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05: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上完地理课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课堂教学;快乐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校的老师们就针对课堂教学展开了研究。就初中地理课而言,每周安排的课时较少,教与学的任务较为艰巨。如何上好一节地理课?在地理课堂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这是地理教师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我认为适当引入“快乐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是学生乐学、爱学,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总结为以下四点:
1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你这一节课感兴趣呢?我认为课堂导入很重要。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和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上《长江》这一课时,我播放了一段殷秀梅主唱的《长江之歌》视频,并和学生们跟着音乐一起唱,同学们此时已经情绪激动、兴趣极浓,大家都带着快乐的心情进入新课的学习。再如讲中国的气候中“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这一知识时,考虑到学生对抽象,枯燥的气温知识学习兴趣不高,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位外国人来到中国,他乘着火车从哈尔滨一直到广州,原来身上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沿途不断减掉身上的衣服,到了广州,只穿一件薄薄的上衣,大家说这是为什么呢?有故事,有问题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重视课堂导入,还可以采用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比如开展讨论、答辩、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此外,教师语言幽默,态度和蔼可亲,多用鼓励性话语,经常赞赏学生,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想尽办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一人讲;满堂灌,一张地图一星期,一只粉笔一节课”这种方式已经不受学生的欢迎。如何让学生快乐的进入学习状态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当前的课堂改革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参与越多越好。在这方面我也做了一些尝试。例如,在讲“中国的疆域”时,我让学生一人准备一张纸,我在黑板上画出中国政区轮廓图,指导他们在纸上画,不会画的也可以用薄纸临描,然后,一一标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学生们兴致很高,印象也很深刻。再如,为了让学生熟练地记住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我的做法是:我先进行分组,全班为四大组,大组里每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一个小组一块拼图,然后进行拼图比赛,谁先拼完为胜者。首先在大组里进行比赛,再选出本组的优秀小组在进行比赛,这么几个来回,学生对省份的名称和位置记得很牢。我发现,学生进行拼图时,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而且,学生都积极参与整个课堂的活动,学习时心情都非常愉快,在玩耍中轻松记住了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在图上的位置,也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3 尽可能地让学生多看图,多画图,爱看图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 地图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学好地理,我认为首先要重视地图。在我的地理课堂中,几乎是“抱着地图直打滚”,每节课都会用到地图,而且经常让学生动手画图,使学生对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上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和位置都比较熟悉。例如,在讲世界地理时,讲到亚洲我就在黑板上画出亚洲的轮廓图,同时要求学生跟着我一起在图画纸画出来,不会画的就临描,画完以后就依据板图,结合地图册,让学生一一说出图上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并记住其在图上的位置。亚洲的内容涉及地形、气候等安排有几个课时,几节课下来,每节画一次,大家对亚洲的各个位置都较为熟悉了。有时我板画时故意漏画斯里兰卡岛,就被学生发现。可见,大家经过画图以后对地图更为熟悉了。学习其他大洲时我都采用了相同的方法。在画轮廓图时,我经常让学生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曾经有个同学在画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图是,他把北美洲想象成一只鸟,南美洲想象成巨大的鸡腿,我加了一句:一只鸟啄着一个大鸡腿,吃得美美的。同学们都很开心,对南北美洲的轮廓记得更快了。再比如,在上到到中国地理,讲到长江时,我让几个学生进行板画比赛,画出干流后,再画支流,并标出支流的名称,同时画出洞庭湖和鄱阳湖,然后让其他同学上前填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宜昌和湖口。在中考复习阶段,我基本上是一边画板图,以板图为线索,一边画一边复习图中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一起画,画图成了地理课堂中必修的功课。由于画图以后能熟记很多地理知识,学生们也很感兴趣,把画图当成一件乐事。地图画多了,基础也打好了。
4 采用多种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材、教本即教学的根本。教材不熟,教起来处处卡壳,处处掣肘,不但自己吃力冒汗,而且学生费解茫然,一头露水,教与学两张皮,不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白白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甚至教给学生的是错误的知识,误人子弟,结果肯定是学生轻视厌弃该门学科。所以,即便是教了多年高中地理的老教师,也必须熟化教材。只不过老教师这里的熟化,其实是一种删繁就简,力求精辟精粹,优质高效的过程,是为节省主导活动,增加主体积极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让主体自主生成知识结论,自觉生成适合主体自己学习特点的独特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
熟化教材熟什么,就是熟化教材中重点难点地理知识。每一节课都有重点难点,必须反复研究吃透,只有这样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轻松自如。重点应讲深讲透,要反复强调,但必须强调的让学生觉得不是单调重复,而是别出新意,每次强调都是新感觉,让学生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的掌握。难点应突破应分散,应顺理成章,顺利过渡,即让学生学习完难点之后没有觉察到它难,和其它知识一样,得到这样的结果结论是很自然的事。或者对一些过于头绪繁多,会冲散重点知识的难于掌握的知识点,干脆不讲,等到以后,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遇到之后,再就事论事,详尽细致的讲解。这样不但化解了难点,而且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学生觉得高中地理也不过如此,没有什么可怕,没有什么不好学,没有人们说的那么难缠。比如高中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节讲到的正午太阳高度问题,课上只给同学们讲清讲透正午太阳高度的意义和影响即可,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问题,此时再不涉及,等到以后练习做题实际应用时,再画图,公式推理,细致讲解,这时学生理解起来便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难点也便不难了。再如,第二单元第四节《全球性大气环流》,必须要突破,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应板图边画边讲,不厌其烦地说明三圈环流的结果及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季节移动等诸多知识。
2 教学机智,教学灵感――地理课节节优质的第二关
激情横溢,充满爱意这是教学机智教学灵感的精髓。确实,当你一出现,给人带来的马上是兴奋、是激动、是激越、是渴望、是情彩飞扬,那么你的教育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我们的对象准备聆听的将是你又一次意犹未尽的幽默意外的语言营养大餐和精到准确的地理知识的轻松讲解,这样的教学,肯定成功。教学机智教学灵感应及时捕捉及时总结及时补救,教学得失时刻铭记在心,反复揣摩,长善救失。另外,我认为教学机智更重要的是体现在驾驭课堂的能力上。课堂上,不管发生任何事情,都要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要之即来,不要即去”。比如讨论问题,刚开始可能气氛热烈,各抒己见,都与问题有关,随着问题的渐趋明朗,个别学生可能会开小差,来几声尖叫,或其他一些恶作剧,引起全班同学哄笑或部分同学不适,这便要用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技巧来化解。但有一点必须清楚,不管影响多大,我们必须信守一个教育原则――爱学生。爱我们的教育对象,用爱来化解一切,因为“教育是植根于爱的”。一次爱的微笑,一次爱的眨眼,一次爱的手势,一次爱的目光,一次爱的抚摸,哪怕一次,可这一次就已能在我们的教育对象身上流淌一辈子,让其一辈子受益。
3 教学态度,教育事业――地理课节节优质的第三关
“态度决定一切”。积极向上,自信务实,把从事的工作当作一种事业、当作一种职责、当作一种义务,我们的工作肯定能做好,肯定很出色。
【关键词】讨论初中地理课兴趣教学的尝试
这种方式,以心理学为依据,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产 生新鲜感即新颖效应。经过近三个学期的教学尝试,证明这种方式对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是很有 成效的,据首都师大地理系进行的“初中地理学习兴趣问卷调查”中,我校喜欢地理课的初一学生竟占70.76% ,是所调查的6所中学中最高的,在这之后,又继续了一个学期的兴趣教学,迄今为止,经调查喜欢地理课的学 生已占全年级的85.4%,有的班级达91%。说明这种教学方式在培养学习兴趣方面确实有明显作用。
这种方式主要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电教课
这种课型主要是结合课内的知识,给学生上地理景观录像课,在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地理景观方面,此课型 可以起到独特的效果。这是一般讲述式无法与之相比的。因相当多的地理知识本身以景观的形式存在。“百闻 不如一见”,这样就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兴趣,又强化了课本知识。如结合印度地理 的学习,以录像《莫卧尔王朝的建筑》展视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泰姬陵这一人文景观。她的清新典雅之 美,使学生在欣尝伊斯兰文化与印度文化完美结合的艺术精华中,得到美的享受。学生普遍反映这是他们最喜 欢的课型。喜欢此课型的学生为91%。
二、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的讲述课
讲述课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课型,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例如,讲授一个新的 区域或国家),可根据该地区的地理特色,提出一些启发思维、引起兴趣的问题。如除石油之外,海湾战争背 后还有哪些地理上的原因?日本发展为今日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过程中,是如何扬长避短利用本国地理条件的 ?与日本相比美国的发展,恰又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而这些条件又是什么呢?从发展中国家较成功的范例 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和借鉴呢?等等。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很象推理小说中一个个悬念,可以起到引 人入胜的作用,使学生在认知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教师的指导,最后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使求 知欲不断得到满足,继而又产生新的求知欲。
又如,地图知识一直是教材较突出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从它的实用性出发,在学习一开始,结合教材中 某动物园平面图,先给学生布置一项实验作业:学完此章,绘制一张校园平面草图。使学生带着一个迫切需要 解决的问题来学习。兴趣来自需要,需要会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学生的学习态度自然比以往认真而主动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主动找老师提出在准备这项作业时,遇到的各种地图学方面的问题。最后,在课堂教 学的基础上,通过不懈的努力,完成了这项难度较大的作业。因为这是一个室外观察,室内绘制多次反复,最 后成图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学习的乐趣,更有意义的是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理论联系实 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大大深化了课本知识。
三、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
分国地理一般是通过一个国家自然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来展示该国的地理概貌。如每一国家都一成不 变地逐一讲授,有些象陈述“地理八股”,学生难免感到枯燥乏味,这是教区域地理常遇到的问题,如何在兴 趣的引导下,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呢?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四、专题讨论课
随着几次专题讨论,学生的兴趣在上升,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此基础上,学完欧洲部分后,针对 国际热点问题,进行了题为《波黑政治热点地理成因》的专题讨论课。这一题目对初一学生来讲,难度是较大 的。但学生在讨论课上表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才华。他们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了再创造。有的同学不拿手稿, 凭着一张《南欧》挂图,一支教鞭,侃侃而谈,说古论今把问题的来龙去脉说得一清二楚;有的同学把波黑穆 、克、塞三族比作我国古代三国鼎立之势,来分析他们之间的矛盾所在和不稳定的联合;还有的同学甚至写出 政论性很强的论文,在课堂上讲演。最后,教师再用自制的投影片全面总结波黑政治热点背后的民族、宗教、 政治地理的成因,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
还有一种形式非常活泼的讨论课,就是针对教材某一重点内容展开辩论形式的讨论课。如以《我国人口分 布现状是否合理》为题的辩论课。在课上辩论双方学生出色地运用了自学课中不断训练培养的地理思维方法, 旁证博引大量地理资料,全面分析综合我国人口分布现状的各自然人文地理成因,用以说明自方的观点。这实 际上是一场在辩论双方之间展开的地理知识和各方面能力的竞赛。通过激烈的辩论,最后评出胜方和最佳辩手 一名。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复习了旧知识,学到了新知识,预习了将学的知识,又一次达到深化、强化课 本知识的目的。并且为学生提供了一次锻炼组织、协作、应变等等能力的难得机会。
多次的讨论课,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兴趣是一种愉 快的心理倾向,成功的体验对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尤为重要。它主要来自学习成绩的反馈或教师的评价.
因此,在前面讲到的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之后,教师都需做两项工作:一是讲评,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 成绩与不足;二是给直接参加活动的同学打分。并把分加入期中或期末成绩中,因为那些对学生能力深层次的 测试是很难直接在试卷中做出的。
场景一:我在张掖职教中心教学时,有个学生从上课一开始就拿颜料在地上乱甩,直到结束,我一直没有制止,到练习时,我过去顺屁股踢了一脚,他腾的一下站起来,紧握拳头,怒目而视,好似要和仗。我说:“你想干嘛”,他恶狠狠地甩了一句,“不想干嘛。”“滚!”随即他就跑出了教室。自此以后,他对地理课一点兴趣都没有,甚至对我也产生了敌意。
场景二:一同学在课堂内打盹,刚好到课堂小结的时候,我随即点到他的名字,说:“春眠不觉晓,心得有多少”。那位同学红着脸,什么也没有说。我说:“你给同学们读一下板书”。他缓缓地抬起头,很流利地读完了板书,我带头鼓掌,随即教室想起了一片掌声。后来他主动找到我要我给他补一下地理,我说没有必要,只要你能认真听讲,多读图、看图,多记就行了。后来他还经常拿着地理书向我问一些地理问题。在会考时他的成绩是58分(满分60分),他就是班里的王同学。
结论一:充满真情的课堂才能算得上绿色课堂。什么是师生间的真情?不袒护,不歧视,不刻薄,一视同仁,师生地位平等。绿色地理课堂只有师生之间充满这种真挚的感情,课堂才能充满活力,教师才能教得得心应手,学生才会学得轻松愉悦;正因为师生之间充满感情,师生之间才会尊重与理解,课堂上,学生才会大胆思维,积极思考,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不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课堂上充满感情,教师才不会将目光局限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身上,也不会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多的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拥有丰富的地理知识是一种美;而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这更是一种美,一种永恒的美。在课堂上,老师一张真诚的笑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真诚的交流,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课堂氛围充盈浓浓的师生情。
场景一:在讲中国的铁路运输时,在八(1)班我是这样做的:在黑板上依次画出我国“五纵三横”的铁路干线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这些铁路线的名称、起止点、经过的省会城市以及沿途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果是学生也能找到相应的地理事物,但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也没有记住多少。
场景二:同样的内容,在八(3)班的做法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游览故宫、八达岭长城、我国最大的盐场(天津)、六朝古都南京、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让学生扮演导游,带领同学们游览,说说我们会沿哪些铁路线前行。结果有的同学说:兰新线-陇海线(郑州)-京广线(北京)-京沪线。有的同学则说:兰新线-包兰线-京包线-京沪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争论激烈。这时我说,你们旅游出去就不想回来了吗?此话一出,课堂又达到了一个。等学生讨论完回来的路线后,我又适时补充了一句:我在上海感受到了中国经济的腾飞,现在我还不想回去,我还要游览西湖、看看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江西)、岳阳楼(湖南)、历史名城遵义(贵州)、石林(云南)、都江堰(四川)该怎么办呢?这样学生就找到了我国大部分的铁路干线。整个课堂学生的兴趣高涨,变“苦教为乐学”。
结论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为主线是构建绿色课堂的关键。绿色地理课堂只有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所以,采用创设学习情景,引经据典,幽默笑话,地理之谜,生活常识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发挥情感和意志,才能上好地理课。如,在学习“土地资源”时,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图”,设置疑问:假如你是土地资源部部长,你应该如何规划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请你说一说理由。又譬如,在教学“地理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时,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举例说:“在我们城市的中心地带,如果你是一位投资商,打算开一家麻辣粉店还是德克士店,为什么”?这两个问题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习过程“变苦为乐”。
场景一:我在教学南亚一课时,首先发给学生导学案,让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自学导航,预计10分钟可完成,可是15分钟了还没有完成,等完成后时间已不多,只能走马观花地在大屏幕上找出相应的地理事物。结果学生没有练习的时间,也没有小结的时间,学生的发散思维及读图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课后我的心情也很郁闷,不知道学生有多少收获。
场景二:吸取了上南亚一节的教训,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决定换一种方法在其他班上课。我的设想是: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找一些绘画基础好的同学板演南亚的轮廓及地形、河流等,然后口述答案,接着再做导学案,结果节省了一半时间,学生掌握得也很好。所以,合作学习比单打独斗更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结论三:绿色地理课堂是为学生创设活动氛围的课堂。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各种活动,特别是以师生、生生的合作性活动为主要形式,组织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让学生满足爱动、爱玩的心理,使学生在玩中学,达到心智统一开发的效果。
场景一:如,在“地球的公转”一节课上,教师可将四个地球仪摆成椭圆形,中间放一支蜡烛,演示地球的公转和昼夜的长短变化,这样可将一节抽象难懂的地理课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操作课,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场景二:在学习“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差异”时,我让学生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的资料,结果得到的资料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也很丰富详尽。如,南腔北调(歌曲《燕衔泥》和《黄土高坡》)、南经北政(北京、上海的差异)、南稻北麦、南甘北甜、南船北马等一系列图片。
关键词:歌词;地理课堂;创新;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0-0092-01
《天路》中“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短短两句歌词,蕴含着以下地理事物和信息:一条条巨龙指青藏铁路上的列车,翻山越岭说明青藏铁路修建之难。雪域高原反映青藏高原海拔高,冰雪广布,送来安康说明了青藏铁路的作用。如何把这些实用性歌词进行整合并运用到初中地理课堂中呢?
一、哪些歌词适用于地理课堂教学
(1)描写省区的实用性歌词。例如,“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歌词中有一个很明显的地理标签“阿里山”,不言而喻,这是描写台湾地区的歌曲。再如,歌曲《新疆好》中的“葡萄瓜果甜又甜,煤铁金银遍地藏”说的是新疆地区丰富的物产与矿产;地区民歌《喜马拉雅》“我来自喜马拉雅,拥抱着布达拉;我来自雪山脚下,生长在美丽的拉萨;酢油藏粑把我养大,雅鲁江水洗清我的长发……”歌词充分体现了地域特征、风土人情。教师整合材料时,可以把描写同一省区的歌词合在一处,贴上各省级行政区域标签,以备上课时选用。
(2)描写区域的实用性歌词。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种类多,气候复杂多样。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每个地区的地形、气候种类与特征不一样,人们在生活与劳动中的感受也不同,创作出的歌词从内容到风格都不尽相同。北方民歌大多高亢粗犷,南方民歌细腻婉转。例如,《在希望的田野上》中的“一片冬麦,一片高粱”是北方(华北地区)的地理元素,北方多旱地,当时高粱的种植面积较大。
(3)刻画自然风光的实用性歌词。大自然的山川河流、原野雪域都是人们崇拜和赞美的对象,人们对它一方面撷取和依赖,另一面赞叹和描摹。比如,《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很多民歌描写和反映了自然风光,有的比较散,有的比较浓厚,这需要教师学会遴选和积累。
二、如何把实用性歌词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
考虑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适时、有机地嵌入歌词,既教授知识,又增强课堂美感,提升了地理课对学生的吸引力。
(1)引领式运用。演唱一两句实用性歌词,见好就收,引入新课。例如,在“高寒的青藏高原”这节课,采用“歌词+设问”导入式教学,先声夺人、声情并茂地演唱《天路》片段“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然后设问:天路是指什么工程?学生答:青藏铁路。为什么叫天路?学生答:因为海拔高,工程艰巨。学生感到新颖、好奇,一下子激活了兴趣,省时有效,也为后面的教学开了好头。课后,许多听课的老师评价:新课的导入新颖有趣,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2)营造气氛时运用。初中地理课,学生往往心生懈怠或不以为然,若逢酷夏下午的首节课,学生很容易打盹或分神。此时,嵌入一两句歌词会使整个课堂如雨后的天空清新起来,学生的情绪也活跃起来,有利于师生、生生交流。例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这节课正值下午第二节(第一节是体育课),在上课的中间时段,有人犯困,有人分神,此时根据教学情境,唱道“哗啦啦的黄河水,日夜向东流。黄土地的儿女,跟着那太阳走。”(民歌《西部放歌》片段)。之后,学生睡意顿消,课堂又恢复了生机。
(3)拓展时运用。民歌是一种文化元素,民歌文化最根本的特质是乡土性与地域性。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有专门的民歌文化介绍,如秦腔、信天游,为了拓展、延伸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可以搜集全国各地的民歌,最好上一两节以民歌为主题的趣味课。譬如,号子是百姓劳动时喊的口号,生产部门不同,号子的种类与内容就不同。筑路有夯路号子,伐木有森林号子,打鱼时有渔民号子……再如,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低、无霜期短、黑土地肥沃,只要精工细作,一年一季就能保生存之需,所以农民春秋忙,冬闲时间长,百姓会在冬闲时间有雅兴享受民歌,这就是“二人转”这一民歌文化形成的时空要素。民歌文化的介绍要与课本内容相衔接,要遴选那些地理元素较丰富的民歌,最好是初中生易于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民歌。
(4)归纳时运用。地理归纳不拘一格,除传统归纳法外,知识树归纳、学生总结归纳、方框表格归纳及图像意境归纳等应运而生,笔者经常运用实用性歌词来归纳一节的内容。例如,在讲授完四大地理区域后,笔者用实用性歌词编写了一道连线题归纳知识点。
A.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 (西北地区)
B.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 (青藏地区)
C.五谷里的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 (北方地区)
D.阿哥好比芭蕉叶,阿妹就是芭蕉心 (南方地区)
在地理教学中,实用性歌词一定能成为地理课堂的“调味品”。对实用性歌词抽丝剥茧式地巧妙提取、整合与运用,在地理教学中具有无限的生命力,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为学生学好地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地理;兴趣;原理;思维
高中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新教材无论从知识的编排上,还是从插图的设计上、活动安排顺序及活动方式上都体现出对学生能力培养、学法指导、自主探究精神的重视和推崇。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一种选择性态度,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是鼓舞和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巨大力量。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个能动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方面,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途径1:导课激趣:导言是一堂课或一个内容的开始,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新内容学习的兴趣。导言应有思想的深度、感情的浓度、功能的宽度、表达的精度、色彩的亮度,要完成这种要求,就必须用浓厚的兴趣来支撑。教育家布卢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的兴趣,因此教师用将要在课堂上呈现的材料吸引学生。
途径2:情境激趣: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根据学生已经学过或掌握的知识,从知识自身发展的角度考虑,在发展中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或者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问题是我们现有知识所不能解决的,以这样的问题为核心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课堂上的有些问题,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使学生既感到熟悉而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方法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例如,在学习完日界线的教学内容后,立即提出一个问题:有一对双胞胎,由于她们出生的地点稍有变化,姐姐比妹妹后出生,可能吗?引导学生们思考,去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途径3:活动激趣:让地理知识走近学生,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学科的实际效用,而且学生参与活动的成功感会进一步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完《地球的运动》一节后,请同学说出自己的生日,然后描述当天太阳直射点的大致位置、运动方向,昼夜长短的情况以及变化趋势。通过这项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及时巩固了学习内容。
二、动手画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需要把具有时空和地域因素的复杂事物表示出来。“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运用地图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看图、填图、画图、用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使地理课更加充满“地理味”。所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和看到现象来自己画示意图,实际上就是先让学生在头脑中把所阅读的东西变成表象,然后将头脑中的表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学生要把语言描述变成表象,就必须对学习材料进行积极的加工。这种加工,不是简单地记录和记忆信息,而是要改动对这些信息的知觉,把自己所学的信息和自身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产生一个理解。例如,在《地球公转与季节》一课时,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再根据多媒体演示地球公转的现象,在白纸上画出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侧视图和极地俯视图。然后用视频展示仪展示学生的作图,找出错误,有针对性地讲解。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观察和组织材料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读图看图作图能力,加深了印象。
三、剖析地理原理,指导学法
自主学习不同于自学。自学是没有老师指导,自己独立学习。而自主学习有赖于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需要教师经常组织、启发、点拨、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途径1:学会提炼规律
在高中地理有关地理规律的内容很多,例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规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等,如果能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或演变方面的规律提炼,则有助于学生归纳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途径2:学会学法总结
要善于对习题进行归类分析,细心揣摩答题思路,精心总结解题规律,认真解剖思维障碍,从而得出每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从中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超越。
四、启发思维方式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如果还能够对地理思维能力和各种地理思维方式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并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则能够促使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分析问题,在这种思维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发现思维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够得到很快得提高,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五、整合知识,建立地理认知结构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 有效教学 模式构建
地理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然而,在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只能在教师的灌输下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以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地理课程标准》开篇指出:“地理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笔者认为,要扭转地理教学的困境,就要从有利于学生“生活再现”和“终身发展”入手,实施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构建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模式。
一、预习自学,自主探究
预习自学,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积极的阅读思考或动手操作,尝试通过自主探究理解课本知识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预习时要指导学生浏览教材,大体了解教材的内容,形成本节课的基本概貌和框架,带着问题目标阅读,找出难点、疑点、重点等。对预习中出现的“困惑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演示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例如在教学《地球与地球仪》时,让学生课前参照课本,制作简易的地球仪,从而发现经线与纬线的区别,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经纬线、经纬度等,还会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地轴不是垂直于水平面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教学《学会阅读地图》一节,可以先让学生参照课本中的校园平面图,绘制自己学校的平面图,有利于学生理解地图三要素缺一不可,更好地掌握地图的阅读技巧。可见这种“先学后教”,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心中有数,实现课时目标。
二、课堂导入,明确目标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导入新课,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基础。课堂导入必须围绕主题,让学生快速进入教学主区域。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好世界地形图,并将剪好的各大洲轮廓图准备好。上课后我说:“现在全球的陆地分为七大块,有一个问题,请大家边看边思考。”说着就把剪好的南美洲的轮廓图放在该洲的位置上,然后将它逐渐向非洲的西海岸移动,学生表现出惊奇的样子。“可以合在一起”,终于有学生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是的,但这种吻合绝不是巧合,这一现象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发现的。后来,他通过调查研究,积累大量的论据,终于在1912年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简介这个假说,是今天这堂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学生议论纷纷,一下子产生兴趣,这时教师揭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就会主动地探求这一节的知识。这样的新课导入借助教具和演示,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清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为讲授新课作铺垫。这种教学过程流畅自然,前后呼应,一气呵成,体现导入为教学服务,与整个过程融为一体。
三、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小组合作是地理课堂中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师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形成互动交流的学习过程,摆脱过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机会,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创造条件。在进行小组学习活动时,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活动内容,这些活动可以是课前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收集相关学习资料、参与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是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示资料、讨论交流问题、开展表演、辩论等课堂活动;也可以是课后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一些宣传教育活动,或布置一些相关的配套作业等。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时》时,创设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假如地球不是倾斜着身子运动,那么地球上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地球只有公转没有自转呢?把地球看成不动,太阳又是怎样运动的呢?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又如教学《水资源》时,开展家庭用水情况调查,制订家庭节水计划等。无论是进行哪一种形式的小组学习活动,都必须精心策划准备。比如在组织小组课堂讨论活动时,我们应精心准备哪些讨论的内容,如何分解教学中的难点等,所提问题既要有一定的梯度性,让学生有话可说,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思辨性、开放性和延伸性,提高课堂讨论的质量。
四、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学生小组之间要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的成果交流展示,学生在展示、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和借鉴,对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并通过说写、讲、读、对话、表演等形式,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在此环节中,教师及时进行点拨精讲,主要放在重难点的突破、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解题技巧的强调上。师生共同把自学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构建成一定的网络,使之系统化,有利于学生宏观上全面掌握。例如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在教学《等高线地形图的判别》时,让学生用“五指山”判别,即把手心放在图中海拔高的地方,呈五指山状,沿手指突出的为山脊,像指缝一样凹进高处的为山谷;在教学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国时,可将最大生产国和作物编成顺口溜:“菲蕉马棕泰橡印尼椰。”教学黄河流经的省区,编成:“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五千五。”又如在教学《极地地区》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企鹅和北极熊两个角色任选其一,用对话的形式介绍各自生活的环境。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效果很好。
五、练评结合,当堂过关
一、第一步:课堂教学法
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保障是建立学习小组。小组的建立要根据各班人数的多少,每4人一组,每组成员要按优、良、中、困难生和男女生合理搭配,然后在每小组中根据平时的表现和地理成绩再选出该小组的组长。组长管理组员,任课教师管组长,一级管一级,形成严密的团体结构。这样就为实施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保证。
1、教师双边活动(5分钟)
教师把本堂课所有的知识点以填空或问答的形式板书在黑板上,相应地图上的地理事物用数码1、2、3代替。学生对照黑板上的知识点进行新课程预习,并在书本上相应的地方划线作记号。以便加强记忆为以后学习巩固作准备。
2、小组交流、课堂展示(10分钟)
针对黑板上板书的本堂内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究,让他们各抒己见,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开阔思路。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让他们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推理概括中自行得出结论。然后各小组组长根据题目的难易,本组成绩的优劣派代表上黑板做题,展示本组探究结果。若在展示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本组或者别组组员都可以帮助纠正。若等到全班交流时出现了错误还没有被学生发现并纠正,老师应及时把错误问题提出来,要求学生在次讨论、交流,直到完全正确并掌握方可告一段落。
3、课堂总结(10分钟)
黑板上展示的本堂内容同学们完全弄懂并掌握后,教师可适当总结。
(1)本节重点掌握哪些内容。
(2)成绩优秀的同学必须掌握哪些内容。
(3)成绩稍次的同学必须掌握哪些内容。
(4)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教师必须适当点拨,让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
4、巩固练习(15分钟)
擦掉黑板上所有题目的答案,同学们作本堂课的最后冲刺。组员到本组小组长那里背,课代表到教师那里背。每背完一个知识点,组长或课代表,或者教师用红笔在该生书本相应的地方画钩,以示完成任务,也为以后复习作准备。若本堂内容完全过关后,该生就可以在课堂上做地理基础训练,达到加强巩固之效。
二、第二步:地理作业批改法
常规作业就是: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学生更正错误,就算这次作业完成。这种传统的作业批改收效不大,成绩提高的幅度小。笔者的地理作业批改法是:学生先背完本节的重点内容,然后再做作业——教师在讲解作业——学生在小组长处过关作业——组长批改作业。经过背、做、讲、过、改这五道程序,课堂作业应该了如指掌了。
1、试卷批改法。对于每章检测的试卷,在交卷时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卷子放在该组最上面后再交给地理课代表,地理课代表把自己的试卷放在本班试卷的最上面再交给老师,收卷完成。老师批改课代表和所有组长的卷子,针对试卷错误之处,课代表和各组组长可相互交流、实在搞不懂的地方可向老师请教,找到正确答案,更正好本章试卷,然后各小组交换批改试卷。通过批改别人的试卷,就可以发现自己在哪些知识方面还不够掌握,还需加强。同时也增强了熟练程度,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第三步:地理检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