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会计高级职称论文8篇

时间:2023-03-07 15:04:2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会计高级职称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会计高级职称论文

篇1

1.教学内容无法与现有市场环境相适应。

在我国经济体制逐步完善过程中,高科技的运用使得企业的制造环境发生巨大的改变。而一些先进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运营环境产生了影响。而对这些外部环境的分析结果也将影响企业的成本核算结果。而传统的成本会计教育也只是学生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进行对于生产工艺过程和基本生产耗费的了解,并采用传统的产品计算方法对产品的成本进行计算、编制成本报表。这种教学方式中忽略了外部环境对于成本核算的影响,从而使得学生无法根据不同的外部环境对成本计算方式进行选择,以至于无法满足企业对于成本核算的需要。

2.教学手段单一且被动。

由于成本会计的强理论性,使得在学习过程学生常常面对繁多的理论内容,不利于对于知识的系统掌握。而在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中,其理论教学的核心是对各种费用进行归集、分配与计算生产成本,使得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容易失去兴趣,产生烦躁情绪,进而由老师进行被动的单方面的知识灌输。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传统的以自然媒体为主的教学手段已经得到改变。但成本会计的教学手段仍然是自然媒体为主,由于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核算流程,而这些成本核算流程大多是通过表格体现出来的,所以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对于知识结构的表现力上有所欠佳,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系统化理解。

3.教学考核方式的单一片面。

成本会计这一学科在现实社会中是一门实际应用较强的专业,而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经验,而传统的成本会计的考核模式也以理论知识为侧重点。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从而忽略了实践能力。而且单一的考核方式在成本会计这一学科并不能很好的适用。在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中,其面对的除了大量的原始凭证外,还有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而如果无法根据不同的环境做出相应的核算工作上的调整,则会使得得到的成本核算结果缺乏实用性。如果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只是片面的强调理论,无法根据不同的环境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成本核算工作,这样会使在高校的学习变成纸上谈兵,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二、关于《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建议

1.完善现有教学模式,与现有市场环境相结合。

高职院校在对于学生的教育方式各有不同,但其教学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在教学上也应该更加注重实用性。在成本会计的教学改革上,应该根据其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现有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对于现实案例的引用,使教学重点从原本的纯理论方式逐步过渡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生在对于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结合实际案例,这样不仅能改善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同时也能使学生对于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有更灵活的运用。加大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现代传媒技术的引用,使学生能对知识有更好的了解。由于在成本会计的教学实验中大量涉及原始凭证的汇总、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等工作,并且上述内容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原始的教学媒体无法很好地阐述其中的因果关系,而现有的基于网络的会计实践体系(“教考评”一体化系统)可以将大量的数据、表格、凭证和账簿放进教学课件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我校的改革方向是建立“教考评”一体化系统,通过控制学生学习过程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2.创新教学考核模式。

在成本会计教学效果的考核方式上,基本还是采用期末一次的闭卷考试,这种考试方式虽然能很好的检验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但由于成本会计在实际的应用中有很强的的灵活性,所以传统的考核方式无法检验学生在对于知识的运用上的能力,所以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在考核过程中加入模拟企业实践这一环节,通过建立在“教考评”一体化系统的“成本会计课程教与学”和“某企业成本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可边学边实践,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掌握各种费用的分配和结转、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以及成本报表的编制,学生在期末的时候,进行24学时的综合实训,并由“教考评”一体化系统进行打分,从而完善考核过程中对于实践能力的考核。

三、结语

篇2

1.1有助于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课程考试方式普遍存在形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即理论知识考核多,技能素质考查少;终结性考试多,过程性考核少;短期记忆式打分多,长效运用性评价少。这样的考试方式过分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而没有突出实践性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不能有效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也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1.2有助于实现《成本管理会计》课程目标

《成本管理会计》是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准确进行企业产品成本及其他成本费用的核算,具备成本核算员、会计、会计主管等岗位所必需的成本核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岗位胜任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成本控制与节约的理念,构筑良好的企业管理大局意识,能够胜任生产型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与分析工作。实践证明,过去我们采用传统闭卷考试方式培养的许多学生,普遍“高分低能”,就《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而言,经过毕业生抽样调查,在中小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岗位实习的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专业性的内容还是运用不灵活,不能做到灵活变通,与企业的实际会计岗位真实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这方面就可以明显的看出,在该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真正教会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成本管理会计》课程逐步改变期末闭卷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

1.3有助于推进《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方式改革

为了实现“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目标,我们在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中,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理念,对课程进行开发与设计,教学中注重技能的培养,增强了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学环节,以企业成本核算案例作为任务导入,要求学生根据企业生产类型选择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并进行成本核算,填写成本计算单等原始凭证并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在此基础上登记有关成本账户。为充分体现全程化,多元化课程考试思想,在《成本管理会计》考核方式上必须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改革与探索。

2考核方式改革研究内容

课题组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调查了解目前济南职业学院财经系学生就业所需要的专业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和方法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如何适应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适应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岗位工作要求,综合评价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反映并适应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吃力的特点。

3考核方式改革具体措施

课题组在总结国内外高职考试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法、企业调研法等研究方法,结合该院财经系教学改革实际,构建《成本管理会计》考试模式,根据企业岗位调研,对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应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进行逻辑排序,突出成本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考试方式上突出考试内容的实用性,实践性。

3.1方案设计

教学模式上,在改革成本会计教学中,在对学生灌输知识的同时,特别注意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按照学生成绩以及语言能力建立讨论小组,每组人数在5-8人之间,该小组成员与将来考核方式中的小组成员一致,可以督促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考核方式上,改变传统闭卷笔试中学生为了应对考试,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的现状。本项目计划在教学改革中增加实践性教学以及考核环节。力求学生以企业实际的成本核算案例为基础,能够运用不同成本核算方法、步骤进行成本核算并填写成本计算单,编制记账凭证,设置成本账户并进行账簿登记等实践工作。

3.2考核方案

3.2.1理论考核。

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占课程总成绩40%,题型设置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及较简单的计算操作题。考试试题以基础知识为重点。期末按照学院和系部统一安排的考试时间进行考核。

3.2.2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成绩主要有学生上课出勤、作业、回答问题等环节构成,占总成绩的20%,着重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等方面,任课教师日常归集整理该项成绩。

3.2.3技能考核。

采用分组抽签操作考核的方式,占总成绩的40%,主要考核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由教师事先准备好各种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资料以及考核所需的单证。考题围绕重点知识展开,包括运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核算各项要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等,可以围绕以下主要任务进行考核设计:①采用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②采用定额工时比例法分配生产工人工资。③采用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等分配辅助生产车间辅助费用。④核算不可修复废品以及可修复废品损失。⑤采用约当产量法分配产品费用。⑥采用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半成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⑦根据综合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计算单,按照项目比重还原法、还原分配率分配法进行成本还原。⑧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的定额比例法计算各步骤转给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登记各车间生产成本明细账。⑨编制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制造费用明细表、期间费用明细表等成本报表。技能考核按照教学进度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期中阶段,第二阶段为期末复习周。考核时,按照被考核学生的人数设计不同题型,不同数字的题目,学生分组进入考场,学生抽签决定自己要考核的题目。考核时间为每人45分钟,教师严格控制交卷时间。这样的考核方式中虽然学生每人只抽考其中的一个题型,但事前并无法确定抽签的题目,学生学习和复习时,需要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将改变传统上教师考前串讲,考试之前学生突击应付考试的弊端。改革后的考试方式,更加侧重对学生日常专业水平及技能的综合考察,更加突出了对学生实际能力掌握的重视,这对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由于期末考试笔试成绩在学生总的评分成绩中比重降低到了四成,而将日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专业运用能力的考察比重增大,这些变化,更有利于学生提前进入岗位角色,锻炼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实现“应用为本”的教学理念。

4结束语

篇3

高职院校成本的认识

从管理会计角度理解,成本是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所以高职院校成本可以看做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学生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包括提供教育服务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

基于管理会计高职院校成本的分类

院校成本管理需要不一样,可以选择不同的标准将高校成本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分类方法:

1 成本按习性分类

成本按习性的分类是指根据各项成本是否会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可以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对成本的该种划分方法有利于学校会计人员进行本—量—利分析,便于做出管理决策。

2 成本按其与决策的关系分类

高职院校所发生的成本很多是与院校领导者决策相关的,而有些是无关的。我们可以将成本分为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对成本的这种划分方法有助于学校掌握成本的相关性,提高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对于学校正确的进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

3 高职院校成本的管理

高职院校进行成本习性分析,其中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在校学生人数范围内和一定的教学时期内,学校成本的总额与学生人数增减变化没有直接联系的费用。固定成本一般可按照领导者决策行为影响划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属于教学能力成本,它与整个学校的教学能力及其正常维护直接相联系,高职院校的管理者短期决策行为很难控制并改变其数额的成本。这类成本与维持高职院校正常运转相关,例如院校的教学楼、实验实训设备、行政管理人员工资、保险费等。这类成本的数额一旦确定,在短期内是不能随意改变的,因此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因此,在不改变高职学院发展政策,要控制约束性固定成本,必须合理地利用高职学院自身条件,增加招生规模,提高教学质量,降低单位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是在日常的活动当中,院校的管理者根据院校发展的情况确定的,其行为可以控制或改变的固定成本,比如院校的广告费、教职工培训费、课程开发费用等,这部分成本的发生可以因领导的决策而做出适当的调整,发生额的多少代表着学校的竞争实力,因此要控制此项成本,必须要从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在不影响高职学院发展的前提下,降低其绝对支出额。

变动成本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