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比较教育学论文8篇

时间:2023-03-08 14:55:5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比较教育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比较教育学论文

篇1

1.实行培训制度,提高指导教师履职能力。提高指导教师的履职能力要从实行论文指导教师培训制度做起。目前,电大除了对论文答辩主持人有明确的培训要求外,对论文指导教师还没有刚性的培训要求,而必要的培训对论文指导教师的履职和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要重视基础培训,掌握应知应会内容。一是清楚论文指导教师职责,明确指导教师应该承担的具体任务。二是掌握毕业论文体式和结构,了解论文写作中从选题到行文每个环节的规律和技巧。三是论文指导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毕业论文写作不仅是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且还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求实品格的必要手段。论文指导教师应坚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督促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基本学术道德规范,维护科学诚信的义务。其次是重视提高培训,不断提高指导能力和水平。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定期的集中培训和各种教研活动来逐步解决,从而不断提升指导教师的水平和能力。

2.完善监管制度,提升论文指导工作质量。首先要做到两个实事求是:一是实事求是确定每位教师的指导学生数量。限制每位教师的指导学生数量是确保论文指导工作质量的需要。二是实事求是确定论文指导报酬。中央电大有“对每名学生的指导时间不得低于10学时”的工作要求,但没有相应的统一报酬标准。可以这样说,科学确定报酬标准已成提高论文指导工作质量无法回避的问题。其次是建立指导教师考核机制。以抽查论文指导工作、邀请学生评议等方式,对指导教师的工作水平和质量进行考核。同时,通过精神表扬和适当提高报酬等形式对考核优秀者进行表彰。最终实现以考核促提高,引导指导教师强化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切实提高指导工作水平和毕业论文质量之目的。

二、突出重点环节指导,严把三个关口

1.突出起始指导,严把选题关。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不仅决定着论文的质量和价值,也关系到论文写作的成败。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选对了题目,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指导教师必须突出对毕业论文选题的指导,帮助学生选对题、选好题。一般而言,学术论文选题应该特别强调学术性、创新性原则。但开放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非普通高等教育,是大众化教育,非精英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而非理论型学者为目标。因此,开放教育毕业论文不能片面追求与普通高校本科院校一样的标准,而要建立与自己办学特点相适应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标准,突出重实践、重提高的选题原则。基于上述认识,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应该坚持三原则,首先是专业性原则。毕业论文贴近专业实际选题既是基本要求,也是硬性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不能选择经济或法律方面论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这应该非常容易理解。其次是应用型原则。开放教育学生基本为在职人员,选择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因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其有关联。因而,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应用型研究。再次是难易适中原则。怎样选择一个难易适中的课题呢?一是方向对路。避开自身弱项和盲点,少些玄奥、抽象的学术研究、理论研究,多些应用研究、实证研究。二是大小合适。毕业论文选题过大过小,都会影响论文质量。相对开放教育学生而言,尽量做到选题要小,挖掘要深。

2.突出初稿指导,严把抄袭关。“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必须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首先要判断初稿是否具有抄袭嫌疑。判断标准一看初稿质量,二看初稿水平。其次是鉴定初稿是否真正抄袭。一是通过中国期刊网搜索,二是通过百度和谷歌搜索。在方法上,一般先用题目搜索法进行搜索,这样可以搜索出全文抄袭的论文。后用段落语句搜索法进行搜索,这样可以搜索出部分抄袭和杂凑抄袭的论文。再次是处理抄袭论文。对上交抄袭论文的学生,不仅要退回论文,责令其重新选题和写作,而且还要进行严肃批评和学术诚信教育。而对由学生自行完成的初稿,则就论文观点、材料、逻辑结构、写作规范等方面进行修改指导。

3.突出修改指导,严把质量关。对毕业论文修改的指导务必要抓住三个环节:首先是初稿检查环节。全面、系统地检查初稿,清楚其错误和缺陷,是指导学生进行论文修改的第一步。对论文初稿的检查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先整体后局部。即先进行全篇检查,然后再按照各部分、段、句子、词语和标点这样的顺序进行检查。二是先内容后形式。内容决定形式,起草初稿要根据内容选择形式,修改论文也要根据内容调整形式。同时,初稿检查还要关注论文的四大要素,即观点是否正确、新颖、全面、明确,材料是否充分翔实、具有说服力,结构是否完整、合理、科学、均衡,语言是否准确、流畅、简洁。其次是论文修改指导环节。经过认真细致的检查后,如果没有发现重大问题,确认论文不必重写,就要指导学生进行修改。论文修改一般都要经过几个来回,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根据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的思路进行修改,二是按照从大问题到小问题的顺序进行修改。再次是论文格式指导环节。关注的重点是要素是否齐全,格式是否规范,特别是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要素是否合乎要求。如果不够规范则要予以纠正,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定稿。为提升学生的论文书写能力,确保论文质量,在论文修改指导过程中,要注意防范两个极端:一是“放羊式”指导。不少教师在对学生的论文选题和初稿指导比较认真,但在将初稿修改意见反馈给学生后就很少过问了。二是“保姆式”指导。在论文修改指导过程中,修改意见过于细致周全,就连每个词语和标点的错误都一一列出,甚至觉得反复指导十分麻烦,干脆自己帮助修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结合开放教育特点,优化论文指导策略

开放教育无论是生源特点,还是教学模式,都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就决定了开放教育毕业论文指导方式应该选择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策略。

1.个体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一般而言,毕业论文指导更多地属于个别化教学活动,即由指导教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学,但开放教育毕业论文仅有个体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应该安排至少三次的集体指导。一是选修毕业论文写作课程,对毕业论文写作进行宏观指导。写作是一项综合性精神劳动,对人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均有要求。而论文写作作为比一般文章写作更为复杂的写作活动,对人的综合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但开放教育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偏低,不知如何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学校可以通过选修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中文学科论文写作”课程,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毕业论文写作知识,掌握毕业论文写作规律和技巧,引导学生尽可能将毕业论文写得规范、得体,就显得十分必要。二是毕业论文写作前夕集中辅导,对毕业论文写作进行具体指导。在即将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前夕,选派论文写作水平高、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结合以往毕业论文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就毕业论文如何确定方向、选题,如何收集、整理和筛选材料,如何谋篇布局、规范论文格式进行全面辅导,尽可能淡化理论阐述,强化方法说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同时,趁机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的动员。三是毕业论文写作过程集中辅导,及时解决共性问题。通过前两次的集中辅导,学生虽然对毕业论文写作中一些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写作过程中,仍然会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各种问题,而且很多问题都是共性的。在这种情况下,既为了提高指导效率,也为了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指导教师可以召集自己指导的全部学生,对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指导,至于具体次数可以视情况而定。

2.面授指导与远程指导相结合。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不能单纯地运用传统方法,而应采取以远程指导为主、面授指导为辅的方式。除论文写作前夕的集体面授指导,以及遇到必须通过面授指导才能解决问题,要求学生确保接受面授指导外,其他一般都应采用远程指导方式。首先是运用电子邮件指导。其优点是只要指导教师有时间,随时都可以进行。不足之处是由于师生之间不能实时交流而容易造成学生不能完全领会甚至误解教师的指导意见。指导教师一般在学生写作时间比较宽余、且指导意见比较容易理解的情况下采取这种指导方式。在进行电子邮件指导时,为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指导意见,指导教师除说明清楚外,还要在修改稿中加注必要的符号。二是运用QQ指导。其优点是如果师生双方都在线的话,能够实现实时交流,确保学生全面正确地接受教师的指导意见。不足之处是如果学生不在线,就不能运用。进行QQ指导时,最好能事先预约,确保指导教师能够实现有效指导。再次是进行电话指导。其优点是指导教师能够随时联系学生,只要学生有时间就能实时交流,且能够比较清楚的接受指导意见。不足之处是会产生交流时好似已经领会指导意见,但修改时又不知所云的现象。电话指导方式一般多在指导意见较为原则且条理清晰时运用。对毕业论文进行远程指导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组合式指导。

篇2

【摘 要】:小学数学教材中孕育着丰富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内涵,素质 教育要求小学数学必须立足地通过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使自身素质得以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素质教育;智力因素;教育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必须立足地通过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认为,这关键就是利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所以小学数学教学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下面我就小学数学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的教育功能

小学数学教材中孕育着丰富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内涵.有许多有教育意义的理论知识和数学问题,比如实践第一观点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应逐渐领悟并逐步树立的观点之一。再如对立统一观点.小学数学中的大与小、多与少、有限与无限、正比例与反比例等都是对立统一观点的具体体现。大与小、多与少虽然是对立的.但两者相互依存这就是统一。数学知识同客观事物一样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这就促成了数学知识的运动、变化和 发展.比如除法、分数、比三者的基本特征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相互作用。数学就是在这种联系和作用中得到了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全到相对全面。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加快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成为 现代化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而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它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这些判断都是由数学术语和逻辑术浯来表述,并借助于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新的判断。因而数学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因素。

数学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多种方面.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使自身素质得以完善和提高。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

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的学生大都缺少这种意识。主要表现为书本与生活相脱节,在学生潜意识中知识都关在教室里.教室外面没有数学,而实际情况刚好相反.客观世界才是个大数学大世界,它不仅孕育了数学还是数学的归宿。我们的孩子还不能把目光延伸到窗外。这与我们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多少年来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们天天与书本中的”克”、”千克”打交道却掂不出一盒粉笔或一瓶饮料的大概重量。

原因何在?就是缺少对重量的实际感受.更可怕的是他们压根就无意去获取这种感受,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知汉全在教室里、书本上不在窗外丰富多彩的世界里。

2、注意力的培养

培养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和学习的一项基本任务,在小学阶段以培养初步的形式逻辑思维能力为主。包括初步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所有这些都与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密不可分,发展和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研究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一般要经过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其中感知和理解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尤为重要。3、重视非智力因素 发展

在教学中忽视培养和发展非智力因素无助于学生接收知识、发展智力。 教育心 理学认为:非智力心理因素的活动与智力因素的活动是统一在学习活动中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始终发挥着作用:调动非智力因素能有效的促进知识的学习。

三、利用知识本身引起无意注意

随着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增长,学生对知识逐渐对知识本身产生直接兴趣,利用新旧知识矛盾,或知识不确定性等等都会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例如有时上新内容的课时,可以旗帜鲜明地提出,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或提出一个与旧知识相关,但全靠旧知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引入新课,这些都有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效果。

四、适时揭示有用性,激起学生兴趣

篇3

【摘 要】:小学数学教材中孕育着丰富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内涵,素质 教育要求小学数学必须立足地通过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使自身素质得以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素质教育;智力因素;教育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必须立足地通过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认为,这关键就是利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所以小学数学教学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下面我就小学数学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的教育功能

小学数学教材中孕育着丰富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内涵.有许多有教育意义的理论知识和数学问题,比如实践第一观点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应逐渐领悟并逐步树立的观点之一。再如对立统一观点.小学数学中的大与小、多与少、有限与无限、正比例与反比例等都是对立统一观点的具体体现。大与小、多与少虽然是对立的.但两者相互依存这就是统一。数学知识同客观事物一样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这就促成了数学知识的运动、变化和 发展.比如除法、分数、比三者的基本特征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相互作用。数学就是在这种联系和作用中得到了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全到相对全面。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加快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成为 现代化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而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它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这些判断都是由数学术语和逻辑术浯来表述,并借助于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新的判断。因而数学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因素。

数学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多种方面.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使自身素质得以完善和提高。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

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的学生大都缺少这种意识。主要表现为书本与生活相脱节,在学生潜意识中知识都关在教室里.教室外面没有数学,而实际情况刚好相反.客观世界才是个大数学大世界,它不仅孕育了数学还是数学的归宿。我们的孩子还不能把目光延伸到窗外。这与我们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多少年来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们天天与书本中的”克”、”千克”打交道却掂不出一盒粉笔或一瓶饮料的大概重量。

原因何在?就是缺少对重量的实际感受.更可怕的是他们压根就无意去获取这种感受,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知汉全在教室里、书本上不在窗外丰富多彩的世界里。

2、注意力的培养

培养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和学习的一项基本任务,在小学阶段以培养初步的形式逻辑思维能力为主。包括初步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所有这些都与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密不可分,发展和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研究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一般要经过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其中感知和理解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尤为重要。3、重视非智力因素 发展

在教学中忽视培养和发展非智力因素无助于学生接收知识、发展智力。 教育心 理学认为:非智力心理因素的活动与智力因素的活动是统一在学习活动中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始终发挥着作用:调动非智力因素能有效的促进知识的学习。

三、利用知识本身引起无意注意

随着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增长,学生对知识逐渐对知识本身产生直接兴趣,利用新旧知识矛盾,或知识不确定性等等都会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例如有时上新内容的课时,可以旗帜鲜明地提出,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或提出一个与旧知识相关,但全靠旧知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引入新课,这些都有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效果。

四、适时揭示有用性,激起学生兴趣

篇4

论文关键词:文化意识、双语教学、比较教育

一比较教育对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比较教育课程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是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最贴近现实的学科,最能体现时代的气息,尤其是在教育呈现出国际化趋势的条件下,比较教育研究更是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领域。而双语教学在当前高校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目标语浸身模式: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全部使用外语授课;第二种是双语过渡模式:教师的课堂用语70%~80%应使用英语,学生也能基本使用英语参与教学活动;第三种是外语渗透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专有名词、概念及课堂用语中使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英文,而在授课、问答、作业等其他环节基本使用汉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第二种模式,即双语过渡模式——鼓励学生用英语学习和思考问题,并探索双语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以个性发展为研究内容,以个案分析作为研究形式,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爱好以及知识等能力的发展和变化。

比较教育双语教学不仅可以拓展专业知识、巩固语言技能,而且可以感悟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意识。英语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相接触的机会。使他们产生一种用英语说话的需要和愿望,促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要想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格,首先要培养他们具有基本的文化意识。这种文化意识不仅需要教师的人文素质,教材的文化导入,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的有效参与和积极思考,以不断增强自身在英语学习中的文化理解。

二教材在实施双语教学中的作用

双语教学是件艰苦而又持久的工作,要做并不难,但要做好却不容易,而持之以恒则更需要有献身教育的精神。比较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以英语为主,重点讲授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总学时数:36学时。授课对象主要是大学三年级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在修完大学英语四级课程后,应该掌握四千多个英语单词。懂得基本的翻译技巧,具有较快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目前,要找到既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的现成双语教材是不现实的。最关键的是要选用适合学校实际的原版材料,适当压缩课程教学的内容。只有深受学生喜爱的双语教材,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突出实用性原则。我们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肖惠云主编的《当代英国概况》和周静琼主编的《当代美国概况》中节选了全英文版的教育专题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授课中。我们还节选了原版教材《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中的“比较教育背景的变化”和“三种比较分析”等内容,供学生翻译和讨论。我国着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已将《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英文版第五版翻译成中文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7月纳入“比较教育译丛”。原版教材作者埃德蒙·金(edmundj.king),生于1914年,是英国着名比较教育专家。他是曼彻斯特大学硕士,伦敦大学哲学博士、文学博士。在文史哲、外语和教育学方面有很高的素养,学识渊博,造诣深厚,教育经验丰富。他主编的若干重要国家和地区社会、学校和进步系列比较教育丛书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三学生在双语教学中的主要收获

试验双语教学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文化意识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比较教育课程的目标性质、内容要求、教材特点整体去思考外语教与学的衔接。学生可以在双语教育中不断提高语言学习的听说技能、书面技能和思维技能,并获得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笔者针对太原师范学院连续三年来跟踪2004级至2007级教育管理专业的128名三年级大学生,通过《比较教育》课程双语教学对所发现的文化意识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以下是学生们小组讨论的一些主要收获:

1、黄晓旭同学的小组认为: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异国教育文化的明显差异。除了这些不同之处。更学到了要用比较与共融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正是这种“异”才让这个世界多彩,我们才有所研究,有所交流。这样得来的结果更加促使我们对其根源的追溯和对其发展趋势的探索,比较教育使我们懂得了运用比较的眼光看问题的重要性。

2、梁燕妮同学的小组认为:比较教育双语课程使我们受益很深,大家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不再把眼光局限于身边的小圈子,而是看到国外先进的教育,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些对于我们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学习教育基础知识的同时,巩固了语言听说读写的技能。通过比较我们学会了思考,理解了英美国家的教育为什么会如此发达,也明白了我国在教育体制和内容方面的欠缺,并且学会了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正确决策。这些都促进了我们个人品质的完善,做事要负责,要讲究诚信,要学会与社会上各种人员打交道,做到情商、智商同步发展。

3、金辉军同学的小组认为:就拿课程设置来说,英美等国家更加突出实用课程和职业化课程;而我国则重视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所以,发达国家的中学毕业生能很快适应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从一个横切面上看,他们的国家经济如此发达,是离不开教育的贡献的。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我国的教育和他们的比起来,多少存在欠缺与不足。他们的课程丰富多彩,动手操作和实践的能力相对较强,而且公民教育使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非常希望将来得到这样教育的洗礼与熏陶。在课余,我们也经常把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与我国的相比,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4、许锦绒同学的小组认为:重要的一点应该是个人品质方面的培养和提升,而品质是一个很宽泛的范畴:它包括了社会政治、道德修养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因而我们对自己品质的培养和提升应该落脚于平常的点滴生活,而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上老师的传授。有的东西只有自己体验到,才会真正理解,所谓“只可意会”的东西。我们是社会的人,如果丧失了社会责任感,甚至是社会的伦理道德,那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更不用说为社会做贡献,就是自己以后发展也很困难。

5、吕婵同学的小组认为:作为一个中国大学生,我们也应该具备最起码的个人品质,人人都必须有责任感,作为公民,我们有对国家的责任,作为子女,我们有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只有具备很强的责任感,我们每个人才会不断努力,社会才会和谐发展,国家才会兴旺发达;我们通过学习比较教育这门课之后,更加完善了自己,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我们的个性更加趋向完美。

6、李欣同学的小组认为:我们来到了这所学校,尽管不喜欢当教师,但“既来之,则安之”,心想只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研究生,就可以摆脱“苦海”了。于是,我们拼命地学习,对院系活动一概不参加,直到学习了比较教育这门课程,我们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美妙,还有许多东西比学习更重要,例如: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勇于实践能力、社会责任和诚信等等。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如果光有高学历,而没有高素养和好品格,是远远不行的。

7、刘京京同学的小组认为:学了这门课之后,我们觉得我国的教育机制真的还存在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我们现在只能表述自己的看法,而无力改变社会教育现状,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反思自己,能认识到这些问题,说明我们在思想上有了升华,觉得有了一个正确的信念。这是对我们人格的保障,它可以制约我们的行为,净化我们的心灵,促使我们向善发展。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那么这个社会不就更加美好、更加和谐了吗?

8、文一两同学的小组认为:学习了这门课程,我们更加了解了英美国家与我国教育体制主要差异的根基,中西文化的不同源泉。尤其是关于公民权教育问题,我们感到了英国在这方面的教育确实落到了实处,并不只是写到条款中而不去落实,这对于我国现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从学习中,我们惊奇地发现,自己更加乐于思考问题,想想这是为什么以及怎样去解决它,也促进了我们大量阅读更多的有关书籍,从中得到知识,获得乐趣。我们感到又进步了!

四文化意识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何在双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文化意识,如何把英语文化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还需要认真地进行科学实验与比较研究。文化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在对大学生用英语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他们理解异国文化的内涵。文化素质是教化、示范和养成的有机结合。教化是指设置必要的课程,进行知识的传授;示范是指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行动中;养成是指一种内在的涵养,内化成人的品质。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理解和表达能力是每个教师的天职,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

篇5

论文关键词:文化意识、双语教学、比较教育

一比较教育对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比较教育课程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是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最贴近现实的学科,最能体现时代的气息,尤其是在教育呈现出国际化趋势的条件下,比较教育研究更是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领域。而双语教学在当前高校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目标语浸身模式: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全部使用外语授课;第二种是双语过渡模式:教师的课堂用语70%~80%应使用英语,学生也能基本使用英语参与教学活动;第三种是外语渗透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专有名词、概念及课堂用语中使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英文,而在授课、问答、作业等其他环节基本使用汉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第二种模式,即双语过渡模式——鼓励学生用英语学习和思考问题,并探索双语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以个性发展为研究内容,以个案分析作为研究形式,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爱好以及知识等能力的发展和变化。

比较教育双语教学不仅可以拓展专业知识、巩固语言技能,而且可以感悟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意识。英语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相接触的机会。使他们产生一种用英语说话的需要和愿望,促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要想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格,首先要培养他们具有基本的文化意识。这种文化意识不仅需要教师的人文素质,教材的文化导入,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的有效参与和积极思考,以不断增强自身在英语学习中的文化理解。

二教材在实施双语教学中的作用

双语教学是件艰苦而又持久的工作,要做并不难,但要做好却不容易,而持之以恒则更需要有献身教育的精神。比较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以英语为主,重点讲授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总学时数:36学时。授课对象主要是大学三年级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在修完大学英语四级课程后,应该掌握四千多个英语单词。懂得基本的翻译技巧,具有较快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目前,要找到既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的现成双语教材是不现实的。最关键的是要选用适合学校实际的原版材料,适当压缩课程教学的内容。只有深受学生喜爱的双语教材,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突出实用性原则。我们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肖惠云主编的《当代英国概况》和周静琼主编的《当代美国概况》中节选了全英文版的教育专题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授课中。我们还节选了原版教材《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中的“比较教育背景的变化”和“三种比较分析”等内容,供学生翻译和讨论。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已将《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英文版第五版翻译成中文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7月纳入“比较教育译丛”。原版教材作者埃德蒙·金(EDMUNDJ.KING),生于1914年,是英国著名比较教育专家。他是曼彻斯特大学硕士,伦敦大学哲学博士、文学博士。在文史哲、外语和教育学方面有很高的素养,学识渊博,造诣深厚,教育经验丰富。他主编的若干重要国家和地区社会、学校和进步系列比较教育丛书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三学生在双语教学中的主要收获

试验双语教学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文化意识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比较教育课程的目标性质、内容要求、教材特点整体去思考外语教与学的衔接。学生可以在双语教育中不断提高语言学习的听说技能、书面技能和思维技能,并获得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笔者针对太原师范学院连续三年来跟踪2004级至2007级教育管理专业的128名三年级大学生,通过《比较教育》课程双语教学对所发现的文化意识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以下是学生们小组讨论的一些主要收获:

1、黄晓旭同学的小组认为: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异国教育文化的明显差异。除了这些不同之处。更学到了要用比较与共融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正是这种“异”才让这个世界多彩,我们才有所研究,有所交流。这样得来的结果更加促使我们对其根源的追溯和对其发展趋势的探索,比较教育使我们懂得了运用比较的眼光看问题的重要性。

2、梁燕妮同学的小组认为:比较教育双语课程使我们受益很深,大家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不再把眼光局限于身边的小圈子,而是看到国外先进的教育,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些对于我们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学习教育基础知识的同时,巩固了语言听说读写的技能。通过比较我们学会了思考,理解了英美国家的教育为什么会如此发达,也明白了我国在教育体制和内容方面的欠缺,并且学会了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正确决策。这些都促进了我们个人品质的完善,做事要负责,要讲究诚信,要学会与社会上各种人员打交道,做到情商、智商同步发展。

3、金辉军同学的小组认为:就拿课程设置来说,英美等国家更加突出实用课程和职业化课程;而我国则重视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所以,发达国家的中学毕业生能很快适应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从一个横切面上看,他们的国家经济如此发达,是离不开教育的贡献的。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我国的教育和他们的比起来,多少存在欠缺与不足。他们的课程丰富多彩,动手操作和实践的能力相对较强,而且公民教育使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非常希望将来得到这样教育的洗礼与熏陶。在课余,我们也经常把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与我国的相比,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4、许锦绒同学的小组认为:重要的一点应该是个人品质方面的培养和提升,而品质是一个很宽泛的范畴:它包括了社会政治、道德修养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因而我们对自己品质的培养和提升应该落脚于平常的点滴生活,而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上老师的传授。有的东西只有自己体验到,才会真正理解,所谓“只可意会”的东西。我们是社会的人,如果丧失了社会责任感,甚至是社会的伦理道德,那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更不用说为社会做贡献,就是自己以后发展也很困难。

5、吕婵同学的小组认为:作为一个中国大学生,我们也应该具备最起码的个人品质,人人都必须有责任感,作为公民,我们有对国家的责任,作为子女,我们有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只有具备很强的责任感,我们每个人才会不断努力,社会才会和谐发展,国家才会兴旺发达;我们通过学习比较教育这门课之后,更加完善了自己,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我们的个性更加趋向完美。

6、李欣同学的小组认为:我们来到了这所学校,尽管不喜欢当教师,但“既来之,则安之”,心想只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研究生,就可以摆脱“苦海”了。于是,我们拼命地学习,对院系活动一概不参加,直到学习了比较教育这门课程,我们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美妙,还有许多东西比学习更重要,例如: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勇于实践能力、社会责任和诚信等等。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如果光有高学历,而没有高素养和好品格,是远远不行的。

7、刘京京同学的小组认为:学了这门课之后,我们觉得我国的教育机制真的还存在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我们现在只能表述自己的看法,而无力改变社会教育现状,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反思自己,能认识到这些问题,说明我们在思想上有了升华,觉得有了一个正确的信念。这是对我们人格的保障,它可以制约我们的行为,净化我们的心灵,促使我们向善发展。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那么这个社会不就更加美好、更加和谐了吗?

8、文一两同学的小组认为:学习了这门课程,我们更加了解了英美国家与我国教育体制主要差异的根基,中西文化的不同源泉。尤其是关于公民权教育问题,我们感到了英国在这方面的教育确实落到了实处,并不只是写到条款中而不去落实,这对于我国现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从学习中,我们惊奇地发现,自己更加乐于思考问题,想想这是为什么以及怎样去解决它,也促进了我们大量阅读更多的有关书籍,从中得到知识,获得乐趣。我们感到又进步了!

四文化意识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何在双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文化意识,如何把英语文化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还需要认真地进行科学实验与比较研究。文化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在对大学生用英语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他们理解异国文化的内涵。文化素质是教化、示范和养成的有机结合。教化是指设置必要的课程,进行知识的传授;示范是指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行动中;养成是指一种内在的涵养,内化成人的品质。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理解和表达能力是每个教师的天职,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

篇6

一、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确保论文指导水平和能力

毕业论文质量高低,固然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科研素养、写作水平,但与指导教师的负责态度和指导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应该首先从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着手。

1.严格准入制度,优化指导教师队伍结构。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由具有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担任”。[2]其次是严格指导教师的准入制度。论文指导工作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科研素养、写作水平、责任意识等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降低指导教师的选聘条件,就意味着降低论文指导水平。因此,应该完全按照要求选聘,即论文指导教师在专业、学历和职称上要满足规定条件。再次尽可能选聘高水平指导教师。在确保指导教师基本要求基础上,有条件的基层电大还可实行更高的选聘要求,不仅满足专业、学历和职称等基本要求,而且还要有认真的指导态度、丰富的电大教学经验、较高的科研水平。同时,尽可能按照教师的“教”“研”方向与学生的论文选题相一致的原则安排指导教师,即为现当代文学选题方向的学生指派现当代文学教师,为古代文学选题方向的学生指派古代文学教师。

2.实行培训制度,提高指导教师履职能力。提高指导教师的履职能力要从实行论文指导教师培训制度做起。目前,电大除了对论文答辩主持人有明确的培训要求外,对论文指导教师还没有刚性的培训要求,而必要的培训对论文指导教师的履职和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要重视基础培训,掌握应知应会内容。一是清楚论文指导教师职责,明确指导教师应该承担的具体任务。二是掌握毕业论文体式和结构,了解论文写作中从选题到行文每个环节的规律和技巧。三是论文指导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毕业论文写作不仅是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且还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求实品格的必要手段。论文指导教师应坚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督促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基本学术道德规范,维护科学诚信的义务。其次是重视提高培训,不断提高指导能力和水平。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定期的集中培训和各种教研活动来逐步解决,从而不断提升指导教师的水平和能力。

3.完善监管制度,提升论文指导工作质量。首先要做到两个实事求是:一是实事求是确定每位教师的指导学生数量。限制每位教师的指导学生数量是确保论文指导工作质量的需要。二是实事求是确定论文指导报酬。中央电大有“对每名学生的指导时间不得低于10学时”的工作要求,[3]但没有相应的统一报酬标准。可以这样说,科学确定报酬标准已成提高论文指导工作质量无法回避的问题。其次是建立指导教师考核机制。以抽查论文指导工作、邀请学生评议等方式,对指导教师的工作水平和质量进行考核。同时,通过精神表扬和适当提高报酬等形式对考核优秀者进行表彰。最终实现以考核促提高,引导指导教师强化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切实提高指导工作水平和毕业论文质量之目的。

二、突出重点环节指导,严把三个关口

1.突出起始指导,严把选题关。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不仅决定着论文的质量和价值,也关系到论文写作的成败。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选对了题目,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指导教师必须突出对毕业论文选题的指导,帮助学生选对题、选好题。一般而言,学术论文选题应该特别强调学术性、创新性原则。但开放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非普通高等教育,是大众化教育,非精英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而非理论型学者为目标。因此,开放教育毕业论文不能片面追求与普通高校本科院校一样的标准,而要建立与自己办学特点相适应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标准,突出重实践、重提高的选题原则。基于上述认识,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应该坚持三原则,首先是专业性原则。毕业论文贴近专业实际选题既是基本要求,也是硬性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不能选择经济或法律方面论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这应该非常容易理解。其次是应用型原则。开放教育学生基本为在职人员,选择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因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其有关联。因而,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应用型研究。再次是难易适中原则。怎样选择一个难易适中的课题呢?一是方向对路。避开自身弱项和盲点,少些玄奥、抽象的学术研究、理论研究,多些应用研究、实证研究。二是大小合适。毕业论文选题过大过小,都会影响论文质量。相对开放教育学生而言,尽量做到选题要小,挖掘要深。

2.突出初稿指导,严把抄袭关。“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必须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4]首先要判断初稿是否具有抄袭嫌疑。判断标准一看初稿质量,二看初稿水平。其次是鉴定初稿是否真正抄袭。一是通过中国期刊网搜索,二是通过百度和谷歌搜索。在方法上,一般先用题目搜索法进行搜索,这样可以搜索出全文抄袭的论文。后用段落语句搜索法进行搜索,这样可以搜索出部分抄袭和杂凑抄袭的论文。[5]再次是处理抄袭论文。对上交抄袭论文的学生,不仅要退回论文,责令其重新选题和写作,而且还要进行严肃批评和学术诚信教育。而对由学生自行完成的初稿,则就论文观点、材料、逻辑结构、写作规范等方面进行修改指导。

3.突出修改指导,严把质量关。对毕业论文修改的指导务必要抓住三个环节:首先是初稿检查环节。全面、系统地检查初稿,清楚其错误和缺陷,是指导学生进行论文修改的第一步。对论文初稿的检查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先整体后局部。即先进行全篇检查,然后再按照各部分、段、句子、词语和标点这样的顺序进行检查。二是先内容后形式。内容决定形式,起草初稿要根据内容选择形式,修改论文也要根据内容调整形式。同时,初稿检查还要关注论文的四大要素,即观点是否正确、新颖、全面、明确,材料是否充分翔实、具有说服力,结构是否完整、合理、科学、均衡,语言是否准确、流畅、简洁。其次是论文修改指导环节。经过认真细致的检查后,如果没有发现重大问题,确认论文不必重写,就要指导学生进行修改。论文修改一般都要经过几个来回,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根据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的思路进行修改,二是按照从大问题到小问题的顺序进行修改。再次是论文格式指导环节。关注的重点是要素是否齐全,格式是否规范,特别是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要素是否合乎要求。如果不够规范则要予以纠正,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定稿。为提升学生的论文书写能力,确保论文质量,在论文修改指导过程中,要注意防范两个极端:一是“放羊式”指导。不少教师在对学生的论文选题和初稿指导比较认真,但在将初稿修改意见反馈给学生后就很少过问了。二是“保姆式”指导。在论文修改指导过程中,修改意见过于细致周全,就连每个词语和标点的错误都一一列出,甚至觉得反复指导十分麻烦,干脆自己帮助修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结合开放教育特点,优化论文指导策略

开放教育无论是生源特点,还是教学模式,都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就决定了开放教育毕业论文指导方式应该选择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策略。

1.个体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一般而言,毕业论文指导更多地属于个别化教学活动,即由指导教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学,但开放教育毕业论文仅有个体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应该安排至少三次的集体指导。一是选修毕业论文写作课程,对毕业论文写作进行宏观指导。写作是一项综合性精神劳动,对人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均有要求。而论文写作作为比一般文章写作更为复杂的写作活动,对人的综合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但开放教育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偏低,不知如何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学校可以通过选修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中文学科论文写作”课程,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毕业论文写作知识,掌握毕业论文写作规律和技巧,引导学生尽可能将毕业论文写得规范、得体,就显得十分必要。二是毕业论文写作前夕集中辅导,对毕业论文写作进行具体指导。在即将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前夕,选派论文写作水平高、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结合以往毕业论文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就毕业论文如何确定方向、选题,如何收集、整理和筛选材料,如何谋篇布局、规范论文格式进行全面辅导,尽可能淡化理论阐述,强化方法说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同时,趁机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的动员。三是毕业论文写作过程集中辅导,及时解决共性问题。通过前两次的集中辅导,学生虽然对毕业论文写作中一些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写作过程中,仍然会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各种问题,而且很多问题都是共性的。在这种情况下,既为了提高指导效率,也为了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指导教师可以召集自己指导的全部学生,对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指导,至于具体次数可以视情况而定。

2.面授指导与远程指导相结合。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不能单纯地运用传统方法,而应采取以远程指导为主、面授指导为辅的方式。除论文写作前夕的集体面授指导,以及遇到必须通过面授指导才能解决问题,要求学生确保接受面授指导外,其他一般都应采用远程指导方式。首先是运用电子邮件指导。其优点是只要指导教师有时间,随时都可以进行。不足之处是由于师生之间不能实时交流而容易造成学生不能完全领会甚至误解教师的指导意见。指导教师一般在学生写作时间比较宽余、且指导意见比较容易理解的情况下采取这种指导方式。在进行电子邮件指导时,为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指导意见,指导教师除说明清楚外,还要在修改稿中加注必要的符号。二是运用QQ指导。其优点是如果师生双方都在线的话,能够实现实时交流,确保学生全面正确地接受教师的指导意见。不足之处是如果学生不在线,就不能运用。进行QQ指导时,最好能事先预约,确保指导教师能够实现有效指导。再次是进行电话指导。其优点是指导教师能够随时联系学生,只要学生有时间就能实时交流,且能够比较清楚的接受指导意见。不足之处是会产生交流时好似已经领会指导意见,但修改时又不知所云的现象。电话指导方式一般多在指导意见较为原则且条理清晰时运用。对毕业论文进行远程指导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组合式指导。

3.写作指导与答辩指导相结合。指导教师不仅要负责学生论文写作的指导工作,而且还要承担学生论文答辩的指导任务。毕业论文答辩指导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首先是提高对毕业论文答辩重要性的认识。不少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的重点是写作环节,而答辩环节只不过是形式而已,只要论文写作通过了指导教师的审查,答辩环节也肯定能够通过。为此,指导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答辩“是审查论文的真实性并考察论文学生对研究题目的把握程度及综合研究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锻炼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全面评定论文质量的一个途径。”[6]从而打消学生的侥幸心理,在完成论文写作任务后尽快进行论文答辩准备工作。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一般性问题准备。通过集中指导的形式,提示学生在熟练掌握论文内容的基础上撰写一份答辩提纲,内容包括阐述选题的意图、意义和价值,论文的成文过程和主要参考文献,论文的基本观点、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等等。同时,提醒学生在参加答辩时可以携带的材料,以及应该注意的态度和礼貌等。再次是指导学生做好个别化准备。由于每位学生论文的选题和内容不同,答辩时需要回答的问题也自然不同。指导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论文内容,提示学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甚至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

篇7

教育教学论文2600字(一):中职舞蹈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探究论文

【摘要】舞蹈是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向观众传达情感,分享内心想法的重要艺术形式。观众通过舞者的动作神态感受到了舞者的情感态度,这样的舞蹈才是具有内涵和灵魂的舞蹈。因此,本文积极响应中职舞蹈教学号召,致力于构建具有情感深度和温度的中职舞蹈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职舞蹈;情感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107

舞蹈教学是中职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中职学校舞蹈生众多,但是真正能够通过肢体动作抒发个人情感、升华舞蹈感情的学生却并不多。很多学生对舞蹈的认识过于浅显和单一,认为只要动作做到位就达到了标准,因此忽视了舞蹈最本质的核心情感要求。基于此,中职舞蹈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指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传达情感,并借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具体探究过程如下。

一、中职舞蹈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学生抒感的需要

一方面,抒发内心情感、分享个人感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诉求和欲望,而有效的情感抒发途径和媒介就显得至关重要。中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较为规律单调,缺少多样化的手段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内心的压抑,不良情绪的累积,给学生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在学业上经历过失败,遭受过挫折,所以往往比其他普通高中的学生情感体验更为丰富,负面情绪的累积也较为严重,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也远超他人,因此,中职学生群体中焦虑、不安、自卑和紧张情绪较为常见。而教师以舞蹈教学为媒介,结合对情感的探讨,对内心的剖析,对意志的强化等教学任务,则能够给广大中职学生创造抒发个人情感,释放不良情绪压力的有效途径,富有情感的舞蹈教学课堂能够安抚学生的情绪,并通过一系列的情感教育将学生带入到多彩的舞蹈世界中,用舞蹈滋养精神,从而获得内心的释放,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二)打造课堂文化的需要

中职教育不仅仅重视职业技能教育,对文化教育和艺术教育同样有着较高的要求,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的素质和审美情趣。而在打造校园文化氛围这一过程中,舞蹈教学的作用更是功不可没。但是,仅仅只是舞蹈本身的教学也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很多教师忽视舞蹈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使得学生将舞蹈学习当作强制性的任务,学过就算过,而无法将舞蹈学习真正转变为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的重要环节。因此,中职舞蹈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透过舞蹈的外在形式,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与心灵对话,让舞蹈学习的精神满足超出身体的疼痛和疲惫。这样,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认可舞蹈学习,并积极在课外进行舞蹈练习与表演,打造多元校园文化。

二、中职舞蹈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正确认识情感化教学,构建素质教育课堂

中职舞蹈教学中情感教育工作落实的第一步必须要先从教师做起,先从优化教师教学理念做起,正确认识和接受情感化教学,打造具有情感深度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成人”为目标,带领学生在审美、道德、精神、意志等多个方面获得成长与进步,不仅改善学生的形体,提高学生的动作标准程度,还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素质化教学课堂。

(二)善用经典舞蹈作品辅助教学,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感知力

学生对舞蹈情感的发掘,对舞蹈情感的抒发不足,很多时候是由于学生积淀不够造成的,学生缺少对舞蹈情感的丰富认识,自然也就无法形成自己对舞蹈情感的个性化理解。因此,广大中职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时候要积极弥补学生这一缺陷,善于借助外部力量和素材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舞蹈情感的感知能力和共情能力,从而为学生舞蹈情感的丰富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当根据舞蹈教学的实际需要,提前借助多媒体和互联网为学生收集相关的经典舞蹈作品,并重点关注舞蹈作品中对情感的抒发和展现,由简入难,逐步带领学生认识多样化的舞蹈情感。比如在表现人与自然相处时的态度与情感时,教师可以选择杨丽萍的孔雀舞为展示素材,并配合专业人员对舞蹈表演的点评和对舞蹈情感的评价进行展示性教学,帮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对舞蹈艺术的情感理解,从而逐渐形成独特的舞蹈情感感知、抒发和表达方式。

(三)保持情感体悟,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光,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

人们对于情感的体悟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更多的时候需要建立在个人经历、生活阅历、具体事物等基础上,通过判断其中的美与丑,对与错,善与恶而逐渐构建丰富的情感世界。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的时候,也必须要以舞蹈本身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对人,对物,对生命进行感悟,对日常生活,对个人经历进行反思,发现细微之处的艺术之美和舞蹈之美,继而收获丰富的情感。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成长经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或者一次经历,从中发掘情感并将其编为一支舞蹈,通过艺术化的手段分享细微的情感,展示自己对美的感悟和认识,让舞蹈真正与情感相连,从而有效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

(四)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将情感教育与表演实践结合

艺术来自生活,情感源于实践是不变的真理,对中职舞蹈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同样有指导意义。教师积极为学生创造舞蹈表演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走上真正的舞台,面对真实的观众进行表演,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对舞蹈情感的不同认识,并不断丰富学生个人的内心情感,提高学生舞蹈情感的抒发表达能力。如为了加深学生对不同舞蹈情感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应当安排学生到不同的环境中进行舞蹈表演,近距离感受人、自然、社会情感与舞蹈相联系的切入点,即从中获取丰富的情感,展现学生自身较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而言之,正是因为有了舞者倾注的心血和情感,有了舞者对舞蹈动作背后内涵和情感的挖掘才使得舞蹈拥有了灵魂,舞蹈表演拥有了感染力和影响力。舞蹈教学不仅仅是肢体动作的教学,更是对美的分享和熏陶,对情感的浸润和共鸣,因此,教师必须要构建具有情感深度的舞蹈教学策略,不仅要培养学生用舞蹈动作抒感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挖掘舞蹈背后深层情感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感知力。

教育教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艺术素质教育与舞蹈教学的思考论文

摘要:艺术素质是学生综合修养重要方面,舞蹈作为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素质教育融入舞蹈教学,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在当前的舞蹈教学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立足于素质教育的背景,分析了传统舞蹈教育的弊端,指出了当前舞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教师要有掌控教学的专业度、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延续性、与多学科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思维上的创新性。

关键词:艺术素质教育;舞蹈教学;创新;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2-01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75

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的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舞蹈教学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创造性的、启发式的舞蹈教学应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其教学目标、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过程上应逐步规范化和系统化,这就需要我们舞蹈教师不断地摸索和研究,善于积累和总结,站在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的方式与学生展开教学对话,加强学生的舞蹈实践能力,落实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要求。

一、传统的舞蹈教学

舞蹈课程目前一般是纳入高中音乐课程,是音乐课程的一部分。从教学形式来看,主要分为这几部分,首先是教师对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其次是教师对舞蹈动作、基本的动作进行演示,然后是学生实践练习,最后教师来考核学生学习的效果这样一个过程。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因为这样的课程是非升学考试的内容,所以学生的课时较少,一般是一周一节,所以学习的内容不多。因为需要学习理论,所以在练习方面课上的时间是比较紧张的,需要学生进行课下的练习,但实际上学生课下练习的不多。从学生参与度来看,女生更喜欢一些,在动作练习方面也更加放松,而男生因为兴趣度不够,所以在理论学习中就往往不太积极,导致动作僵硬。到学期末考查一般是以学生舞蹈动作展示为主要考试形式,基本上没有统一的考试标准,所以学生也比较容易通过,这往往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重视程度不够。总体上来看,学生还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升学考试的学科上,极少数艺术特长生因为升学专业考试的需要,专注程度要更高一些。

二、当前舞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缺乏变化。诚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新的高考制度的实施,新的评价机制正在推进,特别是国家提倡要重视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从现实来看,可能是长久舞蹈教学课程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变化,方法比较单一,缺乏变化,一般还是在坚持原有的教师讲理论、示范动作,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这样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下,基本上是教师在主宰着课堂,学生被动参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沟通少;学生兴趣度往往不高,学习积极性不足,这样的现实不仅仅影响了课堂教学氛围,而且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这与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也是背离的,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要求。

2.对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度不够。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是主体,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也就是适应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其终身成长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就是一个重要内容,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也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流程,重视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学科课堂教学中来。而就舞蹈课来看,学生确实是也在参与,但是这种参与并不是发自学生内心,是被动的。同时,在舞蹈课上,有些教师的要求过于严格,给学生自己创造或者发挥的空间不大,缺乏对学生的鼓励,课堂氛围也影响了学生在课上的发挥。这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性会受影响,学习的动力也会不足。

3.考试与评价机制有待完善。考试与评价是舞蹈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考试和评价能够直观地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激励措施。然而,当前的舞蹈学科的考试和评价机制有待完善,考试形式单一,缺乏创造力,对于学生素质的呈现不够。评价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更多,并没有把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纳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进来,对于学生的影響就会下降。同时,考试与评价更多侧重于结果,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关注不够,对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评价也不足,存在一刀切的问题。

三、艺术素质教育对舞蹈教学的启示

1.掌控教学的专业度。教师能收放自如地展示自身的专业水平是素质教育舞蹈教学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把握一个“度”,既要塑造一个容易和学生沟通的、让学生认同的师者形象,又要展示出自己作为舞蹈教师的专业水准和控场能力使学生信服。在教学中不能走极端,如果教师为了和学生“打成一片”而刻意隐藏自己的专业能力,在教学中设置过多的游戏和有意思的活动,或者尽可能做一些学生容易模仿的动作,虽然能使学生顾忌较少地进行尝试肢体活动,但是也会产生负面效应,不仅使学生对于教师的专业性产生怀疑,也不易于促进学生动作质量的进步。另一方面,如果教师为了收获学生的认同而一味地向学生示范“高、精、尖”动作,虽然能打消学生对教师业务水平的疑虑,但是容易使学生心存抵触,产生可望而不可即的感受,让学生感到“我永远也达不到那种水平”,从而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去摸索和尝试,既要及时树立起权威和专业的典范,引领学生沉浸于舞蹈,也要与学生形成平等的会话状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考,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生命的律动。

2.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延续性。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不能止步于课堂中,教师要有足够的魅力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至课堂外,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延续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特别是艺术课,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很难投入地去学,更不用说进行课外的拓展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该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在课堂中要善于捕捉学生和发现学生的兴趣,善于创设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盎然的兴致中迅速自然地进入舞蹈的情感世界。另外,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课外拓展,给学生展示的平台,使学生在课堂中积累的方法和小成果得到展示,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种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感受到舞蹈带给他的快乐,从而发展成一种巨大的潜在的力量,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学习中。学生只有对舞蹈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诠释舞蹈的寓意,使舞蹈具有生命和灵气。

3.与多学科的融会贯通。《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拓宽音乐的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各学科的课程资源共享能为舞蹈教学带来丰富的源头活水,艺术素质教育下的舞蹈教学的课例设计和具体教学可以借助舞蹈的形式与多学科进行对话交流,通过交叉吸收和跨领域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点,不仅丰富了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收获了除舞蹈以外的其他领域的知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舞蹈、感受舞蹈艺术。但需要注意的是:舞蹈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必须科学、合理,不能过于牵强,其内容必须围绕舞蹈以及相关内容展开,融合过程要以“舞蹈”为载体,不能喧宾夺主,偏離舞蹈艺术的主旨。这种融合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表现,舞蹈与多学科的碰撞,有利于丰富舞蹈课程内容,从而发现创新点,提升协调各学科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4.提高学生思维上的创新性。“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任何学习都离不开创新,舞蹈也是。学生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不仅训练外在形象,也是对事物的认知和创造力形成的过程,艺术素质教育下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播放精彩的舞蹈视频,让学生对于美的东西融会贯通,使之从中获得灵感,从而促进知识、技能和创造力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可以采取“以赛代训”等方式,带领学生参加一些舞蹈比赛,鼓励学生自己创编舞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舞台感觉,提高自我表现力,还能提高学生对舞蹈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尝试,加强艺术实践。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和谐、有利于创新的学习氛围,学生不能一味地模仿教师的舞蹈动作,应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只有自己学会创新,才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创造出更多表现自己思想和个性特点的舞蹈动作。

篇8

【关键词】导师指导 研究生 学位论文 审核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0015-02

一 美国研究生导师制度概况

1.导师遴选

西方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在遴选上相对宽松,是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并重的导师遴选制。具体而言,研究生导师的遴选条件因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导师所承担的责任的不同也表现各异。通常的要求是,研究生导师除了通过包括研究和学习经历、研究生课堂教学、学术指导、学术成果、学术职务的担任等必要的资格审查之外,还需要具备指导研究生学习、研究的能力。是否具有指导和管理研究生的素质和能力是美国的大学在选聘研究生导师所重点关注的。

2.研究生指导委员会

在研究生指导方面,美国采用的是学术互补的导师组负责制——研究生指导委员会的形式,将导师制与集体相结合。由研究生指导委员会成员和主要的导师共同参与制定研究生的学习计划、课程教学以及论文指导与审核评定等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对研究生进行定期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3.学位论文的指导与评定

第一,课程考核制度。美国的研究生在录取后要进行系统的课程学习,课程考试采用笔试、口试或以二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同时也很注重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查。通过课程考核来实行严格的研究生淘汰制度,研究生入学率高,淘汰率也十分高。

第二,学位论文的要求。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完成,是研究生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学位论文的质量一方面可以检验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成效,考查学生的学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来对导师的论文指导质量加以检验。在美国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论文不合格而不能获得学位。美国研究生导师十分重视研究生论文答辩,他们往往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来要求学生严肃对待学术研究。

二 我国的研究生导师制度概况

1.导师遴选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严格的导师遴选制度。导师遴选大体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由学位授予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组织进行的;另一种是由学位授予单位自行组织或由省级学位委员会审批。

2.导师负责制

中国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强调建立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实行个人指导即导师与由5~7人组成的教研室集体指导相结合。目前中国的现实却是基于各校不同的基层教学组织结构,研究生在校期间的一切科研活动基本还是由导师一人决定。

3.学位论文的指导与评定

第一,课程考核和中期考核制度。与美国相比中国研究生淘汰率很低。研究生的培养重视入学考试而轻视对后续的课程学习过程的多样性的考查,研究生在校期间除了对所学的课程进行考核外,很少有其他方面的考查,其中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开卷、闭卷考试或是以课程论文的方式展开。学生只要能在指定时间内学完必修课程,获得学分并在最后一年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即可授予研究生学位。与美国不同的是,在我国很少有学生会因论文答辩不合格而拿不到毕业证。

第二,学位论文的要求。我国研究生培养的特色之处在于坚持对硕士研究生在科研上的要求。因此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在完成必要的课程学习的前提下还要进行科研,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此外也要进行必要的论文审核、答辩、修改等程序,在研究生参加论文答辩之前要先获得答辩的资格,一般以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作为标准。

三 启示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我国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现提出以下几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建议:

1.优化遴选办法

打破传统的以职称为标准的遴选方法,注重导师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学习经历等各项指标,针对本校研究生状况一级学科建设水平适当做出权重,全面考核、综合判定,以选出优质的导师,建设高水平的导师队伍。

2.实行导师组负责制

借鉴学习美国的研究生导师制度,实习导师组负责制,共同检查学生的研究进展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充分发挥集体优势。

3.建立多层次的培训制度和导师激励制度

对于新任导师不仅要进行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理论知识上的培训,还要关注对导师个人思想道德素质上的培训。发挥校内优质导师队伍的作用,对新任导师进行经验传授、教学帮扶和学术带动等。

4.细化考核制度,建立研究生淘汰制

细化考核制度,建立规范的研究生淘汰制度对于缓解我国研究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具有可行性。

5.转换和提升教学理念,重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创新性的教学是一种教学趋势,这种创新性不能只狭隘的在学位论文中得以彰显,还要在课程教学中,在实际的科研工作中展开,转变教学理念,以创新型教学和科研为中心,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

6.加强导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集中表现,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种实体性表现形式。保障学位论文的质量不仅是研究生个人的学业任务,同时也是论文指导导师的责任。

通过以上对中美两国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指导与学位论文的审核等几个方面的简单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通过不断地借鉴、吸收与融合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先进经验,以前车之鉴,成就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完善,不仅可以少走弯路而且也可以发现不足及时修正与创新,建立起独具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