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5:1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门窗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高校后勤 维修管理 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6-0042-02
随着高校办学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园基础设施也逐年增加,各种配套设施数量也在大幅增加,维修资金的投入与过去相比有所增加,而维修工作是高校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维修制度改革面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那么,如何从高校的维修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一条既能保障学校各项事业的正常开展,又能经济合理地调用维修资源搞好校园基础设施的维护建设和服务工作,是当前高校维修管理工作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 高校后勤维修工作的特点
1.经常性
由于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增加,而房屋的水、电、门窗和内外墙等部位都存在一定的使用年限,需要定期维修或更换。因此,对于高校后勤维修部门来讲,维修工作已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2.复杂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年老的建筑内的设施已落伍,跟不上要求,而单体建筑的日常使用情况也不同,维修的部位也不相同,非常复杂,这种复杂就给维修的进度、质量和资金控制方面带来一定的难度。
3.突击性和偶然性
维修工作主要是为教学服务,由于教学的要求,高校维修工作中的施工阶段多安排在寒、暑假进行,形成了“时间短,工作量大,难度高”的现象;学校里有时也会发生突发性事件,如停水、停电、失火、触电等事故,如何妥善处理好突发性问题也是维修工作的一个难点。
二 高校后勤维修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安排
高校后勤维修改造工作中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现象,往往为了满足急需的要求,任意改变房屋的原有用途。有时凭急需或领导意见实施改造,经常拆了建,建了拆,浪费资金,没有经过科学安排和统筹规划。
2.维修项目的经费问题
高校的维修项目有工程量小、施工内容变化快、弹性大等特点,施工过程中停工、窝工的现象较普遍,效率低,造成了人工费在工程项目资金中所占比例居高不下,而且维修中所用的材料数量较少,采购成本高,也造成了维修项目的成本高,给结算的编制和审计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高校的维修经费有的是使用单位自筹或科研经费,使用单位有绝对的自,如何用、用多少都是自己说了算,造成了标准不好控制,容易造成维修经费偏高。
3.维修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高校后勤的维修工作涉及土建、水电、装饰等多方面工种,需要许多如工程管理、预决算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维修部门在此方面的人才严重缺乏,仅有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日常的维修工作,而且还要应对许多突发性事件,繁忙的工作占据了维修管理人员大量的学习和进修时间。
4.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许多维修工程因工期较紧,容易形成开工无图纸,施工无监理监督,造成了维修资料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应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资料,没有及时做,多数在事后补写。
三 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强化管理规划,增强计划性
学校每年的维修改造任务很多,对每一项改造任务都应有统一的规划,尽量做到能满足学校长远发展的要求;要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来确定维修计划,要对上报的维修项目进行梳理,有选择地进行立项维修。
2.加强维修经费管理
维修经费主要是用于教学、科研、行政和师生员工用房、食堂、体育设施的维修以及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改造,而维修经费的来源多样化,也就造成了经费的管理多元化,维修经费应统一到某个职能部门管理,由其统一审批,专款专用,其他部门、学院不得随意支配和使用,杜绝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
3.配备维修专业技术人员,各负其责
因后勤维修涉及多方面的工种,而多数高校维修管理人员的数量配备不足,导致有些事情不能做到精细化,处处管理到位。应根据维修的实际情况需要,应配备土建、安装、预算等方面的专业管理人员,做到合理分工,各司其职。
第一,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维修保障队伍。一支高素质的维修队伍是提升高校后勤维修工程质量的内在保证,要使维修保障队伍做到质和量的统一,保证工程管理和施工上水平、上档次、出成果,强化教育培训势在必行。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遵循日常工作和后续专业培训并举的原则,不断转变观念,更新培训形式,以期能保证工作需要。
第二,加强维修档案管理。每一项维修改造任务立项后,建设单位都要进行详细的设计,与使用单位进行交流后拿出施工图纸;施工过程中也不要随意改动图纸,即使有改动,施工人员应立即做出变更,及时归档。后勤部门应建立自己
的档案室,配备一支事业心强、业务素质好的专职档案工作队伍,专门负责后勤档案管理。
四 结论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加速,后勤维修工作同样存在着挑战,不能一成不变维持现状,只有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作为后勤的维修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才能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工作,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德增.新时期高校后勤维修工程管理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9(9)
[关键词]提升企业优势 人力资源管理
新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焦点已由成本转向产品性能、质量乃至新产品开发速度上。企业要在动荡变化的环境中创造并保持核心竞争力,需要形成独特的高价值业务优势。而高水平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则是塑造和支撑企业业务优势的重要战略要件。
A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销售木业生产设备的企业,从成立初期的几人,已发展至400多人,产品有六大系列五十种型号。产品主要销售给国内生产家具、办公设备、地板、门窗生产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生产引进的设备类型逐渐增多,且需要掌握先进木业生产工艺的人才,对员工的专业技术要求也在逐渐增高。笔者以A企业为例,探讨企业业务的变化的环境下,建立基于企业业务优势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一、A企业的SWOT分析:
1.A企业的优势:
A企业掌握国际先进的木工设备生产技术,引进的设备在木业行业全球领先。掌握先进的木业制造生产工艺流程。部分设备已实现软件控制,可以实现从客户需求设计到工厂生产的自动化数字生产。可以向客户提供整厂规划、售前咨询和售后服务的一条龙服务。具有向客户提供木业生产的整套设备供应能力。A企业培养了一批掌握生产先进设备技术和熟悉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
2.A企业的弱势:
国内木业行业过去主要是家庭作坊进行生产,行业起步较晚,相比其他行业,木业行业的整体的管理水平相对处理起步水平,这也影响到A企业对管理的重视程度。
3.A企业的机会:
中国过去木业行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生产企业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同时,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增加,对木业制品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自动化生产是提高产品品质的重要方法。
4.A企业的威胁:
国外设备供应商和国际跨国公司掌握的先进设备设计技术,但中国民营企业的迅速倔起和对先进技术的逐步跟进。使得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发展形势不明确,与木业行业密切相关的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不断等等。
二、A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A企业在制订执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之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不被重视和专业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缺乏,使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制度和各模块之间的制度,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如: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没有专业人员,人力资源工作由秘书兼任,主要处理社保和劳动合同签订等事务性工作;没有明确的考勤制度、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认定办法;招聘只是进行开发性的面谈,没有专业技术性测试等。
2.人员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A企业90%的岗位是需要具有专业技术性的人员,才可以任职。虽部分岗位的专业性是通用专业如售后服务工程师需要的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等专业人员。但是除通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外,售后服务人员需要掌握吸尘、专业材料、油漆、客户的生产工艺等专业知识。再如营销岗位,此类岗位人员不但需要熟练掌握企业的设备特性、功能、参数,还要针对客户生产要求选择型号、不同系列设备之间的配置、胶水、刀具、地基、材料等等行业相关知识。A企业的培训基本停留在基本电路知识和设备基本功能的培训。行业的专业性、配套知识等基本只能依靠员工自行学习了解,培养投入的时间和资金均较少。导致员工成长速度缓慢、对于专业技能发展前景担忧。
3.缺乏科学的薪酬管理制度。对于敏感的薪酬问题,公司只有简单的提成比例,没有具体、明确的绩效激励薪酬。经常出现员工之间相互提出疑问:为何他的提成比我多?为何我的这个项目没有提成?基本工资也只是由公司高层凭个人感觉进行评定。
4.缺乏内部晋升和公平氛围。企业快速成长,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和专业骨干。当企业需要这类人群时,高层首先想到的是从外部进行招聘,使员工感觉内部发展机会较小。
三、A企业的业务提升战略:
针对以上SWOT分析中公司面临的问题和机会,适应动态的企业外部环境,A企业制订了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本土化”销售和服务 ;提供整厂设计、设备提供、软件支持、技术服务的一条龙增值服务的发展战略。
人力资源部门制订了“一培训、四建立”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为实现企业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证。具体一培训指加强人才专业技术和营销队伍培养;四建立分别为建立制度化的管理体系包括明确层次岗位结构,岗位职责和关键业绩指标,配套的培训体系和任职资格制度;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建立相互尊重和公平竞争的氛围,提高公司凝聚力;建立一支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团队。
四、A企业针对业务提升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
要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需要企业各岗位的专业人员认真完成日常工作的每一项细节工作来实现。也就是企业的业务提升的要求,企业需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A企业通过近五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逐步完善和提升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以保证制订的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和适应提供企业业务的要求。
1.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队伍。企业从外部招聘了各层次的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通过专业人员提供专业的建议和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同时,请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顾问加强企业中高层管理团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以提升公司的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2.建立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根据公司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建议、复核和审批权限。
(2)制订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明确了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的管理的详细分工和具体流程。是公司顺利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制度保障。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制订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培训和明确了各岗位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责任。宣传了全员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对于员工的日常管理起要重要作用,也是公司建立系统管理制度的体现之一。此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主要有招聘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制度、内部讲师培养制度、薪酬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加班管理制度、员工手册、请假制度等等。
(3)加强人力资源规划和分析工作。
复杂多变化条件下的人力资源规划要摒弃只注重内部需求的眼光,从组织战略和长远发展设想未来所需人才。它是一项系统的战略工程,它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全面核查现有人力资源、分析企业内外部条件为基础,以预测组织对人员的未来供需为切入点,内容包括晋升规划、补充规划、培训开发规划、人员调配规划、工资规划等,基本涵盖了人力资源的各项管理工作,人力资源规划还通过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产生持续和重要的影响。如A企业针对销售和售后服务岗位使用岗位工作量与产出分析法进行定编。销售和售后服务岗位是公司的主要关键岗位之一。销售人员通过分析客户拜访数量、时间管理和销售额确定每一销售岗位可以承担的销售任务。根据公司总销售目标和人均承担目标,可以核定销售岗位数量。售后服务岗位通过对售后服务工作的各系列设备安装、调试、培训工时分析,与销售目标对比,核定产生的安装数量,即需要的安装工时。再通过分析维修的现场工作时间比率。汇总分析得出售后服务人员的数量。再如,使用技能清单法预测内部供给,通过列出装配工岗位的关键技能清单,列出与岗位能力相关的特征,包括所接受的培训课程、以前的经验、持有证书、监督判断力等。A企业详细分析现有人员的技能情况,确定能提供给企业使用的人员数量。通过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清晰的明确了企业需要何种技术人员、现在企业是否存在适合的人员、与企业业务提升发展存在多大的人力资源缺口,同时也明确了企业人员的培养目标。为预测和储备企业所需人员提供的科学的基础信息,在人员数量上保证企业的需求。
(4)招聘管理。
招聘管理是企业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起点。如何保证所招聘人员的质量符合企业的需要。人才测评在企业的招聘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建立各岗位专业测试题库、半结构化面谈、情景模拟和背景调查等手段,以便更加准确的招聘符合企业需要的人员。
(5)培训管理。
企业人才的竞争最主要的表现为对人才培养的竞争,培训作为开发人才和提升人才价值的基本手段,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企业拥有高素质员工,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培训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对于A企业来说,由于处于行业的领导的位置,很难在市场中寻找到能完全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都需要经过A企业的培训,才能更加适合企业的岗位需要。
A企业通过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和通用技术知识培训职能分工,加强专业化技术培训。成立了培训中心,它的职责是负责组织开展木业设备专业知识、技术培训,以快速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中心的老师都是从公司选拔的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给予员工安装操作、维修操作、设备理论等培训,迅速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开展通用知识、技术的培训,以保证培训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在培训形式上,创造更多灵活多样的形式,以适应成人学习的特点和建立学习型组织。公司通过网络建立BBS,公司人员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专业技术知识的交流;通过建立专业技术知识库,并向专业技术人员开放,使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方便的在知识库查询所需要行业专业知识;通过定期的会议,组织案例讨论,分析案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如何来找出原因和解决方法等,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知识竞赛,在活动中学习交流。学习过程强调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团队学习。
(6)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要实现真正实现企业绩效管理,A公司首先完善各部门流程、部门间的流程管理和加强电子数据化管理。在企业基本实现有绩效管理考核的基础制度、理念认识和基础数据后,开展绩效管理工作。
KPI指标是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绩效指标。目的是建立一种机制,将企业战略转化为企业的内部过程和活动,以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地取得高效益。KPI指标的分解就要保证员工去做重要的事、做最该做的事。通过将工作目标转化为关键结果型指标和关键行为型指标,进行对绩效的结果和过程全面考核,全面评估。结果型绩效指标设置需要符合SMART原则,即明确的、可衡量的、可接受的、实际的、有时限的。行为型绩效指标设置以定性描述为主,详细描述各等级行为。为了能用科学的数据使员工信服绩效考核的结果,在两类指标的权重分配中,各岗位均按结果型指标占70%,行为指标占30%的原则。选择的各项指标与公司的经营成果密切相关。每项指标的权重不能超过35%,但也不能低于5%。各绩效指标之间的权重差异宜控制在5%以上。权重最高的指标不宜超过3项。(如表格1-1售后服务工程师的结果型KPI指标、表格1-1售后服务工程师的行为型KPI指标)。绩效考核分值=结果型指标总分*70%+行为型指标总分*30%。
通过将公司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保证落实了企业的战略目标。
(7)薪酬管理。
通过对针对企业现在薪酬情况的分析和岗位分析,采用了张守春的3E薪酬设计方法,使用海氏岗位评估,建立了以岗定薪,实现薪酬与岗位价值相挂钩;针对不同的职系设置晋级通道,鼓励不同专业人员专精所长;参照外部企业薪资水平的基础上,制定研发、生产、售后等关键岗位工资;收入水平与绩效挂钩,适当提高浮动工资比例和变化幅度来增强激励作用。完善福利制度,实行了固定福利与自助福利相结合的福利体系,保证了员工对基本福利的需求和对个性化福利的需求的双重通道。
3.人力资源的权变整合。
A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成为获得竞争优势的来源。而人力资源的价值体现正在拥有的知识,对知识的管理正是对人力资源的权变整合。知识管理要求企业实现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对外部环境做出快速反应,并利用所掌握的预测外部的市场变化和发展方向。
(1)企业设立创新奖
A企业积极鼓励掌握本行业先进技术的人员发挥并创造新技术、改进工艺流程等,根据不同类型的岗位设置不同的“优秀人员创新奖”。成立“优秀人员创新奖”评选委会员,各类岗位提供实际数据或实际执行的新工艺、新制度参加评选。如研发类岗位,按开发的新产品及投入市场使用的比例进行奖励;生产类岗位,按为提供改进工艺、提高效率进行奖励;销售类岗位,按为客户提供的可性方案设计和实际运行效果进行奖励;售后服务类岗位,按为公司提品优化建议和采纳比例进行奖励;管理类岗位,按为公司提供管理新建议和实际使用的比例进行奖励。
通过创新奖的评选,积极鼓励了各类人员为公司的创新发展提供建议和实施的机会,为企业不断给客户提供新产品带来了可能性,提升的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提高在客户中的品牌形象。
(2)知识共享
知识分为三类:显性知识是能用文字和数字表达出来的,容易以硬数据的形式交流和共享,并且经编辑整理的程序或者普遍原则而成的知识就是显性知识。如:设备图纸、英语知识等;隐性知识是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如技术人员处理同样的设备问题的处理程序;实践知识是通过实践而总结获得的知识。如解决客户所需要的软件产品之间的应用。
A企业这三类知识都需要通过共享,来实际内部的传递。因为行业特点,在国内技术还离本公司技术有差异时,市场上无法获得。通过员工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国际先进技术的隐性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分享就更为重要了。
A企业通过以下形式进行显性知识的传递:通过印制专业的宣传手册;请讲师到内部进行培训;送外参加专业课程等形式进行传递。通过企业的内部管理软件平台、内部BBS、技术交流会等形式,传递隐性知识。通过提供实践机会,或导师带徒方式进行实践知识传递。
参考文献:
[1]张守春:《3E薪酬设计》
[2]丁宁:《企业战略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6
[3]饶征、孙波:《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1
[4]仇雨临:《员工福利管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7
[5]张炳申、罗明忠: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于企业成长的视角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7.1
[6]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 华夏出版社 2005.10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是指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设计文件,对建设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以及工程实体质量、使用功能等进行测试确定其质量特性的活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质量检测机构实施。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接受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涉及结构安全项目的抽样检测和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的见证取样检测,极大的保证了工程质量,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在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存在问题
(一)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
根据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检测资质的机构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材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质量检测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并负责检测机构的资质审批。
这样的规定就决定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运行离不开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这样的规定本身并没有问题,可是久而久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就变成了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附属单位,在一些中小城市尤为明显。以本人所在城市为例,四所质量检测机构全部归属住建局,住建局一些领导的亲属等好多成为检测机构的人员。其他一些院校和科研所,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等条件均具备,但由于市场准入困难,而无法执业。
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垄断,竞争机制无法形成,质量检测机构没有生存压力,形式上良好,本质上发展缓慢。
(二)检测机构人员素质整体较低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对检测机构资质标准做出了明确规定,对申请资质的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有明确要求,但如上述所说,质量监督机构垄断性过大,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地方保护,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监管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地甚至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排的一些子女、亲属,专业技术人员无法保障。
在检测机构内,由于没有竞争,机构本身不注重对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员工个人也不努力追求专业知识,导致人员素质整体较低
(三)检测机构设备落后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对检测机构做出了规定,有符合开展检测工作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工作场所;其中,使用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要经过计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所使用到的仪器、设备一般属于大型设备,价格较高,比如万能试验机,几十万元一台,一些检测机构为追求利润,不舍得更换先进设备仪器,造成设备技术参数不满足要求,精确度较低,不能满足检测要求,甚至设备缺乏,一些检测试验根本无法完成。
(四)各参建单位对质量检测认识不足
工程各参建单位对质量检测认识不一。施工单位为追求工程进度,对于质量检测的目的是活的合格的检测报告,至于工程实体质量怎样倒在其次。监理单位承担见证取样责任。通常情况下,检测项目的样品由建设或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监督单位共同见证取样,然后在监理单位的监督下送检,由实验室完成检测。监理的见证取样要有见证取样员完成,见证取样员要具备相关要求,要经过培训,取得资质要求。
当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不能严格履行见证取样制度时,就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式样缺乏代表性,不能反映工程实际;试件取样频率不够,不同批次材料取样存在漏取现象,造成工程质量隐患;试件制作不规范,和工程实际脱节,(混凝土试块制作时多加水泥)。
(五)检测市场不规范
我国的工程质量检测存在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所出具的检测报告只对样本负责,而不对实体工程质量负责,我们打个比方来说,即便是工程材料不合格,检测机构出具了合格的检测报告,但由于样品已经在检测时破坏,可以说是“死无对证”。因此,检测机构即便是出具了错误的检测报告,承担责任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一些检测机构采集数据不仔细,分析数据不认真,甚至是接受有关单位或个人的贿赂,乱出报告,出假报告。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落到实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取切实的措施。
二、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制度的建议
(一)尽快完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竞争机制
要想完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竞争机制,就要打破垄断,改变现状,明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法律责任,转变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只能。要保证质量检测机构和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没有从属关系;要保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资质审批和监管时对所有机构都能一致对待,不搞特殊;若能真正消除主管部门的垄断,可鼓励一写地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设立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利用这些高校或科研机构的人才和设备优势,促进竞争,从而建立和完善一套完整的竞争机制。
(二)提高质量检测机构人员素质
首先,对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检测机构的资质申请和监管工作,保证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
其次对于质量检测机构,本着自身发展要求,要不断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考核。要针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试验人员岗位工作的特点,从检测试验方法、规程和产品标准所需要了解、熟悉、掌握的理论知识和试验操作技能入手,比如水泥、砂石、砂浆、混凝土、外加剂、砖、钢材、涂料、陶瓷砖、门窗、土工合成材料等建筑材料(产品)和结构混凝土强度、砌体强度、市政道路、节能、室内环境、基桩、复合地基等方面的检测试验要求。都要进行业务培训。
最后,对于个人来说,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即必须不断的去学习,学习检测试验方法、产品标准、试验操作技能等。
(三)配置先进的检测设备
作为专业的质量检测机构,要保证检测设备的先进适用,满足检测项目的要求,又要注意日常维护保养,保证实验结果数据可靠。
要做好这些工作,首先需要检测部门负责人根据检测需要,向技术负责人提出采购申请,每年固定时期或需要时提出设备采购申请,由技术负责人审核,保证设备满足实验项目需求;购入的设备,要有专人负责验收,登记,建立设备技术档案;投入使用前的设备必须由检测部门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尤其是贵重的、复杂的设备,指定的专人要做好设备的保管工作和围护工作,不熟悉仪器设备的人员要经过培训,经部门负责人认可才能使用,大型贵重设备可由生产厂家组织培训;仪器设备使用时,要按照操作标准规程和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要严格操作规程,禁止超负荷、超规程使用仪器设备;
(四)规范参建各方的质量检测行为
对于工程施工承包单位,不能把工程质量检测看做一种形式,进行质量检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工程实体质量,而不仅仅为了获取合格的检验报告,不能本末倒置。所以,作为工程建设的主体单位,一定要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检测的有关规范,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制定材料的准备及送检计划,杜绝弄虚作假。
对于监理单位,承担取样送样的见证任务,总监理工程师要明确专人负责,由专业监理工程师或具有见证取样资格的监理员担任,见证取样员要切实负起责任,保证见证取样和送检的真实性。
(五)规范工程质量检测市场
现场试验人员应掌握相关标准,并经过技术培训、考核。施工现场配置的仪器、设备应建立管理台账,按有关规定进行计量检定或校准,并保持状态完好。施工现场试验环境及设施应满足检测试验工作的要求。
三、结束语
总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是保证建设工程材料和实体质量的关键环节,需要质量检测机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重视起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履行各自的职责,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 建设部令第141号.2005.11.1
[2].浅谈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发展状况.贾秀苹. 经营管理者. 2009(10)
[3].工程质量监督委托执法模式改革的探究.高盛立,徐华. 工程质量. 2009(04)
【作者简介】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机电技术;管理
煤矿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煤矿企业的不断发展,机电设备使用也愈加的广泛。若是使用过程中,机电设备出现故障,不但会给设备正常使用造成影响,还会影响煤矿生产的安全,所以,必须做好机电技术管理。
1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机电技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煤矿生产安全是长期以来煤矿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安全生产不但会影响到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益还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若是出现安全问题,很容易给煤矿造成严重的损失,机电设备对煤矿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其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下文主要分析了机电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1)忽视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本身的重要性。很多煤矿企业在煤矿安全生产的时候,都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做好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并没有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1]。管理电缆和配件时存在不当,维护设备也没有到位,这也直接导致了煤矿安全生产的时候,相关的管理人员很难全面的了解机电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对于机电设备运行存在的可能导致安全问题出现的隐患也无法及时的发现,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出现。(2)操作管理人员本身的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中,操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才是管理的主体,这些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情况会直接影响机电技术管理的实际质量。但是就现在而言,我国很多煤矿的几点技术管理人员水平比较低下,特别是煤矿企业生产的时候,往往是粗放生产,这也导致了很多管理人员没有全面的掌握专业技能,无法全面的把握操作的流程,导致机电设备出现安全隐患,给煤矿生产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3)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制度的有效能够给煤矿安全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就现在而言,我国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制度还存在严重的欠缺,这也导致了机电技术管理的时候没有制度可以依据,给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造成了较大影响;此外,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时候,还存在制度执行力较差的情况,这也影响了制度作用的发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2]。首先是机电技术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数量较少,质量较差,这也直接导致了管理制度没有真正的落实。其次,监管人员的监管力度较差,这也直接导致了实际执行的时候,技术管理制度存在的漏洞比较多。
2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做好机电技术管理的策略
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3]。在机电设备使用愈加广泛的今天,想要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便必须做好机电技术管理工作。(1)认识到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正确性。只有真正的认识到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够给机电技术管理顺利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在进行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时候,煤矿企业和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真正的认识到管理对于整个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和其重要性。首先,需要将全员教育活动运用进去,让煤矿生产企业从领导到基层操作人员都真正的认识到其重要性;其次,进行安全第一生产理念的树立,帮助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意识的树立,对其操作行为进行规范,切实提高机电技术管理的实际水平[4]。(2)做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机电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想要做好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工作,提高机电技术管理人员本身的素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进行机电技术管理的时候,必须做好员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首先,需要认识到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增强机电技术管理人才的实际引进力度,在招聘的时候,重视对应聘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考核,在工作人员上岗前还必须做好岗前培训;其次,需要对员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考察期实际操作能力;最后,想要留住人才便必须给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和上升空间。(3)重视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的健全能够给机电技术管理操作的规范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没看企业在进行机电技术管理的时候,必须重视管理制度的健全,不断的完善管理体系。首先,需要进行合理科学管理制度以及机电技术操作制度的制定,确保管理和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实现[5]。其次,进行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添加进来,落实一岗双责,确保能够将职责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最后,需要进行监管制度的完善,确保管理制度能够真正的落实。
3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应用到的机电设备也在不断的增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研究可以发现,虽然现在我国的机电技术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切实提高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水平,但是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给煤炭生产的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所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时候,必须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切实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从而给煤矿生产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鹏彬.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9):148-149.
[2]刘岩.煤矿安全生产中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探讨[J].电子制作,2016(01):96+64.
[3]余厚升.煤矿安全生产中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应用[J].门窗,2015(08):181.
【关键词】质量问题;重要性;措施
1 房屋建筑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的劳动人员流动性大,90%左右的都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许多都是未经过专业训练便涌入了建筑行业,工人技术素质较低,且大部分企业内部的技术培训跟不上人员流动的数量,导致了建筑行业整体素质的下降。同时,一部分建筑企业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无法按照设计与既定的施工图纸进行房屋建筑工程,影响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居住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不可否认,一些在建工程和已投入使用的工程尚存在不少的质量问题,有些甚至严重危害到建筑结构和使用安全功能,如:水泥地面空鼓、开裂、起皮、起砂,厨卫、屋面、外墙渗漏严重,门窗缝隙大,滴水线向内斜导等等现象,一些不法的建筑企业和房地产开发商通过授意或默许施工人员偷工减料 降低建设工程质量标准以实现其高额利润.造成“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
质量控制对于房屋建筑工程而言是最为重要的内容,我们必须将工程质量管理贯融合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里。同时,对于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和检查需要配合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工作,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维护管理,这样才能确保工程项目质量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一般需要经过规划质量、设计质量、招标质量、施工阶段、竣工阶段不同的操作环节,从而达到整个项目的控制作用,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问题,是整个施工企业及所有参与施工的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及服务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重视质量意识,就必须提高施工企业所有员工的整体素质,加强员工的施工质量意识。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首先就是树立施工人员的五大观念,即:质量保障要放在第一位;日常工作要以预防为主;房屋施工是为用户、顾客服务;要以事实行动体现社会效益;兼顾企业效益。
2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重要性
房屋建筑工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项目投资能否成功,质量管理是关键和核心,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项目施工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难度更大。在材料采购这一项上,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各种违规销售手段不断涌现,“提成”“回扣”等对材料采购人员的诱惑力相当的大,在材料的检测这一项上,现阶段我国的建材市场产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如何选择好的材料是关键,但如何鉴别到底是否好的材料则需要花费一番功夫了,管理工作的好坏,可以说决定了企业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等问题。建筑工程施工时,必须具备了优良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设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设备,同时又需要有企业的技术力量和经营管理水平来支撑和发展实施。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所承担的工程可能在结构上就更为复杂,在功能上更为特殊,在装修上更为新颖,从而促使了生产技术水平必须不断提高,技术装备也必须更为先进,而技术管理上也要求更高,所以施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经济全球化发展为我国市场经济创造了巨大的提升空间,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步伐也不断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也迅速增加,在工程单位施工环节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房屋建筑工程面临不同的质量问题,情况严重时会间接地危害到建筑结构和使用安全功能,这就显示出房屋建筑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有多么的重要。
3 房屋建筑施工措施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构建起房屋建筑质量监督体系,同时,建设方严格依法自觉规范自身的质最行为,我相信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当然这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有效的监督,坚持质量第一、提高管理水平,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关键之所在,只有在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用户要求的前提下,满足质量、工期、成本等要求,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安全、经济适用的建筑产品,人员的素质涵盖参与施工活动的人群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控制能力、作业能力及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目标的成败,是工程质量高低、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做好施工的预防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第一是原材料以及半成品的质量检查工作。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规范施工操作过程当中质量的审核手续。做好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审核需要企业指定一套完善严格的审核标准制度。严格通过三检程序的材料才能进入施工阶段,因此要加强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以及检测人员的质量监控意识,同时通过引进先进的质量监控方法和手段,可以精确地完成施工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审核工作,另外规范检测过程当中的测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控制工程质量首先要从严格人员准入和提高人员素质抓起。目前在一部分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人员对钢筋或混凝土工程的一些基本常识还不清楚,就仓促上岗,因此在施工中常常发现钢筋的正负筋搁反、搭接长度不一、对抗剪钢筋如何制作、水灰比如何控制,施工缝如何留置等掌握不住,有的技术人员对施工验收规范,检测标准很不了解,因此,予控教育便显得十分重要,必须将素质教育落实到人,明确责任。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大量民用公用房屋建筑工程正如雨后春笋般地崛起。这些房屋建筑工程是将来人们居住和使用的场所,它的质量和舒适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工程施工质量是决定工程最终成败优劣的关键,在施工的阶段,我们要制定完善的,详细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目标,并且通过各种合法合理的手段和途径,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进行全过程乃至全方位的管理,把施工质量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只有如此,才能令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得到真正的保证。因此,这些关系到民生的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成为各建筑公司的首要任务。施工管理不但能从技术上进行控制,还能在管理上加强监督,在质量上严格把关,将房屋建筑施工过程的不利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4 总结:
总之,参与建设各方责任主体严格依法依规自觉规范自身的质量行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监管,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全社会齐抓共管,才能确保工程质量稳步提升,最大限度抑制质量问题。为社会创造高品质的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全裕利.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5).
[2]赵健.孙振忠.谈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与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J].四川建材.2010,(03) .
[3]邓忠良.加强施工控制管理预防房屋渗透问题. [J].广西城镇建设,2008,(08).
[4]钟伟.加强施工管理提高建筑质量 [J].科技创新导报.2007,(29).
[5]甘伟国.建设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营与管理.2008,(07).
[关键词]机电设备;日常维护;运行管理;设备维修
中图分类号:T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130-02
引文
随着各类重工企业中机电设备使用率的不断加强,许多企业对机电设备的使用处于超负荷状态,尚未重视对机电设备进行适当的维修和保养,这导致了企业在机电设备维修方面投入过大。因此,为了提高企业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企业的成本,各企业加强了对机电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本文从介绍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出发,系统分析当前企业机电设备维护和保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 机电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概述
当前,对机电设备尤其是一些自动化程度较强的机电设备进行相应的保养和维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并且严格按照步骤进行。实践中,对机电设备进行专业的维护和保养包括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例行预防性维修、对机电设备的性能进行改善性维修、机电设备发生事故后的维修。具体体现在:
1.1 例行预防性维修
对机电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是一种预防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的事前维修。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机电设备的一些主要零部件进行检测,目的在于发现破损和磨损的零部件并及时进行替换。这个时期的机电维修主要通过在线的方式进行系统检测,维修人员检测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诊断,以准确发现机电设备存在的隐患。
1.2 对机电设备的性能进行改善性维修
对机电设备的性能进行改善性维修,是针对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进行及时改进,以提高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该阶段的维修是由专业技术人员采用先进的机电维修技术,针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机电设备进行及时的改造。例如,当一些机电设备在运行性能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提升该设备的使用效率,技术人员对其功能进行相应的机电设备升级改造。
1.3 事故后的维修
该阶段进行设备维修,是在机电设备存在事故时,导致设备运行无法继续进行时,技术人员进行的维修。如,技术人员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更换机电设备的零部件,以保证企业正常的运转。
2 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
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转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物业区域所使用的机电设备种类较多,如供电设备、供水设备、消防设备、空调设备以及照明设备等等,这些设备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运行方式和维护方法,所以企业应有针对性地对这些机电设备的运行进行管理,提高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2.1 运行制度管理及机电基础工作
要加强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①应建立完善的机电设备运行管理制度,使机电设备运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并加强机电设备的监督和检查。如物业区域的机电设备、供水设备等机电设备都应制定完善的运行和维护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管理责任人。②对于物I区域所使用到的机电设备,均应建立机电设备技术档案和生产设备台账,规范各项机电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管理,做到机电设备固定资产的账、卡、物相符,例如照明设备和通风设备等机电设备,在小区中使用的量较多、范围较广,很容易忽视对其运行情况进行系统管理,应加强对这些机电设备运行管理。③应重点关注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准确判定,分析机电设备的缺陷、影响机电设备运行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
2.2 机电设备使用环境管理
设备使用环境会直接影响到设备使用的效率,所以各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根据机电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对机电设备的使用环境进行监督管理,根据机电设备的生产环境管理要求,不断改进机电设备的使用环境,从而保障机电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转。
2.3 机电设备维修信息管理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机电维修管理制度,严格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应详细记录机电设备的维修情况,并对维修记录进行统计和保存。通过对以往机电设备运转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寻找解决机电设备故障的最佳措施,尽可能降低机电设备故障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也为之后的机电设备维修提供参考,降低企业的维修成本。
3 机电设备维护和保养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设备运行管理和维护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较多问题,机电设备维修保养理念落后、检修理论知识匮乏以及维修人员素质低下等都是机电设备运行管理和维护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详细阐述如下:
3.1 企业缺乏机电维护的意识
许多企业在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为了减少企业日常的支出,很少投入专门的资金进行机电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如对轴承进行定期检查等。大多数企业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才会聘请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护,这不仅缩短了企业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导致企业停产停工进行设备维修,严重影响了企业效益的增强。
3.2 缺乏专业的机电设备维护理论知识
多数企业没有专业的机电设备维护人员,企业的技术人员并没有充分的机电设备维修方面理论知识的储备,他们大都凭借经验进行设备维修,导致机电设备维护和保养不彻底,加重了机电设备的故障,错过了最佳维修时间。
3.3 缺乏专业的几点设备维修人员
过去传统制造业中,机械维修人员的专业文化素养并不高,他们凭借自己多年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很好的进行机电设备维修。但是,当前信息化不断增强,许多机电设备在设计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智能化、信息化的技术,相应的对这些设备的维修也需要专业的信息化理论知识,但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是该类信息化维修人员的缺乏。
4 机电设备维护管理和运行的加强
机电设备的维护有利于提高设备运行的寿命,缩短机电设备发生故障企业停产整顿的时间,增强企业的生产效率。基于此,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改进:
4.1 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测
企业在今后运营中,应该改变以往的机电设备维修理念,定期对运营中的机电设备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存在的故障。专业的维修人员应当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零部件是否能够正常运转、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排查,并将这些情况列数据进行实时分析。
4.2 实行机电设备维护责任制
在企业运行中,将工作人员对机电设备的维护作为其绩效考核的一个方面,实施机电设备运行维护责任制,这就有利于工作人员在进行机电设备操作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故障和安全隐患,并且将情况记录下来,向专业的机电维修人员进行汇报,确保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这种方式将机电设备的维护贯彻到机电设备的整个使用过程。
4.3 培养专业的机电设备维护人员
为了能够培养专业的机电设备维护人员,应该加强对专业维修技术人员理论知识的培养,提高他们维修理论水平,并且及时向技术人员讲解智能化和信息化机电设备专业知识,以期机电设备的维护人员能够紧跟时展的步伐。加强专业人员技术的定期考核工作。于此同时,结合机电设备实际操作,利用现代化技术辅助专业人员进行熟练度的联系和模拟仿真,还可以在设备实际操作现场对有疑惑的地方进行学习和更新。
4.4 密切监测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
为提高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及时发现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加强对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监测机电设备性能参数的变化,分析和预测机电设备可能会存在的故障隐患,为维修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依据,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性维修方案,减少机电故障发生。
4.5 灵活运用各种维修方式
维修人员在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时,应根据机电设备故障出现的具体原因,灵活选择相应的维修方式,例如对于机电设备中已经被损坏的零部件,应果断将其弃置并进行更换,尽可能在短时间内使设备恢复正常运转,减少停机时间。对于需要进行修理的零部件,首先需要进行仔细检查,然后通过研磨、焊接以及加工等方式,对零部件进行修复,使其能够满足设备的运转要求。另外,对于需要更换修理的零部件,首先应使用新的零部件将其进行更换,然后尽量加快维修速度,降低设备故障造成的损失。
4.6 强化机电设备的绩效考核
进一步完善机电设备的绩效考核制度,使相关技术人员能够严格落实机电设备的各项规章制度,实施机电设备生产责任制,使所有技术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机电设备的操作规范进行工作,且管理人员应定期抽检和考核部分操作岗位的工作,及时发现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及时消除设备安全隐患。
4.7 提高机电设备维保人员的技术水平
机电设备的日常操作水平会直接影响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所以企业应通过培训和教育等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尽可能减少人为操作不当所导致的机电设备故障。机电设备技术人员在使用前,应对机电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在设备启动后,首先应进行一段时间的预热,避免机电设备在低温环境中超负荷运行,影响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如供电设备,在其正常运转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密切观察机电设备的温度变化情况,及时发现机电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根据机电设备的温度情况均匀调控油门,使得机电设备能够正常、稳定运转,减少机电运行过程中对零部件造成的磨损。
4.8 制定健全的维修管理制度与计划
由于生产时间较长,会因为零件磨损、零件腐蚀、油减少、油编制和零固件松动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机电设备出现故障问题。因此,要求相关部门制定健全的维修管理制度及计划,一旦发现机电设备出现问题,要立即维修,以期达到顺利开展作业的要求,从根本上避免机械设备发生带着故障问题作业的现象。同时,采用合理规范的维修计划,确保在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能合理安排维修工作需要的财力、物力及人力,促进机电设备维修时间有效缩短,从根本上提升维修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使生产受到机电设备运行故障的影响明显减少。机电设备运动维修管理工作中,合理的维修管理制度及计划在降低维修工作的盲目性、加强设备维修管理、提高设备运行故障的预见性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9 加大协调配合力度,全面落实各项措施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需要以“谁\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基本原则为准,全面落实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促进机械设备管理体系得到不断完善。首先,通过落实责任的方式,以信息安全归口管理的方式来明确各个下属单位的负责人,并对其责任进行明确,需要其全权指挥及负责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其次,重视系统的风险评估工作,对于机械设备在实际运行期间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并对大型机械设备使用的实际情况给予严格评估,从而促进系统风险处理能力及风险预警能力明显提高。
4.10 加强机电设备维修备件的管理工作
设备运行维修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维修备件的库存管理工作,促进机电设备实际维修中准备零部件的工作得到有效减少,使机电设备整体维修效率得以明显提高,为生产高效应用工业机电设备提供保障。因为机电设备维修备件库存管理工作与较多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加上管理中对于技术性具有较高的要求,同时有着非常复杂的管理条件。所以,在管理期间要引起重视。加强设备维修备件的库存管理工作,对制定准确的维修计划,了解维修备件短缺情况、维修库存备件损失情况有一定的帮助。
4.11 加强机电设备的信息管理与环境管理
机电设备运行维修管理工作开展期间,为了给全面开展设备维修管理提供便利,应有效地管理机电设备的信息档案。根据信息档案判断、推理及分析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建立针对性的机电设备维修方案,按照方案的实际要求完成维修工作,防止设备运行期间发生故障问题,从而降低对设备、生产产生的影响。重视管理机电设备维修信息的工作,可促进运行维护成本明显降低,从而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使生产效益明显提高。另外,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重视机电设备使用环境管理工作,设备管理人员及维修技术人员需要严格管理及监督运行的环境,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从而有效改善机电设备的使用环境,为机电设备高效、安全地开展农业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5 结语
总之,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是保证企业经营效率不断提升的重要环节,能够最大限度的将机电设备的功效进行发挥,有利于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但在当前几点设备运行中,对机电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不能得到企业的重视,为了能够将其效用更好的发挥,应该不断提高企业在机电设备维护和保养方面的重视程度,在提高企业机电设备使用年限的基础上,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黄剑峰.浅谈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门窗,2013,06:384.
[2] 时均龙,王伟,赵慧杰.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J].中国煤炭,2008,05:59-60.
[3] 刘瑞强.浅谈民爆企业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J].科技资讯,2013,29:172-173.
[4] 宗斌.浅谈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和维修管理[J].机电信息,2012,18:65+67.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意义
针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意义,从企业层面、社会层面两方面予以如下分析:
首先,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影响了居民生活及社会稳定。建筑工程建设对象包括公路、房屋、桥梁等。这些设施建设的质量水平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对居民正常的生活有相当大的影响。近10年间由于工程质量水平不达标而发生的建筑工程事件造成人员伤亡数量近百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万。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可以有助于减缓建筑工程上述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见,合理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式可以从细节上、整体上均达到帮助行业现状提升的效果。
其次,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是否具备有效质量管理能力也是如今行业对该企业承接工程能力的重要评估指标。建筑工程项目是否完成并不是项目彻底合格的唯一标准,其后期的运维及质量水平已经占据评估内容的重要位置。也就是说,相关企业是否可以凭借有效的工程质量管理方式提升自身所承接的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已经成为其业内口碑得以树立的基础。
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原则
1、成立专业的项目管理团队
对于一个项目来说在正式施工前期,必须按其项目的规模、大小、投资额等内容组建一个能够适应于建设的优秀团队。企业通过对绩效的有效管理使工程质量得到平稳推进。
2、加大对建筑原材料的质量把关
建筑原材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项目的根本品质,项目团队的管理人员要从原材料的计划编制开始对其每一个过程加以严格控制。从采购到现场后的各类验收与复检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还要加大对这些原材料的进货时间、品种、类型、批次等做好详细的基础台帐工作。对“三无产品”一律杜绝入场,从源头切断流入渠道,防止不合格原材料进入施工作业现场。
3、建立完成的质量检查控制制度
工程建设的每一个施工环节,项目管理人员都应该做好相关的质量检查工作。例如,技术复核制度、进货检验制度、自检、互检和交接检验制度、隐蔽工程验收制度、样板制度、质量联查制度和质量奖惩办法等。及时发现不合格工序,并能制订出有针对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4、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的过程管控
作为施工企业只有保证工程的质量才能在最后保证项目的品质。每一项目施工的各项环节项目管理人员都应按相关标准进行操作,加大对施工人员在施工规范、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的交底工作,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都要求制订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5、树立预防为主的项目管理意识
在项目生产过程中一般人们的注意力都会放在工程的进度分项管理中,把对项目工程质量的检查留到最后,忽视对项目各工序的监管与检查,无法确保工程的质量,项目部只有在施工前做好各项预防工作,才能保障工程建筑的高效实现。
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1、质量管理体制不健全
体制健全性不足,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有效性的发挥。就我国建筑行业的行业特点而言,质量管理这一管理概念虽然引进该行业的时间并不短,但由于企业、行业的种种问题,并未将这一现代化特色的管理方式的效用有效发挥。一些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行业痕迹明显,这对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而言,融合度较低。在管理监督方面、质量公正方面,现有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并不能很好地起制约作用,甚至时常出现由于职能部门失职、渎职导致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威胁着居民及社会的安全稳定。
2、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内的施工队伍的人员整体素质并不一致,呈现参差不齐的混乱局面,无论从人员职业素养及业务水平上看,还是从人员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性看,都不能令人满意。建筑工程企业管理者们多数将眼光着眼于处于明显位置的经济效益上,而忽视了对其长期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管理效能发挥上。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我国目前建筑工程行业内的施工从业人员主要由农民工、经验不足的临时人员、极少数技术人员三部分组成,可见施工队伍的专业性欠妥。同时,一些行业内具备经验的技术人员也呈现老龄化的趋势,新鲜技术人员补充速度远远不及成熟技术人员流失的速度。这一内核因素也严重制约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
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理念不足
多数建筑工程从业人员甚至工程项目负责人、管理人员,并不具备现代化的、科学的、有效的质量管理意识及方法。对于建筑工程必要的质量要求得过且过,从表面看,这是职能缺失,从深层次看,这是法律意识淡薄、对人民不负责任的表现。当然我们不可否认,多数此类从业者由于受到过去不正规、不规范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思想的影响,其应用于当前的习惯性落后管理方式较难改变。换言之,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理念的不足俨然已经成为追求高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症结。
四、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
1、建立健全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中我们应秉持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从上到下明确相关人员在项目建设施工质量管理中所应承担的各项职责和权限,细化工程项目在岗位设置方面的需求,强化工程技术的复核制度和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及处理制度。
2、施工工序质量的控制
施工过程中,工序质量控制得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因此,项目部必须下大力气严格而科学地控制好每道施工工序的施工质量。而在各工序中设置质量控制点,则是对工序质量进行有效预控的关键。比如,混凝土结构浇筑工序的质量控制点是振捣和及时抹压,如果控制不好,出现欠振、过振或漏振,或未采取二次抹压,就会导致蜂窝、麻面、孔洞和出现不规则裂缝等质量缺陷。
3、强化人员培训
增加完善业务培训环节,增加施工参与者的质量管理经验、提升企业内部员工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意识。建筑工程需要人员工作以完成,因此,为避免由于人为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便是将重点放置于对工程参与者的质量管理培训上。不仅要提升各个工程环节工作人员对于自身工作内容的业务水平、更要提升整个工程所有参与者对于工程质量有高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理念。从思维上予以改善,帮助相关从业者脱去旧有不完善的质量管理认知的影响。
4、加强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
机械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会对工程进程产生影响。因此,为避免由于机械设备等因素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相关企业需要确保对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完善管理、合理保养。从管理体制上、责任分配上都要落实到实处、落实到个人。以明确、有效的责任制落实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
5、建筑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控制
建筑材料和构配件是工程项目施工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的优劣更是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重中之重,因此,只有建筑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符合设计和质量验评标准的要求了,才能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在规定工期内实现工程质量总目标。为此,项目经理部必须对建筑材料、构配件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严格评审,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定供应商;材料、构配件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和生产日期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验收合格者应分类堆放或储存,并建立材料档案和领退料登记制度,以避免材料、构配件误用、损伤、变质和浪费。
6、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竣工验收前,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参与本工程施工的技术、质量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对工程项目从分部分项到整体工程进行认真检查、预验收和评定;对查出的施工质量缺陷应迅速予以纠正,并且在纠正后再次进行验收,以确保其符合设计文件和质量验收标准要求。施工企业应向建设单位、质监单位、监理单位提交工程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施工企业提交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后,应积极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有各有关方面参与的竣工初验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除整理好相关工程技术资料并归档外,还应与建设单位或业主签订工程质量保修书和房屋建筑使用说明书,以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结束语
质量是施工企业建设过程中控制的关键点,也是提升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保障。在建筑工程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各项新技术、新材料广泛的应用于工程建设中,为工程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加强质量控制,要制定周密的质量管理制度,做好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提高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监管,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为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志清.浅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J].科技视界,2014,22:111+336.
[2]郝传山.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8:63.
【关键词】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引言
质量通病涉及面相当广泛、种类也很繁多,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一般表现为:屋面漏水、渗水;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蜂窝、露筋;或基础不均匀沉降,墙面抹灰起壳,墙身开裂;楼面起壳、起砂、开裂;雨篷根部、现浇钢筋混凝土阳台开裂等等。总的来说与设计、施工、材料、使用维护等有关,有些通病是上述四个原因之一引起的,有的也是几个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由于面广量大,因此对工程质量危害较大,必须分析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1、当前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产生的主要原因
1.1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
目前,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并且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而且很多建设单位对员工的相关岗前培训工作存在不足。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建筑工程施工对施工工艺越来越复杂,专业技术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更重要的是很多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依然是以手工操作为主。所以建筑工程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各工种间的相互配合情况,以及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是否脚踏实地的执行了各项技术规范和规程,是否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程序、责任、方法进行严格的验收。因此,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为因素。
1.2 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制度的落实
如果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制度得不到落实,那么将会间接导致很多建筑通病。一般来讲,许多建筑企业都会针对该企业在施工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由有实践经验的技术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了相关切实有效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制度,有些制度的严格程度甚至比国家规范的还要高。然而,一个好的制度并不能保证一项工程质量的提高,原因是制度的制定和制度的落实是分离的。有的施工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并没有遵守施工工艺标准和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定,而仅仅习惯于凭自己所谓的经验操作。比方在钢筋工程中,工人们总是习惯于按照自己的“眼力”估计来绑扎钢筋,尽管有技术规范,但是压根没有按技术规范去执行。因此,要想防治质量通病,制度的落实过程必不可少。
1.3 工程质量通预控防治方法的创新
近几年,随着科技水平的普遍提高,建筑材料研发科技领域的突飞猛进,大量新型建筑材料不断涌现。因此,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使得工程建设周期在总体上大大缩短,建筑物的功能也会进一步完善,许多原有的质量通病将会从某种程度上被避免。令人惋惜的是,由于部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技术更新步伐缓慢,在施工过程中对新型建筑材料的施工工艺不熟悉,以及有些不符合地区特点或未经工程实践的检验、技术尚不成熟,而盲目引进不适于本地区使用的产品或技术,因此而给工程带来新的质量通病。这也是近些年来,很多技术上引人关注的部分。所以,我们在推广新型建筑材料的时候也要慎重考虑它的应用条件和效果。另一方面就是要继续增强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使建筑材料与施工工艺相互适应。
2、常见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1 屋面工程渗漏
关于屋面工程渗漏问题,主要原因是施工时没有按照规范操作或者使用了不合格的材料。除了封口砂浆裂开,卷材收口处开口会导致渗漏问题外,还有木砖腐朽、压边木条且压顶处未做防水处理;重要部位缺设计详图;砌筑屋面女儿墙采用的是空心砖,或女儿墙未设伸缩缝;变形缝没贯通;分格缝设置间距过大;屋面、天沟坡度较小或设置位置不当;细石砼防水层厚度过小,钢筋网片保护层厚度过大或过小;细石砼防水层与结构层间缺少隔离层,造成屋面裂缝。要想从根源上杜绝质量通病的产生,所有施工材料都必须按使用规定进行检查和复验,并做好监管工作。
2.2 卫生间积水、漏水、管道堵塞
最为常见的质量通病就属卫生间积水、漏水以及管道堵塞。积水的主要原因:地面施工未做调整,导致在地漏四周地面上形成一个倒坡;使得坡向地漏的坡度和地面平整度不满足要求。漏水的主要原因:卫生间的蹲坑出口跟排水管连接的地方没有接合好;或者是厕所地面的防水施工也处理得不好,从而导致上层渗漏水顺着墙缝或管道外壁渗漏到下面。管道堵塞的原因主要是:卫生器具在安装的时候没有清除管道内的杂物;管道本身坡度设计不合理,造成局部倒坡;又或者是管道甩口处封堵不及时或封堵不严,导致污垢经常沉淀其中引起堵塞等。防治方法主要同样是要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监管,与此同时制定正确的施工工艺也必不可缺,还有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进行控制。
2.3 预制多孔楼板的水泥砂桨地面裂缝
说到预制多孔板,其水泥砂浆地面也经常会存在开裂、空鼓的质量通病。其主要原因依然是施工不认真所导致的。除此之外,在制作预应力多孔板的过程中,因为严格施加控制钢丝的预应力,导致预制板的刚度不一样,从而承受荷载后的挠度有所不同,因此直接导致了板上的水泥砂浆及板缝的混凝土变形差异过大,最后会在水泥砂浆面层出现裂缝。同样,如果多孔板拼缝的宽度太窄,中间就会很难浇筑细石混凝土填充进去,就会导致不能通过灌缝而提高其整体性能;还有施工过程所用材料简易不符合规范。预控这种裂缝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能够留出适当的多孔拼缝宽度,并且需要采用细石混凝土灌注拼缝,使预应力施工工艺一致;同样,加强对施工质量监管,避免人为的因素。
2.4 砌体工程整体性差,钢筋移位
导致砌体工程质量通病的主要原因是::砌筑砖砌体时,砌缝砂浆配合比例不符合规范,没有同时进行纵横墙砌筑,连接处大量留有直搓,削弱了砌体的整体性,在转角及其他关键部位,钢筋保护层偏差过大,导致钢筋发生移位。主要防治措施:在组织施工计划的时候,对施工过程要考虑全面,砌筑时纵横墙须同时进行;此外,严格规范要求施工,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砌筑砂浆饱满度及强度达到所设计规范要求,认真检查每一道工序的施工,并且少不了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加强隐蔽工程的质量管理。
2.5 门窗缝隙大、安装不牢靠、密闭不严
其原因是原始设计与预留洞口尺寸不相符;安装过程中,操作工人技术差;门窗材料不满足使用要求等。基本预防措施为: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控制好门窗尺寸大小,制作门窗前将木材干燥至符合规范要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及时检查、调整,施工时做好安装中细微工作,并且杜绝使用已经变形的材料或成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消除质量通病,需要各方的努力,尤其是人为因素需要严格要求我们做好建筑质量监控管理工作。在现阶段,比较务实的目标是消除和治理几个影响较大的质量通病(如裂缝、渗漏等),较好的方法是先试点,并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