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思维导图学习计划8篇

时间:2023-03-08 14:56: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思维导图学习计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思维导图学习计划

篇1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物理

在具体的高中物理复习中,一些学生的复习形式仅仅局限在听课和做题,而物理课是一种发散性思维较强的学科,一旦出现太多的概念和公式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也就很难消化,而借助思维导图,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树形图方式对重要的概念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很容易将概念记忆下来。

一、思维导图在物理复习中的应用背景

1、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

在早期的研究中,思维导图是人们所倡导的一种记笔记的方法,但是由于其可以很好地提升思考技巧并且可以增进人们的记忆力、组织能力,展现学生的创造力,对于学生来说其恰好可以帮助其作为辅助的认知工具,在高中的物理复习中由于学生需要罗列大量的知识点和概念,思维导图的应用本身就乐意帮助学生对一些关联性很强的理论通过图形的方式形象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对相应的理论概念就可以联系起来记忆。

2、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物理思维指的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的物理对象、物理过程的本质属性以及其内部规律之间的联系的概括和能动发展的基本反映。物理学主要研究的是自然界事物运动的基本规律,物质基本结构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因此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具体的对象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高中学生要想认识到自然界物质的基本运用规律就必须在头脑中形成对物理世界最本质和完整的反映,也就是说学生要对其所观察到的一些物理现象、事实、过程等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清晰的图像,然后再去进行分析、对照,并且把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也就是物理思维的基本过程。一般来说物理思维形式根据材料的不同主要分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其中直觉思维主要是依靠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对具体的物理现象的分析和推断,但是这三种思维是相互联系,共同进行的,因为只有这样学生在物理的复习中才可以更深层次的、多结构对物理对象进行考察分析,从而形成学生自身的物理理论体系。

3、帮助学生建立完备的物理学科的知识体系

高中阶段的学生一般都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储备,他们基本掌握了一定的物理知识,也可以基本解释一些自然界常见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比如冬天霜和雾的形成是水汽化和凝华。但是很多学生都会有一些困惑,虽然在此时已经学习到很多物理理论知识从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这些知识在大脑中有些繁乱,这种局面的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学习中并没有将所学的知识构成很好的结构体系,也就说要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以及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好地组织起来,这几者之间的逻辑体系可以用思维导图描绘出来,物理概念解释了物理规律,物理学的研究方法需要对物理规律进行发现并提出相应的概念,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首先要仔细地观察物理规律然后提出自己的假设猜想,再去建立实验模型去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好地提炼出具体的概念,比如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理论,同时这个理论也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后续人们又把光归纳到该领域。比较形象的例子是,思维导图就如同一个城市公路交通网,一般城市有城市的主干道和分支次干道和一些小街巷,而各个道路之间其实都是互联互通的。因此如果在物理的复习中可以形成自己的结构体系并且绘画出物理知识结构的图形,这样学生在复习中就会更加轻松。

二、思维导图应用到物理复习中方法

1、让学生用思维导图制定复习计划

学生在物理复习中一定得有自己的计划不能没有组织简单地将概念罗列出来,利用思维导图是要求学生将所有的知识点都描绘出来,并得到清晰的网络图形,学生在复习中就可以通过该图形去思考。另外学生在学习前就需要制定对应的学习计划,然后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这样就可以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后续师生之间就可以进行学习上的互动。

2、让学生用思维导图去整理对应的复习框架

学生在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时遇到困难,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对知识之间联系进行总结,学生在学习具体的章节时只是去做题而没有对知识网络进行系统完善,学生在复习时,教师要求其利用思维导图将一些知识进行整理,将自己认为的重要内容归纳出来并且在课堂上提出来,让师生之间共同去探讨,这样学生就可以逐渐成为学习上的主体。思维导图的应用基本上可以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三个环节去进行,在课堂学习之前,学生预习效果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其课堂学习中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在没有用到思维导图时只是简单地去浏览知识,但是运用后学生就可以将自己前面所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并且努力寻找其基本关系。这样进行对比就很容易发现其学习上的不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会自觉去听课,这样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而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重要的知识内容进行标记,这样学生就可以将课堂中的主要知识很好去把握,最后课后的复习过程就是学生将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总结的过程,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将一些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找到知识的中心,这样学生在后续的复习上就可以很好地提取同时也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体来看,思维导图在高中复习过程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对整个中学阶段物理知识的归纳总结上,而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需要有良好的物理思维模式,也就是说对物理规律、物理理论和物理现象的认识都要透过现象去分析问题的本质,思维导图的作用也就是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和加快构建自身知识结构上。

作者:陈学红 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庐江二中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自主复习;教师引导;思维导图;构建小专题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地理学习方式。经过这几年的推广,已经为广大师生所接受。但是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更多应用于高一高二的课堂教学中,在高三地理复习课时却很少体现。而笔者认为在高三地理复习时尤其是二轮复习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效果会更好。下面笔者就为什么要在二轮复习时引导学生自主复习?以及如何具体实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何谓自主复习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自主复习不等同于放任学生自学,这种复习模式是让学生在考试大纲这个总体教学目标的调控下,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模式。是一种复习目标明确,教师可及时调控的复习方法。

二、为什么要在二轮复习时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1.从学习的认知过程看。人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可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将新知同化,纳入认知结构;第二阶段将新知内化为已有观念;第三阶段扩建知识结构。这三个阶段缺一不可。但在传统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第二个阶段,在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后紧接着就是二轮的专题复习,为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而对很多学生来说经过一轮复习,其认知还只是停留在同化阶段,并未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具体表现: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所以笔者认为,在一轮复习后,教师应还学生一定的自主复习时间让其对一轮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进而达到内化。

2.从学生的知识储备看。经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储备,学习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知道高中地理应该掌握哪些内容,自己不足的地方在哪里,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复习的能力。这时教师再作适当的点拨与引导,就能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复习效果一定会更好。

3.从认知的个体差别看。不同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别很大,尤其是经过一轮的复习,这种差异会更大,而自主复习刚好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效果也就会更明显。

三、具体操作

1.学生定位。因为不同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所以具体的复习策略应该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前,先给学生明确的定位。可以根据其一轮复习的掌握程度大体分三类:第一类学生基础知识很薄弱,平时单元考试基本在60分以下;第二类学生基础知识已大部分掌握,但对某些内容理解还不透彻,平时考试基本在60~80之间;第三类学生对一轮复习内容已有很好掌握,考试基本都在80分以上。有了对学生的正确定位,教师就可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制订计划。制定计划这一环节很重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复习目标更加明确。而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及时调控每个学生的复习进程与复习方向。

计划可分教师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计划。教师的教学计划要提前告知学生,使学生提前制定同步或适当超前的学习计划。计划超前、目标前置,学生能取得主动,有利于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两种计划的互补镶套是复习质量的重要保证。

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复习时间、复习内容、复习方法、达到目标和具体措施等。从计划的时段看,有月计划、周计划。每一阶段要达成的目标、解决的问题及具体的措施都要精细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尤其是周计划,一般是越详细越好。

3.方法指导。这一阶段教师的复习方法指导尤其重要,因为如果指导不当学生的复习就会变得漫无目的,最终收效甚微。

对于第一类学生,教师更多的是指导其基础知识如何理解,如何落实。如在复习区域地理时,指导其利用一轮时建立的框架结构及地图复习进行有效复习;在复习中国西南铁路时,指导其在纸上先写出重要城市,再连接这些城市就得到了重要的铁路线等等。

对于第二类学生,教师主要指导其如何查漏补缺。例如有的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知识比较薄弱,教师引导其先掌握最基本的方法与原理,然后再在这些方法原理基础上进行拓展,最后结合配套练习去巩固。

对于前两类学生来说,其自主复习更多应该放在课后进行,教师进行逐个指导。而对于第三类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思维模式引导其构建知识框架,可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下面笔者简单谈谈如何在地理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既吸收了脑科学最新理论,同时又得到教育学相关理论支持的全新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关系表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有利于学生把握主干知识,明确基本知识点,掌握知识之间的逻辑性和关联性,构建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其综合思维能力。实施的一般模式:课前学生合作绘图师生共同评图师生共同改图学生用图讲师生共评。

下面笔者以黄土高原为例谈谈具体操作:①教师指导学生在一张白纸的中心写上“黄土高原”,周围留出空白。从中心的“黄土高原”开始,使思维向各个方向自由发散,自然地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次类推;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尽可能使用颜色,这样能够刺激大脑兴奋,给创造性思维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②课堂中展示学生的思维导图和问题单,并将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类,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把归类后的问题分发到不同的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分析解决问题;③师生合作,共同丰富思维导图;④学生用图对黄土高原内容进行分析;⑤师生共同评图,并评出最佳的思维导图。

四、实战演习

自主复习的效果最终要靠考试去检验,并根据检验的结果及时调准复习进度与深度。所以在二轮复习时教师可在每周进行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当然此时放入这样的模拟考试还有一原因,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调动与综合运用以及答题技巧等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往往需要教师不断的重复指导,学生不断的实际操练才有可能养成这样的习惯。所以光靠最后的一个月训练效果不一定很好。但是在进行模拟考试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试题要精选。试题可以从网上下载,但不能原封不动,要精挑细选,根据你训练学生的目的挑选一些相应的题目。按高考形式设计,11个选择题,二个综合题,一套试卷中可以放入几道高考真题,让学生体验一下高考试题的精妙之处;同时放入几道新题,培养学生对新题的适应能力;还可以放入几道难题,让学生在考试时懂得取舍。

2.改卷要认真。特别要重视综合题的批改,笔者认为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地理高考成败主要取决于综合题,所以在批改的时候应该划出得分的关键字,让学生明确得分原因,圈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让学生明确不得分的原因等等,这样,使学生答题方向更明确。

3.分析要到位。分析要到位指的是对错误率高的题目应作重点分析,尤其是对一些典型的错误分析要到位,可作课堂呈现,引起学生注意。分析时应由点到面,由一题到一类。

例如,上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推断①和②之间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说明推断理由。(8分)

由于在改卷的时候发现得分率非常低,全班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基本不得分。这就说明学生对这一类题目答题方向很不明确。所以在讲解的时候笔者给学生复习了一个有关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一个小专题。

小专题:关于“点”、“线”、“面”的分布规律

第一步:先明确地理事物的分布形状,是呈“点”状、“线”状、还是“面”状分布?

第二步:明确每种类型答题方向。

“线”①走向;②疏密;③数值变化

经纬线,等值线,交通线,生产网络线等

“点”:①延伸;②疏密;③方位

城市,港口,工厂,旅游点,矿区等

“面”: ①分布范围;②方位;③面积

农业区,工业区,气候区,地形区,大洋区等

第三步:结合图中信息,分析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两者有怎么样的关系。

篇3

【关键词】思维导图;数学;复习课;梳理;巩固;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5-0083-03

在一节普通的复习课上,笔者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看书复习“多边形面积”这个单元,然后出现了如下对话:

师:这个单元学了什么知识?

生:多边形的面积!

师:说具体一点。

生(兴奋地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师:还有吗?

过了许久没人举手,笔者有点不高兴了,强压着心中的怒火,问道:“你们昨天晚上没复习吗?”

师(随手指着一个女生):你来说!

生(窃窃地说):老师,我忘记了……

是啊,整整一个单元的内容,学生通过看一会书,怎么能完全记住呢?如何帮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回顾、梳理综合、结构重组,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从而形成一个条理化、排列有序、知识之间关系清晰分明、可视的系统呢?思维导图恰恰是一个知识可视化的工具,它仅用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等,便可以把一节课、一个单元的知识“梳理”并“压缩”成一张图,大大减轻了记忆的负担。因此,把思维导图应用于数学复习课,能起到“梳理、巩固和提升”的作用。梳理即利用思维导图力求学习形式的新颖;巩固即利用思维导图追求知识的完整性;提升即利用思维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一种基于思维导图的复习课教学模式:课前准备――生成思维导图课中实施――完善思维导图课后延伸――再创思维导图。

一、课前准备――生成思维导图

课前准备环节主要在课前阶段完成。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内容,看书回忆并找出相关问题,制定学习计划和复习方法,通过作图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思维导图初稿,要求上课前交给老师,以便在课堂上和同学分享。

1. 教师活动

由于复习课涉及的知识点很多,信息量很大,在学生初绘思维导图之前,就要做好三件事:首先要分好学习小组。分组遵循同组异质、自愿自由的组合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个性特长,每4人一个小组,实现异质互补,便于小组内部的交流协作和帮助。其次,教师要钻研教材,根据复习内容及相关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充分把握复习课的主题,并把主题分解为若干个问题,使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明确复习的任务及所要达到的要求。最后,批改导图,把握起点。教师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后,分组、分主题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与思考,对在思维导图中体现的错误知识与事实用红线标注,并思考学生的思维脉络,追根溯源,找到问题所在。

2. 学生活动

学生在组建小组、领取任务之后,首先是看书回忆,即将零星散布于头脑深处的知识不断提取、不断再现的过程。其次,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主题画一张思维导图,每个人依据自己对单元知识的理解,完成基于思维导图的知识网络构建,再通过联想,在各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完成独立构图。再次,小组内依据自己对重要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展开交流和讨论,找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一过程完成对知识的沟通、梳理、总结和完善,并生成一幅联合思维导图。

如:在上“多边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前,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多边形包括了哪些知R?

问题二:它们的面积是怎么算的?

问题三:这些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问题四: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多边形面积的知识?

通过这些问题,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回忆和整理,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也就逐渐完成了对知识的沟通和梳理。再通过小组成员讨论、重构,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些典型的图:

二、课中实施――完善思维导图

完善思维导图主要通过各种活动,结合学生自评作品、互评作品、教师点评学生作品、小组合作再构图、思维导图的演示汇报等活动,促使学生从反思自己不同阶段的构图和教师、其他同学的构图两个角度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发现自己对知识点、知识块及它们之间内在联系理解的不足,进而延伸到对思维导图学习活动的总结、反思,最后到自身学习经历的反思。在反思中积累经验,在反思中不断成长,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思维的目的。具体步骤:说图评图改图再说图。

1. 说图

上复习课前,教师把备注与批改的单元知识结构图发还给小组学生。上课时,选取几张构图思路各不相同的思维导图,由各小组组长代表小组上讲台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并讲述自己小组的思维导图,陈述自己对知识梳理的过程和想法,接着,再邀请其他学生提问,让他们进行解释。此外,还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参与讨论。这一环节,目的就是集思广益,实现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2. 评图

在学生说图后,教师再参与其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知识认知的正确性、知识梳理的完整性、知识沟通的合理性等方面来对其进行评价。当发现仍然有不到位的地方,教师可以给予提示、启发和补充,作出适当的点评,使复习做到全面而准确。在这一过程中,发给每个学习小组一张思维导图问题单,以记录学生和教师对于本组绘制的思维导图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为自己的思维导图做补充,优化自己的复习思维导图。

【教学片段】评图

师:听了刚才两组组长的阐述,你们有什么要说的?

生1:本单元学的都是多边形的面积,像图1一样以三角形、梯形为中心不全面,应该以多边形面积为中心。

生2:我觉得虽然图1中心没找好,但是就具体这一块知识来讲画得比较全,把公式的推导过程也画出来了,可以借鉴,在图2上也将公式的推导过程画出来。

生3:……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现在老师发给你们每组一张思维导图问题单,用来记录听了同学和教师的点评后对于本组绘制的思维导图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小组讨论,填写思维导图问题单。)

3. 改图

通过学生说图、师生共同评图后,对照思维导图问题单,学生进一步补充、优化小组的思维导图,从而使学生的知识体系趋于严谨、完善。教师出示一张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这张思维导图不能太完善,必须有错误、有空白,目的是通过让学生认真审视思维导图,找出错误和空白,激活学生的思维。上课时,教师把思维导图层层展开,让学生发现错误和空白,并修改完善。要注意的是:改图必须用一种特定颜色的笔,便于学生分清改前与改后的区别,了解自己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在改前与改后存在的差异,明白自己的缺点,明白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从而更好地理清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这样,一张内容紧凑、图像丰富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就构建成了。

4. 再f图

请一两位组长讲解自己小组修改后的思维导图,讲解的重点在于讲清自己小组在课前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梳理及现在对这一知识的认识和构建,比较修改前与修改后的区别,说明为什么要这样修改。这样就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比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在“多边形面积的复习”一课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最后就形成了以下思维导图(见图4),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本课的重要知识点。

三、课后延伸――再创思维导图

课后,看着一张张近乎完美的思维导图,笔者在高兴的同时心里总感觉有些不安。思考许久,终于明白自己的担心:我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真的只能画出这样的思维导图吗?能不能让学生在这节课的基础上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对此,笔者设计如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目的是让他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如多边形面积的重点是什么?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一定要以长方形为基础吗?并且让学生将今天所学的主要内容、遇到的问题和受到的启发及教师的建议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重构和再创造。几天后的一个早上,笔者发现几个学生围在一起在讨论着什么。走近一看,原来他们在就这么一张思维导图争吵(图5)。

笔者一看这张图,心中暗喜,制止了画图学生的解释,对其他几位学生说:“你们确定他画的是错的吗?”过了一会儿,一位学生兴奋地喊道:“老师,我明白了!当梯形的上底为0时就变成了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a+0)h÷2=ah÷2,同样,当梯形上底与下底相等的时候就成了平行四边形。”可见,只要教师提供足够的空间,学生就能重构和再创思维导图,发现新的知识点。

总之,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中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疏导思路,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效用。相对于文字的说明,思维导图可以使知识梳理和思维过程可视化,虽然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初期,部分学生的效果不明显,但随着应用的深入,这已经成为学生整合知识结构、进行轻松复习的必要选择。

参考文献:

[1] 杨青.思维导图在化学复习中的运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2).

[2] 赖辉煌.博弈论视觉下的高中“文理分科”探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2).

[3] 宗冬娣,沈祥飞.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效的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09,(2).

[4] 孟祥东.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综合复习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5] 夏恩伟.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6] 丁建国.宇宙单元整理课教学分析[J].科学课,2011,(6).

[7] 伍宇军.让“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绽放[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