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渠道管理8篇

时间:2023-03-07 15:01:4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渠道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渠道管理

篇1

我认为,研究渠道管理模式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首先,是分销结构以及分销结构与库存结构的关系。分销结构管理的本质是产业链盈利模式的设计、管理和维护。分销结构与上游库存结构的吻合度是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管理和维护的手段,包括建立网点终端出样标准、政策设计与牵引、促销与推广活动、有针对性的培训等等。当然,任何一种盈利模式都要接受市场检验,要避免闭门造车式的盈利模式设计,在市场驱动和市场引导之间取得平衡。

其次,管理软件系统的支持。基于多级交易订单的公共平台化、基于单据发生的统计模块,使得库存管理和分销管理更为清晰。交易信息必须向品牌商公开,品牌商必须拥有这种管理能力。软件系统的管理延伸,至少要把对二级商的管理纳入其中,以提高政策和营销活动的精准度和资源的使用效率。

最后,分销与网点目标管理。基于市场容量和品牌竞争优势确定任务目标,对任务目标的完成所需要的分销商和网点数量进行“选择性分销”。首先,要确保渠道的深度,使产品能够到达足够深的市场末端。其次,在每个市场层级选择性地拓展渠道宽度,集中资源,锁定核心分销商和高价值网点。强调精准分销,提高成功率就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无效网点和低效率网点导致资源浪费。在拓展顺序上,要先对拓展目标进行分类,针对成长型、成熟型、高价值型网点进行资源分配,同时基于竞争现状灵活调整。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家电品牌商的渠道竞争将更加激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竞争是品牌商渠道能力的全面竞争,而不只是产品和价格竞争。我认为,建立渠道管理标准、建立渠道标准管理制度、建设标准的竞争力是渠道策略研究的重点。

建立渠道管理标准

首先,渠道管理标准包括三大类十二项(详见下表)。

其次,建立渠道管理标准,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框架结构—重要项目优先—次要项目分期—成熟度优先—完善和改进。

建立渠道标准管理制度

渠道管理标准的贯彻、执行与维护,需要企业对自己的营销组织和渠道成员有效地进行管理、约束、激励、指引。对此,我认为企业要正确认识以下三个问题。

其一,组织行为惯性。一方面是国内市场GDP持续高增长和市场边际不断扩大,一方面是国外市场产业不断向中国转移,中国家电行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期,增长方式简单、直接、粗犷、快速,而目前的经济转型期正在促使竞争成为企业之间的模式竞争。由于形成了组织行为惯性,一些家电企业虽然制定了渠道战略,但是从战略制定进入战术执行环节时,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渠道策略不系统、规划不清晰、量化目标不明确、标准不严谨、考核不到位,没有在政策体系、价格体系、产品体系三大核心体系中体现出渠道战略的清晰意图。依靠简单的组织运动和市场自觉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以标准维护渠道模式,以管理维护标准是当务之急。

其二,精确营销与组织活力。上个世纪90年代,超市、KA等业态高速发展,导致中国商业格局出现重大变化,一、二级市场大规模扩容,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掩盖了渠道模式的缺陷和渠道控制力、占有率、竞争力低的问题。而专卖店作为渠道拓展模式之一,家电企业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总体来说成功率不高。本文不对此进行评价,但是要指出的是:以渠道的成功率提升组织的营销水平,激发组织活力,在大规模制造、大规模销售的行业发展基本定律下,强化资源投入的准确度、产出度,强调营销目标的规划能力和精准度,强化战略转化能力,是当前家电企业一项重要的任务。

其三,短期效应与长期能力。家电企业应该基于传统优势和发展经验将短期效应最大化,同时进行以体系、规划、标准为主的长期能力建设。要全面评估组织能力,明确组织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以及重点建设的能力,并在当前具体的业务情境中以渠道拓展为契机,重点将政策体系、价格体系、产品体系向渠道纵深延伸,通过标准制定和执行,有策略、有目标、有效率地开展可以带来品牌影响力的营销活动。

关于渠道标准管理制度和手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首先是直接管理功能层面,包括考核和政策两部分。考核是对组织行为管理和控制最具导向型、最具约束力、最具作用力的管理手段和杠杆,政策则是对渠道成员行为最具导向型、最具约束力、最具作用力的管理手段和杠杆。

考核:标准必须进入绩效考核体系。标准进入绩效考核体系,首先要在正负激励方式和程度上要有策略性的原则。绩效考核体系形成四个区间,如下图所示:

政策:是对渠道成员标准执行最有力、最有效的管理,包括销售政策、市场政策两部分。政策的兑现必须有相当的权重与渠道管理标准对接和挂钩,用以规范、指引、激励渠道成员的业务行为更符合企业战略。管理环节包括政策设计、推动执行、检查审核三个方面,应由不同的组织功能来完成,形成系统管理能力和相互制约的机制。

其次是辅助管理功能层面,主要包括培训和检查。要建立常态化的机制。对于培训对象,要从组织内部延伸到渠道成员的员工并及时检验培训效果。通过长效的检查机制,监督、改善标准的执行情况。应赋予检查机构相应的处罚权利,包括罚款、扣减及取消政策和市场费用、资格重新审定等。对于各项处罚规定,要制定合同协议附件或者以条款约定为形式的管理制度。处罚对象包括组织内部成员和渠道成员。

最后是完善与改进层面,任何管理制度和方法都要有阶段适用性的特点。根据渠道发展阶段的不同,对管理强度、项目及权重做出调整,但应保持整体框架的稳定性和调整频次的合理性。一是将管理标准进行分层排序,对原则重要、阶段性重要和一般性标准设置不同的管理强度,确保首先到达主要和重要标准;二是以季度或者半年为单位,进行梳理、完善和改进。

建设标准的竞争力

标准的制定必须同时基于两种需求,一是企业的发展战略,二是竞争。在制定标准时,如何引入竞争因素,进行基于市场格局和企业本身发展的考量是非常重要的。建设标准的竞争力应遵循“四优原则”。

1.渠道深度竞争优先于渠道宽度。

先完成渠道深度到达,打通垂直管道,再选择性地进行各级市场的宽度建设。

渠道深度优先将为渠道模式建设和复制提供重要的实践依据。

2.渠道质量竞争优于数量竞争。

渠道网点的数量重要,但质量更重要。相对数量多,拥有优质客户、优质地域资源、优质网点资源,可以对渠道发挥更强大的影响力。

发展高价值、高质量的网点,将奠定更为牢固的渠道基础,有利于企业集中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

3.渠道战略竞争优于产品竞争。

渠道战略竞争主要是指综合和整合的能力及其市场表现,多品类的结构分销优于产品分销。

主观、客观条件不同,不同品类的组合方式、组合程度会有所不同,但是一定优于简单的产品竞争。

4.渠道营销竞争优于价格竞争。

篇2

关键词关系营销渠道管理伙伴关系战略联盟

1关系营销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关系营销理论的出现起源于消费品主导环境中对服务和产业营销特例的研究,并于20世纪80年代末成为一门科学,在北美大陆广泛传播。尤其是服务产品的特点和工业品技术上的复杂性使人们突破了产品交易的局限,引起了对营销交换过程,特别是企业与顾客接触过程的足够重视,建立、维持和加强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成为开展市场导向营销活动的前提。关系营销学者以服务市场营销为背景,并从中借用大量的概念和术语,经过一定的概括和精炼,创建了一套全新的营销理论体系。关系营销理论的提出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菲利普·科特勒教授肯定了由一般营销向关系营销的转变是当今营销学科变革的重要趋势,而且关系营销理论是对现代营销学从理论到方法的有益补充。

目前,关系营销理论呈现出角度各异、门派众多的丛林状态。在众多的关系营销理论中,有两个重要的学派,即IMP小组的产业营销关系理论学派和Nordic服务营销关系理论学派,他们代表着当前两种重要的研究倾向。IMP关系营销理论从对产业市场供应商与客户之间长期、复杂的供应关系出发,把买卖双方单一的关系扩展到企业网络关系的研究,分析多种关系间的联系和影响,并把企业看成是处于买卖方、合伙人、政府等组成的多元网络之中,其买卖关系要受到其他关系的影响。以芬兰学者格鲁诺斯教授为代表的Nordic服务营销关系学派则以顾客与企业的关系为研究核心,从服务和实体产品的重大差异入手,认为建立与顾客的持久关系十分重要,提出了许多分析方法和概念。

2渠道关系的亲密化

近年来,理论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开始讨论制造商与其渠道成员在批发或零售业务上的亲密关系问题。根据他们的观点,只有通过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即“伙伴关系”或战略性同盟关系,制造商和渠道成员才能通力合作,以使得分销业务迅速、高效地开展。事实上,绝大多数渠道管理观点的共同之处就是,它们都以制造商与渠道成员的亲密关系为基础。与此同时,相反的观点几乎不存在。

在这场一边倒的争论中,有关制造商与其渠道成员间发展何种程度的关系,完全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如果渠道管理者认为,保持亲密关系可以帮助他更好地进行渠道管理,并达到分销目标,这种关系就应予以重视与发展。相反,如果渠道管理者认为这种亲密关系并不是进行有效渠道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份子,那么它就可以不必重点发展。有时,它甚至可能会造成时间、精力和金钱上的浪费。每个企业都应从实际出发,确定与其渠道成员应保持何种程度的关系。

伯特·罗森布罗姆认为,在解决关系亲密这个战略性问题上,渠道管理者可将它与分销程度相连。一般情况下,如果渠道管理者已经设计了一个强调深度分销的渠道,他或许应该考虑与其下属的许多渠道成员保持一种松散的关系,而不是仅与几个或一个成员保持亲密关系。当然,分销程度并不是决定制造商与其渠道成员间关系亲密程度的惟一因素,诸如目标市场、产品、公司政策、中间商等许多因素都同样起着决定作用。但分销程度至少可以被认为是用来解决与渠道成员建立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3关系营销,渠道成员关系管理的利剑

3.1关系营销的利益

尽管制造商往往容易忽视供应商或渠道的多种活动对其企业活动的成本效益的影响,即使认识到这些联系,由于涉及各个独立的企业,协商和利用这些纵向联系以及如何分配由此产生的利益也可能相当困难,但是,不应否认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关系可能使企业产生某种综合优势和无形的利益。

(1)供应商关系提供的利益

供销关系中,当价值链中的活动互相联系时,改变其中一项活动的实施方式便可以影响企业的综合效益。有意地提高一项活动的成本不仅可能降低另一项活动的成本,而且也可能降低总成本。如采购和组装之间的协调,可以降低库存的需要。佳能就是通过购买质量较高的钢材以提高锻造作业的质量并简化加工,从而降低总成本的。所以,有时企业可以增加外购投入的开销而降低总成本,把外购投入的单位成本压缩到最低限度,并非总是适宜的。当然,在选定了投入的适当类型和质量以后,为外购投入谋求最佳、可能的单位成本显然是理想的。

企业也必须系统地追踪目前尚无购买关系的潜在供应商,这就会保证能定期考虑可供选择的供应商和观察现有供应商的业绩。企业应选择那些效率最高或者那些提供最低价格的供应商。企业除了要提高自己同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之外,还应该设法协调与供应商的关系,在必要时支持供应商的技术开发,并鼓励供应商通过加强联系以降低企业成本的做法。例如,马克斯(Marks)积极致力于帮助供应商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从而在英国零售业取得了低成本的优势。

(2)分销商关系提供的利益

正如供应商关系一样,与销售渠道保持良好的联系可能使企业及其销售渠道的成本降低。例如在美国,精工(Seiko)付给其珠宝商丰厚的费用以报答后者接受精工表修理并把表运送到精工厂,这就使精工把需要的服务点减少到最低数目并降低了加工修理和把修理程序通告顾客的成本。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制造商和分销商能否从彼此信任的关系中获得更多有形的利益。通过对美国和欧洲的1500对制造商和分销商关系的调查研究发现:如果制造商与分销商能保持彼此信赖的关系,制造商可能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3.2合作伙伴关系及战略联盟

在最近几年,诸如分销伙伴关系、渠道伙伴、分销商伙伴、经销商伙伴及战略联盟这样的术语在营销渠道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些术语所指的是一种新型的渠道关系,它与制造商与其渠道成员传统合作关系别设立的即时交流部门有所不同。这种伙伴关系或战略联盟强调的是制造商与渠道成员间持续的和相互的支持关系,其目的是建立更加主动的团队、网络或者渠道伙伴的联盟。在这种渠道伙伴关系或战略联盟中,传统的“我们―他们”的观念已经被“我们”所取代。

营销渠道合作伙伴(或战略联盟)的观念并非最近才出现。在二十多年前,Webster对一系列制造商及其分销商的关系进行了一项创造性研究,其中就提到了建立这种伙伴关系的方法。Webster指出,在渠道成员间建立“伙伴关系”要经历3个阶段。第一、制造商必须在可能提供的产品、技术支持、定价及其他相关的领域公布明确的政策条款;第二个阶段是对现有供销商完成任务的能力进行评估;第三个阶段,制造商必须定时评估它与渠道成员之间制订的政策的适用性。最近几年,Webster的这一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营销渠道通常由许多各自谋求自身利益的公司组成,因为这些利益是相互竞争的,所以渠道成员常常无法合作,甚至各自目标完全相反,由此产生的渠道冲突往往导致渠道效率下降。分销中的联盟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出现的。在一个战略联盟中,两个或更多的组织发生联系从而使得他们按照各方的共同利益进行运作。当组织之间的联系是持久的和广泛的,并涉及到各方业务的许多方面时这种联盟就是战略性的。

斯特恩(LouisStern)与艾-安瑟理(AdelI.Ei-Ansary)认为一个合适的联盟必须同时拥有3个条件,即:一方有特殊的需求;另一方有满足这些需要的能力;双方都面临着退出关系的壁垒。前两个条件是创造特别的价值增值的基础,这是战略联盟的根本。最后一个条件,即退出壁垒是保护一方不被另一方剥削的必要条件。哪些是壁垒呢?一般来说,有严格规则的或者双方具有相互依赖性的关系联盟,解脱关系会非常困难,于是各方宁愿投资以维持关系。

联盟的基础是信任,是一方对另一方诚实度的信心。而经济性满足(eco?鄄nomicsatisfaction)既是联盟的动因也是联盟的结果。这是因为作为一个成员,从关系中得到的财务报酬越多,其信任度就会越高。这会加强联盟,从而会更高效地共同工作。一般认为在能够提供资源、成长和机会的环境中,与已知的渠道成员最有可能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成为好的伙伴。

另外,有两个基本因素对所有建立信任和创建联盟的努力是关键的。第一是坦率、双向和经常的沟通。第二是要经历时间,联盟的实现需要进行培育———成长、成熟和发展成为有价值的资产。虽然联盟能够被迅速破坏,但它们无法很快被建立起来。建立和保持渠道联盟关系的战略需要资源和耐心。

4结束语

关系营销是营销理论上的一大突破,由一般营销向关系营销的转变是当今营销学科变革的重要趋势。制造商与其渠道成员在批发或零售业务上的亲密关系问题受到了理论界的极大重视,大部分学者认为制造商与渠道成员之间应该建立亲密关系,事实上如果渠道管理者认为这种亲密关系并不是进行有效渠道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份子,那么它就可以不必重点发展。关系营销为处理渠道成员关系提供了一种思路,即每个企业都应从实际出发,确定与其渠道成员应保持何种程度的关系。建立在坦率、双向和经常性的沟通基础上的战略联盟对渠道关系的处理十分重要,当然维持联盟需要时间、耐心和资源。

参考文献

1CoughlanA.T,AndersonE,SternL.W,EIAnsaryA.I,MarketingChannels.(6thed)[M]N.J:Prentice-HallInc,2001

2RosenbloomB,MarketingChannels:AMan?agementView.(6thed.)[M].T.X:DrydenPress,1999

3FrederickE.Webster,Jr.,TheRoleoftheIndustrialDistributor[J].IndustrialMarket?ingManagement1978(8)

篇3

提起扁平化渠道模式,其优势自不必多言:减少利润损耗;增加产品信息透明度,避免因流通环节过多造成信息流失;将物流、服务、库存等成本转由渠道体系分担——这三大优势就让很多厂商心动不已。

渠道扁平化策略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大量增加厂商直接“控制”的渠道商数量,使得厂商对渠道商的管理工作量激增,管理难度增加,并可能导致渠道商对厂商的忠诚度下降。此外,面对数量激增的渠道商,厂商还面临更多的问题:能否实现有效的渠道管理,渠道政策能否得到彻底贯彻,能否有效控制渠道商之间的价格战、串货等等不良现象都在考验着厂商,而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厂商的扁平化渠道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现有厂商的扁平化建设中,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通病”:只注重减少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却忽视了信息流的畅通无阻。这使得厂商在实现了快捷、高效地向用户提品的同时,却不能保障同步提供全面的增值服务,如本地化的维护、升级、构建方案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建立统一、高效的渠道联络中心,将日常渠道管理工作通过设在公司总部的渠道联络中心来集中进行,将厂商各大区分公司(办事处)有限的资源更多地投入到本地化增值服务中去,这不失为一条好的解决途径。

渠道联络中心作为厂商进行渠道管理和支持的信息双向交流通道,在日常工作中担负着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渠道加盟管理

·知识管理

·业务管理

·活动管理

·渠道关系管理

渠道联络中心通过实时(7*24或7*12)接受渠道商反馈信息和主动联络的双向沟通方式,以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支持手段,高效率地实现以上管理工作内容。

一、 渠道加盟管理

目前,厂商的渠道分销商已深入四、五级城市,渠道招募工作量非常大。我国目前IT产品渠道分销商数量已达到50000家以上,一个IT厂商如果在四、五级城市建立渠道网络,其渠道数量将超过500家,没有一个好的渠道加盟管理手段,仅依靠各大区办事处的渠道拓展力量,渠道商难免良莠不齐。

利用渠道联络中心渠道招募工作通常包括以下环节:

二、 知识管理

渠道扁平化之后,渠道的培训工作量增加。由于国内经济水平区域差异巨大,渠道的知识管理与知识共享工作非常重要,这也是厂商统一市场形象的重要工作。渠道联络中心的知识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渠道知识网站建设与管理

·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培训和

·渠道技术支持热线(FAQ的建设,与本地资源的配合)

·市场信息支持(行业信息与商机管理)

三、 业务管理

扁平化渠道业务管理系统包括: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个管理子系统,渠道联络中心在其中担任信息流传递职能,并对物流和资金流的通畅运行提供支持。渠道联络中心在业务管理系统中的主要工作包括:

·业务通知管理(线上与线下)

·业务报告系统

·项目支持启动流程

·业务监控流程(特价审批,产品批次查询)

·客户管理系统

四、 活动管理

渠道扁平化之后,原来由各级分销商进行的市场推广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转由厂商直接负责。厂商对渠道商提供市场活动的支持,不仅有利于提高渠道商的销售积极性,还可以减少各渠道商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将有限的市场资源效益最大化。在渠道联络中心的日常工作中,市场活动管理通常是按照项目进行的,每一次活动都能够独立核算投资回报率(ROI),使得市场投入成为可度量的理性投资。市场活动项目管理在 DELL 的直销模式中已经非常成熟,这对渠道联络中心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渠道联络中心的活动管理的主要工作包括:

·活动信息

·活动推广支持

·活动资源管理

·活动数据采集

·活动报告与 ROI 分析

五、 渠道关系管理

扁平化渠道使厂商直接控制的渠道商数量激增,如何做好渠道关系管理,不仅仅是影响厂商出货量重要因素,还会对厂商在市场资源配置、市场占有率等重要问题上产生直接影响。如何提高渠道商的忠诚度,掌握渠道政策的有效性,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渠道联络中心的渠道关系管理职能来解决。渠道关系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渠道联络数据库建立(Key Persons)

·渠道评级与评价

·渠道主动关怀(直邮/eDM)

·渠道满意度调查

篇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批发零售业变革使流通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国内流通主力企业逐步趋向成熟和集约;二是新的流通方式推陈出新,改变着企业传统的分销方式与管理模式;三是现代物流的兴起与发展正在改变着实体分配流程;四是由零售业态变化带来的流通渠道的缩短与扁平化趋势日益明显;五是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巨大的地域性市场差异使得数量巨大、规模离散的流通个体企业仍有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六是加入WTO后对流通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加快了国际流通巨头向我国流通领域的资本与经营扩张速度。大流通格局的这些变化对家电流通渠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并改变了传统的家电分销模式。

1、由批发商主导的分销。传统的家电分销以大、中商场及电器专营店为终端,制造商通过批发商向终端分配实体,除终端促销配合外,制造商与终端零售商基本上不发生业务往来。在这个时期,整个渠道由批发商主导,分销的效率决定于批发商的努力程度;由于独立批发商和批发商与厂商之间利益分配方式的差异,制造商最大的选择在于选择不同类型的批发商,即分销管理的重点是对批发商的管理。

2、向大终端的直达供货。由于大型商场及电器专营商场品牌和商誉的积累聚集了市场人气,使得大型商场及电器专营商场的规模优势基本凸现,从而使厂商逐步认识到大终端对家庭耐用品销售的作用,家电分销出现了向大终端直达供货的渠道,并以大终端为窗口建立品牌销售专柜。当制造商意识到直达供货和品牌专柜不仅贴近了消费者,而且能够通过分销改变利益关系获得分销增值时,家电分销渠道则表现以控制终端覆盖城市中心区和以控制批发商辐射城市周边的复合渠道。

3、制造商建立属于自己的分销渠道。在制造商以批发商和零售商两条平行线向市场输出产品的同时,利益驱动着不同的流通商之间展开了对同一品牌的价格争夺。价格、品质保证和服务的差异使厂商意识到协调和管理这两条线是一件极大的难题,由“信用”带来的只有销售没有收入的尴尬促使企业重新思考分销渠道的构建。大多数家电制造商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建立属于自己管理的分销渠道,制造商将自有分销渠道作为一种资源优势而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立起了庞大的渠道组织并对此进行综合管理。

4、家电大与多重渠道的整合。制造商自建分销渠道的目的是加强企业对分销的管理,并使企业依靠渠道优势直接走到终端前台直接与消费者对话。但以品牌专卖店形式出现的零售终端终究不能与社会化的大终端进行抗衡,家电制造商建立的自有分销渠道,即没有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简化,也没有带来分销效率的提高,反而增大了企业分销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平均利润。家电企业开始探索渠道的多重性组合与管理问题,分销走向大。对制造商而言,全面制使企业将市场交给商而将更大的责任留给自己,商能否起到统帅一方市场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制造商的生存。因此,在商协调渠道成员与终端过程中,制造商投入了比以往更大的精力;从大分销的过程来看,制分销确实简化了渠道流程,但从分销过程的管理内容而言,则增加了由分销的多重性带来的管理难度。

5、零售终端的业态变化带来的渠道变革。当零售业由传统百货商场向专营连锁店为主的新业态转变时,流通过程简化为以现代物流支持的多业态终端体系为主体,这一变革带来家电分销渠道的根本性变化。以综合性连锁、家电连锁、电器城、品牌专卖店、集团采购、网上订购为代表的新兴分销渠道是这一变革的直接结果,家电分销回归到最简单的渠道模式:制造商—终端—消费者。 二、家电分销模式的变革是大流通时代的必然

家电流通经历了由批发商主导、自有渠道主导、商主导到终端决定分销的变革,这一变革是大流通时代的必然,对制造商而言,渠道设计的核心原则是对顾客提供最大便利和服务的简明化流程,而由终端主导的流通渠道正能体现这一点。那么为什么家电分销会走向以终端为主体呢?

商品流通领域的最大变革是由零售业态变化引起的整个流通秩序的改变,传统的批发不复存在,多业态的零售业成为渠道的主体,而商业连锁以自己规模化经营的优势形成了新的商业布局。在家电流通变革中,家电连锁零售商首先是利用规模采购的价格优势在三流商业地段创建了最初的品牌与最基本的店面数量;当连锁零售商形成一定的资本和品牌积累后,它将目标转向商业旺区狙击老百货店,以此来扩大经营规模并显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接下来着,连锁零售商以中小零售商为目标开始了加盟连锁,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使采购的价格优势明显拉开,这一时期是连锁渠道发展最快的阶段,象国美、三联、苏宁基本上是从这个阶段快速成长起来的。在国家经贸委公布的2002年上半年全国连锁20强中,作为家电连锁的国美位列第九,20家连锁企业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平均增长48.8%,而国美电器位距增长之最。家电连锁零售业的快速成长及其它新兴零售业态的形成,吸纳了大量的购买力(如国美年销售能力超过100亿),家电销售额逐步向这些零售业态积聚,标志着家电流通走到了终端时代。 三、渠道变革时代家电分销中的多渠道冲突

所谓多渠道冲突是指企业建立了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渠道向同一市场分销产品而产生的冲突,其本质是几种分销渠道在同一个市场内争夺同一种客户群而引起的利益冲突。尽管流通领域的变革使家电分销以终端为主导,但包括大、中、小商场及电器专营店的传统终端与综合性连锁、家电类连锁、电器城、品牌专卖店、集团采购、网上订购等新兴终端并存于同一个市场。对制造商而言,不管建设何种模式的分销渠道,都应当达到对渠道终端的合理覆盖面。这意味着制造商有可能选择对连锁终端的直达分销、对传统终端的分销、对集团采购的直接销售等多种渠道类型,因此必然存在多渠道冲突问题。

在分销渠道的规划和管理中,渠道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始终是存在的,这种竞争和冲突一方面会推动企业对分销渠道的创新和变革,另一方面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危险性。对家电制造商而言,选择到达新兴终端与覆盖传统终端的渠道各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但又处于同一个竞争区域,而由于不同分销渠道的目标、特点和定位的不同,势必导致企业在价格、促销配合、宣传和服务等各方面有所差异。由这些差异形成的渠道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格冲突。就生产厂家而言,他们的利益出发点与零售商策略有所不同,厂商在尽可能覆盖终端的竞争中只希望价格战来自于不同品牌之间,而不是来自于同一个品牌。但由于产品到达新兴终端与传统终端的环节不同而使零售价格的构成不同,从而形成终端的不同价格;同时由于零售终端的过于密集和交叉,导致渠道为争夺顾客而进行价格战成为渠道最主要冲突。

2、促销冲突。包括广告、终端展示、促销品、促销活动在内的促销支持是渠道冲突的第二个方面。一方面,渠道类型的不同使制造商与各渠道成员的利益关系不尽一致,制造商很难兼顾每一个成员组织针对同一市场的促销配合,从而形成不同终端的促销行为的不一致;另一方面,由渠道成员自主开展的促销使同一品牌的市场行为在不同终端表现出不一致,而制造商缺乏约束渠道成员有效方法。

3、策略冲突。制造商构建多渠道组合的目的是将产品送达到每一个可能与消费者接触的终端,但由于没有对不同的渠道制定合理的策略并保持不同策略间的配合,使渠道管理的策略重点没有体现出来,表现为对长短两种渠道的管理策略没有差异性。

4、政策冲突。渠道策略上的模糊势必导致渠道政策上的差异和随机性,有时出现对个别渠道成员没有理由的政策倾斜,但制造商并没有就这种政策倾斜在各个渠道成员之间进行良好的说明和沟通,形成制造商与渠道之间、渠道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不理解。渠道政策冲突不仅会使一部分渠道成员失去积极性,更为严重的渠道政策冲突会造成渠道联合起来抵制制造商,曾经发生的渠道联合封杀长虹就是一例。

5、掌控力度的差异。从以前对传统零售终端掌控力较强演变到现在对大型连锁零售终端掌控力较强,意味着渠道的变化使企业对不同类型渠道的掌控力度发生了变化。制造商必须在渠道变革中找到掌控渠道的重点并建立一条以企业为主导的深度协同合作的营销价值链。但由于掌控方向的不明确和掌控力度的不同,使大多数渠道成员以各自的短期利益为目标,形成更为复杂的渠道冲突。 四、渠道变革时代家电分销渠道策略

总体上而言,家电分销中的渠道冲突主要是传统渠道与新兴渠道之间的冲突,形成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制造商必须明确其长期的渠道选择策略,综合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在战略、经营和操作等不同层次上,设计和实施标本兼治的渠道方案。

1、对新兴渠道与传统渠道进行有效细分和合理定位,充分发挥其互补性,通过基于多渠道协同思想的动态组合市场营销策略的运作,增强企业市场竞争的动态领先优势。

2、以新兴渠道为主渠道。所谓新兴渠道是指制造商直接对综合性连锁、家电类连锁、电器城、品牌专卖店、集团采购、网上订购等零售业态或用户的直达供货渠道。从国外的情况看,家电专业连锁已经逐渐占据市场的主体,以美国为例,三家最大的家电连锁专业店Circuitcity、Bestbuy、Goodguys已经占有全美家电销售的80%以上,人们到这些专营店购买家电产品已经成为习惯。我国以国美为代表家电专业连锁的分销规模、效率和影响已经明显体现出来,市场占有率大幅度上升,在核心市场上逐步成为分销主渠道。选择新兴渠道为核心市场的主渠道,一方面能提高品牌影响力,提高对渠道的掌控力度;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改进管理水平提高效能,加强与新兴渠道的协同能力。

3、以传统渠道为辅渠道。目前,传统分销渠道仍是大多数企业的主渠道,但传统渠道所具有的规模实力有限、市场开拓维护能力低、经营管理水平落后、分销效率低、客户增值服务功能弱、成分复杂、协调维护管理成本高等等的缺陷,已在当前核心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在未来两三年,传统分销渠道将退出对核心市场的覆盖而成为连接二、三级市场的通道。以传统分销渠道作为企业分销的辅助渠道实际上就是将传统分销渠道作为企业控制二、三级市场的主渠道。制造商应当从积极改变传统分销的缺陷入手,导入深度营销的管理模式,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管理型营销价值链,通过深层次的战略协同以及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提高整体的分销效率和增值服务功能,增强传统分销渠道与新兴渠道的协同能力并能更好地覆盖国内差异性巨大的二、三级区域市场。

4、加强渠道监控,提高渠道控制力。在两类渠道平行运行中,及时了解和反馈各渠道之间的动态和信息,识别渠道冲突的可能并相应地调整渠道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提高渠道控制力。在各分销渠道合理分工协同的基础上,区分和定位各渠道的功能角色,使各类分销渠道仅在价值传递体系中的特殊范围内开展各自的经营活动。

篇5

快销品窜货区域市场

一、快销品分销渠道的含义

美国营销学着爱德华?肯迪夫和理查德?斯蒂尔的观点“分销渠道是指商品所有权从生产者或商人手中转移至消费者手中所经过的路径”。

所谓的快速消费品就是只那些日常消耗量大并且顾客购买比较频繁的日常生活用品。早这样的快速消费品领域里面,企业除了要注重品牌的建立和传播以外,还要加强对产品分销渠道的管理。研究快销品的分销渠道管理对于快销品企业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将产品用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率、最低损耗将产品送到消费者的手中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二、快销品的特点

第一,单价低,更新快。一般来说快销品的生产的技术含量比较低、成本较低,因此单价相对比较低。又是日常消费的必需品,消费周期较短,消费频率较快。

第二,便利性。由于快销品是需要重复并且少量购买的产品,所以一般消费者会选择就近购买,以提高购买效率。

第三,随机性。消费者在选择快销品的时候品牌忠实度不强,一般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比如广告、价格、产品外观、产品的陈列等等。

第四,可替代性。虽然快销品用户广,范围大,但是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可替代性大,所以顾客的流动性比较大。

这些特征决定了用户在购买消费品的时候有这些特点:消费者购买的便利性要求产品能够就近购买;消费者购买的随机性对卖场气氛影响极大对卖场环境的营造的要求;消费者购买的忠诚度低。

三、快销品的分销渠道出现的问题

窜货问题。由于每个地区的地域差异,生产商给每一个地区的分销商的分销政策是不同的,因为快销品的期限问题或者或者为了得到政策差异的利益或者为了迅速售出商品回笼资金,分销商开始主动或者被动的窜货。这样造成企业营销政策的失灵,市场混乱,消费者对产品产生怀疑,分销商对产品失去信心,从而使得企业对市场全面失控。

四、窜货问题

1、窜货的原因

(1)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各个地区的情况不一样,每个区域公司给的政策不同。每个区域产品的竞争能力不同,消费者各个区域的购买能力不同,每个区域的经销商的规模也是不同的,公司关于每个区域有自己的发展策略。公司给这些区域的的经销商的政策也是不一样的,受利益的驱使,经销商开始向利润更高的区域窜货。

(2)任务量太大。公司追求销售量的增长,给业务员和经销商过高的任务量。公司制定不切实际的任务量,使得业务员向经销商压货,经销商在任务的压力下只好向周边窜货。

(3)公司政策不同。公司对于各个区域或者各个经销商会有不同的政策,比如对于实力不同的经销商会有政策,对于各个区域公司会按照自己的政策在每个区域实行,公司不同时候不定时的推出返利低价等促销政策。这就造成了不同区域、不同经销商公司政策返利的不同。公司一般采取用返利作为唯一的促销手段,实行阶梯性的进货策略,进货量越大,销量越大,得到的返利奖励就越多,使得经销商开始向周边侵略,抢夺势力范围。有的经销商拿到的进货返利高,每遇到公司促销政策的时候,经销商就进一大批货,然后卖不掉就开始低价窜货;或者经销商向更高进价销量更好的地方窜货。

(4)促销费用,业务员的默许。经销商和企业营销人员是否将公司给的促销费用是否全部用于推广,这个公司经常无法考证,有些经销商和企业营销人员为了达成销售目标,采取低价窜货的方式,利用促销费用来补偿窜货的损失。不仅仅是经销商有业绩压力,公司的营销人员也一样面对着公司的营销压力,营销人员为了向经销商压货,鼓励经销商多进货,会默许经销商的窜货行为,以达到自己业绩的完成,而在营销人员的默许下,公司无法发现问题,看起来欣欣向荣的样子,继续给营销人员制定高业绩,使得恶性循环,窜货情形被掩盖。

(5)管理漏洞。公司特别是那些实力比较低刚起步的公司,还没有建立起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公司管理体系或者是及时建立起来了,经销商太强大企业无法辖制经销商,使得公司渠道缺乏一个有效的运行机制,这样就造成经销商钻公司制度的漏洞。

2、窜货的表现形式

(1)向销量好的地方流窜。区域的不平衡性使得有些地方地方销量好,有些地方销量差,当遇到当地的销售不旺,而外地需求旺盛的情况下,经销商为了得到公司给的奖励政策,就把货往销量好的地方销,用平价甚至是低价的方式向销量好的地方倒货。

(2)分公司的犯案手段。分公司在于商品、价格、渠道等等很多方面有很大的操控权,分公司得到的权利政策优惠和一样甚至超过从公司得到更大的权利。而分公司的利益增长点在于销售额的增长,因此,就会有分公司为了完成业绩指标,取得销售成绩往非销售区域窜货。

(3)利用公司管理层的失误漏洞。面对强势的经销商,管理层又软弱的时候,公司无力管理自己的渠道;公司制度不健全,没有一个系统的渠道管理政策,让公司的工作人员受利益的驱动,做出违反公司区域政策的事,造成区域的平衡失调,渠道管理失控。

(4)窜货的流向是大户向小户流窜。一般来说大的经销商总是能够得到更多的优惠,特别是价格上面的优惠,这样使得大的经销商就有了向小的经销商窜货的条件,而小的经销商因为实力的原因,也无法反抗,而公司销售人员因为对象是大经销商,为了和大经销商搞好关系,只要不太出格,经常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5)窜货的经济距离。窜货的出发点是为了得到额外利益或者减少损失,所以窜货就有一个经济距离,使得窜货具备成本性、方便性的窜货条件。为了躲避公司的调查,一般都有固定的窜货接受者,关系都比较好,一起伙同窜货。

(6)每次窜货的产品就那么几个,窜货一般都是公司的主导产品。销量不好卖不出去的产品经销商是不会去窜货的。这使得公司面对窜货问题经常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公司需要主导产品冲击销售量,采取很多激励措施刺激经销商多进货;另一方面窜货问题出现的主导产品上面很容易使得市场混乱、消费者对公司失去信息。

3、对公司的危害

(1)价格混乱。窜货使得消费者对公司产品失望、没有信心、忠诚度降低,这直接影响了公司的信誉和产品形象。同样的商品,消费者在这个店子里面买成10元,在另一个店子里面看到标价7元,这样消费者心理会产生一种吃亏上当的感觉,而该经销商受到窜货则对公司失去信心,别人卖价都平价或者低于自己的进货价格,这样经销商没有利润便会放弃该产品投入竞争者的怀抱。因为消费者用7元的价格购买了市价为10元的产品,消费者就可能怀疑产品是否以假充好、以次充好,又或者7元的价格窜货倾销使得商品的价格混乱,使得产品非正常竞争的降价,再也恢复不了10元的市场价。

当地经销商面对外地窜货,自己的价格空间在窜货的过程中蒸发,窜货使得自身的信誉受到消费者怀疑,面对自己销售势力范围被侵占,被倾销甚至是恶意抢夺地盘的倾销,当地经销商往往会报复,从而引起长期的价格战,这样使得企业产品的价格混乱。快销品又是一个忠诚度不高的特点,这样消费者对于混乱的价格很容易对商品失去信心,转而消费其他产品。长久的价格战使得当地经销商处于无利可图甚至是亏本的状况,会使得经销商最终可能放弃经销该起企业商品。

(2)销售疲软。当价格混乱时候,经销商对品牌失去信心,零售商在面对利润大减影响正常利润和销售的情况下会减少对该品牌的广告投入、品牌推广,并且会开始丧失对于产品品牌的信心,最后拒绝出售该品牌。在窜货的过程中,窜货会带来市场的短期繁荣,但是窜货会引发的恶性连锁反映,给企业形象带来很坏的影响,甚至导致区域市场崩溃。

(3)渠道受阻。窜货会严重扰乱公司的企业战略制作,企业区域政策执行失效,企业渠道发展受到阻碍。区域是市场的情况无法反映到销售量上去,导致企业无法根据市场制定适合的渠道政策。市场向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而企业还在虚假繁荣中。而在价格战和经销商的拉锯战中,大的渠道商开始吃掉小的渠道商,形成一种区域的垄断,这是对企业很不利的。

(4)市场无序。窜货可能带来一段时间的虚假繁荣,但是长期来说,对于企业是非常不利的,经销商很可能会转而投入竞争者的坏哦包;而窜货作为一种市场顽症,会引起的一系列恶果和连锁反映也是企业所无法承受的,一个处理不当就可能将企业推入水深火热之中,最后甚至将整个区域市场带入崩溃的边缘。

4、公司对待窜货的态度要考虑的因素。

(1)公司当前的取舍。公司当前的目标是什么,是注重未来的发展,还是注重销量的提升。如果是注重未来的发展,就不能姑息经销商,窜货一被抓到马上给予严格的处罚,态度要强硬,这样才能警告经销商。如果公司更注重的是当前的销量,就要对经销商温柔一点,有步骤的处理窜货的问题。

(2)公司当前的实力。公司现在的实力如何,假如公司当前的实力强,公司产品比较稳定,产品市场比较成熟了,公司更注重的是一个健康的渠道,一个号的营销环境,关注企业长远的发展,那么对待窜货,企业就应该采取强硬的态度。假如企业当前实力比较小,产品的销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问题,那么对待经销商就不能采用一棍子打死的办法,不然牺牲销量来治理窜货问题,那么企业很可能渠道还没有整理好,自己先面临破产的局面。

(3)窜货的程度。窜货是否到了扰乱市场价格体系、窜货是否使得经销商开始放弃企业的产品、窜货是否已经到了经销商明目张胆的窜货的地步。根据市场窜货的情况再进行如何整治区域市场窜货的问题。

5、窜货的处理方法

(1)一棍子打死的办法。已经发现经销商有窜货行为,马上采取严厉的惩罚,并且不再与之合作。但是这是建立在企业的实力强盛的基础上,公司已经有初步成型的自己的销售渠道。

(2)有步骤的治理窜货:第一步,先给予警告处分,令其自我反省;第二步,如果在警告的情况下,经销商仍然在窜货,那么公司就应该采取措施了,给予一些惩罚;第三步,在处罚也无法见效的情况下,就应该解除合约。

(3)把握关键客户的方法。把握几个关键的用户,在区域市场内管理窜货问题时候抓一个不大不小的经销商来震劾其他经销商。

(4)建立区域价格联盟。建立一个价格合作联盟,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等手段来监测,鼓励经销商匿名举报。

五、结论

快销品分销渠道管理中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产品分销渠道,建立渠道预警,对于渠道风险能快速反应,及时控制与处理渠道可能出现矛盾冲突。建一支优秀的队伍深深的扎根在一线销售上面,使得企业对于终端把控加强,即使反馈市场信息,从而提高快销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比雪萍,姜艳.快速消费品企业分销渠道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7).

[2]胡春.市场营销渠道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3]李莹.高附加值快速消费品分销渠道的构建与管理研究[D].上海大学,2008.

篇6

[关键词]营销渠道中间商渠道冲突

1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市场已经从早期的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产品同质化日趋明显,已不再是消费者购买产品时的主要参考因素。消费者更为关注商品的信誉、便捷度及增值服务等。可见掌握规模大、效率高、运作灵活、运营成本低的营销渠道,是赢得了市场的必备之利器。因此,营销渠道的管理对于促进企业发展,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推动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2营销渠道内涵

关于营销渠道的内涵,有多种描述:市场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指出:“营销渠道是指某种货物或劳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时,取得这种货物或劳务所有权或帮助转移其所有权的所有企业或个人;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认为营销渠道是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渠道成员和经销商(批发和零售)的组织机构,通过这些组织,产品或劳务才得以在市场销售;美国学者伯特·罗森布罗姆将营销渠道定义为与企业外部关联的、达到企业分销目的的经营组织;哈佛商学院两位营销学教授Slywotzky和 AdrianJ.认为营销渠道是指“一个企业的整体运作,包括如何选择顾客,确定和区分顾客反应,定义自身的任务和外包的内容,确认其资源,进入市场,是一个为顾客提供效用和在活动中获得利润的整体系统。”简单地说,营销渠道就是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的具体通道或路径。

3营销渠道的建立

3.1设计渠道

营销渠道设计是营销渠道建设中重要一环。营销渠道设计(marketing channel design)是指为实现营销目标、对企业的营销渠道结构进行评估和选择,从而改进原有的营销渠道(营销渠道再造)或开发出新型的营销渠道(营销渠道创新)。

好的渠道应该符合经济的标准、控制的标准、适用可能性的标准。一般说来,消费品市场的营销渠道较长,工业品市场的营销渠道较短,当地市场的渠道较短,外地市场的渠道较长。在市场距离、商品、顾客相同的条件下,短营销渠道比长营销渠道更有效、更有利。日用消费品的营销渠道多为宽渠道,消费品中的选购品和特殊品、工业品中的零配件等多为中宽度渠道,机械产品、耐用消费品、特殊商品等多为窄渠道。

3.2选择中间商

设计好渠道后,建立营销渠道最重要的是选择中间商。中间商的质量决定渠道整体的质量,影响渠道效率。在选择中间商时,中小企业必须首先评价中间商,选择适合自己的中间商,选择渠道成员应该有一定的标准:如经营历史,经营产品,经营规模、管理水平、偿付能力、信誉、合作精神、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其下游客户的数量以及发展潜力,最好选用实力与自己相当且全力以赴的中间商,因为大中间商实力雄厚,势必讨价还价引发中小企业渠道控制权方面的威胁;小中间商则实力太弱难以担当开拓市场的重任,此外,中间商也在选择厂家,中间商是否经营一种产品主要考虑期望利润的大小,而期望利润又由以下因素决定:短期利润、预期利润、风险,厂家只有给中间商优惠条件开拓市场,并把风险降到最低,中间商往往才会接受。

3.3制定渠道协议

签订经销合同的期限不宜过长,最好以1年为宜,否则,中间商可能会利用长期合同及中小企业的弱势地位,从事投机活动。签订短期合同,合同条款也会给中间商施加随时可能被替代的压力,如果它真希望继续做企业的产品,会更加努力。签订经销合同时不要轻易承诺总经销权。即使市场上只有一个经销商在做,也只承诺特约经销权。很少有经销商能覆盖区域市场的所有二级批发和零售商,承诺总经销权就等于放弃了中间商无法覆盖的网点。另外,承诺总经销权,也不利于厂家对市场的控制,也许初期中间商会有意见,但是只要厂家坚持“网点建设谁开发,谁管理到位,谁所有”的原则,对于中间商已开发并管理良好的网点,企业保证决不插手,最终厂商是可以很好地合作的。

4中间商管理

4.1建立中间商市场准入制度

中间商的市场准入是营销渠道管理事前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首先要确立中间商进入渠道的相关标准:如中间商的资质评价,市场覆盖范围,渠道评价,经营状况,销售规模,诚信度等内容。其次要建立档案库,将各中间商的相关信息归纳建档。第三,相关部门根据标准及各中间商的相关信息对中间商进行审核评价,最终确定其是否能够进入市场,将优秀中间商纳入企业销售渠道。

4.2建立市场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是事中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已进入企业销售渠道的中间商,要进行销售过程监控。包括煤炭产品的发运、商务处理、货款回收以及通过对中间商的定期调查走访所了解的相关情况等内容,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果断调整企业的销售行为。如发现中间商有拖欠货款情况,企业应该高度警觉,立即查明拖欠原因,并采取妥善措施,及时回笼货款,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对问题严重的客户要重点监控,必要时终止与其合作,及时规避市场风险。

4.3建立对中间商的考核机制

考核机制是事后控制的重要手段。对中间商的资金实力,现有经营规模,社会资信实力,公共关系实力,市场价格,销售品种,区域控制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程度与能力,销售业绩等方面建立相关考核机制,及时掌握中间商的经营变化。根据中间商的相关业绩及各项指标评定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作为今后营销策略、渠道调整及价格制定的重要依据。

5营销渠道冲突管理

Thomas和Schmidt(1979)通过调查后认为,冲突管理与计划、沟通、激励和决策同等重要,甚至比它们更重要。

渠道冲突最直接的表现是渠道成员相互之间的价格竞争和跨区争夺客户。渠道冲突既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利一面,其有利面在于渠道冲突,可以制约中间商的不努力行为;其不利面在于不同渠道之间相互争夺同一目标顾客,引起无序竞争,造成渠道成员对企业的报复或经营竞争对手的产品。企业实施多级渠道营销,如果在同一地区只有一个分销渠道,渠道以统一的形象代表企业开展销售,虽然不存在渠道冲突,不会造成渠道浪费和营销策略的不统一,但有可能使该分销渠道由于缺乏必要的约束和竞争压力而使渠道成员的积极性降低;如果同一地区设立多个分销渠道,在解决了积极性的同时,又带来营销策略不统一、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等问题。面临这种渠道冲突和渠道活力的二难选择,采用区域操作和专业指导相结合的模式是企业的有效选择。

所谓“区域操作”就是在区域目标市场内,由一个分销机构在所在地区独家、全权、全力以赴地开拓当地市场。各个分销机构应严格按照区域分区负责,垄断地经营所在区域;同时,在企业的统筹安排下,企业可允许分销机构适当地“越区销售”,有限制地引入竞争机制,保持企业营销渠道的活力。所谓“专业指导”是指企业在总部设立专业指导人员,这些人员不参与具体营销业务操作,负责按行业、按产品进行宏观的、全面的指导、监督、协调和服务,包括制定产品资源的区域配置方案、价格策略、宏观形势分析,产品专门技术的支持、各区域市场业绩的分析比较,对分销体制的维护协调、接受用户对分销机构的投诉等。企业必须清楚认识到不管是区域操作、专业指导都不可能完全解决渠道的冲突和活力问题,企业应根据实际和营销环境的变化,严格地执行制度、及时地调整企业的制约、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 菲利普·科特勒. 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2] 周朝琦. 企业创新经营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

[3] 刘鸿渊. 论企业营销渠道管理[J]. 商业研究, 2004(12).

[4] 迟少强. 试论营销渠道管理[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5).

篇7

【关键词】混凝土;防渗渠道;管理维护

Analysis the concrete defend a Shen outlet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Li Jin-xiao

【Abstract】Along with engineering water conservancy to resources water conservancy of change, stanza water type agriculture drive also more and more value, the owned by private capital dike infuse area for the sake of the extension irrigation the noodles know, exaltation irrigation performance, gradual all adoption the concrete outlet defend Shen or low pressure the piping lose water etc. technique, with decrease outlet seep into, exaltation water of utilization.

【Key words】Concrete;Defend a Shen outlet;Management maintenance

混凝土防渗渠道就是利用混凝土结合防渗板、防渗膜等防渗材料,减少或防止水的渗漏损失,具有防渗效果好,糙率小,允许流速大,强度高,使用年限久,可适应不同地质条件和各级渠道。是目前灌区普遍采用的一种渠道防渗技术措施,在综合治理、大型灌区续建以及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防渗渠道既起到了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作用,又对自然环境进行了一定的改善,最终达到了提高灌溉效益,增产、增收的目的。

一、混凝土防渗渠道的主要特点 混凝土防渗渠道具有一次性投资比较大,防渗效果好,运行安全的特点。其主要优点如下:

(一)防渗效果好,可减少渠道渗漏损失90%以上,提高渠水利用率。

(二)使用时间长,便于管理,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渠道可运行30年以上。高强度的混凝土能够防止马、牛、羊及破坏力较强的植物和其它外力的破坏,便于养护和节约管理费用。

(三)表面光滑,流速大,比土渠断面小,可减少工程量,节约土地,运行管理方便。

(四)使用的砂、石、水、水泥等建筑材料取材方便。

(五)与其它材料的防渗渠道相比,既经济实用,而且应用面广,限制条件也很少。

当然混凝土防渗渠道也存在不足,主要有以下缺点:在极度寒冷条件下有不规则局部表面冻融,对砂、石、水泥的质量及配合比有严格的要求,对成型时的坡差、表面光洁度、平整度要求较高,必须一次成型,否则将造成较大损失。

二、混凝土渠道裂缝的预防措施

1、材料质量造成裂缝的措施

(1).如无指定水泥品牌要求的,工程中应尽量选用大厂水泥,不得使用小厂或杂牌水泥。所选用的水泥需经相关检测单位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2).石子要选择瓜子片,小青子最佳,颗粒要均匀,石料中不能含有杂质; (3).黄砂应尽量选用中细砂,砂中不得含有油泥块;(4).拌和水应使用中性清澈水,不能使用浑浊水。

2、收缩(干缩)、温度、工艺等裂缝预防措施

(1).减少水泥用量,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额定范围内;(2).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0以下;(3).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少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4).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工艺,采用“二次风冷”新工艺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5).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出现的时间;(6).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以利于散热,减小约束;(7).加强混凝土温度的监控,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8).加强混凝土养护,其目的是使混凝土正常硬化,强度增长,不受或少受外界影响。养护技术关键是设法使混凝土温度慢慢下降到接近外界气温,缩小降温过程中的温差。

3、渠基沉陷裂缝的预防措施

沉陷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确保渠基均匀、密实。应从以下四方面预防:一是坑、穴等的处理,必须局部处理;二是渠基土容重,必须达到1.6T/m3;三是回填土的含水量要在正常范围以内。每一种土料,在一定压实功能下,只有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才能获得最大的表观干密度,且压实也较经济;四是大面积替换混凝土时,对软土、膨胀土和冻胀量大的地基,可采用换填法处理。换填土料时,渠道压实系数应大于0.93。

三、混凝土防渗渠道日常的维护

(一)灌浆、嵌缝封堵法

灌浆法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

嵌缝法是裂缝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是沿裂缝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胶等等;常用的刚性止水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

(二)混凝土板砌筑缝的修补

对于混凝土板的砌筑缝,多是水泥砂浆缝,容易出现开裂、掉块等病害,如不及时修补,不仅加大渗漏损失,而且将逐渐加重病害,造成更大的损失。修补方法是:凿除缝内水泥砂浆块,将缝壁、缝口冲洗干净,用与混凝土板同标号的水泥砂浆填塞,捣实抹平后,保湿养护不得少于14天。

(三)混凝土防渗板表层损坏的修理

混凝土防渗板表层损坏,如剥蚀、孔洞等,可采用水泥浆修补。首先必须全部除掉已损坏的混凝土,并对修补部位进行凿毛处理,冲洗干净,然后在工作面保持湿润状态的情况下,先将砂浆用木抹子抹在修补的部位,反复压平,再用铁抹子抹光后,保湿养护不少于14天。当修补部位深度较大时,可在水泥砂浆中掺适量小石子,以减少砂浆干缩和增强砂浆强度。

(四)混凝土防渗层的修补

混凝土防渗层损坏严重,如破碎、错位、滑动坍等,应拆除损坏部位处,更好土基土,重新填筑。填筑时要特别注意将新旧混凝土的接合面处理好。接合面凿毛冲洗后,需涂一层厚1mm的水泥净浆,才能开始填筑混凝土。填筑好的混凝土,要注意保湿养护。翻修中拆除的混凝土要尽量利用。如现浇板能用的部分,可以不拆除。预制板能用的,尽量重新使用。破碎了的混凝土,能用的石子,也可作混凝土骨料。

(五)混凝土置换法

混凝土置换法是处理严重损坏混凝土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然后再置换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换材料有: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

(六)防渗渠道运行中的抢修

渠道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局部决口、滑坡等情况时,应紧急停水或降低水位,同时用戈壁石子或土工编织袋装砂土堵塞等临时处理。待行水结束后,再进行正规修理。

四、渠道运行管理

(一)完善渠道运行管理制度,做好渠道日常养护、安全检查和维修工作,及时清除渠道中杂草、蚁穴、鼠洞等阻碍物。建立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别检查的检查制度,按照经常养护、随时维修、养重于修、修重于抢的原则,使渠道得到及时维修,保证使用。尽量在平均气温小于摄氏零度前停水,稳定超过摄氏零度后才通水运行。

(二)冬季不运行的渠道,上冻前应将渠道中的水排干,冬季保持渠道干燥,这样可以减少冻胀对渠道的损害,对产生冻胀破坏的渠段要及时维修,以免破坏现象蔓延。

(三)对于冬季运行的引水渠,由于水下部分渠基不冻结而水面以上的渠基冻结,一般会造成水面附近混凝土板的裂缝,这种裂缝不完全是由于渠基冻胀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由于冰盖压力造成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有2个途径,一个是冬季使渠道尽量满渠运行,使渠道形成冰盖,冰盖以下渠道不冻结,但这种方法可能难以控制;另一种方法是使渠道满渠运行并设法使渠道中不结冰,这样也可防止渠道冻胀,如采用沿渠线打井抽取水温较高的地下水注入渠道提高水温的方法使渠道的水温高于0℃,从而防止了渠道冻胀;由于地域的差异,该方法仅适用于地下水丰富,且冬季气温不超过-10℃的地区,并且还要耗费一定电能。

(四)在春雪初融时,要加大渠道巡查,发现有冰雪堆积时必须及时清理冰雪,以防止冰雪堆积过多对渠道局部产生过大的压力,以及初融后的冰雪水浸入伸缩缝,造成局部的破坏。

(五)技术档案管理

对新建的防渗渠道要建立技术档案,以备维修研究、查阅。技术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1.基本情况、地基土质、地下水埋深、水源情况及田间作物耕作措施等。

2.设计资料、设计流量、断面、结构型式、长度、厚度及控制面积等。

3.施工资料、渠道施工季节时间、混凝土水灰比、标号、主要材料用量、工程投资、基土密实度以及何处采取过何种特殊处理。

4.维修资料:指维修地点、维修时间、处理问题、处理效果。

5.用水管理记录、时间流量、灌水次数。

加强防渗渠道管理,除了必要的管理措施外,必须落实管理人员管理责任、奖惩办法、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才能将已建好的工程管好、用好,延长使用年限,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篇8

生产企业能够选择负责其产品销售的营销中介类型、数目和地理分布,并且能够支配这些营销中介的销售政策和价格政策,这样的控制称为高度控制。根据生产企业的实力和产品性质,绝对控制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实现的。一些生产特种产品的大型生产企业,往往能够做到对营销网络的绝对控制。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专门把东京市场划分为若干区域,每――区域都有一名业务经理专门负责,业务经理对于本区域内的分销商非常熟悉,对每一中间商的资料都详细掌握。通过与中间商的紧密联系关注市场变化,及时反馈用户意见,保证中间商不断努力。绝对控制对某些类型的生产企业有着很大的益处,对特种商品来说,利用绝对控制维持高价格可以维护产品的优良品质形象,因为如果产品价格过低,会使消费者怀疑产品品质低劣或即将淘汰。另外,即使对一般产品,绝对控制也可以防止价格竞争,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

商务通可以说是近年在中国市场通路大获全胜的奇迹。自从1999年人市以来,采用小区独家制,终端市场区域密耕细作,严格控制销售区域和终端价格,对促销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淘汰不合格的商,只用半年时间,在全国县级市场铺开,销售点达3000多个。

2.低度控制

如果生产企业无力或不需要对整个渠道进行绝对控制,企业往往可以通过对中间商提供具体支持协助来影响营销中介,这种控制的程度是较低的,大多数企业的控制属于这种方式。

低度控制又可称为影响控制。这种控制包括如下一些内容:

(1)向中间商派驻代表。

大型企业一般都派驻代表到经营其产品的营销中介中去亲自监督商品销售。生产企业人员也会给渠道成员提供一些具体帮助,如帮助中间商训练销售人员,组织销售活动和设计广告等,通过这些活动来掌握他们的销售动态。生产企业也可以直接派人支援中间商,比如目前流行的厂家专柜销售、店中店等形式,多数是由企业派人开设的。

(2)与中间商多方式合作。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