学,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成人社会的游戏规则,领悟礼仪背后潜藏的社会行为习惯和道德准则,尽快地融入社会,缩短与社会磨合的阵痛期。
(三)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人无礼,无以立。传统礼仪教学认为,学习礼仪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交往能力;现代的礼仪教学观念却明确表示,礼仪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有直接关系,是学生成家立业的基础。职业能力是在学习或职业活动中生成的,是使职业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职业能力的体现,少不了礼仪行为的参与。如个人形象礼仪,形象是能力的代表,个人形象是关乎事业成败的“硬”力量;适宜得体的形象有助于学生在求职应聘或工作岗位更好地展示个人的职业理想以及职业追求。
传统的职业能力分类通常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或者按层次分为职业基本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现代的职业能力分类,多强调一般职业能力和核心职业能力(又称关键能力)。不论何种分类方式,包括的主要内容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求人办事的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自我推销的能力、倾听的能力、表达的能力等。这些都与礼仪分不开,礼仪教学可以直接引导学生开展职业技能训练。通过训练帮助学生更快地找到职业感觉,更快地把好的礼仪习惯迁移到职业行为上,让学生通过正向的学习迁移,顺利地生成职业意识,整合其职业能力,内化、积淀成稳定的职业品质,为成功就业创造条件。礼仪课程改革要注重发挥礼仪教学的综合优势,把礼仪知识课深化为礼仪技能课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可以说,礼仪教学是学校德育内容中最为实用和操作性最强的部分,是最适用于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能力培养的一门课程,通过课程改革,其优势将会逐渐显现出来。礼仪融文明素质、社交技能、职场服务于一体,它既是文化课,又是技能课,包含有德育、心理学、美学等多门学科的教育内容,更涉及到职业指导与职业培训的许多方面,不仅知识点丰富,而且具有实用性、技巧性和操作性,实践色彩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专业技能水平和身心素质;通过人际交往礼仪、公众沟通礼仪、职场礼仪等内容的教授,让学生学好礼仪,用好礼仪,把礼仪知识课提升为礼仪技能课,为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架起一道桥梁。
与一般的职业指导课程相比,现代礼仪课教学的优势还在于:其内容以礼仪为核心,且包含职业礼仪,重视直观的礼仪演练,把相对枯燥的知识传授变成了生动的礼仪技能训练;学生经过相关内容的学习,在教室就可以近距离“触摸”职场,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礼仪技能。
参考文献:
[1]王欢,礼仪规范教程[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6.
[2]林景新,比尔盖茨如何重塑CEO形象[J],公关世界,2011.
关键词:中职;礼仪;措施
礼仪是人们在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一种社会规范,是人类为了有序地生活,进行正常的生产、交往,使社会和谐有序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发展,人们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对礼仪的要求也越来越多,礼仪已成为企业兴衰、事业成败、人生命运顺逆和社会和谐与否的重要因素。中职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它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礼仪被誉为中职生步入社会的“通行证”,走向成功的“立交桥”。因此,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开设礼仪课程,强化学生礼仪养成教育既可以丰富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又是中职学校实现幸福型职教、质量型职教、智慧型职教的源泉。
一、开设礼仪课程的现实意义
我校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的实际,开设礼仪课程,加强学生礼仪养成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规范学生的行为,为学生的自主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持。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德育内容。
礼仪既是人们交往中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行为,也是一个人公共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一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往往也从待人接物、仪表仪态、气质风度、谈吐教养等行为举止各个方面表现出高尚的礼仪。幸福型职教需要一个文明知礼的校园文化环境,要求每位学生成为有道德、有修养、有文化、有学识、懂得遵守并维护社会公德的人。因此,开设礼仪教学,强化学生礼仪养成,不仅能让学生认识不良习惯,而且有利于学生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用礼仪、礼节、礼貌来造就良好校园环境和校风,用礼仪文化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净化和美化学生心灵,提高德育实效。
礼仪能陶冶人们的情操,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礼仪不仅反映出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程度,还可以形成一种具有约束力的道德力量。以课程形式开展礼仪教育,能促使学生将自己的言行纳入符合社会期望和时代要求的新的轨道,并按着社会需要和社会效益来调整自己的言行。
(三)提高学生的修养,规范学生行为引领学生学会做人。
礼仪是构成和谐校园的基本要素。因言谈举止不雅,生活习惯不良等引发的打架斗殴事件在中职学校不是新鲜事。以课程形式通过礼仪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修养、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其温文有礼、谈吐不伪,养成守纪律、讲卫生的习惯,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劳动纪律。培养学生待人以礼、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和优良品质,追求高尚的精神情界,给人们美的印象。
(四)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形象,引领学生学会做事。
所谓形象,就是双方在对方心目中形成综合化、系统化的印象。它的形成大多数通过礼仪来传递、并直接影响着交往双方关系的融洽与否和交际的成败,学生能否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同,其良好形象尤为重要。在社会生活中,约见、应约、介绍、握手、问候、告别等,都有诸多礼仪;着装方式、打电话的态度、招呼人的用语、交际场合的举止等,都会传递出各种相关信息,同时也无不影响着学生自身形象,以课程形式开展礼仪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约之以礼、守之以礼、行之以礼的良好形象。
二、中职礼仪课程教学的体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中职教育承担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要求中职学校注重内涵提升,重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激发学生天生的潜能,促使其自主发展,塑造职校生的素质、人格、人品、促使其养成做人的典范,教育学生学会生活、学会自律、学会合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加强认识,更新教学理念。
目前,人们往往习惯于把礼仪教育看成一种后天的教育,即需要灌输的一种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记忆和再观,而中职生对条分缕析的思想教化深感厌烦,教师的“一言堂”的教学形式不仅忽略了品德、礼仪层面的一些东西就潜伏在人的精神世界里、就潜伏在人性之中的事实,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变得模糊,枯燥乏味的“填鸭”过程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主动性与创造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改变教师教、学生记的传统模式,教学重点不能简单地把某种概念、原则装入学生的脑袋,而应该通过各种介质,把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挖掘出来,把人性中假丑恶的一面管理起来、控制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二)以生为本,优化教学方法。
礼仪作为课程融入学校教育,不是为传授专业知识,而是为了让学生认识礼仪的价值,培养礼仪素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礼仪是一个综合性和实践体验为主的课程,教学活动应强调“四个注重”。
(1)注重探究学习。通过探索性的认知和实践活动,获取礼仪知识和能力。如教师借助“素以‘礼仪之帮’”享誉世界的中华民族,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仍得不到他人尊重的残酷课题推动学生积极思考、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全方位引导学生探讨“钱与别人尊重从来不是对等的,真正赢得别人的尊重的是一个人从内到外的行为、气质、举止”和把握“自尊、自重、自觉、自省”的路径,促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自由探索、自我成长的习惯。
(2)注重体验学习。教学活动广泛组织诸如“站有站样、坐有坐姿”、“孝敬长辈”、“和睦同学”、“待人接物”、“要做什么事,怎样做事”等体验活动,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更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内驱力。
(3)注重合作学习。如结合“母亲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组织感恩活动,以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礼仪形象设计大赛等活动为平台,有目的组织学生,共同探究、思考、发现、解决和创造的学习过程,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团队之间的合作、沟通、共同完成某项教学任务,使学生形成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和分享习惯。
(4)注重自主学习。结合课程,成立礼仪形象协会,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发表自己意见,并主动参与问题的解答,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活动中注重与体验实践、合作交流相结合,引导学生对自己负责,对自己所参加活动负责的养成。
(三)从学生自身生活中提炼素材,优化教学内容。
中职生礼仪教学内容必须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与学生发展相关的实践活动,突出以“礼仪、礼节、礼貌”为重点的行为规范养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要求和规范。不仅要求教师用宽广的视野去联系社会实际,更要求教师放眼身边,去关注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学生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学生的需求、愿望、情意、体验密切相连,学生的学习、生存、协调与做事很多是在现实自身的生活实践中进行的。礼仪教学要与学生自身现实生活相联系,要充分挖掘生活中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能够从身体力行的小事进行综合探索。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认知和情感共鸣,把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植根于现实的生活中,自觉实践规范、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四)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礼仪教学应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创造性发展奠基,为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幸福生活”提供保障。其教学内容涉及校园礼仪、职场就业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公共生活礼仪等,并以课程活动与课外活动的形式呈现。如小组讨论分享、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通过活动来收获学生对礼仪的感悟。教学方式多为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自我反省法和榜样示范法等,让学生在课程活动中探究,体验和养成,以期实现教学效果。
(五)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关注人的内在发展、和谐发展。礼仪教学从内容和要求上和素质教育一脉相承,也是大德育观的具体体现。礼仪教学必须做到“四个相结合”:与学校传统教育相结合,让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把成人与成才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德才并进,全面发展。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定期开展以“企业需要怎么样的人”、“感恩教育”等为主题的专题教育,通过学生身边的事例,感动震撼学生,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信念,让学生明白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只有通过讲究礼仪,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得到帮助和被群体接纳。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礼仪教育,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形象礼仪大赛等,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节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同时,增强自尊、自重、自觉、自省的优良品质。
(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州农业学校)
关键词: 高校礼仪课程 教学方法 案例
荀子曾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在生活中与“礼”相关的词最常见的有三个,即礼仪、礼节、礼貌。“礼貌,一般是指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言语、动作向交往对象表示谦虚和恭敬。它侧重于表现人的品质与素质。礼节,通常是指人们在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惯用形式。它实际是礼貌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与礼貌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没有礼节,就无所谓礼貌;有了礼貌,就必然伴有具体的礼节。礼仪,则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之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1]。礼仪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而如今“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以各种形式与他人和社会发生联系。在社会交往中,一方面要尊重别人,将一定的礼仪原则和规范付诸行动,使自己获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另一方面大学生这一高素质群体的礼仪行为所表达出的善,以及对和谐的追求,其示范作用也是巨大的。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能缓解、排遣不良情绪的产生”[2]。虽然近年来很多高校都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并开设了这门课,但是很多教师都是以讲为主,不注重练习,这就影响了教学效果。那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法,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笔者虽然承担了几年的礼仪课程教学,在教学中也处于困惑和迷茫中。幸好有机会聆听到了几位礼仪专家的授课,从各位老师的讲课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明白了真正的礼仪教学应该是什么,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应该学习的方向,同时对礼仪的教学方法也有了一些思考。要把礼仪知识扎实地落到实处,让学生学以致用,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下几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一、情境教学法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还一如既往地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那么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兴趣则很难被调动起来,并且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根据礼仪的操作性、实用性等特点,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就要采用情景演示法,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强化课堂实践训练。
20世纪80年源于西方的社会建构主义教育心理学理论就特别推崇情景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与其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3]情景教学法主要用于礼节和仪式的教学,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一般人际交往的基本礼节和仪式,而且能将礼仪基本知识和基本礼仪动作融会贯通到相应的情节中。情景创设应遵循三项原则:一是接近原则。所选情景要同所学内容相“接近”。模拟环境的设置要尽量接近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一进入模拟场景就能身临其境,很快进入角色,并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二是简洁原则。要能在上课时间内完成,但又不能过于简单,否则就起不到锻炼学生的作用,失去了演示的意义,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疑难性,要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供多种意见;三是不完整性原则。情景的不完整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由于大学生自我表现欲望较强,教师可选择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自编礼仪情景小品,根据个人特点分配角色,进行表演性的模拟训练,比如“应聘会”“舞会”“乘电梯”、“见面”等礼仪情景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掌握真正落实到“行动中”,而且让学生在情景表演中灵活运用好“礼仪”知识。在训练中,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观看者,人人行动,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好。
二、对比教学法
对比就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它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在礼仪教学中通过不同事物的对比和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对比,加深学生对礼仪行为的认识,并激发其学习礼仪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仪态与训练之前先安排学生上台进行站姿、坐姿的练习,等教师讲解完各种态势的要领后,再让学生上台训练,并引导学生对两次练习进行对比评论,使学生既看到自己学习礼仪后的进步,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还可利用DV把学生的练习过程拍摄下来,通过回放让学生很清晰地在镜头中发现自身的问题所在,这就为改变提供了前提,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有针对、有重点地进行练习,从而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提高礼仪素质。
三、多媒体教学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礼仪的应用,很多高校也开设了礼仪课程,但如果仅采用传统的只利用粉笔、黑板的讲授法容易使学生精神懈怠,失去兴趣。再加上礼仪课程本就是一门一看就懂、一做却难养成的学科,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更会使学生产生开设这门课程没有实在意义的想法。其实,礼仪课程中某些内容需要学生身临其境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无法都可以到现场亲身体验。而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能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所以,礼仪课程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多样性,为学生学习构造一个极好的情境和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动画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有机地结合成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视觉和听觉功能,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同时感受刺激;将教学内容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再配以教师的引导,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运用。[5]比如在练习仪态礼仪时,边练习站姿,坐姿、步姿边听轻音乐,这样既锻炼了形体又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再如对于握手、递名片等规范性动作,都可通过图片、视频来展示,让学生有参照的对象。在讲授仪表礼仪时,利用播放色彩搭配和服装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色彩搭配的不同视觉效果。在讲授完礼仪知识后,播放《杜拉拉升职记》的电影,展示一个不起眼的、被人看不起的丑小鸭似的女孩如何经过在职场的打拼,意识到个人形象的重要性,由此不断提升自我,学会如何着装、如何待人接物,从而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懂得了个人形象的重要性。
四、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为题材,为学生提供相互讨论的材料,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学习、研究案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检验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掌握情况,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力,既活跃课堂气氛,又锻炼学生表达、动手等能力。著名教育家劳伦斯认为:“案例是对一个复杂情境的记录。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同学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它可使课堂讨论一直围绕只有真实生活中才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所以,教学中案例的选取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结合礼仪课的教学特点,教师选取的案例内容应该与理论教学内容相统一。否则,案例教学会让学生无所适从,无法达到其应有目的。同时,选取的案例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实用性。具有以上特点的案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与现实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对案例内容的理解,并可提高学生的兴趣。[6]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探讨礼仪教学的最佳方法应考虑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根据该学科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学对象的个性特征和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朱爱军.关于加强大学生礼仪学习与修养的思考[J].南昌: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4).
[3][4]徐柯健.“社交礼仪”课程情景模拟教学法研究[J].北京:石油教育,2009,(4).
[关键词]高校 课程 社交礼仪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190-02
当今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无不体现着合作共赢,充分沟通的关系。当代大学生,是未来职场的生力军,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敬人、律已的处世观和运用规范、得体的言行,掌握与人和谐相处的技巧,为自己创造一个与周围环境共融的发展平台。
一、什么是社交礼仪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培育了知书达礼,待人以礼的中华儿女。说到礼,我们会想到礼仪、礼节和礼貌。礼貌主要是指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言语、动作,向交往对象表示谦虚和恭敬,侧重于表现人的品质与素养。礼节,是指人们使用于交际场合的,表示尊重、友好的常用形式,礼节是礼貌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我们常说某孩子非常懂礼貌,其实就是这个孩子通过言行这样的外在形式,向人们展示出的品质与修养。
礼仪,则是礼节和仪式的总称。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律已、敬人的规范化行为。礼貌是基础,是礼仪的外化形式,礼节是礼仪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礼仪的概念要大于礼节和礼貌。
社交礼仪,即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运用和遵守的礼仪标准。社交礼仪的核心是敬人、律已。尊敬是基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多为对方着想,“其身正,不令则行”,人首先要自律,才能推行政令,让人们朝着规范的方向走。
二、开设社交礼仪课程的必要性
(一)学习社交礼仪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在各阶段教育中,普通存在社交礼仪教育缺失和人际关系沟通交流不畅,从而导致大学生有一些不文明的言行、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自卑、敏感、自负的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像马加爵事件、复旦投毒案这类的极端事件。家庭教育中,大多父母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忽视对孩子的礼貌礼节的教育;学校教育中,老师们关心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忽略学生的社交能力,一味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高;社会环境中的人人为已,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也直接影响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由于以上原因,让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的行为模式。而进入大学,离开家乡熟悉的环境、没有了父母的迁就,进入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更加渴望友谊、交流情感,更加希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一切需要的满足,都必须要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学习社会交往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以尊敬他人为基础,辅以规范的礼节,从而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激励大学生更加自信地学习、生活,为以后良好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开设社交礼仪课程,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高素质人才,至少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方面:基本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基本素质排在第一位,包括与人沟通、交流、写作、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比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卡耐基等大师通过研究得出: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因此,开设社交礼仪课程,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
(三)开设社交礼仪课程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需要
社交礼仪是建立在礼貌基础上的礼节和仪式,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社交礼仪时时处处以敬人为基础,通过规范的言行,建立与人共处的融洽环境。社交礼仪不仅有道德的内核,还具有实用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讲,有强烈的需求,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让学生达到尊敬他人,谦虚自律的道德要求,使学生在实践中体悟,在体悟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四)开设社交礼仪课程,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
中华五千年文化,遗留下了宝贵的物质文化财富,尤其是文化财富,屹立于世界东方并被世界人民所叹服。礼仪被看作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象征,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在礼仪方面的规范,大到朝纲社纪,小到乡规民约,无不有明确的规定,如“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尊师重道的礼仪,“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好学的品质,如孔子一生作为“克己服礼”的典范,对他的3000学生循循善诱的教诲以及他的学生所表现的正直、谦逊的品质等,都是社交礼仪的文化内涵。通过社交礼仪的学习,让学生从中获取精神营养、传承中华文化,做一个道德高尚、与时俱进的中华儿女,为社会发展、国家富强贡献力量。
三、社交礼仪教学的建议
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避免形式化、书本化,避免仅仅让学生掌握规范的肢体动作而忽视礼仪文化的熏陶。要让学生在学习社交礼仪规范的同时,知道这些规范蕴藏的深层次内涵,与传统文化融合,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让学生在社会交往中,不自负,不自卑,养成谦虚、宽容、真诚的品质,积极与人沟通,自信地参与社会活动。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这门课有兴趣,学生才会学得进、学得好。因此,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社交礼仪是各个专业开设的基本素质课程,一般是在大一开设,教师应根据大一新生的特点,找到他们渴望沟通交流、渴望展示自我的心理。用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带动学生找到人际交往中的归属感,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效果。
(二)加强师资建设
人们往往认为什么专业的教师都可以教授人文素质类课程,这是一个误区。所谓术业有专攻,社交礼仪这门课程,除了要求教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外,还要具备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具备社交礼仪行为规范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是从业经验,具备“双师”素质,才能运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和个人素质。
(三)积极开发教学资源
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最显著的区别就是教学资源的多样化。首先,社交礼仪应积极开发适用的教材资源,可以根据区域经济对地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的特点,编制教材或教学大纲。其次,应利用多媒体技术,积极挖掘网络资源,吸取最先进的学科理念,与学生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最后,要完善实训课程。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开发社交礼仪的实训课程并形成模态的形式,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在体会中提高。
古今中外,无不重视礼仪。孟子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记·礼器》:“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说:“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一切成就都被看成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学习社交礼仪,不仅可以提高个人修养,让人际关系内外和谐,还能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在高校各个专业开设社交礼仪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
[2]金正昆.商务礼仪简论.北京工商大学学院(社科版),
2005年1月.
关键词: 成人高校;礼仪教育;必要性;途径
收稿日期:2006―03―01
作者简介: 赵昆(1973―),男,汉族,山东即墨人,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政治与公共关系学院讲师,伦理学硕士,主要从事伦理学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礼仪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纽带;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及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频繁和深入,加强社会礼仪教育,已迫在眉睫。从空间上看,礼仪教育应包括学校礼仪教育、社区礼仪教育、家庭礼仪教育;从对象上看,应包括全日制学校的礼仪教育,更应包括正在走向繁荣的成人高校的礼仪教育。
一、加强成人高校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成人高校礼仪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开展礼仪教育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成人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行为,尤其是人的交往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大范围公众沟通,从面对面地近距离沟通发展到不见面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地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地沟通。这种现代信息社会人际沟通的变化,对人类社会交往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条件下,要进行有礼有节的交往,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和”的竟成界,就必须加强礼仪教育,学会和运用礼仪。试想,在一个开放的,处处都讲协作、讲合力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不懂得礼仪知识的专才将会遭遇怎样的尴尬,陷入怎样的困境。
(二)加强成人高校礼仪教育是学员自身发展、提升能力的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人教育是一种提升教育。随着社会发展,成人教育已从解决学历层次问题,发展为解决学员在职业生涯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其它新问题,进而升华人的思想和灵魂。可以说成人教育的学习是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模式的又一新阶段。其教育价值不仅在于提升人的外型和有形的东西,更主要的是提升人的内在品质,升华人的境界。礼仪教育正是学员提升内在品质,升华人生境界的有效途径之一。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员,是不可能成为优秀人才的。特别是对即将或已经走上社会的成人学员来讲,更是如此。
但目前礼仪教育却普遍空缺,存在误区。有人认为,成人教育重要的是传授文、理科专业知识,让学员掌握一两项在社会上得以谋生的本领。再说礼仪之类的知识,大多数人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可以无师自通。还有人认为,礼仪教育仅仅是酒店管理、旅游和公共关系等少数专业的必修课,其他专业特别是理工科专业完全没必要开设。其实礼仪学习可以从实践中来,但并不都可以无师自通。对学员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礼仪知识,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且可以真正做到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素质和能力的现代文明人。
(三)加强成人高校礼仪教育是学员事业成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
弗兰西斯培根认为,礼仪是一封永久的推荐信,是走向成功殿堂的敲门砖。事实上,受过良好礼仪教育或礼仪行为训练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常见有这样的报道:某经理在商务谈判中因不懂礼仪而失去大笔订单;某应聘者因不懂礼仪在面试中败下阵来还不知缘由。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现素质,细节决定命运,这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共识。
成功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导出同一条公式: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而通过礼仪教育掌握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平等友爱等原则,从而具有譬如优雅的举止、得体的谈吐以及恭谦礼让、尊师敬长、遵时守信等品质,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彼此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加强成人高校礼仪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强化公民文明行为的需要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强化公民文明行为的基础。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不仅关系到个人形象,也影响到其所在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通过礼仪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学员的礼仪修养,培养学员应对酬答的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如果人人讲礼仪,文明之花将遍地开放,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有些矛盾冲突需靠法律和行政手段来解决,但不少碰撞则更需要依托一种行为规范来指导和化解。礼仪教育就是这样一罐净化社会环境的清新剂。它倡导以修身养性律己,以宽容厚德待人,从而构建良性互动的和谐社会。
二、加强礼仪教育的途径
人的礼仪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可能简单地靠一两次学习就能形成。它需要适当的环境氛围和多年的学习与培育。作为终生教育的机构,各类成人高校有义务承担起这个责任,把学生培养成既有优异专业技能知识,又懂礼仪、讲道德的有用之才。
(一)转换教育理念,课程专设、多头并进
目前,我国中小学及大学的课程设置基本上不设礼仪课程。礼仪教育普遍空缺,对学生而言,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学生的礼仪知识除了来自深浅不一的家庭教育外只能从学校其它学科中零星地获得一些,这种状况与社会的需要及发展极不相称。
因此在成人高校的高专高职阶段安排20―30学时,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是十分必要的。礼仪教育入课堂,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既可以丰富学员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
礼仪教育应多头并进,不仅要设专业课程,还应结合其它相关学科进行。如推销学、谈判学、秘书学、组织行为学、公关关系学、电子商务学等学科,都应围绕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开展相关的礼仪教育。还应举办多种形式的礼仪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礼仪实践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礼仪教育和研究。此外,外向型学校应注重学生国际礼仪的培养。这样既能形成良好氛围,又能通过不断重复,养成礼仪习惯,强化礼仪知识。
(二)强化师资培训,树立全员教育意识
加强礼仪教育不仅应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还应从强化师资培训入手,树立全员教育意识。其重点是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现代礼仪教学和研究的师资队伍。目前这支队伍总体上力量偏弱,专业工作者相对介入较少,要在扩大后者的队伍上多下工夫,以利于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礼仪教育和研究的水平。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其人格力量和表率作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每一个教职员工在校内、外任何一个场所一次得体或不得体的行为都有可能对学员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礼仪教育没有课内和课外之分,没有专职教师和非专职教师之分。这就要求学校全体员工不论是教师还是其他管理人员树立全员教育意识,能够做到:在教学活动、日常管理和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加强礼仪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质,成为学习、应用礼仪的表率,不断地、有效地进行礼仪教育渗透。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成人院校也应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和育人功能,把学校建成学习、普及、应用礼仪知识的大课堂。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健康的育人环境会对学员的心理和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之不断趋同,提升境界。加强礼仪教育需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开展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不断积累礼仪经验,展示礼仪的魅力和个人的风范。例如:开展“明礼诚信”活动,制定修身计划,发挥礼仪的自律作用;发动全校师生寻找校园不文明现象,开展辩论、演讲、小品表演等活动,弘扬文明礼貌之风,使礼仪之花遍地开放;还可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等介绍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推动学校的文明建设等。
(四)发挥网络优势,开展礼仪修养教育实践
礼仪是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沉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而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和即时性,加之本身的开放性,使得礼仪教育能更好地与时代接轨,使小小教室与大千世界紧密相连,学员足不出户,也能知道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文化,极大地拓展了学员的视野。网络环境下的礼仪教育能够贴近学员,贴近社会,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校园网主页,鼓励德育工作者个人设立网页,制作生动直观的德育软件用于礼仪教学,采取“网上”聊天、辩论和咨询等方法,在网上进行思想道德和礼仪教育,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因势利导的“渗透”教育。由此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体验,强化礼仪教育,健全学员人格。
当然,学员礼仪素养的提高,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行,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礼仪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罗一明.浅谈成人高校的礼仪教育〔J〕. 成人教育,2004,(5)57―58.
【关键词】商务礼仪课程;提高;大学生;就业力;教学模式
一、商务礼仪课开设背景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和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如社会环境、毕业生数量、工作经验、个人素质、求职目标、性别因素、仪容仪表等等。从社会大环境来分析影响就业的原因,如陈慧、杜维彦认为,全球经济危机、劳动岗位减少、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观念尚未转变、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失衡等原因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原因。作为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健全的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缺一不可。《商务礼仪》课是金融学专业及其专业群的一门专业平台课。为了体现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和人际交往的艺术能力,从事金融相关工作的人必须掌握并正确的运用商务礼仪。为了更好的满足金融专业学生就业各类岗位能力的要求,应该将《商务礼仪》课设置成为金融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个人创业的基础课程,为后续核心课程提供平台。
二、《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多样性。目前高校不像高职高专注重实践教学,一般采用的是说教的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老师说学生听。随着高校扩招后,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压力增大,教师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没有太多经历和时间去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研究。
(二)实训和实践教学重视不够。高校的商务礼仪是一门选修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重说教轻实训,重文字轻图像。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学和行完全脱节,缺乏实践训练,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果。
(三)任课老师专业水平高低不一。高校认为商务礼仪不属于必修课,理论深度不高,专业基础要求不高,所以商务礼仪的任课老师专业水平高低不一,而且授课模式单一,导致教学效果严重与实践要求脱节。
三、金融专业《商务礼仪》实训课程内容体系
(一)课程内容的设计与选取
传统的《商务礼仪》课程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因此,在内容设计上比较重视知识体系之间的逻辑性和完整性,一般采用章节的形式,如:第一章,商务礼仪概述;第二章,仪容仪表礼仪;第三章,姿态礼仪;第四章,表情礼仪;第五章,语言礼仪;第六章,办公礼仪;第七章,仪式礼仪;第八章,宴会礼仪等。而金融专业的《商务礼仪》课程要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立足点,以“必需、够用” 为原则,以学生技能训练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综合的实践能力。本课程共分为三个模块:(1)商务活动前期准备;(2)商务活动活动服务;(3)商务活动后期服务。覆盖了传统商务礼仪课程所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
(二)课程实训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思路(见下页表1)
四、《商务礼仪》课程实训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一)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商务礼仪》课程的知识点通俗易懂,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这类课程不适合采用“我讲你听”这类单一的教学方式,大学生认为自学即可,没有必要上课。为了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应该采用一些新颖而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商务礼仪》课程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模拟演示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并通过教学成果展示的方式督促学生积极学习和巩固知识。
1. 多媒体教学法。《商务礼仪》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可以采用图文和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理解和掌握,因为图文并茂、声色俱全并可编辑切合教学内容的文字和图像是多媒体教学的显著特点,可以高效地传输给同学们,学习内容也更加直观明了,同学们可以更加轻松熟记相关的知识要点。例如,在涉外礼仪这一教学内容时,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教学素材,除广泛收集图片资料,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男女服装色彩的搭配》、《金正昆涉外礼仪系列》等教学片,并进行有效的引导。通过多样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好地掌握商务礼仪的知识和技能,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逐渐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方法在高校课堂运用很多,效果也很显著。例如,讲到守信用,通过一个国内企业在正式签约“中日双方合作协议”时迟到一刻钟而导致双方的合作事宜搁浅,让学生分析判断,进而达到教学目的。案例导入有效的激活了学生探究欲,课堂氛围活跃,师生互动,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3. 角色扮演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是设计一项活动,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演练,老师点评,通过体验掌握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具有直观和很强的趣味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其学习的兴趣被激发,有助对知识点的掌握也变得容易很多,应用把握性也得到增强。如坐立行走、指引、介绍他人、喝茶品酒等行为举止的单项训练。授课时,教师首先对理论课要点的进行分解分析,让学生分组练习。演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挑刺”,纠正错误行为,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商务礼仪知识。此教学方法通常和示范教学法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4. 情景模拟演示教学法。情景模拟演示教学法是一种在设定的情景中(设定人物、情节、矛盾冲突、疑难问题等),老师亲自或提前培训学生按照所扮演的角色要求进行模拟演示的仿真培训方法。例如,学了社交礼仪,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商务情境,通过自由组合,将不同的情景中所涉及到的商务礼仪展示出来。学生自由选择演员身份,自己设计情景对话,正确运用每个情境中的相关礼仪知识,例如称呼、介绍、见面、名片、交谈等礼仪进行表演,老师最后做总结和点评,一一指出学生所忽略的细节和错误,以便今后改进。另外一种演练法,如化妆,将化妆步骤于技巧借助视频的形式得以生动、具体地再现;又如西服的穿着、领带的打法也通过音像的形式分步向学生演示,同学们边看边练,印象深刻。在课堂教学组织方面,要注意两点:一是学生们的广泛参与性,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二是活动性的各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老师只是加以引导,真正实现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
5. 成果展示教学法。成果展示是在学生学完规定的全部礼仪内容后,要对所有的礼仪内容进行梳理,并按照教师设计的各个工作环节所分配的工作任务,集体完成成果展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开展礼仪大赛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大大教学效果。
(二)课程考核方式
该课程采用科学、公正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课程的评价体系紧密结合学生学情,打破了传统的单一书面考核方式,发展为集现场练习、示范表演、照片与视频展示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性考核,这就避免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与写作能力较强,而动手能力较差的劣势,考核评价效果更加客观、全面、高效,更能够体现出以能力为本的高校教育特色,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
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行为准则。商务礼仪的核心作用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金融专业工作人员对商务礼仪的掌握非常重要。为了更好提高金融专业的就业质量,《商务礼仪》课程教育将唤起金融专业学生的礼仪意识,促进他们熟悉和掌握商务礼仪技巧,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个人创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金正昆.现代商务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1).
[2] 黄衡.基于情境创设下的《现代商务礼仪》课程项目化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1(59).
[3] 陈威,彭华.商务礼仪与提高大学生就业力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