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智能化网络管理8篇

时间:2023-03-07 15:01:2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智能化网络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智能化网络管理

篇1

[关键词]网络故障智能化事件知识库

一个网络管理系统有五大功能域: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其中,故障管理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目的是保证网络能够连续可靠地运行。如果网络服务意外中止,将会对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这就需要一套科学的故障管理策略,及时发现故障、排除故障。

现在一些网管软件趋向于将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中。提高网络故障的智能水平有助于网络高效、可靠地运行。网络管理的智能化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本文针对网络故障智能化管理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建立事件知识库提高故障管理的智能水平的方法,为网络故障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计算机网络故障管理技术研究

(1)故障管理概述

故障是指软、硬件的缺陷;错误则是软硬件的不正确输出;失效是指所有和某故障有关的错误造成的网络的非正常运行。网络故障按生命周期可分为永久故障、暂时故障和瞬间故障三类;按故障对网络造成的空间失效范围的大小,可将失效分为四类:任务失效、基本网络部件失效、结点失效和子网失效。故障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发现并排除网络故障。一般说来,故障管理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故障监测和捕获故障产生相关的事件和报警;定位分析故障、记录故障日志;如有可能排除故障等。

(2)故障管理的类型

故障类型指的是具有某种特征的故障的分类。通常我们可以根据故障发生来源的不同,将它们划分为两大类,即硬故障(harderrors)和软故障(softerrors)。

硬故障是指网络的硬件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错误。这些错误与该设备的作用有密切关系,网络系统的复杂性也正是由于设备的多样性而体现出来的。根据这网络设备的作用,我们也可以将故障简单分为以下三类:

①连接设备故障

这种故障的现象主要是网络的物理连接出现问题,也可以称为通路故障。造成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电缆线断开、收发器断开或不能正常工作以及其它连接设备间的接口出问题等等。根据这类故障的来源不同,我们又可以将该类型的故障细分为线路故障、网络接口故障、收发器故障、路由器故障等等,该类故障是故障管理的最主要对象。

②共享设备故障

这种故障的表现是用于资源共享的设备出现问题,不能提供或享受所需的服务。同样,该类型的故障也可以细分为服务器故障(打印机故障、文件服务器故障等)、工作站故障等等。

③其它设备故障。包括电源故障、监控器故障、测试仪故障、分析仪故障等等。

软故障是指网络系统软件运行出错。软故障的发现和处理是在管理过程中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的,因为软件属于一种无形的东西,问题的表现不如硬件那么直观。从这个意义上看,软故障的识别和诊断更加困难。故障管理中所处理的软故障主要针对与网络通讯和服务有关的系统软件,它可以直接根据网络软件来划分,包括通讯协议软件故障、网络文件系统(FNS)故障、文件传输软件故障、域名服务系统(DNS)等等,其中通讯协议软件故障是系统研究的重点。这种错误通常是在协议软件运行时遇到某个异常条件(如缓冲队列满)或协议软件本身未提供可靠机制而导致传输失败,报文丢失。

故障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网络在复杂性和规模上提高,网络故障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新的技术、设备的应用使故障的类型、故障原因、故障源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故障管理系统必须增加新的内容。

(3)故障管理的功能

故障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排除网络中出现的各种故障,达到这一目标要求系统至少必须具备检测、隔离和纠正故障的能力。

故障检测(detection)是指对系统的性能和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根据结果和一定的识别规则判断系统是否故障。故障检测要求管理系统监视网络的工作,考查网络的状态及其变化,一旦发现系统出现故障马上进行报警。

故障隔离(isolation)是指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通俗地说就是指出谁发生了故障,如哪个子网、哪个设备或者设备的哪个部件,对于软故障则指明哪个系统出了问题。由于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故障类型、原因、故障源多种多样,而且不同故障的表现可能完全相同,这就导致了故障隔离的复杂性。隔离系统应当尽可能地缩小故障源的范围。

故障纠正(correction)是指纠正所发生的错误,恢复系统的正常工作。故障纠正建立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目前所采取的手段除了进行硬件维修、系统重启、一定程度的恢复外,还包括一些非技术性的活动,如人员的使用和技术培训以及设备生产厂商的支持等。

(4)影响故障管理的因素

与网络管理一样,故障管理也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过程、设备和工具、人员。成功的故障管理策略是这三者的完整结合,而不仅仅是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过程主要指为实现故障管理功能而进行的操作,下一节介绍的内容就属于故障管理的过程。了解管理的一般过程是开发一个实用的故障管理系统的基础。

设备和工具指的是进行故障管理的软硬件工具,包括故障检测设备、维修设备、实用的故障管理系统等。设备和工具在故障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管理员和工程师实施管理功能,排除故障,保障网络系统正常运转。下面介绍的就是几种专用的物理设备:

①时间域反射测量仪(TDR)。通过显示物理介质传输信号的波形表明设备或链路是否故障。

②网络监视器。监视网络上各结点的状态,得到网络的各种统计数字,以确定是否故障。

③网络分析仪。实时分析结点的收发报文,帮助管理者跟踪和隔离故障。管理人员在故障管理中的任务主要是维护管理系统和工具的运行,并在它们的帮助下完成故障排除和系统恢复工作。

2.智能化网络管理的概述

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对各种大型复杂的网络进行管理,许多研究人员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网络管理领域。虽然全面的智能化的网络管理距离实际应用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在网络管理的特定领域实施智能化,尤其是基于专家系统技术的网络管理是可行的。

用于故障管理的专家系统由知识库、推理机、知识获取模块和解释接口四大主要部分组成。专家系统以其实时性、协作管理、层次性等特点,特别适合用在网络的故障管理领域。但同时专家系统也面临一些难题:

(1)动态的网络变化可能需要经常更新知识库。

(2)由于网络故障可能会相关到其它许多事件,很难确定与某一症状相关的时间的开始和结束,解释和综合消息复杂。

(3)可能需要大量的指令用以标识实际的网络状态,并且专家系统需要和它们接口。

(4)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一直以来是瓶颈所在,要想成功地获取网络故障知识,需要经验丰富的网络专家。

在实现智能化网络管理系统时,还必须把握系统复杂性与系统性能的关系。不仅要利用将较为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而且要考虑实现上的复杂度和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对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3.事件知识库的研究

在专家系统中,知识的表示有逻辑表示法、语义网络表示法、规则表示法、特性表示法、框架表示法和过程表示法。产生式表示法,即规则表示法,是最常见的一种表示法。其特点是模块性、一致性和自然。知识库是知识的集合,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库包括概念、事实和规则只部分,缺一不可。

为了提高故障管理的智能水平,可以建立事件知识库(EKB,EventKnowledgeBase,用于存储所有己知事件的类型、产生事件的原因和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等一些细节的静态描述。这个EKB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库,它的数据仅仅包含了属性值与元组,而属性值表示概念,元组表示事实。但研究EKB可以为今后建立完善的知识库奠定基础。

在EKB中存储了己经确定事件。最初,被确定的事件仅限于一些标准事件和措施。随着网络的运行和系统的反馈,EKB的内容将不断增加。

理想状态是能够确定所有的事件。

下面是EKB涉及到的只种基本的数据库表:

(1)事件类型表:该表中主要存储了事件的静态定义。

EKB中保存了己确定的事件可能涉及的相关知识,如事件类别(如:性能、系统、网络、应用事件或其它)、严重程度(如:严重、主要、次要、警告等)、产生事件的设备标识、指明设备的类型、事件造成什么影响(如:影响网速、单个用户不能访问等)、故障排除参考策略、上次更新的时期/时间、关于这个事件的备注信息、事件的详细描述等。

(2)实时事件表:描述了正在运行的网络中的实时事件。

实时事件表中提供可能用的一些字段,用于记录网络运行中发生的事件,如:设备的ID(从IP地址或查询设备表可以获得)、实时事件的状态(如:新增、确认、清除等)、根据故障票ID获得的相应的故障票信息等。

(3)设备信息表:存储了网络中设备的实际参数。

设备信息表主要记录了每个设备的相关参数。例如,设备ID号、IP地址、设备名称、厂商、类型、重要性级别等。

EKB中存储的相关事件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专家。开发人员将获得的知识应用到与故障管理相关的系统中,根据不同系统的需要分配相应的知识,以提高系统性能。虽然EKB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库,但在开发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地增加和修正EKB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的智能水平。

篇2

1.1设备抽象层设计

考虑到需要提供一个高效统一的管理工具,那么就需要将过去分散孤立的脚本和软件提供的功能整合在一起。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将原有功能罗列在一起,而应该是有机结合,结构清晰,设计风格统一,能够便于复用。根据对当前数据中心内网络设备管理的需求分析,设备抽象层的类大体可以分为主机、交换机、存储三大类[5-6]。再具体细分,主机类又可以根据其操作系统的不同,分为Windows,Redhat,Suse,Unix等等;交换机类根据厂商产品系列的不同可以分为Brocade,Cisco,Qlogic等等;存储也可分为EMC的Symetrics,vMax,vPlex,IBM的DS8000,XIV,SVC等[7-8]。无论封装实现的是什么设备,无论底层有多么大的不同,为了便于上层集成调用,应当对上层提供一致的接口。从上层来看,无论底层封装的是什么设备,对上层无外乎两个操作,信息收集与数据录入。因此,所有的设备类都需要实现两个方法,collect与import_to_data-base[9-10]。collect方法实现从设备收集信息的逻辑,而import_to_database实现向数据库录入的逻辑。

1.2协议适配层设计

由于文中设计的是一个集中统一网络管理的工具,必须通过一些网络协议来远程操控设备。常见的网络管理协议有SSH,Telnet,Winexe等。现实中,不同设备可能共用同一种协议,同一种设备可能在不同协议之间切换的现状,也就是说,特定协议与特定类型的设备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11]。这就决定了网络协议的逻辑不能在设备抽象层内实现,而应该独立出来,单独设计一个协议适配层。设计良好的协议适配层类能够在不同设备之间轻松调换使用,提供了极大的开发灵活性[12]。对于一个网络协议,常见的用户场景就是,建立连接,发送命令并接收返回的文本,关闭连接。所以,一个协议适配层类应当实现三个方法,open,cmd,close。open方法用于建立连接;cmd方法用于发送命令并接收文本;close方法用于关闭连接。在设备抽象类的对象实例化的时候,只需要通过目标设备的对象的属性将协议对象动态传递进去即可。由于协议适配层的类具有相同的接口,更换协议对设备抽象层的类来说是完全透明的。

1.3自动识别模块设计

管理众多的设备的静态登记信息,如果只是依赖管理员的记忆力,或者是Excel表格,费时费力,结果也并不可靠[13]。首先要设计一个能够从网络当中自动抓取的活动IP,并识别出运行在该IP地址上的设备类型的模块。当活动IP地址被从一个子网中扫描出来以后,进一步识别设备的类型可以分为网络扫描和远程命令试探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网络扫描主要是为了下一步的命令试探缩小范围。无论是主机、交换机,还是存储设备,都会对外打开一些固定的网络服务,这些网络服务通常都监听特定的端口,通过扫描端口可以大致了解设备打开了哪些网络服务,进一步可以猜测设备可能对应的类型[14]。在扫描端口之后,进入第二阶段,发送前期锁定的几种可能的设备类型上支持的命令,再通过Perl语言内置的正则表达式搜索特征关键字。如果成功捕获到了响应的关键字,就成功地识别了设备类型。类型识别成功后,才能调用响应类型的设备抽象类,对设备进行信息收集与管理。

2自动识别模块的具体实现

2.1网络扫描部分

在第一阶段的网络扫描中,首先由Subnet类负责活动IP的获取,之后将活动的IP地址实例化为IP类的实例,之后IP类会扫描该IP地址上的哪些端口已经被监听了。这两个类依赖于Nmap提供底层功能的支持。Nmap是一款用于网络安全审计的工具,可以列举主机,监控网络服务运行情况。Nmap不仅可以扫描单个IP地址,还可以对整个网络进行大规模扫描。同时,Nmap也是一款遵守GNU通用公共许可协议的软件,可以免费地在文中要设计的工具中集成使用。Subnet类在获取活动IP地址的过程中需要使用Nmap提供的Ping扫描,需要执行命令如下:nmap–sn192.168.1.1/24其含义是,扫描网络IP为192.168.1.1,而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的网络中有哪些可以Ping通的IP地址。IP类在扫描单个IP地址上被监听端口过程中需使用Nmap提供的Intense扫描,需要执行命令如下:nmap–Pn192.168.2.1其含义为,扫描IP地址192.168.2.1上所有已经被监听的端口号。命令执行完后返回结果:PORTSTATESERVICE80/tcpopenhttp1900/tcpopenupnpMACAddress:14:E6:E4:8D:2B:E2(Unknown)

2.2远程命令试探部分

这部分逻辑通过一组工厂类被实现。当设备类型被检测完成后就会实例化响应类型的对象来完成后面的信息收集与数据录入工作。考虑到设备类型较多,都在一个工厂类内实现太过繁杂,可以将具体工作分解到若干个类中完成,每个工厂负责某一大类设备的识别与实例化工作,形成一个三层的工厂树。处理具体大类的工厂类可分为处理服务器的ServerFactory,处理交换机的SwitchFactory,处理存储的StorageFactory等等。首先由顶层的基本工厂类接收一个IP地址作为参数,然后将IP地址像放上流水线一样,依次交给每一个负责具体大类的工厂类处理,当流水线上的某一个工厂类成功地处理了这个IP地址时,就用识别得到的类型为该IP地址实例化一个设备对象出来;如果当前工厂类无法处理,则交给流水线上的下一个工厂类继续处理。要发送远程命令首先涉及到选用什么网络协议的问题。网络协议一般都会监听固定的端口号,这就是所谓知名端口(见表1)。通过查找知名端口表就可以知道网络设备打开了哪些网络协议的服务。通常,打开22号端口意味着设备打开了SSH协议的服务器,这是一台Linux或者Unix系列操作系统的服务器的常见配置。这种情况下,工厂类就会调用SSH协议,发送Linux或者Unix系统上的命令,然后尝试从返回的文本捕获预期的关键字。可以看到,ServerFactory在处理的时候,首先检查22端口是否已被监听。发现22端口已被监听之后,则通过SSH协议连接目标IP地址,发送Linux和Unix系列操作系统上的uname命令,如果从返回的文本里捕获到“Linux”,表明目标服务器是一个Linux服务器,如果捕获到“AIX”,表明目标服务器已经安装了IBM的AIX操作系统。

3网络管理工具的完整运行流程

整个工具运行时的完整流程如图3所示。scan_network是整个程序的入口点,通过-n选项传递一个网络地址及其子网掩码,Subnet类会找出这个网段里的所有可用的活动的IP地址,然后为每一个IP地址调用scan_ip。在scan_ip中,BaseFactory会被调用,它会依次尝试使用StorageFactory,SwitchFactory,Server-Factory来处理这个IP地址。每个工厂类都会检查该地址上有哪些端口被打开了,然后使用命令尝试识别设备的类型。类型识别完成后,就会为该地址实例化一个设备对象,调用它的collect方法收集信息,然后调用import_into_database完成数据录入。

4结束语

篇3

【关键词】非编网络;管理流程;智能需求

1前言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工作站日渐工作量日渐增加,但是由于对日常使用的网络管理软件与制作流程方面管理的缺失,使得出现了一些局限性与不足。传统的申请流程已不符合现代社会大规模非编网络化制作的需求,传统的申请信息过于简单,只能满足编导需求,而对于许多方面却无能为力,比如上载节目素材所需要的空间占用、节目制作完成后对素材保留的时间占用、节目制作的延续性等信息等,这些在非编网络化制作所需要的工作流程都没有体现,这些流程的缺失将直接影响节目制作进度,甚至影响节目质量。因此,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网络管理流程对此进行全面管理,以此改善其中所带来的不足,进而完善网络管理,提高效率。笔者主要对我国现有的索贝网络管理流程中的不足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不成熟意见,希望为同行提供可参考性意见。

2目前索贝非线性编辑网络管理软件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工作站日渐工作量日渐增加,但是目前网管软件的不足为许多工作带来了不便,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智能化功能缺失、检测能力不高、没有统计报表提交功能、交互性窗口的缺失、无法对网络工作站进行有效监控,同时,在资源共享存储硬件方面也有严重缺失,由于制作栏目的存储空间设置由共享存储硬盘的分区大小所决定的,所以在对大型栏目只能跨分区进行设置,不仅容易造成制作、清理、统计过程等工作的混乱,而且极大的浪费了人力物力,进而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

2.1空间分配出现错误

通常来说,空间分配主要由三个层次组成,即:在空间管理中的最小单位的用户空间、多个用户空间的总和为栏目空间、多个栏目空间的总和为分区空间。三个空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由于管理流程的缺失,使其在使用过程容易混合,比如,在用户空间与栏目空间的设置过程中由于技术的缺失容易超出其范围;而分区空间则因为空间限制原因导致栏目空间与用户空间的分配空间有限,不能过多承受两空间的总体量,进而造成超出在分配上不足的情况,电脑无法进行有效控住,只能通过人工维持各个空间的关系、不仅无法对空间进行有效管理,同时极大的浪费了人力物力。

2.2空间管理的调整操作不直观

由于目前所使用栏目空间为静态模式,而其空间大小是根据栏目时长、片比、栏目下的用户号的占用情况、用户节目期数、节目的制作周期,机房使用率等方面所决定的,在其突况发下改动起来繁琐无比,且容易造成空间混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是能够使其栏目空间由静态模式改为动态模式则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这方面我们可以从共享存储资源方面入手,首先便是移除硬盘物理分区所带限制问题,其次利用多个物理分区对整体的存储区进行分解,最后对空间的变化做出改变,用实时监控、准确计算、图形化显示等方式进行有效控制,进而随时调整。从基本方面入手,进而整体改变栏目空间模式。

3对非线性编辑网络管理流程的智能化提高策略

传统的申请流程已不符合现代社会大规模非编网络化制作的需求,因此,需要在原有的非线性网络制作的管理方式和网管软件的功能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完善。一般来说,工作站与服务器是管理流程的核心。在电视节目还未开始之前,工作人员可以先行对工作电脑的可用时间与存储空间进行调查,确保在工作时不受外物因素工作干扰,进而提升工作效益。整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完成:第一步:先行工作人员(下文成为管理人员)首先根据之前对工作电脑的调查情况进行工作前的准备工作,即为栏目建立名称、为栏目指定占用分区、对栏目可用空间进行分配、建立登入用户名、将登入用户名分配到指定栏目。第二步:首先,工作人员进入界面,在进行新节目工作之前建立工作区,并且向管理人员报备。报备的信息包括节目名称、节目时长、播出时间、删除时间、素材长度、制作期数等工作内容,管理人员根据报备信息为工作人员分配相关工作,工作人员根据安排进行相关工作,并且管理人员在工作人员需要数据资料时进行资源共享,使其工作人员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工作安排。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同一个节目的副本工作、完成第一个节目后临时增加节目。在面对第一种情况时,管理人员可以保持工作区不变,并且沿用之前的资源进行副本工作;在面对第二种情况时,管理人员需要重新更改工作区,并且增加登入资源,具体为:先将登入号分配给相应的工作人员,登入账号的节目个数和各节目间从属关系进行从新定义,在素材信息、用户有效使用时间、各节目占用共享硬盘分区、空间等各种情况,通过服务器计在由管理人员进行相应分配,具体为:.要使制作栏目空间的大小与该栏目所配对的资源相对应,或者视情况而定,但是决不可因为资源紧张而胡乱分配,否则会造成栏目的混乱,同时,在登入账号分配方面必须与保留时间形成反比。这里几个例子:首先预定制作的儿童节目时长为35分钟,常规片以2:1的常规比例进行运转,可设定周期为13天。在上载素材量超出常规数值时,可以相应减少的登入工作区的规定时间;反之,当登入工作区资源的规定时间超出常规值时,可以相应减少上载素材量。进而使登入工作区资源的占用保持始终保持在一个平衡状态。促得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能有条不紊进行,不会造成资源混乱等情况。第三步:最后,当节目制作完成后,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服务器记录下详细情况,制作成报表并将其备份。进而将原先使用的工作电脑进行资源清理,以备下次使用。其中,管理人员需要着重记录在制作过程工作人员遇到的问题,后期相关人员对其进行分析探讨,找出原因所在,并对此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4结语

整体来说,在用户工作区信息方面能有效改变之前索贝非编网络管理流程中管理不完善的情况。网络管理人员可以依据上述的方法,将所有信息统一起来,在工作人员进行空间管理原则和节目制作过程中提供多种制作、存储方式,使其工作方式简单有效。进一步的完善网络管理流程。可以这么说,网络软件的智能化管理大幅度的增强了工作效率,对栏目空间的管理更有效、准确,并且在制作后期能够提供相应的资料,使工作人员对于在节目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能有针对性的改善。这样不仅优化来了索贝非编网络管理流程,促得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能有条不紊进行,不会造成资源混乱等情况,同时还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为制作电视节目提供了较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龚强.探究高标清兼容非编网络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7).

[2]魏江霞.非编网络如何应付病毒的侵袭[J].科技传播,2011(11).

篇4

关键词 网络机房 智能化管理 校园网

中图分类号:TD44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电子信息技术在科技经济以及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中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在人们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已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备受人们的重视。计算机网络就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应运而生,其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网络机房由于不可抗力,如静电、磁场、温湿度、火灾、水灾、地震、雷击等难以预料的突发性灾害对网络机房资源带来灾害。这样,在机房发生各种事件的同时,智能化系统能在给出指示信息,结合机房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对应的备案处理,提示值班工作人员按照备用方案故障排除并上报直属领导,对所有发生的故障时间,做出科学合理的记录。

二、网络机房运行的现状

目前,在网络机房的正常运行中,有以下几个问题不利于值班及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和事后的事故原因分析:(1)几乎不能真正做到全天候24小时的人员值班。定时定点查看机房状况及各仪器的办法,在现实情况下不能迅速准确进行故障定位,不能及时、准确的对故障现况做好备用记录,从而导致不能迅速准确的从记录中发现故障原因以及不能对故障做出相应的处理。(2)网络机房的工作人员在对机房的各种设备进行维护的同时,都必须在机房内进行实地操作,而机房内各种各样的网络设备的运行使得网络机房内部噪音非常大,再有就是网络机房内空气流动不通畅,容易让工作人员在网络机房内实地操作时明显感觉身体不适。这样的工作环境将直接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3)网络机房设备多种多样,有各种各样的服务器和各种各样的网络设备,各种设备有各自相关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流程,工作人员必须在各种设备和机柜中间穿梭,寻找设备故障,这样的维护工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率太低,又不得不进行。

三、网络机房的总体要求

网络中心机房是各院校信息化数据存储、交换及各种处理的核心,其服务器、网络设备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院校的信息、通知的及时发放和院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实验课的正常开设。所以,如何建立一个安全、稳定、标准的计算机机房环境就成为人们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机房环境要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日常保养及维护对策。

1、污染物。远离腐蚀气体、易燃易爆物;腐蚀气体随着楼宇建筑的换气设备吸入机房后会对机房内设备和工作人员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同时不洁净的空气也会对机房内设备的运行造成不利影晌,还会对机房内精密空调、中央空调等的滤网等造成污染。

2、温度、湿度。温度和湿度必须被严格控制,以提供可连续运行的温度和湿度范围。

干球温度计:20℃~25℃(68F~77F)。

相对湿度:40%~50%。

最大露点:2l℃(69.8℉)。

最大变化速度:每小时5℃(9℉)。

3、噪声。网络设备停机时,机房内的噪声在主机房中心处测试应小于6SdB(A)。

4、照度。机房在距地0.8m处,照度不应低于3001x,辅助房间照度不低于2001x。

5、无线干扰场。在频率为0.15~1000MHz时小于等于126dB。

6、磁场干扰。磁场干扰场强小于等于800A/m。

7、地板振动加速值。在网络设备停机条件下,机房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向的振动加速度值应小于等于5OOmm/s。

8、电阻。机房地面及工作台面的静电泄漏电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E6650一1986《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规定。

9、静电。主机房内绝缘体的静电电位应小于等于lkV。

四、网络机房信息化管理实现

(一)信息化管理的构成。

考虑到网络机房整个信息化管理实现过程中的成本,本文采用了与楼宇建筑的本身功能相结合。笔者所在学院该系统分为供电系统、环境监测、消防报警、门禁控制四个部分。供配电系统可分为市政供电和UPS等部分;环境检测可分为中央空调、独立柜机空调、新风系统和温湿度检测等部分;消防系统可分为早期预警系统、温烟感检测系统和火警等设施;保安系统又可分为门禁系统、视频监控通道报警系统等部分。智能化管理功能实现:自动监控并实时显示各部分的相关参数和画面,做到实时监控;实时追踪显示;故障自动报警,自动弹出故障所在画面,定位监视;电话语音短信报警;历史记录存储、查询等。

(二)智能化管理的实现。

1、供电系统。通过数字式电源检测功能实时监测市政供电的三相电参数,例如频率、电压、电流、功率因数、有功和无功功率等,工作人员能清楚地了解各项参数是否均衡。如果电压、电流越上下限,就会自动发出警报音并短信报警。工作人员听到警报后迅速赶至现场进行故障排除。

通过UPS厂家和监测软件开发人员的协商的通信协议对UPS进行监控,检测故障,并发出报警;实时监测UPS的整流器、逆变器、电池、负载等的相关参数,还有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率及负载输出峰值等参数,并用直观界面显示;可以根据历史记录,判断出UPS的运行状态。UPS发生故障,会自动发出报警,并通知工作人员及时处理故障,同时将所发生的事件保存、记录。

2、环境监测。通过楼宇建筑中央空调辅助,柜式空调为主,为中心机房的各个服务器及网络设备降温,使其在较合适的环境下正常运行。自动设定空调温度、湿度、并控制启停,还可实现定时和远程控制等多种功能。机房排风系统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给机房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为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维持机房对外的正压差,避免灰尘进入,保证机房有更好的洁净度。

采用漏水检测系统,用漏水检测线将可能出现水的地方包围起来。通过漏水智能控制器可实时对空调排水区域、中心机房区地板下面及其它排布水管的区域进行监测。发现漏水将及时报警,提示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3、消防报警。机房采用楼宇建筑自动灭火系统和手持灭火器相结合的方式,均匀放置探测器。每个区域都由智能感烟、感温探测器,防火与灭火设备。现场火警报警,声光讯晌器。切换模块和气体灭火钢瓶及控制主机组成,通过消防智能控制器检测各区域的温度和烟的浓度。当探测器发出火灾信号时,控制主机发出报警并通知工作人员及时处理。机房内的消防控制主机与整个楼宇消防系统形成联动,及早监测到火灾发生情况,及时报警。

4、门禁控制。门禁系统,即进出权限管理系统,包含上下班点到打卡、机房门权限管理、进出时段和进出方式控制。若进出的工作人员指纹或卡号不符或属黑名单,将关门并报警,值班人员通过微机可查看人员进出情况和机房门的状态。出入记录查询控制可存储所有进出记录、状态记录,可按不同条件查询。异常报警系统在异常情况下可实现语音短信报警。视频监控通道报警控制对每个监控范围内的各种情况进行视频监视和报警,电话语音将所发生的事件很快地告知机房工作人员,以便及时进行故障处理。

5、服务器、路由器和交换机。通过网络管理软件和总部配发的网络执勤系统,可实时读取网络设备和通信线路的数据,该数据包括网络设备各端口的协议状态、带宽、流量、IP地址等相关参数,它还可动态生成网络管理拓扑图,显示当前组成整个网络系统的各设备的相互关联情况。如果发生了故障,会将报警信息通过发送短信、自动语音呼叫等方式通知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故障处理。

五、结束语

今后力争在确保校园网高度、安全、平稳运行的情况下,让机房的智能化程度更近一步,围绕争创一流院校、构建和谐校园这一主题积极做好学院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发展规划,未雨绸缪、精心组织、争创一流的业绩,为实现创建一流院校做出贡献。

(作者:中国人民西安政治学院网络管理办公室,初级职称)

参考文献:

[1]白广思.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机房动力设备一体化解决方案.现代情报.2005,(8):87—90.

篇5

关键词:智能化网络;运维;数据中心;对策

1. 网络运维的现状

随着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人们对网络运维管理平台的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软件开发平台、数据库管理系统与用户的需求等不同,因而制约着各种平台相互之间的协调性与服务器的安全性等,使得服务器的数量急剧增多,相应网络设备也在增加,对应用系统和网络的运维要求越来越高,不利于各种网络维护工作。基于以上各种问题,通过初步的分析和探究,我们亟需将智能化网络运维管理技术融入到网络运维管理平台,来取代人工低效率的劳动,从而科学、高效地实现网络运维管理。

2. 智能化网络运维所涉及的内容

智能化网络运维管理主要是指用于IT部门内部每天正常运营管理,它涉及到整个网络的运行与维护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设备管理,它对网络设备、操作系统与网络平台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例如:IT部门怎样依照SLA的标准向其客户提供相应的IT服务等。

(2)信息安全管理,该部分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当前主要是依据的国际标准是ISO17799,该标准涵盖了信息安全管理的十大控制方面,一百二十七种控制方式和三十六个控制目标。

(3)日常管理,该部分主要用于规范运维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安排并向其提供解决措施与共享手段。

(4)业务管理:主要是监控与管理该企业自身核心业务系统的日常运行情况,而其中有主要关注该业务系统的CSF和KPI。

3. 智能化网络运维管理平台的技术

3.1智能化网络运维管理平台的设计原则:1)管理平台的统一性原则,也就是对构成整个网络的设备,数据库与各种软件等实行统一监控和管理,同时,提供网络基础架构管理、业务服务管理、性能管理与数据报表分析管理等;2)管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原则,只有管理平台自身的安全可靠,才能确保整个智能化网络运维管理平台能够正常工作。所以,在设计网络运维管理平台时,必须将管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放在首位。例如:限制用户的登录失败次数,在组织的变化中,通过灵活地设定管理人员的权限来确保网络运维正常。此外,管理信息在各个组件之间传输必须通过SSH加密等等;3)管理体系的开放性,管理平台要遵循互联网的国际标准,务必要设计成开放的管理平台体系,并提供相应的管理接口便于实现对各种资源的统一管理与监控。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是提供开放的API接口,从而支持用户应用软件的集成,为系统管理的内容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4)扩展性与模块化结构的原则,随着IT业务的不断扩展,网络运维管理规模会也将会日益增大,因此,在设计智能化网络运维管理平台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管理平台的扩展性。可在网络设备和主机的管理基础上实现管理功能的扩展,同时要具备合理的功能扩展性与扩展管理节点,才能保证以后在需要时增加管理模块。

3.2智能化网络运维管理平台的实现

智能化网络运维管理平台的实现主要通过特定的软件技术,把事件和IT流程关联起来,形成了IT自动化必备的工单从而够实现系统的自动健康检查、配置的自动变更提醒与自动生成运维周报等等各种在无需工作人员就可自动管理网络的运维状况的体系。

1)网络运维管理平台技术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①被监控层,包含了所有被监控的资源,例如设备、网络、应用软件等;②营运管理层,主要从事策略的管理等;③BSM层,主要是涉及面向业务的管理层次;④诊断层,主要是诊断信息资源是否健康运行并排除相关的故障;⑤整合层,使第三方监控软件能更好地监控整个运维管理平台,并整合相关的数据与事件;⑥接入层,支持各种浏览器软件、移动终端等各种安全的接入方式。

2)网络运维管理平台的部署框架

通过探究分析,一般有该智能化运维管理平台负责对整个网络和机房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等功能,并符合ITIL标准的运维框架,同时,为数据中心的各类生产业务系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主要有下面几种层次技术,①被监控层,它将包括所有被管理的对象,可以通过相应的方式来获取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与数据库等各种数据资源;②数据处理层,主要是负责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资源通过数据的汇总,同时将其写入数据库,最终供展现层从数据库调用现有的监控数据并可以实现相应的用户操作与设定;③展现层,提供统一的智能化管理软件,便于数据统一展现。该层通过Portal以完全B/S方式来展现各个管理模块,有意于与用户互动交流,并且可以由统一入口登录""智能化网络运维管理门户""。

4. 结语

通过智能化网络运维管理平台的各种情况的探究,并分析了我国目前实现各种网络资源的统一监控现状,发现通过智能化网络运维管理平台的实现将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并将为管理机构带来丰厚的收益,因此,加快通过智能化网络运维管理平台的建设刻不容缓,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的发展步骤与用户的要求。因为,智能化网络运维管理平台可以进行对各网络管理员根据权限设定管理自己权限范围内的网络资源,还可以日夜不间断地工作免去人们低效率而繁琐的工作,同时,通过平台智能化监控分析,当运行过程中发现故障就能立即通过平台发出声、光警报,等待专门的网络管理员甚至平台自动处理故障,从而确保各类网络服务运作正常。实现全方位的网络运维,消除网络运维的断点,加速故障分析和处理,形成一套高效的网络运维体系,并能够真正实现低成本的网络管理体制,科学地提高管理效率,保障网络的安全、稳定地运行。

篇6

关键词:网络管理;故障诊断;智能化;专家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5-1530-02

Intellingence of Technology for Computer Network Macfunctions Management

HUANG Xiao-ming

(Guiyang Medical College of Computer Education Centre, Guiyang 550004,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basic function of network trouble management system, and analyze network trouble management expert system、knowledge discover system briefly. Proposing intelligence manage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trouble by using distrubuted intelligence Agent.

Key words: network management; trouble diagnosing; intelligentification; expert system

1 计算机网络故障管理的概述

故障是指软、硬件的缺陷;错误是指软硬件的不正确输出;失效是指所有和某故障有关的错误造成的网络的非正常运行。故障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发现并排除网络故障。

一个网络管理系统应具有五大功能: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其中故障管理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它保证网络能够连续可靠地运行。如果网络服务运行中意外中止,将会对(教学、工作)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这就需要一套科学的故障管理策略,及时发现故障、排除故障。

网络故障的管理系统一般包括三个步骤:

1.1 故障检测

网络设备一般都具有感知异常情况的能力,当设备发现自身或网络中的不正常现象,它采用告警的方式报告给网管中心。因此,故障检测一般由网络中的设备来完成。

1.2 故障诊断及推理

故障会在网络中传播,所有感知到故障的网络对象(包括物理对象和逻辑对象)都会发出告警,在一个大型网络中,一个故障可能会引起大量的告警。故障诊断就是对网络设备发出的告警进行相关处理,从一大堆的告警中找出故障发生的真正原因。

1.3 故障排除

根据识别的故障原因,自动地或手工地对网络进行控制操作,恢复网络的正常运行。

2 网络故障诊断专家系统AngelES

网管系统IIENMS是包括主管理者/Web服务器层、子管理者一层和网元层的三层体系结构的综合智能网络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和安全管理。AngelES作为IIENM故障管理的一个子模块,其主要功能是实时一接收网元层设备发送的Trap告警信息,经必要的模式转化后与规则库中的规则进行匹配,然后向网络管理系统返回可能的解决方案和相关的故障诊断信息。

AngelES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实时在线的专家系统,它能对网络中的突发故障作出响应,并将故障诊断结果及时反馈给网管系统;其次它的知识获取是来自基于数据融合技术的知识发现系统DFSKDS,从而使该系统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和可靠性。因此AngelES对于提高网管系统的实用性、智能化和健壮性有重大意义。

AngelES主要由知识库、事实库、推理机和故障诊断四大模块构成,下面分别介绍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

2.1 知识库

知识库管理模块主要完成知识获取、浏览、更新和存贮。Clips对于知识(规则)的描述有一定的语法格式,并在系统内部维护一张知识表。通过调用Clip、的相关外部函数GetRule-List, GetMFValue, GetDefrulePPForm等,可以在CLIPSFD中实现对知识的管理。

DFSKDS与CLIPSFD是松藕合的关系,被设计为离线方式配置在网络答理中心。DFSKDS强调多数据源的数据融和和基于序列事件的增量挖掘,通过它发现的关联规则可分为以下类型:

(1)告警―告警关联规则,如:如果A类型告警发生,那么在5秒内B类型告警发生的概率为80%;

(2)告警―故障关联规则,如:如果A类型告警和B类型告警在10秒钟内相继发生,那么70%的可能是设备D故障;

(3)告警―业务关联规则,如:如果A类型的告警发生,那么在15分钟内S类型的业务障碍申报产生的概率为80%。

告警―告警关联规则可以用来进行告警过滤和告警关联;告警―故障关联规则则用在故障定位和故障辨识;特别的告警―业务关联规则对于业务障碍的迅速恢复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能够在网络业务未受到严重影响或中断之前发现业务系统中的潜在问题并给予有效的处理,从而保证业务的健康、稳定运行。

2.2 事实库

事实库管理模块主要完成事实获取、浏览、更新和存贮,与知识库的管理类似。AngelES通过Socket通信接收来自IIENMS网元层设备发送的Trap原始告警信息,再将其转换为可供显不/浏览及后续处理的标准格式存放在事实表中。对任何一条告警信息包括告警时间、告警源、告警类型、告警级别、告警描述等内容。

2.3 推理机

推理机用于实现基于规则(知识)的事实推理,从而得到故障的诊断结果。基于Clips的专家系统在执行规则时,要把规则中的各个模式同事实表中的事实进行匹配。若所有模式均有事实与之匹配,则规则被“激活”,并置于“待议事件表”中。AngelES的推理机制就是每当接收到来自IIENMS网元层设备发送的Trap告警信息,就将其与规则表中已存在的所有故障诊断规则进行匹配,并调用Clips的系统函数Run返回被“激活”规则的结果。

2.4 故障诊断模块

是整个网管系统故障管理的一部分,负责网络故障定位和故障预测。一旦整个网络系统有设备上报Trap,IIENMS除进行必要的告警板显示故障信息外,会通过Socket通信自动、实时地将此告警信息发送给等待进行故障诊断的AngelES。AngelES将接收到的Trap进行必要的格式转化后存入事实库,基于知识库中的规则和Clips的推理机制进行推理,并将推理的结果通过Socket通信返回网络管理系统IIENMS。这一部分设计为后台运行方式,在启动IIENMS的同时启动AngelES。

3 智能化网络故障管理

在专家系统中,对知识的表示有逻辑表示法、语义网络表示法、规则表示法、特性表示法、框架表示法和过程表示法。产生式表示法,即规则表示法,是最常见的一种表示法。其特点是模块性、一致性和自然。知识库是知识的集合,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库包括概念、事实和规则只部分,缺一不可。

而在上述传统的集中式网络故障管理模式中,所有故障管理报告被送到网管中心进行处理,此时网络中的设备是没有网管智能的,只有管理者才能执行故障诊断等功能。为了提高故障管理的智能水平,最佳途径是采用智能Agent技术来构造Agent。通常人们把这种具有分布式特征的智能Agent实体称为分布式智能AgentDIA。其基本思想是如果故障发生在局部区域(称为管理域),就在本地进行处理,而没有必要将本地的故障报告给网管中心管理者去处理。这样,可把具有特定网管职能的DIA派往更接近于被管理域的地方做出基本决策。

3.1 分布式智能故障管理的系统结构

在分布式智能故障管理系统中,将整个网络分为若干个区域,称为管理域,每个管理域对应一个负责管理该域故障的DIA,在此称为面向领域的分布式智能DODIA。管理域是一个抽象概念,它可能是一个子网、主机或功能单元。对于DODIA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允许DODIA向网管中心报告,以便网管中心进行全局考虑并协同解决问题。因此,整个系统是一个分布式、协同工作的多系统。它主要包括:故障检测模块和故障管理模块两个部分。

3.2 分布式智能故障管理系统的系统功能

该系统分不同的管理域,由DODIA对其进行监视并报告管理域的情况,并协同网管中心对整个网络进行有效的故障管理。DODIA通过分析系统的监测数据、报警信息和用户报告,获得当前系统的行为状况,从而产生关于故障的假设并对其进行测试。对发生的故障,通过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的集成故障诊断系统对其进行分析并诊断出故障的原因。在给出可能故障原因的前提下,由系统自动或有指导地手工完成一系列动作以修复故障,保留详细的故障处理记录。DODIA不能解决的故障问题,由CAM向网管中心报告,由网管中心协同处理该故障。该系统是基于DIA的故障管理系统,在功能上较传统的故障管理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由于每个DIA是自主的和自包容的实体,它代表网管中心去各个管理域解决某个特定的故障问题,其间不需要网管中心的直接干预,具有很好的主动性。DIA之间也可分工协作以完成较大型的管理任务,在访问和处理远方的网络资源时,可灵活地从一个管理域迁移到另一个管理域。此外,包含一定的智能,其范围从预先指定的规则到自学习、自适应功能。

4 结束语

文中分析了网络故障的类型,提出将分布式智能Agent用于计算机网络故障的智能管理。实验表明,计算机网络故障的智能管理提供了基于知识的决策手段,比传统的管理方式具有更高的决策水平,为专家系统技术在故障的检测和隔离方面更加广泛的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志囡,李剑锋,贾志雷.计算机网络中的服务[J].现代情报,2006,26(11):214-215.

篇7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控制和通信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为重点的智能交通系统技术,一直是世界各国用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改善交通环境的最重要技术手段。上世纪90年代美国系统地提出第一个智能交通体系,在此之后,日本、欧盟、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一些大、中城市都相继开展了关于智能交通系统的相应规划、研究及应用[1]。智能交通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使得各国政府、投资主体以及用户逐步地认识到智能交通系统技术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本文提出的智能交通一体化运维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智能交通系统的稳定、安全、高效、快速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 智能交通一体化运维系统概述

1.1 智能交通一体化运维系统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深入,城市交通管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依赖也越来越强,如何确保所建设的智能交通系统稳定、安全、高效地运行,如何实现对所有智能交通系统和设备的智能实时监控,如何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启动最优运维流程,调用最有力的资源快速解决问题,恢复系统运行等等问题是摆在每一个智能交通系统运作管理者面前的重要问题[2]。

例如某市交警支队智能交通系统涉及9大系统,设备类型有400多种,数量有几万台之多。目前由5家以上单位负责运维服务,但由于各个单位缺乏对系统、设备维护管理上的整体考虑且自成一套实施流程,导致设备流程单据格式和内容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很难实现总体的统计、评定和服务质量的评估,久而久之运维服务质量无法提升,无法满足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和应用的发展需要,运维成效较不理想。

1.2 智能交通一体化运维系统需求分析

智能交通系统存在着设备种类多、覆盖范围广、部署分散、系统功能复杂、运维方式不统一等多方面的特性。主要功能需求包括:智能交通设备设施资产的生命周期管理、设备状态和视频质量等的智能监控、流程管理、财务结算管理、知识管理、服务水平管理等。

2 智能交通一体化运维系统的体系结构

2.1 设计思路与架构

根据运维管理实际需求,智能交通一体化运维管理系统的结构整合了ITIL理念,分为运维门户层、运维管理层、监控管理层、数据统一汇聚管理等四个层次,层次之间进行整合并通过安全、高效的内部接口保障各层之间数据的共享和互通。在功能上无缝集成RFID、PGIS、智能监控与分析等相关技术,并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业务数据监控、设备监控、视频质量诊断、流程管理、资产管理等功能。给用户方决策管理层和系统运维管理人员、第三方运维外包服务公司、工程运维人员等提供一个智能化、操作风格统一、交互界面友好的运行维护系统。

2.2 系统功能设计

2.2.1 运维门户层

运维门户层作为面向操作员和管理层的最终界面,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的登录管理门户和报表展示窗口,拥有单点登录、多种服务视图、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个性化定制、信息、个人待办事项、部门公告、通知提醒、信息统一展现和报表管理等功能,旨在帮助各个层面的使用者更好地获得当前设备的实时状态、业务运行情况以及各流程处理进度等信息。

2.2.2 运维管理层

运维服务管理层的设计从服务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ITIL v3,ISO20000等国际标准。在层次上采用了包括数据层、控制层、服务层和展现层四层架构模式[3],功能上包括运维管理基础平台、配置及资产管理、维修维护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服务水平管理、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知识库管理等功能,同时结合核心管理数据库的概念[4],不仅为运维管理平台提供统一、可信的数据支持和监督管理,其开放接口更可为其他用户现有的业务系统提供配置管理数据支撑。

2.2.3 监控管理层

监控管理层主要将基础架构部件和外场设备中收集到的性能数据和各种告警事件,经过初步的过滤后,发送到运维管理平台进行处理。并通过预先设定相关的阀值,建立起一整套的性能、故障、容量等预警和报警机制。在结构上分为数据采集层、监控数据汇聚处理层、统一展现层三层,涵盖了数据抓取、数据分析、数据整合、主机监控、网络监控、存储监控、虚拟主机监控、电子大屏监控、其他设备监控等功能。

2.2.4 数据统一汇聚管理

数据统一汇聚管理主要提供核心管理数据库数据的输出与汇总管理,并可在此数据标准上输出PGIS地图、大排查系统、RFID标签、智能卡口、SCATS、诱导系统等各种应用。

3 系统的实践

智能交通一体化运维管理系统已在某市交通管理部门得到实际应用。表1是该交警支队智能交通部分系统在运维管理系统上线前后运维质量的提升情况(数据是将2011年12月和2012年12月进行比较后所得)。

4 结束语

智能交通运维管理系统的建设已成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某市交警支队智能交通一体化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与实践为基础,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此方法已在某市交警支队智能交通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交通信息设施覆盖面广、设备多、系统复杂、运维外包服务单位多等问题,充分考虑作为运维人员的工具和助手,能有效减轻运维人员的日常工作压力,并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杨建,崔合芳,蔡国良.面向出行者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设计[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0.31(2).

[2] 李家然.浅谈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8.11.

篇8

关键词:网络智能化;停车位;管理系统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101

1 普通住宅小区机动车位紧缺、停车管理系统落后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79亿辆,其中汽车1.72亿辆;机动车驾驶人3.27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2.8亿人。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普通住宅小区机动车停车位配比不足的问题已越发凸显。城市规划部门已大幅提高新出让地块的机动车停车位配比,但如何解决老小区机动车停车位配比不足的问题,是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

1.1 当下老住宅小区的停车位管理模式

当下很多老的住宅小区由于方案设计阶段对于机动车位的配比就考虑不足,导致机动车位一位难求。为解决停车难的情况,很多物业管理公司将老住宅小区的绿化用地,道路用地改造成停车位以缓解停车难的矛盾。但就算如此,老旧小区机动车停车位仍然紧缺,没有车位的机动车只能乱停乱放,这不仅影响观瞻更在一定程度上堵塞了消防通道,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笔者发现,一味地增加停车位的数量并不能合理的解决老旧住宅小区停车难的问题,而是应该从小区停车位的管理系统入手,建立动态的停车管理系统,增加停车位的利用效率,才是解决老旧住宅小区停车难的关键所在。

1.2 静态停车管理系统存在的不足

细心的读者应该会发现一个现象,每当我们开车在小区内寻找车位时,往往有很多车位空着,但我们却不能停放,因为这个车位已经有了车主,已经被预定了,就算这个车主一晚上不回来。

在笔者所居住的小区,地面停车位总共有320个,但要停放在地面的机动车数量约有350辆,这没有车位的30辆车只能到处打游击或者停在小区外面。笔者还发现,这320个固定车位并不是每天都能停满,整个小区每天因车主未归而空着的车位约在10―25个之间。

目前的住宅小区停车位管理大都是静态的,一车一位。假设某小区总停车位数量为A,总机动车数量为B。使用静态管理系统,该小区每天能提供的最大停车位数量为B,当A>B 时,我们认为该管理系统是合适的。但随着总机动数量的提升,当A

2 动态停车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型

为了建立动态停车管理系统模型,我们必须引入几个计算参数和概念:

T 小区总停车时间供给量; t 小区总停车需求时间; n 每日停靠系数;A 总停车位数量; B 总机动车数量。

当T>t 时,我们的管理系统是合理的;

从上述公式可知,我们的动态管理系统能否有效的工作,关键在于n的取值,如何设置和引导每日停靠系数n的取值,将是考核一个停车管理系统是否优秀的关键。

3 基于效益和利用率的最大化,建立一个动态停车管理系统

3.1 小区停车场地的改造

为建设动态停车管理系统,必须要对小区停车管理硬件进行一定的升级改造。

(1)安装智能化识别门禁:在小区的出入口安装车牌识别系统,对小区业主的机动车和临时车辆进行甄别并分开管理。

(2)为每个车位安装网控车位锁:当业主的机动车达到预选或分配车位时,可通APP管理系统进行解锁,从而进行车辆停靠。

(3)为机动车配发蓝牙感应器:当业主的车辆停靠在小区内时,可通过蓝牙感应器确认停车位置,以计算停车时长并确认小区空闲车位的数量。

3.2 小区停车APP管理系统程序的开发和功能介绍

成熟的动态停车管理系统,必须有与之匹配的停车管理程序,在移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基于手机端的APP管理程序,无疑是最为方便的。一个成功的停车管理APP,往往有如下模块和功能:

(1)完整的数据库模块:通过预登记,建立车位资源数据库和机动车数据库,这是程序开发的基础数据。

(2)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小区内车辆动态跟踪模块:通过车辆上预装的蓝牙感应器和车位上牙收集单元的数据交互,可以掌握车辆在小区内的精确位置(精度小于1米)和停靠时间,这种方式要比通常的GPS定位系统的精度略高,并且成本要远远低于安装GPS定位系统。

(3)清晰的APP用户界面和功能:清晰明了的功能模块设计更加有利于用户的使用,车主可进行空闲停车位置的总览,查看并计算目前的停车费用,预订离家更近的停车位,查看自己的停车时长和费用,支付停车费用。

(4)植入的广告和拓展功能:在管理APP中植入广告,车主可选择观看广告来获得免费停车时间,若通过APP购买产品更可获得更多的免费停车时间。

3.3 建立动态停车管理系统的关键点

(1)停车位的安排。动态车位管理系统的核心是车位的动态管理,每辆车并未配备固定的停车位,而是遵循先到先停,就近停放,预约优先的原则。这客观上保证了停车位的高效利用,不会出现车未归而车位空着的情况。这在某种程度上最大化的利用了小区停车位。

(2)停车费用的计取。改变过去按月或年固定收取停车费的做法,改为动态计费,进行波峰和波谷的阶梯式停车计价。

例如:某小区原固定停车费为360元/月,既0.5元/小时。该小区总停车费为:A×360×12 元。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