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02: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采矿工程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1生产安全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地不断地发展,人们物质生活不断提升,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从温饱到健康,从健康又到精神需求环境追求。采矿工程的追求和发展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升,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采矿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它所涉及到的勘探、挖掘等工作都容易受到爆破等危险的威胁,所以在开采的过程中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是首要的任务。一些特大的危险事故中,采矿人员的伤亡数量达到百人以上,牺牲的大多属于在最前线的勘探工作人员。本身从事挖矿的行业都是家庭较为贫困的人员,如果在勘探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危险事故,对勘探者的整个家庭来说都是较大的打击。再加上国家的补助政策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位,这就导致原本贫困的家庭日子更加贫困,这从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上很不利。所以在采矿工程中,要提高安全指数,这是采矿企业必须做到,也是发展中首要考虑到的因素,企业必须良好地履行自身地职责,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开采的效率,是企业能够实现良好发展的基础。
1.2高强度开采需求
对采矿业来说,在能够满足安全开采的需求进行高强度开采对于开采过程的安全性是有保证的,同时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也可以选择高强度开采。采矿企业也是企业一种,所以盈利是采矿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所以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深入发展高强度开采。
1.3可持续发展需求
要想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从劳动价值生产的角度来分析,需要通过减少原材料的消耗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升劳动生产率才能够得以实现。
1.4采矿方法需求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生产行业,都需要方法简单、简易操作且可行性强的生产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生产效率。同时,生产的成本不断降低,生产环境适应能力不断加强,保证生产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随之生产效率也会逐步提升。
2影响开采工程中采矿方法选择的因素
2.1地质因素
矿产是地质经过矿物作用形成的埋在地下或是在地表上能够使人类进行利用开发的矿物,这就说明矿产开采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地质因素。一般情况下,地质因素索要考虑的主要是矿床的自身条件,其中的矿山与威严的物理性质、矿体的形状、厚度、倾角等在矿石中分布的因素都会对采矿过程造成一定的影响。
2.2经济因素
企业在对项目投资之前都会做一个较为详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策略,经济上的收益问题是不必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矿工程中的开采方法选择会对企业的经济收益与经济实力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经济罂粟也是采矿工程中开采方法合理选择的影响因素之一。
2.3技术因素
开采的技术因素对开采的方式影响很大,开采的工作不是靠蛮力去解决的,技术水平如果不能够达到具体的开采要求,是无法满足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效率性。技术因素需要考虑的方面主要包括开采装备好坏、开采技术水平、开采装置机械化水平、开采管理水平、开采的勘探技术等等。
3结语
在未来一段时期的研究中,需要重点研究地下矿产无废和灾害控制技术,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对地下矿产无废开采方法、灾害控制技术的综合配套技术大力开发,并且在全国非煤矿中大力应用,促使我国开采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是这类项目有着较大的规模和较高的起点,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就需要国家主管部委积极参与进来。
一是地下矿山采场稳定性及岩层控制技术:采空区利用低废石产出率和尾矿来充填,控制本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因素。将一系列的高科技检测技术给应用过来,比如,在地理物理检测方面,可以很好对一些矿产进行检测,并且还能对香瓜的一些地理情况及其存在不足的采矿产所进行分析,从另一方面来说,实验室和专家的系统方法加以利用,也可以将相关的顶板破坏方式进行预测,结合具体情况,将顶板加固措施给应用过来,研究充填体强度受到废石充填的影响程度。
二是地下矿山无废开采方法及工艺技术:通过一些例子我们可以得知,我们需要在采矿的过程进行一些搬运或者爆破活动,都是没有效益的,因此,会导致非常多的人员和资金投入进去,从而会使得极大的资源遭到浪费,而工作效率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需要对相关的废石问题进行关注。在安全性不受影响的基础上,优化采切工程布置,对采矿工程布置方法进行研究,从而可以使得相关的工作目标可以彻底得到实现。此外,一定要把所有的废石不要尽量的弄出坑口,加大工作的同时也会导致环境遭到破坏,我们需要因素综合考虑,对开采方式和工艺技术科学合理的选择,在此技术上,对矿石的回采、运输以及填充等问题充分考虑,对开采、搬运和运输填充系统合理布置。
三是地下矿山废石和尾矿混合填充料填充技术:将废石不出坑的原则给执行下去,为了对充填体的强度进行提升,需要进行多次科学的试验,对充填体中废石的比例合理确定,并且结合充填料水的渗透实验结果,对填充脱水结构进行布置设计,这样填充脱水时间就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缩短。同时,在设计矿山工程的过程中,需要对废石和尾矿混合充填料的充填系统合理研究,保证与废石和尾矿充填的要求所满足,并且将矿山生产过程中的废石排放路径充分纳入考虑范围,以便促使废石不出坑真正实现于采矿生产过程中。
四是地下矿山地面沉降塌陷灾害预警系统:在现代地理位置信息技术,非常重要的就是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3S技术应用到采矿作业中,这样就可以有效判断矿区地表塌陷区的遥感图像,并且分析其他的一系列因素,如地质情况、采矿资料等,还可以对地下矿山采空区灾害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构建,监测、记录、管理井下数据,借助于系统分析和综合分析的方法来储存、处理、分析和评价矿区的各项信息,以便动态反馈和调整相关信息,避免有事故出现,安全生产的目的也可以得到实现。
2结语
1.1人才培养目标
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依据,以采矿工程与行业需求相结合为特色,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材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自觉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创新性教学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于我国现代采矿技术发展的人才,为我国矿业类高校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1.2改革的必要性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就是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采矿工程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对我国人才培养事业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采矿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矿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求和具有国际适应性的人才,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基本教学理念,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因此,无论是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还是从适应社会的角度来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都是必要的。
1.3改革的可行性
矿业工程系经过近5年的建设,通过引进高层次师资力量,培养年轻教师,解决了采矿工程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已经建成了一支高素质的采矿工程专业师资队伍。他们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基础研究课题和应用基础研究课题,并多次获得国家和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教学中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学质量较高,在目前和未来的教学中,力求扩大专业知识面,为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经过百年建设和发展,已成为211建设和985建设的重点大学,多年来一直在招生资源方面稳步发展,生源充足。采矿工程专业是学校的龙头专业,发展态势良好。因此,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较好的基础和可行性。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
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强化基础与专业特色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环节和毕业设计环节。
2.1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校内实验和校外实习两大部分,我们正是从这两方面着手强化采矿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环节。
2.1.1充分利用校内实验教学资源,开展创新实验教学
实验室是学校最主要的教学资源,要强化实践教学,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校内实验教学资源。我们采取了实验室对本科生完全开放的方式,让学生们自己走进实验室,学习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实验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开展实验的兴趣;另外,我们还为学生配备了专业的实验指导教师,通过指导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动手进行有关创新思想的实验。在这样的创新实验环境中,学生们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他们的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实践作品大赛的奖励。
2.1.2发展校外实习基地,保障校外实习效果
采矿工程专业校外实习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学生实习对现场生产或多或少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生产单位一般不愿意接待学生实习;另一方面,不是任何一座矿井都能适合进行校外实习,学生校外实习的矿井必需具备必要的规范要求,才能满足校外实习的需要。建设一些设备和设施齐全、制度规范的实习基地是完成校外实习任务,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学校多年来一直努力与煤矿企业联合,建立专门为学生实习服务的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已经建成了开滦、冀中、晋城等多个现场实习基地,满足了学生现场实践的需要。
2.2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教学环节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原来作为本科生的选修科目,学生覆盖率约为20%~30%。为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校专门就本科生培养方案进行了针对性修订,增加了创新教学环节的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必修内容包括:科研导论课、科研选题训练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选修内容包括:研究性实验项目、大学生学科竞赛、发表学术论文和科技创新与发明等。创新教学环节设置具有以下要求。
2.2.1科研创新训练全覆盖
所有在校本科生全部参加科研创新训练,完成必修内容和6学分的选修内容。必修内容的安排是:第2学期学习科研导论课,第3学期完成科研选题训练,第4~7学期完成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分为教育部、北京市和学校三个等级,由学生自由申请,择优安排。选修内容由学生选择参加研究性实验项目、大学生学科竞赛、发表学术论文和科技创新与发明等,在校期间必须完成6学分以上的选修内容。
2.2.2学院为本科生安排指导教师
学生通过了解教师的主要研究领域与方向来选择指导教师,学院在学生报名的基础上为本科生安排指导教师。专业老师的指导为本科生取得丰富的创新成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学生们和获得各种奖励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2.3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又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为了进一步提高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3.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毕业设计总体工作量大,经历的时间长,学生们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而在设计中难以主动地去认真做好设计,而是把设计当作一项任务被动地去完成,这样就很难保证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我们鼓励学生要把毕业设计当作自己一件心爱的作品去大胆创作,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全身心投入到自己作品的创作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2.3.2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
我们非常注重教师在毕业设计中的指导作用,经常组织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一起学习和交流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找出各自在指导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提高教师的毕业设计指导水平,进而通过教师给学生的指导带来更多正面的影响。
2.3.3定期检查设计进度
由于毕业设计持续的时间较长,容易产生设计进度方面的问题,因此进行设计进度的定期检查非常重要。我们严格按照毕业设计大纲的进度要求,进行每一阶段的设计进度检查,对于进度滞后的学生限期完成,并取消其申报优秀毕业设计的资格。
2.3.4严把毕业设计答辩关
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之后,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答辩。毕业设计答辩是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的综合体现,答辩委员会严格按照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严把毕业设计质量关,对于没有达到大纲要求的毕业设计坚决不予通过,保证了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特色
3.1实验室对本科生完全开放
由于实验室对本科生完全开放,使1、2年级的本科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充分的认识,使基础理论的学习扎实,并与后续的专业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使3、4年级本科生参与到科研项目的实验研究,提高实践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3.2强化实习教学环节
加强课堂上的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制订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并指派业务精湛的实习教师随学生到现场,保证实习环节的落实。在实习过程中,由生产一线人员带队深入现场,了解生产过程,同时由现场人员开设讲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3创新教学环节全覆盖
所有的本科生都参加创新环节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通过安排本科生创新指导教师,使得学生的创新活动得到了老师的悉心指导,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4提高毕业设计与工程应用的结合程度
目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水平居全国前列,但仍存在设计观念落后于工程实践的缺陷,通过此次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了毕业设计与实践的整体结合水平。
4结语
(1)建立完善的井下测量控制体系,全面掌握井下的开采情况;(2)考察地表环境的现状,进行矿区地面生产系统、土建等范围的测量,以及井下各种工程的施工测量和竣工验收的测量,完善开采计划;(3)地表上建立观测站,进行岩层及地表移动的观测,有效控制采矿对地表的影响,避免出现地面断层而危及人员生命安全;(4)测绘和编制地形图、采掘工程图、矿体几何图等,参加采矿计划的编制,跟进采矿进度,对矿业生产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和检查;(5)及时记录矿区的岩层及地表变化,并对方案进行实时适当修改;(6)对井下环境及时填图,保障矿井的生产安全;(7)预测矿区中的各种事故,并采取相应对策;(8)对主巷道的定向与测量、井下巷道贯通、巷道的经纬度等作出测量并做好记录,对其周边存在的矿井进行绘制填图。
2测量工作的重要作用
2.1为井下开采工程的设计方案提供依据
采矿企业在采矿前,需要对矿区的地质进行勘测,以充分掌握矿藏的存在状态以及开采的环境等,进而保证设计方案的有效开展。井下测量工作主要测定矿藏的储量、质量和存在条件,矿藏的储量将直接影响到设计方案对开采范围的限定,进而直接影响到矿井的生产能力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矿藏的质量将影响到企业的销路,因国家与各商家对于不同质量的矿藏,其接受要求不同,因此,对矿藏质量的勘测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根本利益。另外,矿藏的存在条件是开采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对矿藏所在层次及结构、内部与外部环境等的勘测,直接影响到矿藏的开采方式和开采角度。
2.2保证井下开采工程按计划开展与实施
矿产的开采过程,也就是企业的正式投入生产阶段,为了保障矿藏的生产可以按照计划实施,并使其得以有效利用,这就要求测量人员能够实时测量井下的开采过程,及时填充井下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并对开采计划进行相应修改,对月计划、季度计划、年计划生产进行相应调整,进而保证矿井的生产能力。若一味追求生产产量而忽视施工环境,不按照原有计划实施矿藏的开采,将危及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影响企业的经营模式,形成混乱的企业经营管理现状,使相关领导失去对“三量”的掌控力度,甚至出现开采滞后的现象,严重影响矿产的安全生产和正常开采。同时,对井下开采情况进行及时测量和填充,可保证开采工程的有序发展,进而保证井下开采的安全和矿藏的质量。
2.3为井下开采工程提供有效监督
矿藏开采的工作流程主要是勘探、计划和开采。对于矿藏开采的一般要求是:首先规定矿藏开采的数量,并在实际生产中,务必按计划开采,不能随意丢放矿藏,同时及时上报矿藏的开采情况,进而确定开采的进度是否同原有计划一致,其服务年限是否得到相应保证,此类工作均需要专业的井下测量人员对开采情况进行实时勘测,并及时填土,避免出现滥挖滥采的状况,为井下开采工作提供有效监督,实时掌握井下开采情况,有计划的进行矿藏开采,掌握回采率,避免矿产资源浪费,提高矿藏利用率,保证矿藏的安全顺利生产。
2.4为井下开采工程提供适时指导
矿藏的开采受数量上的限制,自建井以来,需对井下开采工程不断投资,使矿藏得以不断生产,以维持矿业企业的正常运行。鉴于此,若要保证矿藏的持续生产,需按照生产计划来实施,在井下开采过程中,相关测量人员需及时跟进生产进度,并为井下开采工作提供及时指导。同时,矿井中对于矿藏的运输,通常是有专门的运输巷道,然而对于其运输设备是否完善、施工方向是否准确等,均需要井下测量人员对其进行测量与检查。若在井下开采过程中,缺乏测量人员的适时指导,导致施工人员盲目挖掘,同时缺乏对地质情况的了解和事故的处理经验,将制约着开采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危及人员生命安全。
3井下测量工作的工作内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安全生产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采矿工程本身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加上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使采矿工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率比较高,因此在采矿工程过程中应用安全性原则是十分必要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什么是安全性原则呢?安全性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各项活动包括安全活动中对于客观存在着的安全问题所要坚持的规范。
1.安全性原则的运用可以促进采矿企业的经济发展。
在采矿工程中重视安全生产,把安全性原则落实到采矿技术、采矿工艺、提高工作人员安全素质、运用先进的安全设备等方面,不仅可以提高采矿质量,而且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双赢目标。
2.安全性原则的运用可以促进其他行业的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
采矿坚持安全性原则不仅可以提高采矿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为其他工业提供优质的矿石,促进其他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3.安全性原则的运用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煤矿采矿安全事故频发,事故处理纠纷问题一直不断,给社会增加了负能量,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采矿工程活动要改变以往的忽视安全谋求利润的模式,改用安全与经济并重的生产模式,在采矿工程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安全性原则,把安全事故发生率减到最低。同时如果发生安全事故,要妥善处理事故,用法律保障受害者及其家属得到合理补偿,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收稿日期:2014-06-16作者简介:吴开洪(1969-),男,毕业于湘潭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工程师,现任云南东源昭通煤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总之,在采矿工程中坚持安全性原则,把安全问题的处理措施落实到采矿活动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采矿企业的经济发展,而且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发展。
二、安全性原则在采矿工程过程中的应用
对采矿工程来说,安全性原则的应用可以体现在安全施工技术、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现代计算机应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等多个方面。
(一)采矿安全施工技术的应用
采矿工程难度大,涉及技术比较多,因此要加强采矿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1)提高采矿工程技术。
采矿工程具有专业性强、危险系数高等特点,要积极吸引或引进采矿专业技术强的综合性人才,并鼓励其进行技术创新和理论研究,不断更新采矿技术,为采矿工程服务。同时要加强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给其充足的发展空间。此外,国家要加大对采矿现场的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如采矿交通运输(主要是公路建设)、能源开发(如水电设施建设等),为采矿工程施工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
(2)在采矿前,要进行技术交底。
组织相关人员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学习和研究,要熟悉掌握施工设计图纸中的施工重点、关键工艺、施工参数等,编制安全施工说明书,并严格执行。同时要做好物资采购工作,根据采矿工程施工设计选购材料,严格把控材料质量关,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此外,要根据采矿工程施工现场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
(3)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标准完成施工任务。
如某采矿工程在进行凿岩爆破施工时,选用Boomer281液压凿岩台车、乳化炸药配段发塑料导爆爆管进行凿岩爆破,且按照爆破参数完成工作,其中,炮眼深度3.0~3.2m,爆破进尺2.5~3m等,根据采矿工程实际情况确定相关参数。此外,要提高施工人员环境保护意识,在采矿时尽量不破坏自然环境,让矿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能够有效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使采矿工程活动有章可依。风门至少要建立2座风门,间距大于运输工具的长度,以便一座风门开启时,另一座风门是关闭的。风门分为普通风门和自动风门两类。自动风门是借助各种动力来开启与关闭的一种风门,自动风门中有机械传动式、电气传动式、气动式和水动式等。(三)控制风流设施控制风流的设施主要有调节风窗。调节风窗是在风门或挡风墙上方,开设一个面积可调节的矩形小窗口,移动窗板的位置可调节窗口的面积大小,从而改变巷道通过的风量,达到调节风量的目的。
三、煤矿通风与安全技术应用的有关建议
(一)注意选择巷道贯通的地点
巷道贯通的地点尽量选在危险性小的地区,当面尤其是在瓦斯隐患突出的矿井,巷道要选择无危险或者危险性小的地区作为巷道贯通地点,巷道选择的不合理极易引起卡钻、顶钻的情况,极大增加了安全隐患。此外,进回风系统之间尽量不要设置巷道贯通点,因为,一旦选择在这,而且没有行之有效的控风措施,容易造成风流改变,加剧消极影响。
(二)有效的控风措施
1.加强巷道贯通处的局部通风管理
巷道贯通时,掘进的方向只能选择一个,其他其余要保持正常的通风状态,对于局部通风要实行定期检查制度,通过检查来判定安全情况以及瓦斯浓度,要做到回风巷中瓦斯浓度低于1%,局部通风系统要保障巷道的风速、风流情况符合标准,严禁出现循环风等不合理的通风情况。尤其是隐患严重的煤矿中,为保障巷需通风系统的顺利运行,倾斜巷道与上部的平巷道需要预留出至少5m的超前距离。
2.贯通时采取有效的控风措施
在通风系统贯通前后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检测,一旦出现进回风系统之间设置巷道贯通点时要立刻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减少两侧空气压差,减少两侧空气压差,然后在贯通的两个方向设置好风门,贯通时关闭风门,等到放炮贯通之后再进行一遍通风系统的检测和调整。矿井中通风系统越复杂,在进行巷道贯通时风流越不容易控制,贯通后的各个巷道中的通风情况很难得到准确的数据、因此特别强调加强通风管理和安全技术的应用,避免循环风和串联风的产生。
3.加强通风瓦斯系统的监测与管理
对于煤矿挖掘区域的瓦斯浓度情况要进行实时监测,对于每个监测地点的瓦斯浓度都要及时汇报。一旦监测到异常情况,要立刻上报,并对监测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确定主监控地区,将危险性降低到最低。
四、结语
近十年来,煤炭工业形势发展迅猛,至2012年全国煤炭总产量超过36亿吨,跃居世界第一位。一批地方高校为适应煤炭工业的发展人才培养的需求,从而增设了采矿工程专业。地方高校采矿工程专业的设立时间通常较晚,各种资源与省部级高校、原煤炭部下属的煤炭类高校相比相差甚远。但是地方高校采矿专业是适应现代煤炭工业高速发展的需要设立的,为地方煤炭工业的发展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做出重要贡献,所以支持和发展地方高校采矿工程专业的意义非常明显。生产实习作为采矿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让采矿学生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全面了解矿山的重要步骤。然而由于地方高校自身的特点,采矿专业的生产遇到了比其他类高校给为突出的问题与难题。
(二)地方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习的现状与难题
1.联系实习非常困难
以六盘水师范学院为例,学院地处贵州西部,这里有大量的煤炭资源,同时聚集多家煤炭企业,有国有、地方及私人煤矿。但是国有煤矿及大型地方煤炭企业,考虑实习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可能对矿山正常生产产生影响,而且十分担忧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问题,往往拒绝学院学生到其煤矿进行生产实习。与其发生对比的是,中小型煤矿,尤其是私人煤矿,这些企业非常欢迎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到企业去实习。然而中小煤矿的安全管理比较差,井下环境比国有煤矿恶劣,比如巷道低矮,顶板支护不好等。鉴于安全考虑,学校又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通常不会选择这些煤矿。
2.实习内容与实纲脱节
目前地方高校采矿工程设置的生产实纲与生产实习指导书内容丰富,甚至超过了原老牌煤校的内容。但是这几年从全国煤炭类高校生产实习的统计情况看,生产实都是不能完成实习指导书内所规定的内容。地方高校进行生产实习时,更是无法掌握实习过程,只能听从煤矿企业安排,下几次井,简单参观一下,实习指导书规定的内容大都不能实现。这样生产实纲和生产实习指导书就流于形式,已经不符合当前的实际。
3.实习经费紧张
目前各个院校执行的实习经费标准大都是十年前的标准,甚至更早。实习经费标准过低,已经与现代经济社会脱节,亟需提高标准。地方高校在制定的实习经费标准要比煤炭类高校的实习经费低。并且地方类高校中设置采矿专业带队老师的补助标准过低,在有的地方类高校中,每天补助只有30元,而且伙食等不能从实习经费中支列,往往造成带队老师需要贴钱来带实习,严重挫伤了带队老师的积极性。
4.安全责任问题
实习期间学生的安全问题是学校最为关注的,带队老师所担负的责任也是巨大的。主要有两个安全问题:一是学生在往返实习单位的路途上的安全问题;二是学生在煤矿企业实习过程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在井下的安全。目前采矿专业实习,一名老师要负责15名以上学生。煤矿地处偏远,交通安全和在煤矿的安全让带队老师有很大压力,往往很多事情不敢去做,会间接影响到实习效果。
5.实习审批管理制度
地方类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是新设置的。主管及分管实习的领导往往不是地矿类专业,不很了解生产实习目前所遇到的困难。在申报实习计划时,主管领导往往不会支持,实习计划审批后再进行实习借款和实习销账时,有些的确是实习需要的支出却不能支出,严重阻碍生产实习的进展。
二、地方高校采矿专业生产实习的探索
1.建立订单模式培养
联合较大规模的煤企,进行订单式的培养。学生在入学前即与煤矿签订协议,企业为学生支付学费,学生毕业后到其企业工作。建立这样稳固的关系后,地方高校为煤炭企业提供专业人才,学生到其煤炭企业生产实习就顺理成章,实习效果明显提高。
2.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针对联系实习困难的问题,可以从学校申请地方政府、省政府及中央相关部门,牵头高校和大中型煤矿集团公司,建立稳定有效的实习合作单位,建成稳定长期的实习合作关系。学生在煤矿企业中的安全责任的划分由政府出台相关文件来减轻企业的压力。
3.修改实纲及计划
根据高校的自身情况,结合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修改实纲,使学生实习真正的能学到一些工程实践知识,避免只是在煤矿简单的参观,走马观花。
4.引入虚拟矿山技术
在有条件的高校,建设重点实验室时,考虑建立虚拟矿山实验室。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展现矿山的实际情况,尤其是井下的重点位置,包括开拓系统、采掘工作面、井底车场等等,能够逼真的反应出来。让学生在实验室即可获知井下真实的情况。这样学生不必去实际的矿山即可达到较好的实习效果,避免了联系实习困难,学生安全问题等许多棘手的难题。
5.提高实习经费预算
目前各个院校执行的实习经费标准大都是十年前的标准,随着国家经济增长,经济社会的发展,实习经费的预算也应当相应的增长。
6.建立学生实习保险
针对目前学生在煤矿实习的具体风险,联合保险公司成立相关的险种,进行试点运行,试点成功后进行推广,保险费用从实习经费中支列,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发生安全问题时候的个人负担,而且也减轻了学校的负担。同时,也规避了煤矿的风险,让煤炭企业愿意接受生产实习。
三、结束语
安徽理工大学采矿工程学科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为此,严格按照专业培养计划,建立了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制,组建成立了多个省部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等,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软硬件环境,逐渐形成了围绕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构建采矿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立完整的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然而,由于目前普遍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办学指导思想,加之教学内容更新慢、教学方法模式化、教学环境单一等因素的制约,致使采矿工程学科实验教学过程尚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
(1)投资大,运行成本高。采矿工程学科,建设一个系统完备的专业实验室,至少需要花费数百万。此外,实验过程中的能源、物料及不可避免的仪器设备的损坏消耗巨大。
(2)运行效率低、总体利用率不高。实验设备通常是按照预先设计的实验目的购置的,能够支持的实验内容比较单一,同时受益学生有限,而且在2次实验之间,处于闲置状态,总体利用率相对较低。
(3)教学形式相对单一,缺乏完善的统筹与安排,计划性不强,针对性较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4)实验资源不足,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5)现有模型陈旧、展示手段单一、更新效率低,阻碍了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2基于虚拟矿井建设的采矿工程学科实验教学方法的提出
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矿山实体与工程视图之间的一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然而,由于缺乏现场认识,学生们难以想出书本上呆板图形所要表达的矿山巷道形状、结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如果能够利用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虚拟样机技术构建一个“五脏俱全”的矿井生产环境,分别利用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实物照片等多角度多方位地冲击学生的感官神经,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同时,通过三维游览和兴趣驱动的游戏模式表达出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描述的现象和规律,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各种井巷、硐室等的结构形状和空间位置关系,而且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带领学生在虚拟生产矿井中游览每个井筒、巷道和硐室,使学生身临其境、切身感悟,不仅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的感受能力,而且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综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等生成逼真的“虚拟矿井建设”实验场景,按照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在从事工作后的实际晋升途径,分别设计出工作岗位角色和工作任务,并配备必要的设备、仪器和工具,让同学们在虚拟情境中完成自己未来岗位的工作任务,并获得晋升及奖励,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实践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而且可以得到许多在常规实验中难以实现的效果和实验现象。
3基于虚拟矿井建设的采矿工程学科实验教学方法的构建
通过构建基于兴趣和任务驱动的囊括矿井工业广场、完整地面生产系统、井筒及提升运输设备、井底车场(包括中央变电所、水泵房、水仓、煤仓、转载硐室、炸药库、充电硐室等)、测风站、掘进工作面(综掘、炮掘)、采煤面(炮采、普采、综采等)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大型综合虚拟矿井建设的实验场景,不仅可以形成独特的实验教学体系,而且能够让学生对煤矿生产各系统、各环节进行掌握和实践操作,便于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和珍惜热爱生活的态度。具体构建方法为。
(1)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求新、求异、个性化的需求,探讨一种新型的基于兴趣驱动的采矿工程学科虚拟实验方法,让学生在虚拟的“矿井建设”环境下完成自己的专业实践训练,通过构建兴趣驱动的游戏般的实验环境,使互动媒体实验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统一。
(2)总结分析我国现有虚拟实验在硬件装备、软件配置等方面的现状,收集整理学生、实验教师等对虚拟实验教学的评价,明确采矿工程专业学科“虚拟矿井建设”实验可行性;
(3)综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等虚拟现实技术构建采矿工程学科实验教学场景实现方法。
(4)基于虚拟矿井建设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主要内容包括。
①人物角色设计及其晋升体系:以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矿业生产工作的实际职称系列或管理系列为依据设定相应的角色。
②角色任务分配及奖惩办法;根据采矿工程行业各职称系列人员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内容设计出虚拟矿井建设过程中各角色的任务。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使学生们明确自己以后的实际工作内容和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进而明确大学期间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
③实验道具设计,即虚拟矿井建设所需的设备、仪器、系统及工具等,使学生们掌握采矿生产过程中的设备配套、功能原理及其操作方法,并加深相关作业的工艺过程和关键环节控制等专业知识。
④角色身份及相关装备的获取途径及条件设计:基于现有职称晋升标准,制定出虚拟矿井建设中各角色任务的晋升条件,使学生们对于自己未来的成长方式有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准确把握大学期间的任务和目标。
⑤基于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生成逼真的实验情境,使学生在该情境中借助必要的道具对实验对象进行操作,实现“虚拟身份”的真实体验。
4结语
1.以服务地方经济、满足社会需求为基本方向。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位于贵州省毕节市。该地煤炭资源丰富,是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云贵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电东送的主战场。随着贵州省“工业强省”和毕节市“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煤矿资源的采掘和利用对促进毕节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国矿业类院校主要集中在北方,由于地理环境恶劣,极少数毕业生选择西部落后地区就业,这些原因导致毕节市采矿工程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作为毕节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本着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从2008起就开设了采矿工程专业,为毕节市乃至贵州省培养输送了大批的采矿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从而为地区煤炭实业发展提供了专业技术人才保障。
2.有利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转型期学科建设发展。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进入由师范专业培养为主转变为以工科专业为主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转型期,学科建设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校转型成败,学科建设既要考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又要兼顾自身的发展。学校以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充分结合地方矿产资源,全面掌握地方所需人才,整合校内资源,开设采矿工程专业。采矿工程专业人才是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紧缺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服务于地方矿山企业,解决人才匮乏难题。所以,注重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改革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案也是学校转型期内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重点打造的工科专业,采矿工程专业在转型期内改革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学校转型的成败。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不同的地方院校由于办学历史、地理位置、办学定位及学科发展等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不同时期各院校的不同专业发展状况也千差万别,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也千奇百怪,只有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将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办学思想落后。从专科阶段到本科阶段是实现办学层次的跨越,师范教育和工科专业要实现学科的转变,所以,在此阶段必须更新原有的陈旧的办学思想,明确什么是本科教育,领悟不同学科间的办学特点,摒弃阻碍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落后思想,做到思路清晰、思想先进,塑造学校迅速发展的思想灵魂,做到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否则,陈旧的思想会束缚学科建设乃至学校的发展。
2.师资队伍无法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实施者,应用性本科院校教师个人的能力和讲授的教学内容应该体现较强的行业性和实践性。然而,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开办采矿工程专业时间较短,高学历和高职称教师较少,师生比偏低,加之学缘结构不够合理,缺乏学术思想的相互交融。
3.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尽管教材都选用国家的规划教材,北方煤矿开采历史较长,开设采矿工程专业的高校大部分集中在北方,所以,目前使用的教材基本属于北方矿业院校教师编著,因此,教学内容主要以北方大型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为背景,且内容陈旧,与贵州省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差别较大,理论知识与现场应用间的转化难度更大。
4.实践教学薄弱。采矿工程专业作为工科专业,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培养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理论知识外,必须通过实践教学使理论与现场实际相结合,较好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和掌握。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设计课程设计、课程实验、实习等环节。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采矿工程专业校外实习时,企业因考虑到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问题,不是很积极地接受学生到现场实习,形成了实习以参观为主,实习时间和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对策分析
1.更新教育思想,增强社会服务意识。要站在从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应有忧患意识。充分认识转型对学校的重要性,真正从思想上去办学,人才培养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一旦与地方经济社会需求脱轨,将危害学生利益,也将得不到地方政府的重视,最终将影响学校的健康发展。此外,服务应是主动的、多方位的,比如在办好全日制学历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合格人才的同时,可以开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非学历社会技能培训和成人教育等。
2.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师资队伍建设是地方高校转型期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新时期地方高校应注重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业务水平,应改变原有的只重视数量忽视质量的观念。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招聘较优秀的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更好地稳定师资队伍,减少人才流失现象;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实地实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3.合理选择教材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地方院校学生主要来源于本地区,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所学知识与身边所见所闻越贴切,学生越容易接受,理论与实践转化时也相对容易。教材应尽可能选用与本地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更吻合的规划教材,使学生能较好地将理论知识与校内各类实习内容相统一,达到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现有教材无法满足要求时,应积极组织兄弟院校及矿山企业编著以本地水文地质资料为背景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