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7 23:11: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excel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in Excel
LI Hang
(Zhuhai Vocational School of Polytechnic, Zhuhai, Guangdong 519100)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studies how to implement case teaching in "Excel" Teaching basic computer course, and discusses the basic theory and methods of case design and case implementation in Excel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 Excel course; case teaching; basic computer course
0 引言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学以系统的知识讲授为主,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在理论教学同时,有针对性地引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并解决实践中的一些应用问题,从而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实践证明,将案例教学引入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如Word、Excel、Flash、Photoshop等课程中,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案例教学的含义与功能
案例最早教学起源于哈佛大学商学院。自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作为商业、法律和医学领域的职业培训的基本教学模式。后来,案例教学被逐步应用于教育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案例以具体实例的形式展现,并被作为剖析的对象,教师与学生共同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找解决办法等工作。案例教学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直接对话让学生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即通过对学生进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提问,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实施以预先设计的典型案例做为主线索展开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以分组学习、集中讨论等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教师对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等的讲解和学生的实际操作,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抽象的计算机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对复杂的操作实践具有清晰的认识,能更好地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操作,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案例分析的结果是多元的、开放的,教学过程并不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发挥的空间,它更注重学生的分析过程,在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Excel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在生活中应用广泛。Excel的教学目的,旨在让学生系统地掌握Excel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运用Excel进行财务管理、统计计算、报表制作等。本文对如何在Excel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课程教学改革做出了初步尝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案例分析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在Excel应用中的动手能力。
2 案例教学在Excel中的应用
2.1 案例设计
案例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剖析,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还原到具体的操作实践,从而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互相探讨、积极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实际工作能力。一个典型案例,通常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经常用到的例子为基础展开的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是以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案例为载体的,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设计出恰当的案例。没有好的教学案例,就会影响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因此,案例的有效收集、整理、设计就成了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钻研教材,挖掘案例素材,同时深入到教学实践,拓展案例资源,提高案例的科学性有实用性。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点融合在所设计的案例当中,例如,利于Excel编辑报表或数据统计的时候,如果要面对大数据量的处理,而某列数据的处理会应用到相同的公式,则会用到公式复制的操作。通常的做法是先在顶端的单元格中输入计算公式,然后用鼠标拖动右下角的填充柄,直到最末端的单元格。在这个处理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单元格地址引用中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的这两个概念,如果仅仅是停留在照本宣科的理论知识讲解的层面,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利用案例教学,可以设计出如图1所示的薪资管理案例作为该内容典型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结合动手操作从而达到对知识点的掌握。
图1 案例设计:薪资数据管理
2.2 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一般分为情景预设、教师介入和学生参与三个阶段。情景预设是指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教师要安排好进行教学的场景、分好学习讨论小组、准备好案例素材等;案例分析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介入的深浅,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找到到案例的关键问题,利用有效的分析策略进行案例分析。学生参与是指学生的理论预习、素材收集、案例认知和分析等活动。
图2 案例实施:成绩数据分析
Excel课程案例教学可以围绕知识点来设计的。教学中不一定要一尘不变的遵循教材内容原有顺序,而应该围绕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展开分析,确定要完成的任务,并在这个过程中穿插解决问题需要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围绕案例组织整个教学活动。例如,利用Excel做数据分析时,可以根据学生成绩管理的实际需要,要求求出每个学生的平均分、统计课程及格情况、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序等。在教学过程中,围绕Excel数据分析案例,将公式、函数、排序等知识点穿插在案例讲解中,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案例界面如图2所示。
2.3 案例教学的反思
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反思,包括理论反思和实践过程反思。其中,理论反思是通过对案例的有效分析,引导学生对案例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之上构建和生成新的理论知识点,实现理论的提升。实践反思是指引导学生把案例情景合理移植到教育实践中,分析案例的共性和个性,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Excel“建立一张工作表”的案例教学中,由于这一章节的特殊性,教师应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上机操作时间。教师除了必要的讲解之外,不要框定太多的任务要求和操作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学会创新。
3 总结
本文对Excel教学中如何实施案例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论述了如何在Excel教学过程中设计出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并以典型案例为向导,在讲解Excel知识点的同时,利用案例的示范作用让学生掌握各知识点的具体应用和操作。在Excel课堂中实施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案例教学对于Excel课程教学改革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把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理论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改变成以学生为主体,兼顾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的教学活动。同时也为案例教学在计算机教学的其他课程中的推广普及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Excel;教学要点;应用示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0-5545-03
Excel in a Few Teaching Points
HU Xu-ying, HE Ming-rui
(College of Fundamental Education,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8,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cel in the Teaching of points, such as the fill handle, cell references, formulas and functions, data chart, data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and presented with exampl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points.
Key words: Excel; teaching points; application example
Excel是Microsoft公司的Office套件中优秀的组件之一,是电子办公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学习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办公工具。Excel不仅能够方便地制作各种电子表格,还可以对表格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制作图表等。由于Excel系统庞大、应用面广,针对各个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应向学生讲授哪些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Excel的使用,并以此为起点,深入应用Excel?
1 几个教学要点
1.1 工作表的管理
在默认情况下,新建的工作簿中只包含3个工作表。但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需要在一个工作簿中建立多个工作表。为便于识别工作表中的数据,可能要对工作表重新命名。因此工作表的操作也是必备的操作技能。工作表的管理包含工作表的重命名,工作表的插入、删除、移动或复制以及打印等。
另外,当工作表中的数据比较多时,表中的数据在窗口中只能显示一部分,应使用工作表的拆分与冻结,便于浏览表中的数据。
1.2 填充柄的使用
在Excel中,填充柄是个重要的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填充柄是位于选定区域右下角的小黑方块。当鼠标指向填充柄,鼠标的形状变为黑十字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动,则可对其进行操作。
填充柄具有以下功能:复制文本与公式等内容、复制各种有一定规律的数据、填充序列数据。具体表现为:
1) 在同一行或列中复制数据或公式:选定包含要复制数据的单元格,然后拖动填充柄经过需要填充数据的单元格,再释放鼠标按键,则复制来的单元格数据将替换被填充单元格中原有的数据或公式。
2) 复制各种有一定规律的数据:对于数值(如1、2、3…)、数字串(如2009180501、2009180502、…)、日期(如2010-4-1、2010-4-3、…)、数字/文本组合(如师范1班、师范2班、…)等具有一定规律的数据,利用填充柄可以方便地填充数据区域。
在待填充数据区域的起始的两个单元格中输入序列的初始值,两个单元格中数值的差额将决定该序列的增长步长。选定这两个单元格,再用鼠标拖动填充柄经过待填充区域即可。如果要按升序排列,则从上向下或从左到右填充;如果要按降序排列,则从下向上或从右到左填充。
3) 填充序列数据:序列数据包括系统内置的序列和自定义序列。系统内置的序列有Sun,Mon,Tue,Wed,Thu,Fri,Sat、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等。自定义序列通过执行“工具”菜单下的“选项”命令,在“选项”对话框中进行建立,如建立“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自定义序列。在一个单元格中输入某序列中的第一项值,拖动该单元格的填充柄,则循环产生该序列中的数据,从而达到自动填充。1.3 单元格(或区域)的引用
单元格所对应的列标号与行标号的组合称为该单元格的地址,单元格的引用是指单元格的地址。通过引用可以在公式中使用工作表中单元格的数据。因此,单元格的引用是一种告诉Excel如何计算地址,并从工作表中提取有关单元格数据的方法。
在Excel中,对单元格的引用分为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和混合引用。
相对引用:在公式中,基于包含公式的单元格与被引用的单元格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单元格地址。如果复制公式,相对引用将自动调整。相对引用采用的形式是:列标行号。例如,B6、C5:F8。相对引用在公式的移动和复制时非常地方便和实用。
绝对引用:公式中单元格的精确地址,与包含公式的单元格的位置无关。绝对引用采用的形式是:$列标$行号。例如,$B$6、$C$5:$F$8。
混合引用:是指在单元格地址的列标或行号前加上“$”符号,如B$6、$C20。当公式在工作表中的位置发生改变时,单元格的相对地址部分会随着改变,绝对地址部分不变。
1.4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公式和函数是Excel中最具特色的地方,电子表格中的数值运算正是通过公式和函数来体现的,只有掌握了它们的使用,才能真正把Excel应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
1.4.1 公式
公式是工作表中的数值进行计算的等式。公式以等号(=)开始,并常常和函数一起使用。例如“=A2+B2+C6”就是一个公式。
要正确列出公式,除了理解计算公式的应用含义,还要掌握运算数和运算符的正确书写。
1) 运算数:Excel公式中的运算数可以是常量(常数、字符常量、逻辑常量等)、单元格(区域)引用、函数。
2) 运算符:在Excel具有以下几类运算符:
算术运算符:^乘方、*乘、/除、+加、-减、%百分号。例如,2^3+A3*2/D5。
文本运算符:&。例如:B2&B3、"总计为:"&G6。
比较运算符:>大于、>=大于或等于、
引用运算符:联合运算符(,)、区域运算符(:)、交叉运算符(空格)。例如,SUM(B2:B8,D3)、SUM(B2:B8)、SUM(B2:D3 C1:C5)。
1.4.2 函数
函数是预先编写的公式,可以对一个或多个值执行运算,并返回一个或多个值。函数可以简化和缩短工作表中的公式,尤其在用公式执行很长或复杂的计算时。
函数的引用格式是:函数名(参数1,参数2,……)。
参数必须放在圆括号中(只能用圆括号),最多为30个参数;参数可以是数值、字符串、日期、单元格引用、函数等;在引用时要注意参数的个数、数据类型、书写顺序。
Excel中提供了240多个函数,很复杂,功能也强大。根据函数功能或运算数的特点,分成数据库函数、日期和时间函数、工程函数、财务函数、信息函数、逻辑函数、查找函数、数学函数、外部函数、统计函数、文本和数据函数等11大类。不同的专业可以重点掌握相关的函数,比如,工商类专业侧重介绍财务类函数、统计函数等函数,理工类专业则侧重介绍工程函数、数学函数等函数,但基本的常用函数,如SUM(SUMIF)、AVERAGE、IF、COUNT(COUNTIF)、MAM(MIN)、SIN、PMT、STDEV等,应是所有专业的学生要掌握和学习的。
1.5 数据图表化
图表是工作表数据的图形表示,它可以更加直观、明确地表征数据之间的关系,凸显数量的变化,昭示事物的变化趋势。用Excel可以制做一个独立的图表,也可以将图表嵌入到工作表内。无论是嵌入图表还是独立图表,当工作表中的数据变化时,图表也会自动进行更新。
1) 图表类型:Excel提供了标准类型和自定义类型,其中标准类型有14种,自定义类型有20种。表现不同事物的特征应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比如,柱型图用于比较相交于类别轴上的数值大小,饼图用于显示每一数值相对于总数值的大小,曲面图用于在连续曲面上跨两维显示数值的趋势线,等等。
2) 数据标志和数据系列:数据标志是图表中的条形、面积、圆点、扇面或其他符号,代表源于数据表单元格的单个数据点或值。图表中的相关数据标志构成了数据系列。每个数据标志都代表来自于工作表中的一个数字。具有相同样式的数据标志代表一个数据系列。
数据系列是在图表中绘制的相关数据点,这些数据源自数据表的行或列。图表中的每个数据系列具有惟一的颜色或图案,并且在图表的图例中表示。可以在图表中绘制一个或多个数据系列。
在生成的图表中,可以向其添加数据系列,也可以删除数据系列。
3) 嵌入图表和图表工作表:图表工作表是工作簿中具有特定工作表名称的独立工作表。当要独立于工作表数据查看或编辑大而复杂的图表,或希望节省工作表上的屏幕空间时,可以使用图表工作表。
嵌入图表是置于工作表中的图表,它作为工作表的一部分进行保存。当要与工作表数据一起显示或打印一个或多个图表时,可以使用嵌入图表。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图表都会链接到工作表上的源数据,这就意味着当更新工作表数据时,同时也会更新图表。
1.6 数据的筛选
筛选是查找和处理区域中数据子集的快捷方法。筛选区域仅显示满足条件的行,该条件由用户针对某列指定。Excel提供了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
1.6.1 自动筛选
自动筛选是按选定内容筛选,它适用于简单条件。当使用“自动筛选”命令时,自动筛选箭头 显示于筛选区域中列标签的右侧。
对于每一列,自动筛选提供了“全部”、“前10个”、“自定义”等筛选方式,也可以显示列中的某一个值对应的数据。
1.6.2 高级筛选
高级筛选适用于复杂条件。要使用“高级筛选”功能,必须先建立一个条件区域,用来指定筛选的数据需要满足的条件。
条件区域的第一行是作为筛选条件的字段名,这些字段名必须与数据清单中的字段名完全相同,条件区域的其他行则用来输入筛选条件。同一行上的条件之间关系为“逻辑与”,不同行上的条件之间关系为“逻辑或”。
注意,条件区域与数据清单之间必须用一个空行或空列隔开。
1.7 数据的分类汇总与数据透视表
1.7.1 数据的分类汇总
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经常使用到分类汇总,像统计每个系学生的平均年龄、统计仓库里各类商品的库存量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首先进行分类,将同类数据放在一起,然后再进行求和之类的汇总计算。
Excel的分类汇总是对数据清单按照指定的字段(称为关键字段,或汇总字段)进行排序,然后对这些汇总在一起的同类数据进行数据汇总。
对Excel的分类汇总,有以下两点需要说明:
① 汇总方式有求和、计数、求平均值、求最大值、求最小值、乘积、数值计数、标准偏差、总体标准偏差、方差、总体方差等;
② 在分类汇总前,必须对数据清单按汇总的字段进行排序。
1.7.2 数据透视表
分类汇总适合于按一个字段进行分类,对一个或多个字段进行汇总。如果要求按多个字段进行分类汇总,如统计每个系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用分类汇总就有困难了。Excel为此提供了数据透视表来解决该问题。
数据透视表是一种交互的、交叉制表的Excel报表,可按多个字段进行分类并快速汇总,可以转换行和列以查看源数据的不同汇总结果,也可显示不同页面来筛选数据,数据透视表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重新组织数据,提供多层面、多方位的信息。
1) 数据源:数据透视表的数据来源可以选择工作表列表和外部数据。外部数据是指存储在Excel之外的数据,例如,在Access、dBASE、SQL Server或Web服务器上创建的数据库。
2) 数据透视表的布局:在数据透视表的布局图上,有页区、行区、列区和数据区等四个区域,并在布局图的右侧列出数据清单的所有字段。
页区放置页字段,页字段用来指定页方向的字段。
行区放置行字段,行字段是数据透视表中按行显示的字段,并作为行标题。行字段决定按什么条件排列数据行。行字段一般是大的分类。
列区放置列字段,列字段是数据透视表中按列显示的字段,并作为列标题。列字段决定按什么条件排列数据列。列字段是大分类下的小分类。
数据区放置在数据透视表中要汇总的字段,一般是数值型类型。如果该字段是字符类型,只能采用计数汇总方式。
3) 汇总方式:数据区中的汇总方式与分类汇总中的汇总方式相同。
4) 数据透视表的位置:创建的数据透视表既可以放在包含数据清单的工作表中,也可以放在单独的工作表里。
2 简单应用示例
下面以表1中的数据简单介绍Excel的应用。
2.1 求总和、总评和优秀率
1) 求总和:在单元格G2中插入函数“=SUM(D2:F2)”,计算赵一的总成绩,然后拖动G2单元格的填充柄至G7单元格,计算出其他学生的总成绩。
2) 求总评:假设三门课程的总和成绩大于或等于270,则总评为“优秀”,否则什么都不显示。
在单元格H2中插入函数“=IF(G2>=270,"优秀","")”,计算赵一的总评,然后拖动H2单元格的填充柄至H7单元格,计算出其他学生的总评。
3) 求优秀率:优秀率=优秀人数/总人数,利用COUNTIF函数计算出优秀人数,COUNTA函数计算出总人数。因此,在单元格H8中插入函数“=COUNTIF(H2:H7,"优秀")/COUNTA(H2:H7)”,再通过“格式/单元格”命令,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其“数字”选项卡的“分类”项目中选择“百分比”,并设小数位数为2。
最后操作的结果如图1所示。
2.2 高级筛选
筛选出英语成绩≥90的男生,条件区域设置在A9:B10区域中,同行条件的逻辑关系为“与”,筛选结果及条件区域如图2所示。
筛选出数学成绩在70~79之间(包含70、79)或性别是“女”的所有学生,条件区域设置在A9:C11区域中,异行条件的逻辑关系为“或”,筛选结果及条件区域如图3所示。
2.3 分类汇总
计算每个学院的数学平均分、英语平均分和计算机平均分。
先对数据清单按“学院”升序排列,然后执行“数据/分类汇总”命令,在“分类汇总”对话框中,“分类字段”选“学院”、“汇总方式”选“平均值”、“选定汇总项”中选“数学、英语、计算机”。设置如图4所示,分类汇总结果如图5所示。
2.4 数据图表化
用柱形图创建姓名、数学和英语的图表,如图6所示。
2.5 数据透视表
利用数据透视表统计每个学院的男、女生人数。在“布局”对话框中,将“学院”字段拖动到“行”区,将“性别”字段拖动到“列”区,再把“性别”字段拖动到“数据”区,由于“性别”字段是字符类型,仅对其计数。创建的数据透视表如图7所示。
3 结束语
Excel的教学并不是面面俱到,作为授课教师一定要抓住它的几个教学要点,并辅以适当的案例进行讲解,就能实现本教学单元的教学目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邓超成,赵勇,林蓉华,赵晴凌.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 XP+Office 2003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任务设计;高效课堂;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113-01
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任务的设计失去实际意义的情况。如何优化任务设计,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就《认识Excel》一课进行了自我反思。
一、导入
用青少年近视情况越来越严重的视频导入,引起学生保护视力的意识,巧设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原始设计: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提问班级中有多少学生近视,要求学生一起来统计班级近视的人数,然后告诉学生,要统计数据可以用Excel软件。随后学生打开Excel软件,开始认识软件。
优化设计: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问我们班近视情况如何?近视的学生举手,师生确认本班近视人数。教师分别打开Word制作的表格和Excel表格(内容为班级学生近视情况的初步统计,当然学生还不是很清楚Excel这个软件)。教师:“这是老师的初步统计,发现数据跟刚才的统计有出入。”然后分别修改两个表格的数据。学生发现Word表格数据修改之后,合计的数据没有改变,而Excel表格数据修改之后,合计数据自动改变了,学生感到好奇,想知道是怎么回事。教师很自然引出Excel软件,并让学生对比熟悉的Word软件去认识Excel软件,学生饶有兴趣。
反思:同样是为了让学生认识新软件――Excel,原始设计是教师下达任务,让学生去认识这个软件,效果只是让学生为了认识软件而学习,却不知道软件到底有什么优势。而优化设计,教师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发现Word的“缺憾”,又引导学生发现Excel的优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自然就产生了想要认识Excel的欲望。
二、小试牛刀
学生初步认识了Excel界面,此时让他们进行填空练习,进一步加深对Excel的认识。
原始设计:让学生观察图片,完成填空(如图1)。图片是默认启动Excel后的界面,与书本上一致。学生将图中数字标号指示的名称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入即可,正_的话会自动给出结果“√”。
优化设计:将图片改成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近视情况调查表”的界面(如图2),要求学生将数字标号指示的界面名称填入对应单元格中,正确的话会自动给出结果“√”。
反思:虽然是一样的看图填空,但是图片内容不一样。原始设计只是将书本中介绍Excel界面的图片放上来,让学生在看书之后再次填空,对学生来说就是再一次重复认识界面,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一边看书一边填空,缺乏自己思考的过程。而优化设计使用了跟本节课内容有关的“近视情况调查表”的界面,学生不仅可以认识Excel界面,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Excel。比如通过优化任务,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工作簿名称是怎么一回事,工作表标签原来是可以修改的,单元格是可以调整大小的,等等。
三、一展身手
学生已经对Excel有了一定的认识,进入课堂的小组合作环节,学生调查自己小组成员的近视情况,并将调查结果填入工作表中。
原始设计:教师规定让小组长一个人去调查自己组员的情况,其他组员只要将自己的近视情况报告给组长即可,小组长统计结束后将数据分享给小组成员。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创设情境问题 Excel
2005年,江苏省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注重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增加了Excel、几何画板等教学内容,这既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高中数学教学的方向。但三年来,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不熟练,还有个别教师还认为反正涉及信息技术操作的内容高考也不考,干脆不教。无疑,这种做法不但影响了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是背离了新课改“为了一切学生发展”的理念。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Excel中强大的计算功能,通过函数IF执行逻辑真假值判断,得出结果。下面以党员交纳党费问题为例。
党的有关章程规定:“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津贴为计算基数,交纳党费比例为:每月工资收入在3000元(含)以下者,交纳月工资收入的0.5%;3000―5000元(含)者,交纳1%;5000―10000元者,交纳1.5%;10000元以上者,交纳2%。”设计党费收缴表格的步骤为:
一、建立工作薄和工作表名称
打开Excel表格后,建立文档为“××单位08年党费交纳登记表”,在该工作薄中建立“1―12月工作薄”,分别命名为“一月、二月、……十二月”。
二、数据输入
首先,在“一月”工作表中横向输入“序号、姓名、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津贴、交纳基数合计、交纳比例、应交数”。
其次,把“序号”到“津贴”前七项内容依次输入。如图1。
三、加入公式
第一步,在“交纳基数合计”单元格“H3”中输入公式“=C3+D3+E3+F3+G3”后,按回车键确认。该公式用于求出“交纳基数合计”数值。
第二步,在“交纳比例”单元格“I3”中输入公式“=IF(H4>10000,″0.02″,IF(H4>5000,″0.015″,IF(H4>3000,″0.01″,″0.005″)))”后,按回车键确认。该公式用于区分出“每月工资收入在3000元(含)以下者,交纳月工资收入的0.5%;3000―5000元(含)者,交纳1%;5000―10000元者,交纳1.5%;10000元以上者,交纳2%”等不同交纳基数的应交比例。
第三步,在“应交数”单元格“J3”中输入公式“=H3*I3”后,按回车键确认。该公式用于计算交纳基数乘以交纳比例的数值,得出应交金额数。
第四步,把上述H3、I3、J3公式向下填充。
第五步,在“金额合计”栏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J3:J7)”按回车键确认,计算出党费收缴数额。
完成以上五步后,示例如图2。
上述步骤完成后,就生成了“××单位08年党费交纳登记表”。
在教学过程中,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既拨动了学生思维之弦、激活求知欲、唤起好奇心,又使看似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充满亲和力和吸引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Excel 高等数学教学 极限 函数逼近 定积分
一 引言
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许多高校的文科专业也开设了这门课程,高等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了任何一门学科领域,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在教学中,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应用多媒体CAI课件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模拟一些自然现象和科学现象,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多彩,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更贴近学习的实际情况,因而能够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课题。
二 常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的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多媒体CAI课件,常用的开发软件有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Matlab及几何画板等。
PowerPoint是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专业软件,制作出的文件又称为“演示文稿”或“电子简报”,是由多张幻灯片组成,将需展示的文字、图像、声音及视频插入到幻灯片中。还可以将这些对象设置动作,以达到一定的动画效果和交互功能。
Flash是非常流行的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具有简单易学、操作方便,更适合于网络,其制作的课件界面美观、声形并茂、动静结合、交互方便,同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能够方便地被Authorware、PowerPoint等课件制作软件所调用。
Authorware是基于设计图标和流程图的可视化多媒体开发工具,采用的是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提供多种开发向导,因此易学易用,不必编写复杂的程序代码,能够制作出表现力强、交互性强的课件。
Matlab是为科学和工程计算而设计的交互式软件,具有强大的数值计算能力和仿真能力,提供丰富的函数,能够绘制复杂的二维和三维图形。
几何画板是一种教学辅助软件,适用于几何及物理教学,它以点、线、圆为基本元素,能构造出复杂的几何图形。能够让学生实际“操作”几何图形,如任意拖动图形、观察图形,从而增强对各种图形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证明几何问题。
Excel是创建和维护电子表格的应用软件,是目前市场上功能最强大的电子表格制作软件,与Word、PowerPoint、Acess等软件构成了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完整体系,并能与Office其它组件相互调用数据,通过Internet实现资源共享。Excel的工作界面和Office系列的其他软件的工作界面十分类似,制作者不需要掌握高深的编程技术,学习和应用起来十分方便。它内置了数学、统计、财务等多种函数,具有强大的数据计算、分析和统计的功能,还具有强大的制表及绘图功能,能够通过二维和三维图表等多种形式。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数与形的结合,因此在制作课件时,不仅要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而且还应该考虑将研究问题的数量关系表现出来。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主要使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同时使用Excel制作一些电子表格和图形插入PowerPoint课件中,供学生观察和操作,从而帮助学生从数量关系方面去认识和发现问题的规律和本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应用Excel增强对极限概念的理解
高等数学是以函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所用的基本工具是极限理论,极限思想贯穿整个微积分课程,深刻理解极限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就已经接触到了高等数学中微分和积分的一些基本知识,能够求解某些简单的极限、导数和积分问题,但是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只停留在如何解题方面,对极限反映的数学实质没有深入的理解,也没有体会到其中的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思想。
四 应用Excel对定积分的理解
定积分是高等数学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如平面图形的面积、立体的体积、平面曲线的弧长、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路程、变力沿直线所作的功、水压力等问题都可以化为定积分问题。
“大化小,常代变,近似和、取极限”这几个简单的文字深刻地描述了定积分的基本思想,利用其它软件如PowerPoint、Flash等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定积分的思想,但是要反映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却有一定的难度。
【关键词】数学建模;统计分析;层次分析
1 Excel统计分析功能
在众多的电子表格应用软件中,微软公司的Excel以直观的界面、强大的功能、良好的可操作性,得到了众多使用者的认可。微软公司对Excel的每一次升级都使得其功能更完善,用户使用更方便简单。
Excel是一个综合快速制表、数据图表化以及数据统计和管理的工具软件包。Excel可以处理庞大、复杂的的数据清单,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最后以图表或者统计图形的方式给出直观的显示。Excel 2003中的统计分析模块,基本已经涵盖了目前常见的统计分析问题。
1.1 分析工具的统计分析功能:Excel 软件中提供了15个数据分析工具,称为“分析工具库”。在进行分析时只需提供必需的数据和参数,利用分析工具就能得到相应的数据表格或者数据图表。
统计分析工具的功能主要包 括:①统计绘图、制表;②描述统计量计算;③参数估计;④假设检验;⑤方差分析;⑥相关、回归分析;⑦时间序列分析;⑧抽样;⑨数据变换[1]。
1.2 统计函数的统计分析功能:Excel中提供了78个统计函数用于统计分析。这些统计函数的统计分析功能主要包括:①频数分布处理;②描述统计量计算;③概率计算;④参数估计;⑤假设检验;⑥卡方检验;⑦相关、回归分析[1]。
2 层次分析法建模问题
图1 层次结构图
2.1 层次分析法问题分析:假设某单位拟从三名干部中提拔一人担任领导工作,干部的优劣(由上级人事部门提出),用六个属性来衡量:健康状况、业务知识、写作水平、口才、政策水平、工作作风,分别用p1、 p2、 p3、 p4、 p5、 p6 来表示。
为了解决上述的决策问题,我们首先画出其层次结构图,此结构图分三个层次:目标层、标准层、和决策方案层[2],如图1所示。
2.2 用Excel求解层次分析法问题:将健康状况、业务知识、写作水平、口才、政策水平、工作作风,分别用p1、 p2、 p3、 p4、 p5、 p6 来表示,可得到如表1的判断矩阵[2]。
表1 判断矩阵
将表1中各元素/所在列之和计算得到表2的矩阵。
表2 列规范化后的矩阵
再由表2可计算得到表3的规范列平均后的Wi矩阵。
表3 Wi矩阵
其中第一个元素0.158963由表2第一行之和/6计算得到,其它类似
然后利用sumproduct函数计算得到表4中的最大特征值:
表4 最大特征值
表5 一致性指标
其中左边第一个元素1.021479由表1第一行与表三的wi对应相乘得到。
由表4可计算表5的一致性指标:其中CI=(最大特征值-6)/5,CR=CI/1.24
对方案层进行类似的计算可以得到表6中的标准层对决策层的规范列平均。
表6 标准层对决策层的规范列平均
2.3 最优决策方案: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权数来计算出每个方案总的得分(权数)。故干部A在总目标中的得分为:
0.16*0.14+0.18*0.10+0.20*0.14+0.05*0.28+0.16*0.47+0.25*0.80=0.3576
同样可得到干部B、C在总目标中的总得分为:干部B方案得分:
0.16*0.62+0.18*0.32+0.20*0.62+0.05*0.65+0.16*0.47+0.25*0.15=0.4372
干部C方案得分:
0.16*0.24+0.18*0.58+0.20*0.24+0.05*0.07+0.16*0.07+0.25*0.05=0.2182
通过比较可知干部B的得分(权重)最高,干部A的得分次之,而干部C的得分最少,故应该提拔干部B,通过权衡知道这是最优方案。
3 结论
利用Excel软件求解层次分析法问题是一种高效、可程序化的方法。合理利用该软件中的统计分析和管理功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数学模型求解的效率。目前很多学习高等数学、数学建模的学生尤其是文科生没有程序设计和算法分析的基础,还不具备独立编写程序求解层次分析法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求解此类模型的方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Excel 公式与函数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090-01
在多年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Excel公式与函数一直都是学员学习Excel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大部分学员在入学前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对Excel公式与函数的应用尤为陌生。怎样才能使学员更好地学习Excel公式与函数这一重难点,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归纳。
一 从公式函数输入方式上的不同进行教学
Excel的公式与函数有两种输入方式,教学时应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对于学员入门阶段,其教学目标是让学员掌握公式函数的基本输入方法,并能看懂函数的注解。这时公式的运用多是由参加运算的单元格和运算符组成,函数的应用多是通过编辑栏中的“插入函数”按钮来粘贴函数,公式与函数多为单独应用,没有涉及混合应用。这种输入方式比较适合入门阶段的教学。
随着教学的深入,提高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使学员掌握公式与函数、函数与函数、函数嵌套等混合使用方法。这时已经开始涉及公式与函数的混合使用,光靠“插入函数”对话框已无法完成要求,还需要在编辑栏中进行相应输入,输入过程中要注意Excel函数的语法、格式及相关运算符和括号,Excel所有函数都是由“=函数名(参数1,参数2,……)”组成,参数之间用逗号隔开,所有标点符号都必须是英文的标点符号,这种输入方式适合于提高阶段的教学。
二 从公式函数使用层次上的区别进行教学
Excel中公式运算符和函数类别分为多种,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从日常使用的角度来说,应该按照常用到专门、单独到混合的原则来进行介绍。以Excel的函数为例,按照以上原则,教学中应分层次介绍三类函数。
1.常用函数的应用
统计函数如求和(SUM)、求平均(AVERAGE)、求计数(COUNT)、求最大值(MAX)、求最小值(MIN),这些函数在日常Excel操作中比较常用,输入方式采用“插入函数”按钮即可完成。如要在一张工作表中求出所有学员的数学成绩总分,先点击要输出的单元格,再点击编辑栏中的“fx”插入函数按钮,选择求和函数SUM,然后选定所有学员数学成绩的数据区域,点击“确定”就可完成操作。
2.混合函数的应用
混合函数的应用是指由多个不同的函数混合使用才能得到结果,这类函数用“插入函数”的方法无法直接完成,必须在编辑栏中进行相应输入。如从身份证号码中提取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有18位数字,出生日期信息是在第7位至第14位,使用MID函数可提取出生日期信息。MID函数是从文本字符串中的指定起始位置起返回指定长度的字符。若身份证号码420605198211051516存放在D2单元格,则我们可输入“=MID(D2,7,8)”,得到出生日期信息19821105,但这只是一串数字,要想把其转换为常见的日期格式还需使用另外一个函数DATE。该函数是指返回代表日期的数字。我们可以输入“=DATE(MID(D2,7,4),MID(D2,11,2),MID(D2,13,2))”,并修改单元格格式就能得到日期格式的结果1982/11/05。
3.函数嵌套的应用
教学中常用的函数嵌套是IF函数嵌套,它可以根据逻辑条件来判断条件成立与否(TRUE或FALSE),并给出相应指定的返回值。一个IF函数的输出结果虽然只有两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要判断的结果远不止两种,这类函数也必须在编辑栏中进行输入。如根据学员的分数判断其成绩等级是属于优、良、中、差4种结果中的哪一种,就必须用到IF函数的嵌套,在函数中套用函数,逐级判断。判断学员成绩等级的依据是:如果学员成绩是在90分以上就列为“优”,成绩在75分至89分之间列为“良”,成绩在60分至74分之间列为“中”,60分以下列为“差”。若要判断的成绩在F2单元格,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式子:=IF(F2>=90,“优”,IF(F2>=75,“良”,IF(F2>=60,“中”,“差”)))。IF函数嵌套中尤其需要注意字符串的双引号及括号的成对出现,字符串必须为英文状态下的双引号,几重嵌套就必须有几重括号。由于函数中包含的各级参数和字符较多,学员操作容易出错。会出现将IF函数嵌套写成死循环,字符串出错,括号没有成对出现等错误,这时要根据IF函数嵌套的特点注重加强引导。
总之,不断完善Excel公式与函数的课堂教学,分阶段有效地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员能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大量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凤明等主编.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40~142
关键词:混合引用,条件格式,数据有效性,图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6-6506-02
The Classic Case On Excel 2003 Teaching
LIU Guang-feng, LU Liang, CHEN Hai-tao, NING Gui-xia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Linyi 273400, China)
Abstract: Currently, Excel 2003 is still the core of basic computer courses, and is commonly used in daily life data management tools. However, the corresponding basic operations are too fragmented, with many years of computer-based teaching experience, summed up a few more system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 typical case.
Key words: Mixed References; Conditional Formatting; Data Validation; Chart
Excel 2003属于微软Office 2003中的组件之一,具有公式自动处理、图表直观显示等特点。在多媒体教学中,大量的基本操作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难以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而精彩教学的案例或项目不仅可以将基本操作贯彻其中,同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实践能力。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出了下面几个比较经典的案例。
1 单元格引用
Excel 2003单元格的引用将单元格的数据和公式联系起来,标识工作表中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指明公式中数据的位置。基本引用方式分为相对引用、绝对引用[1],由其组合而成混合引用更是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以九九乘法表为例讲述单元格混合引用方式。
首先设置好如图1所示标题行(i)和标题列(j)。九九乘法表的每个表达式类似于i×j=k的格式,i引用的都是第1行,j引用的都是第A列,均为混合引用。同时对于九九乘法表下三角矩阵的特点,可以借助IF函数来实现。因此,图1单元格B2的公式为“=IF(B$1>$A2,"",B$1 & "×" & $A2 & "=" & B$1*$A2)”,通过复制填充其他单元格,至此九九乘法表创建完毕。
2 条件格式
在Excel 2003工作表中,有时为了突出显示满足条件的数据,可以设置单元格的条件格式,用于对选定区域各单元格中的数据是否满足设定的条件动态地为单元格自动设置格式。本文以突出显示不及格的学生成绩和国际象棋棋盘为例讲述该重要知识点。
1)突出显示不及格的学生成绩
选定学生成绩所在单元格区域,在条件格式对话框中,条件类型选择“单元格数值”,条件设置为小于60,格式设置为红色字体即可突出显示不及格的成绩[2]。
2)国际象棋棋盘
国际象棋棋盘是由深色方格(黑格)和浅色方格(白格)交替排列M成,相邻的棋颜色不同。在Excel 2003中交替排列的特点可以使用条件格式来实现,即通过相邻单元格的行号和列号的差值控制方格颜色的显示。操作步骤如下:先选定单元格区域A1:H8,在条件格式对话框中,条件类型选择“公式”(如图2所示),输入公式“=mod(row()-column(),2)=0”,然后设置满足该条件的单元格格式为黑色底纹的图案即可。
3 数据有效性
Excel 2003数据有效性设置单元格中输入的数据类型,以避免用户输入无效的数据。比较典型的实例是用有效性实现如图3所示的下拉列表框,比便从列表中直接选择,从而简化操作过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选定要设置有效性的单元格区域,并打开“数据有效性”对话框。
然后,在“设置”选项卡的选择允许序列,并在“来源”输入框中输入序列“√,,,,,”,再在“输入信息”选项卡中设置输入信息的“标题”为“标示说明”。
最后,在“输入信息列表框”中输入“√出勤”、“休假”、“事假”、“病假”、“迟到”、“早退”等选项信息,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工作表即可完成数据有效性设置。
当单击如图4所示考勤表中的出勤数据列的单元格时,就会弹出上述设置的列表信息提供给用户选择。
4 图表
Excel 2003图表将单元格中的数据以各种统计图表的形式显示,使得数据的显示更直观,而且图表数据项和工作表中数据保持同步[1]。该功能日常生活中时常要用到,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以图表方式显示函数Y=2Sin2X曲线来讲解本知识点[3]。
在A列输入公式“=(ROW( )-2)*PI( )/10”设置自变量X的取值,然后借助Excel 2003自带的正弦函数来求得因变量Y的取值。即在B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2*sin(2*A2)”并复制填充B列其他单元格完成数据的输入。最后绘制图表,图表类型选择“XY散点图”中的“无数据点平滑散点图”,同时去掉网格线即可得到如图5所示的函数曲线。
5 结论
通过多年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证明:在讲述Excel 2003时,零散的操作带来的是枯燥乏味,而系统的典型案例却能够让学生带着兴趣积极认真地去学习,从而达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教育厅组. 计算机文化基础[M]. 7版.青岛: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8:12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