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4: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语文培训个人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研究
引言:“经典诵读”是对经典著作的阅读。据研究发现,经典诵读对于提高儿童识字量、记忆力、注意力和人格都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或促进作用。小学生处于童年期,单纯无邪,心如明镜,污垢未染,越是这样的心理越容易接受新的知识。文本根据我国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实践的缺失所导致的不良后果的分析,表明经典诵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观点,并总结了几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实施方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这是时代赋予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然而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严重缺失“经典诵读”教学,使得语文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1]。
1.1中国传统文化面临断层危机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的实施,现在的家庭均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在家庭环境中被溺爱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使得小学生身上存在个人至上、冷漠自私、缺乏友爱、盲目攀比等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小学生对经典著作的阅读变少,而我国经典著作所传扬精神的皆是仁、义、礼、智、信,小学生对道德情操的修养以及素质的培养逐渐减少,个人主义过于强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断层。
1.2经典诵读内容过于陈旧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传授的经典著作往往停留在课本上,对课本的知识,教师只注重“怎么教”,而对于“教什么”教师处于比较茫然、模糊的状态。然而,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可不仅仅停留在教科书上,经典著作的阅读,可适量在教科书以外进行延伸。语文教师作为文学工作者,可充分利用文学方面的知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改变教学方式,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建设。
1.3教学形式落后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经典诵读”的教学形式往往是,一边阅读一边讲解,讲解完之后由学生各自做练习题[2]。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了教学的主体对象而非学生。学生缺少对经典著作的阅读量,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解并不理解,并对这种“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教学形似产生反感,学生在课外时间对经典著作更提不起兴趣,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实施方法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经典诵读”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2.1以校领导为龙头,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以学校领导为龙头,通过行政渠道进行培训,提高领导及教师对“经典诵读”实验的认知,并知其重要性,从而在“经典诵读”实践上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2.2保持课题组成员之间的顺畅交流
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各课题组成员的责任、任务,监督项目研究进度,不断完善课题研究脉络,交流心得体会以及发现的问题。同时建立课题组QQ群、飞信群,确保成员之间能不受时空的制约保持双向沟通,能在第一时间将发现的问题与课题组成员讨论,能在第一时间分享课题研究中的新发现。
2.3提高教师关于“经典诵读”的理论水平
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教师的培养相结合[3]。校本培训每月至少两次,利用周五的学习时间组织开展”经典诵读”的研讨活动,学习经典诵读新思想、新理念,讨论在“经典诵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好的思路,观摩课堂经典诵读教学,反思教学行为,同时要做到培训内容具有广泛性,培训形式多样化,使“经典诵读”培训正规化、常态化。
2.4开展针对性的前期调查
谈心主要是通过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成长过程,成长经验,以此掌握学生的特性。问卷调查的内容应包括接触经典诵读途径、“经典诵读”选取、家庭有无“经典诵读”教育、家庭藏书、经典诵读内容来源、经典诵读兴趣、经典诵读内容取向、每周经典诵读时间和量等方面。通过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调查,可以了解学生特性和学生对“经典诵读”的了解程度,从而因材施教,设立不同的“经典诵读”实践计划。
2.5学校制定教学改革措施
在课程设置、教学时间、空间上进行统筹安排,制定具体的保障措施,确保“经典诵读”实践能正常进行,同时将“经典诵读”实践纳入教师考核中来,与教师效益考核挂钩,并制定具体的考评指标体系,确保教师能保质保量的完成“经典诵读”实践教学。
2.6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理念
首先,坚持“走出去”的学习策略,经常组织课题组成员和教师参与各种与“经典诵读”有关的培训活动、研讨会、报告会等,聆听著名学者对“经典诵读”的见解,学习他们的关于“经典诵读”的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经验,不断的提高课题组对“经典诵读”的认识水平和研究能力。
三、结语
“经典诵读”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直面经典,多吟诵、多积累”的方式,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范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
参考文献:
[1]叶蓉蓉.小学“中华经典诵读”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03-11.
【关键词】教师素质;小学语文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社会的未来,学校是孩子接受社会的第一个熔炉,在学校学生接受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师,所以教师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教师的个人语文教学能力修养是会影响到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理解能力乃至以后进一步学习深造,甚至以后的个人兴趣爱好发展。因此说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课中的奠基工程,相应地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多方面的素质修养,下面就本人的实际教学实践来谈谈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修养。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不继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让自己的教育思想紧跟时代的步伐
作为语文教师要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紧跟时代步伐。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时间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身心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深化扎实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努力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不断深化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丰富自身的人文底蕴。积极投入教育科研,探索规律,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汲取身边及培训中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教学思想,并积极用于实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自己的教育行为,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学者型的教师。
三、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并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
小学语文课本所选课文内容大部分是向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典范,如革命先烈勇于探求真理,寻求救国救民的故事,仁人志士勇于献身民族的解放、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还有许多艰苦朴素、勤学苦练、诚实勇敢、助人为乐等德育内容,如果教师缺少这方面的浏览,在讲课过程不能感染学生,达不到动之以情的教育效果。
作为语文教师要对政治、社会事事关心,关注国际国内风云变换的世态,敢于揭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见义勇为,见不义敢说敢斗,身教言传,以自己的行动感动学生。教师在讲有关政治思想性强的课文时,摸其声,拟其状,关键处声泪齐下,痛骂喜兴,表于言状,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史知识和文学修养,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文学
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小学语文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诗歌、散文、小说、议论、童话等各种体裁都有,如果教师缺少一定的文史知识,就很难把课讲好。语文教学的目的大致是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二是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一方面通过长期的接触,潜移默化的教师身上受到影响,自觉的去寻找教师推荐的课外读物,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储备自己的知识库,更有可能的是在不知不觉中从教师身上受到的影响效果强烈而持久,并伴随他的一生。就是现在有许多大作家都提到过他们的启蒙老师的原因。
小学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喜欢写作,不断地有新作从报刊电台发表出来,如果教师写不出东西,又怎能教学生写出好文章呢?
五、小学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而然的引入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知识,还要有比较丰厚的自然科学知识。例如:《琥珀》要有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凡卡》要有旧俄时代的历史知识,《冬眠》、《燕子》等要有动物学方面的知识,还有生理卫生、天文地理、民族风情等各方面的知识等等都要尽可能多的储备。因此小学语文课程仅靠语文知识是讲不出精彩的,课文也是讲不透彻的。
六、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整合
实践:虚心留劲节,风雨不知寒
张卫其老师认为,“阅读是思维的过程,阅读教学就是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发展思维的过程”。为培养儿童的阅读思考力,他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全身心投身课程改革实验,先后进行了两轮课改实验。
教学实验第一阶段,也就是1995~2002年开展的“如何使语言文字训练到位”的研究阶段。期间,张老师执教的《桂林山水》一课获湖州市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在浙江省录像课评比中获得二等奖;撰写的论文《用比较法教学〈猫〉》等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课题成果获市一等奖;多次开设市级公开课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于2000年被评为浙江省教坛新秀。在教学实验的第二阶段,即2003~2009年开展“小学语文‘自探共研,适时训练,随机反馈’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他发现在语言文字的过度的形式训练中,造成了语文教学中人的个性、人文精神、审美情趣的缺失,对此,他开展了研究。为建构有效模式,他潜心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并虚心向同事、导师请教。期间,他还参加了浙江省小学语文高端培训班、湖州市第一层次名教师培养学习班,到“王崧舟名师名校长工作室”脱产学习,得到了沈大安老师、汪潮教授、王崧舟老师等一大批教授、专家的指导,简约灵动的语文教学风格和“自探共研,适时训练,随机反馈”的教学模式初步形成。在他的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得到了张扬,学生的思维能力、言语能力得到了切实的发展。许多老师觉得他的课堂充满着“思性语文”的魅力。他执教的《草船借箭》一课在浙江省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中获一等奖。当时,评委老师都这样评价:张老师的课堂教学打破了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讲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学生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变“教师一言堂”“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为“教师、学生的双向交流”“教师、学生、文本(作者)的多向立体化交流”;他着力打造教学目标简明、内容简要、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的简约生态课堂,从而摒弃一切浮华和花架子,让语文真正姓“语”名“文”。
2010年,张老师调入安吉县教科研中心工作,积极实践“儿童本位”研究课题,倡导教研要为教师服务,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研活动按照“问题切入、主题引领、课题深化、培训跟进、活动反馈”的“五环式”教研体系开展。他提出的“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阅读要从单篇走向一本,从一本走向多本,从课内走向课外”的鲜明主张,指向儿童阅读思考力的培养。为了推动儿童阅读,让农村小学的孩子有书读,好读书,读好书,多年来,他和老师们共同开展了儿童阶梯阅读项目研究,倡导“在共读共写中发现语言密码”。记得他调到县教科研中心组织的第一个县级活动就是“班级读书会”,邀请我们杭州上城区的蒋军晶等老师进行示范、讲座。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课外阅读、班级读书会目前已经走进了乡村学校,在安吉县小学遍地开花。据我所知,晓墅小学、递铺三小、实验小学、杭垓小学等一大批学校都把“读书节”作为每学期的“固定项目”,并成功实践和开发了晨诵课、绘本课、导读课、方法交流课、主题探讨课等各种童书共读课型,一大批学校开发了具有个性化的“儿童阅读”校本课程,使童书阅读成为了学校常规性的活动。
以变革评价为手段,促进学生发展。张老师曾说过:“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在新的评价方法探索上,他一方面鼓励学校改革传统的纸笔测试评价,将活动评价、绿色评价引入学校;另一方面,他尝试将PISA阅读测试理念、非连续性文本考查引进试卷,变监测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检测是否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期间,他在首届浙派名师培养工程中开设“个人专场”展示教学成果,获得了汪潮教授的赞誉。他撰写的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优化》获浙江省小学语文论文评比一等奖,近30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其中《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全文收录,《花的勇气》一课的教学在浙江教研网“天天公开课”栏目播出。他还代表浙江省参加了“第四届江浙沪教学观摩活动”“华东六省一市教学观摩活动”,获得了“浙江省优秀教研员”“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浙江省首批课改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教研之路上,他虚心实践,阔步前行。
传播:刚直凌云志,虚怀不私偏
2010年,张老师从一线教师转而成为安吉县教科研中心的语文教研员,他与学科团队一起着手尝试推进“学为中心”的“学导课堂”。也是从这一年起,他的教学主张“教师的教,不在给予,而在基于学情的相机引导”使安吉县的小学语文教学面貌发生了改变。他说:“改变多年的教学习惯,从‘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总要允许老师们有一个磨合过渡期。”作为教研员,他思考更多的是全县学科教师队伍的个性体验和职业情感,为了帮老师们顺利过渡到“学为中心”时代,他平均每学期开设两节示范课、听课100节以上,经常对县里的小学进行专项的教学调研,通过听课、查备课笔记和作业本、举办教研活动等,及时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反思总结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学习单的编制和使用》到《学习单的优化策略》,再到《学导课堂的误区和操作策略》,他的每一次讲座都见证了把思考和实践推向深入的渐进步伐。
他关注课堂,更关注课程建设。“课程意识、课程规划、课程执行”是课堂教学有效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三大核心问题。但一般教师的课程观非常淡薄,要树立青年教师的课程观,首先得身体力行。他集合自己的研究思考,利用每学期教师培训的机会,引导青年教师从课程建设的角度整体思考小学语文教学,引导青年骨干教师先行实践与思考。比如,自然形成的小班如何借用课程理念进行课程整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如何实现有效连接,根据地方特色如何建设学生喜爱的拓展性课程等。有关注才会有行动,有行动才会有收获。在他和老师们的努力下,“绿动课程”“驿站课程”等一大批富有校本特色的语文拓展性精品课程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课程意识观照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更具活力和张力。目前,安吉县的小学语文课堂正努力体现着有效的语言学习及和谐的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区域五所课改基地学校先后接待了温州洞头实验小学、建德市校长代表团、上虞金近小学、浦江县校长考察团、庆元县江滨小学、江苏启东和合镇教育集团、义乌廿三里小学等100多所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在近两年里,参观总人数就达4000多人次。张老师开设的讲座,在省内外各地交流示范,取得了良好反响,扩大了“安吉小语”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他也被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推荐为长三角基础教育学科专家库专家。
创新:迎风更潇洒,亮节益韧坚
要抓好学科建设,关键在教师;要抓好教师队伍,首先得抓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张老师通过“培养制度与指导平台的建设”,引领青年教师走合作发展之路。在合作中引领,在分享中进步,使教研团队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教科研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对全县教师产生了较强的辐射作用。
他以学科特色教研组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在培养、指导教师对象上,点面结合,内外兼顾。一方面重视教师的个体分层指导,另一方面重视教研组的建设,并强化培训。我多次参加安吉县的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张老师的“分层培训法”给我印象颇深。对于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对课堂教学还缺乏了解的青年教师,他开展了“让每位新教师有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体验”活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改变了以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调研方式,对新教师采取跟踪式调研。要求新教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反复上,让他们亲历上一堂好课的磨砺过程,并在第一学年学期末上一堂“亮相课”,让他们逐步获得“只要我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把课上好”的成功感。对于已经逐步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他通过结对的方式进行指导,在结对活动中通过上示范课、作讲座、现场教学指导等形式加强培训。同时,他还要求结对教师在本校教研组中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并制订了《结对教师考核办法》,要求结对教师所在学校的教研组活动次数与内容数量要相结合,并纳入考核范围。这样,就将指导面从结对教师辐射到了其所在教研组与学校。对于日趋成熟、有发展潜力的教师,他通过全县层面的选拔,建立了“县小学语文学科指导组”,除了个别指导,更要求研修小组成员在校内教研组开展体现校本教研特色的各类教研活动,将骨干教师的研修与全体教师的整体提升紧密结合,发挥了指导组的最大功效。其间,结对教师成绩颇丰,省教坛新秀、市教学明星、市教学能手、市教坛新秀不断涌现。
他改变传统教研模式,以网络教研为平台,促进全县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安吉县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实情和网络教研的优点,他通过对骨干教师的选拔和管理,组建了安吉县小学语文“青年教师研修小组”,并申报了市级规划课题《网络教研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经过实践,建成了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安吉县小学语文以教研网为主、QQ群为辅),探索了两种基于网络研修平台的教研模式: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教学研讨模式和以互动交流为形式的主题讨论模式。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使偏远的农村教师能同步享受优质的教研服务,有效促进了区域教师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师;因素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在于“效益”。对于学生,有效教学即通过教师的教学要能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悟,学有所乐;对于教师自我,有效教学也要能让教师感到拥有教学的成功感与幸福感。所以,教学效益产生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教师在整个教学中起着领导者组织者的作用。教师如果忽视自身的一些对教学不利的因素而盲目开展教学就会使得教学低效甚至无效,当然也就谈不上教学的效益。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由于对自身因素认识不足,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行为效率不高,影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开展。那么,哪些教师因素会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开展呢?通过过笔者前期的调查与分析,发现以下教师因素会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大小。一位教师是否能够全面正确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路线并把它实施到教学行为中;他是否树立了主体性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观念、终身教育理念和创新性教育理念;他是否具备改革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效益意识等;他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他是否认为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存比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等等,这一切都会影响到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因为人的很多行为都是在观念支配下产生的。对于小学语文教师,尽管已经融入到语文新课程改革中,也接受了各种各样的培训,但他们的很多教育观念并没有发生一些实质性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依然不能把主体性教育观念实施到行动中,依然以教师讲授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对于国家的一些教育方针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并不十分清楚。出现这样的现象不仅有教师对教育观念的理解不深入的原因,还有跟理念与落实存在差距有一定关系。小学语文教师只有深入理解并践行这些教育理念才能为开展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保证。
二.教师的科学文化水平
教师的科学文化水平与教学有效性的关系很大。教师的文化水平主要表现在教师的知识结构,具体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实践性知识等。这些知识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重要关联,特别是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相当重要。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语文学科知识可以说是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须条件,是有效教学开展的基础;实践教学知识是必要条件,是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保障;相关学科知识是补充条件,是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纽带。
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基础。这些语文学科知识包括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论、语文教学论、语文教材、语文教育思想史、修辞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很难想象一个对小学语文学科毫不了解,没有丝毫语文专业知识的教师可以把小学语文教好。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药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掌握深厚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才能使教学达到真、善、美的境界。除了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外,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也很重要,因为这些知识能够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性开展有效的教学行为。很多教师虽然经验丰富却不受学生的欢迎,原因就在于他们不具备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或者具备了但不会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教学的“有效”就是教育学、心理学的普通原理与具体学科相结合的结果。小学语文教师除具备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外,还要有相应的实践性知识。关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尽管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但都强调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体验、处理各种情境、困境等方面自我洞察与反思得出的用于解决实践问题的知识。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实践性的知识是要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体验、洞察、反思,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智慧,这样才能达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在现实教学中,单说小学语文教师的处理课堂实践的教学智慧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总结与反思,提高自身的实践素养。
三.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划设计、组织管理、动手操作、评价与反馈、控制与调节理解交往等实际的本领和才智,教学能力与教学有效性的关系非常密切。一个语文教师仅有深厚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而不能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是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如果一个教师具备高智力却没有钻研教学的能力,不具备现代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那他的教学要达到有效是会打折扣的。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理解与处理、教学设计的适度与优化、教学目标预定与达成、教学过程的调节与控制、对学生的评价与反馈等,这些在课堂教学中都是需要教师用教学技能来解决的。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研读不到位,导致教学设计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达成之间存在差距,对学生的评价与反馈缺乏针对性,教学方法单一,对学生的评价与反馈缺乏针对性,不能及时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等,所有这些都在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学能力呢?关键还在于教师自身,要有不断充电的勇气,努力更新自己的各种素养、能力和技能,同时积极主动与同行行、专家沟通,听取有利于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开展的建议,不断完善自己。
四.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关于效能感在心理学上是把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效能感的,效能感的高低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很多研究已表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教学的效果密切相关。教学效能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教学任务、能否教好学生的主观直觉与信念;一般教学效能感则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和判断。教师自我效能感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影响教学目标的制定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二是通过影响教学的策略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效能感越高的教师,他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运用的教学策略越具有挑战性,越能激发教师教学的动力。相反,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往往倾向于认为自己的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哪怕有效的策略也不愿去尝试,逃避改进教学,因而很难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小学语文教师,他们总认为学生还小,设定太高的目标不仅学生达不到,自己也没必要。尽管新课程改革让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上都有一些改变,但由于教师本身对教育教学的认知不充分,对自我和学生期望的设定不够准确,导致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偏低,极大影响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决定了教师个人的应激程度、焦虑反应等身心反应过程,进而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这些因素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积极主动避免或改进不利因素,真正从观念到行为的具体实施,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会达到有效这一目的。
参考文献:
[1]程红.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策略[J] .中国冶金教育1998(2):85-88.
[2]周倩妍.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实施[J].教育研究小学时代2011(21):8-11
[3]高申春.人性辉煌之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259.
[4]党彩萍。教师自我效能感对课堂教学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3(6):135-137.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骨干教师 教研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1培养骨干教师教研能力的重要性
语文是指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个部分,文化则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等。语文作为一门学科不仅在知识水平中体现其价值,并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宣扬起到的无形的作用,使学生们在对于不同文化的不同选择和认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小学时期正是学生思想启蒙的萌芽阶段,这也就证明小学语文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如此重要。那么,在此基础上如何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便体现在对于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教研能力的提高上来。对于教师而言,在新型的课程标准的条件下,教师不仅仅是“传其道、受其业、解其惑”,更要去成为一名具有创新和探究能力的研究者。只有作为一名研究者,去探究和发现新的教学模式,去勇于尝试新的东西,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不会止步不前,会顺应着时代的发展要求继续发展。这一切都体现出对于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教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上来。
2小学骨干教师教研能力培养策略
斯腾豪斯认为"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能够改进教学,或如何能够满足课程计划。如果教学要得到重大的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影响教师的教研水平的因素也可以分为两大类:内在的教师参与意愿和外在的培训水平。
2.1外在优化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教研培养策略
2.1.1创新引领,继承与开发同步,实现教研活动多样化
素质教育的普及使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灵活学习,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需要紧跟随时代的步伐,改变教育方式,实现创新教育。创新教师的培B不仅需要具有优秀的教学能力与品质,而且要求具备创新的人格和教育能力。而创新教师的培养需以教研方法的改革为基本,使每位骨干教师乐意参与到教研活动中,自觉地提高教研能力。实现教研方法多样化和创新化,需要我们借鉴国外的在职教师的培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形成我国特色的语文骨干教师校验培养体系。
2.1.2监测与评估教研活动质量
学生的学习好坏通常我们会以成绩来衡量,通过与他人对比与教师激励来引发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的培训活动亦是如此。那么如何测评教研活动确实对教师的教研能力有提高呢?有多大程度的提高呢?这就需要具有教研活动标准指标体系,实现对教研质量的有效监控。该体系应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情意、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创新能力等的检测。通过对教师教研活动进行评估,促使教师能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中,实现对教师的规范与提升。
2.2内在提升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教研品质
2.2.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优化自主学习能力
弗洛伊德曾强调:“人类行为的重要推动力是本能驱力”。在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下,教师已然不是知识的权威,要想获得立足之地,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居安思危,加强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拓宽知识视野,加强学术地位。活到老,学到老,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应坚决摆脱“一次性教育”的思想观点,才能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当教师具有自主接受学习的动力后,才能更好地接受教研培训工作,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2.2.2反思是提升教师教研水平的翅膀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波斯纳也提出教师的成功来自于:经验+反思=成长。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更多的是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应养成积累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通过不断反思,教师可以将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索出对一系列教学问题的应对办法,促使教师的教研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2.2.3增强角色认同感,消除抵制心理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传统上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自主的学。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改变教学方式,而不是不加思考地把原有的研究结论运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克服做研究的惧怕心理,对自身有正确的定位,认识到教师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从小型的研究课题开始,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看作行动本身,逐步成为研究型教师的一员。
3总结
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而在小学生的眼中教师具有示范性和权威性。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教育局为贯彻“聚焦课改、决战课堂”、“聚焦人才、成就教师”的教育工作思路,将创新培养机制列为“十一五”期间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的重点。骨干教师教研能力的培养机制善不完善,笔者就目前相关现状提出一些建议,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在不久的将来,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能够真正成为合格的教育教学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本文章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机构创新研究》课题编号JJ201400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魏欢.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
什么是“国培”?简单地说,国家意志+专业要求+个人需求,就是国培。
我非常感谢冷水江市进修学校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于2014年7月18日至2015年1月31日,参加了“国培计划(2014)――湖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班”的学习,分四个阶段集中研修。
此次研修,围绕小学语文课程进行主题设计,名师专家教授云集,优课荟萃,各显风流。研修活动,多元化、多角度地诠释了“新课标”的要义,给予了我们一线教师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
一、破冰之旅――开启美丽邂逅的旅程
7月20,我们在生活班主任帅小伙李佳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破冰”的活动,开启了美丽邂逅的旅程――国培学习。
活动由“引子”“美丽邂逅”“征集签名”“团队建设”“驿站传书”五个部分组成。在“团队建设”中,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争分夺秒,群策群力,在15分钟的时间内设计好了本组的组名、口号、组训、组歌,并以海报的形式呈现。五个创意非凡的组名应运而生:十全十美、铿锵玫瑰、超越自我、新芽、梦之印。
整个活动热闹中迸发着上进的激情。每位学员由最初的拘谨尴尬到后来彼此的心灵相通,为将要开始的学习旅程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氛围。
二、“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高校高密度集中培训
第一阶段,7月18日至8月15日,在娄底人文科技学院听取专家讲座,30天的高校高密度集中培训。这个阶段,各位教授主要围绕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素养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主题讲座。
王崧舟老师的课堂与讲座,使我们明白:在语境视野下凝望和审视语用现象,从中不仅发现树木,更关注整片森林;不仅有技术分析,更有灵魂铸造,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李杰老师教会我们用法律保护自己;欧阳丹卉老师用案例生动阐释:小组合作不是目的,是手段,也只是众多手段中的一种。伍新春教授用大言温暖我们疲倦的身心:从职业倦怠的角度来讲,教师的最佳工作状态应该是适度的投入,而不是全身心投入。赵年秀教授娓娓道来:传统授受范式下,学习者往往来者不拒,逆来顺受,不利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造就创新型人才。李夫泽教授用讲故事的形式,将教师修养与阅读方法清晰讲出……
教授们的讲座,观点真实、不高深、不做作,让我们禁不住认真地听之、记之、叹之。几十个讲座听下来,我们切实提高了自己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能力,增强了课堂阅读教学的解读与实践的综合能力。每天,白天七节专家讲座,晚上学术讨论。高密度、高水平的专家培训,我们累并充实着。
三、名师引领――影子实践培训活动
2014年10月20日至2014年11月8日,第二阶段影子实践的培训学习。
在听课议课中,我们发现,名师们课堂安排得精妙,看似平常的教学内容总被演绎得精彩纷呈。教低年级的老师让我们分享了低年级活泼的课堂;教作文的老师让我们感受语文底蕴的魅力,感叹作文教学的精妙;教中高年级阅读的老师,让我们领略了阅读课的厚重,深悟到认真备课的重要;这些名师让我们看到了语文课的丰富内涵,明白了放眼看世界的美好情趣。
这样的影子实践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有效教学的设计能力、实践能力、诊断能力与创新能力;学习到了几所基地学校名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丰富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的观察、体验与感悟,提高了校本研修的有效行为能力。
四、学以致用――返岗实践培训
2015年1月9日至12月9日,30天的返岗实践培训。我返回原单位原岗位,把集中培训与影子实践阶段提升的专业知识素养与专业技能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做到了学以致用。具体实践如下:
一是观察指导同行,二是热心细致地辅导顶岗学生曹×的课堂教学。三是主动承担了多次对外交流的公开课。四是认真反思,勤于写作。五是一边带头做好学校课题研究工作,一边指导同事科学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因为我在此次国培中的勤奋努力,我在本地的小语教学领域,各项成绩斐然,影响力日增。在领导、家长、同行、学生的眼里,我的专业知识素养与专业技能得到了扎实的提升。
五、提升总结――高校研修培训
2015年1月24日至1月31日,8天,国培的最后一个阶段。再次返回娄底人文科技学院,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集中研修:一是研修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问题、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教研项目设计、教研论文的撰写;二是结合个人教育教学生涯进行总结与反思,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研究;三是整理研修资料,提交个人研修总结,进行国培学习的收获分享。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自主发展;教育阅读;
作者简介:韦芳(1969-),女,广西河池人,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
一、问题提出
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机构、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但这种培训结束学习即结束的现状仍较普遍,效果不尽如人意。叶澜教授认为,教师如何‘育已’这一通常被人忽视,然而却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1]3。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2]423。据此,我们有必要重视和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求”路径———教育阅读,教师的发展才能由“被发展”真正走向自主发展。
2014年上半年,上海教育工会等相关单位发起面向上海17个区县48所中小学、幼儿园的3411名教师的阅读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受访教师1年阅读不足4本[3]。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群体的阅读现状不乐观,那么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现状如何?基于教师自主发展的视角,我们对此展开调查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法,样本来自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长美、明伦等9乡镇)、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四把镇等4乡镇)、南丹县(里湖、八圩瑶族乡)部分乡镇的小学语文教师以及河池学院2014年“国培计划”———小学语文学科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学员100人(东兰县、凤山县各50人)、“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小学语文教师28人。样本学校中有城区小学、乡镇小学、村完小3种类型。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问卷从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情况、阅读时间、阅读积累、阅读方式、阅读环境、影响阅读因素5个维度以及开放题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32份,回收率为92.2%。同时选择不同年龄段的10余名教师进行访谈,深度剖析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现状,与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相互印证,以期为提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的策略提供支持。
三、结果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表1数据显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332人中,城区、乡镇、村完小的教师分别占教师总数的19.0%、59.3%、21.7%(乡镇、村小教师占81%);女教师、男教师分别占73.2%、26.8%;壮族、仫佬族、毛南族、瑶族教师占89.5%;汉族教师占10.5%。10年以下教龄教师占21.7%;11~25年教龄教师占55.4%;26年及以上教龄教师占22.9%。
(二)教师工作任务重
表2数据显示,教授3门和3门以上课程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6%;教师每周课时数(课表安排)在16~20节的教师占31.0%;21节以上的教师占11.5%。访谈中得知,教师们普遍感到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压力来自教授课程门数多,兼任班主任、内宿生管理工作等,以及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
(三)教师教育阅读常态情况
1.阅读时间少,阅读积累少
表3数据显示,每天零阅读的教师占9.3%。阅读时间在半小时内的教师占50.6%;阅读时间在半小时至1小时之间的教师占35.3%;阅读时间1小时以上教师占4.8%。
在开放题“写出近两年您阅读的印象最深的教育教学类、人文类书籍”的调查中,写不出1本书的教师有227人,占教师总数的68.4%;能写出《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13人次;能写出《赏识你的学生》《做最好的老师》各有12人次;能写出《爱的教育》有10人次;能写出《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班主任工作漫谈》《用心灵赢得心灵》各有6人次;能写出《给教师的建议》《跟窦桂梅学朗读》《窗边的小豆豆》《文化苦旅》《不跪着教书》等49本书籍的各有1人次。
在开放题“写出近两年您自费订阅或经常阅读的教育教学类期刊”的调查中,写不出1份教育教学类期刊的教师有141人,占教师总数的42.5%。能写出《广西教育》《河池教育》分别有130人次、175人次;能写出《小学语文教师》有13人次;能写出《班主任》《创新作文》《小学教学参考》《基础教育研究》《人民教育》各有5人次;能写出《语文建设》《小学语文教学》《小学作文周刊》等14种期刊各有1人次。令人感慨的是,16人次的教师写经常阅读《河池教研》,殊不知《河池教研》已于2004年第1期升级改版为《河池教育》。
与上海中小学、幼儿园六成受访教师1年阅读不足4本相比,受访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逾六成两年时间阅读不足1本书;逾四成教师两年时间没读过1本教育教学类期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要求小学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3]。而担当小学生课外阅读引领者与培养者的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积累令人堪忧。
访谈得知,教师主要读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阅读面窄,阅读具有功利性。读书与不读书,学校不考核,缺乏阅读氛围,因而阅读兴趣、阅读愿望不强。一些教师评上了职称,四五年都没聘任,得不到相应待遇,阅读动机不足。访谈的十余位教师中,只有1位小学中的中学高级教师有阅读计划。可见,有明确阅读目的、阅读计划的教师太少了。
2.阅读方法单一,阅读习惯没有养成
数据显示,在阅读方法方面,阅读后有时做摘记与评注、偶尔做、从不做的教师分别占40.4%、41.0%、11.1%。只有7.5%的教师养成阅读后做摘记和评注的良好习惯。经常阅读、偶尔阅读、从不阅读的教师分别占28.3%、68.4%、3.3%。在“教师不读书现象观察”中,认为教师不读书现象非常严重、比较严重、一般严重的分别占27.4%、43.4%、13.0%。可见教师不读书的现象严重。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的数据分析与阅读现象的观察中,可看出大多数教师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工作任务重,图书资源匮乏
数据显示,影响教师教育阅读的两大因素是教师的工作任务重、图书资源匮乏,分别占41.0%、36.2%。访谈得知,教师对《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小学语文教学专题行动研究》《王崧舟与诗意语文》《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我的作文教学课例》《教师教学写作360°》等最新的教学书籍,都没听说过书名。教育部门下发的图书,多是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书籍较少,教师想买书也不知道有哪些好书。图书资讯、阅读引导成为影响教师教育阅读的因素之一。
四、研究结论
结合数据分析与访谈,我们发现了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的主客观原因。主观上,教师自身缺乏阅读动机与自觉阅读意识,表现在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制定个人读书计划,每天阅读时间偏少,阅读积累少,阅读方法单一,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客观上,教师工作任务较重,没时间、精力读书;供教师阅读的专业书籍、专业期刊匮乏,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教育阅读是教师内涵发展重要途径”没有形成共识,没有相应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引领,因而在客观上影响了教师的阅读动机、阅读情感与兴趣。
五、讨论与建议
教师教育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与教师所处工作环境———学校的读书制度、教研制度、激励措施等这些外部支持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农村学校要以教育阅读为最主要的切入点,引领、激励、支持教师走上内涵发展之路。
(一)以优秀教师案例引领小学语文教师践行教育阅读理念
近年来,学界在探索“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建立在教师自主、主动地寻求专业发展基础上,其本质力量来源于教师内在的自我更新激励”[4]。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让教师爱上书籍,终生与书籍为伴,是教师专业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2]7。为此,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中,笔者通过以下两方面引领教师从内心深处认同并践行教育阅读。首先,以窦桂梅、王崧舟、闫学等小学语文名师持之以恒读书践行自主发展的案例,以及自身教育阅读的现身说法,让教师们深刻体会到,“教的是底蕴[5]30,底蕴是书堆起来的”[5]39。领悟到“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文化底蕴,换言之,就在于是否读书,读些什么书,读的方法怎样,读的效果如何”[6]220。教育阅读只有得到教师的心理支持,教师才可能自觉静下心来阅读,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
其次,引领教师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借助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三味书社”[7]的“书坛动态”及“爱书吧、书香舍、心灵书屋”等网上教师读书资源引领、推动教师读书。小学语文名师专业成长经历、“三味书社”教师的个人读书计划、好书推荐、读书故事的鲜活案例,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教育阅读是可行的、有效的。优秀教师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与高超的教学艺术正是得益于他们的阅读生活,教师只有坚持读书才能实现持续有效地发展从而在内心深处认同并践行教育阅读理念。
(二)定期开展学校读书会推动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交流
教育阅读是教师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正因为如此,许多优秀学校管理者都倡导教师的教育阅读。清华大学附小校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说:“我告诉自己也告诉教师,教师不读书,是一种工作的渎职;教学领导不带领老师读书,也是一种失职”[8]。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说:“我到杭州市拱宸桥小学当校长,给老师的见面礼就是送给大家人手一本书,书名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我们读了一个学期”[5]41。杭州市建新小学校长、特级教师闫学,成立了“渐渐”教师读书会。在“‘渐渐’教师读书会成立仪式上,我给每一位老师发了新书,有帕尔默、钱理群的书,也有我自己写的书。我相信,只要先读起来,我们就走上了一条'渐渐'成长之路”[9]。他们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据此,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应通过开展学校读书会形式,创设良好阅读氛围,鼓励教师读书与交流。
相比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学校读书会“以教师的自愿、自主为基础,运用各种资源以阅读、讨论、思考、分享以及深度对话等团体学习方式,以定期或不定期聚集为形式开展活动,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师教育活动’”[10]。学校读书会由于学习内容自定、时间安排自主、学习场所灵活,具有自主性、灵活性、经济性与终身性的特点,既符合成人学习理论,又缓解工学矛盾,可提高教师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笔者为此与两所小学校长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推动学校读书会。首先,推荐专业期刊与教育阅读书目,校长引领建设“教师书屋”,为学校读书会的开展提供阅读资源。专业期刊方面推荐征订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小学语文教师》《人民教育》等十余种期刊;教育经典著作方面推荐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等十余本书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专著方面推荐阅读周一贯、于永正、孙双金、窦桂梅等十多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60多本专著;名师博客则推荐阅读王崧舟名师工作室、吴勇童化作文工作室、薛法根博客等;至于师生共读书目,第一学段推荐《我爸爸》(绘本)《神奇校车》等10本书,第二学段推荐《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等12本书,第三学段推荐《草房子》《小王子》《不老泉》《地心游记》等14本书。
其次,组建学校读书会,形成教师阅读共同体。根据小学语文教师任教学段,将其分为低、中、高年级3个读书会。采用会长管理制度,每组6~15人,每月聚会1次,每次聚会2小时左右。聚会场所灵活,可以是教师办公室、学校会议室、图书室或户外草地。每个读书会在组织过程中可以集思广益,根据实际需要共同规划章程和各项活动。设会长、副会长各1名,负责制定读书会实施计划,如主题书籍阅读的选定、讨论方案的设计、时间地点设置等。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会长、副会长可由读书会成员轮流担任。一般采用导读、分享、讨论的组织流程。
第三,定期开展读书会活动,创设交流平台。具体运作流程为:聚会前,会长推荐导读,成员进行主题书籍或相关主题文章的阅读,激发成员阅读兴趣。阅读聚会时,会长组织成员依据讨论提纲进行阅读经验、阅读成果的分享、讨论,最后会长做总结,提出下次读书会阅读主题。聚会后,鼓励成员将阅读心得与感受记录下来,撰写读书随笔或读后摘抄。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说:“对我而言,《人民教育》也已陪伴了我近30年,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杂志中的思想、策略和方法融入到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改变着我的实践样态”[11]。笔者认为,读书会成员在主题阅读、对话分享的小团体学习中,彼此也会成为他人专业成长的“重要他人”,这种工作嵌入式的读书活动,深度关注教师的内在需求,教师在愉悦的读书交流活动中获得了教育教学知识、经验与技巧以及人文科学知识,实现了教师的自主发展。
(三)以反思性教学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成果运用
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指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12]。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途径和策略,教师的教育阅读不仅仅是增加学科知识储备,领悟先进教学理念,还应该将阅读成果运用于审视、反思、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教师只有在新观念与新行为形成关联,并能自我设计、践行、反思和重建自己的教育实践,创造新的经验与阐述这些经验时,才能称得上是自主、自觉的教育实践者”[13]。学者周坤亮认为,“跟进和反馈促使着教师实践的持续改变;专业发展也需要同事和学校管理者的支持,给予教师理解和应用新知识的机会”[14]。据此,学校管理者应引领小学语文教师围绕自己的研究问题开展反思性教学,将阅读成果转化运用于实践。例如,宜州市第一小学语文教研组引领教师阅读了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课例》《“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以及张祖庆的《“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赏评课教学实录》等书籍与文章,像叶澜教授所说的“学习的目的不是搬现成经验到自己的学校做,而是要思考: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成功的经验是什么?这个经验适合我的学校吗?”[15]学习后结合学校实际围绕“小学中段习作赏评课教学样式”开展课例研究。“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优化一节课而展开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研修活动,研究成果主要以‘文本教案和案例式课堂教学样式’呈现”[16]。具体操作如下:研读管建刚、张祖庆名课教学实录与视频,确立《人物对话描写训练———提示语的妙用》课例,教师集体备课,一名教师执教,其他教师课堂观察,根据实践效果反思评价,再修订教学方案,反复调整改进教学行为,探索出“精彩句段品一品(展示厅)———火眼金睛改一改(诊疗室)———改文句段赏一赏(进步榜)”的习作赏评课教学样式。在整个课例研究中,学校管理者参与其中,既了解教师知识经验转化情况,又进行点拨与引领,有效促进教师新的教学实践形态的诞生,同时更有效促进教师反思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同步提升。教师能将阅读所得新理念与具体教学情境中的问题结合,借助反思、研究、体验,理解与认同先进教学理念的效用,使之真正内化为具有个体意义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践理论,从而拓展与提升教师的专业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以激励评价机制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习惯养成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344-01
一、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微课在教师设计并开展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方面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不仅可以为情境创设提供信息资源,还能形成新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和手段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及监控的能力。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制作过程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1、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微课程的设计、录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更加精细化的教学设计过程。在教师设计、录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精练语言、知识点,还要对教学设计本身进行重组再设计,这个重组再加工的过程更加注重为学习者提供更具互动性、针对性的服务。微视频的选题需要将知识点进行分类、筛选,这个过程不仅考察教师对教材、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也能够更好的梳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微视频的课件设计不同于传统的课堂讲课课件,其设计思想从传统的“辅助教师讲解”转变为“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对教师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2、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为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与学过程中,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不断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独特思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良好的教学实施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知识整合能力、教师与学生的协作能力、教学资源的运用能力等。微课虽短小精悍,但其更加注重教学设计的个性化、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资源的重组。微课不仅能够运用于课堂中的导入、新授、总结等教学环节,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查缺补漏。
二、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本研究根据对信息化能力结构的分析,并结合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现状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流程,制定相对应的策略。
1、培训与激励并行,提高教师课前准备能力。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课前的准备工作应包括:课标及教材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策略的选择、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教学过程的初步设计等。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理念,还要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任何一项计划或活动都离不开前期的设计,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不仅是一种参照,更使得教学过程更加规范。教师通过从选题、制作脚本的撰写到最终制作的过程,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通过将微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证明,经过不间断的跟踪指导、培训和适时的头脑风暴,一大批教师脱颖而出,这批优秀教师是专业的领先者,对推动教学改革有很大作用。教师理念的提升不仅要求教师有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渴望,还要通过外部激励策略提升其思想深度,例如可以通过定期、不间断的培训和适时的头脑风暴对教师进行理论灌输,还可以通过计入年终绩效评分等外部激励策略对教师进行督导。
2、技术培训与实践,提高教师课堂实施能力
信息化环境下,教师需要面对课堂上出现的更多情况,这就对教师的信息化实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化课堂的教学实施能力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能力、信息化设备的操作能力以及信息化资源的利用能力。信息化环境下增加了诸多多媒体元素,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有些资源的使用可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甚至引起课堂混乱,这时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课堂管理能力,适时的将学生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不仅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更是一门艺术。本实践研究证明,通过对微课的各种资源的搜集、整理和合理利用,能够提升教师的信息化资源利用能力。可以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头脑风暴等活动形式,共同进行课堂实例的剖析与研讨,不仅对教师的课堂实施有益助,还能够围绕教学实践,提高应用能力。
3、外部激发与内在自醒,提高课后总结能力
不论是信息化教学评价还是教学后的反思都能够让教师对课堂有一个完整的认识,通过比较课堂实施前后的反差,教师不断反思教学和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反思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外部因素如政策的激励,更加需要教师自身意识的提高。一个自我提高意识强的教师,其专业能力也会快速发展。个人的不断内省,才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不竭动力和保障,能够促使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增长经验,实现教学能力从模仿到创新阶段的迁移。
三、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必将在中小学兴起一股课程改革的风潮,甚至会对整个教育界产生影响。教育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与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层次整合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因此,从个体零散的微课录制,到系统化、规模化的微课资源开发及应用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