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05: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学生音乐素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音乐教学;音乐素养;音乐鉴赏;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7-0033-01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关注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音乐课程标准也提出,音乐感受和鉴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让学生由内而外地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促使他们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一、闻乐律动,培养乐感
节奏在音乐鉴赏学习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倾听一些节奏欢快的歌曲,并让他们闻乐律动,增强学生的乐感,同时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学习情绪更为高涨。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伴以肢体语言,将更好地理解并表现音乐。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聆听一些有节奏感的音乐,并尝试根据音乐进行律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乐感。在学生随音乐而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随着音乐唱出歌词。如在学习《拍手唱歌笑呵呵》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具有律动感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念一念,唱一唱。开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主随乐而动,尝试自己找到节律感,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一下自己倾听音乐过程中的感受,并按照感受来设计出统一的动作,一起随着音乐统一动作。在唱到“你的眼睛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按照音乐的节奏将手放在脸颊左右两侧分别拍手,在唱到“有呀有个我”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做出“爱心”的动作,放在心口,然后和自己身边的同学相对击掌。在唱到“对呀对面坐”的时候,则可以单手和自己的同伴击掌。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设置喜欢的动作,随性而动,感受音乐之美。肢体语言能体现倾听者对于音乐的即兴反应,学生可以根据音乐旋律的缓急来变换自己的肢体动作,体现自己对节奏的感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且表现欲望强的特点,让学生一边倾听音乐一边尝试律动,增强课堂的活力。
二、辨别情绪,体验曲风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在指导学生欣赏中外民族音乐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在倾听的过程中,感受并辨别音乐情绪,从而促使他们感受到曲风的不同。除了地域性以外,节奏、速度、力度、曲式等音乐要素的不同也会使音乐作品呈现出不同的曲风,让学生尝试辨别音乐情绪也能够促使他们理解各种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很多乐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曲风,例如,《快乐的小木匠》就是一首欢快的歌曲,教师在指导学生倾听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让他们着重品味歌曲中展现的音乐情绪,并谈谈自己倾听音乐之后的感受。有学生提出:“我觉得小木匠很能干,什么工具都会用,他的工作很快乐。”也有的学生表示:“大家都夸奖小木匠,所以小木匠很快乐。”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歌曲的风格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在指导学生歌唱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同一首歌曲,看看怎样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歌曲的情绪。如在学习《小黑猪》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慢或者快的速度来演唱,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有学生提出:“这首歌曲要掌握合适的速度,这样才能够体现出诙谐的感觉,必要的地方还要停一拍,这样能够显得更加俏皮。”在感悟中,学生已经了解到速度、节拍等各种不同的音乐要素也会对歌曲的曲风产生影响,他们的音乐素养也随之得到了提高。通过辨别音乐情绪,可以促使学生感受不同的曲风,并尝试分析是什么原因引起曲风的变化,这对于他们深入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很有帮助的。
三、展开联想,描绘画面
音乐作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展起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来展开联想,尝试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画面,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主题,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有很多音乐作品中都含有一定的意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尝试展开联想,描绘自己在聆听过程中出现的画面,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够促使学生在抽象的音乐中得到具象认识。如在学唱《闪烁的小星》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说说自己听到这首歌曲之后的感受。有的学生表示:“我好像躺在床上,抬头看着天空,天空有好多小星星闪烁,好像很多俏皮的小朋友躲在黑夜里。”还有的学生表示:“我仿佛乘坐一只宇宙飞船,飞到了天上,星星都在我的身边闪烁,我想要伸手去碰它们,它们却又灵巧地躲开了。”小学生往往具有无穷的想象力,指导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展开联想,能够让学生对音乐学习增添兴趣,得到独特的感受。教师可以整合各种形式,让学生尝试用说、画等不同的方法来展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给学生一个自我发挥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促使他们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基础阶段,也是生长发育最为旺盛、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如果能够融入律动、表演、感受、联想等方法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将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音乐 教学音乐素养
音乐是通过歌唱、演奏等表现方式,反映生活与大自然的手段和方式,是人内心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形势下,音乐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版块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学生全面、均衡、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以“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为目标,可见,音乐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因为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关系着学生音乐课程学习的优劣,同时影响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要充分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本文中笔者试从音乐素养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现阶段中学音乐教育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缺陷、如何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等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音乐素养学习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基础,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以及乐器演奏学习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拥有良好的音乐素养,是人们抒感、放松身心、拓展思维、增进身心健康的好方法。对于正处青春期、叛逆期的中学生来说,良好的音乐素养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则更有利,提高音乐素养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文化知识的了解、对音乐艺术的热爱,更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放松学生的身心,让学生在浩瀚的音乐海洋中遨游,尽情释放,健康成长。
二、现阶段中学音乐教育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缺陷
(一)从教育机构及教师方面看,学校普遍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而我国现行的高考体制将音乐课程排除在外,学校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导致教师和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对于教师而言,每节课程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太短,而课程要求上又有许多的教学任务要完成,或者只是注重对单种乐器演奏能力的训练,没有充分的时间展开对学生音乐素养方面的重点培养,如此教学会导致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成为被动的接受技能,而对音乐内涵无法领会,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压力增加,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受目前我国高考制度的影响,家长和学生对音乐课程的认识只是副科,从而对音乐课程不重视、不关心。大多数父母为孩子报音乐辅导班也只是想学习一门乐器,希望孩子多一项特长而不关心孩子是否有兴趣,对于能否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则不关心或者是根本没有意识。然而对于有兴趣真正喜欢音乐的学生来讲,也只是单纯的为了考艺校或者仅仅是喜欢流行音乐,大部分学生的音乐的文化内涵及背景的认识、欣赏能力较差。
三、如何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作为音乐学习及音乐教育的基石,因此对于中学生音乐素养的教育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音乐素养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中学生学习音乐素养的兴趣,提高积极性
音乐鉴赏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音乐素养,教师要以学生喜欢的音乐形式为重点,拓宽音乐学习思路,讲述与音乐有关的名人轶事、典故等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的兴趣,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的现象。
(二) 音乐素养的提高关键在审美意识的提高
著名雕塑家说过:“我们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音乐素养的提高本质在音乐审美意识的提高,而学生的审美意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能力培养都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站在导演的地位上,引导学生投入到欣赏、表演、创作的多角色活动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摆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要根据中学生对音乐追求的不同需求和现有多元化教学内容去实施教学规划。任何教学都不能脱离实践活动音乐素养的培养更是和实践紧密相连的,要让学生在吹拉弹唱的练习中掌握音乐学习的技能,只有在实践中,通过不同表现的比较、分析、归纳才能与音乐的理论学习相互促进不断提高。
(三) 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区别对待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自身条件的参差不齐,高中之前接受的音乐教育基础不同,导致对音乐的认知也不尽相同,但是教师的音乐素养教育却要面对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应当创作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而多元化教学方式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不同学生的音乐才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应当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时空,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为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发挥个性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老师的教学当中,使学生的音乐素养不断提高,享受音乐的快乐。
(四) 发展探索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在高中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教学中,要根据中学生的特点,设计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搭建创新探索平台,激发学习的创新能力。例如,旧曲新词,让学生对以往的歌曲、名曲甚至是流行歌曲填写自己创作的词,创作音乐剧,自导、自演等课堂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创作。
音乐艺术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文化成就,而高中阶段音乐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学习与培养不仅是一门课程,更重要的是它适应了我国现阶段关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对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音乐素养的培养,是中学生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的关键,是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目标的有效途径,音乐素养的培养对提高中学生素质,促进中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尹新荣.对话式音乐欣赏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2005,(01).
[2]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一、听觉素养能力是基本的技能
听觉素养能力对于音乐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最基本的技能。高职音乐教育探索一个具有实效性的听觉素养培训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一线教学教师而言,学生听觉素养的培养是一项艰苦的工程,因此,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研室专门开展了对学生音乐听觉素养培养的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期获得一个全新的听觉素养训练理念,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加以实践与完善,以期建立有效的听觉训练课程体系,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二、听觉素养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加强高职学院艺术教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艺术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大力发展高职院校艺术教育,首先要构建面向艺术类学生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这是十分关键的。各个地方的教育各具风格与特色,建设适合的课程建设方案具有现实的意义。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研室通过对听觉素养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开展对听觉素养训练方法的探索、选取训练内容,开展学生课外艺术活动等实践研究与探讨,直至形成一个符合时展需求、高效的、全新的实施方案。建成符合学生基本能力程度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对全面提高艺术类学生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三、学生听觉素养培养的思考
(一)顺应时展潮流,开拓创新培养渠道对于学生的听觉素养的培养,从来就是音乐教育十分重视的基本功训练。尤其是一些做得比较好的优秀高职院校,经验丰富,效果理想。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新媒体的方便与快捷,我们在学生听觉素养的培养上的研究也不能止步不前,而是要顺应时展潮流,符合学生需求。对于一些有优秀教学经验的音乐教学要学习与借鉴,对于一些新的手段与方法要敢于尝试,开拓创新,创造新的途径。听觉素养是音乐艺术专业人才的先决条件,拥有良好的听觉能力,可以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为未来的音乐技能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因此,在时展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从追求实效性出发,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培养渠道,尝试新的手段与工具,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听觉素养真正有效的提高。
(二)精心开设实训课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课堂教学是培养与训练的主要地点。课程的开设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先前一些观念,并没有深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照搬别人的方案,对于听觉素养培养的可行性并没有具体实际的研究。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改进,使之既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又方便在学校现有条件下开设课程的需要。重新制定新的训练音乐类学生听觉素养的教学内容,要综合考虑科学性、实效性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当前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的广泛应用,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与效率,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变化等,适应其发展的需求。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意识逐渐加强,兴趣和爱好逐步发展与变化直至逐渐稳定,听觉素养训练的着重点要有所侧重,要发展变化,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选择最佳的培训素材,例如:目前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传媒系开始增设《真音模唱》课程,出发点就是着眼于学生听觉素养的培养与训练需求,从教学效果上来看学生的听觉辨析能力有明显提高,学生逐渐掌握了倾听的技巧,模仿学习能力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提高了。
(三)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的增强教学实效性科技技术的发展为音乐教学提供了诸多有利的条件。大众媒体的方便、快捷、高效,都是时展的馈赠。我们没有理由不使用他们来促进我们的教学,我们要紧跟时展的步伐,化高科技手段作为教学的工具,利用网络、电视、移动信息平台的多媒体教学媒介,发挥其形式活泼、趣味性强、感染力强、符合大众审美观等优点,切实有效地传递知识,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实效性。因此,要完善教学设施,配备多功能的演出大厅,为学生的实践提供良好的舞台,各类教学用具与专业教室要满足基本的需求,引进专业教师,加强硬件与软件设备建设。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素养培养;对策
如何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摆在师范院校音乐教育面前的现实课题。笔者从事音乐教育专业专科教学近6年,通过教学及学生管理深刻的体会到,我校升格为高师后,受管理水平的限制,目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分述如下。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据有关文献资料,发达国家的教师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对不同层次教师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针对性较强,而我校培养小学音乐教师的目标不明确,原因在于现阶段学校仍未充分认识到小学音乐教师的特殊性,将之视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而不是儿童教育的专家,要求他们以接受专业的技能训练为主,等同于中学音乐教师甚至专业音乐教师。
首先,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是身心健康的人,其热情和耐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还可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创新性。简言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是小学音乐教师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其次,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小学教育工作者,然后才是音乐教师,其知识结构应宽广而强调通识教育。第三,热爱小学教育工作,愿意将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具备扎实稳固的专业思想。第四,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充分运用在教学中。最后,在教育理论方面,应该熟知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能运用所学教育理论自觉地指导自己的工作,把握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造成培养目标不明确的另一个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影响。许多培养单位为了提髙就业率,淡化了培养目标,为学生在未来能找到较为满意的其它工作奠定基础,以期完成上级规定的就业率指标。
二、生源素质整体较为低下
目前音乐教育专业的招生考试因为生源严重不足大幅降低对考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小学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招生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入学的成绩普遍较差,有的学校学生入学成绩竟然还达不到普通职业中学学生水平,这样的学生进入教师队伍无疑会影响未来的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主要原因在于,在我国的小学,只有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师处于崇髙的地位,虽然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小学音乐课仍然处于从属地位,属于所谓的副科,不足以吸引高素质的学生报考音乐教育专业。日本和德国的基础教育教师都是国家公务员编制,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都很高,这样即使入学要求很高,仍有许多人报考,给培养学校很大的选择余地。我国政府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釆取的重大措施之一是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1.课程比例失衡、设置随意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甚至教师都普遍强调专业技能,忽视教育课程在培养音乐教师中的重要性。由于目前社会对音乐教师的价值评判标准仍然停留在教师的某项技能的水平是否高超上,教师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获得的认可远不能与其在技能上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所得到的认可相比,这种价值评判标准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音乐教师培养单位的培养计划的制订。另外,学校对小学教育及音乐教学实际情况了解的不够充分也是一个原因。
2.课程设置有疏漏
据调查访谈部分学生,在交流中发现许多学生直到临近毕业仍然不能说出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有的学生认为如果从小学就开始认真学习音乐,就可以有一技之长,在以后的考试、就业中就可能多一种选择,这仍然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看待小学音乐教育的,无疑会造成教学中的技能至上,从而背离国家提倡的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新理念。同时,师范学校的学生对音乐教育在小学生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必然认识不到自己将来所从事专业的价值,因此也就长期使音乐屈就于语数外等所谓的主课之下。这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们对自己人生价值的理解,进而影响他们对所从事专业的态度,难以使学生真正尊重音乐和音乐教育。
学校的小学音乐教师培养计划中没有设置中国民族音乐和外国民族音乐课程。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也没有涉及到关于世界音乐文化的课程,在未来的教学中,遇到让小学生理解多元音乐文化的问题必然会感到处理有困难,教师就可能弱化这方面的教学,无疑不利于教学的顺利推进。
3.课程内容偏离培养对象
从培养小学音乐教师的角度看,学校的学科专业课程基本上延续了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教育类课程内容宽泛、适用的面太广等方面,从根本就脱离了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许多学生甚至教师都误认为只要掌握了成人軟唱的方法,以后教小学生是轻而易举的事.其实儿童歌唱发声与成人歌唱发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用成人歌唱发声的概念和方法来考虑和指导儿童歌唱发声,是不会获得明显效果的。同样,在合唱指挥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都热衷于指挥的技巧,合唱曲的难度等技能方面的内容,忽略了合唱队的组织训练、合唱队员的选拔、童声合唱的发声方法等内容的学习;钢琴训练注重技巧,学生可以弹奏高难度的曲子却不能在教学中弹好即兴伴奏.
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要求小学音乐教师霈要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多种技能,但并不一定要求教师具有非常高深的技巧,只要教师能够把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手段成功地让学生接受就可以了。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单位,应该改变教学要求,不要求学生学科专业技能的高精尖,而是貼近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注重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实际教学能力,比如钢琴课就应该加强即兴伴奏教学,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够为简单的儿童歌曲配弹合乎歌曲风格的伴奏:声乐课在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后尽快让学生接触儿童发声方法的训练,使学生了解成人与儿意发声的区别并在实践中验证:开设多种乐器的教学法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乐器演奏以及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毕业后的教学工作中运用多种技能为教学服务等。
因为小学音乐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学龄初期的儿童,他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启蒙阶段,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关注和努力。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知识的学习,更应该首先把小学生作为一个人放在关注的中心,懂得支配学生行为的心理学原理,同时必须具备综合的学科知识,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教书和育人都得心应手。这些都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培养的课程内容必须貼近未来教育教学的实际。
四、教育实习安排不够合理,实施不规范
从调査的情况看,学校的实习时间为八周左右,去掉一周的见习时间,学生的实习时间才六、七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无法让学生完成从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转变,更谈不上全面了解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同时,现在的教育实习都打着分散实习的旗号,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导致实习的指导与监管都得不到有效保证,对一个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的环节就被忽视了。
对教育实践环节不重视,主要原因在于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单位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应该培养小学音乐教育专家。这不是短短几周的时间可以完成的。另外,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数量较多,而周围的小学数量不足以容纳这些学生实习;分散实习后因为时间、人员以及经费的原因,又不可能指导、监管到位;实习学校则抱着不是自己的责任这个态度对待实习生的实习工作,也没有切实担负起指导和管理的责任,种种原因导致实习工作流于形式。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做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主要包括明确培养目标、改变招生考试方法、完善课程设置、延长并规范教育实习等方面,限于篇幅,另以专文形式以作详述。
参考文献:
[1]贝内特·雷默(Bennett Reimer).走向音乐教育的改革——音乐教育的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3.
[2]王玲.浅谈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3]张莹.高师音乐专业教育实践课程改革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3).
[4]唐华生.扩招形势下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应对策略[J].云南师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6).
一、以游戏为载体,激发学生喜欢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游戏中训练节奏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如果学生对音乐知识怀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和认识规律,将各种节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熟知的事物相结合,进行启发教学,能使节奏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例如在教学生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节奏,启发学生模仿火车叫、乌龟走( )、大象走、小兔跳 等;老师再在脚踏风琴上弹奏有、、等组成的旋律来表现各种动物的走路形象,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得到形象的感性认识。然后播放多媒体背景音乐,再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符号的时值:请一个学生慢走,再用一般的速度走,最后跑步走。紧接着把这些节奏编入音乐游戏的《钟》中进行巩固,并采用双响筒、小铃铛、三角铁伴奏。 时针(三角铁) | || 分针(双响筒) | || 秒针(碰 铃) | || 以六人为一组、其中三人分别扮演时针、分针、秒针,其他形式分别演奏双响筒、碰铃和三角铁进行简单的立体节奏练习。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节奏训练,同时体会到了音乐的美妙。
二、让诗词歌赋为节奏训练导航
我们深知诗词歌赋有着极强的节奏感和音乐美,音乐与语言有密切的关系,语言的本色就含有生动、丰富而又美妙的节奏。儿歌、诗歌不仅有优美的词句、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有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对儿歌、诗歌中学生熟悉的词句的朗读来进行节奏训练,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情感,发展想象力,增强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力。 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 船, 小小的/船儿/ 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 /船里/坐,只看/ 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另外,还可以边朗诵边用声势伴奏: 朗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拍手:0 |0 | 0 | 0 || 跺脚: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儿歌、诗歌中进行节奏训练,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进行了学科的整合,又减少了学习节奏的困难,有利于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三、结合律动进行节奏训练
律动教学是动的艺术,是通过身体各种韵律动作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简单的身体运动或启发儿童设计生活中熟悉的动作,伴随着音乐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不仅能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也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质的目的。如教学律动《愉快的梦》时,让学生手拉手、背靠背、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摇曳,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再创作一些简单的动作(如小碎步、波浪手等),对学生进行舒展、轻盈的三拍子韵律的训练。还可以采用奥尔夫的声势教学如拍手、点头、耸肩、跺脚等动作,随音乐的节奏变化进行即兴表演。既能训练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又能启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合表现力。
四、让自制乐器进行节奏辅助训练
运用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想象力、表现力,也易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作欲望。 在平时可以发动学生利用各种废旧的材料自制打击乐器。用易拉罐装上碎石子制成沙球,用啤酒瓶盖做成串铃,用大小不同的玻璃瓶制成具有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等,这样,学生对节奏训练的兴趣就高涨了。如在唱熟歌曲《快乐的小木匠》后,把全班学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学生边唱边拍节拍;一部分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第三部分学生自己创编动作进行即兴表演。 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时间,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五、创作简单的节奏,拓展学生创造的空间
关键词:中学音乐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
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国民的素质,是面向所有学生敞开大门的陶冶性情、滋养心灵的音乐艺术教育。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培育人的创造性和审美能力,这是建设跨世纪的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正如美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博士所说:“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训练头脑,发展身心,在这方面,音乐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表明:学习音乐,提高音乐素质对人的品格修养和智力发展大有好处。然而,当前的中学音乐教学更多的是在延续着过去传统的经验方法,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是一种"老师教,学生学"的简单传授型教学模式,与时代的发展趋势联系不够。教材视角的局限,教学资源的陈旧、单调,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学方法的局限等等,无不制约着音乐教育功效的发挥。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音乐教学经验,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欢迎同行积极批评、指正。
一、改进教学方法
中学生常常表现出较为旺盛的求知欲,他们渴望新知,渴望未知领域的学习,但是中学生的理性认识还不像成人那样成熟,所以也常常会有“三分钟热度”一说。根据中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地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以更加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授课形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新鲜感,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效率。通过音乐带给孩子愉悦的体验和感受,让他们喜欢上音乐,爱上音乐,把音乐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让音乐成为调节他们生活和情绪的习惯。换句话说音乐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符合学生天性的音乐活动,是他们得到健康的成长。首先,音乐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要从思想上重视课堂教学。现在很多学校安排的音乐课时非常有限,所以有一些音乐教师自己就不重视音乐课程,有时候在讲课之前根本就不备课,站在讲台上,拿了教材就唱,对于有些不会唱的歌曲,有的甚至要一边唱谱子一边教学生。毫无疑问,这种教学方法不可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教师自己对教材都没有吃透,可能还会出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一些音节和音调的把握不够准确等问题。所以要想改变教学方法,必须从教师自身进行改革。教师要完善备课制度,熟悉教材,深挖教材,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在备课过程中都要有所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这些“课外”知识一起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乐意接受和学习。
二、增加学生音乐的感性体验
优秀的教学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艺术与教师本身的修养程度密切相关。为此,我们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崇尚个性化教学。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用自己的动作和语言,传达给学生音乐的美,真正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对审美的感悟。 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来体验音乐带给我们的美感和享受。对于很多中学生而言,听音乐可能只限于好听和不好听而已。教师在平时组织学生体验的过程中,要力求从音乐的本质上来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音乐节奏的明快变化来感受音乐背后的一些元素,要把这种我们看不到、摸不到,只能听到、感受到的体验变成一种富有感情的节奏来进行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全神贯注,用心来聆听,最后还要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时刻摸准学生学习的脉搏。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还没有上幼儿园的小孩子,听到音乐会翩翩起舞。这说明音乐是最具韵律的一种艺术,伴随着旋律的变化和节奏的快慢,可以使人情不自禁地动起来。有些学生对音乐的反应灵敏一些,有些稍微差一些,对于乐感差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来进行弥补。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中学音乐教育的德育和美育功能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学中,电教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
四、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建构学生审美意识实施的策略
音乐是重要的美育活动之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音乐欣赏首先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传统的优秀音乐作品是人类艺术实践活动的结晶,是人类代代相传的艺术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是经历了漫长历史的沉淀,经过大浪淘沙的自然选择,浓缩着人类审美理想,承载着人类审美思想发生、发展的血脉。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没有什么能比学习和继承传统更好、更有效的方法了。
1.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体验审美的过程;音乐对提高和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至关重要,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音乐欣赏的过程是学生对作者心路的复述和体验的过程,面对一首音乐作品,我们在被其艺术表现力折服的同时,必然也会思索作者的创作心路,面对平凡的现实生活,为什么作者能发现并抓住生活中的美,能创造出高于生活的美来?音乐欣赏就是要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的审美思想与作者同化。
2.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实践审美过程;音乐欣赏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实践过程。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不是被动的观察,简单的复述过程,而是带有学生主观喜好的、批判性的审美体验过程,是带有个人价值取向的评价过程,也是不断的修正自我审美观的过程,是学生把审美教育最终转化为内在素质的过程。音乐欣赏的过程更是学生对审美的建构和实践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经验、审美体验也得到了充分的积累,审美价值取向逐渐趋于成熟,审美思想得到了建构和培养。
总之,要上好一节音乐课,教师不仅要看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同时还要注意在课堂上每一个细节的精雕细琢。可喜的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当前新课改的推动下,中学的音乐教育理念和课堂体系已经逐步建立起来了。不论是我们的学校学习,还是我们的生活节奏都在不断地加快,所以音乐的课堂教学效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善于和学生形成互动,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与同学一起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在短短的四十多分钟的时间里,我们必须努力创造一个轻松的音乐环境,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渴望上音乐课。
参考文献:
[1]王静,张照军. 浅谈中学音乐课堂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2013,S1:89.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素养;素质提高;实践体会
音乐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音乐可以净化心灵、美化情操,促使人们健康向上。音乐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素质,美的感染。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音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使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奋斗的自信和力量。音乐教育感染人、教育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他认为,音乐教育除了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教育以外,还承担把人教育成美的人和善的人。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地重视高校的音乐教育,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师院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制约因素
1.教育机制改革的滞后
随着时代的前进与发展,教育机制也逐步完善成熟,由传统的教育模式一步步地转向更加合理的,符合新型人才培养的现代化教育,这在高校教育机制中体现得最明显。不过,由于长期以来保守教育机制的深刻影响,我国的教育体制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弊端,在大学教育当中,教育意识还不够开放,普遍存在着过死、滞后的现象,根深蒂固的高考机制和传统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育的开放度,同时也制约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2.对大学音乐课堂的忽视
在我国,对大学生的音乐教育是个较薄弱的环节,音乐课堂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除了有音乐专业的院校设有专业的音乐课堂和教学设备,多数普通高校只开设了音乐选修课,课程较少,上课的质量也不高,使许多大学生在主观或客观上无意识地放弃了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校期间受到的音乐熏陶和培养少得可怜。从初步调查的情况看,和其他专业相比,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主动性;音乐教学上课程设置很不理想,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授课条件十分有限,音乐教学设备和器材老化,不能及时更新,导致音乐课堂和教学难以达到现代化的教学标准;第二课堂的开设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也存在许许多多的现实困难。因此,师院现阶段的音乐教育很难有突破性的提高。
3.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涌进,西方文化思想也日益强大地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使师院音乐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教学中保留自已的传统音乐并包容外族文化的音乐,达到一种健康的平衡是师院音乐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现阶段我国的音乐领域中,西方文化色彩浓厚的通俗乐、摇滚乐的冲击波一浪高过一浪,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对通俗乐的追随在大学生当中也是十分地狂热,而部份通俗乐的内容并不健康,某些歌曲歌词的内容低俗偏激,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担心。在涉世不深,身心发展处在半朦胧阶段的学生身上,颓废、自由色彩浓厚的音乐,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过多地接触低俗音乐,在音乐的学习和发展方向上容易迷失方向,心态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可能会形成偏激、浮躁的性格,严重的甚至会误入歧途。凡此种种问题令人担忧。
二、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做法
1.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
在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擅于拓展教学空间,寓教于平时的学习、生活、娱乐和活动中,不可放弃每一个契机和教学天空。教师要尽量利用课余时间和第二课堂多创造课堂教学授课的机会,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增强和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和能力,在活动中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引导,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喜好和需求,纠正不良的喜好和错误的理解,打开音乐教学更广阔的前景和天空。
2.积极改革教学方法
音乐教师要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给音乐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生动立体的强大功能,情境、情趣、情感画面的展示,节奏鲜明富于动感的伴奏以及赏心悦目的视频画面,再加上微机练习的实践题的设计,使得音乐专业教学展示出强大的鲜活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形象生动,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大大提高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运用视听结合的多媒体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3.注重音乐理论教学
理论是钥匙,是规律,万事万物都有规律。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就需要把握它的规律。学习音乐也是同样的道理,音乐理论就是打开音乐之门的钥匙。现在大学音乐授课中,普遍忽视了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原因是理论授课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音乐教师认为这样可能会挫消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我个人认为,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键在于老师有没有将这一内容能够生动,有趣地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理论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掌握好理论知识,有利于准确地把握事物。对事物的认知要从本质上理解学习,从而提高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要重视并要求学生学习好音乐理论知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让学生更深意义地理解并学习音乐,这一神圣的职责义不容辞。如果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只限于在日常生活中唱唱歌、跳跳舞,拔动拔动音符,这是不够的。要从理论的基础上去学习,创造,发展音乐,挖掘音乐的真理与无穷魅力。
4.提倡高雅音乐的学习与欣赏
良好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能启发人们产生美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好的音乐作品不仅有鲜明美好的音乐艺术形象,而且有悦耳动听的音响,充满生活的气息,表现出朝气蓬勃的乐观情绪,可以振奋人的精神,发扬新的社会风尚。古时,把音乐分为正音和邪()音,正音可以移风易俗,净化人的心灵,邪音没有节制,会乱人心志。因此,有“正声”效应的音乐对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团结(下转第124页)(上接第121页)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尽量让他们接触一些平静、广阔,有一定高雅情趣的音乐,使学生在接触音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个人修养也得到了提高。
5.提高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的良好心态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自身素质高,在教学中有良好的心态,优美的教学风范将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活生生的范本直接进入学生的视野,美化他们的心灵。把握良好的教学心态,沉稳恬静的心灵,充分的爱心,宽阔的视野,优雅的举止,甜美的笑容,还有动听的嗓音。这一切,将会直接触动学生的心扉,培养他们高雅的审美情趣。因此,教师本身要严格要求自已,学会创造生活中的美,音乐中的美,提高音乐修养和审美情趣,从而引导学生的发展,培养其良好的音乐素质和人格情操。
音乐素养包括音乐素质与音乐修养。即不单要有音乐综合理论基础,同时还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与实践能力,还要具有对音乐较高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如何加强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教育,是新世纪新的教育机制对我们提出的新课题。因此,我们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方式,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培养出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从而开创我国音乐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克用.高校音乐教育的研究与探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素养;培养策略
审美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也具有审美能力,除了本身对于美的感知以外,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还会逐渐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审美观也会随之变化,进而审美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发展。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从不同的方面影响学生的心理发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最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1]
一、进行拓展延伸,提高文学素养
所有的艺术都是相通的,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拓展延伸,给学生介绍一些音乐方面的相关材料、与音乐内容相同的文学知识等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音乐,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还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间接地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以《友谊地久天长》为例。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需要体会《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中包含的情感,还要学会歌唱这首歌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先为学生介绍这首歌的来源,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苏格兰的一位农民,这首歌还可以叫作《忆往昔》或者《过去的美好时光》,歌颂的是友谊的美好。这首歌有许多版本,中文的、英语的、日语的等等,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聆听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播放不同语种的版本,使学生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音乐进行欣赏。除此之外,这首歌曲还被用于经典电影《魂断蓝桥》,在这部电影中,《友谊地久天长》又被赋予了新的意蕴,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魂断蓝桥》的片段,搭配这个片段让学生重新品味《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曲。教师通过拓展延伸使学生从不同的层面欣赏这首歌曲,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在赏析歌曲的时候能够融会贯通,最终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审美素养。
二、引导自主探究,提高理解能力
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音乐中的情感、技巧。一方面,音乐属于艺术,艺术方面的美是没有固定标准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时候要鼓励学生自主感知,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使学生不被束缚;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走西口》为例。《走西口》是一首民歌,讲述了人们背井离乡,饱经苦难与风霜的故事,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要体会到人们分别时的无奈、悲伤之情。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几个探究方向,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比如这首歌的来历、其中的故事情节、题材、相关的文化背景、包含的情感等。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了解到《走西口》讲述的故事内容,进而进行分析。比如有的学生认为这首歌是爱情题材,因此表达的是依依惜别的情感;有的学生认为要结合社会背景,因此表达的是背井离乡之痛;还有的学生则认为这是描述走西口场景的歌曲。学生之间不同的想法使得学生对于这首歌曲的理解各不相同,在学生分析完之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和纠正,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提升审美素养。
三、夯实理论基础,提高专业能力
虽然音乐的美是没有固定标准的,但是在音乐技巧方面还是有一定标准的,比如旋律、节奏、内容等等。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使学生从专业的方面赏析音乐中的曲调、节奏等等。[2]学生在掌握专业的知识之后可以更加深入地赏析音乐,最终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以《苗岭的早晨》为例,这首歌曲描绘的是苗族山寨风景秀丽、人们欢快劳动的场景。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分析,体会歌曲中表达的欢快心情。首先这首歌中含有苗族音乐中的“飞歌”旋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以对比的方式加强学生对“飞歌”的理解。比如将《苗岭的早晨》与《小背篓》放在一起,学生发现两首歌都有声音尖高、节奏自由的特点,非常具有苗族的特色。除此之外,这首歌曲是用小提琴表达出来的,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口笛版的《苗岭的早晨》,使学生对小提琴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在赏析音乐的过程中从更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最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结束语
总之,在音乐学习中,审美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审美趣味才可以品鉴和欣赏音乐,并且从经典音乐中学习到知识,进而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素养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音乐方面获得更多的进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