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8篇

时间:2023-03-08 14:55: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篇1

关键词: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中图分类号: F320.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3.003

1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现状

近年来,吉林省遵循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明确产业发展重点,注重整合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以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为核心,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集约化、机械化、科技化、水利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初具雏形。

1.1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在全省经济结构中,虽然农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呈递减趋势,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但农业产值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201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596.28亿元,增长4.7%,依然是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支撑力量。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构成中,农业(主要为种植业)、牧业是吉林省农业的主导产业,比重较大。特别是畜牧业产值所占比重提高较快,初步走上了设施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发展道路。实现了以粮食为主、粮食以玉米为主的单一生产结构逐步向粮、畜、林、绿色经济作物多种生产结构的转变。

1.2龙头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形成

2015年末,培育全省各类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500户,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47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00亿元,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60%以上。2015年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种植业基地达4000万亩,畜禽养殖量达3亿(头、只),带动210万种养殖户参与一体化经营,农户增收70亿元,直接安排5.6万农村劳动力就业,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基地农户的增收。

1.3农业科技支撑能力稳定提升

全省基本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农业科技推广领域不断拓展。2015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100%,一些重大的增产增效技术得到应用推广。

1.4农业产业的装备水平逐步提高

201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3152.5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17万台。水稻插秧机、水稻收获机和玉米收获机保有量增长较快,农作物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82.5%,农业机械正由小型化向大型化、由单一生产向综合配套作业方向发展。

2促进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的对策与建议

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看,吉林省还存在着农业多功能开发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原因是缺乏高度发达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作支撑,农产品比较优势的逐步弱化,导致吉林省虽然农产品数量供给比较丰富,但大部分农产品不具备比较优势。因此,加快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是促进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当务之急。为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2.1推进优势产业建设,完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在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增强其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快发展畜牧业,转变养殖的传统观念,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支持规模化饲养和健康养殖,打造养殖业生产加工的精品名牌。立足吉林省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并引导加工、储运、流通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集聚。发展特色块状农业,东部重点发展中药材、经济动物、食用菌和长白山山珍食品;西部重点发展瓜菜、油料及特色经济作物;中部重点发展棚膜经济及露地瓜菜。

2.2从农产品精深加工入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从农产品精深加工入手,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确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龙头企业立足农业,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的深度和精度,提高其竞争力。在突出主业的前提下,通过联合、联营、兼并等形式,扩大经营规模;二要通过和全国知名龙头企业对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吉林省安家落户;三要鼓励和引导各种能人兴办龙头企业,包括个体生产、加工、运销专业大户和民营企业,鼓励和引导外资企业和大中型工商企业创办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办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2.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增加产品科技含量

切实落实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体系的政策,积极支持和引导民办农业科技研究机构、农村专业技术组织和民办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搞技术研究,促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建议对全省农业科技机构普遍实行事业费包干和目标管理。不断开拓技术市场,促进农业经费实现良性循环,达到农业科技成果商品化。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加快良种培育与推广,特别是对适应中低产田的抗旱耐旱品种的开发力求有新突破。大力推行无公害农业生产,使农业先进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2.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装备水平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加强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建设。从吉林省粮食生产区域上看,西部地区降水量较少,常年处于干旱状态。因此,必须把加强西部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其抗旱能力。继续加强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和重点小型水利工程的除险加固和综合整治,完善田间渠系、泵站配套改造。引导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田水利建设,支持农民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促进有限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提升现代农业的装备水平,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特别是粮食机械化的建设,增加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机具的保有量,加快发展水稻收获、机播和玉米播种、深松等机具,提高粮食生产作业效率。发展规模经营,走以机械化为依托的规模化经营模式,促进种植效益的不断增长。

2.5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带动现代农业流通体系的构建

要加强优势产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现代化的专业批发市场。建立和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和功能,包括市场交易、检测检验、产品贮运、配送和信息等。搭建农产品市场营销新平台,发展区域性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根据优势农产品的不同特性,在有条件的特色优势农产品产区,积极推广各种营销新方式,通过订单农业、农产品展销会、网上营销等方式,提高对特色优势农产品的促销力度。逐步实现冷链运销,通过建设农产品仓储中心、农产品展示中心和进超市配送中心等流通设施,促进生产与市场的对接,创新农产品交易方式和方法;加快优势产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2.6增加投入,构建现代农业投入体系

增加资金投入,有效化解农村资本约束。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补助和一般性转移支付等资金,确保主产区得到合理利益补偿。优先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引导产销区建立利益衔接机制,确保种粮农民得到合理经济收益。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农业融投资体制;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资本投向为多功能农业产业化;三是改造农村发展银行,助推多功能农业产业化发展;四是激活农村“金融市场”;五是建立多功能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以农村多功能开发的中小企业为主要投资对象。

2.7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

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建设要求,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可借助公益机构这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渠道,调动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的积极性,着力解决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专业技术协会、专业服务公司及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形式多样的生产经营服务,发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政府应支持具有一定资质的经营组织从事农业公益,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招投标、定向委托等方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技术协会、涉农企业、供销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参与到现代农业经营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中来。

2.8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篇2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建设的意义

当前,我国已进入运用现代农业工程和手段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农业已到了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建设基础支撑,切实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1,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是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支撑体系的重大举措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业靠天吃饭的格局并没有根本上改变,农业工程体系已经成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较为薄弱和滞后的部分,一方面表现为我国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储藏、运输等基础条件和设施装备落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相当繁重;另一方面,相对于农业技术,农艺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研究人员,农业工程建设和工程技术本身的研究不深入,导致农业工程建设模式单一、技术落后、标准缺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建设的短板。为此迫切需要构建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当前长远需要,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完善、协调、规范的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

2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是加快现代农业工程学科建设的有效途径

世界各地的经验表明,完善的农业工程学科体系是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的重要标志,我国农业工程学科起步比较晚,其中为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等服务的农业工程技术研究就显得比较薄弱和落后,还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工程支撑体系将在全国范围内整合,包括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和工程设计单位在内的工程建设人才资源,培养造就支高层次的农业工程研究队伍,这无疑将为我国现代农业工程学科的建设与繁荣注入强大的活力。与此同时,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建设还将为农业工程学科建设和研究提供广阔的舞台,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工程研究的良性互动,繁荣农业工程学科体系,有利提升我国现代农业工程学科的地位和研究水平,促进整个学科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建设的内容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建设主要以服务农业产业为目标,以农业工程技术为主体,以集成创新为特色,紧紧围绕农田基础设施与装备工程、农产品生产设施与装备工程、农产品产地加工与储藏设施与装备工程、农产品流通设施与装备工程、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设施与装备工程、现代农业公共服务设施与装备工程等六大农业基础设施与装备条件建设工程领域开展系统、集成研究,收集有关基础数据和技术与建设信息,形成有关技术成果、技术方案和模式标准等。

1 农田基础设施工程集成技术及模式研究

针对农业部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规划提出的全国粮食主产区的12个类型区,选择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比重较大的3个类型区:东北、华北(含西北)、南方,开展调研工作;在研讨分析农田基础设施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不同区域条件下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土地平整与田块集中、坡耕地改造与旱地雨水利用、现代灌溉与排水技术、机井与农电、农业机械化与田间道路设置、农田防护与生态景观建设等工程技术;按照资源优化配置原理,提出不同区域条件下的工程类型、建设模式、控制指标、建设标准等。

2 种养业生产装备与设施工程集成技术及模式研究

根据全国不同区域和气候对设施农业(含设施园艺、设施养殖)的需求,选择西南、西北、华北3个区域,对设施农业装备与设施工程的现状、发展趋势展开调研,提出3个区域种养装备和设施工程技术集成和模式优化的框架和方法,形成促进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发展模式,并进行集成试验示范等。

3 农产品产地加工储藏装备与设施工程集成技术及模式研究

根据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以及新增1000亿斤粮食规划,在粮油、果蔬主产区各选择2~3个省分别对玉米、马铃薯、花生、香蕉的产地加工储藏装备与设施现状与需求进行调研,研究提出上述农产品产地加工储藏工程装备与设施技术集成和模式优化的框架和方法:通过对现有技术的对比试验以及分析筛选,研究提出产地加工储藏工程装备与设施工程的典型集成模式;建立玉米、马铃薯、花生、香蕉产地加工装备与设施工程技术集成与模式优化的试验示范基地。

4 农产品流通装备与设施工程集成技术及模式研究

主要以果蔬、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为重点研究对象,对其流通运输技术与装备及产地批发市场有关工艺技术进行集成研究,集成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工程、农产品物流(专用运输车、农产品冷链运输网等)体系建设工程、农产品交易物流质量控制与监测工程和农产品交易物流信息化工程等方面的技术,形成农产品快捷、高效、安全交易与流通的工程建设技术体系、建设模式、建设标准与规程规范等。

5 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装备与设施工程集成技术及模式研究

针对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安全(主要针对水、土对种植业产地环境影响)的共性问题及关键技术环节,开展农业废水与农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工程、农药化肥减施工程等方面的调研;建立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装备与设施工程技术评价数据库。对主要技术进行分析、对比,开展农业废水和农业固体废弃物处理适宜技术试验验证;筛选、集成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装备与设施工程优化技术:形成典型区域的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装备与设施工程优化模式;提出标准体系框架。

6 现代农业公共服务装备与设施工程集成技术及模式研究

主要建立支撑农田基础、农产品生产、农产品产地加工与储藏、农产品流通、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现代农业公共服务等六大设施与装备工程的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集成农业信息化工程、农业重大疫病防控工程、农业灾害防减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程、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民培训工程等方面的建设技术,并开展试验示范;开展功能实验室设备配置模式与选型集成研究;提出现代农业公共服务装备与设施工程建设的政策建议。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建设的预期目标

通过涉及保障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流通等全过程的六大农业工程技术和与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的结合、组装、集成,实现农业工程科技成果的集成化、模块化、标准化和系统化;形成农产品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生产的基础平台技术体系、农产品产地加工与安全储藏的保障平台技术体系和实现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高效益的流通平台技术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由经验型向科学化提升,由分散型向系统化整合: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建设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向科学化、机械化、工程化和信息化全面发展。

篇3

>> 中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加快秦皇岛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对策 宿迁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推进廊坊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基于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三农”融资问题研究 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问题及对策浅析 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对策取向 现代农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8年将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现状调查与统计分析 新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探索 农业科技传播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的应用 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现代农业产业模式与发展对策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中的政府、企业与社会 关于构建苏州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 张德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本途径[J].农场经济管理,2009(6):13-14.

[8] 王裕栓,张冬冬,国洪磊,等.新农村背景下传统农户生产经营状况调研与分析:以德州市为例[J].宁夏农林科技,2013,54(7):110-112.

[9] 张学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34-236.

[10] 冯路.山东省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50-51.

篇4

关键词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实施情况

“建设现代农业水稻产业科学技术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体系的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对于有效整合科学技术资源,破解当前存在的科研与生产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3]。2009年顺昌县被福建省列为试点县之一,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1体系健全,措施有力

(1)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了由农业局局长任组长,乡镇农技站站长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综合试验站各项工作的领导,围绕项目目标任务,认真审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目标,促进项目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

(2)成立项目技术指导组。由综合试验推广站站长为组长,县植保站站长、县农技站站长为副组长,以各乡镇农艺师为成员的技术小组,负责优质水稻新品种示范与展示工作的技术方案拟定、组织实施、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集成推广应用农业“五新”(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化肥、新机械)。

(3)组建技术示范骨干队伍。由农民自行推荐项目区内农技员、种田技术高的农户3~5人成立技术示范小组,负责指导本村农户准确实施各项技术措施,以科技成果转化率,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2加强培训,坚持核心示范与面上推广相结合

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举办3期优质稻相关栽培技术培训班,培训相关示范户215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20份,让“五新”技术进村入户,切实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知识和科学种田水平。

(1)建立“仙潭村垄尾洋千亩核心片”,展示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有限公司的天优673等十几个主推品种,做好新品种展示示范片(点)的标牌明示工作,便于农民自行参观选种。

(2)每个乡镇建立一个6.67hm2的示范点,在全县共建立12个6.67hm2的示范点。

(3)建立一个666.67hm2示范区,包含大干镇大干、白石、来布,埔上镇埔上、河墩、土丰,洋墩乡路马头、田溪,仁寿镇桂溪、仁寿。

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扩大新品种展示、示范覆盖面,把新品种展示示范点建在农民家门口,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加速新品种推广进程,让新品种、新技术切实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

3大处着眼,重点做好农业“五新”的集成推广

(1)推广新品种。主推品种有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有限公司的宜优673、两优航2号、乐优94、宜优1577、川优673、ⅱ优673、天优673 等优质稻新品种,示范品种有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福建省种子总站和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后备品种52个,以为筛选可推广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提供服务。

(2)应用新技术。重点抓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湿润灌溉技术、秧苗期治黑尾叶蝉防普矮病技术、水稻根线虫防治技术、直播稻栽培技术、机械插秧技术,应用省区域病虫测报网的病虫情报指导病虫防治技术、机械防治病虫害专业队统一配药、统一防治病虫害等技术。

(3)选用低毒、高效的新农药。用金好年防治稻飞虱,用好劳力、速灭抗防治螟虫、卷叶螟,用爱苗防治纹枯病,用龙克菌防治细条病,用扫弗特进行直播稻化学除草。

(4)施用新化肥。根据测土结果,配方施用由化肥厂根据测土配方结果生产的水稻专用肥,大力推广紫云英、沼液等有机肥。

(5)使用新机械。用拖拉机耕耙农田,用插秧机插秧,用收割机收割。

在核心示范片,突出抓住壮秧的培育、配方施肥、湿润灌溉、及时烤田和病虫防治等环节,培训、组织一支专业防治队,立足保苗、保根、保叶、保穗4个环节,对重大病虫害实行统防统治。在秧苗期抓治黑尾叶蝉,防普矮病环节;分蘖盛期抓稻根尖线虫病防治,保根防早衰环节;螟虫及卷叶螟发生危害期防治保叶护苗环节;破口期防治穗颈瘟、螟虫白穗、纹枯病保穗环节,确保稻苗健壮生长,为实现水稻高产提供保证。

4开展竞赛,调动农户学科学、用科学、创高产的积极性

为鼓励农民创高产,充分调动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项目领导小组在核心示范片建立了高产评比奖励制度,在水稻成熟期组织领导小组、指导组、示范骨干10人,对示范片田块进行目测,筛选出前10名进入第2轮实割测产,凡进入前3名的农户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第1名奖励1 500元、第2名奖励1 000元、第3名奖励500元,并发给荣誉证书,要求获奖户总结高产经验,向其他农户推广。通过开展高产创建竞赛,农户学科学、用科学、创高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5邀请专家指导,促进项目保质保量实施

为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实施,省、市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岗位专家主持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多次到田间地头检查指导,促进项目顺利实施。2009年通过向农民推广农业“五新”技术,变粗耕粗种为精耕细作,使项目区内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平均产量由2008年以前的不到6 300kg/hm2提高到2009年的8 250kg/hm2以上,增幅31%。

6几点体会

(1)现代农业产业科学技术体系建设,能充分利用本省农业科技资源,促进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对接,能大大提高科技成果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2)现代农业产业科学技术体系建设,能优化配置现有农业科技资源,建立从科研到推广、从实验室到田间、从科学家到农户、从科技成果到转化为生产力等环节紧密衔接的有效机制[4]。

(3)现代农业产业科学技术体系建设,能突出研究重点,突破技术瓶颈推进技术集成创新和综合试验示范,有利于提高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的转化率。

7参考文献

[1] 张鸿.长江上游片区现代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研讨会在成都召开[j].四川农业科技2009(11):31.

[2] 王海.论杂交水稻产业发展中的三大体系建设[j].江西农业学报,2005(4):122-126.

篇5

关键词: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兵团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094-04

一、兵团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现代农业生产条件分析

近年来兵团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尤其是伴随着农业节水灌溉示范、农业机械化推广、现代农业示范“三大基地”的建设,以及六师五家渠垦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一师阿拉尔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兵团在节水灌溉、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机械化等方面处于较高水平。兵团节水滴灌技术广泛应用于粮油、糖、果蔬园艺等作物种植,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2011年兵团有效灌溉面积1 091.5千公顷,占到耕地面积的88%,其中高新节水灌溉面积占到耕地面积的59%,旱涝保收面积占到耕地面积的76%。节水滴灌技术的广泛使用使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05年的0.46提高到2011年的0.52,灌溉定额由2005年的680立方米/亩下降到620立方米/亩,水资源利用效益得到明显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兵团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96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棉花机械采收面积45.8%。全兵团有124个团场、13 742个机组实现农机管理标准化目标,分别占总数的87.32%、44.23%(见表1)。

(二)兵团农业生产结构情况分析

1.农业依然以种植业为主

兵团农业内部结构在兵团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下不断优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兵团提出农业要形成种植业、果蔬园艺业、畜牧业“三足鼎立”的经济发展格局。从种植业和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变化看,种植业比重由2001年的85%调整到2011年的76%,畜牧业比重由2001年的13%变化为2011年的16%,其他行业的内部结构变动不大(见下页图1)。在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结构变化中,种植业和畜牧业内部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种植业呈现“稳粮、优棉、增果蔬”发展格局

新世纪以来,兵团种植业内部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根据兵团种植业发展的重点行业,种植业产值可划分为粮油甜、棉花、特色林果、蔬菜、其他五类。粮油甜的产值比重由2001年的27%变化为2011年的11%,基本保持在11%~15%之间变动。棉花的产值比重在2003年达到最高值,占种植业的72%,现基本保持在产值占种植业的55%。特色林果、蔬菜的产值比重明显上升,2001—2011年间分别增加了16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见图2)。果蔬色林果种植面积增长迅速,尤以红枣增速明显。红枣种植面积由2003年的8 535公顷增长到2011年的104 943 公顷,增长了11.3倍。“南枣、北葡”的水果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红枣、葡萄种植面积占果园面积的比重接近80%。

3.畜牧业发展以生猪、肉羊和牛为主

新世纪以来,兵团畜牧业内部结构变化明显,但猪、肉羊、肉牛和奶牛基本保持统治地位。一是传统的肉羊养殖业产值比重呈现下降趋势,由2003年最高峰时期的占比33%下降至2011年的占比23%,但一直保持在23%以上的产值比重。二是生猪、奶牛和肉牛养殖业产值比重上升明显。生猪养殖业发展迅速,特别是2007年以来生猪养殖业发展迅速,已替代肉羊成为养殖业产值比重最高的畜种;奶牛和肉牛养殖业蓬勃发展,奶产品和牛的产值比重提高14和10个百分点(见图3)。

二、兵团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依然较为薄弱

现阶段兵团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的发展以规模数量为主,基地地域分散,质量较低。从四大基地来看:第一,粮食基地中粮食安全控制目标与团场职工增收的目标不协调,优质高产种植面积少,基地带动职工群众数量少,主要是由于种粮效益低、种植收入少;第二,棉花基地科技成果应用普及率低,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少,标准化基地规模小,基地区域分散,不利于兵团棉花基地单产和总产的提高,也不利于水资源的充分利用;第三,特色林果业栽培技术不规范,栽培品种较落后,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速度慢,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集约化程度相对低,精品园和高产园少,主要是由于栽培品种退化,导致优质果品率低,优质高档果只占总产量的40%左右,许多林果产品有优无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品牌优势。此外,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注册果园认证数量少;第四,畜牧业基地规模小,基地连接的养殖户分散导致带动能力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受资源承载力和生产条件限制发展空间缩小,生产水平低导致牛羊肉和牛奶质量差,化程度低,肉牛和奶牛养殖分散,饲养方式落后和管理粗放,标准化养殖基地规模和数量小,养殖质量不稳定,影响了畜产品深加工质量。

(二)农业产业结构依然不合理

兵团农业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和优化,依然存在着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棉花为主的局面,2011年棉花种植面积、产值依然占到种植业的一半以上,“一花独开”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畜牧业产值比重经过十年的调整,仅提高了3个百分点,畜牧业较弱的局面在兵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种植业中的果蔬园艺业在十年中产值提高了38个百分点,但主要增长的是红枣。近几年全国红枣面积大幅增加,仅新疆红枣种植面积就由2002年的18 836公顷增长到2011年的456 074公顷,增长了23倍。红枣种植面积的大幅增长,给以红枣种植为主的南疆部分团场,带来了极大的市场风险。

(三)团场职工群众生产利益保障程度低

(1)在目前兵团农业经营过程中,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更大,团场职工群众利益难以到保护(一般是对农产品和主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保护),挫伤团场职工农业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业主导产业和基地建设的进一步发展。(2)农产品价格变动加大情况下,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加剧,职工群众利益保障如何“共担”与“均沾”没有实现,农产品加工业获得垄断利益分配,团场职工群众的生产经营利益无偿转移,缺乏组织、制度和机制保证。同时,团场职工群众的农业生产从生产资料供给到农产品销售均缺乏必要的保障,其退出壁垒极高,而其他主体退出壁垒均比较低,经营风险与经营收益不对等。

(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兵团的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急待加强,原料基地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的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牛羊肉、乳品、甜菜、加工番茄等生产水平较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商品率低,原料质量和供应不稳定,这也导致部分加工企业生产加工能力闲置。

三、兵团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构建

(一)总体思路

兵团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经济和增加职工收入为重点,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强化农业生产基地建设能力、科技支撑能力,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农业生产体系。

(二)农业生产体系发展重点领域

农业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和依托,建设好生产基地,有利于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优势,开发当地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它将众多分散的农户联结起来,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中,促进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发展。兵团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已经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但是兵团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把基地建设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打好坚实基础,还处于不断探索之中。

一是要科学制定生产基地建设的总体规划。兵团、各师(市)、团场(镇)各部门应密切配合,从当地实际出发,根据各师市、团场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高起点地制定农业生产基地发展规划,以指导生产基地建设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

二是制定促进兵团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的差别化保护政策。对于各师市、团场相关部门规划内的生产基地以及主导产业项目,从财政、信贷、投资、税收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实行差别化倾斜扶持政策。同时,鼓励和支持大中型工商企业到兵团创建农业基地,兵团各师市、团场对此应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保护,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农业科技的投资,以改善基地生产条件,增强基地发展后劲。

三是理顺和建立兵团农业生产基地管理体制。按照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基地的要求,应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和条块分割,站在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全局的高度建设生产基地。

四、兵团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发展对策建议

(一)加快高标准基地建设的速度,提高原料产品的质量

兵团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效益已经显现,但继续增值的空间狭小,必须加快发展高标准农产品基地,提高基地为兵团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供农产品的品质,从质量提高上创效益,实现农业产业化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1)区域化布局:在巩固好现有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产品生产专业户、专业团场,形成稳固的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2)集约化经营:加大农产品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引导团场职工、群众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集约化程度;(3)标准化生产:农产品生产基地要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名牌意识,大力加强农产品的标准化建设,包括选用优良的种子、种苗;严格执行化肥农药的施用标准,从源头上降低污染和公害;(4)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检测中心,加强对农产品安全的测试工作,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二)加大农业生产技术研发力度,促进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转化

(1)以农业标准化生产为抓手,以农业科技成果为动力,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先导,推广农业灌溉技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节水灌溉示范推广基地和建设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三大基地建设;(2)用现代生产方式、现代科学技术、产业化经营模式和企业化管理方式组织农业生产和经营,重点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和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3)重点增强现代节水意识,以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逐步在全国推广应用节水灌溉运作模式和支撑体系,健全节水灌溉服务体系;(4)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和农机装备质量,促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健全农机经营管理体制,促进农机农艺融合,逐步将农机服务辐射到周边地区。

(三)调整兵团农业生产基地农业产业结构,建设高品质产业基地

立足兵团主导产业,以兵团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兵团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兵团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为指导,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以四大基地主产区为中心的高度集中产业带。

(1)高产优质粮油基地:在实现兵团粮油生产自给自足、区内供需平衡的基础上稳定兵团粮油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重点发展高产、高质、高效粮油基地,逐步实现粮油增产的主要手段从增加种植面积转变到提高单产上来;(2)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兵团优质棉花基地的建设应该按照区域化、规模化的发展要求,重点发展大力建设八师、一师、三师、六师和七师棉花生产基地;(3)畜牧业生产(养殖)基地:兵团畜牧业生产基地的建设应该转变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畜牧业养殖基地的区域结构,重点建设优质畜种的养殖基地、优质畜产品的生产基地,提高兵团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效益;(4)优质林果基地:兵团优质林果基地的建设应该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要求,重点发展无公害、有机、绿色和产地的认证基地,实现认证面积和基地建设面积同比增长,保障特色林果基地的产业化发展。

(四)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延伸农业产业链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实现产业集群的较好方式,在产业集群的基础上较易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合理布局、建设兵团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组织申报国家、自治区、兵团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引导国内外先进科技生产生产力向兵团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示范团场聚集,提升兵团农业科技生产力,促进兵团科技农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盛羽.完善农业产业体系:问题与对策[J].理论研究,2007,(3):10-13.

[2] 姚建民,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道路选择[J].理论研究,2011,(3):284-286.

[3] 赵慧峰,等.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案例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0,(1):1-5.

[4] 赵绪福,王雅鹏.农业产业链、产业化、产业体系的区别与联系[J].农村经济,2004,(6).

Construction Corp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JI Qi-guo,ZHU Hong-hu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832003,China)

篇6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创新金融品种;差别化支持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7-0082-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7.20

在海南考察时指出:海南农业发展要处理好基地、机制和体系三者关系,实现向标准化、品牌化和产业化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1]。笔者认为,基地主要解决农产品生产问题,机制主要解决基地生产动力、生产保障问题,体系主要解决农产品物流问题。笔者也对现代农业视角下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做了初步观察思考。

一、农业现代化实践的启示

现代农业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物质材料、生产组织方式、生产经营机制等武装起来的农业,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实现农业的集约化、设施化、标准化、精细化、生态化等“五化”的生产经营。美国、以色列、日本、荷兰等国在实现农业“五化”的同时,也实现了农产品物流的链条化和网络化(类似于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鲜活农产品从产地到达销地的冷链工程与物流体系),它们共同支撑起农业现代化。国内外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使业界达成广泛共识:运用现代科技、生产方式、组织经营机制等要素全程装备农业产业是现代农业应有之义,包括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两大产业板块。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也不可偏废。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固然重要,也是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重要任务,但其自身价值的实现还须仰仗流通板块。物流生产力的大小、现代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农业水平高低、生产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的实践

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也有许多可资推广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如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它为龙头带动或推进农业现代化。又如,凭借城市公共服务、生产技术资源优势,发展城市型、城郊型现代农业,扩展除农产品生产之外的生态环境保障、生活参与体验功能[2];凭借独特资源禀赋,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等。在诸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探索中,有一条可资推广的经验就是运用现代物流手段或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抓手,拉动农业生产走向市场,促使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互动对接,实现现代化条件下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而发展现代物流一般采取以下物流业态模式:

一是临港经济模式(亦称临港园区经济模式)。主要是依托江、河、海港口航运业,以与港口相连的陆地区域为载体,布局和发展现代物流业态以及以物流业引擎相关产业向港区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农产品物流融入其中并凭借它到达销地,如上海临港产业区、山东济南物流园区等。目前,港口航运业依然是我国农产品物流不可替代的主渠道之一。

二是临空经济模式(亦称临空园区经济模式)。其运作机制类同于临港经济模式,但它主要凭借航空器实现农产品从产地到达销地的流通。有些比较高档的农产品,如水产品,鲜活期往往很短,储运条件要求很高,产销两地距离遥远,大多情况下运用航空器这种储运方式。海南高档鲜活水产品80%主要通过海口、三亚机场储运出岛。

三是临产经济模式(亦称基地经济模式)。如山东寿光市农产品现代物流业态发展,最初动力源于蔬菜生产。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带动了物流发展,促进了相关生产要素和相关产业向蔬菜生产基地集聚。经过近30年发展,寿光市以蔬菜为主的农产品物流呈现出突出的“临产经济”特征。一是实现了蔬菜的区域化、基地化、规格化、设施化生产,是国内颇具规模和特色的蔬菜生产基地。该市蔬菜种植面积90万亩,蔬菜品种发展到200多个,目前有10多个乡镇、500多个村、8万多个农户专业从事蔬菜生产,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蔬菜之乡”。二是实现了相关生产要素向蔬菜生产集聚并形成相关产业。寿光市三友温室骨架加工厂主要面对全国研发、推广大棚骨架、钢架大棚、温室骨架等温室蔬菜种植技术,提供蔬菜温室资材类信息和技术咨询。寿光市三益现代农业公司集经营、科研、销售于一体,采用企业化经营机制推广良种化、规模化、现代化和商品化等蔬菜生产模式,开展种苗选、引、育、繁及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种苗技术咨询、业务培训和科普教育、游览观光等。三是实现了“寿光蔬菜卖全国”和“寿光买全国菜”。该市先后组建了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电子收费结算中心、蔬菜配送中心,配套建设化肥、种子、农膜、农药等生产要素的大型农资市场,在批发市场专辟“放心菜”专营区和蔬菜电子拍卖中心。该市场现货年交易量15亿公斤、交易额28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跻身于全国十大农贸市场行列。

截止2010年,全国拥有产地、销地和集散地等三个类型农产品批发市场4500家,形成了点面互动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我国农产品70%以上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载体或渠道进入消费市场和百姓的菜篮子。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农产品物流直至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既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重要引擎,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以及城乡统筹的重要抓手。

因此,推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理所当然地上升为国家经济建设战略,诸多组合型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和付诸实施。一是国家层面的政策措施。中央2007年1号文件指出: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 (国发〔2012〕10号)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流通业态,要靠产业化龙头企业来推动。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二是国家部委层面的政策措施。主要体现为多部门共同出台和实施的组合型政策措施与各部门出台和实施的行业政策措施。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农业部等部门联合出台了支持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发展的专项投资补助、财政贴息等政策;商务部组织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产品“农超对接”工程;农业部组织实施了“双百市场”工程,重点改造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培育1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村流通合作组织;供销总社提出和实施的“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简称“新网工程”),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所有这些,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三、海南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的实践

海南农业有两点显著不同于国内其他地区农业:一是属于岛屿型农业经济,产地在岛内,销地主要在岛外。二是我国唯一一个热带农业省份。热带地区农产品往往代谢旺盛,鲜活期较短,物流条件要求较高,有的甚至近乎苛刻。海南农业对物流的依赖程度显而易见,建立物流渠道和保障渠道顺畅已成为海南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甚至是先决条件。尤其是国际旅游岛上升国家战略之后,已成为海南热带农业主体的天然橡胶、热带水果、冬季瓜菜、南繁育种和水产等随之被确立为“五大”国家生产基地。推进“五大”基地建设,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事重体大,战略地位尤为重要,对推进海南热带农业现代化具有现实意义。

近年来,海南从自己省情出发,分别从三个路径殊推进海南热带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实现基地化生产。主要根据天然禀赋,划分区域引导组织生产,实现农业生产区域化。全省已形成各具特色优势的产业区带,如琼海、文昌沿海的对虾等海水产种苗生产基地,三亚、陵水、乐东等南部农作物南繁育种基地,文昌、琼海、万宁等三市所形成的胡椒、菠萝种植带,海南农垦和民营企业、种植户共同形成的天然橡胶种植区等。此外,强力推进养殖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起全省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578个,生猪和家禽规模化养殖场4300家,生猪规模化生产达7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3]。二是实现产业化组织经营。相继建立起农产品加工园区11个,以加工园区为平台带动热带农业走向产业化组织经营。前几年海南实施的“一条鱼”工程,成为海南热带农业产业化组织经营的一道风景线。海南翔泰渔业是产业化龙头,上游是近7000户为它加工生产提供罗非鱼生产原料,下游坐拥北京、上海、广州以北美、北欧、南非近20个境外销售商,形成比较稳定的国内外销售网络。“一条鱼”工程的实施使海南跃居我国罗非鱼生产加工出口第二位,海南翔泰成为全国同行老大。三是实现链条化、网络化物流。推进50家区域性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改造面积8.6万平方米,改造摊位9000个,超四成以上农贸市场建立起农产品自产自销区,农超对接市场28家。全面推进农产品冷链工程建设,全省建成预冷库141个,总库容21万吨,年处理瓜果菜420万吨,与冷链工程相配套的田头预冷系统库容体系相继建成,实现了瓜果菜生产与预冷零距离对接,初步建立起网点基本覆盖全省各市县的田头——产地——港口码头(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地等预冷处理链条。目前,全省每个市县至少拥有一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重镇实现了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布点。

农业政策性金融主动参与海南热带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实施,从以下三个方面支持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一是支持海南热带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在区域性大宗热带农业生产重镇支持建设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如南部陵水庆隆达、陵水汇丰等农产品批发市场,西部乐东晨晖、乐东大铭、乐东迎福等农产品批发市场,保亭中部岭南优质水果、屯昌中发地等农产品批发市场,还有东部正在建设中的聚龙现代农村物流园区等。二是主动融入临港经济园区建设,支持企业凭借园区发展农产品物流。如儋州白马井西部农产品批发市场、儋州益联水产批发市场,正在建设中的大印老城开发区天然橡胶保税物流园区。三是积极支持企业挺进临空经济园区做大做强。如已经投入运营的北部南北水果批发市场、三亚海源果蔬供港基地等,已成为海南南北两头农产品物流龙头,尤其是高档鲜活农产品出岛出境的重要通道。此外,还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辟了保税、非保税农产品物流平台。近几年来,海南农发行先后投放近6亿元支持海南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已大体完成了区域性布点,形成了农产品物流网络。它们与原有项目一道共同担当起海南农产品出岛出境以及省外农产品、农资入岛进村的光荣使命。

四、金融支持农产品物流建设的路径选择

农产品物流主动融入和形成现代物流业态,金融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一)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

从2007年银监会批复农发行开办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贷款至2012年末,全国农发行系统累放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贷款400亿元,支持具有区域性、行业性影响的贷款客户近200家。贷款坚持和突出了两大支持重点。一是支持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农产品冷链储藏、加工、运输等物流中心,农业生产资料仓储、运输及码头,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等基础设施。二是支持农村现代流通方式、农村新型流通业态建设。主要包括超市、连锁配送中心及其他各类流通企业开展的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购销、农产品配送、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以及订单农业、电子商务等。

除了提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贷款外,农发行还在推进“三农”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层面相继推出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县域城镇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农民集中住房建设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等金融品种。截至2012年9月末,这些贷款累放额已超万亿,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包括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在内的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开发性金融支持

开发性金融是国开行开办的把国家信用与市场原理特别是与资本市场原理有机结合起来的金融产品。该行在行业、产业和地区层面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方式对包括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在内的“两基一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作出开发性金融制度安排,并付诸实施。2005年5月,国开行与商务部签订了《支持流通业发展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议定国开行将在5年合作期内提供500亿元政策性贷款。其中:100亿元专项用于支持“万村千乡”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三)商业性金融支持

商业性金融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是在遵循商业性金融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做出制度安排的,一般以具体项目为单元获得贷款支持。2007年农业部与中国农业银行达成了一项重要银政合作协议,农行对农业部实施的“双百市场”工程涉及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的重点项目提供信用支持。除了农行外,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也以批发市场为项目单元对其提供信贷支持。

上述三类金融介入和鼎力推进,使“十一五”以来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产品流通网点数量比“十五”末期成倍增长,网点联系度显著增强,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生产经营规模显著扩大,农村流通产业显著提升,功能显著拓展,农产品与涉农物资双向流通更加顺畅,农村流通新型业态初步建立[4]。

鉴于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肩负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引擎的历史使命,农业政策性金融应把握以下未来信贷支持重点:

一是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产业升级与功能拓展,加大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统筹优化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支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大力度推进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仓储设施、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大型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广泛采用高科技手段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造升级。

二是支持推广“公司+基地”经营模式,加大加快“农超对接”步伐。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培育自有品牌,促进产销衔接。建设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系统和快速检测系统。从农产品生产到消费的流通产业链上推进实现农村流通体系主体多元化,建立利益共同体实现共赢。

三是支持菜篮子产品标准化工程建设,加大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步伐。全面实行园艺作物生产设施化、畜禽水产养殖规模化,推进畜禽养殖加工一体化,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四是支持建设和推广严格的商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大加快农产品“身份证”、“通行证”建设步伐。把农产品安全认证上升为制度,推进农产品冷藏保鲜、卫生、质量安全可追溯、检验检测、物流等设施建设。全程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和检验检测制度。

五是支持在现代农业视角下,各项政策措施互动、组合地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市场流通体系、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等互动融合以及实现一体化和主体多元化。

鉴于农产品物流建设的主体多元化、投融资需求亦呈多样性,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有针对性提供差异化、个性化金融支持。但就支持对象而言,经济欠发达和正在实现崛起地区,支持对象属于区域性“补缺补漏”项目,旨在扫除农产品物流生产力区域布局上的盲点盲区。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支持农产品物流功能升级和拓展,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

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和推广新的金融品种。建议对产业或地区均有重大影响和推动作用的农产品物流建设项目,提供“先期流动贷款+投资+项目建设贷款+项目经营流动资金贷款”复合型贷款支持。一是流动资金贷款对项目先期介入。主要支持项目规划、项目勘探设计、项目可研等实施前期各项准备。另外,鉴于项目前期准备时间较长,创建3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品种。二是鼓励投资参与。包括政府、企业发行债券,一般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出面操作,作为政府对平台公司注资而转化为政府持有项目股权。还有银行投资业务板块介入,享有投资相对应的权益。三是项目建设直至营运的组合贷款。包括固定资产贷款,之后跟进的生产经营流动资金贷款。四是对在建工程、项目未来收益抵质押贷款做出制度安排。五是对采取BOT模式(建设-经营-移交)、BT模式(建设-移交)、BOOT模式(建设-拥有-经营-移交)、BTO模式(建设-转让-经营)、DBOT模式(设计-建设-融资-经营)等投融资建设项目的承建主体予以信贷支持。六是支持央企、上市公司对涉农项目实行兼并、购买、资产重组,对涉农企业或项目实行投贷一体化或投贷款结合支持。

参考文献:

[1]擦亮热带特色农业这张“王牌”——七论学习贯彻视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N].海南日报,2013-05-03.

[2]唐园结,宁启文,李庆国,高杨.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现代农业[N].农民日报,2013-03-20.

篇7

5月12日-13日,我有幸参加了到云南省石屏县为期2天的现代农业产业学习考察活动,杨梅基地的精细化管理、先进的灌溉技术和产经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一路看到的平整大坝和先进的规模化农业产业化景象,给了我极为深刻的印象,使我对现代农业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

此次考察的杨梅种植基地正是通过流转荒废的山丘贫瘠土地,以先进的土壤改良技术、灌溉技术和管理技术,在贫瘠的山丘上“勾画”出漫山遍野的“梅绿图”。走进“梅海”,映入眼帘的是一株株高不过2米、修剪如盆景一样杨梅树,繁茂的枝丫上挂满了鲜活饱满的果实。据基地负责人介绍,每一株成年的杨梅树每年产值达1500元-2000元。基地常年高薪聘请专业的枝剪、浇灌、施肥等技术人员对杨梅树进行科学化管理,到杨梅成熟期,又聘请周边农民进行果实采摘,分级装箱,并对接省内外商家直接到基地进行收购。从过程上看,该基地初步实现了农业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和产业化。从结果上看,还实现了农业的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当前双河街道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决战期和决胜期,我们要真正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个人有以下几点思考:

--强化学习,转变生产观念。作为全国深度贫困地区,国家级贫困县下的街道,我们必须对发展现代农业有一个准确而清晰的认识,进一步转变观念,逐步从粗放型农业向“以科技为本”的集约型农业转变,从以简单的农业生产和服务为主线逐步转变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为主线的农技推广。要学习周边乡镇、县区、市州、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先进经验,在农业产业化布局过程中,要做到种植现代化、管理精细化、产销一体化、形式多样化、内容全程化,既搞好产前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资供应,又要搞好产中技术指导和产后加工、营销服务,通过服务领域延伸,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篇8

关键词:互动体验活动;地域化;差异性;农业综合体

一、现代农业综合体产生背景

我国的农业综合的产生,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开展起来,至今已有20余年的时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市场经济的调节下,我国农业综合体的开发,对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甚至农民增收都有很大的帮助。对改善“三农问题”有极大的促进。体验活动作为农业综合体的一大特色,是引导消费者前来的最大吸引力,人们选择农业体验,就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或者回忆早年的记忆,因此要抓住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才能准确把握市场动态,不断推出新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二、活动类互动体验活动产品分类及设计原则

活动体验活动产品主要是通过农业综合体的管理人员为游客提供一个农业环境,营造一个活动氛围,准备活动内容所需的设备等。使消费者陷入其中,真切的感受农业,回味早年的回忆,感受自然气息、享受自由田园风光。

1.现有的消费者互动体验活动内容分类:

(1)务农互动体验:游客通过参与园区内的特色农业互动进行体验。采摘、种植、垂钓、赛马等。

(2)休闲体验:对于浓郁的乡村特色环境和园区提供的特色观赏体验。常见的内容是呼吸清新的空气,欣赏自然的田园风光,以及餐饮、麻将等活动。

(3)教育体验:分为影像、声音教育和操作技能教育。添加历史人文、艺术美学等课程或实践活动,娱乐的同时增长知识。操作技能例如种植植物,摄影、测量水果糖分等。还有工艺品展示加工互动体验:例如陶艺、编织、刺绣等手工艺互动等。

2.互动体验设计产品设计原则。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对体验人群进行市场定位和互动产品定位,总结了互动体验活动的原则,运用这些原则可以让更多的农业综合体在开展活动时找到切入点和活动规范。

如下:

(1)互动、参与性:为游客创造尽可能多的身体参与体验的机会,有助于提高游客旅游经历的质量,使体验更加具体、形象,增强游客对园区的亲切感。更可以促进游客之间的亲密感。

(2)差异性:差异性的体验要求园区在体验时应力求独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时刻保持体验与众不同的个性,不断为游客带来新鲜的旅游感受,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由于游客收入水平,年龄、职业等多有不同,价格的差异化、多元化也要注意。

(3)挑战性:为使游客在体验中获得最棒的感受,需要在体验设计时加入挑战性原则。需要注意的是,挑战性度的把握,过低缺乏吸引力,过高产生失败时的挫败感,或者产生安全隐患。分成不同年龄段的体验活动是一个差异化体验的好方法。

(4)安全性:安全性原则作为体验活动设计当中的最关键因素,应该从始至终贯穿于体验活动之中。保证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十分重要

(5)短期性:一般游客来农业科技园游玩时间在1天-3天左右。注意活动产品设计的难易度和时间安排。

三、新型互动体验活动产品的开发方法及分类

目前现有的互动体验活动有一些弊病,比如游客觉得体验类似、单调、没有创新性。因此很多游客在观赏了之后很难会再次游览,类似的国外迪斯尼游乐园就使游客愿意反复游玩很多遍,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和借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总结了几个方法以便其他农业综合体参考。

1.活动开发的方法。主要是运用地域性差异性的方法来体现体验的特殊化、趣味化等特色:

(1)开展具有主题特色的结合观赏、品尝餐饮、购物采摘等促进教育体验活动,按照农时、节气等不间断更换体验项目。

(2)传统农业文化和现代科技文化结合,知识体验和技能体验的结合。

(3)按照国内外流行趋势,计划性的设计体验活动产品,增加消费者参与度,吸引其再次消费的欲望。

(4)注意和高校、科研机构等加强合作,寻找创新点吸引消费者。

(5)挖掘园区周边特色农业体验活动,运用现代科技和传统农耕文化相互进和互补。

(6)广泛听取游客意见,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让游客参与进来,为园区提出宝贵意见。

2.具体的体验活动分类。按照前面将互动体验活动分为三类,进行创新活动开发为其提供开发创新思路和着力点,由此产生一些列的开发活动来吸引游客。

(1)务农互动体验:采摘种都瓜果蔬菜、种植阳台蔬菜、垂钓、农耕等。

(2)休闲体验:例如餐饮、摄影、石墨体验、喂养家禽、蔬菜主题体育竞赛等等。

(3)教育体验:手工艺制作例如蜀绣、陶艺制作、编织、绘画等。

通过三类不同产品开发分类来进行区分,为农业综合体开发专门的农业园互动体验活动产品,提高其经济效益的同时,为此类农业综合体找到一条差异化、普适性共存的道路。

四、总结

本文首先通过对现代农业综合体的产生背景、现状进项研究,找到当代农业综合体互动体验活动产品出现的不足;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同时,找到其分类原则、分类方法,发散思维找到创新开发思路。互动体验活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寻找差异化、挖掘地方特色,也就是寻找地域化特征,只有通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开发活动产品思路才能让消费者体验不同的消费,产生兴趣,提高参与度重游度,从而加速农业综合体的发展,对我国的新时期农业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栋,甄双七,刘建峰,陈作英.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6(1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