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4:4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表现性评价,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1—107-02
一、表现性评价概述
表现性评价是依据事先确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在一定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时的表现所进行一种评价。表现性评价有三方面内涵:第一,在表现性评价中,任务是现实、具体的,它非常强调被评价者对关注主题的理解以及关涉知识的综合运用。第二,表现性评价不仅是一种评价工具,更是一项具体的实践活动,它围绕任务而敞开,且一般要求学生呈现出自己的活动结果。第三,创设的情境是真实的,通过给被评价者真实的情境任务,赋予充分的情境真实感。
表现性评价与传统教育评价的区别很多,笔者认为有三个主要区别:第一,评价目的不同。传统评价倾向于给被评价者划定等级、做出奖惩,而表现性评价则更注重评价的发展,旨在促进被评价者实际能力等的提升。第二,评价对象不同。传统评价主要以被评价者的行为表现结果为评价对象,而表现性评价在评价行为的结果的同时,兼顾过程。也就是说,结果取向与过程取向并重。由于表现性评价基于被评价者的表现过程,兼顾被评价者潜在的思维水平以及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而不仅是知识的再现以及简单技能的重复表现,因此,它既适用于形成性评价,也适用于总结性评价。第三,评价方法不同。传统评价主要依托纸笔测验的路径,故仅限于可以精确测量的评价对象。而表现性评价的评价方法则较为宽泛。因此,评价者可以用多种测评手段对被评价者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测评,既可以运用等级评定量表测评被评价者的真实行为表现,又可以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测评被评价者潜在的能力取向等。
二、成人学生评价应用表现性评价的适切性
成人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其动机更为强烈、务实,学习能力强,但记忆力则显著下降。因此,成人学习者不适合于知识本位的课程学习。考虑到成人学习者的身心变化以及学习特性,相关评价应降低对陈述性知识学习结果的关注程度,而着重考量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面对困难的态度、合作精神和责任感。然而,当前对成人学生的评价,仍主要以纸笔测评以及考试来考核成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种评价方式必要且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和成效,但对成人学生来说不合适,不仅难以发挥评价的应有功效,反而因悖逆成人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学习特性而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甚至阻滞其发展。当前的成人学生评价范式亟待改进与完善。
我国成人评价主要依托纸笔测评,侧重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难以对成人学生知识的运用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测评。而表现性评价,通过要求成人学生完成一项特定的任务来测评其都知道什么以及会做什么,并且测评可以通过口头陈述、书面报告以及模型制造等方式来进行,不仅能多维度、全方位地测评成人学生的表现结果,更能深入到过程以及成人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等维度,全面评价成人学生。表现性评价不仅切合成人学习的特性,而且能切实提高成人学生评价的效度,准确反映被评价者的真实状况。在成人学生评价中呈现的一般均是些抽象问题,它们与成人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相去甚远,对成人学生的吸引力不大,使得成人学生的参与评价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影响了评价的可靠性,甚至导致成人学生与评价者之间关系的对立。表现性评价中呈现的任务与成人学生的真实生活世界比较接近,这对于提升成人学生的参与意识大有裨益。成人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任务的完成,提高了评价的效度。
三、如何在成人教育评价中应用表现性评价
1.确定表现性评价的内容和细则。评价成人学生完成任务时的具体行为表现,要求事先就确定好评价的内容,并将评价内容进一步细分为可观察的具体行为,要求制定与测评项目内容相关的评价细则。制定评价细则的行动策略:一是对要评价的活动表现,评价者最好自己事先操作一遍,并记录、探究自己的活动表现以及任何可能出现的表现结果;二是列出这些活动表现的重要维度,并以此作为指导与评价成人学生活动表现的参照或标准;三是按活动表现出现的顺序列出评价的标准,以便观察和判断;四是活动表现评价标准的数量不宜过多,一般以10项至15项为宜;五是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和可量化的成人学生行为和成果特质,界定表现性评价的标准,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字词。
2.设计开放的表现性评价任务。由于表现性评价依赖对被评价者在完成指定任务过程中的实际表现所进行的观察与测评,因此,这一指定任务任务最好具有开放性。这既有助于测评成人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又能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展现更为个性的观点、思想。设计开放的表现性任务需要注意的维度:一是任务内容。任务内容源于课外,但解决之道则源于课内所学。这样既可以有效降低成人学生的记忆负担,又可以助益于成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二是解答方法。测评成人学生的实际能力,需要给予其充分发挥、表现的机会和空间,因此,所设计的任务应是成人学生能自由选择解决之道的表现性任务。目的在于让成人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地选择解决方法,充分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彰显其主体地位,消除解法选择学生而非学生选择解法的沉疴。
3.选择适当的表现性评价形式。成人学生的表现性评价,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既要关注智力因素,又要兼顾非智力因素,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表现性评价形式。操作性强的常见表现性评价形式主要有四种:第一,模拟情景考核。主要要求成人学生临场发挥的评价形式多用于法律系的模拟法庭,以及外文系的小品表演中。第二,实践活动。评价者设计上机操作以及到单位实习等活动,通过实地观察成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表现,评价其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小组学习。小组学习要求若干成人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项学习活动。通过小组学习,评价者不仅可以评价成人学生对任务的理解情况,还可以评价成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社会性表现。第四,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要求成人学生带着实际问题走入社会,去收集信息、分析问题,继而得出解决之道,并最终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评价者可以根据成人学生所提交的调查报告,评价其是否运用了合适的研究方法,得出的研究结果是否真实可信,以及对所研究的对象是否建构了基于专业知识的理论性解释等。
4.观察评估,恰当处理评价结果。为得出真实可靠的评价结论,需要对成人学生的表现进行多次观察。无论评价的目的以及所创设的任务性质如何,只有进行多次的观察,其所得结果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评价者要经过多次观察,收集足够多的信息后,才能依据先前制定的评价标准对成人学生进行评价。此外,对成人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并不意味着成人学生表现性评价的完满结束。实际上,为了发挥表现性评价的应有功效,还需要恰当处理评价结果。为此,需要做好后续工作。一是要反馈评价结果。评价者在评价活动结束后,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成人学生,以帮助其认清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继续保持,在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值得一提的是,评价者在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成人学生时需要注意反馈方式和策略,要注意尽量保护好成人学生的自尊心、尊重成人学生的隐私权,在全面了解成人学生身心状况的基础上决定是单独反馈还是公开反馈、部分反馈还是全部反馈、正面结果反馈抑或负面结果反馈等。二是要将评价结果收入成人学生成长记录袋。成人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成人学生学习、成长进程之记录和资料的汇编。评价者理应在学期初就建立成人学生成长记录袋,并公布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方式、方法以及要求等相关信息,结合各阶段教育教学内容以及成人学生的实际参与情况予以改进和完善,以便于平时或学年客观、全面地评价成人学生,激励成人学生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赵冬臣,宣立新.对表现性评价涵盖的理解[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4,(3):5.
[2][3]邹丽华.表现性评价探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4):75-76.
[4]张海涛.中学物理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科学研究,2006,(5):26—28.
关键词 探究性实验 表现性评价 教学评价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表现性评价是生物科学素养评价的有效方式。表现性评价是在学生完成了一系列的任务(如生物实验、实习、调查等)过程中进行的,它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如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应用知识的能力及表达交流能力等进行评价。教师在生物探究性实验中实施表珊性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实验能力的提高,可以考查学生实验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
1 探究性实验活动的一般程序
一般来讲,生物探究性实验都要遵循以下步骤或流程(图1)。
2 探究性实验的内容选择
根据“可研究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探究性实验的内容可以是实践性强的学习内容,也可以是思辩性的学习内容;可以是目前已有结论的学习内容,也可以是暂时还没有结论的学习内容;可以是初步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广的承续性学习内容,也可以是检验已有成果而在不同背景先再研究的再生性学习内容,等等。例如“自己(和他人)的生物节律(生物钟)的测定”课题,其探究成果可以指导自己或他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某种植物净化环境的作用探究”、“区域性生态情况调查”、“其他星球的生命存在”等课题,可以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克隆技术的成就和影响”、“生物信息探究”、“20世纪生物科学伟大成就调查”等课题,不但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树立“科教兴国”的思想。而高中教材涉及的“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探究影响酶活性的环境条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探究细胞的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究废旧电池浸出液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插条生根的影响”、“探究不同类型洗涤剂对生物的影响实验”等课题,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总之,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因此,有关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的学生未知的内容,应是探究性学习的内容。生物学与人类生存和发展、与社会生产和个人生活、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学生对这些关系的未知内容,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内容。
3 探究性实验活动表现性评价的方法原则和操作流程
3.1 评价的方法和原则
探究性实验活动表现性评价不仅重视最终探究成果的评价,而且重视开题、实施和答辩过程的评价,全过程每个阶段都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权重进行评价。同时评价是建立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参与、协同合作、交互影响的基础之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并兼顾个人的表现。评价不仅重视探究直接结果的评价,而且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多种收获与体验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仅重视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而且重视学生对所学生物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和实验中所体现出来的探究能力。
3.2 评价的操作流程
对于生物探究性实验活动表现评价的每一步骤的实施,都需要按照以下具体流程进行:
制定评价目标一确定评价标准一选定评价方法一制定评价目标一设计评价工具一实施评价具体目标一活动小结。
4 表现性评价工具设计
4.1 对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评价
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方案是学生自主设计进行自主探究的指针,科学的探究方案是学生有效探究的基础,对学生所设计的方案评价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探究方案的设计是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2)探究方案是否全面地分析了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3)探究方案的分工是否明确,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4)探究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
(5)当前是否已经收集到足够的文献,是否有研究的基础;
(6)探究方案是否具有创造性。
活动小组选一名成员为主陈述,小组的其他成员可补充说明,共同回答有关提问,应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说明自己的探究方案,评审老师提出问题,小组成员回答问题,最后教师进行评议,讨论评审意见,确定成绩,记录表格见表1。
4.2 对探究活动过程和成果交流评价
在生物探究性实验活动过程评价中,可以采用表2让学生对照,进行自我评价和综合评价。
对学生最后的成果应组成答辩委员会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标准是:
(1)对专题是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2)专题是否有内容上或形式上的创新;
(3)成果的可性度和可行性如何;小组代表进行主陈述与说明,简要汇报开题报告通过后方案的实施情况、研究分工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果,一级活动过程中的主要收获,评审老师就有关问题进行提问,可以要求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回答,也可以直接要求某一位小组成员回答。最后教师进行评议,讨论评审意见,确定成绩,记录表格见表3。
5 活动表现评价的成绩评定
表现性评价应当遵循一些评价原则,首先,教师应当让评价过程遵循开放性原则,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实践意义。教师的教学评价不应当是简单的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或学习成果的评价,而是应当转换为对于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思维习惯的引导。在处理一些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时教师更应当加强对于学生的启发,透过有效的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表现,让大家的思维能够更加灵活,能够很好的对于各类问题作出准确的分析与判断。在这样的评价模式下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并且帮助学生更好的构建自身的学习能力。比如求证两直线平行时通常有三种方式: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有的学生对同位角敏感,有的同学对别的角敏感,他们的解题思路各有千秋。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好的学习表现,并且可以鼓励大家将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分享。他们在分享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弥补,取长补短,进一步开拓自己的思维。再者,知识之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的,确定了是同位角,证明这两个角的大小一样,内错角亦是如此,同旁内角则是两角之和为180°。在求证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确定三角形的类型上同样也可以应用。只有关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表现才能够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联系的思维思考问题,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将其分门别类,更重要的是这会很好的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二、注重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表现性评价同样应当关注于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一点也很重要。很多学生其实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已经比较好,但是,在碰到很多实际问题时却表现出种种障碍,尤其是在考场上,学生很容易出现头脑一片空白的状况。究其原因,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学生心理素质的缺乏,或者是自身知识应用能力的缺失。因此,教师在给予学生表现性评价时要注重对于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为灵活的应用所学知识,这也是提升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一种方式。特殊函数是大多数学生头疼的一块内容,这里面需要识记的小知识点很多。这类问题通常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选择题分值不高,但是题量大,学生通常需要在很少的时间做完选择题。在遇到特殊函数的问题时不能以常规方式做题,而是应当结合平时的一些做题规律,这样做题就会又快又准。
但是函数内容庞杂,知识点多,让学生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全记住不太可能。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要帮助学生构建学习信心,并且培养学生有灵活的思维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的解题技能自然会有显著提升,即使是碰到复杂的特殊函数问题也能够想到一些巧妙的解题方案,这边是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一种锻炼。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好的评价方式,要关注于学生的学习表现,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构建。首先,教师应当构建更为合理的评价标准,这是让教学评价能够更好的展开的基石。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传统评价科学教学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原来的小学自然课改为科学课,科学课程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一个多元的目标体系,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观念上的转变,更需要探索与科学课程相适应的评价方法。《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单纯的书面测验和考试已经不能适应科学课程的发展,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教学评价势在必行。”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与传统的书面测验和考试不同的评价方式,比较符合新课程所提出的评价理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表现性评价,将对科学教学发挥促进作用,有利于科学课程目标的实现。
一、什么是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要求学生在一定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一项任务,根据事先确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表现或者作品进行评定,以确定学生学业成就的一种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表现性评价的实施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表现性任务。这些任务具有一定的真实情境,和现实联系密切。由于表现性评价更接近现实生活的情境,往往更能提供关于学生学业成就的真实信息,因此,表现性评价也被称作真实评价。
2.表现性评价是基于实际的表现,它不是给学生一些答案,让他们选择出一个正确的就了事,而是让学生亲自去构建自己的答案。它通过学生的表现或者作品来判断学生学到了什么和能够做什么。
3.评价学生的表现的时候,必须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是事先确定好的。
二、表现性评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价值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科学课程提出了很多全新的理念,对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评价方法,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对错题、连线题等纸笔测验无法实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评价。科学课程要求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表现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评价的不足。小学科学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多种测试方式能获得关于学生的更多信息
《标准》在“学习建议”部分指出:“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传统的纸笔测验是学生通过纸笔把所学的知识表达出来,侧重于评价知识的识记,很难考查学生“会用什么”和“体会到了什么”。表现性评价是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一项任务来评价他们知道了什么和能够做什么,其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陈述、书面报告、作图、制作模型、设备或仪器操作、搜集资料,等等。成长档案袋也可以作为表现性评价的一种形式。虽然表现性评价也有以纸笔方式进行的,比如书面报告或作图等,但有别于传统的纸笔测验,它通常比较强调在仿真情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在各种形式的表现性评价中,教师都是根据评分标准对学生的表现或作品进行评分,不仅仅考查结果,还关注过程、方法以及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情感等,因而可以获得关于学生的多方面的信息。
2.开放性的问题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在传统评价中,学生面对的试题的正确答案通常是惟一的,没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来证明他们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而在表现性评价中,答案通常不是惟一的,同一个问题往往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例如下面的这个表现性任务:“观察几种昆虫,记录下它们的特征,如体态的大小、形状、颜色、腿的数量,等等。比较一下这些昆虫,试着给它们分类。和同学分享你的观察结果。”这个表现性任务就是一个比较开放的问题。学生观察的昆虫不同,结论就有所不同,即使观察相同的昆虫,由于观察的侧重点和分类的标准不同,也会导致结论各不相同。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和思维方式自由地展开探究,可以尽可能多地去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比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真实的生活情境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
《标准》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引导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以及“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传统评价所呈现的往往是抽象问题,远离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而表现性评价往往具有很强的任务感和真实性,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例如下面的表现性任务:“夏天到了,天气炎热,你一定很喜欢喝冰凉的饮料吧!这里有三种装饮料的容器:纸杯、塑料杯、金属罐。如想让饮料保持冰凉,你会选择哪种容器?动手验证一下你的想法,并和大家交流。”这就是一个具有很强任务性、很现实的问题,它营造了一种比较真实的生活情境。由于表现性任务和真实的生活情境比较接近,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会对这种生活化的问题产生兴趣,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之中。
4.综合性任务能更全面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
《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内容需加强科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在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时候,也应该尽可能地从整体去考查。传统评价的每个题目考查的往往只是某一个知识点,将知识人为地分割成不同领域,每个领域又分割出不同的要点,有时还对要点再进行详细划分。而表现性任务往往更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表现性任务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技能才能完成。不仅仅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还考查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对学生的评价是多方面的。例如上面的那个关于“饮料保温”的表现性任务,通过这个任务,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是否主动积极,是否实事求是;观察是否恰当,测量是否准确,设计是否合理,表达是否清晰,交流是否为双向或多向的;搜集、整理信息、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怎么样,动手能力怎么样,同伴之间交往合作的能力怎么样。
5.注重建构、应用,更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
《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去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也必然成为评价的重点内容之一。传统评价的试题大多是要求学生回忆或重认一些概念及命题。回忆或重认性的试题虽然也有一定的价值,但显然没有要求学生用事实、概念或命题建构一个作品或完成一个任务那么能真实反映学生掌握了什么。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评价不能仅仅让学生复述所接收到的信息,还必须要求学生证实他们已经准确地建构了教给他们的那些东西的意义,应该给学生投入到建构意义的活动的机会。表现性评价经常要求学生以真实的方式分析、综合,运用他们所学到的东西,这种建构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探究的发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创造了新的意义。
6.直接的证据使评价结论更具说服力
考查学生学习得如何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出一份考卷让学生回答;二是让学生展开一个活动去证明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前者是靠学生提供的答案来判断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证据是间接的。比如,要求学生写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学生如果回答得正确,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只能说明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很了解,但未必能证明这个学生可以很好地使用温度计,只有让学生实际去测量一下某个物体的温度,才能提供更真实的、更直接的证据。在科学教学中使用表现性评价,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关于“学生知道什么、能用那些知识做什么”的更直接的证据。
7.标准参照的评价更能面向全体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不但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评价方面也应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传统评价比较强调甄别,结果是给学生贴上了等级标签,属于模式参照的评价。表现性评价属于标准参照的评价,每个表现性任务都有评价标准,是把学生的表现与标准进行比较,而不是和同学进行横向比较。它淡化了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学得好的学生可能会达到最高水平,学得差的学生也能有所发挥,只要努力就不至于一无所获。这样既面向了全体,又有利于反映学生发展上的差异。
三、表现性评价的局限性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见,表现性评价相对于传统评价有许多优点,能在科学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表现性评价并非万能的评价方法,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最明显的局限性莫过于以下三方面:
1.信度问题。信度问题主要集中于评分者信度方面,评分者信度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评分者对于某领域内一个或多个行为观察后评判的一致程度。表现性评价是由评分者依据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由于标准的执行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因此信度很难得到保证。
2.经济性。表现性评价对时间、财力、空间和设备等因素的要求比较高。各方面的投入比较大。尤其是时间方面,表现性任务的设计、评分标准的制订、评价的实施、评价结果的解释都需要教师投入很大的精力和时间。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课程教学;营销策划
1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其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坚持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是高职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营销策划”作为一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实用性非常强,旨在培养学生在实际营销工作中所需的分析、判断、策划的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笔者在多年从事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发现,由于存在教学评价形式单一,过分注重书面考试分数,偏重书本客观知识的考核等问题,使得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对学生的发展、变化、成长过程进行动态评价。[1]为了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有必要采用一种既能适应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又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技能提升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
2表现性评价的内涵
表现性评价是指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表新异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一系列尝试,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2]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价练习来引发最初的反应,由高水平评价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表现性评价以评价对象为主体,注重评价对象的个人价值,重视提高评价对象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发挥其积极性,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化、人性化。表现性评价采用的是多元的评价方式,不单靠一次考试就给学生划等级、论优劣,而是对学生的学习作业、参与活动的表现、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力、对生活的态度、对与人合作的能力、交际能力等各方面进行观察,再给学生一个比较公正的评价。[3]
3表现性评价在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在“营销策划”课程中采用表现性评价有助于测查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即运用、分析、综合与评价方面的能力;能较好地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文字表达、随机应变、想象创造力、操作演示技能等。[4]而这些技能在“营销策划”课程标准中都被突出为所要培养的重要技能。同时,高职“营销策划”课程大部分是根据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将来工作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课程强调学生能将营销策划知识的实际应用与日常生活、企业实际相结合,来解决实际营销问题。而表现性评价侧重测查学生在模拟真实或完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表现性评价,能让评价方式与课程教学模式更好地契合。
4表现性评价在高职“营销策划”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4.1确定评价内容
在“营销策划”教学之前先确定好评价内容,明确学生将要达到的预期表现效果。基于表现性评价的“营销策划”教学可以通过设计模拟企业营销业务流程学习、模拟企业营销策划方案编制、体验式营销实战等任务,评价学生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分析、判断、策划等职业技能,以及团队合作、营销成本控制、时间管理等职业素养。
4.2确定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包括课程学习的总评价目标和项目的分评价目标。课程学习的总评价目标取决于课程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5]“营销策划”课程要求学生形成营销策划的技能和素养,学会策划是这门课程要达到的总目标。通过这个总目标让学生知晓“营销策划”课程不仅局限于让他们重复操作单个项目,而是让他们能够把学得的实操技能迁移到具体的营销问题情境中。学生一旦形成这样的预期,他们就会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关注实际营销问题,提高自己解决实际营销问题的能力。
4.3编制表现性的任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不应该是“唯一正确答案的选择器”。学生应能够在“营销策划”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自己创造问题解决方法(即答案)或用自己的行为来证明本身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因而教师在开展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要编制一个合适的表现性任务。编制的表现性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清楚说明或展现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也让他们在完成任务后,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6]所以在高职“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或学习背景编制表现性任务,编制的表现性任务要具有长期性。一方面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能全面、具体地思考问题,真正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让教师能有足够充裕的时间在学生执行操作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直接观察、监控和评价。
4.4选择适当的表现性评价模式
高职“营销策划”课程实行表现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要关注学生的技能提升的水平;既要关注行为表现,又要关注情感、价值观的状态。因此,选择操作性强的表现性评价模式非常重要。可选择的表现性评价模式有:第一种,专题研讨会。通过在研讨会中提供学生需要讨论的营销专题,发展学生的营销思维、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判断、分析、解决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发言的质量、发言提纲记录等评定等级;第二种,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分为4~6人一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相互之间的交互、沟通、协作,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及团队精神等职业道德。[7]教师通过巡查指导的方式,对表现性评价中设置的观察点进行信息收集,考查学生是否有进行分工协作,是否主动参与交流,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否能与组员共同探索营销问题的解决方法等,最终对小组学习过程进行评定;第三种,实践活动。教师可先提供一张表现性评价表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主动、有目的地去完成表现性任务,并进行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
4.5制定表现性评价标准
表现性评价标准是“营销策划”课程教师进行评价的重要工具和依据。制定合理、明确的表现性评价标准能够使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保持全面性、公正性、客观性,也可使学生有了学习目标,知道在学习完成后教师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在学习结束时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从而参照评价标准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营销策划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具体制定评价标准时,可运用参照国家课程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结合教师教学经验总结、学生参与探讨相结合的方式。首先明确表现性评价要考查学生在营销策划方面要达到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养目标,以此来确定具体的评价项目。其次为评价项目设计不同的等级水平,不能以一个最终的分数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应该设定不同等级的要求,便于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表现出色,哪些方面仍然有待改进。最后为评价项目确定不同的权重,设计相互联系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有利于考查不同评价项目中学生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核心技能。
5结论
表现性评价能全面、系统地全过程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精准地评价学生学习质量,有效地破解了我国教育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评价形式单一、过分侧重于考试分数的局面。本文对表现性评价在高职“营销策划”课程中的应用做了深入研究,分别从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目标、编制表现性的任务、选择适当的表现性评价模式和制定表现性评价标准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设计,对丰富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提高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质量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晋 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朱金福.表现性评价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评价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6):
[2]周凡,王俊.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初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127-128.
[3]李小英.表现性评价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成人教育,2011,290(3):8.
[4]霍力岩,黄爽.表现性评价内涵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2(3):76-81.
[5]王国清.成人教育中运用表现性评价的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7(6B):83-85.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历史测试;评价标准
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教育界构建了新的学生评定观──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表现性评价以其明确的评价标准,客观的评分规则,灵活的评价方式以及有效的评价结果为教育界所推崇。表现性评定是新课程评价首倡的新的学生评定方式,它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创造性、主体性,必将在我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运用。也将对历史教学评价改革产生影响。
高中历史教学评价除应遵循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外,更应针对高中学生的学习特征,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形成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表现性评价的普遍应用是当前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趋势,在课堂教学与评价中受到普遍的重视和广泛的采用。表现性评价中学生要在模拟或创设的历史情境中解决某个历史问题或对可能或必然出现的现象进行预测;在创设的历史情境中利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教师则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及完成表现性任务后生成的成果或作品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表现性评价任务的设计或选择,是成功实施表现性评价的关键。高中历史课中的表现性任务的设计或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符合高中学生历史学习特点
高中生处于青年时期,其身心正走向成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价值判断能力、探究的欲望,情感相对于初中生稳定,但是容易走极端;有一定的归纳、演绎推理及运用逻辑法则进行正误判断的能力。这就要求高中历史的表现性评价任务要有趣味性的同时更要重视历史知识的逻辑性、规律性,关注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学生置于情感冲突的情景中,用探究、讨论、辩论等方式引导其寻求符合社会利益的答案,并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这是历史学科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这也是历史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
二、关注需要复杂认知技能和学生表现的学习结果
任务的趣味性是重要的,但这还不够,应该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参考其中“教学活动建议”重视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因此,应重视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和评价学生历史思维、问题解决过程的可能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分析,评价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然后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三、重视指导语、评价标准的导向作用
明确的指导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任务,含糊的任务指导语会导致非常不一致的行为表现以至不可能用公平或可靠的方式评价他们。运用评价标准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要完成的预期目标,并确保评价任务与评价目的高度相关。
四、考虑任务的公平性、可行性
表现性评价标准的执行可能存在很高的主观性。任务执行比传统测验相比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较多,有时可能还要考虑到财力、空间、设备、性别等方面的因素。
表现性评价在历史教学评价中的应用集中于两个领域,一是体现在测验领域;二是课堂历史教学评价领域。笔者结合历史教学实际谈谈表现性评价在历史测试中设计与选择。
传统历史测验比较长于测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的情况。近几年来重视对历史原始材料的分析、综合、归纳等方面能力的考查。但对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运用书本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却难以测查,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测评更是无能为力。表现性测验与其他传统测验区别主要在任务的复杂性、实践性、所需时间和评分主观性等方面。结合历史教学内容我设计一份历史表现性评价测试。
电视台准备拟拍一部电视剧,导演要求编剧设计一个华盛顿在1789年1月任总统的就职演说的讲话稿,要求内容包括回顾美国独立战争的历程展望1789年以后的美国的未来;字数150字左右。假如你是那位编剧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展开合理想象编写出这一讲话稿。
对于学生的回答,评分者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评判(满分16分,每个方面4分)①内容的总体印象。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程度。评分标准:0分――没有答题或离题;2分――简单罗列史实;4分――史实正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②课外知识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具有较广博的课外知识,以及将课本没有提及的相关信息加以有效的运用。评分标准:0分――没有回答或离题; 1分――没有引用课本以外的事例; 2分――引用了1~2个事例;3分―引用了1~2个事例;4分―引用了1~2个事例。③文采及论证方法。考查学生如何运用和组织历史知识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证。评分标准:0分――没有回答或离题;1分――条理不太清晰、逻辑不够严密; 2分――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分析透彻;3分――在能够得2分的基础上,表述口语化;4分――在能够得3分的基础上,表述语言有个性魅力。④知识与观点错误。考查学生回答中的知识错误及令人费解的论点的数量。评分标准:0分――没有回答和离题; 1分――多个严重错误;2分――最少一个错误;3分――一个次要错误;4分――没有错误。依据上述评分标准可以相对比较客观、公正地给学生的回答评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和改变表现性评价测验题的评分过于主观的状况。
历史表现性评价是当前潮流,但并不意味表现性评价能代替一切。表现性评价具有许多的优点但在运用的过程中,许多测量学家也提出了表现性评价存在信度、效度、和实用性问题。表现性评价应用于历史测试但也不可能代替其他形式的测试题。由于表现性评价的实用性问题,需要我们大批的一线历史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以表现性评价为代表的许多新评价方式由于其天然侧重实践能力于高级思维能力考查的特点终将成为今后学校教学评价的主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历史课程标准研修[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新课程与学生评价
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2003.
[4]钟启泉,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学生主体;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5-0049-03
【作者简介】王芳,江苏省金湖县外国语学校(江苏淮安,211600)教师,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表现性评价是指给被评价对象提供一个要求明确的任务,然后要求被评价对象来完成,最后依据其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价值判断。表现性评价主要是用来测量那些不能被客观性题目很好地测量的学习结果,如:学生在提出问题、收集、组织、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的素养水平等。
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特定的评价方式,具有促进学生学习的巨大潜力,尤其在实施活动型课程的今天,利用表现性评价可以全面监测、评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心理资源,解决现实问题的种种表现,从而推动活动的有效开展,促使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表现性评价必然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需要确立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现以乡土实践活动“柳树湾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为例,说明学生参与表现性评价的实施策略。
一、活动准备阶段――让学生参与分析学习目标
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然而,很多时候,学生因为不知道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而导致学业的失败,要使学生有卓越的表现,首先应当让他们知道学习目标。
教学中,很多教师会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然后非常详细地向学生解释学习任务,却没有让学生思考自己希望学到什么,在完成任务时该学到什么程度。这样,学习的目标就成了学生要完成教师的任务,其实,只有当学生获知和自己有关的学习信息时,才能为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在活动准备阶段,应该让学生参与分析并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案例一]柳树湾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研究(准备阶段)
首先,教师提出学目标。1.能认识到开展乡土实践活动的意义;2.知道乡土实践活动的主要过程及相关要求;3.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从合作探究学习中各有收获;4.能增强团队意识,服从分工,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出有效建议。
其次,学生分组讨论具体学习目标。以第一组学生为例,他们讨论交流的内容是:参与本次乡土实践活动,要进一步增强自己心系家乡、热爱故土的情感,使自己懂得感恩和回报;要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敢于直面困难,学会解决问题;通过对柳树湾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研究,能够为家乡的建设献计献策。
最后,学生提出个人学习目标。学生1:自己愿意担任小组长,以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学生2:愿意发挥自身做事细心有序的优势,做好活动资料的整理工作。学生3:自己胆小,想参加采访组,借机锻炼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学生4:想发挥自身文笔好的优势,尝试写好实践活动的总结报告。……
通过参与分析,学生明确了预期的学习目标,确定了努力的方向,他们不再是被动的等待者,而是成为自我学习的划者、实施者,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热情,挖掘其学习的潜能,从而使学习过程更趋向积极专注、深入高效。
二、活动起始阶段――让学生参与制定评分细则
制定评分细则也就是将设定的学习目标具体化。表现性评价中的评分细则至少包含以下内容:哪些要素将被用来判断或评价学生的表现,表现的质量范围是什么,如何决定给什么分数以及所给分数代表的意义,如何描述不同的质量水平。然而在教学中,几乎任何一个真正重要的学习目标领域都是相当丰富的,以致在实践中,教师很难通过评价这些领域的所有内容来确定学生的状况。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教师带领学生从所有这些目标领域中抽样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作为评价的内容。
让学生参与评分细则的制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良好表现的清晰图景。这种图景对学生的表现会有强大的引导作用,促使学生朝着明确而清晰的具体目标努力。同时,学生知道了清晰的目标或表现标准,就能让教师不再成为唯一的反馈提供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自我反馈,不仅使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全面,还能及时发挥评价对学生的诊断与激励功能。
让学生参与制定评分细则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教师提供评分细则的框架,并向学生解释评分细则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的表现样例讨论完善评分细则;另一种方法是由学生合作自主完成。以下是按照前一种方法制定出来的评价“学生收集资料过程中的表现”细则。
明确具体的评分细则,犹如给学生规划了行走路径,学生的每一次表现都饱含自我预期、都指向某个标准。学生可以在对照评价细则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进步,评判自己的成绩,监控自己的发展;另外,在同学互评中,还可以学习他人、砥砺自己。通过评价,他们会逐渐内化评价的标准,明晰自己的弱点和长处,并逐步改善自身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自我成长的推动者。
三、活动深入阶段――让学生参与记录活动表现
活动进入深入的实施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收集资料的途径很多,有问卷调查、现场采访、实地考察、查阅文献、咨询专家等。为了确保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活动记录表,记录活动过程和收集到的资料以及自己的表现。这既有助于学生掌握实践研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和严谨科学的态度,同时,为实施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提供事实依据。
[案例二]柳树湾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研究活动记录
当学生记录时,他们就得运用事先确定的标准或评分规则作为记录的参考框架,并且运用这一参考框架进行自我评价。当整理自己的记录时,他们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要到哪里、现在在哪里、还有多少距离、接下来要做什么,他们还会因自己的努力和进步而增强学习信心,进而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四、活动总结阶段――让学生参与交流评价结果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利用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比如可以让学生回答:你和你的同学学到了什么,你们是如何开展学习的,你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你在乡土实践活动中有何特别的体验,如果再开展类似的活动,你会有哪些改进……让学生将回答以文字的形式书面表达,并在全班交流分享。这种自我反思、自我总结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的成果,为以后参与活动积累经验。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中学音乐;学习积极性
从我县当前的中学音乐教学实际情况来看,音乐新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学生学习音乐的状况并不乐观,学习的热情、自信心、参与度等明显不足。究其原因,学生音乐学习评价滞后,它不能给新课程教学改革以长远、有效的支持。传统的音乐评价只注重结果,忽视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且大多是纸笔测验,或偏面抽取音乐学习的某一点(如唱歌)进行统一量化评价,致使音乐学习评价很片面、很不合理。
音乐表现性评价则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个性,能有效地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如听课、音乐知识、课堂表演、艺术活动等方面),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提高学习效率,在音乐教学中得到了学生广泛的认可和运用。
音乐表现性评价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表现性任务的多样性。在中学音乐教学情境中,笔者确定了四种较典型的表现性评价方式:口头表述型、调查探究型、即兴创造表演型、综合表演任务型。围绕这四种评价方式进行案例的探究与分析。
一、口头表述型评价
口头表述型评价通常用来判断个别学生对某一音乐知识的概念理解、音乐作品情感的把握以及思维技能的掌握情况。这些任务通常用几分钟就可以完成。
大多数口头表述型评价任务是从设计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切点开始的,具体到中学音乐教育,这个切点可以是一首歌曲或乐曲、一个问题、一幅画等,接下来学生要明确需要完成的音乐任务。例如,在让学生欣赏一个音乐作品《第六(悲怆)交响曲》时(听前不告诉学生标题,不做简介),要求他们通过独立思考,产生各自个性化的理解。回答可以是简短的书面形式的答案,也可以是一幅素描或一段舞蹈等。
案例:你看到或想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这是一幅音画作品,先请大家认真地听,然后把自己想到或看到的画面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手法(如口述、绘画、动作表现等)表达出来。(老师播放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听前不告诉学生标题,不做简介),要求他们通过合理想象,各自形成一个个性化的答案。
生A:像一个大瀑布,一泻百丈、势不可挡,还有几只鸟在飞翔。
师:嗯,很有创意,与音乐情景相融。
生B:用漫画绘了一棵坚强的小树,小树在汹涌的洪水中坚强地摇曳。
师:主题鲜明,吻合乐意。好!把音乐译成了图画,有思想有才气。
生C:像一堆石头滚落下山,让人紧张。
师:你的理解与音乐形象距离稍微远了点,但你能主动大胆地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勇气可嘉!
表现性评价操作:A、B两位学生的回答很精彩,音乐形象把握得很好,教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给予加分、奖励。而C生的理解显然与音乐的情感色彩不符,但为了不影响学生主动发言的积极性,老师的评价可婉转,并且要善于捕捉、肯定学生积极的一面,予以表扬。
二、调查探究型评价
调查探究型评价通常用来判断每一个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情况。一般是让一位或几位学生在课外查找并讨论学习音乐知识,写成书面小论文或做成PPT幻灯片,在音乐课堂上交流、展示,完成老师布置的音乐学习任务。
这种评价,教师事先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任务,可以是一个音乐流派、一个音乐家、一首歌曲或乐曲等等,接下来是学生对音乐任务的学习、探究,通常需要学生用较多的时间来准备。以下是评价的操作案例:
案例:《舒伯特与艺术歌曲》。
在下课前,老师向学生预告了下节课的学习内容――介绍舒伯特及他的艺术歌曲。请每一位同学课外挤点时间,去探究学习一下,做成艺术简介短文或PPT幻灯片,把每个小组的成果派代表在课堂里交流、展示,每个学习小组都要上交“合作探究活动登记表”。
表现性评价操作:同学们的探究活动很有成果,超出了老师的预期,内容讲得很全面、很精彩,对音乐家舒伯特的生平考察得很准确!有的小组分工明确、各扬其长,每个组员都参与了探究活动,学习效果很不错,有点小教授的风范了。也有小组的组员没有为组里出过力,做过事,探究学习由一人包办,这样不好。但为了不影响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老师的评价要婉转些,不要点他们的姓名,要给他们改进、努力的机会。
三、即兴创造表演型评价
即兴创造表演评价通常是用来判断学生对音乐课堂即兴表演的学习态度、合作、表演等能力的评价方式。一般是以几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根据老师指定的音乐或歌曲进行临时性的角色创造,并到课堂上来交流、展示,完成教师布置的音乐学习任务。以下是评价的操作案例:
案例: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音画欣赏的表现创造。
师:第一轮比赛,同学们不仅要听出自己小组的音画音乐,还要根据音画来进行即兴表演,把画面表现出来给大家看。考验大家的时候到了。
师:根据学生意愿,把学生分成《牛车》组、《两个犹太人》组、《基辅大门》组、《漫步》组。分组讨论自己小组的表演形式及表演的安排,教师巡回指导。
生: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就连调皮鬼、音乐后进生都参加到节目的探讨、表演中来了。虽然这些人演得不那么好,但他们确实尽力地在排练了,教师可额外给他们加勇气分、进步分,让他们也能像优等生一样有热烈的掌声,让他们树立自信。
表现性评价操作:对于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那些草根式的表演,老师不但不给学生泼冷水,反而给学生很多的鼓励,对几组稍微出彩的学习小组,老师予以“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等奖励,同时还进行了穆索尔斯基音乐欣赏“知音奖”的评比,并且在课堂表现随堂记录卡上进行登记加分……这些评价措施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学生很投入,参与度很高,教学评价产生的学习效果也很好。
四、综合表演任务型评价
它通常呈现给学生一个具体真实的表演任务,要求学生做出一个计划,包括成员的分工、排练地点、时间等。
综合表演任务型评价是用来评价一个音乐节目的编排和音乐技能的应用等较广泛的能力的。与调查探究型评价相同的是,综合表演任务型评价也常常让学生以团队或小组的方式来合作、实践。但是它的设计不仅仅是用来揭示学生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揭示学生应用、表现音乐知识的能力。因此,这些评价的实施,学生需要更长的一段时间来准备。
表演任务在课堂展示时,教师对小组学生的评价可以从观察、学生的表演得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方面来考察,或者将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使用。这种评价注重学生参与,主要记录学生课前、课间的合作能力,课堂即兴的创造表演能力等,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探究、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案例:
案例:综合表演任务型评价――“班级期末音乐会”
老师提早两个星期布置表演任务:期末音乐考查以班级音乐会的形式进行。具体操作措施:(1)节目形式、内容自选,吹拉弹唱、舞蹈、小音乐剧等均可。(2)节目人员自由组合,一般不超过5人。(3)节目敲定后到文艺委员处填写节目单。(4)确定主持人和4位学生评委,成绩由师生评委小组根据表演者各自的表现给予综合评定,评价以鼓励为主,注重参与,参与就算成功。
表现性评价操作:“期末音乐会”学校教育是普及教育,不是音乐专业教育,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要用甄别选拔的眼光,而是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习过程,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这种评价模式,考虑到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对音乐优等生用欣赏的眼光来评价,对音乐学困生用鼓励的眼光来评价,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加分、鼓励,这样的评价消除了学生表演的胆怯和自卑心理,不但体现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老师评价一言堂的旧习,还关注了学生的个体特点,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