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1 16:40: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生高效学习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其次,要有吃苦耐劳,长期奋斗的准备。高中的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平时会遇到各种困难,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往往对学习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找老师沟通,寻找解决的办法。
3、再次,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不同的学习方法也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有人喜欢朗读,有人喜欢默写,有人喜欢总结错题本,有人喜欢背诵,每个学生必须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学习中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下面,我向大家总结分享几点各科目的学习方法。
4、物理、化学、生物的学习方法。理化生这三个学科都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与生产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在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各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理和定律,更要把它们应用到实际中去。不仅要掌握理论依据,更要注重对各种实验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
5、地理、历史、政治的学习。史地政是人文学科,是一个社会长期发展的精神升华,多了解人文历史,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方向,为社会的进步做些力所能及的努力。要想学好这几个学科,就要多读书,多了解我们的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只有知识面开阔了,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服务。
6、英语学科的学习。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国家之间也需要交流互通,因此我们就必须掌握他们的语言,我想英语学习的最大魅力还是在于人们之间的交流互通。要学好英语,除了在课堂上要听老师讲解最基本的单词语法之外,还要多读外文资料,一门语言的用法,是非常庞杂的,远非在课堂上接触的那点儿东西可比,我们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大的语言环境中,去感受到它的魅力,它的美丽。
7、语文和数学的学习。语文和数学的学习,具体体现在八个“多”字上面,多听、多看、多写、多练、多思考、多总结、多请教、多反思。提前做好预习对即将要开展的新课程做一个简单的预习,能理解的尽量去理解,理解不了的记下来,老师讲课的时候认真去听,顺着老师的思路走,集中注意力,利用之前预习的知识点,来与老师讲的知识点相对应,找出自己不足,认真做笔记,培养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多做习题巩固,多背诵,多练习要点,记住一定要及时复习。
8、然后,每学习完各科目内容时,同学们要及时进行总结归纳,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来总结,因为每个人的理解方式以及记忆方式不同,做笔记的方式都不同,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去整理,或者借鉴学霸们的方式也未尝不可。将知识点进行一些简单的总结,太简单的可以简单地写一写,对于一些零碎的,边边角角的知识点也集中在一个区域,重难点就不用说了,是必须要归纳的。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效率;有效方法;策略探究
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在短暂的数学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收获更多的自信和成功的喜悦,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更能让教师轻松地组织课堂教学,可谓事半功倍。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让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小学学生感受到数学教师的和蔼与可亲才能有效拉近学生与数学学习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学习,并能够在数学课堂上敢于质疑、大胆地向老师提出问题,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思考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只有学生敢于并乐于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主动了解数学学习的技巧,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这样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环境和状态下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潜能,让学生收获更大的进步。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化
要知道,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努力,尽量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化、形象化,只有学生能够理解教师的教学和讲解,才能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夯实基础,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教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数学教学变得有条理、有节奏、有动感,这样学生才乐于接受数学知识。为此,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备课,积极准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研读教育教学标准,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教师的直观讲解和学生的全力配合下变得简单、容易。我们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比如对于学生难以接受的应用题来说,教师可以将数学问题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相结合,这样就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三、分析了解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学习特点组织教育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不能盲目进行,应该充分分析了解学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组织教育教学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听讲变得更有针对性。为此,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并加以重点的指导和帮助,这样学生才会在数学课堂上收获得更多,更有成就感和自信心,对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充分研读教材,让数学课堂教学游刃有余
作为教师,要想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这样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上进行数学教学,能够给予学生更大的帮助,与此同时,充分研读教材、了解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能让数学学习变得更有层次感,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掌握在自己的节奏下,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总之,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的教学效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学生的不断配合,因此,我们应该以百分之一百的努力和热情去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学习掌握自学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自学就是在课前学习课本新知识的学习方法,要学好数学新知识,首先要学会根据已有数学旧知识理解新知识,因为旧知识是掌握好新知识的先决条件,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数学的自主学习主要是看数学书,这需要我们既要动脑思考,还要动手练习。数学自主学习可以有“一看、二想、三试、”学习方法。
以“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一节为例来说明这种自主学习方法。“一看”就是看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与以前学过的知识相关的联系,“二想”就是怎样想办法根据已有知识解决新知识的方法,“三试”就是尝试性地做练习,检验自己自学的效果。
二、掌握课堂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课堂学习是学习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在听课的过程中,既要听老师讲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又要听同学回答问题的内容,特别要注意听自己自学时未看懂的问题。老师讲课时注意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所表达的意思,看老师的演示实验、板书内容,把书上知识与老师课堂讲的知识联系起来。
自己自学时没有掌握的,课堂上新生的疑问,都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课堂上要认真思考,注意理解课堂的新知识,课堂上的思考要主动积极。数学课堂学习有时是掌握例题的解法,有时是学会运用公式,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并能融汇贯通,灵活使用。在课堂上做到听,看,思的同时,还要适当地动手做一些笔记,记录老师分析分体的思路。
三、树立信心提高解答数学题的意志力
数学练习常有繁杂的计算,自己应有充足的信心,顽强的意志,耐心细致的习惯。要养成先思考,后解答,再检查的良好习惯,遇到一个题,不能盲目地进行练习,无效计算,应先深入领会题意,认真思考,抓住关键,再作解答。解答后,还应进行检查。
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掌握最多的基础知识。事实证明,有效地、好的学习方法,不但能给学生减负、减压,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勤于思考、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四、反复巩固复习法
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方法。有很多同学,在学习完一个章节的内容后,本章前几节的内容就忘的差不多了,更别说前几章的内容了。从每次课后作业i的情况看,学生的掌握程度还是很理想,但是每次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却让人大失所望。为什么呢?我觉得问题的症结就在缺少复习上。
因此,反复的复习巩固,不但能巩固学过的知识,还能使所学知识点系统化,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复习是学生和遗忘做斗争的一种重要方法,知识只有通过反复复习才能得以巩固,只有在反复的基础上才能悟透其内涵和外延,使知识得以升华。只有在反复的基础上,才能掌握并升华其应用范围、技巧和方法等。因此,每个学生都应对此有一个十分清醒的认识,教师应安排足量的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对已教过学过的知识进行反复复习。
五、总结归纳法
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和归纳,使之系统化。数学习题,千千万万,面对无涯题海,如何是好;聪明的办法就是抓题型。不论有关这一部分知识的练习题有多少,总可以归纳成几种基本题型;解每类题的办法不论有多少,总可以归纳出几条解题的基本思路。例如初中数学有关平行线的证明题归纳为两类,一类是证明两角相等的题,解这类题的思路有五条;另一类是证明两直线互相平等的题,解这类题的思路归纳为两条。在日常学习中,很多知识点的应用都可以归纳成几种题型,存在几种解题思路,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思维方法。
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反思错误。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章节测试、大小考试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对待这些错误老师不应该一味地批评。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根源所在,加以指正,这样学生就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以后的学习中就可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尤其是每次作业当中,不同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错误,教师要对这些错误做集中纠正和个别纠正,及时地对学生的错误加以点拨、纠正。
用来汲取知识的器官眼、耳,属于知识的输入端,是单方向的输入口;用来分析和贮存知识的是我们的大脑,属于知识的存储中心,是个功能强大的复杂控制中心,也是一个知识转换器;而口、手则是我们知识的输出端,当我们想要把看到的、听到的知识通过大脑分析后,转换为自己的知识,并其释放出来,就可以通过口来进行讲述,手进行操作,进行展示;同时,口、手还不是单一的输出端,在某些时候也承担输入的工作,就是当我们看到的或者是听到的不是很清楚的时候,需要口来交流,来提问,让看到的听到的更加准确,明确;手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进行实践验证,进行模拟,这时的口和手虽然担任的是输入的工作,不过这里的输入是经过一个复杂的大脑转化后,分析后进行的有思考的输入,是输出和输入并行的过程。
通过脑的综合思考,把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口中说出的,手里做的,进行综合归纳,自己归纳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达到一个充分调动知识器官的各个功能和作用的目的,同时也让自己从感知到认知,在这当中把自己的认识、思维和知觉的自身发展充分调动起来,让我们的学习器官为我们服务。
从学习过程来看,学生主体对知识的构建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知识内涵进行解构,然后再学会去应用的过程.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方法上就要注重将课前、课中和课后有机地联系起来.
一、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初步感知
学习是学生主体主动对知识进行解构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课前预习是较为重要的.在课前预习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可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大致了解、初步理解概念、发现问题.通过预习后再进入课堂学习,学生才能更好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没有理解的知识再次学习,而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得到巩固.同时,从高中学生生物学习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自主预习,没有形成一定的自主预习习惯,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因此,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或以一定的目标引导学生去自主阅读教材.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所谓的预习就是简单地翻翻教材,最多是读几遍教材,而在这个过程中不知要知道什么、了解什么,目的性不强.以问题或目标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可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达到什么程度,从而提高预习效率.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预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正确理解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不同、拟核的成分、与真核细胞的染色体的不同、原核细胞中有什么结构、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哪些结构、原核细胞的结构简单,还是真核细胞的结构简单”等问题来作为引导,让学生在自主预习中先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课堂中再引导合作探究,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预习效果会更好.又如在“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的预习中,以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为目标进行引导,让学生在预习中明确知道要知道什么、了解什么,增强了预习的目的性,促进预习效率提升.
其次,在预习过程中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多提出不懂的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因知识、经验等因素所限,必然存在对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不理解的现象,而教师就需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从而解决这些问题,消除疑问,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如在“细胞中的无机物”的预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初步理解了细胞中的水的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于是提出了“刚收获的种子在晾晒时所散失的水,主要属于哪一种形式的水?”“把晒干的小麦种子放在洁净的试管里用酒精灯加热,这时,试管壁上会出现水珠,那这一部分水属于哪一种形式的水呢?”等问题,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很快理解了结合水的作用,从而促进了知识的构建.
二、引导学生课中探究,积极构建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如果把课前预习比作建筑中的基础,那么,课堂学习就是整个建筑的主体.在以往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听教师讲授、做笔记,这种学习方式较为机械,属于被动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高考制度的改革,高中生物教学逐渐摒弃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转而以探究学习来实施课堂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不仅可较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也有积极意义.它要求学生从传统的教师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在课堂中主动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探究、交流讨论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主动参与中去解构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要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学生的兴趣激发不可或缺.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借助多媒体、图片、故事、活动、话题等多种方式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想去学习、
“实践是认知的源泉、发展的动力和目的”。生物知识、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得很紧密。这涉及学生的生活、生存、身体健康等,学生很感兴趣。例如,体育课长跑时,氧气消耗量很大,呼吸加快。结合如何调整呼吸频率和深度,提高呼吸的质量,从而提高长跑的成绩;应用所学有关营养方面的知识,设计自己一日三餐的食谱等这些和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学生特别关注。另外要加强实验教学,实验课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很紧密的教学活动,故教师要努力开发和创造学生实验的资源和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验证,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多用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
对于讲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一些生理变化的过程,如果只用干巴巴的语言来描述,学生难以接受,即使你讲得再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不会太高。如果利用挂图、模型、标本、实物等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生理感官,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有效激发求知欲望,主动去探究知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电视、VCD、因特网、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肾单位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原理,若只用语言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而做出一个多媒体课件播放,学生一看就明白,既节省教学的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对学生多用激励的语言
以前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是用来激励受挫者的名言。而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经常的批评、打击、挖苦、讽刺,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有很大的损伤的。学生失去了自尊、自信,自然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和态度,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所以教学上应用“成功乃成功之母”。对学生一个小小的进步给予更多的表扬、鼓励,将会激励学生去尝试获得更大的成功。
此外,激发学生兴趣还应注意学生的情感迁移,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关心、尊重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
四、设计和组织好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活动中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激发学习兴趣。在讲述膝跳反射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下,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知识。
五、创设好问题情景
(一)利用矛盾冲突,创设问题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及智能水平,从而符合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原则,才能有利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引发不了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太难,使学生无从思考。在提问前要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材料作为铺垫,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身体的感触与体验创设情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置问题情景。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知识和新的知识发生矛盾。此时,学生会惊讶万分,形成强烈的期待感,急于探究,寻求矛盾的症结,给予解决。例如:人体的免疫一节中的“免疫”。学生有一定的感性知识,但都为传统概念,即“免疫是人体对某种传染病所具有的抵抗力,且对人体都有利”。而且能举出实例:患过天花病愈后不再患此病;猩红热病患者愈后不再患此病;注射某种预防针不患其病;流行性感冒时,某人不患,说明此人免疫力强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此为突破口,不直接讲授“免疫”的现代概念,而是设问:免疫力愈强对人体愈好吗?(学生是肯定的)。然后举花粉过敏例(实际为免疫症),这些人对花粉的免疫力比一般人强,而实际生理现象如何?有利吗?花粉过敏症是传染病吗?这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相矛盾,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介绍“遗传”时,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几乎同声回答:“可能的。”“为什么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
(二)巧用诗词、成语、俗语,提高兴趣
【关键词】提高 效果 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5-0173-01
目前,由于高校扩招、社会对技工院校认可度不高,而技工院校又要提高办学规模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技工院校在招生时降低了入学门槛,生源素质普遍较差,绝大部分为初中毕业生,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厌学情绪。我们作为技工院校的教师,面对这样一群学生,如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就需要解放思想,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 从思想上,让学生改变原来的认识,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
技工院校的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自己要求很低、纪律性不强、态度不端正,抱着混日子的态度来到学校。很多学生上课睡觉、抄袭作业,一副应付的样子。如果我们强逼着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独立完成作业,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他们心灵的深处,根本就没有求知的欲望。如何打开他们的“心锁”,让他们懂得生活来之不易,现在必须努力学习,方能感恩父母、回报社会,而不是拖累家人和社会,这是每位教师必须直面的问题。每周一次的班会,做做思想工作可能起到一些作用,但效果很差。在兼任辅导员工作的过程中,笔者经常给他们讲历史小故事,比如:范仲淹,三岁而孤,勤奋努力,而成为一代文豪;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百二秦关终属楚等。也让学生观看一些教育片,如:“最感人的演讲——让生命充满爱”,邹越先生雨中演讲的影片,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室内鸦雀无声,同学们严肃庄重,有的流下了眼泪,深深地触动了他们的心,这样的教育胜过干瘪的班会。另外,我们还可以请优秀毕业生回校给他们做报告,讲述他们学生时代的努力和走上社会的成功,通过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上的成功和学生时代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发掘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 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自信心
技工院校的学生,有的存在自卑的心理,认为自己太笨,学也学不会,如果给他们成功的机会及适时的夸奖,他们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布置具有一定挑战性或他们感兴趣的问题(难度不要太大,否则可能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机会享受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成功的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实习课的教学中尤其如此,比如在上数控车床时让他们加工车削一个小工艺品,而且告诉他们:谁能加工出来,可以自己带走留作纪念,他们都非常感兴趣,争先恐后地自己设计之后去做。
三 教师要知识渊博、丰富,业务技能精湛,用自己的绝活吸引学生
技工院校的学生年龄普遍偏小,喜欢崇拜偶像,这样对教师来讲,就要在某些方面有所特长、有技术特长,要让他们看到教师的亮点、与众不同之处,让他们对教师佩服,做他们心中的偶像。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的知识越丰富,理论和实践结合越紧密,对各课程纵横向之间内容的剖析越透彻,就越能吸引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讲课时做到声情并茂,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互贯通、融合。在实习教学上,如果实习指导教师技术水平高,更能显现出这方面的优势,如不管老师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能快速有效地去解决,学生就会认为你水平高,从心里信服你,愿意按你讲的去做。笔者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及省市组织的技能大赛,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四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效果
教师的教学方法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把多媒体、网络技术利用在教学上,在理论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将难以用语言表述的内容直观地表现出来,如液压气动技术中的液压泵的工作过程、液压阀的工作原理及动作示意等,这样就非常直观,学生看到一目了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够提高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创新 预习方法 高效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预习是合理的‘抢跑’”。课前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识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是学生在新课学习前独立地对新内容进行地前置学习。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教给他们正确的预习方法,使他们预先对新知识进行了解、质疑、思考,使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逐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最终成为有较强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
一、充分认识预习的作用
在长期地数学教学中,我多次尝试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开展课前预习有以下几点好处:
1.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变被动灌输为主动索取。预习能使学生了解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课堂上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变课上的大吃大喝为课前的细嚼慢咽。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了解新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有目的性。当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学生会回忆起自己在预习时理解不够深入的知识,并加以关注,专心听讲,主动而又有重点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预习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变迷惘为自信。课前预习节省了教师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的探究、合作、交流和展示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
二、合理安排预习的时间
当然,要想使预习具有实效性,就要合理安排好预习的时间。根据时间,预习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方法:
1.课前预习:老师讲课前,根据老师的自觉要求和提示,自学老师新授时要讲授的内容。
2.阶段预习:用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如周六、周日和其它节假日,把下一阶段要讲的一单元或几单元的新课内容自学一遍。
3.学期预习:利用假期,自学新学期所讲课程的全部内容。
三、适时激发预习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态度,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前预习也不例外,它是一种学生个体的、自觉的活动,需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1.在预习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培养“竞争意识”。比如每周利用周会课开展一次评比活动,评选出本周表现出色的几名“预习小能手”。还可以让预习效果特别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当小老师,组织全班的汇报交流活动。
2.教师应多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比如,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就说:“我看谁是预习的小能手!”“有备而来,才会百战百胜”。
3.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预习热情。对于预习较好的或者预习有进步的学生,教师可给予适当的奖励,如:奖给他们“智慧星”,累积到一定的数量就可以发给他们一些奖品,如“奖励他们一本最喜欢的课外书”,进一步激发他们做好预习的兴趣。
四、总结创新预习的方法
如何进行课前预习,采用哪种预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给大家:
1.课前读一读。预习时,把第二天课堂上将要学习的内容先从头到尾浏览一遍,使自己对新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用特定的符号做上记号,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使课堂学习有的放矢。
2.课前想一想。对预习中感到理解有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若是基础问题,可以用以前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弄通,做到温故知新。如果是实在搞不懂的问题,就把它记下来带到课堂上,通过课上认真听讲,小组交流,积极思考再去解决。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思维习惯。
3.课前写一写。数学课中有大量的概念、定律、公式,是需要学生深刻理解,牢牢记住的。这类课应让学生在预习时认真地看一看新公式、定理是怎样证明出来的?能不能通过旧知识的迁移得出结果。所以,在预习的时候,把这些内容单独汇集在一起,每抄录一遍,则加深一次印象,逐步能够将这些概念、定律、公式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4.课前做一做。对于一些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领会、体验、感悟新知识。学生只有通过这些操作活动,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5.课前说一说。预习时有些难度较大的知识,学生可能感到认识模糊,这时可以向父母请教,或课前在同学之间进行切磋、交流、讨论,在合作交流与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做,既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一箭双雕甚至一箭多雕的效果。
关键词:详细充分 活跃开放 互动机制 习惯 有效的鼓励
正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高中物理概念、规律繁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多种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地组织教学。同时也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配合。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必须帮助学生评价学习活动的结果,并且使学生确信,只要作出适当的努力,他们就能获得成功。下列策略就是按照期望价值理论的观点构成的。
一、教师方面
1、 详细充分的备课。让学生对你感兴趣,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乐于上你的课我们知道,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 活跃开放的课堂气氛
第一个需要你不要把孩子当大人看,而是要把自己的当孩子看。同时在教学上形成自己的风格。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
3、合适的指导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4、恰当的互动机制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
二、学生方面
1、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不仅仅是把只把书本看看,而且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可以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节课有什么样的知识点。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
上课要做到“动手动脑、用心学习”。听课时,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课后巩固习惯:
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不要边写作业边翻看知识对照使用。
三、家长方面
家长在家里需给予自己小孩鼓励,不要成绩不好马上就打就骂,与某某的小孩比较。
家长有效的鼓励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实事求是。
2、关注和肯定孩子已经做出的努力,而不仅仅关注和肯定考试的分数,这样,会增加孩子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使他更有内在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