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8篇

时间:2023-03-07 15:01: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

篇1

论文摘要】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艺体类院校低起点英语学习者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可以激发低起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激活了学生以前学的知识和技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过程,以能力发展为目标,以真实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学会在交际中学习英语。

1 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

我们可以把任务型语言教学定义为: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任务型语言教学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任务型教学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细分为若干非常具体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任务型教学的目标:任务型课堂模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的句子是否正确,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 这个目标的设定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学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该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教学思想,既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又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也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应该说,这种教学方法在大学特别是艺体院校中,最能具体体现英语教学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有益作用。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来自许多方面,有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等,但最重要的理论依据是来自来对语言习得的研究。研究者根据语言习得的基本规律,认为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性,必须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使得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语言,即语言的真实使用。基于此,任务型教学法也应运而生,该方法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语言学习动机。在语言的使用方面,教师若能有效地采用各种各样的任务,学生就有机会综合地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汇,在交流中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上,以运用语言和完成任务为其最终目标,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将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逐渐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创造性地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2 低起点英语学习者的主要特点

作为艺体院校的大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往往比普通高校大学生薄弱。艺体类特色院校的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经常一脸茫然,毫无反应,英语学习效果很差。那些在艺体舞台上聪明伶俐的学生对英语却总是望而生畏,不想学,不愿学,甚至主动放弃。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中,较之于普通高校大学生,他们只能被看作是低起点的英语学习者。这样的定位并不是贬低艺体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IQ智商,而只是与艺体类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英语学了对智力因素(如良好的模仿能力,良好的观察能力,良好的逻辑能力等)有要求之外,对非智力因素(如性格特点,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下面,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艺体类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内涵和影响。

首先,艺体类大学生的性格相对来说比较外向活泼,他们既大方开朗但同时也较浮躁、情绪化。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他们外向开朗的性格促使他们更积极的配合英语教师,开开心心参加到课堂的各种任务教学活动中去,但是浮躁不安却使他们在参加课堂教学活动时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好于表现自己,而不会真正在课堂任务中去思考、去有效运用自己的所学的语言知识来传达思想和情感。

其次,低起点的英语学习者们在学习态度上也迥于普通大学生。这些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的产生和形成,往往是由于他们学习中因多次失败和挫折而产生的,是多次消极情绪体验积累的结果。艺体院校的学生,由于他们都是从小开始进行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他们没有一定的英语学习方法,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是散漫、无目的的。他们在表演、比赛或者是专业练习之余,如果有时间则可以安排英语的学习,如果没有时间则放弃英语学习来进行专业练习。因此从小到大的英语考试总是屡战屡败,深感积重难返,缺乏信心,形成严重的挫折心理。这样在他们心理上形成了“学习英语即痛苦”的消极情绪反应。正是由于这种情绪上的原因,他们虽能在认识上懂得英语学习的重要,但还是不爱学、不愿学,甚至逃避英语学习。

最后,艺体类院校的大学生们对于英语的学习几乎都是以考试为动机,以考试过关为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其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艺体类的大学生们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没有一定的认识。他们在重视自己专业的情况下,从小就放松对文化课,尤其是英语这样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的课程,他们很少有时间去进行学习和练习。他们一直都认为只要能学好专业就可以在艺体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能力,而其他学科的学习对他们没有多大用处。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好或者习惯也远远不如普通大学的学生。

3 任务型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把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到低起点的英语学生中去呢?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结构包含:教师设定任务并启动课堂-学生课堂自主任务学习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巩固任务教师评定。

教师设定任务并启动课堂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设计交际场景,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句型和语言知识,完成交际任务,从而发展交际能力。”[3]这样的课堂是完全情景化的,互动式的。但是在艺体院校,低起点的学生应该设定什么样的任务是值得艺体院校英语教师们思索的问题。

笔者因工作关系,与低起点的英语学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也深知他们的学习特征和内在需求。因此,对于艺体类学生,笔者首先提出了以下的任务设定:任务不能过大过偏,过大过偏的题目让学生无从着手,导致其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尤其是艺术院校的低起点学生其专业性决定了其知识面比较窄,因而任务应该跟他们的专业、生活、认知能力和水平相关。但是任务也不能过小,过小的题目无法让英语学习者展开思维的空间,限制了英语学习者的能力的发展,毕竟艺体学生的生理心理已经成熟,认识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因此,对这类学生,任务最好是综合性的,应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进行讨论、探索和学习。从“国内外构建主义的教学实践看,其选择的主题基本上都是综合性的。综合性的主题可以为学习者的自我构建活动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4]所以,任务最好是学习者比较熟悉的。任务最好有较多的辅助材料支持。在艺体院校中,我们以情景小品为例子。英语教师给出和艺体类学生专业相关的小品题目,然后请学生自编一个对话不多的小品。经过笔者课堂实验,效果是非常不错的。因为艺体类学生的英语基础虽然很差,但是对于自己专业的了解和表现欲望都很强,所以大家都会踊跃用有限的英语句子和表情,肢体动作等来表现自己对于英语教师任务的理解和积极完成任务的态度。"

从上述任务的设定可以得知,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给出较容易、较简单的任务时,英语教师们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如情景小品;而在英语教师给出较复杂、难度适中的任务时,教师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让低起点的英语学习者在各种任务完成中都有信心,从而能从任务型教学法中获得快乐和益处。

因此,新课伊始,英语教师们就应先根据艺体院校的低起点英语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水平,制定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任务,然后向学生提出任务要求及其所需准备,明确任务后,学生自学(可课前或课后)。在这期间,教师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学习新的知识,让他们去发现、研究、解决问题,为任务进行打好基础。在这一个总的任务目标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分步进行自学,准备交流。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受新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开始进行任务的讨论交流。在这个环节中,不仅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英语教师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即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有亲和力、感染力,而且要参与到学生的任务完成中去,比如在情景小品中,英语教师如果能与学生一起表演,成为学生们的玩伴,则能使学生解除思想包袱,尽情地表现自己,发挥其聪明才智和想象力。在师生同台表演后,再征求其他学生的意见,一起探讨最佳的表现手法、技巧以及最得体的英语语言表述。在这个时候,整个课堂就成为自主的任务学习课堂。教师如想有效实现任务,首先要革新自己的思维,在课前、课中、课后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空间和机会。学生课前主动预习新课, 理解、消化、记忆、发现问题, 这有利于学生上课时有时间进行各种教学活动, 如知识点专项训练、听读练习、主题演讲、角色扮演、写作等,使语言知识迅速地转化为言语技能。在上课前二、三分钟, 英语教师在班内巡视一圈, 检查预习情况, 表扬预习好的同学, 督促不按要求做的同学, 坚持下去, 即便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底子薄,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也可以促进学生进行学习。

最后,英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讨论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在课后以小作文方式写下来当天任务的主题,下节上课时要求当天值日生再以其中一些任务主题开展操练,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空间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辨能力。

学生巩固任务教师评定是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用来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课堂操作方式,是任务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和学习实施监控的一种手段。”[6]我国现行的外语评价方式总的来说,是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以考分评定学生的能力,误导学生片面认为英语学习的动机和目的就是通过考试。这种体系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学科为本位,它只重视对语言知识的检测,而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的评价。可以看出,终结性评价体制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英语教师对于低起点的英语学习者就不能以单纯的考试或者测试测评分数作为衡量他们英语水平的唯一标准。任务型教学方法之所以在低起点英语学习中比较有效,是因为该方法更加重视课堂教师评价,它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这就使得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英语教师不应该仅仅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更应该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英语课程评价不再只是为了甄别和选拔,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培养对英语的兴趣,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英语教师应该着重考查学生已经能够用英语做哪些事情,(如能进行日常交流,能写出小作文,能进行简单的主题演讲,能背诵课文等)而不是考查他们在语言知识方面还存在哪些缺陷。英语教师对于低起点英语学习者的评价只有关注其已经取得的成就,才能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才能真正使低起点的英语学习者感觉自己到英语学习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任务的实施主要靠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但任务的圆满完成也离不开英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与培养。教师在任务实施的任何环节都应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信息提供者、思想启迪者、问题解决者、精神引领者、成绩评判者、情感沟通者等,对学生的思想、语言表达、语音语调的监控应该是及时的、中肯的。缺少教师在任务实施过程的有效监控和指导,任务完成的质量和预期的学习效果就很难实现。所以,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教学经验,在任务型教学中尽快实现角色转变,才能培养出“德艺双馨”、社会需要的艺体人才, 因为英语教学也是人文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 结语

篇2

坚持以《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教科研工作的专题化,树立教师天职是为了每个学生全面生动的发展的观念,注重校内和校际交流,努力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水平,全面推进师生的整体科学素养。

科学新课程实施以来,全体科学教师通过新教材培训,逐步适应了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并积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之中,较好地解决了从常识过渡到科学的教学理念的转变。但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分析,还有许多尚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如教学的有效度、结构性、科学性、价值取向等方面需进行研究。本学期将以规范、有效、创新为重点,推进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科学教学水平。

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科技教育必须同教学整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科学老师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围绕推进学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的总目标,积极宣传、辅导学生开展科普工作,落实有关计划内容,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在全国教育科学“xx”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科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研究——架设科学素养目标和学校实践的桥梁》总课题的引领下,我校小学科学组从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尝试改变过去单一的、一次性的“观摩式”的教研模式,提出了《小学科学“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本学期我们将更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聚焦课堂,让传统的科学教研活动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学校教研的主流形式,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开学初,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其精神,认真分析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制订教学计划,分析前一学期学生基本情况、本学科教材内容基本体系、教学目的及任务,提出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制订教学进度表。

倡导教师在课下经常性讨论交流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获得的经验、取得的成功、经历过的失败,经常开展互听活动,并及时交流总结,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

教研组要组织每位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并充分利用好《科学课》、《科学课程标准》等专业性学科期刊,定期组织学习教育理论、教学文件和教学业务知识,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并且做好记录。每位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形式的进修、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评比等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工作中,要加强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组内形成一种和谐、默契的同事关系,以求大家共同进步。

每位教师应严格执行课程教学计划,认真钻研新课标、教材,分析学生实际,编制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媒体,认真写好教案。全组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并讲究备课的实效;深入落实“探究——研讨”教学法,注重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科学研究、科学创造的过程,形成自主的科学态度,发展科学素养,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参与科学实验与科学实践。每位教师还要根据课题做好研讨课并及时总结反思,促进教科研与教学实践的契合。

1、制定各类工作计划

2、确定本学期教研活动主题

3、组内科学教学理论学习

1、校教研活动展示课

2、组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

3、参加市、区新课程培训

4、组内科学教学理论学习

1、做好区教研组长会议的经验交流准备

2、教学常规检查

3、组内科学教学理论学习

1、校本教研流程观

2、摩课题阶段性小结

3、组内科学教学理论学习

1、组内教研组学习

2、期末复习和测验

篇3

一、“高效六步教学法”集体备课的做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特色的好课,一定有一份有特色的好教案,而一份有特色的好教案往往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因此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那么,如何落实集体备课呢?我校集体备课主要从七个“有”字上下工夫。

1.有领导

一是有一位副校长分管集体备课,定时安排、备课活动,定时检查收集集体备课资料;二是每个备课小组安排一位领导蹲点,全程参与备课小组的活动。

2.有主题

我校集体备课的主题是“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研究,各小组根据本科组学科特点及不同课型开展小课题研究,如英语单词“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研究、识字教学“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研究、数学概念教学“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研究等。

3.有备课组长和主备人

备课组长由学校教导处指定,负责整个学期的备课工作,工作量纳入量化考核;主备人由备课组长负责安排,轮流主备。

4.有时间保证

每周开展一次以上的集体备课,期初教导处排课时就对各组备课时间进行安排,如每周二下午为语文科组集体备课时间,每周三下午为数学科组集体备课时间,每周四下午为英语科组集体备课时间,每周五上午为综合科组集体备课时间,轮到集体备课时间的科组教师不排课。这样,集体备课才有时间保证。

5.有展示

主备人每月第三周向本组成员及学校课题组领导和其他教师进行上课展示。

6.有反思

主备人根据上课及评课情况,对二次预案进行反思,形成正式的导学指南。

7.有流程

每月为一个集体备课周期,具体流程如下。第一周备课组长根据“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课题研究计划定出研究主题,安排主备课人初备,形成预案。第二周主备人预案下发组员研讨、修改、补充、删减、矫正,主备人形成第二次备课预案。第三周主备人上课,集体评课,修改补充,主备人认真做好记录。第四周主备人根据上课、评课研究记录,对二次预案进行修改,形成正式的导学指南,填写集体备课表,备课资料装订成册上交教导处。

通过集体备课,以“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教改实验为主题,探讨各科各种课型的“高效六步教学法”操作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高效六步教学法”集体备课的成效

开展“高效六步教学法”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高效六步教学法”的精髓,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科组建设,推进了课题的深入开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研究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

集体备课前,要自我钻研。每一次集体备课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作为一个人,都希望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呈现给大家。因此,在发言之前,教师都会走进教材、研读课本,走进学生、研究学生,走进大纲、研究大纲,并翻阅大量的资料,需要时间几个小时甚至更多,做好充足的准备。久而久之,集体备课让每一位教师的业务水平、积极性都大大提高。

集体备课时,主备课人向科组成员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包括学情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重点难点的分析,并按照创设问题、自主探究、讨论解疑、展示提升、总结回顾、当堂检测这六个步骤来进行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同科组教师要依次发言,结合自己的经验对主备课人的设计发表意见和建议,主备课人记录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主备教师根据众多意见和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六步法”由陌生到逐步的了解,再到慢慢熟悉,最后到掌握“六步法”的精髓,每一次的集备都是对教师的一次升华。

集体备课上课,更是教学实践能力的检验与提高。通过上课,验证教学预设是否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执教者会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在上课反思中,课堂教学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再经过组员的评课、提建议,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会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使自己的专业不断成长。

这种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引领教师理论提升与专业成长的过程,开展集体备课以来,我校教师成长很快。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评优课、论文评比等教学竞赛以及,有242人次榜上有名,其中获市级奖58人次,省级奖60人次,国家级奖41人次。黄琪、张欢、吴幼丹等教师“先学后教六步法教学法”现场教学设计获全国一等奖,李红、彭瑜雅等教师的“先学后教六步法教学法”教学设计获省一、二等奖。

2.促进了备课组建设

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为备课组成员搭建起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也增进了备课组成员的了解,在备课中发挥各自的优势, 促进了备课组建设。

如我校二年级的备课组是由有教学经验的刘棠老师和两位年轻教师杨柳老师和周丽文老师组成的。虽然她们的年龄差了一大截,但她们的相处与合作似乎没有年龄的隔膜。两位年轻教师杨柳老师和周丽文老师尊重刘棠老师,体谅刘棠老师,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让刘棠老师尽量少做。所以学校布置备课组内的一些琐碎工作,她俩能够应付得了、独自承担,根本不让刘老师操心。而刘老师呢,尽可能在学识与经验上给予她们帮助与支持。开学前杨柳老师和周丽文老师要上公开课,周丽文把主备好的课《坐井观天》在组内进行讨论,刘老师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有些肤浅,于是刘老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并结合学校的“六步法”要求,把教学设计和课件从头到尾进行了指导,并把教学意图和上课应该注意的细节一一对周老师交代清楚。上公开课的时候,刘老师知道周老师年轻,应付大场合的经验欠缺,他特意坐在讲台旁,让她有颗定心丸。上课时,周老师时不时瞄一下刘老师,刘老师总是给予她肯定和赞赏的目光。一节课下来,周老师表现得相当出色,听课教师对《坐井观天》的教学设计给予高度评价。周老师通过这节课既得到大家的肯定,收获了成功的快乐,在教学设计能力上、驾驭课堂能力上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刘老师发挥了余热,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得到了尊重,收获了快乐,两位年轻教师主动承担一些科组工作,在学识与经验上得到刘老师的帮助与支持,备课组的凝聚力得到增强,促进了备课组的建设。

3.推进了课题的深入开展

“高效六步教学法”是针对全科提出来的,而实际上,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不同类型的课的操作模式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这就需要教师好好把握学科特点以及同学科不同类型的课的特点来设计“六步法”的教学。为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通过集体备课,集中同科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克服一个一个难题。如英语单词六步法教学模式、英语阅读六步法教学模式、英语对话六步法教学模式等,当某一备课组研究出某一种六步法教学模式并得到领导和教师们的肯定时,他们收获的不仅是成功的快乐,更是课题研究积极性的激发,从而推进了我校六步法课题的深入开展。如吴幼丹在《“六步教学法”高效课堂集体备课给我带来的发展》一文中写道:

集备前一周,我就对本课时的情感教育提炼感到很棘手,无论怎么提炼都很空洞,甚至牵强,我提出这个困惑后,其他教师也陷入思考中。许久,张老师灵机一动说:“既然本节课不能用常规的手段提炼情感教育内容,那么我们尝试一下用图片的方式让学生对图片内容作是非判断,让学生说看法,最后让学生自己做总结,教师再出示情感教育的英文版。这样,学生既能印象深刻,又能达到自己认知的教育目的,比起生搬硬套要好多了。”我受到启发,说:“这个相关内容网上有一个教育视频,可不可以尝试看视频,中间停止然后让学生猜剧情最后总结,会不会更生动?”张老师拍手赞同,科组决定把两种方法都试一试,作为一种微创新在以后的课堂上也可以借鉴。就这样,大家投入热烈的讨论中,收获着方法,也收获着快乐。我第一次觉得集备,是付出的过程,更是收获的过程,是智慧启迪智慧的过程,更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篇4

【论文摘要】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艺体类院校低起点英语学习者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可以激发低起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激活了学生以前学的知识和技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过程,以能力发展为目标,以真实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学会在交际中学习英语。

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中,讨论最多的也许就是教学法了。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是近年来交际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是能够让语言在日常生活里进行真正的运用。”[1]其核心思想是“用语言完成有意义任务的活动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2]

1 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

我们可以把任务型语言教学定义为: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任务型语言教学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任务型教学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细分为若干非常具体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任务型教学的目标:任务型课堂模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的句子是否正确,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 这个目标的设定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学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该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教学思想,既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又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也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应该说,这种教学方法在大学特别是艺体院校中,最能具体体现英语教学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有益作用。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来自许多方面,有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等,但最重要的理论依据是来自来对语言习得的研究。研究者根据语言习得的基本规律,认为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性,必须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使得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语言,即语言的真实使用。基于此,任务型教学法也应运而生,该方法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语言学习动机。在语言的使用方面,教师若能有效地采用各种各样的任务,学生就有机会综合地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汇,在交流中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上,以运用语言和完成任务为其最终目标,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将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逐渐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创造性地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2 低起点英语学习者的主要特点

作为艺体院校的大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往往比普通高校大学生薄弱。艺体类特色院校的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经常一脸茫然,毫无反应,英语学习效果很差。那些在艺体舞台上聪明伶俐的学生对英语却总是望而生畏,不想学,不愿学,甚至主动放弃。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中,较之于普通高校大学生,他们只能被看作是低起点的英语学习者。这样的定位并不是贬低艺体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IQ智商,而只是与艺体类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英语学了对智力因素(如良好的模仿能力,良好的观察能力,良好的逻辑能力等)有要求之外,对非智力因素(如性格特点,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下面,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艺体类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内涵和影响。

首先,艺体类大学生的性格相对来说比较外向活泼,他们既大方开朗但同时也较浮躁、情绪化。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他们外向开朗的性格促使他们更积极的配合英语教师,开开心心参加到课堂的各种任务教学活动中去,但是浮躁不安却使他们在参加课堂教学活动时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好于表现自己,而不会真正在课堂任务中去思考、去有效运用自己的所学的语言知识来传达思想和情感。

其次,低起点的英语学习者们在学习态度上也迥于普通大学生。这些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的产生和形成,往往是由于他们学习中因多次失败和挫折而产生的,是多次消极情绪体验积累的结果。艺体院校的学生,由于他们都是从小开始进行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他们没有一定的英语学习方法,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是散漫、无目的的。他们在表演、比赛或者是专业练习之余,如果有时间则可以安排英语的学习,如果没有时间则放弃英语学习来进行专业练习。因此从小到大的英语考试总是屡战屡败,深感积重难返,缺乏信心,形成严重的挫折心理。这样在他们心理上形成了“学习英语即痛苦”的消极情绪反应。正是由于这种情绪上的原因,他们虽能在认识上懂得英语学习的重要,但还是不爱学、不愿学,甚至逃避英语学习。

最后,艺体类院校的大学生们对于英语的学习几乎都是以考试为动机,以考试过关为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其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艺体类的大学生们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没有一定的认识。他们在重视自己专业的情况下,从小就放松对文化课,尤其是英语这样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的课程,他们很少有时间去进行学习和练习。他们一直都认为只要能学好专业就可以在艺体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能力,而其他学科的学习对他们没有多大用处。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好或者习惯也远远不如普通大学的学生。

3 任务型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把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到低起点的英语学生中去呢?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结构包含:教师设定任务并启动课堂-学生课堂自主任务学习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巩固任务教师评定。

教师设定任务并启动课堂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设计交际场景,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句型和语言知识,完成交际任务,从而发展交际能力。”[3]这样的课堂是完全情景化的,互动式的。但是在艺体院校,低起点的学生应该设定什么样的任务是值得艺体院校英语教师们思索的问题。

笔者因工作关系,与低起点的英语学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也深知他们的学习特征和内在需求。因此,对于艺体类学生,笔者首先提出了以下的任务设定:任务不能过大过偏,过大过偏的题目让学生无从着手,导致其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尤其是艺术院校的低起点学生其专业性决定了其知识面比较窄,因而任务应该跟他们的专业、生活、认知能力和水平相关。但是任务也不能过小,过小的题目无法让英语学习者展开思维的空间,限制了英语学习者的能力的发展,毕竟艺体学生的生理心理已经成熟,认识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因此,对这类学生,任务最好是综合性的,应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进行讨论、探索和学习。从“国内外构建主义的教学实践看,其选择的主题基本上都是综合性的。综合性的主题可以为学习者的自我构建活动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4]所以,任务最好是学习者比较熟悉的。任务最好有较多的辅助材料支持。在艺体院校中,我们以情景小品为例子。英语教师给出和艺体类学生专业相关的小品题目,然后请学生自编一个对话不多的小品。经过笔者课堂实验,效果是非常不错的。因为艺体类学生的英语基础虽然很差,但是对于自己专业的了解和表现欲望都很强,所以大家都会踊跃用有限的英语句子和表情,肢体动作等来表现自己对于英语教师任务的理解和积极完成任务的态度。

其次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Yerks)和多德森(Dodson)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由此我们还可以知道:英语教师给出的任务还应该是难度适中的。对于艺体院校的低起点英语学习者而言,作文是令他们相当头疼的任务。谈到写作文,大部分的艺体类学生都选择了消极应付。但是作文又是英语学习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因此,对于此类学生,我们主张分阶段分难度系数给他们布置小作文。学期刚开始的前两个月,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写2-3句话,如果程度稍微高点的学生则要求5-6句话的一段小文章,而且一定用简单句子,用自己知道的熟悉的简单的常用单词,不要求文采,不要求句型的复杂多样。这样,学生即使是低起点的,英语基础很差的学生也会感觉任务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类,虽然是作文的要求,要写出东西来,但是整体性要求的降低也给了学生极大的信心。笔者在教学中运用该方法后发现学生渐渐地就不排斥小作文了,而且在老师的鼓励下,也会经常写作了,乐意写作了。在学期的后两个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渐增加难度,把句子的要求从2-3,5-6句话加到7-8,9-10句话直到能写出80——120的规范性的作文。经过每学期这样循序渐进的梯度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从上述任务的设定可以得知,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给出较容易、较简单的任务时,英语教师们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如情景小品;而在英语教师给出较复杂、难度适中的任务时,教师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让低起点的英语学习者在各种任务完成中都有信心,从而能从任务型教学法中获得快乐和益处。

因此,新课伊始,英语教师们就应先根据艺体院校的低起点英语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水平,制定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任务,然后向学生提出任务要求及其所需准备,明确任务后,学生自学(可课前或课后)。在这期间,教师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学习新的知识,让他们去发现、研究、解决问题,为任务进行打好基础。在这一个总的任务目标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分步进行自学,准备交流。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受新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开始进行任务的讨论交流。在这个环节中,不仅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英语教师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即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有亲和力、感染力,而且要参与到学生的任务完成中去,比如在情景小品中,英语教师如果能与学生一起表演,成为学生们的玩伴,则能使学生解除思想包袱,尽情地表现自己,发挥其聪明才智和想象力。在师生同台表演后,再征求其他学生的意见,一起探讨最佳的表现手法、技巧以及最得体的英语语言表述。在这个时候,整个课堂就成为自主的任务学习课堂。教师如想有效实现任务,首先要革新自己的思维,在课前、课中、课后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空间和机会。学生课前主动预习新课, 理解、消化、记忆、发现问题, 这有利于学生上课时有时间进行各种教学活动, 如知识点专项训练、听读练习、主题演讲、角色扮演、写作等,使语言知识迅速地转化为言语技能。在上课前二、三分钟, 英语教师在班内巡视一圈, 检查预习情况, 表扬预习好的同学, 督促不按要求做的同学, 坚持下去, 即便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底子薄,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也可以促进学生进行学习。

最后,英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讨论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在课后以小作文方式写下来当天任务的主题,下节上课时要求当天值日生再以其中一些任务主题开展操练,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空间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辨能力。

学生巩固任务教师评定是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用来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课堂操作方式,是任务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和学习实施监控的一种手段。”[6]我国现行的外语评价方式总的来说,是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以考分评定学生的能力,误导学生片面认为英语学习的动机和目的就是通过考试。这种体系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学科为本位,它只重视对语言知识的检测,而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的评价。可以看出,终结性评价体制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英语教师对于低起点的英语学习者就不能以单纯的考试或者测试测评分数作为衡量他们英语水平的唯一标准。任务型教学方法之所以在低起点英语学习中比较有效,是因为该方法更加重视课堂教师评价,它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这就使得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英语教师不应该仅仅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更应该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英语课程评价不再只是为了甄别和选拔,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培养对英语的兴趣,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英语教师应该着重考查学生已经能够用英语做哪些事情,(如能进行日常交流,能写出小作文,能进行简单的主题演讲,能背诵课文等)而不是考查他们在语言知识方面还存在哪些缺陷。英语教师对于低起点英语学习者的评价只有关注其已经取得的成就,才能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才能真正使低起点的英语学习者感觉自己到英语学习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任务的实施主要靠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但任务的圆满完成也离不开英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与培养。教师在任务实施的任何环节都应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信息提供者、思想启迪者、问题解决者、精神引领者、成绩评判者、情感沟通者等,对学生的思想、语言表达、语音语调的监控应该是及时的、中肯的。缺少教师在任务实施过程的有效监控和指导,任务完成的质量和预期的学习效果就很难实现。所以,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教学经验,在任务型教学中尽快实现角色转变,才能培养出“德艺双馨”、社会需要的艺体人才, 因为英语教学也是人文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 结语

笔者认为,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考试或者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果,学生有了具体的动机就能自主地学习,并且主动地运用所学的语言去发展语言能力。

对于任务型教学来说,虽无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但针对艺体院校低起点的英语学习者这个特殊群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牢记教学是人的活动,“以人为本”应当成为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学习者外语习得的条件,使学生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际,运用语言并掌握语言。任务型教学可以引领教师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引导教学过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使这一教学模式逐步规范,更富有生命力,对艺体人才的人文素质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戴炜栋,任庆梅,2006,《外语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110

[2] 束定芳,2004,《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5]:204

[3] 束定芳,庄智象,1996,《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206

[4] 田晓燕,2006,《试论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的直到思想及教学目标》外语界 增刊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4]:37

篇5

论文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语言工具;情感因素

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同样经历了三年忙碌的高中生活,同样经历了高考的洗礼,然而,在最终收获的季节产生了巨大的反差,成绩不尽人意。很多同学都是在不愿复读又想上大学思想的驱使下,才被迫选择了高职院校,只有很少数同学是出于“喜欢”的因素。因此,入校后他们的思想状态极不稳定,很多人都是惶惶度日,碌碌无为,更有甚者是抱着破罐破摔的思想,在所希望的象牙塔生活和现实的巨大反差面前,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无尽的失望与无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让他们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就必须在思想方面进行开导,让其明白得与失之间的必然联系。尤其是在第一堂英语课上,笔者认为老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在这样的课堂上应该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对他们的影响来开展教学。

一、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以马斯洛(Maslow)、罗杰斯(Rogers)等人为代表的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它是学习者内部生理、心理的一种活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系统。

鉴于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以及同学们已有的英语现状,笔者认为充分利用这一理论来实施教学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效果。通过和学生交谈,发现他们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大多数同学的高考英语成绩都在50分左右(满分150分)。在进入大学后,他们当中许多学生就存在对英语学习的焦虑和不自信等情况。所以我们教师应多了解和分析情况,可以从语音矫正方面入手对他们进行引导,使其循序渐进地恢复信心,更好地融入到英语学习中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采取了以下做法:在第一堂英语课上通常会花费不少时间先做好同学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白想学习英语的同学每天都有英语课,不想学习英语的同学天天都没英语课。同时告诉他们英语是一门工具,大家要做的是充分发挥这一工具的作用。在英语课堂上,鉴于大多数同学英语较差这一现状,鼓励同学们每节课至少讲10个英文单词,比如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时不用“会”或“不会”来回答,而用yes或no来回答,向别人表示感谢时,不单用Thanks,而用Thank you或Thank you very much来增加所说英语词汇的数量。总而言之,尽量让每个人都能开口说英语,程度较差的从简单的英语词汇开始,程度好的尽量讲成句或成段的英文。

其次,尊重和鼓励学生。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经常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和认可,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其学习动机。比如有些同学实在是不能完成我所布置的对话任务,那么如果他能够用英文随便讲些内容,我也会表扬他说得不错。就拿10级机电系的两名学生来说,我给他们布置的话题是“谈论你们喜爱的体育运动”,结果这两名同学说,他们不会说该话题,准备的是有关天气的可不可以,那么我就说天气好了才更适合运动啊,这也是和运动有关的,结果这两名同学不再有顾虑,站起来轻松地向大家展示了他们的对话。在对话结束时,我仍对他们的对话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因为我们关注的不是他们到底说了什么,而是能够张口说英语这么一个事实。

这样做的结果是增强了同学们在英语方面的自信,不再有太多的顾虑,让他们明白只要勤学勤练,一定能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中取得长足的进步。通过这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也发现这一做法收到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二、充分发挥英语语言的工具作用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鉴于其较差的英语基础,我们不能一味地逼着他们去学,而应该通过各种方法让他们自身意识到英语的工具作用。英语本来就是一种语言工具,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一工具的重要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充分发挥这一工具的作用,让其更好地为他们的工作服务,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相反,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英语的重要性,泛泛地主要依据英语级别考试来讲授英语知识,而同学们却看不到英语这门语言的本质作用,那么久而久之,同学们对于英语的那点微薄兴趣将不复存在。对于高职学生来讲,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其实很少用到那些英语级别考试中的英语知识和词汇,所以如果在授课过程中一味地去讲授那些东西,再加上同学们本身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等这些因素,只会让他们的英语学习变得更加被动,从而更加不利于英语教学的开展。 转贴于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传授那些级别考试所用到的英语知识以外,让学生真正地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为自己的专业服务,能实现利益更大化,用当今人们最爱讲的话就是“实现最高的性价比”。

比如说,笔者所教授的学生中,有些是汽车维护与修理专业的学生,由于采用的教材都是一般的英语知识,为了让大家能够意识到英语这门语言的工具作用以外,我们在每次课上,除了完成课本教学任务以外,都会给大家讲一些相关的和汽车有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样除了能让同学们在接下来的英语等级考试中考出较好的成绩以外,又意识到了英语的工具作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英语教学更顺利地开展。

三、行之有效的授课方法

(一)任务引领教学法

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我常采用的授课方法是任务引领教学法。该方法的具体使用及授课程序如下:在上一次课结束的时候,布置好下一次的任务,然后上课的时候直接以检查任务的方式开始课堂教学。比如:我们在第三单元结束的时候,我利用最后15分钟左右的时间引导大家思考一下第四单元的话题Sports,告诉他们一些常见的谈论运动的表达方式Doyoulikesportsandwhy?What’syourfavoritesport?以及一些常见的球类运动的表达方式等等,并把这些有关的表达方式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同学们依据“你喜爱的体育运动”这一话题来编一个对话,并告诉他们有一周的准备时间,下次上课时直接展示对话。同时还给他们布置一项任务就是“弄懂课文”,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其实暗含了三层意思,即“预习生词、读课文、做课后练习”。因为他们只有看了生词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思,只有做了课后练习才能知道是否真正弄懂了课文。

鉴于以上两项任务下次上课时的具体程序即:展示对话——处理生词(学生试拼、老师领读、讲解)——讲解课文——处理练习。在这里笔者还想说明一下生词部分的讲授,之所以在老师领读前采用学生试拼的方式,主要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学生的音标意识。因为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尤其是工科的学生来说,其相对薄弱的英语水平是由于他们薄弱的音标知识决定的,经常会有学生反应说看到一个生词即使有音标自己也读不出来。如果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先试拼,然后老师对于其正确的读音给与肯定,而对于错误的拼读进行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音标意识,通过对两个平行班级的对比,笔者也发现这种方式比单纯地抽出一两节课来讲枯燥的音标知识效果要好很多。

(二)课堂互动问题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张开练习的过程,因此一个成功的英语课堂少不了课堂互动。为保证英语课堂的活跃性、避免互动死角,在授课过程中,尤其是听说练习部分笔者采用了指标分配的方式。指标分配方式一般根据教室里同学们的座位及课堂时间来分配。一般来讲,教室左右两边两竖行每行至少一组,教室中间部分至少两组,如果中间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差异较大,则改为前后部分各一组。前提是先给自愿站起来的同学展示对话的机会,但是必须保证能够完成以上指标,如若完不成,则采取点名的形式,只要被点到名的同学即使没有准备对话(通常在不够积极的同学中点名),也必须用英文讲些内容才可以坐下。该方法虽然对于不爱讲英语的同学来说比较被动,但至少能够增加被动学习者开口说英语的机会。该方法采用后的一个比较明显的效果是即使被点到名的同学不喜欢学英语,但是又怕站起来一句话都不说不好意思,多少也会提前准备一下。

篇6

1 认真构思,精心选题

在问题引领教学过程中,问题的选择和设置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之前,应充分准备,反复斟酌,精心选择和设置问题.问题的设置必须具有:(1)理性的挑战性,问题的设置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针对性,问题要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3)启发性,所设置的问题不能直接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到答案,而需要经过思维加工才能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有序性,所提问题要注意教学内容整体结构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5)现实性,问题的提出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的现实意义,了解物理规律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物理的动力; (6)延伸性,教学过程应在解决原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延伸出新的问题,进而把问题的探究延伸到课外.

2 创设情境,产生问题意识

良好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问题选好之后,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有:

(1)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进行“伏安法测电阻”的教学时,分别用外接法和内接法两种电路去测同一只电阻的阻值,由于测量结果明显不同,常常能引起学生极大的疑惑,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为学生产生问题提供了情境.

(2)通过让学生面临要加以解释的现象或事例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力的分解”时,可以这样来设置疑问:取一个沉重的大砝码放在桌面上,用细线把它提起来,问学生用一根线容易断,还是用两根线容易断?学生一般会说用一根线容易断,而演示结果却正好相反:用一根细线能够将砝码稳稳地提起,而用两根同样的细线去提时(使两线之间有较大的夹角),线却一下子断了.这种有悖常理的疑点,会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呈现出问题情境.

(3)提出与知识的实际应用相关的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在“动量、动量定理”一节的教学中,可以创设以下问题情境 ,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入:让一个鸡蛋从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当它落到地板上时,就会破碎.如果在地板上放一块较厚的海绵软垫,再让另一只鸡蛋从同一高度处自由下落,它不一定会破碎,这是为什么?能否从理论上加以说明?

(4)由旧知识的拓展引出新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进行“功的计算”的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运用初中学过的知识解决“力F的做功”问题,然后提出下列问题:“当力F与位移x成任意角度,力F做的功又为多少?”这样利用知识的前后联系来创设问题情境.

(5)通过日常观念和科学概念的矛盾引出问题情究.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普通人与身强体壮的运动员进行拔河比赛,谁会赢?”学生会回答:“肯定是运动员赢.”教师可以接着问:“那么,是否运动员对普通人的拉力大于普通人施于运动员的拉力?”学生往往会给予肯定的回答,此时教师予以否定.如何解释上述矛盾呢?这就产生了问题情境.

(6)提出猜想并加以检验来创设问题情境.学习“共振现象”时,在一条水平张紧的绳子上挂几个小球,问学生:如果让摆长相等的两个小球中的一个摆起来,会发生什么现象?让学生猜想,学生意见不一.通过实验,结果发现:各摆都跟着摆动起来,其中摆长与之相等的振幅最大.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就进入了问题情境.

(7)通过实物、挂图、模型展示、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等.

3 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并善于提问

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常常是在听了老师的讲解产生疑问,并经自己的独立思考解决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问个究竟,这样做的目的是“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意识”.对于概念的学习,就要思考为什么要引入这个物理概念,怎样引入物理概念.对于规律的学习,就要思考这个规律是如何发现的,建立这个规律的事实依据是什么、建立的过程是怎样的?采用了何种方法?解答物理习题也是如此,运用了何种规律和方法?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有没有其它更好的途径?让学生掌握常规问题的一般解法,便于以后碰到类似问题准确切入,少走弯路.

篇7

一、加强宣传,达成一个共识

通过宣传、学习,使每位老师认识到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中等职业学校加大专业内涵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对接职业岗位和企业用人需求的课程体系;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改革的意义,积极投入这项工作中。

二、领导重视,提供两种保障

1.组织保障。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工作,成立青岛高新职业学校教改实验项目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教务主任、各专业部主任、教研组长、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专业人员等担任领导小组成员,选拔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改项目实验工作小组,小组成员明确各自的任务和目标。并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总体教改计划和各自的详细实施计划。

2.制度保障。我校将推进教学改革工作列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在学校发展的战略层面思考和规划教学改革工作的策略、目标和措施;制订了关于学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配套政策和规章制度。出台了《青岛高新职业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实施意见》,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激励广大教师实施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立教改项目建设工作专项经费,对评选认定的校级市级教学改革项目,给予经费支撑并给予一定奖励,并积极推广教学改革成果。

三、加强管理,实施三项举措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加拿大著名的教育家迈克·富兰在论及教育变革时提出:“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因为我们只有深入到问题之中,才能够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法。问题是通向更加深入的变革和达到更为满意的途径。” 很多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判断,大多是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缺乏反省意识,因此对一些问题会视而不见,或者遇到问题而无法解决,这就需加强教师培训,增强其教研意识、反思意识及总结归纳意识,需要先进理论与先进经验的引领。为此,学校通过推行读书工程、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及高新讲坛“四工程一讲坛”校本培训模式,组织教师参加不同层次与形式的培训,邀请教育学院、省市教科所、大学教授等教改专家进行讲座,转变教师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理念,增强教改意识,提高队伍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开办“高新讲坛”,校内外教科研骨干围绕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改革,展开即时、互动、有效的交流,引领教师走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提升的内涵发展之路。

(二)加强组织协调和过程管理。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各部门积极配合支持。教务处成立了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督导小组,安排专人研究和规划全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建设和申报工作,并对各专业部、教研组给予必要的、正确的指导和督促。。协调媒体办公室在录像、录音、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等方面进行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安排专人负责教学改革上网技术和课程录像及制作工作。积极协调各企业单位参与课程建设,及时提供场地和专业指导。通过汇报、访谈、听课、座谈和查阅资料等途径,对学校五个专业部实施教学改革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学校对专业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重视教改项目教学实践。在平日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将近几年国内外出现的课程最新内容融入教学计划之中,选取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将教学由原来的理论教学为主,转化为技术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灵活选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角色扮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四、齐心协力,取得四项成效

1.提升了教学改革理念。在全校教师中树立了正确的教学改革理念,强化了教学改革意识,着力推进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改革氛围。

2.建立了教学改革机制。制订了关于教学改革的规划、政策和制度,建立了教学改革的领导组织和开发团队。制订了教学改革实验方案,开发12本校本教材,一批关于教学改革的研究论文相继获奖,关于教学改革的科研课题相继申报成功并正在积极研究之中。

3.开展了教学改革实验。从2008年起,我校在财会、计算机及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旅游管理等专业中选择班级、进行教学改革实验,能有序顺利进行,并取得可推广性经验。

篇8

一、加强宣传,达成一个共识

通过宣传、学习,使每位老师认识到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中等职业学校加大专业内涵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对接职业岗位和企业用人需求的课程体系;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改革的意义,积极投入这项工作中。

二、领导重视,提供两种保障

1.组织保障。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工作,成立青岛高新职业学校教改实验项目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教务主任、各专业部主任、教研组长、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专业人员等担任领导小组成员,选拔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改项目实验工作小组,小组成员明确各自的任务和目标。并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总体教改计划和各自的详细实施计划。

2.制度保障。我校将推进教学改革工作列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在学校发展的战略层面思考和规划教学改革工作的策略、目标和措施;制订了关于学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配套政策和规章制度。出台了《青岛高新职业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实施意见》,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激励广大教师实施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立教改项目建设工作专项经费,对评选认定的校级市级教学改革项目,给予经费支撑并给予一定奖励,并积极推广教学改革成果。

三、加强管理,实施三项举措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加拿大著名的教育家迈克·富兰在论及教育变革时提出:“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因为我们只有深入到问题之中,才能够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法。问题是通向更加深入的变革和达到更为满意的途径。” 很多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判断,大多是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缺乏反省意识,因此对一些问题会视而不见,或者遇到问题而无法解决,这就需加强教师培训,增强其教研意识、反思意识及总结归纳意识,需要先进理论与先进经验的引领。为此,学校通过推行读书工程、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及高新讲坛“四工程一讲坛”校本培训模式,组织教师参加不同层次与形式的培训,邀请教育学院、省市教科所、大学教授等教改专家进行讲座,转变教师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理念,增强教改意识,提高队伍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开办“高新讲坛”,校内外教科研骨干围绕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改革,展开即时、互动、有效的交流,引领教师走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提升的内涵发展之路。

(二)加强组织协调和过程管理。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各部门积极配合支持。教务处成立了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督导小组,安排专人研究和规划全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建设和申报工作,并对各专业部、教研组给予必要的、正确的指导和督促。。协调媒体办公室在录像、录音、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等方面进行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安排专人负责教学改革上网技术和课程录像及制作工作。积极协调各企业单位参与课程建设,及时提供场地和专业指导。通过汇报、访谈、听课、座谈和查阅资料等途径,对学校五个专业部实施教学改革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学校对专业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重视教改项目教学实践。在平日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将近几年国内外出现的课程最新内容融入教学计划之中,选取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将教学由原来的理论教学为主,转化为技术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灵活选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角色扮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四、齐心协力,取得四项成效

1.提升了教学改革理念。在全校教师中树立了正确的教学改革理念,强化了教学改革意识,着力推进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改革氛围。

2.建立了教学改革机制。制订了关于教学改革的规划、政策和制度,建立了教学改革的领导组织和开发团队。制订了教学改革实验方案,开发12本校本教材,一批关于教学改革的研究论文相继获奖,关于教学改革的科研课题相继申报成功并正在积极研究之中。

3.开展了教学改革实验。从2008年起,我校在财会、计算机及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旅游管理等专业中选择班级、进行教学改革实验,能有序顺利进行,并取得可推广性经验。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