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04: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离退休干部经验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在区委*书记、区委实践办和第三指导检查组的精心指导下,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出特色、求实效”的工作思路,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全面完成了学习调研阶段各项工作任务。第一阶段的成果与经验,在5月22日区委召开的学习调研阶段总结暨分析检查阶段部署工作会议上,印发了书面交流材料在全区推广。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区委、区委实践办和区第三指导检查组给予我们潜心的指导,表示衷心地感谢!
根据区委部署,经请示区第三指导检查组同意,今天,我们召开学习调研阶段总结暨分析检查阶段部署工作会议,正式转入分析检查阶段。刚才,运管所、养路段作了很好的发言,请大家学习借鉴。区人大和区委实践办领导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增强深入学习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在学习调研阶段,局党委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的总体部署,加强领导,周密安排,局机关党委和参学的各支部(总支)迅速启动,全面实施,保证了学习实践活动有序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抓好“五个突出”、搞好“四个结合”。
(一)抓好“五个突出”,掀起活动热潮。一是突出了一个“快”字。局党委高度重视,迅速启动。3月25日区委动员大会后,召开了局班子成员专题会议,传达了区委会议精神,研究了交通系统开展活动的总体部署,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下属各单位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建立了责任机制,制定了工作方案,形成了上下联动、规范有序的工作网络,为学习实践活动起好步、开好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突出了一个“广”字。3月27日召开了全系统党员、离退休干部、党外人士代表参加的动员大会。在全系统动员大会后,下属7个单位先后召开动员大会,确保学习实践活动覆盖面、知晓面、参与面达100%。三是突出一个了“宣”字。制作了宣传标语28条,并通过展板、简报、网络专栏等多种形式,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精神实质等内容进行大力宣传,在每位党员干部的岗位职责牌上,写明了实践活动主题,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
截止5月10日,共出活动简报68期,其中被市、区采用3篇,设置宣传专板12幅,制作格言警句镜框30余个,悬挂过街大幅标语5幅。四是突出了一个“严”字。克服“麻木应付、无关紧要”的厌倦情绪,严格学习纪律,建立了考勤制度,设立了学习活动登记表。局机关和各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按照规定篇目,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完成了学习任务。参学人员认真作笔记、深刻写心得,达到了学习笔记不少次、心得体会不少字。在严格分类指导和督查上,查方案制定、查学习记录、查记实卡填写,查文件、资料、专卷是否齐全、规范,根据督查情况当场评分,并及时跟踪落实整改。五是突出了一个“实”字。在调查研究中,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发放调查问卷和征求意见表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共发放征求调查问卷和意见表350余份,征求各类意见、建议180余条,经过梳理,汇总成“农村公路投入力度不大”等五大方面的意见。带着这些问题,各单位都筛选确定了一批调研课题,带着确定的课题访民意、听民声,共撰写出各类调研文章45篇,形成活动专卷15卷,为更好地发挥交通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服务作用探索了方向。
(二)搞好“四个结合”,增强活动实效。局党委提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交通大发展”的活动主题及“奋力拼搏主动对接大交通,抢抓机遇努力完善内环线”的交通建设发展思路。运管、养护、路政、海事等各单位都给合行业实际,量身打造了特色鲜明的活动主题。大家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统领学习调研阶段各项工作,一是与区委、区人大组织的科学发展辩论竞赛相结合。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中,针对交通系统人员多、债务重、矛盾突出等实际,重点围绕破除“信心不足,难有所为”的消极意识,树立“发挥优势、转化劣势”的发展意识,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讨论中,组织科学发展观知识测试,组织参赛人员和党员干部职工参加区委、区人大组织的辩论赛。大家深入学习、潜心研究、精心筹备、全员讨论,不仅在比赛中获得佳绩,而且树立了知难而进的开拓意识,展示了交通人的风采。
二是与学习王瑛做朴实、吃苦、感恩的交通人相结合。学习实践活动中,大家以王瑛为光辉榜样,出现了“三少三多”新气象:按部就班无所用心的人少了,加班加点勤奋工作的人多了;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人少了,出谋划策、思考发展的人多了;盲目蛮干、不求效果的人少了,凡事都以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衡量的人多了。三是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学习实践活动中,先后3次组织局机关、运政、路政及养护单位800余人次加强道路环境综合治理,营造出了畅、洁、绿、美、安的道路交通环境。海事处实践活动到码头、环境治理到船头,自筹资金为全区客渡船配置垃圾桶125个,大力治理河流渡口脏乱差,让水质更良好,还巴河以净美,为建设生态、文明、和谐新*贡献出交通人的力量。四是与完成年度目标相结合。目前,凉(水井)曾(口)路项目本月底将完成招投标,力争10月底前竣工。首批招标的通乡水泥路建设基础工程全面完工,路面工程即将启动,力争在10月底前全部竣工,并完成余下的4条39.5公里通乡公路招标工作,力争年内启动。通村公路已完成140余公里,年内可超额完成任务。另外,恩阳过境路目前正在进行土地征用、拆迁、赔偿等工作,完成投资100万元,力争本年度路基工程开工,同时完成恩阳大桥建设。
同志们,科学发展观内涵博大精深,学习实践活动刚迈出了第一步,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活动开展不平衡,创新动作不多;个别单位认识还停留在低层面,理论与实践上结合不够紧密;少数单位工学矛盾突出,安排不够协调;有的单位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调动得不够充分,对活动中的典型或经验总结推广不够,缺乏必要的宣传等等。对于这些问题,要在下一阶段活动中,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克服与纠正。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确保分析检查阶段取得新成效
分析检查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既是对学习调研成效的检验,又是搞好整改落实的前提和基础,对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至关重要。这一阶段的总体要求和工作安排,局党委制订下发了《实施方案》,请各单位严格按照《方案》实施。实施中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操好正步,迈开新步,确保活动取得新成效。
(一)深化学习,搞好“回头看”。一是要在深入学习必读书目上再下功夫搞好“回头看”。经过前一阶段的集中学习,广大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有了新的领悟。但把理论认识与工作实际对接,还需要进一步学习,还需要在理论指导下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在分析检查阶段,仍然要带着查找出来的具体问题深化学习,在科学理论中找出科学答案,才能夯实分析检查的思想基础。二是切实开展好“科学。创新体制机制,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各单位,各科室一定要充分认识体制机制创新对实现交通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头戏”,切实抓紧抓好。需要强调的是,创新体制机制绝不能从书本上和文件中寻找现成的模式,也不能关起门来凭空想象。好的制度机制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在研究解决反复出现的问题中创造和总结出来的。因此,做好这项工作,一定要着眼于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各单位都要向海事处那样,注意问计于基层和党员干部群众,从实践中提炼和概括,真正建立起一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制度体系。
(三)搞好作风建设,进一步突出提升机关行政效能。要切实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和学风、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思想观念大解放、机关作风大转变、干部形象大改善、工作效能大提升、体制机制大创新、科学发展大推进,为全系统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各单位都要及早做好制度清理、建章立制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为第三阶段开展“大整改”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四)强化典型宣传,进一步突出舆论引导。搞好学习实践活动,舆论引导和典型宣传十分重要。第一阶段,各单位做了不少工作,但舆论宣传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典型宣传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不够。局实践办要进一步搞好督查指导,进一步把握好宣传角度,创新宣传形式,进一步深入基层,挖掘典型、宣传典型,为学习实践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五)推进
“四个突破”,进一步突出科学发展。这个问题,是学习实践活动的落脚点。能不能实现交通事业科学发展,是检验活动成效的试金石。一是要在规划立项上实现新突破。项目建设规划先行。在交通规划立项上要克服规划滞后,与“对接大交通,完善内环线”的战略部署相衔接,树立超前意识,克服盲目规划;树立理性思维,克服规划脱节;树立全局意识,克服小农意识。按照“适度超前,科学发展”的理念,实现重点项目与“大交通”对接,农村公路与“内环线”连接,配套设施与“主体工程”衔接。今年,已对省道联网路、县乡断头路、道路行政等级提升(县道升省道)等194个项目进行了科学规划,大部分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仍要深入研究,争取有新的突破。二是要在设计预算上实现新突破。针对个别项目存在“闭门设计,关门预算”的现象,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问需百家、问计百家”的方法,广泛调查,实地踏勘,注重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优化设计方案,科学合理预算,大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达到方案优、成本低、效益高的目标。最近凉(水井)曾(口)路灾后重建、唐巴路干树梁桥等整治维修项目,就降低建设成本300余万元,充分说明实现设计预算上的新突破大有潜力可挖。三是要在建设管理上实现新突破。坚持程序合法化、建设集约化、管理精细化、操作规范化的原则,坚持“四制”(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严把“五关”(材料进入关、施工工序关、工程监督关、现场管理关和工程检测关)、强化“三监督”(政府监督、行业监督和社会监督),努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四是要在完成年度目标上实现新突破。
学习实践活动第二阶段,到6月底结束,正值半年工作考核。能不能达到时间过半、目标任务完成过半?这个问题,每个交通人都要认真思考,树立优患意识。从目前进度看,各单位、各行业的工作,特别是交通建设,无论是农村公路、还是灾后重建,是挪动内需项目,还是新村扶贫和民生工程的道路畅通工程,由于多方面情况和原因,差距太大,欠账太多,任务太重。对此,大家一定要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不管什么情况和原因,都要坚定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信心不动摇。各项工作、各建设项目,已实施和待实施的,一旦启动,都要“倒计时”安排工期,奋力推进,确保完成目标实现新突破。
一、丽江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
丽江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丽江民间、政府、社会等多方力量各自发力、形成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丽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中,上述主体在不同的阶段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按其主导性划分,可将丽江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民间自发探索阶段、政府聚力引导阶段和社会广泛参与阶段。
(一)民间自发探索丽江文化产业萌芽于丽江民间艺人,成形于宣科、和长红、兰伟等人的商业化运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丽江古城里就出现了一群演奏纳西古乐的民间艺人。这些艺人年逾古稀,随身自带干粮,演奏多是自娱自乐,不以营利为目的。与此同时,丽江当地的一些书画家市场意识初显,尝试着将东巴字画推向市场。1986年,宣科先生从内容到形式对纳西古乐进行了提炼与包装,运用商业化运作的手段将其推向市场,一举获得了成功[1]。1997年,丽江国营企业原职工和长红借力丽江旅游业发展,自主创业,充分挖掘丽江当地秀美的自然资源和丰厚的文化资源,将生态旅游与纳西文化相融合,打造了精品旅游景区——玉水寨。1998年,离退休干部兰伟发起成立东巴宫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以民间艺术团体和民间博物馆为主干,兼有传承和展示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双重功能[2]。除此之外,个体老板黄泰设立洛克故居陈列馆、台湾学者于涌兴办私人收藏博物馆、吉鑫宴舞落户古城玉龙花园、个体经营者李根勇兴建东巴万神园等,丽江民间力量均对丽江文化产业的早期发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自发探索。
(二)政府聚力引导2003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将丽江列为全国改革试点地区之一,这标志着丽江文化产业的发展步入政府聚力引导发展阶段。文化体制改革是这一阶段丽江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旨在破除束缚丽江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解放和发展丽江文化生产力。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丽江市首先成立了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其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丽江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总体方案》。该方案不仅确定了丽江市民族歌舞团等七家不同类型的国有文化单位为改革试点单位,还提出了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第三,针对人们思想上的保守性,有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思想动员工作,例如,通过开会反复学习中央文件精神、积极组织人员参加云南省举办的研修班、举办丽江文化论坛、邀请省委领导作动员、请宣科等民营文化企业负责人现身说法等[3]。第四,制定改革配套政策,助力改革顺利进行。主要表现在设立丽江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确保改革成本不会转嫁给企业职工,从而保证了有关职工的利益。最后,招商引资,内外联合。从丽江以外引入资金、技术和人才,通过与外来优势资源的互补,促成本地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印象•丽江》、《鲁般鲁绕》、束河古镇、雪山水城、国际会展中心、国大商城等文化项目都是其中的杰出案例。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丽江文化产业经营户已由2001年的840家增加到3100多家;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4亿元增加到6.6亿元,实现税利从2001年的2900万提高到8000多万元,所形成的增加值占了整个GDP的9.8%[4]。
(三)社会广泛参与2004年12月,丽江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顺利通过了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验收,这标志着丽江文化产业在政府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实践下取得了阶段性的丰硕成果,也预示着丽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崭新局面的开始。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一方面破除了长期禁锢在人们思想上的牢笼,唤醒了更多人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的意识和决心;另一方面,丽江大量国有文化资产内在的活力被激发,纷纷走入市场。在随后的发展时间里,丽江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百花齐放,涌现出了更多享誉海内外的文化精品,逐渐形成了社会广泛参与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到2007年为止,丽江已拥有艺术演出、电影、文物、艺术品、文化娱乐、音像制品、图书报刊、艺术培训、对外文化交流、网络文化以及印刷业等11个文化市场,20多个经营项目,1697户文化经营单位,从业人员6000多人[5]。到2011年底,丽江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1亿元,是2005年的3.3倍,占GDP比重达11.8%,比全国的2.75%、全省的6.1%分别高9.05、5.7个百分点。观看《印象丽江》的人数再创新高,全年共计演出905场,实现营业收入23164.09万元,同比增长26.50%,实现净利润9756.31万元,同比增长41.65%。《丽水金沙》演出980场,接待游客52万人次,实现收入8000万元,实现税收510万元[6]。到2012年,丽江拥有的文化经营户已经达到3100多家,其中,以演艺娱乐业、影视制作、民族文化体验,文化旅游产品加工销售四大产业为主,涉及20多个经营门类、16000多名从业人员[7]。
二、丽江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
(一)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指在特定时空和条件约束下,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果后所形成的经验、路径、机制的总和[8]。目前学术界对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成果颇多,但并未达成一致的分类认识。因为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分类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本文从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切入,将现有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概括为三种:非政府主导型、政府主导型、社会共建型。1.非政府主导型非政府主导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指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非政府力量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模式。其中,非政府力量包括民间艺人、艺术家、文化爱好者、非政府文艺团体及社会组织等非政府个体或组织。在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早期进程中,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往往都是非政府主导型。这种模式更多体现的是艺术家们对于文化的热爱,而并没有将文化真正意义上作为一种产业来加以发展,因此在时空上具有离散性。相比政府主导型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这时的文化产业化所生产的文化产品类型单一,数量稀少,市场导向不明显,大众文化倾向尚不成熟,社会的文化创造力、生产力均未得到很好的激发。以纽约SOHO艺术聚集区和北京798艺术聚集区为例。位于纽约曼哈顿下城的苏荷区本是二战后纽约大量工厂倒闭后所剩的工业厂房遗址,然而因为租金低廉从而吸引了大量艺术家的入驻。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苏荷已成为纽约全城艺术家高度集中的艺术社区。位于北京朝阳区的798艺术聚集区前身是798联合厂的一个厂区。国有企业改革使这里遗留下了大量的闲置厂房。一批实验派和前卫派艺术家的入驻使798艺术聚集区逐渐成型[9]。2.政府主导型政府主导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指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力量占据主导地位的发展模式。该种模式中,政府往往把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并从资金与政策等方面大力扶持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英国、韩国、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例如,1997年,英国首相布莱尔就将创意产业作为国家重要产业加以扶持,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并亲自担任小组主席。在政策方面,英国政府出台了包括培养文化产业消费市场、支持文化艺术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和个人向文化企业捐赠或资助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并由此形成了国际上产业结构最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1997—2005年间,英国共培育了12万家文化创意企业,投入资金超过1.5亿英镑,创意产业为英国GDP的贡献率达8%,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10]。韩国也自1997年金融危机后将文化产业确定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向外主打游戏、电视剧、电影等文化产品,由此掀起了席卷亚洲的“韩流”。日本在20世纪末期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发展战略,随后增加了对文化的财政预算投入。1993年,日本文化产业产值就已经超过汽车产业,仅次于制造业。2010年,日本经济产业省了《面向文化产业立国》白皮书,进一步提出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主打产业。3.社会共建型社会共建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指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力量和非政府力量都参与其中,很难对两种力量的大小进行比较的发展模式。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其中的典型。作为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发展最为发达的国家。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是与其先进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分不开的。不同于“非政府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美国文化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既体现了政府的有关管理职能,也充分激发了民间致力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热情。在政府层面上,美国没有设立文化部等专门的文化产业管理机构,但美国会从资金、政策、法律、教育、科技等方面对本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简而言之,美国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所体现的职能就是营造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良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等环境氛围。在政府营造的良好环境里,美国民间的各种力量各得其所,得以大显身手,从而在实际执行层面真正推动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由此看来,社会共建型模式很好地平衡了政府力量和民间力量的关系。在这种模式中,政府力量和民间力量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文化产业发展这一目标。
(二)丽江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早期丽江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多依赖于民间力量的自发探索,因此是一种非政府主导型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在经过二十多年的缓慢摸索后,丽江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机遇。在有关政府部门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下,丽江文化产业的发展步入了政府聚力引导的新阶段。此时的丽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向政府主导型模式转变。2004年12月,丽江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圆满落幕,丽江文化产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解放,随后,丽江文化产业呈现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蓬勃发展态势。丽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由此蜕变为社会共建的新形态。由此可见,丽江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极具生命力的动态的发展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丽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历久弥新。多方力量汇聚交融,赋予了丽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更多新的特点与内涵。
三、丽江文化产业的实现路径
鉴于丽江文化产业发展所处的独特环境,丽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因此具有不可复制性。但丽江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零散的个体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化发展,其背后却有一定的规律和经验可循。总结丽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实现路径,主要有以下四条:
(一)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文化自觉”这一概念由先生首创,源自他在少数民族实地考察研究中对少数民族文化存续性问题的思考。先生当初提出这个概念时试图回答的是,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交融碰撞的过程中,各民族文化如何保存自身以及如何获得更好发展的问题。后来,有学者将“文化自觉”这一概念引入我国文化产业领域,开始思索民间的文化自觉力量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应该说,“文化自觉”不仅是一个概念,更代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思路。这种思路是,在文化成为一种竞争力和生产力的当下,通过民间的文化自觉,利用民间力量充分挖掘既有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丽江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就充分体现了文化自觉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推动力。丽江文化产业最早就来自民间力量的自发探索,这是民族文化自觉的直接体现。一群民间老艺人自发聚集演奏纳西古乐,不以营利为目的,乐此不疲。他们的民族文化自觉在于意识到了纳西古乐的文化、艺术、生活价值。宣科先生的民族文化自觉则在于不仅意识到了纳西古乐文化、艺术、生活价值,还看到了纳西古乐潜在的市场价值,亦即经济价值。相比之下,宣科先生的民族文化自觉要比民间老艺人更加彻底。因为宣科先生的商业化运作模式激发了纳西古乐的生命力,提高了纳西古乐的知名度,扩大了纳西古乐的影响力,使纳西古乐得以在丽江以外更广阔的范围内传播开来。从纳西古乐的传承性来讲,这是自娱自乐式的小众传播无法比拟的。除了纳西古乐这一典型案例,丽江文化产业的许多文化精品都体现了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比如上文提到的玉水寨、东巴宫股份有限公司、洛克故居陈列馆等,都是丽江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作用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实践。
(二)政府部门的有效领导从地理位置上看,丽江地处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地形错综复杂,道路交通闭塞。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丽江虽然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缺少区位优势。另外,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区,丽江经济发展方式单一,在基础设施、人才、科技、管理等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因素方面较为欠缺。这些劣势都是丽江文化产业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从丽江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丽江文化产业在早期发展中虽然有民间力量的自发探索,但是这种“单打独斗”、各自发力的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进展缓慢,难以形成合力,显得不尽如人意。面对这种局面,有关政府职能部门适时发挥了领导作用,始终将丽江文化产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致力于丽江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例如,早在1996年,云南省政府就率先确立了建立丽江文化大县和丽江文化大区的目标;1997年又顺利推动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高了丽江古城的知名度和认可度;2001年,在丽江召开的第五届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年会又以民族文化开发与市场经济对接为内容就丽江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同年,丽江政府又从深圳招商引资,促成丽江地区民族歌舞团与深圳能量实业有限公司的合作,从而催生了《丽水金沙》这一文化精品;2002年,丽江市政府又举办了首届“丽江文化论坛”,使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路广为传播,并为丽江文化体制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丽江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之一,丽江政府更是以空前的决心和力度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保证了丽江文化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通过此次文化体制改革,丽江文化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丽江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通过政府部门的有效领导,丽江文化产业的发展避免了许多弯路,得以凝聚各方力量,有的放矢,形成合力,从而实现了较快较好发展。
(三)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丽江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因为文化产业作为一种高收益的产业形态,其所需的资金投入也是十分巨大的。尤其是一些大型的文化产业项目,充足的资金保障是其得以启动和成功的先决条件。然而,文化产业又是高风险业态,其市场收益很难准确预测,这导致许多投资者在投资文化产业时显得格外谨慎。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乏许多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的文化精品项目,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运作资金而不得不被束之高阁。文化产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在丽江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各界从资金上给予了充分的支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丽江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迫切需求。例如,在《丽水金沙》、束河茶马古镇影视基地、丽江花马文化商城、《印象•丽江》、雪山水城文化体验旅游、丽江国际会展中心、泸沽湖摩梭文化演艺中心等一大批文化产业项目上,昆明鼎业集团、温州国大集团、北京映象公司、静阔投资公司、云南谷昌工贸公司、官房集团等企业分别投资5亿元、10亿多元、2亿多元、5亿元、6亿元、l亿多元。2005年,政府已累计投入资金3亿元,引资30亿元,吸纳社会资金300亿元,政府、企业和民间文化人共同出资10多亿元。截至2005年8月底,各金融机构共向各文化企业贷款3285万元。丽江银行业更是不遗余力地助力丽江文化产业发展。有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末,丽江银行业累计投入文化产业贷款4.4亿元。多年来,通过与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合作,丽江银行业以积极有效的金融服务和持续的信贷投入推动了包括《印象丽江•雪山篇》和《丽水金沙》的启动和升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