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舞蹈教学计划8篇

时间:2023-03-08 14:53: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舞蹈教学计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舞蹈教学计划

篇1

一、舞蹈教学计划

本班幼儿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动作发展也不十分协调,幼儿园小班舞蹈兴趣班教学计划。所以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同时让幼儿能在众人面前大胆的表演,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学习正确的站立、压脚背跪坐、盘腿坐、伸腿坐等基本姿势。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学习几种基本的舞步:如走步、小碎步、小跑步、后踢步、踵趾步等。并通过多个小律动的学习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及乐感。

二、舞蹈教学要求

1、培养幼儿喜欢跳舞和做音乐游戏。

2、能按音乐节拍做动作,培养节奏感。

3、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学习正确的坐立基本姿势。

4、学会几种简单的基本舞步,及多个小律动、歌表演、能在众人面前自由地、愉快地表演。

三、舞蹈教学进度安排(共7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工作:

学习正确的站立、压脚背跪坐的姿势;能自由地、愉快地随老师学习舞蹈;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头、颈、肩肘手、跨、脚尖、脚背、脚跟等)

认识身体动作分解:1-8:用手边指各部位边大声说,头头-胸胸-肚子肚子-头胸肚子;2-8:反复一次;3-8:肩肩-肘肘-腕子腕子-手手(左右各一次);4-8:跨跨-膝盖膝盖-脚腕脚腕-脚脚;5-8:双手向左旁平伸,反复一次;6-8:前伸手,低头-后伸手,仰头;7-8:左前方-右后方(双手平伸);8-8:反复一次。

(二)、家长工作

1、交待上课时间7:00-8:30,请家长提前十分钟来园,可进教室观看幼儿表演。不要在门口张望,以免影响幼儿情绪,家长要坚持送幼儿来园上课。

2、每次上课带舞蹈鞋、舞蹈裤、汗衫,来园时换好。准备一瓶水,东西放在固定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教学工作: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压脚背跪坐、正确的站立姿势、下课常规等

2、学习盘腿坐,要求幼儿双腿盘坐、头向正前方看、背部挺直。

手部动作组合分解:前奏:手放在腰后,站立1-8:双手前伸五指伸开,手(打开-合拢)、2-8:手腕左右转动,五指张开。手由前伸-双山膀(手转动)、3-8:左手握拳-打开,反复一次、4-8:手画圈-手放背后-双手向前伸出(最后一拍)、重复一次。

(二)、家长工作

1、交待每次上课带舞蹈鞋、舞蹈裤、汗衫,来园时换好。准备一瓶水,东西放在固定的地方。

2、交待家长回家注意幼儿的坐姿和站姿,幼教文案《幼儿园小班舞蹈兴趣班教学计划》。

第三课时:

(一)、教学工作: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盘腿坐、正确的站立姿势、上课常规等

2、学习伸腿坐,要求幼儿双腿伸直并拢、双手轻放在身体两边,头向正前方看、背部挺直。

小舞蹈《两只老虎》:前奏:双手随节奏拍手、点头1-8:双手食指、拇指伸直,手肘弯曲后上伸,伸左脚做踵趾步(反复一次)、2-8:双手曲肘夹在腰部,前后摆动(握拳),脚做小跑步、3-8:双手五指张开遮眼,伸左脚做踵趾步、4-8:手按节奏拍手后双手打开,伸左脚做踵趾步(反复一次)、间奏:重点练习脚尖脚跟踢步、反复一次。

(二)、家长工作

1、请家长回家鼓励幼儿在众人面前表演《两只老虎》,并给予最大的鼓励。

2、复习盘腿坐、伸腿坐的正确姿势。

第四课时:

(一)、教学工作: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踵趾步、伸腿坐、上、下课常规等

2、学习踵趾步:小八字步准备。1-8:左脚向右斜前方伸出,脚跟落地。右腿向2点屈膝,身体向左后倾斜,面向2点上方、2-8:右腿直立,左脚向6点撤步,脚尖点地,脚面向外,身体略前倾面向8点上方、反复一次。

(二)、家长工作

1、请家长回家鼓励幼儿在众人面前表演《两只老虎》,并给予最大的鼓励。

2、复习踵趾步的正确姿势。

第五课时:

(一)、教学工作: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踵趾步、盘腿坐、正确的站立姿势、上课常规等

2、学习勾绷脚,要求幼儿双腿伸直并拢、双手轻放在身体两边,头向正前方看、背部挺直,脚尖随音乐节拍做勾脚-绷脚,提醒幼儿面带笑容。

腰部动作组合分解:前奏:手放在腰后,压脚背跪坐1-8:双手曲肘上下叠放在胸前,身体随节奏左右摆动、2-8:双手前伸做放物状,双手翻掌后放在身体两侧、3-8:重复第一个八拍、4-8:手放在嘴边身体前倾,脚压脚背跪坐;5-8:左手放在肩旁左右摆动,右手伸直放在身体旁,身体向左转身面向2点、6-8:双手交叉画圈,压脚背跪坐、7-8:双手放在身体两旁,身体左右摆动,身体面向1点、8-8:双手合掌放在脸旁,做睡觉状。

(二)、家长工作

1、请家长回家鼓励幼儿在众人面前表演《两只老虎》,并给予最大的鼓励。

2、复习手部动作及腰部动作

第六课时:

(一)、教学工作: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勾绷脚、手部动作、腰部动作、正确的站立姿势、上课常规等

2、复习小舞蹈《两只老虎》,鼓励幼儿在众人面前表演,进行分组表演,给予幼儿最大的鼓励,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小舞蹈《两只老虎》:前奏:双手随节奏拍手、点头1-8:双手食指、拇指伸直,手肘弯曲后上伸,伸左脚做踵趾步(反复一次)、2-8:双手曲肘夹在腰部,前后摆动(握拳),脚做小跑步、3-8:双手五指张开遮眼,伸左脚做踵趾步、4-8:手按节奏拍手后双手打开,伸左脚做踵趾步(反复一次)、间奏:重点练习脚尖脚跟踢步、反复一次。

(二)、家长工作

1、请家长回家鼓励幼儿在众人面前表演《两只老虎》,并给予最大的鼓励。

2、复习手部动作及腰部动作

第七课时:

(一)、教学工作: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盘腿坐、伸腿坐、踵趾步、勾绷脚、手部动作组合、腰部动作组合、正确的站立姿势、上、下课常规等

2、复习小舞蹈《两只老虎》

小律动《萤火虫》:前奏:双手随节奏拍手、点头1-8:双手叉腰,双脚走小碎步,幼儿由两队变成一队、2-8:双手做小鸟飞-身体由1点侧向3点,反复一次、3-8:双手五指张开由下向左上方举,五指抖动,反复一次;4-8:双手叉腰,双脚走小碎步,幼儿由一队变成两队、间奏:双手随节奏拍手、点头后四个八拍反复一次

(二)、家长工作

篇2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舞蹈素养,提高综合性艺术素质。

2、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快乐、优美地表演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常识,强调学生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中健康成长。

二、具体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使学生身体各部位有一定的灵活与协调能力。

2.跳舞时与音乐协调一致。

3.对事物的动态和舞蹈动作有模仿兴趣,乐于参与自娱性的儿童集体活动。

4.初步理解舞蹈表情,知道舞蹈与音乐的姐妹关系。

5.在舞蹈中与他人合作。

6.欣赏舞蹈,能有体态反应,掌握舞蹈风格。

三、以舞带功的形式让孩子逐步掌握舞蹈的要领和要求

1. 动作基本准确到位,配合协调,身体各部位可以灵活运用。

2. 跳舞时能情绪投入准确表演掌握不同舞蹈风格。

3.乐于通过舞蹈表达自己情感。

4.集体配合协调默契队形整齐准确

(1)意识到在生活中注意自己体态语言行为美

(2)观赏舞蹈表演,简单了解欣赏舞蹈的文化背景。

四、教学内容

第一教学单元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掌握幼儿舞蹈的基本舞步。动作有一定的力度和节奏感,舞蹈动作协调。

Ⅱ、教学内容:

一、理论课

1、掌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舞蹈发展的相关知识。

2、了解舞台平面、空间、方位,懂得常用舞蹈术语,学会识别舞蹈图谱

二、舞蹈的基本训练

1、学习舞蹈基本手位、脚位。手形、脚位、手位、脚形。

2、进行不同节奏的脚位站立、脚腕训练、腰的训练、,走跑跳训练,基本舞步训练,组合训练。

三、教学进度

片段舞训练(总共四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周)基本动作练习

第二课时 (第三周)完成“准备段,第一舞段”

第三课时(第五周)完成“第二舞段,间奏部分”

第四课时(第七周)综合训练,动作提高

片段舞训练(总共四课时)

第一课时(第九周)完成“准备舞段”教学

第二课时 (第十一周)完成“第一舞段,第二舞段”教学

第三课时(第十三周)完成“间奏段,第三舞段”教学

第四课时(第十五周)完成“第四舞段,综合表演”教学

篇3

本学期舞蹈班招收的是小学2—5年级的学生,在基本解决了身体软开度的前提下,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我们要做的工作是让她们更加了解舞蹈,并用正确科学的训练方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以培养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身体各个部分软开度训练,学习舞蹈节奏、舞步组合,节拍练习及少儿成品舞蹈,以学习动作协调能力为训练重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地气质,提高学生良好的音乐素质,提高艺术修养,增加学生对舞蹈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针对班级的特点,孩子们的需求,重点培养舞蹈姿态、进一步解决软开度、素质训练和舞蹈表演等各方面学习。

1、主要通过压胯、压腿、耗腿,腰等的训练解决软开度问题。

2、采用《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让孩子们学习中国以及世界各民族、地区的民间舞蹈风格、主体动律及音乐元素等等,增强舞蹈表演表现能力。

3、针对此年龄层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编排一些幼儿及少儿成品舞,为学生今后上舞台表演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是希望通过这门课程中的站位,舞姿,动作及小的舞蹈组合训练,让学生更充分、正确的活动运用自己的身体,让学生在学完这节课程以后,在柔韧性,模仿能力和表现力都有所提高,也更喜欢这门课程。

三、教学目的

基本功方面:上肢训练:头部、肩部、腰部,下肢训练:脚踝部、腿膝部、够部。主要解决柔韧性、软开度及身体各部分的灵活和协调性。解放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为把上和中间的训练做好重要准备。

表演方面:通过学习民间舞增强表现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树立中国民族民间舞特有的学风:“情动于中,身心交融,自娱应变,表现灵活。”在“六一”等节日表演节目、展现自我!

四、教学手段

1、有计划的制定出每节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

2、每次教授新课由老师表演示范导入教授新课内容。基础班注重语言的趣味性,提高班注重专业性。

3、有步骤的教授课程内容。如:压腿练习(10分钟)步骤:(1)教授正确的把握压腿方法;(2)教师正确示范,口数节拍;(3)口数节拍,教授学生压腿练习;(4)口数节拍,学生单独完成;(5)配合音乐,完成组合。

五、教学流程

根据每期课时,分为三大阶段进行训练。

1、通过有针对性,趣味性的地面活动和把杆组合,由头到脚的引导学生们活动身上的每一个关节、每一寸肌肉,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

篇4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体育舞蹈;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先进的手段开始进入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系统也必须迎接这场技术的大变革。体育舞蹈的现代化教学建设直接影响着整个体育舞蹈教育,也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现代化。所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问题已成为研究者们的关注点。

1.现代教育技术的界定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随之产生的新名词,是我国所特有的叫法,以美国AECT教育技术1994年定义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2.实验教学结果理论分析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提倡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紧密结合,突出教学的个性化,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的个性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要实现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保持教学内容和理念的先进性,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来加以充实和完善,并根据舞种的技术特点来设计和选择教学程式。

在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实践中,可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和录像等)来创新教学方法,使体育舞蹈课程更加直观,并充满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够充分发挥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扩大学生的感知空间,使教学形式更加灵活,提高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互动。

本人将授课班级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分班进行教学,一组为传统授课方式,二组为现代化教育技术授课方式,以最为便捷简单的多媒体教学来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验。

2.1现代化教育技术对学习体育舞蹈兴趣影响的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进行问卷调查对比,二组对体育舞蹈很感兴趣的人数增加了13.8% ,比较感兴趣的下降了5.1%和一般感兴趣的下降了7.3%。再看一组同学,很感兴趣的人数增加了9.5% ,比较和一般感兴趣的分别减少10%和8.7%,有9.3%的学生不想继续上课。

2.2现代化教育技术对体育舞蹈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比较

通过课中测试统计,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授课的二组学生练习时的平均心率比一组学生的平均心率高出5-8次/min。二组的技术动作授课时数比一组减少了4个学时,教师示范时间也相对应的减少,学生自由练习的密度提高了。同时二组的教学内容中增加了理论知识。在体质测试中,二组比一组达到优秀线的人数多3人,良好线上的多6人,不及格人数减少到4人。

3.现代化教育技术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3.1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系统,可将图像、文字、音乐、动画等信息,生动、形象、具体、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体各部分都被调动起来,直观地感受到体育舞蹈的运动特点,再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而在大脑中形成的印象更加清晰、具体,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第一次观看体育舞蹈课件之后对体育舞蹈的学习兴趣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因为新奇,增加了好奇心理,而使整个授课过程都认真学习技术动作。在课程结束后也能记住大部分的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

3.2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教学(如多媒体教学),给教师备课带来极大方便,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而且在教学中利用课件进行动作示范,避免了由于教师个人的年龄、技术及个人理解的不同给学生示范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实验,二组同学不但技术动作相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们更为标准,学习效率及学习时间相对减少,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也可减轻老师因各种身体问题带来的示范难、备课难问题,同时学生也乐此不疲,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效率逐渐提高

在上课前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课件、视频短片等资料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和复习已学习过的内容。课上教师带领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动作难等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去学习新内容,相应的减少教师讲解示范、领做的时间,增加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学生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教学效率。

3.4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交流得到锻炼

学生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学习,从而避免了学生离开老师就无法学习的局面,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自学能力得到锻炼。同时增进同学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4.结论与建议

4.1教师的思想要现代化,要以现代人所特有的开拓进取精神投身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加强学习及时更新传统、保守、僵化的教育观念。要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又要全面地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即是一名“专家”,又要做一个“通才”,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4.2现代的教师应学会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更授课方式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将教学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反馈到下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去,调整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灵活变换运用形式。

4.3大学体育课程理论课教学的课时数足够,才能使学生明白练习的道理,才会正确地进行练习,才会对练习方法举一反三,才会达到自我练习、坚持训练的目的。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可加强学生学习意识,增加课后学习时间,巩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4.4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能动的个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与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明快环境之下愉悦心境,并通过不同形式来提高技能,从而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4.5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软件与系统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体育舞蹈评价应摈弃单一的以技术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机制,在教学中应科学地制定体育舞蹈成绩评定标准,评价的内容应涉及到学习的态度,与他人合作情况,舞蹈技术掌握情况,实践发展能力,进步程度以及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等。评价方法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可以是体育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互评或自评。教师在评价中一定要注意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强调评价的激励作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同时还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让学生更直观的明白自己付出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成绩。

5. 参考文献

[1]梁莉,凌华.体育舞蹈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素质、生理机能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

[2]廖小茜.从传播学视角探讨体育舞蹈的推广策略研究――以广西为例[M].河南师范大学.2013

[3]罗雪.大学体育舞蹈教学与群众体育舞蹈的相互联系[J].艺术科技.2013

篇5

(1)高校舞蹈对于社会的文化传播以及交流。

现在的全球逐渐一体化的发展,就使得现在国内外在逐渐的形成一个整体,交流逐渐的频繁以及深入,全球的各个国家都开始将自己的目光对准中国。舞蹈作为承载着民族的文化的载体,是构成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民间的舞蹈是我国的各个民族在几千年中的精华展示,也是历史的沉淀。能够充分的表示出人民的情感,同时能够呈现出民族对于世界的态度和取向。当下,高校是文化进行传播的主要方向和阵地,同时也是文化进行双向交流的重要的场所。高校在地方性的文化建设中作为主力军,是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的,高校的舞蹈教学通过研究以及创新现在的民间舞蹈,能够对于当地的文化进行有效的交流,这也是高校的舞蹈文化承担起社会责任的表现。

(2)增加民族认同感以及自豪感。

文化的传承是要通过民族的保护以及继承从而发展的,这样的传承就使得培养下一代对于该文化的认同尤其重要。实现文化的认同也是地方的高校要实现的目标之一。学习民间的舞蹈,最重要的是要能够理解在表象背后的文化内涵,这就使得关于民族的舞蹈的教学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表现上,教师还要对于背后的文化进行拓展,使得学生能够理解民族的信仰以及习惯,这样才能在表现肢体语言的时候同时展现精神的共鸣,使得舞蹈有着相当强大的内涵以及表现力。

2各个地方的高校在舞蹈的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民间舞蹈的传承

(1)应该主动地改变高校单一的舞蹈教学的模式,要开始重视民间采风。

一般来说,很长时间以来,舞蹈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式进行指导的,诚然,舞蹈作为肢体的表现形式,是需要这样的教学的,但是舞蹈更是一种情感的迸发和表达,所以更加需要习得文化以及逻辑思维。所以,在舞蹈的高校教学中,更应该引进民间的舞蹈文化,使得学生能够习得其深邃的文化背景,这才是使得民间的舞蹈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方式。

(2)要改变以往的传统的教学理念,要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

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充当被模仿的角色,学生一般是一招一式的模仿教师,很多的单一模式构成了舞蹈教学的全部,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一般是相当被动的,没有自己主动实践和思考的过程,这就使得其不适合现在的社会发展。1)应该是模仿性的学习和自主性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接受教师的言传身教,并且积极的练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课后,学生要自发的学习以及自主的收集关于舞蹈学习的资料,激发自己的学习欲望以及关于舞蹈的学习兴趣,这就使得学生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并且拥有自己的发展空间。2)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要将形态的学习和文化的学习相结合。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之中,不仅仅是要学习舞蹈的外在的形态,还要将舞蹈的内在涵养融汇在自身之中,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的本质是绝对不能被忽略的,要让学生在各类的项目以及课题中主动的探究本民族的文化以及实事求是等优秀的学习的品质。3)要在舞蹈学习之中将肢体训练和思维的训练相结合起来。舞蹈也是有着一定的逻辑性的,在教学之中,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肢体动作是否合格,还要关注其支配动作的思维逻辑是否正确,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成为有着自己思维的舞者。

(3)要改变相雷同的课程,建设有着自己特色的高校舞蹈课程。

第一,是要将本地的有特色的民间的舞蹈课程纳入到整个的体系教材之中,事实上,在我国的民间有很多的舞蹈文化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高校应该立足于自己的民族特色角度,探求适合自己的教学的模式。第二,要将课堂之外的调研也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设置能够深入民间的课程。这就说明舞蹈教学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并且探究合理的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逐步的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首要的实现目标。

(4)将民间的舞蹈优秀表演者请进课堂,构建高校和民间互通的舞蹈桥梁。

地方的各个高校要利用自己在地域方面的优势,深入调研本地民间的舞蹈的资源,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民间舞蹈者的经历以及感受,使得学生真真正正的受到民间艺术的感染,让高校的舞蹈教育与民间的舞蹈相结合。

3综述

篇6

【关键词】民间舞蹈文化 民间舞蹈教学 有机结合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家俗衣服。”此诗为白居易记述的元和年间唐玄宗宫中设宴时所见表演霓裳羽衣舞的盛况,由此可见,我国舞蹈文化源远流长,民间舞蹈文化就数不胜数,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民间舞蹈间接体现了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动态,是各族民族文化、社会观念的集成。因此,在现代社会中,通过民间舞蹈教学进行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改进,不仅可以弥补人们对社会以及时间的迷惘感,也可以增进对历史、文化的了解。

舞蹈文化在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已经逐渐认识到民间舞蹈文化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影响,因此在进行民间舞蹈教学时,不仅应该认识到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应该对其进行相应改革。

民间舞蹈文化教学不仅包括舞蹈知识以及专项训练也包括相应的文化史以及专业理论性课程。这两方面训练通过主修课程以及公共课程体现,从整体上看,在教学过程中涵盖了民间舞蹈文化的基础性知识,在课程设置上也具有重点性,然而从民间文化语境的范围来看,其中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1.内容模式化

从表面上看,我国舞蹈文化教学课程设置得十分合理,然而据统计,中国民族民间的舞蹈文化在基础知识以及主修课程中所占的课程比例十分少,不足百分之十。由于民间舞蹈种类十分多,因此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相较于芭蕾舞、现代舞、外国民族民间舞而言在授课时间、授课内容要少得多。

2.教育面狭窄

我国民间舞蹈教学的教育面十分狭窄,很多教学内容已经陷入模式化、条块化的弊端中。教师在教学中按照规范化的思维模式进行课程传授,在民间舞蹈知识传播中除了藏族舞、秧歌舞、蒙古舞、花灯舞等已不再有新的形式出现,从而导致学生在认识上的短缺、在知识扩充上的匮乏。

3.舞蹈教学的规范化

民间舞蹈教学的教学者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模式与规范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上陷入了模式化的怪圈,在教学方法与内容上没有创新意识,从而使舞蹈文化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开来,不利于民间舞蹈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4.舞蹈文化教学内容空洞化

教育者在进行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未对民间舞蹈文化的相关知识进行考证,仅仅依靠教科书或者是部分资料进行传授,从而使传授的知识具有空洞性。部分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播的过程中,脱离了民间与民族的范围,而是用相关的内容进行填充,从而失去了民间舞蹈教学的文化意义,不利于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播与教学。

我国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要想实现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的有机结合,就必须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之间的关系

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民间舞蹈文化既需要通过民间舞蹈教学来体现,也需要通过民间舞蹈文化来充实,其既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我国民族舞蹈文化的再创造。

民俗文化的精神、物质文化观的产生是在生活、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由于其具有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增强民族认同感等功能,因此具有普遍性与传承性的特征。

舞蹈作为文化的载体,继承了民俗文化的精神与风格,有利于对其进行发扬与扩大,因此民间舞蹈教学通过体现地区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从而传承发扬民间舞蹈文化,促进民间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1.对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

民间舞蹈教学是对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其既是一种历史的载体、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个人表现力、创造力的体现。

教师通过传授某一舞蹈动作时,必须对此动作的背景、当地民俗习惯、社会、地理环境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训练中展开想象力与探索力,从自我领悟中再现舞蹈文化的价值。

2.对民间舞蹈风格的保持

民间舞蹈的风格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多样化的形式,因此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既要进行民间采风,也要利用艺术处理方法进行再创造。

民间舞蹈教学是保持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形式,其通过表现力体现民间舞蹈的特殊性,并通过动作组合、韵律舞动来体现沉淀在文化中的历史因素,因此在进行民间舞蹈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在传授民间舞蹈文化的基础上渗透不同地域民族舞蹈的风格,从而使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更加融合。

3.对民间舞蹈文化的升华

民间舞蹈教学的基础是民间舞蹈文化,因此其既是生活与艺术的结合体,又是对生活的升华,是情感的创造与表现。

要想理解民间舞蹈的形态,就必须对隐藏在其中的民间舞蹈文化有所了解,并把握其中的文化内涵,在体现舞蹈境界的过程中进行对民间舞蹈文化的升华。

4.民间舞蹈动作源于民间舞蹈文化

舞蹈动作的产生建立于情感的表达、民俗文化、生活习惯等基础上,其是艺术与生活的结合体,因此民间舞蹈动作的产生源于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不同民族的舞蹈动作体现了不同民族在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同形态,其来源于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播,具有地域性以及民族性的特点。

5.舞蹈教学植根于民间舞蹈文化

舞蹈教学深深植根于民间舞蹈文化,舞蹈教学通过采集民间舞蹈动作,从而经过艺术的加工使其成为具有审美性与观赏性的民间舞蹈,增强与扩大了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播性,对于文化的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的改进方法

民间舞蹈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不仅需要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对民间舞蹈基础知识的了解,还需要对民间舞蹈文化的渊源与动作规范进行阐述,从而培养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以及自我创新的能力。

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风格,因此在进行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民族、民间文化背景进行了解,对不同的舞蹈风格进行对比把握,采用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实际了解不同民族舞蹈的韵味,从而受到感染,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

1.教学方法的改进

⑴模仿性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模仿能力,通过播放视频、讲解民间舞蹈动作让学生体会相关课程的舞蹈形态,然后辅以民间舞蹈风格特征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先进技术手段、采用直观、有趣的教学方法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领悟力。

⑵重视表现力。表现力是情感、文化以及历史融合的体现,其是一种张力也是一种背景的浓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想体现民间舞蹈文化的历史沧桑感、抒情柔美感以及亘古不息的融合感就必须提高学生舞蹈训练中的表现力,通过眼神、动作以及情感的爆发从而赋予民间舞蹈不同的文化价值。

⑶分类教学。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例如某些学生身材纤细,具有骨感美,便可以重点培养学习傣族舞蹈,某些学生带有粗犷气质,便可以学习蒙族民间舞蹈,通过对学生特点的培养,从而体现民间舞蹈文化。

⑷知识传授。民间舞蹈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在传授舞蹈文化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对节奏感的把握,以及对民族语言的认知。众所周知,音乐与舞蹈是世界六大艺术分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该采用直观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音乐的引领下领悟舞蹈文化的内涵,通过成语提示理解舞蹈动作,从而把握所学知识,拓宽知识面。

⑸风俗民情的渗透。风俗民情是时间舞蹈文化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应该重视学生在舞蹈动作分解与组合的领悟上,也应该重视学生对舞蹈文化风格背景、民族风情的理解,通过其对当地文化的了解,从而展示出自身的独特风格。

2.实践活动的渗透

教师在进行文化知识传播、形体训练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采风活动让学生进行课外实践。通过感悟不同的文化氛围从而增强对民间舞蹈文化的了解。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文化知识的交流、沟通,既丰富了相关素材也传承了民间舞蹈。

3.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与修养

为了培养学生对民间舞蹈领悟的综合能力,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通过增强自身的经验、文化素养,掌握不同的文化知识与舞蹈风格从而提高教学的能力,通过自身能力的提高间接感染学生,使其在模仿与想象中领悟民间舞蹈文化。

4.课程安排合理化

要想使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必须合理安排课程。根据学生的不同风格特点安排相关课程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对舞蹈动作的了解以及其在实践过程中动作规范性、准确性、表现力、模仿性。

在培养学生形体动作的同时,向学生灌输基础知识文化,使其在实践的基础上领悟舞蹈文化知识。

当学生对民间舞蹈文化知识具有初步了解及能够熟练掌握相关形体动作时,分科目教授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从而扩展学生对民间舞蹈文化认识的知识面,通过理论性、背景文化与实践练习的结合,从而在有限时间内合理安排课时,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教学价值。

在文化知识的教学中,不仅要介绍当地的风俗民情以及地理环境也应该介绍当地民俗、人文特点,通过对当地习俗、人物性格的了解揣摩舞蹈角色的灵动性,从而在民间舞蹈文化的基础上对舞蹈教学进行创新。

结 语

民间舞蹈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文化沉淀,又是一种精神文明的再现,因此在进行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情感与知识的融合,强调文化与表现的融合。本文通过对民间舞蹈教学中的舞蹈文化现状进行剖析,从而通过探讨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之间的关系,使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舞者的综合素质,创造了舞蹈文化的现代文明。

参考文献:

[1]裴亚建.论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的“风格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8.

[2]黄静.民间舞蹈教学的规范性思考[J].大众文艺,2009,(15):208.

[3]李泽华.浅谈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J].大众文艺,2012,(4):272.

[4]苏京.把民族文化渗透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5):136-137.

[5]徐文静.优化民间舞蹈教学的探索与分析[J].大众文艺,2009,(20):165.

[6]马琳.立足本土文化,传承民族精髓――羌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思考[J].四川戏剧,2012,(3):139-141.

[7]黄东慧.浅析提升民间舞蹈教学的良好途径[J].神州,2012,(6):36-37.

篇7

关键词:优化;舞蹈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J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4-0048-01

所谓优化舞蹈课堂教学,是指任课教师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精心、合理地设计新颖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营造优美的教学情境,使舞蹈课堂教学的效果,力求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境界,使学生在明快而又轻松、活泼的教学过程中,完成舞蹈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和提高。具体地说,优化舞蹈课堂教学,应着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基本环节:

一、设计新颖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从事舞蹈教学的教师几乎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当青少年学生初次跨进舞蹈教室的时候,脚踩鲜红的地毯、面对明净的镜子、手扶长长的把杆等等,都会感觉到非常新鲜;加之他们对于舞蹈知识认识和了解的较少,每当听到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蹈等。最初,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上课注意力也较集中。由于舞蹈的基本功如:压腿、踢腿、擦地等等,由于这些又累又痛,在加上枯燥、单调,因此,他们的学习兴趣会逐渐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好奇的感觉也会逐渐消失。思想上就会懒怠,行动上就会消极,如果学生一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也就不可能取得的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新颖的教学方式,穿插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中去,才能保持学生有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舞蹈基本功训练,它是最基础的训练内容,是舞蹈教学必不可少的,但内容单调、枯燥。如果在教学中,采用让学生坐坐、躺躺、站站、跑跑、跳跳等形式,使动与静结合,调节课堂气氛及训练节奏。在训练时再配上学生们熟悉及喜欢的音乐,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音乐声中进行训练。这样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实践表明,新颖、丰富和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方法,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提高。

二、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调整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处在轻松、愉快的时候,他们的记忆力和竞技状态也是最佳时刻。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关系到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如,家庭原因、学习成绩、身体状况等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此,教师要善于了解和观察学生的表情及神态,视不同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及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

教学中,当学生在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基本功和素质技能后,有时会感到自我满足,不愿再进行巩固联系,如果再就某一基本动作进行重复练习,他们的学习情绪会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如,当发现学生某一个动作虽然会做了,但不够规范。此时,教师应采取示范,耐心讲解;分组练习,互相指出不足,相互竞赛,个别表演,认真观察等来调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艺术性,而且还能够使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营造美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篇8

1 信息化技术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体现

信息技术提供明快节奏 在舞蹈学习及平时练习过程中可用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进行节奏伴奏练习,可省去录音机、音响等传统手段。信息化设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音质效果好,不像录音机使用磁带或光盘,录放效果有杂音。多媒体设备拥有更加方便快捷的操作,同时电子还原能力强,能够有效地使学生感受到伴奏歌曲中明快或悠扬的节奏,方便平日练习。

信息化装置规范化示范作用 信息化设备可放映视频音频图像,在学生练习某一动作时,一些细节错误可通过视频课件讲解进行改正。此外,在非正式场合下的教师示范动作,尽管细节讲解都很到位,但毕竟缺乏舞蹈美中的整体美,而这种美只有在舞台上才能全面显现出来。通过观看优秀示范舞蹈录像教材,能够对所学舞蹈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进而在学生头脑中对舞蹈的意境以及编舞要表达的标准形成准确的认识,能够起到参考和借鉴的作用。在观看优秀示范舞蹈之后,学生加入自己风格,根据自己的领悟对舞蹈需要达到的水平形成大概的印象,对学习也立下标准。播放优秀舞蹈时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开拓视野,从中学习和领悟新的舞蹈内涵,化为自己的创新思维,有效提高学生主观鉴赏、创造、评价舞蹈的能力。在师生共同观看舞蹈视频时,对于舞蹈典型动作技巧可以进行讨论和着重强调,有利于师生共同改进舞蹈细节,教师方便教学,学生方便学习。

方便舞蹈理论讲解 在向学生讲解中国古代舞蹈的时候,如讲唐代乐舞,这些知识不需实际操作,却要教师通过语言表述出来。枯燥的语言叙述既不能让学生全面认识唐代乐舞的特征,也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致。而信息化技术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生动形象的相关影像,而且新奇的信息内容比语言更加吸引眼球,使学生即便对较乏味的教学内容也升起好奇心和求知欲,方便各种理论知识的讲解。

2 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舞蹈教学的注意事项

计算机多媒体设备掌握熟练 在进行舞蹈教学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多媒体设备的熟练掌握,教师自身首先要对舞蹈的技术及全过程、舞蹈的风格和表演特点等各项重点有所了解,以便运用信息设备制作课件时有所侧重,不致盲目使用多媒体而浪费教学时间。对于教学中需要的信息要进行有机挑选,不能毫无选择使多媒体的使用成为多余。同时要了解和使用PowerPoint放映和制作、Word文档设计、Authorware课件制作等。合理科学地使用信息化设备,能够使之发挥优势,为课堂教学提供便利。

分清主次,突出教师主导作用 信息化为舞蹈教学带来诸多便利,信息化设备是时展的产物,是科技进步对教育的新要求。教学的主导仍然是教师,信息技术只是起到推动教学、方便教学开展的作用,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地位,一些基础性、技巧性强的知识需要教师亲自传授。为了培养学生的主观创造力,锻炼其理解能力,一些问题不能面面俱到地详说细说。摆脱教材的束缚,真正做到多媒体技术得心应手,而不是毫无规律地选择材料导致学生学习时目不暇接,这样反而影响课堂秩序和氛围。

教学目标转移 传统教学中将关注点更多地投放到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过程上。新媒体的介入要求将舞蹈教育在关注学习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主观创造力、自觉选择力及主动理解力上来,循序渐进地将学生培养为创新型人才而不仅仅是学习型人才。在情感与知识交流层面与学生形成共鸣,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舞蹈技巧适应力,而且能有效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对于课堂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总结

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应用得好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应用不好便会造成资源、时间、精力的浪费。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推动舞蹈教学改革,也是目前教学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发展方向。因此,如何有效运用信息化技术,合理推进舞蹈教学是当前必须关注的事,也是新时期对舞蹈教学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宇.浅析中职舞蹈课堂教学的创新[J].学园:教育科研,2013(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