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6:4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扶贫互助协会工作计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9年上半年,我村认真贯彻落实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采取措施,扎实工作,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村情:焦堂村委会位于王集乡西南部,距县城6公里,全村共488户2416人、2023亩土地,贫困户共50户239人,下辖9个村民组。2017年全村脱贫18户90人,2018年全村脱贫27户123人,还有5户26人未实现脱贫。免费安装有限电视50户,全村488户通自来水。经过全村人的共同努力,村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已实现整村脱贫目标。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
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对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意见和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和动员全体乡、村、组干部献计献策,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好。成立了以刘建伟同志任组长,张兴富同志为副组长,各贫困村包村干部和上级部门帮扶人员为成员的乐英乡驻村帮扶工作组。
2.确立工作目标。
首先紧紧围绕全乡灾后产业发展,立足贫困村实际,动员群众自力更生,协调有关部门落实资金,争取帮扶项目,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其次通过组织动员群众参与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开展劳务输出,拓展群众经济收入渠道,帮助培育致富带头人。再者通过帮扶,配合乡党委、政府协助解决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容村貌改变等工作,使村民的致富能力明显增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如期实现同步小康。
3.严格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摸底调查(20xx年x月至x月)。通过召开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会议,村民座谈讨论、入户走访等形式,全面收集掌握社情民意,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找准致贫原因。
第二阶段:氛围营造(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完成“文明村道”建设,大力宣传党的政策,及时传达党的声音,营造起浓厚的感恩氛围,增强群众的感恩意识,形成积极向上、懂恩感恩、崇德有爱的乡村舆论氛围,为扶贫工作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第三阶段:扶贫帮扶(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建设村文化队伍,提升全村村民文化素养,丰富群众精神食粮。结合上级党委政府发展规划及政策支持等,积极做好产业发展及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群众农业知识、就业技能等培训。协助建强村班子建设,继续深化感恩氛围营造,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村民素质。探索总结驻村帮扶方法举措,建立长效机制。
三、主要成效
1.提高了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各项强农惠民政策,帮助了群众转变观念、增强发展意识,积极组织动员群众加快发展,脱贫致富。在各贫困村内建设宣传栏、阅报栏、政务公告栏及时传达党的声音,帮助群众党的相关政策。通过感恩墙、宣传语等,强化文化阵地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了群众感恩意识。
2.帮助发展致富产业。结合乐英乡产业发展重点,立足各村实际,积极发展茶产业、猕猴桃种植业等。如群山村在原投产茶叶x亩的基础上,争取建成茶叶种植面积x亩,油茶种植面积x亩,猕猴桃种植面积x亩。引导和帮助村民学科技、用科技,多渠道、多形式拓展增收途径,推动贫困村建设。
3.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针对贫困村组普遍存在的饮水困难问题,协助了村两委做好项目立项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解决了爱国、群山村村道存在的安全隐患,安装转弯镜、平整硬化部分路面增加会车点、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等。完善了村级活动室、村民活动中心软硬件设施,改善村务公开、文化建设,增设阅览室设施,改善户外运动场所,安装户外健身器材等。
4.加强了宣传教育培训。打造村文化队伍,广泛开展文化文艺宣传表演,提升群众文化素养,增强群众凝聚力。成立了群山村老年协会,构建老年人健康长寿快乐的大家园,为老年朋友展示自我提供平台。在四个贫困村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和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活动,有针对性的对村内有思想、有基础的村民进行特色种养殖、经营管理等技能培训,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
四、问题建议
新阶段扶贫开发纲要实施以来,县人民政府决定召开这次扶贫开发工作会。衔接我县《20112020年扶贫发展规划》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县扶贫办袁主任传达了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了2010年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对今年扶贫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请大家务必按要求抓好落实。四个乡镇分别从规划编制、项目实施、两项制度衔接的角度作了经验介绍,值得大家借鉴。为进一步提高“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扶贫开发水平,确保全县产业化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效果,结合县情讲三点意见,供参考。
一、切实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紧迫感,准确掌握形势。
县抢抓新阶段扶贫攻机遇、大干快上各类建设项目、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重要一年。各级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贫为重点,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呈现出力度加大、方法创新、效果显著的特点。一是抢抓机遇,主动反击,争取项目资金非常有效。被列为全省“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试点县和“整乡推进、集团帮扶”试点县,累计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4000万元。二是扎实工作创新方法,多措并举,整乡推进扶贫开发效果显著。以整乡推进为平台,聚合资金,整合项目,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扶持增收产业、扶贫技能培训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为坚持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近年来,肯定成果的同时。随着农村低保政策全面实施和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逐步加大,局部乡镇和部门认为扶贫工作压力减轻了思想上有所放松,工作力度上有所减弱,淡化、弱化扶贫工作的倾向有所抬头。二是对国家和省扶贫思路改变后学习不够,理解有差距,尤其是机改后,扶贫部门班子成员和工作人员来自方方面面,有的原来从事过扶贫工作,有的新手,对扶贫工作的重点、着力点、项目申报的顺序、项目监管和实施的要求不明确,急需强化培训。三是局部乡镇重扶贫项目争取、轻项目管理,有的乡镇虽然启动了建设项目,但推进速度缓慢,有些地方对已建成的项目管护利用措施落实的较差,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四是少数乡镇和部门无法适应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形势需要,工作的方式方法简单、老套,措施针对性不强,无法有效调动群众参与、支持扶贫工作的热情,扶贫效果不理想。五是扶贫资金管理不规范、监管机制不完善,尤其是一些乡镇负责扶贫工作的领导和干部业务不熟,对项目资金的运作顺序缺乏了解,两眼一抹黑”致使资金报账拨款严重滞后,影响了项目的进度。
如何认识并定位我县十二五期间的扶贫开发工作,面对这些问题。个人觉得必需认真掌握几方面的因素:一是县的绝对贫困状况决定了扶贫工作在县的临时性、艰巨性和紧迫性。二是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努力,县已进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并列入山区特殊类型贫困地区,这必将赢得国家更多的政策和项目支持。三是国家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中央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国家投资将向西部民生工程领域倾斜,政策扶持力度将会越来越大,这必将为我更广的领域内获得更多的支持提供了历史机遇。四是省人大傅传耀主任挂帮我县,通过前期调研并向省长汇报,得到省长批示,将从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教育等方面给予我县倾斜扶持,这必将为我加快扶贫开发步伐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证。五是实践中已经探索出一些有效措施和好的经验。整村推进、贫困村互助资金管理使用、农业综合开发和实施扶贫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及“大扶贫”格局的初步形成等方面都得到省市扶贫部门的认可与肯定,这必将为加快推进扶贫工作提供坚实的工作基础。六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加快脱贫作为十二五全县的主基调,这更是扶贫开发的主基调,扶贫开发目标是什么?就是加快脱贫。扶贫开发目标如何实现?就是高速发展。只要扶贫开发目标实现,就能做到也才能做到跨越进位。
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当前的扶贫开发工作,不只要干,而且要大干,快干,好干,丝毫不容懈怠。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气力,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全面抓好落实,基于以上理由。确保完成扶贫开发各项目标任务。
二、着力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努力开拓创新。
消除2万人绝对贫困现象。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今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完成“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和茶叶、野木瓜、方竹、核桃等产业化扶贫项目;加快推进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村建设;完成“雨露计划”培训3900人。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突出农田水利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重点,采取抓点示范、点面结合,齐头并进的方法,全面推进贫困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想特别提醒大家的要抓住中央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的重大机遇,有机对接,力争通过两三年的努力能基本解除水利设施的瓶颈制约。贫困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要放在农户人居环境治理上,围绕县上提出的沼气“4321建设模式,下功夫解决主干道沿线和农户集居地环境脏乱差问题,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住建部门要依照城镇化建设的要求搞好村庄规划,国土部门要督促农户建新必须拆旧,严格执法,提高人居环境整治效果。同时,要抓紧做好2011年验收项目自查自验工作,关键是要抓紧整理和完善工程技术措施和档案资料、全力做好迎验准备,确保顺利通过省市达标验收。同时,要建立健全项目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工程永续利用,正常发挥效益。
(二)以产业扶贫为核心。破解群众增收难题。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农业农村的各项工作都要突出增收、服务增收、保证增收。要把扶持产业发展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依照全县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布局,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扶持以茶叶、野木瓜、方竹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以肉牛、大鲵为主的畜牧水产业,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以白芨为主的中药材,积极发展烤烟、蔬菜等产业,壮大龙头企业,扶持农户发展,不时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坚持把产业项目培育作为重点,县扶贫办要从小额信贷扶持、财政补贴扶持、互助资金协会扶持和技能培训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扶持方式上,要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产业园项目为重点,优选增收项目,尊重群众意愿,统一扶持到户;扶持形式上,要以财政贴息和财政补贴为主,进一步公开办事流程,简化扶贫贷款审批顺序。无偿扶持项目要以乡镇为单位控制规模、深入考察、严格审批,发挥财政扶持资金的放大效应。要扩大扶贫互助资金覆盖面,切实发挥贫困村“自助银行”助农增收上的积极作用。
(三)以技能培训为抓手。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以增强致富技能、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完善机制,多措并举,加大对贫困群众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强其致富本领,不时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最近媒体报道不少地方又出现了民工荒”其实这种现象反映的一个方面就是民工的劳动技能问题,县作为劳务输出大县,提升群众劳动技能迫在眉睫。为此要充分利用职教平台,整合农培项目,结合我县优势产业发展项目和市场需求,合理确定培训专业,科学制定培训计划,严格落实培训补助,积极动员贫困群众参与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技能,为贫困群众贫困地区以及建设劳务经济强县打下基础。同时,要选择一些有条件的乡镇,进一步加快农村信息化示范村建设,通过信息技术的推广普及,拓宽群众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提高群众依靠科技致富的身手。
(四)以社会扶贫为平台。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积极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争取扶贫投入、推进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县在整合资源、集中使用”方面发明了不少成功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要继续坚持推广这种做法,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形成多方参与、多措并举的社会扶贫新格局。部门帮扶上,坚持实行县级领导和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联乡包村扶贫责任制,各参扶部门和单位要将扶贫工作列入本单位工作计划,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做到真帮扶、真投入,坚决杜绝“平时不管不问,过节走访慰问”走过场式的扶贫,给贫困户送钱、送物的同时,久远考虑协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方式方法,更多地在助农增收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为贫困群众出主意、想办法。企业扶贫上,各部门及相关乡镇一定要高度重视,主动加强与帮扶企业的衔接与联系,抓紧确定牵头责任人,共同商讨帮扶计划,积极争取帮扶项目,尽快推进落实到位。县扶贫办要切实发挥牵线搭桥作用,为帮扶企业提供工作便利条件,争取更多的支持和援助。社会扶贫上,要积极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扶贫工作、关注扶贫事业、投资扶贫开发。加强与在外工作的籍人士的联系,充分发挥其为家乡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出策、出资的积极性。进一步做好与国内外各类捐赠援建组织的工作协调,搞好牵线搭桥,吸引更多的扶贫资源流向,投入的扶贫开发事业。同时,县扶贫办要加强与考核办的沟通,进一步完善帮扶效果考核评估方法,加大对县级包扶部门单位联乡包村扶贫工作的考核力度,着力提高帮扶效果。
(五)以强化资金监管为重点。去年以来正在建设的项目和今年即将下达的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总量将超过亿元。资金总量大、项目覆盖范围广,合理、规范、平安地管好用好这笔资金将直接关系到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效果。各乡镇、各部门和单位务必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资金监管。县扶贫办要按照县上的统一部署,会同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对我县2005年以来所有的财政扶贫项目和资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严肃查处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各类违纪违规行为,此项工作,既是对“十一五”期间全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一次全面清查,也是为做好“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打牢保障基础。各乡镇务必要积极配合,确保专项检查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要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方法,按规定的顺序和要求管好项目、用好资金。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和人居环境治理项目由乡镇统一组织实施,扶持增收产业项目和贫困人口技能培训项目由县扶贫办统一组织实施。项目审批下达后,任何部门和乡镇村绝不能随意变卦调整项目。使用财政资金建设的每一个扶贫项目,都要有实施方案、资金兑付公示、项目验收演讲和工程审计演讲。要严格按照“项目随着规划走,资金随着项目走”要求,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须报经项目主管部门批复同意后,方可实施。针对当前乡镇扶贫项目资金使用中存在报账滞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县扶贫办要加强与财政局的合作,采取乡镇财政所设立专户代管记账的同时,加强对扶贫专干的业务知识培训,尽快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要继续坚持推行“阳光工程”实行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和投入效益“三公开”严把报账审查关和档案资料关,保证资金使用公开透明、账目资料规范完整,切实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六)以项目带动为推手。强化领导,安排经费,抽调专人,制订外乡镇的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具体工作在下午的培训会上将作安排。
三、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继续坚持县委、政府统一领导。乡镇实施,社会参与的扶贫协作机制。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扶贫项目,统筹干部力量,落实包抓责任,按设计标准、计划进度、工程质量要求推进到位。各乡镇要强化组织领导,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坚持扶贫工作的严肃性和稳定性。
(二)整合资源。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依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根据重点贫困村建设总体规划,严格落实项目衔接制、资金捆绑制、驻村包抓制、跟踪督查制的工作机制,将项目和资金集中投向贫困村,确保发挥最大效益。今后,凡是投向农村的资金都要向贫困村、连片开发试点村等重点区域集中,形成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对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整合项目,相关部门要不打折扣地坚决落实到位。
不断开创计生协会工作新局面
——在街道计生协会换届选举暨三届一次理事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西湖街道计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彭清华
(2006年5月30日)
各位领导、各位理事、同志们:
受常务理事会的委托,现在向各位领导、各位理事、同志们报告街道计生协会二届一次理事会议以来的工作情况,请予以审议。
三年来,全街计划生育协会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市、区计生协会的指导和关怀下,在街道计生办以及全街计生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依靠广大协会会员,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街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协会工作卓有成效。市、区计生协领导多次到我街检查、调研、指导工作,并对我街计生协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现将三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理顺关系,不断健全协会工作网络
街道工委、办事处对计生协会高度重视,严格落实人员编制,每年投入协会活动经费2万余元,定期研究、部署协会工作,将计生协会工作纳入年初工作计划和年度考核,做到了认识到位、保障到位。以2004年“协会组织建设年”为契机,不断加快建立健全计生协会组织的步伐。为了发挥基层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积极创建适应基层工作特点的协会模式,根据区域内村、社区、驻街企事业单位的分布、人口数量等情况,组建了三种类型的计生协会。一是独立式。在工作环境好、阵地完善、有一定活动经费的村、社区单独建立计生协会,以村(居)民小组为单位设立若干个协会小组;二是联合式。将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与社区联合起来,成立社区企业计生联合协会,以各企业和居民小组为单位设立协会小组;三是挂靠式。将散居在社区内各类小型企业,按条块或行业设立协会小组,挂靠在社区计生协会。通过加强协会组织建设,大力开展优质服务活动,达到了“四不”、“四有”,较好地巩固了基层协会组织建设的成果。目前,我街已拥有基层协会组织22个,会员2256名,成为全街最大的群众组织之一。
二、创新机制,不断增强协会工作活力版权所有
我们紧紧围绕“依法管理,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计生协服务计生工作、体现自身价值的新途径,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建立起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群众工作体系。
1、建立学习培训机制。街道计生协坚持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定期举办计生协理事和会员培训班,全街共举办培训班26期,对基层协会的工作人员均进行了分批分期培训,使广大理事和会员强化了全局意识、协作意识和自律意识。
2、建立“两为两争”创建机制。计生协在“两为两争”活动中,发动广大理事、会员开展了“比服务形象、比服务意识、比服务水平、比服务效果”的“四比”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批先进协会组织和优秀会员在创建活动中脱颖而出。2005年长沙市计生协会工作现场会在黄泥岭社区召开,街道计生系列保险工作荣获二等奖,黄泥岭计生联合协会会长彭觉辉被评为长沙市十佳会长,区、街两级共计表彰计生协会先进个人96人,先进集体9个。激发了广大理事、会员为国策作贡献的内在动力,增强了为计生工作服务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3、建立村(居)民自治机制。我街自开展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以来,通过广大协会会员的参与和带头,大大调动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形成了以(村)居民自治为基础,以依法管理为保障,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群众满意为目的的良好工作格局,有力地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提高。一是打牢思想基础。面临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随着广大群众民主意识、维权意识和参与意识的增强,原有的计划生育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已难以奏效,其弊端日益显现,广大协会会员带头实行计划生育,自觉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在街道统一布置下,全面开展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改变依靠行政管理、说教的方式,走上让群众满意、干部好做工作的良性循环轨道,使大多数群众都参与到计划生育工作中来,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局面。二是抓好建章立约。遵循“依法建制、民主管理、自我约束、奖惩分明、便于操作”的原则,按照“两上两下”程序起草并通过(村)居民自治公约。三是与育龄妇女签订《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依靠合同的制约作用,使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四是建立和完善村(居)务公开制度,建立以计生协为主的村(居)民自治工作监督小组和“人民评议员”队伍,积极参与计划生育民主监督和民主评议工作。
三、突出服务,不断培育协会工作亮点
计生协坚持“协会的凝聚力在于服务”的宗旨,积极为广大育龄群众的生产、生活、生育服务,为维护群众的利益做了大量的实事和好事。
一是广泛开展计生政策和婚育知识的宣传服务。我们积极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向群众传授生殖健康知识,全街各协会组织共书写张贴计生宣传标语2000多条,出板报等宣传栏100多期,帮助群众自觉实行晚婚晚育,少生快富。黄泥岭计生协会会长、帆布厂工会主席彭觉辉,不顾年纪大,带领协会一班人上门慰问计生家庭困难户,积极筹集协会活动经费,常年坚持宣传计生政策,对一些计划生育“重点户”、“钉子户”,经常上门摆政策、讲道理、做思想工作,及时化解矛盾,深受当地群众的赞扬和爱戴。
二是深入开展面向群众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几年来,计生协组织和开展了许多深入群众、深得人心的活动。其中,邀请区计生技术专家进村入户开展妇科病查治,共接诊育龄妇女5896人次,查出妇科病患者253人,使这些对象及时得到合理治疗,有效地改善了生活质量。通过这些活动,育龄群众身心健康得到了切实维护,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对流动人口育龄群众的服务做到与常住人口“五同样”。开展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及时为流动人口办理证、照,为她们节省了时间和经费,使计划生育工作得到较好的落实。
三是大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我们在工作中变“群众上门求服务”为“我把服务送上门”,促进了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倡导了团结互助、扶贫帮困的风尚,形成了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计生协坚持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多次组织会员募捐,联合其他相关部门上门慰问五保户、计生困难户,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涌现了许多动人的事迹。为了解决育龄群众的后顾之忧,协会不断提升服务理念,将计生系列保险与计划生育家庭紧密结合起来,主动进行各类险种的宣传,潜心为群众办理理赔服务,为保险公司赢得了信誉,为群众提供了家庭保障。2005年全街共办理保险36000元,理赔12起,共12000余元。
四、关爱女孩,大力倡导“婚育新风”进万家
关键词:扶贫开发;扶贫困境;扶贫系统;扶贫机制;贫困差异;保障机制;监督职能;扶贫绩效;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3)04-0100-04
贫困是全球性的社会难题,消除贫困是人类面临的共同任务(王永平,袁家榆,2008)。随着我国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贫困面不断缩小、贫困人口持续减少,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河北省是国家级贫困县数量相对较多的省份之一,截至2010年,有39个贫困县,扶贫工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基于对河北省扶贫困境的分析,构建了扶贫系统机制,并提出加快贫困地区脱贫的具体对策,以期实现“十二五”期间消除绝对贫困,大幅度减少相对贫困,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一、河北省扶贫困境
随着河北省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一)贫困人口规模依然庞大
按照1 196元贫困标准,2010年河北省有350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6.3%;按照1 500元的贫困标准,农村有560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10%。并且,河北省的5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中,位于与首都接壤的张家口、承德、保定市有25个(其中20个为革命老区县),贫困村2 804个,贫困人口154万人,占河北省贫困人口总数的42%①。可见,河北省的贫困人口规模较大,且较为集中,扶贫任务较重。
(二)脱贫难度大
1. 贫困程度深且返贫压力大。目前,河北省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坝上高寒地区、太行山、燕山、恒山深山区和黑龙港干旱盐碱区。这些地方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弱、贫困人口自身文化水平偏低,贫困程度深。这些因素导致河北省扶贫开发成本高、脱贫难度和返贫压力大。据张家口市扶贫办统计,2009年该市因为遇到50年一遇的旱灾,当年返贫人口高达25.96万人。②
2. 致贫原因复杂。河北省既具有与全国其他贫困地区相同的自然条件致贫原因和特征,更因为自身环京津的地理位置有着特殊的——“奉献、服务、以贫济富”所带来的政策性致贫原因③。由于致贫原因的复杂性,导致扶贫开发难度大。
(三)扶贫资金缺口大
对于河北省来说,由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在西部,中央分配到河北省的财政扶贫资金总量较少;同时作为农业大省,本身财力也十分有限,导致省级财政配套扶贫资金不足,且不稳定。以2010年数据看,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总量为48 752万元,省财政扶贫配套资金1.25亿元,合计财政扶贫资金总量是61 252万元,这只是西部省份如陕西省的53%。
从扶贫资金的需求情况看,基于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实践,西部地区一千人左右的村脱贫,扶贫资金、整合资金在500万元左右,河北省要使一个贫困村整体脱贫,不包括村的基本建设,仅就发展产业来说,至少需要投入二三百万元。而实际扶贫工作中,河北省平均每个村的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不足50万元。可见,河北省扶贫资金供给远远低于扶贫开发的需要。扶持力度不够,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也是返贫的因素之一。
(四)扶贫主体单一,社会其他主体参与有限
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最核心的经验是政府主导(唐睿,肖唐镖,2009)。虽然河北省“四帮一”社会化扶贫工作效果显现,但是帮扶主体狭窄,主要集中在省直部门、大专院校、大型企业和经济强县四方面,其他社会各界参与度不高,没有建立起广泛、稳定的社会帮扶渠道。以中直单位对河北省的帮扶为例,2007—2009年对河北省贫困地区投入和引进资金分别为2.43亿元、1.2亿元、1.16亿元,可见帮扶资金规模不断萎缩④。
(五)扶贫效果不显著
1. 相对贫困日益严重。河北省经过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虽然贫困县人均收入不断提高,贫困人口不断减少,但相对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并有不断严重的态势。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扶贫重点县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另一方面与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如表1所示)。
2. 社会服务扶贫基础薄弱。基于财政扶贫资金的有限性,河北省按照“基础建设靠行业、入户项目靠财政、扩大规模靠信贷、增力提效靠帮扶”的原则,将整村推进的水、电、讯、校、医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交给行业职能部门负责。但由于行业职能部门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监督机制的缺位,导致基础设施与公益事业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基于上述可知,河北省“十二五”期间的扶贫工作任重道远。
二、扶贫系统机制的构建
“十二五”期间,河北省要在消除绝对贫困的基础上,大幅度减少相对贫困,并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目标。面对上述扶贫任务以及各地区所处贫困的差异性,要实现脱贫的三层次目标,就需要对现有的两轮驱动扶贫机制(刘娟,2010)进行完善与创新: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三层联动扶贫机制、实施保障机制、绩效评估与反馈机制在内的扶贫系统机制。通过该扶贫系统机制,将解决温饱与巩固温饱并重,加快发展与缩小差距并举,进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缩小贫困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收入差距,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缩小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整体性差距,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扶贫系统机制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基于扶贫系统机制实现“十二五”期间的三层次目标,多元主体参与机制是动力,扶贫瞄准机制是关键,三层联动扶贫机制和实施保障机制是核心,绩效评估和反馈机制是基础。在三层联动扶贫机制中,包括启动机制、培育机制、发展机制。其中,启动机制与消除绝对贫困目标相对应,主要通过整村推进机制等注重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该层机制的实施应由政府主导;培育机制与大幅度削减相对贫困相对应,主要通过教育与科技扶贫机制、参与式产业化扶贫机制等保障机制的实施,实现对贫困地区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提升贫困人口素质与能力,其中政府扶贫的主要职能应由主导转变为引导,通过社会力量动员机制实现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扶贫;发展机制与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目标相对应,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市场机制提高配置效率,激发脱贫地区与人口的内在发展活力与潜力,使脱贫人口完全能够自我发展,政府在此阶段的扶贫职能应进一步由引导转变为调控,主要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制定与监督职能实施,实现脱贫地区与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发展。
从河北省贫困地区的发展现状看:一方面,可以针对各地区和人口贫困程度不同,运用扶贫瞄准机制,针对不同地区和人口采用三层联动扶贫机制中的不同层次的扶贫机制实现脱贫目标;另一方面,对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地区和人口,可以依次通过启动机制、培育机制、发展机制实现脱贫目标。此外,对于老弱病残等不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仍然需要通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的运行实现脱贫目标。
三、加快贫困地区脱贫的具体对策
基于上述扶贫系统机制各个具体环节,针对河北省扶贫困境,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以加快各贫困地区脱贫进程。
(一)扶贫主体多元化
河北省扶贫主体单一,社会主体参与弱,导致扶贫资金渠道狭窄,资金不足。一方面,政府应通过搭建完善的省、市、县三级信息平台,建立政府部门、社会力量和贫困农户三者之间的信息互动机制,以使社会各界了解各地区、每个贫困户的贫困状况与需求,而目前河北省在这方面建设处于不足甚至缺位状态。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的扶贫激励政策以吸引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如允许扶贫主体参与扶贫对象(或项目)的选定、扶贫方案实施等。
(二)完善贫困户信息档案管理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扶贫对象与资金的有效配置是扶贫效率提高的关键。2009年,河北省武强县在建立贫困户电子档案、实施分类扶贫、(以年为单位的)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全省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进一步完善,使扶贫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的时效性,应在逐村建立扶贫档案的基础上,将贫困户的扶贫项目、进展以及效果等输入贫困户电子档案中,开发有效的扶贫数据库,对贫困户及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全程动态跟踪。
(三)移民扶贫、参与式产业化扶贫必须以扶智为基础
基于扶贫资源的有限性,过去包括河北省的很多地区将扶贫工作的重点放在以移民扶贫、参与式产业化扶贫等为基础的经济扶贫上。但由于人力资源素质低,其产出相对附加值低,导致脱贫程度低,相对贫困问题无法根本解决。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必须全方位地加强扶智工作,构建包括生产技术培训、经营管理知识普及、义务教育加强在内的多层次扶智体系与长期稳定机制,以全面提升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源素质。
1. 基于义务教育基础性,应重视义务教育的投入。虽然义务教育十分重要,但由于义务教育扶贫见效慢、直接效益不明显,往往扶贫投入不足。基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应增加对义务教育的专项财政投入,改善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学基础设施和教育环境,并通过如“特岗计划”等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进行支教。
2. 为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具备独立的“造血”功能,应将目前短期技术培训转向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扶贫体系。科技扶贫的目的是,通过不断的生产技术和市场经营相关知识的输出,配合资金的投入,使贫困人口掌握先进的生产技能、管理方式与经营理念,提高项目的成功率与收益率。建立技术扶贫体系,在贫困地区广泛建立常设机构:农村和科技机构之间的媒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其提供长期、稳定的科技支撑。此外,为了使贫困人口最终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加强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十分重要。政府部门通过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与各种办学主体合作,为贫困地区人口人力资源素质提升搭建稳定、畅通的平台,降低入学门槛,提供各种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使他们能掌握一技之长,在市场经济中具备一定的生存力与竞争力。
(四)积极争取、拓宽扶贫资金筹资渠道
1.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投入。一方面,以2011年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发改委把河北省太行山区、燕山地区列为新10年特殊类型贫困地区为契机,积极向国家争取成立协调机构,制定“解决环首都贫困地区发展规划”,设立环首都贫困带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对河北省扶贫工作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河北省应保证配套资金的足额、稳定,以使扶贫工作计划顺利实现。
2. 拓宽社会扶贫筹资渠道。目前河北省社会化扶贫工作大多由省内各有关单位来实施,社会扶贫资金筹集十分有限。基于河北省环京津的特点,应该积极争取更多的中直单位、首都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大中专院校的定点扶贫与对口扶贫。此外,可以将社会扶贫主体扩展到全国各地,在全国范围内获取社会扶贫资金,这关键在于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平台,让全国各界能够关注到贫困人口的贫困状况。
3. 进一步创新融资渠道。为解决扶贫资金紧张,河北省探索出互助金、扶贫自立社、小额贷款担保试点等多种融资方式。为了能够广泛、持续、稳定地获取社会扶贫资金,可以充分利用“P2P(Peer-to-Peer)”个人对个人的小额信贷平台进行社会融资。各界爱心人士通过小额信贷平台将小额资金借给贫困人口,帮助他们启动项目,当项目产生效益后再将启动资金还给出借人,出借人又可以将资金提供给其他贫困人口,使这些资金循环起来,帮助更多的贫困人口。可见,建立“P2P”小额信贷平台可以广泛拓宽民间融资渠道。
(五)建立农业保险制度以保障产业化扶贫的脱贫效果
虽然产业化扶贫是贫困地区与人口脱贫的有效途径,但自然灾害与市场风险导致该扶贫机制效果打折。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可以有效解决自然灾害与市场风险所带来的脱贫阻力与返贫压力,从而稳定和增加农民收入。2009年河北省武强县及部分重点县通过建立农业保险机制,对农户奶牛、大棚等投保,帮助农民增强抗风险能力,就是对农业保险制度的初探。
(六)建立全面绩效评估体系
基于大扶贫战略,扶贫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更应提升他们的综合生活质量,形成城乡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的局面。因此,贫困地区应结合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围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资源环境设计扶贫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这一评估体系要求贫困地区在全面开展经济扶贫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卫生扶贫等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在内的社会服务扶贫的深化。
基于该绩效评估体系,一方面,将评估结果通过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反馈给扶贫主体,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督;另一方面,针对评估结果,以及对各扶贫项目的动态跟踪,及时查找扶贫各环节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以提高扶贫工作效率,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平,袁家榆.农村扶贫开发机制、资源整合与对策建议[J].改革,2008,(4).
[2]唐睿,肖唐镖.农村扶贫中的政府行为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9,(3).
[3]刘娟.扶贫标准上调与扶贫开发机制创新[J].现代经济探讨,2010,(1).
大爱无痕 用真情汇聚博爱的力量
捐资助学,倾情教育。为帮助寒门学子圆大学梦,进而促使这些农民家庭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原宁夏自治区联社于2005年7月与自治区团委、宁夏青基会联合组建了“宁夏农信助学基金”,正式开始了扶贫助学的慈善事业。2008年底,黄河银行作为全国省级联社改革试点单位正式成立,并将“宁夏农信助学基金”升格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宁夏黄河银行助学基金会”,实现了助学行动的规范化和长期化。根据《宁夏黄河银行助学基金会章程》,黄河银行系统每年资助家庭贫困的大学困难新生1500名,每人资助4000元,帮助他们顺利步入大学校园。2005年至2012年,黄河银行助学基金会八年累计捐资4425.59万元,帮助7807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宁夏黄河银行助学基金会”也成为1990年希望工程实施以来,宁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参与募捐人员最多、募捐款项最大、资助范围最广的一项助学基金。2009年11月,黄河银行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予“希望工程20年特殊贡献奖”,成为宁夏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为进一步扩大黄河银行助学基金会援助范围,更加深入地开展农村智力扶贫工作,自2012年起,黄河银行助学基金会决定在全区开展援建希望小学项目。计划每年在全区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援建两所希望小学,用以改善当地小学的教学条件,从基础工作做起为智力扶贫添砖加瓦。截至2013年底,黄河银行助学基金会已完成了中卫市宣和镇黄河银行希望小学和泾源县香水镇黄河银行希望小学的援建工作,400余名乡村学生整体迁入新校园,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汲取知识的营养。
定点帮扶,心系山区。按照自治区定点帮扶工作计划,黄河银行先后历经四批整村扶贫推进工作,进驻彭阳县冯庄乡石沟村、彭阳县冯庄乡冯庄村、彭阳县冯庄乡小园子村、隆德县联财镇恒光村,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35.7万元扶助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基础设施。几年来,黄河银行帮助166户农户加固窑洞336孔,帮扶10户养牛大户扩大生产,为小园子村中心小学152名学生定做统一校服,为冯庄村村委会新建培训活动室85.44平方米……这些工作的开展,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
真情救灾,凝聚大爱。当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新疆遭遇六十年一遇的特大雪灾、青海玉树被地震摧毁时,黄河银行第一时间积极响应,分别捐资214.11万元、50余万元、150余万元,以实际行动帮助灾区同胞共渡难关。其中,向玉树灾区捐助的150万元也成为宁夏为玉树灾区捐助中单笔金额最大的一笔捐款。
助老助残,传递温暖。每逢节假日,黄河银行系统各单位都会组织员工去看望孤儿院的孩子、敬老院的老人和残疾人,为他们送去生活用品、爱心捐款,还有暖暖的关心和问候。自2005年以来,全系统已累计投入近百万元,让这些没有亲人照料、没有家庭温暖的社会弱势人群,能够随时感受到更多的人间大爱,体验更多的社会真情……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至2012年,黄河银行系统捐助公益事业的资金达到5588万元,其中助学捐款4425.59万元,援建希望小学80万元,扶贫捐助211.04万元,支教53.65万元,赈灾252.74万元,其他各项捐款近555万元。
倾情“三农” 用责任坚定发展的步伐
如果说八年间5588万元“真金白银”是黄河银行系统帮助弱势群体战胜生活磨难最直接的方式,那么每年直线上升的涉农贷款投放额,则是黄河银行系统倾情“三农”发展,为宁夏社会经济发展添砖加瓦、推波助澜的有力佐证。
实施多元化服务措施,拓宽支农助农渠道。一是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将城乡结合部的7家支行确定为重点支农支行,在总行设立支农业务部,指导、管理、服务支农支行做好涉农贷款的营销、投放和服务工作。二是大力推广“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黄河富农卡”特色金融产品。“黄河富农卡”贷款平均利率较其他贷款平均利率低1个百分点,目前已发卡2.92万张,总授信金额达到15.12亿元,有效缓解了农户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难问题。三是以银政银企合作为平台扩大支农服务面。加大与政府、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宁夏农业综合投资公司的密切合作,先后开办了“协会+农户”贷款、“联保贷”、设施农业贷款、保证担保贷款等业务,实现贷款风险共担,有效满足了农民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截至目前,共发放担保贷款2.73亿元。四是开展创新扶贫工程。启动“千村信贷互助资金”金融创新扶贫工程,有效解决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困难,扩大支农服务领域。目前黄河银行发放扶贫贷款达到3.91亿元,惠及全区245个项目村的10695名贫困户。五是积极与自治区团委、自治区妇联合作开展“青年创业贷款业务”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产品”,通过扩大配比比例、提供优惠利率政策和便捷的贷款服务,积极支持回乡青年、大学生村官、农村妇女创业。截至2013年末,全系统共发放各类创业贷款超过32亿元,支持了 6.61万农户。
加快业务创新步伐,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一是积极推广“阳光信贷”工程。将小额农户贷款信息调查、授信、贷款定价、贷款发放流程和公开承诺服务等全过程置于社会公众及系统内部的有效监督之下,通过一套标准化、透明化、规范化、集约化的信贷业务管理模式和长效机制,为广大农户提供更加公开、透明、诚信、高效的金融服务,并每年安排一定规模的信贷资金,专门用于保障信用农户的合理贷款需求,严格限定客户经理服务时限,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和难贷款的问题。二是大力推行“便民惠农”工程。通过在全区每一个行政村布设电话自助结算终端,在乡(镇)布设POS机和ATM等电子银行产品,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覆盖空白的问题。截至2013年末,黄河银行系统已先后投入超过500万元,在全区农村地区布设ATM、电话自助结算终端共1910台,建设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1594个,覆盖了全区999个行政村。到2013年底,黄河银行系统在全区没有固定电话通信线路的1028个行政村,通过布放无线电话自助结算终端,解决当地农民办理基础金融服务难的问题。全系统助农取款服务点达到2622个,基本可实现农村居民“小额取现汇款不出村、大额不离镇”。三是创新电子银行产品。陆续开通了96555电话银行、短信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等电子银行业务,形成了以电子银行业务产品体系、24小时96555客服中心、门户网站“三位一体”的服务平台,构成了与全区380家实体营业网点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发展格局。截至2013年末,全系统电子银行签约客户接近90万户,通过电子银行累计为客户办理各类业务389.7万笔、1332.24亿元。为保证电子银行产品能惠及农民。黄河银行专门组织1000名员工,深入到农户家中,手把手地教他们使用黄河银行电子银行产品,使广大农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现代化的金融服务。目前黄河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实行手续费全免优惠政策。四是成功竞选为社会保障“一卡通”项目唯一主办银行,顺利开办统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业务。截至2013年末,全系统累计代收统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基本医疗保险超过1000万余人次,累计收缴金额近10亿元,为城乡居民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参保金融服务。同时,承诺向持卡客户免除发卡费等6项费用,共向城乡客户让利1.5亿元。
近年来,宁夏的农村金融结构和金融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改革突飞猛进,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农信社资产质量全面提升。在农村微型金融模式探索方面,既有商业性的小额贷款机构,也有以扶贫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小额贷款机构(如盐池县妇女发展协会),还有将农村物流、农村小额贷款和农民资金互助相结合的创新型小额贷款机构(如掌政农村资金物流调剂中心),种类齐全,不断创新,当属全国之最。宁夏自治区银川市掌政镇的农村资金物流调剂中心将农民信用合作、小额贷款、农资物流服务有机结合,是目前农村微型金融发展领域的重要创新,被誉为中国农村新型金融发展领域的“掌政模式”。本文以此为例,通过对掌政农村物流调剂中心的调研与分析,探讨我国农村微型金融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经营业务
为解决农户生产经营和生活的基本资金需求,2007年7月23日,掌政镇的196户农户和当地3户小企业共同发起、筹建宁夏掌政农村资金物流调剂中心。中心于2008年8月5日正式注册成立,是宁夏乃至全国首家农村资金物流调剂中心。
经过三年多的运行和实践,掌政农村资金物流调剂中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首肯与广大农户的拥护和赞扬。截至2010年底,中心累计放款达6800多万元,贷款覆盖了掌政镇包括2700多农户在内的近万人,有效支持了掌政镇25%的农户进行特色农业、养殖业、流通服务业的发展,所放贷款无逾期、无呆账、零风险。
资金物流调剂中心的主要业务有:
一是农村资金互助业务。中心依靠聚集股东股本金,通过余缺调剂的形式,收取较低的利息或免息,满足社员急需小额资金需求,帮助农民生产和发展。该项业务具有明显的扶贫性,如中心现经营的科技兴农贷款、农业特色经济贷款(一户一品,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农户专业技能培训贷款、春耕生产扶持贷款等。
二是小额贷款业务。调剂中心的小额贷款业务主要是通过股东追加投资的形式,扩大运营资本,在满足辖区内农户互助需求的基础上,量身定做了家庭贷款、土地流转贷款、设施农业经营权抵押贷款、种植和养殖大户短期流动资金周转贷款、个体经营者流动资金周转贷款等业务。重点扶持有强烈发展愿望(农村资金互助业务贷款额度满足不了),但被城市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贷款公司拒之门外的、正处于发展创业初期、没有有效抵押物的农户、个体工商户和微小企业。收取略高于资金互助业务利率的利息(不高于同期银行基准利率的4倍)。
三是农村资金物流信息调剂业务。主要通过中心现有的客户资源和先进的信息平台,将客户在生产、种植、养殖、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收集、汇总,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协调联络、咨询和反馈,从而达到全面服务的目的。具体开展了农业信息咨询(包括法律、国家农业政策等)、农需物资服务、科技信息服务等。
风险管理经验
掌政农村资金物流调剂中心虽然规模较小,但功能仍较齐全,在业务种类、服务流程上都类似于商业银行的规范化、标准化。同时,由于中心不能吸收存款,只能依靠社员的股本金支撑资产业务的扩张,这使得贷款流程控制和风险管理成为中心稳健运行的关键所在,也是最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地方。
在风险管理标准方面。掌政资金物流调剂中心的章程规定,在运营中按照审慎经营原则,严格进行风险管理。在资产负债管理上,中心要求: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对单一小企业及其关联小企业、单一自然人及其在同一户口薄上的其他关联人贷款总额不超过资本净额的15%,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低于100%。银监会印发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示范章程》要求,单一社员的贷款总额不超过资本净额的15%,对单一农村小企业社员及其关联小企业社员、单一农民社员及其在同一户口簿上的其他社员贷款总额不超过资本净额的20%,但资金物流调剂中心在这两方面的要求分别为10%和15%,由此可见其对风险调控的重视和严格执行。
在信用评估方面。相对于商业银行根据征信报告,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同一化的评价,掌政资金物流调剂中心实行更为人性化的信用评估,更适应农民贷款者的自身特征。
由于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范围并没有覆盖农村,依赖于征信报告的僵化标准对农户信用情况进行评估是行不通的。因此,中心采取的政策是:不仅考虑农民经济状况等“硬信息”,还要因地制宜地纳入“软信息”。对农户的征信内容包括:一是贷款者基本信息,包括农户基本的家庭情况与经营情况、农户资金需求的基本信息。二是评价的经济因素,包括农户可变现财物情况、农户家庭收支情况。三是评价的非经济因素,指农户以往的信用情况和品行等“软信息”,通过对邻居、村民或村干部的访谈获得。在访谈过程中,中心的农民董事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软信息”带有很大程度的主观性,但从我国农村邻里生活的文化特点来看,这些第三方信息对于从侧面评价农户的信用情况非常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与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档案不同,掌政资金物流调剂中心建立的农户信息档案和信贷档案会记录农户借款人的个性化特点,如性格(热情、乐于助人、不爱说话、善于交谈)、劳动状态(有吃苦精神、满足目前状况、心态积极)、专业特长(有驾驶技能、有种菜经验、有养殖经验等)和创新意识等。这些档案内容,是中心充分结合农户借款人的特殊性而“量身订做”,以获得对农户评价所需的最充分信息,这也是掌政资金物流调剂中心在信用评估方面的最具特色之处。
在贷款申请审查方面。掌政资金物流调剂中心的操作标准中有如下风险防范措施:一是加强现场跟踪核查。对于抵、质押贷款,必须由2名以上工作人员(至少有1名人员是信贷员)进行核对,会同抵押人到相关部门办理抵押品登记;对于保证担保贷款,必须由放款信贷员到担保人经营场所(工作单位)进行基本情况的核实。二是建立工作日志和工作计划。三是坚持日常复核。坚持信贷员、档案管理员、账务柜员交叉复核。加强审贷小组成员的培训。四是严格执行“谁贷款、谁立据、谁取款、谁归还”的制度,坚持借款人本人亲自办理手续。五是各类柜员实行轮换制。档案管理员、额度柜员、担保品柜员、账务柜员之间进行定期岗位轮换,岗位轮换时,要做好岗位交接。
在惩戒机制方面。在违约惩罚上:贷户每欠息一次,其授信额度减少10%;贷款逾期一次,授信额度减少20%;恶意逾期,授信额度减少50%;对连续欠息三次,贷款逾期两次者,在清收全部贷款本息后,取消其贷户社员资格;如农户贷款人出现不良记录,减少其担保人的授信额度,并且承担主贷人处罚的50%。在尊章奖励上:连续一年无欠息和逾期记录的客户,将为其递增授信10%;确立连续保持两年无欠息和逾期的贷户为优质客户,享受优惠贷款利率,在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的基础上下浮10%;确立连续保持三年的贷户为黄金客户,在享受利率优惠的基础上,免费享受中心设置的信息平台网络,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等服务,同时,中心还为其设计家庭理财计划,对其家中发生的婚丧嫁娶等提供上门帮助。
评价与启示
通过严格、有效的风险管理,掌政农村资金物流调剂中心的各项业务顺利开展,所放贷款无逾期、无呆账、零风险,应收账款管理能力很强,保证了中心的稳健运行和不断增长,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经营增长状况方面都得到了同业的一致认可。
但掌政农村资金物流调剂中心在发展中也存在“短板”:其物流调剂服务信息部作为以提供咨询服务的部门,目前效益很低。但这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创新职能,在服务“三农”中是必不可少的。作为金融业务的拓展和“三农”服务的延伸,资金物流信息调剂业务是开发和储备客户的重要形式,更是调剂中心“亲农帮农,惠民致富”服务宗旨的根本体现。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大力改进该业务的效益,以实现调剂中心的多样化、可持续发展增长战略。
对项目建议书感到陌生?不知道该如何制定一份正规有效的项目建设书?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项目建议书范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与借鉴。
项目建议书范本1一、项目名称:合资生产(经营)____产品项目 项目主办单位:(企业名称)______ 单位负责人:(厂长或经理)
二、兴办合资经营企业的理由:
从国内外技术上、产品质量上的差距,从利用外资、产品出口、培养人才、增加收益等方面,说明兴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中方合营者的情况:
介绍中方合营者的基本情况和兴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有利条件,包括企业性质(国营或集体)、人员情况、技术力量、领导班子、固定资产、设备、场地、原有产品产量、产值、利润、产品出口等情况。
四、外国合营者的情况:
外国合营者公司名称、国别、资本、业务范围、规模、产品声誉、销售情况等。
五、合资经营主要内容:
(一)生产(经营)范围和规模。
(二)合营年。
(三)合资经营企业的地址、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新建、扩建、改造)。
(四)合资经营企业的职工总数和构成(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五)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和各方出资比例。
(六)投资方式和资金来源:中方以土地使用权、建筑物、房屋、机器设备等作价的估算,现金投资(外汇、人民币)和来源(自筹、贷款、租赁);外国合营者以现金、机器设备、工业产权(专利权和商标权)或专有技术等作为出资,对其作价、估价方法和估算金额。
(七)产品技术性能及销售方向
合资经营企业的产品拟达到的技术水平,在国内外具有竞争能力,产品内外销比例的估计。
(八)生产(经营)条件
合资经营企业所需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及协作配套方面的近期和今后要求及已具备的条件。
(九)初步的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产品的性能和价格(内外销)、成本、收益估算。
生产手段、生产效率提高程度。
能源和原材料的节约效果。
中外双方经济收益匡算:合营期间各方利润、项目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年限的估算等。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合营期间的税收、劳动就业人数、技术水平的提高等。
六、项目实施计划:
何时进行技术交流、出国考察、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洽谈、签约、施工、试车和投产等。
如属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项目,应列出分期工程的时间安排。
附件:
(一)邀请外国合营者来华技术交流计划。
(二)出国考察计划。
(三)可行性研究工作计划,包括负责可行性研究的人员安排;如须聘请外国专家指导或委托咨询的,要附计划。
注:报批项目建议书时,附件要齐全。
项目建议书范本2一、项目总论
(一) 项目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市政府和行业协会在推动饮食行业健康发展上做出全方位的贡献,____饮食业的发展速度位居城市经济建设榜首,成为代表____城市品牌的靓丽名片。
但是,在饮食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不和谐因素,主要表现在采购环节难以控制,质量不稳定,价格波动大,供应不及时,人为造假、提价,使酒店饮食企业进货成本高,严重影响经营,导致部分酒店饮食企业经营不善,而且食品安全事故屡屡发生,伤害了广大消费者利益,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食材供应链的问题。
对此,市政府和行业协会予以高度重视,为进一步促进饮食行业的和谐发展,保障食品安全,稳定物价,理顺供需关系,深化饮食行业改革,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特别推出了饮食食材整合项目。
(二) 项目介绍
1、项目名称:__“____X”市场
2、项目地址:
3、项目内容:整合食材供应链,组建饮食食材交易中心
4、组建模式:股份制,由__X与__X公司共同组建股份制管理公司。
5、项目目的:打造现代食材供应链交易平台,采用联盟会员制管理(供应商、饮食企业、种植、养殖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共同加入的会员联盟体),实现市场交易与网络交易的双向营销,达到降低采购成本,促进食品安全,稳定物价,促进农副产品快速转换商品的目的。
二、项目分析
(一)项目建设必要性
1、丰富的原料资源
根据__X副产品原料市场调查“十一五”期间____量年均714万吨、其中蔬菜年均258万吨、水产品年均217万吨、水果年均132万吨、畜肉年均65万吨、禽蛋年均26万吨、鲜奶年均14万吨,且保持增长势头。
20__年公布的《____政府关于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启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全市果蔬、肉蛋年产量将分别达到280万吨、240万吨、136万吨,水产品年产量稳定在260万吨以上。
目前,____区有616家农业龙头企业,7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17家市级龙头企业,117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1家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55处农产品出口基地,1500多家各类食品加工企业,认证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78个,绿色食品总数达到250个,有机农产品总数达到45个,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
2、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发展空间
① 酒店、饮食企业
据____X年统计资料,__X饮食行业总数为____X家,年食材消费量达__x亿元。
② 企事业单位和院校食堂
____市现有企事业单位和院校人数达80多万人,按人均日消费__元计算,年食材采购额__亿元。
③ 电商团购
根据水产品交易市场统计,20__年春节期间水产品市场交易额达35亿元,其中团购和电商交易达2亿元,且有上升趋势。
由此可见,____市食材消费市场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发展空间。该项目上马不仅为农副产品向流通商品转化搭建出产销对接的交易平台,也为饮食行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原料资源。
3、激烈的行业竞争
____市饮食企业____多家,其中____平以上的饮食企业____多家,与之相对应的供应商近万家,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竞争手段和制约方法多种多样;很多饮食企业采取抵押资金的方法制约供应商,以此保障供应质量、价格、数量、时间,维持需求;另一方面供应商因抵押资金量大造成资金短缺,也采取降低质量或短斤缺两或提高价格的方式维持经供应,形成了既矛盾又依赖的畸形关系,严重影响了饮食行业的健康发展。
该项目以理顺供需关系为出发点,通过整合食材供应链体系,建立“__X采购”市场的交易管理平台,实现多方共赢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此供需矛盾。
4、必要性
农副产品的快速发展为食材供应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源,但是,食材供应市场因中间交易环节多,价格弹性大,进货渠道多,远远跟不上农副产品发展速度,也满足不了饮食行业的发展需求;实施该项目可以有效的整合食材供应链,对推动__X市饮食行业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① 促进农副产品向流通商品转化的需要
整合农副产品资源,组建食材供应链体系是实现农商对接和供需对接的需要;为种植、养殖专业户搭建直销平台和电商平台,极大地促进农副产品向流通商品快速转化。
② 保障食品安全的需要
通过食材市场的集中管理和质量监督体系能有效地控制食材供应质量,为酒店饮食企业提供符合标准的食材原料,从而起到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
③ 稳定物价的需要
根据市场需求状况以及会员企业采购意向,组织源头采购,大宗进货,期货预订,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价格,使食材价格处于市场最低水平,从而起到稳定物价的作用。
(二)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1、__和______的扶持
饮食食材整合项目是__和____X大力扶持的项目,通过对供应链的.整合,实现组织化管理,制度化管理,对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稳定物价起到重要作用,也是市政府实施“菜篮子工程”的重大举措。
2、拥有先进的运营体系
启动“__采购”市场____X运营体系对订单、数据、价格、食材品类、配送流程等进行信息化管理,提供系统的配套服务,保障供应链的最佳状态。
3、优越的经营环境
“__采购”市场位于__X市__X中心,周边有酒店用品专卖店、炊具批发商城、____、____会员店、物流中心、__X商城等规模较大的品牌企业,形成以饮食经营为主体的市场环境。
(三)项目建设思路
1、探索饮食食材供需行业的必由之路
食材采购是饮食企业经营的必要保障,但是,长期以来采购与供应一直是矛盾关系,通过整合食材供应链,探索一条解决饮食供需关系的必由之路。
2、打造大连地区农副产品交易平台
建设“__采购”市场为__X地区农副产品提供交易平台,运用现代营销方式实现产销对接。
3、提升大连酒店饮食企业经营能力
组建饮食食材供应链,理顺供需关系,从质量、价格、时效、服务等方面提升饮食企业的经营能力。
4、组建先进的运营模式
运用先进的____x运营模式实现会员企业的共同价值,打造 符合多赢原则的运营模式。
(四)项目经营理念
1、严把质量关,保障食材安全
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对各种食材进行严格质量检查,规范采购程序,避免采购漏洞,使食材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规定。
2、发挥交易平台优势
“__采购”市场集现场交易和电商交易于一体的交易平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服务,将相互制约的关系,转换为相互促进的合作关系。
3、提供增值服务
以“满足__X需求”为宗旨,做到信息畅通,物流畅通,增设分拣站,提供储运箱,物流配送等项目, 为会员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
4、树立品牌形象,做行业标杆
“__”采购市场是未来发展的朝阳产业。通过对饮食食材供应市场的优化组合,突破传统营销理念,形成品牌效应,缔造食材供应链服务商领军品牌。
三、项目改扩建规划及实施方案
(一)项目改扩建规划
1、项目改扩建工程包括:
__X吨中心冷库建设、物流配送及分拣中心建设、展销摊位和库房商铺装修改造、电力系统改造、监控系统建设、给排水改造、EPR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2、发展目标
X年成型,带动__及周边城市农副产品加入直营销售模式,打造城市新的地标市场;
X年建成省内最具规模的一级批发市场及网络团购展示平台;X年内成为省内农副产品销售样板市场,并依托电商平台,将__X周边地区以____为特色的农副产品推向全国。
(二)规划实施方案
1、市场改建
“__采购”市场使用面积 ㎡,设立 个产品展位,个带库房商铺,按食材储运方式、销售量,采购频次,划分水产品、肉食类、果蔬类、饮品类、粮油类、调味品等__经营区域。
2、吨中心冷库
根据市场经营需要建设 吨中心冷库即 个专项冷库间、个设备运行间,为供应商提供冷冻、冷藏、保鲜设施。
3、物流分拣中心建设
组建物流分拣中心,计划初期购置配送车辆 台,每天运输食材原料 吨,最大限度地满足会员企业物流需求。
4、EPR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配备ERP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信息数据库,对经营、交易、资源等业务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准确传递。
5、电子商务系统建设
建设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通过网络在线订购模式,实现农副产品网络团购目标。
四、项目筹建状况
(一) 公司组建
1、公司组建
2、编制管理文案
(二) 项目进度
1、市场调研
____X年调研了大连各级农副产品市场,收集农副产品资源信息,价格走势,流通渠道,调查酒店饮食企业、机关院校食堂、驻军等大宗食品采购单位对食材供应的需求和希望解决的供应链问题,了解供需双方现状。为项目建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电商务平台
______公司旗下领航猫网络科技公司设计的项目网络交易平台,现已进入编程阶段。
3、组建ERP信息管理系统
根据项目运营需要已与第三方软件公司共同开发ERP信息管理系统,现已进入业务、数据设计阶段。
4、市场规划设计
现场勘查已经完成,按照运营和发展需要,对原场地格局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总设计图已经完成,制定出水产区的地面防水和下水施工方案。并根据食材属性在总图上划分出__食材专销区域,配电系统已进入现场设计阶段。
5、交易市场(______)接收
原____x接收工作已经完成,其他部位接收工作正在按市政府菜篮子工程规划和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全面展开。
6、银行合作
完成与__银行的合作洽谈,银行为商户免费安装POS机,并对会员商户给予资金扶持待遇。
7、会员招募
完成__x家__供应商的招商意向洽谈,确保“__采购”市场建成后的正常运营。
五、投资概算
(一) 项目投资概算
项目建设投资预算:____x万元。
(二) 资金来源
自筹资金:____万元(承办单位和______公司筹措) 银行贷款:____万元(项目新建公司贷款) 申请政府财政补贴:____万元
(三) 投资分配
1、开办费
市场调研:__x万元
网络采购电子商务平台建设:__x万元 需要支付原场地租金:__x万元/年 不可预见费:__万元;合计:____万元。
2、冷库建设投资
建设__x吨冷库(x个冷库间、一个设备运行间),用电量__x—__xKW,用地面积__x㎡,库体、设备、调试等预算投资__x万元;
3、物流、分拣、配送投资
一期配送车辆__台、叉车x台,其他用品用具预算投资__x万元;二期增加配送车辆__x台,投资预算__x万元;合计____万元。
4、ERP信息系统投资
ERP系统设计、编程开发、服务器、运营维护等预算投资__x万元;运营期扩展ERP系统,增加投资__x万元;合计:__x万元。
5、电商交易平台投资
前期电商交易平台投资、(包括展示平台、会员平台、订台、运维)服务器、影像器材等预算投资__x万元;运营期开发建设增加投资__x万元;合计__x万元。
6、市场改扩建工程投资
照明工程、交易系统、监控系统、给排水工程、门饰装修、商铺、展位装修、防水处理等预算投资__x万元。
7、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预留__x万元。
项目建议书范本3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名称:__X文化小镇项目
二、承办单位概况
1、承办单位:__x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2、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__X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__年12月01日,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主要经营范围:项目投资咨询;
旅游管理;
文化学术交流;
会务及展览服务;
酒店管理;
餐饮、住宿、娱乐等。公司地址:__X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八家畈黄湾村信应公路东侧。
公司始终坚持用户至上,坚持用自己的服务去打动客户,坚持“诚信为本,客户至上”的宗旨,本着“品质为本,精益求精”的经营销售理念,力求给客户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的同时,也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期待与各位业界新老客户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三、建设地点:__X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一期规划占地面积3700亩。
四、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为三大板块。
第一大板块:__X文化产业园区,占地1700亩,包括:1、根亲文化园占地400亩,主要建筑物有根亲博物馆、华夏根亲坛、姓氏纪念馆等,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
2、民俗名人文化园占地100亩,主要建筑物有名人塑像、名人纪念馆(二层)、茶社等,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
3、万国植物博览园占地500亩,栽植各类植物50000株;
4、骑猎园占地300亩;
5、水上乐园占地400亩,主要是安置水上乐园设施。
第二大板块:休闲商业区,占地1200亩,包括:1、餐饮文化园占地200亩,主要建筑以仿古式和现代建筑相结合等,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2、漫步风情街占地90亩,主要建筑物以二至三层建筑为核心,建设步行街,以商店、古玩店、餐饮为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3、历史文化长廊占地100亩,主要建筑以壁画形式展现古文化、传说文化及近代文化等独特的民俗风情等,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
4、休闲度假村、民宿酒店占地300亩,单体以二层建筑为主,设游泳池、商店、古玩店、餐饮店等,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
第三大板块:养生、养老公寓区、旅游度假酒店、民宿占地1310亩,主要包括:1、港湾社区占地400亩,建筑物以2+1层为主,建筑面积150000平方米,入住人员以建设区原有住户为主;
2、医疗康复中心占地200亩,主要建筑物有医技门诊楼(三层)、住院部(三层)、康复综合楼(三层)等,建筑面积68600平方米;
3、养老社区占地200亩,主要建筑物有老年公寓楼(三层)、综合楼(三层)、医疗保健中心(三层)、娱乐中心(三层)、餐厅等,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
旅游度假公寓510亩。
五、建设年限:5年,其中建设期3年,完善期2年。
六、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一期计划投资200018.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79466.0万元,其他费用6756.0万元,预备费93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4496.0万元。
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项目单位自筹解决。
七、结论和建议
1、结论
1)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政策,对于提高__X文化小镇整体功能,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2)该区域环境优美,是人们旅游、休闲居住的绝佳场所,该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提升__X市浉河区景区品位和改善游乐条件,为__X文化小镇景区发展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本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比较好,项目所需的各项建设条件均己具备,本工程可以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投资建设目标,应积极开展实施。
经以上分析论证,该项目选址得当,规模合理,规划科学,建设方案可行,建设条件具备,资金来源可靠,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项目建设具有必要性,技术上具有可行性,经济上具有合理性,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建议
1)与本工程相关的工程设施的建设应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以保证本工程建设后的正常运行。
2)建议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做到功能适用、流程科学、经济合理。
3)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精心组织,科学施工,规范管理,加快进度,力争建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社会满意的工程。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一、项目的背景
(一)项目区概况
1、__X项目坐落于__X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浉河区在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区,__X风景名胜区鸡公山、南湾湖都在浉河区,浉河区也定位为生态旅游功能区。
2、十三里桥乡是浉河区重点旅游乡镇,市、区、乡三级政府旨在十三里桥乡打造幸福健康小镇,落实城乡一体化大概念,把城市建在山水间,作为__X旅游名片。
3、十三里桥乡支柱产业有1)花卉苗木基地;
2)生态旅游景点;
3)高效观光农业:万亩草莓种植和5000亩黄金甲鱼养殖为重点项目;
4)特小镇生态旅游。
(二)项目建设背景
1、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理念
特色小镇并不是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而是一个大城市内部或周边的,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特色小镇既可以是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又可以是较大的村庄,还可以是城市内部相对独立的区块和街区,其中部分服务功能可以和城市共享。
特色小镇的核心是特色产业,一般是新兴产业,如私募基金、互联网金融、创意设计、大数据和云计算、健康服务业,或其他智力密集型产业。特色小镇也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大社区,既有现代化的办公环境,又有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性化交流空间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
特色小镇建设将秉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将占地面积控制在1~3km的范围内,打造一个高度产城融合的空间,并体现其特有的地域文化。
同时,特色小镇建设要达到AAA级以上景区标准,休闲旅游类小镇须以AAAAA级景区标准作为建设硬指标。总之,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打造特色休闲小镇,首先是要文化找“魂”,找到特色小镇的特色,要文化特色、主题特色。找到文化之“魂”后将其梳理转化为体验产品,转化成可互动的模式,结合进行游憩方式的独特设计与特色小镇效益优化,并运用互联网+思维,达到特色小镇设计提升的最优化。应遵循六大理念:景观主题化、景观游乐化、景观生态化、景观情境化、景观本土化与景观动感化。
2、旅游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
(1)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旅游体制改革
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不仅要讲求旅游业本身的效益,而且还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功能,使更多的地区、更广的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因此,为配合旅游业的发展,要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如围绕景区旅游的客观需要发展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以茶园、药材园等为主的观赏性农业。而且,由于资金、人才不足等原因,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一般起步水平较低,农民自发办的家庭旅游、餐馆、购物摊点,难于上档次、形不成规模,适应不了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需求。
旅游扶贫要有所突破,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引导农民由分散的个体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集团公司或选择有经济规模的企业来经营贫困地区的旅游业。
(2)利于贫困地区脱贫
在我国,贫困地区面积很大,且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是这些地区也有自己的优势,即旅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的自然环境条件较好,非常适合发展旅游。在以往的扶贫活动中,因多局限于救济性扶贫的形式,扶贫效果很差。后来也曾尝试过交通扶贫、教育扶贫的形式,但短时间内难以见效。另外,还采取过工程项
项目扶贫,对口扶贫(针对贫困户)等形式,尽管都收到一些成效,但脱贫不彻底,甚至脱贫后又返贫。而旅游扶贫具有目标明确、项目清晰、脱贫见效快、受益面广、受益期长的特点,可以说是对扶贫措施是一个最有效的补充。
(3)利于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今后仍将大力发展。旅游扶贫开发实际上是通过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形式,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这与我国大力发展旅游、大力发展地区经济的要求是相符的。另外,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将成为必然,尤其是那些地区经济严重封闭,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地区更是如此。那种靠粗放式经营对资源掠夺性、破坏性利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地区经济发展道路越来越行不通。因此,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本质上符合我国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3、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旅游形式。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围绕乡村旅游提出很多原创新概念和新理论,如:游居、野行、居游、诗意栖居、第二居所、轻建设、场景时代等,新概念和新理论的提出使乡村旅游内容丰富化、形式多元化,有效缓解了乡村旅游同质化日益严重的问题。
让“美丽乡村”建设附加上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把文化融合进来,把城市周边游融合进来,把生态农业融合进来,让农民、新村民、游客共建共享与共荣,把真正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核心优势挖掘、展示出来,推广宣传出去,形成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循环。
目前,乡村旅游作为旅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成为了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下,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
4、民俗旅游。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
目前,民俗旅游作为旅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成为了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下,民俗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
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是我国城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以下优势:1、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产生补短板、调结构效应。当前,我国以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有限,推动以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特色小镇建设,在建设形态上不搞“大而广”,坚持“一镇一风格”,从而以较少的财政资金撬动庞大的社会资金。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推动经济新旧动力切换,既可以达到稳增长的目的,促进投资与消费并举,也可以起到补短板、调结构,助推经济去杠杆的独特效应。2、发挥要素集聚和扩散作用,降低和分散投资风险。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一是创新,二是公共产品和服务,PPP模式是两者的混合动力。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引进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对投资、建设过程中相关责任边界进行明确划分,基于当前PPP模式的推广与成熟,社会资本可以自身先进的技术和灵活的管理经验,通过集约、节约、绿色的发展模式,提高特色小镇建设的效率和效益,扭转各类资源过度向行政等级高的城市中心区集中的局面,从而提高小镇的凝集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区域经济发展。3、扩大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在经济新常态下,民间投资增速减速明显,社会资本通过投资特色小镇,除了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还可获得其他衍生利益。例如参与特色小镇的.商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日常经营和管理,获得较为合理的经营性收入。
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的具体路径:1、打造“产、城、人、文”一体化的运营平台。特色小镇不同于以往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乡镇建设,也不是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旅游区等功能的简单叠加。在保留区域自然禀赋、特定人文底蕴等作为项目的标的基础上,联合规划设计、通过对不同专业机构的导入,以缔约形式破除原有模式的各种利益壁垒,形成“产、城、人、文”一体化的运营平台。2、构建灵活的体制机制,培育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在产业谋划与定位上突出自己的比较优势,打造一种“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特、小而强”,或是旅游业,或是养老产业,或是手工艺产业等产业生态圈,实现城镇化与服务“三农”的产业化融合。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对__X旅游发展有重要意义
__X旅游在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进程中,仍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有一系列强有力的旅游品牌来支撑旅游产品线的完善与发展。__X文化小镇的定位,在于提供集吃、住、行、游、购、娱、泡浴、度假、养生、寻根、商往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于__X市旅游结构和旅游品质的完善与提升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2、是拉动__X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一重要新生力
__X旅游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同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严峻挑战。一方面,__X旅游资源、旅游项目开发深度不够,很多景点开发处于粗放状态,旅游景点面临老化,新景点开发不够,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低、对高端市场过分依赖,旅游管理经营人才缺乏,旅游产业链短、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
另一方面,周边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既与__X旅游形成优势互补,又对__X旅游形成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__X必须发扬自身旅游资源的特色,另辟蹊径,突破负面的遮蔽影响。
优美的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__X文化小镇完全可以建设一个集客属交流、朝拜、休闲、娱乐、度假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服务设施,以亮丽的景观,高档次的服务,淳朴的乡情来吸引众多的游客。可以弥补__X大型旅游胜地的的欠缺,提高旅游资源质量。
3、是弘扬客家文化的一面亮丽旗帜
由于历史的原因,客家人播衍于世界各地,所谓"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为有助于乡谊的沟通、乡亲的互助,特别是客家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从20世纪起,不少客属有识之士就积极探索和实践以适应于这种要求和目的的载体,所以,世界各地都成立了各种血缘、地缘、族缘和业缘的客属社团和组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缘起于1971年9月28日香港崇正总会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20世纪基本上每两年举行一届,21世纪以来每年举办一届,已在亚、美、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了28届,规模逐渐扩大,由单纯的恳亲联谊,发展为融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于一体的活动载体。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以"弘扬客家精神,增进海内外客家人的团结,促进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目前,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已成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中华文化、联络客属乡谊的知名盛会,是海内外客属乡亲联络乡谊和进行跨国跨地区交往的重要载体,也是各国各地区客家人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4、项目区自然环境及发展的必然结果
__X被誉为山水茶都,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了__X独特的人文环境。__X是全国唯一连续八年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的城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美城市等头衔。
2015年6月5日,涉及鄂豫皖三省、__X市全境,规划区域总面积达10.86万平方公里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正式获批实施。__X作为此次规划的核心区域和明确支持发展的重点区。2016年9月6日,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与河南省副省长王铁分别代表农业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同支持国家级__X茶叶市场建设合作备忘录》。
____年来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国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然而,对比研究发现,在__X,除了毛尖、华英鸭等产品以外,在地方品类辨识度、旅游项目开发等地标性名片建设,尚无全国乃至全球都能有着广泛认知度和辨识度的带有__X特质的符号级别作品。__X,需要一个经典的作品!成为带有__X特质的符号,在全国以及全球成为品类需求的首选目的地。__X文化小镇项目,对于提升__X旅游形象、完善旅游结构、优化旅游品质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项目属于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中第一类“鼓励类”,三十四、旅游业3(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信息服务)的范畴;
为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
2、项目建设符合《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1号文)的要求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1号文)提出:“将大力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将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3、项目建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推动生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入实施旅游业提质增效工程,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支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山地旅游等。积极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专业化、规模化和网络化发展。推动生活业融合发展,鼓励发展针对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鼓励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探索建立国家信息经济试点示范区,积极发展分享经济。推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结合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3、项目建设符合《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市场需求引领、重点产业带动、服务能力提升,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以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引领生产业跨越发展,以精细化、品质提升为导向促进生活业提速发展,突出新业态发展、新热点培育、新技术应用,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竞争力增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一批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品牌景区,塑造国际国内旅游形象品牌。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完善旅游公路、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打造一批智慧旅游酒店、旅游景区、旅游城市。积极创建国家公园,培育2—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增5—8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支持有条件的省辖市、县(市、区)发展全域旅游。强化体验活动创意、农事景观设计、乡土文化开发,大力拓展农业的生态美化、旅游休闲、文化传承、健康养老、科普教育等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施农村精品旅游线路和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培育计划,建设一批特色旅游村镇。”
项目建议书范本4以天津市电力公司向社会的“201x年夏季天津市电力供需形势”为例。天津市201x年夏季最大用电负荷出现在了7月下旬和8月上旬,达到1140万千瓦,同比增长10、5%左右。201x年天津电网呈现的特点是:电力平衡总体供需紧张,全年各月存在不同程度的供需矛盾;局部地区设备明显重载,区域性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电网运行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目前天津市的电力供应是以就地平衡为主的发展方式,地域内发电机组大部分为火电机组,且多为热电联产机组,并且受煤炭供应、运力紧张等因素影响,所以才会造成高峰负荷时段的电力供应紧张。根据天津市电力供需紧张这一现象提出使用环保节能灯这一项目。
一、项目概况
该项目总投资0、5亿元,对天津市所有商场、住宅居民区、旅游景点等需要照明设施的地方进行综合技改,内容包括:
1、家庭室内的卧室、卫生间、厨房、阳台、花园、储藏室全部改用环保节能灯照明。
2、高层建筑的楼梯、走道、洗手间、地下室、商场、超市、仓库(货架照明)、燧道照明等一些环境比较恶劣的场所都比较适合使用环保节能灯。
3、像商品广告和门面装饰方面如灯箱、灯牌、灯字、外墙装饰灯均使用环保节能灯,不仅达到照明装饰的作用,也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4、环保节能灯绿色环保,光线安全稳定,也特别适用于香水店、珠宝店、书店、愽物馆、美术馆等专业场所。
二、项目背景和政策支持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节能减排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基本国策,现阶段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向推动市场化改革,来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经济补偿体系,并且把我国的贸易和投资的激励机制转变到鼓励、研发和自主创新上来,转变到鼓励节能减排降耗上来,转变到鼓励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经济的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方向上来。该项目的开展,将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天津市电力供需情况:(1)应加强电力需求的管理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优化用电方式,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提高市民节电节能意识,做到随手关灯断电。采取“错峰填谷”安排生产时问,做到谷电用足、平电用好、峰电回避、科学组织,最终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节约用电。(2)为确保天津市能源供应安全,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改变能源配置过度依赖输煤、电力就地平衡的发展方式,加快实施“外电入津”战略,加大区外送电通道和城市电网建设力度,提高天津电网外受电比例,变输煤为输电,优化天津市能源结构。
(二)国家有关的政策支持
国务院20__年5月23日了《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了43项具体政策措施,涵盖了结构调整,加大行政管理力度,实施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加强节能减排投入,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颁布打响了节能减排的发令枪,其体现了国家对环保的重视。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鼓励类产业,将会受到相应的产业发展支持。
三、项目定位、优点及分析
(一)项目定位
节能、环保、绿色、降低耗电量
(二)项目优点
环保节能灯除了有强大的节能效果外还有很多的其他特点:1、不怕碰摔(包装、运输、携带等方便)、轻便宜加工、不发热、不怕潮湿、无频闪、无红外线、无紫外线、无热辐射、无电磁高频干扰、无污染(光源中银、汞、氯)、寿命长(10万小时,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可长达27年寿命)、免维护、回收环保(产品99%是塑胶材料)。
2、可以加工成各种形状的灯饰,点阵、矩阵、方形、圆形、条形、球形等3、不怕碰摔(防震),不发热(小功率),不怕潮湿,如果采用阻燃材料做外壳可防火。
(三)项目分析
1、简单分析
现在一些公共区域大都是用日光灯和节能荧光灯,每个灯的成本也要30-70元,功率都在20W以上,而且每个灯的每年维护成本占到总成本20%。如果使用环保节能灯,总成本投入比日光灯高出100%,但在10年内不需维护成本。在节能上,环保节能灯的耗能只有日光灯的50%以下。以20W的日光灯为例,不间断照明一年要耗电175度,而环保节能灯也只需它的一半还不到,每度电费按0、7元计算,一年多点就电费省下来的成本也能収回环保节能灯的投入成本。如果都采用环保节能灯这种节能方式,在电力配置,导线材料上,那节约更是可观的。
2、资金投入及回报周期分析
如果按每只200元的价格将传统日光灯更换成环保节能灯,根据每年节约200000元计算,其资金回收期约为半年。如果再考虑到传统日光灯更换镇流器、起辉器维护的费用以及由于电压不稳造成的一切损失,使得传统日光灯日常维护成本的增加,所以环保节能灯的资金回收期还会缩短。
3、与普通灯技术参数比较
(略)
四、预计经济效益
环保节能灯既环保又耗能低,而且属于电子高科技产品,绿色节能照明市场,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今天,随着政策的落实执行,节能住宅大规模、大范围地推广,节能照明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我国约4、3亿家庭,有300亿元的市场规模,即使按50%的消费计算,也有150亿的巨大市场。
五、结论
关键词:供需协同;林业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拓展;模型
林业产业覆盖范围广,产品种类多,涉及国民经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多个门类。近年来,我国林业经济总量显著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7年,全国林业总产值达1.17万亿元,同比增长9.84%;生产木材6 974万立方米,人造板7 365万立方米,各类经济林产品产量突破1亿吨;林产品国际贸易额达570亿美元,林产品生产大国和国际贸易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以木材种植、经济林培育、竹藤花卉、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木材采运、木竹加工、人造板制造、林产化工、林机制造、木浆造纸、森林旅游等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1]。
我国林业产业的迅猛发展,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国家木材安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总体而言,加快林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森林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林业产业基础薄弱、规模不大、产业链结构不尽合理、市场发育不全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林业蕴含的巨大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充分挖掘。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林业产业链条中的营林业、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仍然相对割裂,上下游产业间还亟待进一步相互延伸,产业链中的企业、消费者、行业中介以及政府等不同主体间缺乏有效协同。尤其是,林业产业发展中的原料、产品、技术以及政策上的供需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例如原料上的林木资源匮乏与木材加工业高速发展、木材利用率低下之间的矛盾;林产品单一与市场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林业企业的大量技术需求无法满足与科技成果转化不畅之间的矛盾;以及林业分类经营中商品林建设与现有采伐限额政策、林木产权不明之间的矛盾等,已成为影响我国林业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为此,我们基于供需协同视角,构建林业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模型,提出林业产业链延伸和拓展的相关路径,这对于把握现代林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明确林业产业各环节的定位与发展,提升我国林业产业在新时期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林业产业链延伸与拓展模型
产业链的实质是产业间及产业内的供给与需求、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从供应链角度来看,林业产业是一条在上、下游企业间形成贯穿原料供应(林木培育、种植)、生产制造(林产品加工)、销售(林产品营销)及最终用户的链条,见图1。这一链条以企业为主体,涉及产品、生产要素(林地、资金、人才等)、政策法律等的需求与供给,期间伴随信息流、物流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
现代产业发展追求的是整体效益最优,肩负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双重任务的林业产业更是如此,这是林业产业链形成的重要原因。但产业链的整体绩效不等于内部各环节的简单叠加,而是取决于各环节之间的有机协同。图1所示的林业产业链延伸与拓展模型,是林业产业生产和需求环节的客观存在和进一步努力方向,反映出林业产业的生产者和需求者的供需流动及其相互协同,描述了依据需求层次和生产环节划分的各个节点的分工状态。就运作方式而言,一般意义上的供应链有以制造商为核心的推动式和基于用户驱动的牵引式两种。考虑我国林业产业的特点及其发展要求,图1所示的林业产业链,是一种基于供需协同的推拉双动型运作模式,即以消费者对高新技术产品、“绿色”产品、个性化产品等方面的需求为导向,以林产品核心加工企业为主体,向林业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进行纵向延伸,同时注重林产品领域和功能的横向拓展。
在林业产业链延伸与拓展模型中,初始生产要素是林业产业链有效延伸和拓展的前提。其中,林地是最重要的林业生产资料,资金是各地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高水平的一线生产经营与管理人才是推动现代林业建设的根本保证。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是投资多、风险大、破坏容易恢复难的弱质产业,并且兼具生态、经济、社会等多重功能,因此林业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制度保障。另外,要解决产业链上、下游各节点间在时空上的供需矛盾,必须发展现代林产品物流。林业产业链各环节间及其内部存在的大量的物流活动,是产业链上各参与者进行生产活动的基础,其现代化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运行效率和林产品价值增值目标的实现程度。而产业链的信息化程度与信息共享程度的提高对于林业产业的价值增值能力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林产品延伸与拓展
(一)纵向延伸
当前,我国林业产业链的一体化经营还没有完全形成。实施一体化战略是促进林业产业链纵向延伸的有效途径。纵向一体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营林业效益比较低,其后续的木材加工和销售等环节所占的附加值较高,通过一体化经营,可以使农民从加工、销售环节分享利益,有利于林业产业的持续发展;(2)通过农民、营林组织、加工企业等联合、协作进入市场,可以克服单一层次面对市场的盲目性,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从而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企业)、龙头带基地(人工林基地和种苗基地等)、基地联农户”的一体化经营模式;(3)各产业环节相互协作、相互支撑,可以摆脱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的制约;(4)有利于产业链各环节的平衡发展,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合理配置[2]。
由图1可以看出,林业产业关联度高,尤其是作为林业主导产业的林产加工业与其它产业有较高的关联性:既可顺应木材资源加工增值、综合利用以及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的要求,又可带动化工、机械制造、印刷、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3]。因此,在现有林业资源相对缺乏的条件下,我国林业产业应注重产业价值链的进一步延伸,以林产加工业为基础,一方面向森林培育业进行“前向”延伸,另一方面向流通、销售等领域进行后向渗透,通过市场价值链整合区域内的产业资源,以形成强大的综合优势。为克服我国森林资源供给不足的瓶颈,要加大在林木资源培育业上的投入,其增长速度应高于加工业、森林旅游业和其它林业产业,以实现商品林基地资源和木材加工利用的配套。现阶段应大力发展以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料林为主体的商品林基地建设,保证林木加工企业原料供应的稳定性,为林产加工业的持续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另外,应当加强造纸专用林定向培育基地建设,为制浆造纸工业提供充分的木材纤维原料,推动我国林纸一体化进程。
(二)横向拓展
林业产业链拓展,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原有的优势产业,另一方面要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产业领域和应用范围。结合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七部委的《林业产业政策要点》(林计发〔2007〕173号)[4]中对林业产业发展重点与领域的界定,林业产业链在纵向延伸的同时,需要向新的关联领域进行横向拓展。
1. 林木资源培育的横向关联拓展。在加大林木培育、种植,加快林木良种选育和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的同时,在以下产业领域进行重点拓展:(1)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地、保护区建设,林木种质资源采集、保存、鉴定、开发和利用,以及林业基因资源保护;(2)促进大径级珍贵用材树种和珍稀树种的培育;(3)以木本粮油、干果为重点,以调整鲜果品种结构和提高产品质量为主攻方向,推进经济林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品牌型、外向型转变;(4)发展经济林果品储运、保鲜、分选、包装、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及现代物流配送产业;(5)合理利用野生花卉、林木种质资源,选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重点发展鲜切花、高档盆花、食品花卉、化工花卉及观赏植物和高标准绿化种苗;(6)大力培育和开发我国优良乡土能源树种,积极引种国外优良能源树种,建设速生高产和高热值、高含油的能源林示范基地;(7)开发松材线虫病、松毛虫、枯梢病和蛀干性害虫等广谱高效生物农药,加紧对高效高毒毒株的筛选,提高杀虫生物农药的质量和产量,开发广谱和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逐步实现林业生产绿色、有机、无公害目标;(8)依法推进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狩猎场为主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加强风景林营造和更新改造,提升景观质量和生态文化内涵;(9)在严格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和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国际公约的前提下,鼓励野生动植物基因资源保护、种源繁育和基地建设,促进由利用野生资源为主向以利用人工资源为主转变,引导、扶持一批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示范产业和产业群。
2. 林产品加工的横向关联拓展。在保持林产工业发达地区现有人造板产业优势,培植一批大型人造板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同时,限制以优质林木为原料的一次性木制品与木制包装的生产和使用,以及木竹加工综合利用率偏低的木竹加工项目。严格按照《林业产业政策要点》,限制新建单线规模在5万立方米/年以下的高中密度纤维板项目、单线规模在3万立方米/年以下的木质刨花板项目,并根据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在以下领域进行关联拓展:(1)积极发展生物柴油、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生物质发电和供热、燃料乙醇等生物质能源产品的开发利用技术,引导、扶持一批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企业,提高生物质能源的产业化水平;(2)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关于加快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造纸产业发展政策》[5],促进林纸一体化建设,尤其是发展商品木浆项目;(3)发展竹浆造纸、竹胶板、竹地板、竹装饰材、竹集成材、竹家具、包装箱、建筑模板与竹木复合材料及竹炭、竹醋等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利用竹笋等竹副产品;(4)鼓励发展人工种植药材基地,加强植物活性提取物及植物源新药的开发,促进紫杉醇、青蒿素、喜树碱、印楝素、石斛碱、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等特色资源加工产品的规模化生产;(5)在巩固松香、松节油等传统主导出口产品的同时,大力发展松香、松节油和以松香为原料的香料产品、药品、五倍子单宁酸、紫胶等其它林化产品的精深加工产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木材水解、木材热解系列产品的档次,推动林化一体化发展;(6)木材功能性改良、木基复合材料和非木质材料林产品开发及综合利用;(7)次小薪材、三剩物的综合利用和木质废料(木块、木粉、刨花、木屑等)、一次性木制品的回收利用;(8)高起点引进林产品深加工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促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以提高生产能力、监控检测、自动化控制水平为重点,促进林产品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设备装备业发展。
3. 林产品营销的横向关联拓展。林产品营销涉及林产品流通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管理咨询业等众多关联产业。其中,林产品市场体系的培育,可以以农贸市场为依托,加快林产品初级市场建设,逐步建立规范统一、竞争有序的开放的木材及林产品市场体系,推动林业第一和第二产业的迅速发展。在企业运作中,物流体现了企业与其供应者之间相联系的能力。产业链的成本有很大一部分花费在产品周转上,减少存货与改善物流运作,是削减产业链成本的重要举措[6]。林产品物流包括林产品生产、采购、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一系列环节。应根据林业产业链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物流模式,建立相应的物流链系统,实现林产品流通的专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具体包括:加强林产品流通的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引导、壮大林产品经纪人队伍,培育区域的专业林产品流通中心,培育多元化林产品流通渠道,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林产品期货市场等。
林业服务业领域,以林业站为窗口,以林业产业化基地为平台,以林业企业为依托,使林业站社会化服务向“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体系化、经营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组建个体、私营等实体化、企业化林业服务组织,加紧建立村级林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起以乡镇林业站和各类农民专业协会为骨干,以千家万户为对象,上联林业业务部门、下连千家万户的林业服务网络体系[7]。此外,我国林业产业链的信息化程度整体较低,而产业链中的各成员通过共享信息可以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从而在行业竞争中取得明显优势。因此,政府应承担起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责任,建立公用数据库和信息咨询交流制度,在林业产业链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
三、生产要素需求与供给
(一)林地需求与供给
林地按其主要功能可分为生态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生态公益林地又分为防护林地和特种用途林地。商品林地包括用材林地、经济林地、薪炭林地、苗圃地等。当前我国林地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林地资源贫乏。我国属于林地资源贫乏的国家,虽然林业用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但我国人均有林地面积仅为0.11公顷,蓄积8.6立方米,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6和1/8。二是林地逆转现象仍然存在。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违反林地管理的规定,造成林地管理的失控;另一方面是各地区的林业主管部门对占用、征用林地的管理力度还有待加强。此外,超限额采伐、滥伐的现象也有发生,致使造林绿化成果难以巩固。三是林地生产力低。以在黄淮海地区大面积推广的杨树为例,尽管杨树资源的面积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活立木总蓄积量偏低,年生长量仅为意大利等欧美国家的1/3至1/5[8]。这说明我国现阶段的人工林经营技术措施与高度集约化经营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人工林的林地生产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就当前的林地供给形势而言,一方面现有林地资源贫乏,需要增加有林地面积;另一方面我国人口稠密,尤其是林业产业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扩大有林地面积将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林地供给的保障措施上,首先要求政府加强对林地的宏观调控,建立最佳的用地结构,保证林地充分合理利用,坚决制止乱占滥用林地。同时,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持久开展的基础上,鼓励全社会参与保护林地。其次,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应加强对村庄隙地,沟旁、渠旁、路旁、圩旁、堤旁地以及滩涂地等非专项林业用地的复合经营和重复利用,充分利用基于农田林网和水系的林地资源潜力。第三,妥善解决非林地向林地的转化。对于原有土地用途并非全部是林业用地的,在经政府相关部门统一规划变为林地后,政府应根据改变土地用途的土地使用者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公正公平的土地补偿办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补偿措施,杜绝土地征用中的不规范和不公平现象,保护农民利益。此外,通过选用良种壮苗、实行科学种植和科学管理等来提高林地生产力是保证林木资源供给、促进林产加工业发展的必要途径。
(二)资金需求与供给
林业生产周期长,制浆造纸、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化木竹加工等产业投资需求较大。因此,建立包括政府财政支持,个人、社会经济组织和外商投资,以及林业产业基金会等在内的多元化产业投、融资体系至关重要。在直接融资方面,向林业产业投资主体开放所有的直接融资渠道,鼓励林业企业上市,通过股票发行的方式直接融资或通过发放债券的方法吸纳社会资本。在间接融资方面,建立便于农民个人、林业企业(尤其是林业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如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林业企业投资公司等,充分利用信托公司等融资方式。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出台对林业的金融支持政策,研究制定贷款贴息、小额信贷、联保贷款、林木抵押贷款等的相关操作细则。适度放松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允许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合法化,支持农民自主参与的各种形式的合作金融,以增加农村金融的服务供给。
此外,借鉴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建议采取森林资产抵押融资、互助担保、政府政策性担保和商业性担保并用的信用担保体系。其中,政府政策性担保是由地方财政部门从财政预算中建立林业企业信誉保证金或信用担保基金,对一些重要的林业项目及贫困地区的林业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互助担保是由农户之间、中小林业企业之间相互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可以采取担保公司、互助担保协会和各种准互助担保机构等不同形式。
(三)人才需求与供给
林业产业链各环节中,无论是林木培育,木材加工,还是林产品营销推广,都非常缺乏训练有素的从业人员。大量集中在农村的木材加工企业,其职工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企业管理者也多凭经验组织生产,缺乏对市场的把握和应变能力,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因此,林业企业要改变传统的以物及物化的人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加大对林业从业人员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的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各类林业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民办教育机构的培训能力,借助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进学校教育与行业培训的融合,提高林业工作者的从业素质。尤其是要加强高级技能人才和基层实用人才的培养,可以考虑在林业系统中逐步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形成有效的就业准入控制机制,促进林业人才从业技能的提升。
四、政策、法律需求与供给
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方面,建议各地政府根据国家颁布的《林业产业政策要点》、《造纸产业发展政策》等出台《林业产业发展导则》,明确林产加工业鼓励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的项目,避免欠发达地区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引导林业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2006年,福建省发改委、经贸委和林业厅首家制定出台的《福建省林产加工业发展导则》,对各地林业产业的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此外,政府要规范和完善正在执行的一些优惠政策,公平税赋,清理对加工企业的税收之外的不合理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扶持,并继续完善和执行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的政策,逐步使各地的“输血”型扶贫转变为 “造血”型扶贫。在信用担保政策、投资倾斜政策、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政策、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在信用担保政策方面,要引导金融机构完善授权授信制度,扩大基层银行的贷款权限,加大对林业投资者的贷款支持;积极推行贷款主办行制度,采取直贷、联贷和银团贷款等方式,解决林业企业的资金需求。在投资倾斜政策方面,建议设立林业投资委员会,具体负责各地林业投资中长期计划的编制,投资规模、结构、效益的监测,以及林业投资法规的草拟,林业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等;建立为林业产业政策服务的投资结构调控体系,制定对林业主导产业的投资倾斜政策、对林业企业技术改造的投资政策等。
在法律法规方面,物权法的出台实施,需要一系列的下位法的支持。目前,林业物权制度体系中还有不少需要予以补充和完善的地方,要抓紧审查林业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林业主管部门要尽快完成相关配套立法工作计划,抓紧开展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对有关物权的规定,都要依照《物权法》进行修改或者废止,并将清理结果向社会公开;在林权流转抵押、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国有林经营管理、公益林管理补偿等方面也还存在着立法空白,需要加快研究步伐。另外,进一步修订《林地管理条例》和制定各项配套的相关法规,使林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有法可依。与此同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林地管理综合执法途径,逐步推行林地保护综合执法。各级政府及林业和土地管理部门应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各司其职、互相制约、互相配合,共同实施林地保护制度,保证林业基本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
参考文献
[1] 贾治邦.履行建设生态文明重大使命 推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J].林业经济,2008(1):3-11.
[2] 张智光,陈勇.江苏林业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154-155.
[3] 杨加猛,张智光.培育江苏杨树产业竞争优势的战略思考[J].商业研究,2007(10):117-119.
[4] 国家林业局. 关于印发《林业产业政策要点》的通知[EB/OL].[2007-09-03].forestry.gov.cn.
[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造纸产业发展政策[J].造纸信息,2007(11):5-9.
[6] 李军民,朱有志,唐浩.国外农业产业链运作经验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07,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