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6:3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二物理学习经验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以评价促进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147-01
返观近年来的实践,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实施总体上来说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但通过对本人的物理教学实践和参加的教研观摩活动的反思,我对物理“活动单导学”有喜有忧。
一、物理“活动单导学”之喜
1、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活动单”包括学习目标、活动内容、反馈检测,其中活动内容又包括观察、实验、自学、探究、交流、讨论等。 课堂上,教师先分配任务到各个小组,学生再分组合作。学生在活动单引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活动安排,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根据活动单的具体内容,学生对学习的目标、重点、难点进行认定,懂得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增强了学生的目标意识。各小组针对本组的任务交流讨论,群策群力,把本组的问题挖深掘透,在组内对自学内容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优等生既可以对组内学困生进行帮扶,达到全组共同提高,又对所学新知进行了及时巩固。全班交流讨论时,各组依次讲解,全班点评,学生提问学生,共同生成,共同拓展,老师适时点评与追问,把学生不能理清的核心问题挖透。这样既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又拓展了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创造潜能,开发创造力,还有利于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2、倡导个性化学习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体现学生个体的独立性。在新的模式下,教师或个别辅导或集中点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探究和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学生从教学活动中充分体验到探究过程的艰辛、乐趣和价值,增强了学习信心。在组内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尊重和保护,学习的有效性得到很大提高。
3、以评价促进合作学习
“活动单导学”是一种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为了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成果、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每堂课都安排有难度适中的反馈检测;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激励学生的合作兴趣和意识,教师改变了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对每组表现进行累计积分,按周、月评比优胜小组,在以团队为整体的激励性活动中,带动全体同学积极参与,鼓励为自己团队集体荣誉而出力。这样既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也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活动单导学”模式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师生信息交流,既注重课堂整体辅导,更注重课堂上学习小组的组内、组间合作交流,采取 “兵教兵”、“兵练兵”的辅导方式,通过先自学、探究再交流、展示,达到组内思维的“星火燎原”、组间智慧的共鸣升华。
二、物理“活动单导学”之忧
1、重提前预习,轻新课引入
一些老师常提前发放活动单,前置学生的自主学习,上课时,自以为学生已提前进入角色,对新课只草草引入甚至不作任何引入,提出了学习目标后就要学生顺序进行各个“活动”。殊不知,门门科目前置、课课前置,学生课前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常则生厌,加之基础有好差,自觉性有高低,真正进入角色的能有几人?这样学生上课时机械地被活动单牵着走,哪有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哪有学生自主性?哪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实,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教师只要几句话、或者一个演示实验甚至一个笑话就能为新课创设好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重学生自主学习,轻教师引导
学生按活动单自主学习,他们虽然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方法积累,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就能通过分组讨论归纳概念总结规律,那该出现多少伽利略、阿基米德和爱因斯坦啊,何况学生大脑中还有很多类似于“物体受力就运动,不受力就静止”的错误“经验”。另外物理学有自己的一套物理语言、物理方法甚至约定,要让学生认识、理解、应用直至内化为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教师精心的、反复的引导和讲解。 其实“导演”还是教师,“活动单”只是“导演”的一个工具。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弱化。
3、重表面形式,轻实质内涵
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二学生来说,我们首先要根据学科特点,发扬学科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第一堂课就很重要,教材的第一堂课是《科学之旅》,由引言部分的“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怎样?”“小人为什么会随着音乐起舞?”“乒乓球会下落吗?”几个小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是很神秘有趣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社会中一些具体的实际例子,来突出物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充分体现“物理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科”。
另外,在日常教学中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菜市场的小商贩用的杆秤,他们通过一些手段达到缺斤短两来赚取黑心钱,你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这样一下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另外,也可以用一些事例或是实验现象来导入新课。例如,在研究《大气压强》时课前我就表演了个“小魔术”――瓶吞鸡蛋。学生都觉得非常震惊,学生有好奇心就会产生求知欲,学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二、运用《导学案》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讲新知识之前就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提纲引领,自主学习”的部分,既做到以教材为依据,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只有在感知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提出自己的预习感受和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效率,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另外,《导学案》能引导和鼓励学生,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教材,自己提炼、梳理知识点。《导学案》中“互教合作,点拨新知”中教师的适当点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高度,使学生跳一跳就能达到理想的思维境界。物理教学中《五步教学法》的实施,真正做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知识、精神的交流,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协作精神,进而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在各小组中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合理搭配,按各自能力与专长进行分工合作。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我会在通过《导学案》布置完任务后,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使学习氛围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相同问题形成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重实验教学,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教材几乎所有的新课都安排了实验,并且有时我们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还会增加和改进一些实验。有些实验器材是实验室没有配备的,我们就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并且也让学生参与其中,他们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掌握了新知识。如,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各小组自己利用铁架台、细线、硬纸片、钩码等自行设计实验,制作实验用具,并讨论我们自制的实验器材与教材的实验有什么区别,这样的改进有什么好处(硬纸片质量小可忽略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利用铁架台可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在研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参与实验教具设计,并讨论应用转换法把重力势能转换成压力桌陷入沙盆的深浅,逐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能进行演示实验的绝不用讲解代替,能进行分组实验的绝不用演示实验代替。在分组实验时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扮演引导者、协作者,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自己动手实验,亲身经历探究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互评价,真正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培养学生动脑、动手,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并从中体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生活中各种现象体会其中蕴含的物理道理,真正地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参观、认识物理世界这个广阔、绚丽的科学殿堂上,学到科学知识,体验、领悟科学的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理课堂 探究过程 效率 研究 分组 五步探究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界定
课题研究背景:新课改实施以来,物理教师大胆尝试、努力探索科学探究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模式,以提高物理课堂中“探究过程”的效率.但也有不少教师在新课程下的教学中没有领会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质,使科学探究过程盲从、浮躁和形式化,教学效率不高.不能真正激活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在物理“探究过程”的教学中还是存在诸多误区与不足。
课题名称界定: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探究学习内容为载体的教学.
该课题旨在走出物理课堂的误区,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中学物理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具体体现为:(1)必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使他们不仅掌握物理知识,还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2)必须倡导物理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
(1)何培养学生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和提出问题、做出猜想的能力;(2)如何培养学生探与究的能力,让探究在思考中升华、明晰;(3)如何培养学生对探究过程中“非预设性问题”的处理能力;(4)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新问题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5)如何培养学生交流、评估的能力;(6)如何提高物理探究过程的效率.
2、研究内容
(1)正确定位物理教师的角色;(2)研究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和探究教学思路;(3)课堂上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4)物理探究过程既要“形”似,更要“神”似;(5)教师要面向全体,更要关注个体,分类推进;(6)高效物理探究过程的基本教学模式.
3、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4、研究步骤及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2011年4月20日―5月31日)
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培训,调研课题的背景与现状,寻找研究的立足点和突破口,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讨论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5、 4月14日,我校初中部在初二年级举办了课外物理探究实验竞赛,活动之后,我们召开了课题组研讨会,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研究目标,该活动拉开了我们课题研究实施的序幕;
6、在初三进行了物理探究实验竞赛笔试,调研探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况.
7、建立了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及《中学物理有效教学评价表》等,完成了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2011年6月1日―10月31日)
(一)立足现状,确定目标(见上);(二)明确分工,团结协作;(三)问卷调查,弥补不足 ;(四)互相听课,互相督促;(五)5月26日,参加总结经验交流会,李仿琴老师代表课题组进行了交流发言.;(六)完成了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七)10月11日,本校初中部课题组之间经验交流;(八)10月19日下午课题组织开展了课题研究交流课;(九)10月25日 课题组专题研讨: 学生实验报告的分析与思考;(十)10月28日,召开了课题组专题研讨会;(十一)11月15日李仿琴老师在雁塔区教育局主办关于“物理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专题讲座;(十二)11月16日李仿琴老师在学校教师培训会上作了“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专题讲座.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11月-12月)
(一)2011年11月10日、24日,课题组分别进行了课题研究汇报课交流(3节)
11月10日,主讲老师:李仿琴、廉亚莉,课题:伏安法测电阻
11月24日,主讲老师:周西霞老师,课题:透镜
(二)2011年11月22日,学校青年教师过关课上,课题组老师与学校领导、专家组老师以及其他课题组老师共同观摩了一节实验探究课.
(三)11月25日,在李仿琴老师所带两个班中进行了调查问卷,各项综合评价均为优秀.(学生各项评价表及统计已上传博客)
(四)收集,整理各类研究过程资料并上传博客,做好分析总结和反思,并撰写相关论文.
(五)填写小课题申请表,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并上传博客,完善小课题档案袋.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小课题研究结果
主件:《物理课堂中“探究过程”的效率研究》结题报告
附件:开题报告、中期报告、 论文、随笔、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报告、自制教具等.
(二)小课题研究成效
此次小课题研究,我们始终坚持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的背景下研究,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课题组教师教育教学理论修养,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研究,完成了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正确定位物理教师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前认知特点实施一定的教学策略,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探究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探究教学中重点要处理好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有限的教学时间的矛盾,处理好自主探究与教师必要指导的矛盾,既要放得开,还要收得拢.
2、明确了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和探究教学思路
(1)基本特征:问题―假设―证据―解释―评价―交流
本质特征:知识建构的自主,思维活动的开放
(2)教学思路:情境――问题――探究――结论,以情境引问题,以问题导探究,以探究促真知.
3、重视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建构主义的情境性学习理论强调在教学中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或模拟的任务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合作解决情境性的问题.
4、深刻领会到物理探究过程既要“形”似,更要“神”似.探究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更是体现了一种理念和精神,前者是“形”,是探究的载体;后者是“神”.
5、加强探究教学的组织管理
实验室分组探究是最典型的探究教学形式,基本能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学习需求,是我们所倡导的探究方式.也是学生最喜爱、最希望的教学组织形式.
6、本次研究过程中,对学生课堂分组探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基本形成了物理课堂分组探究的基本教学模式――五步探究法.
(1)提出问题,预习自学。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前的一节课里,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外思考、预习并撰写实验探究预习报告.
创设的问题情境一定要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其不仅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信息,而且还能营造起亢奋的心理环境.
撰写预习报告,是提高课堂探究效率的保证,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步骤以及器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进入实验室时心中有数、充满期待,可快速投入.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预习报告的内容要求有所不同.
(2)交流讨论,确定计划。交流的内容不是探究内容的简单重复,通过预习,重点交流要探究什么?怎么探究?通过实验要获取哪些信息?要注意什么问题?还有什么困惑?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修订完善探究计划.
(3)合作探究,展示成果。合作探究是探究过程的关键环节,课堂不妨“粗放”一些,这样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能体现探究的真谛.求实的态度应贯穿在探究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选择仪器、确认变量、单一测量的可靠性等.每次探究都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同时,探究过程又不能放任自流.
展示成果,是在记录、处理实验数据之后,在小组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向全班展示实验结果的过程,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并加以解释,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对实验误差加以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故障分析,提升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求学生对实验错误或故障要有记录,随时告知老师,同学们也能从实验过程的分析中获得新的知识,从而演绎出探究过程的灵动和高效.
(5)知识拓展,完成报告。探究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反馈的主要途径,因此要求学生在整个环节中都要实时填写其各部分内容,另外教师随时巡视指导,恰当增加探究实验内容,或奖励优秀生进行自主创新探究实验.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存在问题: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的课题研究还不够深入,论文的内容还不够充实,探究教学模式也不够完善。从学生评价的反馈信息中看到了学生对探究教学的喜爱,他们享受探究的过程,乐于创新、体验、但是也看到了探究教学的不足,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探究实验教学还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由于课时的限制,探究过程有相对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