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观沧海教案8篇

时间:2023-03-06 16:00: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观沧海教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观沧海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兴趣化

不可否认,兴趣是促进学习的最大动力,只有充分的激发学生兴趣后,才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简单来说实现教学内容兴趣化有以下几个办法:第一,将教学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有效的联系起来。面对着学生熟知的问题,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或者是看法,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例如,在讲解郁达夫先生《江南的冬景》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抽出文章当中描绘江南冬天的语句,对学生进行提问,文中描绘的冬景和我们现在的冬景有哪些相似之处?有哪些不同?如果让你进行描绘冬天的景色,你会怎样去描述?在这些问题抛出之后,学生就会将自己记忆中冬天的景色和文中的描述进行对比,并且会采用自身的语言将周围的景色有效的描绘出来。在这样过程当中学生既能通过对比,有效的提升自身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还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第二,通过对文本背景的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当前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当中很多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感觉到厌烦,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基础相对来说较为薄弱,古文难以理解所造成的。所以,在这个时候不仅需要教师的深入浅出的讲解,更需要教师通过对于文本内容的拓展,在第一时间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故事是最能够激发起学生兴趣的方法,所以在讲解古诗词的时候,就可以将背景资料或文中的典故进行讲解。例如,在讲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讲述辛弃疾先生戎马一生的故事,将学生带入到那个金戈铁马的岁月,使学生在对于作者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在去体会词当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意境。第三,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兴趣。文本和文本之间是存在着一定联系的,通过对于不同文本之间的互相对比,就能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先生的《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一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问:在你们阅读过的其它文章当中是怎样描绘秋天的?在这样的提问之后,学生就会充分的开动自己的脑筋,想到《观沧海》当中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想到《枫桥夜泊》当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在讲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联系先生的《沁园春・雪》当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更好的理解作者内心的情怀,并且对于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塑造。

二、教学手段多样化

传统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大部分是教师在三尺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忙于做笔记,实际上的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和有效教学所要求的目标相差甚远。所以,为了让有效教学这一理念在中职语文课堂上得到良好的体现,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简单说来,目前适合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在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时,教师就可以选取电视剧《三国演义》当中有关于赤壁的画面,使学生将词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和实际的画面有效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的感觉到作者形容妙处。第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当中的主体必须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就要给学生自主表达的时间。在对课文讲解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事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然后交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且说出自身的看法。在这样的教学过程当中,就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且在互相讨论的过程当中,还能够有效的弥补学生看待问题的片面性,使学生能够对于文本知识有一个全面且客观的了解,对于自身的不足之处也能够更好的把握,并且进行改正。第三,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文本设计出相应表演活动。例如,在讲解《雷雨》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角色扮演。在学生进行登台表演之后,由其它学生进行评价,指出表演过程当中的不足之处。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学生就能够更有效的体会到作者所刻画的人物,将其精髓有效的体现出来。在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过程当中,就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并且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他们充分的展示出自身的长处,并且认识到自身的缺点,最终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教师讲解针对化

篇2

第一、首先,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中学语文教学法理论,善于与学生互动交流,把语文课讲课生动有趣,浅显易懂,让学生在45分钟内学到知识。其次,语文教师课前必须深入钻研教材,从字、词、句、篇、章等五个环节都要认真精心准备,必须了解课文内容涉及到的历史背景,涉猎到的其他学科知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遇到、生字、生词都要亲自去查阅字典、词典、看到课文中的专业术语,最好向其他学科的教师请教,把课文理解得更加透彻,掌握教学重点及难点。值得强调的是语文老师必须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

第二、在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授课技巧,可以旁征博引,实现教学艺术化。优质的课堂教学应是严密的科学性与巧妙的艺术性高度结合的教学,它以科学性为基础,为前提:以艺术性为先导,为手法;相畏相成,和谐一致。艺术性的载体运载着科学性,飞人学生稚嫩的心田,“使学生在知识的王国里啜饮知识甘露,在美的领域中成为审美的人。

以生动的开场白吸引学生第一次和学生接触,的确是非常关键的。第一堂课的开场白一定得精心设计,让其能达到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我曾引用了这样一段开场白作为初中语文学习的导入语:语文是什么?是一笔好字,是庞中华;是一张铁嘴,是晏婴;是秦汉明月,是先秦诸子;是历史的见证,是司马迁;是壮美的山河,是李白;是对百姓的同情,是杜甫;是爱国的情怀,是岳飞;是开阔的胸怀,是苏轼;是田园的闲逸,是陶渊明;是对社会的解剖,是曹雪芹是灿烂的中华文化。 多读胸中有本,多写笔下生花。读得多才能写得好,写是读的运用,读是写的基础。写真事、描真景、抒真情,写下丰富多彩的生活,写出生活的丰富多彩;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努力使文章情文并茂。爱好语文吧,同学们!他能使你腹满诗书,出口成章;他能使你洞察历史,志存高远;他能使你心灵纯洁,感情丰富;他能使你聪明智慧,善思善辩;他能使你文思如泉,笔下生彩。这样的开场白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语文兴趣呢?等到看学生的日记时,我心中就有底了。学生史志 雯写道:老师的几句开场白就让我更加喜欢上了语文,爱上了那绝妙的语言文字,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语文。赵飞写道:过去我一点也不喜欢语文,所以我的语文成绩不好,今天的语文课才上了几分钟,我就喜欢上了语文。

第三、采用倒叙手法,突出教学重点《背影》一文开篇点题,作者最忘怀的父亲的“背景”。但是,作者却不直接刻画父亲的背景,而是首先交代家境从而叙述勾留南京之时,父亲对作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然后才用墨如泼,细致刻画父亲爬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背景”,充分抒发父子深情。我在教学时,没有墨守教材内容之成规,而是大胆调换了讲解顺序,即先与同学作仔细分析欣赏第6自然段关于父亲“背景”的刻画,努力做到精雕细刻,透辟入理。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启发者。因此,老师必须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要在学生和教材之间铺路搭桥,把教材作为训练学生能力的范本,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教会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双方和谐默契,同步前进,共同达到教学目标。这就是最理想教学。在课堂提倡采用,创造式提问。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教例]教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可提问,皇帝举行赤身课体游行大典后,他想起那个天真而诚实的小孩的话,会怎公办?

教欧阳修的《卖油翁》,可提问:卖油翁走后,陈尧咨会想些什么?

记发学生展开联想,发挥想像,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第四、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反对板书繁琐,形式主义;提倡简洁、醒目,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板书。好的板书,都是善于提炼的功夫的体现――篇课文,常常能用一个字或几个字统领起来。

教师认真备好了课,精心编制了教案,课堂教学就胸有成竹了。但是,课堂教学还有许多具体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用教学艺术加以灵活处理,也难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才的成长取决于遗传,环境、教育与个人努力等因素,遗传因素是人才成长的先天素质,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环境与教育却可以决定和促成人的成长。

第五、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现在对课堂的关注,集中体现为学生在课堂上究竟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领悟了什么等等方面。我们认为的一堂好课应当是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教师应当随着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灵活调整教学步骤,充分施展自己的随堂机智。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是我一学期以来,在课堂教学方面的点滴体会,仅供大家对新教法作直一步的研究。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想获得什么呢?

结合预习,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学会什么?

(2)你想学到什么?针对这两个问题谈谈你们的意见。

第六、启迪学生学会比较触类旁通

语文教学中的比较是将有可比意义的几篇课文或几处语段等组合在一起进行求同求异分析,这不仅有助于对每篇课文的具体把握。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所学知识触类旁通,增加课堂密度。

比如,散文《听潮》与诗歌《观沧海》,都是通过歌颂 大海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听潮》是文中有乐,“听”到了海潮奏出的“伟大乐章”,有落潮时舒缓的序曲,初潮时明快的奏鸣曲,时磅礴的战斗交响曲。从听觉角度描绘潮音的变化,顺次展现大海的温柔、娴静、粗犷、强悍,表现了大海的韵律美,使人如闻其声,表达了作者深情的倾诉和期待,人诗的情感。

总之,只要大家努力钻研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运用授课技巧,与学生有好相处,平时加强业务培训,多向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上好一堂初中语文也是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与素质教育》 主编

苏立康 李颖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999年9月出版

2、《语文教学艺术论》韦志成主编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9年3月出版

篇3

一、营造走近经典的环境文化

学校把书香校园建设纳入学校持续发展的议事日程,借助新教育实验的良好势头,在认真总结过去开展读书活动的基础上,制定了营造书香校园的新教育实验活动计划、组织机制等。学校投资数万元购买了新教育实验文库推荐的经典图书,充实了学校图书室、各楼层流动书箱、各班图书角。学校悬挂了“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诵读诗文经典,打造诗意校园”、“人生因读书而精彩,生活因读书而充实”等充满睿智与聪慧的读书标语,表达了师生读书的信心与决心。为了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能寄寓诗意,学校将格言牌匾布置在教室、过道、走廊上,把名人诗句运用到草坪、花圃的自我介绍牌上。学校橱窗、板报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有书香小报、名人名言、经典诵读征文、经典书法作品展、“小书虫”简介等,吸引学生、教师、家长驻足流连。学校建立了“小螺号”广播台,开设了每日一诗、名著推荐、美文欣赏等栏目,每周还播放一首由古代诗歌谱写的歌曲。诗歌、散文等经典作品,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让经典载着学生穿越历史,犹如在他们的心田播下美好的种子,使其终生受益。走进洋口小学,这里溢满书香,你仿佛在经典图书的殿堂中徜徉。

二、构造品赏经典的教研文化

为了切实推进新教育实验,引领全校师生以书为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升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学校注重经典诵读的教学研究,以此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带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

首先,建立经典诵读的组织机制。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语文教师为成员的新教育实验研究组织。语文教研组长具体负责经典诵读的组织安排,确保说课、上课、评课正常运行。

其次,构建诵读经典的教学模式。学校为了打造经典诵读高效课堂,构建了经典诵读“四激”激趣、激疑、激活、激智的教学模式。此次活动以校本教材《大海的变化》一文中的《观沧海》和《春江花月夜》两首古诗为内容开展教学研讨。先由执教者在全体语文教师面前试讲,然后对他的教学设计进行研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确定教学环节、教学方式等。执教老师再重新设计教案,正式在学生面前将教师集体教学智慧形式丰富、充满活力的经典阅读课呈现给学生。

第三,开展诵读经典的同题磨课。教师利用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诵读的氛围,引导他们人情人境,将经典与图画、音乐有机结合。低年级老师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动作,边背诵边配上乐曲表演,这样既增进了学生对诗的理解,又促使他们背得快,记得牢;高年级老师还采用同桌赛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师生赛读等多种形式综合背诵,对学生已熟练背诵的古诗还要求默写,并评选“诵读之星”予以鼓励。灵活的诵读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经典诗文诵读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突显诵读经典的活动文化

自从新教育实验启动后,学校搭建了诵读经典的活动平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做到课内外结合、学校与家庭结合、教师与学生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促进了师生的发展,塑造了学校品牌形象。

1.“三板块”诵读活动:

板块一:学生阅读。学校统一安排阅读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古代诗歌作品,并要求他们记好读书摘录卡。通过阅读,让童心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板块二:教师阅读。学校运用制定计划自主读、交流共享展示读、合作探究深入读、撰写体会实践读、网络推荐共同读、聘请专家引领读、评估导向激励读等形式诵读经典,提升了教师的理念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板块三:亲子共读。学校要求星期日、节假日开展“一日三读”活动,即晨读古诗、午读经典、亲子共读,从选书一直到读后交流,形成一个“选书——读书

聊书——再选书——再读书……”立体循环的过程。家长与孩子一块享受阅读的快乐,感受传统文化的气息。

2.中队主题诵读活动:学校各中队以“诵读中华经典,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华夏文化”为主题,以学校“一月一节”活动为契机,开展读经典、说经典、唱经典、演经典等主题中队活动。活动开启了学生心灵之窗,增强了读书活动的效果。

3.“晨诵、午读、暮省”诵读活动:新教育提倡每一个学生养成“晨诵、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幸福的、完整的、有效的生活方式。每天早晨、中午行政人员轮流巡查各班学生的阅读情况,每月学校举办一次读书笔记展评活动,使诵读经典活动正常有序。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