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家庭教育8篇

时间:2022-07-06 10:44:3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家庭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家庭教育

篇1

再来看一个数据。据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当前青少年犯罪率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案例的70%以上,而18岁以下的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例总数的80%,13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明显增加,最小的只有8岁。青少年犯罪年龄趋向低龄化,犯罪性质暴力化,犯罪手法成人化和智能化。现如今,青少年犯罪的高发态势,已经被认为是和环境污染、并列的世界三大公害之一。这个问题非常值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思考。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2010年底,我们对全国8000多名高中生和几百名中学老师做过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从小学一直到高中阶段有很多需求。其中,高中阶段的学生需求有:面对生活困难的方法,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如何从错误中觉醒,如何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如何学会自我反思,如何面对逆境等等。由此可见,学生成长的烦恼各种各样,并不仅仅局限在学习上。

此外,我们在全国选了5所学校对1000多名学生做了连续3年跟踪调查。调查发现,学生和家长的沟通环节中,有几个问题十分突出:家长对学生期望值很高,但沟通很少;家长最关心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家长较难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家庭教育责任重大

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自三方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阶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构成了重要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九十年代儿童出生、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指出:“家庭对于培养和保护从婴儿到青春期的儿童负有主要责任。最先向儿童介绍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准则的始于家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而且是孩子永远的课堂。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面临着学习成绩、心理健康、社会认知、行为规范、与人交往、自我概念、情绪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倘若家庭教育有所缺失,后果往往不可估量。因此,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健康成长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中央教科所曾在京、津、冀地区做过有关《影响儿童个性发展的主要因素》的调查。该调查分析了影响儿童个性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家长的教育观和行为对孩子影响非常大,达到91.4%。(见表1)

现代家庭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认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①包办一切;②成绩至上;③放任不管;④金钱替代。

既然家长的教育观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如此深远,那么我们的家庭教育到底要教什么?哪些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想就此谈三个问题:如何做亲子沟通;如何立规矩;如何配合学校教育。

怎么做亲子沟通

首先,我们要明确,亲子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价,也不是为了合作共事;亲子沟通仅仅是为了增进理解,构建正常的亲子关系,进而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沟通能力通常就体现了家长的教育能力。

为什么要做亲子沟通呢?第一,亲子沟通最重要的,是为父母教育孩子提供基础。第二,亲子沟通有助于了解和理解孩子。第三,沟通是父子信任和亲密关系建立的基础。第四,沟通不仅是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还是其记忆、观察、概括、与人交往等能力的锻炼。概括来说,亲子沟通是非正规、非固定、非功利的,它不拘泥于任一形式,只是为了表达爱和理解,并取得孩子的信任。

1930年,美国心理学家亨利·哈罗等人曾做过一个关于“依恋”的猴子实验。

在实验中,哈罗及其助手设计了两只不同的母猴,其中一只是铁丝母猴,它的身体由铁丝网编成,体内装了一只灯泡提供热量,胸前装了一只奶瓶,可以给幼猴哺乳。另一只是布母猴,其身体由木头做成,外面用海绵和毛织物把包裹起来,胸前同样安装一个可喂奶的奶瓶,体内也安装了一个提供温暖的灯泡,可为幼猴提供温暖的环境。两只母猴除了在被哈罗称为“接触安慰”的能力方面有差异外,其他方面完全一样。

然后,研究者把两只母猴分别放在单独的房间,这些房间与幼猴的笼子相通。8只幼猴被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由布母猴和铁丝母猴喂养。在经过最初几天的调适后,无论哪只母猴提供奶,幼猴和布母猴相处的时间远远超过铁丝母猴。甚至是那些由铁丝母猴喂养的幼猴,只在吃奶的时间才迫不得已离开布母猴,吃完后便迅速返回到布母猴这里。

由上可见,虽然铁丝母猴与布母猴一样都能够喂养,但却无法提供让幼猴感到安全和温暖,因此幼猴无法与其产生依恋和信任。所以,孩子与父母亲之间亲热与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在幼小时期受到的情感影响会伴随孩子终身。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最低层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层面的需求,最高的是心理层面的需求。人类有一个最根本的愿望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获得爱和被爱,关注与被关注,认同与被认同,自我价值感,尊重及安全感。儿童只有在0-12岁期间受到了父母的关注、重视和爱,在学校得到作为人的尊重,这时爱和价值观才会牢牢建构在他的生命中。因此,家长要让他知道,父母爱自己,只是因为自己是父母的孩子,不是因为成绩、特长和荣誉。

亲子沟通方法与技巧

1.爱的无私与有度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含而不露的,是表现在每个眼神、每个动作、每个姿态,是在点点滴滴的动作言语行为中表达的。而且父母的爱有一个度,需要在严格要求中来体现。

2.时间保证:“繁忙父母”与“问题儿童”

现在社会上经常出现一些“繁忙父母”。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等原因,就把孩子寄养在亲戚家、老师家。实际上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并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科学地说,父母每天必须保证一定的时间跟孩子进行交流,因为感情是通过交流才得以培养。如果家长忽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孩子容易造成亲情淡漠、情商低下、情绪管理能力差等等,更严重的会缺乏对生活和对他人的热爱甚至易走极端。

3.形成习惯

形成习惯需要家长既要有意识安排时间,也要随时寻找交流机会。比如利用吃饭、睡觉甚至一家人出游的时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随时都可以交流。

4.学会聆听:有兴趣不打断

孩子讲述某事的时候,往往是你了解孩子的重要时机。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学会聆听。比如,当孩子谈到班级里的小朋友、小事件时,家长要通过聆听和提问,去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内容,了解孩子的人际关系,了解孩子对事物的看法,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

5.平等交流

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个体来交流,教会孩子分析问题,提出自己意见,提供行为指导,反馈交流的结果。

6.对话而不要训话

和孩子对话,尤其是要给建议的时候,千万不能用训话的口吻,要用平和的语言和平和的心态, 用案例和事实,用孩子可理解的方式,并且制造快乐愉悦的氛围。

7.获得信任

与孩子交流的目的是要获得他们的信任。第一,说话算数;第二,理解感受;第三,实事求是;第四,给孩子支招;第五,不翻老账;第六,获得同学的承认。

8.换种方式

如果还是交流不畅,建议大家换一种方式,譬如书面交流、网络交流、电话交流或者我们可以转托他人来跟他交流。

9.沟通大忌

与孩子沟通中有很多忌讳:第一,一曝十寒;第二,居高临下;第三,恶语讽刺;第四,唠叨啰唆;第五,乱下结论。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规矩是行为规范,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相处的道理;规矩是子女在社会立身的根本。规矩是家庭帮助孩子完成社会化过程的基本工作。在家庭教育中,学会给孩子立规矩,本质就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学会与人相处,有是非善恶价值观以及懂得报恩和与人为善。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要立什么样的规矩?朱熹在《小学序》中把家庭教育分为两个阶段,15岁以前叫小学,15岁以后叫大学。《小学序》中对15岁以前孩子的规矩做了如下的描述:“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隆长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我们逐一来进行理解。

第一,洒扫。也就是说洒水、扫地以及其他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这不仅是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生活能力,而且也是培养他们手脑的协同能力以及责任感。

第二,应对。应对就是孩子的礼貌、礼仪以及与人沟通。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礼貌规范、谈吐和口头表达的能力,让其顺利完成与人的沟通和交流。

第三,进退。进退就是说话做事的分寸,就是是非荣辱与价值观。家长处理家中大小事可以让孩子也参与讨论,在沟通中让孩子明白是非荣辱与价值观。

第四,爱亲、隆长、亲友。即要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由爱亲人到爱众人。中国自古有着养儿防老传统,因此培养孩子懂得感恩尤为重要,并且要从小培养。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不管母亲与公婆关系如何,我们都要教育孩子爱爷爷奶奶、爱亲人,要永远教育孩子尊敬家人,感恩家人。

1.及早立规矩

早在中国古代就有关于“及早立规矩”的看法。颜之推曾编写《颜氏家训》一书,该书在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颜氏家训》上说:“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之为则为,使之止则止。”意思是教育要及早开始,当婴儿识人脸色、懂得喜怒时,就加以教导训诲,叫做就得做,叫不做就得不做。

这里介绍一下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K.Z.Lorenz)的“印刻实验”。 劳伦兹发现,小鸭子在出生后不久所遇到的某一种刺激或对象(母鸡、人或电动玩具),会印入到它的感觉之中,使它对这种最先印入的刺激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当它们以后再遇到这个刺激或和与这个刺激类似的对象或刺激时,就会引起它的偏好或追随。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劳伦兹让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鸭子不先看到母鸭子,而首先看到劳伦兹自己。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劳伦兹在小鸭子前面走着,身后跟随着几只小鸭子。小鸭子将劳伦兹当成了自己的母亲。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小鸡、小鸟等辨认自己母亲和同类,都是通过这一过程实现的,而且,此种现象在其他哺乳动物身上也有所发现。这一现象被劳伦兹等称为"印刻"。

印刻对心理学的直接影响是发展心理学中敏感期或关键期的提出。孩子在成长中有许多关键期,如果在这些重要的阶段不去进行相对应的家庭教育,等过了这个阶段就很难补上。农业上有个词叫“农时”,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过了关键的“农时”,就会事倍功半,有的甚至会留下终身的缺憾。(见表2)

2.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首先,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中,父母的身教极为重要。我把这种身教行为分为四类。

第一类:读书。现在读书被简化成读教材、读习题。其实读书的范围很广,读书的差异性决定着孩子将来不同的发展。

第二类:动手。动手对孩子大脑的发育极其有利,要尽可能地让孩子多动手。

第三类:体验。要让孩子尝试着跟成人打交道,要敢于让他们在碰壁中学会独立地去面对生活,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成长。

第四类:模仿。模仿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当你对你的长辈不好的时候,不要指望孩子将来会对你好;当你对别人斤斤计较的时候,不要指望孩子能大气。因此我们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要能够成为孩子的榜样。

其次,家长对孩子要言而有信。我们都知道曾子杀猪的故事。《曾子杀猪》上说:“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讲的是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可不能跟孩子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儿子,等于教儿子欺骗别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于是曾子杀了猪煮肉给孩子吃。所以家长对孩子答应的事要言而有信;家长要求孩子做什么,首先自己要做到,不能只喊口号。

再次,要注意教育的一致性。“一家两贵,事乃无功。夫妻持政,子无侍从。”父母与长辈之间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要形成一致性。年轻的家长有条件最好自己亲自教育孩子,避免“隔代亲”现象。夫妻之间更应当形成教育的一致性,尤其忌讳一个严格另一个溺爱。

最后,立规矩时要有爱。第一,不能带有愤怒打孩子。第二,打之前要有语言沟通,在语言沟通时,要按照孩子的特点,用孩子能接受和理解的方式交流。第三,借助专门器具,增加规矩的威慑力。第四,没有爱的规矩只能改变行为,而不能改变心,即便打了孩子,也一定要让他知道是因为爱他所以才严厉对待他。

经常有人说,我们要培养贵族,但真正的贵族不是看你的吃穿,不是看你开的车,真正的贵族是儒雅,是一种气质,是一种人格,是一种社会担当。所以家长给孩子立规矩,是通过家庭氛围、通过对孩子的要求来培养好的习惯。

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首先,我们要明确,好成绩不是教育的全部。据调查统计,1978年以来清华、北大的状元并没有在他的领域做出人们所期望的贡献。所以所谓的“输在起跑线上”,是一种商业操作,绝对不要相信。曾看到一位美国校长给到学校工作老师的一封信:“我是纳粹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人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制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教育的屠夫。只有在我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其次,家长不是孩子分数的主要责任人。

很多家长错位,把自己当老师,自己在家教孩子,其实他窄化了教育。孩子在学校不光是读教科书和学习文化知识,还有很多社会性的学习。社会分工,各司其职,而教育教学是一项专门事业,家长只是老师的协助者,负责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

最后,提高成绩不能仅靠拼时间。

现在校外补课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但并不能提高学习效率。研究发现,只有当学生有兴趣、并全身心投入时;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方式呈现时;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和创造时;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某件事情时;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当学生能学以致用时;以及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要想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家长必须首先了解孩子学习过程的本质是什么,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孩子的学习过程,是孩子将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继而修正原有认知结构后重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个体知识在不同场合能够得到适当的运用。只有灵活运用知识,在此基础上形成认知的发展,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发展智慧。

孩子先天存在差异,所以不要强迫孩子去做能力所不及的事情。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指出人至少存在七种智能: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平衡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自我认识能力、交际与沟通能力、视觉空间能力等能力。成绩以外,我们还应该努力提高孩子的其他能力,根据孩子的个性差异发挥他的特长。

帮助孩子提高成绩的策略

1.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

最近一个调研发现,很多孩子的学习没有动力。所以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好与坏,有遗传智商的因素,但还有很多是非智力性因素。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是人成功的前提条件;而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则是人成功的保证条件。所以浓厚的兴趣,强烈的爱好是成功的先导;积极的情感是追求成功的动力;顽强的意志品质是关键;良好的性格是重要的辅助条件,应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

2.不要简单重复学校的内容

美国罗森茨威格的老鼠实验表明学习环境是否丰富,影响着儿童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发展。教育只有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学生才能学得有兴趣。所以父母可以从理解力培养、课外读物、游戏讨论、参观旅游、兴趣培养、研究项目等多方面来进行家庭教育,这对智力与非智力方面的培养都有帮助。

3、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引导孩子细心观察、积极思索;经常给孩子发表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机会,抓住其中的“火花”和好的“创意”,鼓励其自己研究并解决;给孩子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在成功中享受成功,创造成功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按时高效完成回家作业、自我检查作业、预习和准备学习用品、书籍和学习资料的摆放规整、按时就寝吃饭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会使孩子终身受用。

5.强化学习责任感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注意对孩子积极责任行为的强化;通过自然的后果惩罚,提高儿童责任行为的自觉性;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以此强化学习责任感。

6.营造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教育的一大特点是通过环境熏陶使之化。《管子.七法》中说:“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谓之化。”意思是“渐进、驯服、磨炼、熏陶、适应、习惯等等,叫做教化。”其中把“熏陶”视为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父母的言传身教十分重要,要把孩子放在平等交流和沟通环境中接受教育。

结语:把孩子真正当作 “人”

篇2

1、家庭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家庭教育学是研究家庭教育现象,揭示家庭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它本着理论性、实践性、科学性高度统一的精神,揭示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对家庭教育的内容、原则、方法及家长素质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对指导和协助家庭教育具有方法论方面的指导意义。

二、家庭教育学发展:

1、起初家庭教育科学并没有以一种独立的学科体系存在,只是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观点存在,并且是同哲学、政治、伦理乃至宗教等思想融合在一起。

篇3

关键词 菱塘回族乡 家庭教育 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菱塘回族乡简介

菱塘回族乡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是江苏省唯一的回族乡。菱塘回族乡共有人口2.3万多人,其中回族7000多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0.4%。回族乡成立之初,全乡只有一座古清真寺,坐落于清真村,较为偏远。后来,菱塘传统的农业社区模式被乡镇企业的发展打破了,居住乡村的回民剩余劳动力逐步进入工厂,谋求生存发展。为了工作的方便,越来越多的回民将家搬离了传统的地缘社区,同汉族人民居住在一起,散居在镇中心。为了方便搬迁至集镇的回民的宗教生活,在1995年,菱塘回族乡乡政府投入近200万元新建了华东最大的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清真寺,与古清真寺形成了南北呼应。同时,为了保证回民的居住环境,乡政府在集镇中心距离新清真寺一定范围内统一规划了占地60亩、能容纳百户回族入住的具有浓郁伊斯兰特色的回民小区。这样的规制,使得菱塘回族乡镇中心成为回族文化氛围颇为浓厚的一个回民聚集区。

回族家庭教育作为一种伊斯兰文化的教育,作为一个民族的教育,和身处汉文化背景下的通识教育,有着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回族家庭教育在保存和传承伊斯兰文化、形成和发展回族文化、进行民族整合、满足个体发展与享用及社会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菱塘回族人民普遍重视家族的文化传承,重视家庭教育。他们的家庭教育内容丰富,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家庭教育体系、方法。回族家庭教育,一方面,它是一种通识教育,因此其具有其他民族家庭教育所共有的最基本的功能;另一方面,回族家庭教育又有其强烈的宗教性、民族性特点,所以,回族家庭教育又有其它的特殊的功能。

2菱塘回族乡回民家庭教育的功能

2.1回族家庭教育的基本功能

保存和传承伊斯兰文化,发扬和发展回族文化。回族家庭教育的基本功能主要表现在回族家庭教育对家族民族文化的保存、传承的功能。教育的功能,即教育下一代掌握本民族文化的传统,促使其更好地民族化、社会化。回族文化的保存、传承、发扬不可能通过遗传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只能通过家庭教育来传递。而回族家庭教育便是回族文化保存、传递的起点和基础,又是最基本的传递组织和渠道。回族家庭教育中教育者(家长)和受教育者(子女)均具有血缘关系,所以,以情感和血缘为纽带,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回族家庭教育对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不但有利于保存人类文化精髓,而且有利于发扬本民族的特色。同时,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必然要不断地向受教育者传授各种新的文化理念、思想价值等,为促使子女尽快适应汉文化,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准备。新的思想和理念又会和传统的价值观发生碰撞,形成与时俱进、具有r代气息的回族文化。回族文化与本土文化不断融合、不断碰撞,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回族的家庭文化为回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菱塘,除了清真寺,没有学校或者其他专门场所为回民提供学习回族文化的机会。而清真寺,也并不是每天开放。因此,没有回民家庭耳濡目染的氛围和教育,新一代回民很难继续传承自己祖上留下的习俗与文化。

2.2回族家庭教育的整合功能

回族家庭教育的整合功能表现在,回族的家庭教育,必将伊斯兰教的信仰和价值观、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教育放在核心位置。比如说,伊斯兰教明文规定:回民禁食猪、血、自死动物,外表凶恶且食肉动物如虎、狼、熊、豹等,还有马、驴、骡等。而对菱塘回民来说,这些已经成为回族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冷冰冰的戒律了,除五谷外,回族肉食主要以鸡、鸭、鱼肉,牛、羊肉为主。回族家庭教育一方面通过伊斯兰教宗教教育的手段来加强回族的自我认同意识和民族凝聚力;另一方面,家长通过用故事、传说或者歌谣的形式向子女讲述回族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优秀人物等,使子女有“我是回族中的一员”的族属意识,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两种手段,前者更具有强制性、戒律性,而后者更具有感染力、渗透性,有利于回族族体更加团结,更加有凝聚力,更加有向心力。回族人比较团结,“回回见面三分亲”,“天下回回是一家”正是回族比较团结的生动写照,这种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形成,甚至成为了一种民族性格,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回民的家庭教育。此外,近年来,回族修编家谱也在菱塘流行起来。如退体中学教师李学仁老师修编的李氏家谱、退体中学教师薛忠老师修编的薛氏家谱。薛老师说道:“修编家谱是对家族历史来源进行整理,以便后代了解,知道祖上的情况。”修编家谱不仅仅是对族群历史记忆的重构,同时也是利用历史记忆来凝聚人群,以共同‘袍源”,来强化族群认同。

2.3回民家庭教育的“改革”功能

菱塘的回民特别重视自己的民族观念,“我是穆民”,“我们是回族”的民族意识深人人心。菱塘回族乡的回民有族属意识,但是,菱塘的回民们并不故步自封,他们积极敞开大门,吸纳各种新鲜血液,愿意改变和改善,甚至“改革”。菱塘的回汉通婚的现象是一直存在的。一方面是由于回汉人口数目相差过大;另一方面,新生代的回民在意感情胜过族际区分。不论哪种类型的族际通婚,菱塘的汉族们始终尊重回族的风俗习惯,回民们也始终尊重汉族的生活方式。比如说,有回民女子嫁给了汉民,汉民不仅尊重回民女子的风俗习惯,而且也愿意为了回民女子改变。但有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回民女子平时的饮食习惯无形之中把他的家人带着回化了,无意为之,但互相尊重,互相谦让,也互相愿意为了对方改变。再比如说,菱塘回族乡的回民越来越多,不管是回民还是汉民,置办婚丧酒席,越来越多的汉族人也办起了回酒。同样,回族送葬请客吃饭时,汉族姻亲也会来参加,并且会戴白色孝册子(孝帽、孝巾、腰带、袖套等)。

2.4回族家庭教育的个人享用功能

回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经典和基本法就是《古兰经》和《圣训》。但是现在在菱塘回族乡,无论大人小孩,很少有真正读过这些经典的人,更别说会说回语了。除了一些年长的阿訇会在清真寺做礼拜,讲一些回文,若不仔细问,你根本看不出回族和汉族的区别。

菱塘回族乡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眼里充斥着欲望。孩子们从小被教育的就是“长大赚大钱,出人投地”。孩子们在学校里接受的是应试教育,缺乏灵魂教育。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教育的缺失。这种教育不但传播了伊斯兰教的礼仪,而且传承了起码的道德规范,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纳入了家庭教育中,对陶冶个人情趣、提升品德修养起着积极作用。

此外,现在社会上普遍流行着酗酒、麻醉吸毒以及自杀等现象,这些并不是简单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询所能完全解决的。但以伊斯兰教为核心内容的回族家庭教育却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虽然,回族人民的生活中也会有焦虑、意外、痛苦、不幸、失意等,但回族人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中伊斯兰教对一切大事所作的解释“信前定”、“信主命”,相信一切痛苦都是真主的“前定”,认为痛苦是真主对虔诚的穆斯林的一种“考验”,所以回民可以通过做礼拜,听阿訇重新对生命的意义进行阐释,从自身内心摆脱挫折和沮丧感,然而又不放弃现实的奋斗,从而得以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获得信心与安全,获得精神上的喜悦与满足。可以说,回族人大都具有乐观、豁达的气质,具备宽阔的胸怀,这些无不与回族家庭教育这一功能的发挥有着紧密的联系。

3功能的实现

3.1学校教育是纽带

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着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家庭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就更具随意性和杂乱性。在菱塘回族乡的各个学校开设有关民族文化的课程,培养学生的民族感、自豪感,唤起学生爱校园、爱家乡的真情实意,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为保证家庭教育功能的更好实现做贡I。

3.2寺院教育是维系

多元文化结合的古清真寺,对于当地回族来说,它不仅是菱塘地方性的金字招牌,也是发挥伊斯兰宗教凝聚力、增强族群认同的精神家园。古清真寺是每周五下午1点半,当地年长的回族以及外来的甘肃籍、安徽籍经商回族进行主麻日聚礼的地方,也是伊斯兰教的圣纪节、开斋节、古尔邦节三大节日,当地回族举办纪念活动、完成宗教仪式的地方。此外,当地回族日常生活中的婚丧嫁娶、生日或冥祭、岁末辞年等等,都离不开清真寺,离不开阿訇。寺院教育是对家庭教育的实践环节的补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3社会教育是推动剂

社会教育直接面向全社会,相比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活动余地,影响面更为广泛,更能有效地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作用。因此,社会教育更能帮助回民子女社会化,弥补家庭教育的狭窄。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在社会上的延伸。

4小结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它具有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以及及时性等特点。菱塘回族乡的回民文化在淡化,但家庭教育是基础的传承纽带,清真寺的寺院教育是维系,学校教育是巩固的拉锁,社会教育来推动其发展。四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 海存福.回族家庭教育功能研究[J].回族研究,2000(01):43-46.

[2] 薛怀国.菱塘回族乡的昔与今[J].江苏政协,2004(09):47.

篇4

今天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社会,要在这样的社会中成才,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是起决定作用的,只有自己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才不可忽视的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助推器。良好的家教有利于培养孩子远大的志向。如果父母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小孩子也会对生活充满热爱。如果父母是生活在灰暗的人生中,小孩的天空就不会阳光灿烂。父母坚定的追求和事业心、责任感对孩子有着榜样的作用。正如德莱赛在《嘉丽妹妹》中所说的:“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优美,没有东西比它更适宜于把一家人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孟母三迁,有了她正确地引导,才会有一代奇才孟子的雄辩;岳母刺字,有了她的殷切期望,才会有威震胡虏的岳飞;苏洵立志,有了他的勤学示范,才会有“一门三父子,皆是大文豪”的美谈。良好的家教,让孩子飞得更高更远。

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形成孩子开朗的个性。个性决定命运。一个乐观、开朗、热情、勇敢的人,在工作中总给人生龙活虎的感觉,而一个沉默、内向、孤独、胆怯的人,在工作中却只会给人一种畏首畏尾的感觉,工作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而良好的个性又是需要父母用爱去塑造的:鼓励、赞扬、肯定、支持,定会让孩子充满自信;批评、指责、打骂、否定,只会让孩子变得无所适从。海伦·凯勒不是在家庭的阳光下获得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么?史铁生不是在母亲默默的忍受中感悟人生的价值的么?勃朗特姊妹不是在父母的文学影响下形成写作的兴趣的么?家庭教育是塑造孩子性格的重要一环。

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形成孩子健康的心灵。时下有一些关于年青人或少年人行为残忍的报道,如往狗熊身上泼流酸,用木棒打击小朋友的头部,结伙打残疾人等等。而实际调查发现,这些行为大多与他们得不到父母的爱或长期受虐待有关,他们的心灵因为没有了父母的关爱而严重扭曲,仇视一切。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形成孩子健康心灵的一片沃土,有了它,才更有利于健康心理的生长;有了它,才便于孩子走好成才的第一步。

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形成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取向,而家长对孩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有的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会有改变,但最初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如果从小就形成了好逸恶劳、弄虚作假、欺瞒哄骗、金钱至上等观念,那他的人生就是危险的。而良好的家教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对世界人生的正确看法,“子不教,父之过”,父母在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我们要说,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像指南针,永远指引着孩子向正确的方向航行;就像一片沃土,永远滋生着健康的人格;就像一只助推器,将孩子送上起飞的跑道。孩子的成才怎能没有你——家庭教育!

篇5

关键词: 家庭教育 现状 问题 对策

莎士比亚曾说:“教育随生命开始,在我们觉察个性已建立之前,后来的教育已很难将它转移及改变。”这句话足以证明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是多么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计划生育国策的顺利实施,我国的教育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好兆头。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恰逢时期,他们的文化涵养相对来讲都比较低,这就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因此,必须认清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一)“填鸭式”教育

现在社会,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由父母亲自抚养,这些父母在商品经济的竞争中意识到了生活的沉重压力,他们认为只有让自己的孩子学习更多的知识,孩子才能在将来生活得更好。他们慷慨解囊,今天为自己的孩子报了电子琴班,明天报了美术班,后天报了舞蹈班等,从来不考虑孩子幼小的心灵根本就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久而久之,孩子对这些东西产生了抵触情绪,产生了逆反心理,于是家长很难与孩子再有沟通的机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二)“溺爱姑息型”教育

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顺利实施,中国的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把子女当成了宝贝疙瘩,孩子在家中便是“小皇帝”或“小公主”,是大人们的中心轴。这些孩子长期以来养成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等坏习惯很难改变,势必会妨碍孩子与人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家长则不注重孩子的自立意识、自理能力、自我判断能力的培养,父母对孩子是毫无原则的大包大揽。这让这些孩子自然而然地养成了依赖心理,极易走向极端,对自己的失误和别人的过失难以宽容,爱钻牛角尖,面对挫折和困难不知所措,缺乏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奉行棍棒式”教育

部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缺乏合理性,对待自己的子女简单粗暴,信服“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就进行责骂、殴打。打骂过后又不知道给孩子进行开导教育。有些孩子甚至和一些社会上坐在一起喝酒、抽烟,最终走上歧途。

(四)“保护型”教育

现在有些家长将对孩子的教育看得十分重要。他们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让自己的孩子给自己哪怕一点点的帮助,从来不让孩子干任何家务,只是一味地让孩子在家读书、写字。即使在假期,这些孩子也只是在家闲得无聊看电视、玩游戏,没有机会去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这种被保护起来的孩子,就极易形成好吃懒做,害怕吃苦受累的恶习。到头来,家长后悔莫及。

基于以上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应该实施以下的家庭教育方法:

(一)尊重孩子的意愿

从教育的方法来讲,“填鸭式”的教育、父母的大包大揽,远不如将智慧科学地转移到孩子的身上。应该注重孩子的意愿,根据孩子的需要给予不同的满足。家长过快或过早将压力施加在孩子身上,往往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父母的这种做法是欠考虑的,是缺乏科学合理性的。现在的父母都迫切希望孩子表现突出,最好是让父母感觉自豪,其实父母应当学会耐心地等待孩子开口要求,并允许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二)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宠子必害子,这话一点都不假,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父母。父母不会调教自己的孩子,直接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路。再者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还缺乏是非观念和人生经验,必须有亲人给与正确的引导,才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发挥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让孩子在取得进步时得到及时的表扬和肯定,改变他们被溺爱姑息留下的坏习惯。使他们树立自信,消除长期以来造成的孤僻、自卑的阴影,在正确的引导下判断是非,自己选择正确的学习生活方式。

(三)转变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良好的家庭教育会造就无数个卓越的天才和众多的伟人。家庭教育的质量,从大的方面来说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从小的方面来讲,则会影响每个人的一生。家庭教育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每个人都会扮演家长的角色,教育自己的孩子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传统的、守旧的那种教育方式在现在已无用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反对过分的方法,特别是家长觉得我说的就是正确的,不允许孩子反对。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教育孩子不能用恐吓,用恐吓约束孩子是一种严重的错误,所以不要对孩子采取高压政策,实行棍棒教育。当然,在适当的时候对孩子也要有一定的训斥。但要注意:①痛斥孩子的必须是孩子敬重或爱慕的人,他们才能细细体味训斥的话,才有可能收到警钟长鸣的效果;②现在的孩子从小就很有灵气,都是有血性、有志气的对于要强的孩子,训斥有时产生激发上进的作用,但如果孩子不是特别要强的那一类,则不要训斥,免得再加深他们的孤独感。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要合理正确。

(四)将课堂带进自然

篇6

一、父母要给孩子“做个样子”——以身作则

孩子是善于模仿的,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在接受着子女的监督,因此做父母的要不希望儿女那样做事,自己也别做,要是要求儿女那样做事,自己就先去做。父母要处处以身作则,先做个样给孩子学,这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法”,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败。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好家长是学出来的。家长要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知识,加强交流,经常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和行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孩子日常相处有了错误和失误就要勇于承认,不要维护家长的面子和尊严,要加强学习,了解网络技术,这样才有资本和孩子进行网络对话。面对90后一代的成长,60后、70后的家长要改变很多,最要紧的是思想观念和付诸行动,家长要善于把家庭教育当作自己的第二事业来经营,来追求,因为今天对家庭教育的积极投入,就是对明天家庭幸福的投资,就是对孩子美好未来的投资。

二、要善于倾听孩子成长的声音

每个人都有倾诉的需求,如高兴时、苦闷时,尤其是孩子更有这方面的需求。对于家长来说,要让孩子有讲话的机会,要耐心听,注意力要集中,不要边看电视边听,不要边做事边听,要让孩子把想说的都说出来,不要打断,也不要批评和指责,听完之后给予鼓励或指点,要学会做孩子真诚、耐心十足的听众。家长要心平气和地听,全面真实地听,不要粗鲁的打断,不要听过之后就简单批评孩子的对与错。家长若一厢情愿采用指令式、批评式教育,对90后的孩子效果不大,他们是不会接受的。

三、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是关键

近几年来学校设立了家长学校,有专门的老师备课给家长上“家教六讲”“家教八讲”,也给家长发了教材,但效果不是十分明显,虽说国人的家庭意识增强了,可是有许多父母不重视家庭教育或重视不够。有的家长以为“孩子还小,教育是以后的事”,认为“树大自然直”,或者觉得我给孩子交了学费,教育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作为班主任,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的天职,那作为家长,作为母亲的职责又是什么呢?一些家庭的家长年届不惑,事业正处于上升阶段,和孩子交流时间少,缺少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有些家长晚上回家,和孩子交流就是典型的三句半:“吃饭了吗?作业做完了吗?去睡觉吧!快点!”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不能取代的。

四、陪孩子学习但不批判,并且要认同

在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阶段,一是小学到初中的过渡,一是初中到高中的过渡。作为家长我们要做好这两个阶段的学习指导,帮助孩子尽快适应。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孩子从小学升初中,从儿童步入少年,学习的科目多任务重,孩子还没焦躁不安,家长便开始紧张,丢掉自己的应酬成为孩子学习的全陪。孩子在那儿学习,家长盯着看,孩子觉得被人监督很不自在,学习效果不会很好。实际上我们可以装不懂让孩子给你讲解他学会的知识,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沟通方式,孩子也容易体验成功的感觉。抓住孩子上初中或高中期中考试之前的这段时间,帮助孩子定好方向,确立他在班级中的位置,初中三年或高中三年会很顺。

五、向孩子适度倾诉

篇7

目前,为了应对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激烈的经济竞争,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正在进行以新课程实施为核心,以提高教育质量等等一系列改革。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学生、教材及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多因素的整合,强调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进行互动整合,融通建构,强调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实现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综合学习、创新发展,改变学生惯常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动探究与交流合作并重”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而易见,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与实施,对教师和父母的素质、能力、教育方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人最早接触的,并且终身密切联系的重要环境。而父母则是他们所有接触的人中最早、最主要的重要他人,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众多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在儿童及青少年的学校社会适应及学业成绩、自我的形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国内学者的研究也发现:青少年的人格偏离、高焦虑和神经质等方面的特点与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相关。换句话说,父母的教养方式在个体社会化、人格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均有着重要影响,体现在个体成长的各个阶段。

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不同的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子女不同的表现。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在此对改善我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出若干建议如下:

一、父母要提高自身素质,与孩子一道成长

一个家庭教育孩子的水平和质量,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幸福和和睦,而从大的方面来说则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和存亡。而决定孩子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是父母自身的素质。

与父母相比,现在的学生拥有着更新、更广、更丰富多彩的信息。父母的权威日益受到子女的挑战,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这种现状,广大父母只有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学习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掌握孩子身心发展的动态,才能更有成效地教育孩子。

二、做到养与教并重

父母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一个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健全的心智,家庭在指导孩子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志趣、性格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综合性极强的科学,也是一门内涵丰富的艺术,科学的教养观念需要父母不断的学习并从教养实践中总结经验,在实际的教育中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注意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和优势,言传和身教相结合,不仅要关心孩子身体的发育和学习,还要关心孩子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合理地赏识孩子

当今社会,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庭的关注,许多教师和家长认为赏识教育就是夸奖和表扬,然而一味地夸奖和表扬并不是赏识教育的内涵所在。正如大教育家赫尔巴特所言;“廉价的表扬如蜜糖,用多了同样伤胃口”。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教师,我们所赞赏的是一种理智的赏识教育,如果我们把赏识教育简单化的理解为就是表扬、再表扬,其结果不仅对孩子有害无益,甚至还会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孩子受不了批评,缺乏情感,缺乏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一颗温暖而丰富、纯洁而清新的心灵。

四、用爱培养孩子的闪光点

人应当扬长避短,如果经常展示自己的长处,别人就会认为他行,他就朝更行的方向努力。正像一位校长说的那样:“只要看重您的孩子,就会让蒙尘的金子闪光!”发现孩子的长处,从孩子兴趣出发就像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一样,世间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父母的责任就是发现自己孩子的“不同”,看看孩子对什么事物情有独终,就从这些小的细节中,激发孩子的兴趣,使之变成孩子的闪光点。爱迪生小时,太爱拆东西了,又装不回去,爱迪生的妈妈却坚信这是儿子最大的优点。正是受到鼓励,爱迪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最终成为伟大的发明家。可以说,没有爱迪生的母亲,就没有爱迪生的成功,是她发现了儿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发现了儿子的才能。那么,你的孩子有什么兴趣爱好呢?如果你还没有发现,你就有可能扼杀一个天才,尽管你是无意的。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这个不同点也许就是他最行的地方。孩子天天在进步。父母和老师要像哥伦布发现新 大陆一样去发现孩子,特别要善于发现后进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善于发现,是我们走近孩子并与之沟通的法宝

五、给孩子留有自己的空间

篇8

一、家长额外布置过重的家庭作业。

随着“减负”的推行,学生书包的重量在减轻,各类作业在减少,在校时间在减短,孩子自主选择的空间也越来越大。问题也由此而生,一些孩子沉溺于网络游戏,乃至逃学去网吧,令家长担心不已。

为了让孩子没有时间接触这些,家长不自觉成了“减负”运动中的阻力。他们让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课、兴趣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给孩子做,以此来控制孩子。有个学生曾经向我诉苦,说他在家除了要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外,还要应付爸妈规定的三套语文试卷、两套数学试卷。家长上有政策,孩子下有对策。这位学生在家便先完成爸妈布置的作业,应付其检查,老师那边再想其他办法。结果他的作业由迟交,到不交,后来上课时都不敢正视我,整天忧心忡忡,成绩下降很快。

家长这样做,害处显而易见。

首先会造成孩子的厌学情绪,繁重的作业令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学习成了负担,孩子就可能破罐子破摔,放弃学习。

其次,束缚孩子身心。在孩子的天地里,他们想做、想看、想说的没有机会去实现,智力怎能发挥。给予孩子自由时间,教会孩子支配时间,扩展学习内容,让知识本身产生强烈吸引力,是家长当务之急。

二、家长为孩子辅导、检查家庭作业。

许多家长觉得辅导孩子学习、检查孩子家庭作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却不曾想过,这样做可能会扼杀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我认识的一个家长,从孩子一入学起,就对孩子采取“三不政策”,即对孩子的作业坚持不辅导、不检查、不负责。目的是迫使孩子从小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事实证明,效果不错。

有些家长喜欢陪孩子一起做作业,甚至一题一题给孩子讲解,这样做出来的作业,有多少属于孩子自己的思考?还有些家长帮孩子检查作业,他们是否想过,这样容易助长孩子马马虎虎、不求甚解的心态,还可能养成上课不专心听讲的习惯――不会不要紧,回家问爸爸妈妈。我的孩子刚上学的时候,老师要求家长在作业本上签字,对错还得由家长负责。有一次,孩子作业没有得满分,一到家,他就对我说:“妈妈你害苦我了,我的作业错了,老师还罚抄三遍。”我后来改变了教育方式,对我的孩子说:“妈妈相信你做完作业自己可以检查。”从此孩子的责任心强了,作业不再依赖我。

三、多批评、少表扬。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