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形象推广8篇

时间:2023-03-06 15:59: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形象推广,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形象推广

篇1

〔关键词〕 三江侗族 民族文化 旅游 品牌形象

一、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1)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的核心,是民族品牌形象开发的最重要资源,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是全国侗族人口最多的聚集地,素有中国侗族在三江之称,拥有国家级非物质遗产3项,分别为侗戏、侗族大歌、侗族木构建筑营造工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分别为侗族器乐、侗族刺绣、侗族习俗、侗族花炮节、侗族百家宴、侗族医药、三江农民画,其中侗族大歌和侗族木构建筑营造工艺更是列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可见其规格高、数量多、类型丰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三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谐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三江侗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推进三江侗族旅游形象提升的重要保障。

(2)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三江侗族文化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三江当地政府也特别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创建侗族大歌、侗族木构建筑营造工艺、侗族刺绣、侗族款习俗、三江农民画、侗戏六大传统技艺的传承基地,重点培养民间艺人和民间技艺传承人,重视对于民族文化的普及和推广,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处在初级阶段,首先,需要通过建立健全更为有效的保护机制,以更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传承方式对三江侗族文化形成更为全面、有效的保护,其次,作为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的普及程度,区域内对于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研究、应用研究等都有待加强[1],再次,现代化的发展对传统文化也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如现代建筑发展对侗族全木质建筑形式产生影响,现代服饰发展威胁着侗族传统服饰的发展空间[2],一些民族地区的传统民族日、文化节等形式开展的各种节庆活动,已有浓重的现代商业化气息,所以,保护三江侗族优质的传统文化,使民族文化在旅游形象中发挥出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作用,以文化带动旅游形象的建设是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三江侗族品牌形象塑造

(1)三江侗族品牌形象建设要素。民族品牌形象承载着民族文化的重要信息,需要为消费人群和潜在消费人群提供良好的视觉形象感知。树立旅游品牌形象是旅游形象的升华[3],根据目前的实际反馈信息,三江侗族的视觉研究有所欠缺,视觉识别形象不完善,也未能够很好地融合民族文化理念,将侗族的视觉元素系统应用于景区的识别应用,因此,在侗族旅游形象的品牌化建设方面应注入新的理念,才能更好地树立品牌形象,提升旅游地的文化价值,充分挖掘侗族潜在的文化元素,并将具有明确代表性的视觉元素应用于视觉识别上,如民族品牌标志、字体、标准色彩、辅助图形、指示系统、办公系统、周边推广等,既能够形成具有民族特点的品牌形象,也能够将侗族的文化内涵形成良好的传递效应,使之对旅游形象的整体认知、情感体验、综合感受等有更高的评价,同时也是有别与其他旅游地的重要表现,是形成独一品牌形象的关键要素[4]。视觉识别作为最直接的品牌形象建立途径,同时也离不开理念识别和行为识别的支撑,将三江特有的侗族文化、人文理念、习俗特点等融入到三江侗族品牌形象建设中,完善品牌形象的三大系统层面的建设,将对三江侗族旅游品牌形象的树立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使三江侗族旅游形象的开发更为实用、有效,促进民族品牌的建设及推广,能够使三江侗族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有良好的发展。

(2)基于侗族文化的品牌形象设计。民族文化作为品牌形象建设的核心,是旅游形象品牌化的关键,以侗族独特的文化为载体,包括古朴高超的建造工艺、风格鲜明的民族服饰、各具特色的民族歌舞、丰富的节庆习俗活动,开发融入民族文化的特色产品,民族文化品牌的建设是以民族资源开发为依托,侗族文化久远并独特,其能否更大范围地传播从而使更多的人群认可并进行传承是影响品牌形象建设的关键,民族品牌形象的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民族文化传播、交流以及相应的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三江侗族品牌形象的塑造中,要深入挖掘侗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并将深层次的精神内涵通过特有的形象元素加以塑造并表现出来[5]。游客到侗族地区旅游的核心是感受和体验侗族文化,因此,品牌形象设计应立足于侗族独特的文化,使受众人群能够体验到最直接的文化,感受到侗族特有的人文信息,所以,在侗族品牌形象的建设中,应注重旅游者对于三江侗族的审美体验、参与体验、互动体验、求知体验等因素,而不能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旅游纪念品、服饰等表面因素,要使受众群体有更为直接的参与感,这就需要在品牌形象元素的提取上准确把握民族文化理念,只有准确地把握侗族文化的精神内涵,才能更好地建设侗族品牌形象,使品牌形象和资源优势完美结合,形成独特的民族品牌化特性。

(3)多角度、全方位的民族文化品牌推广方式。侗族文化的传承和品牌形象的树立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推广形式之上,品牌推广形式将直接影响受众群体对于侗族文化的接收和认知程度,现代媒介的发展为品牌推广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传播途径,而以侗族文化为根本的民族品牌形象应与越来越多样性的媒介形式结合,侗族文化品牌的内涵是独特的、活态的、原生的,这也是侗族文化最能够吸引人的地方。

一方面,旅游者在侗寨旅游参观中,互动体验的沟通至关重要,也是最容易将侗族独特的文化内涵传递给受众群体的方式,比如参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杨似玉为代表的侗族建筑工艺制作,提高受众群体的参与性,让感兴趣的旅游者通过对制作工艺的学习和与工匠的实际交流,并参与实际制作而得到简单的建筑模型,而不仅仅只停留在驻足观赏,这将很好地提升受众群体对于侗族文化的互动体验,在侗族百家宴、对歌、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动中同样如此,不仅要使旅游者参与其中,还要对侗族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做到推广,旅游者作为最直接的侗族文化接收人群,同时也是最为有效的民族文化传播人群,当受众群体对侗族文化的体验上得到满足感、荣誉感,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而口碑效应将使得侗族文化的品牌建设有优质的条件和基础。

另一方面,实际接触到侗族文化的人群相对于庞大的潜在旅游群体毕竟是少之又少,相比于传统媒介时间和接受面的限制,应借助数字媒介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率,将使得侗族文化品牌形象的传播更为有效地被大众群体所接受,结合媒介制作成音频、图文、影视、微电影等多种方式[6],将最有侗族特色的文化内涵通过多种形式传递出来,通过媒介的顺序和时效的关系,受众可以全方位接受到信息的同时加深民族印象,如现在数字化的出版方式、数字博物馆的建设等都是很好的民族品牌推广方式,体现出其专业性、完整性、全面性的综合平台,这不仅可以使侗族文化的传播更加系统化,也使侗族文化传播体系更加丰富和真实,所以,在品牌形象推广时,应结合传统媒介与现代媒介,发挥各自的优势,使民族文化的推广更为有效。

总之,侗族文化品牌形象的建立要创造出侗族文化独特的品牌差异性,要立足于文化根本,充分发扬民族文化的内涵,以侗族文化内涵为契机,结合良好的品牌推广方式,创造出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品牌形象,使其具有明确的品牌特点,品牌文化,地域特色,以文化吸引受众群体,才能突出特点,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的关键,另一方面,注重侗族文化的保护,使之具有延续性、传承性,通过侗族品牌形象开发,促进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拓展文化品牌的利用空间,深层次地开发侗族文化品牌形象将实现三江旅游行业市场化,促进三江侗族文化旅游的的快速发展,促进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筱颖.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路径探究――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J]. 百色学院学报,2014,03:77-81.

[2]周ッ龋罗广秋. 广西三江侗族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对策研究[J]. 法制与经济,2015,Z2:19-22.

[3]杨舒涵. 基于体验设计的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4]杨志红. 侗寨旅游者文化体验质量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大学,2014.

篇2

关键词:城市;形象;公关;策略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不仅体现在经济和技术上,更体现在城市的整体形象上。城市形象是社会公众对城市综合认识后形成的一种总体评价,是城市的表征在公众心目中的综合反应,它既指城市的外观形象:城市建筑、道路、店面、旅游景点、生活设施等,又包括内在气质:市民的道德水准、文化氛围、风土人情等。城市形象可以展示城市风貌与城市精神,提高其竞争力,有力推动城市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对城市形象作整体的策划和推广成为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

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塑造形象的科学和艺术,对城市形象的推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可以通过导入城市识别系统、举办专题活动、制作城市宣传片和广告等公关策略传播城市信息,推广城市形象。

一、整体导入城市识别系统

在城市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企业的方法---导入识别系统,根据城市的具体特点设计城市的形象识别系统,来展示良好的城市形象。企业识别系统是对企业整体形象进行管理的方法。它通过对企业的理念、行为、视觉形象及一切可感之处实行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与系统化的科学管理,帮助企业树立形象。具体包括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三大要素。[1]

(一)理念识别就是依托城市的资源以及功能定位,提出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由城市精神、城市发展规划、城市发展战略等要素构成,其中城市精神是核心理念。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城市根据根据自身的城市特质和文化追求提出富有特色的城市精神理念。如北京城市精神是“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南昌城市精神为“大气开放,诚信图强”, “崇文、融和、创新、致远” 是苏州城市精神、 青岛城市精神则为“诚信、博大、和谐、卓越”,这些城市精神的提炼与确立,不仅增强了城市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向外展示了自身特质,有效地推广了城市形象。

(二)行为识别是组织理念的动态表现 [2],是城市理念的具体化。通过城市人群的行为,体现出城市形象的个性和特征。企业通过公关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同时提高了所在城市的知名度,带动城市形象的提升。有许多因知名企业而扬名海内外的城市。例如,燕京啤酒的广告语中就直接植入了“北京”这个地名。海尔集团以“海尔真诚到永远”的广告语传播其“诚信”的理念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青岛也随着海尔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可见,一个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和其所在城市的企业有着密闭可分的联系。城市形象的第三个构成要素是市民行为。一个城市市民的文明程度直接影响着形象,粗俗语言和粗鲁行为会破坏城市的形象,反之,则会为城市形象增光。

(三)视觉识别是城市理念的静态识别系统,它是通过城市的标识物表现出来的,是对城市理念的具相化。视觉识别系统包括基础要素和应用要素两个方面。基础要素由城市名称、城市宣传标语、城市造型、城市名称专用字体、市树、市花等组成;应用要素由城市交通指示系统、城市建筑环境、城市形象广告等组成。视觉识别系统的基本要素通过在应用要素的具体运用,传播城市信息,从而塑造城市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举办丰富多彩的公关专题活动

公关专题活动指组织为了塑造自身形象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而开展的专门的公关活动。利用有利公关时机策划专题活动积极向外宣传自身,是城市推广形象的重要公关策略。常见的活动形式有:节日庆典活动、赛事活动、文化娱乐活动等。

(一)节日庆典活动

节日庆典活动指围绕某一重要节日而举行的隆重的庆祝典礼。城市可根据当地的特有节日或特色传统文化策划一些活动。具体有四种类型:传统的节日活动,例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国家法定的节日、历史纪念日,如劳动节、国庆节、建军节等;三是名人纪念日,如郭守敬诞辰纪念日;四是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人为策划的节日,如广州国际美食节、山东潍坊风筝节等。

(二)赛事活动

赛事活动指各种内容的比赛活动。如体育比赛、文艺比赛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身和娱乐活动更加热衷,体育比赛和文艺比赛受到广大社会公众的欢迎,这些活动在提高人民身心健康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同时还可以扩大城市的影响力,展示城市形象。体育比赛的公关宣传效果是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借助体育赛事的吸引力和电视转播对大众的影响力,可以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3] 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市的发展具有重要公关意义,为塑造该市形象创造了有利的公关时机。广州亚运会不仅推动了广州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广州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提供难得的机会。而且,大大提高了广州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可见,成功的赛事活动对推广城市形象具有显著的作用。举办赛事活动应该成为城市重要的公关形式。

(三)文化娱乐活动

随着大众娱乐化时代的到来,文化娱乐活动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所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成为组织进行公关的有效方式。也是城市提高知名度的公关模式。

城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公关活动,吸引媒体关注和报道,以宣传城市,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树立城市良好形象。

三、策划城市形象公关广告

公关广告是通过购买专业传播媒介的使用权,为社会组织树立良好形象,提高认知度、美誉度、和谐度的广告。城市公关广告包括人文历史广告、著名风景广告和公益广告。通过广告可以向公众展示一个城市的整体风格、文化内涵、精神等,让公众对该城市有一个观念上的准确认知和了解。

四、制作城市形象宣传片

“城市形象宣传片就是利用电视、电影制作的表现手法对城市品牌形象的定位和所触及的城市特色形象有重点、有针对性、 有秩序地进行创意设计制作而成的广告宣传片” [4] 城市宣传片包括旅游宣传片、文化宣传片、综合形象宣传片等多种类型。但是,无论哪种类型的宣传片都因为生动、直观、形象而具有强大的传播信息的功能。因此,通过宣传片可以声色并茂地凸显城市独特品牌形象、彰显城市魅力,让社会不同层面的人士对该城市产生正面、良好的印象,从而建立对该城市的好感和信任度。例如伦敦2012 年的申奥形象宣传片 《sport at heart》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该片把伦敦城市建筑、市民生活与体育运动进行了巧妙的结合。在影片中既有古老的英伦风建筑, 美丽的泰晤士河等伦敦的地标性景观,又有普通市民真实的生活场景。所以,此宣传片不但对奥运精神做了准确的诠释,而且又不失时机地对伦敦的城市风光和城市精神做了恰到好处的完美演绎。有力地宣传了伦敦这座城市。

综上所述,城市形象是城市竞争的法宝,城市可以通过展示城市风貌与城市精神,有力推动城市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对城市形象作整体的策划和推广成为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作为管理组织形象的公共关系可以通过城市识别系统、公关专题活动、城市广告和城市宣传片等公关策略积极向外传播城市,从而树立城市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居延安.公共关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尹珉浩.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J],2008,(05).

[3]彭国斌. 城市形象宣传片与城市形象要素[J]. 现代广告. 2011,(11).

篇3

1.1溯往:基于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一直是我国国家旅游形象境外推广的核心吸引

早在1984年出版的《中国地理大百科全书》就曾指出,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各种形态的文化均可以成为吸引旅游者的因素。我国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多样的形式一直是我国入境旅游中对外着意展示的核心吸引物。从现阶段国家旅游形象品牌化实施主体国家旅游局的各种外宣资料,各地各级旅游主管部门的旅游资源外宣文本、海外合作旅行经销商主推的旅游路线,无不深刻有“历史”、“文化”与“遗产”烙印。同时,国外旅游指南如《探索中国》、《孤独的星球》等,其对中国旅游的展示也无不对中国传统文化浓墨重彩,如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苏杭的亭台楼阁、保定的北方特色民居、北京胡同人家的鹦鹉笼子、妖娆华丽的丝绸、各色纷呈的小吃,无不吸引着古往今来纷呈沓至的海外游客。另一方面,境外受众的认知也对其进行了佐证,如2007年美国CNN新闻集团委托Syno-vate咨询公司完成的《中国旅游业全球认知》、2008年南卡罗来纳大学受中国旅游局委托完成的《美国“婴儿潮”旅游者的出境游意向对中国的印象》等调研结果表明,“历史遗迹”、“自然景观”、“艺术文化”、“传统节日”等具有较高知名度,是受访者最感兴趣的。《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3》显示,对于国外游客而言了解中国特色文化以及游览观光仍是主要目的。Google于2013年7月的《中国入境旅游白皮书》同样显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最让国外游客心动。总而言之,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是我国入境旅游在国际视阈中一直以来的核心吸引。

1.2观今: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升是国家旅游形象境外推广发展态势的内在诉求

信息传播方式、大众获取信息媒介偏好的变迁,使旅游境外推广方式也随着发生深刻变化。当今依托新媒体和事件营销的智慧型推广已成为重点。我国旅游市场推广部门针对目前这种新态势,对于国家旅游形象的对外推广也在由粗放静态推广开始着力发展为集约动态推广。在“美丽中国之旅”的国家整体旅游形象统领下,在传统国外旅游展会和旅游推介会的基础上,一方面逐渐注重依托新媒体开展靶向度、精准度更高的境外推广活动,另一方面,在常规境外推广的同时寻找机会利用公众关注事件借势引爆,以较低成本获取国际受众的高关注度。前者如2013年启动中国旅游海外推广网站,开设Facebook与Twitter账号,上海、青岛、辽宁、新疆等地推出旅游政务网的不同外语版本。后者如较早的如基于北京奥运会开展的“2008北京:中国欢迎你”活动,近期的如2013年“诗画浙江”LOGO全球征集活动等。推广活动是一种外在的展示形式,其魅力的深层支持来自于其旅游业自身各层次各环节的内涵支撑。旅游作为一种发展和享受性消费,兼具物质和精神双重消费功能,是一种生活消费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的较高层次需求消费。这种精神消费需求赋予旅游业“灵魂”即文化的特殊重要性,而基于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一直是中国旅游在国际视阈中的核心吸引。因而,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赋予旅游产品传统文化魅力内涵,给予国家旅游形象境外推广的内在支撑,是当下纷繁旅游境外推广活动提升效用的内涵支撑诉求,也是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驱动力来源。相反,失去文化特质内涵的推广活动就只能不断地流于形式炒冷饭。

1.3展未:传统文化将是入境旅游新常态下国家旅游形象的内核

随着“改革红利”成为新一轮旅游的主要驱动力,我国入境旅游将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迈入到稳健理性增长的新常态。未来,休闲旅游日趋发展成为全球大众的生活方式,民众更倾向于选择基于差异性的相似性旅游产品。基于此,我国国家旅游形象的境外推广在基于差异性的历史遗产展示的同时,将同时注重基于相似舒适性的社会文明、国家富足的国家旅游形象的展示。在以往的基于自然人文遗产的旅游形象宣传中,中国传统文化自然是不能缺席的,但是在未来旅游新常态下,中国传统文化的角色仍然不能弱化。批判性继承与创造性继承的中国传统文化依然是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内核。原因有二,其一,国外游客翻山涉水,不远千里万里远足中国,追寻的肯定不是滥觞于自身国度司空见惯的文明的重现。追踪所有文献结论或调研成果,对于所有来中国的西方人而言,在众多吸引物里面,最突出的当属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世界上幸存的最古老的文明”,“五千年不间断的文化”,对西方旅游者最有吸引力的形象要素应该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即使是在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旅游行程中,基于文化底蕴的舒适性休闲才能提供满足游者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消费需求。其二,“传统文化维度,打开的是旅游者重新审视中国的新视野、新的理解渠道”。入境游客通过对中华民族辉煌文明的感知,输入视阈的不仅是传统文化,还有现代文明,其给存在中西文意识形态隔阂和抗拒文化“殖民”输入的国外受众提供了可能性的中国文化进入路径。入境旅游者在审视其他民族历史上的智慧和创造时,也会激发其跨越狭隘民族主义偏见的对于人类共有伟大历史痕迹的认同。2013年“美丽中国之旅”被正式确定为中国国家整体旅游形象,其不仅涵盖“自然美、人文美、生活美、饮食美等多个方面”,也涵盖历史美、文化美等方面。基于此,未来入境旅游新常态下,传统文化仍然是国家旅游形象的内核。

2基于旅游境外推广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路径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境外推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均有深刻影响,旅游海外推广活动推动的国际视阈下国家旅游现象的最终呈现,是传者引导形成的底版形象和受众的游历修复共同作用最终形成的结果。基于此,结合旅游境外推广活动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构成,基于旅游形象载体(旅游资源开发和产品塑造)、特殊传者(出境游客)、实地受众(入境游客)三个域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承继,以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同时最大限度地协同促进国际视阈下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塑造与提升。

2.1基于形象载体的传承:旅游资源开发和产品品牌塑造

旅游文化是旅游吸引力的源泉。基于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一直是我国入境旅游的核心吸引,是各种调研中境外潜在消费者对我国旅游较感兴趣的存在,也是适应旅游未来发展态势的产业内核。

(1)结合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旅游产品开发。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全球视野中无可比拟的人文遗产。其范围广博,涵盖哲学宗教、文化典籍、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风尚、文物宝藏,衣食住行等多个领域;其形式多样,宗教类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艺术类如兵马俑、石窟、玉雕、壁画、书法等;民艺类如福建舞龙、唐山皮影、平遥泥塑、山西面塑、北京糖人等;戏剧类如昆曲、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河北梆子等;建筑类如北京故宫、苏杭园林、徽州民居、湘西吊脚楼等;饮食类如川菜、粤菜、湘菜、鲁菜、淮扬菜等。这些我国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是我国旅游产品针对入境游客开发可供依托的重要资源。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基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旅游资源开发,一方面是对长久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及创造性地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其效用和价值;另一方面,基于传统文化的旅游产品深层隐含的文化内涵可以赋予其于国际市场上更大的影响力和被关注度,也给纷繁多样的旅游外在推广提供内在的持续吸引力来源。

(2)结合世界文化遗产进行旅游产品品牌打造。

截至2014年6月,我国共拥有世界遗产47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项33项,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项4项。我国拥有的这些世界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整个发展历程中传统文化精华的荟萃,也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其具有的历史记录、文化传承及价值认同等功能使其在国际上具有珍稀性与较高知名度,这使得以其作为旅游资源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对于入境旅游而言具有很好的先天条件,但同时其又具有脆弱易损性,因而在开发中必须注意方法和方式。从古村镇、历史街区、城市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视角出发,基于目前已经实施的世界遗产开发模式,如双村、轮休、台前台后、生态博物馆等开发模式,借鉴国外的分区开发、主题开发、游客感知等模式,将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融合到一起,打造国际视阈内中国旅游的知名品牌。如丝绸之路、万里长城、香格里拉等经典路线,借助世界遗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承继和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我国旅游的吸引力,塑造中国旅游名片。

2.2基于特殊传者的传承:重视个体符号“人媒介”,规避分裂性表演

国家旅游形象的境外推广中,出境游客个体境外有意无意的与国家旅游形象基调不符的不当表现,会使我国旅游的境外推广活动苍白乏力,缺乏内涵支撑。如中国游客在境外于公开场合大声喧哗、在地铁进食、在博物馆触摸文物或展品等行为,很影响国外受众对我国国家旅游形象的感知与形成。出境游客“人媒介”作为传递国家旅游形象的信息符号的中介物,其重要性一方面体现在其是戈夫曼拟剧论视角下国家旅游形象“剧班”中出场频次最高的“表演者”,另一方面,人媒介在信息符号的互动中不是简单的信息传达与接收模式,而是“在人类行动的刺激与反应之间插入了一个解释过程”,淡化了有关国家旅游形象本身客观信息的重要性,对国家旅游形象的对外展示起到建构和重构的作用,而不是普通的呈现。随着2012年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客源国,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这个数量庞大的形象信息传递者群体“分裂性表演”现象的存在会使国际旅游整体形象的海外推广面临巨大挑战。针对部分中国游客境外不文明现象和违反约定法规的行为的频繁发生,仅仅依靠《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等法规制度来强制性解决是远远不够的,应从全社会的角度,承继中华民族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传统道德素养和文明礼仪,对整体国民素质进行提升。

(1)出境者个体符号的传统文明礼仪传承。

中华民族向来对文明礼仪比较注重。“不学礼,无以立”,“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国无礼则不正。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权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既错之而人莫之能诬也”,这些存在于《论语》、《晏子春秋》、《荀子》等古籍对于礼的重要性的描述无不证实着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而对于文明礼仪的具体表现,《弟子规》指出“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管子》指出“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礼记》指出“忠信,礼之本也”,《论语•子路》提出“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学而》提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礼记》中认为“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这些表述有的涉及衣帽服饰,有的关乎言行举止,有的论及礼尚往来,从不同角度对文明礼仪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行阐释。当然,外在形式可以随着具体时间和情景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但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文明礼仪的内涵属于中华民族遗传不变的基因编码,即尊重他人,包括他国的风俗和文化。因此,我国部分出境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诸如2013年韩国济州道警察厅通报的横穿马路、在禁烟区吸烟、乱扔烟头、随意丢弃垃圾、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耍酒疯等,大可避免与自省。而另一方面,我国传统文化里有“入乡随俗”的说法,宋代王安石也曾言曰“礼贵从宜,事难泥古”,礼仪在不同时期在不同地域表现形式不同,不同拘泥于刻板旧制,要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实时变通。如我国出境游客广为诟病的“大声说话”、“聚众拥挤”等现象,基于跨国度跨文化的差异,在争取旅游目的地国民众对我国习俗的理解尊重和避免目的地对中国游客双重服务标准的基础上,我国出境游客也可适当节制,适应目的地的民俗乡风。

(2)社会民众的道德素养传承。

我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修身的重要性,儒家经典《大学》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制定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自我的“修身”排在首位,认为只有“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注意日常言行的“修身养性”。对于个人为人道德素养要求的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陈弘谋更是提出“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孔子提出为人的标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些内容围绕的宗旨无不是要求个人要具有良好的修养和美德,宽人责己、谦虚谦让、乐于助人、刻苦自强等,其也正是我们中国民众的优秀品质和魅力性格特征。具备这样修养的人呈现在入境旅游者视野下才于国家旅游形象的建设有益。再者,我国目前国家旅游形象的对外推广是政府主导模式,近年“人媒介”的个体符号作用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狭义上意指出境旅游者,广义上涵盖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所有于当地生活的中国居民。无论是广义的民众还是狭义的出境旅游者,都应该“修身养性”、“见贤思齐”、“有德有礼”。而出境者作为形象“演出”出镜频率最高、与国外受众直接接触,对于“建构”“重构”国家旅游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的群体,更是责无旁贷。

2.3基于实地受众的传承:入境者第三只眼视野下的中式生活文化传统承继

旅游境外推广的受众包含两部分:具有中国旅游真实体验经历的入境旅游者和没有此类经验的单纯的潜在消费者。前者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还是传递者,是不同于潜在消费者亲临实地的目击者和感受者。其基于真实体验的口碑再传播,在当下网络环境中对于我国旅游的境外推广更具意义。因而,入境游客是一个特殊的实地受众群体。克里普彭德于1987年在《度假者:理解旅游和休闲的影响》一书中,把这个“精心的来客”群体喻之为“长着第三只眼的人们”。马诗远在《国际旅游传播中的国家形象》中指出,中国人及其生活方式是这些长着“第三只眼”的入境者在旅游行程中探寻和感受真实中国的重要信息符号。其视野里中国家旅游形象的生成,其信息并不仅源于风景,更来源于与旅游地普通民众的接触体验。如《一封中国来信》里面大街上自得其乐的卖包子小摊主、ChunksofChina里热情善良的西安旅游景点附近普通居民,还有《云之南》为给患有小儿麻痹症女儿治病终日奔波的母亲等,这些对景观之外普通中国百姓真实生活的展示无不让国外受众感动于其生活的淳朴,更使很多生活在个人主义文化里的西方人无不动容于中国普通百姓对家庭对集体的无私奉献。普通民众展示的个人状态及生活方式是一个国家、民族最真实的存在。“这些在中国人眼中几乎算不上旅游产品的符号,却在外国旅游者的眼中变成旅游体验中不可获取的中国印象”。

(1)构建和谐家庭。

传统文化有言“家和万事兴”。帕森斯认为,家庭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其不是独立于真空的存在,而是执行着有助于社会整体的保存、整合与连续的功能,是世代继替的重要场所,与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相连。作为传统文化的构造者和承载者,家庭的和谐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路径。《尔雅•释训》提出“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弟子规》指出“兄道友,弟道恭”,《左传》提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柔、姑慈妇听”,《史记•五帝本纪》言:“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这些都是警示和教育普通民众如何与家庭成员和谐相处,这些家庭文化更是在司马光《家范》、朱熹《家礼》、颜之推《颜氏家训》以及民间的《家训》、《家诫》、《家规》里面俱有体现。在全球化语境带来的文化碰撞中,大众个人生活观念及婚姻家庭方式都受到深刻冲击和影响的背景下,立足于普通百姓家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承继,创建优秀传统家庭文化,构建中国新时代和谐健康的个体家庭生活模式,不仅是个人幸福生活品质的提高,同时在入境旅游中,与景区联动,向国外入境游客真实展示我国社会文明和居民幸福生活,有助于改革红利在旅游业的释放,助推入境旅游发展。

(2)创建和谐社会。

篇4

(一)平面广告推广

平面广告是品牌最早的推广万式,也是最基本的万式,平面广告具有成本低、接受万便、便于留存等特点。在桃花坞木刻年画品牌形象的推广过程中,聘请具有一定实力的设计公司设计制作平面广告,一万面通过销售量大的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进行投放。另一万面在火车站、汽车站、广场、步行街等人流量大的区域设置大型户外广告牌,给受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二)网络与微媒体推广

在新的网络时代,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品牌形象,是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制定品牌营销策略应关注的首要问题。当今,网络与微媒体已深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工作、学习、购物、娱乐等万面,网络都为人民提供了很大的万便,慢慢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首要渠道,这种变化使品牌推广的渠道和万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促进品牌推广网络化的迅速发展。此外,网络推广费用低、具有互动性和体验性等特点,也是其优势之一。对桃花坞的网络推庄一是采用微信来推广,通过建豆微信公众号,建豆与公众交流的窗口,定时信息,并掌握信息推送的节奏和频率,使人们形成对桃花坞木刻年画的持续关注。二是采用微博的形式,微博能为桃花坞木刻年画和受众提供对话的平台,通过微博的转发功能,可以快速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三)影视推广

将传统文化中的抽象信息转化为色彩、造型、风格等具象内容要素,整合输出可视化图片和视频等数据形式,能够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使用户获得良好的感官体验。影视节目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休闲娱乐形式,对桃花坞木刻年画品牌的推广就可以采用影视的万式进行,一是拍摄和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有关的专题片或者是故事片,细致完整地展现和描述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二是通过在其他相关的影视节目中植入软广告,使人们不自觉地产生苏州桃花坞的间接印象。

(四)活动推广

活动推广可选择在人流量多、影响力大的展览会、博览会和交流会中进行,请专业展示设计师设计摊位,安排桃花坞木刻年画师傅现场示范,并请观众参与到年画制作过程中,使人们从被动的视觉上的了解,转到王动的视觉、触觉、听觉、口臭觉等多感官的协同感受,增强对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多层次的印象,提升对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兴趣。

结语

篇5

1有关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基本理论

1.1国内外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定义

国外对于旅游目的地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Lawson & Baud-Bovy把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义为个体或群体对特定客体或目的地区域的所有知识、印象、偏见及情感思想的表达。国内关于旅游地形象的定义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在《旅游词典》中旅游形象是指印象和期望;从旅游地角度来讲,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资源优势的集中体现。旅游者对某一旅游接待国或地区总体旅游服务的看法或评价。国内学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概念,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张建忠(1997)认为理解旅游区形象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黎洁分析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构成要素,认为构成要素应该包括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状况、基础设施、人文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与旅游设施等。

1.2旅游地形象定位与传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偏重于理论,从目的地的形象构建到传播,其理论都非常完善和系统化,但是在实践方面没缺少经验。纵观国内的相关研究,相关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研究,但是大部分是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来解释的,缺乏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研究成果较多是描述性和个案研究方面,缺乏深层次的分析。在研究的角度上分析来看,大多是从旅游企业利益、旅游地展开的,很少同时兼顾旅游者;在旅游地形象构建过程中,往往被其他典型案例的思想所束缚,缺乏创新,形象定位过于单一,没有突出特色。

1.3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与传播研究意义

研究城市旅游构建与传播的情况,能够全面了解丽江市旅游形象构建与传播的效果,分析丽江市旅游形象在构建与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欠缺,从而找出更具有鲜明特色、更能聚拢人气的旅游形象定位。构建良好的丽江市旅游推广系统,减少该地进行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时的盲目性,更好的将丽江市鲜明的旅游形象推广出去。降低该市推广时的营销成本,提高丽江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丽江市的影响力,并增强它的内聚力。

2丽江市形象定位与传播的基础研究

2.1丽江市旅游形象的定位

丽江市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并且发展速度很快。从1986年到2008年间,丽江古城分别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最新锐城市”、“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青年人最喜爱的十大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2002年,曾有学者从丽江为世界文化遗产出发,将丽江市定位为“丽江―永远的世界遗产”。这一定位突出了丽江是世界遗产这一形象,点明了丽江的世界性特征。但是按照李蕾蕾的观点一个好的旅游形象的定位应该同时兼容三种旅游形象的特征。现在丽江旅游形象已经脱离了单纯的世界遗产这一特征,该地的旅游形象应该囊括民俗文化、建筑艺术、宗教文化等多种特征,所以“丽江―永远的世界遗产”这一定位不能完美的诠释丽江整体形象的精髓。2006年,丽江市委、市政府联合南开大学城市品牌研究课题组结合丽江城市文脉,确定了“天雨流芳,梦幻丽江”的城市品牌形象。“天雨流芳”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其纳西语意为“读书去吧”,将古人的教诲与现代人对知识的追求相结合,很好的体现了丽江古今融通、天人对话、诗书气质浓郁的城市气息。而“梦幻丽江”是对丽江作为一座浪漫、悠闲爱情之都的完美阐释。

2.2丽江市旅游形象的传播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途径可以分为两类:商业传播和大众传播。商业传播的受众人群是明确的,有明确的旅游传播信息;而大众传播没有明确的受众,也没有明确的旅游推广信息。丽江市作为享誉海内外盛名的旅游城市,其目前的旅游形象传播途径主要有:

(1)电视广告:丽江曾在2003、2004年与某一媒体合作拍摄了丽江系列纪录片,但是并没有正式的宣传片来对丽江市整体旅游形象进行传播与宣传。

(2)旅游门户网站:ljta.gov.cn为丽江旅游网。并且首页上端循环播放丽江古城、东巴文化、玉龙雪山、泸沽湖等几大旅游主打产品图片及近几年所获称号,并提供最新旅游形象片视频播放。

(3)旅游节事:节事活动是规划者试图创造一种节目或庆典的氛围以吸引更广泛的关注、甚至形成一种传统。如白族火把节、纳西族棒棒节、摩梭人转山节等。

(4)第一印象区: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等都是旅游城市第一印象的重点区域。在丽江古城入口处,新增了一块大石和一座旅游指示牌,大石上写着“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此称号为2006年所得。

3丽江市旅游形象定位与传播的进一步完善与创新

3.1定位与传播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天雨流芳,梦幻丽江”这一形象定位固然美妙,但仍有局限性:

(1)“天雨流芳”这一定位虽然突出了纳西文化,具备了理念识别特征,但是其视觉识别形象尚有欠缺。丽江吸引的不仅是国内游客,也有大量的国外游客。而国外游客不是特别通晓中国汉语文化以及纳西文化,便不能理解“天雨流芳”这四个字的精髓。

(2)“梦幻丽江”这一主题,针对的主要是青年客源市场,主要是青年人才会有对浪漫爱情的向往,而中老年人偏重的是养生、休闲,因此中老年人这一客源市场不能很好地把握“梦幻丽江”这一含义。

(3)在进行形象定位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现象。比如很多游客私底下会称丽江为“之都”、“艳遇圣地”等低俗称谓,严重影响了正面的旅游形象。

在形象传播过程中,虽然手段形式多样,但也只是多而不精,没有独特性和创新,雷同现象严重且过于刻板化。传播过程中受众人群数量较少,并且受众面过窄,仅仅局限于国内相邻省份的游客(如四川、贵州)和相邻国家(泰国、越南等)的客源市场,传播结束后影响持续时间较短,导致游客的感知度和重游率低。

3.2构建鲜明的旅游形象,采用新颖的形象传播途径

3.2.1构建具有鲜明特色、包容性强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在对丽江市进行旅游形象定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受众导向原则。一是旅游地要把定位信息有效、快捷的出递给受众人群,二是定位信息符合旅游市场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要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和发展趋势、站在旅游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制定旅游形象的最优组合方案,推出特色鲜明、包容性强,且被大众所理解所接受的形象定位。

(2)差别性原则。中国旅游景区在定位过程中往往会事先参考成功景区景点的形象定位,这样虽有利于为定位时提供参考与指导,但也会造成被别人的思路或想法所束缚、所局限,没有自己的创新之处。

(3)动态性原则。应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环境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及时调整形象定位,满足客源市场的新需求以做到驾驭未来,不断增加城市的新活力与吸引力。

3.2.2采用精细、新颖的传播途径,对旅游地进行推广

丽江市在进行形象推广时,运用的手段主要是每年固定的民族节庆、旅游门票系统改革、导游培训、城市广告片的拍摄、网路旅游博客、魅力城市评比等。虽然手段和方法形式多样,但是却不够精细。比如丽江在2003、2004年虽然与媒体合作拍摄了丽江系列的纪录片,但正式的旅游形象宣传片却没有。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对该旅游目的地进行形象传播:

(1)形象广告策略。丽江市可以精心筛选一些最具特色的景点图片、具有鲜明特色的广告语在电视上进行宣传。可以有选择的在几个最主要的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宣传,如国际旅游宣传可以选择泰国、老挝、越南、新加坡等国家的电视台;国内可以选择贵州、四川、广西、湖南等电视台。

篇6

 

当今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本国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形象的维护、提升和推广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信息的全球化发展和高速传播,既为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条件,也对各国不断寻求有效方法,增强信息安全传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作为推广和介绍一国形象最直接途径的国家形象宣传片无疑是正向推进文化认同、推广目标信息、全方位提高感召力的上佳手段。国家形象宣传片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汇总提炼素材,以视频和音效等表现方式为主要载体,展现国家特点和民族特色,传播本国文化,树立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从表现形态来看,国家形象宣传片“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主题导向型,一种是旅游推介型,第三种是全景综述型”。[1] 下面就从美国国家旅游局主办的“旅游推介型”国家形象宣传片入手,对宣传片如何推进信息有效传播推广进行初步研究分析。

 

一、用特色内容吸引目标受众

 

打开这部美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伴随着大海、峡谷、河流、古城等视野开阔的视觉场景进入耳畔的首先是美国女歌手Rosanne Cash的清唱,《Land of Dreams》充满张力的前奏,音域宽广的嗓音配上轻松洒脱的乡村音乐,瞬间就为整部宣传片奠定了明快的基调。

 

(一)场景选择

 

作为推广旅游为主题的形象宣传片,画面一步一景地展现了美国自然人文景观的多元魅力。细数片中出现的场景,看似随意的元素排列之中蕴含着由静入动、由景到人、由浅入深的节奏感,促使观者随着乐曲流淌和镜头切换渐入佳境。片中呈现的场景都是为大众所熟知和广为接受的经典旅游景观及活动内容,海河辽阔,森林茂密,商业繁荣,活动丰富,各年龄、各民族人群与自然和谐共处,所营造的轻快、包容氛围与背景的乡村音乐相得益彰,使目标受众在观看宣传片的同时始终沉浸在热情洋溢的情绪中,激发前去亲临现场感受的向往。

 

(二)表现方式

 

看过一些形象宣传片,特别是旅游宣传片,很多都通过旁白或者画面文字来解释片中内容。而这部美国宣传片不同,全程配合画面的只有《Land of Dreams》的悠扬歌声,纯音乐无文字,时长恰到好处,印证了“以影像制作为载体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它的视听符号比起单纯的文字符号更加容易实现跨文化的传播”[2] 的特点。正是这种意义上的“留白”,使它与众不同,也正是这样的“留白”,给予观者不用花眼力追随文字或是竖起耳朵聆听旁白的轻松感,给观者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宣传片使用国际通用的影像符号、广为接受的音乐风格,在无压力的状态下润物细无声地进行着旅游推广和文化传播,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宣传片并未简单地为美国形象下定义,这也贴合“梦想之地”(Land of Dreams)的含义——你梦想中的美国,需要靠你用自己的感官亲临体验。

 

二、与官网有效链接实现信息推广

 

根据美国传播学者G·格伯纳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培养理论”,其主要内容就是:大众传播媒介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一项学说的提出,会受当时的生产发展水平所限,但必将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不断丰富、延展其内涵,“培养理论”学说提出的时候,正是电视成为最受欢迎的大众传播媒介之时,学者是以电视节目内容作为研究对象,而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传媒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以网站为代表的网络传媒取代电视成为了大众传播媒介的新代言人。网站通过国家形象宣传片与相关官网的有效链接达成信息推广,这一做法也遵循了“培养理论”,通过宣传片先引发目标受众的文化认同、旅游兴趣,再通过网页链接吸引他们去搜寻更多旅游信息。

 

(一)将宣传片与官网链接

 

宣传片结尾处,镜头给了笑容灿烂的主唱Rosanne Cash一个近景,以圆形镜头收拢,以红黄二色为主的播撒彩点紧随其后聚拢,形成“USA”图样,下方随即出现暗红色的DiscoverAmerica.com字样,链接指向美国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便于观众打开官网继续深入搜寻旅游信息。打开网站,网址立即跳转为goUSA.cn,这个于2013年8月全新上线的Brand USA美国国家旅游局中文网站,以深蓝、浅蓝和紫色为主色调,首页上的形象推广MV背景歌曲未变,内容根据中国受众特点进行了精简,时长缩减了一半以上,结尾处的USA标志也顺应goUSA.cn主色调,变为了蓝紫,下方的官网链接直接以goUSA.cn取代了DiscoverAmerica.com。根据Brand US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Christopher L. Thompson的说法,gousa.cn并非其英文网站的简单汉化版本,而完全是根据中国市场的特点与需求重新设计和开发的产品,立足于建立方便用户了解美国丰富旅游资源、分享美国旅行体验的平台,带动更多中国游客赴美旅游。美国国家旅游局清楚地认识到,“基于‘他者’认知,用目标受众普遍熟悉的话语模式和话语策略进行传播,是有的放矢地提高传播效果的重要路径之一”,[3] 从而聚焦目标受众,以其喜闻乐见的话语模式进行旅游推广和信息传播,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二)以影像符号形成链接

 

打开美国国家旅游局中国官网gousa.cn,在清新的蓝紫色调包围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简约版的美国地图,各个州的特色内容用符号标出,一目了然。继续下拉页面,出现的是“特别推荐”、“热门目的地”、“用户创建”等栏目,每一个栏目里的项目都用高清图片标示,形象宣传片中的山川峡谷、海洋河流、街道公路、建筑、人群等元素,在栏目图片中一一呈现,形成影像链接,并按照不同的州排列,使宣传片中的场景在网站里得到了强调和延伸。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宣传片中出镜的各年龄段、各种肤色人群,到与主唱在一起的由各民族组成的乐队,再到官网上占到一半的以人物为主的栏目图片,无一不在体现和传播包容多元的信息。(三)以主题元素形成链接

 

这部形象宣传片中国版中列出了以下元素:艺术、户外、历史、娱乐、美食、购物,六大元素都特别用中文随内容在画面上标明,显得更为清晰简洁,主办方欲向受众表达的推广信息一目了然。相应的,在gousa.cn页首的地图上,这六大元素都用专门的符号标出,以画框代表的 ,以刀叉代表的 ,以罗马立柱式建筑代表的 ,以手提包代表的 ,以相机代表的

 

和以山脉代表的 。标注在地图上美国相应的州的位置,各个特色景点随着鼠标的移动在左侧的图片中切换显示具体内容,在“特别推荐”等栏目的图片中也用以上符号分类标出特色内容。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后培养理论学派提出的“回响效果”理论,当电视世界的经验与个人经验趋于一致时,培养效果会如同空谷回音一样显著扩大。同理,在当前数字化时代,当网络媒体传播的信息内容与个人经验趋向一致时,受众对信息的接受效果也会成倍扩大。制作者对这六项元素的分类绝非随意,而是经过了细致的分析研究,这些类别基本可以涵盖各种旅游人群,使他们得以按照自己的兴趣从上述元素所代表的类别中深入搜索到各自需要的旅游信息,同时也使信息接收度得到显著提高。

 

(三)以官网用户体验达成宣传目标

 

一个网站的用户体验良好与否,对网站信息传播有效性至关重要。美国国家旅游局中国官网非常注重用户体验,gousa.cn首页顶端的栏目罗列为以下9项:首页、目的地推荐、各州、城市、区域、旅游信息、旅行游记、专题、奖品,除了第一项“首页”、第五项“区域”和最后一项“奖品”外,其余各项只要点击栏目名称就会自动弹出丰富的栏目内容可供受众选择。子栏目页面下方特设的“猜你喜欢”项目,对用户点击的同类信息进行推荐,既是旅游信息推广,也为用户节省了不少时间。官网上还有中文版的最新“玩美指南”可供免费下载,多达200多页的全彩页手册按照各州提供了更为详尽的地标性旅游项目信息,打印后比网站更便于离线随身携带,用心程度可见一斑。首页的最后还列出了国内比较流行的网络通讯及自媒体软件的链接,包括与新浪微博、微信、腾讯微博、优酷视频的链接,还有官方微信的二维码,并接收邮件订阅,基本囊括了各种常用网络信息即时获取方式。如果说从宣传片到官网的链接是“一次链接”,那么从官网到微博、微信等通讯方式的链接可谓是“二次链接”,由此,信息推广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媒介征程。

篇7

当前,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地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化建设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当某一种旅游产品或某一旅游地产品成为品牌,则会带来如降低旅游者搜寻旅游产品的成本、增加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保持和吸引旅游市场、带动网络化、集团化经营等一系列的良性发展。

一、安徽省旅游地形象

我国当前旅游资源的主要划分为地质公园、重点风景名胜区、A级旅游景区(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世界遗产地、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优秀旅游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类型。这些旅游资源的类型和数量基本上可以反映一个区域旅游资源的富集程度和特色。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表1),从资源总量上来看,安徽省旅游资源数量非常多,和整个华东地区的总量相比也毫不逊色,特别是山岳风景区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和以历史文化名城(村)为代表的人文旅游资源尤为突出;从资源品位来看,安徽省拥有代表我国旅游资源最高等级的黄山风景名胜区、西递宏村古村落两处世界遗产,世界遗产总数在大陆各个省(市、区)仅次于北京、四川,与江苏同为长三角旅游圈之最。

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当前安徽已经形成了以山水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观、休闲娱乐景观“三大系列”和黄山、九华山、天柱山、西递宏村、方特主题公园等景区为代表的,以山水田园风光和文化休闲体验为特色的旅游格局和框架。同时,作为徽文化的发源地和山水画的故乡,安徽省开发了众多现代旅游项目(表2),旅游产品也由原来单一的山水游发展成为山水风光游、文化休闲游、休闲娱乐游、科普知识游、民俗风情游、农业观光游、工业参观游、体育健身游、都市风光游等多种产品,满足了不同层次、类型游客的需求[1]。

二、安徽省旅游主题宣传口号

在建设旅游营销形象识别系统时,最直接、简洁的做法为“六个一工程”,即一句好的旅游口号,一个好的旅游标识,一张好的旅游地图,一本好的旅游手册,一盘好看的旅游碟片,一首好听的旅游歌曲。其中,旅游口号是旅游地品牌形象(包括理念形象和营销形象)的精练化表述,是旅游地品牌推广的重要途径[2]。“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安徽省旅游行政部门曾经组织了关于安徽旅游宣传口号的评选,经作品初选、社会参评、专家评审等程序,并报省政府分管领导审定,评出获奖作品(表3),并提出了一些如“生态魅力安徽 千年人文山水”、“青山秀水旁的古村落”等备选的安徽旅游宣传口号。到目前为止,安徽省旅游业曾经使用了“精彩山水,魅力安徽”、“山水含韵,逐梦安徽”、“旅游,难忘安徽”三个营销口号。

由以上所使用的旅游口号可以看出,当前安徽省的旅游形象不仅包括安徽旅游业发展早期的“自然与人文山水”、“徽文化、古民居”等要素,还有休闲娱乐、农业观光、工业参观、体育健身等内容。安徽省曾经和目前使用的几个宣传口号既没有突出安徽省旅游主体形象和典型特征,缺乏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就其内容覆盖的全面性和时效性来说,也已显不足和过时。另外,考虑到口号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标准,如价值命题的市场性和独特性,再加上与周边省份旅游口号的比较(表4),安徽旅游口号亟须进一步凝练和强化。

三、安徽省旅游地形象塑造和旅游品牌提升

从消费者决策的角度看,旅游地品牌打动客源市场的不仅是它的属性,更在于它提供的利益和这种利益给旅游者带来的价值感。基于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地位和口号的定位与营销,有利于旅游地形象的市场推广和传播,以及塑造旅游地品牌,打造独有的旅游品牌,形成独特的氛围,在旅游者心目中树立优良声誉形象,提升旅游地的竞争力[3]。旅游地品牌形象规划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从内向外依次为:确定质量方针―定位理念形象―设计营销形象。质量方针是对“内部”而言的,理念形象主要针对“内部”,但也可用于“外部”市场营销,是“内”与“外”之间的一种桥梁和纽带,营销形象则是针对“外部”客源市场的[4]。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按照安徽省旅游资源组合的主题、产品建设的基础和对市场需求的判断,将安徽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确定为“3411”,即三个旅游中心城市,四大旅游板块,十大旅游主题功能区,十大旅游精品。笔者参照了安徽省周边省份特别是小华东(江浙沪)二省一市的旅游口号,初步设计了几个主题宣传口号。

(一)安徽省旅游地质量方针

安徽旅游地质量方针可表述为:“田园山水画故乡,徽州文化发源地”;在景观建设和开发保护上要强调“田园山水”和“徽州聚落民居、私家园林”的意境和美学标准,这是安徽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的核心价值所在。安徽省不仅资源类型多种多样,互补性强,而且旅游资源开发的强度适中,保护较好,具有开展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生态养生、徒步自驾等旅游项目的独特优势;同时,安徽省作为华东四省一市的腹地,区位条件较好,对国内市场尤其是华东旅游市场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被誉为“华东旅游后花园”,再加上历史上兴盛一时的徽商在华东地区的影响力巨大,这无疑也为华东游客赴安徽旅游增加了情感上的亲近感和神秘感。

(二)安徽省旅游地理念形象

安徽省旅游地理念形象可定位为“田园山水,文化安徽”,主打黄山、九华山、齐云山、琅琊山等“名山”文化和、陶行知、胡雪岩、老子、华佗、包拯、李鸿章等古代及近现代“名人”文化,强化安徽旅游给旅游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洗礼。“十一五”以来,安徽旅游业发展在皖南旅游区“两山一湖”的基础上,逐渐摆脱了“南热中温北冷”的局面,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形成了以黄山、合肥、芜湖三大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旅游新格局。因此,“十二五”期间安徽旅游必须主打“文化牌”,进一步拓展安徽旅游的外延和内涵[5]。

篇8

关键词:包装设计;企业品牌形象;品牌推广

一、企业品牌包装设计的消费者心理学

包装设计是品牌理念、产品特性、消费心理的综合反映。它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包装最主要的功能是保护商品不受损坏,方便运输与携带,其是方便消费者辨识品牌,提高产品美观度和附加值。产品包装对消费者的行为有重要影响。包装设计促进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包装新颖的产品更引人注意提高了商品的购买率。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更倾向于选择符合自己喜好的品牌,必然会受到产品包装的影响。对于包装设计者而言,更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消费者的心理购买体现有五点。首先,讲求实惠和实用,是一种理智的消费。对于日用商品包装,应尽量简单且实用性强。但对于同质量的商品,包装精美更能引起注意。在包装设计中,我们要尽量避免过度包装,当包装质量高于产品本身的质量时,包装虽然吸引了消费者购买,但难以得到消费者忠诚度,影响了品牌的形象。其次消费者以追求商品的时尚,新颖和奇特为主要购买原因。这类消费者和注重产品的包装,所以包装要在色彩结构等方面上满足消费者标新立异的需求。再次,消费者追求包装便利,在包装设计时可以采用透明包装,软包装方便携带,使消费者能够方便使用。最后,对于绿色环保者而言,包装应尽量用环保材料制作,可以多次使用,所以不同的消费者和不同的商品,包装设计应尽量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心理,提高产品销量的同时,提高企业形象。

二、影响品牌包装设计的元素

商品在生产加工销售以及流通等环节都需要包装设计,包装能够起到保护、储存、展示宣传商品以传递商品信息的作用。品牌是企业形象、企业价值理念以及企业文化、企业特性的浓缩,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或者产品的综合品质的集中体现,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直接决定了该企业或产品的市场附加值。而产品的包装设计包含企业的标志图形、文字、色彩等多项重要设计元素,能够在体现产品功能的基础上将这些重要设计元素和品牌理念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形成特有的品牌特色及品牌个性,是某一产品区分于竟争产品及确定自身品牌形象的关键,所以,包装设计是企业品牌形象宣传的重要信息载体。不同的消费者喜欢不同的包装造型,当消费者面临选择的时候,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包装造型的产品。因此设计者应该根据群体的差异,设计造型多样的产品。好的造型的包装不仅赋予商品生命力,还能用其包含的文化底蕴来吸引消费者购买,从而树立品牌效应,增强品牌的知名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不同的包装形态向外界传达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竞争软实力。不同的包装材料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视觉和触觉上的感受,企业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包装设计,一方面通过材料的独特应用突出品牌的个性。另一方面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感受。环保材料制作的包装受到大量消费者的青睐,既增加了产品销量,又稳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更好的宣传了企业绿色环保的经营理念。色彩对消费者选择包装有着重要的影响。色彩间接影响消费者的情绪,带给消费者不同的感受。企业在发展扩大中,用固定色彩包装自己的产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比如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用红色作为主色调,红色代表了年轻和运动,反映了品牌的个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产品的包装色彩应与体现企业品牌个性的标准色相一致,设计出有个性的色彩识别包装,让消费者对包装色彩有较深的视觉记忆,从而购买产品。在包装中,文字的作用是传递信息,包装上的文字越醒目,消费者越能容易的获取产品信息。包装上的文字并不是越多越好,而要言简意赅。因此在包装设计中,只需要提供关键词,内容太多,反而不容易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文字不仅是传播工具,还是构成视觉感染的重要因素。字体风格和文字排版方式都能反映不同品牌文化的特点。包装中的图形图案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因此图形在包装中的位置十分重要。出色的图形往往更加吸引了人们的注意,成为传达商品信息,突出品牌个性和刺激消费者的媒介。图形的设计应与品牌识别系统统一。包装设计中的图形不仅要传达产品信息,还要能突出品牌个性。

三、运用包装设计提升企业形象

包装通过自身的特性在企业品牌形象中确定独特的作用和影响。首先,包装确定了企业形象定位的传递,而企业形象又通过包装设计来完善和优化,让企业形象在消费者心理占据有利位置。如今,消费者记忆深刻的一些品牌,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适当变化。包装并不简单的是一个包装,它还具有推销展示的功能。在设计包装时,要合理运用视觉语言从各个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了解消费者的个性,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信任度。包装并不是把图形色彩和文字简单结合,而是在创意中明确自己的表达,在色彩、商标、文字、构图、色彩、图形等元素中,寻找最佳的表达方式,给消费者留下一个好印象。设计者应考虑消费群体和地区文化差异,将包装设计落实到实处,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品牌形象。

四、结语

推荐期刊