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儿童安全论文8篇

时间:2023-03-07 15:01: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儿童安全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儿童安全论文

篇1

当问及为何不从图书馆借书时,不知道怎么用的占94.7%,认为没有适龄/感兴趣/好看图书的占87.4%,认为图书馆太偏远的占82.6%。这反映出图书馆在发展中面临着图书资源少、质量差,馆舍偏远覆盖面积小,服务观念落后,忽视用户教育等一系列困局。图书馆若要实现破局发展,势必要抓紧儿童阅读群体,转换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手段,充分利用国家新近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指导文件,重视儿童图书馆建设、普惠教育、阅读教育、安全教育的契机,大力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诚然,预防儿童伤害迄今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理应从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强化学校教育、提升家长安全意识等方面入手,使儿童能从外界得到足够的安全保障。但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阅读入手对儿童进行安全意识培育,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进而锻炼并增强其防范与自我保护能力,实现预防儿童伤害由被动保护向主动防范的转变同样至关重要。

2儿童阅读推广面向安全教育的难点

2.1推广主体能力弱化

总体数量少、覆盖面积小是图书馆服务能力弱化的突出表现。截止2012年,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076个,其中县市级图书馆2683个[8],基本达到“一县一馆”的配置,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但三千多个公共馆中,专业少儿图书馆仅有99个,绝大多数儿童服务功能仍由地方公共馆承担。尽管如此,也仅能达到平均每44万人、每3201平方公里才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的覆盖面,平均服务半径约32.8公里,远超国际图联规定的4公里标准[9],这与图书馆文化、教育、信息中心的地位极不相称。经费投入低是掣肘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关键问题。据文化部统计,2009年我国有675个县级图书馆全年无购书经费,占当年县级图书馆总数的27.1%。经费不足直接导致图书馆资源保障能力低下,不少馆二、三十年来没有买过一本新书,完全失去了对读者的吸引力,只得靠出租场地,经营网吧、茶室及各类培训学校维持运转。“造城运动”导致图书馆进一步边远化。不少地区在大拆大建的“造城运动”中兴建了一批地标式图书馆建筑,看似加大了对图书馆的投入力度,但实际上这类拆建基本上都是拆除原处市中心的老馆,另在新城区修建新馆。而新城区往往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无异于将图书馆进一步边远化,造成图书馆利用率长年低迷。以南充市图书馆为例,新馆修在市政府新区,周边除了政府单位,人流量极低,从顺庆区中心乘公交到馆至少需要30分钟,若从高坪区、嘉陵区中心乘公交到馆则需1-1.5小时,以致市民戏称“乔迁新馆之日即是图书馆没落之时”。放眼全国,此种情形绝非个案。

2.2推广活动主题单调

受传统文化影响,我国图书馆长期呈内向式发展状态,“等”、“靠”思想严重,缺乏主动服务社会的动力。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存在价值受到质疑的图书馆被逼朝外向化转型。由于欠缺经验,图书馆的儿童阅读推广只有摸石头过河,活动策划上偏好借鉴上世纪末政府主导的“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知识工程”等极具宏观意义的选题。这类主题宣扬“阅读改变人生”,赋予阅读过于厚重的意义,远离儿童日常生活,反倒使之产生敬而远之的心理。有些馆的活动年年搞,但没有认真调查儿童的阅读兴趣与实际需求,翻来覆去就是讲座、展览、朗诵会等老一套,缺乏创新,对儿童吸引力明显不足。这反映出我国儿童阅读推广目前普遍存在形式化严重、主题假大空、缺乏系统的长期规划等问题,单靠零敲碎打、浅尝辄止的嘉年华活动,很难将儿童阅读推向深入。

2.3安全主题童书稀缺

2012年,我国共有580家出版社,其中530家参与了童书出版,共出版儿童读物30966种、47823万册,占当年全国图书出版总量的7.49%。[10]从数量上讲,不能算少,但从主题上看,涉及安全内容的童书实在不多,甚至没有一本经过科学论证的全国性防教材。这点可以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书目为佐证。该书目2004至2013年共推荐十批次,1000种图书。其中涉及安全主题的图书仅有5种,占总量的0.5%,分别是《青少年自我保护掌中宝》(2005)、《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招》(2006、2009、2010)、《全民应急科普丛书》(2007、2009、2011)、《你该怎么办李澍晔叔叔避险高招101》(2008)、《儿童安全自救早知道》(2013)。其中《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招》与《全民应急科普丛书》的多次入选,充分反映了出版社在选题上忽视安全主题,导致该类型图书更新缓慢的弊病。受利益驱动,童书出版的选题结构越来越畸形,某个选题一旦引爆市场,各出版社蜂拥而上。如《哈利波特》火了,跟着热销一批妖魔鬼怪;“鸡皮疙瘩”热卖,引来一群僵尸幽灵。畸形的选题结构直接影响了儿童的阅读结构,根据笔者对四川南充西华师范大学附小1-6年级340名学生的调查发现其阅读内容主要为:动漫类占72.4%,奇幻类占69.7%,童话类占66.8%,历史类占32.6%,文学类占26.5%,军事类占18.2%,艺术类占11.2%,其他类无一谈及安全。在大环境的影响下,童书出版娱乐化、同质化、成人化等问题逐渐显现,一批如《泡妞宝鉴》、《我的美女老师》等涉嫌内容的图书,居然成了中小学生引以为傲的谈资。尽管等五部门于2013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少儿出版管理和市场整治的通知》,对童书市场开展了专项整顿,查处了一批违规出版社,但童书出版结构上的偏失仍将长期持续。

2.4欠缺推广合作机制

《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指出:“一个成功的公共图书馆是充满活力的机构,能够与其他机构和个人合作”,“满足本社区多样化和不断变化的需求”。但我国图书馆长期受内向式发展观念的影响,在儿童阅读推广活动中往往孤军奋战,有很强的封闭性,没有充分认识到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图书馆只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既缺乏与系统内其他环节展开合作的主动性,又缺少借鉴其他推广活动成功经验的积极性。新世纪以来,除了政府主导的大型阅读推广活动以外,不少相关社会机构(出版商、书商)与民间团体(红泥巴村、毛毛虫上书房)或个人(梅子涵等作家)也纷纷投身儿童阅读推广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鲜有图书馆能够积极主动的与之进行合作联动,进一步扩大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力,使得推广参与主体力量分散化、零星化,直接影响了最终的社会效果。

3面向安全教育的儿童阅读推广发展策略

3.1加强政府重视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从宏观角度看,以阅读推动儿童安全教育全面深入,事关国家前途与民族发展的战略部署。国家理应将儿童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做好制度建设、经费投入上的长期规划,并推动落实。近年,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活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但“通知”、“意见”终归缺乏有效的约束与强制执行的效力,看上去更像是“逢年过节”发个例行公事的文书应个景而已,徒具形式,缺乏实际价值。对此,首先需要政府加快图书馆法的立法进程,在法律上定义图书馆的定位、角色、职责,从制度上解决图书馆发展中面临的政策、人员、资金困局,从而强化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与教育功能。其次推动儿童阅读立法,将阅读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充分保障儿童阅读的基本权利。制定儿童阅读规划,设定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分步实施,在全社会营造阅读氛围,普及阅读意识与观念。再次,地方政府需要摒弃大拆大建运动式的发展模式,将拆建资金投入拓展图书馆覆盖面上来。与其耗费巨资把一个馆修得精益求精,不如加强中小馆的布点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阅读场所,全面提升图书馆的服务保障能力,更有助于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美国的《ReadingExcellenceAct》、《NoChildLeftBehind》,还是日本的《儿童阅读推进法》,都证明了建章立法是推动儿童阅读发展的有效手段。美国政府每年近10亿美元、日本政府每年200亿日元的资金投入,则是法案执行的有力保障。深圳已在国内作出垂范,在“民生净福利”专款支持下,至2012年该市共有公共图书馆641个,形成了完善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服务网络,达到每1.6万人拥有1个图书馆的标准[11],成功将公共阅读资源、场所、服务推送至儿童生活圈,彰显出“图书馆之城”浓厚的全民阅读氛围。

3.2改善图书馆服务

传统观念认为图书馆阅读服务无非就是开辟一块空间,摆几张桌椅,提供几本书刊这么简单。但时代在发展,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也要随之变革,应当针对不同读者群体开展卓有成效的个性化服务。以儿童读者为例,怎样的环境营造才符合其审美特征,怎样的空间布局才符合其行为特点,怎样的书刊陈列才方便其阅读使用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图书馆在向儿童提供阅读服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目前,我国大多数少儿馆或少儿阅览室普遍陈设单一、氛围肃穆,忽视儿童的心理诉求,而且依据中图法对童书进行排架管理,超出了儿童的理解范围,自然无法对其产生吸引力。反观众多儿童乐园专设的阅读区,虽然图书少,而且不完全是儿童读物,但总能吸引一些孩子在此驻足翻阅。原因在于这里没有图书馆规章的禁锢,却有色彩斑斓的视觉感知、充满童趣的行为体验,这对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图书馆应该借鉴此类经验,以儿童为本,利用儿童喜欢色彩丰富事物的特点来美化环境,利用儿童喜欢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来设计相关设施,利用儿童喜动的特征来布置空间,打造动静皆宜,阅读与游戏功能互补的儿童阅读区。图书排架应按主题予以简单明了的分类,既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又方便引导儿童阅读。台湾地区的“纸风车绘本馆”就以童话情节为设定,采用艺术的设计手段,结合故事情景,营造出八个主题阅读空间,使儿童产生在故事中阅读的感受,带来了集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文化性于一体的阅读体验。这对改变儿童安全教育一味依赖枯燥说教的局面尤有帮助。

3.3创新主题活动

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探索阅读推广活动的新形式、新方法、新策略。要克服儿童阅读活动形式大于内容的弊病,务必要注重活动的实效性,而安全教育作为此前罕见涉及的活动主题,对现有体系是个有益的补充。该主题活动设计需注意三个问题:一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要提供层次化的活动内容,0-6岁幼儿以绘本故事为主,穿插各类模拟游戏,开展启迪教育;6-14岁少儿以安全常识教育为主,结合各类科普活动,让孩子动手操作或模拟体验用火、用电、溺水、坠落等意外伤害及人身侵害,深刻了解各种伤害的危害性,提升防范意识;14-18岁中学生以知识普及、生命关怀为主,通过各种案例的情景再现,让学生知晓伤害的诱发机制、合理的规避方法,遵循基本规则与规律,培养自我保护与自救能力。二是活动不能仅依靠图书馆自有场地,必须向学校、社区渗透,深入到儿童生活周边,以弥补传统活动覆盖面小、受众面窄的缺陷。温州市少儿图书馆曾于2010年在五个社区成立“毛毛虫上书房”社区阅读基地,对社区内3-12岁儿童定期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为周边家长、儿童就近参加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三是活动形式要多样化、趣味化。充分利用儿童对新鲜事物有强烈触碰感与参与感的特点,开展各类情景模拟活动。如改编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妈妈妈妈怎么办?”“小老鼠别害怕,千万不要跳下来,妈妈妈妈就来了。”“妈妈怎么还不来?老鼠弟弟要跳下来。”“老鼠弟弟太顽皮,高高的地方太危险,千万不能往下跳,要把妈妈紧紧抱,紧紧抱。”又如利用儿童对警察、消防员等公职的崇拜,可邀请他们参加《坏人来了》、《火场逃生》等情景剧表演;再如,模拟道路交通环境,向儿童传授行走、骑车规范等。此类活动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儿童参与后印象深刻,更便于对安全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3.4联合社会力量

篇2

一儿童病区定期开展小组活动

2013年,社工部在为患者组织小组活动时,确定了活动的目的类型:支持型和教育型,在活动中让患者之间获取心理支持,同时获得健康教育的知识。在社工们近一年的摸索中,小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几乎所有的社工也都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小组活动主要覆盖在成年患者身上,而儿童患者群体中却缺少类似的项目,即使儿科也有由社工组织的活动,但大多集中在六一联欢会、不定期的游戏上。如何在儿童病区定期开展小组活动,活动内容的选题又该如何选择,这个问题摆在了社工部的面前。亚心医院是一家大型的心脏病专科医院,开放床位达788张,其中儿童病区床位111张,主要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这些患儿大多集中在0-10岁之间,多数孩子来自农村,父母在外地打工,其中不乏留守儿童;而心脏病患儿的疾病特点、手术方式及术后恢复等让其住院时间在7-20天左右。社工们通过分析患儿的家庭特点、年龄特点,同家长们积极进行交流,同时征求病区医护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将活动的内容定在儿童安全教育上。但社工们日常的工作十分饱和,专门开展此项活动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她们想到了和志愿者团体合作。经过积极的对外联络,社工部与武汉英中学校的“1+1”志愿者社团取得了联系。社团成员均为16-18岁的高中生,而他们志愿者服务的项目之一正好是由国际儿童安全组织支持的“儿童安全教育”项目,项目内容涉及:溺水安全、交通安全、高空坠落、触电安全等。他们将知识做成小品、拼图和幻灯,每周六的下午,在9楼儿童病区里,社工们提供活动场地、多媒体播放,指导志愿者们招募患儿及家长参与活动。他们们绘声绘色的表演,夸张捧腹的肢体动作,让患儿及家长们在娱乐的同时获取了知识;活动中,志愿者们邀请患儿们一起拼“安全拼图”,看安全画册,进行安全知识提问,对回答正确者发放小礼品,极大地鼓舞了患儿及家长参与安全教育的积极性。

二因地制宜进行儿童安全教育

通过几期活动的摸索,社工部对活动内容进行了分类式创新。“1+1志愿者社团”为患儿们所提供的安全教育知识,大多是生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而在医院里,医护人员所关心的安全问题与生活中又有所不同。于是,社工们带着相机走进病区,在医护人员们的建议下,拍摄了一套适合院内安全教育的图片。如坠床、跌倒、烫伤、服药安全等,图片中的设施、场景均为患儿及家属熟悉的病房,辨识度极高。而在志愿者的选择上,则利用医院附属的护理学校资源。护理学校的代课老师大多为亚心医院护士长兼任,她们对医院环境、安全的管理非常熟悉。社工部将图片制作成幻灯,老师对学生志愿者们进行培训,结合儿童病区现场观摩见习,每周对住院患儿及家长们进行安全教育,既丰富了患儿们的住院生活,学到了安全知识,同时也帮助临床护士们减少了一部分的宣教时间。自2013年年底至今,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达50余次,惠及住院患儿及家长近900人次。一直以来,许多观点都认为儿童安全教育应由家庭、学校(幼儿园)为主,社会支持层面大多是邀请交通、消防等部门到学校进行宣传讲解。然而,通过我们一年多的尝试与摸索,发现对于儿童聚集程度较高、停留相对时间较长的住院儿童病区来说,根据疾病诊疗的周期特点,由医务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携手,共同进行儿童安全教育的方式值得尝试与实践。

作者:任军 单位: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社工部

篇3

小儿不是缩小的成人。与成人相比,小儿的氧储备少,而代谢率高。同时,小儿由于舌体大,头大,颈短,声门位置高,导致小儿气管插管时声门暴露困难,有时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操作,因此小儿全麻诱导期间容易发生缺氧。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无通气时血红蛋白去饱和的速度则更快[1]。全麻诱导时通气困难和缺氧分别是小儿麻醉中心跳骤停的主要原因和主要机制[2]。因此小儿全麻诱导时的安全无通气值得我们关注。

1小儿全麻诱导时充分给氧去氮所需时间

已有研究表明,预给氧时可以把呼气末氧分数(FeO2)达到0.90看作是预给氧有价值的结束点,此时呼出气中90%为O2,5%为CO2,剩下的5%为氮气,肺功能残气量(FRC)中的空气大约有95%被氧气所取代[3,4]。全麻诱导时持续监测FeO2比监测SpO2更有效,因为SpO2达到100%并不能说明已经充分给氧去氮。

成人面罩下平静呼吸纯氧预给氧,充分给氧去氮平均需时154s[4],小儿因其单位体重的FRC比,充分给氧去氮所需时间也相应的比成人短。面罩下平静呼吸6L/min的纯氧预给氧,Butler等[5]在1~12岁的小儿中观察到,80s内所有小儿的FeO2都可以达到0.90,且年龄越小的小儿,FeO2达到0.90所需的时间越短,小于5岁的小儿平均只需40s,而大于5岁的小儿平均需要70s[6],其原因为年龄越小的小儿,单位体重的FRC越小,呼吸频率越快,肺泡通气量相对增大有关。Chiron等[7]在6~12岁的小儿中观察到面罩下呼吸高流量纯氧预给氧,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平静呼吸3min、8次深呼吸和4次深呼吸,可分别使79%、68%和11%的小儿的FeO2达到0.90,平静呼吸时使FeO2达到0.90所需时间平均为(79±33)s。延长预给氧时间从2min到3min并不能使安全无通气时间延长[8]。总之,小儿平静呼吸纯氧充分预给氧所需时间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所需时间越长,2min的预给氧对所有小儿来说已经足够。

2小儿全麻诱导时安全无通气时限

无通气时限是指停止通气至SpO2降至90%的时间[9],这时的动脉血氧分压一般不低于60mmHg,不会造成严重缺氧,临床上常将其作为正常人全麻诱导期气管插管的安全时限。

充分给氧去氮后,肺部的空气几乎全被氧气所取代,机体的安全无通气时限主要与其FRC的大小和氧耗量有关。在0.1~11.2岁的小儿,FRC与体重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FRC(ml)=29.9×体重(kg)-92(r=0.93)[10]。小儿的氧耗量与体重的关系为VO2(ml/min)=5.0×体重(kg)+19.8(r=0.94)[11]。小儿随着年龄的增大体重增加,上述两公式两边同时除以体重,可以发现,随着小儿年龄的增加,单位体重的FRC增加,单位体重的氧耗量却减少。另外在3个月~12岁小儿,血红蛋白浓度逐渐增高,故而与年龄较小儿童相比,年龄较大的小儿血液含氧量较高。因此,理论上年龄较小的小儿无通气期间较年龄更大小儿短。

张毅等[12]观察到,小儿充分给氧去氮后,其安全无通气时限(y,单位:秒)与年龄(x,单位:月)成正相关(y=89.37+1.24x,r=0.88,P<0.01),婴幼儿较年长儿和青少年SpO2更快地由99%~100%降至90%。刘东等[13]也有类似发现。Hardman等[14]用诺丁汉生理模拟器得出,充分的预给氧可以把1个月、1岁和8岁小儿的安全无通气时限从不预给氧时的0.30min、0.40min和0.51min分别提高到2.45min、3.75min和5.39min,年龄越大,预给氧延长安全无通气时限的作用越大。虽然充分预吸氧可以明显延长小儿无通气时SpO2开始下降的时间和SpO2下降到95%和90%的时间,但是SpO2从95%降至90%的速度与预吸氧时间无关[8]。在临床工作中,人们常将SpO290%作为成人全麻诱导期的安全阈值,然而研究发现,由于脉氧饱和度的测定时间迟滞的原因,无通气儿童在SpO290%时再建人工呼吸后,SpO2于10~25s内仍继续下降,并达最低值74%~85%[6,15],此对重要器官和组织的氧合极为不利。Xue等[16]认为,小儿无通气间期SpO2的安全阈值应建立在95%,这样可使重建人工呼吸后,大部分小儿的最低SpO2能维持在90%或更高。因此,3岁以上小儿安全无通气时限约为2~3min,婴幼儿无通气期以不超过1min为宜[13]。

3小儿预给氧时的方法

小儿与成人不同,不是所有小儿都能耐受和配合面罩给氧这个过程[17]。因此麻醉医生在麻醉前访视病人时应通过谈话和做游戏等方式取得患儿的信任,消除患儿对面罩的不适和恐惧感,让患儿理解和配合面罩给氧预吸氧这个过程。另外合理恰当的术前用药对缓解小儿的紧张恐惧感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不要引起小儿的呼吸抑制。当小儿不配合面罩吸氧时,可以在麻醉诱导时小儿睫毛反射消失后给予面罩加压给氧2min,可以达到充分的预给氧效果[8]。在任何情况下,即使是短时间的预给氧也是有好处的[6]。

4小儿全麻诱导时琥珀胆碱对无通气时间的影响

篇4

关键词:成长性,离家,回家,自我,本我,超我,快乐原则,现实原则

 

既然是探讨“成长性”,那么究竟何为“成长性”呢?“儿童文学是‘成长’文学,是一种关怀儿童‘成长’的文学,这种‘成长性’是儿童文学的特质之一[1]。”儿童作为“成长”的人种,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就经历了幼年、童年、少年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这种机体的成熟无疑是一个必要因素,在儿童成长的各个连续阶段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但机体的成熟仅仅是所有成长因素之一,并且随着儿童年龄渐长,由于社会环境中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以及“自我”的调节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发展的重要性随之增加。本文所探讨的“成长性”是特指儿童心理的成长性。

在儿童文学这种成人为儿童创造的文化中,儿童在“离家”和“回家”之间犹豫,在“快乐”和“现实”之间彷徨,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自我”调节,正是在这些充满了艰难、曲折、烦恼、迷茫的“犹豫”、“彷徨”和“调节”中,儿童的身心逐渐健全地长大,此时这一切成长的艰辛,都化作了成长的快乐。这往往也是在优秀经典的儿童文学中,所蕴含的儿童容易理解、便于获取的关于成长的大智慧。因此,本文试从上述几个方面,通过运用叙事逻辑和精神分析的方法,对儿童文学名著《不老泉》中的成长性进行探讨。

一、成长就在“离家”和“回家”之间的犹豫

“在家/离家/回家”(home/away/home)的范式是儿童文学最普遍的故事主线,离家能促进人的成长[2]。孩子在家的时候,一般都会觉得平静而规律的生活很无聊。他们想制造点新鲜,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满足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想象,发现世界是这样地另人惊奇。

在《不老泉》中,在家时的束缚与无趣,以及渴望冒险的刺激,温妮这一自我意识的觉醒,促成了她离家的原动力。此时,温妮的家是她必须逃离的地方,只有逃离才有成长,只有离家才有之后这一路上的飞速拔节的成长。然而离家的兴奋使得儿童往往会不顾对离家的危险的考量。离家后,外部的世界在儿童的眼里显得是那么的新奇与刺激,原来生活是如此的美妙,离家是如此的有趣,儿童完完全全沉醉在离家的中。不过这种离家的只是暂时的,当危险降临时,因恐惧心理而又重新抬头的对家的依赖感重新占据上风,取代了原来因为乏味无趣而对家产生的厌恶感、排斥感,回家又成为了当下儿童最为急迫的愿望,因为回家就意味着安全。

我也不知道我到底要干什么,就是想完全由我自己来做点有意思的事,做与众不同的事……我最好能像你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晴空下。你知道吗?他们几乎不让我走出这个院子。毕业论文,成长性。如果我待在家里,就什么重要的事都做不成了。我真想离家出走。……(摘自《不老泉》第4章:温妮策划着一次离家出走,这是在离家前她对着一只蟾蜍的内心独白。毕业论文,成长性。)

……听到梅说明天才送她回家,温妮哭得更厉害了。明天!这等于一辈子那么长。她要现在就回家,要立刻回到那个有栅栏的房子旁边,要马上听到妈妈从窗户里叫她的声音……(摘自《不老泉》第6章:这是温妮遭“绑架”后的一段心理活动。)

同样的房子、同样的家,在儿童“在家”和“离家”时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毕业论文,成长性。“在家”时,家似乎就是个栅栏,儿童被关在这个没有自由的栅栏里,百无聊赖,就像故事里八月的天气一样,出奇的酷热沉闷,“离家”就成了儿童迫不及待选择。但当儿童真正处于“离家”的状态中,或者是遭遇到危险时,他们又开始渴望家的安全感,原来令人烦闷的栅栏似的房子还有妈妈唠叨的声音,对“离家”的儿童来说,却是前所未有的一种亲切。于是儿童就陷入了这样的矛盾关系中:

图1 在家/离家/回家范式[3]

如图1,在家的温妮,对家感到无聊,而渴望冒险的刺激,但因为刺激是危险的,所以她又渴望家的安全感,然而家很无聊,所以她又渴望危险的刺激,就这样下去,箭头把温妮推向了一个无止境且充满矛盾的循环。“在家”和“离家”,“安全”和“危险”,“无聊”和“刺激”,正是由于这一组组的对立,形成了《不老泉》故事中在所持有的矛盾态度,最有意思的儿童文学中,其刻画的童年也体现了这样的矛盾,这反而留给了故事里的温妮甚至是我们这些读者思考的余地和成长的空间。

“在家/离家/回家”的模式,对不老泉这个故事来说是一个叙事的主线,但对于主人公温妮来说,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对于离家还是回家,温妮有过不止一次的动摇,但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摇摆不定中,促进温妮的成长。对于离家出走的温妮来说,尽管已经离家却仍会保持自己的在家里的生活习惯,显然,家庭生活给她打上了深深地印记,就算在外面也是处处怀念家中的一切,更习惯性的将“家”作为一个衡量的标准,时不时地会拿家外的其他参照物与家做对比,她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并没有拜托家的印记。温妮从小生长在有条不紊的环境中,习惯了整洁干净。家里没有一处可以随便乱放东西的地方,一切像军营般规范。温妮已被训练得循规蹈矩,不敢有半点马虎。所以当她来到塔克家时,小屋里积厚的灰尘,墙上的蜘蛛网,抽屉里的老鼠,或者是一家人吃饭时细微的生活差异,都让温妮毫无心理准备,甚至常常会让儿童产生回家的摇摆心理。温妮在遇见塔克一家之后,就不止一次地出现回家或者不回家的摇摆心理。

篇5

为客观公正地开展评选活动,本届评选活动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华女子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青岛幼儿师范学校等院校的部分学科带头人组成专家评审组评选,现将结果予以公布(获奖证书随即寄出)。

第三届(2009年)评选活动将自2008年12月起开始征稿,截稿日期为2009年5月30日。第三届评选结果将于2009年6月31日前揭晓。

期待大家一如既往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幼儿教育杂志社

研究生组:

优秀论文一等奖:

周 英(华东师范大学)中班幼儿依恋内部工作模式对其

同伴冲突情境中表现的影响研究

王兰枝(内蒙古师范大学)回归生活课程理念下的幼儿园

园本课程开发研究――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幼

儿园园本课程研究为例

优秀论文二等奖:

广西师范大学

吴慧源 多元文化背景下广西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研究

谭 峰 亲子教育机构中教师对家长的指导策略现状研

究――以桂林市A中心为例

赵俊婷 儿歌的教育观研究――基于广西幼儿园课程文

本的分析

辽宁师范大学

翁晓鸣 3岁儿童气质发展特点与自主性相关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

鲍艳辉 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教师支持性教学策略的

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

黄美贤 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及相关

因素研究

本科生组:

优秀论文一等奖:

梅 莉(中华女子学院)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有效阅读指

导策略的研究

杨 云(中华女子学院)中日关于大班幼儿同伴冲突与教

师应对策略的比较研究――日本九州女子大学附

属幼儿园与中国恩儿园的比较研究

章佳颖 (华东师范大学)关于综合主题背景下幼儿园音乐

教育现状的调查

王丽飞 (内蒙古师范大学) 劳动合同法在呼和浩特市公

立幼儿园的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陈 丽(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视觉支架式教

学提升自闭症幼儿语言能力研究

马芝(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儿童阅读障碍

的ERP研究综述

苏 姬(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行为异常幼儿 的个案观察与分析

骆晓笑(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幼儿教师专业

成长动力研究――以L老师为个案的叙事研究

优秀论文二等奖:

中华女子学院

刘 欢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开展现状的调查

周惠文 4~6岁儿童对生长和死亡现象认知的研究

刘小娟 公开课对教师专业成长影响的研究

淮北煤炭师范大学

王颖莉 脚手架理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首都师范大学

刘晓川 幼儿园教师常规教育观念的研究

吕小烨 不同时期父母教养观念比较研究

张 艳 北京市幼儿教师游戏观的调查

张 菁 关于幼儿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期望与现状的对比研究

王雪艳 不同情境下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特点研究

西南大学

张璐琳 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的困境研究

刘淑美 学前专业本科男生专业学习的困惑及对策初探

――基于某大学学前专业本科某年级三位男生

的个案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董钰萍 流动儿童受教育的家庭支持系统结构分析

何一南1987-2007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状况与分

析――基于四种核心期刊的研究

叶 静 幼儿园新手――专家型教师备课比较研究

汪 静 流动人口家庭的儿童虐待调查

卢美君 平阳县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与分析

鼓励奖:

李 娜 刘陈岑 田 甜(中华女子学院)

刘晓娟 赵雪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郝芳超 徐 菲 王新洁 张莹雪(首都师范大学)

宋 坤 索长清 王宏霞(内蒙古师范大学)

李梦怡 吴小平(西南大学)

胡 莹 张佳誉 徐丽芳 张 婧 袁慧兰 李慧慧

金晓乐 张放放 张燕飞(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专科生组:

优秀论文一等奖:

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张梦 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及对策

周 洁 关于幼儿观看动画片的现状之调查报告

唐守翠 如今的男幼师在哪漂泊――合肥男幼师的生存

现状与分析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吴 晓 幼儿园中男女幼儿舞蹈学习的差异研究

姜美玉 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的研究

阮巧丹 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连丽芳 初探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

陈青南 大班调皮儿童的社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

策研究

杨 飘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周 虹 5-6岁独生子女独立性的研究与思考

郑婷婷 中班幼儿生活自主性学习的观察与分析

河南郑州幼儿师范学校

张秋平 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方珊珊 中班幼儿游戏合作性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宋佳萌 关于青岛市某幼儿园一日食谱中营养成分的初

步分析

广西幼儿师范学校

韦 微 当前城市幼儿存在的主要膳食问题研究及其对策

李汪明 开启选择性语言障碍孩子的心灵

优秀论文二等奖:

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李亚男 关于大班幼儿独立性的调查

吴桂香 幼儿园活动室墙饰初探

赵 方 关于教师对幼儿奖励方式的初步调查

锁孝雯 关于同伴交往中“被忽视”幼儿的现状及成因的调查报告

刘冉冉 关于合肥市幼儿园大班教学“小学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廖韫玉 蚌埠地区城乡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发展差异性的调查

苏晓妹 有关幼儿入园准备工作的调查研究

余 彤 孩子在幼儿园安全吗――幼儿园接送和门卫制度的完善及实施

郑州幼儿师范学校

范小颜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乔 莹 谈幼儿数学活动区的开展与指导

未克青 “否定”式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研究

谢 丹 幼儿攻击的成因及矫正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罗晓丹 中班某幼儿攻击的矫正研究

严圆圆 实习幼儿园小中大班区域活动的探索

林 丹 新老师管理幼儿园过渡环节的策略初探

施冬婷 新老师对小班表演区调控组织的基本指导与策略

林 红 幼儿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来自于对大班幼儿的调查

陈真真 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成因及策略研究

林 燕 小班幼儿社会与家庭环境的相关调查研究

高丽丽 小班幼儿的告状原因及应对策略

王佳秀 浅谈台实幼大二班语言区的创设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秦续姣 浅谈新教师如何提高教育策略与机智

邵 分析小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刘 楠 大班幼儿在园遵守集体规则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调查

广西幼儿师范学校

张悦涵 异性玩具对幼儿性格发展影响的研究

罗合亮 解开孩子“对着干”的心锁

韦柳媛 幼儿与同伴冲突的原因探析

卢 巧 城市家庭环境对幼儿与同伴交往的影响

文 雯 幼儿语言过早成熟刍议

石富莲 教师吓唬幼儿的现象分析

施 慧 谈谈幼儿园师源性心理伤害

赵 露 谈谈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鼓励奖:

黄丽倩 王 璐 张 咪 李伟伟 张婷婷 韩 萍

陈 辉 许媛媛 尤亚平 韩兰兰(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万 雪 王罗敏 刘 欢 付 慧 牛 圆 张晓玲

曲 佳 董 旭 姚 笑 刘翠莲祝 琛(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罗雪梅 周瑜征 陈 芳 汤媛媛 郑自新 郭慧兰

张 云 刘安娜 张 瑛 张 利 陈 娟 严 媛

陈丹凤(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篇6

关键词: 氟保护漆 儿童 龋病 群体预防产品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6岁儿童患龋率高达93.61%,这与当地经济落后,卫生条件差有很大关系,如何控制学龄前儿童龋病是我们面前的难题。窝沟封闭是有百余年历史的防龋手段,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高效安全的防龋产品氟保护漆[1],我们通过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某幼儿园儿童中使用二种产品的防龋效果比较,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1 材料与方法 1.2 实验方法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某幼儿园738人随机分为实验组(进口保护漆)369人,对照组(窝沟封闭剂)369人,采用双盲法在相同时间和条件下进行口腔检查。实验对象刷牙后,实验组儿童棉签擦干牙面,将备好的氟保护漆均匀滴涂到每个牙齿的牙面,氟保护漆的凝固时间为1min,张口60s,30min内不漱口,不进饮食,半年后同样方法再进行1次。对照组儿童则分批到医院,1周内完成治疗,通过清洗牙齿、酸蚀、冲洗干燥涂布封闭剂和固化几步骤完成,一年后对全体研究对象进行第二次口腔检查。

2 结果 光固化树脂材料固化后无毒,对人体无害,但需强调的是窝沟封闭需有专业人员操作,需要必要的仪器设备,窝沟封闭成功的标志是封闭剂能够完整存在,可能磨损但不能脱落,固化需要定期检查,材料脱落则需重新封闭。

氟保护漆是一种新型的局部氟防龋剂,在口腔环境内可以与牙面较长时间作用,增加釉质表层的摄氟量,是一种较理想的高频率、低浓度、长时间作用的氟化物,涂擦氟保护漆也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安全、高效的群体防龋方法[2]。 我县为贫困山区县,经济情况差,采用氟保护漆防龋不失为一种经济、实用、省时、有效的群体防龋产品。

【参考文献】

1 Petersson LG. Fluoride varnish for community-based carises prevention in children.GENEVA:WHO Oral Health Division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as,1997.

篇7

论文关键词:小学寄宿制

 

广西北流市环城小学去年秋季期开始招收寄宿生,现有住校生173人,学校和管理教师既要承担学校教育义务,又要承担家庭教育责任。他们努力探索生活保育规律,积极进行生活教育管理,始终把对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及自主体验活动等作为日常生活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兄弟学校的帮助下和学校全体领导教师的团结协作下,取得了一定成绩,深受学生、家长好评。

一、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该校住校学生均来自农村,绝大部分是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他们年龄小,学习能力、生活能力、自我保护意识都比较差。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寄宿制管理领导小组,专门安排了专职寝室管理人员、值班教师和值周领导,学校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培训,明确各自的工作责任,使寄宿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完善制度 加强管理

学校为了加强住校生管理,丰富住校生课余文化生活,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学校制定了《值班教师职责》、《守班教师职责》、《晚间活动安排》、《住校生检查情况记录》、《住校生管理考核细则》、《文明宿舍评分细则》、《寄宿生日常生活要求》、《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坚持寝室室长培训,充分调动寝室管理人员、值班教师、值周领导和室长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住校生内务管理,提高住校生生活自理能力。

三、丰富生活 提高能力

学校根据上级关于《寄宿制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为了丰富住校生课余文化生活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提高住校生生活自理能力,学校注重对住校生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的培养怎么写论文论文下载。学校严格按有关规定制定住校生作息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学校专门制定了《住校生晚间活动安排》,给住校生安排了看电视、做游戏、讲故事、写字比赛、书画比赛、语数知识竞赛、诗文朗读比赛、乒乓球比赛、定点投篮比赛、“我洽校长一封信”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校过得快乐,并从活动中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注重安全 严格督查

学校千方百计把住校生安全放在首位,把保证师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学校充分利用广播站、住校生会、教师会等场合教育师生增强安全意识。学校管理人员切实负起责任,完善制度,制定流行病、传染病的防控预案,进行安全应急演练,加强对校舍、师生伙食、小卖部等场所的督查,确保活动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上下楼道安全。

五、后勤保障 优化环境

为了让住校生有一个美好舒适的生活环境,学校认真规划,抓紧安排,专门为住校生安装了电风扇,并定期对厨房、饮具、餐具、寝室进行消毒,每天菜谱不同,做到饭热菜香,确保住校生在校吃得好、住得舒心,过得安心。此外还安排了老师、领导值班,定期对宿舍进行消毒和安全设施检查,每天早上生活教师对学生的床铺及物品摆放进行检查,学生在洗浴时,生活老师进行守护,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值班人同认真填写宿舍日志。

该校领导表示今后他们将更加踏实地抓好寄宿制工作,使学生在校生活开心、家长放心。

篇8

1.问题分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由此家长在小学生教育中的角色应是至关重要的,而并非无关紧要,甚至有观点认为,在小学阶段,学校教育应是家庭教育的延续。但实际情况是,随着近年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大量进城,正是身为小学生父母年龄的青壮年通常把孩子放在农村由爷爷奶奶照顾,造就了大量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统计,目前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0多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部分留守儿童面临情感慰藉缺失、家庭监护缺位、安全保障缺乏、心理健康缺护等突出问题,教育过程中缺乏家长参与,令“家庭教育”在农村小学教育中严重缺失,已成为我国农村教育的一大难题。面对农村留守小学适龄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和监管,已引起严重社会问题的现状,部分地区尝试全寄宿制,以预防留守儿童被社会不良因素侵害,但在大部分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较为匮乏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已十分紧张,几乎不具备多余的人力物力照顾小学生课堂外的生活,从而实施效果不佳。在当前农村小学家长普遍无法直接参与小学生教育,同时教师资源不足,硬件条件有限和教学投入不均衡的客观情况下,如何尽量做到“家长教育”不至过度缺失亟待解决。

2.对策探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加强学校管理、建立有效的学校和家长沟通机制、实施帮扶结对制度,以及丰富校园生活等多方面入手,才能从根本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

2.1强化学校教师的关爱在留守儿童生活中的地位

与城市小学适龄儿童通常能够得到家长足够关爱不同的是,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大都不在身边,从而普遍缺乏家庭温暖,甚至造成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卑心理,不利于未来的健康成长。在家庭教育无法发挥正常功能的情况下,学校就变成了留守儿童获得关爱和温暖的重要场所,也即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农村小学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关怀,例如对成绩不好的学生课外辅导,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生活困难的学生给予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等。事实证明,对于严重缺乏安全感和家庭温暖的留守儿童,一点点关怀或者一句温暖的话,可能带给其巨大的鼓舞和促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为了促进教师课外时间关爱学生的意识,学校可建立相应制度,必要时刻出台相应激励政策,以促进教师多关爱留守儿童学生。

2.2建立畅通的家长和学校沟通机制

虽然大部分留守儿童父母均不在身边,无法通过“家长会”或“家访”的形式沟通学生在校的表现。但在通信工具已极为发达的今天,充分利用电话、网络等现代化工具,建立畅通的家长和学校沟通机制是可行的。QQ或微信目前已在农村中青年群体中较为流行,从而可考虑建立家长QQ群或微信群,通过群聊的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此外,可通过私聊与个别家长单独沟通,达到实时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的目的,并为及时解决学生在校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良好途径。笔者通过建立QQ群的方式,将所在班级家长联系在了一起,收到了良好效果。

2.3实施结对帮扶制度

结对帮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家长之间的结对帮扶,二是同学之间的帮扶。目前大部分留守儿童学生由爷爷奶奶看管,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定困难,可有效利用建立的QQ或微信群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比如班上有一个学生感冒发烧,但是爷爷奶奶由于农忙没有时间带他去看病,群里另外一个学生家长看到后,主动要求带他看病。此外,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也相当重要。虽然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但小学生同样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如果引导得当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针对此,笔者有意识地让成绩好的学生辅导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安排品学兼优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同桌,多组织课外活动,多给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机会,这次措施大大加强了班级团队意识,让留守儿童获得了自信,学习成绩也明显提升。

2.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农村小学硬件条件有限,没有钢琴、专业运动场等体育设施,需要教师因地制宜开发娱乐项目,尽可能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园文化生活。比如农村小学具有的宽阔的田野和丰富的野外教学资源,可充分利用野外场地开展体育活动,比如跑步、跳绳、踢沙包等,野外的树木、花草、动物也可以为丰富语文、常识课等教学内容提供条件。此外,多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缺乏家庭关爱的阴影中走出来。

3.结语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农村小学教育的重大难题,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参与度,在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在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均与城市小学适龄儿童存在较大差距,并因此严重影响我国的教育公平基本原则。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目前农村留以供同仁参考。

作者:王洪灵 单位:凤台县尚塘乡南李小学

参考文献:

[1]赵霞.小学家长学校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高宇婷.农村家长参与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冯仕成.新时期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管窥[J].吉林教育,2015,2.

[4]董晓玲.农村家长参与中小学子女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新课程研究,2016,6.

[5]汤岚.农村小学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