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6: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电视文艺节目,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导播就是对电视文艺节目的转播进行多讯道现场电视录制。由于导播工作的特殊性,就要求导播要具备很强的电视感、屏幕感,用连续的图像思考,处理画面的剪辑和切换。因为导播工作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即时性和现场性,在导播的切换工作中是没有时间仔细斟酌的,不恰当的切换,将导致节目的镜头衔接混乱。然而每一种电视文艺节目都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形式也必须以不同的画面进行呈现。对戏剧演出、文艺晚会、音乐会等节目的电视转播,导播的工作如果做得好,可以给演出添彩增色,使本来并不算精彩的演出变得精彩许多,让人感觉在荧屏上的效果比在剧院里的效果还要好。而如果导播工作有限,就有可能使荧屏效果大打折扣,将一台本来十分精彩的演出变得平淡无味,让人感觉在电视上看到的效果比在剧院里看差得多。可以说毫无专业水平与艺术修养的人,仅靠对熟习设备操作方法来做节目,是绝对不可能做出好节目来的。而导播对各类文艺演出的转播,是要把艺术再现给观众的工作,除首先应具有一般导播所应具有的各种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扎实而深厚的理论修养、文化艺术修养和艺术作品鉴赏等方面的能力,需要具有较为丰富的导播经验和较强的临场发挥能力,还应具有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电视思维。这样才有可能按照舞台艺术的固有规律来表现好舞台艺术。
一、做一个优秀的电视文艺导播要精通电视画面语言
导播对画面语言应熟悉,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语言知识,把要传播的各类电视文艺作品通过艺术化的创作呈现给观众。美国导演格里菲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导演指挥摄影机比指挥演员更重要。”作为一个搞电视艺术的工作者,最终还是要用镜头说话,要懂得镜头语言,就要学摄影,学构图,以及学习视听语言的语法结构规则,只有精通了它,才有工作的主动权。
在现场实况转播和录制各种电视文艺节目,都是以声、光、画、字为语言来向观众传播信息的,而其中又以画面语言为主要语言。对画面组接艺术的掌握至关重要。电视文艺导播在实际工作中要熟悉画面剪辑点和声响剪辑点的选取方法。画面剪辑点的选取方法,包括动作、氛围、节奏3种不同类型的剪辑点的选取方法。声响剪辑点的选取方法,包括语言、音乐、音响3种不同类型的剪辑点的选取方法。
作为一个优秀的导播不仅要有以上的专业修养,还要求导播具有构图、景别、视角知识。电视画面构图包括单镜头构图,还包括运动中的构图。导播要能根据情况选择景别,远景、全景、近景、特写交替运用,每个景别都具有不同的功能。远景主要用来交代环境,表现气氛;全景可以表现主体与环境的关系;中景既注意表情又能兼顾形体动作;近景主要突出表情;特写照顾局部,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导播要根据总体构思用不同的景别来切换,完整地表达主题与创作意图。导播还应熟悉拍摄角度,平视最符合人的审美记忆,是在画面中最常用的角度;仰角会使画面有开阔、舒展、崇高等感觉;俯视,在远景与全景画面中,适于表现主体与环境的关系。电视观众在剧场欣赏观看演出会局限于一个视角,而通过多台摄像机多个角度拍摄又经过导播切换的电视画面,可以有多个观看视角,使画面更鲜活、灵动,更具视觉冲击力。同时导播在实际工作中要不仅仅观看画面图像,同时要监听声音,作出各种判断,给录音师、调音师指令,使音乐效果配合良好,各声音元素相互协调。这样产生出来的画面效果,就会给观众带来新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电视文艺导播要熟悉和了解不同种类的舞台艺术
在最为常见的电视艺术类节目中,如演唱会、文艺晚会、音乐会、戏剧、戏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专场演出,它们无不和音乐艺术紧密相连。因此,对于从事电视文艺的导播应该多熟习和了解这些舞台艺术,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要有较高的鉴赏水平。熟知这些舞台艺术的风格特点及结构规律,是导播搞好这些和音乐艺术紧密相连的电视文艺节目的重要基础。
在电视文艺导播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应是舞台艺术,它们所表现的内容大多是各种形式的演唱或舞蹈等形式相结合的舞台文艺节目。例如在独唱歌曲的画面语言处理上,不同唱法、不同风格、不同演唱形式的独唱,在画面语言的处理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如在录制美声唱法的独唱歌曲时,其画面语言就应简洁些;在录制通俗歌曲的独唱时,在画面语言的处理上就应充分利用舞台的舞美元素,把画面处理得时尚些、动感些。再就是对所录制的音乐作品的熟习,如歌曲是几段体结构的歌曲,歌曲的前奏与间奏的长短都应胸中有数。总之,作为一个优秀的电视文艺的导播具有良好的音乐艺术修养很重要。
三、电视文艺导播在导播中对节奏的把握
在实际工作中要做一个优秀的电视文艺导播,必须熟悉音乐的节奏语言和电视画面语言的节奏及掌握两种语言间的关系。在电视文艺作品中最具约束的是音乐音响的节奏,导播在构思电视画面语言时,要紧密结合音乐的节奏来构思和处理画面。一般来说,在电视艺术的舞台上,音乐音响大多有其段落结构,这个结构或是呈起、承、转、合或是平行结构的上下句乐段,这为我们的导播提供了一个处理画面语言的基础,当然也可有意识地用反差强烈的对位法来反衬画面的节奏 。
那么,电视媒体的编导如何应对呢?
这是一个审美问题,需要深入探讨,不懈努力。
一、重新审视电视文艺节目的变化,以及形势对编导的要求
电视文艺节目,主要是指围绕一个中心主题,选择和编排文艺节目,经过电子技术手段的二度创作,构成充分电视化的、独立完整的电视艺术作品,给观众以多样化和整体感的审美享受。
电视文艺节目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逐步电视化的过程。以往的电视文艺节目,只是各种文艺节目的简单组合,观众鉴赏的仍然是原有的文艺节目形态。只有电子手段介入创作后,才能真正构成名副其实的电视文艺节目。这犹如电子创作的“MTV”,才是真正的电视音乐;电子创作的“PTV”,才是真正的电视诗一样。电视文艺节目,也只有经过电子手段创作,才能真正构成电视的文艺节目。
先进的电子设备,如便携式摄像机、隐型话筒、微型调音台、电子编辑机,可以将电视文艺节目的演出调离舞台,走向无限广阔的时空。从而扩展了观众的视野,造成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以及变化多端的审美感受。便观众通过小小电视屏幕的方寸之地,显现电视文艺节目的独特光彩。
电子特技的综合开发不可忽视。
正是这些先进的电子技术,造成了屏幕画面千奇百怪的奇特变化,给观众以目不暇接,难以想象的奇妙视觉效果。
场性信息的艺术体现尤为重要。
舍弃线性思维的传统模式,充分调动电视的场性思维,声画同步地给观众提供全方位的文艺演出信息:环境、氛围、情绪、形象、声音、光效、色彩、节奏、韵律,形成了完整的“场信息”。这样,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幅幅谐合的自然场、文艺演出的艺术场,激昂慷慨的音响场,欢腾雀跃的氛围场。从而给观众以全方位、立体化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悟。
二、赶超电视观众审美的时尚性
现代的电视观众,已不是手拨频道的电视观众了,而是手握遥控器的电视观众。他们想看什么节目,只要轻轻按动电钮就行了。因而审美的主动性大大加强,这构成了电视重要的审美特征。也就是说,你的节目好,人家就看下去;节目不好,人家就转向其他频道。看与不看的操纵权,完全控制在观众自己手里。这不能不说是对电视综艺节目编创作者们的巨大威胁。面对手握遥控器,掌握审美主动权的电视观众的严峻挑战,电视综艺晚会的创作者们绞尽脑汁,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拼命在节目的设计和安排上尽力做到百花齐放、品种翻新,在节目的形态、风格、样式、品种上力求多种多样、丰富多采,以满足不同审美趣味的电视观众的不同审美需要。在舞蹈节目中,有民族舞蹈,有现代舞蹈,还有现代化的传统舞蹈;在歌曲节目中,有通俗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还有载歌载舞的表演唱;在戏曲节目中,有京剧、有川剧,还有武旦绝技;在曲艺杂技节目中,有小品,有相声,有魔术表演,还有气功绝活儿……正是这种节目形式的多样性、艺术风格的丰富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电视观众的审美主动性。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电视观众再也不是像早期那样只守着一两个频道一看到底,无多大选择余地了。目前,一般的数字电视观众可以看到数不胜数的撩人眼目的频道了。这样,现代电视观众的审美选择性大大增强了。因此,现代电视观众的观赏特征是――“转着圈”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
比如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无论地方台的还是中央台的,仍存在着难以回避的矛盾――它仍然逃不出观众审美选择性的客观制约。因为任何魔力都难以让观众在长达三五个多小时里不转换频道。这种设计和安排本身又违背了现代电视观众审美选择性的根本特征。恐怕没有哪一个观众从头到尾地看完这一台春节联欢晚会。那么,创作者的什么整体构思、完整框架、内在逻辑、艺术脉络、整体把握、完整构筑,不就统统落空了么?究其原因,这种晚会的整体设计本身与电视观众的审美选择性相违背。这是值得晚会创作者们认真对待的客观实际。不能视现代电视观众的审美特征于不顾,只是一厢情愿地搞节目。
关键词:地方电视;文艺节目;现状;策略
如今,电视文艺栏目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化,面对如此多的电视文艺栏目,人们的选择也越来越多了。电视文艺节目在如此繁荣的发展现象下,无法避免的会存在激烈的竞争。在电视文艺节目这个市场上,优胜劣汰是其最基本的法则,现在省级以下地方台的电视文艺节目生存空间已受到极大的限制。本文对如何办好地方电视文艺节目进行思考,旨在提出较好的策略,促进其发展。
一、地方电视文艺节目现状
(一)文艺节目知名度低,受众分流快。地方电视台的文艺节目一般创办时间都不长,加之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本身策划、内容、形式、包装大多缺乏原创性,主持人也大多没有多少实力和名气。以往,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视听媒体还未崛起,并且省级卫视节目以及央视节目传播地域有限,观众对电视台以及电视节目的选择有限,为地方电视台的发展留下了一定空间。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和互联网的普及,地方电视台的媒体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据调查资料显示,全国大部分地方电视台的广告创收呈逐年递减趋势,各地方电视台普遍面临发展困境。
(二)节目内容老套。地方台的电视文艺节目为什么缺乏竞争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节目研发机制不健全,一些地方电视台,在文艺节目创办中,缺乏创新意识,往往以模仿省级电视台或央视的文艺节目形式为主,未考虑到地方电视节目的观众群体特征,节目形式与内容较为陈旧,难以制作出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文艺节目。
(三)节目形式固定,缺乏新意。电视文艺节目的表现形式至关重要。形式新颖、生动活泼,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央视的《星光大道》因其形式新颖、内容生动活泼,参与者来源于平民百姓,通过平民百姓的质朴表演,为观众带来了无数的欢乐与感动,是一档充分展示人性温暖的节日,受到广大观众的喜旁,具备较高知名度。但地方城市台大多文艺节目形式固定,嘉宾难选,互动乏力,能走进镜头的大多数也就是当地一些文化名人和文艺骨干,当地节目资源少,对观众的吸引力也不大。
(四)人才流动性大。文艺节目的策划和主持人水平高低决定着节目质量的优劣,每个地方电视台都想拥有一批策划和主持高手。地方电视台为了扩大本台知名度,制作出优质的电视节目,往往通过各种途径聘请专业水平较高的节目策划人员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主持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电视台的发展,但由于地方电视台的实力有限,人才的流动性较大,难以支撑地方电视台的长期发展。
二、办好地方电视文艺节目的策略
(一)加强电视文艺节目的创新。加强地方台的创新意识,在节目风格上,巧妙挑选主持人。由于主持人的主持风格直接影响到节目的风格,因而在为节目挑选主持人时,可进行选择途径上的创新,主持人既可以是专业的主持人员,也可以是歌手、文学家、表演家等,用以突出文艺节目的个性。在节目的内容上,要确保节目具备一定的深度,并且与现实生活相贴近,拉近节目与观众的距离。比如:湖南卫视《我是歌手》中,以明星歌手之间的竞争为看点,并设置PK淘汰制,促使明星为捍卫荣誉,必须全力以赴,在节目内容变得更加精彩的同时,也让节目充满了戏剧效果。《我是歌手》节目,立场鲜明,定位准确,成功征服观众,引发收视狂潮。
(二)彰显地方特色。地方台的文艺节目,要考虑到地域观众的心理需求、娱乐情趣、欣赏习惯。地方台的文艺节目编导应该全面了解当地的文化艺术历史、当地观众的生活习惯和欣赏习惯。在文艺节目策划中,积极搜集本地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与民间艺术,拓宽文艺节目题材选择范围。在进行地方电视台文艺节目策划时,尽可能选择本地独有的、充满寓意的题材,同时融入新时代的文化内容,通过“出奇制胜”,达到预期节目效果。例如,黄梅是我国有名的戏剧之乡,人们熟知的黄梅戏作曲家云集在这里。在具体的文艺节目中可以邀请这些作曲家出席,他们作为嘉宾的身份,会给地方电视台创造更多的精彩。用地方艺术节演出地方节目,不仅可以传播地方优秀的风俗文化,还可以拉近观众和表演者之间的情感。
(三)善于利用网络。如今,网络新媒体正在快速发展,电视、广播都面临着网络信息化的挑战。据调查,如今一半以上的青年很少看电视。只有加快与网络媒体的融合,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收视率。把电视、广播、网络多媒体进行融合,地方电视台在举办文艺节目时可以对现场的节目进行直播,让全国的观众都可以看到。随着同步直播节目的流行,可以利用多种社交软件,比如微博等及时一些视频信息,让更多的网友可以共享这些信息。与此同时,利用手机和网络还可以在线下与主持人或者是表演者进行互动,节目投票和抽奖的环节都是通过新媒体技术实现的。
(四)拓宽筹资渠道,为电视文艺节目的创办提供资金保证。充足的资金是办好地方文艺节目的必要条件,地方电视台必须立足现实,灵活筹备资金,为电视文艺节目制作提供可靠的经济保障。一方面,地方电视台应加强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争取得到当地政府与财政部门的支持,获得更多的广播电视经费,并设置电视文艺节目专项资金,为地方电视台文艺节目的创办提供经济保证。另一方面,地方电视台应结合自身优势,合理拓宽广告业务范畴,通过多种经营途径,加大创收力度,增强地方台的造血功能,并确保地方电视台运营的良性循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非物质文化需求对地方电视文艺节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受严峻考验的同时,地方电视台也同样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因此,地方电视要突破面临的困境,发展本土文艺特色,走适合地方文艺节目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江伟,刘晓华.办好地方电视文艺节目的策略探讨[J].新闻传播,2015.
关键词:电视文艺节目 创新 发展
电视文艺节目是广大社会民众丰富业余生活的主要手段,和新闻节目一起构成了现在电视节目的两大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电视文艺节目迎来了大而强的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优秀文艺节目开始出现,经过起步、初次繁荣、受阻、复兴到近几年的繁荣姿态这样一个过程,电视文艺节目以贴近民众生活为宗旨,给观众带来了丰富的精神盛宴。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国电视文艺节目存在的问题,然后就其创新和发展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建议。
一、我国电视文艺节目存在的弊端
电视文艺节目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快速发展,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1.思想深度不够,内容略显庸俗
现在很多电视文艺节目没有深度,思想性不够,而且靠模仿搞笑,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来博取观众的笑容,但是笑过之后往往没有什么值得回味的。电视文艺节目的主要目的虽然是丰富观众的业余生活,但是也不能用大量庸俗的内容,缺失了思想内涵,不能寓教于乐是突出的问题,如何让人开怀大笑的同时,有所领悟是今后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照搬模式,创新意识薄弱
很多电视台的文艺节目几乎都是雷同的是现在中国电视文艺节目一个突出的弊端,音乐选秀节目、相亲婚恋节目比比皆是,没有创新性的模式和内容作支撑,相互模仿只是让观众视觉疲劳而已。比如由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引领的相亲类节目,全国的每一个卫视台和地方台几乎都有。不追求改变,等待节目的将会是观众的离去,如何追求创新、多样化的文艺节目是当前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有的节目也是照搬国外模式,缺乏本土气息,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创新节目,是阻碍电视文艺节目发展的重要因素。
3.节目周期短
缺乏创新意识的节目,势必在一段时间之后受到观众的冷落,这样的话电视台往往就会选择战略性放弃。雷同的节目内容和风格本来就会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长期以往循环下去的话就会出现节目周期性短的弊端。这对电视文艺节目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电视文艺节目的创新和发展模式探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意识也在逐渐提高,对于电视文艺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电视文艺节目也日益多样化,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众多的电视文艺节目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内容和模式上苦下功夫,改革创新,丰富节目内容,提升节目思想内涵,着重做好创新工作。
1.创新内容
内容是一个节目好坏的首要标准,而原创是保证内容真实而具有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通过加大投入来培养人才是众多电视媒体研发节目和激活创新能力的方式,把握潮流,争取引导潮流,而不一味的跟随潮流,电视文艺节目的内容一定要有深度游内涵,贴近生活,不能和老百姓产生距离,不能让单纯的搞笑和模仿来作为节目的主要内容,需要高质量的、可以引发共鸣、引流社会主流思想的创新内容来发展电视文艺节目。
2.创新模式
有了好的内容,如果没有好的模式来做支撑也是难以取得成功的,当然主持人的选择也很重要。要想提高电视文艺节目的质量,不创新形式是不会成功的。电视文艺节目之间极其容易雷同,形式上都是大相庭径,没有什么新意,要想创新节目形式,就必须开动脑筋,用新思维拓展新道路。在主动娱乐性的时候,不能忘记知识性,根据观众的口味来调整节目形式,同时也要做好一些辅助工作,诸如灯光、印象等。举个例子,湖南卫视的王牌节目《快乐大本营》为什么会是内地综艺节目首屈一指的收视节目,首先因为其良好的节目定位和节目内容,然后用新颖中带着笑意的形式呈现出来,尤其是五位主持人,各有优点,各有千秋,很善于调动现场气氛,每一期都有新的主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创新风格
一个电视文艺节目,需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才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而风格更多的依靠主持人来创造,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创新节目风格。具有亲和力的语言适合温暖类的节目,可以快速拉近和观众的距离,给观众带来亲切感,提高节目受欢迎程度。通过支持人的个人魅力来给节目带来独特的风格,是做好电视文艺节目的重要措施。比如安徽卫视的《非常静距离》就是一档有着独特李静风格的电视节目,幽默而犀利的访问就是这个节目给人的最大印象,也是吸引观众的关键所在。
4.创新包装
电视文艺节目在播放时采用的包装模式,影响着节目的画面和音乐效果。好的音响效果和震撼的视觉效果需要一个优秀的团队才能开发和驾驭,需要事先的良好构思加上默契的配合以及主持人的努力,才会有一个创新的电视文艺节目包装模式。
5.创新意识
审美意识是电视文艺节目的指导思想,在现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创新意识是提高节目质量的必要需求。需要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思想境界,对国内外的良好节目进行借鉴和创新,编辑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节目。主持人和编导等也需要有良好的审美意识以及艺术修养,以坚实的基础作为创新工作的动力,只有了解文学、戏曲、音乐、灯光等多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才能做好电视文艺节目的编排和编辑能力,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电视文艺节目虽然发展的较为迅速,但是也表现出了很多弊端,要想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注重电视文艺节目的创新发展。从内容、形式、风格、包装和意识等五个方面,不断优化完善,创新发展,真正真到贴近民众和生活,紧随潮流并主导潮流,多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电视文艺节目思想性和娱乐性的统一,永葆电视文艺节目的青春。
参考文献:
[1] 叶仲海.浅谈中国娱乐节目创新[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11).
[2] 金德龙.创新电视艺术激发创作力量――纪录片《绽放的力量》给我们的启示[J].中国电视,2012,(12):14-16.
【关键词】精品意识;艺术性;创作团队;专业制作;宣传效应
精品意识中所涵盖的节目思想性、真实性、艺术性及宣传性也要随之增强,这就要求创作生产节目的团队及个人,要在具备创作生产节目的专业能力基础之上,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增强节目创作及制作上的观念意识,才能创作生产出符合艺术规律,适应现代需要的精品之作。
在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中,首先要明确认识到,作品从创作到整个生产制作过程,也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创造过程,这个过程要从作品的思想性、真实性、艺术性、实效性及长效性上入手,也就是注重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具备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思维,有深刻而适度的艺术表现力和发展空间,有现实的引领作用和教育意义,有长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至少作品本身是否具备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性,是否能给受众最直接的真实艺术感受。
艺术来源于生活,确更应该高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最高、最完美的再现,只有高于生活的作品才能具备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感染力。一部优秀的文艺节目,往往会给观众或听众带来思想上的冲击力和心灵上的震撼力,在受众感悟作品内容的同时,最为重要的是,能否从作品中吸取到自身对艺术的需求,是否得到艺术的真实感受,是否被作品中的艺术思想所深刻感染或吸引等等。同时,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又能起到引领生活、感动受众、教育大众等作用。
把握艺术作品的实效性及艺术性,是衡量艺术作品重要因素之一,艺术作品呈献的生活时代、政治环境、思想内容等等,又是艺术作品本身得于更高发挥的实质。
以下就广播电视文艺作品的创作及生产,如何把握精品意识观念来加以完成作具体论述:
一、指导决策中的精品意识
在众多的广播电视文艺作品中,如何欣赏节目作品所带来的艺术感染力,如何感受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再现,如何鉴别作品的优劣等等,这些都是对一部广播电视文艺作品从创作到生产再到呈现的基本要求,也是节目受众最基本的欣赏需求即基本判断力。多年来,我们一直在不断生产各类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包括,电视剧、广播剧、电视及文艺专题、各类文艺节目实况等等节目。在规划这些节目的生产方面,往往都是以每年要生产多少集数,来作为业务考核的指标,并同时要求每年要按一定百分比递增。这类决策措施无亦是为了扩大各类文艺节目的生产能力,能体现节目需求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但是,在现代事业发展中节目生产的政策制定上。首先,要考虑到生产制作团队或个人,是否具备决策范围内的全面创作生产能力,是否具备全面的创作生产客观条件。其次,更重要的还要尊循作品创作生产的艺术规律,要在充分尊重艺术创作及生产的基础上,切实做好指导决策的科学性。
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往往要在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中实现,精雕细琢是精品创作及制作的必要手段。从艺术的创作到生产再到发表播出,都应切实遵循这一规律,才可能真正赋予作品的精品内涵。这就从源头上需要决策上的科学性与正确性,选择正确的科学决策,让作品能在精品意识观念中得到更好创作和生产,使指导决策规划更具精品意识观念。
二、创作团队的精品意识
任何一部好的文艺作品都离不了最先选择的创作题材、创作形式和创作内容。也就是作品所反应的思想内容是否健康向上,赋于更多的正能量,内容情结是否真实可信,表达形式是否丰富多彩,是否具备艺术创作的发展空间。其次,就是优秀的文艺作品离不开优秀的创作团队域个人,只有具备高标准的创作思想、高能力的创作水平、丰富细致的创作经验和不断追求的精品创作意识,才是确保作品成功的现实基础,创作主体的全面能力决定了作品的优劣程度。这就必然使我们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必需足够重视创作生产单位和部门人员结构上的发展建设,制作团队的人员结构,不仅要有具备全面艺术素质,又有较高艺术修养的把关型人员,还要有懂艺术、懂创作、赋于创新思维的创作生产集体,应该熟悉和懂得节目生产流程的技术性环节,这样的人员生产结构是节目创作生产的基础保障,是优秀节目创作生产的必要条件。
目前,在广播电视行业文艺节目创作生产部门和团队中,不少地方的文艺节目创作生产部门,人员结构还有待调整,高素质人才还有待引进或培养。从许多生产出来的文艺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或听到。例如:电视视频中,人物性格与演员形象不协调;背景画面与主题思想不相吻合等等。广播音频中,人物声音特性与作品中的人物个性不相一致;背景音乐与作品思想内容格格不入等等。此类作品艺术表现上平淡、形式单一,再加上节目技术制作上的粗制滥造,创作生产的许多环节都会出现违被艺术规律,是不具备真正艺术性的低劣作品,就更谈不上引领生活、感动受众、教育大众等作用。这一切都充分的说明了作品的创作生产团队或个人,缺泛或不具备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专业性,甚至是完全不懂艺术创作的匠人,在生产文艺节目的过程中,只靠现实生活中的初浅意识和一般感受来创作生产节目。所以,我们说节目创作生产团队的水平,决定了作品的好坏程度,只有高标准、高要求的创作团队,才会真正具备作品创作生产上的精品意识。
三、生产制作中的精品意识
在广播电视节目生产过程中,除了拥有较好的创作生产责任主体,如:导演、策划、编辑、制片或制作人、监制等等外,作为节目制作主体,要具备对艺术作品的驾驭能力,也就是在充分遵循艺术规律的同时,有不断创新和丰富作品艺术表现力的手段及能力外。还需在广播电视文艺作品的整体创作过程中,对技术制作方面的切实要求。技术制作环节是作品完美呈献的技术保障,作品的生产制作过程,就是艺术作品二度创作全过程,优秀的前期创作离不了生产制作上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作保障。掌握技术制作中的制作手段及方法,充分发挥技术制作中的设备优势和技术渲染手段,是作品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
责任主体要清晰明确各生产环节的艺术要求,把握作品艺术刻画与技术辅助两方面的协调配合能力。具体有:节目责任主体对作品的理解程度,总体艺术思想的呈献理解和技术制作的具体手段。而这些艺术思想的理解不仅仅是对作品第一创作的理解,还包括了二度创作全过程环节上的把握,同时也包涵了对三度创作者――受众群体,从视频或音频上所赋于的欣赏习惯、艺术感受和欣赏需求。因此,技术制作团队域个人,在艺术创作能力上的要求和实践同样重要,也必需在充分遵循艺术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良好的精品生产意识,发挥好自身技术上的业务水平,与作品创作主体建立良好的协作能力,无论是创作作品还是制作作品,都是作品生产的重要环节,只有全面增强创作和制作上的精品意识观念,才能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广播电视文艺佳作。
四、宣传实效性与精品实质性
用时尚形式推广经典,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传统的中国文艺样式,是中国人民在悠久的文明史中形成的智慧结晶。传统文艺样式因为国人的喜闻乐见得以流传至今,有些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广播电视文艺应为这部分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贡献。但由于电视文艺节目的海量播出,仅采用传统文艺样式的节目不仅供不应求,也无法满足广大观众的多元需求,借鉴和引进非传统文艺样式的节目也理所当然。这符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宗旨。不过,目前大部分电视文艺节目还是处于借鉴阶段,成功的本土电视文艺节目形式很少。往往一种节目样态走红,各大卫视和地方电视台就一哄而上,竞相模仿。一时间,众多内容雷同、缺乏创意的同类节目充斥荧屏,不仅使观众产生严重的审美疲劳,而且使传统文艺样式更加边缘化。为改变这种状况,不少有志者做过有益的探索。
将传统文艺样式元素融入时尚文艺之中,让观众容易接受。有的把格律严格、文辞难懂的古诗词进行通俗化改造,使喜爱通俗歌曲的青年人也爱听爱唱。一度流行的通俗歌曲《涛声依旧》的词“带走一盏渔火 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 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和“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等,虽然没有张继的七绝《枫桥夜泊》的意境却有其意味。还有的把京剧的曲调以歌曲的唱法来演唱,后来大家都称之为“京歌”。这种“京歌”可以让青年人从感到“京歌好听”逐渐发展到“京剧也好听”,虽然不会立竿见影,但也能吸引不少参与者。
在地方形成传统文艺特色,扩大观众群。中国地域广大,每个地区的文化都具有地域特征,也会形成其特有的文艺样式。各地电视台可以进行发掘,将其融入本台文艺节目中,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形成一种优势。河南电视台的戏曲栏目《梨园春》诞生在河南,享誉全国,历经十年而不衰。《梨园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绝非偶然,它以厚重的中原文化为依托,除了为本省的豫剧、曲剧提供舞台外,还为邻省的秦腔、蒲剧等提供一席之地,并兼容京剧、黄梅戏、越剧、评剧等大多数观众能够接受的其他剧种。所以,不只是河南人、中老年人是《梨园春》的“粉丝”,邻省人、青少年甚至连几岁的小朋友也争先恐后到《梨园春》的舞台上大显身手。《梨园春》的特色是民族的、本土的,背靠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所以有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和无限的生命力。
为传统文艺样式增加现代制作手段,提高其观赏性。在对传统文艺样式制作手段进行创新中,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节目制作理念与播出模式,对中国传统文艺样式进行本土化改造。2011年湖南卫视的“端午赋”诗歌晚会采用了国际先进的3D全息投影技术,以3D舞美营造出的天马奔腾的意境,实现了诗歌与高科技效果的完美结合,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震撼。将“阳春白雪”的内容以先锋、时尚的视觉形式呈现出来。湖南卫视的“端午赋”诗歌晚会可以被视为一个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人日常生活的具有典范性的标本,很有借鉴意义。
用现代视角重新认识传统题材,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电视文艺节目要想吸引观众,创造出好的收视效果,除了敢于在形式上进行突破和创新,还必须在内容上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毋庸讳言,传统文艺在表现形式、思想内容等方面都有局限和糟粕。我们传承传统文艺样式必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那些体现爱国主义思想,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中国人民勤劳坚强、正义善良等需要弘扬光大的传统剧目、故事,以电视文艺为载体,广为传播,让青年人了解中国文明史,了解中华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贡献。这是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是内容推陈出新,用传统文艺样式表现全新思想内容。许多民间流行的文艺样式如二人转,过去由于插科打诨的内容等原因登不上大雅之堂,但赵本山的拉场戏《摔三弦》令人耳目一新,以二人转演员为代表的一代笑星的小品表演也成了央视春晚的力作。这与节目内容的推陈出新不无关系。
二是不断推出传统文艺样式的新作,增强传统文艺样式的新鲜感。尽管许多传统剧目、唱段中老年人百听不厌,但年轻人却认为传统段子炒来炒去缺乏新鲜感、没看头。虽然年轻人的看法有些偏颇,但努力为传统文艺样式推出新作也很必要。有些老的剧目也有翻新提高的空间。京剧《锁麟囊》经程先生改编的新版比以前更受欢迎,在电视上学唱的很多,不少是青少年,可见这次改版有较好的推广作用。新编历史剧《谢瑶环》的推出也是这样。侯宝林先生不仅说、学、逗、唱的表演上乘,而且长于翻旧为新,他的相声多取材于丰富的民间传统艺术,大部分是根据传统剧目或笑话改编的。如《戏剧杂谈》《关公战秦琼》《空城计》等,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大连西岗区文化馆为推出更多的相声新作,举办过多届全国相声大赛,许多新作产生轰动效应,如《还礼》《无价的情》《缘分》《梦飞东洋》《迎接视察》等;输送了许多相声人才,大兵、周志华、陈寒柏、王敏、奇志、孙晨等都是通过“西岗杯”这个舞台有了知名度,继而走向全国,成为观众喜爱的演员。如今“西岗杯”相声大赛是大连的一个文化品牌,在全国相声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
打造热爱传统文化的节目制作团队,营造弘扬传统文化的氛围
电视文艺节目的筛选、编导和播出,需要有好的品质做保障,这就需要有一支优秀的节目制作团队,能对文艺节目有非常好的把握和拿捏。人才是关键,只有具备深厚文化底蕴的电视人才,才能创办出高品位的文艺节目。
首先,选好编采播人员。电视台从栏目编导、摄像到节目主持人,要对民族文艺有感情,以传承民族文艺为己任,善于从热闹的演播室跳出来,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层次和知识水平。
其次,制作有推介作用的节目。大连电视台的编导录制过姜家锵演唱古典诗词名篇的《诗香歌雅万古流》,荣获全国“星光奖”,可见业内对传统文艺传承的共识。地处辽宁省南部的瓦房店电台经常播出当地中老年人喜爱的辽南影调戏,为吸引关心影调戏迷,他们编排了一个“孙女”和“爷爷”对话的节目,介绍影调戏的渊源、主要唱腔和经典唱段,很受欢迎。
最后,利用好社会力量。广播电视文艺源于社会文艺,是社会文艺中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部分。只有利用好社会文艺,包括充分利用社会上的文艺人才,团结和联合社会力量,才能既能很好地为观众服务,又能完成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2008年湖南台开播的《天天向上》将节目定位于传播中华礼仪文化,力邀中国手影大师沈晓、全国普通话泰斗级人物张颂、国内著名服装设计师计文波等名家加盟。节目巧妙地将大众文化与传统文化进行整合,使传统的文化资源在同文化产业的运作与互动中重新包装开发,把文化中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以及审美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中华民族悠久的五千年历史和文化不容忽视。在传媒高度发达、各种文化互相渗透融合的大背景下,以一种与时俱进的态度来对待和改造传统文化,立足本国国情,展望世界,创造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的精品文艺节目,中国电视必将走得更远。
【关键词】电视新闻 节目类型 报道形式 报道要求
信息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观众的求知欲逐渐增强,电视新闻不仅要及时传播国内外大事、反映舆论、传播舆论,还要以深度的报道、言论来影响、指导舆论。因此,电视新闻节目以何种类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对于新闻的传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了解电视新闻节目的类型,先要对电视新闻的概念及个性、共性规律进行初步探讨。
一、电视新闻的个性特征
电视新闻具有声形并茂、音画结合的特点,它不同于报纸和广播,因此,如何认清与利用它的个性特点及优势,如何树立电视观念,完整准确认识电视形象化传播,指导新闻节目采摄制作,便成了电视新闻业务研究中的基本立足点。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的电视与报纸、广播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促使业界更加深入地研究电视采摄编播等各项业务,更好的发挥电视新闻的特点与优势。
二、电视新闻节目分类
(一)类型
在“电视新闻分类和界定”的研讨中,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认真分析探讨,较集中的意见是把电视新闻节目分为三大类:消息类新闻节目、专题类新闻节目和评论类新闻节目。各类节目中有多种报道传播方式与节目形态。
(二)各类电视新闻节目特点与报道要求
1、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
(1)特点:它在电视新闻性节目中处于重要地位,是新闻性节目中的骨干。消息类新闻是电视台实现国内外要闻总汇的主渠道,是观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主要窗口。一旦发生有价值的事,它就会捷足先登,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传播。用客观事实,形象地、真实地,“短、频(广)、快、活”地传播,是它的基本特点。
(2)报道形式:电视新闻语言的多符号,传播技术的现代化为报道形式的不断发展创造了条件。主要有口播新闻、图片新闻、影像新闻、字幕新闻、访谈新闻和现场报道等。
2.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
(1)特点:专题类电视新闻是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与播出方式,深入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如广大观众所关心的典型人物、经验,新出现的社会现象以及某一战线、地区新面貌等题材的新闻报道形式。
(2)报道形式及报道要求
①专题报道。专题报道是专题类新闻中承载深度报道内容的重要形式。从题材内容来分析,专题报道可以分为以下类别:
典型报道。对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的最突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进行重点报道。要使典型报道真正为观众所感悟、所接受,就必须克服模式化、重视个性化;注重思想引路而不是经验领路;要拓宽报道题材。
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报道。重大新闻事件指突发事件、灾难性事件、具有重大意义的某项行动等。每逢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消息类新闻以最快的速度报道,同时以连续报道的方式,及时向观众作最新动态的连续报道。
重大新闻事件的总结性报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对同一天,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事件的总汇;二是把追踪重大新闻事件发生过程中每天的最新报道在事件结束后,重新汇总精选材料编制而成;三是以事件为源头,或以时间发展为线索,既对事件进行总结和回顾,又对事件进行相关内容的链接或拓展。
②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思辨性报道。思辨性报道是专题报道作为深度报道的重要典型,它是现代新闻观念在专题报道中的体现,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与典型报道一人一事不同,它是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分析、思辨。这种类型的专题报道,需要记者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增强对新闻事物的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的能力,对复杂事物的比较与鉴别,抽象与概括的能力,要加强哲学的思考。
③新闻调查报道。新闻调查报道是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类别。需要记者通过调查去挖掘,要掌握翔实的材料;在采访中展现调查过程;要客观地报道事实,融观点于调查过程中;要让观众参与思考;要层层展示,步步取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④电视新闻专题访谈。新闻性题材的电视专题访谈也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形式,通常叫电视专访。专访可以做为一个完整的节目播出,如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面对面》;也可以在新闻节目中作为一个小栏目播出,如《东方之子》。专题访问的成功关键在于采访对象的选择和记者、主持人的提问水平。《面对面》对采访对象的认识另有一番见解,原制片人王志曾说“下工夫就在一个‘人’字,如果新闻里没有核心的人物,《面对面》无法生存”。
⑤新闻性谈话节目。新闻性谈话节目,是在主持人主持下,邀请嘉宾和观众,就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平等的对话交流方式,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观点和见解。谈话节目以语言为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它是由主持人、嘉宾共同参与,直接对话完成的。选择好话题,现场参与谈话的对象——嘉宾和现场观众,以及主持人对节目成功与否都有重要作用。主持人作为驾驭整个节目的核心,它对话题的组织、理解的水平和机敏的现场控制能力对节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3、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
(1)特点:评论类新闻节目是就新闻事实发表议论、见解的节目类型,它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报道事实,还要通过对具体事实的分析提示,阐明对于事实的见解、态度,借以影响、引导社会舆论。评论类新闻节目是电视作为新闻媒介的旗帜和灵魂,它代表电视台的政治思想水平。
(2)报道形式及报道要求
①电视新闻评论。电视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实直接作评论的节目。它有明显的立场、观点,直接反映评论者或电视台的观点、主张,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它可分为:
电视短评。是在消息报道后,对有评论价值的新闻配上编者按语等,由播音员播念。在新闻杂志节目中,则是以新闻主持人对消息新闻进行简短评说。
评论员评论。评论员评论是电视评论员或特约评论员,就当前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或重大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直接面向观众表示的意见、看法、立场和态度。
电视评论。通过单个的事物,揭示其全局、整体的意义,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局部看整体。
②电视新闻述评。这是叙述新闻事件与发表议论相结合的议论形式。述评性评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电视评论节目一般是由主持人主持的,在新闻专栏中播出。在节目中,既报道了事实的真实情况,又对事实进行分析与评论;既可以夹叙夹议,又可先展示记者对问题的调查,让观众弄清事态的来龙去脉,最后集中议论,以事实作为评论的基础。
③谈话类电视新闻评论节目。2003年央视开播新闻频道,推出了一档纯粹的新闻评论栏目——《央视论坛》。《央视论坛》不采集新闻事实,而是对新闻媒体提供的新闻事实中最引人注目、最具谈论空间的内容进行评论、分析和解读。此类节目的特点是从“用事实说话”到“借事实说观点”;从“以事实为中心”到“以观点为中心”;从“展现调查的过程”到“展现观点的过程”。
结语
我们看到,在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条件和人的心理需求的多方推动下,电视媒介继续追求能充分调动感官的更为人性化的信息结构,还在寻找更有创造力的新闻形态,使新闻的质地获得更大的发展。电视从来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这一点尤为鲜明地体现在新闻节目上。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又与网络媒介以多种形式接轨,譬如互联网内容直接进入电视节目,很多电视新闻栏目都开辟了网络新闻的板块,将互联网数据、图像和交互过程等直接搬进电视新闻,增加信息源的宽泛和信息综合。譬如将互联网的点击引入电视屏幕,在新闻节目中利用互联网进行及时交互,拓宽观众参与的面,增强新闻的交互性、选择性等。这只是初步的变化,随着宽带技术的发展,电视自身的改变,电视媒介和网络媒介之间会形成更大的沟通,相信电视新闻会有更大的发展,有更多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出现,电视新闻也将会发生新的质变。
参考文献
①朱羽君:《中国应用电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②杨伟光:《电视新闻分类与界定》,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
③叶子:《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④郑祖武:《电视新闻报道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⑤赵玉明:《广播电视词典》,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⑥王振业:《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论文摘要】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节目体系逐步成熟和受众对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认同,中国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起步过晚,我国的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与国外的同类节目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文章通过对节目内容和受众的分析,对中国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电视技术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我国的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发展做好了技术准备。随着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要求的不断变化,综艺节目从众多的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以它独特的综合性、参与性、媒介性及艺术性,逐渐成为深受大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
在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中,综艺节目的备受瞩目尤其表现在它的博采众长。就它的科学技术支持而言,与电视艺术一样,它综合了光学、声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多门类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从艺术表现形式上来说,综艺节目实现了对多门艺术的综合,它汲取了各门艺术的优点,使它的表现力得达到最好效果。从受众面来说,它拥有最为广泛的受众群体,涵盖了不同的年龄、性别、群体、民族及文化层面。从电视技术方面来说,它是多种表现手法及多种构成元素的集中体现,使它的艺术表现力丰富多彩。
我国的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经历了一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综艺大观》为代表的联欢形式,它将歌舞、相声小品等艺术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创了我国综艺节目的先河,但是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却很少;第二阶段是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游戏娱乐形式,以明星的参与作为卖点,主持人和观众部分互动;第三阶段是以《幸运52》为代表的益智形式,观众被请上舞台,成为了节目中的主体,与主持人进行互动,可是这类互动的条件较苛刻,在节目录制之前需要进行选拔和审核;第四个阶段则是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平民化形式,这类娱乐节目的特点是平民参与和评判过程的完全公开化。特别是节目的全程跟踪式直播吸引了众多的眼球。现在我国的综艺节目正处于第四个阶段,即“平民娱乐时代”。这种形式的娱乐节目的口号是“平民参与、观众做主”,肯定了娱乐本身的平民性以及与大众进行亲密接触的可能性。
虽然我国的综艺节目在我国的大众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巨浪推动下,它在我国一直成上升的趋势。但是随着它的不断发展,我们也不难发现,它已经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立意错误、格调不高、平庸媚俗、抄袭泛滥、创意不足等等。
一、立意偏差,产生错误的导向
作为一种通过一定的中介形式和大众参与,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种娱乐氛围的节目形态,娱乐节目不可否认的起到了传播思想和观点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媒介传播的“信息环境”成为判断标准被人们用来认知客观环境。作为当今“信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娱乐节目的立意和主旨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否则就会给社会带来一些隐性的问题,从而会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
比如现在风行的平民造星类娱乐节目所展示就是具有一定特长的一种普通人短时期内获得成功的事例――邻家女孩摇身变成大明星的飞跃。这类节目的立意就出现了偏差,它向人们展示出了一个一夜成名的模板,将平民大众与成功明星之前通过造星的比赛联系起来,使人们(特别是那些尚处于学生时代的年轻人)对成功的看法产生了一些误解,他们因此认为造星的活动就是一个通往富裕、名誉、成功的直达电梯。如果控制不好的话,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这样一来,人们的心态就会变得越来越浮躁,而导致“泡沫意识”的产生。除这类节目外,还有一些带有巨额现金奖励的游戏类互动节目也存在同意的问题。
二、格调不高、平庸媚俗
我国的娱乐节目在剥离了“政治”和“教化”等功能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却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节目的文化内涵的弱化。现在有很多的娱乐节目,一味的为了提高收视率,用一些粗俗不堪的低级趣味来反映所谓的“真我”,给社会的文化娱乐生活造成的很大的不良影响。如台湾的《综艺最爱宪》就是一个典型的以“恶搞”为噱头的一个综艺节目,节目主要以主持人恶整毫不知情的来宾为主线,制造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所谓的笑点。而这些明星来宾也成为了“喜剧暴力”的牺牲者。这样的节目除了能得到那些不过大脑的观众的短时间的爆笑以外什么也得不到,没有什么实质意义。还有许多游戏类节目,制作的水准不高,表现手法拙劣,一味的搞笑,制造闹剧,缺少最最根本的文化品味十分庸俗。
像这类缺少文化气息的电视节目如果充斥了我们的电视行业的话,那么我们的文化必将走向粗糙、粗俗。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娱乐节目的规范问题。
三、节目抄袭现象严重,缺少创新
搜索全国的较有名气的娱乐节目,“目前该节目是法国人在中国进行技术指导,是用法国布料做的中国旗袍。收视率极高的《快乐大本营》的制片人兼导演也表示节目与香港10年前的《综艺60分钟》同出一辙。《玫瑰之约》、《相约星期六》则与台湾同类节目换汤不换药,而娱乐界有人士传出,《非常男女》与日本一娱乐节目极为相象。其它的像《欢乐总动员》、《假日总动员》等都是《快乐大本营》的北京版、浙江版而已。”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的来说就是不知名的抄袭知名的,大陆的抄袭港台的,港台的抄袭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
艺术创作就是要有创新,学习别的节目是可以的,可是如果原搬照抄的化,就只能说明我们的很多节目编导的创造力都是很值得怀疑的。大家可能都看到某一个节目的收视率高,轰然群起炮制的结果就是不仅使被模仿的节目丧失它原有的生命力,“克隆”出来的节目自然也不会收到效益。
四、节目数量过多,浪费资源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各电视台电视综艺节目总量达十万个小时,平均每天生产二百五十个小时。从节日庆典、各行各业、从中央到地方,各种主题晚会、栏目晚会应有尽有。这样庞大的数目不仅不能说明我国的电视事业的发达,反而会给观众造成困惑,无从选择。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娱乐节目的数量过多,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有许多的晚会类、游戏类的节目的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它们的供大于求,大多数的节目不尽不能得到收益,反而会因此浪费掉大量的资金。这样的资源浪费真的是相当不必要的,我们一边抱怨节目的制作费用低一边又如此的浪费可利用的资源。我们应该提高每个节目的质量,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数量。
五、违背艺术创作规律
综艺娱乐节目能够让多种艺术门类同时兼容并存于一体,这点为娱乐节目的创新创造大众多的条件。可是,创新是不可以违背艺术创作的规律的,现在有一些娱乐节目任意篡改我国的一些传统艺术,将他们进行改造,毁坏了它们原有的艺术样式。像这样的节目是绝对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坚决抵制这样的节目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