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9: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校学院教科办,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高职学院;合作办学;英语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4-0204-02
入世以来,国外的教育机构纷纷抢滩中国市场,除最初的大批本科院校纷纷与国外名校合作。开发合作办学项目外,高职高专类等专科批次的合作办学项目也风起云涌,发展迅速,到2008年,全国共有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1100多个。而衡量合作办学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指标为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国外大学文凭的获得并非易事,其中最大的“拦路虎”就是语言。国外不同的大学,对学生注册入学时的语言要求各有不同,但对本科入学语言要求通常是雅思(IELTS)6.0分或6.5分,如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昆士兰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堪培拉大学等对本科入学语言要求是雅思6.5分。也有部分澳洲学校,如南昆士兰大学本科入学要求通过澳洲的英语四级考试(CSWEⅣ)。国外的这些语言测试系统与中国大学目前普及的大学英语等级考试(CET)大相径庭。而国内传统英语教学的不足,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缺乏将直接影响到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推行和发展,从而大大延缓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1 调整课程设置,增加英语课程类型
课程设置是实现教育目的、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是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办学特色和教育理念的载体。课程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交际的能力,即实际应用能力,立足于将外语教学中长期以来单纯的语言技能教学向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培养综合能力的全面素质教育转变。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设置和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使中外合作项目的学生达到国外大学入学的语言要求。因此,合作办学中英语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这不仅关系到实际出国深造的学生人数,而且直接影响到他们专业课程的学习,因为双语教学模式下,专业课程的学习必须以英语为工具和手段。
合作办学的英语课程,不能简单地开设综合英语课程或托福,雅思课程,而应当在一年级阶段开设语音,听力等课程,进入二年级后,开设写作和快速阅读等,而英语口语课程和综合英语应当始终贯穿至少两年的基础英语学习当中。这样。可以夯实学生基础知识,为高级英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英语课程的内容,除适应一般高职院校重应用的要求外,应适当加入英美国家的风情习俗介绍,历史地理知识等。在内容上趋向国际化,培养学生能在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下生存的能力。除正式课程外。还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程,如英文打字,电影欣赏,报刊选读等,以增强学生技能,加快对国外语言文化的了解,为出国深造做好前期准备。
2 根据学生情况选定教材,循序渐进
高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英语教材选用,应进行慎重筛选。有些院校以雅思或托福培训教材为主,以期学生达到出国要求。但托福或雅思教材起点较高,集中培训形式的训练和高职的课堂模式也存在不协调的地方。笔者所在的院校中,就曾经使用过新东方的托福培训教材。按听说读写四门课程对学生集中培训一学期,周课时达到16节,但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教材对学生而言难度太大,很多学生因无法接受而被迫放弃。课堂气氛非常沉闷。教师心情也受到影响。
还有些院校直接选用高职高专英语教材,教学难度贴近学生实际水平,授课效果较好,也容易和学院其他专业教学进度,教学资料保持一致,师生皆大欢喜。但这种选用教材的方式,又无法完全适应合作办学专业对英语的高要求。高职教材内容较为浅显,尤其是非专业英语的综合教程,听说读写训练夹杂在一起,没有开辟专门课程,与学生所预期的出国目标有一定差距。况且这一类教程中,涉及学生预期留学国家人物风俗的内容不多,对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来说并不是首选。对合作班的学生,仅仅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必须注重文化共核(common core)的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学生必须接触世界文化中两个根本不同的体系一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学生不仅要掌握母语文化,还要掌握且的语文化,尤其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合作办学专业的英语教材在一年级阶段可以使用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作为过渡,但必须单独开设听力和口语课程。可以考虑自编教材,也可以选择国家规划教材一起使用。二年级以后,以大学英语本科教材为主,辅助教材为英美国家历史人物等文章的快速阅读训练和写作专项训练教材。同时鼓励学生校外报名,积极参加校外机构的托福雅思培训。
3 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素质
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师,除了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外,对专业英语也应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知识的应用和技能是基本要求,必须具备自己所在院校的重点专业的专业英语基本素养。合作办学班级所开设的专业,往往是一所院校的重点专业,拳头产品。后期的专业课程,没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几乎无法进行。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有效渗透,尤其是专业词汇构词法等知识,可为专业英语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此外,由于学生面临的托福或雅思考试的需要,英语教师必须对国内外的英语考试体系有一定的研究。托福或雅思的考试形式,考试方式,有别于国内任何英语考试,即使是英语教师,也应该对它们系统研究,才能对学生备考有所帮助。学生除出国需求外,还要通过国内的英语应用能力(三级)考试,很多同学还有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甚至六级考试的需求,另外,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专转本英语考试和各种英语口语考试也都很受学生关注。身为教师。对各种考试的充分了解,有助于授课过程中有的放矢。
语言教师被学生寄予很高的期望,他们渴望从教师身上了解更多的国外信息,历史文化,风俗人情等等,但目前状况是,很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根本未出过国门,对英美国家的了解也多为纸上谈兵。他们也很渴望能得到出国深造的机会。这样的机会也依靠校方通过多种渠道争取,给更多的教师出国培训的机会。
综上所述,英语教师被赋予多种综合素质要求,其中有些要求通过教师自身努力可以实现,有些需要校方重视,以出国培训等形式来提升教师水平,满足学生对教学的需求。
4 调整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生源特色,英语教学模式应不断调整,适应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
关键词:学习理论 人才培养 小班化教学
一、引言
当前,为满足社会对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需求,大学转型建设正在深入推进。作为培养高年级学生的专业院校,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解决好学生将来在社会中发展的“前劲”和“后劲”的问题,即在打好科学文化知识基础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也是工程技术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小班化教学其实是教学资源的再分配,对于工科专业课程来讲就面临一个“费效比”的疑惑,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被小班化”的现象。本文依据近几年针对高年级学生的教学经验,结合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就高年级院校学生工科专业课程小班化教学设计作一下探讨。
二、教学设计理念
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研究中,通常依据学习者学习知识的三种学习理论【1、2、3】(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分别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探讨。在文献【1】中提出在这三种主义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是一种并存的关系,而不是一种替代的关系,各自适用于不同的领域,影响指导教学设计的学习理论选择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学习任务的复杂性、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环境的丰富性,它们与学习理论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到,每一种学习理论都有其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群体。这三种教学设计学习理论的关系并不是截然分离的,一方面有一定重合,另一方面,相互之间有着配合衔接的关系。教学设计的任务就是针对学习者、学习任务设计出最适合的学习策略。总体说来,随着学习任务复杂性增加,学习者认知能力加强,学习环境的逐渐丰富,最适合的学习理论就从行为主义向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转化。对于客观事实的介绍,比如概念的形成,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比较适合的,对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环境的丰富程度都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只是让学习者知道是什么。而建构主义比较适合于解决现实中经常遇到的复杂的、定义模糊、目标不清晰拥有多种方法和路径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工科专业课程本身比较严谨,但是在军事应用中往往遇到复杂而又不确定的情况,这为面向应用环节进行小班化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三、小班化教学设计
本文讨论的小班化教学模式设计主要针对工科专业课程和高年级院校学生的特点,面向社会发展的需求,侧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它部分采纳了建构主义的理念,以问题为核心,建立学习的定向点,通过设计学习资源和学习情景而展开。通过加强教学过程控制、授课过程部分小结和课后总结评价对教学体系进行调控,使之趋于完善。
1、 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开始实施之前,需要对本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建设一个知识点树,即能方便细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又能避免传统教学目标罗列方式带来的整体逻辑性的欠缺,方便老师尽快熟悉本课程的结构体系,设计出更合理的问题、案例以及辅助的教学情景,减少学生非学习范围内的错误摸索,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还需要区分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追求自己的个性化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所有的学习者都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则是学生自己确定的,不同的学生由于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不同,其学习目标也不完全相同。
为确定教学目标,需要完成社会建设需求和课程的建设需求的多方面调研:首先可安排年轻老师到用人单位代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了解一线用人单位需求;其次到兄弟院校和劳资部门进行有目的地调研,了解同类的课程建设需求信息;最后结合学院课程建设的整体安排(比如综合演练)和学生自身求学需求,整理教学内容。通过上述三个渠道,重点地提炼出相关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安排,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2、 分析学习者特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外界影响是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本文的教学模式设计是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通过对学生的分析,主要的目的是有针对性地设计出适合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习问题,提供适合的帮助和指导,设计合适的学习情景与学习资源。分析我校高年级院校学生特征【4】,主要有一下几点:
* 文化基础较好,思维敏捷,虽然有各自擅长的方面,但是个体综合素质相差不大,整体比较平均。
* 经过3年的院校生活锤炼,学生组织纪律性比较强,对于老师安排的任务能够不折不扣的完成。
* 相当多一部分学生参加过各项竞赛活动,知识面比较广,求知欲强,有一定的资料收集整理能力。
* 学生的管理模式使得每一位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意识都得到了锻炼,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较强。
建构主义认为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学习者本身的素质就决定了他所能构建知识的能力,而高年级工科院校学生的这些基础能力非常符合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为针对一些复杂教学内容的课堂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极大的方便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3、 学习内容特征梳理
学习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知识载体,教学目标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内容才能体现出来。因此需要对学习内容做深入分析,明确所需学习的知识内容,知识内容的结构关系,知识内容的类型(陈述性、程序性、策略性知识)。这样,在后面设计学习问题时,才能很好地涵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知识体系,才能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将学习内容嵌入教学环境中。比如简单陈述性知识可以通过传统课堂授课方式进行或者提供相关学习资源让学生自己查阅,而策略性的知识,则可通过设计从现实环境中提炼的案例来体现并展开。
4、 问题设计与教学环境设计
针对课程一些复杂教学内容,本文强调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探索、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来驱动学习,而不像原来那样充当概念、原理的例子。通过前面的一系列教学目标、学习者、学习内容特征的分析,问题设计就水到渠成了。问题设计不是一个孤立的部分,它必须与学习情景、学习资源建设、教学管理与帮助统一设计。总体要求就是把问题置于一个真实的任务环境,同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当学生置于学习环境中时,他需要知道有关问题详细信息,并需要学习必要的预备知识,这都可以以学习资源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在实际教学中,建设网络信息资源库,同时提供一些问题的线索,方便学生的查找和整理。对于学生来讲,查找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对于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高年级院校学生,本身已经具备的较好的素质基础,将其置于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展开问题的探索和实践,对其快速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教学环境设计是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体系都要有相匹配的教学环境,这是老师的工作之一。教学环境包括学习资源环境,氛围环境,老师需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教学环境建设之中。
5、 教学实施与教学过程控制
在教学实施设计时,需要考虑创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主要是指要求学生掌握搜索、选择、思考、写作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老师所起到的作用是防止学生出现知识碎片化。协作学习能力也是未来任职要求和现实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目前存在着信息接入点与学生数量不匹配的矛盾,这使得学生难以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通过协作分工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
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案例式教学,一种是参观见学,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案例式教学【5】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少老师却将案例教学和课堂举例相互混淆。其实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差别,案例教学学生是主体,学生和老师通过案例这个平台相互沟通,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举例教学老师是主体,学生是被动的接收知识,属于传统的学习理论范畴。那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精心的设计案例,把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环境中,让其运用自己本身的知识和能力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一个合格的案例,至少应该有如下特点:所选案例必须是真实的,来源于部队实际,符合课程教学要求,如果是假设案例,也需要符合实际情况;所选案例必须典型、精炼,不能是大量事实的罗列,以便学生直接发现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精心设计多数学生容易产生错误理解的问题,实践证明,错误的理解会使得正确的思路更加让人印象深刻;必须能让学生出现理解、思考的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案例这个平台成为学生思想碰撞的舞台。
参观见学需要协调和动用的教学资源要远远大于普通课堂教学,这是其在实际操作中的一个难点。因此有些老师提出用实物教学来代替参观见学,减少教学准备的工作量。但是参观见学在教学环境设计上有着实物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
从图2可以看到,到一线用人单位参观见学,使得学生、老师和单位员工在现实的场景中互相充分的交流。老师组织实施时可以预先设定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加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通过抽样调查发现,学生通过参观见学,除了对具体的单位设备有一定了解以外,不少学生透过具体的设备,对其使用、管理流程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思考,从而对相关的知识点理解的更加透彻,提高了对本课程的认识层次。这是实物教学远远达不到效果。目前,社会与院校正在相互配合,摸索以联教联训【6】的形式培养合格的人才,作为我国综合性工科大学,本身也有责任设计出一套符合自身特点,有利于建立与用人单位长效合作的体制,让教学由单一的课堂走向社会。
在教学控制时坚持“不愤不启,不诽不发”的原则,在具体措施上提高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小班化教学确保了老师能够有足够的精力及时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状态,提高课堂参与度,这从另外一个角度对于老师的要求更加的高了,需要老师在教学控制方法和手段上,课堂教学强度加大。比如在案例教学中,老师扮演的是一个“导演”的角色。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思路、学习状态都可能不一样,甚至可能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情况,需要老师实时的分析、判断,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老师在组织案例教学中要坚持以鼓励为主, 调动积极因素,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不同的意见,营造一个氛围,让知道者告诉不知道者,让不同观点、见解得到交流,使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和分析、讨论能充分分享来源丰富的各种信息,使学生真正感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然而在现实的课堂中总是存在着相当多的“南郭先生”,不采取一定措施将大大降低学生课堂参与度。为此教学组将平时成绩比重提高到总评成绩的40%。学生结课考试严格执行教考分离制度,任课老师不针对考试作任何辅导,学生的复习资料为平时作业、网络课程测试题、教材。学生最后的总评成绩60%为考试卷面成绩(卷面成绩还是采用百分制),40%为平时成绩(案例分析作业成绩),共112名学生成绩统计如图3所示。图中平时成绩影响因子定义为:。平时成绩影响因子越小,说明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总评成绩基本一致,该学生对此教学模式比较适应。
图3中,平时成绩影响因子设定了3档(1档为 10%),可以看到一半左右的学生平时成绩和最后考试成绩基本一致(平时成绩影响因子为1档),有14%的学生平时成绩影响因子处于3档。经过分析,这14%的学生其卷面成绩不及格或勉强及格,但是平时案例分析作业情况正常。由此得出结论:将案例分析作业系统化并提高平时成绩比重,严格教考分离这种教学控制方法是有效的,学生成绩分布是合理的,但是少数习惯于传统考核方式的学生表现为非常不适应。
6、 小结与效果评价
教学模式设计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自我完善的过程,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有小结与效果评价以方便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修订。它可以以小测验、论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根据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反馈修订。
7、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学期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但是这种有确定性答案的考试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平常教学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因此需要在总结性评价中加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该学生的表现评定,否则会严重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图3就是总结性评价分析的一种形式,它将学生平时表现和考试表现统一进行分析,便于老师及时总结、改进。
四、结束语
在当前应试教育为主的模式下,相当多的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并没有引起实际有效的重视。院校实施创新教育,对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给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创新教育过程中,教员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只是针对高年级院校工科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本身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有待改进。这种小班化教学模式实际上对院校老师在个人综合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老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适应大学转型建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7-13
[2] 吴全洲。ID模型发展探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11):31-33
[3] 高 丽。三种学习理论对复杂学习的解释及其整合 [J]。远程教育杂志,2006,(1):30-32
[4] 曹守莲,石沙全。院校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研究 [J]。社会心理科学,2008,23(3):83-85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 高等数学 有效性 因材施教 推陈出新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07-02
民办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伟大历史使命。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之一,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未来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民办本科院校越来越多,学院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很多问题就浮出水面:新生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一些专业是文科理科兼招,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传统陈旧模式下的高等数学教学难以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做好民办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工作,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1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课堂教学(The Theory of Effective Teaching)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科学教学化运动,在受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科学教学影响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后,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效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是提供适宜的教学条件,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习惯。
2 高等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
大一新生在第一学期的学习高等数学课程中,感觉老师所讲的内容都基本上都接触过,这样导致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开始松懈,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完成了第一学期的学习,部分院校期末考试试题又很简单,所以一些学生甚至在啃高中老本的情况下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进入第二学期的学习后,高等数学课程从一元变化到二元甚至是多元,所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新知识,并且远远要比第一学期难得多,学生心理上产生了畏惧感,再加上上学期基础打得不牢,从而造成整体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不理想。
2.2 高等数学教学内容
大学高等数学课程的课时不断减少,在课堂上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面面俱到地将所有知识点都讲解到位。有些学校仍让还用十几年前的授课计划,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有些内容可能对所学专业几乎用不到,但在课堂上老师却用非常多的课时来讲解。这样不仅教师教的累,学生还学而无用。
2.3 高等数学课程的定位
明确高等数学教育的意义,目前仍有不少教师和学生认为像数学一类的文化基础课是可有可无的,认为高等数学课程对他将来的发展根本排不上用场,认为只要把自己的专业学好,将来就能有很好的发展。高等数学是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就好比盖大楼,应该先把地基打好,那么高等数学就是地基。试想一栋高楼大厦,如果地基没打好,它又怎么能屹立东方呢,终有一天会楼塌人亡的。
高等教育应该顺应社会时代的发展,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使其培养的学生是一个综合型人才。因此,在高等课程体系中,文化基础课仍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高等数学课程也是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准确地把握数学课程的定位,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高等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动力。
高等数学课程的价值在于:它可以提供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可以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如何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有效性
3.1 研究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推陈出新
高等数学课程在高等院校中普遍存在授课学时少,授课内容多的问题,因此,要想达到在少课时的情况下,达到最好的授课效果,就应结合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特点,优选教材内容。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应该深入到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中调查研究,然后制定不同授课计划,以便适用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将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定位,突出重点难点,删掉那些陈旧的、过时的、不适用的内容,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适应新时代的内容,突出每个专业所需内容。
在传统陈旧的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只顾课堂教学和完成教学任务,不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不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多数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授,不与学生互动,学生在台下被动地听或记。这样的课堂教学死板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上有时会出现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在台下学生却趴倒一大片的现象,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在教学中,可以以教师的引导及知识传授为课堂的主导,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讲解、师生互动中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高等数学教学成为启迪式、开发式的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2 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把学生科学地分成若干组,分层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民办本科院校应该在大一新生入学时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组,本着以“面向全体,两头兼顾”的原则,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是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逐步上升的规律。此外,教师还应该安排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做到精讲多练,取消一味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做到讲和练相结合。在教完一个环节后,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作业也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3.3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很多学生认为高等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这一方面是因为数学本就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另一方面也有某些教师自身的原因。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首先要多读书,提高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形象化思维和口诀来帮助学生灵活记忆和应用一些公式。如在数量积运算中(表示的夹角),该公式老师可以交给同学们口诀是数积比模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有关数学发展的小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他们进行科学创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
3.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情感教学
教师要感动学生、激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有效性非常关键的工作之一,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在课堂上老师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做到始终饱满热情地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在课下教师和学生多交流,让学生产生对老师的信任,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另外,言传不如身教,教师的行为作风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严于律己、做好榜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双向互动,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3.4 多媒体技术有效应用于高等数学课堂教学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将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增加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可以有效地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一方面,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借助于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功能和图像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但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适时、适量、适度;另一方面,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程,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等数学教学是高等院校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只有教师不断地自我提高、不断地探索适合现代教育的道路,才能充分发挥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的全面发展型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顺燕.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应用[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光明,魏芙蓉.数学教学效率论(实践篇)[M].天津:新蕾出版社,2006.
[3]汪新凡.有效教学理论应用与大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R].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2008.
1、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浙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而本节课内容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自主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二、说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先复习比的一些知识,什么叫比?什么叫比值?然后出示四个比让学求比值。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先出示例1,让学生写出比,再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观察、比较,发现比值相等,问:“那他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是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运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练习。第一个是判断导入部分的四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第二个练习是,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运用了比例的意义,而且对比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运用,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练习是写出比值是0.4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三个练习,每一个都在逐步的延伸,意在达到熟练运用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民办高职 数W 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22-01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 数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严密逻辑思维锻炼的基础课程,在高职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通过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兴趣和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 民办高职院校数学课堂现状
目前,学校只对部分的理工科学生开设数学课程,取消了以往经济类、商科学生的数学课程授课安排。另外,数学课程的课时比例也相应地进行了压缩:从原来的每班每周4个课时压缩到每班每周2个课时。除此之外,学校缩小了数学课程门类,变为单一的教授《经济数学》。
学生数学成绩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高中阶段的应试型学习,还不适应大学偏重自主性学习的氛围,一时间会迷失方向。
另外,在课堂中,由于既定的教学任务,加上缩减的课时,课堂经常出现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讲授过程中对应用案例涉及较少,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学生也不乐于接受,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要打破目前民办高职院校数学课堂的困境,改革势在必行。在既定的条件下,可以在教学方法上做好以下的几点改革:
2.1 加强案例教学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是在讲台上不断地向学生讲解,基本上不与学生互动,教学方法非常传统老套,使得数学基础本来就差的学生对数学课没有兴趣,进而产生乏味的感觉,造成上课时有的睡觉,有的玩手机,无法激起对学习的兴趣,出现低头族与耳塞族。要改变这个局面,就应该加大力度进行案例教学:即选择一些尽量贴近生活与联系实际的题目,与学生一起研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应用能力,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讲述函数的极限时可引入利息公式进行讲解;最值问题可结合工厂生产的利润、成本进行讲述;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问题引出定积分的概念等。我们要懂得提取生活中的案例,让枯燥的课堂活跃起来。
2.2 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信息量大、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同时计算机处理信息能力强、可以很好地模拟数学教学,甚至可以完成教师的部分工作。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把要讲解的内容提前制作在课件上,这样就省去了教师在课堂上板书概念、定理、例题的时间,节约了课时,为同学们课堂练习、拓宽视野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另外数学中的抽象概念、定理等可以通过图表、图像、动画等多媒体生动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在讲述极限定义的时候,可以通过函数图象进行讲解;通过Matlab软件讲解生活中的经济问题等。另外,多媒体教学也便于教师归纳课程重点、难点,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效率。
2.3 加大数学建模授课,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中科学地、合理地运用数学建模进行授课,创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决与运用”的教学模式,通过布置与课堂上讲过的数学建模方法相关的题目,或者是再引申讨论课堂上的某个问题,进行建模教学,达到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的目的。数学建模不仅展示了数学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应用, 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意义,而且通过学生对数学建模全过程的参与与自我尝试,也使学生尝到应用数学于实际的甜头,增强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4 引入计算机数学实验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计算机数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能打破数学课只有习题课,没有实验课的传统模式。开设数学实验课,其目领会数学与现代高新技术的完美结合,并获得现代科技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数学素质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科学计算的方法与手段、数据处理能力,使学生在不断的应用与探索中,通过数学计算、符号处理的数学实验,把数学应用切入理论教学中, 促进对数学规律的理解、认识,使讲授――记忆――作业的传统学习过程变为学生自主探索――思考――解决问题――应用的过程, 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学生独立参与,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海龙,韩田君,徐爱华.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思考[J].学科教育,2013(7).
[2] 欧瑞宏.提高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效果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5(2).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班化教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9-0015-02
随着《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的,高校教学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尤其是江苏在高职院校中实行注册招生以来,生源竞争日趋激烈,民办高职院校承受的压力增大,招生人数的不确定性给高校带来了教学组织上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绝大多数民办高校都采用由几个自然班合并组建大班进行课程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更为明显,大班化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办高职院校师资相对薄弱、教学场地有限、教学计划调整等诸多现实问题。随之而来的诸如教师不善教、学生不爱学、组织管理弱、教学互动难等,也让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因此,有必要对高校思想政治课从学情分析的角度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完善考核方式等方面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变被动的“接受者”为主动的“参与者”,从而增强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 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大班化教学的总体情况
1.生源特点鲜明,学生群体复杂
近年来,自江苏高职院校实施注册招生以来,民办高职院校作为最后一个批次录取院校既面临着一定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与压力,特别是教学组织实施更加复杂和困难。分数非常接近,基本上都处于100多分的状况,录取时基本不考虑其分数多少,这也就致使很多院校不再以分数而主要以其志愿作为录取条件。总之,分数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这必然导致学生入学成绩总体偏低,且呈现分布不均,有的200多分,有的可能只有几十分,甚至更低。中职生、分数偏低的学生等学生群体日趋复杂,该如何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大学的课堂学习,适应高职人才培养要求,提高学习兴趣和意识,刻不容缓。
2.学习习惯不好,存在厌学情绪
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开设品德课、政治课或类似课程,很多内容较为熟悉,大学里的思想政治课只是意识形态的灌输课,学生觉得没有特殊之处,普遍认为枯燥乏味,教化思想严重,学了无用,不会影响其专业发展和就业,持无所谓的态度,在民办高校中较为普遍。理论素养偏低、抵触情绪存在、不愿学或不去学的学生不在少数,因而逐渐养成了只带课本或者根本不带任何东西就来上课的不良学习习惯,“身在曹营心在汉”成了部分学生的真实写照,课堂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3.教学场所偏大,教学难度增大
大班化教学环境总体不佳,教学场所偏大,学生坐在在100多人的教室里听课,容易出现“簇团”现象,教室后几排异常热闹,前几排几乎无人问津,即使有也是被“赶”至前排,他们谈论着自己关心的话题,玩手机、看小说、听音乐,甚至孰若无人地卧桌睡觉,课堂纪律不容乐观。教师在教学中视野的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教师站在讲台上的视觉控制宽度一般小于10人,视觉纵深小于10排,当注意对象的数量超过这个数量后,则无法清楚地把握。如果教师处在专心讲课状态,其控制范围还要小。再加上多媒体教学,对电脑的依赖又客观上限制了其活动的范围和频率,因而常会忽略对一些违反教学秩序的行为并加以及时管控,让学生产生了“肆意可为”的错觉,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4.缺乏沟通交流,师生互动受限
思想政治课大班化教学中,教师面对100多名学生,难以顾及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思想状况等情况缺乏细致了解,因而不可能做到熟悉每一个学生,甚至是很多学生,课堂互动环节也会因此受限。学生也因此会产生教师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自己不参与课堂教学,也不会影响其课堂表现,甚至是长时间低头、沉默寡言而呈现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等现象,再加上各种信息的冲击学生的思想认识,易产生与教学相背离的看法或观点,往往会不屑于教师的讲解,致使教师会一厢情愿地设计组织课堂教学,而学生置身其外,不去过问或简单应付,教师情绪会受其影响而使课堂互动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个人演讲”,课堂呈现一潭死水,缺乏活力。
5.教师素质堪忧,存在畏难情绪
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在谈论自身发展或职业工作成就时,思想政治课教师往往显得底气不足或缺乏职业自信,表现出既想讲好政治的重要性,又无力展示政治带来的益处和价值,进而成为迂腐或者僵化的批评对象,常常遭遇人为的异化和遮蔽,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受到轻视与歧视,这给思想政治课老师讲好思想政治课、讲出效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与挑战,显得不够自信,力不从心,简单应付,敷衍了事,抑或照本宣科,缺乏生动,甚至放弃了思想政治课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
二 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大班化教学效果的对策
1.创新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性,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设计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融入课堂学习之中,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2.做好学情分析,完善教学资源
学情分析是指教师通过观察、走访、座谈、调查等多种方法对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情况的了解,精心设计教学,做到“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是教师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资源,需要认真分析,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只有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课对己有用,才能增强其兴趣和吸引力。根据学生特点,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自身素质,增强人格魅力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过硬的人格魅力、可靠的政治素养、严密的逻辑思维、崇高的师德规范以及乐教的职业精神,要始终遵循学院“学真、业精、爱生、乐教”的八字师德,在理论上不断学习,业务上不断求进,要求上不断强化,精神上不断提升。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增加社会阅历,参与社会实践,开阔视野,珍惜培训与交流学习的机会,做好理论的传播者、实践的引导者、育人的示范者。利用党校培训、思想政治课骨干教师培训等机会,加强理论学习,与同行交流,开阔教学视野,提高自身素质。
4.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巧
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方法无疑是老师手中的“利器”,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持续的关注与投入,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论语·卫灵公》),这就需要教师要仔细钻研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教学效果。譬如,“第一印象”教学法,旨在重视第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既要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又要让学生产生一些疑问与思考,开启这门课“精彩”之旅,可以是焦点或热点问题,或者是学生厌倦困惑甚至是“长期无解”的问题,也可以是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等。总之,要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任务驱动”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将学生分组,分配不同的任务,组织学生回去收集整理资料,在课堂上做讨论交流,具体分工自行安排,最后形成汇总,选一个代表总结发言,最后教师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和考核。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辩论赛”“模拟法庭”,《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形势分析与展望”等,效果较明显;“课堂演讲法”,以“重要日子”为载体,开展“我的梦·中国梦”主题演讲等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认识,提升精神境界;“讲座法”,以“平安夜,警官与您话平安——大学生伤害预防策略”为主题的法制讲座活动,努力尝试改变了传统授课模式,拓宽校内教学实践活动渠道;“移动教学法”,针对教学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采购了“电子荧光笔”“录音笔”等设备,克服了讲台讲课的距离限制,深入到学生当中,一方面增加了与学生的亲近感;另一方面也有效“震慑”了一部分学生的惰性思想和不雅行为,有效改善了课堂教学环境。
5.整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信息
加强党史学习,增强理论功底和历史底蕴,贯彻“以史说理”“理实一体化”。教师最好能结合最新的社会热点信息,对相关理论进行社会化、生活化、学生化的解释说明,从而让学生感到熟悉而不陌生,现实而不虚幻,具体而不空洞,让学生感觉思想政治课贴近生活,简单易懂;教师在讲述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连贯,而不能脱离历史发展的脉络,任何有违历史的逻辑都是无法获得别人理解或认同的,因而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内容整合,形成系统化、模块化的教学体系,从而使教学内容更科学、更丰富。
6.完善考核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体现绝不只是试卷上的成绩,甚至不能用“一考定音”来反映。而今天的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课学生成绩的最终评定,采取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也就是说试卷上的成绩占据了总成绩的绝大部分。因而学生平时的学习并没有真实地反映出来。而今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应突出其在学生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这样,课程效果才能真正显现出来。譬如,一个学生在我院开展的“孝、宽、诚、责、毅”五字教育活动中充分达到了活动要求,情感得以升华,行为得以内化,自觉践行了学生的行为规范,那就说明思想政治课已产生了积极效果,并不一定要求他去学习实践相关理论知识或活动,尽管他可能没有学或学得不好。因此,我们在课程考核过程中注重采取“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的综合考核方式,多元评定学生总评成绩,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逐步探索“免考”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一方面避免“平常不重视,临时抱佛脚”照样取得好成绩的不合理性,另一方面也可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出勤率和听课率,积累平时成绩,夯实总评成绩基础。
三 结束语
总之,上好思想政治课既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职责,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手段,更是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重要贡献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应从学情分析的角度,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切实解决学生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参考文献
[1]彭瑾.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新西部(下半月),2010(3):179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 企业战略管理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民办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不仅需要量的发展,更需要质的飞跃。当前,民办高职院校要提升教学品位和社会形象,关键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根本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从民办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存在教学目的比较模糊、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教学方法比较简单、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实训教学流于形式、教学考评比较乏力、教学效果尚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等问题,亟需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升教学质量。
一、明确教学目的
基于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复合性和实践应用性,立足于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生源质量和教学条件等教育资源都相对薄弱的现实,不能盲目地把教学要求定得太高,试图不切实际地进行精英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厘定课程性质,进行区分教育:对于非经济、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适宜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进行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主要讲述企业战略管理现象和原理,重在培养企业战略管理的感性认识和观念。对于经济、管理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应在讲述完管理学原理、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等主干课程,已经具备相关基础学科知识后,在高年级以必修课的形式安排,重在夯实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基本通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培养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初步的基础;有条件的还可结合专业方向,侧重于某一方面做进一步学习,引导学生得出分析实际问题的思维路径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方法,培养实践运用中的专业能力。
二、转变教学理念
基于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基本哲学逻辑,即使外在的知识系统再完备,若没有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系统,它仍不能发挥任何作用。而每个学生既有知识结构是不同的,所以即使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每个学生所建构的内部知识系统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必须以作为现代主流教学理念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摒弃单向的填鸭式灌输,推行双向的启发式导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教师为主导,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
具体而言,更新教学理念就是要: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为“师生共同研讨”,知识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而非被动地接受或吸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启发思路、讲解要领,解释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独立思索,自主学习,相互研讨和学术争鸣。变“以教材为中心”为“教材和课外读物并重”,让学生从教材上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后,广泛地阅读课外材料,收集和甄别有关信息,加深理解。变“以课堂为中心”为“课堂与课外并重”,一方面利用网络等方式,增加师生的课外互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进行适量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并采取适当的方法把它与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在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选择教学方法时,特别注意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变“以学会为中心”为“以会学为中心”,强调方法论的传授,使学生学会自行获取、更新和应用新知识。
三、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进不仅仅是利用多媒体或使用双语等器物层面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更重要的还在于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流程的科学化。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推行双向的启发式导学,就应当以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为基础,积极引进和综合运用案例教学(Case study)、概念图形成(Concept mapping)、团队工作(Teamwork)及网络学习(e-learning)等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事物规则,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增长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一般流程是:组织学习小组,形成无偏见的合作氛围――教师围绕拟讲授的知识点,课前布置相关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或学生初步回答问题――学生讨论和争论问题――教师归纳和总结问题――教师提出扩展性或前瞻性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和作用就是科学合理地设计基础性问题,构建良好的小组内部合作机制,通过及时的肯定和追问,引导和促进教学互动的开展,以及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案例教学法强调利用真实或虚拟的生动案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并引导其利用基础知识参与案件解决的推理过程。概念图形成法强调在进行基本概念、原理的教学时,以绘制逻辑关系图的形式,使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条理化和直观化,便于学生形成整个课程的结构体系。团队工作法强调通过互动讨论、分组学习、集体求解等方式,融合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割裂状态,培养教学气氛和沟通、协作能力。网络学习法强调利用网络上传和下载课件等各种声音、文字、影像教学资源,并开展网上信息检索和网上学习交流。
四、更新教学内容
根据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等理论部分内容相对稳定,具体制度规定和实践案例变动较大较快的现实,应当在国家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形成“主线相对稳定,框架基本成型,内容动态发展”的教学内容体系。具体包括三部分:核心层的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采用概念形成图的形式进行表述,基本保持稳定,并可以讲义形式印发学生,便于识记、理解;衍生层的具体制度规定,可以提供网络目录索引,结合国家法规政策的变动,及时调整更新,并对更新部分做着重提示;扩展层的实践案例,可以收集整理成动态的网络案例库,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加工萃取,开放给学生阅读。条件成熟时,还可以相应结集出版该课程的核心原理、衍生制度、扩展案例和辅导习题等系列教材。
五、强化实训教学环节
第一,要高度重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实训教学,改变轻技能实训,重传统的理论教学的观念与做法。第二,要合理地设定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授课的总课时,科学确定理论课时和实训课时以及学生期末理论考试和实训技能考试的成绩比例。第三,加大校内模拟实训场地和企业实习场地的建设力度,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管为兼职实训教师,实行教师定期和不定期进企业兼职或实习的制度,以丰富教师阅历,提高实训教学的技能。第四,及时更新过时的实训教材和实训软件,体现“真、新、精”。第五,改变学生在企业实践、观摩、调研“自由”、“放养”的状况,精心组织,严格考核,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企业适应力与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六、完善教学考评
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多元评价、综合考核”的课程考评,将日常测试和期末测试相结合、口头测试与书面测试相结合。日常测试主要是综合评定学生在学习全程的出勤、课堂讨论、课堂发言、课后作业、实训、调研活动等表现,重在考核其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约占总成绩的50%;期末测试主要以笔试和口试为主,着重考核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理解、把握和运用,约占总成绩的50%。对教师构建“教学研究、团队推进、考评激励”三位一体的授课质量保证体系。落实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随堂听课和业务指导,严格教学督导团的教学检查,加强教研室的教改研讨和集体攻关,突出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匿名评价。特别是对于绝大多数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一般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在鼓励教师提升科研能力的同时,还是必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扎扎实实地把教师业绩考核的重心定位在教学质量上,以认认真真地教书育人为本,切勿不切实际地赶超或向研究型大学浮夸跃进。
(作者: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会计理论、资本市场)
参考文献:
[1]陈萍,臧伟进:西方现代教学理念与策略之剖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3):22-24.
[2]雷银生:企业战略管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高师;即兴伴奏;钢琴;结合;改革
现今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飞速进步的时代,音乐事业也得到广泛普及与发展,高校的音乐教育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培养各领域音乐人才的重要手段。目前,高等专业音乐院校主要是以培养社会的演奏人才为主,而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则以培养中、小学师资队伍为主,他们将是我国音乐事业发展和普及的主要生力军,所以他们的专业技能及各方面素质培养就变得尤为重要,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过程中用得最多的并不是钢琴曲的演奏,而是即兴伴奏,他是高师学生必须掌握也是将来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门技能。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作为高等音乐教育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广大教师的不断努力与长期的实践探索,已经受到广泛重视,并且已基本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课堂教学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出于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即兴伴奏广泛运用现状的认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迫切希望学习好即兴伴奏这门课程。但是,目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将钢琴与即兴伴奏做为不同阶段的学习课程,并没有将其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不能将钢琴中所涉及到的音乐织体很好的融入即兴伴奏中进行对比联想教学,使学生把钢琴演奏和即兴伴奏做为两门毫不相关的课程来学习,无从下手练习。和声学教材在结构上还存在着缺陷,即兴伴奏课程教学还不合理。要想使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好即兴伴奏这门课程的知识,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地胜任自己的工作,进一步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必须从以下几点进行改革:
一、即兴伴奏课程开设时间的不合理
现今,我国几乎所有的高等师范院校针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都开设了即兴伴奏这门课程,即兴伴奏课的学习首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钢琴弹奏水平,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掌握包括键盘和声、钢琴伴奏织体、乐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它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关联性和综合性,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是即兴伴奏课程相对于钢琴课程的开设,时间较晚也较短,钢琴课是师范院校不论声乐还是器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所以一般进校就开始学习,但是即兴伴奏课在大学三年级才开设,而有的学校甚至在大学三年级开设了即兴伴奏课就没有再开设钢琴课。使得两门有密切关系的课程学习完全脱节,导致学生前两年一味的学习钢琴文献,呆板认谱,大脑里根本没有任何和弦构成、和声进行、伴奏织体及曲式结构的概念,只是在手指技巧上有所加强而已,到了大二就纯粹学习书本上的和声、曲式等理论知识、做题,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大学三年级钢琴课、和声课、曲式课都停开,就开设即兴伴奏课程了,以前的知识也忘了,老师说和声连接、伴奏音型,学生一头雾水,接受知识慢、学习效率低,无法把多门有联系的学科紧密的结合起来联想学习,使学生在头脑里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支持即兴伴奏的学习,导致学生不能活学活用,老师教哪首就只会哪首,不能举一反三。
一般考入高校的学生在考前都已经经过了乐理知识的学习和考试,理论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认为在一年级就应该先开设钢琴课和半年的乐理课,让乐理基础知识得以巩固和加强,下半年和声课和曲式课可以加入进来,在一年级手指技巧和各方面理论知识都有了一定积累的基础之上,二年级就可以同时开设钢琴、即兴伴奏、和声、曲式等课程。而且即兴伴奏课程的开设时间也可以由一年增加到一年半或者是两年。这样学生全面的联系各门课程的学习,就能更快更好的掌握即兴伴奏的知识。
二、即兴伴奏课程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不合理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数码钢琴教学已经走入了高等院校的课堂,很多高校即兴伴奏课采取数码钢琴教学模式,这种形式有其优势,就是打破了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同样的理论不同人反复讲的弊端,数码钢琴授课老师在课堂上只要把纲领性的理论讲一遍即可,这样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能达到个别课所达不到的效果,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同学之间也有互相竞争的意识,知识会吸收得更好。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弊端,就是教师因材施教的时间大大减少了,不能顾及到每个学生,做到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使教师不能很好的掌握每个学生的水平和发展动向,教师跟学生的交流减少。所以我认为即兴伴奏课与钢琴课应该同时开设,相同教师教学,而且内容要相互融合,这样教师既能随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节约讲授即兴伴奏理论的时间,一举两得。
在以上即兴伴奏和钢琴课程内容相互融合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在即兴伴奏教学方法上把钢琴音乐织体与伴奏音型结合教学,使学生联想记忆,公式化学习,一目了然,快速而直接。①钢琴音乐织体:钢琴音乐织体是随着钢琴构造的不断进步和演奏技巧的变迁而发展的。通过分析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作曲家创作的不同意境的作品,归纳总结不同风格作品的钢琴音乐织体应用到即兴伴奏歌曲中去。再者从声乐正谱伴奏中总结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乐曲的伴奏音型。②伴奏织体练习:钢琴伴奏中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伴奏音型的运用,结合和声知识对风格不同的伴奏音型进行归类练习,通过自己的想象对钢琴中的音乐织体进行交叉变化练习,使其成为自己的伴奏音型加以扩展。③作品风格:掌握了伴奏音型的弹奏不等于能弹好伴奏,必须对各种作品的情绪和表现的内容有一定程度的把握,所以扩展自己的欣赏层面是很有必要的,多接触、欣赏各种风格的歌曲对于把握和选择伴奏音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④将和声、声乐、钢琴音乐织体结合起来运用于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使之构成系统,将抽象的伴奏音型变成简单的音乐织体,逐步转化为一定的艺术技巧和音乐感觉。
如果将以上几点融入钢琴和即兴伴奏教学中,即兴伴奏学习就会变得非常简单,学生能又快又好的掌握好即兴伴奏。例如:学习即兴伴奏半分解连跳跳的伴奏音型,那么在钢琴课程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弹奏练习曲拜厄OP.599 NO.26和乐曲贝多芬的《土耳其进行曲》,掌握曲子的创作作者、时期和风格,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一般这种半分解连跳跳或练跳跳跳的伴奏音型用于轻盈、欢快的曲子中,同时两个曲目也能让学生清楚的看见这种音型在三拍子和二拍子中的运用和区别。然后在即兴伴奏课程中就可以选取这类风格的曲目进行教学,如:《剪羊毛》、《铃儿响叮铛》,教学生用公式化形式把钢琴音乐织体往即兴伴奏歌曲上套用,只要根据其旋律改变级数即可。进而可以继续发展伴奏音型,引出与之相似的伴奏音型,然后又可举出钢琴曲的例子来加以说明,这样周而复始的教学既能使学生掌握好钢琴曲的弹奏,清晰的了解各个时期、各个国家、各个流派作家的风格,同时也使即兴伴奏的学习变得简单而快速。
三、辅助合奏、移调训练等其它教学手段
即兴伴奏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所谓“伴奏、伴奏”就是给人家做陪衬,可能是给人声伴奏可能是给乐器伴奏,虽然同等重要,但是牵涉到两人的合作,所以两人的默契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合奏是最好的默契训练,可以是学生互相弹唱,可以是自弹自唱,也可以是器乐之间的合奏,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而不是自我中心,有很多学生光按照谱子弹伴奏,可以把音型、级数都弹得很准确,但一给人家伴奏就乱了方寸,起句收句不统一,歌唱者这句要处理成加长音,而伴奏接不上,接上了又顾不了下句自己要弹什么了,完全乱套。
合奏训练的每一个成员,不论演奏乐器还是人声,他都是群体中的一员,在群体中分担着不同的任务。因此,培养队员的群体乐感和小组感,是不可缺少的训练。他要求每个队员对曲子的理解强弱快慢处理要统一、乐句的呼吸要统一、起句收句要统一、时值把握要统一,这样出来的乐曲才和谐。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对即兴伴奏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移调训练是即兴伴奏学习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一般弹钢琴曲的学生都习惯性的用固定唱名看谱,完全没有首调的概念,那么教师可以通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先从音阶、琶音开始移调,进而到简单练习曲、乐曲的移调,先从一升一降开始进而到三升三降甚至更多调号的移调,不断地加强训练难度,使学生养成首调看谱的习惯,慢慢的对于即兴伴奏的换调就驾轻就熟了。
四、教学同时督促学生多参与艺术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