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1: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传染病培训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塔塔”为你整理了这篇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自查报告
一、督查内容和方法
(一)督查范围。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县级医疗机构、4家乡镇卫生院。
(二)调查内容。
1.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
2.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现状。
(三)自查实施。
自市疾控中心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庆市202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的通知》,由县卫生健康委疾控办组织县疾控中心组成调查组,严格按照《安徽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17年版)》进行自查。
二、自查结果
(一)基本情况。此次共督查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县级医院,4家乡镇卫生院。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
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实查病例登记数442例,网络报告病例440例,报告率99.55%。
2.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率。网络报告病例440例,报告及时440例,报告及时率100%。
3.纸质(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的必填字段信息填写完整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100%。
4.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率。实查填写完整的纸质报告卡135张,同时与门诊或住院登记信息一致,填写字迹清晰且无明显逻辑错误,无涂改的传染病报告卡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准确率100%。
5.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与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电子卡必填信息完全相符的135张,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100%。
6.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身份证号填写完整135张,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100%。
(三)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
1.疾控机构。
(1)辖区传染病常规监测管理工作情况。每日做好传染病报告卡实时监测审核记录,每日至少4次以上,记录完整;建立了异常信息的快速反应机制与流程,并能有效付诸实施;针对传染病报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开展传染病报告质量指导,每月至少开展1次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估;1-11月份传染病报告报告质量评价综合率均值为100%。
(2)数据分析与利用。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每月进行月分析,年终有年分析;重点控制传染病有专题分析;每月将常规分析报告通过纸质和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反馈;根据疫情流行情况适时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3)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与评估。开展了辖区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有检查方案和原始工作记录,实行辖区全覆盖,督查结束后有总结和通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二次督导;21家网络直报单位,2020年1-11月有5家全年没有传染病报告,分别是4家民营医疗机构和县血吸虫防治站;县直医疗机构连续3个月零报告单位1家,为县妇计中心;乡镇连续3个月零报告单位4家,为雷池乡卫生院、凉泉乡卫生院、鸦滩镇、高士镇卫生院;县级疾控中心每年对下级单位进行技术指导至少2次以上,每次都有指导记录。
(4)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技术培训。每年均开展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及监测资料分析利用等相关技术培训,有文件通知、有签到、有总结、有考核;培训的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版)》重点传染病防控技术以及疟疾、登革热等诊治知识培训。
(5)网络直报人员及设备配置情况。疾控中心配备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的专职人员2人,实行A、B岗位制。配有专用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为疫情监测人员提供了可实时连接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的无线网卡,对疫情监测人员提供一定的加班补助,并可以调休。
(6)用户信息安全管理情况。建有辖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及授权安全管理制度,对直报用户和本级用户均有备案,并对系统用户开展了信息安全相关培训。
2.医疗机构。
(1)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情况。各医疗卫生单位均成立了传染病报告管理组织,相关工作制度齐全;但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纸质版本普遍缺少有效证件号登记栏,但县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均设有该栏;检验科和放射科登记检查结果门诊和住院医生可以实时浏览打印。每月定期开展院内传染病报告质量自查,有记录,县医院并能落实奖惩措施;各单位均开展了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培训,部分单位对传染病诊断标准进行了培训。
(2)网络直报专职人员及设备配备情况。各单位均指定专门科室负责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配备有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兼职人员,并对直报人员有一定的加班补助,加班后可以适时调休。
(3)医疗电子病历系统中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各单位均建有电子病历系统,除县级医院外,其他单位都不具备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县级医院放射和检验结果门诊医院可浏览,但乡镇一级系统不具备该功能;目前也不具备导出功能。
(4)用户信息安全管理。直报用户在县疾控中心均有备案,各单位均配有传染病报告专用计算机,并安装了杀毒软件。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
1.各单位均开展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工作,但大部分缺少传染病诊断标准方面的内容,缺少培训考核,临床医生传染病报告意识和发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电子病历系统尚不完善。虽然各单位均建有电子病历信息系统,但乡镇不具备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需要。临床医生登记意识和传染病报告意识不高。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规范培训,丰富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内容,做好培训考核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
一、背景
2004年我市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上线运行,全市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进入崭新阶段。截至2008年底,我市疾病监测信息系统运行良好,疫情报告质量不断提高。全市疫情报告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大部分县(区)硬件设施配置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疫情网络运行稳定,大疫情报告和各专病报告系统工作正常,并能对日常数据进行有效地分析与反馈。2008年,全市网络直报综合质量指标全面达标,居全省第一,其中网络直报报告及时率99.9%,审核及时率99.98%,江西省“零”报告系统日平均执行率99%,全年无重卡,网络直报单位运转率达100%。
2009年是我市传染病实现网络直报的第六年,为了进一步巩固成绩,及时发现网络直报工作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使全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及时有效,市卫生局拟组织开展全市范围内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的
通过现场督导检查,了解基层网络直报实际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网络直报工作重点,为进一步提升我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三、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5月9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2003年11月7日卫生部第37号部长令)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06年6月2日)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006年1月1日)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卫生部第41号部长令)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试行版)
《南昌市传染病监测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程序》(2009年修改版)
四、检查对象
全市各县(区)、开发区(新区)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五、检查方式及范围
(一)检查方式
由市卫生局组织市、县疾控中心有关专业人员对辖区各类机构进行抽查。
(二)检查范围
本次现场督导检查内容主要针对2009年开展,部分内容将涉及2008年(见本方案有关规定)。
被检查的单位主要有: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省级综合医院、市级医院、县(区)综合医院为必检单位,另随机抽取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每一县(区)总检查单位不少于4家。
六、检查内容
(一)卫生行政部门
1. 本辖区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建设和完善情况。
2. 是否为辖区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提高疫情报告质量提供必要经费保障条件。
是否下拨用于传染病网络直报、设备更新维护、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技术培训、督导检查等专项工作经费(要求有拨付手续或正式文件)。
3. 2008年度是否组织开展对辖区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的督导检查,有无表彰奖励及处罚(要求有方案、记录及总结)。
4. 是否对辖区医疗机构诊疗记录登记进行统一要求与规范,包括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放射科及检验科登记簿等登记项目统一设置及规范使用,发文并进行现场督导检查(要求制定下发的正式文件及现场督导检查记录)。
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检查结果均记录于附表1-1。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辖区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监测管理工作
1.1 建立对异常监控信息的快速反应流程
动态监视本辖区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及时完成报告卡的审核、等各项工作;重点建立对异常监控信息的快速反应流程,包括对异常信息快速确认、处理应对等环节,以书面监控记录及相关的检查核实报告为准。异常信息主要包括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与流行、不明原因肺炎以及本地罕见传染病或其它不明原因发病、死亡等。
1.2 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管理
(1)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传染病零缺报情况、报告及时性、审核及时性、重复报告等质量进行检查核实与综合评价,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文字资料为准)。
(2)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综合指数率,以传染病直报系统最近一个月的评价数据为准。
1.3 传染病监测资料分析利用与反馈
(1)是否开展传染病监测资料日、周、月、年周期分析;当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或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是否开展相关的流行病学分析或专题分析报告。
(2)是否及时将常规各项分析报告向辖区报告单位进行反馈(以实际可查的反馈形式为准,如正式发文或网络直报系统反馈)。
2. 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开展情况
2008年度是否开展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工作检查与评估,对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进行督导检查。要求有方案、检查原始记录、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等总结文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是否开展二次督导检查,以文字资料为准。
2008年度是否开展与传染病网络直报有关的专题调研,要求有调研方案及总结等文档记录。
2008年度是否对同级、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对下级在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或答复,对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整改。要求以电话或其它书面记录为准。
3. 培训下一级专业技术人员情况
培训下一级专业技术人员情况。本年度对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监测资料分析利用、网络直报系统数据统计规则等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包括对下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属地医疗机构相关人员。要求有相关资料和培训会议文档记录。请注重培训知识与内容的更新,要求及时将卫生部下发的有关文件进行培训落实。
4. 网络直报设备配置
网络直报专用台式电脑及笔记本电脑(带无线上网卡)各一台、激光打印机、疫情专用电话。
对各级疾控中心的检查结果均记录于附表1-2。
(三)医疗机构
1. 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1)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使用
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设置及规范使用情况。根据卫生部1996年印发的《全市法定传染病医院报告管理检查与居民回顾性调查方案》相关要求以及医疗机构诊疗登记的有关规定,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内容。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出入院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0项基本内容。
检查方法:现场查看感染科、急诊、内科、儿科、皮肤科、住院部等与诊疗传染病有关科室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病人登记本,检查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项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有无漏登和缺项。
(2)检验科室、影像诊断科室登记及反馈机制
检验科室登记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
影像诊断科室(含放射科、B超室等)检查登记应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年龄、检查结果。
检验科室、影像诊断科室是否建立了异常化验结果必须返回送检医生或科室的反馈机制(包括门诊和住院)。
检查方法:查阅检验科室、影像诊断科室登记(包括检验室、放射科、B超室电子登记系统),检查项目是否齐全、登记是否完整;反馈机制以反馈记录或医生签字为准。
(3)医院内传染病疫情分析、通报及处理机制
院内指定有关科室及专人负责本院传染病报告数据的常规分析,分析不同时期医院接诊的主要传染病,并将分析结果在院内及时通报。
院内应制定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检查方法:现场查阅相关分析文档及反馈记录、相关的机制与流程。
(4)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院内自查
确定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自查组成员(含分管院长及各临床科室主任等)、周期、自查内容(是否报告、及时报告率)及奖惩等。发现漏报、不及时报告等方面问题时,能够提出针对性处理及整改措施。
检查方法:现场查阅有关自查记录、整改文档及总结(自查组成员签字)。
(5)传染病报告设备
医院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科室拥有网络直报设备(包括网络直报专用计算机、上网设备、报告专用电话或传真机),操作系统齐全(有防病毒软件),并有专人负责管理网络直报密码。
检查方法:现场查看、查阅相关记录、直报人员进行现场操作。
2. 定期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培训与考核
医院应定期组织临床医生、新进人员开展关于《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的专业培训,注重培训内容的更新,及时学习卫生部下发有关传染病诊断、报告、防治管理方面的文件。并注意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
检查方法:现场查看、查阅相关培训、考核文档。
3. 传染病报告质量抽查
评价指标包括:传染病报告率、传染病及时报告率、纸质报告卡填写信息准确率、完整率、纸质报告卡填写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
检查方法:查阅2008-2009年度检查当月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记录,核实传染病报告情况;复印传染病报告卡,核实纸质报告卡填写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与网络直报信息的一致性。
要求:
①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从内、儿、感染等科的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中随机抽查法定传染病病例15例(门诊病例10例,住院病例5例),乡镇级医疗机构抽取5例。若该单位本年度相关记录中,未查到1例法定传染病,请注明门诊量,并注意查明相关原因。
②病例分布应注意包括本年度不同月份的病例,抽查的相同病种不能超过50%。
③病种:仅抽查急性传染病,应注意抽查呼吸道、肠道、虫媒及自然疫源性、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等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如麻疹、流脑、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疟疾、乙脑、流行性出血热、甲型肝炎、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等。不含肺结核、乙肝、梅毒、淋病、丙肝。
④住院病例需查阅病案资料,填写病例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
⑤复印10份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从抽查的15例传染病中查找,不足则另行补充,对补充纸质卡片的要求同上。乡镇卫生院复印5份。
对医疗机构的检查结果分别记录于附表1-3、附表1-4。
七、组织与实施
(一)人员安排
本次督导检查分设3个组,每组3人,组长由市疾控中心有关人员担任,组员由市、县(区)疾控中心专家组成。
(二)日程安排
本次督导检查时间初步定于2009年4月13-17日,督导组成员统一培训时间为4月10日上午。各县(区)的行程安排如下表(可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检查日期检查单位检查人员
4月13日进贤县姜小仙、吴景文、李 芳、青山湖1人
安义县符 艳、胡茂红、东湖区1人
南昌县李 辉、涂正波、新建县1人
4月14日新建县姜小仙、吴景文、李 芳、青山湖1人
湾里区符 艳、胡茂红、东湖区1人
青云谱区李 辉、涂正波、新建县1人
4月15日东湖区姜小仙、吴景文、李 芳、青山湖1人
西湖区符 艳、胡茂红、东湖区1人
青山湖区李 辉、涂正波、新建县1人
4月16 -17日省一、省精、省肿瘤、省血站、市九院、
省中医院、高新区姜小仙、吴景文、李 芳、青山湖1人
省二、市一、省儿童、省人民、市血站、洪都中医院、红谷滩新区符 艳、胡茂红、东湖区1人
省四院、省妇保、省胸院、市二院、市三院、省皮院、市男科、经开区李 辉、涂正波、新建县1人
(三)工作程序
1、到达县(区)卫生局,简要介绍检查方案,明确检查任务及日程安排,听取自查工作汇报;
2、到有关医疗机构现场进行检查,并撰写意见书进行反馈;
3、到县(区)疾控机构进行检查,并就检查组对该区检查意见与建议集中反馈,由组长负责,分管传染病网络直报的领导、科室负责人参加。
(四)备查资料
1.卫生行政部门提供资料清单
(1)本年度用于传染病网络直报、培训、督导检查等相关工作专项经费的拨付手续或正式文件。
(2)本年度组织开展的辖区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监督检查正式文件、方案、表彰奖励及处罚记录。
(3)制定下发关于规范医疗机构各种临床诊疗登记的相关文件及督导记录。
(4)辖区部分传染病疫情原稿。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资料清单
(1)对辖区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实时监控记录及异常监测事件反应处理记录。
(2)对辖区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督导检查工作记录、总结。
(3)对辖区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培训的工作记录、总结。
(4)各类传染病监测数据质量评价及分析利用报告。
3. 医疗机构检查
(1)院内关于传染病暴发或流行、可疑聚集性症候群、不明原因肺炎或不明原因疾病发病、死亡等异常事件的处理机制与流程的文档及相关记录。
(2)院内传染病疫情常规分析、通报有关记录。
(3)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自查工作记录。
(4)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技术培训考核等有关记录。
(5)本年度内、儿、感染等科的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
(6)走访检验科、放射科等临床辅助科室,检查登记本及结果反馈流程。
(7)抽查网络直报人员现场操作演示。
(8)调查内、儿、感染等科室医务人员5名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知晓情况。见附件2。
(五)结果反馈
本次督导检查现场结果由督导组成员以《现场指导意见书》予以反馈;综合评估报告由市卫生局以书面督导评估报告形式予以通报。本次督导检查结果将纳入全市疾病控制工作年终考核评比内容。
附件1
南昌市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及评分表
表1-1 卫生行政部门工作督导检查用表
单位名称:
县(区)卫生局
单位级别:1地市级 2县区级
检查内容检查项目满分评分原则得分
1. 2009年度下拨用于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与管理的专项工作经费(要有拨付手续或正式文件)(40分)1.1 专项工作经费:①无 ②有20分①否:0分;②是:满分
1.2 如有,专项经费总额:【
】万元,占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总额的比例:【 】%20分①5%以下:(实际比例/5)*满分;②5%及以上:满分
2. 2008年度组织开展传染病报告监测报告与管理的专项工作经费(要有拨付手续或正式文件)(40分)2.1 检查方案:①无 ②有8分①无:0分;②有:满分
2.2 参与检查:①无 ②有8分①无:0分;②有:满分
2.3 检查总结:①无 ②有8分①无:0分;②有:满分
2.4 表彰和奖励:①无 ②有8分①无:0分;②有:满分
2.5 处罚:①无 ②有8分①无:0分;②有:满分
3. 统一规范辖区医疗机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放射科及检验科登记簿登记项目的设置及使用(20分)3.1 制定下发正式文件:①否 ②是10分①否:0分;②是:10分
3.2 组织开展对实际执行效果的督导检查:①否 ②是10分①否:0分;②是:10分
检查单位领导:
检查人:
检查时间:
表1-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督导检查用表
被检查单位领导
检查人
检查时间
附表1-3 各级医疗机构工作督导检查用表
被检查单位领导
检查人
检查时间
表1-4
县/区
乡镇
医院/卫生院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检查登记表
序号科室
类型
(1)患者
姓名
(2)性别(3)年龄(4)职业(5)疾病
名称
(6)病例
分类
(7)发病日期
(8)诊断日期 (9)是否
录入(10)是否
及时
录入
(11)报告卡填写是否完整(12)报告卡填写是否准确(13)报告卡信息与网络报告信息是否一致(14)备注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注:①科室类型包括:①内科门诊 ②儿科门诊 ③感染科门诊 ④急诊 ⑤腹泻病门诊 ⑥肝炎门诊 ⑦住院部内科 ⑧住院部儿科 ⑨住院部传染科 ⑩其它,请注明(如呼内、消化内科)
②住院病例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的信息需查看患者住院病案
被检查单位负责人
检查员签名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附件2
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表
单位名称:
县(区)
医院
科
单位级别:1地市级 2县区级
1、最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通过后,于
年
月 日开始施行。(10分)
2、法定传染病分三类,其中甲类传染病
种,乙类传染病
种,丙类
种。(10分)
3、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 、
和乙类传染病中的
、
、
、
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 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 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30分)
4、手足口病为
传染病。(10分)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未纳入法定传染病
5、请列出以下传染病病种:(20分)
甲类(2种):
乙类(5种):
丙类(3种):
6、当一个患者同时患两种传染病时,应填写几张传染病报告卡?(10分)
A、1张 B、2张 C、两者皆可
传染病防治工作是一项内容繁多的系统工程,包括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的控制,传染病病人的医疗救治,以及贯穿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等。其中,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疫情信息的不准确和渠道的不通畅直接影响着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和控制[1]。2003年的“非典”疫情暴露出我们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尤其是疫情及报告信息渠道不畅,也反映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文昌市疫情报告管理监督现状,探索科学有效的疫情管理监督执法模式,我们于2005~2006年抽样调查了辖区中51家医疗卫生单位的疫情报告及监管现状并进行了汇总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从文昌市辖区314家医疗机构中抽查51家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学校(幼儿园)校医室。调查抽样单位在2005年12月1日~2006年11月30日期间的传染病疫情管理情况、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等。
1.2 方法
按照海南省卫生监督总队设计的表格和培训要求到抽查单位进行现场调查、问卷调查和现场指导。
2 调查结果
2.1 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管理及运行情况,见表1。表1 文昌市疫情报告管理状况(略)
2.2 疫情报告与核查情况
51家医疗机构及5家学校(幼儿园)校医室在2005年12月1日~2006年11月30日期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例数为1 400例、疑似病例9例,其中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疫情报告例数分别为917、433、占95.8%,其他部门仅报告59例,占4.2%;检查16家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中,有传染病报告登记的仅有3家(18.75%)。随机分别抽查二级、一级医疗机构和其他单位传染病登记20例、200例和20例与文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对疫情报告,复核符合率为100%、97%和80%。
2.3 传染病知识培训与考核情况
在调查的10家一级医疗机构、5家学校(幼儿园)中都有传染病疫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宣传方式有宣传栏、广播、讲座、宣传画等。
在5家学校卫生兼职管理人员与在校学生接受传染病疫情相关知识培训的3家,共培训5 959人次;传染病知识考核结果为优秀2家,良好3家。
2.4 存在问题
2.4.1 医疗机构疫情报告内部制度建设不完善
文昌市人民医院和一级医疗机构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但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以及奖罚制度不落实。大多数一级医疗机构都没有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未建立与责任报告人的报告卡交接记录。门诊部(除庆龄妇幼保健院外)、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个体诊所都未能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
2.4.2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不善及运行不畅
文昌市人民医院和一级医疗机构均有统一格式的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簿、传染病报告登记卡,基本上配备疫情报告电脑网络,实现了疫情报告个案管理,但部分医疗机构门诊日志书写不规范,诊断未按照标准命名,漏、错项较多,书写潦草等。虽然已配备直报电脑,但人员素质偏低,上网操作不熟练;部分电脑未能专报专用。
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体诊所、村卫生室的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管理普遍较差,大部分没有门诊日志、没有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本、没有传染病报告卡、没有了解疫情电话、也没有参加传染病疫情培训。2005年12月1日~2006年11月30日这段期间,有81.25%的单位从未报告过传染病。
2.4.3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有专门的疫情报告机构和人员,网络直报运行通畅,记录完整,每月有疫情分析报告,但对一级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的维护指导较少,且几乎没有开展对门诊、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学校(幼儿园)的传染病防治业务指导。
2.4.4 学校(幼儿园)
在抽查的5家学校(幼儿园),均在文昌市的文城镇,可算是上等档次。但5家单位均无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2家没有晨检制度,3家没有缺课登记管理制度,2家没有熟知疫情报告电话,4家无传染病登记记录、也没有返校证明,2家专兼职的校医没有接受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培训。
3 对策与建议
3.1 卫生行政部门要对医疗机构负责人和执业的医务人员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尤其对相关的 疫情管理人员及疫情报告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考试,持证上岗,推动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
3.2 针对个体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卫生室普遍存在传染疫情报告“盲区”的现状,卫生行政部门应将这类医疗机构执业过程中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好坏与执业年审挂钩,以真正做到许可与监管衔接[2]。
3.3 卫生监督机构要充分利用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职责,依法加大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监督检查的力度,重点加强对农村卫生室、学校(幼儿园)、个体诊所、社区服务站等薄弱环节的监督检查,对瞒报、漏报或迟报现象进行检查并追究法律责任[3]。
3.4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对基层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定期开展传染病的漏报调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单位信息网络的维护与管理,定期维护和检查,24h维护应达到100%。
3.5 医疗机构应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范的要求,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各项制度,要加强医务人员加强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报告传染病疫情意识与传染病疫情的敏感性。
3.6 学校(幼儿园)除了自身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以外,还要积极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如学生缺课登记、返校健康证明、家访等。
【参考文献】
[1]陈永祥,徐克明.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监督与对策研究项目总结,卫生部《2005年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监督与对策项目资料汇编》[m].2006,6:24~25.
【摘要】:目的 为了防控传染病在综合医院内的传播,提高医疗安全质量,探讨减少传染病医院内感染的管理措施。方法 根据近年来传染病流行及暴发的特点,整理和总结医院内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做法和体会,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管理措施。结果 通过对传染病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各方面的投入,使传染病管理制度和流程不断完善与规范,医院内感染发生明显减少。结论 建立健全医院内传染病的管理部门,加强传染病的预检分诊、疫情监测报告、检查监督和培训指导工作, 是综合医院防控传染病在医院内传播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综合医院;传染病;感染管理
近年来,新型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年增多,传染病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综合医院是传染病发现和诊治的首要场所,承担着重要的防控任务[1]。《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医院必须严格执行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2]。本文就如何做好医院内传染病的感染防控工作进行探讨。
1.加强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和疫情监测工作
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是一个重要的防控环节,可将传染病人及时的与普通患者分流隔离,从而防止传染源在医院内的播散。同时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及日常的疫情监测报告确定需要重点防控的传染病,有针对性的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和疫情监测工作。我院通过加强门急诊的预检分诊工作,完善流程,规范疫情监测报告制度等措施,传染病发生院内感染的例数明显减少。
2.加强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
卫生部要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应当设立规范的感染性疾病科,调查结果显示[3],目前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卫生部标准有一定差距,虽然成立了感染性疾病科,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但普遍存在功能分区不明确,人员配置及培训不到位,标准防护措施差等问题。有些医院的感染性疾病科建筑布局和设施不合理,日常不能投入使用,处于应付检查的状态。我院通过完善感染性疾病科的建筑布局和服务流程,增加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及消毒防护设施等措施,加强了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了传染病的筛查、预警和防控能力,提高了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同时建立常态与应急相结合的预防控制体系,实现日常收治普通传染病患者的常态管理和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时的应急管理体系,更好的发挥了综合医院在防控传染病中的作用[4]。
3.加强传染病知识的培训
医务人员是接触传染病患者最早也最密切的人员,因此加强医护人员的传染病知识的培训,提高医院内传染病识别诊断能力和及时报告意识,掌握突发事件应急知识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医院每年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2次以上的传染病相关防治知识的培训,对新上岗、实习、进修的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传染病的诊断治疗标准、传染病的疫情报告流程及管理规范、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标准预防和职业暴露防护处理、医疗废物处置等相关知识。
4.控制重点感染环节
4.1管理传染源
对传染病患者及病原携带者给予隔离与治疗,直到不再排出病原体时解除隔离;对传染病接触者,进行检疫和医学观察。对动物源性和作为传染源的公共设备设施或场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隔离、消毒、治疗、杀灭等措施。传染病患者住院期间应严格管理,一切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需要探视的,按照要求做好防护措施。
4.2切断传播途径
①标准预防: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可能含有传染因子的物质,接触时采取有效的隔离防护措施。主要包括:手卫生,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安全注射,医疗用品设备或物品的消毒灭菌处理,空气、物体表面、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患者排泄物、呕吐物的消毒处理,医疗废物及污水的处理等。②基于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医院内传染病常见的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同时某些传染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如条件有限,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4.3保护易感染人群
①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实施保护性隔离,单间隔离,加强环境清洁消毒,控制人员进入,进入隔离病房的医疗器械及物品须彻底消毒灭菌;可实施预防性免疫注射;与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必要时根据不同的感染病人进行分组护理。②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每年体检一次,做好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接种乙肝疫苗、流感疫苗、卡介苗等,增强免疫力。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及有关隔离防护知识的培训,使其正确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隔离防护技术、发生暴露后的紧急处置措施,强化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护意识,增强无菌观念,熟练掌握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手卫生制度,根据不同传染病做好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提供专业的咨询、指导和随访。③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是指治疗或护理、探视传染病确诊患者或疑似患者;与患者共同生活;通过其他方式直接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及排泄物等的人员。处理原则是:单独隔离观察或安排集中隔离观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总之,做好综合医院内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首先要设立专门的传染病的管理部门,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监测、预警、监督、检查、指导等工作;其次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完善传染病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消毒隔离、标准防护等相关知识培训,加强对重点科室、实验室、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医疗废物的管理;最后督导医务人员制度落实及消毒隔离防护的执行情况,以确保制度、技术规范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杨雪松,袁晓宁,张文丽等.综合医院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1):63-6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传染病防治法[S]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4. 3-15.
2019年上半年在市卫生建局的领导下和市疾控中心的指导下,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具体实际,制定了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认真做好本乡镇传染病防控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按要求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免疫规划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村村卫生室人员负责本村业务工作及疫情检测,具体分管预防任务,做到层层分工,落实责任到人。根据需要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及应急预案等,同时强化疫情监测,随时动态监测可能发生的疫情,确保了无大疫情的发生。
二、加强培训
我院对全体职工及所有村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开展传染病例会1次,结核病知识培训1次;特别强调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危害,疫情发现及登记管理,随访等工作,掌握治疗原则等,确保发生疫情能及时得到控制。通过培训,加强村医对传染病知识的防治及管理工作。
三、加强宣传
提高群众的防病知识,充分利用村卫生室的健康教育宣传工具,学校及周围群众讲座的方式,大力开展卫生科普知识,特别宣传以防为主的目的,让群众更进一步认识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性。还利用各种会议等进行有效的宣传。并在我院门前LED屏、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做传染病知识宣传,增强群众的卫生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养成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加强四季常见传染病知识宣传,杜绝传染病的发生。
四、加强监测
每月按照上中下旬的方式对医院门诊登记、住院登记进行传染病监测,查看有无传染病,相关登记是否规范。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及时进行整改。2019年1月-6月我院共接诊46940人,共登记上报传染病6例,卫生院上报6例、村卫生室上报0例。其中手足口病2例、水痘3例、流行性腮腺炎1例。每年不得少于两次次传染病督查工作,共督导1次,要求村卫生室做好疫情监测的同时,开展诊疗的村必须做好门诊登记,发现传染病及时上报,不定期对村卫生室门诊登记进行查询。对督导存在的问题,及时要求村医整改。全年无霍乱等重大传染病发生。
五、重点传染病工作
截止2019年6月底,传染病办公室继续搞好日常结核病管理工作,共计患者11例,其中涂阳患者0例、涂阴11例。搞好重点传染病管理工作;共随访指导手足口病患者33名,流行性腮腺炎2例;处置调查聚集性疫情一例,及时摸底调查,做好消毒防控指导;开展我镇部分学校传染病相关知识讲座,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防控指导;我们对所有发现的传染病病例,都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开展疫情处置工作,把很多传染病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地控制了各类传染病疫情的扩散蔓延,保护了全镇人民的身体健康。
六、存在问题
1、个别医生工作上不重视,门诊及住院相关登记不完善,不规范,存在缺项、漏项等情况;
2、村医对传染病知识认识不够,不能及时发现传染病,导致传染病得不到有效控制。
3、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老年人对传染病知识认识不够,小孩玩耍时常接触不干净地方,导致小孩患病,防治意识差。
4、对传染病患儿随访力度不够,传染病知识宣传力度不够。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把我院的传染病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加强村医培训,让村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加强传染病知识宣传力度,让群众了解掌握更多知识,做到以防为主的方针。尽管我们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离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决心在以后的工作,继续努力,使我镇以后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 传染病知识宣传;感染控制科;做法;体会
传染病管理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是传染病管理工作的基础。长期以来,传染病管理工作伴随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经历着创立、成长、改革和发展的各种阶段,不断地进行着观念、模式、制度等方面的相应调整,也给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政策性和社会性,也是我国卫生事业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普遍认同、鼓励和称赞。本文分析和总结了本院感染控制科多年以来在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中的经验,并查阅了国际国内军内省内不同医疗卫生机构在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体会和做法,与同行探讨。
1 明晰正确的工作方针
在国家、军队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医院感染控制科确定了明晰正确的工作方针,努力贯彻建院理念和服务宗旨,开展学术交流,通过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医院传染病管理事业的发展,提高医院传染病管理水平,为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为军地患者的健康服务。几年来,感染控制科一直严格遵循和贯彻执行上述理念和宗旨,保证了感染控制科的学科发展,同时,努力加强和改进了医院感染、传染病管理等感染控制工作,使得各项管理工作走上了标准化、制度化和正规化的道路,并不断地总结宣传教育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坚持和探索宣传教育工作中的工作原则、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体现了该项工作的专业管理特色。
2 切实可行的工作策略
2.1 学术结合政策
传染病管理工作是一门学术性和专业性、政策性和法规性较强的工作,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贯彻国家、军队的传染病管理工作方针、政策和卫生工作基本方针等,宣传和执行传染病管理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但是,由于传染病管理工作与一般的医疗管理工作不同,是介于卫生事业管理学和现代医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发挥着一定的桥梁作用和枢纽作用,因此,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属于学术交流和政策交流活动,不仅要坚持其学术性,而且又必须体现其原则性和政策性等。所以,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就要求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必须主动配合不同时期的卫生工作重点,将国家和军队制定和即将执行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等,及时地从学术上进行必要的论述、宣传和研讨;在宣传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广泛内涵及其内容覆盖面,提倡学术民主和“百家争鸣”,同时又要重视宣传教育工作的原则性和政策性,注意发挥其正确的指导作用。因此,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借助学术交流的知识综述、问题讨论、观念争鸣等方式,对传染病管理工作的基本方针、改革政策和改革措施等,积极地组织学习、探讨、研究和争鸣,同时结合传染病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力求政策认识的准确性和学术研究的权威性,“学术结合政策”,保证在学术性和政策性上的全面协调和高度统一。
2.2 理论结合实践
现代传染病管理工作的相关知识,既来自于对科学规律的实践和总结,又是对与传染病专业相联系的各门学科和专业之理论、原理和技术的统一,更是对新理论、新成果和新技术的综合实践和全面发展,可见,没有科学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管理技术之形成、管理实践之实施和管理手段之完善。为了促进传染病管理工作理论体系的形成,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军队特色的传染病管理体系,在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中,必须强调“理论结合实践”。坚持以国家和军队传染病管理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理论为指导,开辟各种知识讲座、宣传栏目等,着重介绍现代传染病管理工作的相关知识、理论和技术,并介绍现代传染病管理工作的相关知识、理论和技术在传染病管理工作中的实践与运用。为了配合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的实施,宣传教育工作从学术理论领域,对传染病管理工作的工作改革、国情适应、医疗服务、管理运作,以及管理特点和工作性质等问题,组织开展各种讨论和交流。理论的目的是指导实践和应用,因此,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篇幅就是进行管理技术、管理方法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交流,并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接受宣传教育者提供可行的、具有参考价值的管理经验,实现宣传教育工作在促进学科发展、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3 普及结合强化
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是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染病管理专业、管理者和实施者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医院管理和决策者、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相关患者和家属等,因此,应将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作为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完成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工作;同时,兼顾基层科室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不同需求,设立不同的宣传教育项目和内容,以实现“全面展开、全体动员、全员参与”的传染病管理目的。同时,从国家、军队和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在“强化”要求下的普及工作,不仅介绍基本知识和管理技术,把改进管理方法等作为重点进行学术交流;同时,为了强调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还必须增加加强基础管理和基础质量工作的各种经验和体会,以保证传染病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总之,通过研究论述、专题讨论、国外经验、工作设计、经验交流等项目的宣传教育,达到“普及结合强化”的宣传教育工作目的。
2.4 微观结合宏观
在我国,各级各类医院数量众多,收治任务较为繁重,是卫生事业的主体和支撑。因此,建设医院,完善医院,强固医院,在保障军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面对传染病管理工作面临的局势和存在的问题,必须深化机制改革,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宏观监控,重视微观调节,从管理中寻找出路,从管理中提高效益。所以,在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中,必须依据感染控制科的微观管理为主,根据不同单位和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客观需求,借助医院管理的科学体系,设立相应的宣传教育项目,重点探讨、交流和总结传染病基础管理、质量管理、考核评价、监督控制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在宏观管理方面,对传染病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工作性质、机制体制、管理模式,以及适应新时期、新时代和新医学的挑战而进行的交流和探讨,以保证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宣传教育工作和整体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另外,传染病分级管理、分级培训和分级考评等决策和制度的执行,是感染控制科管理工作的重大改革,也是加强传染病管理工作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的重大举措。医院感染控制科首先必须设立宣传教育工作专门计划、专门档案,对分级管理、分级培训和分级考评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和规划,以促进各项工作的良性运作,增强科室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上的高度统一。
2.5 国内结合国外
为加强我院传染病分类防治工作,提升我院卫生应急能力,根据《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院对全院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1、领导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的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对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医院成立有传染病自查小组,自查成员由分管院长及各临床科室主任及预防控制科负责人组成。自查组成员严格按照我院传染病自查制度开展工作;成立重大传染病后勤保障组,具体负责各类防护用品、消毒用品、各种治疗药物、诊疗设备、车辆等的后勤保障工作。
二、制度健全
医院制定有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传染病消毒制度、传染病隔离制度、传染病报告知识培训制度、门诊日志登记管理制度、发热门诊管理办法等。做到了对传染病的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会议、通知精神,我院认真开展预防传染病工作,现将我院传染病工作自查情况汇总
如下:
(一)、高度重视,成立组织。
认真落实上级预防传染病有关会议、通知精神,做到上行下达,不折不扣。我院根据情况及时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制定了预防传染病应急预案,成立了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组长:朱兰,副组长:李红群,成员:王华清、黄贯松、罗巡、吕兴涛、罗桂芝及各科室负责人。领导小组对各项应急工作以及各项管理制度及时监督落实,切实做到对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转诊、”的原则。
(二)、建立健全制度,认真检查落实。
1、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在我院一旦发生流行性疾病时,就必须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及时有序地把疫情报告上级,力争把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之中。不瞒报、不谎报、不漏报、不迟报,确保疫情准确无误地上报,并做好记录。
2、建立和加强检查制度。首先检查有无发热现象和其他异常症状,认真执行检查制度,并作检查记录和疾病记录。
3、进一步做好社区传染病预防工作,确保预防措施落到实处,掌握居民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有发热等症状的患者,防止传染病蔓延。
4、加强我院的消毒隔离工作,制定消毒隔离制度,社区所有需要消毒场所都要专人负责。
三、人员职责
从领导到传染病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具体的分工,作到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职责分明。对疫情报告、疫情登记、传染病管理、传染病疫情管理检查、传染病疫情资料建档、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均有专人负责,对疾病预防控制科及其相关人员、发热门诊、医生制定了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
四、人员培训
【关键词】疾控中心 传染病管理措施
前言
传染病指的是由各类病原体所引起、能够通过人际或者人与动物间传播的各类疾病总称。疾控中心往往具有患者高度集中、人员流动性大、病种多样等特点,容易造成传染病管理的困难[1],因此疾控中心的传染病管理工作始终异常严峻。疾控中心应及时掌握当前传染病的临场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财力、物力、人力,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加强传染病的管理。本文通过分析我院2011年-2012年对收治病例的传染病管理情况,总结目前存在的不足,探讨如何加强疾控中心的传染病管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管理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全年收治的各科患者2023例,其中男1301 例,女722例,年龄分布为8个月-79岁,平均年龄为34.7岁,列为观察组,实施系统的传染病管理措施;同时选取2011年全年收治的各科患者2109例,其中男1069例,女1040例,年龄分布为8个月-83岁,平均年龄为36.8岁,列为对照组,未实施专门的传染病管理措施。
1.2 管理方法
1.2.1 全员培训,加强传染病防控及相关法律知识
设计专门的传染病预防及控制培训课程,以科室及病房为单位,重点培训传染病传播范围、感染渠道、预防措施、控制方法及临宜等内容。并由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做进一步的宣导,从而提高对传染病的预防及管理能力。此外,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加强全院人员关于传染病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能够从法律角度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管理。
1.2.2建立健全传染病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的传染病预防及控制机构,细化传染病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成一个全面而紧密的管理网络,将传染病的管理工纳入疾控中心的重点日常工作之中。同时,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传染病报告制度,完善传染病诊断、报告、评估及奖惩等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2]。具体而言,我院采取首诊负责制,在登记及报告时,应认真填写疫情报告卡,将诊断依据、初诊情况、复诊情况逐项登记,防止出现漏报、误报及重复上报的情况。
1.2.3 加强药品及设备的管理工作
(1)对于抗生素应采取专项管理方法,避免因滥用抗生素而造成的临床耐药实践,对传染病预防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抗生素应详细记录其临床用药情况,若遇有临床使用抗生素的比例超过50%的科室,应及时进行检查及整顿,建立抗生素使用的基本原则[3]。
(2)对于医疗器械、无菌用品均应严格依照相应管理制度摆放及保存,手术器械均应严格遵守无菌管理规定,所有器械及无菌用品均设置登记卡,详细登记领取及入库情况,管理人员应及时对其保存状态、完好情况进行检查核对,若有损坏或污染,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成为传染病的感染源。
(3)全院均应加强卫生管理,将全院所有空间划分为片区交由各科室分别负责,做到每天清扫一次,对于地面、病室床铺被褥、其他用品均应采用消毒水消毒法方法进行清洗,病室注意通风透气,保持空气清新。各各科室医护人员在开展治疗工作前,均应对双手及医疗器具进行清洗或消毒。
1.2.4 建立起监管及奖惩制度
疾控中心应一方面实施从上到下的监管体系,由指定监管人员对各级、各科室医护人员进行监督指导,另一方面应采用互相监督协助的方式,使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互相观察监督预防控制行为,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并提出良好的意见,及时改善工作[4]。此外,还应建立起严格的奖惩制度,加强全员责任心,并与绩效挂钩,对医护人员的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并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励或处罚。
1.3 观察指标
分别统计分析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传染病发病率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11.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以 P
2 结果
2.1 传染病发病率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的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 抗生素使用情况
疾控中心科室中,观察组未有使用抗生素超过总用药量50%,而对照组则存在7个,占总科室数的20%,观察组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3 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表明,采用传染病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提高医疗工作安全性,提升管理水平。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对于传染病的管理仍然存在着不少弊端,主要包括:(1)管理措施贯彻不彻底,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的登记不够严谨,报告不够及时,往往存在着误报、漏报或登记不合格等现象。而我院采用加强培训、健全管理制度等方法,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增强了责任心及自觉性,使登记及上报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同时,在改善的过程中,我们充分意识到,只有健全制度、落实权责,认真贯彻传染病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才能够更为有效地进行传染病的防控工作。(2)医护人员的卫生意识不强。经观察发现,部分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接触后,洗手清洁率较低,从而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此外,由于部分硬件条件较差,未能设置完善的清洁标示及非手触开关等设施,从而导致卫生状况不佳。对此,我院加强了相关培训及宣导工作,并制定严格的卫生管理,将医院空间分片分配到各个科室,并遵循严格的药品及器械设备使用及保存规定,从而降低感染风险。(3)检验科、放射科及门诊容易成为传染病发病的源头。对此,我院注重理顺传染病发病报告流程,加强对重点科室及环节的管控工作,协调各科室及各环节的监督及报告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传染病监控报告质量[5]。
综上所述,只有从制度、规章制度以及知识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完善提升,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传染病管理工作,降低发病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资料】
[1] 毛羽,刑红娟,张岩,等.中国卫生质量管理[J].2009,16(2):79-80.
[2] 龚敬琴.加强传染病管理与医院感染管理[J].四川医学.2009,30(5):758-759.
[3] 毛稳平.提高医院传染病管理水平之探讨[J].当代医学,2009,8(1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