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儿童保护论文8篇

时间:2023-03-08 14:56:1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儿童保护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儿童保护论文

篇1

【关键词】变电站防雷;二次系统;防雷保护;技术措施

0 前言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变电站数字化改造与建设也不断深入发展,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不断增多,雷电对弱电设备的危害问题日益突显出来。从国内有关报道和变电站运行的实际来看,变电站二次设备遭受到雷击,造成设备损坏、通信中断、系统退出等情况普遍存在。这不仅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运行,而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笔者结合工作实践,针对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特点,通过对雷电波危害的途径分析,结合当今弱电防雷的一些技术和供电局变电站的情况,探讨变电站二次系统防雷措施。

1 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结构特点

变电站二次系统,是指变电站的内保护设备、自动化设备、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设备及监控系统、交直流电源系统等各种二次设备的总称。二次系统集中了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管理的重要设备,其具有微机监测、监控、保护、小电流接地选线、故障录波、低频减载、“四遥”远传等功能,在电力调度自动化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二次系统内部连接线路纵横交错,当雷击附近大地、架空线路和雷雨云放电时直接形成的,或者由于静电及电磁感应形成的冲击过电压,极易通过与之相连的电源线路、信号线路或接地系统,通过各种接口,以传导、耦合、辐射等方式侵入自动化系统,从而可能造成危害系统正常工作甚至破坏系统的雷击事故。

2 雷电放电对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主要危害形式

雷电是自然界中强大的脉冲放电过程,雷电侵入地面建筑物或设备造成灾害是多途径的,一般来说,有直接雷击、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辐射、雷电过电压的侵入、反击等。

(1)直接雷击:主要破坏力在于电流特性而不在于放电所产生的高电位,它所产生强大的雷电流转变成热能将物体损坏。

(2)感应雷击:从雷云密布到发生闪电放电的整个过程中,雷电活动区几乎同时出现两种物理现象―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这两种现象可能造成称之为感应雷击的危害形式。

(3)电磁脉冲辐射:当闪电放电时,其电流是随时间而非均匀变化,脉冲电流向外辐射电磁波,这种电磁脉冲辐射虽然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却比较缓慢,闪电的电磁脉冲辐射通过空间以电磁波的形式耦合到对瞬间电磁脉冲极其敏感的现代电子设备上,造成设备的损坏。

(4)雷电过电压的侵入:直接雷击或感应雷都可以使导线或金属管道产生过电压,这种过电压沿导线或金属管道从远处雷区或防雷区域外传来,侵入建筑物内部或设备内部。

(5)反击:在雷暴活动区域内,当雷电闪击到建筑物的接闪装置上时,尽管接闪装置的接地系统十分良好,其接地电阻也很小,但由于雷电流幅值大,波头陡度高,雷电流流过时也会使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的电位骤升到上百千伏。

3 变电站二次系统进行防雷保护的技术措施分析

弱电设备抗过电压能力低,在雷雨季节极易受到雷电波的侵害,造成设备的损坏和误动作。弱电设备的电源系统可能受到侵入过电压和感应过电压的危害,在实际运用中应加装电源防雷保护器SPD进行多级保护,将过电压降低到无危害的水平,对于引入控制室的信号线,网络线和微波馈线,均应加装信号防雷保护器,保证自动化系统、远动设备及通信的正常工作。对于弱电设备的防雷保护,总体来说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长期的防雷实践告诉我们,在防雷中从直击雷防护到接地、均压、屏蔽、限幅、分流、隔离等多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才能确保设备的安全。

3.1 接地与均压

接地是提高二次设备防雷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一个措施,所有雷击电流均可以通过接地网引入大地,可靠的接地可以有效的避免电涌电压对二次设备造成危害。防雷规范对不同接地网规定有不同的电阻值,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接地电阻,能够有效限制地电位的升高。

接地与均压是相辅相成的,所谓均压就是要在同一层面、同一房间内的四周设置一闭环的接地母线带,在同一房间里的所有仪器、设备的壳体、电力电缆、信号电缆的外皮和金属管道等应分别直接就近连接到接地母线上,并连接牢固,以保证各个接地点的等电位。雷电流的幅值非常大,陡度很高,其流过之处相对零电位的大地立即升至高电位,周围尚处于大地零电位的物体会产生旁侧闪络放电。这种旁侧闪络不仅会导致装有易燃易爆物的建筑物失火和爆炸,而且其放电过程所伴随的脉冲电磁场会对室内电子设备造成感应电位,使其受到损害。完善的等电位可有效防止非等电位体间电位差造成事故。

3.2 屏蔽

屏蔽指的是采用屏蔽电缆、各种人工的屏蔽箱、盒、法拉第屏蔽笼和各种可利用的自然屏蔽体来阻挡、衰减施加在电子设备上的电磁脉冲干扰,需强调的是屏蔽体外壳必须有效接地,进入屏蔽室的各种电源线、信号线都必须采取有效的电磁脉冲隔离和高频电磁波滤波装置过滤,否则一根来自干扰源环境中未经过滤波器或隔离的导线,都将使屏蔽笼失去屏蔽作用。

一般来说,为减少外界雷电电磁干扰,通信机房及通信调度综合楼的建筑钢筋、金属地板构架等均应相互焊接,形成等电位法拉第笼。设备对屏蔽有较高要求时,机房六面应敷设金属屏蔽网,将屏蔽网与机房内环行接地母线均匀多点相连。

3.3 分流与隔离

分流的主要作用是把可能的直击雷用接闪器经多根分散的接地引下线直接连到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分流散入地下,以免在每根接地引下线上流过过大的雷电流以及周围产生的强大电磁场造成大的干扰。由接地引下线将直击雷的雷电流有效引入地下,而非窜入弱电设备工作区域。需要强调的是,建筑物顶部各种装置(如微波接收器等)的外壳都应与主接地引下线或接地带呈放射性连接,且设备的外壳不应有串接之处,前者是避免雷电流在非接地引下线上产生强感应电位,而后者是避免雷电流串入设备后造成设备损坏,为保证散流效果,接地引下线要有足够的面积,特别要防止接地引下线中途腐蚀断裂或中途串有设备。要经常性对接地引下线及地网进行测量和检查。

对于不同接地网之间的通信线宜采取防止高、低电位反击的隔离措施,如光电隔离、变压器隔离等。在电力调度通信综合楼内,需另设接地网的特殊设备,其接地网与大楼主接地网之间可通过击穿保险器或放电器连接,可用地电位均衡器或220V低压氧化锌避雷器(箱),通流容量应大于10kA,残压不超过1.5kV。以保证正常时隔离,雷击时均衡电位。

3.4 限幅

在过电压可能侵入的所有端口,设置必要的保护装置。在弱电系统的信号出入线上装设多级防雷保护装置,将侵入弱电系统的冲击过电压抑制在系统允许的程度内。并且,各种低压防雷器但应遵循接线尽量短的原则,直接装于被保护的电路点上。

电源线路侵入波过电压可能是电源配电线路遭直击雷,也可能是空间雷电电磁脉冲在电源配电线路上感应的过电压。对于变电站站用低压电源线路或220V直流电源线路侵入波过电压应按照电源分级保护、逐级泄流原则,进行四级防雷保护设置,采用三相电源防雷箱、单相交直流防雷器、防雷插排等防护措施,在电源进入弱电设备前,全面限制电源线路侵入波过电压。

对于装置之间到通信管理机485通信控制线、到调度及后台通信控制线、载波高频通信电缆、电话线等信号线路防雷采用全面拦截原则,分别采用控制信号防雷器、过电压保护器等相应的防雷设备。当信号线路感应到过电压产生过电流时通过信号浪涌保护器将电流泄放到大地,从而达到保护后端设备的目的。

篇2

(一)妇女

1.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2.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二)婚姻、家庭、母亲、儿童、老人的权利

1.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2.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3.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4.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三)华侨、归侨和侨眷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四)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篇3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论文情境,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我在《学会保护自己》一课教学论文中,首先出示一男孩衣服着火后飞奔的场景,接着设问:“请你们想办法解决?看谁想的办法又多又好?”学生在这一情境的感染下,都争先恐后地回答灭火的办法,教师则不失时机地表扬、鼓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一下子高涨起来。由此可见,创设和谐的教学论文情境,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是增强学生求知欲,促进其认识的有力办法。 

二、形象地展示教学论文内容,使“明理”过程生动而丰富 

明理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的道德认识总是以一定的具体形象为基础,经过分析,抽象建立起来的,如果局限于教材中一些相对独立的人物、事件、现象进行口头说教,硬贴标签很难奏效。而借助于计算机手段化大为小、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间断为连续,将教学论文内容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将会在保证教学论文内容深度和广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明理的坡度,使学生准确地领悟掌握观点。在《学会保护自己》一课教学论文中,为了突破“他为什么不去扑火而大声呼救”这一教学论文难点,本人利用计算机手段表现出“我”从浓烟滚滚的失火现场爬出来大喊“救命”的场景,在视听效果的渲染下,学生们自己总结出不盲目救火的原因。老师在肯定学生的同时,对照图象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随后让学生配乐演唱“热爱生命”的儿歌。这样,课堂气氛自然会活跃起来,学生学得主动、轻松,对主要观点领悟较深刻,使整个明理过程生动而丰富。 

篇4

一、会议主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刘晶波教授作了题为“我国幼儿社会教育的历史考察与现状研究”的学术报告。刘晶波教授在报告中详细分析了我国幼儿社会教育的历史发展,深入剖析了现今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并就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现今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存在偏重一次教学活动的组织结构而忽视其他方面,使得教学舍本逐末;聚焦社会文化而虚化了其他;弱化了环境等潜在课程的教育意义;教师对幼儿的社会需要理解不够,教育方法单一等问题。此外,刘晶波教授还对本次研讨会参会代表提交的研究论文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从地区分布、研究力量、研究类别、研究方法、论文逻辑结构、论文主题等维度,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研究现状。

华东师范大学张明红副教授对教育部最新出台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与社会领域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她从四个方面对《指南》中与社会领域相关的内容,包括《指南》社会领域部分制定的背景、目标与内容、特点及其与《纲要》的关系等作了深入分析。张明红副教授指出,《纲要》与《指南》方向一致,《指南》是贯彻《纲要》的抓手。两者虽然有不同的功能和使用对象,但具有共同的教育观、儿童观和发展观。她强调指出,《指南》社会领域的目标是导向,而不是简单的量化指标,《指南》实质上提炼了3~6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核心经验。张明红副教授认为,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应更注重环境创设,为儿童提供交往和实践的机会,关注和尊重儿童的个性,通过专门性的教育活动和渗透性的活动开展社会领域教育,教师和家长则要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榜样。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的理解与实践”为题,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指南》指导下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冯晓霞教授从对社会性、社会化等关键概念的分析入手,阐释了社会领域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她指出,《指南》社会领域目标的核心价值在于逐步引导幼儿学会共同生活,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和个性品质。冯晓霞教授认为,《指南》社会领域的教育原则能够反映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即体验性学习、强化与自我强化、环境熏陶与同化、观察学习与替代性强化等。她根据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提出了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指导要点,即注重社会学习的融合性与渗透性,通过环境影响和感染幼儿,强调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等。

二、分会场论文交流

在论文交流环节,本次研讨会共设三个分会场。来自上海、北京、江苏、甘肃、福建、山西、山东、浙江等地的12位幼教工作者分别就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了交流。

第一分会场由福建师范大学林菁教授主持,交流的内容主要包括混龄教育、亲子活动、礼仪教育和社会教育活动实践等。在交流过程中,代表们就农村幼儿园如何开展社会性教育展开了热烈讨论。代表们的共识是社会教育对幼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开展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关注农村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不足,在了解、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最终提高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实效。

第二分会场由广西师范大学侯莉敏教授主持。交流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个案研究、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集团管理模式下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的开展以及对幼儿社会的解读等。侯莉敏教授认为,幼儿园的社会教育应当遵循卢梭提出的“由里向外”的原则。

第三分会场由山东女子学院朱海琳教授主持。研讨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园合作、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建构、同伴交往和体验式学习等。与会代表不仅交流了各自对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理解,并且与朱海琳教授一起对幼儿园社会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朱海琳教授指出,幼儿园社会教育需要专家引领,也需要教师的反思和互助;日常生活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佳途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环境,以有效提升社会教育的效果;社会教育还应注重整合,即多领域有效融合,以有效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三、现场活动观摩

会议期间,来自南京、厦门、武夷山的5位幼儿园教师为代表们现场呈现了5个不同主题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请你来喝茶”引导幼儿领略了博大精深的武夷山茶文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同时也对幼儿进行了礼仪教育。“独一无二的我”关注的是幼儿的自我意识教育。“大家一起玩”关注的是如何有效引导混龄幼儿互动,以提高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节水小卫士”关注的是环境保护问题,旨在培养幼儿关爱自然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卖玩具”让幼儿初步理解了市场规则,同时帮助幼儿学习了与人交往的技能技巧。精彩的教学活动引发了代表们的热烈讨论和积极思考。

在闭幕式上,专家们还为本次研讨会论文获奖者颁发了证书。

社会领域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关系到幼儿良好社会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情绪情感的发展。由于历史原因,也因为社会领域活动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存在的困难,我国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以及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不尽如人意。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研究也不断深化。本次研讨会展示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鲜活的实践经验,为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积极支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应进一步规范研究方法,幼教工作者要加强互动交流,整合研究力量,以切实促进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真正推动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健康发展。

Exploring Proper Preschool Social Domain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Children’s Harmonious Development:A Summary of the 4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 Domain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s

篇5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流动人口大量增多。随着人口流动所带来的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在研究了众多学者关于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法律保障的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流动人口及受教育权的相关概念作了界定,并分析了我国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现状,得出完善受教育权益保障迫在眉睫。其次,分析了我国在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法律保障的建设成就及法律保障存在的漏洞或不足。再次,根据问题结合原因并借鉴国外经验对我国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法律保障提出建议。

研究意义

我国的流动人口是 2世纪 8年代中叶出现的,是在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特有现象。流动人口尤其是流动民工群体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必然出现的特殊群体,也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从我国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保障现状分析出发,探究目前造成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缺损的原因,有利于明确我国当前面临的保障困境,探讨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问题的对策,促进受教育权益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实现教育和社会的公平,并对维护我国社会的安定团结及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内研究动态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农民工大军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以下是我国学者的主要观点:

陈信勇,蓝邓骏在《流动人口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应然与实然》一文指出当前流动人口子女权益缺损主要有几点表现:1.入学条件遭受不公正对待。许多地区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需要很多证明才能申请就读公办学校。虽然国家已经取消借读费,但是还有很多公办学校巧立名目征收类似于借读费的歧视性费用。2.难以平等享有教育资源。我国基础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及教育资源地区分布不均造成流动人口子女与优质教育无缘。3.民工子女学校成为歧视源头,并且遭遇义务教育根本价值强烈冲突。4.由于流动人口的工作、居住的流动性使得子女学习过程不稳定从而导致教育质量下降法学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3篇)法学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3篇)。

李业春在《进城农民工子女受义务教育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一文指出:1.辍学和超龄上学现象严重。2.多数流动人口子女只能就读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学习条件特别简陋。3.流动人口子女易产生不健康心理状态,影响对社会的认知,很难产生对社会的认同。

鹿文卿在《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保障研究》一文认为受教育权有缺损体现在受教育待遇上的多个不平等。1.教育经费不足,根据国务院规定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经费的供给以流入地政府为主,流入地政府的财政直接影响到受教育权的实现。2.教育及教学设施匮乏,多数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缺乏并且存在安全隐患。3.参加教育及教学活动的不平等,流动人口子女容易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而无法正常参加某些教学活动。

顾益民,张慧洁在《行政法语境下的流动人口受教育权保障》中通过行政法视野分析认为造成受教育权益缺损原因有:1.县市等基层行政单位所承担的教育财政压力和行政责任与其政治经济和法律地位不成比例,负担沉重。2.缺乏有限的行政监督行为和系统性的行政责任追究机制。教育行政责任人往往是基层县市级的教育管理者,责任追究中裁量空间过宽。

邬雪红,姜国平在《论我国流动儿童受义务教育权的司法保护》中详细分析了司法保护的诸多缺陷影响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问题的解决。1.宪法不能进入普通司法程序作为法院判案的依据,不能通过宪法予以救济。2.尚未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有时只能通过民事诉讼的替代方式对受教育权予以保障。我国民事法律中没有对受教育权予以明确规定,民法理论上也没有关于受教育权的概念。3.受教育权也很难通过行政诉讼救济。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限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行政行为,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行政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而且只有当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特定相对人的受教育权时,行政相对人方可提起行政诉讼。

郑 风,李 娜在《论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法律保障的完善》中分析了法律保障的不足,认为:1. 我国对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程序性规定较少。2. 法律体系存在内在矛盾并且与现实制度的不配套使受教育权利得不到实现。3. 在教育法体系中,有关保障受教育权的部分比较单薄,对侵犯受教育权所负责任主体、法律责任、法律救济途径的规定还比较模糊。

顾倩在《论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保障》中认为需要扩展法律保障范围以及完善司法救济制度。1.修改部分法规如《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并制定一部切实保护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法》。2.增加行政诉讼救济途径并确立民事诉讼赔偿制度,当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受到除行政机关和公立学校以外的平等民事主体侵犯时,应当追究侵权者的民事责任,认为应该建立宪法诉讼保障制度。

李业春在《进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一文认为应该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制定《义务教育经费法》,保证教育经费的合理、足额的投入与使用。制定一部切实保护农民工子女受义务教育权的《农民工子女教育法》并完善《义务教育法》。

鹿文卿在《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保障研究》一文提出可以可以采用公益诉讼的救济方式,公民、社会团体及国家机关都可以作为原告,以 行政不作为 为诉因,以侵犯受教育权的主体为被告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流动人口子女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属于弱势群体,当个人诉求利益遇到困难时,国家应当提供一种公益诉讼以实现他们的诉求,维护他们的权利。

陈思琦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探析》中提出应该加强教育法规的可操作性并且制定《教育经费法》规范教育财政投入法学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3篇)工作报告。增加中央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总体投入及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完善各种教育经费监督机制,明确违反教育经费法的法律责任。逐步扩大对行政诉讼法中作为保护范围的 合法权益 的解释 ,放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国外研究动态

年英国政府颁布了《1944 年教育法案》,明令废除学校教育中的双轨制,确立人人享有最低限度的平等受教育福利权。2世纪 6年代以来,教育平等的立法理念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1967 年的《儿童和他们的小学》强调政府更加关注教育机会和社会协调,减少社会阶层之间的屏障,通过国家干预,突破因社会经济障碍而陷入贫困的儿童无法摆脱困境的恶性循环,对于那些处于 教育优先区 的贫困与处境不利儿童给予额外的教育资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教育政策,推进教育民主化,确保不会有人因贫穷等问题而丧失接受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受教育权,2017 年颁布的《儿童法案》,采用法律的形式保障儿童权利,包括卫生权利和平等受教育权等。

美国的 教育券 计划。美国一些地处经济发达地区、条件比较优越、历史比较悠久、牌子比较响亮且又有政府保障的学校,反而不如一些私立学校和条件不利学校更具创新精神。为了实现公平竞争,在更深层次上实现学校均衡发展,在部分地区采取了诸如 自由择校 和 教育券 等制度,把国家的人均教育经费以 教育券 的形式发给学生家长,由他们自由选择自己信任的学校,达到学校在竞争中的均衡。

美国的特许学校运行办法。学校要和教育管理部门签订一个合同,学校要对学生承担责任,公共管理部分就把本地的学生经费给该学校。根据特许学校法,民间也可以兴办,民间兴办的学校可以从国家获得公共经费。特许学校被认为是公办学校,不得收取学费,也不得用任何理由拒绝一个在该学区的申请者。

主要研究内容、创新之处

主要研究内容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主要研究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法律保障问题。首先通过分析众多学者关于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法律保障制度建设的文献的基础上,对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的相关概念作了界定,并分析了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的重大意义。其次,阐述了我国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保障的历史进步及其如今面临的困境,概括了我国近年来在法律在政策对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问题做出的努力,并通过调查得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再次,从法律保障、政策、学校、家庭和自身因素分别分析了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难实现的原因,进而就完善其宪法、民事、行政法律保障提出对策和设想。

创新之处

研究内容的创新:当前,学术界对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保障制度从社会学、教育学等角度研究相对较多,从法律角度研究的比较少。而我国的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制度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在研究内容上就从这一角度进行研究。

我国护理学本科培育的是有科研能力与临床能力的综合型护理人才法学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3篇)法学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3篇)。教育重在培养质量 ,既要关注护理学本科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又要强调其科研实践能力。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学本科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开题报告是护理学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撰写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护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所要研究的问题,并进行实验方案设计的过程。开题报告的撰写是训练护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1〕。本文对 2017~2017 级某中医院校的 243 名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开题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以期对提高中医护理学本科生开题报告撰写质量进行深层次地探讨。

研究对象

级、2017 级及 2017 级 3 届中医护理学本科毕业生共 243名,其中 2017 级 62 名,2017 级 74 名 ,2017 级 107 名 。 均为国家高考统一招生,学制4年。

方法

依据选题范围、科研设计及撰写方法3 个方面对 243 份开题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开题报告由资深护理专家与护理学院专职教师依据评分表评分。采用SPSS13.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选题范围243份开题报告所涉及的选题范围见表1和表2。

科研设计 开题报告中实验性研究占 86.7%,均为临床试验,调查研究占29.3%,无研究设计开题报告占 42.28%。其中,实验性研究设计,明确研究对象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占85.1%, 随机占17.7%;正确设置对照的占 79.68%。

开题报告撰写情况 243 份开题报告撰写存在问题详见表 3。

讨论

选题范围

从表 1、表 2 中见开题报告选题范围较大 ,其中 ,临床护理最多,占34.98%,其他为中医护理占 19.75%,社区护理最少仅为3.29%。 中医护理中,中医技术操作技能最受关注,涉及内容包括静脉炎防治、穴位按压、腹部按摩等中医专科护理技术,占中医护理选题方向的87.5%。 中医护理学本科生开题报告选题范围较广泛,特别是涉及到中医护理及临床护理的内容较多。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穴位按压及各种防治静脉炎的中医护理操作方法最受关注,占中医护理选题的 87.5%,这不仅表明中医院校护理学本科生对本专业的重视度及理解力,更说明护生选题能从解决患者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 对本专业的操作技能勤思考与研究,而以社区护理作为选题方向的最少,可能与护生对社区了解不够有关。心理护理占选题方向的18.52%, 这与当今社会更重视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有关。

开题报告撰写质量

开题报告中需要详细论述的内容包括选题的目的和依据;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并附有主要参考文献;自己的设想以及课题的学术和实际应用价值;选题的基本内容、构思及预期达到的水平;所需的科研条件,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 ;论文工作计划

对策

实行导师制的论文指导

篇6

笔者以洪慧如《儿歌内容分析——以台湾省教育厅发行之大单元活动设计内之儿歌为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包括研究课题的选取、目的、综述、方法)进行系统化研究,重点在于分析该论文采用的方法,以此为起点,浅析新闻传播学领域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此提出自己的体会。

二、研究对象的梳理

笔者将洪慧如《儿歌内容分析——以台湾省教育厅发行之大单元活动设计内之儿歌为例》作为研究对象,从其研究目的、对象、综述、方法、结论与建议等方面入手,对其进行分析梳理。(一)研究目的。作者选取儿歌这一意象,一方面是深感旧时儿歌带来的快乐,苦于今日社会儿歌教育意识的淡薄;另一方面是政府适时出台相关文件,积极参与儿歌教育。政策的倾斜与社会的现实,促使儿歌这一领域成了可供学者研究的课题。儿歌于幼儿究竟有无益处?有哪些益处?哪种类型的儿歌起到教育引导的意义?这些问题成了学者关注的话题。一个课题的选取,必须结合当下社会的现实。学者应为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研究的目的决定了课题的走势。该论文的研究目的包括:儿歌有何意义?儿歌类型有哪些?何种类型居多?根据作者的调研,幼儿每日接触的儿歌多样,数量不少,既有官方出品,又有坊间制作。作者根据调研条件,在数量庞大的研究对象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研究,即以台湾省教育厅发行之大单元活动设计内之儿歌为例。这样选取的研究对象,不仅避免了冗长、大量的研究个体,还能就某一角度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可见,选取对象有代表性、典型性,既能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提高研究的价值性。(二)研究对象。课题选好、目的确立后,研究对象的选择被提上日程。儿歌的出版刊物为数不少,坊间与官方并存,其中必然存在优劣之分。坊间读物类型多样,结构多元,更易吸引幼儿,但存在鱼龙混杂的问题;官方读物数量规模小,但作为引领社会儿歌读物的导向,必然经过专家会审,层层把关,优中择优,数量虽少却具代表性。因此,官方发行的儿歌读物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不过,冰山一角的研究,总归是该研究的局限点。(三)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在整篇论文写作中的意义不容小觑。通过它,可清晰地了解到该类课题研究的来龙去脉,做到心中有数。文献研究不是随意粘贴,滥竽充数,而是在仔细阅读相关书籍、论文的基础上,做出的定量筛选。文献综述必须与本论题密切相关,具有引导或启发的功能。好比建造房屋,论文的地基便是这些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文献。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作品才能达到更高的价值,才能为其他学者的研究起到垫脚石的作用。在该篇论文的文献综述中,作者以“儿歌”为起点,结合不同学者的定义与看法,将“儿歌”定义为:童谣,且儿歌是符合儿童身心需要的语句。文献综述的意义到此可见一斑。研究前人的结论,今人才能客观地进行大浪淘沙,成为集大成者。这是学术之间一脉相承、不断前进的保障。作者经过分析与研究,选取陈正治的儿歌价值观,并对儿歌类别进行了研究。名家学者对儿歌类别的基础分类大致相同。但因其分类的立场、角度、对象、方式的不同,在细微处,分类结果不尽相同。作者在掌握前人分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的需要,制作出适应本研究的儿歌类目表。该类目表,结合了前人儿歌类目表的丰富形态,更加实用于自己研究。作者在文献综述中对“儿歌赏析的方向”的研究,采用了陈正治的观点:儿歌本身的内容和形式,是儿歌赏析的两个方向。儿歌赏析的方法有很多,对前人文献的了解可以找出适合自己研究的一种。该论文的赏析方向采用陈正治的部分观点,即儿歌内容的赏析。(四)研究方法。该论文采用了内容分析法,即分析儿歌的内容。内容分析法要求选取样本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作者以教育厅发行之大单元活动设计(二套四册)内附之儿歌为分析样本,共有158首儿歌。鉴于儿歌的篇幅,作者选用了普查法,建立了系统的分析单元与类目,根据所属类目的出现频次多寡进行次数及百分比统计;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定性的分析。可见,整个研究方法分为两部分:一为定量分析,制定表格,进行数据汇总,采用定量分析,主要针对儿歌的数量特征、关系与变化;二为定性分析,对儿歌材料进行思维加工,达到本质上的认识。在定量分析中,作者结合众多学者的分类,形成更为丰富化的分类表,分析单位以“每首”为主,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增加了研究结果的客观性。根据结合样本分析,作者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儿歌分布方面,描述儿童的生活情形居多,动物歌次之,器物歌再次之,自然歌居后。综观研究,动物歌、器物歌、自然歌同属知识型,旨在启发幼儿的知识结构。样本中的儿歌类型以知识歌为主,生活歌次之。其次在儿歌采用方面,大班编排的儿歌更加配合单元主题的。可见,定量分析法使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有种宏观的把控。在定性分析中,作者对儿歌的内容意义进行分析。根据儿歌出处,可见儿歌采用的多元化。在对具体内容分析后,作者认为儿歌的创作有不妥之处,如名称与内容不符;为配合单元主题而影响本身的创作价值。(五)研究结论与建议。选用适宜的方法,可使结果更客观,进而引导我们对社会现象的认知。该论文以定量分析法为主,定性分析法为辅,通过数据的直观呈现、相关对比,作者提出两点建议:一是针对教育应用;二是针对未来研究者。第一,儿歌选取要适宜幼儿;儿歌创作要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其次,作者对未来研究者提出如下建议:第一,该论文的研究对象仅集中在官方儿歌读物间,并未对坊间读物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因而结论仅适宜官方儿歌读物,后人万不可以本文为准。第二,该论文仅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儿歌类别进行分析,类别的判断标准流于主观,后人对相关研究课题可采用不同的研究法,使结论更加客观化。第三,该论文采用的“儿歌类别分类表”参考了前人经验,可能存在经验主义的问题,不够严谨。该论文的“结论与建议”,客观地论述了研究方法存在的局限性。

三、研究方法剖析

内容分析法,即对传播媒介中显性内容进行客观、系统描述的方法,具有客观、系统、定量、显性内容等特点。可采取如下步骤:首先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范围;其次,制定分类表,确定分析单元,界定分类标准;再次,将内容按分类表编码归类,计算各种类别比例、频数;最后,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内容分析法可描述传播内容的倾向,说明信息来源特征,分析文本,说明读者对信息的意见,描述传播模式。但其分析对象须能代表总体状况,防止研究者主观因素影响其科学性。四、其他研究法在新闻传播领域,内容分析法操作难度小,适于个人研究,结论相对客观,因此多数学者选用此法。但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洪惠如所说,其分类标准往往暗含主观色彩,须辅以其他方法,才可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其他类型的研究方法有调查研究法、控制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多以个体为分析单位,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了解相关信息,加以分析研究。他人收集的调查数据,即所谓的二手资料,也可加以利用。调查研究法的主要步骤有:(1)确定调查范围与样本个数;(2)制定抽样方案;(3)实地访问,包括结构性访问(设计调查问卷)和主题性访问(按事先设计好的大纲进行现场访问);(4)整理分析调查结果。此法基本不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客观、准确,但对实际对象的相关性概括不佳。控制实验法,即根据一定目的,人为设计特定的、非自然状态的环境,在研究者控制下进行测验。需要遵循的步骤有:(1)提出实验课题;(2)选定实验对象;(3)制作信息测试材料;(4)测试实验;(5)得出实验报告。此法优势在于可控性,但因人为因素强,结论必有误差。自然实验法虽相对真实、客观,但难于控制,仅适于微观的探究因果关系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控制实验法一般在室内进行,人为控制对某些实验因素;自然实验法则将实验放置于社会环境中,自然进行的实验法。个案研究法,源自心理学,研究特(下转第10页)展快速,即将实现100%。但是,众所周知大多数存在难题的工作,必然是越到后来难度越大,那么80%的数字恰恰进一步说明了真正的难题在剩下的20%,而笔墨仅着落在80%,只会让人奇怪为何不把20%的情况完整说明,20%未签约居民的诉求、分布、态度、政府处理意见、不能处理的预案等。不能把受众当无知,不要制造消息不对称,要么不说,要说就说清楚。就这一事件来说,大多数居民肯定是希望搬迁,欢迎政策落地,政府部门也一定做了两手准备,即使有不愿意参加腾退的人群,也有应对机制,而这些现象恰恰反过来印证了“小规模、渐进式”的名城保护思路。作为新闻记者,更应该了解这些内容,把握政策基调,合情合理的进行全面完整报道。2.善于汇集众家所长,习惯跳出事件看事件的思维体系,同时也必须有独家观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参与者范围涉及举国上下、海内海外,众多有识之士主动建言献策,踊跃参与其中,其中不乏行业泰斗,甚至是先知先觉的理论践行者,他们就像耀眼的珍珠,散落在四面八方。新闻报道,要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善于将智者巨匠们的思想精华收集起来,做一条“串起珍珠”的“思想线索”,准确记录事实的同时,编织起这些思想精华,带给大众更加饱满透彻的理论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注意不要全盘照搬,要有属于自己的原创板块。如果都是先贤巨匠们的思想组合,就会流于罗列凡俗,成为简单的“1+1=2”,要富于创新勇于思考,在分辨新闻事实、挖掘政策根源、解读百姓呼声等环节都可以凝练出原创观点。也可以通过汇总专家建议,结合个体实践,总结出原创判断,使“引用”升级成1+1>2的实践应用。笔者在报道大栅栏领航计划《让每户四合院都有个性:“老瓶装新酒”让老房焕发青春》时,杨梅竹斜街首个对老房住宅改造的领航计划,它用技术手段完成了老房保持外观、内盒功能更新的设想。制度设计的创新,实现了技术手段的多元,因此开创政策框架是这项尝试的基础。笔者采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时,作为文物保护和名城保护的国宝级大师,他说:“历史城区,它和其他行政区,比如丰台区、海淀区、朝阳区,它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它承担的任务和责任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建议这样一个城区,完整地给它能够定位,使它能更好地发挥职能。”单院长的理念是要形成老城区行政建制的合并统一,从而统一定位、统筹保护,更好地发挥名城保护的能力。单院长的观点是鲜为人知的建议,笔者走访的范例是鲜为人知的“实验田”,报道中有笔者的独家观点,更有专家的新鲜思路,再经过信息整合,形成的新闻看起来更“解渴”,力度更“透彻”。

篇7

论文关键词:SA8000,劳工标准,影响,应对策略

 

一、SA8000的由来及涵义

(一)人文贸易主义

近年来人文贸易主义被应用广泛到国际贸易活动中。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人文贸易主义。人文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主张以为人中心,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强调人的人性自由和人身自由,反对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教义;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个人的才能和奋斗;提倡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人文主义把人确立为价值原点,认为人在一切事物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是一切事物的衡量尺度。在传统人文主义的影响下,国际贸易的指导思想以谋取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和对物质财富的最大限度占有为目的。很不顾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承受能力。

自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就成为西方社会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并深深地体现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之中。然而,主体性的过分膨胀一方面导致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脱节,另一方面导致人类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对立。工业经济时代中人类社会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平衡等。20世纪末,知识经济的出现使智力资源代替自然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知识经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有效统一。由于人既是创造知识的主体,同时又是知识的载体,所以人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面对工业经济的弊端和知识经济的优点应对策略,现代人文主义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反对传统的主体主义,关注人的现实生存处境。在现代人文主义的影响下,国际范围内形成了人文贸易主义的价值观。人文贸易主义是新的人文主义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体现,是指在与国际贸易有关的一系列活动中,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使人类的活动与社会、自然相协调的可持续的贸易发展观:

1、人文贸易主义强调在贸易发展的过程中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

2、人文贸易主义强调在与贸易发展有关的经济活动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削弱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能力,即注重整个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

3、人文贸易主义强调国际贸易活动的开展应注意协调人们的身心健康免费论文下载。

(二)人文贸易主义的体现­­――社会责任标准

SA8000即Social Accountability8000, 是1997年10月份公布的全球第一个有关道德规范国际标准。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约,世界人权宣言及联合国儿童权益公约所制定的SA8000,适用于世界各地、任何行业、不同规模的公司。是SAI[1]基于国际劳工组织公约、世界人权宣言和联合国儿童权得公约,制定和建立的第一个以保护劳工权利、劳动环境和条件为宗旨,以工厂水平管理、专家认证、共同牵涉程序、公开报告为主要架构的社会责任体系,其确立的标准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道德责任标准,旨在通过有道德的采购活动规制企业管理,改善全球工人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最终实现每个工人无论其所处地域都能拥有公平而体面的工作条件。通过SA8000认证的企业可以获得认证证书,以表明由其生产或提供的产品完全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企业履行了公认的社会责任,在组织运营中也完全遵照了社会公德并切实地保障了劳工的正当权益。可见,SA8000体系宣扬保护人类的基本权益,尤其是劳工的权益。

设在美国纽约的社会责任国际组织(SAI)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SA8000国际统一认证机构,它所推出的社会责任标准取自于国际劳工组织公约、联合国共同人权宣言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内容主要包括童工、强迫劳动、健康与安全保密、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利、歧视、纪律处分、工时、报酬、管理系统等方面的规定。

目前,SA8000正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德国进口商协会已制定了《社会责任行为准则》,要求德国进口商应按照SA8000标准,对其供应商的社会行为进行审查。据悉美国、法国、意大利等一些传统采购中国轻工业产品的贸易组织也正有意向要求将中国纺织品、玩具、鞋类生产企业通过SA8000认证作为选择供应商的标准。SA8000最终可能与ISO9000和ISO14000一样为国际社会所广泛接受。

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框架下,各国在承诺的履行范围内逐步降低关税,减少和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同时,也开始谋求新的渠道来恢复或补偿由此带来的贸易损失。对发达国家而言,这种贸易损失就是因其关税大幅度降低,配额逐步取消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从激增的优势产业贸易额中获得的额外利益。面对这些损失应对策略,新的贸易壁垒披着“正义”的外衣孕育而生并悄悄蔓延。为避免与发展中国家的正面冲突,他们以保护劳工权益为由,在企业界积极推行SA8000标准和认证体系,绕开各国政府和多边贸易体制,并在实践中使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

二、不同的劳工标准对比

在劳工标准的制定、实施方面有全球影响的有ILO[2]和OECD。ILO是专门负责劳动事务的国际组织。1919年成立后,先后制定了大量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并大大促进了各国劳动立法的发展,它的八项“基本劳动公约”3[3]在实现劳动者的劳动权、提高劳动标准、促进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OECD没有“基本劳动公约”的概念,它认为只有一小部分劳工标准共同组成了一个人权保护的整体,这些权利也包含在联合国一些文件中,即“核心劳工标准”,包括四项内容:消除剥削性的童工;禁止强迫劳动;反对就业歧视;结社与集体谈判自由[4]。不管是列为八项还是四项,“基本劳工公约”与“核心劳工标准”性质内容完全一致,只是名称不同而已[5]。由SA8000体系确立的SA8000标准与二者在内容上虽有相似之处,但区别也较明显。

SA8000标准与ILO、OECD劳工标准的比较

 

劳工标准

SA8000

ILO

OECD

产生

背景

欧美企图将劳工标准与贸易纳入WTO框架失败。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大量涌入,其社会各界要求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一战结束,国际社会需要重建和平

发达国家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和合作的产物。

制订机构

SAI,非政府机构,1997年成立

篇8

一、提出问题

前些时候,发现班上带眼镜的人逐渐增多,奇怪的是近视的儿童已向低龄化过渡,这一现象不仅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更引起了我们广大少年儿童的普遍关注。究竟有哪些因素容易引起儿童的近视呢?有效预防儿童近视的途径又是什么呢?这些都是我们最为感兴趣的、最想了解和想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调查和探究活

动。

二、研究目的

1、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是关系着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衍的大事,为了提高自身的视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预防儿童近视的途径,并加以推广,确保广大儿童视力正常,也是十分有价值的。

三、研究方法

1、行动调查法:从我校实际出发,抽样调查本校各年级同学们近视的情况,了解他们近视的时间和历史,探讨和研究其网生活习惯和饮食营养、用眼时间和用眼卫生等问题,旨在预防和控制同学们近视的一种研究方法。

2、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典型个体的分析研究,采用有效的显性调查,使同学们及时清楚地了解自己视力的现状和变化,增强自身的防近动机和意识,不断加强调控、锻炼,提高保护视力的质量的一种方法。

3、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收集被试者的有关材料,进行心理分析,研究预防与提高视力两者之间的关系,确保有效预防儿童近视的途径研究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性。

四、研究过程

1、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聘请指导老师。

2、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我们根据对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和对课题研究的构想,拟定了研究目标,提出了该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案。

3、进行问卷调查。我们从全校各年级中抽取200名同学,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将调查表分发给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他们带回家和家长一起认真填写,然后收齐,进行统计分析。

4、到镇卫生院请教眼科专家,了解儿童近视的主要原因和预防近视的相关措施等信息。

5、上网查找有关资料,相关文献。查找最新有关预防近视的信息。

6、编制防近知识手册。在请教有关眼科专家和查找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我们编印了防近知识手册,实验组和对照组做到人手一册,其目的是让每个人都来了解近视的原因、有效预防儿童近视的途径等方面的知识。

7、指导家长督促儿童进行预防调控。

8、分类整理相关资料,撰写小论文。

五、研究结果

1、通过实验,我们的内控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得到显著发展。有效预防儿童近视的途径研究,使我们改变了许不良的习惯,视力得到明显改善。

2、默契了学校与家庭教育。有效预防儿童近视的途径研究,既要有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同时也要有家长的支持与督促。只有两者配合默契,才能保证我们健康成长。

3、预防儿童近视必须关注儿童的饮食。近视虽与遗传、不良的用眼习惯有关,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饮食不当也是透发儿童近视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议广大儿童适当摄入铬元素,少吃甜食,多吃硬质食物,如胡萝卜、土豆、黄豆等,加强咀嚼功能,促进面部肌肉的运动,防止近视的发生。

4、预防近视的有效方法——显性预防,其核心就是要引起儿童的有意注意。实践证明,学生视力自我监测法,对于近视的预防和控制,具有简单、明了、易操作、效果明显等特点,它不需要特别的场地和经费,适于大面积推广。但要注意该方法并不是防近的直接手段,而是从儿童内部增强防近的动机和意识,让儿童认真自觉地对待防近的各种措施。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