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6: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产品质量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前言
产品质量检验主体借助针对性、有效性检验方式,对各单位生产开发产品质量特性实施综合检查,通过科学精准的化验明确产品质量水平,揭示其具体特性,进而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数据,并为其出具可靠完整的技术质量报告与总结结论。主体试验方式包括感观检验、物理测试以及化学试验等。为全面提升产品生产质量,强化科学管控,为大众提供精准产品质量资讯信息,便于政府机构制定各项质量技术管控监督标准,确保监督工作依法开展,并严格管控假冒伪劣商品在流动领域延伸,应秉承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强化技术支撑。应充分意识到产品生产质量的提升,将对百姓人民生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并关乎国家的兴衰与繁荣。
2、产品质量管理检验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生产产品质量同国际领域先进水平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些生产工艺相对落后,没有实现全面自动化。同时,人员操作技术水平较低,呈现流动率较大的状况。一些工作人员由于没能充分了解产品标准以及技术要求,进一步对产品质量形成了不良影响。另外,工作人员由于素质水平有限没能实现对企业的科学管控。在原材料以及辅助生产材料的采购验收环节把关较松,基于产品质量不良缺陷,令原材料与能源面临了不良浪费。同时还会导致对环境条件与水资源的不良污染,令人力资源无法全面发挥核心价值。通过我国质监总局的质量数据统计研究不难看出,一些城市有近三分之一的产品质量出现不稳定状况,优良品质水平则较低,造成了显著的经济损失,三鹿奶粉事件则更加向我们敲响了警钟。由此可见,优化提升产品质量,科学应对检验管理工作成为首要目标任务。企业只有加强技术监督,履行国际行业标准,更新落后设施、创新生产工艺,强化测试管理,优化机构建设,方能真正促进产品质量的优化提升,真正生产出优质、良好的产品,提供价值化信息以及技术支撑,确保执法公平合理。
3、产品质量管理及检验科学策略
3.1明确具体标准,提升检测准确性
为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检验管理人员应有效熟悉各项产品标准,掌握必要的检验操作方式,熟悉各环节检验操作技能,具体的实验要求、原理。应真正做到思路清晰,检验精细,预防毫无思路的机械执行,应促进工作效率的优化提升,降低检验误差。另外,检验人员应虚心学习,善于交流,汲取丰富经验。对各类试验仪器设施应做好维护保养管理,充实检验记录,并定期实施综合检查。应明确检验仪器设施正常运行参数、为其创设良好的服务应用环境。例如湿度、温度、照明以及通风条件应符合既定标准,方能提升检验仪器设施工作效率,令其发挥综合应用效益。
3.2规范应用检验方式,实施全过程检验管理
为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升操作质量,工作人员应在实践检验阶段中依据产品标准要求检验方式实施综合检验管理,预防并克服检验工作存在的随意性。检验人员应养成良好的习惯,实施规范操作。应针对不同的产品制定适宜的检验策略,优选检验方式,契合生产需要、市场特点,产品特征,提升质量,优化工作效率。同时,检验管理人员应注重实践操作同原理的有效结合,进而优化提升质量检验工作质量。针对产品质量的检验首先应依据作业指导书强化原材、辅材的检验管理,对与标准不符的材料应不予批复合格报告。对生产场所、重要卫生区域应全面核查,做好防火、防爆管理与相关检测试验,充实数据记录。对产品生产各道工序应做好有效核查,用肉眼检查包装质量、做好计量核查,一旦发觉存在不良问题,应快速联系工序直接负责人,探究成因并做好全面整改。对于生产成品则应实施把关检验,监督管理,确保不合格产品不予以流通出厂。检验完毕应填制报告单,加盖公章并上报至相关单位。另外,应全面发挥品控员核心职能,依据作业指导书实施全过程规范监督,一旦发现隐患问题,应及时联络主管领导,全面探究成因,制定有效的防范应对策略。
3.3秉承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准确清晰的记录检验数据
质量检验管理阶段中应全面做好原始数据记录,进而映射产品质量管理检验阶段中产品形成的原始质量特征。该项工作尤为重要,检验工作人员应做好前期准备,绘制检验登记原始表格。检验操作中应将测得获取的数值分项记录到表格之中。同时,应履行必要的签字盖章确认手续。应确保检验工作的严格准确,不应过于随意,将原始数据记录登记在单篇纸张中。原始数据记录不仅仅为依据操作标准进行检验登记的工作步骤,而是应就观察所见事实全面映射重要检验操作,反映测量检验相关信息数据。应注重原始检验记录不要过于复杂繁琐,应简明清晰,应用简练语言全面真实的阐述说明问题。对各类技术性术语则应进行严格明确的定义解释。例如,应用电位法检验测试溶液的酸碱度,应将检测PH值相应实验方式完整记录,同时应确保原始记录信息数据同应用仪器设施精密度的具数保持一致,不应随意的将位数增加或缩减。通过实践不难看出,应用单一的检验报告文件较难满足各类产品具体的检验应用需要,因此应依据产品类型设计规范报告单,并在其中展现标准规定以及实际应用试验方式、具体选用仪器设施、进行产品抽样检验的方式手段、判定规则等具体内容。传统报告单之中,上述内容没有全面涵盖,因此应合理的扩充完善报告,进而有效约束管控检验操作人员清晰科学的应用标准,并提升报告单真实可信性。
3.4优化产品质量监督与抽查检验
当前,我国质量监督管理检验的类别主体包括,国家抽查,即全国联动的抽样检验、省际互相检验与联动检查;监督抽查,即定期进行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做好日常管理核查等。无论应用何类检验抽查手段,均应做到全面真实的映射生产单位整体产品质量状况,首要目标便应为确保产品质量水平的优化提升。因此,应全面注重产品质量监督,为我国宏观调控管理、决策制定、市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必要依据,明确实践发展方向。产品质量核查检验包括全数的验证以及抽样核查检验两类方式。在检验阶段中应依据科学实践方式以及行业标准,对同一批次以及相同周期生产产品的整体实施检验测量,按照规范标准做好比较分析。基于产品总体数量以及特性因素等,在对各类批量产品质量实施判定验证阶段中,无需进行逐个的检查,可由总体产品之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实施检测核查,依据规范标准作出科学判定,得出产品总体质量的合格性以及优质性结论。
4、结语
总之,针对产品质量检验管理工作重要性,我们只有就实践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强化质量管控、规范检验操作,实施定期检验与不定期抽查,完善质量监督控制,科学记录检验数据,明确操作标准,方能真正提升质量管理检验工作水平,优化实践效果,真正生产出质量优秀、符合标准,没有瑕疵的产品,符合大众需要,遵循市场规律,令其赢得良好的口碑与信誉,并促进生产企业实现优质、健康与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惠琴.依据检验规程来规范质量检验[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11).
[2]陈辉 浅谈农资销售市场存在的问题与监管对策[J].种子科技,2012,30(1).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为中心,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产品质量为主线,以振兴区域经济、建设和谐*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把质量兴区工作与经济强区、科教兴区、依法治区相结合,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开创质量兴区、诚信*的新局面,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质量兴区各项活动,用三年的时间,使我区管理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总体水平有较大提高,假冒伪劣商品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的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全区质量总体水平能够适应国际经济竞争的要求。
(一)管理质量
1、标准化工作:主要工业产品50%以上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加大对无标生产的监管力度,确保辖区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6%以上。并建立标准备案管理网络,实行动态管理,积极推行服务标准化。
2、计量工作:重点工业企业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计量保证体系,其他企业要配备满足生产合格产品需要的计量检测设备。加强工业能源计量管理,开展节能降耗,确保“十一五”末单位GDP能耗下降20%;10家企业通过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在用计量器具检定率达到98%以上,新建、改造的集贸市场计量器具实现统一配置、统一管理。
3、质量工作:全区重点企业的主导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同行业先进水平,积极推行产品质量认证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率95%以上,食品生产许可证获证率达到98%;强制性产品认证获证率达到100%,并建立企业质量监管档案。
4、监督检查:辖区市场商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整改率达到100%。
5、特设安监:杜绝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等环节问题引发的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6、名牌战略: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大力推进国家免检产品工作,使我区形成一定数量的国家、省、市级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和扶持力度,建立一批精品市场和放心市场。
7、扶优治劣:质量问题严重的重点区域、重点市场和重点产品得到有效整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质量投诉大幅减少,消费者和名优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确保无重大质量事故和重大质量违法案件发生。
(二)服务质量
商业、服务业等窗口行业全面推行国家标准和服务规范,实行质量先行负责制,不断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安全、健康消费,提高顾客满意度。到2010年区内大中型商业企业的顾客满意度要达到90%以上,10%以上的大中型商业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服务行业中创建一批“文明示范窗口”。区级行政机关、服务机构要率先全部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努力提高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精心构建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
(三)工程质量
加强对住宅商品房质量的监督管理,推行工程质量监理制。建筑用材必须符合国家规定,逐年降低商品房投诉率。在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中推行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至年底、全区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规范),重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重点工程优良率达到80%以上,一般工程优良率达到50%以上。
(四)环境质量
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五项工程,大力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至今年年底,工业企业污染物的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全区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9%以上;城市环境空气、噪声和地表水环境质量分别达到区域功能标准,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五)安全质量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特种设备安全及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和事故处理应急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全面提高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杜绝特大和重大事故发生,减小事故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安全平稳运行。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机构,加强领导
坚持“政府积极引导、部门共同协作、企业全面推进”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质量兴区的各项工作。成立以分管区长任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的质量兴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质量兴区活动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考核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质监*分局,负责质量兴区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联络员制度,由成员单位指定质量兴区工作的部门负责人为联络员,具体承办有关工作。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成立相应的质量兴区活动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听取质量兴区活动开展情况汇报,检查实施进度,协调布置下一步工作,推进质量兴区活动深入开展。
(二)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
1、质监*分局要认真履行质量兴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职责,认真从源头抓好质量工作,督促企业加强标准、计量等基础工作;开展质量知识普及教育,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鼓励引导企业进行产品质量认证及质量体系认证;抓好名牌产品的培育、推荐和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3C”认证产品监管工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抓好特种设备、食品、建材、农资产品和国家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及强制性认证产品的监督管理工作;督促不合格企业整改,对质量问题严重的企业给予通报、曝光和行政处罚,对个别屡教不改的企业建议工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认真落实区打假责任制,积极组织联合打假、专项打假和日常打假行动,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网络,切实保障食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同时要及时推广“质量兴区”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例,把“质量兴区”活动引向深入。
2、工商*分局要加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依法实施商标监管,积极开展“驰名”、“著名”商标推荐和管理工作,查处假冒、仿冒商标等侵权行为,依法实施合同监管,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认定命名活动,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查处合同欺诈行为;加强市场商品质量的监管和监测工作,加大打假维权工作力度,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
3、区轻纺总公司和商贸总公司要抓好辖区轻纺企业及商贸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对企业负责人和职工进行质量意识和质量法制教育;抓好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引导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提高商贸企业的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精心打造精品市场和放心市场。
4、区物价局按照价格分工管理权限,对我区工业企业的产品按照“按质论价、分等定价、优质优价”的原则,制定鼓励提高产品质量的具体实施办法。
5、区建设局要要督促建筑施工、监理单位完善质保体系;监督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严格执行现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检查验收其工程质量,评定工程质量等级,引导、培育和推荐企业争创优质工程;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确保工程质量,杜绝质量隐患,防止质量事故。
6、区卫生局要加强食品流通环节和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的卫生许可和卫生监管,严把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卫生许可关;加强对医疗市场的清理整顿,同时规范管理全区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7、环保*分局认真抓好区域环境质量,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治理工业“三废”,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推行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巩固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8、*科技产业园和区科技局要积极引导辖区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为提高产品质量,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提供支持,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进程。
9、区社区经济局要认真抓好13个行政村及所属企业的质量工作,提高村民质量意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责任区内生产、加工、仓储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活动。
10、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要依据《安全生产法》和省政府两个《决定》对辖区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综合监督管理,落实各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提高全区安全监管的工作质量,防止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1、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把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制订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做好督促落实,确保目标实现。
12、区财政局要根据“质量兴区”工作的实际需要,在财力上给予必要支持。在每年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质量奖优经费、质量专项监督抽查经费和质量兴区宣传经费。
13、公安、司法部门要密切配合和协助质监、工商、卫生等管理部门查处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严肃处罚。
14、各街道办事处、火车站广场管委会要把“质量兴区”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辖区“质量兴区”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打假工作,为质量兴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5、宣传部门要加大对“质量兴区”活动的宣传力度,把握舆论导向,为提高管理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16、充分发质量协会、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组织的社会监督作用,为用户提供投诉、咨询等各方面服务;充分发挥各种行业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同求发展的作用,引导和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三)突出重点,狠抓关键环节
质量兴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工作量大,要求各部门统筹规划,通力合作,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推动质量兴区活动深入开展。
1、加强基础性工作,强化管理,拓展服务
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按分类指导的原则,督促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和检验,彻底消灭无标准生产,引导、帮助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加强计量管理基础工作,指导企业配备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生产检测设备和产品出厂检测设备,严格计量器具定期检定工作,确保计量器具量值传递的准确可靠,鼓励生产定量包装产品的企业积极取得计量保证能力合格标志(即C标志);进一步深入开展质量管理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培训工作,引导、帮助企业应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广泛深入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2、加大打假治劣力度,净化市场环境
认真落实打击制假售假工作责任制。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净化市场环境,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区质监、工商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加大企业产(商)品抽查力度,对一次抽查不合格的企业,给予“黄牌”警告,并进行整改,经整改复查产品质量仍不合格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必须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负责人三年内不得担任法人代表。通过查处一类产品,规范一个行业,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为我区企业提供有序的竞争平台。
对制假售假严重的重点产品、重点市场、重点地区,区级有关职能部门要开展打假专项斗争和联合整治??集中力量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商)品违法行为,切实解决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对质量隐患较大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进行专项质量整顿,以抓大案要案、抓源头、端窝点、整顿市场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开展打假工作,维护区域特色经济品牌。坚决杜绝行业性、区域性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
3、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运用市场机制和行政手段相结合,切实做好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有计划地选定一批品牌声誉好、生产规模大的企业作为争创名牌产品的重点扶持单位,加大从源头抓质量工作的力度,做到培育一批,申报一批。以发展名牌产品带动相关企业和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二是进一步促进优良资本向名牌企业转移,增加名牌产品的科技投入。采取各种措施,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开发,优化配置资源,扩大名牌产品的生产规模和能力,开发系列产品,扩大名牌效应,促进资源向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聚集,提高名牌产品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区的经济运行质量。
三是大力宣传名牌产品和企业,建立争创名牌产品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争创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活动,力争有更多的产品列入国家免检产品,更多的牌子列入国家级和省、市级名牌或驰名商标、著名商标。
(四)实行目标考核,建立激励机制
1、质监*分局按照质量兴区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部门狠抓落实,全力推动质量兴区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
组织公司全面展开质量考核、验收工作。负责严格执行质量检测制度,利用数据分析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研究解决出现或潜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督促实施。
2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2.1立足本职、爱岗敬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企业要想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企业的每位员工都必须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具备坚强的敬业精神,把个人利益和企业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企业的发展考虑、思进取,为企业尽到主人翁的最大职责。由于质量管理人员在企业的特殊性,质量管理队伍更应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
2.2具备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白酒生产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全过程,是一项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在白酒生产过程中原辅材料的质量优劣、生产过程中控制指标的检测、成品质量的控制等均需质量管理人员通过严肃认真的工作,秉承公正、公平、公开、客观地反映出来,真正发挥企业“眼睛”的作用。如质量管理人员不严守职业道德、牟取私利、弄虚作假,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质量管理人员对待本职应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严守职业道德。
2.3质量管理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
具备文化素养和专业技术技能是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石。一个合格的质量管理员必须熟悉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要求、规范、标准、掌握质量管理基本理论、规章制度。一个不熟悉质量管理制度的人,不可能做一个合格的质量管理员。一个只知道管理条例而不知道质量规范标准的质量管理员,无法进行有效的过程检查与控制。质量管理员需要和工人直接打交道,就一定要知道该怎么干,干好的尺度标准是什么,这样才能够真正去管理,才容易让人接受你的管理。
2.4质量管理员应该养成好学的习惯,
善于分析总结,持续改进社会在不断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不断应用,新的规范、标准都需要质量管理人员去学习去认知,新颁布的质量管理国家法律法规等也需要学习、熟悉、掌握、应用。因此,在不断的竞争中,白酒质量管理队伍的学习就显得很重要了,不断的提高质量管理队伍的各方面技能,才会使企业多一道防线。质量管理人员养成好学的习惯,及时学习并掌握质量检验最新标准、方法与法规,并在工作中不断分析、总结、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2.5质量管理员要善于团结同志
处理好人际关系质量管理员应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质量管理是最开放的管理系统,上至高管,下至一线、后勤工人,质量管理人员都要与之打交道。为推动全面质量管理的“三全”“(全过程”、“全企业”和“全员”)管理法,质量管理员开展工作必须与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搞好同事、部门、车间等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得到大家的支持和理解,要求质量管理员具有外向型的性格,开朗、活泼、主动、热情、善于交往。否则使自己陷于孤立,难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面对的阻力就很难让自己很好地开展工作,陷于被动的境地。当然,搞好关系决不能放弃工作职责或降低质量标准。
2.6具有白酒生产工艺知识
要熟悉白酒的生产工艺流程,从原料到入池发酵,分级贮存,再到成品灌装等整个生产过程,各个工序的主要控制点都要掌握。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时反映的是生产工艺的不合理性,只有熟悉白酒生产过程,才能发现问题所在,才能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起到真正的生产的“眼睛”作用,指导生产。
2.7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质量管理员工作具有特殊性,必须对每道工序的质量了然于胸。因此需具备决断能力、应变能力、承受压力能力。处理质量事故时能果断应变,有争议时能决断处理,对待非议能承受压力,时刻秉承公正、公平、公开的客观原则,真正发挥企业“眼睛”的作用。
3质量管理队伍的现状和提高途径
随着社会各界对白酒生产质量监督及食品安全的期望越来越高,对质量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质量管理队伍也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目前,白酒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很少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既有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较缺,既有质量管理专业特长,又有其他相关方面业务特长的复合型人才尤其缺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
3.1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素质
根据“花冠”的实际情况,通过外招、内选来补充新鲜血液,充实质量管理队伍;组织质量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以更新专业知识和提高业务能力为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对质量管理队伍及其管理人员进行基础性、专业性的培训,提高检验、检测能力,为适应新时期的白酒质量管理工作提供高效的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质量管理干部岗位练兵活动,提高自己队伍的业务水平;引导质量管理人员,深入生产、销售一线,切实把握质量控制过程中的一切有效信息。
3.2加强适用人才的引进
在充分利用现有质量管理人才的基础上,注重质量管理队伍人才梯队建设,有计划地引进社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补充质量管理队伍力量,提高自己队伍的整体水平。
3.3加强质量管理队伍的思想建设
积极探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新机制,不断强化质量管理队伍的政治素质。通过开展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纪律教育并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加强考核,来规范工作作为,使质量管理人员牢固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科学公正、严格产品质量意识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质量管理队伍道德风尚。
3.4加强质量管理队伍的制度建设
打造一流的质量管理队伍,必须有一套从严管理的制度。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使各项规章都有据可查,有章可循。如:“花冠”建立了窖池档案、贮存档案、点检卡、破坏性检验、风险控制等质量控制制度,严格奖惩,狠抓落实,规范和约束人员行为,保证质量管理监督的公正、高效,提高质量管理队伍的战斗力。
4结束语
关键词:石油产品;质量管理;控制
中国的飞速发展,石油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不仅能够提供能源支撑,还能够保障我国的经济稳定中快速发展,并且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俨然石油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所以石油产品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也要受到大家的重视。石油质量的好坏不仅是对企业的管理计划和效率、声誉有影响,更是关系到石油的生产秩序能够再继续正常运行下去。面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导的局面,只有不断的提高石油的产品质量才能够帮助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规范化,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1 石油产品质量管理的主要问题
石油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获得一席之地,就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保证石油的质量,从而实现企业的不断发展,但是就现如今的石油产品质量现状看,情况并不乐观,从石油的开采到最后的销售,由于石油自身的质量问题导致许多的浪费现象,严重影响到了成本,所以石油的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有一定的缺陷。
1.1 被动式的质量管理 石油企业在开展一系列的质量管理活动之前,一般都是通过上级相关命令之后才开始进行的,上级明确工作要求之后,下级将其作为一项任务来看待完成,进行石油的质量体系认证等等,这种任务型的质量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强制性,所以员工在明确自己的任务之后,在质量管理过程之中,想要更快的完成任务,因此缺少对质量管理工作的热情,降低了主动性,同时,我们也发现质量管理制度中,缺少一个第三方的审查机制,也就不能够更加系统的对质量管理进行审定,这种漏洞的存在,不利于质量管理模式的展开,导致员工对于质量管理工作的主动精神降低。
1.2 质量目标不清晰 面对目前我国的石油化工程项目质量,我们发现在监管的过程当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石油的质量管理具有模糊性和缺乏指导性,并且参与到石油质量管理的人员目标并不统一,一些质量管理的目标不够清晰,里面规定的“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质量方针,或是“零事故、零缺陷、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目标都没有办法让员工在工作之中有指导意义,无法具体的完成相关的质量管理控制任务,并且各个责任方可以在这种质量目标之下,在不明显违背原则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利益,最终将石油的化工工程质量降低,导致质量管理控制工作下降。
2 石油产品质量管理中的应对措施
2.1 注重施工进度和质量实现质量管理控制一体化 不论是一开始的石油开采,还是最终石油的装车进行销售,我们都发现了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衔接松散的情况出现,也就无法形成完整的质量责任管理体系。在每一个石油项目工程当中,都必须要将生产和经营相连接。在进行石油开采的时候,我们要将石油进行分类,根据油品的性质来区分判断油品的质量,API和油品的密度越高,相对来说石油的质量也就越好,通过生产方面来对石油进行质量控制;其次,我们需要对油品进行化验分析,分析后来确定石油的质量,以此来保证石油的顺利出库,这种通过检测以及周期性的监测方式,更能够确保石油的质量控制管理安全;再次,石油成品在入库的时候,也要进行管理控制,以此来预防窜油的情况出现,对进库的流程控制来加大石油的质量控制力度;最后,油品在销售的时候,也要进行管理控制,将油品的装车信息进行有效落实,真正实现油品运输的自动化控制,利用专业设备来自动检测装卸车内的油品,检测出不合格的油品设备将拒绝启动装车,真正的实现石油质量管理一体化,各家严格的控制石油的质量。除此之外,我们也要更加仔细的对每一个施工程序进行检查,不仅仅要考察它的达标量,也要检查施工的质量,在这一个方面它能够有效的提高施工的进度及质量,从而有效保障石油产品的质量。
2.2 强化工程质量管理理念构建质量监督运行机制 在石油项目质量管理之中,必须要将转变观念贯穿到整个质量管理之中,首先,每个人都必须相关条例内容,来保证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的有效运行,各个部门也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任务,将石油的质量作为中心来开展所有的生产管理工作,也要不断的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管理理念,定期针对石油的质量技术开展监督会议,有利于企业内的员工不断进行心得的研究,共同参与到石油的质量监管之中,形成一张覆盖整个石油企业的监督网络。同时,还要建立起员工竞争机制,结合市场的环境将企业的内部实现市场化,从而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危机意识,员工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之中能够更快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加深质量管理意识。
2.3 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质量技术监督思想 石油的生产方式要与时俱进,离不开科学的思想,因此企业也要加大对质量监督技术的科技投入,提高质量监督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能够帮助健全物资产品的监督检测控制,建立相关的体系来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除此之外更应该重视新工艺的应用,一项新技术的发明运用能够逐渐的改善落后的工艺技术,在引入更加新颖的“模型”和“样板”的过程之中,石油质量的完全控制将逐渐的被实现。
3 结语
任何企业的正常经营都需要建立企业产品的质量基础,企业产品的质量关系到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不论石油企业在其生产环节,还是在其最后的销售环节,我们都必须严格的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测。石油企业的生产是高风险的,石油的质量管理工作更是能够关系到石油的生存以及发展,更是关系到石油企业的社会和政治责任,石油企业对于社会和人民的贡献是巨大的,更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我们要在石油的生产、进库和销售的各个环节之中,认真的落实质量管理和控制,面对问题及时作出应对处理,从而有效的保障石油工程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邹卫.浅议油田地面工程建设施工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3(12).
[2]徐志峰.油田地面工程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技视界,2012(27).
关键词:原木 产品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S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132-01
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从市场获得更多的利润,就必须向市场提供客户满意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好坏,对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
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是每个企业必须遵守的经营理念。作为以原木产品为支柱产业的现代森工企业,应彻底走出粗放管理模式,重视企业内部的产品质量管理,从量造材、缴库、发运各环节,都要严抓细管,层层把关。通过建立质量责任制、推进质量管理基础工作、推行全员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完善有效的适应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提供持续合格的原木产品,使用户满意,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为企业增收创效。
1 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全员对质量负责
森工企业要树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质量观,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坚决摒弃“重数量,轻质量”的错误思想,研究市场,掌握质量信息,接受原木产品用户及社会的监督。企业内部开展质量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特别是木材检验工种更应重点培训,向质量要效益。
质量管理要求全员参与,全员关心质量管理,全员对质量负责。企业场长(经理)是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对企业的质量工作负全责。要亲自抓质量,不能一劳永逸,并直接领导质量管理机构的工作。
2 建立和完善质量改进的激励机制
企业对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职工都应明确规定他们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任务、应承担的责任和权利范围,建立起权责明确的质量责任制。为使质量责任制更加完善,森工企业可以在一些主要工序,建立质量激励机制。量材设计岗位、造材岗位、原木缴库验收岗位尤其应该尽早建立这种机制。分配奖励与质量工作挂钩,奖优罚劣,关键岗位还应加大力度,重奖重罚。如产品质量评优,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质量不合格,责任者应被扣除一定额度的工资和奖金。红石林业分公司质量管理的事实证明,建立健全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及相应的考核方法,并坚持运行,是促进原木产品质量工作的有效办法。
3 做好质量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原木产品生产过程标准体系
标准化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本保证,是质量管理的前提。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原木产品,森工企业不仅要制定和执行产品的质量标准,而且必须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和工作都实现标准化。
森工企业原木产品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原木产品标准,即对原木产品的各项质量特性,如树种、材种、检尺长、检尺径、长级公差、缺陷检量方法及限度指标等,规定量化指标,这是保证原木产品质量的根本规范。二是管理标准,如正确处理原木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重复性事件,发挥如何发挥各岗位的职能作用而制定的标准、规范,这是开展现场管理的依据和手段。经验证明,森工企业的原木生产,质量形成的关键在现场,必须在现场管理上下功夫。只有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以产品标准为主体,以管理标准为手段,通过标准实施有效控制,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原木产品质量,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4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向用户提供完全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为目标,组织企业的全体员工,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实行全面预防和控制所进行的综合的、系统的管理活动。在森工企业原木产品生产中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4.1 加强岗技能培训
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管理,它的核心是提高职工的素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人人为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而努力。一些森工企业职工素质低、技术水平差,管理者应制定出教育培训制度,组织在岗职工学习,激发职工的潜能,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质量关键工序所在的岗位如量材员、缴库检验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使其成为企业的高技能员工。
4.2 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企业应设立一个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如质检科、质量部等,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枢纽。通过该部门综合、控制、协调和监督的作用,增强企业整体质量管理的效果。这种机构目前在各森工企业普遍设立,在质量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3 建立质量管理点,加强产品生产工序的质量控制
原木产品制造过程是形成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它由量材、造成、选材、检验缴库等一系列工序所组成,工序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原木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稳定的重要手段,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最重要内容。它要求在不合格品发生之前,就能予以发现和预报,并能及时地加以处理和控制,有效地减少和防止不合格品的发生。
4.4 加强质量成本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总的要求是:根据用户的需要,以最经济的办法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因此,企业不但要为用户提供满意的质量,而且必须使达到这种满意的质量所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尽量地低,即要降低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从宏观上进行分析,提出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所存在的问题,评价和度量企业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4.5 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
它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人的素质为目的而组织起来,并开展活动的小组。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组员之间成功地交往联络合作解决共同问题,也是培养团队精神的桥梁。红石林业分公司十分重视QC小组活动,并通过有效地组织、开展活动,在原木产品质量管理、实现提速增效方面受到了明显的效果。
5 尝试运用ISO9000系列标准促进质量管理
ISO9000系列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质量管理和保证技术委员会的所有标准,也是我国推荐采用的标准。它为企业提供了多种质量保证模式,企业可根据情况考虑产品形成过程的多种因素,从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质量保证模式。森工企业在使用该标准前,应充分考虑质量成本,以及企业的人员、技术等实际情况。盲目采用,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造成企业人、财、物的浪费。
6 结语
森工企业在原木产品质量管理上,既有加工企业的共性因素,也有其行业特殊性。在提高原木产品质量这一共同目标的基础上,最终管理方式的采用,管理体系的运用,决不可照搬复制,必须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充分认识加强产品质量工作的意义
1.1加强产品质量工作是企业立足自身长远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一,产品的质量是企业长期生存的生命,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必须保证质量,才能使企业长期发展下去,失去了质量,就会失去生命。在商品经济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保证是看其能否向市场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优质产品。
第二,提高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就是质量问题。只有质量问题有了保证,才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才能为社会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要想做到质量好,就通过低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给用户提供性能好、寿命长和可靠的产品。所以,质量好就代表有更好的社会效益。
第三,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就是企业文明生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根本需要。企业管理的综合反映就是产品质量问题。抓产品质量就像抓企业管理的牛鼻子,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也就是对企业管理进行加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过程。
1.2加强产品质量工作是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变化、保增长、调结构政策的必然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管是国内的市场还是国外的市场,如果一个企业在产品质量上没有优势,也就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不能进入市场,会被市场竞争的大潮所淹没,就会使企业在竞争中逐渐被遗弃,也就不可能在竞争中长足发展。所以说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成为了市场竞争中最重要的支柱。
1.3加强产品质量工作是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作为产品质量问题不但是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而且也是关系社会和谐的重大的政治问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就是质量安全状况,产品质量的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关。只有充分注重产品质量的安全问题,企业才能逐渐被消费者和社会所认可,才能为消费者和社会生产出更为健康和安全的产品。
2.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产品质量管理在本质上是对产品从设计、制造到使用进行控制,从而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所以我们平常都把质量管理叫做质量控制。只有对产品质量管理进行加强,才能保证企业稳定发展,才能对社会责任,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可是,当前在时间的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的难点,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制约作用。
(1)企业中有些人对质量意识淡薄,要做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自然而然离不开人,质量管理首要的原则就是要全员参与,这就体现了人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个别产品的设计开发质量不完善。要想拥有好的产品质量,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水平、“设计和开发”的控制分别从策划、输入、评审、验证、确认和更改等方面来规范审计过程。
(3)产品质量控制问题。特别是对外协、外购厂家产品的质量的控制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3.对策和建议
3.1全面强化质量意识
首先,要提高认识,企业管理阶层在质量管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管理者加强了认识,才能做到全面强化质量意识。其次,通过会议宣传贯彻产品质量的重要性。着重强调人和 产品的关系,如果每个人的工作到不了位,则有可能导致企业产品的质量过不了关。再其次,定期制作警示的牌子,或者在企业的现场拍摄的图片制成幻灯片形式,组织相关的人员,特别是组织操作的人员进行观看。最后,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的教育工作,或者通过签订“质量责任书”来对质量行为进行约束。
3.2提高员工的质量素质
在产品质量系统中,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种,可是人员的素质是影响质量最基础、最活跃和最有潜力的因素。企业要长期生存发展下去,必须不断更新工艺技术和设备,这时,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也需要不断更新,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培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
3.3坚持“用户导向”质量观
产品和企业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就是要使用户满意。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很多的企业都意识到,只有产品质量赢得顾客的信赖和满意,才能使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才能够长足的发展,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4提高推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力
实现企业各种目标的源动力就是执行力。执行力对于实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流程如果不好,可以通过执行发现不足并对其进行改善;不管多么好的流程,如果不去执行,也就成为了夸夸其谈。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怎样才能让所以员工围绕着体系要求积极工作呢?在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过程中,不要让每个员工感受到质量管理体系是对他们的一种约束和制约,在推行过程中,不应该只是简单要求员工严格按照体系的规定做事,而更要帮助员工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找到更为有效的做事的办法。
3.5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
质量文化对于产品质量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组织决策行为、经营行为、员工行为以及企业发展方向起着保障和推动作用。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明确自己的优势地位,以质量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建设是重点。
关键词:质量控制;质量检验;核心角色;精准有效
一、我国航天产品质量检验人员队伍的现状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航天技术也有着突破性进展,全世界对于我国的航天事业都有着高度的关注,而航天事业的发展也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目标。质量检验是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通俗的解释质量检验作用的就是把关、预防、报告、改进。现有从事航天产品质量控制的质量检验人员队伍,两级分化(年老和年轻)严重,年纪大的对新产品不熟悉,凭借经验在工作;年纪轻的缺乏对工作的掌控,使得质量检验在航天系统中的地位不高,有的甚至不被重视。
二、产品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的关系
航天产品设计周期长,生产制造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的硬件繁多,软件复杂,是国内先进生产技术的代表。其涉及到多种生产工艺,并且由无数个子系统、分系统组成。元器件、零部件都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无论是制作过程还是结构和接口,都需要精密的处理。目前,我国的航天产品生产,是生产和研制一体化模式,导致管理航天产品质量还无法做到完美。但是这种生产模式暂时无法改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来控制航天产品质量,就需要高水平的质量检验。航天产品质量检验是航天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核心,其作用主要是为产品质量把关,预防和避免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并且能够保证航天产品持续性改进。过程就是按照产品的规范和参数进行检测分析,然后对不合格产品和残次品筛选出来,将检验符合标准的产品投入到接下来的生产环节或者是使用中。通常状况下,航天产品的生产过程需要建立ISO9001或者GJB9001B的质量管理体系,这就需要生产企业建立好完整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并且能够保证很好的运行在质量检测过程中。因此,质量检验已经成为航天产品质量的保障,也造就质量检验和航天产品质量控制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质量检验如何实现精准有效的质量控制?
航天产品质量控制即是细节控制,除加强生产现场的6S管理外,质量检验应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它们是:1)设计控制;2)工艺控制;3)技术状态更改控制;4)人员控制;5)仪器、设备控制;6)生产环境控制;7)材料(原材料、元器件、外协件、外购件)控制;8)调试、测试和试验控制;9)关重件控制;10)不合格品(含废品)控制。实现精准有效的质量控制,除对上述十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外,还需要执行以下八个要点:
(一)对精准控制人员的要求
直接从事过程控制的人需要具备:熟悉质量管理程序文件、检验管理规章制度;熟悉主管产品,学习与其相关的技术文件、工艺文件等等,掌握产品性能指标及其重要性能参数;熟悉产品设计生产试验流程、掌握产品检测要求和试验方法。质量检验人员只有充分熟悉所要控制的产品,方能得心应手地进行有效监督、纠错。
(二)重视产品防护
防护,是为防止产品在加工、装配、测试、试验、贮存、周转和运输等过程中质量发生变化而采用的保护措施。近年来发生的低层次质量问题中,总会有因产品防护不当而造成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在赶进度的时候,最易忙中出错。航天产品质量要求高,坚决避免低级的安全事故发生,因此需高度重视产品防护,严格监控生产过程中的防静电损伤、防多余物、防潮、防尘、防跌落等安全防护问题。
(三)重视测试覆盖性
质量控制中经常发现有“文文不一致”或“遗漏项目”问题,“遗漏测试项目”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表格化———列表梳理比对,列表后遗漏的测试项目一目了然。实施表格化预防控制,能做到全面、准确,无遗漏,避免过程中因文文不一致或测试覆盖性存在问题而对产品质量造成隐患。(四)重视数据比对航天产品需性能稳定可靠,质量过硬,产品的性能稳定与否备受关注。一个产品从装配合格调试完成后,经各种试验考核,试验前后均有常规测试。根据经验,产品出现超差情况前,有的会渐露端倪。若对同一产品的多次测试结果进行比对,通常会有所斩获。当出现数据波动大、变化趋势大、处于临界值或处于极限值的情况时,务必请相关人员进行原因分析、后果风险分析或验证,排除产品隐患,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五)重视对各类原始记录的管控
航天产品试验繁多,各阶段测试比比皆是,因此对各类原始记录的管控就显得尤为重要。及时形成各类相关质量原始记录,并确保其完整、准确,具有可追溯性,为后续各阶段需求提供第一手可靠的原始积累数据。
(六)重视会签过程中纠错
关键词:农产品 质量管理 差异性
企业之间的竞争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价格方面竞争、产品差异竞争。然而,农产品企业如果拥有差异化的产品,那么就不仅仅是市场价格的支配者,而是拥有一定的价格决定权。同时,消费者的多元化消费及不同需求也要求差异化的农产品的存在,这也有利于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因此,可以说通过农产品的差异化,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能够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1.我国农产品差异化的现状及原因
我国农产品产异化的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品种的差异化程度较低
不断培育、筛选出优良的品种,不但能够提高农产品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还能能够满足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但是新品种的开发是具有风险的,一是安全风险,面临着生物多样性的风险、物种风险以及生态系统脆弱性风险;二是市场风险,新品种培育需要较多土地、资金、人员、设施,科研周期长,受环境影响大,如培育出来无经济效益或者经济效益短期难以体现。
1.2质量的差异化程度较低
农产品质量分级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农产品质量分级的关键是农产品质量级别标准的设定,同时还需要质量指标的测定。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分级存在分级指标模糊,标准不科学的问题,多数农产品的等级评定还是依靠感官评定方式,而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分级还未广泛使用,如测定农产品的声波传播速度确定成熟度,测定农产品的声压确定含水率、利用近红外光谱检测农产品中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1.3品牌的差异化程度较低
一个农产品的品牌一旦形成,其价值就可能增加几倍甚至十几倍。然而,目前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总体水平偏低,知名品牌数量不多,品牌的生命力有限,创新产品的品牌数量更少。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需要较高的财力支持,这是很多农产品加工企业所不能承受的;很多企业虽然拥有自主品牌,但是科技水平有限,缺乏核心技术的知识产品,难以做大做强,发展为知名品牌。
2.提高农产品质量管理的相关措施
农产品的差异化的确能够提高农产品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能够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但是农产品的差异化使得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实力,表现在科技水平,财力支持,而分散的农产品其企业大多并不具备以上实力,因此,就需要推行相关企业制度,采取有益措施,提高企业农产品的差异化水平。
2.1提高农产品品种的差异化程度
相对于分散的农业散户,农业企业有优势与科研机构合作,去培育更有盈利潜力的农产品新的品种,企业的规范化经营,也有利于新品种的推广利用。
专业化与差异化并不冲突,农业企业的产品产异化另一重要途径就是专业化经营,农业企业确定自己专营业务,进行专业化经营。差异化经营绝不是将所有涉农业务都纳入经营领域之内。在专业化经营的基础上开展差异化经营,在差异化经营的基础上更加专业化,增加同一产品的品种种类,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壮大企业规模。
2.2提升农产品的标准水平
我国的农产品标准存在的一定问题,如更新过慢,与国际水平差异较大,标准的可操作性存在问题。标准的制定为了企业,因此也离不开企业的参与,这样才能与实际相结合。因此,农业产品标准的制定,在质监部门的牵头下,组织该领域的科技人员、农产品企业组织共同参与,制定先进的。可操作性强的农产品标准。具体到企业,需要根据标准配备专门技术人员,设计切合自身的农产品作业程序和工艺操作,相关质检人员配合,从而提高对标准的执行力度。
2.3创建农产品品牌
品牌对于消费者是一个认可,是一个对产品质量特性的认知。创新品牌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因此,品牌的创建需要农产品经营者或者企业具备雄厚的财力支持。当然,只有足够的财力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先进的科技水平作为新产品的基础,需要先进的品牌建设技术,先进的管理技术。分散的农户以及小规模的作坊式企业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农业企业创建农产品品牌对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升企业的经营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3.结论
农产品是人们生活的主要食物来源,不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而且关系到农产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对农产品质量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立农产品企业制度,横向扩大农产品经济组织的经营规模,纵向联系农产品产业链成为实现农产品企业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江应松,李慧明.农产品质量安全难题的制度破解[J].现代财经,2007,9
[2]宋明顺等.标准化在农业合作经营中的作用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农业经济,2007,4
[3]龙方,任木荣.农业产业化产业组织模式及其形成的动力机制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4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