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04:0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汽车零部件加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汽车零部件 供应商 建立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现状
在眼下经济全球化时代,外包非核心过程是汽车行业企业的最佳选择,实施大部分零部件、原材料外购,成就了大量的汽车零部件行业,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讲,汽车整车厂处于供应链环境,面对这巨大的市场压力,也选择了向零部件企业转移成本压力。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上游供应商(如钢材、橡胶)的价格不断上调,导致汽车零部件企业一起面临者双重压力。所以,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要利用合理的步骤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开发和评价,与供应商建立令人满意的合作关系是其重点的重点。
二、开发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评价系统
选择与评价供应商的基本次序要根据业绩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实施,供应商评价系统中应用的图形用户界面是通过Matlab7.0提供的CUI工具进行编制的。在系统运行的各个时期,利用界面开展人机交互,来使操作的简便性、输入的准确性、结果的可视性获得提高。SES系统主要有两个功能模块AHP和TOPSIS,各自还具有功能模块界面。
三、建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评价体系
通过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进行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逐步形成供应商评价体系,建立四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还有一个方案层。目标层是最高的一层,就是挑选最理想的零部件供应商。准则层居于第二层,其中涵盖的指标有五种:控制质量能力、应变市场能力、生产能力、技术信息能力和管理能力。控制质量能力又涵盖三个子准则,即质量保证体系、产品合格率以及返修退货率。应变市场能力涵盖子准则三个,科研基础设施、开发零部件能力和柔性程度。生产能力包括交货准时率、资产流动率、价格竞争优势和占有市场率。技术信息能力主要涵盖了系统集成度和信息的共享度及标准度。管理能力涵盖了固定资产投资、人力投资、服务水平、财务水平、管理水平。第三层就是由这18个准则构成,就是子准则层。最下面一层,是将能够提供挑选的三个供应商,将其中一个挑选为最理想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四、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评价方法
1、在业绩评价法的基础上挑选供应商的方法包括招标法、协商选择法、直观判断法。招标法适合在供应商竞争严重、定购量大的情况下应用,可通过招标法来选择供应商。招标方法的竞争性非常强烈,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企业可以进行选择,收到的商品是最适用、最便宜而且供应条件最有利。然而招标法的时间长,手续比较繁杂,对于紧急订购不能适应。协商选择法,说的就是在供货方比较多的情况下,企业进行挑选比较费力,可以利用协商选择的手段进行处理。就是先由企业进行挑选,将几个供应条件相对来讲比较好的供应商挑选出来,然后与他们各自进行协商,再明确肯定最理想的供应商。直观判断法指的就是把人的判断分析(使用零部件和原材料部门的主观看法和经验)结合调查和征询获得的资料,对供应商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手段。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严重依赖评价人员的以往经验和主观看法,在判断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偏差。协商选择法同直观判断法相比较,协商选择法是基于供需双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在很多方面是有所保证的,例如:售后服务、交货日期以及商品质量等方面,之后缩小选择范围,选择供应条件最理想的、价格最适当的供应来源。
2、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进行评价选择的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刚进入七十年代的时候研究运筹学的美国教授T.L.Satty于提出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要逐层次重决策,是先要根据实现的总目标和问题的类别,有次序的进行递阶层次的剖析,把那些有关决策的剖析为准则、目标、方案等,对于层次结构中关键的各成因的确定可以开展两两比较的方式进行,再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最后取得具有重要意义的各个方案的总顺序,这个完全可以作为挑选最理想方案的依据。遵循供应商评价体系,用层次分析法对供应商开展评价与选择的程序是:(1)组合权向量的计算;(2)进行一致性检验并计算每个矩阵的权向量;(3)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五、结论
本文主要对供应商的开发与评价进行了研究,遵循层次分析方法和评价业绩方法的基本程序,开拓利用新的供应商评价系统,对供应商可以进行评价与选择,为汽车制造厂提出可供参考的先进的决策依据和便捷的操作工具,挑选最理想的零部件供应商,建立互利共赢的平等合作关系 。不管使用者熟不熟悉计算机的应用算法或者具不具有较强的能力,通过简单的解释或指导就能够掌握该系统的应用,进而对供应商实施开发与评价,获得以最低的价格挑选最佳的供应商的理想效果。
(作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MBA,生产营运管理方向)
参考文献:
[1]宋毅伟,刘西林.基于供应链的汽车协配件供应商选择方法研究.机械科学与技术.2004年04期
作为国内唯一针对汽车生产制造环节上的汽车零部件OEM供应商的评选活动,“全国百家优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举办至今备受国内外汽车行业、权威机构、顶尖一级采购商、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
在历经七个多月的严格公正的评选后,玲珑轮胎产品GREEN-Max、F816分别荣获“2011中国年度性价比轮胎”与“2011商用车轮胎之王-年度重卡轮胎”两项大奖。其中GREEN-Max轮胎在《汽车与运动》杂志主办的“2011年度驾趣轮胎”评选中,经过干地性能、湿地性能、舒适性能、经济性能等的全方位对比测试后,荣获“2011年度最具驾趣湿地轮胎”奖。并在2011年芬兰测试世界有限公司对世界范围内的12款轮胎测试中,凭借温和的驾驶反映、良好的横向抓地力和操控性等优点,以7.6的综合得分与国际大品牌邓禄普、米其林并列第四。
玲珑轮胎能在此次评选活动中胜出也再次印证了其近年来在国内市场上所取得的成绩与信赖,也反映出玲珑企业的整体实力与产品的可靠性。长期以来,玲珑轮胎以不断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为目标,以紧跟市场步伐、不断完善产品线为己任,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重视绿色低碳、低耗环保轮胎的研制,打造出具有高品质、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一系列轮胎。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雪地胎被评为“年度最具创新力”产品;低断面高性能子午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款低滚动阻力轮胎获得“全国节油轮胎大奖”,水平达到国际一流产品标准。2011年,在全球轮胎销量同比下滑的不利形势下,玲珑轮胎海内外销售依然保持上扬,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先后被一汽解放、陕西重汽、北汽福田、安徽江淮、中国重汽、华晨金杯、黄海汽车等十几家知名汽车厂商评为“优秀供应商”,通过排名世界前六的两大跨国汽车厂商的全球供应商评审。
【关键词】 少无切屑加工技术 汽车传动零部件 加工方式
现有的少无切屑这一类别工艺,包含有精密框架下的锻造技巧、速率很高的切削制造等。在这之中,塑性压力层级内的加工,搭配着粉末冶金、各类别的冷挤压、精密框架下的锻造等。选取出精准的成形路径,去除掉冗余的那些切削。这样的技术,即可节约材料,又可节约工序,且成效凸显,因此,适和汽车配件制造的、尤其是规模较大的批产加工。伴随汽车整体的轻量化发展,这样的加工技术,在汽车传动零部件中,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1 新颖的楔横轧
入世后,我国既有的制造业,面临了全球框架下的新市场新机遇,尤其是汽车制造这一行业,近年来可谓如日中天迅速发展。而这一行业的发展重心,归结成各类别零部件的制造技术。零部件制造技术,正朝向低耗材、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也凸显了轻量化的总态势。这样的趋势,对原有的锻造业,带来了的进步时机。新颖的制造工艺,可以缩减原有的材料耗费,还可增添原有的产出成效,提升配件的内外部质量。
精密框架下的楔横轧,属于传动轴的成形工艺之一。这一工艺带有的规则是:机器含有的两个轧辊,搭配着楔形模具;它们朝向同向去转动,以便带动机器配有的圆形坯件,朝向反向去转动。轧件在这种模型的促动下,被塑造成独有的阶梯轴;它会沿着压缩轴去延展。机器配有的轧辊,每次的转动,都会产出一对新坯件。
这种新工艺,特别适合制造尺寸落差的较大轴类零件,如我厂猎豹、金杯等重卡变速器的中间轴。楔横轧可替换掉陈旧的锻造技巧以及粗车产出的毛坯,还可替换掉精车产出的坯件。具体而言,楔横轧会把原有的产出成效,延展到5倍左右;零部件带有的综合机械特性,会延展35%左右;原有的制造能耗,会被缩减30%左右;均衡框架下的产出成本,会被缩减32%左右;各类别的投资,会被缩减一半。楔横轧工艺的种种优势,正逐步开发应用到各类别的零件坯件轧制中,也带来了楔横轧这一新颖技术的迅速发展。
2 新颖的粉末冶金
粉末冶金框架下的成形技术,应用的范围也很广。这一精密技术,含有少无切削、配料运用层级高、制造流程很洁净、产出成本偏低的独有优点,可用来制造形状偏复杂的、很难经由机械切削的那些零配件,如汽车变速器箱体外壳体及离合器壳体等。粉末冶金,附带着偏高的科技量,也含有很高层级内的附加值。汽车制造工业发展越来越壮大,对异形配件现有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因此,粉末冶金技术的带来的成效也会越来越显著。
新颖的粉末冶金,选取的是灵活的多样原料,经由独有配方,可增添部件原有的性能。这样的粉末冶金不但可以制造外壳体等大型零件,还可以制造出强度偏高、很精密的部件。粉末冶金后经由精整、复压以及关联的复烧制造出来的齿轮,可升至IT5这样的精度层级,等同于滚齿加工的水平,然而,生产效率却高出滚齿许多。由于这种新颖冶金的独有优势,最近几年,它越来越受到注重。
3 传动部件搭配的冷摆碾
汽车附带有扁盘特性的配件制造,可采用冷摆碾这样的加工路径。经由冷摆碾,能制造出垫圈、齿轮或花键。新颖的冷摆碾,与齿形配件整合而产出的加工效果,就归属于转向器配有的变速比齿条。这样的比齿条,涵盖着可被更替的齿形模数,以及可变更的独有压力角。因此,若选取了陈旧的切齿路径,不但制造工序复杂,且会耗费掉偏多的原料。而冷摆碾附带着的模具,在数控系统的精密控制下,因此,化解掉了原有的加工疑难。变速箱上轴类零件的花键大都采用冷摆碾工艺,效果显著。
惯用的冷锻技术,在制造偏长的齿条时,要添加预成型这样的工序;同时,制造出来的齿顶,也很难与既有尺寸契合,这就缩减了模具年限。新颖的摆碾机,可以经由摆头的事先调和,而获取到精准的摆动轨迹,这就促动了齿条慢慢的成形。从现状看,精密框架下的冷摆碾,可制造出很精准的独有齿条;同时模具寿命也延长了。因此,这种传动配件的关联工艺,非常适合精益化生产的需求。
4 传动部件搭配的冷挤压
新颖的冷挤压,也划归为现有的少无切削类技术。这种技术可缩减原有能耗及原有材料,增添产出效率。冷挤压成型过程,是将现有的金属坯件,在特定的压力之下,更替了原有的形态。这样制造出来的齿轮或轴类零件,含有很致密的组织架构,含有连续状态下的金属纤维;且部件带有的耐磨特性以及关联着的疲劳强度,都会超出陈旧的切削配件。在很频繁的冲击态势下,以及荷载偏高的那种工况之下,很适宜选用这样的加工路径。还可根据加工零件的需要,选用特有的冲头,予以反挤压,以便促动它成形,增添配件强度。
在目前原料成本不断上升的态势下,冷挤压这一技术,很适宜用到规模批产的传动部件制造中,我厂的变速箱传动主轴均采用多工位冷挤压工艺,不但省料、余量小,而且精度高、径向跳动小,表面也光滑。
5 结语
规模偏小的、分散态势下的传动零部件制造,没能与其他简单高效的配件规模契合。这样的状态,造成汽车制造中的生产瓶颈。伴随竞争态势的递增,汽车配件这一行业,应着力去缩减原有成本、凸显出优良的配件质地。少无切削这样的配件加工,既含有期待中的经济成效,又能整合起了各类别的冷热工艺,并选取了复合属性的加工原料。经由这种程序,制造出来的传动零件,能与既有尺寸契合,同时又经济高效。
参考文献
[1]牛永生,于海云,孟令军.少无切屑加工技术在汽车传动零部件中的应用[J].机械传动,2005(08).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零部件再制造
引言
在全球社会经济的进步下,汽车行业有了高速发展,我国也已经进入了汽车社会。大量的汽车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了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汽车零部件的维修、报废数量迅速增加。同时也使社会环境以及自然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目前在国外,汽车的废旧零部件回收再制造的行业已经相当的成熟,因此我国在汽车零部件回收再制造的行业的发展要加快速度。这一产业如果得到很好的发展将对我国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保护等各方面提供极大的帮助。
1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含义
汽车废旧零部件的回收以及再制造,是指将市场上废旧的汽车零件回收之后进行清洗、修复以及对零件的表面加以处理,在不改变废旧零部件本身材质以及形状的前提下,对废旧零部件进行再加工,延长它的使用寿命。这项技术可以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充分的利用废旧零部件。由于新的零部件制造所需要使用大量原材料、水和能源,所以废旧零部件的再制造可以有效地省去从采矿到冶炼锻造最后机械加工等多道程序,有效的保护原生资源,减少开采。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方面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2 国内和国外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上的发展状况
2.1 国外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情况
全球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每年销售额1000亿之多,美国在这一行业中更是占了全球的40%。美国最大的汽车废旧零部件再制造的供应商是美驰公司,这个公司目前有9个专门从事该行业的工厂,分布在北美、欧洲、亚洲等地区。该公司的业务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汽车底盘的废旧零部件再加工制造产品。
2.2 国内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的目前情况
我国在这一行业上的发展要比欧美等发达国家起步晚一些,国家在政策方面也已经多次提出推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这将会使国内在汽车废旧零部件回收加工再制造产业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同时我国再制造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部分客观的成功,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使我国的再制造技术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因为再制造产品是将废旧产品进行专业的修复,所以再制造产品与新品几乎可以达到相同的质量,而且不会向制造新产品一样产生报废材料,所以可以预测再制造行业在国内市场有着很好的前景。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的汽车产销国,在汽车的废旧零部件回收再制造这一行业却处于起步状态。若需要尽快的发展这一产业,我国目前还需要以下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国的再制造行业还没有建立出一套完整的法律规定,在制度方面也是不够完善,尚不足以解决目前再制造行业所出现的一系列状况。其次在技术方面也存在很大问题,国内汽车废旧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高低不一,为了快速提高废旧零件的利用率,必尽快加强再制造技术的研究力度,争取更快的提高再制作技术。最后还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使消费者对国内再制造产品充满信心。
3 国内企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发展状况
我国汽车废旧零部件回收再制造行业的企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国家在政策方面已经对再制造企业有了领导型的策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对于节能减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与自身来说,对不合格以及废旧零部件的回收再制作也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同时汽车零配件再制造企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出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消费者也可以用比买新的零部件少一半的钱买到和产品质量相当的零部件。
目前国内市场对于经过加工的汽车废旧零部件的需求量大,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很好的影响。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汽车废旧零部件的回收范围也会随之扩大,这样大大丰富了回收的资源。我们可以向国外的企业学习丰富的经验,然后努力发展国内的再制造产业。同时进一步的增大汽车废旧零部件回收再制造的正面宣传力度,让消费者群体充分了解再制造产品拥有的价值。还有增强商家的销售规范,避免出现欺骗消费者,用再制造产品充当新产品出售给客户的情况。这会严重影响企业的信誉,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还会阻碍再制造产品的正面推广进度。
4 结束语
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同时提供一些新产品的设计观念,让我国在汽车产业的发展上有长足的进步。由于汽车废旧零部件回收再制造出的零部件成本远低于新产品,大幅度节省了资金,所以不难看出汽车废旧零部件再制造技术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一技术的提高会成为我国再制造产业近几年的发展重点。而这一行业的兴起必将有效地带动我国的经济发展,为这一产业的参与者提供可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孔令丞,谢家平,迟琳娜.废旧产品回收再制造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13(05).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赣南苏区
[作者简介]谢达城(1988―),男,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制造、CAD/CAM;谢仁华(1976―),男,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数控技术、逆向工程;陈小军(1986―),男,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江西赣州?摇341000)
[基金项目]2014年度赣州市社科联课题“加快汽车零部件技术人才培养,促进赣州市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与实践”(14013)
一、前言
自《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赣州市立足赣南苏区振兴,着力培育产业集群,促进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全面推动优势产业协调发展。面对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的赣州市,如何利用现有零部件产业的优势,克服不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如何制定好长远的发展规划和健全的发展战略,稳定市场地位、取得突破性发展。这些都将关系到赣州汽车零部件产业能否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关键,对承接产业转移、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振兴赣南苏区经济、助力中部崛起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赣州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目前赣州市着力打造以“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为依托,以“中国汽车零部件(赣州)产业基地”为发展主体,集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与检测、汽车及零部件市场、金融服务等板块连动的区域内纵向一体化的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围绕变速箱及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集聚已形成一定规模,区域内集聚着大量的汽车零部件相关生产企业,如:德国格特拉克公司、美国孚能科技公司、日本万宝至马达公司等,随着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加工深度和产业链的延伸,已初步形成了具有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转移优势
赣州有着丰富的低成本劳动力资源和土地价格,位处中部地区,具有天然的人力资源和地理优势。当今汽车零部件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正在向低工资成本地区大量转移,从而给赣州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另外,由于零部件的核心技术相对整车来说更具备转移的条件,赣州零部件企业也能与国际、国内零部件大公司形成层级供应关系,从而可在全球化分工体系中形成一些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面向全球零配件市场的企业。
(二)政策支持优势
当前,赣州汽车零部件产业面临最好的国家产业政策支持。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快提升赣南老区制造业发展水平,要依托本地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机械制造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科技合量高、辐射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集群。这样的前所未有的政策为赣州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也为发展零部件产业必须的配套价值链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产业结构优势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于2013年5月29日签署《中国汽车零部件(赣州)产业基地项目合作协议书》,将在赣州投资新建“中国汽车零部件(赣州)产业基地”。该产业基地项目规划建设总投资约100亿元,主要建设集汽车零部件、高端特种车辆及其他机械产品等研发、检测、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以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为龙头企业,将有力带动市内相关加工制造工业园区内的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由于零部件的专业化生产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因此赣州依托于每年近100万台套的汽车变速器产量,围绕汽车变速器及汽车变速器相关零部件,如铸造件、锻造件、模具、热处理、同步器等建设集研发、检测、生产于一体的生产基地;着力在汽车变速系统上,如通用减速器、差速器、分动箱、车桥等进行开发和延伸。围绕汽车变速器相关零部件进行突破,提高产品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将是一个很好的立足点。
(四)人才优势
人才资源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主导性资源的作用,被视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要素。赣州有10所专业门类齐全的大中专院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达10多万人;赣州全市有37所职业技术学校,通过采取“订单式”培养,每年能为企业培养10多万名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和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这些人才资源要素将成为赣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强有力的保障。
综上,赣州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政策资源充分、产业结构优势明显、产品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体系建设较好,产业链发育渐趋成型。但也应看到,由于相对于汽车零部件产业发达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虽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整体规模偏小,发展层次仍然偏低,辐射带动作用较弱;高科技产品、精深加工产品、中、高档产品和创新产品少,与国内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产业链条尚有缺失,产业发展必须的原材料、生产设备、工艺装备等配套上游产业链等产能低,还难以满足市内龙头企业的生产需要。
三、赣州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措施和建议
根据上面得出的赣州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要真正实现赣州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的跨越式发展,除了正确分析赣州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准确定位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向外,政府部门还必须建立一整套相关配套政策,企业也必须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
(一)加强政策扶持
政府应通过加强宏观规划,统一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加强内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简化各种行政审批程序和事项,提高政府效能,优化协调服务。为企业在政策、项目、技术、管理、决策等方面提供更高层次的帮助和支持,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树立品牌意识,强化自主创新,通过转型提升发展。
(二)完善产业集群规划,强化招商引资
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要求,编制产业发展规划。要围绕核心产品企业,发展配套的加工制造业,服务业及上下游产业,把汽车零部件产业规划建设成一个地理区域的主导产业,在这个区域内形成一个产业板块,形成一个具有完整产业链条的产业集群。比如加快“中国汽车零部件(赣州)产业基地”建设,尽快将基地建成一个集研究开发区、零部件生产区、生活配套区、售后服务区等各大功能融合互通的综合性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知名铸造、锻造、模具、自动变速箱等企业进基地落户,将核心制造模块进行改造升级。
(三)提高研发能力,实现技术创新
依托中汽零部件等龙头企业,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将核心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大企业带动小企业、核心产品带动周边配套产品的联动发展机制。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创新。政府要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研体系,加强与先进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依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对产业关键技术和基础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孵化和产业化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
(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人才是掌握知识和技术的主体。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地方政策的优势积极、主动吸收行业专家、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服务。应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机制,着力提高员工素质;制定人才留用、利用办法,做到岗位用人、文化留人、待遇留人。政府、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应按照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需要调整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应做到面向市场进行专业配置,面向企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校企合作等多途径、多渠道培养产业发展所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端研发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恩华;于洪涛;金正青.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的差异化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10,(11).
[2]周中.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状况及发展战略研究[D].江苏大学,2009.
[3]王健民.赣州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优势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3,(7).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企业;质量成本;控制
近几年,汽车行业在国家和政府大力扶持的条件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竞争力,为了企业能够稳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对质量成本进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从整体上提高了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一、质量成本控制的基本含义和必要性
(一)质量成本控制的含义。质量成本控制是指在既定的经济技术背景下,对质量成本的形成,采取必要的、符合发展规律的积极影响,从而实现企业乃至一个行业最佳质量效益的行为。对企业内部质量成本进行控制,能够从整体上反映企业对产品的质量成本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提升了企业的外部形象和声誉,更好扩大规模和产量。
(二)汽车零部件质量成本控制的必要性。汽车零部件企业质量成本包含:产品前期设计研发成本、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采购成本、生产过程中加工制造成本以及完成后物流运输成本等,对这些环节质量成本进行控制,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还能优化内部成本结构,方便核算[1]。为了能够让汽车零部件行业更好的适应这个人工成本费用增加、原材料价格快速变动的时代,对至零成本进行科学、合理、高效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逐步缩小和发达国家汽车行业发展水平的距离,建设机械化生产模式,降低人工成本费用,对原材料成本进行预算控制,同时降低物流成本,加大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利润。
二、汽车零部件企业质量成本控制要点
(一)产品设计研发阶段控制。零部件研发阶段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为汽车组装提供各种零部件设施,汽车种类的繁多,也导致研发上存在了一定的难度,要适用汽车整体的特点,还要符合汽车组装型号,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要求。设计人员具备相关质量成本控制意识,不能只注重眼前短期利益,不考虑市场长期的发展趋势,设计出来的产品不仅要保证质量,还要结合汽车行业发展需求,符合国家汽车零部件的相关标准。汽车零部件企业应该设立设计小组,利用技术人员的多方面的想法和考虑,从而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保证新研发的产品能够和汽车整体原接口保持一致,降低零件多次开槽制模具的费用。同时,将现在流行的元素加入到产品设计中,可以加大企业零部件市场份额占有率,更好的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2]。
(二)原材料质量成本控制。汽车零部件行业原材料控制,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成本费用。原材料质量成本控制工作包括:采购计划、确定原材料的种类以及预测的需求量、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供货商、确定原材料的交货方式以及最终的采购价格等方面。
设计人员应该结合实际的产品的功能和型号,选择原材料的材质,质量要符合研发标准,合理制定原材料的种类和数量,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减少库存积压的现象;在采购的过程中,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在采购大宗且市场机制不垄断的原材料时,可以根据国家规范的工作流程进行招标,通过对供货商质量和信誉的调查,进行最佳选择,降低采购成本;对市场原材料价格波动趋向及时进行了解掌握,确保能在价格最低点时买进材料,同时,在选择供货商的时候,要选择整体形象好,服务水平高,物流速度快且能够保证原材料的安全,降低采购风险。
(三)生产加工制造环节质量成本控制。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加工制造环节追求的目标就是时间最短、消耗最小,生产出合格率最高的产品,降低不合格产品的数量,这就需要企业内部对零部件加工技术引用先进的管理质量体系,提升自身的质量监控,优化产品生产加工制造的管理水平,在加工的过程中使用西方国家先进技术降低产品的生产制造费用,加快机械化加工的进程,降低人工成本费用,提高产品的质量[3]。
(四)运输物流环节的质量成本控制。运输物流快且安全性极高,能够使原材料尽快投入生产,提高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物流安全性高,能够减少在运输中对原材料的损耗,从本质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然后企业对运输来的原材料分类整理,进行合理的保存,对数目种类进行详细的记录,能够为下一年采购原材料提供可靠数据,有助于管理者做决定。
三、结束语
对汽车零部件企业质量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的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体制。控制质量成本,也能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保证企业能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异.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做好质量成本控制[J].科技资讯,2011,46(24):179-179.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成本控制;问题状况;解决策略
汽车零部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市场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然而,我国汽车零部件与发达的国家相比较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汽车零部件也是占中低端市场份额。汽车零部件企业若想从汽车行业中突围,必须做好汽车零部件进行有效管理,尤其是其成本控制管理还不够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效缩短产业链,提高汽车零部件技术含量,降低加工所耗费时间,达到成本有效管理目的,以促进企业在竞争中得以长远发展。
一、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目前的汽车零部件市场中,我国的企业生产的产品相对差些,长远研发投入较少,在国际市场中也只是占中低端市场份额。而且社会的快速发展,生产产品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人工物流运输等费用也在增加。使得企业压力巨大,也正积极寻找解决汽车零部件长远发展的问题。所以汽车零部件成本控制管理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必须加强成本控制的学习,从原材料及生产工艺进行有效研究并深入分析,从而控制生产管理成本。
二、汽车零部件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的意识不够强汽车零部件企业对于要控制成本的思想观念不够强烈,往往是忽略成本控制这一环节。而且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很多管理工作人员都是技术出身,对成本控制的概念意识不够强烈。从技术人员提升的管理经理,深知配件在生产及研发的各项情况,毕竟缺乏对成本管理的知识,从而影响到生产汽车零部件所含的成本费用。
(二)汽车零部件研发设计存在问题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然而,我国对新汽车零部件的研发设计技能等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研发步伐跟不上发达的国家,而且在研发过程中耗损太大,研发出来的产品并不是很理想。其次研发设计的配件生产工序繁琐,从而加大批量生产的成本。这要求我们研发的技术人员,应重视研发及生产工序流程。然而参与研发的工作人员自身的技术能力有一定的限制,人才引入也是汽车零部件研发部门的一大难题。
(三)成本控制方法和机构设置不合理成本的控制管理是需要企业全员共同完成的工作,汽车零部件企业往往忽视其他工作人员也应积极参与成本控制的工作,常常把成本控制的工作认为是项目负责人和生产车间的事情,从而导致各个部门之间互相管理成本的态度方向不够严谨。还有管理成本控制机构设置也不够完善,分工内容比较混乱,职责不够明确。也没有正式成立汽车零部件成本控制管理部门,没有对生产研发和售后管理进行有效跟进,实际各个环节都是成本控制的一大问题。
(四)材料采购及制造环节存在问题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是一项重要成本工作。原材料供应商的选择非常重要,常用材料钢材和铝材的品质和它的密度也是有很大影响,钢材和铝材的市场价格不稳定,随时有调整、浮动大,这也是直接影响到成本控制的原因。还有原材料的耗损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成本的支出。比如在生产过程中,很多边角余料生产员工就直接丢弃,复杂的零件耗费丢弃的更加严重。再者,对固定资产生产设备不注重保养问题,不但增加维修成本,还影响生产进度和产品的品质,造成过高的报废率和产品不达标率,直接造成多方面费用成本的增加。
三、优化汽车零部件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提升成本控制意识要从企业全体员工成本控制意识进行有效加强,上到管理层下到一线员工,都必须从思想意识上加强成本控制的学习,行动中也应杜绝浪费材料资源。将企业成本控制作为企业文化学习,从领导管理层应作出表率,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每位员工,践行科学合理使用材料资源,杜绝一切的浪费行为。从而实现有效控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成本管理。
(二)加强研发人员管理工作研发人员应从各方面去进行有效研发和管理,要切合时势发展要求,跟进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进行高效研发,实现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要求。1、优秀人才的选用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管理运用,人才是企业的发展的能源,优秀的技术人才是研发工作中创新的力量。研发人员的选用应在汽车零部件中是深入专才,必须要有相应的成绩考核。对配件的研发人员要实行考核制度,薪资与他们的研发成果有重大的关联。还要对实际做贡献的研发人员给与奖励,促进研发人员中良性的竞争。企业也要引得进人才,留的住人才。人才是企业的生产力,优秀的人才才能更有效实现成本控制。2、研发成本的控制(1)技术要创新技术是推动汽车零部件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加强工艺制作的品质,才能在汽车配件市场占有优势取得一席之地。要对配件严格要求工艺质量,只有通过创新技术才能完成这一要求。汽车零部件企业还应有效借鉴国外对于汽车零部件领先的企业机构,外派专业人才去学习,并有效借鉴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加强汽车零部件的技术整改。从而促进企业研发技术创新,有效控制成本。(2)使用并行工程应加快研发的速度,实现与时俱进。别这边还没有研发出来,那边别人新产品已经进入市场,技术研发必须是走在产品前端。汽车零部件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飞快,对市场必须要有一定的敏锐度,能有效嗅到产品的发展方向。将要研发的各个过程相互集成,形成并行工程。要对产品实行并行设计,将产品研发方向和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应有详尽的应对方案,并通过各个方面的并行,使得产品成本减低,能有效加快研发的进度。
(三)汽车零部件运输成本的控制汽车零部件企业是将生产的部件供应到各地,所以必须要实现一套完整的供应线路很重要。物流控制成本无非是使用要方便、快捷、低成本运输方式。汽车零部件企业应使用物流方式为第三方物流和循环取货这两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运输成本。第三方物流在运输管理及平台比较完善,可以减少库存量。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可以有效将量少的零部件发往指定目的地,降低独家运输的成本。而循环取货的运输方式,设计好运输路线,将产品配送到每个指定地,可以大大降低配送的成本。
(四)设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加强成本管理要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问题,需要成立相关的部门进行有效把控和实行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严格要求每位成员各司其职,有效针对各环节的把控。从研发到采购材料再到投产进入市场,都要严格把控各个环节,并将在每个环节的成本控制力度和结果交到财务跟进并作出收益表。将各个环节跟进的人员进行横向分配。比如负责跟进技术研发部的人员,工作内容应包含技术支持、协助成本预算、资源统筹、成本估算、以及时间估算等。还有其他人员跟进相对应的工作内容,包含工作车间生产也要有效跟进,要实现配件的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优化企业管理建设成本把控制度。
(五)强化采购材料及制造产品的成本控制汽车零部件企业一定要从原材料抓起,包括供应商的选择,必须选择有资质的原材料供应商,对原材料的硬度密度有相关要求的产品应严格审查。钢材铝材在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要合理做出预算机制,在一定幅度能应有效允许其上下浮动的基数,并严格计划采购供应量,以免受到原材料价格浮动的影响。合理计划产量要求,加强采购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并建立相关采购流程制度,严格要求采购人员规范工作,对采购实行奖惩,提高负责采购人员工作积极性,并有效实现成本控制。在实现投产中,应加强人员在生产耗损中将部分未用到的边角材料进行充分利用,对在线生产的员工做出相应的制度要求,要奖惩分明。提高全员的素质培养以及生产效率,对生产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对于浪费生产资源的人员进行处罚,实现生产过程中降低材料耗损。
(六)对生产设备的保养与维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产中应对生产车间及车床等进行保养和维护,定期检查车床、生产线的问题,减少汽车零部件的报废率,降低对车床等生产机器的损耗,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例如因车床故障的影响,如果不及时排除,不但会影响工件加工的加工精度,使工件出现各种各样的缺陷,而且还会使车床的精度迅速下降,直接影响车床的使用寿命。因此,认真分析、总结机床发生故障的原因,摸索排除故障的方法和途径,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必须对汽车零部件的机器定期保养维护,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
【关键词】碳纤维材料 汽车零部件 应用 前景
碳纤维被誉为“黑色黄金”,它同时兼具了碳材料的固有特性和纺织纤维的柔软性两种属性。碳纤维从原丝到成品需经历多道工艺,其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质量轻。因此,将碳纤维应用到汽车零部件中最为突出的改变就是能够在保持其动力系统不变的基础上,极大地减轻整车的质量。而轻量化正是汽车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汽车的轻量化是实现现代汽车设计“安全、舒适、节能、环保”四项要求重要途径[1]。鉴于以上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碳纤维在汽车零部件应用中的优势作用,碳纤维在汽车零部件中的应用必将具有广阔的前景。笔者以下就从各个方面对碳纤维材料在汽车零部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
1 碳纤维材料
碳纤维材料就是纤维状的碳素材料,其主要的成分就是碳元素,含碳量高达90%以上。碳纤维材料的制备需要经历多道工艺,主要包括预氧化、高温碳化、石墨化以及表面处理等。每一根碳纤维都是由数千条更加细小的碳纤维组成的,其直径约为5-8μm,24k以下为小丝束。碳纤维与钢相比,其比重非常小,不到钢的1/4,但是其抗拉强度却远高于刚,是钢的7-9倍。碳纤维材料不仅仅具有碳本身所固有的基本特性,同时还兼具了纺织纤维的柔软性和可加工性,属于一种新型的增强型纤维[2]。
2 碳纤维在汽车零部件应用中的优势
2.1 碳纤维材料具有质轻高强的特性
汽车零部件制造中使用到的碳纤维材料,其密度较小,与普通的钢材相比,只有其密度的1/4―1/5,其质量比铝合金还要轻,但是碳纤维材料的机械性能却远远优于传统金属材料。碳纤维材料与传统的钢材相比,其抗拉强度是钢材的3―4倍,刚度则是钢材的2―3倍,耐疲劳性则是钢材的2倍,热膨胀系数则较钢材小4―5倍,但是其质量却比钢材轻3―4倍。因此,使用碳纤维材料能够使车身的质量显著减轻,从而使汽车的功率需求降低,进而采取更小的驱动引擎和悬挂装置,通过减少动能进而减少了汽车的冲击危险。因此,采取碳纤维材料进行汽车零部件的制造,能够显著的减轻汽车的整体质量,实现汽车的轻量化。
2.2 碳纤维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碳纤维材料具有非常好的可塑性,能够加工各种汽车零部件,也能够制作成一体式的整体结构。例如,目前汽车中使用的铁制汽车座位,其在安装过程中需焊接50―60个部件,但是如果使用碳纤维材料设计成整体成型的座位,不仅能够缩短加工时间,同时其精度也能够得到有效保证。例如目前已经得到应用的树脂转移模塑成型技术,该碳纤维材料制造方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绿色环保等优势,该制造技术能够将传统成型所需的数天时间缩短到几分钟。
2.3碳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汽车上的很多零部件在使用的过程中都要承受机油、汽油以及汽车传动液等化学制剂的腐蚀,并且要经受高温、严寒以及盐雾等等恶劣环境的考验。传统的金属材料零部件在这些恶劣条件下,其使用寿命会受到影响,并且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质量的一致性很难得到保障。但是碳纤维材料却不存在传统金属材料的生锈和腐蚀问题。碳纤维材料具有非常好的耐腐蚀性,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能、耐海水性能、耐碱性能、耐盐和有机溶剂等性能。因此,应用碳纤维材料制造的汽车零部件,其使用寿命较长,且维修费用较低。
2.4 碳纤维材料能够实现汽车零部件的一体化
模块化和整体化是汽车结构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传统的金属材料很难实现这一点。但是碳纤维材料本身所具备的优良特性,使汽车结构的模块化和整体化成为了可能,只用应用合理的模具,就可以将不同厚度的汽车零部件、凸起部、筋、楞等全部一体成型。因此,对于传统的钢制薄板不易制造、生产效率低下、难以保证精度的汽车零部件,使用碳纤维材料能够克服以上所有问题。例如,莲花跑车以整车应用碳纤维材料为目的,使其零部件实现了轻量化,从而使整车实现了轻量化,同时增加了其零部件的刚度和强度,使得整车的性能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3 碳纤维在汽车零部件中的应用
目前随着碳纤维材料成本的降低以及汽车轻量化发展的要求,碳纤维材料在汽车零部件中应用的优势已经逐渐被关注和重视起来了。目前碳纤维材料已经开始被应用到汽车的部分零部件的制造中,例如刹车片、传动轴、燃料箱以及环保汽车中使用的压缩天然气气瓶等[3]。
目前,碳纤维材料在汽车座椅加热垫中的应用就是其在汽车零部件应用中的一大突破。目前在世界汽车制造厂商来看,绝大多数的高档、豪华轿车,例如奔驰、宝马、奥迪等高档轿车中几乎都安装了碳纤维材料座椅加热装置[4]。由于碳纤维材料具有非常好的导热性,因此能够保证热量在座椅加热区域进行均匀的释放,同时由于碳纤维在座椅中分布均匀,因此应用碳纤维材料不仅能够保证加热垫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够保持座椅表面皮革的平整完好。目前,碳纤维材料还由于其环保、耐磨的特性而开始被引入到汽车刹车片的制造中来。在赛车中,碳纤维材料制动盘的应用目前已经比较广泛了,例如F1赛车,就普遍应用了碳纤维材料制动盘。F1赛车能够在50米的距离内将赛车的车速从300km/h降到50mk/h,但此时制动盘的温度会出现急剧升高,达到900℃左右的高温,传统金属制造的制动盘会在这样的高温下,由于迅速吸收热量而发红。但是应用碳纤维材料之后,由于其具有较强的耐高温特性,最高可承受2500℃左右的高温,因此碳纤维材料制动盘其在该过程具有非常优秀的制动稳定性[5]。
4 碳纤维在汽车零部件中广泛应用所遇到的问题
碳纤维材料在我国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经历经接近50年的历史,但是整体来看,其研究进展较为缓慢。同时由于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导致我国目前仍未实现碳纤维材料的大规模生产,因此目前我国对碳纤维的使用主要依赖进口[6]。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实现碳纤维材料未来在我国汽车零部件中的广泛应用,目前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是碳纤维材料的成本问题,目前碳纤维材料的成本价格较高,是其在汽车零部件中进行广泛应用的最大阻碍;其二是生产方法的缺乏,目前看来我国尚且缺乏能够进行大批量、高效率碳纤维材料汽车零部件的生产方法;其三是碳纤维材料汽车零部件的回收利用问题,目前国内对于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回收尚且存在问题,亟待解决;其四是目前我国国内尚且缺乏对碳纤维汽车零部件进行制造的相关设计数据、试验方法、分析工具、碰撞模型等等,都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和完善[7]。
5 碳纤维材料在汽车零部件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目前,随着汽车使用数量的急剧增伤,以及对低碳生活的要求,导致国内外的主要汽车生产厂家都积极致力于开发、生产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化的节能、环保和安全性的汽车。而新一代的汽车必然具备节能降耗的特征,而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就是汽车的轻量化。而目前汽车零部件制造中使用到的一般钢材等金属是无法实现汽车轻量化的,因此,采取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进行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就成为了实现汽车轻量化最有效的方法[8]。因此,目前来看,在未来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中,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将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
并且随着目前对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汽车零部件中的应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未来的碳纤维汽车零部件必将趋于高性能化,汽车用的碳纤维零部件的成本必然会不断下降,碳纤维汽车零部件的大批量、高效率生产工艺方法必然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因此在未来的持续发展中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完全可以取代金属应用于汽车的零部件中,并且碳纤维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中的应用将继续保持大幅增长趋势。在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之下,碳纤维汽车零部件这一细分市场必将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参考文献:
[1] 张方超,杨建忠,乔卉,王勇.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及展望[J].合成纤维,2013(6):26-29.
[2] 罗益锋.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发展与碳纤维材料的开发趋势[J].新材料产业,2015(2):13-18.
[3] 王俊峰,马祥林,张兴龙,李超,齐苏杰,刘小利,于浩.碳纤维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J].新材料产业,2015(2):20-22.
[4] 张定金,陈虹.于今.汽车轻量化对碳纤维的需求[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4(10):30-33.
[5] 张红英,欧阳八生.汽车轻量化之有效途径―高分子材料的应用[J].模具技术,2014(5):54-58.
[6] 肖文刚,何志华,董青海.碳纤维复合材料传动轴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增刊,2012:232-235.
[7] 竺铝涛.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历程及应用[J].上海汽车,2013(11):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