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新闻报道策划8篇

时间:2023-03-07 15:05:1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新闻报道策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闻报道策划

篇1

如每年的“两会”报道,要想将这一每年例行的、各家媒体都在关注的会议,能够在报道中“出新”、“出彩”,新闻策划尤显重要。作为市委机关报《呼伦贝尔日报》,历来把策划每年的“两会”报道,作为全年工作的重头戏。从会前如何营造氛围、会中如何安排报道重点、会后如何跟进以及采访人员的安排、报道内容的量化以及报道版面的设置等等都要做周密策划。如2011年,本报一版策划新专栏“今日两会”——日程式专栏直观地介绍两会每天的内容,让读者对会议内容一目了然;设“图说两会”——图片式专栏,用图片代替文字会议内容,使会议内容不再枯燥;“记者在现场”——亲民专栏的设立,拉近了政府与市民的距离。而今年的全市“两会”则开辟了旗市委书记访谈专栏“两会特别策划,热点关注”、以小特写折射大变化的“两会新风节俭办两会”专栏、反映委员、代表心声的“两会微看点”专栏,盘点各地民生亮点、棚户区改造、“五大基地”建设等专栏。由于策划到位,使得每年的“两会”报道做到了,政治、政策和事实上准确、报道时效快捷、报道主题深刻、报道视角独特、报道手法新颖,受到社会各界首肯。

2、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需要策划

报纸是一种媒介和桥梁,搞好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的策划,可以促进信息的沟通和合作的开展。为帮助身边生活贫困的人们度过一个祥和欢乐的新年,2011、2012年春节前夕,《呼伦贝尔日报》连续策划了两届“帮助最困难的人温暖过新春”公益活动,通过记者深入采访,写出感人至深的新闻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以此携手爱心人士和企业,为金殿、全桃、赵鑫、英旭、刘瑶、姜金山、小张娜、黎明、牛永德等14户家庭送去了春节的问候,不但使他们过上个温暖的春节,而且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此报道策划不仅让受助者与捐助者心手相牵,更体现了本报责任媒体,民生立报的宗旨。

3、重要时间节点的新闻事件的报道需要策划

今年春节前夕,冒着严寒深入腹地慰问干部群众,为此,《呼伦贝尔日报》开辟“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深入实施‘8337’发展思路”专栏,第一时间报道呼伦贝尔市各地传达讲话精神情况。开辟“以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引,凝聚力量推动发展当好先行”专栏,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等多个角度,刊发学习贯彻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体会文章,结合呼伦贝尔实际精心剖析、深度解读,营造出以讲话精神开拓创新、深入推进呼伦贝尔改革发展的舆论氛围。本文来自于《华章》杂志。华章杂志简介详见

4、围绕中心工作的深度报导选题需要策划

篇2

新闻报道策划是解决新闻同质化问题的最有效手段。各家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如果能摸准受众的脉搏,挖掘最大的新闻价值,做到取长补短,彰显优势,使新闻在媒体竞争中做到时间领先和内容独到,在深度广度和角度上下功夫,获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实现新闻报道的差异化竞争。尤其是对于可预见的、媒体都关注的事件,打破常规,在不违背新闻规律和政策、法律的情况下,想法设法出奇出新,采用新的形式、新的手段、新的途径展开报道活动,激发受众的接受兴趣,从而形成较大的冲击力和影响力。那么新闻报道会更有色彩,更多的新闻精品也将不断涌现,新闻市场也会更有竞争和活力。

二、新闻报道策划过度

新闻策划在实行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过度包装,使得新闻产生异化,出现“伪新闻策划”,沦为新闻炒作,甚至出现假新闻。新闻策划过度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新闻工作者为了吸引受众眼球,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不惜哗众取宠,夸大新闻价值,一味地追求新闻的新鲜性、刺激性而忽视了对新闻真实性的坚守,产生虚假新闻。另一方面是新闻工作者甚至受众对于新闻事件结局的过度期待,造成新闻事件主题先行,人为的预设结局,使得原本应该真实客观发生发展的新闻事件成为了随意臆造的对象,出现新闻报道失实。无论是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结果都是假新闻的产生,受众的流失,严重的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既损害新闻媒体公信力,又伤害了事件相关的个人或者团体的利益。因此,新闻策划要严格尊重事实,做到量力而行,不能“无中生有”。要从新闻报道形式、标题、角度、深度和广度等方面下功夫,始终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客观反映新闻事实。绝不能让“狼来了”的故事出现在新闻报道策划中。

三、策划虎头蛇尾

烂尾新闻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相关负责部门的不作为,“热回应、冷调查”;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新闻工作者事前准备不足,缺乏前瞻性和全局意识,对新闻同质化现象的默认,对新闻的操作性认识不够,没有详细的计划部署和应对各种新闻事件发展的预案。由此可见,如不及时弥补新闻策划虎头蛇尾现象,媒体监督批评职责和喉舌作用很难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因此,新闻策划要有前瞻性、计划性和全局意识,要遵循新闻规律,重视传播效果。不能只凭一时的激情,只求一时的热闹,而要进行长计划、短安排,把事情想得越周到越好,想得越复杂越好,同时在制订策划目标时要留有一定余地,具体实施起来才有备无患,以免发生变故而措手不及。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凤凰网 “两会” 会议报道 新闻策划

近年来在媒介融合趋势、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等的影响下,会议报道的形式更丰富,媒体对新闻资源的争夺也更激烈。而每年“两会”的报道,一向是媒体的重中之重。在2012年“两会”报道中,各路媒体在时效性、新闻呈现形式上的表现旗鼓相当。在这一背景下,出色的新闻策划能力便成为在信息海战中突出重围、亮出特色的有力武器。

作为在亚洲和大中华地区中排名第一位的主流媒体网站,凤凰网着眼于全球华人,是整合了凤凰卫视、凤凰周刊等集团旗下多项媒体资源的互动传播平台,它的“两会”新闻报道策划更能体现一种大局观和全球视野。在2012年“两会”报道中,凤凰网在延续其“新闻动态+重点策划+互动议政”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对策划部分进行了重点着墨,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文分别从凤凰网2012“两会”报道策划的内容策划、报道形式策划两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希望给以后的“两会”新闻报道策划以新的启示。

一、时空、人物、落点:策划内容的优化组合

一个好的新闻策划,其内容不是随意安排自由组合的,而是经过合理策划,使内容优化组合,达到最佳的策划效果。此次凤凰网的“两会”新闻策划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但仍有清晰脉络可循:在把握了时空因素的基础上,用鲜明的人物来丰富事件,并找到最佳落点将所有资源串起来,清晰呈现。

1、时空:提供广阔视野

“任何新闻作品必须要具备三要素:事实主体、事实发生的时间、空间。”①新闻报道策划非凭空想象,而是依事实、资源量体裁衣,因此可根据新闻的时空属性来找好的切入点。

考虑时间,即在进行新闻策划时不是只看单一事件的时间点,而要前后联系,有历史视角。2012年“两会”报道策划,凤凰网专题页面的显著标题为“第十年”,打头就为整个系列找准了时间点。在策划的栏目中,“十年两会”、“国家十年”,追溯了自换届以来十年发展历程,是沿着时间的维度进行策划。思路清晰,把受众带入到整个策划中,并且具有一种历史回顾、奠定基调的效果,使整个策划具有厚重的事实支撑。

同时,时间延伸还能强化新闻策划的传播效果与影响力。找准时间点,向前回顾可丰富事实背景,向后延展则具有前瞻、展望的效果,使得策划更具建设性。站在“第十年”这个时间点上,凤凰网的这一策划引导人们反思,为下一个十年提供经验参考。

考虑空间,即在新闻策划时应有灵活的视角,广阔的视野,不拘泥于自身狭窄空间,善于谋划布局。凤凰网“两会”专题既有自己的独家策划,也有集众多知名媒体之声的“媒体观察”;虽是网络媒体,却不拘泥于网络,联合凤凰视频、凤凰卫视知名评论员曹景行打造“曹景行两会观察”,实现内部联动。

2、人物:让策划有血有肉

时空为策划找到最佳切入点,人物则使得策划“活”起来,和新闻事实一起串起整个策划。如果在新闻报道策划中,只有事实的展现,而没有人物,则策划会丧失活力,事实的呈现也会略显生硬。“要想吸引住受众的注意力,贴近百姓生活几乎已成为一个屡屡得手的法宝。”②人物,能够使会议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情感。

凤凰网以“盘点十年两会热点人物”作为策划中的一条线,辅之以最新的“2012年两会十大热点人物”、“2012年两会十大热点言论”,用人物来连接十年内的热点事件,将医改、矿难、教育改革等十年间的重要议题自然地连接。例如2010年热点人物朱清时,体现了南方科大所代表的高校改革,以校长朱清时这一人物形象切入,使事实更具体,严肃认真的话题也丰满起来,依靠人物实现硬话题的“软着陆”。

核心人物,也是新闻策划中的重要一环。核心人物可以是平凡大众,可以是重要人物,但应集中体现策划的意旨。此次“两会”策划,凤凰网围绕总理这一核心人物,根据温总理发言时擅于以诗言志的特点,推出了“温文尔雅诗言志,赋到沧桑句便工――两会记者会全记录”特别策划。选取每年温总理在两会记者会上引用的诗句作为引子,沿着时间脉络,呈现了温总理履职十年的记者会实录,对十年的变迁进行诗意的解读,增添了策划的感彩,拉近了与普通民众的距离。此外,人物背后的故事、人物花絮、人物言论等,使新闻内容丰富立体,为枯燥的内容增添趣味性。

3、落点:为策划再添价值

在掌握了大量新闻消息与新闻资源的基础上,找到一个整合手中资源、体现策划意图的落点,能强化传播效果。新闻的内涵通常是隐藏着的,关键在于记者寻找落点时能否统筹考虑全局,是否有双慧眼去发现可以做文章的“策划点”。一旦发掘出有创意性的落点,就能给整个策划增添附加值。

凤凰网此次的落点是“十年”。十年回顾,十年历程,十年展望,站在第十年一个小结式的点上,反思展望的思路对国家对人民更有价值。新闻策划的意义在于“不仅可以敏锐地看到眼前发生的事实,而且可以敏锐地回忆过去发生的历史,可以科学地预测未来,找到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发展趋势。”③这一落点,将整个策划拔高了一个层次。在为策划增加价值的同时,好的落点也能体现媒体的定位,凸显媒体品牌。“十年”落点,宏阔大气,既有感性追怀与期待,亦有理性反思。这是追求国际视野、全球华人主流媒体的凤凰网特点的体现。

二、自身特点与热点趋势结合:策划形式的尝试

1、国家情怀与平民视角

作为定位于全球华人的主流媒体网站,凤凰网一直秉持的是客观理性、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态度,风格新锐大气。因此在进行“两会”新闻策划时,策划的呈现形式也会和普通门户网站所追求的草根、细碎、花边有明显不同。与其他网站重点呈现的微博问政、明星代表出席两会不同,凤凰网在策划中体现的是国家情怀与平民视角的综合。“民意代言录”以“这些年,他们代表我们”为主题,深度对话9位人大代表,以访谈的形式体现热点议案与人大代表的行动,代言民意,记录点滴进程。“全民相对论”,在两会的参政议政背景下,以“粉给力和围正义”为题,将本年度网络关键词“粉”与“围”进行了大讨论,探讨他们对中国社会有多大影响,他们的呼声是否能换来正义与公平,将民间的参与同两会的背景相结合。一些年度热点话题如李庄案,也在此次策划中出现。从以上这些案例可看出,凤凰网的策划既延续了其一贯的理性大气、有高度有意义的特点,又从普通民众所关注的事件切入,走进普通人中,言国事,为苍生。

2、热点联动,资源整合

报纸版面有限,难以在策划时做到面面俱到;电视节目更是时间金贵,难以详细展开。而网络媒体却能利用互联网的空间与数据特点,最大化地实现资源整合,使整个策划内容厚重翔实,多角度视野。

凤凰网在策划中的联动整合体现在频道与热点话题两个方面。热点频道分设两会热点专题,例如网站下的汽车频道、财经频道、房产频道等都有“两会”新闻区,相应的新闻发到对应的频道,使信息细分,将“两会”新闻覆盖到各个频道;其中凤凰视频频道还被纳入到“两会”新闻策划中,作为重要一部分,制作了国家十年专题视频,凤凰视频的重要节目“全民相对论”也针对性地制作了“两会”专题节目,以此将视频频道的特点长处融入到整个策划中。

热点话题的整合,主要体现为对近年来国内重要新闻的联系与解读。“两会”新闻策划如果只是就事论事,只关注“两会”会场上发生的事,则不免狭隘,也缺乏深度。联系“两会”的大背景,在参政议政的氛围下讨论、解读近年来的重要新闻事件,才更有深意和建设性。凤凰网此番策划利用深度解读、回顾、辨析讨论等形式,涉及了李庄案、“围观改变世界”、南方科大教育改革等曾经的重磅话题,以回顾、思考的形式,对照当下的政策形势进行新的解读。

三、对新闻报道策划新启示

凤凰网的此次实践,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也给新闻报道策划带来启示。

1、找到有价值的“落点”是脱颖而出的关键

“两会”报道,基本上新闻资源是共有的,各媒体难做独家。大家都在信息的时效性和全面性上下足了功夫,想单纯从内容上来一较高低是不实际的。因此策划出新就更加必要。新闻信息浩如烟海,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筛选信息,找到能为我所用的“落点”,让手中掌握的新闻信息资源以别人没有的形式落地,这就做出了心思和差异。受众在各家媒体相似的新闻字眼中,就能被这种新意、看头所吸引。

2、网络媒体在新闻策划时应凸显自身的强大整合力

纸媒的策划长处于深、精,电视策划则有最佳的视听效果,网络媒体在策划时的优势则是媒体联动与整合能力。通过简单的超链接,即可实现全网内容的联动整合,丰富的网络资源都能为新闻报道策划所用;网络媒体各栏目、各频道间都能及时互动,针对一个话题实现内部联动,形成一个有组织的策划整体。同时,网络媒体能在一个页面内实现音频、视频、文字及与受众互动的结合,最大程度地调动各方资源,达到最优策划效果。这是网络媒体在新闻报道策划中应坚持的长处。

综上,基于新闻事实,发挥策划的功效,凤凰网的“两会”策划方式是值得研究借鉴的,也给以后的“两会”新闻报道策划带来了新启示。

参考文献

①陈力丹,《推敲新闻概念》,《新闻实践》,2001(11)

②③赵振宇:《新闻报道策划》,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篇4

那么,对新闻报道策划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新闻报道策划遵循的原则

新闻传播中的“策划”本质上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它既不能脱离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而凭空产生,也不能摒弃报道主体的主观意识而运行。所以,对新闻报道的策划应遵循这样几条原则:

客观性原则。无论编辑如何策划,新闻报道都要实事求是、取信于受众。因为报道策划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增强报道的责任感、使命感,是向受众提供新闻精品,使新闻报道更好地入耳入脑。“新闻报道的选题策划要以客观存在为依据,即使是策划社会活动与策划报道相结合,也要以客观存在的社会需要或社会问题为依据来操作,而非歪曲事实、强解民意。新闻报道方案设计也要以报道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为基准。”

创新性原则。“策划”的价值在于通过精心谋划和周密组织使报道取得不同凡响的传播效果,因此从报道选题到报道方案设计都要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在策划过程中,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的创意、集思广益的智力碰撞、源源不断的创造灵感构成了策划的精彩内核,孕育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报道。如果失去了创新,策划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变通性原则。任何策划都是对未来行动的谋算和规划,新闻传播中的策划亦然。策划者总是在报道客体发展变化的某一点上谋划报道,但客体的这种发展变化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随时都可能会出现策划者未曾预计到的新情况新变动。因此,要把握传播的主动权,策划者就要善于审时度势,随时变通。策划报道时应尽可能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使方案具有灵活性、应变性。在报道实施过程中,要紧密注视各方面情况变化,随时对报道做出修正和调整。

实效性原则。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使新闻报道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为新闻传媒争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当然,社会效益是直接的,经济效益是间接的,并且是由良好的传播效果转化而来的。策划追求实效,客观上要求编辑把策划作为手段,而非目的。而且,除非有意宣传媒介发起的社会公益性活动,策划手段越隐蔽,获得的传播效果往往越好。因为策划的成功的报道是那些能够让事实本身说话、让受众自由思考,最终达到传播者所期望效果的报道,而不是那些由策划者跳出来表现自己或者强加于人的报道。因此,报道策划要注重报道实效,而不是注重策划技巧的炫耀。

可行性原则。策划的成果最终要在新闻实践中得到检验,因此设计方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准确无误地指导新闻采编活动,而不流于纸上谈兵。在策划过程中,要注意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论证,使每一步骤的设计都切合实际,能够扬长避短,具有可行性。

新闻报道策划管理的实务环节

选题策划的要求及实施计划。新闻报道的策划工作千头万绪,选题策划是龙头,作为整个策划工程的起点,作用至关重要,抓住这个龙头,以选题策划带动其他策划活动,良好的计划等于成功的一半,纲举就目张了。

一般来说,新闻策划的选题有以下几个思路和注意事项:首先,新闻选题要围绕热点。看看我们的周围,热点很多,但报道热点却一定要审时度势,冷静观察,准确抓住时代的脉搏。热点报道“点”的选择要把握好两个原则:其一是新闻事业的历史使命,其二是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新闻选题要体现创新性原则,力求创新。不一定所有的新闻报道选题都是热点,有的新闻报道能从一件已经快被人们忘却的事件中挖出新意。只有通过精心的策划,以独特的视角报道出来的新闻,才能出奇制胜。再次,对新闻选题要有所取舍,权衡要与不要。要切合实际,不要好高骛远;要目的明确,不要杂乱无章;要推出精品,不要小打小闹;要详细具体,不要虚作空泛;要合情合理,不要脱离本质;要高瞻远瞩,不要目光短浅;要不断创新,不要固步自封;要贴近经营,不要新闻本位;要找点准确,不要含糊不清等。

新闻报道组织结构设计与执行

新闻报道选题策划确定后,接下来就是在一定的组织结构下对选题策划组织结构的贯彻落实了。策划的组织执行实质上就是把新闻报道策划这种精神抽象化的东西变成物质具体化的东西。报道的组织结构设计是根据报道所要实现的目标来操作的,报道追求不断创新是报道的组织结构不断变化的动力。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新闻报道的组织设计要有利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选题策划报道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方案,是依据报道者对新闻事件和活动的理解与参与,形成一定的报道思路,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观事实的一种社会实践。其次,明确相关执行人员的分工。每期的主题策划提出来以后,所有的方案必须详尽,必须有自己的说服力和执行进度计划。在主题策划这些版面上,相关的版面要安排专于此项的记者负责采访写作,按策划提出的问题、策划的要求去把稿件做深、做透,最好在稿件上有更多的新东西为好。而在策划的营销版面上,同样要安排专刊部分主持人、记者参与采访、广告促销等相关工作,相关版面的编辑工作,也要具体到人。这样在采、编、经营的任务量上和人力的分工上,都进行了有效的搭配,做好主题策划的文章不再是难事。在执行上也不至于造成推三阻四的情况出现,能有效保证新闻策划执行的效率和质量。

新闻报道策划工作的科学领导与有效控制

新闻报道策划工作中领导的管理必须企业化。要从直接的“人管人”过渡到更加注重“制度管人,规章管事”,这样保证了管理的科学和严密,也就为新闻报道策划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针对新闻报道的特性,对于新闻报道的管理,领导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另外,新闻媒体单位还要注重建立优胜劣汰、竞聘上岗机制。对一些重大选题或创新创优的选题,新闻报道策划的领导要善于调兵遣将,根据记者的特长来安排任务。总之,新闻报道的领导艺术要遵循因人、因事、因时而异的管理原则。领导对新闻报道策划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应该有充分的把握,并且对防止新闻报道策划异化成新闻炒作甚至是假新闻负有重要的责任,当然,也是避免新闻炒作从而杜绝假新闻的重要环节。

新闻报道策划是为了更好的控制,新闻报道最终是要体现新闻价值的,并且获得社会效益。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知道,新闻报道策划也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并不能自动地将新闻价值转化成社会效益,甚至稍有不慎会演变成新闻炒作而出现假新闻,因此,在新闻报道策划的有效管理的过程中,对新闻报道策划进行有效的控制是确保新闻报道策划获得预期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对新闻报道策划的有效控制进行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一,政府对新闻报道的控制。目前对媒介新闻报道的控制基本是两种方式:一是政府通过明确的法律规章制度对媒体进行控制,二是政府根据党政方针政策或纪律对媒体进行控制。“新闻”不仅是“受控者”,而且在社会这个特大系统中不可避免地要充当“控制者”的角色。它是媒介,是中介。在这个层次上,一般的新闻报道策划是不会触及的,并且重要的新闻报道策划也是由政府直接控制和支持的。第二,社会舆论的反馈控制。控制论中负反馈理论(即目的论)可以帮助加深对中央提出的“以正面报道为主”、“弘扬主旋律”、“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等方针的理解。总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向着这个总目标、沿着这条总路线行进中,必然有来自外部的和来自内部的各种干扰,对干扰有两种不同的反馈:一种是正反馈。正反馈总是利用或放大这些干扰,使系统离开原状态或原结构,直到最后发生质变。另一种则是负反馈。负反馈是抗干扰的,它不断检出偏差,纠正偏差。我们新闻传播系统执行中央提出的“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等方针,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正是一种不断选择适当地输出用来不断地校正误差使之不断减少而达到目标值的负反馈行为。第三,新闻机构的内部控制。这是保证新闻报道策划成功的关键,一切新闻报道策划最终都要落实到机构来组织实施,成功的新闻机构内部控制能避免新闻报道策划走向新闻炒作并杜绝假新闻。新闻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现在新闻报道策划有效管理的各个环节,新闻报道策划的前向控制在新闻报道计划、组织设计、领导管理中都要有所体现,新闻报道策划的后向控制也就是反馈控制应该在对新闻报道策划的效果进行合理评估后进行。通过有效的控制,保证新闻报道策划的选题、组织设计、领导管理各个环节都能体现新闻报道原则,对新闻报道策划效果的合理评估,把新闻报道策划控制在一定的度之内,避免新闻报道策划走向新闻炒作并杜绝假新闻,从而最终体现新闻报道策划的价值,获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蔡雯:《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新华出版社,2001年。

2.邓利平:《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多维视野》,新华出版社,2001年。

3.刘宪义:《新闻策划论》,泰山出版社,1997年。

4.陈力丹:《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开明出版社,1993年。

篇5

企业电视新闻的宣传报道工作是推动生产经营管理的助推器,起着指导工作、沟通情况、提供信息、反映舆论,以及为职工群众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因此,企业电视台应该选择那些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报道策划,把新闻触角伸向企业改革管理的深层次。报道策划不仅体现在新闻栏目的设置上,也可以体现在整档新闻节目和单个新闻中,通过报道策划来提高企业电视新闻的品位。新闻报道策划在企业电视新闻中的应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体现在新闻栏目的定位、宗旨、宣传上。企业新闻栏目必须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来宣传企业、服务职工、促进发展,这是新闻栏目的宗旨,同时又是企业党委的新闻宣传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强有力的阵地,因而必须要讲政治、讲舆论导向,这是栏目定位;在此基础上还必须要关注职工精神需要,以平民化视角的新闻来丰富栏目,这是栏目收视率的需要,这些必须是栏目制作之前要策划考虑的,并且要精心付诸实施。要按照已经确定的报道题材进行宣传。报道题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新闻选题,是指报道对象的确定。衡量报道题材的难题是新闻价值。过去,我们习惯于只以宣传的角度理解新闻报道,上级指定什么,我们就报道什么,报道题材主要是从等、靠、要的方式获取,没有从新闻价值的角度去把握题材。近几年来,各级媒体认识到新闻题材选择的重要性。因为在题材选择阶段,就决定了新闻最重要的素质――新闻价值。确定新闻报道题材的过程实际上是记者筛选事物,发现新闻事物,确定报道对象的过程。找到一条好的新闻报道题材,那么这条新闻就成功了一半。

二是要体现在组合式新闻报道的信息量、效果和力度上。任何企业在改革发展历程中肯定有它的成功点和职工的兴奋点,企业电视台要抓住这些事件进行一整档的新闻报道策划,形成立体的、多角度的报道,以展示企业形象,提升栏目的品牌和电视台的地位,使受众对新闻报道留下很深的印象。

例如扬子石化公司进行的65万吨乙烯改造工程是中石化的一个重点工程。扬子石化电视台紧跟重点,按一档新闻节目进行策划,从成功的动态消息报道,到新闻背景再到人物专访、新闻述评、新闻人物等进行详细策划,对人员进行了分工,落实了采访对象,并在制作上也进行相应策划。因为策划早、准备足,在改造成功之前,扬子石化电视台就已完成了新闻背景、人物专访、新闻人物的制作,这样,在改造成功的第二天,该台就推出了一档乙烯改造工程的新闻,不仅信息量大、报道效果好,同时也有力度,得到了广大职工的好评。可见思路新颖、见解深刻的报道主题是新闻报道得以成功的基础。

三是要体现在新闻的选材角度和表现手法上。企业电视新闻的企业性特别强,长期工作生活在企业的职工厌倦泛泛的流水新闻,对有些新闻报道提前策划就显得很有必要。如:确定新闻线索、选取报道角度,是否进行现场报道、人物采访等表现手法,必须在新闻采录之前确定下来(也可以在采访中再进行修改)。有了这样的报道策划,在采访拍摄过程中就可以全面详细地撷取所需新闻素材,为后期新闻制作提供方便,也可以使新闻的视角更好,表现更活,效果更令人满意。

如获得“中国石化电视新闻”一等奖的新闻《扬巴工程隆重开工》,就是策划的结果。这条新闻的表现方式大体如下:声音组成――现场记者报道+施工同期声+解说;画面组成――记者现场出镜+舞狮画面+现场开会画面+计算机模拟的装置效果画面+奠基画面+打桩机施工画面。之所以能有这么多的素材来支撑这些表现手法,就是因为扬子石化电视台提前做了报道策划,仅摄像机就准备了三台,现场报道和现场采访也按计划进行,使这条工程开工新闻更活、更新、更好看。

四是要抓热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新闻报道的贴近性。所谓热点,是指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群众所关注和议论的焦点问题。这些问题对一般群众来讲,往往知之不深或不甚了解,因而议论纷纷。对这些观众欲知而未知的热点问题加以报道,不仅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增强电视新闻的可视性,而且也符合新闻规律。因此,我们在选题时,对这些热点问题要格外关注。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就要深入群众之中,充分体察群众意愿,把握群众脉搏,多用群众熟悉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群众关心的事情。也许有的人会说,我去拍一个会议,要什么“三贴近”?此言谬矣。去拍新闻之前要想:这个会议主题是什么?有可能拍成什么样?以前此类会议有些什么内容?会议中要认真听、认真记、认真研究材料,看能不能另辟蹊径,看能不能从中找到群众关心的话题。

五是要适度关注社会新闻报道,这样有助于企业职工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和保持思想稳定。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企业的一切,都与社会紧密联系着,受着社会的影响和制约。如社会治安、物价、物业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无不影响着职工思想的稳定和生活的安定。企业职工在关注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的同时,也关注国家大事、社会新闻,还需要看到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深度报道。同时作为消费者,他们还需要了解新生事物及本企业以外的报道内容。因此,企业电视台要顺应时代潮流,办好自办栏目,把具有社会新闻性、生活服务性、休闲娱乐性的内容搬到荧屏上来,以满足企业观众的要求。

总之,新闻报道策划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加强新闻报道的策划,可以在新闻报道中更好地实现新闻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企业电视台规模再小,也具有电视的属性,而企业电视新闻报道面无论多窄,报道内容无论多么单调,只要我们认真策划,发挥群体智慧,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大胆创新,抓住闪光的细节,就可以不断做出好的新闻作品来,也一样能将企业电视新闻做活做好。

篇6

质态层次。新闻报道质态层次策划可分为两类。一是对重大题材或问题的报道策划,一般由新闻单位领导、部门负责人和其他相关人员共同策划。对重大题材的新闻报道要有前期策划,否则会出现采访目的不明确,采访不深入,报道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如吉水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没有对这方面的报道进行重点策划,记者采访只限于对农村房屋的拆旧建新和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外部变化,虽然反映的内容正确、真实,但却只是表象的、单薄的、浅显的,打动不了观众。后来,吉水台经过策划,重点推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炉下村,提出要反映哪几方面的变化和成就,如何谋篇布局,寻找什么样的采访对象,从哪几个方面提问等策划方案。记者在采访中抓住了炉下村的蔬菜、养鹅、旅游三项特色产业的形成过程,深入采访了该村20多位村民以及回家过年的外出务工者和县城居民的感受,挖掘出大量可触摸、可感知、富有形象化、立体感的新闻细节,采制出多篇典型性的新闻报道。二是对题材的涉及面较窄,规模较小的新闻报道策划,一般由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的负责人进行策划。如公安打击飞车抢夺、文广局严管网吧、工商局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活动的报道。在采访前组织各相关单位的负责人一起座谈、沟通,确定报道重点、采访对象,使得记者的现场采访和后期制作目的明确。

形态层次。构成报道形态层次的要素主要有报道的表现形式、组织方式和报道者组成方式。在新闻报道的策划中,报道表现形式一般要求多种体裁和手段并用,力求灵活多样。如2008年春节前吉水县重大交通事故频发,社会上众说纷纭,吉水台及时进行了报道策划。先是以消息的形式报道了重大交通事故的状况,接着又邀请交警大队的领导到演播室进行访谈,既谈了交警大队采取防范重大交通事故的措施,又谈了群众出行应注意的事项,使群众对交通事故有了准确的了解,也知道交警部门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还获得了有关出行的交通安全知识。

报道者组成方式包括新闻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兄弟新闻单位的相互配合以及邀请上级新闻单位前来参战。在纪念杨万里诞辰880周年报道中,吉水台打破常规,抽调精兵强将,邀请省、市级新闻单位的记者联手合作,各展所长,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从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时态层次。包括以报道时间长短作为划分和报道时机的把握两个方面。从报道时间的长短看,可分为长期、短期和单个报道策划。长和短的划分是相对的。报道时间长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报道的规模、力度。如对“两化”(工业化、城市化)的报道,吉水台做了长期的策划,开辟了专栏,对“两化”的进展时刻关注,跟踪报道。“双创”(创省级卫生城市、创省级园林城市)是一段时间的阶段性工作。我们从“双创”的目的,相关单位采取哪些措施,广大市民应该如何配合进行了报道策划,并在挖掘“双创”典型等方面作了短期策划和安排。由于策划到位,报道起到了很好的鼓动和推动作用。

报道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与报道的时机是否恰当直接相关。报道时机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配合式,即配合形势变化,政策颁发,工作布置等。比如中央召开重要会议、重大政策出台之时,媒体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报道。由于配合式报道各媒体同时进行,容易雷同,因此,策划要特别注意发挥创造性,讲求宣传艺术。二是即时式,即对突发新闻事件进行的报道策划。突发新闻事件一经发生,立即进行报道策划,在报道过程中,随着事态的发展做出即时反映和调整。三是预见式,即对尚未发生、可能发生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的报道策划。从预见性的事物中,寻找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进行报道策划,唤起群众关注,引导社会舆论。

新闻策划的三个层次形成报道系统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各个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存在着多种联系,而任何层次上的变化都会使系统整体功能有所改变,新闻报道策划系统的整体优化必须以系统的各个层次的最优化作保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报道策划的整体效应。

篇7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的新闻学界和业界关于“新闻策划”的争论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了。回顾这一发展过程,研究实践和理论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新闻媒体报道策划实践和新闻院校讲授新闻报道策划课程向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新闻策划”发展的历史回顾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闻界就已经开始关注、研究和实施新闻策划了。1994年5月14日至18日,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召开了首届全国地市报“报纸策划”研讨会。1996年8月下旬,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组织了“’96新闻业务编辑策划高级研讨班”。研讨班邀请了部分中央级新闻单位的老总和专家学者介绍经验、阐释理论,全国省、地、市新闻单位的老总、部主任150多人参加了研讨。本次研讨会形成了以下一些意见――报纸策划:总编的任务之一;重点报道策划:报纸的有力武器;策划:编辑面临的挑战;策划:使评论充满个性;读者调查:新闻策划的基础,等等。

1996年和1997年,上海《新闻记者》和四川《新闻界》几乎同时对新闻策划这一课题展开了讨论,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而且十分激烈。争论没有结果,自然也不会有结果。但是,关于新闻策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仍在积极地进行着。

2001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举办了“新世纪首届新闻策划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部分新闻院系、科研院所和新闻实务单位的代表相聚一起,又进行了深入的研讨。2008年9月召开第二届新闻策划学术论坛,就当前新闻报道策划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大学上好新闻报道策划课的有关问题进行研讨。

“新闻报道离不开策划”,来自楚天都市报、华西都市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等实务单位的代表以自己的成功实践说明了这一观点;“关于新闻策划定义的界定”,这是学者们议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大部分代表认为,“新闻策划”是个多义词,既可指报道策划,也可指新闻事件的策划,极易引起歧义和误解,应该摒弃这个不太科学的概念,还是提倡使用“报道策划”或“传播策划”为好;“关于新闻策划的层次”,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华中科技大学的教授们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关于新闻策划的教学和实践”,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大学、南昌大学、上海文新集团等单位的代表介绍各自的情况,对大学开设新闻策划课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笔者曾长期在新闻单位工作,组织策划的报道和活动,曾获全国好新闻专栏一等奖,并在2000年出版了《新闻策划》、2003年出版了《新闻报道策划导论》的基础上,2008年出版的《新闻报道策划》(武汉大学出版社)被教育部列为“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这是国家教育部门对一门新课程的认可。虽然此前不少学校已经开设这门课程或讲授有关报道策划的内容,但是作为国家级规划教材向全国推荐这还是第一次。近年来其他关于新闻报道策划的理论、实践类书籍层出不穷。如席文举著《报纸策划艺术》和肖云著《席文举新闻策划》分别于200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蔡雯教授于2004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陈寅于2004年由海天出版社出版了《非常新闻:策划大道》,收集了50个经典报道案例;李建新于2006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媒体战略策划:新闻传播学前沿教材》,以个案解剖的方式对不同类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媒体进行条分缕析;2006年,沈阳人民广播电台主任记者礼桂华撰写、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广播新闻策划》一书,对广播新闻策划的历史、概念、原则、方法、过程及广播新闻策划诸多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分别于2003年和2006年出版《中国电视策划与设计》(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电视节目策划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除了学术研讨,不少的新闻院系已经将新闻策划这门课列入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教程。不仅如此,在新闻学专业的博士生招考试卷中也有了关于新闻策划方面的试题,而且比分还很重。如中国人民大学的试题是:《简论新闻报道策划》,50分;复旦大学的试题是:《评析目前流行的“新闻策划”的利弊得失》,25分。在硕士生的考试中也有这方面的试题。中国传媒大学有“什么是新闻策划”的名词解释;四川大学的试题是:什么是选题策划,如何进行选题策划?中国人民大学的试题是:试结合一个近期的实例,分析报道策划时需要把握的信息;暨南大学的硕士招考试卷中,也有一道题目:新闻策划与公关策划。等等。尽管各校在试题的选择和考分比重上有不同,但是,这种不谋而合的相似已经反映出我国新闻院校特别是高层次学生培养中对此课题的重视。

二、对新闻报道策划的概定和认识

新闻学研究必须对现实中存在和发生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力求给予正确的说明。本着这一宗旨。为了避免概念不清引起的麻烦,为了减少因概念宽泛而引起的争论,笔者决定对原著的概念作一些修正,采用“新闻报道策划”的提法,并给出了笔者对这一提法的定义(严格地说是一种文字表述)――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报道的主体,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围绕一定的目标,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着眼现实,发掘已知,预测未来,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以求最佳效果的创造性的策划活动。

提出这个定义或表述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新闻报道策划是整个策划属概念中的一种,在“策划”前面冠以“新闻报道”,是有别于其他的如经济策划、军事策划、商业策划、文化策划、体育策划,等等。

第二,新闻报道策划既属于策划活动中的一种,那么,关于策划的一般属性和要求,新闻报道策划都应具有和必须遵守。

第三,新闻报道策划的基本前提是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这是新闻报道策划与其他的策划活动的根本区别――新闻报道者步入社会,深入实践,一切所作所为必须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不可越俎代庖或随意扭曲;策划者在进行新闻传播时必须遵循新闻报道的规律,遵纪守法,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讲究传播技巧。

第四,新闻报道策划是人们的主观意识作用于客观现实的一种行为表现――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搞好新闻报道策划;同时,必须防止由于人的主观意识违背客观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干预客观事实,造出假新闻或使新闻失实。

第五,新闻报道策划是着眼现实,面向未来的活动。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大量收集和掌握各种信息材料(包括过去的和现在的,自己的和他人的,中国的和外国的,成功的和失败的)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大胆的预测和假想――这是一个有一定风险的创造性工作。增强人们的风险意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制和宽松的思想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第六,新闻报道策划是一个有目标并追求最佳效果的策划活动。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是策划者的行动起点和最终检验标准,策划者的一切策划方案都不能违背这个大方向。

在上述“新闻报道策划”的定义中,关键词是:事物发展规律、新闻报道规律、最佳效果、创造性――这就是我们对新闻报道策划的一般的也是较为科学的认识。

笔者以为,将“新闻策划”改为“新闻报道策划”,不仅仅只是增加了两个字,而是这样表述更加科学严谨;同时,对于新闻实务单位的同志来说,他们在使用“新闻策划”一词时也不必受到指责。对于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我们也不一定强求将其更改过来,实际上强求也是无效的。只要我们都认真把握策划的实质,对于学界和实务界双方都是有好处的。

在新闻报道策划中一般来说有两种方式,一是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工作者赶赴现场,进行报道策划,推出最受大众欢迎的报道来。这种组织报道,只要符合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人们是不会有多大意见的;现在出现问题和有颇多意见的是另一种报道,即新闻工作者参与正在发生或还没发生的事件之中,以自己的主观努力促其圆满和完善,尔后再予以报道。对此,我以为是可行的,只要实施时按“新闻报道策划”定义的要求办事。

人们为什么会对前一种策划持认同态度呢?因为,客观的事物发生在前,人们的主观报道在后,符合新闻报道的规律;而后一种策划,却是人们的主观策划在前,策划后产生事实,事实产生后再进行报道,这就是在“制造新闻”!对此,我以为要作一些具体分析。

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人们的报道都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意识活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事件,问题是,我们能够发现的有多少,我们能够报道的有多少,我们能够报道好报道成功的有多少?我们为什么只能发现那么一些,还有更多的事实我们发现不了呢?我们为什么在发现的事实中,真正报道成功很有影响的只占很少一部分呢?说到底,还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报道机制问题和我们报道者的主观水平、素质问题。传播者个人和群体的素质如何,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它对传播效果的好坏关系极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加强对新闻报道策划的研究和实践。

三、坚持正确方向,保证新闻报道策划健康发展

新闻报道策划是围绕满足受众需求,战胜竞争对手,展现自家所长这样三个既有联系又有侧重的方面展开的。策划方案的产生和调整主要表现在时间、内容和表现形式等三个方面。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为在实施新闻报道策划时特别要强调以下几点:

其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纵观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报道,大都是策划者没有坚守或一开始就失去了社会责任意识所致。从“注水西瓜”到“香蕉致癌”,从“茶水发炎”到“纸箱馅包子”,越来越将一个严肃的问题摆到新闻工作者的面前:我们的一切报道,我们的一切策划都到底是为了什么?看似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却在一些新闻媒体和工作人员身上屡次重犯,说到底,还是对新闻工作职责认识的不清楚。2007年3月,在报道兰州女孩杨丽娟事件中,可以说是媒体责任意识丧失的一次集中表现。为此,香港文汇报2007年4月7日社论指出:“内地部分媒体早就介入杨丽娟追星事件的全过程,推波助澜之下,令事件愈演愈烈。在助长杨家追星疯狂行为乃至酿成杨父跳海身亡方面,部分媒体难辞其咎。……在所谓新闻策划下,一幕悲剧被传媒利用为炒作和扩大销路的对象,这亦显示内地部分传媒素质下滑。”可谓一语中的。

其二、一切按新闻规律办事。大凡在报道策划上出了问题,很多情况是因为策划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没有按或没有坚持按新闻规律办事。前面已经讲过,新闻策划是整个策划活动中的一种,也应遵循策划的一般规律。但是,新闻策划不同于其他的策划,这就是一切必须按新闻或新闻报道的规律办事。在媒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却往往出现一些将新闻策划当作商业策划、企业策划、市场营销一类活动来进行的。

人们常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较在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有货可比;第二,是有货会比。所以,在策划前,充分地掌握越多的材料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其一。其二,就是要学会识“货”。这种比较包括时间和空间两个范畴,也就是说在掌握的素材和思路中要了解哪些是别人用过的,用得如何?哪些是以前用过的,用得怎样?只有在纵横交错的比较中发现不足或产生新创造,该策划才可能有新意有高招,而这正是策划者梦寐以求的。比较是一种主观对客观的评价,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干扰,需要策划者排除。

其三、讲究科学方法和艺术。在新闻报道策划中,客观的诸多素材是否充分表现出来,是表现不足,还是扭曲的表现,这些都需要策划者用心地去研究一番。在新闻报道策划中,我们可以常常问一些“为什么”:为什么同样一个新闻别人那样处理而我要这样处理?为什么别人那样处理了有好的效果而我的却平平一般?为什么别人想到如此策划而我没有想到?为什么我想到了又没有别人做得好?为什么别人先行了而我总要慢一拍?为什么我先行了别人又会后来者居上?为什么我后来想到又超不过别人?类似这样的“为什么”还有很多很多,一个聪明的策划者要时刻把问号装在自己的脑子里,不停地思考不停地比较。在具体的策划中,我们还可以不断地向自己发问,如这样的选题换一种方式行不行?增加一部分行不行?减少一部分行不行?合并一部分行不行?暂缓一下行不行?提前一下行不行?等等。

篇8

黄岗村是侗苗两个民族杂居的美丽山村,这里是侗族传统习俗“抬官人”发源地,是侗族大歌之乡,该村的侗族大歌队曾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获得全国观众的好评,这里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可是,有关这里初生婴儿死亡率高的报道见诸各大媒体后,便给这个原本美丽神奇的山村蒙上了一层阴影,也使黎平县乃至全州卫生事业处于一种尴尬被动局面。黎平县为此拨出100多万元专项经费,从政府、卫生、医疗、计生、妇幼保健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工作队进驻黄岗村,对黄岗村进行全面整治和采取一些干预措施,让这里的群众转变婚育观念,改变遗风陋俗,接受科学的生育观念和方法。经过一年的整治和干预,取得了很大成效。为了客观地反映黄岗村的情况,我台新闻中心于2006年5月策划了《聚集黄岗》系列报道,在策划时我们坚持不猎奇、不哗众取宠、不揭短的原则,从这里特有的农耕文化、民族节日文化、人文环境文化和婚育风俗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拍摄采访,客观地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以及经过党政部门的努力所取得的效果,系列报道在黔东南电视台、黔东南政府网、贵州电视台等媒体播发后,收到了很好的反响,消除了消极的影响。再如,2006年7月23日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五十周年的日子,为了配合州委、州政府营造自治州成立五十周年庆典活动的热烈氛围,展示五十年来自治州各族群众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芒照耀下取得的伟大成就。我们在庆祝自治州成立五十周年庆典期间推出了系列报道《锦绣黔东南》,从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进程、林业生态建设、民族政策的实施、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等方面反映五十年来黔东南翻天覆地的变化,讴歌了四百多万苗侗等民族同胞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奋发图强,努力拼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为自治州成立五十周年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热烈氛围,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要坚持“创意”的科学性

民族文化类新闻报道策划的最可宝贵的品格,在于策划的“创意”性,没有“创意”,没有独特的构思,便谈不上策划,而只是一种常规性的计划工作。民族文化类新闻报道策划活动十分讲究“创意”,这是记者主体性的充分体现;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记者的这种“主体性”,策划活动的这种创意性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基础上的,而决不是违背科学的胡思乱想。在新闻报道策划活动中,记者的主体能动性,主要体现在对采访报道内容的选择、表现、评价等方面,这些都必须以尊重客观存在为前提,必须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是记者科学地运筹帷幄的结果。例如:2005年我们推出的《雷公山神韵》系列报道,在确定选题时我们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如果单从雷公山的自然风光、物种资源方面去考虑,那范围太狭窄,也体现不出它的神韵之所在。雷公山是苗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在贵州的分水岭,是亚热带难得的物种基库,它面积为47300公顷,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它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两块牌子,如果我们围绕这些做文章也能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但我们在策划时打破常规考虑把它做成民族文化类的系列报道。我们把选题放在人和事上,雷公山区共有5万多苗侗民族,这里有全国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有国家级古建筑保护群郎德上寨、这里有苗族银饰制作之乡、有芦笙制作之乡、有热情奔放的铜鼓舞、扁担舞、还有高亢飞扬的苗族飞歌等等。经过遴选,最后我们把选题确定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筑艺术、民族工艺制作、民族歌舞、民族节日等方面,共采制六期既相对独立成篇,又相互连贯的反映民族文化神韵的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在黔东南电视台和贵州电视台播出后,受到广大观众好评,还获得了2005年度贵州广播电视新闻奖和黔东南好新闻奖。如果没有独特的思维和独到的见解,就不会有这次成功的报道。

三、要符合本民族的欣赏口味

民族文化类新闻报道策划不是完全的记录和全盘的展示,在做这类新闻报道策划时要充分考虑到民族的信仰、风俗习惯和欣赏角度,换言之,就是要充分考虑各民族的禁忌,在确定选题时要有所回避和取舍。生活在黔东南的苗侗等民族勤劳勇敢、热情好客、朴实真纯、乐观宽容,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精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同时,在他们生产、生活中也产生了一些禁忌。他们乐于向世人展示他们敢于同大自然斗争的精神和各种民族文化,所以,我们在策划此类新闻报道时要迎合少数民族同胞的这种心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与外界的交流活动的增加,少数民族同胞的思想意识也有了较大的改变,他们也逐渐地接受一些外来文化,一些原有的禁忌也被解除。黔东南从江县岜沙苗族是一个崇拜树的民族,他们认为一个人就是一棵树,在岜沙,人一生下来其父就要种一棵树,人死时要用当年种的这棵树埋葬,死人下葬后再种上一棵树,表示生命的轮回。因此,在岜沙是找不到一座坟的,他们认为每一棵大树都是他们的祖先,他们这种奇特的丧葬文化曾吸引很多学者和新闻界人士,但绝大多数都是无功而返。2006年,我台的两位记者前往从江县岜沙苗寨拍摄采访《人树合一的岜沙》,在采访过程中恰好遇上村里有老人过世,他们前往拍摄,遭到拒绝,后来在当地文化、旅游部门负责人的耐心解释和劝说下,记者才如愿以偿地拍下了岜沙树葬的珍贵画面。

四、要讲究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民族文化类新闻报道策划的行为带有明显的群体性,它的要求高,涉及面广,往往需要记者、编辑以及领导群策群力,共同谋划,有时甚至需要外界力量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因此,民族文化类新闻报道策划是属于一种群体,是集体的智慧结晶。比如,我们在策划《雷公山神韵》时,前后策划四五次,参加策划的人有二十来人,涉及到采访、编辑、后勤保障部门,还有雷山县委宣传部、旅游局、广电局、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的有关人员,我们分三组人员拍摄,包括每组拍摄的细节、外景主持人出镜、采访的内容以及各组之间拍摄内容的衔接都充分考虑,然后各组又进行小策划。由于各方面的通力协作,所以此次报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