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研究论文8篇

时间:2023-03-07 15:03: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投资研究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投资研究论文

篇1

【论文摘要】文章就近年来散户投资股票所犯的习惯性错误进行梳理分析,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散户朋友十种典型错误,为散户朋友们今后的投资提供一些参考。

近些年来,“炒股”成了我们生活的重要话题。从2007年10月开始,A股市场一路下行,累计跌幅已超过60%。在日常的股票投资活动中,笔者发现多数散户投资者多多少少都会犯一些这样那样的错误,导致投资损失。在散户投资的众多误区中,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散户朋友的十种典型错误,为散户朋友们今后的投资提供一些参考。

一、买入价本位思想

即无论何时、何种市况,都是以自己的买入价作为卖出或是继续持有的标准。散户朋友们这一错误具体表现为缺乏行之有效的“止赢止损”方法和原则。小赚不跑,小亏不出,大亏认赔,亏了不忍心割肉,放手让亏损持续扩大,这是很多散户投资者容易犯的错误。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大幅下跌,有的投资者甚至自作聪明,为摊薄成本向下买入摊平,结果越套越深。“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会割肉的是爷爷”是投资高手总结的经验。割肉一方面是为了保存资金实力,另一方面就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综合考虑了资金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的。“买入价本位思想”是散户朋友投资理念狭隘的体现,也是散户投资者易犯的常见错误。

二、持股过于分散或集中

投资过于分散,表面上看起来可以分散风险,但是对于一般的散户来说,其实是一种极其分散精力的行为和一种缺乏信心的表现。我有一位朋友只有7万块钱,持有10只股票。这位朋友以为分散持股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殊不知一匹再大的黑马有再大的力气,也拉不动装着9头瘸驴的车。投资过于集中,只买一只,违背了把“鸡蛋放在同一篮子”一损俱损的教训。乔治.索罗斯说的好:“承担风险无可指责,但同时记住千万不能孤注一掷!”根据笔者的经验,持股适度按股票行业和地域分配比较好,3-6只股票适宜,持仓要讲究立体性,投资和投机结合,短线和中长线结合。

三、依据所谓专家、朋友、小道消息或者是媒体的建议作为买卖的标准

在股票市场,我的经验是不要轻易相信股评专家等人的结论,他们的话只能参考。他们说的涨、跌和你所理解的涨跌不同。大多数情况下一般股民理解的都是短期行为,而证券研究报告说的却是中长期。缺乏主见和自己的投资标准,人云亦云,没有正确判断风险和市场的能力,只能让自己永远停留在业余水平。沃伦.巴菲特说:“风险来自你不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正确的做法应如江恩所说:“顺应趋势,花全部的时间研究市场的正确趋势,如果保持一致,利润就会滚滚而来!”成为股市赢家需要建立自己正确的投资哲学与方法,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不要把“中国是政策市”等作为不学无术的借口,炒股实战技巧需要反复总结和摸索,不断地深入学习和领悟,才能为炒股赢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买卖时只喜欢限价交易,而不会利用非现价(市价)交易

有的散户往往会因为一、两分钱的便宜而因此误了最佳进入时机,这是典型的“拣芝麻丢西瓜”、“占小便宜吃大亏”的失败投资者。短线投资高手利用信息炒作波段,看准时机,利用市价果断成交,快进快出,往往受益匪浅。当然资历尚浅的散户投资朋友是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的。

五、不敢买正在创新高的股票或板块,而喜欢买处于长期下跌趋势的股票

比如2007年6-10月,有色、煤炭、钢铁等资源型股票天天新高,但很多散户朋友在此类股票面前望而却步。以笔者周边的股票投资者为例,90%的人不会也不敢买那些正在创新高的股票,缺乏赚大钱的气魄和思想。美国人威廉.欧奈尔说:“主流类中的股票,常能涨得惊天动地,但其他平庸个股,连一丝涟漪都不会起!”这类投资者不敢买入高价股,只喜欢买便宜股,他们不知道高价有高价的理由和“强者恒强”的道理。

六、急功近到,不愿长期持有

笔者身边很多散户朋友买卖股票就是典型的T+1,今天买明天卖,追涨杀跌,总想在最短的时间内,不费力气赚大钱。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普遍存在于大多数的散户投资者思维当中。忍耐是一种等待,是庄家酝酿盈利的一种高超手段。很多好股票就是忍出来或捂出来的,对那些优质、成长性好和垄断行业的股票可以有长期投资的思想。万科董事长王石有个朋友叫刘元生,从万科创业起即买入其原始股持有到现在,400万元变为6.32亿元股票。巴菲特的一生中重仓过13只股票,7只股票赚了270亿美金。巴菲特最骄人的业绩是持有《华盛顿邮报》股票30年,股票价值增长128倍。

七、难以克服贪婪之心和不冷静的心态

很多股民朋友将人性的贪婪这一缺点在投资股票时进一步放大,表现得淋漓尽致。典型的是自己的账户资金升值已达20%、50%或更多,但还是不死心,不平仓,挣多了还想再挣更多。跌了甚至到深套以后,从恐惧、谩骂、后悔到连死了的心都有。比如经历2007年5月30日的风暴之后,笔者周边的很多散户朋友的市值大幅缩水,更别说今年以来的大跌,散户朋友跌的面目全非,中间永远不止损。但到现在上证指数2300点,周边散户在恐惧中抛售所有股票,把股票卖在地板价上。反复的追涨杀跌,陷入无休止的恶性循环,最终心灰意冷,以大幅的亏损离场而去。股民朋友炒股投资,就一定要克服人性贪婪和不冷静的心态这两个缺点。

八、不擅长学习和做功课

很多散户朋友喜欢把小道消息和电视上的股评当饭吃,不擅长学习是散户朋友投资股票的大敌。“股票是经济的睛雨表”,制约股票的涨跌因素相当复杂,股票供求、通货膨胀率、国内外的政治、军事、经济、自然等因素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股票的升降。这要求散户投资者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真学习,不断进步,做好功课。投资总有失误甚至犯错误的时候,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懂得怎样在失败当中吸取教训,更重要的是不要让同样的错误多次发生。“成功的方法在于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问题,把自己的弱点变成长处”。投资的成功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美国投资大师杰姆.罗杰斯说:“决定命运的不是股票市场,也不是上市公司本身,而是投资者本人的学习、经验和判断”。

九、对股市缺乏基本的判断和信念

如很多朋友毫无道理的笃信大盘暴跌时,政府一定会出面救市;奥运会前股票一定涨;市盈率低的股票就是好股票;ST股票绝对不能买等等。把这些无稽之谈当成投资宝典,其实是误入歧途而毁己不倦。股票的投资经验需要时间积累和总结,或者前辈们反复总结出来的精华散户朋友可以借鉴和参考(仅此而已),如买进有信心、持股要耐心、卖股靠决心;短线炒消息,中线炒题材,长线炒业绩;买股要慢,卖股要快,持股要稳。不要在大涨后追高买进,不要在大跌后低位杀出;不要在利好公布后买进,不要在利空公布后卖出,不要买进有明显缺陷的股票等等,这些都是股民高手朋友们结合中国股市特点总结出来的精华,散户朋友当可以学习和引以为鉴。

十、心态不正,不够平常心

赚了嫌少,后悔自己没有在股市高点获利了结;亏了闷闷不乐,不敢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失败。在股市投资,这些朋友是以健康受损和心灵受折磨为代价来投资的。不论盈亏,“知足者常乐,而贪婪者常悲”。炒股要有平常心,要有纯净的境界,证监会尚主席说的好,炒股要三闲:闲钱、闲时间和闲心态,这是散户投资者投资股票的一个真理。

在股票投资的误区中,以上十点是散户最容易犯的错误。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于想靠炒股致富的散户朋友来说,如果不注意克服以上十种错误,则对炒股非常不利。实际上,我们要通过炒股发现自己的人性缺点,然后逐一克服,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这样我们的炒股水平和生活质量才会大大提高,财源就会滚滚而来。

篇2

完整的货币市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要有丰富的货币市场工具可供交易;二是价格应是开放的,即利率是市场化与自由的;三是有不同类型的众多市场参入者;四是要有优化的结构和层次。目前我国交易的品种为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交易的国债、中央银行融资债券、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和高信用等级的中央企业债券等债券,兑现基本不成问题。在国债回购市场中尽管目前不尽规范,证交所系统和银行系统不能联网,容量小,效率不高,但这些问题应会很快克服。资金拆借的期限一般较短(大部分是在一个月以内),拆借的双方大都为金融机构,进入同业拆借市场的机构必须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信誉良好,拆借市场采取抵押的方式,增强了资金偿还安全性,拆借的额度一般较大,比较适合保险资金的运作,风险相对不大。在国债买卖中,保险公司平均收益率维持在5%左右,对货币市场的介入目前应主要限定于国债和重点中央企业债券,对一般的债券和商业票据应暂不介入,条件成熟后逐步全面介入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

自1992年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建设成效显著,市场规模、市场工具和市场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1998年,我国股市市价总值、流通市场值与GDP比率分别达24.52%和7.22%,因此保险资金介入证券市场,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选择。

1、直接投资股票或基金市场

(1)充当战略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参入新股的认购

以目前的情况而论,历来新股的收益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相对定期存款要高出许多。以1998年为例,平均年收益率在15%左右,而且基本不受股市波动影响,2000年的收益更高,最底的高达30%,高的超过200%,充当战略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参与新股配售,在短期内是保险资金运用的良好选择。当然,随着新股发行方式的改革和申购资金的不断增多,以及新股发行的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收益率也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

(2)直接介入二级市场买卖

保险公司参入股市的自营业务是必然趋势。保险公司并非没有股市投资人才,而且这种人才也不难获得,保险公司在国债市场上的良好表现就是明证,2000年上半年保险公司在证券投资基金上波段式操作,赢利率达到10.52%也是一个证明,根本的问题在于要不断搞好保险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保险市场的良好竞争机制,同时使用不同的金属机构在政策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市场的竞争机制。决定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模式。当然,在投资的前期阶段,可借助证券公司的投资咨询力量,利用证券公司的专业优势。

2、通过证券公司投资股票市场

入股证券公司或委托证券公司投资,目前收益较高。如证券市场上的超级机构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华夏证券公司、国泰证券公司、南方证券公司,1997年的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分别为38、16.2、22.6、15.7;国信证券、大鹏证券的盈利能力也很强,均在1999年上半年火爆的股市中完成了全年的任务,而且1999年国信证券的人均利润高达240多万元,净资产利润率超过35%,在短期内委托信誉良好的大型综合性券商进行资金运用为一个良好的选择。

3、发起设立保险基金或通过证券投资股票市场

(1)通过证券投资基金

保险资金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方式间接入市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式,因为证券投资基金的经营水平和分红水平目前基本令人满意,同时因为它们数量多、规模大,便于保险资金运用,基本可以作为保险资金的选择之一。目前由于限定保险公司仅能投资与证券投资基金间接入市,才导致了在庞大的保险资产由于受持有每一基金不能超过10%的限制才对每个基金均有大量投入的怪现象发生,同时由于证券投资基金少,大的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额度使得它不得不超过持有10%以上的单一证券投资基金。

(2)通过开放式基金进入股市

开放式基金的最大优点是避免了投机炒作,管理更为公开,更能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为投资者真正分享专家的理财业绩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具有优胜劣汰和良好的市场约束的特点,透明度高,流动性好,是国际投资基金的主流品种,是市场长期发展的产物和选择,也是我国投资基金业发展的方向。(3)通过保险投资基金

根据不同保险资金的特点,由寿险公司发起设立的保险基金的存续时间应相对长一些,而由产险公司发起设立的存续时间相对短一些。由于我国保险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保险资金数量也在迅速增长,因此保险基金的形式可以更多地采取开放式基金的形式,而开放式私募和公私结合的募集方式为主要的途径,便于保险公司套现。

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

1、投资监管应从投资方式控制转为比例控制,实现投资的多元化。

日本的投资方式有:有价证券投资、不动产投资、银行存款、短期资金交易及各种形式的抵押贷款,并规定各种投资比例。我国保险投资方式的单一极大的限制了资金运用的有效性,而投资方式的灵活多样能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不同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自身的投资方式,保险监管机构也可以利用明确的资金比例引导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向,确保保险投资的稳定性,防止过度投机,保证保险公司在兼顾安全性的同时获得较好的收益。

具体说,应在放宽投资渠道的同时,对寿险资金运用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通过各种规定限制保险投资品种的比例,达到资产和负债在种类和时间上的合理搭配。这一投资比例的大小可随投资环境的完善而逐步扩大,在投资环境尚未完善时,投资比例应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其后逐步扩大。

2、逐步放宽投资政策,允许国内保险公司选择海外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进行投资。

针对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善,投机盛行,风险较大的状况,可以为保险公司提供必要的政策,规定一个最高比例,允许其在海外投资。国外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大多具有良好的组织设施和完善的投资环境,电子化程度高,法律制度较为健全,是良好的二级流通市场,投资收益率与国内相比较高,能够保证保险资金增殖。这样做既能增加国内保险公司的竞争能力,进一步扩大投资组合,降低风险程度,而且还能为国家创汇,为增加外汇储备做一点贡献。

3、结合现阶段国情,进行基本设施投资。

我国目前国内需求不足,消费不旺,就业压力大,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是政府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增加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尤其在当前西部大开发的条件下,此举更具有现实意义。可以考虑靠发行政府债券或金融债券,由保险公司定向购买,将保险资金投资于基本设施建设。保险资金作为一种长期性资金,需要一种收益稳定、风险小的长期投资渠道,基础设施投资由于具有资金需求大、占用时间长、收益稳定、风险小的特点,能够满足保险投资的需要,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迫切需要寻找资金来源的时期,有效地利用保险资金,既可以解决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缺口,又可以提高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效益,促进保险业的发展。

篇3

关键词:投资战略;投资形成战略;空间投资战略;产业投资战略

作者简介:黄磊,山东财政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济南250014)。

一、关于投资形成战略

面对新世纪的发展要求,培育和不断壮大投资形成能力无疑具有突出的意义。在未来的投资战略设计中,促进投资高水平形成是不可回避且必须着力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这方面,我们认为必须妥善解决以下两大问题。

(一)投资形成总水平的合理确定

投资形成总水平的适度化取决于对这样几个因素的准确测度: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全社会潜在投资资源的存量;社会对潜在投资存量的实际动员能力。由于我国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仍将处于经济加速起飞阶段,增长与发展过程中的投资扩张几乎不存在动力抑制,即投资的客观需要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无限制的,因而合理确定投资形成的总水平,关键是把握住投资形成的条件和能力,即主要应建立在对后两个因素准确分析的基础上。

一般地说,要确定潜在投资资源总量的边界受哪些基本方面的制约并不困难,它大致等于国民收入中剔除消费等其他必要的非积累性分配内容后的余额、可运用的折旧基金数量、由消费延迟及沉淀后直接或间接向投资转化的数额,以及可从国外流入的投资之和。然而,如果缺少审慎和系统的测算依据,仍不可能找到潜在投资数量的准确界限。例如,确定投资从国民收入中可分离出来的数量,需要从动态的角度考虑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随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适度处理问题;确定折旧中的投资潜在形成量,既涉及到折旧存量的充分动用、逐期补偿保障问题,又涉及到对资本折旧加速趋势的准确把握问题;确定消费向投资转化的数量水平,则要考虑消费基金总规模、分配结构、边际消费倾向、储蓄动因与结构及其他各种实现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制约因素;而从境外形成投资,则需要对投资环境发展动态及对国外游资的变动状况进行准确分析。

潜在的社会投资资源量并不等于实际的投资形成量,很简单,社会对这一潜在存量的实际动员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是十分充分的。因此,在制定投资形成战略时,除了根据各种相关因素准确地测算出投资资源存量边界外,还必须着重分析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这些潜在资源的实际动员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尤其应着重分析这样几方面的条件:一是资金市场融资功能的强弱及其充分释放的保障程度;二是微观经济主体自其内部进行积累的主动性与能力;三是国家在社会投资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直接干预能力及组织调度能量的大小。

(二)投资形成的结构优化

投资可以形成于不同的渠道,而不同渠道形成的投资,在数量水平、流量稳定性及运用效应的优劣上可能存在相当大的差别,故投资形成结构的优化,是设计投资形成战略时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投资形成的渠道可以从两种涵义上理解:一是以社会总产品价值中各构成部分包括国际资本流入部分为分析对象的投资价值源流;二是指能够使潜在投资资源真正得到动员、最终进入社会投资领域的、与一定的经济主体或融资系统相关联的原始供给渠道,亦即融资实现的渠道。鉴于从社会总产品价值中形成的投资数量水平实际上缺乏弹性,主要适于抽象的理论分析,而特定投资形成目标的实现保障更现实地取决于各种融资途径的状态,投资形成过程中的利益关系也主要体现在各种融资信用活动中,故这里的讨论主要是指后一种意义的投资形成渠道及其结构优化问题。其中,以下两点无疑应是战略设计者考虑的重点:

一是保证投资按预期战略目标形成的融通渠道完善问题。这属于投资形成结构要素优化的范畴。目前我国的投资融通渠道已多元化,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产生的新渠道(如证券市场等)大多尚不够通畅或容量相当有限,其功能尚无法充分释放;同时还有一些在市场经济国家普遍运用的投资融通方式在我国尚未规模化、规范化地出现;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发展态势进行投资融通渠道的创新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此外,资金市场的开放程度及其准入水平也还相当低。这样一种存在诸多空白和缺陷的融资系统如果不能得到充分的改善,既有的投资潜量也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动员,这本身也是导致我国长期以来实际投资要素供给能力不足的基本原因之一。要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要求,促进投资充分形成,首先就必须把注意力放在形成尽可能全面、高效、有自身特色的融资渠道系统上。在未来的投资战略选择中,扩大我国投资融通渠道包括工具体系,形成功能强大的融资系统的目标,予以专门的规划,并设计出强有力的推进措施,无疑是投资形成战略中需要着重研究部署的问题。

二是不同融资渠道在社会投资形成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间比例关系的合理确定问题。面对新世纪发展需要的融资系统是建立在经济运行市场化基础之上的,因而其结构的优化在保证投资形成战略目标的同时,也必须能够全面适应市场经济高效、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显然,提供不同投融资服务的资金市场必须在投资形成渠道中占据主导地位。但资金市场本身是一个庞杂的体系,它们所提供的不同的服务对投资形成的意义显然不尽相同。同时,不同的市场部分在发展、培育的条件与难度上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就需要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确定出应着重发展的市场类型。从促进投资形成的角度上说,证券市场等长期资金市场显然应是重点发展的部分。另一方面,由于新世纪我们将面临大幅度的经济推进要求,而我国的特定国情,决定了某些必不可少的投资领域在经由市场导向时有可能得不到足够的支持,政府可以直接动员的投资资源显然也必须保持相当的比重。但如果政府对社会财力的集中过度,或多或少都会对培育企业投资主体、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如何确立市场形成投资与政府直接动员投资之间的最优动态比例包括其实现的保障,就需要结合不同投资主体的分工范围、投资结构战略、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及市场机制发育的实际状况来慎重考虑。

二、关于空间投资战略

生产力布局状况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重要尺度,科学地制定长期的空间投资战略极为重要。在这一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应予以高度重视。

(一)空间投资战略确定依据的合理设定

科学地制定空间投资战略,其前提是明确这一战略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可能的选择角度大致有三:其一,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发展的效益目标为主要基点,兼顾地区经济发展的均衡化;其二,以实现地区经济均衡发展为主要基点,兼顾效益目标;其三,兼顾效益目标与地区均衡发展双重目标,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从理论上说,第三种选择角度似乎不偏不倚,最能体现出公平性,也是许多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教科书宣传的信条。但事实上,这种模棱两可、无所侧重的原则在实践中几乎等于无原则,既不能有效地促进效益目标实现,也不能真正有助于地区经济发展均衡化的实现。而前两个选择角度,本身并不排斥效益与均衡的结合,作为原则又是具有明确侧重点的,其操作过程也便于规范。由于不同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均有其特定的不均衡性,对应的战略选择也从来都是有所侧重的。我们认为,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面向新世纪的空间投资战略设计的出发点,还是应当侧重于最大限度地实现比较效益目标,在此前提下兼顾地区经济均衡化目标。

(二)空间投资战略设计中对某些关系的合理处理

空间投资战略设计中更现实的问题,是明确地规划出投资的空间结构。这里我们并不企图勾勒出这一结构的框架,仅提出在这一结构确定过程中常被忽视而实际意义又十分突出的几个关系,以期引起设计者的重视。

其一,宏观角度的地区投资分工优化与实际宏观集成效益的非拟合性问题。由局部利益最大化动机导致的不同地区投资的雷同化,固然不符合整体的投资效益实现要求,而按照分工协作要求形成的理论上的区域投资专业化,也未必能保证宏观投资集成效益的最优化。如果目前实际存在的地区经济之间相互封闭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区域投资分工后形成的地区产业结构,显然就不能达到预期的宏观效益目标,甚至由于基于分工要求实现的各地区产业体系的相对单一化,还可能导致宏观与地区自身投资效益普遍的下降。因此,在设计地区投资分工战略时,必须充分考虑地区之间进行协作沟通的条件问题,即推进各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须建立在区域经济联系渠道通畅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战略规划中只单一地强调地区优势的发挥和分工,而不考虑协作进行的条件,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宏观效益损失。需要顺带指出的是,地区之间经济沟通、协作关系的强弱,既取决于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性,也取决于某些硬环境条件,如交通设施、信息通讯手段的健全、充分。有鉴于此,任何地区,无论其投资和发展的具体优势何在,都应当同时把现代交通、通讯、信息产业等作为投资的重点之一。

其二,地区投资分工与区域内经济体系相对完整化矛盾的处理问题。总体分工要求进行的区域投资战略设计,必然带来地区投资内容的相对集中化。与前一点相关,在地区经济开放程度较高的背景下,这种状况可以通过区域经济互补来解决;但经济互补的实现,在实践中是不可能做到完全充分的;至少,在满足各地区发展需要的及时性上就存在弱点;何况某些难以预料的经济异动,也完全可能导致相对单一的地区经济在某一时期陷入某种程度的萧条甚至瘫痪状态中。同时,由于价格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某些地区在宏观角度上确立的发展优势特别是资源优势所在,投资实施后短期内未必能为地区带来比较效益,因而它还可能影响到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均衡性。这样,地区内经济体系在各有侧重基础上的相对健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客观要求,而这与实现地区分工的战略无疑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强调地区投资分工的战略不能走极端,它并不意味着对地区经济体系化的忽视,只不过地区经济体系的健全,应当围绕着优势或主导产业而逐步拓展形成,不同产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比重应有较大区别罢了。在投资形成总量有限的背景下,如何合理确定各地区优势、主导产业与一般性产业的比例关系,也是设计空间投资分布战略时必须认真处理好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三,地区资源优势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资源优势利用的空间投资分布战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直接、突出且具有长期性的。鉴于经济增长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成为阻碍社会发展质量的极为突出的因素,新世纪人类自身生存环境质量的优劣也将成为更重要的发展质量指标,生态环境保护和优化的意义无论如何估计都不过分,因而在空间投资战略的设计过程中,处理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避免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这一点虽然早已被人们不同程度地认识到,但在以往实际的投资战略规划中却常常被忽视。有鉴于此,在设计投资空间分布战略时,需要对此确定明晰的准则与规范,并作出系统而严格的处理与稽核规定。

(三)对投资滞后地区社会福利提高要求的合理满足

以追求比较效益为主要基点,兼顾地区均衡发展的空间投资战略,或多或少会带来某些地区发展速度的相对缓滞,甚至可能导致其难以自我满足区内社会福利提高的目标,乃至出现某种程度的马太效应,成为影响政治、社会稳定的潜在隐患。中央政府作为全社会经济运行的组织管理和利益协调者,必须承担满足投资滞后地区社会福利与其他地区同步提高要求的责任。需要注意的是,投资滞后地区通常也是过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中央对其传统的扶持方法主要是增加财政补贴,实行转移支付政策,但仅此显然是不够的。可以考虑采取的其他政策是:降低中央对投资滞后地区收入的集中度,实行特殊的税收返还制度以确保这些地区的政府对其区内形成的税收保有高于一般地区的水平;对其优势资源实行流出保护政策(侧重于优势资源流出的高收益保障而非限制其流出);实行重点发展地区部分投资收益向投资滞后地区直接进行转移流动的责任制度(在理论上,这实际上是对后者发展机遇损失的必要补偿,同时也是为了在国家财力集中量有限的背景下,满足必要的转移性支付需要);允许产业政策确定的产业发展序列在这些地区执行时具有较大的弹性,以使其有限的投资集中用于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的产业领域;鼓励来自境外的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性投资以更高的比例流入这类地区等。采取上述措施,可有效地缓解投资发展滞后地区社会福利增长目标实现的压力,体现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三、关于产业投资战略

投资战略设计过程中最为人们所重视的内容,是投资在产业领域之间的合理分布。在这方面,我们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以下两个问题:

(一)产业投资优化的价值标准与基本目标的确立

制定产业投资战略,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以什么为产业投资优化的价值判断标准及在此基础上的产业投资优化目标的确定问题。面向新世纪的产业投资战略,可以有以下多重的优化标准和目标:一是实现既有产业体系相互间的发展均衡;二是追踪世界产业发展的新动态,适应国际潮流和现代化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与重组,在新的技术基础上推动高效益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分析世界范围内的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集中力量扶持发展某些创新的和可望在世界范围内居于领先地位的产业,以体现超前发展的战略意图;四是促进我国产业走向国际化经营,以实现对国际市场的高比例占领,最大限度地获取国际比较效益;五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注意发挥人力资源上的优势,保持对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比重;六是产业投资分布格局的设计除应明确体现出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外,还应更加突出对社会发展质量的直接改善目标。

篇4

一样平常以为,投资情况是指某一特定经济地域为投资这种经济活动所提供的一系列要素和生产条件及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包罗硬情况和软情况两个方面,并具有团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地域性和条理性等特点。

革新开放以来,我国吸引外资效果显着,1979至2000年,天下累计现实使用外资到达5189.2亿美元,其中对外乞贷1473.39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3466.37亿美元,外商其他投资额249.44亿美元。此间,吸引外资大要履历了从政策引资到情况引资再到特色引资的阶段更替,体现出对投资情况相识的渐渐深化。

对投资情况举行阐发、评价、革新和调控是学术界和政府部门面临的紧张理论和实践使命。1993年我国政府举办了关于投资情况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对投资情况的内在和外延举行了较为全面的讨论,其效果被编入《论投资情况与吸引外资》一书中,[1]但投资情况的定量评价尚未引起富足珍视。鲁明泓在阐发我国投资情况的基本组成因素的基础上,运用主因素阐发等数学要领,选取一样平常经济因子、通胀因子、劳动力因子、政策因子等四类因子共11个具体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除以外的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和45个主要都市的投资情况举行了定量测算和评估,并提出了革新投资情况的政策性提倡和步伐。[2]该研究存在的主要题目有三个方面:一是省区和都市的评价指标体系类似,未能体现出差异条理的差异性;二是对非经济因子思量较少;三是评价效果未能反应各年度之间投资情况的动态厘革趋向。程连生则运用熵的原理来探究中国都市投资情况的特点和熟化类型,同时也提出了革新投资情况的主要步伐。[3]不外,对投资情况熟化度和投资情况熟化率的内在界定和计量的科学性还需做进一步的探究,增长熟化型、稳固熟化型、潜伏熟化型、生长熟化型等类型分别也值得商讨。1997年,鲁明泓再次运用计量经济模子筛选出对外资区位散布有较大影响的因素,然后用主因素阐发要领盘算各地域投资情况综合指数;继而运用毛病系数阐发法分别出太甚投资地域和投资不够地域,借此评判各地吸引外资的“事情开心水平”和未来潜力;着末阐发了各地域投资情况的内部结谈判地域差异。[4]但对太甚投资区和投资不够区的分别依据和效果难以令人佩服。苏亚芳在对投资情况的基本理论和研究要领举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以宁波市为例,运用定性阐发与定量阐发相团结的研究要领,选取自然情况、生齿和劳动力、交通条件、基础措施、税收优惠五类因子共21个基本因子组成评价指标体系,对海港都市宁波的投资情况举行了综合质量评价;与此同时,又对重产业、轻产业、高技能产业和服务业等四个投资行业分别举行了适宜性评价。[5]将投资区的综合质量评价与投资财产的适宜性评价团结起来,是该项研究的紧张特色之一;将投资情况评价与投资情况信息体系的计划、应用阐发模子的开发团结起来,则是该项研究的又一特色。国家计委投资研究所等从经济生长水平、财产结构、基础措施、技能资源和交通便捷性五个方面,选择人均GDP、第二、第三财产比重、产业企业净资产利润率、收支口额占GDP的比重、人均累计现实使用外资额、人均投资额、高中结业及以上生齿比重、专业技能职员比重、路网密度、市区离机场间隔、市区离铁蹊径间隔、人均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共12个具体指标,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域的49个都市的投资情况举行了综合阐发和评价。[6]

投资情况评价研究虽然取得了骄人希望,但仍存在下列主要题目:(1)在引导头脑上,偏重于革新投资情况以吸引外资,而轻忽国内各地域或都市间的横向经济相助。在革新开放的初期,大肆吸引外资成为都市和地域经济生长的紧张驱动力。从高新技能财产开发区的生长阶段来看,在前期的增长极阶段(即通例技能阶段),外力确实是主要的生长驱动力;但随着增长极阶段向新财产区阶段(即高技能阶段)的变化,内力因素的紧张性将日趋上升。现实上,使用外资是专业化生产分工协作关连由国内向国际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国内良好的经济相助关连和秩序,是吸引外资的紧张基础。因此,当前在珍视吸引外资的同时,同样要看重吸引内资。据上海市统计,制止2000年末,全市累计吸引外商投资项目22270个,条约使用外资454.23亿美元,现实到位外资308.89亿美元;累计吸引内资企业1.5万家,累计吸引内资金额602亿元;上海投资各地企业420家,投资金额凌驾180亿元。又如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至2001年共引进项目231个,吸引外资45.77亿美元,内资51.5亿元,成为海内外创业者向往的投资热土。可以预见,我国都市和地域经济将进入分工与协作、外资与内资互动生长的新阶段。(2)各地在吸引外资的手段上,偏重于优惠政策方面的非公平竞争,而相对轻忽公平竞争情况的营造。各地在招商引资中运用最多的手段是优惠政策。种种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不光在具体实验历程中因层层变异而被滥用,使各地的招商竞争沦为一场旷日恒久的“价钱战”,导致国家和地方政府两败俱伤,而且屡见不鲜的种种优惠政策同样令外商一头雾水,缺少政策稳固感和对当地政府的诚信度的信心,同时,不少内资企业为了享受优惠而争相“假合资”。时至克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相识到,一个都市投资情况的优劣,主要不在于该都市的行政政府制定出凌驾国家文件划定的领域之外的优惠政策,而在于简化行政管理步伐,促进执法、规则清楚化和执法透明化;在于健全须要的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措施;在于消除在进入国内市场方面所存在的行政停滞;在于保障投资者有利可图。由于,一方面,优惠政策存在效益递减征象;另一方面,中国入世后,专对外商的“土优惠”与WTO的“普惠精神”显着相悖,取消特别,统一人为,创建公平、公平、果然的市场竞争情况已势所一定。(3)偏重自制劳动力和地皮等资本因素的比力,而相对轻忽人力和技能资源及社会资本等紧张因素的作用。随着经济的生长,基本生产要素的紧张性将降落,而高等生产要素的紧张性将上升。已往某一种物质上的基础措施(如交通、能源和水提供)通常就足以吸引外国投资,而如今则要求有高度生长的人力和技能基础。特别是在高新技能财产开发区,技能创新者和职业司理人等是决定地域生长的紧张因素。而且随着投资情况的渐渐革新,劳动力价钱和地皮价钱将呈上升趋向,传统生产要素的低资本上风有大概渐渐丧失。另外,资配套服务业的发达水平通常是投资情况评价中容易被纰漏的因素。现有的产物网络和相干的服务业网络也是外国投资者颇感兴趣的因素。(4)范围于单个都市投资情况的静态评价,而较少关注都市投资情况的动态厘革,较少关注当地都市与周边都市乃至更迢遥都市之间的动态讨论和竞争。或偏重单项软硬情况措施或条件的革新,而相对轻忽投资情况团体功效的协同提升。(5)在评价指标选取上,偏重于一样平常经济因子,而相对轻忽非经济因子;或偏重于外资企业或财产结构的适宜性评价指标的选取,而相对轻忽外商对都市生态情况和生存写意性需求方面的思量。由于,外资企业要在一地扎根,其要求是多方面的,如交通、通讯、都市景观、社会治安、污染状态、居住条件、文化娱乐措施等等,这些都是吸引外资的紧张砝码。(6)差异地域条理投资情况的影响因素应当有所差异。一样平常来说,投资情况可分别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条理。宏观层面主要是指国家或大的地域的投资情况,中观层面主要指都市的投资情况,微观层面则主要指企业或特定财产的投资情况。在对差异地域条理或差异目的的投资情况举行评价时,其影响因子或参评因子及其权重也会因条理和目的差异而孕育发生厘革。这在以往的投资情况评价中是较少顾及的。本项研究试图增补这一缺憾。

二、宏观层面上的投资情况评价

宏观层面上的投资情况评价的目的在于为投资者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即选择哪个国家或大的地域举行投资?投资者在做出这种选择时所思量的主要因素即可作为投资情况的主要参评因子。从这一角度来看,外洋学者提出的投资情况品级评分法、国别冷热比力法、体制评估法等均属于此类。在此,笔者将我国各省区的投资情况评价也视为宏观层面上的评价。在我国各省区之间,由于政治稳固性、钱币稳固性、对外商的管制水平、执法停滞等因素的地域差异相对较小,故不予思量。因此,从软硬情况中选择路网密度(X[,1])、信息化水平(X[,2])、建成区绿化笼罩率(X[,3])、生产资本包罗房地产价钱(X[,4])和劳动力资本(X[,5])、市场范围和潜力包罗人均GDP(X[,6])、市场中心性(X[,7])和都市化水平(X[,8])、劳动力素质(X[,9])、企业群体的理性化水平(X[,10])、行政管理屈从(X[,11])、知识产权掩护(X[,12])共12项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线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铁路业务里程与公路里程之和;信息化水平借用国家统计信息中心对中国各省区信息化水平的测算效果;劳动力资本以职工匀称人为来体现;市场中心性以人均批发和零售贩卖额之和来器量;劳动力素质为每十万生齿中高中结业及其以上生齿数;企业群体的理性化水平以非国有经济产业总产值占全部产业总产值的比重来体现;行政管理屈从借用《中国市场化指数》陈诉中“淘汰政府对企业的过问”的视察效果来间接器量;知识产权掩护以三项专利答应量与GDP的比例来体现。

由可知,北京、上海、广东的投资情况综合得分居前3位,其次是天津、海南、浙江、辽宁、江苏等省市,投资情况较好;福建、吉林、山东、湖北等省投资情况居于中游;黑龙江、湖南、河北、重庆、陕西、江西、广西、云南、河南、贵州、新疆、四川等省、市、区总体投资情况欠佳,在软、硬情况上存在一些缺陷和不够;而山西、宁夏、内蒙古、青海、安徽、甘肃等省区总体投资情况相对较差,亟需增强革新和优化配置。

三、中观层面上的投资情况评价

凭据1998~2000年的评价效果,笔者运用坐标图示要领对各年度都市投资情况举行分类(因篇幅所限,此处图略),分别出如下四种类型:第一类:软硬情况互动生长型;第二类:硬情况滞后生长型;第三类:软情况滞后生长型;第四类:软硬情况迟钝生长型。

以2000年为例。属于第一类的都市有深圳市、佛山市、广州市、东莞市、珠海市、惠州市、江门市、肇庆市和潮州市;属于第二类的都市有韶关市、湛江市、梅州市;属于第三类的都市有中山市、汕头市;属于第四类的都市有茂名市、阳江市、河源市、清远市、揭阳市、云浮市、汕尾市。

四、微观层面上的投资情况评价

微观层面上的投资情况评价的目的即是在宏观和中观决策的基础上,对具体的投资场所的适宜性和投资潜力举行比力阐发评价,以便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主要从投资项目、投资机遇和投资要领等方面来举行场址选择。醒目的投资者通常能够适当地选择投资项目与投资机遇和投资要领,以便淘汰失误,前进屈从,赢得竞争。

举行投资场所的适宜性评价时,首先应凭据重产业、轻产业、高新技能财产和服务业等差异财产对自然、经济、技能、情况等条件的本性要求,来选择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在自然条件和情况条件方面,应综合思量海拔高度、地面坡度、地基承载力、水质、大气质量、绿化笼罩率、洪流吞没的机率、地动烈度、外方职员子女的教诲题目、“三乱征象”等因素;在经济和技能条件方面,应综合思量距车站、机场、口岸等主要交通节点的间隔、地皮资本和租税、水电气的提供及资本、离市级商业中心的间隔、当地的支持财产和资产业的配套水平、劳动力技能水准、资源天分、现有的产物网络和相干的服务业网络、小我私家和企业的名誉状态等因素。

投资场所评价的具体要领有:(1)专家决策法:即凭据所选取的场址特性指标值举行评判和加权,以场址总合得分最高者为最优选址。(2)立室法:即凭据用户需求和可选择的场址之间的最佳立室水平来选择最优场址。(3)条理阐发法:即在大概性选择中运用条理阐发要领来确定其最优场址。

如高新技能财产对劳动力素质、交通条件、创新情况等有较高的要求,靠近知识麋集区,有较强的产业基础、完满的基础措施和生存服务措施,良好的自然情况、政策情况和金融情况,成为其结构的紧张条件。以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能开发区为例,该园区选址于上海市西南部,以信息财产作为重点生长偏向。该园区距市中心人民广场11公里,距虹桥国际机场7公里,距铁路上海站12公里,距内环线高架蹊径4公里,距地铁一号线1.5公里。园区内基础措施齐全,交通方便,通讯捷达;情况幽雅,降尘率低,水质较好;产业配套协作条件较好,智力资源富厚(相近有上海交通大学等20余所大专院校和120余所研究所;16家国家科研开发机构,270家民营科技开发机构),海关、商检、金融、保险、外贸、咨询、状师、管帐、专利牌号、质检、人才培训等支持服务体系健全。至2000年末,区内共有种种企业800家,其中有研发功效的机谈判企业650家,约占企业总数的81%;职工总数4.1万名,其中大专以上种种专业技能职员14350人,直接从事研发事情的工程技能职员到达8000人,分别约占职工总数的35%和20%。在已开发的6平方公里地皮上,每平方公里累计产出贩卖收入181亿元、利税20亿元、出口创汇6.2亿美元,单元面积产出列天下高新区之首;天下500强跨国高科技公司已有30多家在区内投资项目。园区还与国际国内的孵化器公司、危害投资机构、上海市高新技能效果转化服务中心等相助,在保证、中介、加速孵化等技能创新机制方面举行有益的探索。现在该园区正以宽带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为抓手,创建数字园区;以国际认证为抓手,争创质量管理和情况管理“双优园区”;以中英合资“科技绿洲”项目为抓手,创建国际园区。议决开心营造高品格情况,实现由财孕育发生长向功效开发的变化,以期塑造一个切合高新技能财孕育发生长须要的、良好的创新情况,使该区的服务质量、情况掩护与国际接轨,进一步前进国际竞争力。

五、结语

投资情况评价的基础目的在于使政府部门、投资者和企业家对该地域的投资情况有一个科学的、全面的、体系的相识,以便引导其投资情况的革新和投资场所的选择。因此,只有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举行关联性视察和比力阐发,才气达此目的。

综合运用经济学、地理学、统计学、含糊数学、灰色体系理论、条理阐发要领、遥感和地理信息体系等多学科理论、要领和技能开展投资情况评价的多条理综合研究,是深化投资情况研究的一条有用途径。微观条理投资情况的体系综合研究照旧一个蕴含巨大潜力的领域。

【参考文献】

[1]中国市长协会编:《论投资情况与吸引外资》,北京,中国都市出书社,1993年。

[2]鲁明泓:《中国差异地域投资情况的评估与比力》,《经济研究》,1994年第2期,第64~70页。

[3]程连生:《中国都市投资情况阐发》,《地理学报》,1995年第50卷第3期,第240~246页。

[4]鲁明泓:《外国直接投资地域散布与中国投资情况评估》,《经济研究》,1997年第12期,第37~44页。

[5]苏亚芳:《海港都市投资情况评价》,载于陈诉彭主编:《都市化与都市地理信息体系》,北京,科学出书社,1999年,第322~349页。

[6]国家生长筹划委员会投资研究所、中国市场经济报编:《中国都市投资情况评价》,北京,工商出书社,2001年。

[7]国家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各地域信息化水平测算与比力研究》,《统计研究》,2001年第2期,第3~11页。

[8]樊纲、王小鲁主编:《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域市场化相对进程陈诉》(2000年),北京,经济科学出书社,2001年。

[9]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1》,北京,中国统计出书社,2001年。

[10]石忆邵、顾萌菁:《我国都市综合竞争力理论与评价要领探析》,《计划师》,2001年第3期,第86~89页。

[11]国家统计局都市社会经济视察总队编:《中国都市统计年鉴》(1999、2000年),北京,中国统计出书社,2000、2001年。

篇5

[关键词]证券组合投资交易费用买进卖出交易

一、引言

由Markowitz首先提出的证券组合组合投资理论是现代证券投理论的基石。它解决了持有一定资本的资者如何在证券市场众多的证券品种当中做出投资选择,适当的分配自己的资本,以得到最大的收益,并且收益发现最小。这种投资决策问题已经被广大学者所研究,也得出了一些非常由价值的结论,文[1]从安全投资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把概率引入了决策模型;文[2]也在概率原则下对投资组合进行研究,并用遗传算法进行模型求解;文[5]从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对投资决策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求解这一模型的旋转算法;文[7]研究了不相关资产的投资组合理论;在文[3,8]中,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含有交易费用的投资组合模型进行研究。

然而在上述众多研究成果中,没有考虑证券组合投资中存在买进和卖出时交易费用问题,显然交易费用的多少肯定会影响到原来模型的可行域,即最优投资组合,因此在证券投资组合当中考虑买进卖出操作的交易费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否则,可能会得到非有效的证券投资组合。因此,本文基于以上的考虑,把证券投资中的交易费用考虑进去,更加符合投资者的需要和实际投资情况。

二、含交易费用和无风险证券的投资组合模型

篇6

国内软件业在各种操作系统上,尽管曾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曾出品过一些DOS的改进型如CCDOS、UCDOS和晓军等,但自90年代初,已彻底失去了市场。除了在一些专用的系统外,操作系统的市场被微软公司的MS-DOS、MS-WINDOWS系列、NOVELL公司的网络操作系统系列和UNIX所占领。操作系统的技术含量及规模是属于最高最大的一种计算机软件,其开发和成熟需要高昂的投资和几年的时间,所以,到今天,只有象MICROSOFT、IBM、SUN、SCO、NOVELL和HP这些巨人级的公司才有能力去开发和推广。特别是高端的操作系统,要求高度的稳定性可靠性;其开发到产品成熟,除了要有高质素的开发队伍外,还需要多年大规模的测试和使用来发现和改进不足之处,而市场推广的力量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据报,中国有关部门已组织开发了具有自主版权的中文UNIX系统。从技术来说,UNIX系统源远流长,备受学术界垂青,技术成熟而开放,有多个版本的UNIX的源代码可从公开渠道得到,而上述的有关部门更从SCO得到了整套的UNIX源代码,所以,可以相信,中国有关部门开发的这版UNIX相信会有足够高的性能和质量,并且,如果国家有关部门能给与其市场上支持,这版UNIX相信能在政府部门、国有大型企业占据相当的份额。然而,没有什么证据显示有任何的中国公司有意或有实力发展个人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与西方公司分庭抗礼。作为投资者,必须看到,UNIX的应用在于高端市场。而更广大的低端市场现在已给Microsoft所统治,国内外的开发者已失去市场时机;除非能有全面独到之处,否则业界无人能对MS有丝毫威胁。目前,只有SUN公司以其JAVA技术成为业界唯一与MS对撼的公司。

2开发工具。

在这方面的市场,MICROSOFT、IBM、BORLAND,AUTODESK,ORACLE,SCO等有出色的表现,它们的开发工具在各自应用的专业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软件商只能出品一些小型的开发工具,难有大的营业额。没有证据显示有中国公司有意或有实力出品象VisualBasic,BorlandC,Delphi,Oracle这样的“大手笔”。

总结:

在这两个领域,中国的软件从业者曾作出很大努力,推出的产品包括CCDOS,UCDOS,多种汉卡等,但它们3、4年前已从市场上消失,尽管还有一些计算机用户在使用它们。一些“山寨公司”几年前推出的各种基于FOX产品的自动程序生成器还有人在使用,但这类产品的市场已经消失。基本上来说,中国的软件从业者在在这两个领域的市场已丧失贻尽。不过,偶尔可以发现一些例外,中文之星做为外挂的中文系统,还有一定的市场份额;1996年,IBM与四通利方公司达成协议,今后IBM在中国销售的部分计算机,将预装利方多元支撑系统。然而,这些产品最终都是挂靠在微软的系统上。另外,北方一些公司推出了如‘青鸟’等应用开发工具,据报道,其性能很好,但未有与外国类似产品做比较。在市场上也没听说过那个应用是用这些国产的开发工具开发的,技术书店也不见这方面的参考书。这两个领域要求软件公司要有强大的技术力量和市场机器,其中,市场机器这一因素相信是国内软件公司在两三年内难以有所发展。

3应用软件。

在以下几个种类的应用软件,中国公司已经可以跟西方公司分庭抗礼:

抗病毒软件

在抗病毒软件领域,西方公司有SCAN系列、NORTONANTIVIRUS系列,CPANTIVIRUS系列等,而中国公司出的KV系列和KILL系列等,在中国较具影响力,其性能和技术先进性比西方公司的同类软件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类软件的开发主要倚重于一两个天才专家的编程技巧,开发规模较小(所以很适合中国人),销售的投入很小,一旦技术上成功,很容易就会有市场的成功随之而来,赢利丰厚。总之,营运的成本很低。然而,这个行业给投资者的空间很小。

排版软件

尽管MICROSOFT、LOTUS等已从中国人手里抢走了中文字处理软件的主导地位,然而,汉字排版软件仍是中国公司的天下,有方正、华光等,并且,方正排版系统已打入日本、韩国和海外华人社区的中文报业市场,其原因如下:

1以北大方正为代表的中国公司在这方面的技术和资金的投入较早较多,理论和技术基础雄厚,与排版从业者联系紧密,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客户支持都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2无论排版软件如何先进,有关的操作仍然是复杂的,用户不会轻易换个软件来重新学习操作一遍。

3方正已在汉字排版市场上占统治地位,另外国同行望而却步。

当然,中国公司也很难切入拉丁文排版市场,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是市场问题。

财务软件

这方面的软件基本上由中国公司的产品统治市场。(请参阅另文:关于投资财会软件的可行性的分析)

MRPII软件

MRP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已是非常成熟的技术。MRP-Ⅱ把企业的设计、采购、生产、财务、营销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有效地支撑经营决策,达到降低库存、提高生产效能和质量、快速应变的目的。在MRPII领域,境外十几家MRPⅡ软件公司早已进入中国市场,如美国的SSA公司、EMS公司、JDEdwards和四班公司,台湾的汉康软件公司。国内多家软件企业和科研院校开发或二次开发了多个MRPII产品,如天津企星公司、北京利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浪潮集团、上海启明软件有限公司等推出了商品化的MRPII产品。一些软件业人士评论说财务软件公司最适合发展MRPII。

基于INTERNET应用的软件

尽管INTERNET有十几年的历史,其大规模的发展和应用是94年开始的。各路商家积极开拓在INTERNET上的应用软件。在INTERNET应用软件的技术方面,中国公司与外国公司的技术差距比较小。INTERNET应用软件的开发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生意,开发的过程有新的特点,一些西方的老牌大公司的技术经验和秘密未必在INTERNET应用软件上用得上。这给一些能发现市场机会公司带来机遇。SUN公司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研究JAVA应用的合作机构,估计中国软件业界在98年下半年或99年很有可能出若干基于INTERNET或JAVA的应用。

办公室自动化应用软件

这主要指基于信息流的办公室自动化应用。曾经,办公室自动化应用软件的开发是规模大,技术复杂的工程。然而,由于LOTUSNOTE的出现,其开发已变得相当轻松。近几年,众多大大小小的公司在这个行业有所发展。(将另文论述)

PDA软件

微软已开发出支持PDA的操作系统。中文PDA的最大生产商权智公司已打算在98年提供给第三方以PDA的开发工具。这样,将会结束PDA生产商自己生产应用软件的局面,并通过第三方的应用软件,更好地拓展PDA的用途,从而扩大PDA销量。所以,一家有灵敏市场嗅觉并愿意与PDA厂商合作的软件公司将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对象。据闻,某PDA生产商准备在PDA上装配JAVAVM,因而,一家善于用JAVA作开发的公司有可能在PDA应用市场上分一杯羹。从国际潮流看,PDA的应用前景还有增长势头。

多媒体出版物及其开发工具

多媒体出版物的出版,一般来说不属于软件的开发,其成功依靠的是出版物的内容和编排。如果一个出版公司能有一批优秀的策划和美编人员、良好的组织建议:

以上所述并不包含计算机软件的各个类别。象CAD/CAM软件,以前也做过调查研究,行业前景很好,可惜缺乏投资空间。

另外,在一些国人能有所作为的软件领域,其相应的公司绝大部分在北方,尤其是北京。在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领域和多媒体出版物领域和基于INTERNET应用领域,深圳和珠海的软件园可能会有相应的软件公司落户。

篇7

关键词:知情交易者,认购权证,认沽权证,创设制度

前言

期权对“知情交易者”(informedtrader,即信息灵通的投资者)有较强的吸引力,这首先是由于期权的高杠杆低成本特性(Black(1975)[3],Mayhew,Sarin,Shastri(1995)[13],Faff&Hillier(2005)[10]),此外期权的价格和标的资产未来价格波动率相关,获得标的资产未来价格波动率的知情交易者能够通过投资期权获利(Back(1993)[2])。但是,期权市场也存在阻碍知情交易者交易之处,如较低的流动性以及在做市商交易制度下容易暴露投资者的身份(Easley,O’Hara,Srinivas(1998)[9],Chan,Chung,Fong(2002)[5])。

包括期权在内的金融衍生产品出现后知情交易者的投资选择对衍生产品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有重要影响。如果知情交易者选择衍生品为投资对象,衍生品的成交量就会对标的资产成交量和收益率有预测的能力。此外,由于报价方式的不同,衍生产品的收益率也有可能包含标的资产的信息(Chan,Chung,Fong(2002)[5])。尽管实证研究已经发现成交量有信息传递的作用(Sarwar(2004)[15],Cao,Chen,Griffin(2005)[4]),但多数研究主要考虑原始的交易量,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混合了买卖双方的信息。近期的研究改进了之前直接利用原始成交量的方法,有的利用净成交量作为测算的指标(Easley,O’Hara,Srinivas(1998)[9],Chan,Chung,Fong(2002)[5],Pan&Potesman(2004)[14]),也有的把原始成交量分解为可预期的成交量和不可预期的成交量(Chiu,etal.(2005)[7],Lee&Chen(2005)[11])。

从本质上看,权证与股票期权基本相同,对期权的研究方法同样适用于对权证的研究。但是,由于权证的发行人受到限制,这导致权证和股票期权对标的资产的影响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Aitken和Segara(2005)[1]通过对澳大利亚权证市场的研究,认为权证限定发行人的特征会导致其对标的资产的影响(价格影响、流动性影响、波动性影响)不同于股票期权。Loudon和Nguyen(2006)[12]也认为权证发行人的特殊性使得权证价格高于相应的股票期权价格,并进一步影响了权证作为金融衍生产品作用的发挥。权证和股票期权的区别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标的资产的影响差异可能会导致知情交易者选择不同的目标投资市场。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要考察在中国这种转型经济的条件下,权证的出现是否会吸引知情交易者从股票市场向权证市场进行转移,并由此判断我国权证市场的出现是否提高了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的确有证据显示知情交易者在股票市场和认购权证市场存在,而在认沽权证市场,并没有发现知情交易者存在的证据。我们认为知情交易者之所以不愿意进入认沽权证市场的原因可能在于认沽权证的行权价设定过低,以至于认沽权证失去了套期保值的作用。同时我们认为,创设机制的出现也不能吸引知情交易者向认沽权证市场流动。

投资者行为分析

按照信息获取能力的不同,本文将市场投资者分为两类:知情交易者和投机者。这里知情交易者定义为能够通过各种手段提前获得有关标的资产价格信息的投资者,包括内部人以及大的专业投资机构等。投机者主要是指不能提前获得有关标的资产价格信息的投资者,他们主要通过在市场上频繁买卖资产来获得收益。

由于前面提到的原因,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条件下,知情交易者选择在权证市场进行交易。在获得信息后,知情交易者会买入或卖出相应权证,这种购买行为首先会影响到权证的成交量和价格,如果信息准确,随后标的资产的价格和成交量会发生相应的波动。同理,如果知情交易者选择在股票市场投资,则股票的成交量和价格变化会领先于权证的价格和成交量变化。通过分析股票和权证的成交量以及价格波动的前后顺序,我们就能判断知情交易者的目标投资市场。

投机者在市场上主要的作用是提供流动性。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流动性强的证券更能吸引知情交易者的参与。投机者之所以愿意提供流动性,是因为他们希望从价格的频繁波动中收益,因此价格波动越强的证券其中的投机者就越多。我国权证市场采用T+0的交易方式,而股票市场依旧采用T+1的方式,这导致权证市场更能吸引投机者。如果这个假设成立,则权证市场的投机成分应当高于相应的股票市场。此外,由于投机者具有追涨杀跌的特性,在价格上升时,投机者买入的行为导致成交量上升,因此我们把证券价格波动先于成交量波动的程度作为衡量投机成分的指标。

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股票和大盘整体走势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表现为证券之间常常具有同涨或同跌的特点(Demirer&Lien(2005)[8])。如果股票和认购权证的收益率(净成交量)之间如果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这可能不仅仅是因为股票和认购权证之间的同向变动关系,也有可能是因为市场的不完善导致的证券整体的同涨或同跌现象。

方法和数据说明

本文通过VAR模型来测算权证和作为标的资产的股票的收益率和净成交量之间的关系。具体模型如下所示:

其中,rs,t表示股票的收益率,rw,t表示权证的收益率,vs,t表示股票的净成交量,vw,t表示权证的净成交量。股票和权证的收益率采用对数收益率,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本文使用净成交量作为衡量成交量变动的指标。净成交量的计算首先要确定每一笔交易是买方发起的还是由卖方发起的。我们假设主动买盘的净成交量为正,主动卖盘的净成交量为负。当固定区间净成交量大于零时,表示此时间段买方的力量强,股票收益率因此有上升的趋势,净成交量越大表示买方的力量越强。

本文使用的股票和权证的交易数据来自天相数据库,由于天相数据库对每一笔交易没有区分是主动买盘还是主动卖盘,我们参考Easley,O’Hara,Srinivas(1998)[9]以及Chan,Chung,Fong(2002)[5]的方法,按照规则作了处理:如果一笔交易的成交价格高于前一笔交易成交价格,我们就假设此笔交易为主动买盘,并设定此笔交易的净成交量为正;相反,如果一笔交易的成交价格低于前一笔交易的成交价格,我们就假设此笔交易为主动卖盘,并设定净成交量为负。当前交易的价格如果和前一笔交易价格相同,我们无法区分交易属于哪一类交易,就设定此笔交易的净成交量为零。当考虑的区间较短时,这种近似可能会导致较大误差,因此本文所取时间间隔为8分钟,以降低这种近似方法所导致的偏差。

我们把每支证券每天的交易按照8分钟的区间划分成30个观测值,VAR模型中取滞后期为5期。回归采用了混合数据(pooldata)的方法。为了消除不同证券在不同交易日的个体差异,我们对同一个证券在同一天的每一个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减去均值并除以标准差的方法,我们把同一个变量在每天的观测值变成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1的分布。

本文选取的样本区间是从2006年5月8日至6月23日共7周的分笔交易数据,包括了47只证券,其中认购权证有10只,认沽权证有16只,相应的标的股票有21只。

实证结果

本文研究的样本中的股票有5只同时发行了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5只仅发行了认购权证,11只仅发行了认沽权证。为了分别考察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市场的不同,我们把权证市场分成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两个市场,分别代入模型中进行回归,共计得到8个方程。回归的结果见表1。

*

注:第一行变量为因变量,第一列为自变量,自变量下标数字表示滞后的时期数。*、**、***分别表示系数在0.1、0.05、0.01水平上显著。rs、rc、rp分别表示股票、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的收益率;vs、vc、vp分别表示股票、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的净成交量。以上自变量均经过标准化处理。

一、股票收益率和权证收益率的相关性分析

两个市场收益率的前后相关性表示市场上出现新的消息后两个市场价格的反映速度。从表1可以看出,认购权证的收益率和滞后一期的股票收益率显著相关,并且和预期方向一致。认沽权证尽管和滞后一期的股票收益率显著相关,但是方向和预期方向相反。股票收益率和滞后一期的认购权证收益率显著正相关。此外,股票收益率和滞后一期的认沽权证收益率也显著相关,并且方向和预期一致,但是系数较小,仅有-0.027。

股票收益率与滞后的权证收益率显著相关并且方向和预期一致,这表明股票价格的变动的确影响到了权证价格的波动。和认购权证相比,认沽权证的相关系数较小,说明认沽权证对股票价格波动不敏感,这也表明认沽权证的投机成分较多。另一方面,认购权证价格的变动的确对标的股票价格变动有预报作用。相反,认沽权证却没有这种作用,这也证明认沽权证价格变动没有包含有关标的股票价格波动的信息。综上所述,有迹象表明,有部分知情交易者选择认购权证作为投资对象,但是没有选择认沽权证作为投资对象。

二、不同市场之间净成交量与收益率的相关性分析

知情交易者的交易行为会影响净成交量的变化,其所处市场的净成交量应当和滞后的另一市场的收益率显著相关。表1显示,股票净成交量和滞后两期的认购权证收益率正相关,这和预期方向相同,但是和滞后五期以内的认沽权证收益率无显著相关性。另一方面,认购权证的净成交量与滞后的股票收益率显著正相关,方向和预期方向一致。认沽权证净成交量与滞后五期内的股票收益率无显著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表明,权证推出后知情交易者开始向认购权证市场转移,但是没有证据显示知情交易者有投资认沽权证的趋势。

三、同一市场内收益率与净成交量的相关性分析

从表1来看,在分别控制了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的收益率以及净成交量这些变量后,股票净成交量与滞后一期的收益率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311和0.34。而在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市场,回归的系数分别为0.52和0.535。虽然这些系数的差异不能精确测量不同市场之间投机成分的差异,但是我们依旧能够发现,权证市场的投机者的交易比例要高于相应的标的股票市场。这与权证本生具有的杠杆性以及我国对权证实行T+0的制度有关。这个结果也间接说明,知情交易者更偏好股票市场而非权证市场。

从以上的分析看,尽管衍生品市场存在诸多优势,但是知情交易者并没有从股票市场完全转移到权证市场进行投资,其中有一部分知情交易者选择了认购权证,但是很少有选择认沽权证作为投资对象。导致这个现象发生的原因我们认为与权证制度本身有密切联系。

知情交易者选择衍生品交易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衍生品价值与标的资产价格密切相关。这种紧密的相关性来自于市场的套利以及套期保值交易。但是权证制度本身限制了发行人以及发行数量,这使得一般投资者很难成为权证产品的卖方。卖方垄断的直接后果是权证价格超过了其自身的价值,这使得利用权证进行套期保值成本过高。套期保值交易的缺乏导致权证价格与标的资产价格的相关性降低,从而阻碍了知情交易者的转移,也阻碍了信息传递速度的提升。

导致知情交易者不偏好权证的另一个原因涉及到权证行权价的设置。一般来说,当行权价和市场价相近或者权证处于实值(inthemoney)情况下,权证的套期保值功能才能得到较好体现。当权证处于深度虚值(deepoutofthemoney)时,权证的套期保值功能基本丧失,剩余的功能就是给投机者提供一个互相博弈的工具,此时权证的价格与标的资产的价格相关性极小,知情交易者并不是风险偏好者,这种情况下的理性选择是远离权证,这可以解释为何知情交易者不选择认沽权证作为投资对象。

创设机制并不能完全解决权证卖方垄断的问题。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价格波动性较大,权证行权价与市场价格很容易出现较大的偏差。此外,权证发行方由于具有垄断地位优势,也偏向于设置对自己有利的行权价,这都容易导致一部分权证不具有内涵价值。创设机制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此外,券商进行创设必须提供足额的保证金,这种政策限制固然降低了券商创设可能带来的信用风险,但同时也制约了券商创设的能力。

综上所述,由于权证本身具有的缺陷,权证可以作为推进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一种工具,但不适宜作为主要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推广。和权证相比,股票期权以及股指期权规避了权证的缺陷,更适合在证券市场上推广。

结论

本文通过对高频交易数据的分析,来判断知情交易者是否选择权证市场作为主要的投资场所。实证结果表明,尽管有部分知情交易者从股票市场向认购权证市场转移,但是并没有证据表明知情交易者选择认沽权证作为投资的对象。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和权证本身特点有关,这包括权证发行人的资格限制以及行权价设定的问题,创设制度并不能解决权证本身的这些问题。最后,我们认为,权证不适合成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主流产品,尽快推出标准化交易的期货以及期权产品才是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根本对策。

参考文献:

[1]Aitken,M.andSegare,R.ImpactofWarrantIntroductionsontheBehaviourofUnderlyingStocks:AustralianEvidence.AccountingandFinance,2005,45.

[2]Back,K.AsymmetricInformationandOptions.ReviewsofFinancialStudies,1993,6.

[3]Black,F.FactandFantasyintheUseofOptions.FinancialAnalystsJournal,1975,31.

[4]Cao,C.Chen,Z.andGriffin,J.InformationalContentofOptionVolumePriortoTakeovers.JournalofBusiness,2005,3.

[5]Chan,K.,Chung,Y.,P.,andFong,W.TheInformationalRoleofStockandOptionVolume.TheReviewofFinancialStudies,2002,15.

[6]Cherian,J.OptionPricing,Self-fulfillingProphecies,ImpliedVolatilities,andStrategicInteraction.WorkingPaper.

[7]Chiu,Chien-Liang,et.al.StudiesontheEffectofTradingVolumeandReturnVolatilityonCallWarrantsandUnderlyingStocksinTaiwan.QuarterlyJournalofBusiness&Economics,2005,44.

[8]Demirer,R.andLien,D.CorrelationandReturnDispersionDynamicsinChineseMarkets.InternationalReviewofFinancialAnalysis,2005,14.

[9]Easley,D.O’Hara,M.andSrinivas,P.S.OptionVolumeandStockPrices:EvidenceonWhereInformedTradersTrade.TheJournalofFinance,1998,53.

[10]Faff,R.andHiller,pleteMarkets,InformedTradingandEquityOptionIntroductions.JournalofBanking&Finance,2005,29.

[11]Lee,M.andChen,C.TheIntradayBehaviorsandRelationshipswithitsUnderlyingAssets:EvidenceonOptionMarketinTaiwan.InternationalReviewofFinancialAnalysis,2005,14.

[12]Loudon,G.andNguyen,K.EvidenceontheIssuerEffectinWarrantOverpricing.AppliedFinancialEconomics,2006,3.

[13]Mayhew,S.,A.Sarin,andK.Shastri.TheAllocationofInformedTradingAcrossRelatedMarkets:AnAnalysisoftheImpactofChangesinEquity-OptionMarginRequirements.JournalofFinance,1995.

篇8

近年来,证券市场中的惯性与反转现象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所谓惯性现象,是指过去的赢(输)家组合持续成为赢(输)家组合,而反转现象是指过去的赢(输)家组合成为未来的输(赢)家组合。惯易策略是以股票过去的表现作为买卖判断的基础,即买入近来的强势股,卖出近来的弱势股;而反转策略则卖出近来的强势股,买入近来的弱势股。一般认为,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股票价格对过去或公开的信息发生具有规律性反应。惯性与反转现象的发现,被视为“市场异象”。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这些能给投资者带来超常收益的规律性现象是对传统资本市场理论,特别是“有效市场假说”(EMH)的极大挑战,冲击着当代金融理论的基石。从投资实践的角度看,把握资产价格的这些规律性变动,可以给投资者带来超常收益,增加获利空间。关于惯性与反转现象以及相应投资策略的研究,无疑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目前,比较成熟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国外市场发达的交易机制和成熟的投资环境基础之上。本文以中国偏股型封闭式基金和偏股型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行为为研究对象,这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因为基金的投资决策是市场发展趋势的方向标;二是从1998年3月中国发行第一支基金至今,证券投资基金资产总规模达5008.2亿元,沪深两市上市的封闭式基金共有54家,开放式基金102家,发行基金单位6551.13亿份,基金资产净值1050亿元,可见中国基金业取得了超常规的快速发展。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加强对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和投资理念,发展壮大投资基金,而且有利于推动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和金融体制的健全完善。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根据中国证监会1999年3月10日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准则第五号{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指引)》的规定,基金管理人应该在每个季度的公告截至日后15个工作日内编制完整的投资组合公告,并经基金托管人复核后予以公告。基金公告的内容包括按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10名股票明细,即股票名称、数量、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本文将上述的前10名股票定义为“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并以其作为研究样本,样本以一个季度为间隔,时间跨度从1999年3月31日至2006年3月31日。为使样本数目尽可能达到统计检验中大样本数目的经验要求,本文选择了投资组合公告在5年以上的偏股型封闭式基金,共49支;投资组合公告在两年半以上的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共24支,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天软数据库、深圳国泰君安数据库(CSMAR)和金融界网站(http://),采用MATLAB和MICROFIT统计软件。

(二)模型定义

本文根据GTM模型,做出如下改进:

首先,GTM模型对惯性反转现象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先对整个市场的股票按照某一标志,如超常收益率进行排序,选择高低两端的股票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并分析这两种组合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超常收益率情况。本文认为,由于资产价格对不同的信息将发生不同的反应,并且不同的资产其价格对同类信息也将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选择了24支开放式基金和49支封闭式基金为研究对象,以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为样本,基于这些股票过去一段时期相对于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进行分组,分别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之所以选择上证综合指数,一是因为其作为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衡量中国证券市场表现的权威统计指标,是一个包括上证180指数、上证50指数、上证综合指数、A股指数、B股指数、分类指数、债券指数、基金指数等的指数系列;二是因为基金持股的偏好受到行为、心理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较大,以上证综合指数来构筑赢家、输家组合,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科学、统一的分析参照系。

其次,GTM模型并没有区分基金在买卖股票时所采用的交易策略的差异性,比如:投资组合中的某只股票的权重变化为负值,有可能是因为相对于通过持仓调整而将权重维持在当前水平的投资策略而言,投入到该支股票的新资金所占比例较小。然而,本文希望测量的是增加的交易量本身,而不是由价格变动或由新股票进入、退出所引发的权重变化带来的惯性估计值的改变。

如图1(以股票进退投资组合和市值为研究对象)和图2(以股票进退基金投资组合的支数为研究对象)所示,中国基金进出股票相当频繁,持股仍以中短期为主。因此,本文将基金买卖股票的行为分为三类:完全退出、新进去和持仓调整。分别考虑有股票进入或退出时对基金投资组合的影响,并检验未来一段时期超额收益的变化趋势和惯性反转的程度。这样一来,权重变化在有新资金进入(退出)的情况下总是正值(负值),并且,在没有惯性(或反转)交易的零假设下,每一个组成部分的惯性值应趋近于零。

其中,T表示股票j在基金投资组合中出现的次数;N表示基金投资组合中所考察的股票支数,因本文以基金投资组合中前10位的重仓股为研究样本,所以N的最大取值为10;Rj,t-k为股票j在t—k期间的收益率,按照复利方式根据股票的日收益率计算出股票的季度收益率:

用来衡量基金在考察期内所采取的投资策略的综合效果。当Rj,t-k>Rm,t-k时,即股票i在t—k期的收益率大于同期的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若wj,t>wj,t-1即基金增加股票j的持有市值比例,则M>0,表明基金采取追涨的惯性策略;当Rj,t-k<Rm,t-k时,若wj,t<wj,t-1,则M>0,表明基金采取了杀跌的惯性策略。表明基金采取了卖高的反转策略;当Rj,t-k<Rm,t-k时,若wj,t<wj,t-1,则M<0表明基金采取了买低的反转策略。总之,M衡量的是基金在考察期内所采取的投资策略的综合效果,如果M>0,表明基金采取的是追涨杀跌的惯性策略;如果M<0,表明基金采取的是买低卖高的反转策略。虚部数值的变化可将基金交易行为区分为新进入、完全退出和持仓调整三类。ImM(i)>0,表明本期增持了股票j;ImM(i)<0,表明本期减持了股票j;ImM(i)=0,表明本期股票,j退出基金的投资组合;ImM(i)=∞,表明新股票i进入该基金的投资组合。1表示对基金投资组合权重变化进行检验的时间跨度,当1等于1时,是对连续季度的投资权重变化进行检验;当1等于2或4时,检验的时间间隔分别为6个月或1年。本文对1分别取1、2、4时的惯性值M进行检验。k表示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是根据本季度或前k季度的股票价格波动所做的反映。当k=O时,M值反映基金经理基于本季度股票收益率所采取的交易策略;当k=1时,M值衡量的是基金经理根据上一季度股票收益率所采取的交易策略。

三、实证结果分析

Grinblatt,Titman和Wermers(1995)用GTM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时,采用的是t—统计检验,本文考虑到每个季度的估计值不一定独立,采用Fama-MacBeth方法,对各个季度的横截面数据进行基金持股比例、收益率和M值的统计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见表1、表2和表3。

实证结果表明,全体股票、新进入股票这两列M值,其均值和中位数,不论是t—检验还是符号检验,都大于零,表明基金投资行为的惯易倾向显著。基金在有新进入股票时的M值,无论是均值还是中位数,都远远大于全体股票、退出股票的相应度量值,这表明基金在买入股票时,追涨现象十分显著;在只考虑完全退出股票时,M的均值和中位数都为负,即存在反转交易行为,这表明基金在卖出股票时,高卖的现象十分显著。

表3为基金持仓调整时的M值,本文将它作为衡量基金投资综合效果的参照。从表3中可见,对于持仓调整策略而言,虽然其惯性估计值的均值和中位数都非常小,但均为正值。例如,对于一个季度(k=1,l=1)的滞后回报,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均值分别为0.2116和0.1974,中位数分别为0.2066和0.1574。以封闭式基金为例,0.2116表明机构投资者在季度末持有的股票在该季度的回报率仅比上个季度开始时持有股票的相应回报率高0.2个百分点。这和Grinblatt,Titman和Wermers(1995)0.3个百分点的惯性估计值非常接近。随着滞后期的拉长,均值的估计值上升,而中数却仍然很小。此外,所有M估计值的分布都是偏斜的,中位数比均值小。在持仓调整的情况下,所有M值的滞后平均惯性估计值都为正数,并且在统计上显著,虽然显著值非常小。可见,不论以本季度股票回报率的变动(k=0)还是以上一季度股票回报率(L=1)作为决策依据,基金明显倾向于采取追涨的惯性投资策略。

从投资的综合效果来看,当k=0时,M值的均值大多大于k=1时的均值。可见,绝大部分基金管理人倾向根据本季度股票收益率的变动同向调整持股结构,即采取追涨的惯性投资策略。其中的原因,一是因为中国证券市场属于资金推动型的幼稚市场,当大盘开始启动后,个股存在着较大的上涨惯性;当大盘开始下跌,无论是绩优股、成长股还是垃圾股都同步下跌,基金只有采取趋势投资策略顺势、借势、甚至造势,才能赚取超额利润。二是中国基金业绩评价标准粗糙。目前,对于多种风格、不同风险收益目标的基金,各基金管理公司都采用基金净值对基金绩效进行评价。由于基金经理采用同一股票研究分析平台,又为了获取市场认同,在业绩上不输给同业,不得不采取谋求短期盈利的行为,导致选股和投资决策雷同和基金投资风格趋同。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偏股型证券投资基金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基金是否存在收益的惯性反转现象。实证结果表明:在交易策略上,证券投资基金整体采用惯易策略,但倾向于买过去表现好的股票,尤其是收益率高于同期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的股票;不倾向于卖出过去表现差的股票,即采用高买高卖的策略。M值在考虑有新股票进退时,显著大于其他各种情况,这表明基金经理在选择新股进入投资组合时倾向追涨。并且选择股票时偏好收益率高于上证综合指数的股票。M值在考虑股票完全退出的情况下,所有的M值均为负值,说明基金在进行投资组合调整时,都倾向采用完全退出并投资新股的策略。可见在偏股型证券投资基金中,基金投资跟风、同质现象依旧存在。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增加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数量;另一方面也应使基金的投资风格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推荐期刊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