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0: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心理素质如何提高,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理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发展个性的过程,它是一项提高人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心理教育已成为班主任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对学校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成功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每位班主任应在实践中探讨的重要课题。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的一些探索和体会:
一、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学生是活生生的儿童,他们的思想、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生活环境都不一样,尤其是他们的个性心理和性格特征更是千资百态、差别较大。因此,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把心理素质培养落实到学生的心坎上。在接手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之前,虽然对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粗略的印象,但具体到每个人,却依旧是一个未知数。为此,一方面,要认真听取前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对学生情况的介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家访、日记等形式,在班级管理中与学生保持大量的接触,并通过个案记录卡、班主任日志等形式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为以后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心理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是对学生去灌输思想、批评或训斥,而是以帮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着力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困惑与烦恼。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是一种近乎朋友的亲密关系。在轻松、愉快、融洽的气氛中,教师只是耐心倾听、理解学生的叙述,不作判断,不下定论;只是根据情况,从认知、情感、行为等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提出供学生采纳的建议,使学生在暴露了自己的真实思想后,分析、认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行为,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为了成为学生真正的知心朋友,我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一)课上是严师,课下是朋友
课下,班主任与学生一块儿打打球、做做游戏,空闲时便与学生谈心、说笑,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老师不再设防。不少学生会从观望、尝试到与班主任接触、甚至下课时主动到办公室请老师与他们一起玩。在经历了这个过程以后,同学们与老师的心贴得更紧了,师生间不再有隔阂和距离,只有一种相互信赖、平等的朋友式关系。
(二)设立“悄悄话”与谈心制度
为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学生每周进行自我评价的周记里开设“悄悄话”小栏目,作为班主任与学生交流思想感情的一个小窗口。学生所谈的“悄悄话”,老师将为其严守秘密,学生在“悄悄话”里所谈的内容老师不加评价,不下结论,只希望学生将心中事一吐为快。结果此举一出大受学生的欢迎,“悄悄话”中的内容涉及社会、学校、家庭的方方面面,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忧患和困惑。针对学生反映的种种情况,班主任要及时采取解决办法:一是对于简单明了比较集中的问题在班会课上逐一解答。二是对于那些小篇幅可以解决的问题采取书面形式在周记里做认真的回答。三是对于问题较多较复杂的学生采取谈心的方式,在短期内给予解决。“悄悄话”开设至今,它已成为每一位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的喜、怒、忧、惧均毫无保留地向班主任――他们永远的朋友倾诉,班主任也能从中寻找到一条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成功之路。
三、引导学生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体现,它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影响。小学生的情感较为丰富,但由于儿童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又决定着儿童容易产生愤怒、焦虑、恐惧、失望、急噪等不良情绪,对学习的实效产生一定的负作用。针对这种现象,班主任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或“冷处理”,或“热加工”,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积极、奋发向上的良好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对学生心理品质培养的指导
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影响学习实效的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二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和态度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同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增强自信心,对学习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新学期一开始,我便在班级开展以“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系列活动。在学生中,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挤出一定的时间就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方法等问题,从预习、听课、作业、复习等学习环节入手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方法对每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五、增强耐挫能力,培养百折不挠的精神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们急需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因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旅游业的兴衰。而发展高职教育是一条培养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的重要途径。世界旅游强国 ,首先必须是一个旅游人才强国。旅游发展史证明 ,在旅游人才中 ,导游员是旅游人才中最具代表性的人才。作为代表性人才 ,首先必须是健康的人 ,怎样才算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 (WHO)认为 :“所谓健康 ,不仅在于没有疾病 ,而且在于肉体、精神、社会各方面的情况都正常。”也就是说 ,现代社会健康的人 ,应是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三者的完美统一。随着社会的发展 ,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人们的心理困扰增多 ,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也随着上升。在这样的环境中 ,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要。心理健康是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基础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导游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 ,导游员一年中很大部分时间带团在外 ,往往承担着很大的精神压力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更为重要。导游员应该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作为高职学校的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呢?
高职学生不仅要具有优秀的思想素质、较高的文化素质、过硬的专业素质、牢固的创业素质和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学生一上岗就应具有“顶岗”的能力。因而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更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利用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把旅游心理学教学与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结合起来,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这也应是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
我认为,在旅游心理学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一.塑造学生热情开朗的性格,以适应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个性需求
旅游服务工作的特殊性对服务人员的个性品质有着特殊要求,即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善于同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的热情性格,要始终做到精力充沛、情绪饱满、性情温和、热情助人。因此,在旅游心理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热情开朗的性格。
(1)通过个性心理特征这部分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气质、性格的特征及类型,了解各种气质类型的优缺点;并通过气质、性格测量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类型及特征。教师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注意塑造良好的性格和气质特征。
(2)开展课堂讨论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想,畅所欲言;教师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内向型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诚心地接受他人的帮助。
(3)通过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各种角色,塑造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例如,在讲授如何处理旅游者的投诉时,通过角色扮演法,设置情境,让学生轮流扮演投诉者、地陪、全陪等角色,既使学生直观生动地学会了如何处理投诉,又培养了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培养学生较强的自控能力
导游人员应该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一个十分自尊的人,是一个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放纵自己、感情用事的人。
(1)理性的心理品质
导游人员必须具有理性的心理品质,时刻明白自己的角色是“服务员”,自己的任务是为游客提供服务。一上团,导游人员应该很快进入角色并不受任何外来因素的影响,要始终精神饱满、热情友好、笑口常开。
(2)不卑不亢
导游人员与旅游者、入境旅游团领队及其他人员交往时,应既不骄气又不胆怯,始终沉着自然、不卑不亢。
(3)双赢原则
旅游活动时,导游人员与旅游者及其他人员之间出现矛盾、发生纠纷是常有的事,旅游者有时会对导游服务工作挑剔、指责,甚至无理取闹。对此,导游人员不能感情用事,与之争高低,做“嘴上胜利者”,而要以理服人,并且理明则让,力争双赢,避免发生正面冲突。
(4)克服厌烦情绪
在较短的时间内,人们多次、几十次去同一景点,一般都会产生厌烦情绪。但对导游人员而言,这种情绪却是做好导游服务工作的巨大障碍。一名合格的导游人员去一个曾经到过上百次、上千次的旅游景点,都应该像第一次游览那样兴奋,并因此感染旅游者一起游览、一起欣赏美景,加上导游人员的精彩讲解,游览活动就有可能成功。可以这么说,克服厌烦情绪是导游人员做好导游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
三、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以适应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知识广泛性的需求
旅游企业工作人员的兴趣应该是广泛的,应在精通自己业务的基础上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特别是导游人员,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古今中外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建筑、宗教、美学、民俗、法律、保健等知识,都应懂得一些。因为旅游者的兴趣爱好是多种多样的,要提供令旅游者满意的优质服务,导游就必须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广泛兴趣和爱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发展和巩固直接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有哪些兴趣爱好,然后给予热情的赞扬,并通过开展多种班级活动,让有直接兴趣的学生参与组织和管理,提高其活动能力,鼓励其巩固和继续保持正当的兴趣爱好。
(2)培养间接兴趣。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例如先出示某一旅游景点或某星级饭店招聘启示,然后设计“如果你是一名导游或去应聘,应具有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等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提出“普通话水平、导游证、英语等级证等软硬件你都具备了吗,你将怎么办”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指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订出学习考证计划,并指导和鼓励学生自学各种书籍,参加各种协会、兴趣小组、竞赛和选修课等,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
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以适应旅游行业艰苦工作的需要
意志品质是衡量一个人意志坚定与否的尺度。旅游从业人员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和各种不同的服务对象,要做好服务和基层管理工作,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克服各种困难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因此,在旅游心理学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1)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意义的教育。如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目标,指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因为只有认准目标,才能在各项活动中始终保持良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坚持不懈,从而达到锻炼坚强意志的目的。
(2)指导学生掌握意志锻炼的途径和方法。如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有时布置难度较大、任务较重的作业,鼓励学生勇于向困难挑战,不断战胜自我,与各种困难做斗争;以及通过旅游实习等艰苦的活动,进一步检验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等等。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能力品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旅游行业对相应人才的需求
旅游从业人员要做好旅游管理和服务工作,必须具备妥善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除了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应有广博的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外,还要求其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认识能力、良好的记忆力和注意力、较强的交际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最基本的能力品质。
(1)培养良好的记忆力。首先,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如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坚定记忆的信心;掌握自己记忆的黄金时间,善于多种感官并用;尝试运用回忆、自编提纲和顺口溜、联想、多次反复、尽量理解等加强记忆的方法。其次,提供材料让学生练习记忆。如提供一些电话号码、人名、菜谱、导游讲解词等内容,要求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练习记忆。
(2)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学生的课堂发言、课下交流,注意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在讲授旅游服务人员的语言要求时,要求学生掌握服务性语言的标准和要求,要求学生使用规范的、优美的语言进行交流,并教给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技巧和方法。例如,要指出学生在对待宾客询问时常见的错误的服务语言,如“我不知道”、“这里不是问讯处”、“这不关我的事”、“现在不是上班时间”等。
1、提高我们心理的强度与活力。提高注意力的广度、集中性、稳定性和选择性等来增加我们的心理里的强度。从而可以减少厌倦、无奈、封闭、疲劳和无效能感等,让你再也不用把全部精力放在生活中的琐事上了。
2、优化个性品质,提高精神境界。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随波逐流,注定会时间里碌碌无为,等到你老了,你会发现你没有什么能给社会和家人留下的。所以在实践中有目的性,自己的生活才会更加充实、丰富、高尚。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给自己制定一定的计划,让自己充实、丰富、高尚起来。
(来源:文章屋网 )
一、职校生心理不健康的状况分析
职校生由于社会偏见和竞争压力,心理表现令人担忧:上职业学校是出于无奈而不愿意学习;不喜欢所学专业;认为前途渺茫;缺乏热情和积极性;有强烈的自卑感和失落感,等等。
1.缺乏学习动机和积极的归因模式。
成就动机强的人对学习和工作都非常积极,对事业富有冒险精神,并能全力以赴,希望成功;他们希望得到外界的公正评价,并常把成败归于自己能控制的主观因素;他们倾向于对未来成就抱较大的希望。学业不佳的学生,或归因于自己能力低,从而丧失学习兴趣,产生自卑感;或归因于教师能力差,水平低,教法不当;或归因于课堂纪律不好,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也有学生是因于偏科,重此轻彼,导致学科失衡而影响到整体学习的动机。
2.厌学。
部分职校生由于知识基础薄弱和学习能力差,对职校的学习感到困难重重,因此对学习毫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部分职校生认为读职校无升学的压力,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没有建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理想,学习上得过且过。
3.适应能力弱。
不少家长对孩子袒护娇惯、过度保护,样样安排周到,导致孩子缺乏实践锻炼和意志力,一遇到问题就束手无策,无从下手。甚至个别学生把小挫折看成大失败,整天忧心忡忡、泄气消沉。
4.人际交往能力差。
部分职校生自身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限,对即将面对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和就业的挑战感到茫然和恐惧,不知如何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往。
5.不良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学习的冲击。
受到社会环境影响,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好休闲和学习的关系,大部分精力放在游戏、娱乐上,丧志,虚度青春,而家长对孩子又不能进行有效的制约。
6.缺乏教师的公正对待。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许多教师有意无意地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对“差生”和“不听话”学生轻视,对中间生忽视。
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德育管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1.确立目标,树立信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体本身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把动机的培养、激发,强化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教学中不仅要从学科的产生、前景、发展,当前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应用等方面入手,而且要让学生认识到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让学生明白他所学知识的内容。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控力。
目前职校生自控能力差的主要表现是:情绪的不稳定性;兴奋抑制的不平衡性;意志行为的脆弱性;缺少良好行为的习惯性。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控力,则应做到:(1)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控力的学习、生活环境;(2)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手段,使学生了解如何调节情绪状态;(3)鼓励学生充满自信,树立在困难面前不折不挠的信心和决心;(4)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观察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其次,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各学科领域中充分发挥学生聪明才智,让学生愉悦接受已有知识的同时去探寻新知识、发现新规律。最后,通过各种有益活动让学生接触新事物,接受新信息,使他们的思维能合着时展的节拍发展,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
4.培养学生具有参与竞争的心理准备和实践能力。
人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体现和发展。目前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存在着“思想上的优越性,意志上的脆弱性,学习上的被动性,生活上的依赖性”等弱点,他们参与社会竞争的心理准备不足,勇于参与竞争的实践能力不强。要重点培养职校生的竞争意识,使他们敢于直面现实困难与挑战,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和品质,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劳动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5.制定紧急情况下的心理干预机制,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学校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专人负责,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要始终把调治学生因家庭不幸、学业失败、失恋、重大挫折等原因而产生的消极心态、逆反心理,缓解学生的挫折感,平衡心理危机,消除轻生意念作为长期的任务,对于突发事件要及时进行心理帮助,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机制,使学生学会从挫折中吸取教训,从逆境中奋起。同时引导他们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事物,培养对生活的情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用之才。
6.加强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具有参与竞争的心理准备和实践能力。
(1)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是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和品格。应发挥心理咨询及辅导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形成沉稳自信、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与此相联系,要重视对职校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创设各种让学生表现自己、发挥潜能的机会。
(2)面对职校生在身心发展水平、知识背景及发展能力上存在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应因材施教。新课堂的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师生平等参与的“活动化、生活化、自主化、情感化”的课堂,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前提下,适度引导,促进其个性特长发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拥有同等参与的机会和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学生职业的指导和就业强化积极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不利于将来就业的心理倾向,正确对待职业选择和市场竞争,了解职业的社会意义、价值和就业形势。
关键词:幼儿教师; 钢琴演奏; 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152-001
为培养合格优秀的幼儿教师,打造一批业务娴熟,师德高尚的幼师队伍,近几年,萧县教师进修学校连续举办多期幼儿教师培训班。与普通幼儿师范院校不同的是,参训教师多为已从教多年的幼师和拟从事幼教事业的初、高中毕业生。为提高培训质量,检验学习效果,教师进修学校在学员结业时设立了验收环节。但在琴法验收中,一部分平时弹琴水平较高的学员,面对上级领导和验收专家老师时,竟做不到正常发挥,有的甚至手脚发抖而无法正常弹奏,极大的影响了验收效果。究其原因,还是这部分学员紧张怯场、缺乏自信心所致,是心理素质差的表现。
在平时的琴法教学中,在每次新课教学之前,都要对上节课布置的琴法练习曲让学员现场弹奏以检验作业完成情况(即我们所说的“回琴”)。我就对在回琴时经常表现出紧张情绪的学员进行谈心、调查、分析,总结出有两种学员易出现这种紧张状况。一是内向型性格学员。这类学员只要处于公开场合下,无论做什么都会紧张怯场,大多性格拘谨,寡言少语,不爱表现自己,特别是当要求她们在老师、领导或公众面前演奏时,时常表现的多虑、羞涩、缺乏勇气,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二是因自身技能水平限制而造成紧张情绪的学员。这类学员平时练琴时间较少,基本功不扎实,对自己的弹奏水平没有把握,所以在面对回琴或考试时,精神就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从而更加影响弹奏效果。
针对这两种类型的学员,我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她们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取得了明显效果。
第一类:内向型学员
一、心理暗示法。将回琴地点由琴房转移到教室,要求学员面对老师和同学弹奏,以锻炼其在公众面前弹琴的心态。同时引导她们调整心态,给自己积极的内心暗示,排除外界干扰,别把自己想象成在表演。要调匀气息,摒弃杂念,以最好的状态去弹奏乐曲的首句,然后本着再练习一次的念头去弹奏。对于学员在弹奏中出现的问题,要委婉提出,并对其优点和进步之处大加赞扬,以增强她们的自信心。
二、集体互助法。发动全体学员,成立了“传、帮、带小组”,将内向学员分别编入各小组内,明确小组长为学习监督责任人。要求内向学员在练习流畅后,先面对个别同学弹奏,得到认可再在小组内表演,等小组验收通过后就可以面对教师及全体同学演奏了。同时,鼓励小组内同学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鼓励,并对内向学员着重关注,及时给予辅导,以达到快速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三、增压提效法。对于琴法教学中出现的歌曲、练习曲,要求学员全部做到边弹边唱,并在此基础上,刻意安排内向学员进一步练习给别人伴奏。通过反复的伴奏练习,能够使她们集中精神去想键盘、看乐谱、听歌声,在锻炼的过程中淡化了紧张情绪,再到公众场合演奏时,心理也就轻松多了。
四、社会融入法。教师要拓宽渠道,组织各种跨年级交流及联谊活动,让内向学员多参加,多融入,并适当地给予她们展现自我的机会。还可鼓励她们多参加社会文体活动及公益活动,使她们在社会广阔的舞台上锻炼心理承受水平,体会自信带来的快乐及收获,从而迅速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第二类:技能不足型学员
一、苦练内功法。因为自身水平限制,这类学员在弹奏过程中会出现肩紧、腕紧、掌紧、手指笨拙等状况。特别是弹奏较快的曲子时,就会表现的力不从心,而这些皆来源于她们的基本功不扎实。这时,教师就要正确引导学员,掌握“用力”技巧。弹琴时力的来源在臂,击发点在指尖,要把力量从臂输送到指尖,就如同水从水管里流下一般。要把肩、肘、腕、掌关节、指关节等都看成能活动的连接部,而不是“关卡”,否则就会因中间某处关节用力而使力量传不到指端,从而造成手指的笨拙。因此在弹琴中,要求学员一定要对上述部位保持松弛状态,不可用力。对于因肩部用力而造成肩紧的同学,可采用“重力弹奏”练习法,让她们充分体会手指从键盘上方落向琴键时,那种肩部放松的感觉;对于腕紧的同学则可采用“断奏”的方法,去体会下键的力量与手腕的放松感觉。
同时,还要引导学员认识到练习基本功的重要性,要明白“怎样弹及弹得如何”才是真实的程度和水平。要练出“弹”的感觉,不“敲”琴、“打”琴,更不要“按”琴,一切不正确的弹奏方法都会造成身体某部位的紧张。要让学生学会手在键盘上的“释重”、“休息”、“提腕”、“放松”,为正常弹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精力集中法。在琴法教学中,一些学员因为某些原因,表现的目光无神,精神恍惚,不能够集中注意力去练琴。在这种状态下,即使花费再多的时间也很难见效。教师要引导学员铭记“精神放松,艺术开始”的艺训,在练琴时消除杂念,全神贯注,不要在练琴时思考其他事情,要明白思想上的认真才是学习的灵魂,只有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练习中去,才可取得优异的成绩,也才能在面对公众时消除紧张心理。
在高考前“一再告诉自己要冷静沉着要有平常心”,是不是在提醒自己——不要紧张焦虑、注意力分散呢?人的心理是非常神奇的,“心理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一切从心开始!”希望不要什么,对不起,此后紧紧跟随的,一定还是那些“不要”的东西。我们知道人的潜意识是无法分析、辨别、处理否定词的,例如,当你让自己“不要去想红色”,脑海里浮现的偏偏就是“红色”;当你让自己“不要紧张焦虑、注意力分散”,偏偏出现的就是 “莫名其妙的紧张,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扰。
有人问“我怎么会这么脆弱,关键时候掉链子,高考是一次机遇为什么自己没能把握它?心里怎么那么经不起事呢?是不是我心理有问题了”,要说问题,我想它很可能与内心的感到虚弱有关。因为如果在学习上感到自己虚弱,就导致了不自信的产生,因为不自信,所以就把注意力关注到了怕紧张焦虑、怕分散注意力、怕扰之上。这种关注促使我们的下意识对大脑发出“紧张焦虑、分散注意力、扰”的命令,继而我们的大脑就会指挥身心按照其命令采取相应的行动,从而造成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这就是俗话说的“不想什么,偏来什么”的科学原理。
针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首先,我要说的是在高考或重大考试的考场上出现紧张焦虑是不可避免,也是必然的。既然出现紧张焦虑是不可避免和必然的,那么就需要我们接受它,习惯它,将紧张焦虑当成是考试的好朋友,同时用内心的语言告诉自己张就紧张吧,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它不仅不会害我,反而会让我从中受益。甚至你还可以选择和自己的紧张心理对话,问自己为什么这样紧张,自己所担心的可能最坏的结果是怎样的,这样你就做到了正视并接受这种紧张的情绪,坦然从容地应对,有条不紊地做自己的该做的事情。
其次,紧张是应付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有效方式,说白了就是面临刺激和困难,身心要调动准备应付瞬息万变的力量就来源于紧张,所以在考试过程中有一定的紧张度,有利于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进而促进答题的效率,所以我们要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紧张。告诉自己:每个人在此时此刻都和我一样,这是一种很正常的身心反应,它不但有利于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进而促进答题的效率,而且还有助于我知识技能水平的发挥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同时用内心语言告诉自己“紧张就紧张吧,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但是我不能因为紧张而无所作为”,你还可以紧张心理对话,比如“我为什么紧张呢?”“我所担心的可能就是最坏的结果”“出现了最坏的结果又会怎么样呢?”这样就做到了正视并接受这种紧张的情绪,坦然从容地应对,有条不紊地做自己的该做的事情。
第三,当你感到紧张焦虑的时候,千万不要克制或提醒自己不要紧张焦虑,而是以坦然的心态对自己说:紧张焦虑就让它紧张焦虑吧,反正我豁出去了,大不了明年再补习一次!用不了几分钟紧张焦虑就自然而然消除了。同时要正确认识紧张和焦虑。紧张和焦虑并非全为坏事,这是人面临重要的、紧迫的事情时出现的一种自然反应,这种反应有“预警”和“发动”作用。适当的紧张和焦虑有助于促进我们积极迎考并取得较好的成绩。所以不要一发现自己有焦虑情绪就紧张,认为会影响自己的复习和考试发挥,这样压力就会更大,容易加深紧张和焦虑感。
第四,我们要明白高考只不过是人生的一道小门槛,对于自己的未来以及整个社会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看重已远远胜过文凭本身。所以考上大学也不见得是将来的成功人士,考不上的学也不见得我们的人生就会是一塌糊涂,只要我们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有切实可行的追求计划和行动,即便是考不上大学,我们也一定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第五,我要告诉你的是:我们做什么事,不要总是考虑会不会成功,我们要考虑的是怎样才能成功。所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心怀一颗诚心,以不犹豫、不彷徨、不管结果的全身心投入耕耘,成功与否完全交给命运。其实我们在任何事情之前,我们都未来会怎样,命运怎么安排,我们所能做的只不过是踏实勤奋的“低头耕耘”而已。所以我说命运只是负责洗牌,而打牌的是我们自己。考试说白了就是我们手中的一张牌而已,是你玩它,不是它玩你,所以我们要以愉悦和快乐的心态去玩它。
第六,科学实验表明:平日里我们习惯性的思维和应对方式会在大脑皮层留下痕迹,这些清晰的痕迹会直接影响到紧急情况下我们所做出的反应。所以从现在开始进行积极的思维训练——常想“我一进考场就会镇定自若、思维积极、精力充沛” 大脑里就会有个痕迹记载——一进考场就镇定自若、思维积极、精力充沛,当我们真的走进考场时,大脑就会做出指示—镇定自若、思维积极、精力充沛。于是,他的预言就实现了。所以想到进考场,就想到“我镇定自若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我感觉很好……”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积极设想,这样就用利于他消除紧张。
第七,静下心来分析自己“进入考场做题时却莫名其妙的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旁边的学生总是擤鼻涕,自己就很烦很受影响,看到旁边的扭头就觉得他在看自己的卷子” 的原因——准备不充分?是因为没有信心?还是因为怕考砸了难以向父母、老师、同学交代?还是因为这次考试将从此决定我的命运?还是……把所能想到的可能的原因都写下来(记住:一定要写下来)。一点两点地列出来,然后,再一一地加以分析,再一一地加以。比如,如果你写的原因是你的父母亲给了你太高的期望和压力。那么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他们会给你那么高的期望,这种期望到底有道理还是没道理?如果是有道理的,也就是说他们所以对你有高的期望,是出于对你以往成绩的肯定和信心。那你可以想一下,万一你考砸了,他们并不见得就会像你想的那样来责怪你或否认你,谁会以一次考试的成绩来认定一个人的能力呢,更何况是自己的父母。相反他们也许还会来帮你寻找原因,鼓励你。你所以担心是因为你自己在假设而已。如果他们的期望是没道理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要求完全是一厢情愿、超出了你的实际能力的,那么你尽可能地让他们明白你的实际情况。除此以外,你也可以试着去体会一下他们的心情:作为父母,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这种想法对于大多父母亲来说,重要的并不是马上改变他们的观念,而是要告诫自己不要成了他们这样一种心态的牺牲品。经过这样一番面对、分析、之后,你会发现你的心里肯定踏实多了。
第八,做一些心理放松活动。①短暂放松:在学习或工作中,要尽量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好的心情会使工作有更高的效率。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平静”情景,深吸一口气,七秒钟后慢慢地呼出来,呼出时想“平静”二字和相应的情景,配合吸气时肌肉紧张到呼气时肌肉放松,大约每次七秒钟。也可运用暗示语:“我感到呼吸轻松自如;我感受到新鲜的空气进入,肺部很舒服;我现在很安静;我感到精力充沛”。②想象放松法:想象放松法是通过一些安宁、舒缓、愉悦的情景的想象以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你要尽量运用各种感官,观其形、听其声、嗅其味、触其柔……恰如亲临其景。比如,你可以想象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散步。在一个暮春的下午,夕阳西下,余辉相映,你踩在柔软的草地上,清新的野草味、花香味以及田园味阵阵扑鼻,不时还有鸟儿鸣叫、蜂蝶飞舞。你身临其境,微风拂面,就像小时候妈妈温柔的抚摸;柔光沐浴,就像出远门时父母的谆谆叮咛;高天远山令你心旷神怡,你此时舒展全身,慢慢地做深呼吸,感到无比轻松舒坦。这样就可以排除杂念,心平气和,达到放松的目的。③深呼吸放松:长长地、慢慢地吸气。你可以将你的肺部想象成一个气球,你想尽量将这个气球充满。当你感到气球已经全部膨胀了起来,就表明已经气沉丹田,保留两秒钟。然后,轻轻地、慢慢地将气呼出。吸气持续四秒钟,呼气也持续四秒钟。你可以一边呼吸一边数秒。为了放慢速度,你数秒的方法可以做些改变,将“一秒”变成“一个千分之一”这样可以将速度基本上降到大约一秒钟一个数字。开始吸气时,你的脑子里便开始数:“一个千分之一,两个千分之一,三个千分之一,四个千分之一”,你一定要将吸气坚持到数完“四个千分之一”,然后以同样的方法呼气。你可以在以上三种方法中任选一种进行练习。
[摘 要]:音乐专业生是学校经过测试选拔的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在每年专业高考中,都有学生发挥失常的现象发生,影响学生的前途,影响学校的升学率。可见,心理素质对音乐生的专业考试影响很大,甚至具有决定意义。
[关键词]:音乐 高考生 心理素质
在每年专业考试的考场,我们都会看到有些考生由于过度紧张而影响考试成绩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音乐生稳定注意的能力不够;
2.音乐生支配情感、意志和性格的能力不够;
3.教师的心理素质及对学生歌唱的指导;
4.考试中出现心理问题。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心理素质太差。解决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利用声响刺激提高音乐生稳定注意的能力
许多外来刺激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例如,对于习惯在熟悉安静的环境中学习的农村学生而言,进城考专业晚上总睡不好,所以教师应让学生逐步适应。
从高一开始,每天所有课余时间要求音乐生在不安静且有音高、节奏的环境中自由练习,训练音乐生的无意注意,经历高一不长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对此类刺激引起的注意就能达到自由化程度,进入有意后注意,对视唱等学习活动和外来刺激就能合理分配,于是再度恢复正常――熟悉视唱等音乐刺激状态下的学习正常。从高二开始,每天所有课余时间要求音乐生在音乐教室练声、唱歌,由于各自练习时节奏不稳定、内容多变极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而导致分心,学生不能在此类刺激与学习活动之间进行注意的协调分配,要想最大程度地排除其干扰,需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对发声是否科学的分辨要集中全部的注意力,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一直延续到高三考专业时。这样学生稳定注意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2为学生创设特殊情景,培养学生支配情感、意志和性格的能力
学生歌唱的心理状态不好,会影响其高考稳定与正常。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高一音乐生都是对音乐有着强烈的爱好和情感,这种情感是兴趣的升华,但兴趣还只是低层次的情感,高层次的情感是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这对于一个音乐高考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对学生情感、意志和情格的培养要从高一开始,教师要培养学生音乐的兴趣,有了兴趣,爱上了音乐,学生才会执着地去追求其中的真谛,通过情感的抒发来揭示事物的意义,启发学生的歌唱激情。当然,一切心理素质的训练,均需建立在科学发声方法的基础上。俗话说:“艺高胆大”,歌唱技巧的训练与心理素质的锻炼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由于声乐技巧的非直观性,也由于声乐教学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声乐技巧教学的知识没有规范化、标准化的语言来表达,故有时学生对教师的讲述和要求感到不容易理解和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偏重于感觉上、心理上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肯定、少否定的方法,是培养确定自信心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性格,使学生有沉着、自制和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去克服情绪的干扰,加强艺术修养,培养从事艺术的情操。
3.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教师的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持久而深远的。尤其是专业教师,要注意对自己心理素质的改善和人格的提升,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我,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及优势,不依赖于他人的看法和领导的评价,相信自己的能力,乐观、积极、自尊而不自卑,要把自己看成是命运的主人。另外,教师要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工作态度,教师角色要求教师不能将烦躁冲动的情绪带入课堂,以免传染给学生。教师还要乐于交往,融洽人际关系,将自己和谐地融于社会之中,善于与同事、家长,特别是学生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做一个虚怀若谷、淡泊名利的成功教师。
另外,作为一名音乐专业教师,歌唱的良好心理素质当然更重要,对学生影响更大。人常说:“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在给每位学生上声乐课时自己先将歌曲“声情并茂”的范唱,让教师的歌声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把歌曲的内容淋漓尽致展示给学生,使整堂课都沉浸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不仅很快唱会了歌曲,而且在教师范唱的感染下,学生也表现出积极的歌唱态度,在教师的鼓励下,踊跃上讲台演唱的学生越来越多,唱的也越来越好,也提高了学生单独演唱的心理素质。要改变学生害羞心理,教师要鼓励学生上讲台进行表演,开始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演唱,同时加强对最先表演的学生的鼓励,来激发其他学生的演唱欲望,到最后再鼓励学生进行独唱、二重唱的表演。这样,不仅使大多数学生消除了害羞、害怕的心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对其心理素质的耐受力也是一种锻炼。
歌唱艺术是必须同听众见面的艺术,教师要指导学生经常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做到为不同的观众演唱,这种演出实践,能使学生从心理上适应并喜爱音乐表演的环境,这是减少和避免临场紧张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增加演出实践的过程中,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在最初阶段,可选择一些熟悉的人(如爸妈等亲人)作为自己的观众,也可选择在一些非正式场合进行演唱,在比较轻松的气氛和快乐松弛的环境中会缓解其紧张情绪,同时也能逐渐使自己熟悉和适应演出的气氛,提高自己演唱的自信心。最后,在条件渐渐成熟时,再在正式的场合或欣赏层次比较高的观众前表演。另外,在表演中有时出现一些小的漏洞,对于演出者来说是很正常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把演出坚持下去,并把纰漏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通过大量的舞台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在各种场合和各时间段演唱,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关键词:中学生;足球运动员;心理变化因素;心理训练;心理训练的作用
随着现代运动水平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心理学有关原理与方法理论在足球训练和比赛中得到广泛地运用,心理训练也得到了世界足球训练界的格外重视。提高心理训练地效果,使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充分而高度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技能的掌握与竞技能力的提高,保证竞技水平充分、稳定的发挥。因此,在足球比赛中,要求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良好地对战技术和灵活多变的能力及较高的技、战术水平,而且更要具备最佳的竞技心理状态,从而在比赛中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1.中学生足球运动员心理变化因素
1.1竞赛规模和运动员面临任务
规模越大比赛任务越重,运动员心理情绪就易激动,易产生高度情感即荣誉感、团队责任感。如一支学校足球队的运动员参加本校的比赛时,因队员分布个班级,技战术水平难以发挥,竞争对手较弱,那么运动员的情绪就不兴奋,也就不容易发挥出最佳水平。当参加省、市、区比赛时,竞争对手实力很强,比赛责任重,运动员们就必须全力以赴,在为学校球队争光的情绪感染下,注意力高度集中,兴奋性增强,这样运动员就发挥最佳战术水平。
1.2参加比赛的队伍水平实力对比
实力接近,情绪易于高涨,其实力悬殊较大,情绪就易低落,比赛都可望胜利,但同样也希望遇上势均力敌的对手,如中学生比赛时,对手都是各地区优秀队伍,要想取得一场一场比赛的胜利,全队上下必须全力拼搏,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但更为了战胜自己,相对手挑战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只有在强队面前获得胜利才是最后的胜利,要想战胜对方首先要战胜自己。
1.3训练水平与比赛经验
经验丰富,准备充分,球队整体训练水平较高易产生增力情绪,反之,则产生减力情绪。初次参加比赛时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记的水平,是因为赛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心情紧张和动作僵硬,反之和注意力下降,不能发挥出自己的训练的一般水平,可能比平时还要低落,这主要是心理情绪在作怪。那么,平时的训练要多从实战出发,在每一节训练课中有针对性的培养,有目的性的强化,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就可避免临场心理紧张现象的发生。
1.4参加比赛动机与训练目标要求过高
运动员产生的动机是否与体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相联系起来划分,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能动动机包括:胜利的动机;成就动机;以及接受挑战的动机等;外在动机包括:教练员、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压力引起的运动动机。一般来说,内在动机能促进中学生对体育目标的追求,其动力更足,持续时间长,而运动员从事体育活动时既有内在动机也有外在动机,两者必须有机的结合主次分明,才能调动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积极性。所以运动员有良好的动机,即使遇到了困难也能克服消极情绪,引起良性的兴奋和振奋精神的状态,并充分调动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夺取比赛胜利。
1.5外界环境的干扰
比赛的胜利与失败,不仅仅受运动员自身条件制约,同时心理变化因素还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如:天气、场地、观众和裁判员等。这些外界环境的干扰,不同程度上影响到运动员的心理变化。例如:在雨天进行足球赛,观众少,土地泥泞等;往往使比赛气氛冷淡,运动员不易调动积极性。反之,运动员就易产生兴奋的情绪,增强自信心。
2.中学生足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
2.1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调控
运动技能的掌握过程,不仅是对肌肉骨骼动作的训练过程,而且也是智力训练过程,有些技术动作不能形成,往往不是由于肌肉运动本身原因,而是大脑水平低,缺乏必要的运动素质,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调控就是回忆学校技术动作,可找一处安静处闭目进行表像回忆,回忆以往比赛的成功体验和顺利完成部署的情况形成清晰的运动表象和概念,加深对关键技术动作的理解掌握,从而达到提高技术动作的目的。
2.2集中注意力训练
集中注意力训练是一种主要的注意力调节方法,集中注意力是指:人得身心倾向于某个目标不分心,不受各种内外因素干扰。实际上注意力的调节是运动员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这种能力即与先天神经系统的特征有关,又与后天进行系统的有意识训练和培养有关。
2.3放松训练法
放松训练是一种神经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其具体做法是:专心致志的自我默念放松,对全身肌肉群逐一进行放松,并配合呼吸调节。运动员清晰的感受到肌肉群的松弛程度,肌肉放松后,大脑神经也相应放松了,紧张情绪更加缓解,加速了消除身心疲劳的速度,这也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
2.4动机训练法
因为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动力,赛前激发运动员为对争光的荣誉感,拼搏精神,建立必胜信心,帮助运动员全面了解情况,树立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信念,同时也要做好失败的自我接受准备,可见,良好的身体状态对比赛的成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练员在训练中多注意对运动员心理能力的训练。
3.小结
中学生足球运动员在进行竞技训练的同时应加强心理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在竞技场上发挥运动员的内在潜力。针对中学生足球运动员比赛的紧张心理教师或教练员平时应常用、巧用心理训练方法去帮助那些心理素质较差的运动员克服紧张心理,从而促进其运动技术水平的全面发挥。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 田麦久,刘建和.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73.
[3] 季浏.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王崇喜.球类运动-足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59-272.
[5] 杨立本.青少年足球训练法[M].北京:北京体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