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护士品管圈汇报8篇

时间:2023-03-08 14:54:4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护士品管圈汇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护士品管圈汇报

篇1

【关键词】 品管圈; 护理质量; 病情知晓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in Quality Management of Children’s Condition Mastered by Duty Nurse/SONG Yan-ho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31):088-090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improving the awareness rate of children’s condition mastered by duty nurse. Method: First, a quality control circle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theme was set up as “improving the awareness rate of children’s condition mastered by duty nurse”. Then current situation holding, status grasping and goal setting were carried out. Result: The awareness rate raised from 61.47% to 93.33% percent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onclusion: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s more effective to improve the awareness rate of primary nurse to the children’s condition.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uality management; Awareness rate of condi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Zhengzhou, Zhengzhou 45005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31.030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应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2]。来源于1950年Deming教授的统计方法课程,以及1954年Juran教授的质量管理课程[3]。由日本石川专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4]。2013年4-11月,本科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提高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知晓率中,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本科活动前(2012年8月-2013年3月)及活动后(2013年4-11月)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知晓率,分析品管圈活动的效果。遵循品管圈“自愿参加、上下结合”的原则[5],科室9名护理人员以小组形式自愿组织,投票选出圈长(兼辅导员)。对QCC成员进行培训,要求所有成员掌握QCC活动的原则、方法及所需资料等[6],并建立微信群,进行学习、交流。

1.2 方法

1.2.1 主题选定 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确定“圈名”:(畅通圈)和“圈徽”。每位圈员根据工作体会提出需要改进的问题,依据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上级政策的原则,确定本次活动主题为“提高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知晓率”。

1.2.2 计划拟定 品管圈活动历时8个月(2013年4-11月),每两周活动1次,会议平均0.5~1 h。4月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5月现状把握,目标设定;6月原因分析,拟定对策;7月对策实施;8、9月确定效果;10月制定标准书;11月研讨与改进,最后进行资料整理。

1.2.3 现状把握、目标设定 为了对本科责任护士掌握患儿病情的现状进行充分把握,笔者对本科2012年8月-2013年3月责任制护理进行统计,共计检查责任护士109人次,≥90分为合格,合格数为67人次,合格数/检查总数×100%=合格率。合格率为61.47%。检查责任护士109人次共计扣分922分。利用柏拉图分析数据(图1),根据80/20原理确定本次改善活动改善重点为主要辅助检查的阳性结果,主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病情变化的观察重点。依据圈员的工作年资和临床工作能力,设定圈能力为60%。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累计百分比=61.47%+61.47%×60%×80%=90.98%。

图1 责任护士掌握患儿病情扣分原因柏拉图

1.2.4 要因分析 根据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运用鱼骨图,分析为何会出现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知晓率低,最后经讨论确定责任护士更换频繁,缺乏培训和缺乏汇报病情模板为改善方向(图2)。

1.2.5 对策实施针对改善方向

1.2.5.1 责任护士相对固定,不频繁更换 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儿≤8个,有利于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的掌握。笔者在科内召开如何更好的做一名责任护士主题会议,加深责任护士对岗位职责的理解,并确保落实,提高责任护士对掌握患儿病情的重视度,让责任护士知晓患儿病情并把观察患儿病情放在首要位置。护士不可以只是被动、呆板地执行医嘱,要对患者真正地进行人性化护理[7]。护士实行“床边工作制”缩短工作半径,让护士有更多时间与患者接触,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关心患者身心,加强患者沟通[8]。耐心、仔细地观察病情,细致、全面地展开护理工作,加强病情观察,有计划、有目的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9]。

1.2.5.2 制作统一的汇报病情模板 我是责任护士***,我负责的患者是*床-*床,现在我来汇报5床宝宝的病情;5床,**,男,3岁,患儿以**为主诉,于*月*日*时由***入院(家长怀抱入院、急诊护送入院等)。入院后给予***科*级护理,**饮食(详细叙述入院当时医嘱内容)。入院后T:**,P:**,R:**(发热患儿叙述降温措施及效果)。进行了入院评估,为****高危(高危患儿需叙述预防措施)。现患儿症状和阳性体征有:WBC***,血糖***,CRP***等。主要用药为*******,今日液体总量为***,余量****。现存主要护理问题为******,采取的主要护理措施为******。给予的健康宣教指导是******。患儿食欲**,睡眠**,大小便**。现患儿及家属(社会心理方面:情绪是否稳定,能否配合治疗,家庭支持是否到位等),回答完毕。

1.2.5.3 加强培训,提高责任护士专科知识水平 科内每月组织两次业务学习,内容为专科疾病护理常规,辅助检查等,培训后考核。根据考核成绩,分析培训效果并对培训方式加以改进。创新护理查房形式,采取护理查房和专科护理常规培训相结合,邀请主任或主管医生参加,对疾病相关知识答疑。建立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的模式,医生和护士形成相对固定的治疗团队,针对传统模式存在的弊端,变革诊疗护理模式,以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为出发点,进行流程再造和优化,以团队形式为患者提供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护理模式[10]。实行医生护士共同查房制;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共同参与疑难危重患者的病案讨论,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制定诊疗护理方案[11]。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相互配合,相互沟通,提高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的掌握。

2 结果

本科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收获了丰富的成果,包括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有形成果:责任护士对患儿的病情知晓率由 61.47%提高到93.33%,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107.96%,成效显著;无形成果:全体圈员对QCC手法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专业知识有了明显的提升。见图3。

图3 无形成果雷达图

3 讨论

本科将品管工具应用于护理质量改进活动中,以提高责任护士对所管患儿的病情知晓率作为活动主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责任护士对所管患儿的病情知晓率,提高了责任护士观察病情和发现病情变化的能力,保障了患儿的安全。医护人员之间相互沟通、密切合作,从而使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责任护士参与医生查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与医生沟通,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同时也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确保了医疗、护理安全,提升了医疗护理质量。

品管圈活动的特点是被授予一定权利的一个小组,每个人都有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其优点是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12]。本次活动按照品管圈步骤逐步进行,圈员体验到不懂到熟练应用品质管理基本工具的过程,提升了个人综合能力。有效挖掘护理人员的管理才能,实现全员参与及质量持续改进,有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13]。圈员在活动中享有充分的自、参与权、管理权[14],学会了绘制柏拉图、鱼骨图、雷达图等一系列品管手法,并在专题讲座中锻炼了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为持续推进品管圈活动奠定了基础。品管圈运用群体智慧,采用PDCA循环改进程序。活动中注重质量状况及质量基础,善于发现问题、研究分析原因,群策群力实施整改[15-16],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2]汪四花,林芬,沈国霞.品质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量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0-61.

[3]邵立新,余珍,钱萍.品管圈活动在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5):100-101.

[4]朱泓.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药房工作质量中的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8(6):466.

[5]刑文英.QC小组基础教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30.

[6]林建华,卢少萍,徐永能.“品管圈”活动在高龄患者外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126-127.

[7]王艺辉.人性化护理的有效性及开展模式[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51-52.

[8]胡艳兴,曾小英.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56-58.

[9]卢清丽.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57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9):60-61.

[10]蒋艳,曹华,彭小华,等.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5):405-407.

[11]王引侠,冯小菊,张亚军,等.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9):683-684.

[12]姚智萍.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效果的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4):347-348.

[13]孙多妹,王玉秀.品管圈在舒心示范病房中应用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99-100.

[14]倪栋梅.“品管圈”活动在健康教育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7-98.

[15]肖琼芳,黄英,蒋海英,等.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西部医学,2009,12(21):2189-2190.

篇2

关键词:品管圈;护理质量;无陪护;护理管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rovement of QCC activities on nursing quality towards wards without family or paid caregiver. Methods The establishment of double QCC group, by determining the theme task ,the defects of nursing quality, target value, and put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of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QCC, const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Results Carry out before or after,the basic nursing eligible rate, the critically-ill patient nursing eligible rate, the health education eligible rate, the nursing document writing eligible rate and the specific nursing rate were on the rise. Conclusion The QCC activiti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quality of nursing, as well as nurses diathesis in the wards without family or paid caregiver.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 Nursing quality; Without family or paid caregiver; Nursing Administration

无陪护护理是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一切护理服务均由院内护理人员实施开展。该模式采取分级配备护理人员,改善科室硬件设施,使用新收费政策,落实分级护理及生活护理等措施,实现患者住院期间无传统的护工和家属陪护[1]。品管圈活动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创立,由相同、相近或互补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成的多人团体。通过团体成员的全体合作,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或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2]。从上世纪60年代起,品管圈活动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管理体系中,被证实是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3]。近年来,品管圈活动被逐渐引入医院护理管理,我科室于2013年全年在无陪护护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护理质量,现汇报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康复外科现有病床50张,护理人员20人,包括护士长1人,护士长助理1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5人,护士10人;在编护理人员9人,招聘护理人员11人。科室依据无陪护护理人员用工性质、学历和从业资格,将护理人员划分为治疗护士和辅助护士两级配备。治疗护士从事临床治疗、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辅助护士开展各项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上述护理人员统一由护士长管理,配备护士长助理一名,重点协助护士长开展辅助护士的管理。

1.2方法

1.2.1成立双品管圈小组 依据科室治疗护士和辅助护士两级护理团队,组成两个品管圈小组,治疗护士9人组成品管圈名称为能量圈,寓意给患者以正能量,早日战胜疾病,摆脱病痛;辅助护士11人组成品管圈名称为关爱圈,寓意给予更多爱心和关怀,给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各圈推选圈长一名,护士长和护士长助理担任双圈的辅导员。

1.2.2分解品管圈护理质量主题任务 护理质量指标主要由基础护理、危重与一级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文件书写和专科护理等5项合格率指标组成。科室基础护理由辅助护士实施,辅助护士组成的关爱圈以基础护理为品管圈活动主题;科室治疗护士开展除基础护理外其它4项护理工作,由治疗护士组成的能量圈以这4项护理工作为品管圈活动主题,每季度轮换1项。

1.2.3分析护理质量缺陷 双品管圈各自组织圈会,围绕当期主题分析存在的护理质量缺陷,方法主要采用鱼骨图法等进行归因分析。圈员使用头脑风暴法、民主投票或讨论决议等方法选定1项护理质量缺陷为限定时间段(一般3个月)能完成的改进目标。圈长和辅导员组织圈员进一步对目标进行可行性分析和修正,确保要与当期主题一致。

1.2.4品管圈目标值设定 在确定当期改进目标基础上,依据现状的合格率指标,结合圈能力和改进能力,由圈会民主决议设定本次品管圈活动的目标值,即完成此项改进目标后能达到的新的合格率指标。经圈员群策群力,此次目标值定为基础护理合格率、危重与一级患者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和专科护理合格率等质量指标,各提高两个百分率。将此项目标值报护理部备案。

1.2.5提出改进对策 全体圈员对照改进目标、目标值和现状合格率等资料,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运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挖掘改进措施。这一阶段使用工作流程梳理法,在流程上优化改进措施。聘请专家参与圈内讨论,共同设计改进方法。与患者有关的改进措施可现场征询相关患者。在讨论获得对策方案后,由圈员分工整理形成详细方案,与目标值一起报护理部审批备案。

1.2.6改进对策的实施及监督 对策方案审批通过后,由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实施,出现重大困难及时反馈圈长,并及时分析修改对策方案。圈长和圈辅导员负责监督对策方案的执行,指定数据责任人,负责收集执行改进对策后的合格率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1.2.7改进对策的效果分析 在改进对策实施3个月后,将实施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由圈会讨论决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接近目标值的,均说明改进情况不够理想,可进一步修改,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明显促进作用,也未达到目标值的改进对策可决定取消。

1.2.8 PDCA循环和双品管圈交互 遵循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原则,每3个月完成一次品管圈活动后,治疗护士组成的能量圈更换主题,辅助护士组成的关爱圈仍旧以基础护理为主题,双品管圈继续开展下一轮品管圈PDCA循环。新一轮开始前,双圈圈长、辅导员开展交互,汇报前期成果,汲取经验教训,共同促进工作。

1.2.9评价方法 评价品管圈活动前(2012年)、活动后(2013年)的我科室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合格率、危重与一级病人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和专科护理合格率)。严格依据医院护理部制定的质量标准来评定,以护理部每月护理质量检查的全年数据计算合格率,以全年住院人次为总例数。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质量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品管圈活动对科室护理工作的作用

3.1.1能有效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依据表1提供的各项数据表明,我科室实施品管圈活动一年来,入院患者(总例数)有所增加,但基础护理、危重与一级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文件书写等4项护理质量指标,经合格例数χ2检验,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3项P

3.1.2能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科室护理人员熟悉护理质量管理;参加品管圈活动的培训,使参与者逐步掌握品管方法;头脑风暴法使圈员锻炼了创造力和观察力,圈会的自由交流探讨提升了圈员的沟通协调能力;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使圈员熟悉χ2检验等数据处理方法,获得护理科研的基本能力[4]。

3.2注意事项及建议

3.2.1无陪护护理科室适宜成立双品管圈 品管圈的组成人员要求工作性质相同或相近,无陪护护理科室分两级配备护理人员,两级人员工作性质有较大差异,经过探索实践,各自建立品管圈较为合适。同时双圈活动利于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3.2.2重视品管圈知识培训和监督指导 医院护理部要成立品管圈活动督导小组,组织开展对科室品管圈知识培训,促进护理人员对品管方法、沟通技能和护理质量考核的熟悉;对科室品管圈活动加强指导,协调医疗、医技和辅助人员对护理品管圈活动给予支持,以求获得最大成效。

总之,经过我科室的研究与探索,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最有效的激发基层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措施的关注度,形式活泼,效果明显,直接或间接促进医院各项护理工作。由于实行时间较短,后续工作将进一步建立对应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有利于品管圈活动的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杨贵云,郑超,等.科室无陪护护理模式及成效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4):1260.

[2]章飞雪,于燕燕,等.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27.

篇3

关键词:品管圈;接手术患者时间;护理管理

接手术患者在病区滞留即手术室人员到达病区至接到手术患者离开病区的时间延长。择期手术能否及时开始,取决于病房护士在接到手术室通知后能否尽快将患者送至手术间[1],时间的延长可直接影响手术室资源利用率和医生的工作效率。减少因接患者延迟造成的时间消耗,能够提高手术间的利用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2日~8月17日在我科住院手术患者72例为对照组(活动前),选择2013年10月21日~11月16日住院手术患者84例为观察组(活动后),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接手术患者在病区逗留时间超过7min的事件进行比较分析。

1.2品管圈活动实施方法

1.2.1组圈 我科遵循自愿参加原则,鼓励年轻护士参与质量控制,由8名护士组成QCC小组,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30岁;本科4名,大专4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6名,护士1名。选出圈长1名,辅导员1名(由护士长担任),确定圈名为生命圈,制定圈徽,圈名意义:"健康所系,生命相托"。

1.2.2主题确定 依据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以及自身能力等方面的评价结果,最终以"降低接手术患者在病区滞留率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

1.2.3现状把握 按接手术患者流程设计查检表调查7月22日~8月17日在我科住院手术患者72例术前接手术患者在病区逗留时间,凡超过7min的纳入滞留事件,统计出47例滞留事件,滞留率65.28%。

1.2.4原因分析 根据查检表,运用头脑风暴,全体圈员进行讨论,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并用柏拉图进行了真因验证,得出接手术患者在病区滞留的原因以患者血压高、资料不全、手术标记未做为主。

1.2.5目标设定 根据现况值,结合圈员的工作年资和学历等方面的因素,在客观评估圈能力的基础上,针对原因及优化重点的分析,将此次流程优化的目标设定为术前接患者在病区滞留发生率由65.28%下降至29.17%。

1.2.6对策拟定 针对优化重点,使用头脑风暴及综合评价等方法,制定各种对策后根据对策的可行性、经济性及圈能力进行评分,最终拟定了以下优化对策,并按先后顺序分步骤实施。

1.2.6.1加强患者血压管理 手术患者入院时详细询问病史,关注既往用药情况,测量血压,异常值及时汇报;高血压患者遵医嘱每天监测血压并记录;加强用药指导,按时给药,看服下肚;将手术患者临接时测量血压改为手术前一天、术日晨6:00常规测量血压,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处理,可以避免患者因精神紧张而引起血压升高。

1.2.6.2加强患者宣教与心理护理 修订入院及术前健康教育处方;强调术前个人准备与资料准备齐全的重要性,提高患者依从性,强化术前个人及物品准备宣教;

1.2.6.3加强术前资料准备完善 手术前一日责任护士查点所有术前资料、用物,发现不全,及时完善,每班查对、班班交接;及时登记、分发影像资料;化验结果资料及时夹入病历;如无化验报告,查询电脑,已有结果者需及时打印报告并放入病历;手术日晨,由大夜班护士将当日手术患者的术前用药逐个核对、准备好,同病历一起放置在固定地方,方便拿取,避免忙中出错。

1.2.6.4加强术前手术标记查对 手术前一日责任护士查点手术标记情况,发现无标记,及时汇报医生,提醒标识;小夜班、大夜班每班查对、班班交接,及早发现未行手术标识的患者,及时补救。

2结果

2.1接手术患者在病区滞留次数明显降低对策实施后,查检统计2013年10月21日~11月16日住院手术患者84例,术前接患者在病区逗留时间超过7min的滞留事件20例,滞留率由65.28%下降至23.81%。

2.2两组术前接手术患者在病区滞留率比较,见表1。

2.3观察组目标达成率与进步率本次品管圈活动的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23.81-65.28)/(29.17-65.28)×100%]=114.84%,说明此次品管圈活动所采取的措施有效,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65.28-23.81)/65.28×100%]=63.53%。

2.4通过对比分析此次活动的查检数据记录发现,造成接台手术送患者时间延误的各主要原因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见表2所示,表明医护人员对接手术患者的时间意识增强,术前准备质量及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

3讨论

3.1品管圈活动明显降低接手术患者在病区滞留率本次活动中,每位圈员遵循步骤,开动头脑风暴,查找要因,制定对策并实施,最终使术前接手术患者在病区滞留率由65.28%降至23.81%,结果有显著差异(P

3.2品管圈活动提升了圈内成员的综合能力年轻护理人员从完全不了解到最终掌握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其责任心、沟通协调的能力以及对服务质量的认识、优化服务流程的方法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3.3品管圈活动促进护理流程标准化护理服务的流程管理直接针对那些不方便患者的环节,打破、缩减那些不必要的环节,重建完整和高效率的新流程。

3.4存在不足与今后努力方向品管圈活动在本科开展时间不长,部分圈员对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不全;管理工具的应用还不熟练;年轻护士在分析、处理问题方面能力不强,因此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将重点加强手术患者的宣教和心理护理,采取干预,进一步降低接手术患者在病区滞留率。

篇4

在这秋风杲杲的十一月,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第一届护理品管圈成果展示大赛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此次大赛旨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发展,提升护理管理理念,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规范质量管理工具的使用。本届大赛获奖圈活动主题具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及管理意义、品管圈手法运用规范,反映出医院品管圈工作达到了新高度。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邢英华副院长与质监办主任杨海超作为专家评委发表了重要的讲话,对本院护理品管圈活动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我院品管圈总体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唐少玲主任对一直以来大力支持品管圈及护理品质改善工作的院领导及相关部门表示了感谢。邢英华副院长在大赛开幕辞中对第一届护理品管圈活动的进步给予了肯定,并鼓励全院同仁逐步培养PDCA的管理改善思维、注重品管圈的成效保持与推广。

第一届护理品管圈成果展示大赛现场集锦

本届大赛依照全国品管圈大赛赛制,以多种形式结合PPT报告形式进行展示,各圈在10分钟时间内按品管圈10大步骤顺序对活动内容及成果进行汇报,由评委按照“全国品管圈大赛标准评分表(问题解决型/课题研究型)”打分,并进行阶段性点评。而来自各护理单元的品管圈圈长和圈员以富有激情的演讲、图文并茂的PPT演示和视频播放、生动活泼的现场表演将“品管圈”活动进行精彩的展示,赢得现场评委和观众的一片喝彩。

xx科室“xx圈”—标准作业书(SOP)之一

xx科室“xx圈”护理培训

xx科室“xx圈”成果展示

xx科室“xx圈”成果现场表演

护理主题品管圈

上排爱婴区的“守护圈”展示了“提高出院宣教知晓率”的活动成果,改善后出院宣教知晓率上升一倍、达到54.47%。

综合外科的“通馨圈”展示了“提高护士执行疼痛评估的完整率”的活动成果,手法运用规范、改善措施效果显著。

儿童保健中心的“童心圈”开展的“”活动将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阳性率降低至4.20%,并能持续保持成效。

江北儿科的“爱的魔力转圈圈”展示了“降低儿科静脉留置针针眼渗血发生率”的活动成果,改善后静脉留置针针眼渗血发生率由17%下降至7.1%,实施效果显著。

上排妇科的“康妇圈”展示了“降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活动成果,改善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至20%,进步率51.6%。

 xx科室“xx圈”的皮下注射腹部定位卡、xx科室“xx圈”的圈会、 xx科室“xx圈”的xx护理流程、 xx科室“xx圈”—孕妇学校

大赛集中展示了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2019年14个优秀品管圈成果,通过激励角逐产生了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等各大奖项,上排爱婴区的“守护圈”荣获一等奖,儿童保健中心的“童心圈”、江北爱婴区的“守护圈”荣获二等奖,综合外科的“通馨圈”、上排产前产房的“幸孕圈”、供应室的“供同圈”荣获三等奖,上排儿科的“不倒翁圈”等8个品管圈小组获得优秀奖。上述各圈的成果报告均收录入《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第一届护理品管圈成果报告书》。赛后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充分展示了护士的风采。

篇5

【关键词】检验标本;安全管理;品管圈

品管圈为品质管理圈简称,主要指处于同一个工作范围内的人,为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质量,主动组成一个小组,通过分工合作,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在临床上质的改善。我院烧伤病区在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针对各种检验标本安全管理开展品管圈活动,效果显著,现对其汇报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烧伤病区品管圈组员共11名,其中主治医生1名,主管护士1名,护师5名,护士4名,推选出一名综合能力最强者作为组长,对实施活动进行全面负责和管理,选出一名人员作为秘书,对活动主要内容进行记录和整理,对其他组员进行分工,保证每个人均全程参与。实施活动时间为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每月两次,活动形式为集中―分散―集中。

1.2 方法

(1)确定主题。根据烧伤、整形具体情况,通过头脑风暴法选定多个切实可行的主题,通过民主投票等方式选出一个最佳主题,制定出规范、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个人职责,统一检验标本送检程序并定期检查,确保工作科学性与合理性。(2)对活动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对应措施。(3)制定活动目标及对策,有效减低检验标本残缺率。(4)规范操作流程,对组员进行定期培训、学习与考核,进一步提高工作责任心,达到共同进步与提高的效果。每月选出一位先进组员,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提高组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1]。

1.3 观察指标

对比活动实施前后,烧伤、整形检验标本缺陷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由SSP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一年共有1929个标本,存在缺陷的共有69个,其中因病理申请单无医生核对的有17例,因标本容器选择不合理的有26例,因标本遗失的有19例,因标本存放出现问题的有7例,缺陷率为3.61%。品管圈活动开展一年内,共有检验标本2003个,存在缺陷的病理标本有21个,其中因病理申请单无医生核对的有7例,因标本容器选择不合理的有6例,因标本遗失的有5例,因标本存放出现问题的有3例,缺陷率为1.05%。两者对比,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烧伤、整形检验标本缺陷率大大降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烧伤、整形检验标本安全管理过程中,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发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病理申请单无医生核对,需要医生进行核对并签名的单据存在严重问题,单据填写不够完整。(2)标本容器选择不合理,容器选择尺寸不合理,或是防腐处理不当,导致标本收到一定损坏。(3)标本遗失,由于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够,导致标本出现遗失现象,造成一定损失。(4)标本放置混乱,缺乏健全的管理及送检制度,甚至出现无专人管理的现象[2]。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在品管圈实际开展活动中,就相关问题进行规范和优化。(1)严格规范送检流程,要求由专业人员对标本进行送检,对标本进行固定后由相关人员对病理申请单进行填写,并有医生进行审核,签字。(2)当班护士就标本处理情况、数目等情况进行核对,并签名,保证各个单据填写内容一致。(3)实施无缝隙送检、接受、储存等,规定统一的送检时间,固定的送检人员,并加强相关人员的工作技能培训,保证送检标本在送检、运送过程中没有出现遗漏、丢失现象,实施全方位监控,做到环环相扣,不留死角[3]。

在开展品管圈活动时,还应注意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改变相关人员的工作理念,激发人员参与品管圈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对检验标本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发表自己独有的看法,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而提高工作质量,保证检验标本管理安全。除此之外,质检小组还应就检验标本的管理工作实施全面跟踪、监控,通过不定时的抽检,督促管理人员通过团队协作,积极落实,促进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许晨耘,柯雅娟,陈如妹,冯菲菲,蔡秋.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0-21.

篇6

【摘要】医院自2012年7月引入品管圈,于2013年5月第一期10个圈结题,取得成绩有:质量意识深入人心,职工能力得到提高,工作质量持续改进等。总结了工作开展经验,包括健全组织,上下联动;完善制度,奖惩分明;多渠道学习,培训到位;覆盖面广,实现全面质量提升;慎重选题,结合医院特点,紧密联系评审等。

关键词 品管圈;精神专科医院;质量文化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Quality Culture Development/SUN Xiuli,LI Jiaxun,WEN Huiying,et al.//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5,22(1):04-06

AbstractSince July 2012 the introduc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s and the complete of the first ten circles in May 2013, the achievements included quality consciousness gained; increased workers capacity;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working quality. The practice experience included a sound organization with from top to bottom linkage;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with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multi-channel learning with full training; all coverage to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quality improvement; careful topics chosen with hospital characteristics and assessment of the IIIA hospital.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Psychiatric Hospital;Quality Culture

First?author’s addressPsychiatric Center of Hebei Province, Baoding, Hebei,071000, China

“小圈圈,有了大作为。”品管圈活动实施以来,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的员工常常这样感慨。“小圈圈”即“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1],是指工作性质相似或相关的人员,本着自动自发精神,共同组成一个圈,运用品管手法,对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存在的问题进行计划确认和处置,提高了员工参与管理的意识和工作能力,最终提高了工作质量[2-6]。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逐步形成“改进质量,人人有责”的医院质量文化。

1过程概述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质量管理工作,推进质量管理科学化进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中心自2012年7月引入品管圈,2013年5月第一阶段(第一期)活动结题,目前进入第二阶段(第二期)。

第一阶段为探索尝试阶段,时间为2012年7月~2013年5月,共建立10个品管圈。其目标是:引入品管圈工具、学习规范手法、医护技及行政重点科室试点开展。

第二阶段为总结推广阶段,时间为2013年6月~12月,在第一期10个圈的基础上推广至20个圈。其目标是:适当提高解决问题的难度、培养院级辅导员。

2取得成绩

2.1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品管圈的实施改变了过去领导分配任务的模式,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质量文化建设进入崭新阶段。以往改进工作质量是上级领导的事情,基层一线员工习惯于医院自上而下的指挥和命令,缺少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品管圈活动开展以来,每个圈员都成为活动主体,积极发现问题并着手解决,逐步建立了自下而上的质量改善模式。品管圈活动让人人来管事、事事有人管,聚合众人心智,使一线员工以主人公姿态为医院发展献计献策;圈员树立了正确观念,能明确区分人员权责并充分授权,善用流程管理改善问题;建立了“改进质量,人人有责”的医院质量文化,使全体成员在文化感召下努力进取。

2.2职工能力得到提高

品管圈活动给基层职工提供了工作主动权,增强了其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升了运用改善手法和工具科学分析问题、组织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科室活力,提升了团队士气。员工的潜能得到发掘,能力得到提高。活动过程中,圈长需要与品管圈推进组沟通,与督导沟通,与科室领导沟通,还需要调动圈员的积极性,增强圈员交流沟通能力,为圈员树立自信心,同时为培养医院管理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一位总务处的年轻圈员这样形容,“品管圈活动改变了死气沉沉的工作,让我学会了发现问题,学会了怎么去解决问题,学会了很多使用电脑的技巧,学会了如何在众人面前表达观点。第一期我是优秀圈员,第二期我要力争当圈长,以后我还要做院级辅导员”。

2.3工作质量持续改进

第一期10个圈的活动主题紧紧围绕工作实际,以持续改进为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实际。如提高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降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生化标本周转时间等,从实施效果来看,对策实施后较实施前均有明显改进,达到了预期目标。第一期活动结题后,将优秀成果由相关职能部门在院内推广,促使医院整体工作质量得以改进和提高。

3经验

3.1健全组织,上下联动

医院成立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质控办牵头,院办、医务处、护理部等部门全力配合,形成医院统一领导、处室各负其责、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同时将制度落实、现场推进、媒体宣传、院内辅导等逐一落实到个人。活动过程中,强化了不同科室的沟通、交流与配合能力,营造了和谐融洽、上下通畅的工作氛围。

3.2完善制度,奖惩分明

第一期品管圈启动时下发《品管圈活动实施方案》,第二期动员阶段总结第一期经验和教训,借鉴兄弟医院做法,制定《第二期品管圈活动实施方案》。将职工责任与奖励机制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团队意识,强化职工责任意识。在品管圈推行过程中,医院利用奖金、职务、职称、职业发展等多种激励形式,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总结第一期品管圈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激励措施增加以下内容:(1)与晋职、评优挂钩;(2)护士长等相关工作人员参加本年度品管圈活动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及评优条件之一;(3)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情况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及评优条件之一;(4)在职称晋升、岗位聘用时,将参加品管圈活动列为加分项;(5)同等条件下,优秀品管圈活动成员,优先推荐。每圈主题审核通过后奖励启动资金,结题审核通过奖励结题奖,结题考核设一、二、三等奖,评选优秀圈长、优秀圈员并分别给予一定奖励。

3.3多渠道学习,培训到位

在第一期品管圈实施过程中,学习培训贯穿始终全称。组织了3次外出学习,引入品管圈理念及推行模式;组织了4次全员集中培训,普及质量管理和品管圈相关知识;邀请咨询公司指导老师进行了9次专题培训,对品管圈进行“一对一”课桌式辅导,保障了品管圈的准确、规范和高效率开展。第二期品管圈活动伊始,为打造更好的团队,促使大家形成良好团队意识,开展了拓展训练。培训以院内督导、优秀辅导员、优秀圈长为主,在开题汇报、期中成果汇报、期末成果汇报等关键环节邀请咨询老师协助把关。这样既锻炼了职工的辅导能力,培养了其质量意识的自主性,又节省了资金。关键节点由咨询老师把关还保证了品管圈开展质量。

3.4覆盖面广,实现全面质量提升

多数医院的品管圈活动局限于护理团队。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旨在利用品管圈活动全面提升医院质量管理水平。第一期10个圈包含医疗圈2个、医技圈2个、护理圈5个、后勤圈1个,分别覆盖一线、二线和三线科室,圈员人数占在职职工总数的1/6,主题涵盖护理、医疗、药剂、后勤等,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3.5慎重选题,紧密联系评审

如何将品管圈更好地与医院实际工作结合是一个新课题,以往

参考文献及外聘辅导老师均没有太多涉及精神科的品管圈经验。在头脑风暴、圈员投票、与相关职能科室共同探讨、紧密联系《三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的基础上,第一期活动选择了降低开放病房安定类药物使用率、提高住院患者卫生合格率、提高出院患者复诊率、降低护理记录单书写不合格率等基于精神专科特点的主题;第二期活动涉及缩短患者约束保护时间、提高孤独症患儿家长辅助治疗操作正确率等主题。

3.6需继续探索的问题

有的医院在前期推行品管圈活动中投入了较多精力,但随着时间推移,员工热情降低,医院品管圈领导小组督导力度下降,造成品管圈质量下降。作为一项长期质量改进措施,如何持续推行品管圈活动,保证推行质量,需要继续深入探索。

致谢:感谢上海康程咨询有限公司黄建丰、李春艳老师在本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张兴国,王临润,刘勇.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

[2]王惠琴.品质管理中的护理文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3.

[3]袁琦,黄燕.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护理理论水平[J].护理研究,2010,24(7):1761-1762.

[4]戴艳琴.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2(3):255-256.

[5]张友婷,乔丽曼,潘文合,等.品管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实践与效果分析[J].医药导报,2011,30(2):272-274.

[6]李翰林,胡绍联.新加坡医院管理经验介绍[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8,14(7):445-447.

通信作者:

栗克清: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院长

E-mail:like1002@sina.com

收稿日期:2014-01-21

责任编辑:吴小红

常用QCC工具及主要功能

调查表集数据:收集积累数据并进行粗略的整理分析,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

分层法示差异:把问题对象总体按照特征分组;

排列图抓重点: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抓住关键的少数;

散布图看相关:研究两个变量/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以进一步分析,找原因、定对策;

因果图追原因:研究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产生问题的原因;

控制图找异常:看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是否受控?找到改进的切入点;

直方图显分布:观察分析数据分布情况,对离散进行简单控制;

关联图找原因:分析复杂问题的原因、因素之间的关联;

系统图(树图)找原因、找手段:创新型课题的方案解题的最佳方法;

水平对比法找差距:选择课题、现状调查、效果检查三个阶段都会用到;

头脑风暴法运用集体智慧,出主意、想办法;

亲和图将相同、相近的资料归纳整理;

篇7

关键词:品管圈;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

品管圈 ( QCC)是指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人共同组成一个圈,本着自动自发的精神,运用各种改善手法,启发个人潜能,透过团队力量,结合群体智慧,持续从事各种问题的改善,使每位成员有参与感、满足感、成就感,从而认识到工作的意义和目的[1] 。品管圈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至今已有44年的历史,这是一种企业对基层员工的自主管理、全员品管及持续改进最佳的管理活动,它的有效实施有助于企业品质文化的创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营运绩效,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2]。QCC在国外企业已经成功运用数10年,在日本和台湾等地医院已成功推行[3]。我科根据品管圈的特点,自2013年7月起开始组织活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选出圈员及圈长组建品管圈

2013年6月起开始动员组织学习。7月份开始组圈,以自愿参加的原则8人组成一个圈。圈员具体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2名;文化程度:本科6人,大专2人。小组设护士长为辅导员,并选举1名组织、协调、管理能力较强的组员担任圈长,负责掌握具体计划落实情况。并且投票选定圈名(爱心圈)和圈徽。每月集中开会讨论1~2次,全体组员汇报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商讨解决在品管圈活动中发现的问题。

2 实施方法

2.1 主题的选定 通过圈员头脑风暴法最后结合实际情况选定"提高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为本次活动主题。选定理由如下:①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步骤,结合本科室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这一薄弱环节,以强化操作技能训练,提高穿刺技术。②增强护士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③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护患沟通技巧。④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满意度。

2.2 活动计划拟定 按选定主题,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检讨及改进的先后顺序。合理安排本次活动的时间及相关负责人,本次活动计划6个月完成。

2.3 现状调查 调查时间:2013年07月4日~8月31日,调查方式:自制调查记录表,观察并记录每次静脉穿刺一次成功例数、失败例数及失败原因。调查例数:571例,一次成功例数:361例、失败例数210例,一次穿刺成功率:63.2%。影响因素中穿刺熟练占48.5%,家长配合占30.8%,环境安静光线明亮占10.3%,心理状态占6.8%,血管条件好占3.6%。

2.4 目标设定 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累计百分比×圈员能力)

目标值=63.2%+(63.2%×79.3%×60%)=93.3%

通过柏拉图把改善前与目标值的对比图分析证明本次活动的目标值是可以实现的。

2.5 解析与对策拟定 通过鱼骨图从患儿、护士、环境、其他四个大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找出患儿哭闹不配合,护士穿刺技术不过硬,光线暗,家长配合程度,护士工作状态等原因,再次通过因果关连分析得出根本原因:专业技能缺乏(理论操作经验不足、实际操作少、担心操作失败、主动性差),沟通不到位(缺乏耐心及沟通技巧)。

2.6 对策实施与检讨 运用PDCA管理工具对主要原因提出对策方案.

2.6.1专业技能缺乏 计划(P)①制定专科培训计划加强操作技能培训;②观看他人操作或录像;实施(D)①新上岗护士每月培训一次,护师每季度培训一次;②对于新上岗护 士及年轻护士多提供相互观看及操作的机会;③护士与护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并对年轻护士进行考核;确认(C) 全科护士能按计划培训,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提高,大家主动操作的积极性提高;处置(A) 实施评估效果好。

2.6.2沟通不到位 计划(P)①学习掌握心理护理、沟通方面的技巧;②学会换位思考,感受家长的心情;实施(D)①耐心、虚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以慈母般的心情对待患儿,获取家长的理解、信任;②告知患儿家长一些配合穿刺的技巧;③穿刺前给予玩具来分散患儿注意力,减少患儿的恐惧感;④可通过逗哄、抚摸、微笑等肢体语言来取得患儿的配合; 确认(C) 通过心理护理,多数家长理解、信任、合作度提高;处置(A) 实施评价好。

2.7 效果确认

2.7.1 有形成果 活动实施以后,在2013年11月1日~11月30日对穿刺的患儿再次进行统计,成功率为91.5%,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 (目标值-改善前) X 100%= (91.5% - 63.3%) / (93.3%-63.3%) X 100% =94%,目标进步率 = 【 ( 改善后 - 改善前 ) / 改善前 】 X 100% = 【( 91.5% - 63.3% ) / 63.3% 】 X 100% = 44.55 %。

2.7.2 无形成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我科对圈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积极性,品管手法,自信心,和谐度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制作了雷达图,见图1,图2。

结果表明,实施品管圈后,圈员的以上各方面素质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见图2。并制定了作业标准书进行推广学习。同时住院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逐月提高。

3 讨论

3.1 静脉输液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也是一种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它是借助于建立静脉通道把药物送入到血液以致全身各个脏器内,具有作用迅速和疗效快等特点,是确保患儿治疗乃至危重患儿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4] ,由于小儿年龄小、血管细、护士穿刺难度大、家长不能有效配合等特点,以致一次穿刺难以成功,家长对此很不理解,极易产生护患矛盾,甚至发生医疗护理纠纷[5] 。我科将QCC的工作方法运用于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改善护理质量,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3.2 QCC活动是不断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活动。通过QCC改进护理质量管理,全员参与管理,融入了较多的护理文化内涵,如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感和主动参与等,本次活动较规范地使用质量管理工具,通过学习、实施、总结、评价,再学习、实施、总结、评价,如此循环从而提高了QCC活动作为管理工具在临床应用的效果。

3.3 本次活动虽然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但在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除了需要解决头皮静脉穿刺的问题以外,还发现在输液过程中易发生外渗,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影响了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下一步将QCC管理工具用来解决如何降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外渗率。

参考文献:

[1]李海燕.QCC活动在创伤外科护理单元的推广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4): 94~95.

[2]Park MH.Advance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J].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2008,71(3): 205-213.

[3]Marcos E,Fadel E,Sanchez O,et a1.Serotonin-induced smooth muscle hyperplasia in various forms of human pulmonary hypertension[J].Circ Res,2004,94(3):1263-1270.

篇8

【关键词】 品管圈;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导管感染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219

血透护理近年来发展飞速, 但由于患者层次多元化, 且老年患者居多对疾病的认知相当有限, 故目前置管患者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展开了欣馨家苑品管圈工作[1]。品管圈定义为相同的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组成小组称品管圈。品管圈实施步骤分为4步, 为计划、实施、确认、处置[2]。中心静脉留置导管适用于应急透析治疗、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等待内瘘成熟等。中心静脉导管的种类可分为:临时性导管和永久性导管。导管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 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 并伴有发热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

1 品管圈计划

1. 1 品管圈的组成 品管圈由血透室工作组成员自愿报名参加。血透室品管圈成员组分辅导员1名由护士长担任, 圈长由护士长助理担任, 圈员由4名血透护理人员组成。欣馨家苑品管圈主要是向患者提供温馨满意的服务, 使护理工作精神不断进取。

1. 2 品管圈成员职责 辅导员负责领导、支持和协助圈员工作。圈长负责协助分配监督各圈员工作, 对实施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并负责统计总结归纳工作。4名圈员负责相关资料数据整理与记录, 落实具体措施。

1. 3 品管圈主题选定 每位圈员提一个主题, 依据问题重要性、可行性、迫切性以5、3、1分, 评分后累计得分高为本次主题。本次主题有预防低血压、降低导管感染率、降低过敏反应及控制干体重, 本次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及现存问题综合选定得分最高为降低导管感染率。

1. 4 临床资料 2015年2月统计本科血透室共计患者132例, 中心静脉临时置管为18例, 占13.6%, 中心静脉长期置管为19例, 占14.4%。其中导管感染者出现红肿痛为5例, 占3.8%, 局部皮肤过敏反应为4例, 占3.0%, 长期导管感染为3例, 占2.3%, 临时置管为6例, 占4.5%。

1. 5 目标值设定 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 圈能力)。

1. 6 活动计划拟定[3] 活动计划依照甘特图, 甘特图Ganttchart又称横道图或条状图。它是以图示方式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形象的表示出特定项目的活动顺序及持续时间。

1. 7 鱼骨分析 圈组长及圈员进行血管通路要因鱼骨分析找出相关因素。

1. 7. 1 患者因素 透析临时置管患者中新患者居多, 新患者占临时置管患者90%, 8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85%。部分老年患者因疾病因素存在意识不稳定等因素。故对置管后的护理知识欠缺。生活料理中存在导管感染的安全隐患, 包括洗澡、穿脱衣服、出汗后处理等, 容易导致导管皮肤局部刺激出现炎症反应, 局部红、肿、痛, 严重者有发热症状。

1. 7. 2 医护工作者因素 李晓东教授在论文中曾有过深入研究, 置管部位, 临时性导管中股静脉插管较颈内、锁骨下插管更易发生感染。其他如对于护士培训是否到位, 每位换药操作者操作是否按规范操作, 是否有监管和定期培训及定期置管感染监测, 及时发现问题及处理。手卫生因素如是否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进行操作护理。

1. 7. 3 材料使用 是否使用无菌包进行换药操作;一次性换药物品是否在有效期等。导管本身特性, 一些材料易于血栓形成增加了导管感染风险。

1. 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对策拟定

圈员进行定期开会按照甘特图进行计划实施, 将相关因素收集后分两组成员实施方案对策并按照计划做好数据采样, 组长做好分析。

2. 1 一组人员负责做好中心置管培训, 寻找资料做好分期培训项目, 并根据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更新培训的内容。包括理论培训及操作培训, 及时了解最新资讯。

2. 2 一组人员负责患者管理, 认真听取患者主诉, 每周记录患者存在的问题,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做好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及护理工作, 遇到问题及时向圈长汇报组织开会讨论, 探讨解决对策。

3 效果评价

导管感染诊断标准, 具备下列1项即可诊断:导管出口有红、肿、热、痛、渗出分泌物;寒战发热, 拔管后症状消失;外周血培养阳性。

3. 1 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数据 在实施品管圈导管管理后, 患者长期置管和临时置管的感染率呈下行趋势。尤其是临时置管, 导管感染得到明显的控制。对于透析护士工作培训是一个持续的不断重复不断改进的过程, 每次培训一定有新的收获, 管理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沟通交流也能及时发现明确问题所在, 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见表1。

3. 2 品管圈圈员效果确认 对于品管圈的知识、大家的团队精神、工作改善协调能力等都有了明显的收益。见表2。

4 检讨与改进

本圈对QCC手法已有了解但尚不完善, 在今后的品管圈活动中能更加巧妙的运用和掌握。本次活动受到护理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肯定, 也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医护人员的护理技术力量得到了提高, 患者的透析质量也得到保证, 是一个双赢的丰收。也期待在下次活动中得到更好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5.

[2] 瞿丽.实用血液净化技术及护理.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121-125.

热门文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