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英语课程标准8篇

时间:2023-03-08 14:55:4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英语课程标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英语课程标准

篇1

[关键词] 课程标准

目标

要求

教育部新近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课程标准的实施,必将推动学校、教师和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受益。下面笔者拟通过学习课程标准,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

一、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目标确定在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上,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和以能力为目标。保证课程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发性;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思想,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程资源的开放与利用,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课程标准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情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以学生在某个级别“能做什么”为主要内容。各个级别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提出相应的具体内容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目标的确定,改变了英语课程过分注重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与传授,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样,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突出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展现个性。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发展策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学习的价值。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尊敬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主要内容——教育个性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人文精神,承担人性化教学角色。所谓人文精神,核心应该是人,是对人的关切,也就是对人的发展与完善,人性的优美和丰富的关切。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是代表人类的发展和命运的人类群体中最富活力的成员。教育最神圣的使命就是充分地发展人的个性,充实个性,培养具有独特人格特征和个性特点的社会新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的天资、兴趣、爱好、专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

转贴于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更新教育教学观。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倾向,就谈不上教育”。积极健康的情感能使人们的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对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语言输入和语言使用的机会,有利于对已输入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和存储,提高语言活动质量。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把教学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帮互学,发展合作精神;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地多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机会;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

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运用心理换位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学习过程。在讲授教学中,教师的讲不是直接地、单纯地讲授,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听和学。通过讲,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主动、高效地获得知识,掌握方法。立足于把教师的“讲”自觉地、有意识地转化为学生的“学”,让学生在聆听中思考,在思考中聆听,把听与思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能可以在他们自己选择的学习方式中得以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意见;想学生所想、所疑、所难、所错、所会、所乐,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1] 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师生关系是 “平等条约”,尊重和爱是其基本特征。“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有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创造性的教育实验能力和研究能力、在踏上教师岗位后经多年实践凝聚而生成的教育智慧”[2] 这就是一个新世纪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注释][1]引自余文森:《课堂教学水平与境界》[2]引自叶澜:《重建教师的角色理想》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年第11、12期;2002年第1期。

2.朱向群:《学习有感》,《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年第8期。

篇2

我很荣幸参加了城镇第三届名师带徒活动,根据本次活动要求每位学员要一个学期研读一本教学专著。其实,我们周围有很多关于英语的教学专著,我没有选择能给我更多新颖想法的教育专刊,而是选择了最最基本的一本书——《英语课程标准》。上次在第二小学听课时,相主任就提到了小学英语教师首先要看的书就是《英语课程标准》,而且必须看透。

经过这一段时间边上课边看课程标准边反思,我慢慢地感觉到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推行下,我们教学还要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小学英语的学习应特别强调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养成教育。因此,养成教育是贯彻整个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完成小学英语实施任务的基础。可见,小学英语养成教育势在必行,意义重大。以下是加强构建小学英语养成教育建设我的一些观点:

一、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门新科目的学习,首先就要吸引学生的眼球,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应该改变一本正经传经诵道的板正的教学风格,而是微笑着上课,给学生一种亲切、平易近人的表现。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眼里都是神圣的。在英语教学时,教师可以轻轻地拍拍他们的肩膀,帮助他们纠正书写的姿势,这些细微的肢体接触会让学生倍感亲切,才会放下那颗紧张的心情,在和谐愉快气氛中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

2、新颖、趣味性的教法。

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和机械地跟读,反复听写的教学方法不能够打通英语与学生接受知识的通道。教师应该将趣味性的活动或游戏引进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激发他们学习、应用英语的冲动,达到玩中学,学中有收获的效果。

3、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小学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培养学习自信心为主。因此,在评价学生时,特别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和适当的方法妥善处理。现在很多小学生不愿意开口说英语,多数是因为他们没有自信,害怕出错。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在错误中成长的学习理念,帮助他们把“怕出错”的包袱一点点地丢掉。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节课的完成离不开学生的配合,同时也是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头开始,从严训练,一点点强化才能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

1、培养学生看、听的习惯,参与课堂教学。

要求学生能够时刻跟进课堂的进程,眼睛、耳朵听从教师的指令,能够关注教师的一言一行,同时关注同学的问与答,随时做好答问准备。要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注意训练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以应用于开火车的游戏,点名游戏,一次跟不上,()反复随机抽查,这时学生会在紧张且具有趣味性的游戏中,积极参与,养成看和听的好习惯了。

2、培养大胆说、读英语的习惯,具备连贯表达的能力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用来交际,都需要说出来的。小学英语应该杜绝只会写的“哑巴英语”,要让学生养成爱说英语的好习惯。课堂上应该多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哪怕是一个单词、一个简单的句子。现在英语课堂,教师很注重英语口语是否地道,会借助点读笔、录音机、多媒体等工具,让学生一遍遍模仿,特别要对口语表达有障碍的学生要耐心指导,这无疑就是培养训练他们读和说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在班级内组织课文诵读比赛、课本剧表演、英文歌曲等活动,调动学生体内爱表现的欲望,增强其连贯表达英语的能力。

3、培养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基于小学英语课时少,教师在安排指导学生书写上的时间就相对很少,也有些教师对学生书写关注不够,导致学生上到五六年级英语单词写得东歪西倒,寥寥草草。有的学生其实是可以写好的,但他们却不重视书写,应付公事。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启示

一、目前我国英语课程目标存在的弊端

2011年我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关注公平教育,面向全体师生,注重素质教育等几个重要指导思想。《标准》正文共有四大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与以往相比,新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上都有了新的发展和改进。然而,纵观我国的英语教学现状,其中仍有许多弊端存在,这与学科目标的制定息息相关。

(一)语言交际能力目标的实施长期弱化

语言交际能力是英语语言学习的基本目标。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强调培养学生得体、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交际能力的发展。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更多的指向口语交际能力,即语言表达能力,重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规范,和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的培养[1]。

如今,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与过去相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相对于英语课程目标的其他方面而言,语言交际能力依旧是块短板,在日常的英语交谈中,学生依旧会出现大脑“go blank”和“文化失语”现象,也就是交际能力长期弱化的表现。

(二)英语的工具性价值和人文性价值失衡

《标准》在课程性质部分中把英语课程的性质明确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工具性是指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英语语言知识,人文性是指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是英语课程的“灵魂”。它更多的指向情感态度价值,是高层的隐性的生成性目标。

但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师的关注点大部分仍停留在英语的工具性价值上,对于其人文性价值,绝大部分教师将它视为额外的、不重要的虚幻目标,并没有涉及或者真正融入英语课堂。例如,在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单元中,教师更多只关注里面的词汇、重点句型,而对于主题的升华则仅仅一带而过,或者根本不涉及。英语的人文性价值并未得到体现,学生并没有因为学习了这一单元而提升对环保的认识,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未发生任何改变,而仅仅是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得到提高。

(三)跨文化意识目标的边缘化

全球化的发展让整个世界趋于一个整体,不同文化间的交融互通、摩擦碰撞每天都在上演。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传承和发扬不同文化内涵的重要作用。因此,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成了《新课程标准》目标的一大主题。

目标中明确提出要重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强调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向学生渗透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英语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现如今,很多英语教师和学生对跨文化意识保持着积极的态度,重视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相结合,可见跨文化意识目标在实践教学中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忽略跨文化意识培养,或将其边缘化。

二、2014版英国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解读

2013年,英国教育部新的国家课程框架文件,并于2014年正式启用。其中第三关键期,相当于我国初中阶段,其英语课程目标主要包括:

(一)阅读课程目标

1.培养阅读的鉴赏能力和爱好,独立阅读难度逐渐增加的材料:广泛阅读小说和非小说,尤其是不同类型、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形式和作者的整部书籍、短篇故事、诗歌和戏曲。学生阅读的材料选自于:1914年之前的以及当代英国文学,包括散文、诗歌和戏剧;莎士比亚(2部戏剧);经典世界文学名著;基于挑战、兴趣和享受,自助选择和阅读书籍;重读早期接触过的书籍,进一步了解其内容,为比较不同书籍奠定基础。

2.阅读稍难的文本:学习新词汇,将新词与已学词汇联系起来,根据上下文和查阅字典理解新单词;在文本中进行推理和考证;了解写作的目的、受众和语境,并利用这一知识帮助理解其它文本;检查理解是否有误,以保证正确理解已读内容。

3.批判性阅读:了解语言是如何生成意义的,包括:比喻性语言、词汇的选择、语法、文本结构和组织特点;认知不同的诗歌写作规则,理解这些规则历来的使用方法;通过表演,理解剧作家作品是如何实现人物之间的有效沟通的,以及为何不同的舞台演出需要不同的剧本演绎;在文本中进行批判性比较;研读不同作者作品,每年深入了解2名作家。

(二)写作课程目标

1.以享受和获取信息为目的,准确、流畅、有效和详尽地写作。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读者进行写作,包括:结构严谨的正式说明文和记叙文;故事、剧本、诗歌和其他富有想象力的写作;讲座和演示的记录、修改后的文稿;其他一些列的叙事或非叙事文本,包括议论文、个人书信和正式信件;总结和组织写作素材,提供必要的事实细节,支撑观点和论据;将已学的词汇、语法和文本结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选择恰当的写作形式;借鉴文学知识以及所读所听到的修辞手法,增加写作的影响力。

2.计划、起草、编辑和校对文章:思考他们的写作能否反映出预设的读者和写作目的;修改词汇、语法和结构以提高写作的连贯性和整体有效性;注意语法、标点和拼写的准确性,将英语附录1种的拼写模式和规则应用于关键期1和2的教学大纲中去。

(三)语法和词汇课程目标

巩固和拓展语法、词汇知识:拓展和应用英语附录2中的语法知识于关键阶段1和2的教学大纲中去,分析更具挑战性的文本;研究他们阅读文本中语法特征的有效性和影响;借鉴读到和听到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并有意地使用到写作和演讲中去,已达到特定的效果;了解并理解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差别,包括正式与非正式语域及其相关领域之间的差别,标准英语通其他变体之间的差别等;在其写作和演讲中自信地使用标准英语;精确、自信地使用语言和文学术语进行阅读、写作和口语的讨论

(四)口语课程目标

自信、有效地口语表达:能在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语境中(包括课堂讨论),自信地使用标准英语;能发表简短的演说和演讲,表达清晰,紧扣主题;能参与正式的辩论和讨论,能够总结观点,或者进一步发表观点;能即兴创作、排练和演出剧本和诗歌,从而生成语言并讨论语言的用法和意思;能使用角色、语调、语气、音量、情绪、沉默、静止和动作来增强语言效果

三、英国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新特征

2014版英国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较以往的课程标准而言,具有以下几点新特征:

(一)强化英语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英国14版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学习和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英语不仅仅只承担语言的交际作用,更承担着个人情感、观念交互的社会作用,课标强调英语对于个人发展的意义,也从侧面反映出英国人文主义精神对个人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其日后进一步深造、参与社会生活和工作实践奠定基础,被认为是英语学习的首要目的。

(二)强调英语的交际功能

新课标指出:“学生只有学会阅读和听力,他人才能与之更好地交流。”课标要求学生学会讨论以便更好地学习;能够清楚地阐述和解释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掌握听说的艺术,能够做正式的报告,向他人演示并参与讨论。可见在全球化发展的当今世界,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更多地为人使用,其交际功能也被进一步提升了一个档次。经典的交际准则要求,有效地交际要掌握几点要素:how、when、what、whom,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交际技巧,提高交际能力,从而高效地进行交流。

(三)重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英国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学科目标中并未像中国那样单独罗列出,而是蕴含在具体的教学目标内。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养学生除了理解常规的语言知识外,更多地则需要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批判性思维显得十分有必要。但在中国的英语新课程标准将英语学习能力分为五大块,即学习知识、学习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批判思维和创造性从属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被单独的割裂开来,但是如何通过英语教学来获取则未能很好的体现,在评价上也没有很好地载体。

四、英国课程标准的启示

通过解读和探究英国2014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对我国英语课程标准的制定带来了启示和借鉴,主要有:

(一)目标的制定应更加具体明晰

英国的课程目标设定更为具体,易于教师操作和实施。就以阅读目标为例,英国课程目标明确说明了阅读的范围(1914年之前),不同的阅读体裁(短篇小说、戏曲、诗歌、散文等),以及必读的书目(莎士比亚),并具体阐明了“如何去阅读”。例如在理解生词时应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断和考察,或通过查阅字典来获取新单词。目标中还例举了一些有助于拓展批判性阅读思维的活动,如通过表演的形式来深度理解剧作家剧本中的台词和语言文化,给学生带来直观、形象的方法指导,将阅读内容与阅读方法相结合,构建了较为完善明晰的阅读体系。而我国的英语课程目标设定则相对宏观,在具体的内容和获得内容的方法与途径上却没有清晰的说明。

(二)应更加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英国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探究和学习的能力,在课程目标的描述中英国更加强调过程,即能力的培养,在达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即教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其形成长期探索、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口语目标中,要求学生“发表简短的演说和演讲,能参与正式的辩论和讨论,能够总结观点和即兴创作、排练和演出剧本和诗歌”,这不仅是对学生口语的考察,也是对学生交际能力、创作能力的培养。”而我国的口语目标中,更多的是模仿、朗读等简单的目标设定,并未给学生提供展示口语表达的机会,因此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长期弱化,哑巴英语现象至今仍十分普遍。

(三)目标的设定应更具弹性和包容性

在英国的课程标准中,常常可以见到类似的表述“基于享受和兴趣自助选择和阅读书籍”,可见英国的课程目标设定是基于人的发展和需求,目标的设定具有弹性和包容性,满足各种学生的需求和水平。

在对阅读书目的设定上,英国课程目标也给予了教师一定的选择权,除了规定的必读书目以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水平和社会发展需要自行选择阅读书目和教材,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这也显示出英国课程目标的包容性与灵活性。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英语教师 角色定位

为了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江西省于2008年拉开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序幕,《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施近五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笔者作为一名身处教学一线的高中教师,颇有收益。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英语教育教学理念;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等。新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面对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的教育变革和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英语教师应做好理念的更新,进一步完成课堂角色的转换,从而符合新课标的需求。

一、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

古人说:“亲其师则信其言”,新课标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的统一。在高一的起始阶段,教师应以充分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为主,消除他们已有的学习顾虑,以一种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积极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因素,提高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达到学习兴趣增强的目的。心理学上提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一个创造学习神话的情感培养。

二、注重以学生的需求为已任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的观点,他要求教师放弃向导和指挥官的任务,而转换成看守者和助理者的角色,教师应站在学生背后,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已任。教师应充分发挥导学作用,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激活记忆,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三、注重鼓励学生学习选修课程,并加强指导

选修课的设置是高中新改的一个重要举措。开设选修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有多样化选择的余地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同时有利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必修课程共同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形成。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充分考虑他们的学习现状,在充分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和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做到教学内容既多样性又有可行性,同时兼具地方特色。教师应注重鼓励学生等候课程,让他们理解这样做既是为了满足学习的需求,又是在学习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适时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四、注重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新型的教学关系中,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样式,树立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观念,充分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拓展课堂,教学容易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英语的新渠道。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方式难以适应新课标的教学需求,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应合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如音像、课件、视频等,让学生产生全新的听觉和视觉的冲击,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方式,又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真正实现了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的整合。

总之,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在新课程标准与理念的要求下,教师唯有真正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全新意识,才能真正地完成角色的自我转变,既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又能创造性地圆满完成新课标中的各项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篇5

一、“评价”要求英语课堂应建构民主氛围的学习机制,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针对目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较为死板”的课堂氛围,明确指出应树立符合能力培养的英语教学理念,应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主体地位,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老师要调整自己的课堂位置,把自己定位在组织学习的功能上,优化教学模式,为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营造宽松、和谐的英语课堂气氛,尽量让每位学生乐于开口,勇于实践,培养自己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巴班斯基这样认为: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民主氛围、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这是为了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

二、“评价”要求英语课堂应调动一切有效手段,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创设真实的情境,拓宽学生学习运用英语的渠道,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英语知识进行运用

新“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中指出: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等。这些说明评价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而不是以前那种终结性考试,是为了选拔“人才”。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把“听、说、读、写”都有了具体的考查规定,并作为平时考查范围。威尔金斯指出:“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即使教师教学生明确的语法规则,学生要很好地掌握语言概括能力,主要也不是靠对有关规则有意识的理解,而是靠应用这些规则进行造句的大量实践机会。”因此,英语课堂上要尽量给学生实践语言的机会,体现语言教学的功能。真实的情境课堂组织方式,有利于改变机械性的听、说训练,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有利于学生“真实”地表述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三、“评价”要求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叶圣陶曾说过:“教师的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用不着教。”许多老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教”上,而认识不到“学”的重要性。于是“满堂灌”的英语课堂是常见的现象,这样学生永远不能超越,思维狭窄,不能发展,更不用说创造力了。这样的教学后果是绝大部分学生对老师讲的就记,老师没有涉及到的就认为是错误的,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大,形成高分低能。因此,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把学生学习过程也作为考查评价范围,目的是为了改变这一课堂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加强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发挥学生的潜能,真正成为能力突出的新一代。

四、“评价”要求英语教学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状况,一个民族的特征;作品是民族文化和科技的沉积,它不可能脱离其社会人文背景而孤立地存在。学生件接触的文章或阅读材料题材丰富,体裁多样,涉及各种知识领域专业术语。若文化素养低,缺少必要的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阅读起来将会很困难,不能理解。笔者认为,知识贫乏,是妨碍阅读能力的重要原因,因此,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深度、广度不断扩展,学生还要懂得社会文化习俗知识。实践证明,了解英美等主要讲英语国家的社会形态、政治经济、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学艺术、文化教育,熟悉英语国家人们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生活习惯、交际方式,知晓西方国家的一些重大史实和重要人物等都有助于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语言水平,促进阅读能力,也有助于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更新与积累。大量的阅读对促进语言的学习益处很多,长期阅读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接触新单词,复习巩固旧单词。这样不断积累向前发展,不知不觉中就把单词记熟了,词汇也就自然扩充了。同时通过反复接触语言,可以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不断吸收新的语言知识,在阅读实践中培养语感,使学生对英语是否自然纯正,是否符合习惯,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广泛的阅读还能巩固教材中新学的知识,这样,学生又在无意识中间接地大幅度地扩大新知识。

总之,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了科学的评价建议,目的是要老师转换教学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它必将对英语课堂教学带来新的、科学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2]《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年第8期).

[3]《优化课堂教学丛书》(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

篇6

一、兴趣是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关键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

力。对中学生来说,只有他们感兴趣的,才会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主动钻研,并以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这些知识。教师除了借助于思想教育的手段来培养兴趣和端正学习动机外,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发掘材料,独具匠心。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使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直观性、实践性、新异性。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稳步发展,长盛不衰。

1.1 以学习动机和理想教育来激励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英语学习动机是行为动机之一,具体表现为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有动机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较好。而无动机的学生往往把学习当成一个负担,其效果自然就很差。要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使其树立远大的目标。

1.2 以多种教学手段激发英语学习兴趣。教师应该不断引导学生将兴趣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一直保持积极的学习态

度。中学生仍然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如果教师单调地教,学生被动地听,最终会使学生的兴趣荡然无存。因此,教师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和《英语课程标准》。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各有所得,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⑴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 学习语言最怕缺乏语言环境,课堂气氛不活跃,活泼、好动的学生就会感到英语学习枯燥无味。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音像视听多媒体手段,课堂教学的语言情境就很形象逼真。学生身临其境,就会兴趣盎然,记忆牢固,也会较轻松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点。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课高中第一册(模块一)Unit 3 Travel Journal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音、图、动画、单词及理解提示的多种幻灯片:

A组 印支半岛诸国;湄公河的源头;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的状况;湄公河的走向;湄公河的终点

B组 四位骑车旅行者起初的态度;后来的打算;对于旅行路线的争议;最后确定的路线

C组 旅行的艰苦性;地形,地貌;行程距离;中途休整

D组 旅行的前期准备工作;查阅资料;制定计划;物质准备

学生寓学于乐,乐在其中。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

⑵加强听说,注重语感。 “听”和“说”不仅是“四会”技能的重要内容,是《英语课程标准》注重的语言目标,同时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动力。平时不少学生在听别人讲英语或收听、收看英语节目时,很有兴趣地去听,甚至糊乱模仿几句。这充分说明学生对听说英语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要利用和激发这种积极性,加强听说,努力做到视、听、说同步,培养语感和学习兴趣。

⑶挖掘教材的趣味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材料,挖掘趣味性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教材的设计及教材内容的安排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但是英语教师必须“再创作”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注意力。手段要新颖,方法要翻新,要善于别出心裁。就“课文呈示”而言,可以采取教师单独演示、学生单独演示,也可以采取师生配合演示、学生间的配合演示等等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进行多种活动,而且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都充当一个角色。例如:在进行人教版第一册Unit 1 Speaking Task时,可以将学生分成二人小组,对“友谊”及“朋友交往”展开讨论,要求以具体故事说明友谊的可贵。

二、以情感策略调动学习积极性

人际交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学生的情感态度在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语言学习。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英语教师实施情感策略要做到以下几点:

2.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语言学习者的认知特点,还要考虑到语言学习中渗透的人际交往过程。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教师应对学生尽量做到尊重和赞赏。英语教师必须发自内心地爱学生。不但在学习方面关心,而且在生活、心理、身体、活动多方面都要作有心人。

2.2 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师生之间的交流其实在课堂上占的比重最大。教师的真正的职责不在于教授,而在于帮助参与和引导。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按《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采取互动式,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全方位地引导:

⑴引导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明白自己想要学习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⑵引导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⑶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英语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⑷引导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篇7

一、新《标准》突出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新《标准》突出的“人文性”特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强调教育平等化、民主化、个性化,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张扬每个学生的鲜活个性。教师应通过尊重、赏识、关爱等,把学生放在做“人”的主体地位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倡导和实践“尊重教育”。

尊重学生,要对学生一视同仁。要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人,看成与自己有着平等关系的公民,爱“金凤凰”也爱“丑小鸭”。不管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社会背景如何,不管他们的学习基础如何,让学生在平等、尊重的氛围中得到尊重,并学会尊重他人。同时把尊重和自我严格要求相结合,自我严格要求正是尊重学生的具体体现。教师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坦诚和求实精神,这种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乌申斯基所说:“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

二、新《标准》强调学习过程的自主性: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新《标准》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要迅速更新观念,“吃透”新《标准》的实质内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去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要让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爱、学有所思、学有所长,真正为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三、新《标准》注重教育的情感策略:要求教师以学生的终身幸福为目的,积极影响学生,确立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新《标准》不仅强调知识、能力目标,而且注重情感目标。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伙伴,与学生一起探索、一起反思、互相鼓励帮助,做到教学相长,努力开发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情感因素,开商,促进智商;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原动力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

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认为:“情商是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一个人的成功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新《标准》强调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管理与评价、认识、交际等学习策略的培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遵循学习规律,改进学习方法,加强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从而形成自主发展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有效学习策略。教师要注重师生情感交流,达成默契。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达到认知与情感交融的最高境界,使课堂教学成为心灵净化、视觉满足和精神愉悦的活动体验。

利用作业评语加深师生情感交流是我一直坚持的做法。评语言辞恳切,切中要害:或热情鼓励、或委婉告诫……始终使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强烈的兴趣、昂扬的斗志,激励并坚定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信念。通过评语,教师尽可把祝福、问候、关切、激励、真诚、信任之情化作甘甜的泉水,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引起师生教与学的共鸣,达到教与学两者的和谐与统一。

篇8

关键词 中职教学 英语 措施 课程标准

我院是一所高职院校,面对日益严峻的招生压力,中专俨然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重要来源,可是如何进行中专英语课程标准制定呢?结合我院实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一、课程基本信息

首先我要明确课程名称为中专英语 (基础模块);授课对象为我院个专业所有中职生; 课程性质隶属公共基础课;开设学期依据个专业而定可以一学期、或二学期;后续课程各个专业的专业英语(职业模块);学时安排为124学时;教学场地可以安排在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任课教师要求:一方面要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较强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另一方面要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

二、课程定位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巩固与拓展,是一门各专业中职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实践性。

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语言实践,逐步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其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410个左右英语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的350个单词能正确拼写和100个日常句型能够较熟练地使用;

(2)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词类,简单构词法,句子成分、句子种类、句子类型,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常见从句、标点符号。

(3)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地貌和风俗礼仪,培养学生良好文化底蕴。

2、能力目标

听力:能听懂日常和课堂活动中使用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每分钟60词左右)的英语对话和不太复杂的陈述,理解基本正确。

口语:能使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课堂交际;能就各单元话题进行简单讨论。

阅读:能阅读初级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资料,理解正确;阅读文段的长度控制在100-130个单词左右,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英文资料;能读懂涉及初级不同专业的简短文字材料。

写作:能够根据要求,在给出关键词的基础上书写书信、备忘录、个人简历等简单的应用文,词句基本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格式恰当,表达清楚。

翻译:能借助词典和老师的帮助翻译一些简单的句子。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和高尚情操。

四、课程设计

1、设计思想

本课程内容侧重学生英语语言基本能力的培养,本着“夯实基础、突出应用”的理念,遵循各专业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选取了十八个学习主题来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通过两学期的学习完成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并达到相应的要求,为学生的继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和满足学生今后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对英语的基本需求。

2、教学方法运用

多种教学法的运用不仅能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有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在新的课程体系下,教学途径倡导以“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为主,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交际法等方法并进的原则。“任务型”教学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模式,它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它强调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在此过程中, 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对语言文化的感知。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将其作为唯一的教学方式使用,它只是在语言学习的巩固阶段比较适用。

五、课程考核

考核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课程考核(以满分100分计)具体构成为:课程成绩=期末考核成绩70%+过程考核成绩30%,着重考核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

形成性评价:记录学生每一个课堂内外教学任务的完成及评价情况,包括:作业评定、出勤考核、课堂表现、实践教学任务参与和效果情况等,把评价纳入学习过程;

终结性评价:包括口试和笔试两个部分。口试内容包括朗读对话或短文、角色扮演、情景剧表演、复述课文、根据所给话题自由交谈以及话题讨论等,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笔试考试:综合检查学生对英语语法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笔试题型为多项选择、完型填空题、阅读理解、写作等。

六、教材及其它教辅资源

目前我们使用教材是《英语》(基础模块)第一、二册,主编:林立 、王笃勤。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和配套的《英语》(基础模块)学生练习册 第一、二册。 以前曾用过《英语》(基础版)全一册,主编:童彤出版社:外文出版社;以及《英语》(基础模块)第一、二册,主编:陈琳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教材。

在教学资源上主要为课程配套教学光盘与磁带。

参考文献:

[1]胡春洞,张思中.中小学外语教学法,199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